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气象科技进展编辑部官网

发布时间:

气象科技进展编辑部官网

我是学气象的,我身边没一个是核心会员,其实它里面的数据很多都是从美国网站下载后转换而来,有些甚至原封不动,像TRMM、NCEP的数据,你没必要在它那里下,你应该到国外的网站找,有些数据国内要钱,国外却是免费,没办法,这是特色!!!

中国气象学会章程(2010年10月19日第二十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团体定名为中国气象学会(以下简称“本会”),英文全称是CHINESE METEOROLOGICAL SOCIETY,缩写为CMS。第二条本会是由气象科学技术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单位和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注册、具有公益性的以促进气象科学技术发展和普及为宗旨的学术性、科普性、全国性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气象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气象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三条本会贯彻国家科学技术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民主办会的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四条本会宗旨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动员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学会工作在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中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促进气象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促进气象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气象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气象科学技术与经济的有机结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反映气象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维护气象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努力探索和掌握气候规律,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持续推进气象现代化和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服务,为气象及相关学科科技工作者服务,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第五条 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登记管理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办事机构挂靠在中国气象局,并接受其领导。第六条本会会址设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邮政编码:100081。第二章业务范围和主要任务第七条本会的主要业务范围是:(一)开展气象科技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自主创新(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气象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捍卫科学尊严,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三)组织会员和气象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为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行与气象有关的决策咨询、提出政策建议、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四)接受有关部门委托进行气象科技政策、规划、科研项目的论证和评估,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管理职能,进行气象科技成果的鉴定,评奖以及承担气象及相关专业资格认证、面向社会的技术职务(称)资格的评审和科技标准的制定等(五)举办气象科技展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兴办与气象科技有关的实体,增强学会经济活力(六)面向社会(会员)开展气象科技及相关专业的技术培训,帮助会员充实新知识(七)开展青少年气象科技活动,配合教育部门开展学生课外活动(八)推动气象科技的交流、协作,组织气象技能竞赛,支持科学研究,发挥学会在气象行业内外的纽带作用(九)加强同相关学会间的联系,促进相关学科之间的交流协作(十)开展民间国际气象科技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国际气象合作,发展同国外有关科学技术团体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友好交往(十一)组织海峡两岸气象界的学术交流、学者互访,推动科技合作,促进两岸大气科学的发展(十二)编辑、出版、发行气象科技文献、气象学术刊物和科普刊物及相关的音像制品(十三)向有关部门反映气象科技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举办为气象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和举荐人才,表彰奖励取得优秀成绩的会员和气象科技工作者;提倡并鼓励会员和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遵守科学道德,发扬协作精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十四)加强学会办事机构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使其适应工作的需要和学会的发展。第三章会员第八条本会会员分为个人会员、资深会员、荣誉会员、学生会员和单位会员。个人会员是学会组织的主体。本会遵循中国科协制定的统一编码原则,对个人会员进行全国统一编码。第九条申请加入本会必须承认本会章程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个人会员:(1)担任助理研究员、讲师、工程师、专业编辑及其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气象或与气象科技有关专业的科技人员(2)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气象或与气象科技有关专业的科技人员(3)气象或与气象科技有关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在科研、教学、生产、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工作三年以上,具有一定学术水平者(4)虽非高等院校本科毕业,但已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学术水平的气象或与气象科技有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管理工作者以及热心并积极支持本会工作的领导干部(5)符合上述条件的外籍或定居国外的中国籍气象科技人员。(二)资深会员从事气象或与气象科技有关的业务、科研、教学、管理工作30年以上,且具有正研究员级职称,对气象科技有重要贡献,具有较高学术威望,热心参加学会活动者可申请为资深会员。(三)荣誉会员对本会或对气象科技有重大贡献的国内外著名气象专家、学者或热心本会活动的知名人士,可授予荣誉会员。(四)学生会员气象或与气象科技有关专业的在校学生,经所在学校或系证明可申请为学生会员。学生会员的会籍与学籍相同。(五)单位会员凡依法登记并与本会专业有关,并具备一定数量科技人员的科研、教学、管理、企事业单位以及依法成立的有关学术性团体,愿意参加本会举办的活动,支持本会工作,可申请为单位会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气象学会为本会基本单位会员单位。第十条会员入会程序:(一)个人会员:由本人提出申请,并由两名以上本会会员介绍,经本会批准后发给会员证。定居国外的中国籍和外籍气象科技工作者,由本人向本会提出申请,或经本会会员、学科(工作)委员会推荐并征得本人同意,经本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批准,报中国科协备案。(二)资深会员:由本人向本会提出申请,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批准。(三)荣誉会员:经本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名授予。(四)学生会员:由本人向本会提出申请注册。(五)单位会员:由申请单位向本会提出申请,经本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批准。第十一条会员享有下列权利和义务:(一)个人会员(1)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对本会工作有建议权、批评权和监督权(3)优先参加本会举办的学术、科普及其他活动(4)受聘担任学科(工作)委员会委员及委员以上学会职务(5)优惠订阅本会所有编印的出版物(6)遵守本会章程(7)执行本会决议,维护本会合法权益,完成本会委托工作(8)按规定缴纳会费。(二)资深会员(1)履行个人会员的各项权利和义务(2)赠阅本会所有编印的出版物(3)享有本会推荐院士候选人的提名资格。(三)学生会员(1)无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对本会工作有建议权、批评权和监督权(3)减或免交参加本会举办的学术交流会注册费(4)减或免收在本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合著为第一作者,且作者均为学生)的版面费(5)按规定缴纳会费。(四)单位会员(1)优先参加本会组织的有关活动(2)优惠订阅本会所有编印的出版物(3)可要求本会优先给予技术咨询(4)可要求本会协助举办培训班等(5)执行本会决议、接受本会委托的工作(6)协助开展有关的学术、科普及其他活动(7)按规定交纳会费。第十二条各类会员的会籍由本会秘书处管理。会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可委托会员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气象学会协助管理,会费缴纳数额及管理办法按理事会制订的实施细则执行。第十三条本会会员入会自愿,退会自由。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会员如一年不缴纳会费,经本会通知补交仍不履行章程规定的缴纳会费义务,视为自动退会,并追回已发的会员证。再次申请入会需重新审批。不交纳会费者,不能担任学会职务。第十四条凡触犯刑律或有严重违反本会章程行为的会员,经本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或其委托的机构决定予以除名,由本会秘书处在有关刊物、报纸和网站上公告。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的产生、罢免第十五条本会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职责是:(一)决定工作方针和任务,审议批准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二)制定和修改章程(三)选举和罢免理事(四)报告近期内各分支学科的进展(五)决定终止事宜(六)决定其他重大事项。第十六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需经到会会员代表的半数以上通过方能生效;制定和修改章程,须经到会会员(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第十七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每届四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经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作出决议,报中国科协批准。但提前或延期换届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在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下,按照本会章程和民主程序进行。第十八条理事会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对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会通过充分酝酿、民主协商,由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选举产生。具体选举办法由常务理事会确定。第十九条理事会行使以下职权:(一)执行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二)选举、罢免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理事长;选举(或聘任)、罢免(或解聘)秘书长(三)筹备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四)向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和实体机构(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八)审定学会活动计划,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十)筹集活动经费,监督经费的管理及使用(十一)进行奖励、表彰和授予荣誉称号(十二)决定其他重大事项。第二十条理事会原则上需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需经到会的三分之二以上理事通过方能生效。理事不能到会,可委托代表参加,并有委托投票权。第二十一条理事会每年一般应召开一次,也可采取通信方式召开。第二十二条本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在理事会休会期间行使第十九条(一)、(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第二十三条常务理事会原则上需有三分之二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需有到会的三分之二以上常务理事通过方能生效。常务理事不能到会,本人申明并经同意后,可委托代表参加,并有委托投票权。第二十四条常务理事会每年一般应召开二次会议,也可采取通信形式召开。第二十五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组成原则:(一)理事会人数原则上根据本会会员数量按一定比例确定;常务理事会人数不得超过理事会人数的三分之一(二)理事、常务理事会组成要体现专业、地区、部门分布的代表性、权威性和合理的年龄结构(三)专家、学者、在产学研第一线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与管理人员比例适当(四)每届成员调整不得少于三分之一。由于工作变动等原因,造成理事职务空缺时,可由原推荐单位向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更换理事的申请,常务理事会应受理并以三分之二以上常务理事同意决定更替。第二十六条本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热爱祖国、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二)在本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三)理事长、副理事长任职时年龄一般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任职时年龄一般不超过62周岁(四)热心学会工作、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七)工作作风民主、团队精神强。第二十七条本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候选人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规定的须经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提议,报中国科协书记处同意后方可选举;报民政部批准后方可任职。第二十八条本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连续任期不得超过两届。对任期内业绩突出,会员认可度高的秘书长,经常务理事会提名,理事会三分之二以上理事表决通过,学会内公示后,报经中国科协书记处审批同意,并履行民主选举程序后,可再延长一届任期。第二十九条本会理事长为本会法定代表人。如因特殊情况需由副理事长或秘书长担任法定代表人,应报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本会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他团体的法定代表人。第三十条本会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一)召开和主持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二)检查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三)代表本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理事长因故不能履行职权,由理事长委派或常务理事会指定一位副理事长或秘书长代行职权。第三十一条本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二)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三)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四)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聘任(五)受理事长委托签署有关文件(六)处理其他日常事务。第三十二条对本会有重大贡献的著名专家、学者,可由理事会聘请担任本会名誉理事长、名誉理事,任期与理事会相同。第三十三条理事会下设若干工作委员会和分支学科委员会。为加强对各委员会的领导和便于开展活动,应分别挂靠在某一业务、科研或教学单位,主任委员人选由挂靠单位提名,并指派学术秘书,给予经费资助。各委员会由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二到四人、委员若干人组成。委员会可根据工作需要,由委员分工成立若干学组。各学科(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聘任,任期与理事会相同,可连聘连任。各学科委员会是理事会领导下的具有学科代表性的工作机构,行使以下职权:(一)制定本学科的学术活动计划(二)召开本学科的学术会议和组织其他科技活动(三)提出本学科发展情况的报告和建议(四)评选本学科的优秀论文,推荐本学科的科技成果(五)承办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交办的其他工作。第三十四条本会常设办事机构为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由若干专职干部组成。秘书长负责主持秘书处日常工作,受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中国气象局领导。学会办事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由挂靠单位按其编制管理权限进行管理,执行国家关于干部工资、福利以及离退休制度的规定。第三十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气象学会业务上受本会指导。第五章经费及资产管理第三十六条本会经费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发展,由秘书处负责管理和使用。经费来源:(一)国家资助(由中国科协和中国气象局资助)(二)理事单位资助(三)国内外单位、团体和个人的捐赠资助(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五)会员会费、学会基金及其他收入。第三十七条 本会的所有资产为公有资产,受法律保护。本会的资产管理执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并接受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及有关部门的监督。第六章章程修改程序第三十八条 本会章程依据中国科协章程和民政部有关规定制订。章程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第三十九条对本会章程的修改,须有10名以上会员联名提议,经理事会同意后提交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审议。修改后的本会章程,在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的15天内,报请中国科协审查同意,并由本会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第七章终止程序及善后处理第四十条在本会10名以上(含10名)理事或5名以上(含5名)常务理事提出终止本会活动的建议时,经召开理事会全体会议讨论决定,以到会的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同意确定本会继续或终止活动,并报业务主管部门审定。终止活动需在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第四十一条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机关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相关的事业。第八章会徽第四十二条本会会徽由长城、卫星、太阳、云、雨图案、1924(本会成立年份)以及中国气象学会中英文名称组成。第四十三条会徽可在办公地点、活动场所、会议会场悬挂,在出版物上印制,也可作为徽章佩戴。第九章附则第四十四条本章程经2010年10月19日本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第四十五条本章程解释权属本会常务理事会。

我是核心用户,不知道你需要什么数据?

我可以给你分享几个实用的网站

气象科学编辑部官网

各个区的资料公开程度不一样,一些可以直接在网上就可以查到,一些可能需要到气象局里面去查询。很多气象资料属于秘密资料不一定全部公开。找到官网,输入自己要查询的地区,日期就行了。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中央气象台:此外,各省市的气象局网站也会有相关的气象资料,楼主也可以去看看 ^_^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可以的,有很多气象数据平台可以查询

1、 国家气候中心

2、 羲和能源大数据平台

3、 中国气象局

4、 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

5、 中国天气网

步骤一:在羲和平台首页进行地理位置选择。既可以选择单点数据也可以选择区域平均数据

步骤二:确认数据源。历史数据可选择羲和数源、欧洲中期天气中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预测数据可选择德国气象局

步骤三:输入想查询下载的起止时间,可选历史40年和未来7日

步骤四:选择所需要的气象数据下载,如温度、湿度、风速、地表水平辐射等,导出小时级数据

步骤五:如需要查询更多数据,可在“更多属性”中进行“检索属性”

2011年的核心期刊目录中没有。P4大气科学(气象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名1 大气科学2 气象学报3 高原气象4 应用气象学报5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改名为:大气科学学报)6 气象7 热带气象学报8 气象科学9 气候与环境研究10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气象科技编辑部

推广与普及气象科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为大家整理的气象科技论文 范文 ,希望你们喜欢。 气象科技论文范文篇一 气象科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推广与普及气象科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作用将直接影响农民的切身利益。作为气象工作者,我们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把气象科技知识运用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中去。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现代化;宣传气象科技;灾害性天气;考核评估 0 引言 农村现代化建设首先要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现代化的素质水平,创建科技学习型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是非常符合中国国情的。我国是个农业大国,80%以上的人口都集中在农村,把中国农村建设好,是富国富民的根本出路。在这种形势下,同样要求气象部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办实事,做贡献。根据衢州的实际情况分析,为了充分发挥气象科技的独特优势,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我们应尽的贡献。 1 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气象科技的工作目标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衢州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气象科技服务的主要目标是以建设经济发达,行为文明,环境优美,产业水土结构配置合理,不断改善小气候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这就要求广大的气象工作者,重视气象科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性。要把气象科技为农村和农业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农业气象是我们气象部门多年研究的主要学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就要把我们气象科研成果应用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2 创建气象科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载体 在气象科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根据衢州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农村中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开展气象科技宣传活动。要精心设计并运用好各种载体开展气象科技宣传活动。 可开展“流动气象科技宣传日”活动 不定期的流动到各乡镇或村宣传气象科技,围绕着“气象与自然”“自然与人”这样的主题,创新气象科技宣传形式,丰富气象科技宣传的内容,深入浅出,使广大农民能够听得懂,用得上。 结合政府“三下乡活动”开展气象科技传播活动 这就是由乡镇在农村集镇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宣传,农村实用科技图书销售和科技致富家庭结合等活动中开展气象科技知识的宣传。 通过衢州的农技110平台开展气象科技的宣传活动 用网络宣传和推广气象科技是一条非常好的 渠道 。现在网络已通到广大农村,而农技110也是在衢州农村中家喻户晓,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开展气象科技为农业和农村服务活动,推动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用群众性读书活动来开展气象科技的宣传 组织开展村镇“读书服务日”活动,送一些气象科普书籍到村镇,建立村镇读书小组,在一些有条件的村镇开展气象科技知识讲座活动,吸引广大农民关心气象,重视气象,应用气象知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3 推进气象科技知识在农村的普及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气象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科技优势,这就要突出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同志“八荣八耻”要求为核心的社会科学知识的份量。 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 要强调政治理论和 法律知识 的学习,这是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普及气象科技的指导思想。 将气象科技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用气象科技知识结合衢州农村的实际情况,讲解一些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原理和过程,教会广大农民如何应对灾害性天气。比如:衢州是柑桔之乡,主要经济作物就是柑桔,但桔树不扛冻,冻害发生时,很多桔树就要冻死,结合这种实际,告诉 种植 户们冻害是如何形成的,怎样防冻,用人工的形成如何解除冻害等。以及在雷雨多发季节,普及一些雷电的防范知识等。 气象科技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把气象科学知识普及到广大农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 建立气象科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考核评估体系 为了推进气象科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做贡献能够深入开展。我们应该注意探索气象科技知识普及型村镇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相对完善的气象科技普及型村镇建设的考核评估体系。 将评估标准具体化 要从组织领导、载体建设、设施完善、培训有续、信息沟通、实际成果等六个方面提出考核评估标准。 讨论学习,积累 经验 在开展示范点达标的工作中,要及时 总结 经验,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展开分析讨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不断推进气象科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使气象科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服务。 5 气象科技要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气象是一门学术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应用科学。气象科技研究的直接成果就是要应用到 社会实践 中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就是要把气象科技产品直接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通过气象科技的宣传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要使广大农民在气象科技宣传和应用中自身素质得到普遍提高。要使广大农民知道气象科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懂得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 建立相关设施,使气象科技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要有计划地、逐步地在乡镇建立天气预警电子显示屏,其目的就是在第一时间将气象科技产品及气象信息送到用户手中,使乡镇第一时间了解气象,从而使乡镇的形象在气象科技服务活动中得到整体提升。 要使气象科技更好地为农村服务 我们要用先进的气象科技手段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人工影响天气在衢州得到落实,这就是气象部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的又一件实事。应用先进的气象科技技术服务社会,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作者简介:栗建勇(1954-),男,中专,浙江省衢州市气象局工程师,从事气象科技服务工作。 气象科技论文范文篇二 气象科技服务对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和发展思考 [摘要]气象信息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气象监测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公众气象信息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气象信息服务部门应该根据发展现状,采取有效的 措施 提高公众气象信息的服务发展水平,以适应人们日益增加的需要。 [关键词]公众 气象 信息服务 发展 思考 分析 中图分类号: P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现代生活中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已经引起了气象科技服务形式和 方法 的变化,然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必然会有更进一步的创新。公共气象服务的不断发展,需要良好的气象科技服务。这要求气象从业者不但要了解气象科技服务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还要努力满社会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为公共气象服务健康、良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1 气象科技服务对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公共气象服务平台的创建和气象信息覆盖范围的扩大 公共气象服务是各种气象服务的最初目的,也是最终目标,而且作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共气象服务对社会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只有气象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山东省的公共气象服务才能不断完善。另外,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气象科技服务水平不断地提高,从单一的广播播报方式到广播、电视、网络相结合的播报方式,还有手机的短信气象服务,都使气象信息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地区能随时随地了解天气情况。 广度上,扩大气象信息服务范围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气象科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从简单的防雷检测到服务功能多样化,从单一的电台播报到电台、手机、互联网等多位一体,气象科技正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气象信息随之走向了更广的范围。无论你身处何方,只要有网络或者手机信号的地方,都可以得到你想要的气象信息。 提供气象部门的防灾减灾服务 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气象灾害频发,防灾减灾工作就十分重要。为了在灾害前,提示人们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气象部门在发布气象服务信息的时候,一定要提供相关的防灾减灾服务。例如,我国的气象局专门建立了气象灾害警示系统,对灾害性天气进行监测和预防。气象部门利用不同的信息传播方法,实现对气象信息和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可以有效的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手机气象短信服务,在信息传输的渠道中,具有广泛的覆盖面,比较便捷,可以实现对气象信息的迅速传播,为气象信息服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 气象科技服务的公益性和盈利性问题 气象科技服务虽然属于公共气象服务,但是它并不是无偿的服务,而是属于盈利性的;而它又能利用各种科技知识,向社会提供气象信息,又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这两者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关系,成了聊城市阳谷县气象局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当然只有尽最大可能地体现气象科技服务的公益性,才能使公共气象服务更加的完善。 . 市场机制尚未健全 不健全的市场机制是制约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又一大原因。不健全的市场机制主要表现为气象科技服务的运行机制与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具体来说: 气象科技服务没有形成一套整体发展的规模,欠缺一些龙头企业以及一些主打产品的统领; 气象科技服务没有形成一个竞争和发展的环境,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 气象科技服务欠缺资金以及人才方面的投入机制。 气象科技服务从业队伍的组建机制不合理 3市场竞争力不足 目前的气象科技服务还仅仅以气象部门为主,一些项目只是补偿性的收取些许费用,并不完全是市场行为,而商业性气象科技服务还没有得到发展,气象科技服务的市场还有待于培育和发展,目前气象科技服务的综合实力和市场能力仍旧相对薄弱,因此还不具备开发海外市场的条件,海外市场的份额还比较小。 4促进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措施 加大对气象科技服务的投资,促进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 气象科技服务的公益性是建立在其盈利性的基础之上的。想要处理好气象科技服务的公益性和盈利性问题,就得从资金问题入手,有了充足的资金,才能使气象科技服务部门设备的不断完善,才能确保气象服务人员的基本经济利益,才能使他们对气象科技服务更有信心且对工作充满积极性。政府加大对气象科技服务的投资,满足了气象科技服务的盈利性,其公益性才能更好地显现出来,才能切实促进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 推进气象科技服务创新体系的建设 在行业管理方面,最主要的就是要不断推进创新体系的建设,通过不断加强各种气象科技服务资源的配置,不断融合行业的相关机构,最终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相互配合的气象科技服务体系,尽最大的努力开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气象科技服务的基础资源,不断进行创新,包括用人机制以及项目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创新等,最终建立起一套各部门、各行业协调配合的高效运转体制。此外还需要建立一套关于气象科技服务及其实施效果的外部评价体系,对各种项目的实施进行合理的评价,不断引导科技服务项目的开发和利用,最终实现气象科技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 加大对气象科技服务的投资,促进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 气象科技服务的公益性是建立在其盈利性的基础之上的。想要处理好气象科技服务的公益性和盈利性问题,就得从资金问题入手,有了充足的资金,才能使气象科技服务部门设备的不断完善,才能确保气象服务人员的基本经济利益,才能使他们对气象科技服务更有信心且对工作充满积极性。政府加大对气象科技服务的投资,满足了气象科技服务的盈利性,其公益性才能更好地显现出来,才能切实促进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 加大投入,为气象科技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财力支持 处理好气象科技服务公益性与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加大国家对气象事业的财政投入。气象科技行业属于国家的事业单位,国家按照事业单位的管理办法来管理气象科技行业,但是,与其他事业单位不同的是,气象科技行业具有双重性质,它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社会公益性是其盈利性的前提。在国家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要求气象科技行业以社会公益性为前提,那么气象行业就没办法养活行业内部的从业人员,这样势必会造成气象科技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所以,为了确保气象科技行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确保气象行业以社会公益性为前提,国家应相应地增加财政投入。 . 形成机制,增强竞争力 打造气象科技服务的全方位服务理念,拓展服务范围。可适当增加互联网、手机通讯等气象科技服务业务,在方便群众及时掌握气象信息的同时,增加市场占有份额,同时注重海外市场的投入与开发,增强竞争力。 5、结语 气象科技服务作为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的气象科技服务在取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立足于气象科技服务对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与发展作用,研究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探讨了目前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个人建议,以期促进气象科技服务与公共气象服务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鹏,杨秀华,杨秋利,等.新农村建设中气象服务的探讨[J].农技服务,2011(03). [2] 刘宇.在新形势下发展我省气象科技服务的思考[C].陕西省气象学会,陕西省气象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5(4). [3] 胡玉蓉.新形势对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思考[J].气象软科学,2008(3). 看了“气象科技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关于科技论文范文 2. 关于雾霾的科技论文1000字 3. 1500字科学论文范文 4. 办公自动化论文范文3篇 5. 标准学术论文范文

办公室(计划财务处):组织协调全局工作和会议安排、接待;负责政务信息、目标管理、文秘、机要、保密、宣传、档案、信访、外事、办公自动化、文印、收发等工作;草拟综合性文件、报告、总结、计划、规章制度并负责监督、检查、催办。负责本单位的财务、国有资产管理、会计核算工作,检查下属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组织编制年度经费预、决算;负责本单位考勤、车辆、水电、房地产、计生、创卫、创安等行政后勤工作;福州市气象财务核算中心挂靠该处。业务科技处:负责气象综合观测、信息网络和技术装备保障、预报预测、公共气象和专业气象服务、气象科技、人工影响天气管理等业务管理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监测网络业务、气象预报和服务业务发展规划和计划及现代化建设;负责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的技术把关工作;管理气象信息发布;组织协调灾害性天气联防、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气候资源开发和保护、生态与农业气象的规划实施、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工作;履行福州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职责。人事教育处(监察审计处、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负责市局党组管理干部的考核、任免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负责全市气象系统机构编制、劳动工资、社会保障、录用调配、奖励、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合同等各项人事管理工作;负责职工在职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负责本行政区域气象系统的监察、审计、党风廉政建设、违纪案件的查处等工作;承担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方面的日常工作;承担全市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及服务等工作。政策法规处(福州市防雷办公室):负责政策法规管理、行业管理、标准化管理工作;组织草拟地方性气象法规、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组织协调和管理气象行政执法,承担气象行政复议、应诉、处罚听证、相关气象行政许可等工作,组织学习、宣传、普及法律法规;负责气象行业管理的综合协调;负责科技服务的宏观协调和政策指导;组织管理雷电灾害的防御工作。2.直属事业单位:福州市气象台(福州市海洋气象台):牵头承担市级短时、长中短期天气业务、灾害性天气的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有关基础预报产品制作工作。负责雷电预警和发布业务;牵头组织气象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气象服务业务;开展海洋、交通、城市、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等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承担全市气象灾害及相关灾害的收集上报、灾害评估等工作;研究开发预报技术方法等。福州市信息网络与装备保障中心:负责本辖区气象信息网络软硬件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负责市级气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存储;实时监测本辖区上行的气象信息、产品情况;负责本辖区传输时效、质量的分析,配合省气象信息中心进行省市通信网络系统运行维护。承担本辖区内综合观测系统设备保障;按照综合观测设备的业务规范,做好日常巡检、维护和维修任务;负责本辖区区域站设备的标定;负责本辖区内的业务系统防雷等保障;负责本辖区综合观测系统技术装备的计划、供应、仓储和调配。福州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福州市专业气象台):牵头承担市级科技服务工作。对气象预报预测评估产品进行再加工和包装,开展农业、林业、海洋、交通、旅游、医疗健康、电力、体育等相关的专业气象预报服务;开展电话、短信、网络、报纸等媒体的气象信息服务,开发研究气象科技服务新产品,开拓气象科技服务新领域。福州市防雷中心:牵头承担市级雷电业务,负责组织福州市雷电灾害的鉴定与评估、雷击风险评估、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负责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爆炸危险环境等建设项目雷击风险评估;负责福州市防雷装置检测、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开展雷电防护技术服务和防雷技术开发研究工作。福州农业气象试验站:规范开展农业气象观测、作物和物侯观测,及时编发各类观测电报;根据本市农业和天气、气候特点,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和实用技术开发、试验、示范;承担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农业气象技术开发和试验任务。制作并向市政府和其他用户提供作物生育期农业气象灾害、作物病虫害发生气象条件、主要作物产量预报等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服务产品。调查、收集和评估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服务和农业气象实用技术应用的效益。3.县(市)气象局(站):福州市设8个县(市)气象局(站),机构规格为正科级。其中平潭为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闽侯、长乐、福清、连江、罗源、永泰、闽清为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设置在县级行政区域的国家气象观测站与所在行政区域的县级气象局实行局、站合一。主要职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计划的制定及气象业务建设的组织实施;负责本行政区划内气象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查;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资料的汇总、传输;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监测、预报管理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对重大气象灾害做出评估,为本级人民政府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农业气象预报、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专业气象预报的发布。管理本行政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指导和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组织管理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袭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负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利用、保护气候资源和推广应用气候资源区划等成果的建议;组织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组织开展气象法制宣传教育,负责监督有关气象法规的实施,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承担有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统一领导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部门的计划财务、人事劳动、科研和培训以及业务建设等工作;会同县(市)人民政府对县(市)气象机构实施以部门为主的双重管理;会同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做好当地气象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承担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其前身为1956年8月成立的中央气象科学研究所。1978年,更名为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收制度以后,该院成为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1991年更为现名。2000年,被国家科技部遴选为国家公益类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单位。2001年起,进入科技部支持的国家公益类研究院。2004年10月14日,通过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和中编委联合组织的科技体制改革工作联合评估验收,并对该院的改革给予了一定的评价,认为“气象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改革后,科技人员任务饱满,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活跃,科研能力大幅度提高,使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才整体结构得到明显的优化,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科技人员为主体,学历和年龄结构明显改善的朝气蓬勃的科研队伍,学科带头人的数量不断增加。气象科研与业务结合更加紧密,气象科技对业务发展的支撑能力和服务能力持续提高”。

气象科技编辑部网站

上述刊物都是核心期刊,而且属于专业领域,因此中稿难度都很大,现在核心期刊选稿一是看作者单位,如果名气大,通过的概率也会较大,二是看作者学位,通常博士学位会优先录用,硕士难度较大,三是看作者职称,讲师以下职称发核心难度大,副教授以上相对容易,四是文章有无课题或基金,如果有相关内容审稿录用的概率会高些,还有,文章的内容和质量很重要,每个刊物都有自己的栏目和特色,因此投稿前一定要仔细研究下过刊的文章内容,把握好文章写作的方向,吃准刊物风格才有利于中稿,盲目乱投有可能浪费时间和精力,最后哪个也中不了。本人是论文中介,但上述刊物没有合作,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2011年的核心期刊目录中没有。P4大气科学(气象学)类核心期刊表序号刊名1大气科学2气象学报3高原气象4应用气象学报5南京气象学院学报(改名为:大气科学学报)6气象7热带气象学报8气象科学9气候与环境研究10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中国气象视频网由中国气象局 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主办的一个网站。 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气象局影视宣传中心)(以下简称华风集团)是中国气象局公众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气象科技服务的实体(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承担着国家级的公众和决策气象广播影视服务、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媒体发布和气象影视宣传职责。华风集团生产制作的节目主要包括天气预警预报、气候预测预估及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新闻、气象科普专题片、气象人文专题系列片、电视剧、咨询服务等。其服务范围涉及气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交通、环境、旅游、体育、农业等领域。华风集团是我国电视天气预报服务的开创者,也是我国电视天气预报服务技术发展的推动者和全国气象部门气象影视服务的技术指导中心。5月15日,新版“中国气象视频网”上线运营,新版网站加强了热点气象服务能力,突出了气象视频服务特色,注重用户体验和未来互动功能的策划。好的啊,怎么啦?

2011年的核心期刊目录中没有。P4大气科学(气象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名1 大气科学2 气象学报3 高原气象4 应用气象学报5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改名为:大气科学学报)6 气象7 热带气象学报8 气象科学9 气候与环境研究10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气象编辑部网站

中国气象局是国家气象行政最高机关。中央气象台是气象业务服务单位。

下面的网站到不是专业的气象网站,但你也可以去了解一下中国气象网 中国天气网是中国气象局面向公众提供气象信息服务的核心门户,集成了中国气象局下属各业务部门最新更新的气象业务服务产品和及时丰富的气象资讯。中国天气网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办,并进行具体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编辑本段企业文化 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防灾抗灾救灾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防御气象灾害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类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更趋严重,特别是超强台风、特大暴雨、持续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破坏程度增强,影响也越来越复杂,应对难度也加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不利的天气气候条件导致雾、霾、酸雨、蓝藻爆发等环境灾害加重。全球变暖还对粮食、水资源、能源等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也对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本段管理团队 通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气象局先后建立了包括电视广播、中国气象频道、网络、移动通信、IPTV、手机电视、户外媒体等公共气象服务平台,不断强化决策气象服务能力,拓展专业气象服务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信息服务保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质量和效益,中国气象局在影视宣传中心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作为公共气象的主体,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工作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网络服务室承担了中国天气网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同时负责网站的商务合作与市场推广。网络服务室多年来致力于网络气象服务及相关领域的拓展,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宝贵的市场资源,以专业的素质向公众和客户提供准确、迅捷、全方位的在线气象信息服务。网络服务室同时还负责承建、维护了包括中国气象局网站、国家气象中心网站、中国兴农网、新华网天气频道、央视国际气象频道、国际在线气象频道、凤凰网天气频道、雅虎中国天气频道、MSN中国气象频道、hao123天气频道等在内的众多气象服务网站及合作频道,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无所不在、从不间断的细致服务。还有一个,倒是专门介绍气象知识的,不过内容比较少,你先看看吧另外的你有兴趣也可以看看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局网站()国家气象中心网站()

就在百度上搜中国气象局不就行了.

中央气象局(Central Weather Bureau),原为民国时期中国的气象专责机构(1941年成立,1949年迁台),后成为中国台湾地区的气象专责机构,1971年恢复建制(台湾当局“交通部中央气象局”),2013年更名为台湾当局的“环境资源部气象局”。现负责中国台湾地区的气象观测及预报业务,包括天气、地震、海象、天文等地球科学项目,也是气象预报、台风警报、灾害性天气特报(豪雨特报、强风特报、低温特报等)及地震报告的发布单位。 中国气象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全国气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国气象工作的组织管理。全国气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中国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两者是不同地区的气象观测单位。一个是管台湾地区,一个是管大中华地区的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