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毕业论文文学翻译角度有哪些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文学翻译角度有哪些

文学翻译鉴贳可从红搂梦,西游记,金粉。

英语文学论文可以写一些比较独特的视角,自己比较爱好的视角,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要是我没有室友都不懂,这就说话是不一样,没有花都会统一完成。

我个人认为文学翻译鉴赏应该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①信一一忠实于原著;②达一一译文用词准确,语句流畅;③雅一一译文要有文采。

毕业论文翻译方法有哪些

一般先用翻译软件粗略翻译一下,自己再做仔细看看修改特别仔细看专业用词,最后找人帮忙看一下。当然也可以全人手不用软件

主要就是中英文摘要吧,正文应该不用哦。文献综述如果引用的是国外的,自己在正文中是引用翻译成中文的内容。

论文翻译成英文一般找公司来做就可以了,省时省力,我毕业论文就是找清北医学翻译这个公司翻译的。

阅读翻译外文文献是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应采取的策略包括研读原文、提纲表达、修改润色等。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的技巧主要包括词类转换技巧、结构调整技巧、被动句的翻译技巧等。一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外文文献包括英文、俄文、德文、法文、日文等多语种文献,本文以最通用的英文作为叙述语种。从近几年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情况来看,一些学生翻译出来的文献内容不自然、不流畅、难懂、费解,甚至不知所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普遍使用了Google“翻译”频道、金山词霸和CNKI“翻译助手”等翻译软件所致,并没有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严重影响了外文文献翻译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翻译(EleetroniCTarnslation)系统被人们广泛应用,但目前的电子翻译软件尚不完善,在翻译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现存翻译软件只是停留在单词与单词的直接转换阶段,一旦遇到一词多义的情况,系统便无法自行做出正确选择,译文也就会出错。而人工翻译则是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及长期的文化知识积累,准确地选择词义的。翻译人员通常只是参考词汇译文的意义,对于句子的表达方式则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地处理。机译的工作原理决定了翻译软件充其量只能达到人脑翻译的科学性要求,根本无法达到高度的艺术性的要求。基于此,学生不应盲目使用翻译软件,而应掌握一些翻译的策略和技巧,加强翻译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二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的基本策略01研读原文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首先应真正读懂原文。具体来说,就是要理解句子和文献的真正含义,明确原文的主旨,准确理解原文内容本身的含义及与之相关的外延和内涵,还应抓住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寓意,根据上下文理顺逻辑关系,确保文理清晰、译文准确。02提纲表达其次,应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写出译文提纲。首先,要研究文献的语法内容,如语态、时态等;要研究句子的结构,如恰当的词汇和句型等;要研究遣词用句,如充实单词或句子等。其次,要依照逻辑思维和语篇层次理顺全文。03修改润色译文初稿形成后,应从语法上检查,从语篇上分析,从逻辑上推敲,与原文对照,查看是否有错译漏译现象,看看有没有不合适和不通顺的尚需要进行润色加工的地方。三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的技巧翻译并非简单的文字词汇互换,它涉及语言结构、思维模式、风俗习惯、社会文化、传播媒介等方方面面的知识,需要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准确通顺地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的技巧主要包括词类转换技巧、结构调整技巧和被动句的翻译技巧等。

翻译论文有哪些理论

著名的翻译理论有:

严复的“信 达 雅”

克里斯蒂娜·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functionalism)”

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克特福德“语言学观”

巴斯奈特“文化转向说”

傅雷的“传神”——针对文学翻译

现代常见的“忠实、通顺”等著名的翻译理论。

口译最有影响的三大理论是:

21世纪的翻译智慧今时今日,翻译工作基本上是一种服务性的任务;以专业精神从事。翻译工作的「涉权者」(stakeholders)主要包括作者、作品、委托人、译者自己、译文使用者、社会。每一次任务,译者都要预先决定将谁的利益放在甚麼优次的位置(即「忠於」哪一方)。翻译得有多好(译文与原文的关系有多「理想」、译文的文子质素优劣等)是一回事,翻译任务是否圆满又是另一回事。(agoodtranslationisnotnecessarilyagoodtranslatingjobdone)。每一次翻译工作,都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去做,视乎种种情形(客户要求、译文使用者的背景、翻译的目标等而定)。翻译工作是策略取舍的艺术,要凭经验靠眼光。翻译不可能百分之百再次表达原文本有的「意义」,译者必须取舍这次牺牲些甚麼,如何补偿(如果需要的话)。作为专业服务提供者,译员尽力以委托者的利益为依归,特别顾及价钱、速度、译文质素、合用性、服务态度、译文的效用等。译文可以在不同的层面跟原文「对等」(equivalence)——语音、格式、字面意义、语用意义、功能等。译文不一定跟原文有任何「对等」关系。译文只不过是跟原文有某些关系的另一篇文字。翻译的标准:「好」的译文就是达到预先订好的目标的译文。「好」的翻译工作是能够完成预先订好此任务的目标的工作。「好」的译者就是能够尽量照顾各利益单位的利益的译者。「好」的专业译者就是以专业精神令委托人满意、对社会有贡献、促进本行利益的译者。翻译时要翻的不是原文每个字每句话「本该」有甚麼意义(langue),而是该次传意事件之中产生的效应(parole)。这次是谁说、在甚麼情形之下说、用甚麼态度说……比说了甚麼更重要。翻译必有诠译,诠释必有偏见:谁参与一个沟通的活动(阅读、谈话、听音乐)必然是不可避免地以本身的条件介入,从而影响到沟通传意的结果。原文为有人翻译而增添「意义」。「偏见」在所难免,且可产生积极作用;意义并没有唯一的权威笉「中心」,世上没有不偏之见。翻译是创造合适的新事件:阅读是传意事件,翻译工作的本质不是生产酷似原文的新语篇,而是透过创新语篇让译文使用者回应而产生新传意事件,达到预定的效果。翻译「知其不可而为之」:译者只有在极多制肘之下尽所有的条件,致力制造出合乎要求的水平又合用的译文。直到最近,普世的翻译价值观是「语文学式」(philologic)的态度,即是将作者视为神圣不可侵犯、将原文的意义当作「真理」,译者一定要必恭必敬「传声筒,尽可能一加减不改动,愈「忠於原文」的译文就越好。当今的「後现代」翻译观视原文为灵感来源(之一),视乎这一次的任务需要,「不择手段」以各种可能的策略去生产新文本,创造新的传意事件。每一次翻译只是为当下的任务来服务,天下间并无「最理想」的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原作者得以投胎再世,跟另一个时空的人沟通,精神重现,再活一次又一次。所以翻译是一种功德,一种施爱的行动。

1、释意理论:就是提出三角形翻译过程的假设,认为翻译对象应该是源语信息的意义而不是语言外壳。

2、认知负荷模型理论: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于1988年首先提出,它以Miller等人早期的研究为基础。

3、思维适应控制模式理论:任何熟练行为都要求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4、信达雅:“信”“达”“雅”它是由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通俗的讲,译文要符合汉语言的特点,注重一句话的完整性,即内容、结构、文采,也就是内容的准确性,语法结构的顺畅,语言载体的文采文学性。

机器翻译面临的问题

机器翻译的质量要达到“信、达、雅”的程度依然艰难;机译质量是机译系统成败的关键。中国数学家、语言学家周海中曾在论文《机器翻译五十年》中指出:

要提高机译的质量,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本身问题而不是程序设计问题;单靠若干程序来做机译系统,肯定是无法提高机译质量的;

另外,在人类尚未明了人脑是如何进行语言的模糊识别和逻辑判断的情况下,机译要想达到“信、达、雅”的程度是不可能的。这些都是制约机译质量提高的瓶颈。

1、语言学派翻译理论

奥古斯丁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符号”理论,提出了语言符号的“能指”、“所指”和译者“判断”的三角关系,开创了西方翻译理论的语言学传统。20世纪初,索绪尔提出普通语言学理论,标志这现代语言学的诞生,也为当代翻译研究的各种语言学方法奠定了基础。虽然出现了各种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和理论方法,却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以语言为核心,从语言的结构特征出发研究翻译的对等问题。

2、阐释学派翻译理论

阐释学Hermeneutics是关于理解、解释及其方法论的学科,它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在希腊神话中,赫尔墨斯(Hermes)是负责解释、翻译神旨、传达神谕的使者。古希腊时期的阐释学主要用于逻辑学和辩论术以及一些宗教、文学经典著作的解释,其目的不外乎消除文本的歧义和误解。到了中世纪,阐释学成为《圣经》研究的一个分支,通过对宗教典籍的注释、说明向人们澄清上帝的意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阐释学的研究领域不再拘泥于宗教经典,而是扩大到对整个古代文化经典的阐释。

翻译理论,即在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理论,其中有的理论是可以直接描述并且可以通过训练习得,而有的理论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著名的翻译理论有:严复的“信达雅”、克里斯蒂娜·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functionalism)”、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等著名的翻译理论。

论文翻译有哪些技巧

怎么破是是意思?你想知道什么呀??是问申请加拿大学校的能体现你写作技巧的论文怎么写吗?是把你的中文论文翻译成英语。

教你外语翻译论文的技巧

【摘要】为您提供的外语翻译论文:浅论从辩证思维角度看科技英语翻译技巧,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翻译是从原文到译文的转换,涉及到种种矛盾。关于翻译的标准、特征、原理、原则和方法等问题,国内外学者纷纷著书立说。翻译学应引入哪些学科的理论仍未有穷极。把辩证法引入翻译领域,从哲学的高度搞清楚科技英语翻译中的一些技巧及彼此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解决翻译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很有探究的必要。

一、文献综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科技英语的翻译也日益重要,对其翻译技巧及翻译理论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国内学者侯维瑞就科技英语与文学英语进行对比,提出科技英语比文学英语更讲究准确性。[1]刘春燕从科技翻译的信息等价性标准出发,提出科技文体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2]郑声滔首次提出科技英语长句汉译的括号翻译法,并以实例分析了括号翻译法的六种使用场合。[3]祁慰提出翻译人员必须了解相关科技领域的知识;遵循简洁准确、避免误译的原则;注意直译、意译、音译、形译方法的采用;注重词类转换。[4]杨榕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受试对象在科技与文学语篇英译汉过程中选取的主观翻译单位和客观翻译单位的特点。[5]严俊仁推出了“句型比对译法”和“英汉科技翻译关键词法”。[6]可见,科技英语文体分析和翻译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而从辩证思维的视角对科技英语的汉译进行探讨必有一定的价值性。

二、理论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辨证思维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7]其方法包括:(1)联系法: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考察思维对象,从空间上来考察,是横向联系的一种方式。(2)发展法:运用辩证思维的发展观来考察思维对象,是纵向上从时间方面来考察思维对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种方式。(3)全面法:就是运用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思维对象,即从时空整体上全面地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过程。科技英语翻译工作者对翻译技巧的理解需要加深方能灵活运用。

三、科技英语的句法特征

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是用来陈述自然界、科技界所发生或出现的事情,为人们从事科技活动时所使用,即描写自然科学各专业的著作、论文、实验报告,科技实用手段(包括仪器、仪表、机械、工具等)的结构和操作说明等,包括描述其规律、特点、过程等,具有表达客观准确、逻辑性强、结构严谨等特点,其句式往往偏长、结构复杂,给读者和译者带来一定的困扰。主要句法特征表现可归纳为下述“五多”,具体内容如下。

1.被动句和非限定动词多

科技英语文体本身旨在给读者提供客观的科技信息,很少用人称代词做主语,故而经常使用含有被动结构的句型以及非谓语形式和介词短语等来表述。科技语言由于题材内容和使用方式的限定性,即阐述句子内部各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更正确、更严密地反映出事物各成分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显著特征。

2.名词化结构多

科技文体要求表达客观、内容确切、信息量大、强调存在的事实而非某一行为。为使行文简洁,常用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抽象名词或起名词功用的动名词形式以及名词短语结构,文章更为简洁,内容更为客观,单位句内传递的话语信息量更大。

3.结构复杂的长句多

科技信息的传递需要精准、规范,表述一个复杂概念或事物常需使用长句。长句通常是因被动句多、非限定动词多、名词化结构多,再加上从句和并列成分多而形成。其特点是单词量大,句子结构复杂,一句中常带有一个或几个从句,同时还可能伴有几个非谓语动词形式的短语使之逻辑更为严密,结构更为紧凑。

4.常用句型多

科技英语文章中经常使用若干特定的句型,从而形成科技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标志。例如,先行词“it”的结构多,将较长的主语从句后置而用形式主语it来引导,避免了句子结构上的头重脚轻,行文更加凝重平稳,符合科技英语的风格。

5.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较多

这两种时态在科技英语中使用频率高的原因是前者可以较好地表现文章内容的无时间性,说明文章中的科学定义、定理、公式不受时间限制,任何时候都成立;后者则多用来表述已经发现或获得的研究成果。

上述特点很少单独出现,往往会被综合运用于一个句中,尤其是长句,在阅读和翻译时应引起注意。从辩证思维的角度阐述科技英语翻译中运用的增译与减译、顺译与逆译、分译与合译以及正译与反译这些技巧各对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有其重要的探究意义。

四、科技英语翻译技巧中的辩证思维

科技英语以客观事物为中心,即所谓的object-centered或concept-centered。注意辩证思维,灵活运用翻译技巧,才会有得体的译作。

1.增译与减译

增译法就是为忠实体现科技英语的句法特征,增加一些词语以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减译法是指在不破坏原文的句法特征的情况下,把原文中一些无关紧要的及不符合译文表达习惯的`词语去掉不译,使译文更通顺、流畅。然而,增词与减词是有限制的,不可随心所欲,应根据译文语言的需要而采取适当的处理。

例(1)原文: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dark matter particles interacted so that they “annihilated” each other,producing subatomic particles called quarks and their antimatter counterparts,antiquarks. This annihilation produced heat that would have kept the proto-stellar cloud of hydrogen and helium from cooling and shrinking and thus preventing fusion reactions from igniting.

译文:研究结果表明,暗物质粒子间发生相互作用并相互“湮灭”,同时释放出被称之为“夸克”的亚原子粒子及与其对应的反物质“反夸克。”这种暗物质粒子的相互湮灭会产生足够的热量,以阻止氢和氦构成的原恒星云的冷却收缩,从而阻止核聚变反应的发生。

原文中的“annihilation”和“heat”都是名词化现象,意义很抽象,若不采用增译法,很难表达清楚原文的意思,因为由“produced”连接这两个词形成的主句“This annihilation produced heat”出现在含26个单词的长句的句首,译者增加了“暗物质粒子的和相互”用来修饰“annihilation”,增加了“足够的”用来修饰“heat”,以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使该主句的意义在语境中让人一目了然。以横向联系考察这种翻译技巧,既然需要增词,必然会有减词的需要。减词,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加简洁、精炼。可以减去的词汇有代词、连词、冠词、介词等。

例(2)原文:“To influence flow,you have to change the conditions underneath the ice sheet,because what’s going on beneath the ice dictates how quickly the ice is flowing.” said Das.

译文:达斯说:要影响冰层的移动进程,就不得不改变冰层底部的状况,因为冰下所发生的一切决定着冰层移动的快慢。(施小娟译)

译文中删减了主语“you”。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英译汉时译者必须根据情况进行删减。

2.顺译与逆译

顺译是指将原文按意群分切成各部分,然后将各部分按照英语句子原文的语序从前往后翻译,反之即为逆译。

例(3)原文:Is it possible to get a scent to evoke positive feelings in those who smell it?

那究竟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让人一闻就喜欢的气味呢?(金欣译)

找到一种让人一闻就喜欢的气味,究竟有没有这个可能呢?(笔者试译)

例(4)原文:Exactly how scent exerts its effects is only beginning to be understood.

人们现在才刚刚开始认识到香味究竟是怎样发挥作用的。(金欣译)

香味究竟是怎样发挥作用的,人们(现在)才刚刚开始认识到。(笔者试译)

例(3)中笔者试译的译文在某些特定场合采用逆译法语气更强烈,例(4)中笔者试译的逆译法则要看语言环境是否能起到承上启下或强调的作用。当然必须符合原文作者的目的和意图。顺译与逆译如同世间万物一样,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翻译科技文本时顺译与逆译都会出现,根据需要和可能,有时顺译多一点,逆译少一点;反之,有时逆译多一点,顺译少一点。全部用顺译或全部用逆译就显得太单调,缺乏灵活性,影响译文的阅读美感。

3.分译与合译

科技英语长句翻译时需要灵活处理,在不损害原文意思的情况下将原句结构做较大的改变,拆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再翻译,即化长为短、化整为零,避免生硬的汉语句子。而有时候,又需要把原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合译,即化零为整,使译文连贯,有整体感。这两种方法都能使译文更通顺流畅。

例(5)原文:Dark matter,invisible stuff which scientists think makes up the bulk of the universe,has been considered to have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ly universe but not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first stars.

译文:暗物质是一种人类用肉眼无法观测到的物质,科学家们认为宇宙的大部分均由其构成。人们认为暗物质在早期宇宙的演化过程中起过作用,但对于最早的恒星的形成并无作用。(曹胜男译)

例(5)几乎具备了科技英语的全部句法特征,首先它属于典型的长句,其主句谓语是现在完成时态的被动形式,还有名词化结构“the evolution of”、“the formation of”。本句的译文采用了分译、合译两种方法。译者将“Dark matter”与同位语“invisible stuff”合译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暗物质是一种人类用肉眼无法观测到的物质”。“Invisible stuff”被前面的逗号与主句中的“Dark matter”分开,它本身由一个which引导的较长的定语从句修饰。译者采用先合译再分译,把含有插入语“scientists think”的定语从句“which scientists think makes up the bulk of the universe”,翻译成一个完整的句子“科学家们认为宇宙的大部分均由其构成”。紧接着将主句的谓语部分译成一个分句“人们认为暗物质在早期宇宙的演化过程中起过作用”,主语“人们”是通过增译法加上的。最后,将前面附有转折意义的“but”和否定词“not”的介词短语“in the formation of the first stars”译成另一个独立完整的分句“但对于最早的恒星的形成并无作用。”从例(5)可以看出,分译和合译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用对立统一的方法分析并翻译原文,客观、全面地揭示分译和合译双方的相互关系,交错使用分译和合译,使各个译句自然地组合成一个意义完整的句子并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大大增强了本来较为枯燥的科技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4.正译与反译

由于思维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英语里否定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翻译时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可能会将科技英语肯定句译为否定句,或者将否定句译为肯定句。通常科技英语词句中含有“never”、“no”、“not”、“non-”、“un-”、“im-”、“in-”、“ir-”、“-less”等成分以及汉语词句中含有“不”、“没”、“无”、“未”、“甭”、“别”、“休”、“莫”、“非”、“毋”、“勿”等成分的为反说,不含有这些成分的为正说。

例(6)原文:Nearly 70 percent of all available freshwater is used for agriculture. Use of water for irrigation has increased globally by more than 60 percent since 1960,according to United Nation statistics. At the same time,poor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ractices have led to salt buildup in roughly one-eighth of all irrigated land.

译文:在所有可利用的淡水中,有将近百分之七十用于农业。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1960年以来用于灌溉的水在全球范围内增加了百分之六十多,同时由于不当的灌溉和排水做法,导致了所有灌溉地中约有八分之一发生了盐水积淀。(胡德良译)

例(6)原文中没有“never”、“no”、“not”这类否定词,也未出现否定前缀和后缀,属于正说即肯定句,但译文中出现了“不当的灌溉和排水做法”,是典型的反说即否定句。其缘由在于“poor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ractices”是个贬义形容词,“poor”加上由三个抽象名词构成的名词化结构,“poor”在原文中的含意是“not proper”,这是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所致。互译时译者将英语中的正说译成汉语中的反说,确切表达了原意并符合语言的规范性。这种正反置换互译法现已经成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一个重要技巧。

五、结束语

毋庸置疑,在科技英语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人们的辩证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科技英语的内容多种多样,其文体正式、庄重,具有表达客观、逻辑性强、结构复杂严谨、概念准确等特点。把辩证思维运用于科技英语翻译实践,便于更好地理解和翻译科技英语文本,对于科技英语长句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为它可以促使译者根据其行文特点和写作规律,充分掌握和利用最佳翻译技巧,成功完成作者与译者及读者间的完美交流。

留学论文写作技巧:

一、写作前

1、要知道在引言中陈述论点。

2、用论文的剩余部分陈述理由和证据,使论点得到充分支持。

3、考虑一下呈现这些内容的顺序:怎样安排段落之间的结构才是最清晰、最有说服力。

二、论文结构安排技巧

1、相似的想法通常应该集中在一起,而不是四处分散。

2、每个段落应该在字体上有区别,比如缩进或在段落之间留出额外的行间距。

3、每一段只应该陈述一个要点。

4、每个段落都可以看作是一篇小短文。

5、每一段都应该使用过渡词或短语连接到下一段。

6、段落的顺序应该符合逻辑,前后一致。

7、一旦同学写好了初稿,试着用一句话总结每个段落的要点。

翻译行业中针对不同题材的文稿有着不同的翻译标准,论文翻译是翻译中较为严谨的一种翻译类型,这种学术性翻译对于翻译的词汇水平、翻译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论文翻译中的“八注意”,这是我们在翻译论文时最为可靠的“八项注意”!一、注意“从一而终”所有的论文,在权威平台上发布的时候都必须译为英文文稿,中文与英文之间在语法、语言习惯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其中汉语多用省略句,语言言简意赅,句式语法较为灵活;英文多用长句,讲究句式中的语法完整,在翻译过程中务必抓住精神实质,不可以不变应万变。至于怎么应变,这就是显示译者功力的地方了。比如:都是“问题”,共同关心的问题 questions of common interest解决问题 solve a problem问题的关键 the heart of the matter关键问题 a key problem原则问题 a question/ matter of principle悬而未决的问题 an outstanding issue二、注意望文生义,机械直译论文翻译中,汉语与英语在长期的独立发展过程中,不可能达到词汇之间完全的对应,翻译过程中难免遇到词汇之间的不对称现象,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根据语境进行适当意译,以免望文生义,产生啼笑皆非的翻译三、注意“水土不符”,习惯搭配失当?中英之间的语法搭配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翻译过程中不能一味按照一种语言的搭配方式来翻译,这的确是难度系数较大的问题,它要求论文翻译中译者既有较高的中文修养,又要有较高的英文造诣,一知半解的人常常在此“翻车”。四、注意“愚忠”,不谙增减之道在论文翻译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两种语言之间的特点,对论文进行适当增减,例如:中文多省略,所以在翻译成英文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增添,进行解释,而英文翻译为中文时,如果一味忠实翻译,将使得文章过于冗杂,则需要适当删减。五、注意语句重复这同样是由于论文翻译中两种语言的语法特点导致,汉语多重复,以强化语气;英语则要尽量避免重复。先生曰:“狼负我,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You are an ungrateful beast," complained the man."Not at all," retorted the wolf, "it is not that I'm ungrateful, but you men were created for us to devour."?(颜惠庆译《马中锡·中山狼传》)六、注意主语暗淡论文翻译的主语是句子的灵魂, 定住译文的主语的是关键的一步棋。主语定偏了,整个句子将显得松散乏力,甚至会误导读者。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两国的利益。Failure to settle this issue is bound impair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seriously. If the problem is not solved , it is sure to affect the interest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在上面的两种译文中,显然第一种译文主语选得好,句子流畅。共同的利益把我们两个伟大的国家连接在一起。What holds our two great nations together is the cement of common interests.此句主语部分处理得颇为干练。七、注意结构单调,组合生硬 “拉郎配”由于汉英结构不同,表达方式迥异,“硬性翻译”不仅读起来别扭,而且会闹出笑话。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灵活使用整合的技巧,将句子整合,凸显汉语中所隐含的层次,补充所缺失的成分。有时要将简单句译成并列句,有时将并列句译成主从句。八、注意另起炉灶,走失精气神,沦为法国作家梅纳日所批评的 “不忠的美人”即语言优美但不忠于原文。(参见2005年08月26日《济南日报》:艾临文章《不忠的美人与忠实的美人——写在〈每天幽它一默〉出版后》)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偶 有为“雅”而不“信” (见陈廷佑《英文汉译技巧》)。论文翻译要力求其“信”,尽可能契合汉语原来句子的气势、情绪和结构。以上便是论文翻译过程中的“八项注意”,这八条注意律不仅仅适用于论文翻译中,也可以在文学翻译中进行使用,但归根结底,翻译的准则只有一条:保证翻译的严谨规范,使得翻译后的句词保持原有的文意。

评价护理毕业论文的角度有哪些

导思: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该题虽然规定了作文题目,但仍给学生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从文体来看,写议论文是最好的选择。学生可以从是非观、处世态度、治学精神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要写好议论文,必须做好以下三点:1、确定论点。根据命题提供的材料,可从不同角度提炼出诸多观点,但短短6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一定要选准一个论点充分论证。2、选好论据。论据能起到充分证明论点的作用,论据选择要遵循两个原则:①真实确凿,不能有虚假成分;②具有典型性,有说服力,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3、组织好论证结构。最常用的结构一般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护理论文的评价内容是什么评价通常是针对自身研究的内容予以论述原创定制

1.论文选题是否合适。原则上只要和所学专业相关的方向都可以,但热门的、实践价值强的选题会比较受导师青睐。此外,选题应当与本身的专业水平相符合,题目范围不能过大或者过小。建议选择与导师研究方向类型的题目,或者自己比较擅长方向的题目。如果选题与专业差别较大,或者与别人重复,文章价值就大大缩水。2.论文结构是否合理。硕士论文写作中一般采取“总—分—总”的结构,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在实际写作中,为了论证需要,还需要把论点进行拆分,分别论述。这很容易出现文章结构散乱、论据不充分的问题。在写作上我们要注意,每一个分论点不一定是和完整主旨完全符合,但一定是为总论文服务的。只有结构合理、逻辑清晰的论文才是高质量的。3.创新点。创新点是衡量硕士论文价值的重要因素,如果一篇硕士论文创新点很明显且具有价值,只要其他不分不出现太大问题,基本都能过关。硕士论文要求必须有创新点,但创新点不是要求在理论上或者研究上的巨大突破,只要使新的观点、新的看法、新的角度,都可以是硕士论文中的创新点。硕士论文中的创新,其实是要求毕业生要有自己的观点或者全新看法,只要是前人没做过的,或者对前人研究有新看法的都可以用,然后再用所学知识进行论文,并不是在专业领域的开创。那么硕士论文写作时该如何寻找创新点呢?①重新整理过去的文档,有可能从整理当中获得灵感,或是从文档回顾中整理出头绪;②细心观察可以看到事情的反面,考虑到事情的另一角度也可以激发想象力,研究对比的客体也可以找出不同面向,更加了解要研究的主体;③利用微观与宏观的角度看事情,可以知道事情的脉络与细节;④用比较的方式可以有许多线索。

论文评价的方面有:论文选题是否合适、论文结构是否合理、创新点等方面。

1、论文选题是否合适。原则上只要和所学专业相关的方向都可以,但热门的、实践价值强的选题会比较受导师青睐。此外,选题应当与本身的专业水平相符合,题目范围不能过大或者过小。

建议选择与导师研究方向类型的题目,或者自己比较擅长方向的题目。如果选题与专业差别较大,或者与别人重复,文章价值就大大缩水。

2、论文结构是否合理。硕士论文写作中一般采取“总—分—总”的结构,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在实际写作中,为了论证需要,还需要把论点进行拆分,分别论述。

这很容易出现文章结构散乱、论据不充分的问题。在写作上我们要注意,每一个分论点不一定是和完整主旨完全符合,但一定是为总论文服务的。只有结构合理、逻辑清晰的论文才是高质量的。

3、创新点。创新点是衡量硕士论文价值的重要因素,如果一篇硕士论文创新点很明显且具有价值,只要其他不分不出现太大问题,基本都能过关。硕士论文要求必须有创新点,但创新点不是要求在理论上或者研究上的巨大突破,只要使新的观点、新的看法、新的角度,都可以是硕士论文中的创新点。

论文主要特点:

1、科学性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2、创造性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

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

3、理论性

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

4、平易性

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5、专业性

是区别不同类型论文的主要标志,也是论文分类的主要依据。

6、实践性

是论文价值的具体体现。它还表现在内容上,旨在根据一定的岗位职责与目标要求培养能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