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冶金期末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冶金期末论文题目

镁法海绵钛爬壁钛生成量的初探沈俊宇(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省 563004)摘要:在海绵钛的还原生产过程中,反应器的上部器壁会生成大量环状的爬壁钛,一炉产品爬壁钛的生成量少则500 kg左右,多则达800至1000 kg,爬壁钛不仅产品取出困难,增加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而且其质量较差,经济损失大。本文分析了海绵钛爬壁钛的形成机理及生产过程中爬壁钛增多的原因,提出了还原中后期最大加料速度限制,以缓解反应剧烈程度和控制反应液面高度在1#范围内小幅波动,防止形成新的活性中心,是生产过程中减少爬壁钛生成量的主要途径。关键词:海绵钛 爬壁钛 生成量 加料速度 反应液面高度A Study the Production of the Titanium on Walls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Sponge Producing by Magnesium ProcessJunyu,Shen(Zunyi Titanium 563004)Abstract:A quantity of annular titanium will be produced on upper walls of reactors during the reduction and distillation。The production per batch is from 500kg to 800 or 1,000kg. It is difficult for operators to take products out ,and also influences the quality .Therefore ,the titanium on walls not only strengthens the labor intensity ,but also causes a big los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titanium on wall and reasons why its production order to ease the strong reaction,make the liquid level in reaction waves no more than 1’’and prevents the formation of new active centers ,the paper introduces a main method to reduce the production of the titanium on walls,that is to retrict the speed in mid or late period of reduction and sponge the titanium on walls production feed speed liquid level in reaction 1 前言在海绵钛的还原生产过程中,反应器的上部器壁会生成大量环状的爬壁钛,如图1所示。爬壁钛会导致以下不良后果: 第一,由于目前使用双法兰反应器,反应器上部热损失较大(上部有三圈水套,反应器约300 mm高度在加热炉外),上部爬壁钛中的氯化镁很难被蒸发出去,使爬壁钛中含有较高的杂质元素氯,剥取产品时会看到反应器口部(爬壁钛的最上部)粘有大量的镁和氯化镁。第二,海绵钛还原、蒸馏反应器为铁制反应器,由于爬壁钛在反应器器壁上粘附较强,加之双法兰反应器上部热损失大,为保证反应器上部温度,蒸馏期间加热炉1#、2#加热电阻丝送电频率高且时间长,致使爬壁钛普遍有发亮现象,分析结果显示杂质元素铁含量较高。第三,爬壁钛在反应器上部空间极易被泄漏进的空气污染,使产品中杂质元素氮、氧含量较高。由表1可看出,产品分析爬壁钛质量级别基本上在3—5级(极少部分在2级以上),同时,也有少部分因杂质元素过高成为等外品。一炉产品爬壁钛的生成量少则500kg左右,多则达800至1000 kg,经济损失较大。另外,爬壁钛过多也给产品取出带来困难,增加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为了减少爬壁钛生成量,降低损失,我们进行了控制液面高度及调整料速试验。表1 2007年下半年爬壁钛质量统计表分析批数(批) 2级品批数(批) 3~5级品批数(批) 等外品批数(批) 2级品影响因素 3~5级品、等外品影响因素75 12 51 12 HB、Fe、Cl、O、N HB、Fe、Cl2 爬壁钛形成机理镁还原TiCl4主要反应为:TiCl4+2Mg=Ti+2MgCl2,在还原反应刚开始时,加入的TiCl4大部分气化,发生气相TiCl4—气相Mg或气相TiCl4—液相Mg反应,同时也有一部分TiCl4液体未来得及气化,进入液镁中,发生液相TiCl4—液相Mg间的反应。还原刚开始在反应器铁壁和熔镁表面夹角处上,一旦有钛晶粒出现后,裸露在熔镁面上方的钛晶体尖峰或棱角便成为活性中心。[1] 镁还原TiCl4主要在此活性中心上进行。液镁靠表面张力沿铁壁和钛晶体毛细孔上爬,被吸附在活性中心上,与气相TiCl4反应生成最初的海绵钛颗粒。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海绵钛颗粒依赖其与反应器壁的粘附力和熔体浮力的支持沿反应器壁在熔体表面逐渐长大,并浮在熔体表面。随着生成的海绵钛块增厚、增大,加之排放氯化镁,失去熔体浮力支持的海绵钛块体大部份就会沉落在熔体底部,这样在反应器器壁上,将有环状海绵钛粘附在其上,其实,这部分也是最初的爬壁钛。另外,在还原反应初期,液镁有很大的蒸发表面,而空间压力较低,故镁具有很大的蒸发速度。还原反应中期,反应温度较高和对反应器底部加热时,也会有部分镁蒸发。镁蒸气挥发后,冷凝在反应器器壁和大盖底部,与气相TiCl4反应也会生成部份爬壁钛。海绵钛块沉落熔体底部后,熔体表面会重新暴露出液镁的自由面,还原反应将恢复到较大的速度。随着反应的进行,在熔体表面会重新生成海绵钛桥,通过排放氯化镁,钛桥被破坏,海绵钛块靠自重下沉,又为下一层海绵钛生长创造条件,爬壁钛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还原反应如此周而复始进行,直至镁的利用达到65%—75%之后。3 生产中爬壁钛增多原因分析中后期加料速度随着还原反应的进行,特别是进入中期后,加料速度逐渐增加,反应进行的非常剧烈,熔体表面反应区中心部最高温度可达1200℃以上,而镁的沸点仅1105℃,此时镁处于沸腾状态。加之目前还原操作料速按玻璃转子流量计实际刻度与自动加料系统对照进行加料,因玻璃转子流量计出厂时是用水标定,当被测介质改为TiCl4时,其修正系数,经计算应为。当玻璃转子刻度显示最大加料量为150 kg /,实际料速已达160~170 kg /。这样更加剧了反应的剧烈程度,沸腾的液镁将不断吸附在最初反应器壁上已形成的少量环状爬壁钛上,通过钛晶体毛细孔上爬,与气相TiCl4反应生成新爬壁钛,使原环状爬壁钛增多、增厚。另外,由于反应剧烈程度增加,也加剧了液镁的气化,液镁蒸气挥发后,冷凝附着在反应器器壁上部和大盖底部,与气相TiCl4反应生成爬壁钛,这些爬壁钛主要粘附在反应器器壁上部和大盖底部。因此,最大料速持续的时间越长,生成爬壁钛也就越多(表2)。表2 部分大料速爬壁钛生成量统计表最大料速(kg /) 持续的时间(h) 爬壁钛占毛产量比例(%)生产炉-1 155~165 35 生产炉-2 145~155 40 生产炉-3 155~165 36 生产炉-4 155~165 40 生产炉-5 155~165 35 反应液面高度反应液面高度太低、波动范围过大会增加爬壁钛生成量,其原因如下:第一,当反应液面高度过低时,TiCl4距液镁表面间距面相对较远,发生液相TiCl4—液相Mg间的反应相对减少,气相TiCl4与镁蒸气反应相对增加,从而增加爬壁钛生成量。第二,因未定时、定量准确排放MgCl2,反应液面高度大幅上下波动,易在钛晶体活性中心之外,形成新的活性中心,液镁靠表面吸引力沿铁壁和钛晶体孔隙上爬,被吸附在活性中心上,这样在反应器壁上会粘附形成新的爬壁钛。因此,不控制好液面高度,及时准确排放MgCl2,也将增加爬壁钛的生成量(表3)。表3 反应液面高度大幅波动量统计表反应液面高度波动范围 爬壁钛占毛产量比例(%)生产炉-6 1#~2# 生产炉-7 1#~2# 生产炉-8 1#~2# 生产炉-9 1#~2# 生产炉-10 1#~2# 生产炉-11 1#~2# 措施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爬壁钛是海绵钛生产过程中必然要形成的,但其生成量是可以控制的,因此,我们对加料速度以及反应液面高度进行了调整。结合生产实践,采取两项措施:第一,我们对部分处于通风不好而影响散热的炉子还原中期最大加料速度限制在135~140 kg /,以缓解反应剧烈程度,特殊炉次,因反应温度太低,可以适当提高至160~170 kg /,但持续时间不能太长,最多3~4 h;后期最大料速限制在105~110 kg /。第二,控制反应液面在1#范围内小幅波动,防止形成新的活性中心,以达到降低爬壁钛生成量的目的(表4)。表4 调整料速及排放MgCl2制度试验对比表料速及排放MgCl2制度 平均爬壁钛占毛产比例(kg) 平均钛坨重量(kg) 平均加料时间(h) 中期平均最大料速(kg /) 后期平均最大料速(kg /)调整前 5291 89 160 120调整后 5483 87 138 107从表4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通过控制最大料速以及控制好液面高度及时准确的排放MgCl2,产品生成的爬壁钛占毛产比例大大下降,调整前平均爬壁钛为%,调整后平均爬壁钛%,平均下降%。在进行调整料速试验期间,对生产炉-59一炉产品还原中期加料再次进行提高料速到155~165 kg /试验,结果爬壁钛增至占毛产量的%,从这点也证明了加料速度对爬壁钛形成的影响。此外,调整前,钛坨平均重5291 kg,调整后,钛坨平均重5483 kg,平均毛产重量未受影响;调整前平均加料时间89小时,调整后平均加料时间87小时,加料时间也略有减少。试验在降低爬壁钛生成量的同时,缩短了还原生产周期,降低了还原电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 结论对处于通风不好而影响散热的炉子还原中期最大加料速度限制在135~140kg /,后期最大料速限制在105~110 kg / 控制反应液面高度在1#范围内小幅波动。本试验在巩固海绵钛钛坨产量的情况下,降低了爬壁钛生成量,试验取得了效果,为进一步研究探索海绵钛爬壁钛生成量打下了基础。参考资料[1] 莫畏, 邓国珠 ,罗方承 . 钛冶金[M].版次(第二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281-293

怎么发送呢?

机械专业粗略分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工程、工业工程、机电系统智能控制等四大类。那么机械专业的论文题目怎么选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机械机电类专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机电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

1、机电一体化与电子技术的发展研究

2、变频技术在锅炉机电一体化节能系统中应用

3、煤矿高效掘进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4、电气自动化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探讨

5、产品设计与腐蚀防护的程序与内容

6、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应用分析

7、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8、水利水电工程的图形信息模型研究

9、矿山地面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研究

10、浅析电气控制与PLC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11、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的障碍及优化对策

12、我国真空包装机械未来的发展趋势

13、煤矿皮带运输变频器电气节能技术的分析

14、钢铁企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15、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研究

1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

17、基于BIM技术的施工方案优化研究

18、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19、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应用

20、农机机械设计优化方案探究

21、区域轨道交通档案信息化建设

22、环保过滤剂自动化包装系统设计

23、元动作装配单元的故障维修决策

24、关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则与趋势分析

25、试析机电一体化中的接口问题

26、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27、太阳能相变蓄热系统在温室加温中的应用

28、关于在机电领域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的研究

29、浅析生物制药公司物流成本核算

30、锡矿高效采矿设备的故障排除与维护管理

31、铸钢用水玻璃型砂创新技术与装备

32、空客飞行模拟机引进关键环节与技术研究

33、汽车座椅保持架滚珠自动装配系统设计

34、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机液仿真研究

35、基于新常态视角下的辽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策研究

36、石油机电事故影响因素与技术管理要点略述

37、基于铝屏蔽的铁磁性构件缺陷脉冲涡流检测研究

38、数控加工中心的可靠性分析与增长研究

39、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率的改进 方法 研究

40、浅析熔铸设备与机电一体化

41、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探析

42、中职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43、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和改革策略

44、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质量及控制策略研究

45、对现代汽车维修技术 措施 的若干研究

46、建筑工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技术及电动机调试技术分析

47、智能家居电话控制系统的设计

48、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建设与改革

49、PLC技术在变电站电容器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50、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地质勘探工程中的应用

机械类cad毕业论文题目

1、CAD技术在机械工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Auto CAD二次开发及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3、基于特征的机械设计CAD系统研究

4、CAD在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5、机械制造中机械CAD与机械制图结合应用研究

6、浅谈CAD在机械制造业中起到的作用

7、智能CAD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8、CAD/CAM技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9、CAD制图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开发和应用

10、基于CAD/CAE的机械结构设计模式研究

11、基于机械制图与机械CAD应用环节协调分析

12、浅谈CAD技术在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13、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14、基于CAD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与研究

15、应用CAD软件绘制机械零件图的创新方法

16、应用CAD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的新方法

17、浅谈CAD外部参照在机械设计中的使用

18、五杆机构的CAD系统研究与开发

19、国内双圆弧齿轮CAD/CAE研究进展

20、连杆式少齿差减速机的CAD参数化设计

21、CAD实体模型直接分层软件设计

22、基于MBD的三维CAD模型信息标注研究

23、对提高CAD绘图速度的几点建议

24、Auto CAD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

25、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CAD专家系统的研究

26、基于数值图谱法的连杆机构尺度综合CAD系统

27、浅谈Auto CAD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

28、基于CAD的液压传动技术综合性实验研究

29、圆柱凸轮CAD/CAM研究开发及在一次性卫生用品自动生产线中的应用

30、基于Creo的轴类零件CAD/CAPP集成系统开发

31、航空齿轮泵NX/CAD系统的界面实现

32、实现滚珠丝杠副AutoCAD/CAPP一体化

33、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34、基于VB的弧面分度凸轮机构CAD系统设计

35、三维CAD技术对机械设计的影响管窥

36、液压系统原理图CAD开发研究

37、基于许用压力角要求的共轭凸轮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

38、关于CAD技术在机械可靠性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39、弧面凸轮的CAD系统研究与开发

40、本体驱动的跨CAD平台开放式零件资源库构建

41、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探讨

42、论机械CAD技术及发展趋势

43、行星齿轮传动CAD系统开发

44、基于CAXA的盘类凸轮CAD/CAM应用

45、基于CAD技术的法兰26963工艺工装设计

46、鼓形齿联轴器参数化CAD系统开发

47、基于改进CAD技术的机械工艺设计探析

48、基于Pro/E的剪叉式液压升降台CAD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49、基于CAD/CAE集成的起重性能计算及方案优化

50、论CAD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机械制图的影响

机床夹具类毕业论文题目

1、可重构车身底盘焊装夹具设计

2、随行夹具针对柔性自动加工线适应性技术

3、智能柔性可重构焊装随行夹具系统应用研究

4、组合夹具在零件加工中的应用

5、一种电机轴承卧式安装自动化生产设备

6、拨叉零件加工工艺浅析及其铣槽夹具设计

7、盾构机法兰密封圆环件圆柱面径向孔加工钻模设计

8、角度可调式线切割机床夹具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9、数控机床及工艺装备的创新

10、机床夹具制造中组合加工法的应用

11、拨叉零件加工工艺浅析及其铣槽夹具设计

12、中职机械专业 教育 中的机床夹具问题

13、快速判断夹具过定位的方法

14、夹具设计方案的分析与优化

15、机床夹具设计改进思路分析

16、机床夹具中定位与夹紧的研究

17、试论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研究杨兴旺

18、基于UG的机床夹具应用研究

19、机床夹具中定位与夹紧的研究

20、油泵轴加工自动生产线方案

21、浅谈机床夹具的发展趋势

22、浅析机械加工中工装夹具的定位设计

23、基于坐标系转换的工装夹具调装技术研究孔

24、零件加工中的机床夹具设计作用

25、机床夹具设计改进思路分析

26、专用机床夹具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27、基于DVIA Composer D动画在机床夹具CAI中的应用研究

28、机床夹具的设计探讨

29、谈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

30、电永磁技术在金属加工中的应用

31、柔性组合夹具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32、汽车扭杆力臂尾部平面铣削新型组合夹具

33、采矿装备制造中的先进焊接工装夹具应用研究

34、基于水泵机械制造工艺的设计探究

35、可调整夹持力的多功能夹具设计卜祥正

36、中小批量偏心凸轮的数控车削加工

37、光栅尺支架夹具设计的探讨

38、零件加工中的机床夹具设计作用

39、基于ANSYS的机床夹具的静动态特性分析

40、大直径圆周均布孔加工方法的研究

41、人机操作分析在底座生产线改进中的应用

42、液压阀体主阀孔车削成组夹具的设计与应用

43、法兰盘车床组合夹具设计

44、操纵杆支架Φ孔工艺及组合夹具设计

45、基于UG参数化设计的钻模设计

46、便携式高压隔离开关触头拆卸组合夹具的设计与研究

47、旋转式磁力片自动化装配系统及关键工位设计

48、机床夹具设计方法的应用

49、数控模具零件的铣夹具设计方法研究

50、一种小型叉形接头的精密加工技术

机械机电类专业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机械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 机械类学术论文题目

★ 最新机械电子工程论文题目

机电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机电专业技术论文(2)

★ 机械类科技论文范文(2)

机电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 机械电子工程方面论文

★ 机电相关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粉末冶金论文范文

复习方法1、英语(62)英语其实我是最没有发言权的,今年的英语一个人认为还是比较难。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复习思路,大家参考一下。第一个单词。推荐单词软件(墨墨)+单词书结合起来背诵。循环往复,第一轮过考研大纲5500词,第二轮可以着重记那些自己没记住的和核心词汇。每天都要记,直到考前。第二个长难句。其实这个就有时间看一看,推荐刘晓燕的长难句课。主要目的是为了翻译题型和阅读速度的提高。第三个就是真题,分题型训练。先训练占大头的阅读,要着重分析阅读的思路,为什么选这个选项为什么不选,都要弄清楚。然后阅读里面的短语生词都要着重记忆,句子的结构都要分析清楚。完型加新题型加翻译,以真题训练为主,完型近几年很简单,关键是看懂行文思路。翻译在做阅读真题的时候就可以试着翻译真题阅读的句子,新题型可以看一点课程,基本上问题不大,推荐唐迟,刘晓燕的课程。第四个作文。作文以自己总结模板为主,各个主题的模板都哟总结一下。在考前用历年真题多训练几次。大致的安排就是6月之前主攻单词和长难句。7月8月主要做阅读。9月10月二刷阅读的时候开始做一些翻译完型。11月12月主要就是作文的总结训练。推荐资料:《恋恋有词》,《英语黄皮书真题》,真题手译本。2、政治(81)今年的政治算是发挥的还可以的,也有可能是湖南给分高。我的客观题是45分,主观题对应的就是37分。(核对的是徐涛老师给的政治选择题答案)。政治的选择题尤为重要。从两方面入手,选择题和分析题。选择题,以听课加刷题为主。先说听课,可以听徐涛的强化班,视频很长,但是徐涛还挺有趣,听起来没那么无聊。配上徐涛的配套的书,把基本知识点过一遍,这个时候不需要记忆,理解为主,把很多哲学还有毛中特的一些重要提法都了解清楚。刷题可以选肖秀荣1000题,视频课看完一课刷一个单元。后期当老师开始出模拟试卷的时候,以模拟试卷为刷题的主要材料,推荐刷题小程序 ,几块钱在手机上,把所有的老师的选择题都刷一遍,亲测有用。然后是分析题,以背诵为主。分析题以老师的押题为主,推荐肖秀荣,肖爷永远的神。今年肖爷爷50分至少压中了40分。推荐肖秀荣四套卷,肖秀荣八套卷,徐涛小黄书。大致安排是7月8月看徐涛课程,刷1000题。9月10月就可以开始小程序刷题了。11月就可以疯刷模拟题的选择题,一天两套。12月保持选择题的手感多回顾,主要要背诵大题了,把肖四多背几次,考场上下笔如有神。推荐资料:《肖4》,《肖8》,《1000题》,小白考研刷题小程序,灯塔考研刷题小程序。3、数学(122)数学是个害人精。今年我的数学选择填空错了3个,导致总分不高,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选择题填空题的训练。从听课和做题两个大方向入手吧。

多孔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分析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多孔金属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及其主要性能。关键词:多孔金属材料;制备;性能;应用摘 要 :多孔金属材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 ,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能 ,在很科学家极大的兴趣 ,成为材料类研究的热点方向之1 引言一 ,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在传统的金属材料中 ,孔洞 (宏观的或微观的 )的剑桥大学、德国的 Fraunhofer材料研究所、日本的被认为是一种缺陷 ,因为它们往往是裂纹形成和扩东京大学等对多孔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进行展的中心 ,对材料的理化性能及力学性能产生不利了广泛的研究 ,获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2-5]。在我国 ,的影响。但是 ,当材料中的孔洞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多孔金属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也逐步得到重视和度时 ,材料就会因孔洞的存在而产生一些奇异的功发展。近年来 ,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在制备技术、结能 ,从而形成一类新的材料 ,这就是多孔金属材料。构和物性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以及在各种民用和国防按照孔之间是否连通 ,可以把多孔金属材料分为闭领域的应用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已经引起我孔和通孔两类 ,如图 1所示。该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国政府、中科院和航空航天等部门的高度重视 ,尤其吸能性能、高阻尼性能、吸声性能、电磁屏蔽性能及值得一提的是 ,我国在 2005年立项的国家重大基础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 [1] ,因而在一般工业领域 (如研究计划 (973计划 )“超轻多孔材料和结构创新构汽车工业 )、国防科技领域及环境保护领域等有着型的多功能化基础研究 ” ,更是体现了对该类材料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引起了中外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水化物等,然后将均混的混合物压制成密实块体即到目前为止 ,已开发的制备多孔金属的方法很多 ,涉及到的领域也非常广。根据在制备过程中金属所处的状态 ,可将多孔金属的制备工艺分为以下三类 :液相法、粉末烧结法和沉积法。 2. 1 液相法液相法包括的种类比较多 ,且较易制备大块的多孔金属和产品易商业化 ,成为多孔金属材料制备的主要手段,液相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 1. 1 颗粒渗流法颗粒渗流法[ 6 ]原理是首先将颗粒在模具内压实,烘干形成预制块。然后通过压力将金属液渗入中,并强烈搅拌使空心小球分散,最后得到空心球与金属基体形成的多孔金属材料。空心球铸造法的特点是孔径和孔隙率易于控制,材料综合力学性能好。2. 2 粉末冶金法粉末冶金法主要包括粉末烧结发泡法、烧结-脱溶法、松散粉末烧结法、中空球烧结法等。2. 2. 1 粉末烧结发泡法这种工艺[ 12 ]是首先将金属粉末和相应的发泡剂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发泡剂可以是金属氢化物、半成品,最后将此半成品加热到接近或高于混合物熔点的温度,使发泡剂分解,金属熔化,从而形成多孔泡沫材料。此种方法易于制作近半成品的零件和到颗粒预制块的间隙中,最后将颗粒溶除即可得到通孔结构的多孔金属材料。2. 1. 2 精密铸造法精密铸造法 [8]是首先用耐火材料浆料填满海绵状泡沫塑料的孔隙 ,待耐火材料固化后 ,加热除去塑料 ,即形成一个多孔预制块体。然后把液态金属液浇入到预制块上 ,加压渗流 ,这一点类似于渗流过程。最后再除去耐火材料 ,就形成与原来海绵状塑料结构相同的多孔金属材料。 2. 1. 3 熔融金属发泡法熔融金属发泡工艺可分为两种 ,发泡剂发泡和通气发泡 [9, 10 ]。前者是在熔融的金属液中加入发泡剂 (如 TiH2 ) ;后者则是在金属液中通入气体 (如惰性气体 )。这两种工艺的共同特点是可制备孔隙率高、尺寸大、闭孔结构的多孔金属 ,但过程控制较为复杂 ,孔结构分布均匀性不高。 2. 1. 4 空心球铸造法空心球铸造法 [11 ]的原理是先采用商用酚醛塑料小球在惰性气体环境中加热直至塑料碳化 ,形成中空的小球。然后将这些中空的小球加入到金属液三明治式的复合材料 ,而且孔隙率较高 ,孔分布均匀。 2. 2. 2 烧结 -脱溶法这种制备工艺 [13 ]首先是将金属粉末和可去除填充颗粒均匀混合 ,其中可去除填充颗粒一般包括两类 ,一类为可溶于水或其它溶剂的盐 (如 NaCl等 ),一类为可分解有机物 (如尿素、碳酸氢氨等 ),均混后把混合物压制成致密的半成品 ,然后在一合适的温度烧结。若填充颗粒为可分解有机物 ,则烧结过程中颗粒会分解气化 ;若填充颗粒为可溶性盐 ,则在烧结后可用溶剂将其溶去便得到多孔金属材料。2. 2. 3 松散粉末烧结法松散粉末烧结 [14 ]是把松散状态的金属粉末不经压实直接进行烧结的方法。此种方法可用于生产多孔金属电极。 2. 2. 4 中空球烧结法通过将金属中空球烧结 ,使之扩散结合而制造多孔材料的方法。此方法制造的多孔材料兼有通孔和闭孔。金属中空球可通过下述方法制备 :在球形树脂上化学沉积或电沉积一层金属 ,然后将树脂除 明显的三阶段特征 ,即初始的弹性段 (Linear Elasticity)、中间的平台段 ( Plateau)和最后的致密段 (Densification)。其中 ,平台段的起始点应力称为泡沫材料的屈服或坍塌强度 ,此强度远小于其基体的屈服强度 [1]。当多孔金属材料受到外加载荷时 ,因屈服强度低很容易发生变形 ,而且变形量大、流动应力低 ,在变形过程中通过孔的变形、坍塌、破裂、胞壁摩擦等形式消耗大量能量而不使应力升的。高 ,从而能有效地吸收冲击能。这种在较低应力水形成金属烟。金属烟在自身重力作用及惰性气流的平下吸收大量冲击能的特征正是冲击缓冲所需要携带下沉积和冷却。因其温度低 ,原子难以迁移和扩散 ,故金属烟微粒只是疏散地堆砌起来 ,形成多孔3. 2 高阻尼性能泡沫结构 [16 ]。 多孔金属材料可看作是由三维网络状金属骨架去 ,或将树脂球和金属粉一同混合 ,随后烧结使金属粉结合 ,同时树脂球挥发 [ 15 ]。 2. 3 沉积法沉积法主要包括金属气相蒸发沉积法、原子溅射沉积法和电化学沉积法三种。 2. 3. 1 金属气相蒸发沉积法在较高惰性气氛中 ,缓慢蒸发金属材料 ,蒸发出来的金属原子在前进过程中与惰性气体发生一系列碰撞作用 ,使之迅速失去动能 ,从而部分凝聚起来 ,与高压惰性气体原子碰撞 2. 3. 2 原子溅射沉积法在惰性气体的压力下,元素原子在飞溅路程中,金属原子一方面捕获气体原子 ,另一方面凝聚成金属液滴 ,然后到达衬底。在衬底上获得均匀包裹气体原子的金属体 ,最后在高于金属熔点的温度下把金属加热足够长的时间使捕获的气体膨胀 ,形成多孔金属材料。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孔结构非常理想 ,但成本昂贵 ,不易制备大件 [ 17 ]。 2. 3. 3 电化学沉积法这种方法是以聚氨基甲酸乙脂发泡材料为骨架 ,进行电解沉积 ,然后加热去除有机聚合物骨架 ,得到多孔金属材料。这种方法制备的多孔材料不但孔隙率高 ,孔分布均匀 ,且孔互相连通呈三维网状结构 [ 18 ]。 3 多孔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多孔金属材料作为一类区别于致密材料的新型材料 ,具有一些其基体或母体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能和功能 ,主要表现如下 : 3. 1 吸能性能图 4 多孔金属材料典型的压缩应力 -应变曲线多孔金属材料的应力 -应变 (σ -ε)响应具有与孔洞所组成的两相复合材料。除了孔洞与金属基体之间所形成的界面外 ,材料内部还存在其它大量微观的 (主要是位错 )和宏观的 (较小的孔洞和裂纹 )缺陷 ,其组织状态和缺陷分布极不均匀。因此当外力作用于多孔金属材料上时 ,将在基体中产生不均匀的应变 ,特别是在孔洞 (宏观的或微观的 )或裂纹附近 ,其应变情况更为复杂 ,从而引起缺陷区域原子重排。缺陷区的这种响应是粘滞性的 ,因而引起粘滞性应变 ,造成能量的损耗 ,导致材料的阻尼增加。 3. 3 吸声性能多孔金属材料的高孔隙率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 [19 ]。一般来讲 ,通孔或半通孔多孔金属的吸声效果比闭孔的好。多孔金属材料的吸声机制主要可归为两种 ,即声波经过多孔金属时流动阻力的升高造成的粘性损失以及声波与孔洞表面热量交换造成的热损失。 3. 4 电磁屏蔽、导热和导电性能多孔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很高的比表面积 ,因此具备很高的电磁屏蔽性能 ,即良好的吸收和反射电磁波的能力。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 20, 21 ]。 3. 5 其它性能质轻 ,易着色 ,易加工 ,耐高温。 4 结语 (1)多孔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力学性能 ,因而可以作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多孔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很多 ,因而可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 采用不同的制备工艺。 and energy absorbing characteristic of foamed aluminum. (2)部分制备工艺在结构的可控性、孔径的均Metall[J]. Mater. Trans, 1998 (A29): 2497-2502. 匀性、样品的大尺寸化等方面仍存在局限性 ,因而制[10 ]Cymat Corp, Canada. Product Information Sheets. http: / / 备工艺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www. cymat. com. (3)随着工业和科技的进步 ,人们对多孔金属[11 ]张勇 ,舒光冀 ,何德坪 .用低压渗流法制备泡沫铝合金 [J ].材料科学进展 , 1993 (7) : 473 -47. 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目前的[12]J. Baumeister, J. Banhart, M. Weber[M]. German Pa2研究也只是涉及到了多孔金属材料的一部分性能特terntDE 4426627. 1997. 点 ,相当多的潜在价值尚未被开发出来 MechanicalBehaviorofMetailicFomas[J]. . Mater. Sci, 2000 (30):191-227. Olurin,. ,或仅局限在(44) : 105 -110. [ 14 ]B. C.社,1982. [13]YA Novel sintering processformanufacturingAlfoams[J]. . Y. Zhao, D. X. Sun. -dissolution 实验室阶段 ,因而对性能的研究又提出了新课题。Scr. Mater, 2001 参考文献 : [1]L. J. Gibson, M. F. Ashby. Cellular Solids: Structure and 拉科夫斯基 .工程烧结材料 [M ].冶金工业出版Properties. 2nd ed[M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UK, 1997. [15]O. Andersen, U. Waag, L. Schneider, G. Stephani, B. [2 ]L. J. Gibson. Kieback. Novel Metallic Hollow Sphere Structures [ J ]. Annu. RevAdv. Eng. Mater, 2000 (2) : 192 -195. [3]O. B. Fleck, M. F. Ashby, Deformation and [16]张流强 ,常富华 .低密度金属泡沫的研制 [J ].功能材FractureofAluminum Foams[J]. Mater. Sci. Eng. 2000 料 , 1996, 27 (1) : 88 -91. (A291): 136-146. [17]. Lavernia,N. J. Grant. SprayDepositionofMetals?: [4]J. Banhart, W. Brinkrs. FatigureBehaviorofAluminum AReview[J]. Mater. Sci. Eng, 1998 (98):381-394. Foams[J]. J. Mater. Sci, 1999 (18):617-619. [18]X. Badiche, S. Forest, T. Guibert, Y. Bienvenu, M. [5]Y. Yamada, C. Wen, K. Shimojima,M. Mabuchi. Effects Corset, H. Bernet. MechanicalPropertiesandNon-Hom2 ofCellGeometryon theCompressivePropertiesofNickelFo2 ogeneousDeformation of Open -Cell Nicked Foams?: Ap2 mas[J]. Mater. Trans, 2000 (41):1136-1138. plicationoftheMechanicsofCellularSolidsandPorousMa2 [6]张勇 ,舒光冀 ,何德坪 .用低压渗流法制备泡沫铝合金 terials[J]. Mater. Sci. Eng, 2000 (A289):276-288. [J ].材料科学进展 ,1993 (7):473 -478. [19]许庆彦 ,陈玉勇 ,李庆春 .加压渗流铸造多孔铝合金及[7 ]J. Banhart. Manufa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其吸声性能 [J]1铸造 ,1998 (4):1 -4. ofcellularmetalsandmetalfoams[J]. ProgressinMateri2 [20 ]黄福祥 ,金吉琰 ,范嗣元等 .发泡金属的电磁屏蔽性能als Science, 2001 (46) : 559 -632. 研究 [J]1功能材料 , 1996 (27) : 52 -54. [8]F. Frei, V. Gergely, A. Mortensen, . Clyne. The [21]J. Kovacik, F. FoamModulusofE2 effectofpriordeformationon thefoamingbehaviorof“form2 lasticity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ccording To Percola2 grip”precursormaterial[J ] 1Adv. Eng. Mater, 2002 (4): tionTheory[J]. Scr. Mater, 1998 (39):239-246. 749 -752. [责任编辑 朱联营 ] [9]F. S. Han, Z. G. Zhu , J. C. Gao. Compressive deformation On the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the PorousMetallicMaterials HAO Gang -ling1 , HAN Fu -sheng2 , LIWei-dong1, BAIShao-min1,YANGNeng-xun 1 (1. 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716000 2. KeyLaboratoryofMaterialsPhysics, InstituteofSolidState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efei, Anhui 230031) Abstract: Porousmetallicmaterialswithuniqueexcellentstructuresandpropertiescanbeutilizedasnew function2 aland structuralmaterials, which indicatsthattheporousmetallicmaterialshaveawidelypromisingapplication in manyfields. Thevariouspopularmanufacturingmethodsandthemainpropertiesoftheporousmetallicmaterials, in the present paper,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 porousmetallic materials; preparation; properties; ppplication

粉末冶金类最好中的期刊

钢铁钢铁研究学报钢铁钒钛

冶金报,及各省的冶金杂志如鞍钢技术、宝钢技术、宝钢技术研究(英文版)、包钢科技、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材料与冶金学报、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粉末冶金工业粉末冶金技术分析试验室甘肃冶金钢铁钢铁钒钛钢铁研究钢铁研究学报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河北冶金河南冶金黄金科学技术黑龙江冶金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湖南有色金属黄金现代冶金江西冶金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勘察科学技术宽厚板炼钢炼铁南方金属热喷涂技术四川冶金四川有色金属山东冶金湿法冶金山西冶金上海金属上海有色金属世界钢铁烧结球团特钢技术铁合金天津冶金特殊钢铜业工程武钢技术稀土、新疆钢铁稀土信息稀有金属(英文版)有色冶金节能冶金标准化与质量冶金丛刊冶金动力冶金分析冶金经济与管理冶金设备冶金信息导刊冶金自动化云南冶金有色金属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有色金属(选矿部分)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有色矿冶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中国有色冶金中国钢铁业中国钼业中国钨业稀土学报(英文版)中国冶金浙江冶金 。 这些都是比较实用的一些钢铁冶金报刊,自己选择吧

钢铁研究总院;中国钢协粉末冶金专业协会;中国机协粉末冶金专业协会主办的双月刊,是中文核心期刊。

272 碳对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陈军 姚萍屏... 热加工工艺 2006 14273 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高速干切削试验研究 辛民 王西彬... 工具技术 2006 7274 粉末冶金BeAl材料疲劳性能宏微观分析 吴艳青 牛莉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6 6276 粉末冶金涡轮盘裂纹扩展寿命可靠性敏度分析 刘成立 吕震宙...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6 5277 粉末冶金法制备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研究 徐建林 李红卫... 中国稀土学报 2006 3278 北京粉末冶金产业发展思路探讨 阎来成 新材料产业 2006 7279 粉末冶金高速压制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研究进展 沈元勋 肖志瑜... 粉末冶金工业 2006 3280 粉末冶金新技术在烧结齿轮中的应用 包崇玺 沈周强...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6 3283 用片状粉末冶金铁基金刚石催化剂合成金刚石 李和胜 李木森 磨料磨具通讯 2006 6285 高速干切削铁基粉末冶金零件时细晶粒硬质合金刀具的切削性能研究 辛民 王西彬... 工具技术 2006 6286 粉末冶金文摘 亓家钟(摘择) 粉末冶金技术 2006 2287 粉末冶金结构零件材料的密度均匀化设计 申小平 张裕华... 粉末冶金技术 2006 2288 日本粉末冶金工业会1999 度新设计奖——汽车CVT用高性能油泵齿轮(住友电工(株)) 无 粉末冶金技术 2006 2289 日本粉末冶金工业会2002 度生产工艺开发奖——用在模具中硬化制作的高尺寸精度油泵齿轮(住友电工(株)) 无 粉末冶金技术 2006 2290 日本粉末冶金工业会2002 度新设计奖——低摩擦油泵转子(三菱材料Corp.) 无 粉末冶金技术 2006 2291 日本粉末冶金工业会2005 度新设计奖——DLP用高温、高速、长寿命电动机轴承(Porite Corp.) 无 粉末冶金技术 2006 2292 日本粉末冶金工业会2005 度新设计奖——和轴承一体化的中空轴承(Porite Corp.) 无 粉末冶金技术 2006 2293 日本粉末冶金工业会2004 度生产工艺开发奖——重0.004g的烧结含油轴(PoriteCorp.) 无 粉末冶金技术 2006 2294 粉末冶金温压斜齿轮传动系统的振动响应 周照耀 谢海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5295 天然气重整制氢工艺在大型粉末冶金企业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 匡社颖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06 2296 新型纳米级粉末冶金钛合金美国面世 苏鸿英 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 2006 5298 冷却速度对粉末冶金钢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孙士杰(摘译) 粉末冶金工业 2006 2299 显微结构对粉末冶金钢机加工性能的影响 孙世杰(摘译) 粉末冶金工业 2006 2300 中国钢协粉末冶金分会网站正式推出 曾杰 粉末冶金工业 2006 2301 英中GKN公司的粉末冶金业务将获快速增长 路讯 粉末冶金工业 2006 2302 北美粉末冶金工业面临更大的压力 孙世杰(摘译) 粉末冶金工业 2006 2303 韩国粉末冶金工业 金镇千 金柄淇 粉末冶金工业 2006 2304 美国金属粉末工业联合会的代表在底特律推广粉末冶金材料性能数据库 路讯 粉末冶金工业 2006 2 提示:更多目录没有列出,实际收录2000年至今的期刊文献820多篇。

粉末冶金技术投稿

粉末冶金成型是将金属粉末或混合料装在阴模型腔内,通过模冲对粉末施加压力压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孔隙度和强度坯块的工艺。下面我整理了粉末冶金件成型技术论文,欢迎阅读!

简述粉末冶金成型方法

摘要:粉末冶金成型是将金属粉末或混合料装在阴模型腔内,通过模冲对粉末施加压力压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孔隙度和强度坯块的工艺。成型的方法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产品能否顺利生产以及能否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降低成本。此外成型的效果将影响产品随后的工序和产品的最终质量。本文通过阐述粉末冶金模压成型常见的几种方法,以及不同的方法对应的原理及其压制的坯件的密度分布。并为不同类型产品的成型压制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单向压制 双向压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b)-0000-00

1、引言

粉末冶金是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料)作为原料,经过成型和烧结制造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类型制品的工艺过程【1】。随着粉末冶金技术发的发展,粉末冶金产品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相对产生多种不同的成型方法。目前传统压制成型方法有:单向压制和双向压制两种。其中双向压制又分为阴模浮动式压制和阴模拉下式压制。

2、成型方法

单向压制

单向压制工作原理:阴模型腔和下模冲的位置固定不动,上模冲在压机凸轮带动下,向下进入阴模型腔,并对阴模型腔的粉末加压,使粉末压制成具有一定密度和强度的坯件。【2、3】

单向压制的一个循环有以下步骤。

A粉末充填:粉末通过手工或者动送粉器的送粉,利用粉末重力充填在阴模型腔中。

B单向压制:粉末填充完毕后,阴模型腔与下模冲位置固定不变,上模冲在压机凸轮带动下,向下进入阴模型腔,使粉末压制成成具有一定密度和强度的坯件。

C保压:为了使压力得到有效传递,保证坯件密度分布均匀,上模冲应在180度的成型压制位置下保持不动一段时间,使坯件中空气有足够时间逸出。【4】。

D脱模:保压结束后,上模冲由压机凸轮复位带动向上脱离阴模型腔,下模冲则由压机的下气缸的作用力作用下把坯件顶出阴模型腔。

E复位:上模冲退到最高点,送粉器把压制的坯件推出,同时下模冲退回固定位置,同时粉末在重力作用下充填在阴模型腔中。

双向压制

双向压制一般分为阴模浮动式压制和阴模拉下式压制。

阴模浮动式压制

阴模浮动式压制工作原理:阴模由弹簧支承,处于浮动状态,下模冲固定不动,上模冲在凸轮带动下向下进入阴模型腔,对粉末施加向下压力。开始加压时,由于粉末与阴模型腔壁间摩擦力小于弹簧支承力,只有上模冲向下移动,随着压力增大,粉末对阴模型腔壁间的摩擦力大于弹簧支承力时,阴模型腔与上模冲一起向下运动,与下模冲间产生相对移动,从而达到双向压制的效果。【2、3】。

阴模浮动式压制的一个循环有以下步骤。

A装料:手工或者由自动送粉器把粉末均匀装入阴模型腔。

B上冲下压:粉末填充完毕后,阴模弹簧支撑,下模冲位置固定不变,上模冲在压机凸轮带动下,向下进入阴模型腔,对阴模型腔中的粉末施加向下压力。

C阴模浮动:随着上模冲施加的压力不断增大,粉末对阴模型腔壁间的摩擦力也不断增大,当此摩擦力大于阴模型腔的弹簧支撑力时,阴模型腔与上模冲一起向下运动,直到坯件成型

D保压:为了使压力得到有效传递,保证坯件密度分布均匀,上模冲和阴模型腔向下运动至坯件成型的位置下保持不动一段时间,使坯件中空气有足够时间逸出。【4】。

E脱模:保压结束后,上模冲由压机凸轮复位带动向上脱离阴模型腔,阴模则由压机下压气缸的向下拉力往下退,直到坯件从阴模型腔脱出。

F复位:上模冲退到最高点,送粉器推出从阴模型腔脱出的坯件,然后阴模由弹簧支撑恢复到粉末充填位置,同时粉末在重力作用下充填在阴模型腔中。

阴模拉下式压制

下模冲固定位置不动,上模冲在凸轮的带动下,向下进入阴模型并对型腔中的粉末施加向下压力的同时,阴模型腔也由于受压机下压气缸的向下拉力,使其与上模冲一起向下运动,相对下模冲形成向上运动。从而实现上冲和下冲的双向压制【2、3】。

阴模拉下式压制过程一个循环有以下步骤。

A装料:手工或者由自动送粉器把粉末均匀装入阴模型腔。

B双向压制:粉末填充完毕后,上冲在凸轮的带动下,向下进入阴模型腔并对型腔粉末施加向下压力的同时,阴模也在压机下压气缸的向下拉力作用下一起向下运动,使下模冲相对阴模向上运动。

C保压:为了使压力得到有效传递,保证坯件密度分布均匀,在上、下模冲和阴模型腔相对位置不变的前提下保持不动一段时间,使坯件中空气有足够时间逸出。【4】。

D脱模:保压结束后,上模冲由压机凸轮复位带动向上脱离阴模型腔,阴模则由压机下压气缸的向下拉力往下退,直到坯件从阴模型腔脱出。

E复位:上模冲退到最高点,送粉器推出从阴模型腔脱出的坯件,然后阴模卸去下压气缸压力,恢复到粉末充填位置,同时粉末在重力作用下充填在阴模型腔中。

3压制方式与坯件密度的关系以及它们应用

单向压制坯件与密度关系

单向压制的密度分析:从压制原理可知,单向压制的压力是从上模冲方向向下传递。与上模冲相接触的坯件上层,从横向分析,密度从中心向边缘逐步增大,顶部的边缘部门密度最高,这是由于压制过程在阴模型腔壁会对粉末产生横向反作用力,所以边缘比心部高。从纵向分析,密度从上往下逐渐减少。这时由于压力在密实粉末过程,粉末发生滑移和变形会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随着传递的压力不断减少,粉末更难发生滑移变形,最终导致底部坯件的密度低【5】。由此可知,单压制坯件密度分布从边缘向中心,从上到下逐渐减少。

双向压制坯件与密度关系

双压制的密度分析:从双向压制原理可知,双向压制的压力是从两端向中心传递。与模冲接触的坯件两端,横向分析,密度同样从中心向边缘逐步增大,理论跟单向压制一致。从纵向分析,由于压力从两端向中心传递,所以坯件两端的粉末能充分发生滑移变形现象,密度高,而随着压力传递减少,心部密度粉末不能充分滑移变形,密度低。由此可知,双向压制坯件密度分布:从边缘向中心逐渐减少,但坯件由于受两端压力压制,降低坯件的高径比,减少压力沿高度而减少的差异,密度分布更均匀。【5】。

4 结语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粉末冶金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式的成型压制方法不断出现。但无论那种压制方式(摩擦芯棒压制,下模冲浮动压制,组合冲压制,换向压制等)都可以从上述3种压制方法的原理中找到理论基础。因此掌握上述3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原则就能为粉末冶金模具设计大打下坚实基础。

【1】 黄培云.粉末冶金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重印).1

【2】 中南矿冶学院粉末冶金教研室,粉末冶金基础,冶金工业出版社,1974

【3】 黄培云.粉末压型问题.(中南矿冶学院).1980

【4】 黄培云.粉末冶金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重印).213

【5】 黄培云.粉末冶金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重印).204

作者简介:阮志光(1985-)?男,汉,广东佛山人,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主要从事粉末冶金的研发工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粉末冶金件成型技术论文

机械工程学报,很多大学的学报都是的,看看师兄师姐都发哪里的文章,也看看老板的意思,学术界人脉还是很重要的

大家机械工程学报,很多大学的学报都是的。

272 碳对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陈军 姚萍屏... 热加工工艺 2006 14273 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高速干切削试验研究 辛民 王西彬... 工具技术 2006 7274 粉末冶金BeAl材料疲劳性能宏微观分析 吴艳青 牛莉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6 6276 粉末冶金涡轮盘裂纹扩展寿命可靠性敏度分析 刘成立 吕震宙...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6 5277 粉末冶金法制备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研究 徐建林 李红卫... 中国稀土学报 2006 3278 北京粉末冶金产业发展思路探讨 阎来成 新材料产业 2006 7279 粉末冶金高速压制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研究进展 沈元勋 肖志瑜... 粉末冶金工业 2006 3280 粉末冶金新技术在烧结齿轮中的应用 包崇玺 沈周强...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6 3283 用片状粉末冶金铁基金刚石催化剂合成金刚石 李和胜 李木森 磨料磨具通讯 2006 6285 高速干切削铁基粉末冶金零件时细晶粒硬质合金刀具的切削性能研究 辛民 王西彬... 工具技术 2006 6286 粉末冶金文摘 亓家钟(摘择) 粉末冶金技术 2006 2287 粉末冶金结构零件材料的密度均匀化设计 申小平 张裕华... 粉末冶金技术 2006 2288 日本粉末冶金工业会1999 度新设计奖——汽车CVT用高性能油泵齿轮(住友电工(株)) 无 粉末冶金技术 2006 2289 日本粉末冶金工业会2002 度生产工艺开发奖——用在模具中硬化制作的高尺寸精度油泵齿轮(住友电工(株)) 无 粉末冶金技术 2006 2290 日本粉末冶金工业会2002 度新设计奖——低摩擦油泵转子(三菱材料Corp.) 无 粉末冶金技术 2006 2291 日本粉末冶金工业会2005 度新设计奖——DLP用高温、高速、长寿命电动机轴承(Porite Corp.) 无 粉末冶金技术 2006 2292 日本粉末冶金工业会2005 度新设计奖——和轴承一体化的中空轴承(Porite Corp.) 无 粉末冶金技术 2006 2293 日本粉末冶金工业会2004 度生产工艺开发奖——重0.004g的烧结含油轴(PoriteCorp.) 无 粉末冶金技术 2006 2294 粉末冶金温压斜齿轮传动系统的振动响应 周照耀 谢海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5295 天然气重整制氢工艺在大型粉末冶金企业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 匡社颖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06 2296 新型纳米级粉末冶金钛合金美国面世 苏鸿英 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 2006 5298 冷却速度对粉末冶金钢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孙士杰(摘译) 粉末冶金工业 2006 2299 显微结构对粉末冶金钢机加工性能的影响 孙世杰(摘译) 粉末冶金工业 2006 2300 中国钢协粉末冶金分会网站正式推出 曾杰 粉末冶金工业 2006 2301 英中GKN公司的粉末冶金业务将获快速增长 路讯 粉末冶金工业 2006 2302 北美粉末冶金工业面临更大的压力 孙世杰(摘译) 粉末冶金工业 2006 2303 韩国粉末冶金工业 金镇千 金柄淇 粉末冶金工业 2006 2304 美国金属粉末工业联合会的代表在底特律推广粉末冶金材料性能数据库 路讯 粉末冶金工业 2006 2 提示:更多目录没有列出,实际收录2000年至今的期刊文献820多篇。

粉末冶金工业是核心期刊吗

你有一点说错了,并不是所有核心期刊都是EI,

所以你只找核心的作用不太大,。

万一你发的那本核心不是EI那你也白搭。

本论文采编指导中心可常年满足全国各类人员申报职称和研究生发表论文之需要,包括政治、经济、财会、法律、医学、教育、管理、建筑等。还可联系多种全国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和学报发文。欢迎广大专家、学者及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同时,本采稿中心还可按照作者的思路帮助、指导写作,确保及时发表!

不是核心期刊。冶金工业的核心期刊有:1.冶金分析;2.钢铁;3.粉末冶金技术;4.稀土;5.轻金属;6.钢铁研究学报;7.有色金属(改名为有色金属工程);8.有色金属(冶炼部分);9.稀有金属;10.炼钢;11.粉末冶金工业;12.烧结球团;13.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14.钢铁钒钛;15.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6.湿法冶金;17.炼铁;18.特殊钢;19.材料与冶金学报;20.中国稀土学报;21.冶金自动化; 22.贵金属

很多,只是不的太好安排录用。比如《粉末冶金工业》《粉末冶金技》《中国粉体技术》等都是 优秀的核心中文核心期刊杂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