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清明节祭祀主题论文

发布时间:

清明节祭祀主题论文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日子,下面是清明节作文800字议论文,请参考!

又到一年一度清明节,这天好像所有人都忙碌起来,我也情不自禁想起离我们远去外婆,想着他以前疼爱我种种回忆,不得不承认是,我非常想念他。

我无法忘记,那一年回到故乡,看到躺在床上外婆,有多瘦骨嶙峋。她痛苦地蜷曲着,干枯手掌,指节发白。我和妈妈无法相信,外婆已是骨癌晚期。更让人无法相信是,一年多前,舅舅带外婆去医院检查时,已发现她得骨癌。然而拿到化验单那一刻,外婆却告诉舅舅不要让其他人知道,也不去治疗,只是静静地回到家,正常地每天上学教书。

原来,这一年多,每天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把一叠叠试卷带回家批改外婆,竟忍受着病情不断恶化折磨。在她手拿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汉字之时,她手会传来阵阵剧痛。独自一个人居住在老家,儿女们搬到大城市之时,她时常在深夜因为疼痛无法入睡,辗转反侧到天明。这一切,这一切痛苦,她只是独自承受,不告诉儿女,不让儿女为她担心。她担忧儿女为她支付巨额医药费而经济窘迫,还尽可能地延续自己几十年教学生涯,尽可能地教书育人。

这时一切已无法挽回,妈妈、舅舅他们已经阻止不外婆病情恶化,唯一能做,只是减轻她痛苦。可是,外婆艰难吐出几个字却是:别,别再为我花钱。她心甘情愿独自挺过这些折磨,不让子女为她陷入经济上困境。甚至于,在儿女们轮班守夜,陪着她之时,她选择偷偷服食眠药,早点结束这一切,不拖累儿女。当我们及时发现,外婆终于醒来一刹那,我们悬着心放下,却又被外婆自责、内疚、颤抖目光所刺痛。妈妈搂着我哭,她说:“该自责是我们呀!你外婆,我们太对不起她!”

那天晚上,妈妈陪着外婆,下半夜,外婆突然像是恢复些精神,完整地说出几句话,她满是不舍地说:看到你们过得好,城城也考上大学,这就够。后来她安详地睡去,我们以为将是一个美好明天,然而,这是永别。

这些年老家人们不时会提起外婆,说她是一个教一辈子书好老师,爱教书,爱孩子,就跟有时电视上放“感动××”人一样,感动着村里人。我想,外婆也许没有那么伟大,但她对儿女、子孙爱,深沉得让当年仅八岁我感到生命悲凉与母爱伟大。她让我永远铭记,在处于多么痛苦忧患中,她生命书写多么深刻爱。

想到这些,我也暗暗对自己下决心,以后不管再远,在忙,每年清明节都要回来看望一下外婆,以表示我对外婆思念。

清明节到,我跟妈妈都会到外婆坟前给外婆扫墓。

当我踏上那个不知名小山头,看着蓝天中飘过几朵悠悠白云,感受着那拂过山头上青葱小草微风,我知道我外婆在这里一定会开心。

外婆在我六岁时候就死,是四老之中最早走一位,也是最疼我一位。外婆死让我第一次懵懂走近死亡,也知道葬礼是怎么样。老老房子里,挂着一帘帘白白帐子,到处都是哭声,熟悉、陌生、男、女、老、少;而外婆却安详地躺在棺材里。于是,我莫名地就放声大哭起来。不是因外婆逝去而哭,因为我并不知道外婆再也不会起来。我躲在母亲身后,瞅着躺在棺材里外婆,哭闹很久,很久。

死亡,总能让人缅怀与逝者相处点点滴滴。

记得小时候,外婆总爱背着我到处走,走出那不大小村,又走回来。沿路上,她不断跟人们打着招呼,还不忘捎上一句:“这是我孙子·”随即,便咧嘴笑,满脸皱纹也就更多更深。

晚上,在那间只点着一根发出微弱黄光蜡烛小屋里,我蜷在外婆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温暖体温。一床被子下,我听着外婆讲那遥远故事。我很喜欢听外婆讲故事,虽然那时我并不清楚外婆讲什么,但那亲切带着浓重方音话语和那缓缓语速,总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时候,我总不喜欢吃饭。于是外婆就对我说:“吃完饭,佛祖会保佑你,会给你一块糖吃。”我信以为真,麻利地吃完饭后,真在饭桌上发现一块糖。那时我,单纯地以为佛祖是一个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还说佛祖会关心每个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舍给走过这个小村、这间屋子前乞丐,尽管会屡屡招来父母数落与不满。

外婆死前,摔一跤,随后又马上爬起来。家里人都以为没事,我也以为没事。于是,我像往常一样乖乖吃完外婆煮饭,像往常一样得到一块糖,也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出去玩。当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见外婆安详地躺在那张她常坐躺椅上,手中还拿着那个伴随她多年扇子,我冲上前去,摇着她手,以为她能像往常一样醒来,再陪我玩。但是,无论我怎么去摇外婆那只发冷手,也摇不醒她。于是我放声大哭,哭声引来父母亲,也引来外婆死讯。

每到清明节,当我登上那个不知名小山,看着蓝天,享受着微风,我总觉得外婆就坐在我身边,静静地看着我,直到永远……

清明节啊,清明节,总是让我们这么思念亲人!

临近清明,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去烈士陵园扫墓,下午,我们手拿小白花,排着整齐队伍,在老师带领下,走向烈士陵园。

大约步行二十分钟,便到达目地。我们迈着沉重步伐走在烈士陵园里宽阔道路上。来到一个巨大碑下,我们停止脚步,举目望去,碑上写着永垂不朽四个刚劲有力大字,碑下,一个洁白花圈静静地躺在上面,那两根漫天飞舞布条像眼泪似在为英雄们感到悲伤,旁边郁郁葱葱几棵大树发出沙沙响声,似乎也在为烈士们哭泣。正当我们满怀悲伤情绪为烈士们叹息时,少先队员代表朗读为烈士们精心准备悼辞声音传到我们耳边,他们声情并茂朗诵使我们原本沉重心情又抹一层悲痛。

请全体同学为烈士们默哀一分钟!随着大队长这句话,我们都低下头,一分钟过后我们又抬起头。作请各班同学为革命烈士献花!一曲铿锵有力《歌唱祖国》突然响起。我心不由一震:没有烈士们,怎能有我们现在幸福生活?没有烈士们,五星红旗怎能那么鲜艳?我们一定要好好感激烈士们!于是,我郑重地将手中小白花献给烈士们。此时此刻小白花不仅代表我们对革命烈士敬意和感激,而且还表示出我们会好好学习,继承革命先烈乐于奉献光荣传统!

祭奠仪式结束,我们又在公园里玩一会儿,我躺在一块大石头上想: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我们现在幸福生活,而我们却不珍惜来之不易幸福,整天做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小皇帝,而且还时不时地惹长辈生气,我们实在太不应该排队!一声叫喊打破我思绪,我立刻爬起来,跟着队伍,恋恋不舍地离开烈士陵园。

长眠于地下英雄们,请你们放心!我们作为新一代小学生一定会接下你们手中火炬,好好学习,回报社会。共同保卫我们祖国!

我们步履匆匆走进四月,又迎来一年一度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写,它充分表达诗人沉重心情,也表达我们此时此刻心情。

今天又逢清明节,我们学校组织四年级全体师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天空灰蒙蒙,没有风,也没有阳光。一路上我们非常沉默,到烈士陵园门口,我们个个神情更加严肃,因为我们听老师说过烈士陵园是一个神圣地方,这里埋葬着许多英烈灵柩。

一进大门一座高大约十四米石碑映入眼帘,上面写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举行完庄严扫墓仪式后老师让我们自由参观陵园,参观完后在纪念碑前集合。同学们都把小白花交给我和另外两个同学组成一个三人小组,由我们三人代表大家去祭奠那些英烈,来到烈士墓前我们在每个烈士碑前都献上一朵小白花,我们在心里对英烈们说安息吧!心里面感想万千很矛盾,也很纠结,想想这些英烈,他们把爱献给安康儿女,把生命献给安康建设发展,可又有谁记得他们英雄故事呢?希望安康儿女都不要忘记,不要忘记我们今天幸福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要加倍珍惜!

最后我们还发现有一些坟位上没有墓碑,陵园管理人员告诉我们原来这些长眠于此无名烈士们都是一九八三年安康突发洪灾时参加抗洪抢险而遇难军区解放军战士,他们都被埋葬在异地他乡再也不能回到生他们养他们故乡,一想到这里我们几个男生都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得深深向这些无名英雄们三鞠躬,表达我们敬仰和哀思。虽然这里没有留下他们姓名,可觉得他们是我心中最伟大人、最亲近人、最可敬人,他们是为我们幸福生活而牺牲,我要记住他,以后每年清明节我都会来祭拜他们,让他们在天之灵得到安慰,感到幸福!

此时,天空飘飞着细雨,我眼里饱含着泪滴。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在我耳边响起,这可能是对清明节最好诠释吧!

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日子,所以我们每年在这一天都要回老家扫墓。

为迎接这天到来,奶奶也早早蒸好鸡蛋,杀好鸡,准备好行李。为什么要吃鸡蛋呢?我问奶奶,奶奶说:在扫墓时,我们要将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壳丢在坟上,象征《脱壳》,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孙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吃鸡蛋就成习俗。

在去扫墓路上总有热闹集市,大人们就会下车买鞭炮、冥钱、蜡烛、白酒、茶水。而我也会趁这时下车透透气,路边总会有各种美艳鲜花,我也总会忍不住要摘花,我会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车上时间是那么漫长,空气闷闷。终于来到老家房子。我们会在这里休息30分钟,爷爷会上二楼看去年养蜜蜂有没有乖乖听话,我和弟弟们总喜欢跟在爷爷后面凑热闹,弟弟被调皮蜜蜂蜇几个像玉米粒大包。

30分钟过去,我们再次回到那个灼热车里,开始我们这次扫墓之旅。在这车里颠簸半天,我们来到老祖宗坟前。一下车,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空气好像凝住。整个世界像烧透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但是就算天气再怎么恶劣我仍然不会放弃祭祖。因为我知道他们对我们贡献有多大,没有他们以前努力奋斗,哪有我们今天幸福生活。

来到山上,到处上满杂草,爸爸和叔叔们负责除草,婶婶和奶奶负责搞好贡品,爷爷负责摆放好鞭炮,而我们小孩子就负责烧香。

一切都搞好就开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把香分给每个人,每人6根。每个人都对这祖宗喃喃自语,而我则要祖宗保佑我考试顺利。拜完后点炮,爸爸叫我先带弟弟们回到车上,怕鞭炮打到我们。而他们则离得远远,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声全没,我们还要等火都灭完才走。

扫完墓时,天已经黑。摘几串香蕉我们就回家。我们扫墓之旅也完结。回家途中,因为一天祭祖,我们都累,在车上合上眼睛进入梦乡。

今天是清明节,为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妈妈回到老家,一路上阳光灿烂,春风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么开心,我也就不敢太那么乐呵。小心翼翼地跟着爸妈后面走,突然爸爸问我:“聪聪,知道清明节由来吗?”我摇摇头,爸爸给我讲开:

古代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着《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节是因它所处时令,在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来,皇帝为纪念忠臣介子,把这天叫做寒食节(也就是今天清明节)。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为拜祭祖先日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说话间,不知不觉就到爷爷奶奶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开满油菜花田地里。背面是高高土坡,土坡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杨柳随着春风轻舞,偶尔有几只小鸟忽一下飞走又忽一下飞来,给寂静墓地带来一丝活力……

来到墓旁,只见整个墓地杂草丛生,一块石头碑上刻着爷爷奶奶名字、出生及其逝世时间,我算一下,爷爷和奶奶年纪轻轻地就去世,听爸爸讲爷爷奶奶都是十分勤劳善良农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约来钱都供给爸爸念书,自己有病也舍不得看,当爸爸刚刚参加工作,日子刚刚好起来,本该享福,却不幸得重病去世……看到眼前景象,我心情也变得沉闷起来,难怪杜牧在诗中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爸爸跟妈妈不声不响地拔着墓上野草,我也默默地拔着……虽然我没有见过爷爷奶奶,但是两行思念伤心泪水还是不争气流下来……

杂草清理干净,爸爸点上纸钱,红红火焰映红爸爸脸,爸爸凝视着一张张寄托哀思纸钱在火中发黄,卷起,变灰……脸颊上流下不知是泪水还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爷爷奶奶磕三个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给爷爷奶奶争气,不让他们辛劳白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写一首关于清明节诗。4月5日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重大节日,人们为纪念死去人,都会在那天去为他们坟前扫墓。并会缅怀那些去世革命先辈们,继承他们光荣传统,将优良品质发扬起来。

又到一年一度清明节,全国是统一放假。家里大人不允许我和他们一起去南山为家里死去祖先扫墓,因此我们只能提前在家里过上一个“小清明节”啦!

清明前一天晚上,我家那儿有一个规定,就是要摆桌香,为是提前纪念死去人们。我家桌台是放在后面老房子里,在暗暗灯光下,年迈奶奶和祖母会将丰盛菜肴一一摆放在桌子上,有年糕、烤鸡、烤鸭、八宝菜、粽子……让人看就直流口水,可这时不允许吃。奶奶要在桌前插上两支蜡烛,放好桌凳,桌边还要分别放上一只只碗和一对对筷子,里面要倒上均匀酒,像是要家里请客一样。这样还不够,奶奶在桌子正前方摆上一个垫子,是专门为祭拜用。传说是要请地府神仙吃饭,为是给家里死去人能顺利投胎,并为全家人讨一个吉祥。而且,摆好桌子和凳子都不能随意碰,听说是不能打扰神仙们吃饭。晚上6点时候便可以跪在垫子上祭拜“神仙”,取下自己愿望。

这还不是重点呢。在家里人都纷纷祭拜好后,我们还要蹲在离桌子不远地方烧“金元宝”和“佛纸”,那都是祖母和奶奶利用一年时间叠好。爸爸拿来一个大锅子,里面点燃火。之后,我们将“金元宝”和“佛纸”扔进火里,边扔边祈祷。听奶奶说,烧“金元宝”和“佛纸”是为给地府神仙送“钱”,也是为给自己讨一个平安。

烧完“金元宝”和“佛纸”后才可以收拾桌子上东西,家里人一起团圆吃饭。

吃完饭后,我们都要揍在一起,坐在一张大方桌旁,剪“票儿纸”。在扫墓时候是必须把“票儿纸”插在祖先墓上。

虽然这个清明节我没有同家人一起去南山扫墓,可在家里过“小清明节”却依然寄托我对去世人们怀念。我被那乐融融欢乐气氛感染……

今天是清明节,说好今天要上山去扫墓祭拜先辈,所以我早早就起床洗漱,做好扫墓准备。

爸爸妈妈比我起床得更早,他们早就将要去祭拜东西放在一个大箩筐里。“酒,有;蛋糕,有;香,也有;纸,还有;香蕉,准备好,苹果,也准备好;蜡烛……”我故意在一样一样大声地数,妈妈也乐得在旁边看我数。“好,准备齐,我们向山里出发!”我叫道。我在前边引路,爸爸挑着祭品跟在后头,妈妈也一并随行。

刚出门,就觉得不大对头,满天乌云,那一朵朵黑沉沉云仿佛是吸满水大海绵,饱胀得就要滴下来似,难道老天爷也是有灵性,要祭拜也非常伤感?我也不禁担心起来,对妈妈说:“看来,天要下雨,真是麻烦。”妈妈说:“是啊,不过东边天还好,比较亮。我看天气预报,说今天只是雷阵雨,应该不会那么早下吧。走,快点,我们去叫上你奶奶。”奶奶今天也要一起去祭拜,她自己一个人住在村子东头。我们走向奶奶家。进奶奶房子。咦?怎么奶奶不在家呢?我叫起来:“奶奶,您在哪里?”从后面菜园传来奶奶声音,原来,奶奶在田里种菜啊!妈妈也赶紧走去帮忙。真是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啊!三下五除二,奶奶妈妈匆匆忙完,我们就去墓地扫墓。

我们来到墓地。啊,这里景色真美啊!群山起伏,连绵不断,那远处山峰上还缭绕着淡淡云雾呢,峰顶若隐若现,仿佛是天上仙境。山上树木茂盛,满眼葱绿,像是给山上穿一件绿色连衣裙。山脚边那不知名野花,不正是给裙脚镶上花边吗?再看看近处小草,草尖上挂满晶莹水珠,是不是昨晚做个美梦流下羞涩眼泪啊。听,还有清脆鸟鸣声,一唱一和,是不是在歌颂这里美景。我情不自禁张开双臂,做拥抱状,大喊:真美啊!惹得一旁爸爸妈妈都哈哈大笑。

我们结队走到爷爷墓地,放下祭品。妈妈对我说:“熙熙,你和妹妹先到那边去玩,让妈妈和爸爸好好除掉这些杂草。”说完,妈妈和爸爸就开始动手拔草。爸爸将较大树木砍倒。我问爸爸:“为什么要砍倒呢?这不是滥砍乱伐吗?”爸爸笑着说:“这不算是滥砍乱伐,在墓边树要砍掉,就像家里打扫卫生一样。要不砍掉,到时连墓在哪里都找不到。”我点点头,闪到一旁,和妹妹一起坐在木板上玩手机。过一会儿,墓地清扫干净,奶奶把东西摆好,插上香,点着火,又手合一放在胸前,嘴里念念有词,也不知在说什么。我见忙把手中手机放下,问爸爸,奶奶在念什么。爸爸微微一笑,摆摆手,意思是叫我这时候不要说话。五分钟左右,奶奶念完就叫爸爸去放炮烧纸,然后也招呼我也去拜四拜,说是许许心愿,那些列祖列宗会保佑我。我听,半信半疑地照做。我是希望我们全家幸福如意,我成绩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我们许完愿,就开始放爆竹。那劈啪劈啪声音在山里显得格外响亮,连小鸟声音也停止,树木也站立不动。

天,又下起雨,我们不得不赶紧收拾东西回家。一路上,我们还看见很多人也来扫墓呢,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节都会让人情不自禁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来。可惜天空不作美,让人断魂的清明节竟没有让人断魂的雨。清明节的脚步越来越清晰了,思绪让我飘向了我的妈妈的灵魂深处。

今天起床看见天气还算好,天气预报提示有太阳。我没有回家上坟,祭奠妈妈。就让我在这静静的小屋里坐一会儿,思念一会儿吧……

很多时候得感谢古人们创造的文化,诗意中欢乐和忧伤相互交织。端午节因为屈原沉江,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的方式纪念他,世俗生活的谈笑中纪念了这位伟大的诗人。中秋节,因为民族性格的阴柔特性,也因为驱逐鞑掳,复我中华,但愿照样常照我土,不忘烈士鲜血洒满地!人们相约月圆之夜吃月饼。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我门怀人、品茗、看月呆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一支笔千百年来宽慰了多少离愁别恨的心。上坟就不会因时间久远而追思不起来,天空抑郁,纵使天性乐观的人也会低头前行,默默烧香。但初春新绿,没有冬的萧杀,山川浸透着清新迷蒙之美,上坟的人亦不会伤感甚至深泪如泉下。此时的伤感是唯美的,情与景都俱在春寒里。

清明时节,桃花开了又落,杏花谢了去匆匆。霏霏细雨将山坡上的梨树凝固在青灰色的空气里,蓑衣拌雨剪影于阡陌的桑田青山中。坟在半山腰,祭祖是内容,挂青是形式。烧了纸,放完鞭炮,找一根合适竹杆将青挂在坟墓的最顶峰上。该回家了,当亲人小孩们快快乐乐回去的时候,那年我掉在了最后面。猛然回头,一座孤坟静卧此地,坟前杂草庄稼一片狼藉,片刻的热闹愈加衬托出亘古的凄凉。坟墓上的青尤为耀目,才挂上就便如风撕碎一般‘哔哗’作响,让它好好的挂着吧。静寂的山林孤独的坟茔,尘世的我们需要这样的仪式,需要它永不休止永不怠倦的舞蹈召回已逝去的灵魂,逝去的灵魂你回来了么,看到了么!妈妈您回来了吗?见到您的幺女了吗?我迟疑一会终于掉头而去,留下如精灵一样独自舞蹈的青和即将逼近我的黄昏暮色。

有时我想,如果人类的繁衍亦如海龟,从蛋里孵出就自个爬向大海了,从小不知情为何物,就没了欢乐苦愁、生离死别。那真是人类的不幸中之万幸啊。

妈妈的坟在家房屋对面的半山腰上,今年不知下雨没有。

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着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候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现代人的眼中,“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飞舞的泪花!也习惯了在清明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个大睛天,心,总觉得这个节不圆满,有些残缺。也许,也只有这样的情与景,才能给逝去的灵魂一丝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盘旋。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征文吧,征文一般都具有精彩的开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为了让您在写征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清明节祭祀先烈征文(通用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前夕的一个下午,天空晴朗,艳阳高照,我们龙沙小学的少先队员们怀着倾慕的心情去和平广场祭祀先烈。

活动在庄严的气氛下开始了,随着主持人的话音一落,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心灵之约——触摸手印墙活动。这是600名抗日英雄的手迹,如今,他们还健在,成了历史发展的见证人,尽管他们已经老态龙钟,但是他们依旧是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

现场请了几位老红军爷爷,我主动围到一位老红军的身边,提出了自己干兴趣的问题,津津有味的听着。噢!原来这位老爷爷是杨靖宇将军的警卫员。爷爷给我们讲抗日战争期间,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大家都非常乐观。在打鬼子时经常能看到很多战友倒在自己的眼前,看着很伤心,一心想着为战友报仇,恨不得一下子把鬼子赶回老家去。后来爷爷调去给杨靖宇将军当警卫员,继续为解放东北而浴血奋战,当时战士们吃的最好的就是罐头加点菜叶,罐头还是打鬼子时抢来的,听了这些话,我的心热乎乎的,仿佛自己也在抗日战场上。

接下来,为缅怀先烈,慰籍英雄的灵魂,我们放飞了手中的气球,红艳艳的气球腾空而起,载着我们的祝福,载着我们的希望,飞上了蓝天。大家高兴的手舞足蹈,互相交流着自己的心愿。

在这次活动中,对我们进行了心灵的洗礼,对抗日战争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不仅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且觉得我们更应该学习老英雄的勇敢坚强,意志如钢的精神。

清明时节雨纷纷。睹物思人,又是一个怀念的季节。追忆亲人、寄托哀思,本来是充满温情的事。

然而,笔者在当地大街小巷特别是销售冥品店看到,除了香火、蜡烛、鞭炮,五花八门的“冥国银行”的钞票,还有纸扎的电视机、电脑、汽车、别墅,最荒唐的还有一些纸扎的女子,据说是烧给先人的“丫环”、“二奶”,总之是人间所见,冥品尽有。让清明节几乎变成一场场闹剧,清明真的清明不起来了。不仅如此,甚至有些党员干部还大量动用公车,为自己的“祖宗”上坟,群众反响强烈。

清明祭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古人称这个时节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然而,到了现代社会,祭祀活动中的封建庸俗之风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为清明节平添了污浊之气。

庸俗之风缘何而来?愚昧无知使然。有人认为,先人活在世上享受的和没享用的,在“阴间”也一样不能缺,这是扭曲的虚荣心和奢靡欲在作怪;而被称为“白事大了”的中介们提供的“超前”游说服务,也在推波助澜。传统民俗中掺杂了腐朽和庸俗的东西,就离民俗的本质越来越远;一种背离时代进程的风俗如果为更多人们所接受,迷失了健康的方向,将会带来更大的负面效应,甚至成为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桎梏。

那种互相攀比讲究排场、粗俗愚昧甚至伤风败俗的祭祀行为,不仅有违当代文明,也是对逝者的不敬和耻辱;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完全失去了寄托哀思的本意;不仅与传统美德相悖,也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格格不入。

让清明节重现“清洁而明净”,提倡文明、健康、环保、回归自然的祭奠方式,体现着中国人追随现代文明的决心和勇气。在清明扫墓活动中,倡导文明祭祀,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是移风易俗、端正社会风气的重要内容。

令人欣喜的是,在许多地方,清明节的陋习正被世人摒弃,而以敬献鲜花、栽种绿树的方式纪念逝者,网上祭祀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与那些乱七八糟的陋习相比,对逝者敬上几盏清茶、一束鲜花、栽上几棵长青树等,用这种文明方式祭祀,更能表达生者的哀思和敬意,于逝者也是最好的纪念和安慰,值得推广和提倡。

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今天,我们来到了周岗烈士墓前,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

站在烈士墓前,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尊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毫不在意;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挺身而出,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殊死拼搏。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竟的事业;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以摧枯拉朽之势,宣布了蒋家王朝的灭亡,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最宝贵的生命无私的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用顽强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人!

面对你们,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

战争的年代造就了烈士们的勇敢和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成栋梁的机会。我们有信心学好,因为我们有榜样!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祖国增光,为祖国添彩!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共创美好的明天!

最后,我们一起祝福:先烈们永垂不朽!

清明将至,祭祀的人也多了起来。在传统的节日理解里,清明节的祭祀,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即家中有亲戚逝去,诸多后人便在这一天,远赴家乡,为祖先的坟墓除除草,为已经逝去的亲人们提供一缕哀思。与此同时,清明节,其实还有一批人,他们诞生于战争岁月,为共和国而奉献生命,他们诞生于和平岁月,为了捍卫和平而英勇牺牲。他们,便是我们的先烈们。

没有先烈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日的太平。遥想当年,异族入侵,锦绣山河沦陷,此时,是有一批人,愤而反抗,拯救民族于水火,以血肉之躯成就了国家的统一;遥想当年,歹徒在前,面对这些行凶者,又是这些先烈们,挺身而出,用勇气捍卫了社会的和平。战乱的时候有他们,我们迎来了今日的幸福;和平的时候有他们,我们过得更加安稳。

清明节,要纪念家,也要纪念国。我们常说,“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其实,回首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存在,是家庭安稳的基础。而正是那些牺牲的先烈们,用热血的青春,为我们后人们,铺开了一条和平的康庄大道。当次祭祀的时节,有怎能没有一缕哀思,是祭奠我们的烈士们呢?

清明节,也是缅怀先烈的好时机。对于先烈们而言,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我们过得更幸福。清明缅怀先烈,需要的不外乎是两种情怀,一是感恩,一是铭记。我们当熟读历史,对待现在的生活,对待未来的一切,永远心怀感恩之心,心怀感恩,才对得起先辈们的付出;我们更应当以史为鉴,既记住我们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坎坷,更要记住那些曾经经历过的教训,更要记住那些为了今日幸福生活而奉献生命和青春的先烈们。

慎重追远,心怀感恩,勇敢前行。清明悄然来临,在幸福中徜徉的你我,都应该心怀感恩之心,记住那些曲折的历史,也记住我们的目标和方向。不忘过去,奋勇前行,这便是我们对于先烈们,最好的怀念方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将至,又将迎来“扫墓”高峰。这个日子除了缅怀已逝的亲人外,其实还有着其他的含义。《历书》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清明节因此得名。在这个“气清景明”的时节,一些不文明的祭扫方式给清明节“扫墓”带来了阴影和悲剧:2005年的清明节这一天,台州酿成森林火灾120多起,致8人死亡1人重伤,过火山林面积万亩,教训深重,至今不忘;2008年3月23日,天台县从下午1时至5时20分,就有6个乡镇街道因扫墓用火发生了14起山林火灾,其中一名75岁的老汉不幸被烧死;2013年3月30日中午,昆明安宁的王开富上坟祭奠亡故的亲属,其在一处坟前焚烧冥纸时,不慎引发山火,致使当地草铺三家村至温泉官庄一带发生森林火灾,大火直到4月1日才被扑灭。此次火灾导致经济损失260余万元, 最终,法庭判决被告人王开富犯失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

这些触目惊心的清明节祭扫悲剧,无疑是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敲响了不文明祭扫的警钟。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人们用上坟扫墓等祭祀方式来寄托对先人的哀思。根据《四川省森林防火条例》,清明期间市民进山扫墓,一定要文明祭扫,不要带火种进山,更不要在林区进行烧纸、燃放烟花、吸烟、野炊等活动。对儿童等特殊人群要严格监护,防止玩火弄火引发的森林火灾。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祭祀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更多的人开始告别烧纸上香等既容易引起火灾、不安全又不环保的传统祭祀方式,追求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文明时尚的祭祀方式。

清明节,如何形成“文明祭扫”之“清风”呢?有七种文明祭祀方式可供选用:

一是音乐祭祀,以播放逝者生前最喜爱的歌曲,来表达对故人的缅怀之情

;二是网上祭祀,可通过互联网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哀思;

三是鲜花祭祀,祭祀群众可采用逝者生前最喜爱的鲜花来进行祭祀;

四是植树祭祀,群众可以用植树的方式祭奠故人,既环保无污染又具有纪念意义;

五是放飞思念,可组织居民开展放飞白气球等活动进行祭祀;

六是召开家庭追思会,将逝者生前的照片、录像资料制作成光盘,组织家庭成员观看,追忆逝者;

七是洗墓祭祀,家属可将逝者墓碑进行清洗,以表达思念之情。

事实上,每年清明节前后,都是各地森林防火压力最大的时候,更多的森林防火工作,实际跟上山的扫墓市民以及赏花游客息息相关。在这种背景之下,文明祭扫不仅仅关乎扫墓者的的安全,更是关乎森林的安全。让全社会形成“文明祭扫”之“清风”,这不仅仅是个人道德文明的进步,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更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根基。文明祭扫既是对故人的英灵慰藉,也是对晚辈以身作则的行动教育,更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与保护、对公共财产于他人生命的最好保障。

期盼以久的春游终于来临了。但这次,不是去游乐场这些令人欢乐的地方,而是去“缅怀先烈”。

一路上,平时有说有笑的气氛烟消云散。大家都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上路了。

到了烈士山,我们首先看到一面雕刻在两排楼梯中间大石板上的五星红旗,阳光照耀着它,显得格外耀眼。拾级而上,两旁还有很多先烈的石像,不知不觉,就到了“解放一江山岛纪念碑”。纪念碑上也有解放军叔叔的石像。有的手里拿着枪,好像要与敌人决一死战;有的正冲向前方,好像准备与敌人浴血奋战。我想:战争时期的军人可真是苦啊,我希望人类世代都平平安安,这样,人间都会很幸福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继续向前走,便到了祭奠广场。广场中心,是一个巨大的圆球,金灿灿的。圆球外插着很多鲜红的大拄子。广场前,有 解放军解放一江山岛时的浮雕。我们排好队,站在广场上,仔细地听了战争的来龙去脉。听了他们的英勇奋战的经过,我开始对他们肃然起敬。我想:战士们这样以生命为代价保卫祖国,真是舍己为人啊!

最后,我们去敬献小白花。每朵小白花都是大家亲手做的,每朵都是一份诚意。我还发现,最小去世的只有18岁。他们这么年轻,却被战火夺去了生命,战争真是残忍啊!但也是他们的努力,无私献出,才有今日的好日子呀。

缅怀先烈,让我懂得: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争光,做祖国的好栋梁!

4月4日~4月6日,这是一段莺飞草长、柳绿桃红的日子,是一段风和日丽、细雨霏霏的日子,是一段百感交集、心情郁闷的日子……在这样的一段日子里,偏偏又是事情最多的时候。说了这么多,这是什么日子呢?是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这一天,我们会来到墓前,放置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们不禁会回忆起他们曾经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凄然泪下。

曾几何时,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有多少我们武进的英雄儿女,为着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鲜血洒在家乡和异地。他们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却连姓名都不知道,但他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那就是为了共产义事业而奋斗。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我们后人树立了榜样。他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光荣!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吟诵这句诗句,不免给人添上了一份伤感。这句诗好像更适用,难道古人有预知未来的本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似乎人们都已忘记了祭祖这件事,更多的是在清明节游山玩水,的确清明节的另一个活动就是踏青。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每年有多了一个活动——瞻仰民族英雄,为共和国的烈士扫墓。如果没有这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自由、民主、和谐的社会,就不会有我们的未来。

正是因为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宁,我们才得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也许我们无法体会战火纷飞的时代的艰辛,但我们明白了幸福的来之不易,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继承和发扬先烈们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随时迎接困难的挑战!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为共和国的烈士扫墓的道路是沉重和庄严的。所以我们不能忘记先烈们的精神和遗志。我们用这种方式寄托我们的哀思,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学校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青山肃立,绿水长歌,我们将永远铭记和颂扬革命先烈的事迹,继承先烈的遗志,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清明节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飞舞的泪花!也习惯了在清明节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个大睛天,心,总觉得这个节不圆满,有些残缺。也许,也只有这样的情与景,才能给逝去的灵魂一丝慰藉吧!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盘旋。

祭祀研究的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清明节议论文800字,欢迎大家分享。

细雨蒙蒙,透过细腻的雨丝,仿佛能看透街上的行人,就好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的,街上的人不多,叹,又是一个清明。

回了老家,在未开桌前,看天未暗又下着几滴小雨,伴随着这种天气走了出去。

眼前是一排整齐的绿,铺满老房子前面那块地,听爷爷说那是米麦,他还笑我没见过这东西。下地后一股清晰的味道扑鼻,似乎是从天空飘下的余地溅落在大地上,顺便还吧藏在土里的香味带了出来。是的,这的的确确是大地是味道。上前折下一支米麦,整支米麦里都沾着春雨,一有什么动静,水珠就滴溜溜地滚进叶子于杆的缝里去。细看这支米麦,有六股,它们还没成熟,青幽幽的。一粒粒一颗颗,都有以根常常的须冲天向上。爷爷告诉我它们是先长壳再长肉的,成熟后可比现在大多了。

其实刚进老家的小道,我先注意到的并非这片麦绿,而是远处宁go头(方言,院子)里两棵高达的梨树以及那漫树白花。看完这片绿,我就迫不及待地跑是看这片白了,哦不,是雪白。真的很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站在这片雪下,满地都是春风带下来的花瓣,零零散散,洒洒落落。又回到老房子转了转,欣喜发现14年前那棵枇杷树结果了。有好几棵枇杷树在支小小的土地里孕育,生长。那是14年前妈妈怀我的时候所吃的枇杷,随便一扔,谁知所扔之处必有发芽,它们与我同岁,与我一起成长。

时间还早,又与堂哥去了后山,这个小小的村庄依山而建,后山不是一座儿是一片。找了最近的地方上了山。这是一条经常走的路,小时候把整座山都翻遍了,走遍了,玩遍了却找不到什么宝藏,今日却感觉整座山都是宝藏,它正坚守着小时候与伙伴们冒险留下的快乐与回忆。上山依旧做着那同样的事,走同样的路,吹一样的风,却又不一样的感受。整座山都沐浴在微寒的春风中,都沉浸在有趣的回忆中。依旧做着看似幼稚的事,采了一大把红杜鹃,小时候也如此,仿佛上山就是为这片春风春雨滋润过的红色似的,时间怎么过还是如此风尘不变。

这些植物以及这些山,完好地保留着我的回忆,触摸着空气,触摸着风,看到它们仿佛打开了记忆,那扇陈旧的门。

清明,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期之一,约在公历的四月五日前后,具体的说清明是在冬至后的第108天。到了这个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是草木葱绿、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改变了冬季寒冷、枯黄、银装素裹、凄凉的景象。农业生产也多忙于春耕、春播了。江南谚语:“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就是在寒冷的北大荒,为了不违农时,清明节前后也抢着播种小麦了,并有“清明忙种麦”的谚语。

清明的习俗是丰富多彩而极其有趣的,除了禁烟火、吃冷食、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

清明节在山东省胶东地区人们普遍叫“过寒食”。寒食节在鲁胶东地区人们的心目中仅次于春节和正月十五元宵节灯节,都要庆贺三天。孩子们都要脱去穿了一冬的旧棉衣,换上新做的.单衣。民间有传说:“清明不穿棉,穿棉死后变兔子”。民间还有传说:“老牛老马也要过个寒食节”。这三天也要给牛、马一些好草、好饲料,并休耕三天。

记得儿时,每逢寒食节学校都要放假三天,老师带领学生到效外踏青、郊游。山东吕剧中有一段唱词:“清明佳节三月三,老师踏青去游玩……”充分说明清明节老师与学生们的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一项很有意义的健身活动。

清明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祀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去的先人的一种活动。每到清明节,家长都要带上供品、香、纸、扛着铁锹、举着扫帚,领着孩子们去自家的祖坟祭扫坟墓,将供品摆放在死去的先人墓碑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柳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供品回家。

记得儿时寒食节玩得最有兴趣的当数放风筝,荡秋千了。荡秋千不但能够增进身体健康,而且还能够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人们特别是儿童最喜爱荡秋千。放风筝是儿童最喜欢的一项活动,牵着高高飞翔的风筝的牵线,仰望着风筝悠哉,悠哉飞翔的形态,踏着绿毯似的小草,吸着春天郊外的新鲜空气,仿佛进入了仙境,别说有多开心了。

清明不但是祭祖的祭日,同时又是儿童们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玩耍的好时光。

又是一个放假的星期六,也正好是一个清明节的前几天,为了让我们也能祭拜祖先,所以全家便提前了几天来扫墓。但这次扫墓并不像以前那么单纯,这次扫墓也许会带给我们许多快乐的事情。

一路上,我们再次闻到了农村独有的风味——“空气清新”。在繁华的城市里什么都好,唯独空气受着工业的影响而变得到处是一层烟雾,让这天空慢慢地变成了灰色,那清新的味道从此在城市里消失了。回到了这里,感到在我们头上的天空是那么的蓝,白云是那么的白,我真想永远的生活在这片天空下,享受在城市闻不到的味道。看完天空,再看看在我身旁的山,真是不能联想。山上,一棵棵野松挺拔的生在悬崖陡壁的土里;一簌簌映山红向我们吐出它的新枝,在春天的陪同下,花蕾渐渐的长出来,仿佛在向我们报到春的来临;梨树的枝头上长满了白梨花,在春风的呼唤下把它小小的花瓣洒入人间,在路上铺上了一条白色大道,好像正欢迎着我们在它这里通行。春天的气息注入到我的脑海间,让我心旷神怡。

观赏完美好春光后,我们开始自己的安排——做竹筒饭。心灵手巧的姑父早就把应该带的工具给带来了。“哒哒哒”传来了姑父砍竹子的声音,随后又开始锯,经过了一番周折后,终于能够把竹筒饭放在火上烤了,我们耐心的等待了好一会儿,竹筒饭终于烤好了,肚子已经哇哇叫的我们,迫不及待地吃了,因为大家都没有经验,所以,有的竹筒饭还是半生半熟的。这可害死我了,不能过瘾的尝到竹筒饭的香味,但这总给我们吸取了一点教训,让我们下一次做竹筒饭更好了。

吃完饭,我们上山了,我们带着沉重的心情,爬上很高的山,来到坟墓前,向老祖宗祭拜,求着老祖宗的保佑,让世界太平,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让公平来结果这场无必要的战争。也让我们这些小荷才入尖尖角的孩子能取得好成绩,不辜负你们这些长辈对我们的期望;也让全家健健康康,开开心心……按着次序办完后,我们向着太公太婆说着再见,便又下山了。

一天的路程在这里结束了,我们也又得回去吃晚饭了。“哎!”时间过得真快呀!一眨眼,一天又这么结束了。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与自然同处于一种既隔绝对立又浑然一体的矛盾状态,又因其文明的低下而无法窥探自然界的奥秘。便常以自己的思维去比附周围的世界,于是只能简单地把物看成是有灵的,与自己相关的生命体。对于原始人类来说自然不仅有生命,而且是巨大而神秘的,对人具有不可抗拒的威力和魅力,“精神在物质重量下感到压抑,而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点。”于是自然崇拜便产生了。当人们把动植物中个别的崇拜对象当做本族的祖先或与本族祖先有血缘关系或本族生活有根本的关联成了其保护神的时候,又以想象重构这一崇拜对象,并当作本族的名称标志时,就出现了图腾崇拜。随着农耕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自然崇拜逐渐被归纳为天地崇拜。人们用美妙的传说创造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海诸神并赋于他们超人的能力和形象。又承定居的生活方式,出现了祖先信仰。“祖先崇拜是从人们重视父系传宗接代开始的,陶祖和石祖的出现标志着图腾崇拜的衰落和祖先崇拜的兴起。敬神尊祖也就进而成为古代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观念。晋祠是奉祀晋国首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宇,曾名唐叔虞祠、晋王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说:“《山海经》曰:‘悬瓮之山,晋水出焉。’今在县之西南。昔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其川上溯,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至有淫朋密友,羁游宦子,莫不寻梁集契,用相娱慰,于晋川之中最为胜处。高欢、高洋父子,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定晋阳为别都,并在天保年间在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北齐后主高伟,崇信佛教,于天保五年(569年)曾下诏把晋祠改名为大崇皇帝。隋末,太原留守李渊与其子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廿年(646年)故地重游,亲撰《晋祠之铭并序》大碑一通。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1023——1031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叔虞之母邑姜 ,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重建了鱼沼飞梁,祠区布局,大为改观。元佑、绍圣年间,由善男信女募集资金,铸靠造铁人,筑莲花台以壮威仪。金大定八年,更在飞梁大东,增建献殿,专为圣母子贡献祭品。明万历年间,在献殿前增建对越坊和钟鼓楼。接着又在会仙桥的东面,重修了华丽的水镜台供演戏之用。又由于晋祠是晋水的源头,人们又把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视为生命之源的水及水母、水神也是和叔虞、圣母一起来祭祀,并在晋水源头建水母楼、难老泉亭。于是晋祠又成了人们举行地雩祭的重要场所。民间的鬼神信仰主要来源于万物有灵论。 秦汉时好神仙、尚方术之风兴盛,人们对前代神祇作了一番整理,建立了祭礼制度,并设置了大量的神祇,将多神崇拜的方式固定下来,吸引了许多民间信仰扩充了祭祀的范围,增加了祭祀的对象,丰富了祭祀的仪式。几乎无神不有祠,无神不致祭。于是乎晋祠以祖先、山川崇拜为主,儒、释、道及民间诸神为辅的完善的祭祀场所逐渐形成。晋祠也就成了从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释迦牟尼到土地神、关帝老爷至文曲星君、英雄侠女等群“仙”会聚的地方,它们无不互弃己见,各居晋祠一隅,共享人间香火。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 。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之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从时间上来说,可以写不同时期相似的祭祀的对比,祭祀的变迁;从具体来说,可以写比如说同是秋天的祭祀,不同地区有什么区别和相似的地方;从国度来说,可以写某个中国和日本共有的祭祀,在两个国度有什么区别和相似,在历史的变化中祭祀本身有什么变迁。

以清明节为主题的论文

清明放假有积极意义 清明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然而,像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清明也渐渐被国人漠视,而圣诞、感恩等洋节却一再被热捧。年轻一代已慢慢被西方文化所同化,中华民族的可识别性在日减一日。有鉴于此,我认为清明放假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值得重视:一方面,清明作为传统节日,不管是否契合当代的文明观念,拜祭缅怀先人永远是一个社会不可抛却的形式,我们应当庆幸中国有这样一个表达集体哀思的节日;另一方面,清明放假也可显出政府和民间对传统的注重,立足传统根基,才不至于在国际社会中迷失自我。所以,清明放假与否,不仅要从现实的便利与否考虑,更应从是否有利于构建民族可识别性的高度进行衡量。 让传统节日成为百姓能够支配的日子 无论是从恢复与发展民俗,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让传统节日成为百姓能够支配的日子,无疑是恢复“传统节日”魅力的一个基本前提。 但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显然并不符合企业生产的要求。难以调和的见解也就让类似的讨论无果而终了。 事实上,在传统节日放假是全球各民族的普遍习俗。新加坡是中华、西方、马来、印度文化的交融之地,各民族的传统节日都被作为“假日”予以保留,以至于假日之多成为新加坡独有的文化现象,但这并没有拖住其经济发展的后腿。我国的“春节”传统也正因为“假期”得到了保证而获得良好的传承。 经济账本不会因为多了两天假而由红转绿,相反,“黄金周”这一经年不衰的经济现象倒是可以作为假日拉动经济的明证。所以,传统节日成假日不应继续停留在口头争论的层次上。 给点空闲延续传统 节日是咱老百姓过的,但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就是想给传统节日增加点现代内涵也没那个心情啊!再者,要说什么七夕节乏人问津也就罢了,清明、端午、中秋,哪个节咱们没重视?这三个节都不是正经八百的法定假日,要想如祖先那般隆重纪念一把,怕是得冒点迟到早退、被扣钱的风险。将清明节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连放几天假,这节即便没什么新的过法,在现代生活快节奏的缝隙里缅怀一下故人情也不啻为延续了传统文化。试想一下,如果春节没放那么多天的假,能过得那么热闹吗? 为了挽救传统文化,政府应该使用一切合理手段,积极引导,给老百姓创造条件。不仅是清明节,我看端午、中秋也应该定为法定假日。 清明节放假有弊无利 如果说端午、中秋这些传统节日可以定为法定假日的话,清明节不宜如此。因为,统一放假集中扫墓,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每到四月,就意味着进入了火灾事故的高发期,资料显示,这些火灾,超过80%是因祭扫行为不慎所致。如果上班族统一在清明节这天休假扫墓,消防安全矛盾势必会显得更为突出。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是交通安全问题。一到清明节,各地都如临大敌,要抽调大批警力维护道路秩序,即使这样,也不能完全避免交通堵塞、车辆超载、线路不堪重负乃至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如果清明放假,祭扫大军无疑会更加集中,问题会更加突出。 关于清明节,我国自古就有前十后十或前十后八之说。在近二十天的这个时段里,上班族要进行祭扫活动,时间是充裕的,完全不必为此专门放假。

【清明节】清明节雨纷纷路行欲断魂清明节空应起雨雨空气变清新变些凄凉更让特别节显示特韵味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传统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二千五百历史清明气温升高雨量增春耕春种节故清明前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清明农谚见节气与农业产着密切关系清明节祭祀祖先节主要扫墓扫墓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具体表现清明节仲春与暮春交冬至10620065月20该民俗节经务院批准列入第批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节我传统节重要祭祀节祭祖扫墓清明扫墓谓祖先思敬其习俗由已久清明节踏青、插柳、放风筝等习俗前几爸爸给爷爷奶奶扫墓看墓景象真令惊叹随处见堆堆烧纸废墟空飘着烧灰味道呛鼻我觉种烧纸行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我应该停止种行家给死送束鲜花表示我真诚哀思才文明、确行特殊我望着民英雄纪念碑脑海浮现幕幕烈士保卫祖牺牲场景黄继光爬着冲向火力点身血都流尽靠力量坚定站起用自胸膛挡住敌枪口狼牙山五壮士祖惜牺牲自命跳悬崖我身边近刘英俊勇拦惊马故事令同容我现幸福烈士用命换事迹令留念;令悲叹;令振奋清明节我忘自已故家忘些今奋斗英雄让我延续勇敢、精神让古传统节——清明永停歇永垂朽

每年临近清明的时候,心中总会有丝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强烈,却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这几天的天气很是不错,不知道,清明节那天,纷纷的细雨是否会如期而至。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 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时,清明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这大概是源于《清明》这首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我无忧的岁月里,这首诗所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恬美的意境。 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渐渐地,清明对于我,便多了一丝淡淡的哀愁,愈来愈重,特别是外公离去后,这感觉更加强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对我特别的好,可能是我比较乖的缘故吧。外公走后,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会很哀伤。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吧。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 又是清明了。“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不能流泪,那只有拜托清明的细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难流的泪吧。

关于清明节放假的议论文。清明放假有积极意义 清明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然而,像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清明也渐渐被国人漠视,而圣诞、感恩等洋节却一再被热捧。年轻一代已慢慢被西方文化所同化,中华民族的可识别性在日减一日。有鉴于此,我认为清明放假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值得重视:一方面,清明作为传统节日,不管是否契合当代的文明观念,拜祭缅怀先人永远是一个社会不可抛却的形式,我们应当庆幸中国有这样一个表达集体哀思的节日;另一方面,清明放假也可显出政府和民间对传统的注重,立足传统根基,才不至于在国际社会中迷失自我。所以,清明放假与否,不仅要从现实的便利与否考虑,更应从是否有利于构建民族可识别性的高度进行衡量。 让传统节日成为百姓能够支配的日子 无论是从恢复与发展民俗,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让传统节日成为百姓能够支配的日子,无疑是恢复“传统节日”魅力的一个基本前提。 但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显然并不符合企业生产的要求。难以调和的见解也就让类似的讨论无果而终了。 事实上,在传统节日放假是全球各民族的普遍习俗。新加坡是中华、西方、马来、印度文化的交融之地,各民族的传统节日都被作为“假日”予以保留,以至于假日之多成为新加坡独有的文化现象,但这并没有拖住其经济发展的后腿。我国的“春节”传统也正因为“假期”得到了保证而获得良好的传承。 经济账本不会因为多了两天假而由红转绿,相反,“黄金周”这一经年不衰的经济现象倒是可以作为假日拉动经济的明证。所以,传统节日成假日不应继续停留在口头争论的层次上。 给点空闲延续传统 节日是咱老百姓过的,但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就是想给传统节日增加点现代内涵也没那个心情啊!再者,要说什么七夕节乏人问津也就罢了,清明、端午、中秋,哪个节咱们没重视?这三个节都不是正经八百的法定假日,要想如祖先那般隆重纪念一把,怕是得冒点迟到早退、被扣钱的风险。将清明节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连放几天假,这节即便没什么新的过法,在现代生活快节奏的缝隙里缅怀一下故人情也不啻为延续了传统文化。试想一下,如果春节没放那么多天的假,能过得那么热闹吗?

中国祭祀礼仪毕业论文

写作思路:根据题目要求。可以以生活中某个相关事情作为主题,最后总结自己的感受。

由于人们交往性质的不同,个体空间的限定范围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关系越密切,个体空间的范围划得越小。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认为,根据人们交往关系的不同程度,可以把个体空间划为四种距离。

一是亲密距离

这种距离是人际交往中最小的间距。处于0~15厘米之间,彼此可以肌肤相触,耳鬓厮磨,属于亲密接触的关系。这是为了做出爱抚、亲吻、拥抱、保护等动作所必需的距离。常发生在爱情、亲友关系之间。如果用不自然的方式或强行进入他人的亲密距离,可被认为是对他人的侵犯。

处于15~45厘米,这是身体不相接触,但可以用手相互摸触到的距离,如挽臂执手,促膝倾谈等,多半用于兄弟姐妹、亲密朋友之间,是个人身体可以支配的势力圈。而势力圈以眼前为最大,也就是一个人对前方始终保持强烈的势力圈意识,而对自身的两侧和背后关心次之。

据这一原理,飞机上、长途汽车上和影剧院都采取长排向前的坐位,尽量避免对面的坐位,使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平均的前方势力圈。

二是个人距离

这种距离较少直接身体接触。处于45—75厘米之间,适合在较为熟悉的人们之间,可以亲切的握手、交谈;或者向他人挑衅也在这个距离中进行。处于75~120厘米之间,这是双方手腕伸直,可以互触手指的距离,也是个人身体可以支配的势力圈。

三是社交距离

这种距离已经超出亲密或熟悉的人际关系。处于120~210厘米之间,一般是工作场合和公共场所。在现代文明社会,一切复杂的事物几乎都在这个距离里进行。

如机关里的领导干部对秘书或下属布置任务;接待因公来访的客人;或进行比较深入的个人洽谈时大多采用这个距离。处于210—360厘米之间,表现为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是会晤、谈判或公事上所采用的距离,首长接见外宾或内宾;大公司的总经理与下属谈话等,由于身份的关系需要与部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四是公众距离。

这种距离人际沟通大大减小,很难进行直接交谈。处于360~750厘米之间,这是产生势力圈意识的最大距离。如教室中的教师与学生,小型演讲会的演讲人与听众的距离。

所以在讲课和演讲时用手势、动作、表情以及使用图表、字幕、幻灯等,辅助教具都是为了“拉近距离”,以加强人际传播的效果。处于750厘米以上距离位置,在现代社会中,则是在大会堂发言、演讲、戏剧表演、电影放映时与观众保持的距离。

关于中 诸葛国传统节 文库日的 帮你毕业设计 完成论文时间及预期结果结果怎么写!

祭祀[1] 共分九个仪程,即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等。各仪程演奏不同的乐章(附录)。跳文、武“八佾”舞(由64人组成的古代天子专用的舞蹈)。清乾隆七年额定地坛设文、武、乐舞生480人,执事生90人。可见当时乐舞队伍之庞大

祭祀共分九个仪程,即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等。各仪程演奏不同的乐章(附录)。跳文、武“八佾”舞(由64人组成的古代天子专用的舞蹈)。清乾隆七年额定地坛设文、武、乐舞生480人,执事生90人。可见当时乐舞队伍之庞大。每进行一项仪程,皇帝都要分别向正位、各配位、各从位行三跪九叩礼,从迎神至送神要下跪70多次、叩头200多下,历时两小时之久。如此大的活动量对帝王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所以皇帝到年迈体衰时,一般不亲诣致祭,而派遣亲王或皇子代为行礼。如清代康熙皇帝在位61年,前40年中亲诣地坛致祭26次,而后21年则全部由亲王、皇子代祭。祭祀前祭地现场的纪律要求极严。皇帝经常旨渝:陪把官员,必须虔诚整肃,不许迟到早退,不许咳嗽吐痰,不许走动喧哗,不许闲人偷觑,不许紊乱次序。否则,无论何人,一律严惩。据史料记载:清嘉庆二十四年五月廿四日,因恭修皇祗室内乾隆皇帝之神座,而派遣成亲王代行祭告礼。由于成亲王向列圣配位行“终献”礼时,亲王乱了先东后西之次序,事后被革职退居宅邱闭门思过,并罚扣半俸10年,照郡王食俸。此例可见君王对祭地礼仪之严肃认真。祭祀后祭祀结束后,按制度规定要向有关官员分赐食肉,叫“颁胙”。祭前,由太常寺负责登记造册,并发给胙单,(取肉证)至各衙门。,祭毕,各衙门持昨单各自到祭所领取。据记载:宗人府、内阁各10斤,六部、理藩院、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乐部、京[]道各7斤,太常寺蛮仪卫、詹事府、顺天府、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六科五城各5斤,翰林院、起居注、国子监、太医院、钦天监、中书科各4斤。 祭地对平民百姓并无好处,特别是大兴、宛平两县既要派驻坛户守坛,又要负担200多名厨差役夫,还要摊派祭祀所需的杂费银两。当然,对这两县的官员来说,倒是件有名有利的大好事。至圣先师为大,散斋叁日致斋二日。其馀小祀散斋二日致斋一日。若书院学堂开馆,拜师收徒结拜之礼,一日可也。礼,散斋在家,斋必变食,居必迁坐;致斋在斋宫。今不能别,但致斋日当更严格。1、不食荤腥,不吸烟(一时做不到也要注意口中不得有烟味),不饮用、食用、使用任何带刺激性气味的东西。2、不参与丧事。不去污秽的地方或做过度劳累的工作。3、可食鱼肉但不可超过素菜,且肉必须新鲜。4、可饮酒但不得稍醉,不得饮用口气大的烈性酒。5、克制食色之思。不聼音乐。6、叁日必洗头,五日必沐浴。7、确保饮食健康,不食用、饮用、使用来路不明之物。8、如有病且有损威仪(如感冒腹泻抽搐),行礼不参礼,可观礼,不得耽误治疗。9、若一时不能习惯(如烟瘾太大),可於散斋日递减,致斋日遵行,行礼前日必恪守。民间推荐献官、执事用玄端、深衣,舞乐生用深衣或襴衫,观礼者汉服。盖深衣,礼服之微者,行礼燕居,古今上下所通用也。明礼舞乐生虽用红衣(尚色也),但亦以深衣为正,则深衣行礼舞雩,未悖明制。玄端周制为亦燕居祭祀,上下通用,到明朝复兴,嘉靖年间为品官所用,明末则放任民间,成为儒服。

以清明节为主题的论文怎么写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征文吧,征文没有题目、题材、格式的限定,与作文大体上一样。你所见过的征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主题的征文800字(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淅沥沥,淅沥沥……”

第一场春雨来了,点缀着华尔兹舞步跳来了。春天踩踏着淡淡的节奏,伴随着潺潺绵绵的雨滴悄然降临并为我们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人们自然而然的会平添几分忧伤,特别是在细雨霏霏的时节,我们更是难解忧。

可我们一家不舍得这么美好的春光,便一家去公园,寻找春的足迹。

春天的公园显得格外清爽。天湛蓝湛蓝的,像是一枚蓝宝石,刚刚被水洗过一般。周边的山是那样青,水是那样绿,如同步入“神话”的境界。小草也是刚刚苏醒过来的,总觉得刚刚渲染的绿似乎绿得出奇,青翠剔透,宛如翡翠一般,近出的小花一朵两朵,或浓或淡,或红或粉,仿佛是春姑娘不久前才涂上去的。那样的天笼罩着那样的山,那样的山围绕着那样的水,那样的水映衬着那样的花花草草。如诗如梦的境界,难道不像步入画一样的圣地吗?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诱人,一切都令人感到十分惬意!

这天,公园里似乎来了很多人,大概都因为天气好的原因吧,还不到中午,车位都过半了。

人们都脱下了厚厚的棉袄,奔向草地间,嗅着春地气息,与春撞个满怀。我们听到的是春,看到的是春,闻到的是春,触到的是春。一个个都神采奕奕,满面红光,嘴角边也都洋溢着春的微笑。

我躺绿色的草地上,头枕着美丽的红帆,伴随着舞动的丝丝春风,惬意无比!偶然仰望天空,几只风筝在空中自由飞翔。它们在与白云嬉戏,与小鸟比赛,自在快乐得令人羡慕不已。我也按捺不住了,要爸爸买了一只“凤凰”风筝便在空地上玩了起来。

开始,我的动作还不太熟练,刚刚展翅起飞没多久,便跌跌撞撞的“摔”下去了,经过几次的魔鬼训练,我终于会放风筝了!我用手持起线拐,把线放短些,有风时边放边跑,手中的线绳也不断的拉动。那只“凤凰”便抖起双翅,翩翩起舞。我仰望那缕缕白云,注视着那只在风中盘旋飞翔的“凤凰”,在蓝天之上自由飞翔。

哦,那是写给天空的信!

春天,我们已到公园。你呢?

今天是清明节,为了拜祭祖先,我们来到了墓前扫墓。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扫墓吗?这是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演习而来的。

古代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着《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节是因它所处的`时令,在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来,皇帝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把这天叫做寒食节(也就是今天的清明节)。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我家也不例外,扫墓和拜祭祖先是今天很重要的任务,一大早,在外公外婆的号召下,我们向县城的东南方向进发,我骑着自行车,飞快的到达目的地,锁好车后,我们开始上山,大概由于刚下过雨,再加上山路是土铺成的,所以格外湿滑,十分难走,一路上我的名牌运动鞋可遭殃了,被搞的"全身上下"都是泥土,但是,山上的景色还是不错的,放眼望去,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群山,还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和清脆的鸟叫声……经过了一段艰难的路途,我们来到了外公家的祖墓前,只见墓前有杂草丛生,不是去年刚刚清理过了吗?此时,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句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的生命力那么强,仅一年的工夫就把整个大墓都遮蔽起来了,看来割草的任务很艰巨,于是我拿出镰刀去割草。我拿起镰刀,就往野草用力的砍去,可是野草不但没有被砍掉,反而我的手还被割出血来。爸爸看到这情景急忙过来教我割草,爸爸对我说:"割草先得把草搂紧,然后用力把草往下压,然后再用镰刀用力割,这样才能把草割掉,于是,我按照爸爸教的方法去做,果然许多草都被我割掉了。在我和爸爸等人的努力下,终于把草割光了。我还帮助妈妈扫地,我们打扫了地,恭恭敬敬的摆上鲜花,然后打道回府。

今天清明节,虽然很累,但我很高兴,学到了知识,用自己的劳动,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很有意义的。大家想必也去扫墓了吧?不妨把你们的扫墓过程也告诉我吧!

清明节是 中国 人纪念已逝亲人的传统节日,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会有许许多多家庭为逝去的亲人扫墓,这种习俗已在 中国 延续了两千多年了。

然而,近年来清明祭奠这个习俗却慢慢变味了,变得奢侈化了。过去祭祀,在平常人家庭里只用些黄色圆形纸(俗称元宝)和几碟小食一壶清酒即可。而现在却演变成什么小车、纸别墅、佣人等等……真是五花八门,而这些祭品往往又需用火烧掉,成为严重的火灾隐患,每年清明节都有失火烧山事件发生就是明证。

今年的清明祭奠,人们的奢侈令我咂舌。清明节当天早上,看着家人张罗着祭祖用品,嘴里还念念有词,说什么百万家私之类的,听得我稀里糊涂。正当我想上前问妈妈这样做有什么意义的时候,忽然小侄子“哇”一声:“好大的一只烧猪啊,那个爆竹卷着有大锅盖一样大!”我扭头朝马路上一看,果然是四个人抬着一只大烧猪和一卷大爆竹,还有人担着祭品跟在后面。这也太夸张了吧,不是明摆着炫耀嘛!看着那支队伍浩浩荡荡地朝着祠堂方向走去,我不由叹了一口气。

我们家也出发“拜山”了,一路走去,途中还真是惊叹连连啊!“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个弥漫着淡淡哀伤的节日里,我想人们的心情也难免会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吧?但是为什么今天全然不见了呢?虽然说清明前后也有踏青嬉游、亲近大自然的传统习俗,但是至少去“拜山”上坟不该如此吧。一路上,我看见浩浩荡荡的车队,那些人抬着奢侈的祭品来到他们先人的坟上。在祭祀的整个过程中,根本没有一点忧伤、庄重、肃穆的气氛,反而看见他们脸带笑容,还嘻嘻哈哈大笑不止。等他们祭祀完之后,又烧了一大卷炮仗,后来还放了几筒礼炮。天哪,礼炮不是在喜庆的日子才放的吗?怎么清明节祭奠亲人也放啊?这到底是在纪念已逝的亲人还是搞什么新意?这样过清明节我还是第一次看见。

春雨蒙蒙,飘洒在我的脸上。望着这灰暗的天空,回想起那已逝的亲人,那是多么令人怀念。我默默地为他们敬了酒,上了香,接着带着哀愁与不舍,拖着疲惫的身躯踏上了归途。想着刚才见到的情景,我一路无语。

3月30日晚,老爷爷(爸爸的爷爷)去世了,按照农村风俗,三天后出殡。

4月2日—清明放假的第一天,早晨6点30分,亲戚们齐聚在老爷爷的灵堂前。大家身穿孝服,腰间系一根稻草绳,手拿竹棍。女的头戴白巾,男的头上则多了一个三角帽。出殡仪式正式开始,灵柩被抬出了屋外,我们便按辈份依次跪好。村里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开始念悼文,讲述了老爷爷一到八十六岁的生平事迹。几分钟后,我的膝盖疼痛起来,便一屁股坐在地上。十几分钟后,大部分的人由双膝变成单膝跪地,老爷爷的儿女还在弯着腰,低着头,规规距距地跪着。爸爸跪在爷爷后面,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脸颊流下来,头上的白巾和衣服湿透了,也顾不上擦。半个小时之后,悼文念完了。我迫不及待地站起来,一条白布从队伍的前头传到后头,大家左手拿着白布,缓缓地往前走。手拿花圈的走在前面,舞龙、舞狮队在后面。在一块空地上,老爷爷的灵柩被放下来,爷爷奶奶们便又跪着。舞狮队开始表演啦!两只“狮子”一会儿跳得比树还高,一会儿又趴在地上嬉戏,行人都纷纷停下脚步观看。有些亲戚将零钱扔到空地上,“狮子”马上张开“血盆大口|”,将钱吞了进去。七爷爷手拿百元大钞在头顶摇晃,“狮子们”反应迅速,一口就“吃掉了”。舞龙队出场了,它们使劲摆头甩尾,看得我眼花瞭乱。表演结束之后,队伍继续前行。

走了大约一半的路程,我们被告知取下腰间的稻草绳,丢掉手中的竹棍。十点左右,终于来到了目的地—一座小山。灵柩停放在一个长方形的大坑旁,里面放满了稻草和纸钱。一位叔叔点燃了稻草和纸钱。我们在老爷爷的坟前烧纸钱,做揖。这时候,一位老态龙钟的老奶奶提着一小桶米饭,给每人舀了一小勺。刚开始,我还不想吃,奶奶说:“这是风俗。”我就一口把米饭吃了。我们又来到老奶奶的坟前,烧纸钱,做揖。这时,奶奶递给我一根樟树枝,再三叮嘱回去以后,要将樟树枝放在老爷爷的厨房里。我和妈妈、姑姑们往回走,爸爸和爷爷们留下来安葬老爷爷。中午一点半,老爷爷门前的空地上摆满了桌子,到处都是人。听奶奶说,有78桌呢!吃饭的时候好不热闹!

今年的清明节,让我感受到了农村那不一样的风俗!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 中国 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的时候,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接着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依然盛行。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放风筝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我家乡的清明节主要以扫墓为主。今年的三月四日,我们一家四口人好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坐车回老家——长乐祭祖扫墓。这一天,天气阴沉沉的,偶尔还伴着细细的小雨。我们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提着祭品,有的拿着镰刀,一路走上山来。山上的空气尤其的新鲜,放眼望去满目苍翠,真个心旷神怡啊!我们顺着弯又陡的山路,连走带爬地来到山顶,终于来到了爷爷的坟前,我们要给敬爱的爷爷扫墓了。

奶奶和妈妈忙着给爷爷上香,摆祭品,我和爸爸负责清除坟上的杂草。“正正,你割得真认真呀!”妈妈夸赞我道。可我一根草也没割断过,真是不好意思。

一眨眼的功夫,山上便多了很多上坟的人们。时近中午,我们上好了坟,收拾好东西就高高兴兴地下山了。这时又下起了牛毛般的春雨,妈妈便教我念起了唐代诗人杜牧写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在各领域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清明节议论文800字,欢迎大家分享。

细雨蒙蒙,透过细腻的雨丝,仿佛能看透街上的行人,就好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的,街上的人不多,叹,又是一个清明。

回了老家,在未开桌前,看天未暗又下着几滴小雨,伴随着这种天气走了出去。

眼前是一排整齐的绿,铺满老房子前面那块地,听爷爷说那是米麦,他还笑我没见过这东西。下地后一股清晰的味道扑鼻,似乎是从天空飘下的余地溅落在大地上,顺便还吧藏在土里的香味带了出来。是的,这的的确确是大地是味道。上前折下一支米麦,整支米麦里都沾着春雨,一有什么动静,水珠就滴溜溜地滚进叶子于杆的缝里去。细看这支米麦,有六股,它们还没成熟,青幽幽的。一粒粒一颗颗,都有以根常常的须冲天向上。爷爷告诉我它们是先长壳再长肉的,成熟后可比现在大多了。

其实刚进老家的小道,我先注意到的并非这片麦绿,而是远处宁go头(方言,院子)里两棵高达的梨树以及那漫树白花。看完这片绿,我就迫不及待地跑是看这片白了,哦不,是雪白。真的很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站在这片雪下,满地都是春风带下来的花瓣,零零散散,洒洒落落。又回到老房子转了转,欣喜发现14年前那棵枇杷树结果了。有好几棵枇杷树在支小小的土地里孕育,生长。那是14年前妈妈怀我的时候所吃的枇杷,随便一扔,谁知所扔之处必有发芽,它们与我同岁,与我一起成长。

时间还早,又与堂哥去了后山,这个小小的村庄依山而建,后山不是一座儿是一片。找了最近的地方上了山。这是一条经常走的路,小时候把整座山都翻遍了,走遍了,玩遍了却找不到什么宝藏,今日却感觉整座山都是宝藏,它正坚守着小时候与伙伴们冒险留下的快乐与回忆。上山依旧做着那同样的事,走同样的路,吹一样的风,却又不一样的感受。整座山都沐浴在微寒的春风中,都沉浸在有趣的回忆中。依旧做着看似幼稚的事,采了一大把红杜鹃,小时候也如此,仿佛上山就是为这片春风春雨滋润过的红色似的,时间怎么过还是如此风尘不变。

这些植物以及这些山,完好地保留着我的回忆,触摸着空气,触摸着风,看到它们仿佛打开了记忆,那扇陈旧的门。

清明,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期之一,约在公历的四月五日前后,具体的说清明是在冬至后的第108天。到了这个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是草木葱绿、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改变了冬季寒冷、枯黄、银装素裹、凄凉的景象。农业生产也多忙于春耕、春播了。江南谚语:“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就是在寒冷的北大荒,为了不违农时,清明节前后也抢着播种小麦了,并有“清明忙种麦”的谚语。

清明的习俗是丰富多彩而极其有趣的,除了禁烟火、吃冷食、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

清明节在山东省胶东地区人们普遍叫“过寒食”。寒食节在鲁胶东地区人们的心目中仅次于春节和正月十五元宵节灯节,都要庆贺三天。孩子们都要脱去穿了一冬的旧棉衣,换上新做的.单衣。民间有传说:“清明不穿棉,穿棉死后变兔子”。民间还有传说:“老牛老马也要过个寒食节”。这三天也要给牛、马一些好草、好饲料,并休耕三天。

记得儿时,每逢寒食节学校都要放假三天,老师带领学生到效外踏青、郊游。山东吕剧中有一段唱词:“清明佳节三月三,老师踏青去游玩……”充分说明清明节老师与学生们的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一项很有意义的健身活动。

清明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祀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去的先人的一种活动。每到清明节,家长都要带上供品、香、纸、扛着铁锹、举着扫帚,领着孩子们去自家的祖坟祭扫坟墓,将供品摆放在死去的先人墓碑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柳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供品回家。

记得儿时寒食节玩得最有兴趣的当数放风筝,荡秋千了。荡秋千不但能够增进身体健康,而且还能够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人们特别是儿童最喜爱荡秋千。放风筝是儿童最喜欢的一项活动,牵着高高飞翔的风筝的牵线,仰望着风筝悠哉,悠哉飞翔的形态,踏着绿毯似的小草,吸着春天郊外的新鲜空气,仿佛进入了仙境,别说有多开心了。

清明不但是祭祖的祭日,同时又是儿童们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玩耍的好时光。

又是一个放假的星期六,也正好是一个清明节的前几天,为了让我们也能祭拜祖先,所以全家便提前了几天来扫墓。但这次扫墓并不像以前那么单纯,这次扫墓也许会带给我们许多快乐的事情。

一路上,我们再次闻到了农村独有的风味——“空气清新”。在繁华的城市里什么都好,唯独空气受着工业的影响而变得到处是一层烟雾,让这天空慢慢地变成了灰色,那清新的味道从此在城市里消失了。回到了这里,感到在我们头上的天空是那么的蓝,白云是那么的白,我真想永远的生活在这片天空下,享受在城市闻不到的味道。看完天空,再看看在我身旁的山,真是不能联想。山上,一棵棵野松挺拔的生在悬崖陡壁的土里;一簌簌映山红向我们吐出它的新枝,在春天的陪同下,花蕾渐渐的长出来,仿佛在向我们报到春的来临;梨树的枝头上长满了白梨花,在春风的呼唤下把它小小的花瓣洒入人间,在路上铺上了一条白色大道,好像正欢迎着我们在它这里通行。春天的气息注入到我的脑海间,让我心旷神怡。

观赏完美好春光后,我们开始自己的安排——做竹筒饭。心灵手巧的姑父早就把应该带的工具给带来了。“哒哒哒”传来了姑父砍竹子的声音,随后又开始锯,经过了一番周折后,终于能够把竹筒饭放在火上烤了,我们耐心的等待了好一会儿,竹筒饭终于烤好了,肚子已经哇哇叫的我们,迫不及待地吃了,因为大家都没有经验,所以,有的竹筒饭还是半生半熟的。这可害死我了,不能过瘾的尝到竹筒饭的香味,但这总给我们吸取了一点教训,让我们下一次做竹筒饭更好了。

吃完饭,我们上山了,我们带着沉重的心情,爬上很高的山,来到坟墓前,向老祖宗祭拜,求着老祖宗的保佑,让世界太平,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让公平来结果这场无必要的战争。也让我们这些小荷才入尖尖角的孩子能取得好成绩,不辜负你们这些长辈对我们的期望;也让全家健健康康,开开心心……按着次序办完后,我们向着太公太婆说着再见,便又下山了。

一天的路程在这里结束了,我们也又得回去吃晚饭了。“哎!”时间过得真快呀!一眨眼,一天又这么结束了。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日子,下面是清明节作文800字议论文,请参考!

又到一年一度清明节,这天好像所有人都忙碌起来,我也情不自禁想起离我们远去外婆,想着他以前疼爱我种种回忆,不得不承认是,我非常想念他。

我无法忘记,那一年回到故乡,看到躺在床上外婆,有多瘦骨嶙峋。她痛苦地蜷曲着,干枯手掌,指节发白。我和妈妈无法相信,外婆已是骨癌晚期。更让人无法相信是,一年多前,舅舅带外婆去医院检查时,已发现她得骨癌。然而拿到化验单那一刻,外婆却告诉舅舅不要让其他人知道,也不去治疗,只是静静地回到家,正常地每天上学教书。

原来,这一年多,每天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把一叠叠试卷带回家批改外婆,竟忍受着病情不断恶化折磨。在她手拿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汉字之时,她手会传来阵阵剧痛。独自一个人居住在老家,儿女们搬到大城市之时,她时常在深夜因为疼痛无法入睡,辗转反侧到天明。这一切,这一切痛苦,她只是独自承受,不告诉儿女,不让儿女为她担心。她担忧儿女为她支付巨额医药费而经济窘迫,还尽可能地延续自己几十年教学生涯,尽可能地教书育人。

这时一切已无法挽回,妈妈、舅舅他们已经阻止不外婆病情恶化,唯一能做,只是减轻她痛苦。可是,外婆艰难吐出几个字却是:别,别再为我花钱。她心甘情愿独自挺过这些折磨,不让子女为她陷入经济上困境。甚至于,在儿女们轮班守夜,陪着她之时,她选择偷偷服食眠药,早点结束这一切,不拖累儿女。当我们及时发现,外婆终于醒来一刹那,我们悬着心放下,却又被外婆自责、内疚、颤抖目光所刺痛。妈妈搂着我哭,她说:“该自责是我们呀!你外婆,我们太对不起她!”

那天晚上,妈妈陪着外婆,下半夜,外婆突然像是恢复些精神,完整地说出几句话,她满是不舍地说:看到你们过得好,城城也考上大学,这就够。后来她安详地睡去,我们以为将是一个美好明天,然而,这是永别。

这些年老家人们不时会提起外婆,说她是一个教一辈子书好老师,爱教书,爱孩子,就跟有时电视上放“感动××”人一样,感动着村里人。我想,外婆也许没有那么伟大,但她对儿女、子孙爱,深沉得让当年仅八岁我感到生命悲凉与母爱伟大。她让我永远铭记,在处于多么痛苦忧患中,她生命书写多么深刻爱。

想到这些,我也暗暗对自己下决心,以后不管再远,在忙,每年清明节都要回来看望一下外婆,以表示我对外婆思念。

清明节到,我跟妈妈都会到外婆坟前给外婆扫墓。

当我踏上那个不知名小山头,看着蓝天中飘过几朵悠悠白云,感受着那拂过山头上青葱小草微风,我知道我外婆在这里一定会开心。

外婆在我六岁时候就死,是四老之中最早走一位,也是最疼我一位。外婆死让我第一次懵懂走近死亡,也知道葬礼是怎么样。老老房子里,挂着一帘帘白白帐子,到处都是哭声,熟悉、陌生、男、女、老、少;而外婆却安详地躺在棺材里。于是,我莫名地就放声大哭起来。不是因外婆逝去而哭,因为我并不知道外婆再也不会起来。我躲在母亲身后,瞅着躺在棺材里外婆,哭闹很久,很久。

死亡,总能让人缅怀与逝者相处点点滴滴。

记得小时候,外婆总爱背着我到处走,走出那不大小村,又走回来。沿路上,她不断跟人们打着招呼,还不忘捎上一句:“这是我孙子·”随即,便咧嘴笑,满脸皱纹也就更多更深。

晚上,在那间只点着一根发出微弱黄光蜡烛小屋里,我蜷在外婆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温暖体温。一床被子下,我听着外婆讲那遥远故事。我很喜欢听外婆讲故事,虽然那时我并不清楚外婆讲什么,但那亲切带着浓重方音话语和那缓缓语速,总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时候,我总不喜欢吃饭。于是外婆就对我说:“吃完饭,佛祖会保佑你,会给你一块糖吃。”我信以为真,麻利地吃完饭后,真在饭桌上发现一块糖。那时我,单纯地以为佛祖是一个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还说佛祖会关心每个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舍给走过这个小村、这间屋子前乞丐,尽管会屡屡招来父母数落与不满。

外婆死前,摔一跤,随后又马上爬起来。家里人都以为没事,我也以为没事。于是,我像往常一样乖乖吃完外婆煮饭,像往常一样得到一块糖,也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出去玩。当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见外婆安详地躺在那张她常坐躺椅上,手中还拿着那个伴随她多年扇子,我冲上前去,摇着她手,以为她能像往常一样醒来,再陪我玩。但是,无论我怎么去摇外婆那只发冷手,也摇不醒她。于是我放声大哭,哭声引来父母亲,也引来外婆死讯。

每到清明节,当我登上那个不知名小山,看着蓝天,享受着微风,我总觉得外婆就坐在我身边,静静地看着我,直到永远……

清明节啊,清明节,总是让我们这么思念亲人!

临近清明,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去烈士陵园扫墓,下午,我们手拿小白花,排着整齐队伍,在老师带领下,走向烈士陵园。

大约步行二十分钟,便到达目地。我们迈着沉重步伐走在烈士陵园里宽阔道路上。来到一个巨大碑下,我们停止脚步,举目望去,碑上写着永垂不朽四个刚劲有力大字,碑下,一个洁白花圈静静地躺在上面,那两根漫天飞舞布条像眼泪似在为英雄们感到悲伤,旁边郁郁葱葱几棵大树发出沙沙响声,似乎也在为烈士们哭泣。正当我们满怀悲伤情绪为烈士们叹息时,少先队员代表朗读为烈士们精心准备悼辞声音传到我们耳边,他们声情并茂朗诵使我们原本沉重心情又抹一层悲痛。

请全体同学为烈士们默哀一分钟!随着大队长这句话,我们都低下头,一分钟过后我们又抬起头。作请各班同学为革命烈士献花!一曲铿锵有力《歌唱祖国》突然响起。我心不由一震:没有烈士们,怎能有我们现在幸福生活?没有烈士们,五星红旗怎能那么鲜艳?我们一定要好好感激烈士们!于是,我郑重地将手中小白花献给烈士们。此时此刻小白花不仅代表我们对革命烈士敬意和感激,而且还表示出我们会好好学习,继承革命先烈乐于奉献光荣传统!

祭奠仪式结束,我们又在公园里玩一会儿,我躺在一块大石头上想: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我们现在幸福生活,而我们却不珍惜来之不易幸福,整天做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小皇帝,而且还时不时地惹长辈生气,我们实在太不应该排队!一声叫喊打破我思绪,我立刻爬起来,跟着队伍,恋恋不舍地离开烈士陵园。

长眠于地下英雄们,请你们放心!我们作为新一代小学生一定会接下你们手中火炬,好好学习,回报社会。共同保卫我们祖国!

我们步履匆匆走进四月,又迎来一年一度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写,它充分表达诗人沉重心情,也表达我们此时此刻心情。

今天又逢清明节,我们学校组织四年级全体师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天空灰蒙蒙,没有风,也没有阳光。一路上我们非常沉默,到烈士陵园门口,我们个个神情更加严肃,因为我们听老师说过烈士陵园是一个神圣地方,这里埋葬着许多英烈灵柩。

一进大门一座高大约十四米石碑映入眼帘,上面写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举行完庄严扫墓仪式后老师让我们自由参观陵园,参观完后在纪念碑前集合。同学们都把小白花交给我和另外两个同学组成一个三人小组,由我们三人代表大家去祭奠那些英烈,来到烈士墓前我们在每个烈士碑前都献上一朵小白花,我们在心里对英烈们说安息吧!心里面感想万千很矛盾,也很纠结,想想这些英烈,他们把爱献给安康儿女,把生命献给安康建设发展,可又有谁记得他们英雄故事呢?希望安康儿女都不要忘记,不要忘记我们今天幸福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要加倍珍惜!

最后我们还发现有一些坟位上没有墓碑,陵园管理人员告诉我们原来这些长眠于此无名烈士们都是一九八三年安康突发洪灾时参加抗洪抢险而遇难军区解放军战士,他们都被埋葬在异地他乡再也不能回到生他们养他们故乡,一想到这里我们几个男生都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得深深向这些无名英雄们三鞠躬,表达我们敬仰和哀思。虽然这里没有留下他们姓名,可觉得他们是我心中最伟大人、最亲近人、最可敬人,他们是为我们幸福生活而牺牲,我要记住他,以后每年清明节我都会来祭拜他们,让他们在天之灵得到安慰,感到幸福!

此时,天空飘飞着细雨,我眼里饱含着泪滴。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在我耳边响起,这可能是对清明节最好诠释吧!

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日子,所以我们每年在这一天都要回老家扫墓。

为迎接这天到来,奶奶也早早蒸好鸡蛋,杀好鸡,准备好行李。为什么要吃鸡蛋呢?我问奶奶,奶奶说:在扫墓时,我们要将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壳丢在坟上,象征《脱壳》,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孙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吃鸡蛋就成习俗。

在去扫墓路上总有热闹集市,大人们就会下车买鞭炮、冥钱、蜡烛、白酒、茶水。而我也会趁这时下车透透气,路边总会有各种美艳鲜花,我也总会忍不住要摘花,我会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车上时间是那么漫长,空气闷闷。终于来到老家房子。我们会在这里休息30分钟,爷爷会上二楼看去年养蜜蜂有没有乖乖听话,我和弟弟们总喜欢跟在爷爷后面凑热闹,弟弟被调皮蜜蜂蜇几个像玉米粒大包。

30分钟过去,我们再次回到那个灼热车里,开始我们这次扫墓之旅。在这车里颠簸半天,我们来到老祖宗坟前。一下车,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空气好像凝住。整个世界像烧透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但是就算天气再怎么恶劣我仍然不会放弃祭祖。因为我知道他们对我们贡献有多大,没有他们以前努力奋斗,哪有我们今天幸福生活。

来到山上,到处上满杂草,爸爸和叔叔们负责除草,婶婶和奶奶负责搞好贡品,爷爷负责摆放好鞭炮,而我们小孩子就负责烧香。

一切都搞好就开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把香分给每个人,每人6根。每个人都对这祖宗喃喃自语,而我则要祖宗保佑我考试顺利。拜完后点炮,爸爸叫我先带弟弟们回到车上,怕鞭炮打到我们。而他们则离得远远,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声全没,我们还要等火都灭完才走。

扫完墓时,天已经黑。摘几串香蕉我们就回家。我们扫墓之旅也完结。回家途中,因为一天祭祖,我们都累,在车上合上眼睛进入梦乡。

今天是清明节,为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妈妈回到老家,一路上阳光灿烂,春风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么开心,我也就不敢太那么乐呵。小心翼翼地跟着爸妈后面走,突然爸爸问我:“聪聪,知道清明节由来吗?”我摇摇头,爸爸给我讲开:

古代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着《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节是因它所处时令,在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来,皇帝为纪念忠臣介子,把这天叫做寒食节(也就是今天清明节)。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为拜祭祖先日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说话间,不知不觉就到爷爷奶奶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开满油菜花田地里。背面是高高土坡,土坡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杨柳随着春风轻舞,偶尔有几只小鸟忽一下飞走又忽一下飞来,给寂静墓地带来一丝活力……

来到墓旁,只见整个墓地杂草丛生,一块石头碑上刻着爷爷奶奶名字、出生及其逝世时间,我算一下,爷爷和奶奶年纪轻轻地就去世,听爸爸讲爷爷奶奶都是十分勤劳善良农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约来钱都供给爸爸念书,自己有病也舍不得看,当爸爸刚刚参加工作,日子刚刚好起来,本该享福,却不幸得重病去世……看到眼前景象,我心情也变得沉闷起来,难怪杜牧在诗中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爸爸跟妈妈不声不响地拔着墓上野草,我也默默地拔着……虽然我没有见过爷爷奶奶,但是两行思念伤心泪水还是不争气流下来……

杂草清理干净,爸爸点上纸钱,红红火焰映红爸爸脸,爸爸凝视着一张张寄托哀思纸钱在火中发黄,卷起,变灰……脸颊上流下不知是泪水还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爷爷奶奶磕三个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给爷爷奶奶争气,不让他们辛劳白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写一首关于清明节诗。4月5日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重大节日,人们为纪念死去人,都会在那天去为他们坟前扫墓。并会缅怀那些去世革命先辈们,继承他们光荣传统,将优良品质发扬起来。

又到一年一度清明节,全国是统一放假。家里大人不允许我和他们一起去南山为家里死去祖先扫墓,因此我们只能提前在家里过上一个“小清明节”啦!

清明前一天晚上,我家那儿有一个规定,就是要摆桌香,为是提前纪念死去人们。我家桌台是放在后面老房子里,在暗暗灯光下,年迈奶奶和祖母会将丰盛菜肴一一摆放在桌子上,有年糕、烤鸡、烤鸭、八宝菜、粽子……让人看就直流口水,可这时不允许吃。奶奶要在桌前插上两支蜡烛,放好桌凳,桌边还要分别放上一只只碗和一对对筷子,里面要倒上均匀酒,像是要家里请客一样。这样还不够,奶奶在桌子正前方摆上一个垫子,是专门为祭拜用。传说是要请地府神仙吃饭,为是给家里死去人能顺利投胎,并为全家人讨一个吉祥。而且,摆好桌子和凳子都不能随意碰,听说是不能打扰神仙们吃饭。晚上6点时候便可以跪在垫子上祭拜“神仙”,取下自己愿望。

这还不是重点呢。在家里人都纷纷祭拜好后,我们还要蹲在离桌子不远地方烧“金元宝”和“佛纸”,那都是祖母和奶奶利用一年时间叠好。爸爸拿来一个大锅子,里面点燃火。之后,我们将“金元宝”和“佛纸”扔进火里,边扔边祈祷。听奶奶说,烧“金元宝”和“佛纸”是为给地府神仙送“钱”,也是为给自己讨一个平安。

烧完“金元宝”和“佛纸”后才可以收拾桌子上东西,家里人一起团圆吃饭。

吃完饭后,我们都要揍在一起,坐在一张大方桌旁,剪“票儿纸”。在扫墓时候是必须把“票儿纸”插在祖先墓上。

虽然这个清明节我没有同家人一起去南山扫墓,可在家里过“小清明节”却依然寄托我对去世人们怀念。我被那乐融融欢乐气氛感染……

今天是清明节,说好今天要上山去扫墓祭拜先辈,所以我早早就起床洗漱,做好扫墓准备。

爸爸妈妈比我起床得更早,他们早就将要去祭拜东西放在一个大箩筐里。“酒,有;蛋糕,有;香,也有;纸,还有;香蕉,准备好,苹果,也准备好;蜡烛……”我故意在一样一样大声地数,妈妈也乐得在旁边看我数。“好,准备齐,我们向山里出发!”我叫道。我在前边引路,爸爸挑着祭品跟在后头,妈妈也一并随行。

刚出门,就觉得不大对头,满天乌云,那一朵朵黑沉沉云仿佛是吸满水大海绵,饱胀得就要滴下来似,难道老天爷也是有灵性,要祭拜也非常伤感?我也不禁担心起来,对妈妈说:“看来,天要下雨,真是麻烦。”妈妈说:“是啊,不过东边天还好,比较亮。我看天气预报,说今天只是雷阵雨,应该不会那么早下吧。走,快点,我们去叫上你奶奶。”奶奶今天也要一起去祭拜,她自己一个人住在村子东头。我们走向奶奶家。进奶奶房子。咦?怎么奶奶不在家呢?我叫起来:“奶奶,您在哪里?”从后面菜园传来奶奶声音,原来,奶奶在田里种菜啊!妈妈也赶紧走去帮忙。真是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啊!三下五除二,奶奶妈妈匆匆忙完,我们就去墓地扫墓。

我们来到墓地。啊,这里景色真美啊!群山起伏,连绵不断,那远处山峰上还缭绕着淡淡云雾呢,峰顶若隐若现,仿佛是天上仙境。山上树木茂盛,满眼葱绿,像是给山上穿一件绿色连衣裙。山脚边那不知名野花,不正是给裙脚镶上花边吗?再看看近处小草,草尖上挂满晶莹水珠,是不是昨晚做个美梦流下羞涩眼泪啊。听,还有清脆鸟鸣声,一唱一和,是不是在歌颂这里美景。我情不自禁张开双臂,做拥抱状,大喊:真美啊!惹得一旁爸爸妈妈都哈哈大笑。

我们结队走到爷爷墓地,放下祭品。妈妈对我说:“熙熙,你和妹妹先到那边去玩,让妈妈和爸爸好好除掉这些杂草。”说完,妈妈和爸爸就开始动手拔草。爸爸将较大树木砍倒。我问爸爸:“为什么要砍倒呢?这不是滥砍乱伐吗?”爸爸笑着说:“这不算是滥砍乱伐,在墓边树要砍掉,就像家里打扫卫生一样。要不砍掉,到时连墓在哪里都找不到。”我点点头,闪到一旁,和妹妹一起坐在木板上玩手机。过一会儿,墓地清扫干净,奶奶把东西摆好,插上香,点着火,又手合一放在胸前,嘴里念念有词,也不知在说什么。我见忙把手中手机放下,问爸爸,奶奶在念什么。爸爸微微一笑,摆摆手,意思是叫我这时候不要说话。五分钟左右,奶奶念完就叫爸爸去放炮烧纸,然后也招呼我也去拜四拜,说是许许心愿,那些列祖列宗会保佑我。我听,半信半疑地照做。我是希望我们全家幸福如意,我成绩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我们许完愿,就开始放爆竹。那劈啪劈啪声音在山里显得格外响亮,连小鸟声音也停止,树木也站立不动。

天,又下起雨,我们不得不赶紧收拾东西回家。一路上,我们还看见很多人也来扫墓呢,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节都会让人情不自禁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来。可惜天空不作美,让人断魂的清明节竟没有让人断魂的雨。清明节的脚步越来越清晰了,思绪让我飘向了我的妈妈的灵魂深处。

今天起床看见天气还算好,天气预报提示有太阳。我没有回家上坟,祭奠妈妈。就让我在这静静的小屋里坐一会儿,思念一会儿吧……

很多时候得感谢古人们创造的文化,诗意中欢乐和忧伤相互交织。端午节因为屈原沉江,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的方式纪念他,世俗生活的谈笑中纪念了这位伟大的诗人。中秋节,因为民族性格的阴柔特性,也因为驱逐鞑掳,复我中华,但愿照样常照我土,不忘烈士鲜血洒满地!人们相约月圆之夜吃月饼。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我门怀人、品茗、看月呆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一支笔千百年来宽慰了多少离愁别恨的心。上坟就不会因时间久远而追思不起来,天空抑郁,纵使天性乐观的人也会低头前行,默默烧香。但初春新绿,没有冬的萧杀,山川浸透着清新迷蒙之美,上坟的人亦不会伤感甚至深泪如泉下。此时的伤感是唯美的,情与景都俱在春寒里。

清明时节,桃花开了又落,杏花谢了去匆匆。霏霏细雨将山坡上的梨树凝固在青灰色的空气里,蓑衣拌雨剪影于阡陌的桑田青山中。坟在半山腰,祭祖是内容,挂青是形式。烧了纸,放完鞭炮,找一根合适竹杆将青挂在坟墓的最顶峰上。该回家了,当亲人小孩们快快乐乐回去的时候,那年我掉在了最后面。猛然回头,一座孤坟静卧此地,坟前杂草庄稼一片狼藉,片刻的热闹愈加衬托出亘古的凄凉。坟墓上的青尤为耀目,才挂上就便如风撕碎一般‘哔哗’作响,让它好好的挂着吧。静寂的山林孤独的坟茔,尘世的我们需要这样的仪式,需要它永不休止永不怠倦的舞蹈召回已逝去的灵魂,逝去的灵魂你回来了么,看到了么!妈妈您回来了吗?见到您的幺女了吗?我迟疑一会终于掉头而去,留下如精灵一样独自舞蹈的青和即将逼近我的黄昏暮色。

有时我想,如果人类的繁衍亦如海龟,从蛋里孵出就自个爬向大海了,从小不知情为何物,就没了欢乐苦愁、生离死别。那真是人类的不幸中之万幸啊。

妈妈的坟在家房屋对面的半山腰上,今年不知下雨没有。

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着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候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现代人的眼中,“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飞舞的泪花!也习惯了在清明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个大睛天,心,总觉得这个节不圆满,有些残缺。也许,也只有这样的情与景,才能给逝去的灵魂一丝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盘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