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西方服饰史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西方服饰史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浅析中国历代服饰与文化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人类社会经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 万年。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本文章将从中国历代服饰的介绍,探讨服饰文化体现的本色品味的经典风情和人类智慧的相通、相容性以及阶级观念在服装上的体现。原始社会服饰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距今万年左右)遗址中,发现有1枚骨针和141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在纺织品出现之后,贯头衣已发展为一种定型服式,在相当长时期、极广阔的地域和较多的民族中普遍应用,基本上替代了旧石器时代部件衣着,成为人类服装的粗型。新石器时代除有笼统式服装外,还从一些陶塑遗物发现有冠、靴、头饰、佩饰。商周服饰由商代到西周,是区分等级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制度逐步确立的时期。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 ,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从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春秋战国服饰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不仅王侯本人一身华服,从臣客卿也是足饰珠玑,腰金佩玉,衣裘冠履,均求贵重。古人佩玉,尊卑有度,并赋以人格象征 。影响所及,上层人士不论男女,都须佩带几件或成组列的美丽雕玉。春秋战国时期的衣着,上层人物的宽博、下层社会的窄小,已趋迥然。深衣有将身体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礼服,男女通用。春秋战国时期的衣服款式空前丰富多样,不仅表现于深衣和胡服。乐人有戴风兜帽的,舞人有长及数尺的袖子,有人还常戴鸱角或鹊尾冠,穿小袖长裙衣和斜露臂褶的下裳。这些都与多彩的社会生活相关。秦汉服饰这一时期的衣料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发展。特别在汉代,随着舆服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官阶等级区别也更加严格。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西汉建元三年、元狩四年,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通道,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历魏晋隋唐,迄未中断,史称丝绸之路。于是,中华服饰文化传往世界。自秦而汉,深衣有了一些发展和变化。从东汉社会上层来看,通裁的袍服转入制度化。秦代服制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持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不论单、绵,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缝连为一体,上下依旧不通缝、不通幅;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及内衣,其领袖缘一并显露在外,成为定型化套装。下着紧口大裤,保持“褒衣大裙”风格。秦代服制,服色尚黑。汉代有了舆服制度。史书列有皇帝与群臣的礼服、朝服、常服等20余种。服饰上的等级差别已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冠服在因袭旧制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区分等级的基本标识;佩绶制度确立为区分官阶的标识。魏晋南北朝服饰魏晋和南北朝时期 ,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冠帽已多用文人沿用的幅巾代替。魏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这一制度此后历代相沿杂而用之,直到元明。晋代的首服除幅巾为社会沿用之外,有官职的男子还戴小冠子,而冠上再加纱帽的称漆纱笼冠,本是两汉武士之制,传之又传,不仅用于男官员,并流传民间且男女通用。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人民错居杂处,政治、经济、文化风习相互渗透,形成大融合局面,服饰也因而改易发展。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不分贵贱、男女都可穿用。女子衣着“上俭下丰”。东晋末至齐、梁间,衣着为襦裙套装,原始于汉代,晋代时具有了上衣短小、下裙宽大的特色,流行一时。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魏孝文帝推行华化政策,改拓跋姓氏,率“群臣皆服汉魏衣冠 ” 。原来鲜卑族穿着夹领小袖衣服这次改革旧俗,史称孝文改制,使秦汉以来冠服旧制得以赓续,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隋唐服饰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 ,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隋唐时期男子冠服特点主要是上层人物穿长袍,官员戴幞头,百姓着短衫。直到五代,变化不大。天子、百官的官服用颜色来区分等级,用花纹表示官阶。隋唐女装富有时装性,往往由争奇的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被纷纷仿效,又往往受西北民族影响而别具一格。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几乎及腋下。唐代妇女的发饰多种多样,各有专名。女鞋一般是花鞋,多用锦绣织物、彩帛、皮革做成。唐人善于融合西北少数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来文化,唐贞观至开元年间十分流行胡服新装。宋辽夏金元服饰宋代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 ,辽、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饰则分别具有契丹、党项、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点。各民族服饰再度交流与融合。宋代服饰大致有官服、便服、遗老服等三式。宋代官服面料以罗为主,政府因五代旧制,每年要赠送亲贵大臣锦缎袍料,分七宋代灵鹫球纹锦袍等不同花色。官服服色沿袭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宋代官服又沿袭唐代章服的佩鱼制度,有资格穿紫、绯色公服的官员都须在腰间佩挂“鱼袋”,袋内装有金、银、铜制成的鱼,以区别官品。辽、西夏、金分别为中国古代契丹、党项、女真民族建立的政权,其服饰反映了在与汉民族进行长期文化交流中,各自发扬民族传统的发展轨迹。党项族妇女多着翻领胡服,领间刺绣精美。契丹、女真族一般穿窄袖圆领齐膝外衣,足下着长统靴,宜于马上作战射猎;妇女穿窄袖交领袍衫,长齐足背,都是左衽,正与汉人相反,所习惯穿用的钓墩传到内地曾广为流行。辽金政权考虑到与汉族杂处共存的现实,都曾设“南官”制度,以汉族治境内汉人,对汉族官员采用唐宋官服旧制。辽代以丝绸官服上山水鸟兽刺绣纹样区分官品,影响到明清官服的等级标识,金代则以官服上花朵纹样大小定尊卑,品级最低的用无纹或小菱纹的芝麻罗。契丹、女真男服因便于行动,也为汉人采用。元代参酌古今蒙汉服制,对上下官民服色等作了统一规定。汉官服式仍多为唐式圆领衣和幞头;蒙古族官员则穿合领衣,戴四方瓦楞帽;中下层为便于马上驰骋,最时兴腰间多褶的辫线袄子,戴笠子帽。元代每年举行10余次大朝会,届时万千官员穿同一颜色、式样并加饰纳石矢金锦珠宝的高级礼服,称作质孙服,糜费为历朝少有。这种服式到明代却被用作差役服装。明清服饰明代以汉族传统服装为主体 ,清代则以满族服装为大流。而两代上下层社会的服饰均有明显等级。上层社会的官服是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自唐宋以降,龙袍和黄色就为王室所专用。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来紫色为贵。明朝因皇帝姓朱 ,遂以朱为正色 ,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废除不用。最有特色的是用“补子”表示品级。上层妇女中已着用高跟鞋,并有里高底、外高底之分。明代普通百姓的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袭了旧传统,且品种十分丰富。服饰用色方面,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红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劳动大众只许用褐色。一般人的帽,除唐宋以来旧样依然流行外,朱元璋又亲自制订两种,颁行全国,士庶通用。一种是方桶状黑漆纱帽,称四方平定巾;一种是由六片合成的半球形小帽,称六合一统帽,取意四海升平、天下归一。清王朝时,以暴力手段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顺治九年,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浓厚汉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但官民服饰依律泾渭分明。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官帽与前朝截然不同,凡军士、差役以上军政人员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纬帽,按冬夏季节有暖帽、凉帽之分,还视品级高低安上不同颜色、质料的“顶子”,帽后拖一束孔雀翎。翎称花翎,高级的翎上有“眼”,并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眼多者为贵,只有亲王或功勋卓著的大臣才被赏戴。皇帝有时还赏穿黄马褂,以示特别恩宠。影响所及,其他颜色的马褂遂在官员士绅中逐渐流行,成为一般的礼服。四、五品以上官员还项挂朝珠,用各种贵重珠宝、香木制成,构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点。丝纺绣染及各种手工专业的进步,为清代服饰品种的丰富创造了条件。清代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一。汉族妇女在康熙 、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 ,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穿“花盆底”旗鞋。至于后世流传的所谓旗袍,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清代后期,旗袍也为汉族中的贵妇所仿用。现代服饰 (1912年以来)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在此之前,改良主义者康有为于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改穿西装。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男装,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广大农村一直沿用传统的袄裤,头戴毡帽或斗笠,脚着自家缝纳的布鞋。女装,辛亥革命带来了多样化,一身袄裤之外,又多穿用袄裙套装。20年代以来,妇女喜爱旗袍,旗袍逐渐成为时装而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服饰崇尚简朴实用 。50~70年代,中山装渐成男子主体服装,此外流行过军便装,人民装;女装受苏联影响,连衣裙风靡城市,此外还流行过列宁装等。但在农村,上衣下裤一直是大多数农民的传统装束。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面貌簇新。

摘要:服装在现代来说已经有了新的意义,他已经渐渐淡化遇寒的得到作用,而走想一个新的的领域,它是一种符号,一种文化的氛围在服装领域越来越浓,服饰开始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它不仅仅在是为了遇寒,更重要的是装饰自己,打扮自己,在更高的一个层次上他就是表现人气质,精神面貌,它边县一个人的内在美,透露出人的高贵的品质.因此服饰在当代成了一门富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的科学. 关键词:男人,女人,西装,婚纱. 我们先从男人的角度谈谈服饰文化,男人的装束有好多,西装,夹克,衬衣,衬衫,T恤,风衣等等.这里我们主要说西装,毕竟西装在现代对于男士来说,是十分正规的衣服,也是十分普遍,十分具有代表性.西装作为一种符号,一种服饰,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历史渊源,西装来源与西方,现在它渐渐地作为一种正式的服装在世界各地流行,它可以从场合,搭配上来具体的阐释. 衬衫,在套装与衬衫的组合上,衬衫的下摆要放入裤子里,整装后,衬衣领和袖口均要比外衣长出1-2cm左右.净白色或白色带清爽蓝条纹的长袖衬衫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服装配件。请留意:领口和袖口一沾上污渍就不应该再往身上穿,一定要洗得干干净净、熨得笔挺的衬衫才悦目。西装净色而颜色偏深的整套西装适于多种场合,最派用场。由于中国人脸色偏黄,在选择颜色时应少选黄色、绿色、紫色,宜选深蓝色、深灰暖性色、中性色等色系。脸色较暗的男士,可选择浅色系和中性色。有明袋的上装只适合在较随便的场合穿着,暗袋上装适合正式场合。袜子,深色袜子可以配深色的西装,也可以配浅色的西装。浅色的袜子能配浅色西装,但不宜配深色西装。忌用白色袜子配西装。袜子长度的原则为宁长勿短。鞋子黑色皮鞋是万能鞋,它能配任何一种深颜色的西装。灰色的鞋子决不宜配深色的西装,浅色的鞋也只可配浅色西装。而漆皮鞋只宜配礼服。鞋子擦得锃亮的人,会显得特别光鲜,容易给人以好感,脏兮兮的鞋子最不宜登大雅之堂。皮带深色西装可配深色腰带,浅色西装则可深可浅的皮带都配得上。此外,皮带的颜色应与皮鞋协调。插袋巾,锦上添花的装饰品,颜色不一定要跟领带一样,只要质料够软,插在袋里服服贴贴挺自然就行了,即使一条白手帕也照样能胜任,但不能把它折得死死板板地插在袋里,否则易被人叫着“老土”。另还常用鲜花做装饰的“插袋巾”.西装饰物,西装上的饰物作为衣着整体美的组成部分,是浓缩了的文化艺术标志。随着男士对于着装的重视,西装的饰物也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了解一下西装饰物的来历,就不会在穿西装时把花眼割开、穿正式西装不打领带、上衣袋里装钢笔等等,避免在社交场合出现不协调(续)与西装搭配的另一个重要的就是领带,可以说领带是窗西装的灵魂所在,西装服饰的是否恰当就是看领带打得是否好了,有是在一些正规的场合,领带换成了领结,还有 什么样的西装配什么样的领带,颜色的选择,条纹的布局还有领带的长短这些都是要根据不同的西装来搭配的,有人说男人的领带要有一打这话说得的确是恰当,这是西装的搭配问题.另外西装还有在不同的场合中的选择在大型会议就要穿着庄重的西装,而在家却可以穿稍微宽松的西装,看起来不是很庄重严肃,使家里充满温馨,充满幸福. 总的来是说西装给我们的是大方,风度,要充分显示男士的绅士风度.这是西装在现在最为重要的功能,而御寒和装饰的作用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小,但将会持续着.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造成的. 2.下面就谈谈女士的着装,说到女的着装,更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女性衣服种类和款式的丰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女士的性格特点决点的,因而在这里就主要就谈谈女士的婚纱艺术.婚纱同男士 东西状有这异曲同工之妙,不仅是为了装饰的需求的,更是为了体现女士内在品质.不过相对男装来说他在装饰的层面上作用要大于男士的西装.婚纱的来源也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因而在不同地域婚纱的文化也有区别:东西方新人对婚纱的避讳不同,在美国,结婚典礼之前新郎是不能看见女方的婚纱款式,所以挑选婚纱时,女方多会和姊妹或女性朋友前往挑选,也因此美国新人的结婚照,多是婚礼现场所拍摄;在东方社会中,较无此项避讳,台湾及香港的婚纱公司除了提供礼服租赁之外,还延伸出婚纱摄影行业,提供专属的摄影棚、摄影师与婚礼相关服务,帮新人拍摄婚纱照,并设计成册和谢卡,放在婚礼现场供来宾翻、取阅.在传统的婚礼上,戴在新娘头上的头纱,通常在双方交换戒指,牧师或证婚人宣布两人成为合法夫妻後,由新郎揭开。过去只有第一次结婚的新娘才可以披头纱,改嫁的不可以,但现时不少人已不清楚过去有这一种习惯。 婚纱由西方国家传入我国不过百年时间。现代的白色婚纱起源於18世纪法国拿破仑时代。白色给人的印象是安静,纯洁。一目了然却能引发无穷的遐思。张爱玲曾以白玫瑰与红玫瑰来比喻姑娘与少妇,白色犹如少女不设防的心,散发著独特的魅力。白色作为婚纱颜色中的主流颜色,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的。在君主统治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人们十分看重女子的贞洁,女孩子在婚前一定要守身如玉,这种想法也反映在新娘穿著的礼服的颜色上。过去有的地方就规定:白色婚纱是少女的专利,而二婚或已失身的女子是不能穿白色婚纱的,因为人们认为:结婚那天的新娘应该是最纯洁、最美丽的,而白色是唯一能和她的纯洁美丽相配的颜色。随著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孩已不满足於单一的婚纱颜色,她们在举行婚礼时大胆的披上了各色婚纱,恬静的蓝、明朗活泼的黄、华丽高贵的紫……很多新娘还会在婚礼当天不同的时刻换不同颜色的婚纱,多种的色彩充分体现了新娘不同的性格,让新娘在这个属於她们的日子里分外的光彩照人。但在婚礼当天的正式场合,白色婚纱一直是大多数新娘的首选。因为在人们,包括新娘自己的内心深处,都希望婚礼当天的女孩是一朵「清水芙蓉」,乾净、恬静;纯洁、美丽。在这纷乱的尘世中,人们都渴望能有一方净土让自己歇息,爱情是世纪末的童话,而收获爱情的女孩是幸运的。阳光、绿意,蓝天、白云,披著洁白婚纱的新娘是美丽的天使,是上帝的宠儿。在瞬息万变的潮流中,白色也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著流行色彩的主位,一切的绚烂终归於平静,人们内心渴望著平静和自由,而白色赋於生活更深刻的内涵。而婚纱的款式七月也很丰富:极简派,极简的线条往往最能烘托出穿衣人的特质,如何利用简单的线条来强调自己的优点,就是极简派的一大学问了。精湛的剪裁和高档的面料是极简派过人之处,它可以非常好的体现婚纱的档次与品质,使新娘在众人中脱颖而出。适合独立意识强的女孩;浪漫派,一说到结婚大家马上就会想到“浪漫”这个字眼,如何在婚纱上营造出自然又浪漫的风格呢?镂空的蕾丝花边、缀有小碎花的透明褶皱、多层次的宽松裙摆、曳长的头纱。。。都是浪漫风格婚纱的完美体现。适合人文气息浓厚的女孩;华丽派,不可否认,华丽的风格总是会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在呈现华丽之余还要彰显高贵,所以注意搭配是华丽风格的基本原则。繁杂的手工缝制加上层叠的梦幻裙摆,这种法国宫廷式的婚纱,可以将新娘大户人家的华丽气息一显无余;典雅派,这是最常见的新娘装扮,只要打扮得当,再朴素的原料都可以呈现出新娘最完美的状态。而按找款式又可分为:公主型,贴身型,王后型,蓬裙型等等. 通过对西装和婚纱的概述,可以看出在现代服饰作为一种文化成为一种科学受得到了社会的关注,这个每一个人都直得研究的科学,他和每有人的成长,发展都是密切相关的,服装不在停留在御寒和装饰的层面,更为重要的是他体现人是气质,人的精神面貌.因而他的这种作用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著,为了美好的明天,对衣服关注吧,不,现在不应该是衣服,恰当地说,应该是为了服装.

《100个改变时尚的伟大观念》,推荐理由:作为初学者可以快速碎片化了解时尚发展演变历史的一本书,通过全彩的插图案例结合,讲解了从20世纪以来影响时尚行业发展的一百个名词概念,作者哈里特•沃斯里,毕业于英国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SM),同时也是现任的CSM教授时尚传播与时尚新闻专业的教授。

没有一本书是可以准确描述出西方服饰发展史的,所以配合着几本一起读更好一些,《西洋服装史》以时间为序,非常系统的描述了西方服装的演绎变化,但是文字内容过多,读起来没有意思,需要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但是《西方服装文化解读》内容没有服装史的那么详细,但是读起来比较口语化,感觉会很亲切

服饰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 刘岳屏. 服装展示空间设计初探[J]. 广东建筑装饰, 2007, (04) . [2] 李洪琴. 民族民间服饰的现代设计方向[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6, (09) . [3] 梁宇,李曼. 法国天才的时装设计师——伊夫·圣·洛朗[J]. 世界博览, 1985, (05) . [4] 陈沛照,王希辉. 花蓝瑶服饰文化内涵阐释[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6, (02) . [5] 孙云. 浅析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的意义途径[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6) . [6] 朱剑波. 朝鲜族传统服饰特征及其民俗探源[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6, (05) . [7] 尹笑. 飘如游云 矫若惊龙 中国古代服装之美[J]. 东方艺术, 2006, (02) . [8] 林朝阳. 中国古代服色的审美意识[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3) . [9] 蒋孝锋,刘国联,蒋琳. 中、日、韩三国人对于民族服装的态度与选择要素的比较研究[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3) . [10] 高秀明. 服装展示与服装艺术[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服装论文的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1]张文明.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N]. 云南政协报,2020-08-26(006).[2]孟庆.关于人物摄影与服装造型的关系探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8):44-45.[3]李雯.白裤瑶设计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探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8):193-194.[4]杨韶斐.探析民族服装设计中蕴含的文化性和审美性[J].西部皮革,2020,42(15):50.[5]吴国华.湖南民族服装产业网络定制营销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7):73-74.[6]王丽霞.民族服装的传承与创新--评《创意服装设计学》[J].印染助剂,2020,37(06):67.[7]吴国华.湖南民族服装规模个性定制营销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11):13-15.[8]新华.民族服装业中的销售问题初探--以呼和浩特蒙古族服装业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20(15):28-29.[9]郑天琪.西南少数民族服装配饰功能与内涵研究[J].美与时代(上),2020(05):120-121.[10]张君浪.中国民族服装品牌发展的国际化探索[J].国际纺织导报,2020,48(04):55-59.[11]新华.民族服装加工业经营的调查研究--以巴林右旗为例[J].商场现代化,2020(06):16-17.[12]陈欢,卢菁菁.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文化探析[J].智库时代,2020(09):275-276.[13]王俊伟.闽南服装文化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20(02):146-147.[14]陈志军,蔡珍珍.民族服装元素在影视服装设计中的创新研究[J].纺织报告,2020(01):72-73+78.[15]陈莉芳.民族服装元素在影视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轻合金加工技术,2020,48(01):68.

Abstract: Dress culture is a cultural phenomenon unique to human beings. As it has different aesthetic ideas, different dressing concepts and different dress etiquette in China and west, it forms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culture of the different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major sections. The first part describes the different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and why people wear clothing.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lothing. The third part gives an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culture. The last part describes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aesthetic culture and dress concept.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thesis finally draws a conclusion.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culture each has rich connotation and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precious cultural legacy which is left by human ancestors and are the world culture heritage. At the same time, we treasure our own civilization of five thousand years instead of belittling ourselves. It is significant to promote and develop our unique costume culture. We are confident and make contributions to realizing the rejuvenation of our Chinese nation and enriching the clothing culture of the whole world. 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clothing; culture;differences;aesthetic culture and clothing concepts 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服饰文化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由于中西方各民族的审美观念、着装理念和服饰礼仪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内涵、不同特色的中西方服饰文化。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西服饰的不同特征以及为什么人要穿衣服,第二部分写中西方服饰的差异,第三部分写导致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的原因,第四部分则写中西方服饰审美文化和着装理念。通过以上简单的论述,最后得出结论,中西方服饰文化各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她们都是人类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珍惜自己五千年的文明而不是贬低自己的文明。促进和发展我们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和丰富整个世界的文化,让我们自信起来吧!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中西服饰;文化;差异性;审美文化与着装理念Introduction Costume culture, carried by costume, is a respect of our physical and spiritual life and a mixture of our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like consciousness, emotion, idea and ideal.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technology makes multiculturalism stand out and also makes conflict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crease. In that case, 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ostume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Nowadays, the whole world is, to some extent, dominated by the western costume culture, which has wound its way into the daily life of the whole world, together with technology, life style and values from the West. Quite popular in China, it’s nominally called “internationalization” or “globaliz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costume industry of China has developed swiftly. The “international” costume, featured by the western costume culture, has become a pretty important part of our daily life. However, as our economy takes off, international status rises and living standard improves, a wave of national costume culture resurgence is rising. Moreover, people from the West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giant dragon in the East——China. Western costume designers constantly introduce Chinese costume cultural elements to their latest designs. Those phenomena arouse a series of thoughts: what distinguishes Chinese costume culture from the western one? Are there 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m? What kind of costume culture will we Chinese hold as the mainstream in the future, the so-called “international” western one, the Chinese one or the fusion of the two? To obtain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we are supposed to study and contrast carefull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ing processes of them, and then draw some regularity. To contrast the costume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master a good knowledge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ostume cultural 1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The different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China is known as “Xia” as it’s a land of propriety, and it’s also known as “Hua” with the beauty of its costume. (①《左传》p83) Our national costume is Hanfu. It originated in the Yanhuang era, formed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officially took form in Han Dynasty. That’s the reason why it’s called “Hanfu”. Since then, in spite of historical evolutions of all ages, their basic characteristics have never changed. Hanfu, on the whol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developing stages: Zhou Han Hanfu, Wei Jin Hanfu, Sui Tang Hanfu and Song Ming Hanfu. Zhou Han Hanfu was featured by dignity and simplicity, while Wei Jin Hanfu by chic and elegance, Sui Tang Hanfu by dignified, graceful, elegant and poised style. Hanfu in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epitom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st-simple, dignified, elegant, etc. In Qing Dynasty, Hanfu was forbidden by the government and disappeared from the land of China. The main features of Chinese clothing are focusing on the right collar’s overlap, the band deducted hidden, big sleeves, no buttons and using string binding, giving the impression of free and easy flowing.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other ethnic costumes. Hanfu is divided into uniform and common clothing. With strict standards, uniform is dressed on formal occasions while the common clothing, without long sleeves, is very convenient to people’s daily life. However, the western clothing is different form the Chinese clothing. The West belongs to Marine civilization, it emphasize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separation and that we should rationally treat clothing, advocate releasing personality, stress dress effect and be good at showing beautiful the posture of the body. Besides, we use various clipping, color collocation means to perfect bodily curve and give a person with visual comfort in the modeling. A suit, also known as a business suit, comprises a collection of matching clothing consisting of: a coat﹙commonly known as a jacket﹚,a waistcoat﹙optional﹚﹙USA vest﹚for men, a pair of trousers﹙USA pants﹚, or for women, a shirt or trousers. A suit is generally accompanied by torment, a shirt and tie or for women, a blouse. Why people wear clothingChinese people are concerned more about its social function of helping to rule a country well than that of keeping warm or decorating. It has a lot to do with ruling a country to regulate the dressing way of the common people. Nevertheless, the western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its wealth value and function. Therefore, people put on clothing for functional and social reasons. The functional reason The first use of clothing is to resist the cold and cover the body. Functions of clothing include providing the human body protection against extremes of climate (extreme heat, icy winters, and drenching storms) and protection against insects, noxious, chemicals, and contact with abrasive substances. In sum, clothing protects human beings against anything that might injure the naked, unprotected human body. The social reason Clothing also delivers social messages to other humans. Social messages sent by clothing, accessories, and decorations can involve social status, occupation, ethnic and religious belief, marital status, cultural degree and sexual availability, etc. For example, only Roman citizens can wear “Toga” in Rome while dragon robe can only be dressed by the emperor in China.

[1]赵平.商品企划[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邓汝春.服装业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3]赵洪珊.现代服装产业运营[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4]宁俊.服装生产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5]宁俊.服装生产经营管理(第三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6]于建春.服装市场调查与预测[J].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7]胡月亭.论服装名牌战略的实施[J].中国纺织出版社,

西方艺术史论文参考文献

哥特式教堂为例: 哥特式教堂的产生得益于一种新的建筑技术尖胁拱顶的运用。 .... 参考文献. [1]西蒙斯: 印象与评论: 法国作家[A].象征主义?意象派[M].论中世纪基督教美学的象征主义特征[1]西蒙斯: 印象与评论: 法国作家[A].象征主义?意象派[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13]赫伊津哈著、刘军等译: 中世纪的衰落[M].中国美术出版社.、P208.[3]参见季广茂: 隐喻视野下的诗性传统[M].P12、P85- 87.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5]赵敦华: 基督教哲学 1500 年[M].人民出版社..[6][7][12]伪丢尼修著、包利民译: 论圣名[M].P3.选自: 神秘神学[J].北京三联版.、[107].[8]费多铎等编订: 东方教父选集[J].基督教文艺出版社..[9]参阅托马斯.阿奎那著、谢扶雅译: 圣多默的神学[M].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33.[10][11]塔塔科维兹著、褚朔维等译: 中世纪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P31.[14][17]塔塔科维兹著、褚朔维等译: 中世纪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P46- P47.[15]巴西利卡( basilica) 一译长方形会堂( 教堂) 。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物, 用作市场、法院和会议大厅。是后来所有西方教堂建筑发展的基础。[16]迈克尔.列维著、孙津等译: 西方艺术史[M].江苏美术出版社..[18][19]费多铎等编订: 东方教父选集[J].基督教文艺出版社.、P496.[20]孙津著: 基督教与美学[M].重庆出版社..[21]赫伊津哈著、刘军等译: 中世纪的衰落[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2]威利斯顿?沃尔克著、孙善玲等译: 基督教会史[M].中国社会出版社..[23][24]据伪丢尼修: 教阶体系[M]中的介绍, 洗礼之始众人一起唱从圣经[J]中选的赞美歌, 然后受洗者请求祭司施洗, 祭司在他的头上画十字并允以登记。之后, 受施者面西三次发誓弃绝罪恶, 又面东三次表示服从基督, 表白完毕即开始涂膏油, 其间要唱圣歌, 然后受洗者三次被浸入水中, 最后祭司用圣油在他身上画十字并宣布此人已属圣洁。参阅伪丢尼修著、包利民译: 神秘神学[M].北京三联版, 1998, P164- 166页。[25]费多铎编订: 东方教父选集[J].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引言:   “《受威胁的凶手》是马格利特最大、最具有戏剧性的作品之一。马格利特是一战前流行犯罪小说系列Fantômas的粉丝,他将根据这一系列所拍摄的电影The Murderous Corpse中使用的两名侦探角色分布在门两侧的构图框架借用在作品之中。”——这是刨除某些历史因素后对《受威胁的凶手》最为直接且客观的评价,然而这对我们理解这幅画似乎并没有直接的帮助,反而对我们的某些想象进行了限制。

将《受威胁的凶手》不附带任何说明地、单独地展示给对艺术历史不甚了解的同学欣赏,我得到了此类人群中关于这幅作品较高层次的两类认识。

在众多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中,马格利特的作品具有极强的戏剧性。这直接导致了首次观察《受威胁的凶手》时多数人会产生众多疑问,这些疑问大多集中在五处:景深靠后处出现的三个并排头像、左右两名侦探手持的物件、房内站立的人盯着留声机喇叭的姿势、房内裸女的死亡场景以及景深靠后处是画还是风景。

将画面中的人物都绘制成自己的模样是马格利特的惯用手法,在《受威胁的凶手》这一作品中同样如此。在一定的提示下,我得到了关于这种手法的一种主观认知:画家在同一幅画中描述了自己内心的不同状态。这几乎是我接收到的关于这幅画最高层次的认知,令人深思的是这来自于一个对西方艺术史一窍不通的工科专业大学生。

为什么“在同一幅画中描述自己内心的不同状态”这种主观认知是最高层的?这个问题远远超出了解析《受威胁的凶手》这幅画的范围,让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做一些约束。

“他和达利不同,他不以绘画表现个人的困惑或幻想;他作品的特色是智慧,讽刺,还有一种机智论辩的精神,而非自我披露。”——这种极具主观意味的说法,不管它在历史上的意义如何,由于其对于艺术创作者本身状况的忽视,应当被归属于思辨主义的范畴。艺术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家群体对人文关怀的具体内容有着差异化的理解,而同一时期在艺术家群体内部也有着表达方式的分化,然而当我们带有目的性地去审视自艺术诞生以来人类的各种创造作品,艺术家表达自我的强烈倾向将满溢于被审视的作品中。这一规律在绘画艺术中同样存在:从画家到画作,有一条普遍存在的联系纽带,那就是“表述自我”。

“他将突兀,不合理的物体并列,同时营造一种安静,近似恍惚的气氛,借此表达他对神秘世界的感觉。”艺术手法是艺术家表达自己内心想法所借用的位于当时人类社会认知水平之内的工具之一,而艺术派别的分类则大多依据艺术家在画作中所体现的主要艺术手法,作为超现实主义阵营的代表人物,马格利特运用“不合理”这一要素来达到自己表现戏剧性的目的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进一步的思考会让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画家想要表现的戏剧性代表着什么?很显然戏剧性并不是画家想要表达的最终内容,而只是最终内容的一个载体。这个载体显然有着符合普适规律的固有性质——一个猜测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所谓的“最终内容”也有着符合普适规律的固有性质,并且这种性质很可能是它的根本性质。

超现实主义革命要在怀疑现有的一切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人与世界的关系,力图重现新型的社会关系 [1] ,将马格利特的作品放置在超现实主义革命的大环境中,确实能够发现其成为思想革命的倾向,静态地理解这种倾向是狭隘的,那么这种倾向是如何产生,如何体现在马格利特的作品中,又可能有什么样的发展空间呢?

“我的眼睛第一次看到了思想”——如果说马格利特的所有自画像都用不同的方式尝试了对自我的解读 [2] ,那么对他的其他拥有自我特征的画作的分析也应该加入“表达自我”的部分。画家作为艺术领域某些必要能力的掌握者,他们的创作过程一定包含着对画作的观察者将要产生的思考的思考。这一过程难以避免地触发了画家对自己作品的反思,这种反思像一把剑一样笔直地指向画家的自我审视过程。这是思想的固有属性,因此也是艺术创作的固有属性。

非逻辑的、荒诞不经的观念或对梦的记忆被用来将人的心理世界用梦的经验表达出来 [3] 。艺术创作是一种潜意识的释放,除了佛洛依德所认为的性本能外,人类对自我审视的欲望也存在于潜意识中。这种欲望的释放在各类艺术派别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而超现实主义摒弃理性意识及日常思维的表达方式更是不加掩饰地将其释放出来。

由上所述,在“自我审视”的认识基础上分析《受威胁的凶手》,马格利特创造的奇幻的场景有其表达自我的指向性意义。这里仅指出其可能存在的多种解释之一:凶杀案场景表达画家内心恶的倾向,凶手代表画家内心施恶并对恶无动于衷的部分自我,并排人头代表画家内心客观审视的部分自我,站在门外的两个侦探代表打算用两类不同方法惩戒内心“恶性”的部分自我,而死亡的女人代表画家内心已经被恶打败的部分自我。

参考文献:

论文服饰色彩参考文献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1]韩姣,潘福梅.苗族挑花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语境研究[J/OL].现代交际:1[2018-01-24].[2]蒋诗雨,冯玲玲.楚服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上的运用研究[J/OL].服饰导刊:1-7[2018-01-24].[3]程煜,杜冰冰.“破损”牛仔服装设计及艺术审美[J/OL].设计,2018(01):104-105[2018-01-24].[4]陈俊婵.《千里江山图》的青绿色彩运用特征及在现代服装中的设计表现[J].设计

[1] 刘岳屏. 服装展示空间设计初探[J]. 广东建筑装饰, 2007, (04) . [2] 李洪琴. 民族民间服饰的现代设计方向[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6, (09) . [3] 梁宇,李曼. 法国天才的时装设计师——伊夫·圣·洛朗[J]. 世界博览, 1985, (05) . [4] 陈沛照,王希辉. 花蓝瑶服饰文化内涵阐释[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6, (02) . [5] 孙云. 浅析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的意义途径[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6) . [6] 朱剑波. 朝鲜族传统服饰特征及其民俗探源[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6, (05) . [7] 尹笑. 飘如游云 矫若惊龙 中国古代服装之美[J]. 东方艺术, 2006, (02) . [8] 林朝阳. 中国古代服色的审美意识[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3) . [9] 蒋孝锋,刘国联,蒋琳. 中、日、韩三国人对于民族服装的态度与选择要素的比较研究[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3) . [10] 高秀明. 服装展示与服装艺术[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服装论文的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1]张文明.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N]. 云南政协报,2020-08-26(006).[2]孟庆.关于人物摄影与服装造型的关系探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8):44-45.[3]李雯.白裤瑶设计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探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8):193-194.[4]杨韶斐.探析民族服装设计中蕴含的文化性和审美性[J].西部皮革,2020,42(15):50.[5]吴国华.湖南民族服装产业网络定制营销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7):73-74.[6]王丽霞.民族服装的传承与创新--评《创意服装设计学》[J].印染助剂,2020,37(06):67.[7]吴国华.湖南民族服装规模个性定制营销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11):13-15.[8]新华.民族服装业中的销售问题初探--以呼和浩特蒙古族服装业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20(15):28-29.[9]郑天琪.西南少数民族服装配饰功能与内涵研究[J].美与时代(上),2020(05):120-121.[10]张君浪.中国民族服装品牌发展的国际化探索[J].国际纺织导报,2020,48(04):55-59.[11]新华.民族服装加工业经营的调查研究--以巴林右旗为例[J].商场现代化,2020(06):16-17.[12]陈欢,卢菁菁.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文化探析[J].智库时代,2020(09):275-276.[13]王俊伟.闽南服装文化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20(02):146-147.[14]陈志军,蔡珍珍.民族服装元素在影视服装设计中的创新研究[J].纺织报告,2020(01):72-73+78.[15]陈莉芳.民族服装元素在影视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轻合金加工技术,2020,48(01):68.

[1]余朋. 浅议色彩设计中的色彩心理与色彩搭配[A]. 王兴成,陈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C].: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舞动的气息 流动的色彩——家装色彩搭配[J]. 中国住宅设施,2011,(2). [3]朱海滔. 色彩搭配师:用色彩扮靓生活的魔法师[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13). [4]李书清. 用绿色舞动时尚色彩——谈园林景观植物的色彩搭配[J]. 中国林业,2009,(14). [5]周文. 色彩搭配设计师亮相中国 和谐配色提升商品竞争力——访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教育委员会总干事侯新宇[J]. 纺织服装周刊,2007,(6). [6]张祖鹰. 网站建设中的色彩与色彩搭配[J]. 电脑开发与应用,2007,(11). [7]朱海滔. 色彩搭配师:用色彩扮靓生活[J]. 人才开发,2008,(4). [8]月影. 打造色彩PC 彰显个性魅力 电脑配件色彩搭配新创意[J]. 电脑采购周刊,2003,(5). [9]李琼.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色彩搭配[J]. 绿色科技,2010,(8). [10]韩秋菊. 成语中的色彩搭配[J]. 潍坊学院学报,2010,(5). [11]姬凌云. 微探服装艺术设计之色彩搭配的魅力[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 [12]王一川. 浅析装潢设计中色彩搭配标准[J]. 才智,2010,(36). [13]林文发. 网页设计中的色彩搭配[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12). [14]马莹莹,杜暖男. 色彩搭配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3). [15]王嵩. 浅析室内设计之灵魂——色彩搭配[J]. 大众文艺,2010,(24). [16]王宝森. 时尚热门新职业——色彩搭配师[J]. 生意通,2011,(2). [17]刘保和. 流行色与空间的色彩搭配[J]. 陕西建材,2002,(8). [18]吴志华. 艺术插花的色彩搭配[J]. 中等林业教育,1998,(2). [19]陈劲,徐飞,陈虹先. 应聘简历色彩搭配的眼动研究[J]. 心理科学,2009,(6). [20]赵洪涛,赵慧媛. 浅析教育网站的设计风格与色彩搭配[J]. 改革与开放,2010,(4). [21]陈莉芳. 服装色彩搭配与人物整体形象设计的研究[J]. 科技资讯,2010,(14). [22]黄媛莎. 色彩搭配与形象设计化妆[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6). [23]王瑜. 浅析民间色彩搭配口诀及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0,(2). [24]非手. 色彩搭配师:为职教再添技能砝码[J]. 纺织服装周刊,2010,(17). [25]刘聪聪. 室内色彩搭配——难舍红色中式气韵[J]. 法制与社会,2010,(19). [26]刘佳奇. 谈网页设计中的色彩搭配[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7]王士刚,李晓慧. 网站色彩搭配方法研究[J]. 长春大学学报,2010,(6). [28]王丽华. 浅谈服装色彩搭配[J]. 大众文艺,2010,(12). [29]史刻娟. 色彩搭配在粗纺面料中的应用[J]. 毛纺科技,2010,(9). [30]孙璐,李宁. 中国青年女性服装色彩搭配美的规律初探[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9). [31]班祥东. 论网站设计中色彩搭配之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3). [32]王军利. 关中地区屋顶绿化中景天科植物色彩搭配的相融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0,(19). [33]曾晓娟. 浅谈网站设计中的色彩搭配[J]. 科技信息,2010,(27). [34]葛莉. 室内设计中色彩搭配的协调性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1). [35]唐闻. 网页设计中的色彩搭配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0,(20). [36]彭文波. 色彩搭配有帮手 人人都能成行家[J]. 电脑爱好者,2009,(5). [37]李英. 色彩搭配课程在京开讲[J]. 纺织服装周刊,2009,(3). [38]孙嘉,邱诗霖. 浅谈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色彩搭配[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3). [39]王楠. 色彩搭配中 品味“香水百合”般优雅的家[J]. 建材与装修情报,2009,(6). [40]何伟. 网站色彩搭配[J]. 科技信息,2009,(18). [41]李杏花,周晖. 浅谈色彩搭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南昌高专学报,2009,(4). [42]孙露. 解析服装陈列中的色彩搭配方式[J]. 消费导刊,2009,(19). [43]《红色范思哲 灰色阿玛尼:跟大师学色彩搭配》[J]. 中国服饰,2009,(8). [44]首期江苏省色彩搭配培训班即将开办[J]. 江苏纺织,2009,(9). [45]金禹彤. 美幻的迷梦与奇诡的异景——鲁迅《野草》中的两处色彩搭配意象[J]. 名作欣赏,2009,(29). [46]蒋卫平. 论室内装饰设计的色彩搭配[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2). [47]叶献忠. 浅谈烹饪教学中冷盘菜肴的色彩搭配[J]. 职业,2010,(3). [48]谢家品. 正确服饰色彩搭配创造销售新机会[J]. 纺织服装周刊,2009,(23). [49]正阳. 鹿王大力培养色彩搭配师[J]. 纺织服装周刊,2009,(31). [50]温卫中,张祖鹰. 网站设计中的色彩搭配[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3).

西方礼服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服装论文的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1]张文明.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N]. 云南政协报,2020-08-26(006).[2]孟庆.关于人物摄影与服装造型的关系探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8):44-45.[3]李雯.白裤瑶设计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探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8):193-194.[4]杨韶斐.探析民族服装设计中蕴含的文化性和审美性[J].西部皮革,2020,42(15):50.[5]吴国华.湖南民族服装产业网络定制营销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7):73-74.[6]王丽霞.民族服装的传承与创新--评《创意服装设计学》[J].印染助剂,2020,37(06):67.[7]吴国华.湖南民族服装规模个性定制营销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11):13-15.[8]新华.民族服装业中的销售问题初探--以呼和浩特蒙古族服装业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20(15):28-29.[9]郑天琪.西南少数民族服装配饰功能与内涵研究[J].美与时代(上),2020(05):120-121.[10]张君浪.中国民族服装品牌发展的国际化探索[J].国际纺织导报,2020,48(04):55-59.[11]新华.民族服装加工业经营的调查研究--以巴林右旗为例[J].商场现代化,2020(06):16-17.[12]陈欢,卢菁菁.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文化探析[J].智库时代,2020(09):275-276.[13]王俊伟.闽南服装文化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20(02):146-147.[14]陈志军,蔡珍珍.民族服装元素在影视服装设计中的创新研究[J].纺织报告,2020(01):72-73+78.[15]陈莉芳.民族服装元素在影视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轻合金加工技术,2020,48(01):68.

学生姓名 课题名称 阅读文献 情 况 国内文献 17 国外文献 3 篇 篇 开题日期 开题地点 学 号 专业 服装艺术 设计

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 新古典主义兴盛于 18 世纪中期, 世纪上半期发展至顶峰。 19 新古典主义是西方艺术现代变革 的产物,也是法国大革命前夕的民情显示它对应着 18 世纪纤巧的洛可可艺术风尚,意在用古罗马 文化来振兴当代艺术,推崇高尚质朴的思想和为国献身的英雄主义。一方面强调要求复兴古代趣 味特别是古希腊罗马时代那种庄严、肃穆、优美和典雅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极力反对贵族 社会倡导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 本课题的意义在于,设计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古典主义艺术特征的女性礼服。新古典主义时期 的女装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极端造型的反思。之所以以此时的女装为研究对象,是因为新古 典主义时期女装典雅自然的人本主义风格与今日服装设计所提倡的人性化设计理念相统一,也顺 应了当前中国国情——倡导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浮华聚现的要求。那么研究当时的女装结构 必然对现今的服装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新古典主义,尤指帝政时期的女装造型极为简练、 朴素,女装向古希腊、古罗马的自然样式靠近。帝政时期多见克尔莱特领饰、帕夫袖、泡泡袖、 波浪袖。拿破仑时期,女装的基本造型为:高腰身、细长裙、白兰瓜形的短帕夫袖,大而低的方 形领口。后来裙子变短,下摆变宽,有褶、飞边、蕾丝边饰。衣服重叠穿着是女装的另一大特色, 流行两种颜色的重叠。 设计中造型放弃洛可可时期雍容浮华和巨大的裙撑,轮廓上简洁流畅。采用多处波浪褶饰。 采用泡泡袖、波浪袖等元素,在装饰服装的同时修饰女性修长的体态美。朴素,简洁大方而不失 典雅。体现出女性的纯真简洁,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面料选用轻盈飘逸、较为透明的欧根纱, 以及线条感强的缎布,蕾丝作为辅料,并装饰以珠片和部分刺绣。设计中,如何除去多余雕饰仍 旧显示女性自信、优雅高贵的美?需要更加注重对轮廓、线条、比例的要求,简约而不能简单。 要使自己的设计在运用新古典主义元素的基础上充满时代感,最重要的事要将古典主义风格融入 具有市场前途的设计。服装简洁的外形对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精致。在处理服装的 褶皱时,要对立体裁剪更熟练。最后要将古典主义风格融入具有市场前途的设计,为客户所需要。

参考文献 1. Taryn Benbow-Pfalzgraf, Contemporary Fashion (2nd Edition) St. James Press, , London, 2002 Sorger, The Fundamentals of Fashion Desidn,AVA Publishing SA,Switzerland, 2006 Morris,Fashion Illustrator, Laurrence King Pulishing, UK, 2006 4. 〔英〕皮库克〔Peacock,J.〕 ,20 世纪西方女装史经典图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 5. (美)沃斯利 著,西方女装百年图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6.华梅,礼服--21 世纪国际顶级时尚品牌,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7.包铭新,曹喆,国外后现代服饰,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 8.袁熙旸,安特卫普的秘密——当代比利时前卫时装,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9.梦亦非,世界顶级服装设计师 TOP20,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10. (英)琼斯,时装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11. (英)麦凯维,玛斯罗,时装设计:过程、创新与实践,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12.黄嘉,创意服装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3.袁利,一本纯粹的设计师手稿——巴黎•时装•教育,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14.刘元凤,服装艺术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15.李当岐,西洋服装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6.袁仄,外国服装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17.远藤教三,服饰美学,造形社 1975 18.南 近子,巴黎近代史,艺风堂出版社 1990 19.石山,服饰意匠,光生馆 1968 20.刘元凤,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服装设计教程 1998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

主要内容:新古典主义兴盛于 18 世纪中期,19 世纪上半期发展至顶峰。新古典主义是西方艺术现 代变革的产物。以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为灵感来源,查阅相关资料,做相关市场调研等,对新古 典主义风格有深刻的了解。设计不仅要具有新古典主义特点,又符合现代流行趋势的女性礼服。 解决问题:在设计方面,新古典主义崇尚简约自然,如何除去多余雕饰仍旧显示女性自信、优雅 高贵的美,需要对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化作更多的了解。除去繁复累赘的效果,需要更加注重对 轮廓、线条、比例的要求,简约而不是简单!另外,不能照搬新古典主义时期的设计元素,要在 此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和设计者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体现新古典主义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传 承和套用。要使自己的设计在运用新古典主义元素的基础上充满时代感,最重要的是要将古典主 义风格融入具有市场前途的设计。

一 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通过浏览相关网站和图书,搜索文献,了解新古典主义风格,找到相应的灵感 来源。结合必要的市场调研,查看相关时尚杂志,了解当下的流行趋势,使设计的服装更符 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符合当下的市场需求。选择面料上根据实际需求查找不同面料颜色和面 料肌理的特点,找到最搭配服装风格的面料。 2.技术路线: 市场调研→资料收集→文献综述→寻找切入点→设计→图稿→反馈和修改→正稿→裁剪图→ 制作→成衣→论文论据→论文结论→反馈与完成

二 研究工作条件和基础 通过对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学习,我具备了一定查阅文献的能力。大学四年对服装设 计课程的学习,效果图的绘画、服装制版和成衣制作。我已具备了一定的设计能力、制作 能力。并学习了一定的计算机绘画和制版技能,具备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和制作的能力。 在制作服装过程中,需要使用实验室的服装制作配套设备。除了关注服装设计本身以外,重 视与时代背景、其他艺术知识等相关信息的联系和研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中获得更多 的启迪进而产生更好的想法。增长见识,与他人合作学习,博采众长。

五、进度计划 起讫日期

2 月 25 日——3 月 1 日

工作内容 采风和市场调研 开 题 设计定稿 完成效果图和结构图 成衣制作 完成技术资料 展示 提交毕业设计说明书 答辩考核 文献调研完成日期 撰写论文完成日期 论文实验完成日期 评议答辩完成日期

3 月 11 日——3 月 1 日

3 月 18 日——3 月 3 日

4 月 1 日——4 月 14 日

4 月 15 日——5 月 1 日

5 月 20 日——5 月 26

5 月 27——6 月 2 日

6 月 3 日——6 月 9 日

6 月 10 日——6 月 1 日

论文阶段完成 日期

指 导 教 师 评 语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学 系 意 见

通过开题( ) 开题不通过( ) 学系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姓名 学号 专业方向 计算机网络

论文(设计题目) 服装网站设计 论文( 设计题目) 题目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1) 国际动态: 深圳市 WTO 事务中心通过纺织行业协会和服装行业协会, 就欧美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启 动保障措施设限,向各纺织服装企业发出了预警信息。服装企业要想成功地在国际市场中 打拼,关注相关预警信息是重要保证。在艺术和设计领域,国外各种新思潮的涌入和渗透, 带动着我们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一起跟随国际流行动态前进。虚荣夸大的装饰化风格成为新 的形式主义,使其更具国际化,紧随国际时尚潮流。 2)国内动态: 中国服装的演变历史大约是在夏商时期初见端倪,到了周代渐趋完善。当时的服饰依 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各有分别。发展至今,中国的服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 在女装方面。如以自然简单的款式,取代华丽而夸张的服装款式等等。 我国服装历史悠久,款式、面料绚丽多彩,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珍品之一。随 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不少现代多功能及高科技的奇妙服装,以满足人 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将来服装的发展趋势是不求名贵,但求方便,更求舒适,越来越薄 的“绿色”服装。 (二)选题的意义 服装是一种带有工艺性的生活必需品,而且在一定生活程度上,反映着国家、民族和 时代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以及社会风尚面貌的重要标志,是两个文明建 设的必然内涵。从社会、思想和文化变迁的角度看服装的变化,服装就成为考察社会文化 变迁的窗口。所以一部优秀的社会生活史必定是社会文化史;一部优秀的社会文化史必然 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具体详实的文化和社会的阐释。 (1)大力弘扬我国服装业进取拼搏的精神,促进服装业的发展 由于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更优秀的服装业发展动态,不仅使 消费者在网上看到服装业的最新发展趋势,而且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及其专业技术实现消费者远程交互自主买卖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学习设计理论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服装网站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服装品牌的设计、构建性服装网站环境的设计、服装情境的设计、服装资源的设计、 消费者自主买卖活动的设计、消费者与本网站互动的设计、消费者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 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模式等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1]韩姣,潘福梅.苗族挑花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语境研究[J/OL].现代交际:1[2018-01-24].[2]蒋诗雨,冯玲玲.楚服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上的运用研究[J/OL].服饰导刊:1-7[2018-01-24].[3]程煜,杜冰冰.“破损”牛仔服装设计及艺术审美[J/OL].设计,2018(01):104-105[2018-01-24].[4]陈俊婵.《千里江山图》的青绿色彩运用特征及在现代服装中的设计表现[J].设计

[1] 刘岳屏. 服装展示空间设计初探[J]. 广东建筑装饰, 2007, (04) . [2] 李洪琴. 民族民间服饰的现代设计方向[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6, (09) . [3] 梁宇,李曼. 法国天才的时装设计师——伊夫·圣·洛朗[J]. 世界博览, 1985, (05) . [4] 陈沛照,王希辉. 花蓝瑶服饰文化内涵阐释[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6, (02) . [5] 孙云. 浅析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的意义途径[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6) . [6] 朱剑波. 朝鲜族传统服饰特征及其民俗探源[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6, (05) . [7] 尹笑. 飘如游云 矫若惊龙 中国古代服装之美[J]. 东方艺术, 2006, (02) . [8] 林朝阳. 中国古代服色的审美意识[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3) . [9] 蒋孝锋,刘国联,蒋琳. 中、日、韩三国人对于民族服装的态度与选择要素的比较研究[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3) . [10] 高秀明. 服装展示与服装艺术[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