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新生儿论文

发布时间:

新生儿论文

摘要:医学水平提高,低体重儿存活率随之提升,但新生儿的护理干预也越发繁琐。袋鼠式护理是低成本,且效果显著的干预方法,对低体重儿的体温与神经行为等影响较大,且经过临床实践验证。发挥袋鼠式护理作用,还需护理人员明确掌握实施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以此带动专业研究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低体重儿;袋鼠式护理;研究进展 袋鼠式护理方法,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暖箱等救治设施缺乏,模仿有袋动物育养方式,将早产儿置于母亲怀抱,发现对稳定情绪与生命体征效果显著,对母子影响较大。对此,在新生儿ICU护理基础上,引入袋鼠式护理,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在国内临床应用尚未普及,医护人员在此方面,应当首当其冲,加强健康宣教与规范护理,促使国内进入袋鼠式护理模式时代。 袋鼠式护理概念 袋鼠式护理是收效大,且低成本来提高早产儿救治成功率的干预方法。WHO定义袋鼠式护理,分为袋鼠式体位、营养与出院三部分,一是袋鼠式体位(又名肌肤护理),由家属与婴儿肌肤接触。二是袋鼠式营养,以纯母乳喂养为主,补充额外所需支持。三是袋鼠式出院,早产儿及时出院,家长需在基础护理同时,密切配合随访。袋鼠式护理优势,主要体现在维持体温,稳定生命体征,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疼痛,以及带动神经系统发育等方面。 袋鼠式护理实施 单独准备病房,减少噪音强光刺激,保持柔和光线,利于婴儿休息,配有各种支持系统,如抢救设备,与心电监护仪器等。实施袋鼠式护理的母亲,应当严格实施手卫生规范。合理控制病室温度(24-26℃)湿度(55-65%),要求有柔软沙发靠垫,与薄厚适中的毯子,实施中可播放舒缓音乐,稳定母子情绪,母亲身体呈60°坐在沙发上。婴儿呈俯卧位,趴在母亲裸漏胸前,头部抬高30°,并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通畅,便于观察面色等病情变化。母亲一手托婴儿臀部,一手固定在婴儿背部,确保最大皮肤接触面在实施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低体重儿抵抗能力弱,败血症等并发症几率高,要求护理实施者身心健康,无传染性或呼吸道疾病,确保其可定时展开护理。殷婷等[1]研究发现,袋鼠式护理组患儿的肺炎,与败血症、喂养不耐受、NEC并发症率,低于常规护理组,有统计学差异,直接导致低体重儿生长发育迟缓,生活质量直接降低,甚至为成年期,埋下了疾病隐患。二是注意干预时机,在婴儿情绪稳定,饱腹情况下实施,哭闹等应当及时停止。父母自愿每日下午,为患儿实施超过1h的袋鼠式护理。三是观察婴儿生命体征,出现发绀面色,或是呼吸急促等,应当停止操作。四是母亲身体不适,或是处于疲劳状态,可由父亲代替,利于产妇恢复。 袋鼠式护理对低体重儿的作用 体温 早产儿体温中枢功能弱,肌肉活动有限,皮肤散热与产热能力低下,常处于低温状态,温度<35℃,硬肿症发生率随之提高。通过暖箱与袋鼠式护理,可快速恢复体温,但后者影响更明显。 体重 早产低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kg)能量需求大,脏腑发育不完全,通过袋鼠式护理,能够稳定情绪,减少哭闹与能量消耗,利于生长激素分泌,促使胃肠蠕动,母乳营养支持效果更加显著,更利于体重增长。 疼痛 新生儿ICU一系列医疗操作,对低体重儿影响较大,尤其是有创操作,会促使其呼吸与心率水平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生理变化明显,考虑到新生儿生理特殊性,药物镇痛不切实际,还需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减少婴儿疼痛反应。 神经行为 新生儿出生后环境,与子宫内环境不同,加之大脑神经发育不完全,受早产等相关因素影响,在新生儿ICU内治疗,病房环境窘迫,不利于大脑发育。在护理干预中,通过肌肤接触刺激,由皮肤感受器,向大脑皮层传输,可缓解神经紧张,以此提高外界感知敏感度。张艳梅等[3]研究发现,实施袋鼠式护理干预的早产儿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组间差异明显。在体格发育方面,袋鼠式护理组早产儿,升高增长值为±,体重增长值为±,比常规护理组(±与±)优越,有统计学差异。 生命体征 在袋鼠式护理中,会刺激新生儿的听觉触觉,改进氧合状态,稳定生命体征的同时,避免出现呼吸暂停等不良现象。 母亲方面 袋鼠式护理能够减少产后抑郁,缓解负面心理与消极情绪。分散注意力,减少产后疼痛,促进子宫收缩,刺激脑垂体,分泌更多宫缩素,改善母乳喂养条件。皮肤接触提高了母亲幸福感,更利国内应用前景 袋鼠式护理模式相对成熟,WHO的护理实用指南以及国际袋鼠式护理意识日的制定,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价值参照。国外医疗水平先进,即使行辅助通气治疗婴儿,也可以实施袋鼠式护理。我国医疗水平滞后,护理宣传不到位,袋鼠式护理的应用,仍处于摸索性前进阶段,袋鼠式护理实施条件,护理人员培训,健康宣教与随访系统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完善空间。在护理干预中,建议实施延续性护理,出院后通过微信群,及时沟通交流,为照顾者做好疑问解答,以及信息咨询服务,确保护理干预成果。林春苑等认为袋鼠式护理,相比常规护理干预,更能够促进低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前提是提高体位与喂养干预,以及非营养性吮吸,保持粪便通常等常规护理质量,在其基础上,实施袋鼠式护理,干预效果更加显著。 总结: 袋鼠式护理对低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家庭与护患关系改善,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医务人员应当加强与干预实施者的沟通,使照顾者掌握护理干预方法,确保护理成效。在产前发现早产危险因素的孕妇,应当告知婴儿常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充分指导,提高早产低体重儿的救治成功率。

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现已越来越大,尤其在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面对的都是有着家庭重托不会言语的小生命,新生儿科护士肩负着孩子们的康复和孩子家庭的幸福和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生儿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如何以新的医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小儿保健,防治小儿疾病,促进我国 儿童 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未来,所以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每年出生儿童约800名左右,新生儿体重千克。其中男婴约占新生儿的55,4%,女婴约占新生儿的。新生儿脱离母体而独立生存,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其适应能力尚不完善。因此,提高新生儿保健水平和护理质量,减少新生儿疾病和死亡,就成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我们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一些 经验 ,现 总结 如下,和大家共同探讨。

1 保 暖

新生儿出生后应注意保暖,产房温度应以22℃左右为宜。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不成熟,环境温度低时,其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调节功能差,使体温降低。且新生儿躯体小,总液体含量少,体内储存热量少,对失热的耐受能力差,寒冷时即使有少量热量丢失,体温便可降低。所以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用预热的毛巾擦干皮肤,并采取各种保暖 措施 ,使新生儿处于中性温度中。【可用预热的被毯包裹;也可放置于红外线保温台上或暖箱中数小时】。

2 喂 养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喂养,保证充足的热量供应。新生儿喂养主要依赖母乳,母乳是最佳的天然食品,母乳中所含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分等,含量适中,比例适当,质地优良,最易于新生儿消化吸收。母乳中还含有多种抗感染因子,如分泌型IgA;乳铁蛋白;溶菌酶及各种细胞成分,可明显减少婴儿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采用母乳喂养是最经济;简便;安全的 方法 ,同时通过喂奶的过程可增进母子感情,密切母婴关系,良好的感觉刺激使婴儿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婴儿的心理发育。而且应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乳汁的产生是泌乳激素和泌乳反射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要鼓励母亲让婴儿勤吸吮,哺乳时不要限定间隔时间和次数。婴儿哭闹;母亲感到奶胀;母亲认为孩子需要时均可喂哺,新生儿胃容量小,胃排空时间短,应按需喂哺,一般每天不少于8次。因各种原因母乳分泌不足时,每次应先喂母乳,将乳房吸空,不足部分用其他乳品替代和补充。合理的奶粉调配在保证婴儿营养摄入中至关重要,有统一规格的专用小勺,奶粉勺宜加入温开水30ml(水温约60℃),调配奶粉时一定要注意做好奶具的消毒。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刚出生的婴儿嘴里常常会有一些粘液,而且常常伴有恶心的症状发生,那是因为在母体里或分娩时吸入羊水所至。所以应把新生儿头略偏向一侧,随时擦去新生儿吐出的粘液。新生儿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或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差可出现反流。而且新生儿的胃处于水平位,韧带松弛,易折叠,大脑皮层控制呕吐反射的能力又不完善,故易发生漾奶。此外,如喂养方法不当,如奶头过大,吞入气体时,婴儿往往也会发生溢乳。因此每次喂奶后,将婴儿抱起,头靠在母亲肩上,轻轻拍背,等吞入空气排出后再将新生儿放在床上,【俗称拍嗝】。

4 预防感染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皮肤薄,吞噬细胞少,抗体水平低,造成新生儿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而且局部感染易扩散。如脐炎;尿布疹;牙龈炎;皮肤小脓疱。处理不妥当,会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为预防感染,每次接触婴儿前均应严格洗手,护理和操作也应注意无菌,指导妈妈每次喂奶前不但要洗手,还要用温水洗乳房,以免病从口入。

5 护 理

皮肤护理 保护皮肤,使皮肤清洁,经常洗澡,在脐带脱落前,不要把新生儿全身浸在水中洗,以免脐带被浸湿后污染,也可用防水脐贴来保护脐部,洗澡水不宜过热,一般在38℃-42℃。洗澡前准备好替换的衣物,可选用专用的婴儿皂和浴液,忌用刺激性肥皂。洗脸部时应用干净棉球清洗眼部和鼻腔,洗身体时应注意洗净皱褶处,尤其是颈部;腋下和大腿根部。

臀部清洁尤为重要,大便后用温水将臀部洗干净,要遵循从前向后的顺序即从会阴到肛门的顺序,以预防来自肛门的细菌污染会阴部引起感染。替换的衣物和尿布应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纯棉制品,化纤类织物对新生儿是不适宜的。给婴儿洗澡,动作要快;轻柔。洗后立即擦干,穿好衣服,以免受凉。洗澡时间不可安排在婴儿吃奶或要睡觉时,可在婴儿吃奶后1小时,婴儿觉醒时为宜。婴儿排便后及时清洗臀部,以免因尿便刺激而发生臀红和尿布疹。

脐部护理 脐部护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脐带未脱落之前,此时脐带残端是一个创面,脐带内血管尚未完全闭合,有时还会渗血容易发生脐炎并导致败血症。脐炎可表现为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脐部有渗出物,严重时新生儿可表现为精神弱;吃奶差,甚至发热等全身症状。因此这一阶段,脐部护理尤为重要。首先要保持脐部干燥,经常检查脐部是否有红肿,渗出。可用碘伏擦拭脐带残端和脐轮周围,保证脐部清洁干燥。如有结痂者,对结痂下有无渗出物或脓性分泌物更要关注和清洁处理。并且每天更换脐部保护带,如脐部保护带被新生儿尿液及粪便污染,应及时更换。脐带脱落之后,仍会有少量分泌物,每日用碘伏棉棒擦拭,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即可。

眼部护理 新生儿要有专用的脸盆和毛巾给婴儿洗脸,洗脸时用干净的棉球沾水清洁眼部。应由内眦擦向外眦。有时新生儿两眼红肿,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睁不开眼,临床上用小乐敦滴眼液效果较好。在做眼部护理前必须注意洗手。

口腔护理 口腔黏膜不宜擦洗,在新生儿的牙龈上常客看到白色的小圆点,一般高出牙龈,像小米粒一样习俗称它为“马牙”实际上它是角化的上皮细胞团,不用处理会自行脱落,但老人们常常用黑布去擦它,这样做往往损伤了新生儿娇嫩的口腔黏膜造成感染,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我们要加强健康 教育 ,向年轻的父母讲清危害。在新生儿的口腔还经常可以看见白色斑点状或泡状膜样东西样子像奶块,但基底部潮红,不易擦去,在医学上叫“鹅口疮”多半是由于喂奶时不注意卫生,也可能是宝宝服用抗菌素造成的。鹅口疮会令会令宝宝感到很疼影响吃奶。

妈妈要注意卫生喂奶前要洗净双手,还要勤换内衣。

衣物及尿布的选择 新生儿的衣着应选纯棉制品,宜宽大质地柔软,不用纽扣,无接缝,清洁舒适即可。尿布的选择尤为重要。新生儿吃的都是液体食物经常会尿湿尿布,如更换不及时新生儿会出现臀红和尿布疹。它就是由于尿布更换不及时,大小便污染尿布后刺激皮肤而形成的。

当尿布不透气,尿布用洗衣粉洗后未漂净,残留较多碱性药物均可发生。开始仅为臀部,外阴部皮肤发红,严重者可使皮肤糜烂,溃疡。应选择柔软透气好的纯棉制品,颜色以浅色为主。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嫩,对一些重色或化纤类的衣物会产生过敏反应,还易受空气中的杂质等外界刺激,导致在脸部,前胸,后背等部位经常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如红斑较重时,临床上用百多邦脓泡膏效果较好,轻者无需处理会自行消退。

新生儿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宝宝出生后2-3天皮肤会发黄,这就是新生儿黄疸,一般出生后7-10天会自然消退。吃母乳的宝宝黄疸持续时间可能会长一些,早产儿的黄疸比足月的要重一些,消退的会慢一些。如果黄疸出现的早,黄的厉害,排除病理性黄疸后,用茵栀黄口服液效果不错。

新生儿抚触 婴儿的抚触是指在科学指导下有技巧的对婴儿全身进行抚摸。婴儿有被爱的需求,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除了有喂养和睡眠这些生物性需求外,更有情感上的需求,需要有人对他讲话,经常给予肌肤上触摸和抚爱以满足肌肤饥渴。早期婴儿抚触密切了亲子交流,是孩子情商发育的最关键的要素,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抚触让大量良好,温和,适度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达到婴儿大脑,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减弱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应答,提高免疫力,增进亲子交流,亲子互动,减少哭闹改善睡眠。做抚触时婴儿应处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清醒、半空腹、沐浴后为最佳时间。

抚触时应先洗手,用婴儿润肤油或爽身粉擦于手掌侧,边和孩子说话或放些轻柔的音乐边做抚触。手法要轻柔,逐渐增加力度。抚触按照头、胸、腹、四肢、背部、臀部的顺序进行,每个部位4-6次。每日1-2次,时间5-15分钟。抚触时应注意婴儿的反应,一旦孩子觉得足够了,或者哭闹不配合时需停止操作。

预防接种 ①卡介苗: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采用皮内注射法,如因特殊原因未及时接种者应于产后三个月内接种,超过三个月未接种应先做结核菌素试验,确诊未感染结合才可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接种后两到三天局部发红,2-3周形成红肿硬块,中间逐步软化形成小浓疱,破溃后留有疤痕,个别婴儿会有邻近淋巴结肿大、化脓、破溃可请医生帮助处理。②乙肝疫苗:生后第1天、1个月、6个月时应各注射重组乙肝病毒疫苗1次,第一次的乙肝疫苗大的越早,新生儿产生抗体也就越早。如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婴儿出生后应立即肌注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疾病筛查 新生儿应进行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筛查;目前开展的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新生儿出生72小时-7天内吃足8次奶就可以采血了,如因特殊情况未及时采血者,最迟不超过20天);及听力筛查。

【摘 要】“新生儿期”是胎儿从母亲子宫内娩出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由于这段时期新生儿的身体系统各个脏器功能的发育尚未成熟,易出现一些问题,因而新生儿护理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要部分,护理起来应需细心、科学、合理。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护理特点

新生儿是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1]。近年来,我国的新生儿数量有所提高,但其死亡率及病死率却大幅度的降低。这一结果的出现是与护理意识和护理观念的转变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才能获得良好的生长发育基础[2]。根据多年来对新生儿科工作的经验,有关新生儿的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1 注意室温、体温及光线

新生儿是胎儿的继续,胎儿脱离母体以后就会独立生存,他所处的环境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因此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3],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均应注意通风时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左右时,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4]。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而室内的光线[5]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2 注意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新生儿洗澡时不需要肥皂。肥皂是一种脱脂剂,而婴儿的皮肤很娇嫩。他需要保留所有的天然油脂,所以6个星期前只用水洗。你也许想要试试一种特别的液体肥皂,这种肥皂只需加到洗澡水里就行,无须冲洗。一定要用沾有肥皂的手指好好地擦洗过所有的褶皱,然后再冲洗干净。将皮肤彻底揩干,潮湿的褶皱部分非常容易导致发炎[6]。

3 注意脐带护理

婴儿一出生脐带就会被夹住并立刻剪断,只留下5-8厘米的根部。过几天,脐带就干枯了,然后它会脱落。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75%乙醇溶液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洗澡后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脐部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带有恶臭味,脐窝周围皮肤发红时,称之为新生儿脐炎。由于脐炎可引起腹壁蜂窝组织炎、腹膜炎、败血症、肝脓肿等严重疾病,所以,预防脐部发炎显得更为重要。如已经发炎时,应及时用双氧水清洗脐部,再用75%酒精消毒处理(也可使用“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进行脐部的处理,避免酒精带来的皮肤刺激),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7]。

4 注意喂养

目前,居多研究表明出生后母乳喂养越早越好,一般为出生后半小时左右。然而刚出生完毕的产妇来说,其母乳量可能不能满足婴儿的应用需求,为此可以在初期对婴儿进行适当剂量的糖水喂养。也要尽量让新生儿吮吸乳头,以促进乳汁分泌,并增进母婴的感情。同时,对婴儿的母乳喂养基本上来说不需要定时定量,以婴儿的实际需求为主,每次喂养并不是越多越好,应适当而增加喂养频率为宜。人工喂养时奶嘴洞大小应适中并注意温度,奶嘴喂奶时尽量不要让婴儿吸进空气,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后可轻拍宝宝背部,以免积气。此外要对奶瓶、奶嘴严格煮沸消毒。

5 正确看待特殊生理现象

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乳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现象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出现 其它 不良症状时,则应去医院检查[2]。

6 注意预防感染

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卫生,在每次护理前均应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细菌带到新生儿细嫩的皮肤上面发生感染,如护理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则不能接触新生儿,以防新生儿受染。如新生儿发生传染病时,必须严格隔离治疗,接触者隔离观察。对新生儿居住的室内进行及时的通风和换气,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并且尽量避免流动性人员对婴儿进行密集的探视,以减少新生儿受感染的机会[8]。

总而言之,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后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可见新生儿护理是极其重要的。相关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新生儿护理之前,应对有关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常识进行掌握,避免任何唯心的护理意识和护理活动。新生儿出生不久,不能马上适应外部的环境,而且,其生理功能和体质都比较薄弱,因此,新生儿护理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要部分,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就等于给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护理起来应需细心、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彭田红.浅谈新生儿护理的体会[J].华章,2013,2:359

[3] 陈琴.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3-08

[4] 陈清霞,付伟.新生儿体温测量研究现状[J].健康研究. 2013-04-15

[5] 田继敏,胥素平. 医院新生儿室环境卫生学监测[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8-07-15

[6] 李自美. 新生儿皮肤护理体会[J].世界中医药.2012-03-16

[7] 何小仁,廖凯明. 新生儿脐带护理浅析[J]. 中外妇儿健康. 2011-05-15

[8] 张凤梅,王成贤,张静. 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J].职业与健康.2005,21(6):956~957

浅谈新生儿护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新生儿护理论文范文

2. 浅谈婴幼儿护理论文

3.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4.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5. 浅谈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6.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广东省中山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开展的时间和筛查数量的增长,如何加强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婴幼儿的追踪随防、诊断干预和康复管理,成为实施听力筛查医院和听力筛查诊断中心面临的问题,手工录入资料、文档管理给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带来大量繁锁的工作量,而且越来越不适应其管理模式。为了提高中山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水平和加强听力筛查质量控制,自2011年8月至今,中山市中医院及十一所县医院推广应用了广东省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管理系统,现将应用此系统前后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该系统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1、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以2010年7月以来中山市中医院产科和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等十一所镇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年7月?2011年7月应用广东省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管理系统前在上述医院出生新生儿29657例(59314耳),2011年8月?2012年8月应用该系统后在上述医院出生新生儿31169例(62338耳)。

听力筛查及诊断程序所有新生儿出生后3天至出院前(NICU高危儿出院前)进行新生儿听力初筛,初筛未通过者42天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月龄时进行第一次诊断,6月龄时行第二次诊断,诊断为听力障碍婴儿6月龄时实施干预康复。应用该系统前所有资料进行手工登记和文档管理,基础资料和登记输入资料包括:母亲或新生儿姓名、新生儿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初筛、复筛结果、高危因素、诊断、干预时间和手段、详细地址及有效的联系电话等。应用该系统后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管理系统录入上述资料。

听力筛查方法及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系统的应用

听力筛查和诊断仪器仪器中山市中医院使用美国algoSi快速听性脑干诱发电位仪,镇级医院使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常规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应用美国NicoletVikingQuest听性脑干诱发电位仪、加拿大VivosonicVivoLinkintegrity多频稳态诱发电位仪、丹麦MADSENCAPELLA全功能耳声发射仪、美国GSI61纯音测听仪、美国GSITympStar声导抗仪进行听力学诊断。

广东省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①录入或自动导入新生儿基础资料;②听力筛查诊断干预结果管理;③自动随访短信管理;④筛查中心和各医院分级权限管理;⑤转诊和远程会诊管理;⑥数据资料统计分析和上报功能。

统计学方法对使用该系统前后的听力筛查数据用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

2、结果

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管理系统应用前后初筛和复筛情况,使用系统后初筛率、复筛率明显提高,初筛失访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系统使用前后新生儿听力筛查转诊、诊断和干预情况,使用该系统后转诊率、诊断率和干预率明显提高,诊断失访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系统使用前后统计报表、随访时间和随访费用情况使用系统前只能依赖手工统计月报、季报、年报,耗时且易出现手工计算的统计错误,也无法实时监控。使用系统后,系统的动态数据报表只需点击鼠标后就可以得出所需报表的真实数据,系统随访信息的实时发放减少了电话通知的时间和费用。应用该系统前手工登记输入基础资料4分钟/人,应用系统后直接对接医院HIS系统,可导入产科的病历基础资料,省时3分钟/人,统计报表每份节省4小时,随访费用节省元/人,随访时间节省2分钟/人。

3、讨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建立运转良好的区域性网络系统,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数据保存与处理,在此基础上得到真实有效的客观数据。因此使用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系统尤为重要。

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管理系统搭建了省、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听力筛查诊断中心、听力筛查医院的沟通平台,可以快捷掌控新生儿听力筛查信息,并完整地记录新生儿、婴幼儿的基本资料,为省、市级卫生主管部门和临床科研提供完整的数据;该系统的动态数据报表可以随时准确上报,网络的实时监控和对数据的全面综合分析为听力筛查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

该系统升级后的导入功能可以直接导入产科的病历基础资料,减少了应用系统前的手工登记及管理的繁琐、耗时。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系统后节省了资料输入、登记和统计报表的时间,减少了随访的时间和费用。新生儿疾病筛查(含听力筛查)统计功能较之前的手工统计方法显着降低了劳动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该系统后新生儿听力初筛率提高,因使用系统后,听力筛查诊断中心通过每月报表可监控初筛医院,除少数新生儿因经济困难未能接受筛查和病情严重转院外,绝大多数新生儿都能接受筛查,但仍低于上海市的初筛率,说明本市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使用该系统后初筛失访率下降了,第一次诊断失访率下降了12%,第二次诊断失访率下降了,失访率低于唐向荣等人的报道。失访的原因大多为电话变更、外地民工带小孩回老家,也有极少数家长拒绝随访。转诊率和随访率的提高以及失访率的降低有赖于听力筛查系统的实时监控功能,通过该功能每天可搜索出三天内应复查者的名单并提前信息通知,让家长得到及时准确的复查信息。

参与本研究的部分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无专人负责跟踪随访导致转诊率低,使用该系统后转诊率从使用前的提高到。实施新生儿听力筛查医院通过双联转诊单和系统信息的双重保障,加上诊断结果通过网络系统实时回报听力筛查医院,使该院能及时跟踪、督促仍未到诊断中心诊断的婴幼儿,使诊断中心和听力筛查医院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转诊率和诊断率。

使用该系统前听力筛查诊断中心只是“被动接诊”,定期为基层医院做技术指导,难以统筹管理。使用该系统后诊断中心每季度举办一期听力筛查技术网络培训,同时系统的专家会诊平台可通过网络会诊使疑难病例能及时得到诊断和干预康复指导,从而提升了诊断中心的诊断水平,从文中结果看,第一次诊断率比使用该系统前提升了12%,第二次诊断率比使用该系统前提升了。另外,因为该系统的户籍管理程序使本市的听障患儿资料能及时上报给残联,使其能享受残联的听力障碍抢救康复补助政策,从而使干预率从使用系统前的提升到使用后的。

听力筛查系统详细记录了筛查、诊断结果及通知随访信息的发放时间,同时家长在新生儿听力筛查后会收到系统自动发放的筛查结果短信和对听力筛查诊断结果的分析解释,凭信息网址可登陆系统的听力筛查健康教育栏,增加家长对听力筛查工作的了解,增强了家长对听力筛查工作的认知度和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管理系统提高了初筛率、复筛率、转诊率、诊断率和干预率,降低了失访率,系统清晰的流程管理提高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水平。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其中相当一部分由于出生时没能及时诊断,错过了最佳干预期,造成了失聪。国外的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其中,重度至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为。国内尚缺乏完整的流行病学资料,现有研究结果与此相仿,我国现有0~7岁聋儿80万人,每年还以3万名的速率递增。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儿童在出生后3年,尤其是第一年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由于听觉障碍使大脑得不到有效声刺激,则意味着丧失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将严重影响患儿言语、认知和情感发育,不但影响个人和家庭,还将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的影响,不能在11个月前进入呀呀学语期,在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的2~3岁内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最终重者将导致聋哑,轻者导致语言和言语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如果能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可通过声放大技术等方式重建其语言刺激环境,则可使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因此,对我国所有新生儿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最终实现使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聋而不哑。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ion,OAE)是指外界声刺激通过外耳道和中耳传到耳蜗,外毛细胞受到刺激并主动释放能量,逆传到外耳,由探头接收并由计算机处理后显示结果。本文主要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对两次筛查均未通过者及时转诊耳鼻喉科进一步诊治,以便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早期干预。另外,鉴于耳声发射有较高的假阳性率,本文主要探讨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因素,以便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寻求最佳时机和方案,以减少假阳性率及重复筛查工作,减少家长对假阳性结果的疑虑和不安,提高筛查效率。

1、资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

2006年05月01日~2008年04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并接受了第二次听力筛查的新生儿324名,男202名,女122名,

方法

研究方法采用格雷森-斯塔德勒公司生产的GSI-70全自动便携式耳声发射仪对2236名新生儿进行初次听力筛查,未通过初筛者于出生42d进行复筛。DPOAE采用两个不等强度L1=65dBspl,L2=55dBspl纯音的£1、£2为刺激声,f1:£2=1:。耳蜗内部外毛细胞对测试信号做出的反应,称为畸变产物,即DP;耳道内的平均噪声级,称为噪声平台,即NF。各频率上畸变产物(DP)点与噪声平台(NF)点间的差值为信噪比。共有2000Hz,3000Hz,4000Hz3个频率。测试模式:(1)3个反应中至少2个在Pass/Re£er(通过/转介)线上或其上方,且这2个反应单独记分为PASS(通过),且信噪比大于10dB,则测试结果记分为PASS(通过)。(2)3个反应中至少2个在Pass/Re£er(通过/转介)线的下方,且这2个反应单独记分为REFER(转介),则测试结果记分为REFER(转介)。(3)3个反应中至少2个反应单独记分为NOISE(噪声),则测试结果记分为NOISE。(4)如果一个反应单独记分为PASS,一个反应单独记分为REFER,一个反应单独记分为NOISE,则测试结果记分为NOISE。(5)测试结果显示ABORT(失败),不能表明此测试的结果是PASS还是REFER,应再做一次新的测试。测试结果在筛查仪上显示PASS,即为通过;如结果显示REFER、NOISE,均为不通过,不通过者均需经两次以上重复测试,单耳不通过即为不通过。在筛查的同时,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新生儿的筛查时间,出生史,家族史,疾病史,母亲妊娠史,父母亲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33个因素进行调查,以了解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因素。

测试方法(1)测试时间:一般在3d或3d以后,最好在喂奶和换尿布后。(2)测试体位:检查左耳时采用右侧卧位,检查右耳时采用左侧卧位。(3)测试环境:温度适宜,基本安静,但不要求隔音,本底噪声<40dBspl。对不安静的婴儿可给予安抚奶嘴使其保持安静的同时进行测试。(4)选择大小合适的耳塞:一般用3或4号耳塞。(5)耳塞插入耳道的方向、位置要正确,避免耳塞堵塞,因新生儿耳道壁较柔软,如方向、位置不正确易影响测试正常进行。(6)测试前测试者要洗手,注意清洁耳塞和探管,防止堵塞。注意清理外耳道以防分泌物影响测试结果。

统计方法运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检验(chi-squaredtest)进行单因素分析,P<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

2006年5月1日~2008年4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并接受了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新生儿2236名,男1174名,女1062名,第1次筛查通过1874名()。362名需要第2次筛查者,实际筛查324名。324名进行第2次筛查的新生儿中,男202名,女122名,第2次筛查通过310名()。两次筛查未通过14名,男8名,女6名转诊耳鼻喉科进一步诊治。

影响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因素分析

324名第2次筛查的新生儿中,通过310名()。筛查通过率足月儿、过期产儿高于早产儿,体重超过2500g者高于不足2500g者,健康新生儿高于有新生儿疾病史者,P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检查时间、母亲的分娩方式、家族史、疾病史、母亲妊娠史、父母亲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其余30个因素,p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在,国内外对新生儿听力复筛时间的选择尚无统一的规定,一般要求在生后3月内检查,我们对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发放“复筛”通知单给家长,要求初筛不通过者于生后42d左右进行复查,复查时间与儿童保健门诊时间定为同一时间,以尽可能减少漏筛率。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筛查通过率与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有关,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未通过率要高于足月儿和正常出生体重新生儿,可能是由于其外周听觉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外界声音刺激反应差所导致的。有人用OAE对新生儿进行临床听力学研究后发现,早产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对声音的'反应比正常足月新生儿差,OAE的反应振幅相对较小。另外,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软骨部和骨部外耳道发育更不成熟,咽鼓管咽口与鼓口几乎呈水平位,亦直接影响DPOAE的引出[2]。因此复筛结果显示多胎、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g者通过率低。

在本研究结果表明,健康新生儿复筛通过率明显高于有新生儿疾病史者,这就提醒我们一定要重视疾病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有报道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的发生率高达,其中重度以上者为1%。回顾性研究也发现,有约50%的听力障碍儿童出生后在NICU中进行过抢救治疗。

听力是人类重要的感觉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婴幼儿早期的听力损失,即使是轻度的也可导致其在生理和行为交往上明显和永久的功能障碍。

应用耳声发射对新生儿听力筛查,能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做到早期干预,促进语言发育,达到聋而不哑。筛查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对筛查有问题的儿童进一步明确诊断,以减少漏诊,所以家长的依从性相当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耐心解释听力损失的危害性,增加家长对听力障碍的认知程度,提高家长对听力筛查的支持信任度。对初筛结果正确评价,既不夸大事实,以防家长的心理压力过大;又要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保证按时复查。对首次测试结果不合格,要合理向家长解释,避免造成恐慌。如复查仍未通过者应转诊耳鼻喉科进一步诊治。我院42d第2次筛查时,362名需要筛查者,实际筛查324名,尽管已告诉家长我们的复筛免费,仍有38名未来筛查,占需要复查者的。这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够,家长的重视程度不足。如何提高复筛率,有报道介绍使用《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筛查项目管理》及《高危新生儿管理》软件,对每一例受试婴儿的筛查结果建档,追踪观察并通知婴儿所属居住地段的社区诊所,离开城市回到乡村的婴儿则由其管辖区域的县级市保健院专人通知,保健科应设专人负责电话追踪随访,以保证复筛率。

Yoshinaga-Itano等随访了150例不同程度、不同年龄被发现的听力障碍儿童。研究对象的年龄在12~36个月,其中约有50%的听力障碍在6个月龄前被发现。在随访期间,以适当的发育和语言量表对所有对象的发育和语言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发现:不论听力损害的程度是轻度或极重度,只要在6个月龄前被发现,且患儿的认知能力正常,经过干预后,患儿的语言能力基本上能达到正常水平。早期发现的轻度听力损害患儿和早期发现的极重度听力损害患儿相比,语言发育水平没有显着差别。另一项在英国进行的类似前瞻性研,也证明了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是预防听力损害儿童语言发育障碍的唯一重要因素。影响最终语言能力的唯一相关因素是听力障碍发现的早晚,而不是听力损害的程度。故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能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对降低我国聋哑儿的发病率,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生儿的低胎龄、低出生体重及新生儿疾病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通过率有显着影响。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能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对降低我国聋哑儿的发病率,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生儿黄疸论文文献

喂母乳导致新生儿核黄疸? 最近读了篇医学文献,有篇文章统计了61个严重黄疸导致脑部病变〈即核黄疸〉的新生儿,其中59个新生儿是因为哺喂母乳失败才导致核黄疸,另外两个新生儿是因为蚕豆症引起核黄疸。喂母乳也会导致新生儿核黄疸?这颠覆了一般人传统的认知,尤其是现今极力鼓吹母乳至上与亲子同室的时代。

的确,喝母乳的婴幼儿比起喝配方奶的婴幼儿,有许多的好处,包括智商较高,较不易腹泻与中耳炎,也较不会有过敏疾病等,优点多多不及备载。但是哺喂母乳仍有许多地方要注意,尤其是当哺喂母乳失败时,仍有产生严重黄疸并发症的可能。

婴儿为什么会黄疸? 黄疸就是过多的胆红素沉积在皮肤上,使新生儿皮肤泛黄;胆红素上升有三大类原因,包括胆红素制造增加、胆红素排除减少与肠肝循环增加导致胆红素从肠道吸收回血液中〈表一〉。

表一、导致婴儿黄疸〈血液中胆红素上升〉的原因:

胆红素制造增加

红血球过多、溶血疾病〈如蚕豆症、妈妈血型是O型而宝宝血型是A型或B型、妈妈是Rh阴性血而宝宝是Rh阳性血〉、血肿〈包括脑出血或腹腔内出血等〉

胆红素排除减少

甲状腺机能低下、半乳糖血症、先天胆红素代谢疾病、妈妈有糖尿病等

肠肝循环增加

功能性或结构性肠阻塞、母乳本身

一般新生儿出现黄疸高峰的时间大约在4到7天大时,此时,黄种人的黄疸值〈10~14 mg/dL〉会较白人或黑人的黄疸值〈7~9 mg/dL〉高。当血液中的黄疸指数因各种因素上升而达到危险值〈健康足月新生儿是25 mg/dL左右〉时,就有可能会造成严重黄疸,引发神经病变〈表二〉。

表二、严重黄疸导致婴儿的神经病变:

急性胆红素脑病变

哭闹不安、肌肉张力增加、痉挛等

慢性胆红素脑病变〈核黄疸〉

脑性麻痹、舞蹈症、肌肉张力异常等

如何评估宝宝的黄疸? 我们在家中没有医疗检验设备,单从肉眼怎么知道新生儿的黄疸值已经接近危险值呢?首先,黄疸值慢慢上升到5 mg/dL左右时,婴儿的脸就先变黄,当黄疸值越来越高时,皮肤泛黄会慢慢进展到躯干、肢体近端甚至肢体远端,当手掌与脚掌都变黄时,婴儿就要到医院检查,因为此时很可能开始进入警戒区〈健康足月新生儿是15 mg/dL左右〉而需要住院检查黄疸原因并接受照光治疗了。

假使有检验设备协助,父母或医护人员若注意到宝宝有以下情况,也要提高警觉。

1.出生第一天宝宝皮肤就变黄。

2.血液中胆红素值每小时增加速度超过 mg/dL。

3.足月新生儿超过两周大时仍有黄疸。

4.大便不是黄绿色,而是渐渐变淡黄甚至白色。〈很可能有肝胆问题,须尽速就医,以掌握可以开刀治愈的黄金时间〉

宝宝黄疸如何处理? 黄疸的治疗首选是照光,血型不合引起溶血造成的严重黄疸还可以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当使用这些方式黄疸值仍节节高升有伤害脑部之虞时,就只能给予换血治疗了。不过换血治疗可能出现电解质不平衡或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当上述方式都无效时才会使用。

如何预防严重黄疸的出现呢? 1.假使要哺喂母乳,应该依婴儿的需求给予,而不是看着时钟定时喂。但是当宝宝出生未满一周时,最迟要四小时喂一次奶。

2.如果依上述原则喂母乳,很有可能在一天之内喂奶8到12次,这是很常见的,并且可以降低严重黄疸出现的机率。

3.当宝宝体重下降超过7%,一天大便少于3次,有其它明显脱水表现如没有小便或眼泪时,或是妈妈母乳不足等,就可以考虑寻求母乳库别的妈妈母乳的支援,或使用市售的配方奶哺喂宝宝。

4.葡萄糖水与白开水的给予是不被建议的,因为这些都无法提供宝宝足够的热量。

5.注意宝宝可能有严重黄疸的危险因子,包括早产、溢奶甚至肠胃道阻塞、先天代谢疾病、宝宝血型是A型或B型而妈妈是O型等,这些都要提高警觉,密切注意宝宝皮肤颜色的变化。

6.预防性照光〈针对极度早产的新生儿,在出生36小时内,不管有无黄疸,都给予照光,以预防后续可能出现的严重黄疸〉是否需要?文献回顾发现,预防性照光的效果并不确定,因此极度早产的新生儿并不需要预防性的照光。

Crigler-Najjar综合征 Authors: Namita Roy-Chowdhury, PhD, FAASLD Jayanta Roy-Chowdhury, MD, MRCP, AGAF, FAASLD Section Editors: Elizabeth B Rand, MD Keith D Lindor, MD Deputy Editor: Shilpa Grover, MD, MPH, AGAF Contributor Disclosures 我们的所有专题都会依据新发表的证据和 同行评议过程 而更新。 文献评审有效期至: 2020-12. | 专题最后更新日期: 2020-10-30. 引言胆红素肝脏代谢由4个不同但相互关联的过程组成( 图 1 )。(参见 “胆红素代谢” ) 从循环中摄取 细胞内存储 与 葡萄 糖醛酸结合 胆汁排泄 在健康人中,约96%的血清胆红素是非结合胆红素。上述任何1个或多个过程异常均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可表现为单纯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也可表现为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均升高。肝炎、肝硬化等复杂临床疾病可影响多个过程,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都蓄积。在这些情况下,血浆中结合胆红素的比例升高。而单纯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可能是胆红素生成过多(如溶血)但无肝脏病变,也可能是明确影响胆红素摄取或 葡萄 糖醛酸化的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参见 “黄疸或无症状高胆红素血症的分类和病因” ) 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最常见的病因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Gilbert综合征和新生儿黄疸。本文将讨论罕见遗传性Crigler-Najjar综合征所致的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其他疾病,以及黄疸患者的诊断评估详见其他专题。(见相关专题)。 分类Crigler-Najjar综合征,也称伴 葡萄 糖醛酸基转移酶缺乏的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胆红素代谢疾病。根据严重程度,分为2种类型:Ⅰ型和Ⅱ型( 表 1 )。 Ⅰ型: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引起重度黄疸和神经功能缺损,可导致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 Ⅱ型:血清胆红素浓度较低,患者可存活到成年,且无神经功能缺损。 Ⅰ型1952年Crigler和Najjar在3个家庭的6例婴儿中报道了Ⅰ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 1 ]。这6例婴儿在出生后几日内出现重度持久性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但没有任何溶血证据。其中5例婴儿在出生后15个月内死于核黄疸。另1例在15岁前未发生神经系统疾病,但15岁时,突然发生核黄疸,并在6个月后死亡[ 2 ]。这种综合征在所有种族中都有发生,且某些患者与血亲联姻有关[ 2,3 ]。 分子缺陷 — Ⅰ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的表型可由胆红素-尿苷二磷酸 葡萄 糖醛酸基转移酶(uridine-diphosphate glucuronosyltransferase, UGT;UGT1A1)基因编码序列的多种改变引起;该基因控制胆红素结合( 图 2 ) 4-6 。这些突变导致生成异常 蛋白质 ,从而导致肝脏胆红素-UGT(UGT1A1)活性完全丧失或活性非常低( 表 1 )[ 7 ]。这不同于Gilbert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的基因缺陷位于启动子区域,而不是该基因本身;因此,正常蛋白质的生成数量减少,但蛋白质本身并无异常[ 8 ]。(参见 “Gilbert综合征与胆红素生成过多所致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 ) UGT基因存在多种亚型,其中只有UGT1A1(胆红素-UGT1)对人体内胆红素结合有显著作用[ 9 ]。UGT1A1基因发生的缺失、插入、错义突变或提前终止密码子,可位于构成UGT1A1 mRNA的5个外显子中的任何一个( 图 2 )[ 10,11 ]。位于外显子1的基因变异仅影响胆红素-UGT亚型(UGT1A1)的活性;而位于外显子2-5的突变影响UGT1A基因座表达的所有亚型。 由于一般人群中Gilbert型启动子的出现频率较高(51%的西方人至少有1个Gilbert型等位基因),一些Crigler-Najjar综合征致病突变的杂合携带者还在其正常等位基因中携带Gilbert型启动子。这种联合缺陷可导致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因为正常等位基因的活性约降至正常水平的30%[ 12,13 ]。这可解释以下现象:Ⅰ型和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患者的家庭成员中均常见中等水平的高胆红素血症。 1938年首次报道了Crigler-Najjar综合征Gunn大鼠模型,为研究胆红素代谢和该病的治疗药物提供了理想模型。Gunn大鼠出现非溶血性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杂合大鼠未出现黄疸[ 14 ]。该病由共同区域外显子4中单个鸟苷残基缺失引起。血清胆红素均为非结合胆红素,因此尿胆红素阴性,胆汁中也没有结合胆红素[ 15 ]。肝组织学检查结果正常[ 16 ]。 临床表现和诊断 — 在出生后几日内发生间接(非结合)胆红素所致持续性黄疸的婴儿,应怀疑为Ⅰ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这些患儿的其他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可能存在由核黄疸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偶有患者在青春期出现晚发型核黄疸[ 2,17 ]。(参见 “新生儿非结合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机制和病因” ) Ⅰ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的特征为单纯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血清胆红素通常介于20-25mg/dL,但也可能高达50mg/dL( 表 1 )[ 1,18 ]。粪便颜色正常,但由于胆红素的结合显著降低,粪便中尿胆素原排泄减少 1-3,18-22 。胆红素生成速度、骨髓形态,以及红细胞形态和寿命均正常[ 23 ]。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组织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 24 ]。 尽管其他疾病也可导致新生儿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但根据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及其持续时间可区分开。(参见 “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 ) 单纯溶血性疾病不会使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6-8mg/dL。 生理性黄疸是在东亚人中更常见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短暂性升高,通常在出生后10日内消退。足月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通常低于6mg/dL,早产新生儿为10-12mg/dL[ 25 ]。其中部分患者的黄疸可能是由UGT1A1基因结构区的突变导致[ 26 ]。 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中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与新生儿黄疸类似,但前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更高(如不治疗,最高达30mg/dL)且持续时间较长。血清胆红素浓度通常在出生后2周内达到峰值,维持升高水平4-10日,然后在出生后3-12周内降至正常[ 27,28 ]。(参见 “新生儿非结合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机制和病因” ) 与Ⅱ型的区别 — Ⅰ型与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更难区分。一般来说,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较低,但可能与Ⅰ型有重叠,尤其是有基础溶血的情况下( 表 1 )。因此,Ⅰ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包括伴或不伴溶血的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 应用 苯巴比妥 有助于区分这些疾病。多数Ⅱ型患者应用苯巴比妥(60-120mg,持续14日)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但该药对Ⅰ型患者无效[ 19 ]。 Ⅰ型与Ⅱ型疾病的另一不同之处在于胆汁中有无葡糖醛酸胆红素。UGT1A1活性极低或无活性的Ⅰ型患者胆汁中不存在或仅有微量结合胆红素,而Ⅱ型患者的胆汁中可检测到大量结合胆红素,不过单结合胆红素的比例大幅增加( 表 1 )。因此,可使用经口放置的十二指肠导管或上消化道内镜从十二指肠采集胆汁进行色谱分析,来区分Ⅰ型与Ⅱ型。 从外周血白细胞、颊黏膜刮取物或其他组织中提取的DNA可用于在患者和杂合携带者中进行基因诊断。此外,我们发现绒毛膜绒毛样本或羊膜细胞的基因分析可在产前识别Ⅰ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基因型[ 29 ]。 治疗 — 在应用光照疗法和血浆置换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之前,几乎所有Ⅰ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患者均在出生后18个月内死于核黄疸[ 1,30 ]。接受这些治疗的患者大多能存活到青春期之后,且没有明显的脑损伤,但随后仍会死于核黄疸[ 18,20,31,32 ]。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皮肤变厚,导致光照疗法效果变差[ 32 ]。肝移植可使患者长期存活,是目前唯一的治愈性疗法[ 32,33 ]。 1996年发表的一项多中心调查评估了57例Ⅰ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和结局[ 32 ],结果如下: 15例(26%)发生脑损伤; 5例死亡,10例存活但有一定程度的智力障碍或身体残疾; 21例(37%)患者在平均年龄为±岁时接受了肝移植;7例患者在移植时有一定程度的脑损伤,其中2例神经功能改善。 光照疗法 — 光照疗法将一部分胆红素Ⅸ-α-ZZ转化为几何异构体和结构异构体,然后它们从胆汁中排出,该过程不需要以胆红素结合为先决条件 34 。该疗法需要每日暴露于140w荧光灯组12小时,并需要使用遮蔽眼睛的设备[ 32,35 ]。 光照疗法广泛用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36 ]。较大儿童和成人应用该疗法的经验有限。在青春期,由于皮肤变厚、皮肤色素沉着增加以及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值降低,光照疗法效果变差[ 30,32 ]。一项病例报告显示,一例接受强化光照疗法且每半个月输注1次白蛋白的女性患者成功妊娠[ 37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母亲相似,在出生后2日需要光照疗法,且并未发生胆红素脑病。 血浆置换 — 血浆置换是危急情况下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最有效的方法[ 20,38 ]。由于胆红素与白蛋白紧密结合,血浆置换过程中清除白蛋白的同时会清除等摩尔的胆红素。 补充磷酸钙 — Gunn大鼠研究支持以下假说:口服无定形 磷酸钙 可捕获肠内非结合胆红素,从而使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20%-50%[ 39 ]。 碳酸钙 可在肠内生成无定形磷酸钙,应用光照疗法的Ⅰ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患者口服碳酸钙后,血清胆红素浓度也轻度下降(18%)。而没有应用光照疗法的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患者血清胆红素并未降低,这提示 钙 通过结合胆汁中排泄的胆红素光产物而发挥作用,这些光产物在没有钙的情况下会被重新吸收[ 40 ]。 奥利司他 — 一项Gunn大鼠研究表明,口服 磷酸钙 + 奥利司他 联合治疗比光照疗法能更有效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 41 ]。奥利司他是一种脂肪酶抑制剂,可增加粪便中的脂肪排泄量,并与之成比例地降低血浆胆红素,这支持其能“捕获”肠道非结合胆红素[ 42 ]。 随后一项人类安慰剂对照交叉试验纳入16例患者(7例Ⅰ型,9例Ⅱ型),将其随机分配至应用 奥利司他 或安慰剂,同时联用患者常规治疗(光照疗法和/或 苯巴比妥 )[ 43 ]。最初,奥利司他的成人剂量为一次120mg,一日3次,随餐给药,儿童剂量为一次66mg/m 2 体表面积,一日3次。但采用上述剂量时,3例患者发生腹泻,1例患者的血浆非结合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因此,该研究将剂量降低,成人为早餐和午餐时60mg,晚餐时120mg,儿童为早餐和午餐时22mg/m 2 体表面积,晚餐时66mg/m 2 体表面积。采用该剂量方案时,所有患者的副作用通常为轻度、暂时性且可耐受的。 相比安慰剂, 奥利司他 治疗使粪便中的脂肪和非结合胆红素排泄显著增加。血浆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平均降低9%;16例患者中,7例患者的血浆非结合胆红素水平下降具有临床意义(即,>10%)。膳食脂肪摄入量较低时,疗效更好。 抑制胆红素生成 — 血红素加氧酶的非代谢“死端”抑制剂,如锡-原卟啉或锡-中卟啉,会明显抑制各器官中该酶的活性。研究显示,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给予单剂锡-中卟啉,能使血清胆红素平均降低76%,且不再需要光照疗法[ 44,45 ]。不过,其对Ⅰ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成人患者的疗效短暂。因此,该治疗仅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肝移植 — 肝移植是Ⅰ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唯一的根治性疗法[ 32,33 ]。肝移植能使血清胆红素水平迅速恢复正常。尽管存在风险,但一些专家仍提倡预防性进行肝移植以避免核黄疸风险,如上所述,一旦出现核黄疸,就可能不能完全可逆[ 32 ]。 肝细胞移植 — 肝细胞移植有望替代肝移植。实验研究中,肝细胞移植是将正常肝细胞注入门静脉[ 46,47 ],或附着于微载体珠后,注入腹膜腔[ 48 ]。一项大鼠模型研究显示,肝切除和放射预处理使得移植细胞优先增殖并纠正代谢缺陷[ 49 ]。肝脏是移植肝细胞长期存活和发挥功能的优选部位,在没有免疫排斥的情况下,这些细胞在肝脏中可长期存活并维持正常功能[ 50 ]。一例Ⅰ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患者接受肝细胞移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至移植前的约50%[ 51 ]。但肝细胞移植近3年后,血清胆红素再次开始升高,该患者采用辅助性肝移植成功治疗(参见 “肝细胞移植” )。也有报道显示,另一例Crigler-Najjar综合征受者在肝细胞移植后高胆红素血症暂时部分缓解[ 52 ]。 基因治疗 — 导入正常的胆红素-UGT基因(UGT1A1),有可能治愈引起Crigler-Najjar综合征的基因缺陷。针对基因治疗的Gunn大鼠实验结果令人鼓舞,因此,正在计划开展人类临床试验。 有几种方法可导入正常的胆红素-UGT基因,包括自体移植体外转导正常基因的细胞,以及通过原位灌注或通过全身性给予能携带基因到肝脏的载体来将基因导入肝脏。 体外基因转导 — 体外基因转导首先通过部分肝切除术获取肝细胞,然后这些细胞在原代培养物中生长。采用基因可稳定表达的方法将治疗基因转导至肝细胞,随后将这些肝细胞重新导入患者体内[ 53 ]。由于这些细胞来自患者自身,不会出现排斥反应,无需免疫抑制。 一项初步报道显示,LDL受体基因体外转导使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LDL-胆固醇水平轻微降低。(参见 “药物抵抗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 )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可获取和转导的肝细胞数量有限;此外,获取细胞所需的手术切除较难重复。 载体介导的基因递送 — 目前正在研究利用病毒和非病毒载体将正常胆红素-UGT基因导入Gunn大鼠肝脏的方法。重复静脉注射表达UGT1A1的裸质粒将质粒DNA递送至肌细胞后,Gunn大鼠的血清胆红素下降[ 54 ]。但是,大多数正在进行的研究都是使用重组病毒载体。 腺病毒载体 — 腺病毒载体能高效递送转基因,且在全身性给予后,这些载体还能特异定位于肝脏。相比鼠白血病病毒,腺病毒载体可将转基因转移到非分裂细胞中。可惜,由于这些病毒的基因组游离于细胞基因组之外,所以需要重复注射,但这并不可能,因为重复注射会诱导宿主免疫应答。所有病毒基因都被删除的腺病毒载体比第一代腺病毒载体具有更低的免疫原性。Gunn大鼠研究显示,采用这些载体的基因治疗使黄疸终生缓解[ 55 ]。但在Crigler-Najjar综合征患者中,这种效果不太可能持续到足以对患者有用。共表达UGT1A1和免疫共刺激抑制因子(如CTLA4Ig)的腺病毒载体可重复给予[ 54 ]。腺病毒载体对人类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明确。 SV40和慢病毒 — 重组SV40和重组慢病毒是更新的病毒载体,可将基因转移到非分裂细胞中并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 56 ]。不同于腺病毒,其免疫原性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全身性给予后,这些载体不能定位于肝脏,因而需要经门静脉注入。重组SV40病毒用于Gunn大鼠的初步实验结果令人鼓舞[ 57 ]。 受体介导的基因肝脏递送 — 将全身性给予的DNA递送至肝脏的载体蛋白也已用于Gunn大鼠实验[ 58 ]。以这种方式导入的转基因是瞬时表达的。通过部分肝切除术诱导细胞增殖[ 59 ]或通过药物破坏微管[ 60 ]可将表达延长至几个月。 基因定点转换 — RNA-DNA嵌合分子已用于通过修复致病突变来治疗遗传性疾病[ 61 ]。这些嵌合分子与致病缺陷位点处的特定序列配对,并产生单个错配。这会触发宿主错配修复系统纠正突变。针对这种嵌合分子的初步Gunn大鼠实验显示,通过将缺失的鸟苷残基插入到Gunn大鼠胆红素-UGT基因(UGT1A1)中,可以恢复该酶的活性[ 62 ]。 Ⅱ型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也称Arias综合征,表型与Ⅰ型相似,但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通常较不明显(血清胆红素<20mg/dL)( 表 1 )。Arias于1962年首先报道了8例14-52岁的Ⅱ型患者,阐述了该病的临床表现[ 63 ]。Ⅰ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患者在出生后几日内发生黄疸,而Ⅱ型患者仅有半数在1岁之前出现黄疸,有报道显示1例Ⅱ型患者在30岁后才出现黄疸。尽管患者有胆汁淤积,但由于血清胆盐水平正常,不会发生瘙痒。 此类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浓度为8-18mg/dL。使用胆红素或其他化合物作为 葡萄 糖醛酸受体,所有患者的肝脏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均降低[ 19 ]。所有患者除黄疸外均无其他临床异常,但有一例43岁的女性患者存在类似于核黄疸的神经系统综合征,死于44岁。尸检结果显示其肝脏组织学正常,脑小,无胆红素染色,但有典型的核黄疸组织学表现。随后报道了其他一些神经系统受累的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病例。 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患者肝脏中胆红素-UGT活性显著降低[ 64 ],但该缺陷比Ⅰ型中轻得多(胆红素-UGT的残余活性为2%-8%)。在一些病例中,存在高胆红素底物浓度的情况下体外测量的肝脏胆红素-UGT残余活性可能高达正常酶活性的38%[ 7 ]。但由于该酶对胆红素的亲和力相对较低,该酶仅在有高胆红素血症时才能发挥有效催化作用。胆汁有色素沉着,但生成的胆红素中只有大约50%发生结合并排泄到胆汁中[ 19,64 ]。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中结合胆红素主要为单葡糖醛酸胆红素,而正常人中,90%的结合胆红素为双 葡萄 糖醛酸胆红素[ 64,65 ]。 分子缺陷 — 与Ⅰ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一样,Ⅱ型的基因缺陷位于编码胆红素-UGT的5个外显子之一( 图 1 )[ 4,10 ]。Ⅰ型可由多种基因突变导致,而Ⅱ型的基因缺陷通常为点突变,导致单个 氨基酸 替换,会降低但不会消除酶活性[ 4 ]。酶残余活性能使胆红素部分结合,因而高胆红素血症程度较轻。 如上所述,复合杂合子患者具有中等水平的高胆红素血症;复合杂合子是指一个等位基因上有Gilbert综合征的异常启动子,且另一个等位基因上有与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相关的异常胆红素-UGT(UGT1A1)基因[ 12,13 ]。 诊断 — 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的特征是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血清胆红素通常低于20mg/dL,但禁食或病程中发生其他疾病时可高达40mg/dL[ 66 ]。其他肝功能检查是正常的( 表 1 )。 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的高胆红素血症程度较低,且发病年龄通常较晚,据此可与Ⅰ型区分开。此外, 苯巴比妥 治疗期间高胆红素血症可降低25%以上,这可能是通过诱导胆红素-UGT残余活性而实现的( 表 1 )[ 19,32 ]。Ⅰ型患者应用苯巴比妥无效。 如果在患者应用这些酶诱导剂后观察到疗效但仍对诊断存疑,通过色谱法分析胆汁色素来测定胆红素结合物可以确诊。UGT活性极低或无活性的Ⅰ型患者胆汁中不存在或仅存在微量结合胆红素,而Ⅱ型患者的胆汁中可检测到大量结合胆红素,不过单结合胆红素的比例大幅增加( 表 1 )。基因检测目前仅用于研究实验室。 治疗 — 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后果的可能性远低于Ⅰ型患者,因此可能不需要对高胆红素血症采取特异性治疗。不过,黄疸影响生存质量的患者可能需要治疗。可给予 苯巴比妥 (60-180mg/d,分次给药),该治疗可使血清胆红素水平至少降低25%[ 19 ]。预计在2-3周内起效, 氯贝丁酯 的效果相似,副作用更少[ 67 ]。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女性患者已有成功妊娠的报道。某些情况下,妊娠患者接受了苯巴比妥治疗[ 68 ]。妊娠期间禁用氯贝丁酯。 总结与推荐 Crigler-Najjar综合征,也称伴 葡萄 糖醛酸基转移酶缺乏的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胆红素代谢疾病。根据严重程度,分为2种类型:Ⅰ型和Ⅱ型( 表 1 )。(参见上文 ‘分类’ ) 在出生后几日内发生间接(非结合)胆红素所致持续性黄疸的婴儿,应怀疑为Ⅰ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这些患儿的其他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可能存在由核黄疸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偶有患者在青春期出现晚发型核黄疸。(参见上文 ‘临床表现和诊断’ ) 区分Ⅰ型和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较为困难。一般来说,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较低,但可能与Ⅰ型有重叠,尤其是有基础溶血的情况下( 表 1 )。因此,Ⅰ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包括伴或不伴溶血的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参见上文 ‘与Ⅱ型的区别’ )。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的特征为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血清胆红素通常低于20mg/dL,但禁食或病程中发生其他疾病时可高达40mg/dL。其他肝功能检查是正常的。(参见上文 ‘诊断’ ) 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后果的可能性远低于Ⅰ型患者。因此,可能不需要对高胆红素血症采取特异性治疗。不过,黄疸影响生存质量的患者可能需要治疗。对于需要治疗的患者,建议使用 苯巴比妥 (成人:60-180mg/d,分次给药;儿童:一次2mg/kg,一日2-3次),这可使血清胆红素至少降低25%。预计在2-3周内起效,苯巴比妥的维持剂量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氯贝丁酯 同样有效(成人:2g/d,分次给药),副作用较少,但妊娠期间禁用(参见上文 ‘治疗’ )。氯贝丁酯治疗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的经验不及苯巴比妥丰富。一旦确诊,通常不需要继续长期使用酶诱导剂。 光照疗法(一日8-16小时)仍是Ⅰ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手段。请注意,荧光灯的照射强度会逐渐降低,要定期检查。日光暴露也是有效的光疗方式。口服 碳酸钙 能轻度提高光照疗法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效果。血浆置换仅用于治疗病程中发生其他疾病时血清白蛋白浓度下降所致的血清胆红素急剧升高。肝移植目前仍是根治性疗法,通常在大约青春期时考虑实施。

新生儿护理论文题目

护理的话一般来说就是护理一些。特殊的疾病呀,或者是护理老人。或者是护理宝宝,可能论文题目会比较好,写一点吧。

护理论文哪些题目好写:

参考下(护理学)上的文献,看看别人的题目是怎么写的,你找你自己擅长的领域写就可以了。

护理方面的论文可以说已经被多少学生写了一遍又一遍,所以现在很少有比较好的题目,如果你想写的话,可以从比较传统的题目中发表出自己新的见解,结合时代的新意,以及现代护理技术的新标准来入手

护理的话一般来说就是护理一些。特殊的疾病呀,或者是护理老人。或者是护理宝宝,可能论文题目会比较好,写一点吧。

适合护理专业的论文题目

1、循证护理在预防化疗期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中的应用2、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3、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4、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5、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6、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7、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8、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9、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ISO9001标准的实践探讨10、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11、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12、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简单一点的有哪些

论文主体。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方案论证、过程论述、结果分析、结论或总结等内容。要求层次清楚,文字简练、通顺,重点突出,(论文)文字数,一般应不少于8000字(或20个页码)。师哥这里有大把的范文能提供。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哪个最好写

护理的话,选择一些比较常见的卧床疾病比较好写,但一般都要样本的,没有样本,光是理论,你就得看很多文献才行。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好写的护理论文题目供你进行参考:1、协同护理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研究2、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3、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构建的研究4、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5、山东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6、精神病患者照料家属的护理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7、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方案的制定、实施及效果评价8、膜滤对药品和个人护理品的去除特性研究9、安徽某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学生无偿献血知识、态度、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10、护理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11、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12、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的初步研究13、运用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14、医院志愿者活动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影响的研究--以某省属医科大学为例15、护生实习前后护理伦理认知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

论文的题目在一篇儿科医学论文中有一半文的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题目是一篇论文的开始。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儿科医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儿科医学论文题目(一) 1.儿科护理 2.浅谈儿科护理的临床带教 3.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几点体会 4.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问题与对策 5.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处理对策 6.儿科护理学 7.儿科护理临床教学探讨 8.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9.儿科护理临床见习教学改革体会 10.以问题为中心的儿科护理临床教学改革 11.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2.儿科临床护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13.临床见习儿科护理学 教学 方法 中的体会 14.如何做好儿科临床护理教学 15.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的应用 16.儿科临床护理中安全用药管理的体会 17.人性化服务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运用 18.预防和处理儿科临床护理纠纷的思考 19.儿科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临床儿科心理护理体会点滴 儿科医学论文题目(二) 1.小儿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对策 2.我国现代小儿科创始人之一、著名小儿肛肠外科专家李正教授 3.小儿科实习护士岗前培训体会 4.小儿科年轻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基础加单次硬膜外与单纯基础麻醉在小儿科手术中的作用比较 6.腹腔镜在小儿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7.小儿科大 文化 ——上海博物馆手工活动 教育 实践 8.小儿科5年住院病人病种构成分析 9.小儿科病房内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0.静脉留置针在小儿科输液中应用及护理 11.小儿科学家建议婴儿睡在婴儿床上 12.我院2011年小儿科抗菌药物处方和医嘱点评结果分析 13.小儿科的“超级医生”——专访香港著名儿科医生李家仁 14.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第7届常务委员会议召开 15.把根留住——记泰兴市后营村小儿科医生张留贯 16.全国小儿外科临床科研设计与SCI论文写作培训班 17.输液泵推注20%甘露醇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 18.足内旋与足外旋 19.针刺配合走罐治疗青少年失眠症128例临床观察 20. 儿童 慢性骨髓炎应用抗感染活性骨Ⅰ期植骨治疗的疗效评价 儿科医学论文题目(三) 1. 出生后低体重消化道畸形患儿围手术期血小板监测的临床意义 2. 腹腔镜手术治疗1岁以内婴儿食管裂孔疝 3. 肾母细胞瘤复发和转移后的再手术治疗 4. 新生儿皮下坏疽153例 5. 儿童左髂窝软骨瘤一例 6. 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复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7. 三种黄疸测量仪器对新生儿胆红素测定的比较 8. 功能性便秘儿童粪便短链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及临床意义 9. 正常婴儿不同体位Graf法髋关节超声波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10. 浙江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 11. 右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 12. 直肠肛门抑制反射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符合率的临床分析 13. 在小儿外科护理中谈人性化服务运用 14. 儿童脊柱侧弯的三点矫正支架治疗 15. 正常儿童Staccato尿流曲线分析 16. 包皮包茎,从小抓起——访珠江医院小儿外科杨六成教授 17. 肠脂垂炎和网膜梗塞症 18. 应用并指分离器治疗儿童并指畸形 19. 51/2号针头与7号针头在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评价 20. 晚期肾母细胞瘤的术前治疗 21. 正常男性阴茎生长发育调查 22. 儿童睾丸附件扭转的保守治疗指征 猜你喜欢: 1. 探讨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2. 浅谈儿科医学论文范文 3. 儿科医学论文范文 4. 儿科学医学研究论文综述范文 5. 儿科医学论文投稿

新生儿溶血检测论文

实验室检查 1、母子血型检查 检查母子ABO和Rh血型,证实有血型不合存在。ABO溶血病者母亲为O型,新生儿为A或B型。Rh溶血病者母亲为Rh阴性(D抗原阴性),新生儿为Rh阳性。如母亲为Rh阳性(但C或E抗原阴性,胎儿C或E抗原阳性),婴儿Rh阳性,也可发生抗E、抗C、抗e、抗C引起的溶血病。 2、检查有无溶血——血清胆红素 溶血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细胞减少,早期新生儿血红蛋白<145g l="">6%);血涂片有核红细胞增多(>10/100个白细胞)。血清总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增加,溶血病患儿生后黄疸逐渐加深,胆红素水平呈动态变化,需每天随访2-3次。 3、致敏红细胞和血型抗体测定 (1)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即改良Coombs试验,是用“最适稀释度”的抗体人球蛋白血清与重复洗涤后的受检红细胞盐水悬液混合,如有红细胞凝聚为阳性,表明红细胞已致敏。该项检查是确诊实验。Rh溶血病其阳性率高而ABO溶血病阳性率低。 (2)抗体释放试验:听过加热使患儿血肿致敏红细胞血型抗体释放与释放液中,将与患儿相同血型的成人红细胞(ABO系统)或O型标准红细胞(Rh血型)加入释放液中致敏,再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如有红细胞凝聚为阳性。是监测致敏红细胞的敏感试验,也为确诊实验。Rh和ABO溶血病一般均为阳性。 (3)游离抗体试验:在患儿血清中加入与其他相同血型的成人红细胞(ABO系统)或O型标准红细胞(Rh系统)致敏,再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如有红细胞凝聚为阳性。表明血清中存在游离的ABO或Rh血型抗体,并可能与红细胞结合引起溶血。此项实验有助于估计是否继续溶血、换血后的效果,但不是确诊实验。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见胎头颅骨外软组织晕轮形成透明带,体形变胖,手足不能屈曲或有胎盘阴影增大。 2、超声检查 对诊断胎儿重度水肿并发腹水有帮助。用超声波检查如胎儿皮肤厚度超过5mm者即示胎儿水肿。超声监测可探及肝脾肿大和周围水肿,并可用经腹壁羊水穿刺检测胆红素在羊水中的存在。羊水中胆红素的增加,特别是结合超声证实肝脾肿大或水肿,提示预后危重,需要在超声引导下经腹壁输注红细胞,如果胎儿接近足月应尽快结束妊娠。

新生儿论文开题报告

医学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大家都接到了要做毕业设计的任务,在做毕业设计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那么优秀的开题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医学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选题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病人突出心脏病、脑溢血、低血糖、癫痫病等突发性疾病时,病人的生命安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病人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助。由此自然促进了急救业务的发展和常用急救知识的普及。但是在国内,整个急救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很多隐患可能在病人突发症病后影响急救效率。例如,如果一个心脏病人在路边散步时突然发病倒在路过该怎么办?打电话?如果附近没有公共电话呢?找人帮忙?一旦被非专业人员错误处理,导致延误治疗很可能弄巧成拙。打车送医院?资料表明,当病人心跳停止后 5-10min脑细胞就开始死亡。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让专业急敌人员尽快到场才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我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能不能设计一种装置使得病人因突然发病而跌倒到医生赶到救治的过程得到尽快的简化呢?

我在专利局查阅有关资料之后,发现国内目前尚没有此类产品的设计。一个类似创意的设计是:在一个瓶子内设置两个金属接点,瓶子内部灌一些水银。当人站立时,水银集中在一个接点处,电路断开。当人倒地时,瓶子的倾斜使水银同时接触到2个接点,电路被触发,瓶子内置的警报器发出警报,示意求助。这个设计显然是很粗糙的。

(1)它只是通过身体倾斜的角度来决定是否报警,而不是按照真正的生理状况,必然会出现很高的误报率。

(2)它无非是在最短时间内引起了别人注意,却并没有使整个过程简化,所以对于提高救护效率不会起到实质影响。

结合我自己的设想和现有设施的缺陷,我希望做出一套“倒地后急救体系”:当病人倒地之后,用一个监测装置感知病人诸如血压、脉搏等生理状况并进行数值分析。一旦确定病人已经发病,就发出无线电信号给最近的急救站,急救站通过gps定位病人的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调度急救人员。

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探讨,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我几乎到了要放弃的地步。但是,在老师不断的鼓励和启发下,有一天,灵感幸运地光顾了我的大脑——声光求助,有线、无线电话报警都是成熟的技术,关键在于没有一个能判断病人因其他原因跌倒与突然发病而跌倒的智能开关装置。

一旦这个设计能够实现,将会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和社会价值。首先它使病人在急救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很大程度降低了突发性疾病的危险性;其次,它会使急救行业出现新的概念、新的运营模式,也会促进相关产品(如gps)的普及和推广;另外,它可以使众多患有突发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以轻松、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将非常可观。

(二)研究方案

1.纵观整个设计思路,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阶段:到医院进一步收集有关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发病摔倒时候的具体生理反应的资料,比如倒地姿势,血压、脉搏的变化状况等。这一阶段的关键任务就是要通过资料分析抓住普通状况下摔倒和因病倒地的不同。而资料估计将以心电图和血压数值的收集为重点。

第二阶段:选择适当的方式接收所需的生理信号。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传感器以接收相对微弱的生理信号。估计这一阶段要考虑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性能的传感器和如何分布传感器,以达到最理想的试验效果。

第三阶段:设计分析电路。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要通过逻辑电路对传感器接收的电信号进行分析以判断使用者身体状况是否正常。主要难点就在于如何找到一个适当的数学模型匹配实验数据和如何把模型通过电路实现。目前主要有两大实施方案:一是通过逻辑电路进行信号运算、识别;二是使用单片机编程识别。第一种方案的好处是处理问题直接,但当需要处理的信号相当复杂时,依靠单片机编程就显得比较合适。选取哪种方案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四阶段:把以上各阶段结果整合到一起,完成成品。

整个工程将主要由周庆林老师和周伟老师指导完成。大体时间安排如下: 20XX年1月15日-6月1日模型完成20XX年6月1日-8月整个系统检测、完善

2.预期研究成果

(1)得到具体的数学模型用来根据血压、脉搏等生理参数判断使用者身体状况。

(2)完成“倒地后急救体系”中病人状况监测/报警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其他两部分(gps和急救站的示意性设计),并能在演示中实现三大系统的协调工作。

预计主要困难将是经验不足导致的工作前期的盲目和没有头绪。另外由于整个设计中涉及很多专业性很强的环节,我必须有很大的耐心和决心去一步步把所需的知识积累扎实。

(三)研究的可行性

(1)该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通过我的努力应该可以达到。

(2)该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指导老师和有关专家咨询的途径已经具备。

(3)该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物质、环境条件不高,比较容易解决。

几十年来,我国的临床医学取得了稳健并且快速的发展,随之一起发展的循证医学也在临床医学中起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临床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发展,检验科不再是以往的辅助科室,其渐渐的在与临床相关联,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医学检验是一门运用科学的现代物理化学知识和手段来进行医学诊断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科学的实验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医学检验涉及了基础医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管理学等诸多的科目,运用这些学科可以快速的准确的为疾病提供诊断的确实依据,是现代医疗工作中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一、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临床医学检验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便在中专卫生学校开设了医学检验的专业,借此培养初级、中级医学检验相关人才。1983年有相继在高等医学院校设置了本科医学检验的专业,并为我国培养出大批的医学检验相关高等人才。直至今日,我国的医学检验相关人才的培养体系已经初步完成,形成了一套专业的人才培养渠道。现已经形成了目标明确,具有普通检验本专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医学科学学位)、本硕连读七年制(医学专业学位)、成人检验本专科、高职检验本专科等层次齐全、形式多样的教育体系。这种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临床检验医疗事业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并使得临床检验人员的基本素质得到了普片的提高。

我国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起步较晚,但部分学科以及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质控体系。目前,分析前质控、分析中质控和分析后质控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良好发展,其已经可以基本的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同时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和经济增长,我国也在大力的运用国际信息技术交流,学习和引进医疗发达国家的先进专业技术和检验设备。

二、我国临床医学检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源管理的不合理:目前,许多医院的资源管理工作做得不好,其具体体现在:人员编配不合理(存在部分岗位人员配置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和医疗设备的编配不合理。人员编配不合理导致了检验队伍的松散,相互之间不能形成有力的合作,检验过程存在着误操作和不合理,导致了检验结果的误差。而且这种人力资源编配不合理现象还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同一医院内重复配置人员设备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人员配置的分散,还会使得整个体系得不到统一的管理,使得医院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得不到提高。

检验医学理论体系不全:虽说近年来我国的临床医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医学检验领域在发展上主要集中于硬件的建设上,更加倾向于设备的更新换代,反而忽视了对于检验医学理论的重视程度。目前,我国的医学检验只能算是“实验医学检验学”其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新的理论体系。针对医学检验问题上的科研能力较低,相关人员的创新(科研)意识淡薄,这种现象已经阻碍了检验医学的良好发展趋势。

质量控制不到位:没有良好的质量控制不仅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其还可能误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给患者的健康产生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质量控制工作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重视,但部分检验人员因为现代化设备的发展和应用,开始逐渐的淡薄对将质控工作的重视。

三、临床医学检验未来的发展趋势

提高人才素质:我国的检验医学正向着信息化、自动化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根据社会和检验医学发展的需要,来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检验人才。首先,临床医学检验的检验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其中包括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物理化学等相关的知识。其次,临床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设备操作技能,设备操作的规范可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最后在教育上还应当进行引导,努力扩宽临床检验人员的相关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还应当对其它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解。

加强信息化建设:新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是新世纪的发展趋势,目前许多行业都运用了信息化,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在临床医学检验领域中建立以收集加工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为目的的信息系统已是必然趋势。其主要表现在实验室的将会采用更多的自动化方式传递检验结果,并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将检验结果传递与实验室和临床之间,甚至实现院与院、市与市和国际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促进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

向自动化发展:现阶段,国内的大部分检验科室的各类自动化分析仪器都是单机的自动化,而发达国家的检验仪器发展的趋势是将相连的机器串联起来,形成一种流水线的作业方式,即为自动化。所以,为了提高检验工作的效率和检验结果,我们也必须向发达国家看齐,实现检验的自动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检验学的提高,很多以往靠人工进行的检验科目现在也逐渐的被自动化仪器所代替,其检验的速度和检验项目的数量都比以往要大大的提高。这便是我国未来医学检验工作在设备上的发展趋势。

选题背景和意义

选题背景

几十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医疗服务属福利化范畴;医疗服务市场化是在宏观的市场化改革推动下进行的。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具有市场的性质已是不争的事实 。加入WTO以后,医疗市场逐渐开放,民营医院的迅速崛起,中外合资合作医院的建立,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作为省会城市,郑州除了省市各级医疗机构之外,还有很多不同种类的.专科医院和专家门诊,近年来,郑州市医疗卫生行业更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医院总数已经达到300余家。

作者在大三学习期间,承担了河南省中医院服务营销管理的研究,本文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角度,对医院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选题意义

现实意义

通过对河南省中医院200名患者服务满意度调查,围绕就医环境、技术水平、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收费、医德医风等6方面的分析,客观公正地收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科室考核、医院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可行的依据。

理论意义

河南省中医院作为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目前在郑州市医疗行业属上游位置,通过对其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分析,探究服务质量差距产生的原因,并寻求应对的措施,使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营销意识,在全院建立起 医疗服务营销 模式,不但对自已是一个提高,同时也对河南省其他医院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是以下三种模型,当然在服务营销领域,这三种理论模型并非全部,其它学者还提出了很多其它的理论模型,但这三种是最具影响和代表意义的,因为这三种模型无一例外地将研究的重点放在面对面的服务体验上。

服务体验及其构成要素

任何服务体验都由四个要素构成:1)服务员工;2)服务设施;3)服务顾客;4)服务过程。尽管各种服务体验都包括这四种要素,但四要素对服务体验的贡献程度却因服务而异。譬如,在一些服务体验中,员工就扮演着不太重要的角色,例如相对于牙医来说,电影院工作人员对观众欣赏影片的影响就很小。

员工既包括那些与顾客直接接触的人(如服务生、出纳等),也包括那些虽在顾客的视线之外,但同样为服务的提供做出贡献的组织成员(如厨师、银行会计等)。服务设施既包括顾客所能接触到的设施,(如餐厅、银行大厅等),也包括那些顾客一般很少接近的设施(如饭店的厨房、银行的保险柜等)。顾客是指服务的接受人(如用餐人、存款人等)与那些与其共享服务设施的人。最后,服务过程是指为提供服务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即在用餐或存款时,顾客与服务组织所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活动顺序。

服务体验的四个构成要素,皆在服务体验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对不同的服务互动过程而言,并非所有的服务体验构成要素皆对服务体验施加同等重要的影响。为兼容这些特殊情况,任何服务体验分析框架都应允许各构成要素的重要性有所不同。

服务营销组合理论

营销组合,是指组织在识别可控制营销因素的基础上,根据顾客的需求来确立营销因素的最佳组合。早期的营销理论,几乎皆由营销组合概念来驱动。在有关营销组合的诸多观点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 4P's 营销组合,其中的 4P 分别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与地点(place)。Booms与Bitner(1981)建议,对服务组织来说,应在 4P 的基础上增加另外三种营销因素,即参与者(participants)、有形证据(physical evidence)和服务装配过程(process of service assembly),故服务营销组合就是在传统的 4P's 营销组合的基础上增加上述3 P's。服务营销组合中所新增加的 3P ,抓住了服务营销的本质,指明了服务产品与有形产品的差别,也为我们提供了 一种剖析服务体验及其构成要素的理论模型。

参与者是指卷入服务产出过程的所有人,不仅包括顾客,而且包括员工。有形证据是指服务环境以及服务的其他有形层面。服务装配过程是指为提供服务而发生的一系列活动及其发生顺序。对任何服务而言,新增加的每一种营销因素都会影响顾客对服务的总体感觉。因此,意欲针对具体细分市场拓展服务业务的组织,可根据目标顾客的特点来调整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营销因素,以突出服务特色。服务特色可来自于有形证据。同样,一个服务组织也可借助服务参与者的调整来差别化它的服务。与传统的 4P 一样,新加入的 3p 之间也存在多重联系。强化其中的一个营销因素以影响顾客的消费感觉,则可能需要或引发其它营销因素的变化。

总之,服务营销组合模型识别融入3个新的营销因素,而此 3P 对营销一种服务时非常重要。服务营销组合模型的优势之一,是其建立在营销组合这一较为成熟的营销概念之上,既突出了这一理论模型的正统性,又强调了服务营销与有形产品营销的差别之处。

服务剧场模型

把服务比作一场戏剧,服务剧场模型(Grove and Fisk,1983,1992)拥有与舞台产品一样的构成要素:演员、观众、设施、前台、后台与表演。

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本文以河南省中医院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出的问题为出发点,运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分析导致提供服务失败最可能出现的5种差距,帮助医院管理者发现服务质量问题的根源,努力消除那些存在的差距,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立论依据

(包括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对基础研究,着重结合国际科学发展趋势,论述本课题的科学意义;

对应用基础研究,着重结合学科前沿、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科技问题,论述其应用情景。

研究意义: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时期严重威胁生命的消化系统急症,以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发病者较多,在NICU患儿中的发病率高达10%,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以腹胀、腹泻、黏液血便和胆汁样呕吐为主要表现,腹部X线平片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肠道病变范围可局限或广泛,回肠累及最多,黏膜呈凝固性坏死,粘膜下层弥漫性出血或坏死,严重者肠壁全层坏死甚至穿孔。

目前有很多方法用于诊断NEC。除了可以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外,腹部X线片是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虽然其用于诊断NEC的特异度较高,但对于早期诊断NEC帮助不大,目前也有很多关于IL-8、IL-10、IL-1受体拮抗剂等生化指标用于诊断NEC的研究,但缺乏较好的用于早期诊断NEC的血生化指标。

TLR是由Nomuria等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与果蝇Toll蛋白相似的一种蛋白。TLR在不同细胞的表达和识别不同细胞因子在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TLR参与肿瘤、肠道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在人类体内发现的TLR家族共有10个成员,其中TLR4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其中一个,TLR4主要表达在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DC上。

I-FABP是由小肠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占成熟的细胞基质蛋白的2%。肠缺血早期仅有黏膜受累时即可因为细胞通透性升高而导致IFABP释放入血,具有较好的器官特异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NEC患儿血清中的TLR4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监测其在NEC中的动态变化,作为NEC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可为辅助诊断NEC提供依据,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TLR4上调导致NEC发生的机制研究

与LPS结合后,被激活的TLR4可以通过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依赖性和非依赖性两个途径介导炎症因子的释放。其中MyD88依赖性途径主要介导NF-kB活化和细胞因子产生,而MyD88的非依赖性途径主要诱导LPS的干扰素(IFN),以及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基因、糖皮质激素衰减反应基因16(GARG-16)、干扰素调节基因1(IRG-1)的表达和DC的成熟,激活下游NF-kB、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38信号通路,诱导促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6、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表达。

Chan等研究发现,TLR4激活后能影响肠道粘膜的修复能力,此与其减少肠道细胞增殖、降低内皮细胞基底部粘附力及减少内皮细胞移动到受损位置的数量有关。Sodhi等研究证明,TLR4通过抑制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于wnt-β-5信号系统,使肠道粘膜修复能力受损,加重NEC的病理变化。

最新研究表明,TLR4不仅可以与LPS结合诱导炎症反应、损伤肠道粘膜导致NEC发生,许多分子蛋白如纤维结合蛋白、透明质酸。硫酸肝素等均能激活TLR4,在无外来病原菌时TLR4表达可能增高,释放大量炎症因子从而发生NEC的炎症瀑布链式反应。这一发现,可以解释一些无明显感染因素引起的NEC。

细菌及其产物如何引起肠上皮细胞的损伤探讨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NEC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应用缺氧、低温、人工喂养、细菌感染等方法制成了NEC的动物模型,结果发现肠上皮的PAF及其受体的表达增高,阻断PAF的受体表达后NEC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AF表达增高可使肠壁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游出、细胞粘附分子的合成增多及活性氧生成增加,从而损伤肠壁。有研究表明,PAF可活化肠上皮细胞的STAT,使磷酯酶A2及内皮素一1的合成增加,并可通过上bax的表达而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从而损伤肠上皮细胞、破坏细胞问的连接而引起细菌移位。另外,PAF还可诱导肠上皮细胞产生TLR4,后者可活化IKK,从而激活NFxB而引起炎症级联反应。如果敲除TLR4,则NEC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TLR4在NEC的发生中也有重要作用。

沈涤华等研究表明I FABP可以作为早期肠缺血较理想的生物学指标,国外学者研究发现NEC患儿血清I-FAB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NCE严重程度有关。

Thuijls等研究发现重症NEC患儿在早期血I-FABP水平即明显升高。当临床出

现轻度腹胀,大便隐血阳性怀疑NEC时,血、尿I FABP水平在发展成为重症NEC的患儿

会明显高于诊断为其他疾病和病情稳定在NECI期或Ⅱ期的患儿。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实验在其中占据着重要意义。

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学到更多实践知识,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也会随之获得提升。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新型仪器以及检验技术相继出现,医学检验专业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学生只有同时兼具高实验操作技能、较高的理论水平、独立设计医学实验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才能成为时代所需要的医学检验人才。由此,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重视实验教学、利用实验教学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让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在掌握牢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同时获得实践机会,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纠正学生只重视医学部分内容而忽视化学部分内容的不正确思想,全面巩固基础知识,以免由于知识的漏洞而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

强化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效果的措施:

1、在教学内容方面,抓住重点,积极进行总结和归纳。

医学检验的学生在学习分析化学之前就已经学习过相关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师只需要将教学内容梳理一次学生就会明确自己薄弱以及所需要掌握的地方。然后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节省教学时间。分析化学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数学统计以及化学等,都属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并且会出现比较多的公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善于归纳,将相似内容总结在一起,让学生可以更快记住重点内容。比如在计算弱酸性体系的分布系数时,涉及到的公式比较复杂,教师可以通过其中发掘规律的方式为学生找出便于记忆的方法:公式中的分母是按照氢离子浓度降幂的顺序排列的,分子则取决于型体中所含氢的个数。抓住这样的规律之后学生就可以更快并且更深刻地记住计算公式。

2、在教学模式方面,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丰富课堂。

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可以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讲授为主,同时结合谈论、提问、小论文以及习题课等辅助手段让学生的思考成为教学中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逐渐取得进步。首先,教师可以从溶液的移取、天平称量的操作方法等入手进行讲授教学,在与实验课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检测结果精度的重视。其次,在一部分知识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提问教学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并让学生在抢答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出他们对分析化学的学习热情。再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确定一个课题,让学生围绕该课题展开谈论并相互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仅可以看到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差距更可以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讨论教学的开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在活动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1、喂养

二个月:母乳喂养:每2~3小时喂奶1次,夜间可减少一次。 人工喂养:每次喂120毫升,夜间可减少一次,每天6次左右。

三个月:添加果汁:宝宝可适当摄入些果汁,如橘子、柳丁、番茄等,最好用新鲜水果压挤成果汁,通常与等量开水混合。开始几天可给宝宝吃10毫升,等宝宝适应后可慢慢增加至30毫升。 母乳喂养:每2~3小时喂奶1次,夜间可减少一次。 人工喂养:每次喂150毫升,每天5次。

2、起居照顾

这个时期是宝宝体格发育最快的时候,体重每月增长约1千克,身高每月增长约4厘米;视线从最初的短暂注视发展到3月时能随慢速移动的物体移动。这时的宝宝有一些天生的反射性动作,如果有物体接触婴儿的手心,他马上会用小手握住物体,抓得非常紧;用手指或乳头触碰他的面颊,他就转向你,张开小嘴做出吸吮的动作。这些反射动作是其他动作训练的基础,父母可借助这些反射动作对宝宝进行动作方面的进一步训练。如可以用小拨浪鼓去刺激宝宝抓握东西;在俯卧时用手推婴儿的脚底,训练婴儿的爬行。这个时期是亲子依恋建立的最佳时机,所以除了母亲坚持母乳喂养外,父亲亦需多抱宝宝,多与宝宝交流。

二个月:能微笑,发出和谐的喉音,注视移动的人。可以很专注地凝视着你,高兴的时候还会冲你莞尔一笑,趴在床上时能够把头抬起来,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能够把父母和其他陌生人区别开来,听到铃铛声音,会做出各种反应;有的宝宝每天可以有10个小时的清醒时间,到两个月末时,一些宝宝已经可以竖抱了,只是有些摇晃,发育较好的宝宝可以把上半身也支撑起来一小会儿,发育快的宝宝甚至能够在大人的帮助下尝试学习翻身的动作了。

三个月:头能够随自己的意思转来转去,眼睛随着头的转动而左顾右盼。大人扶着孩子的腋下和髋部时,孩子能够坐着。让孩子叭在床上时,他的头已经可以稳稳当当地抬起,下颌和肩部可以离开桌面,前半身可以由两臂支撑起。当他独自躺在床上时,会把双手放在眼前观看和玩耍,扶着腋下把孩子立起来,他就会举起一条腿迈一步,再举另一条腿迈一步,这是一种原始反射。到6个月时,他的下肢才能支撑他的全身。

3、早期教育

婴儿的的视觉与听觉比以前灵敏了许多,此时,可以在孩子床的上方25-50厘米处,悬挂色彩鲜艳的玩具,如各种彩色气球、彩色布球、灯笼、哗啦棒、花手帕等,但注意不要总将这些玩具挂在一处,要经常变换位置,以免引起孩子斜视。逗离子玩时,可将玩具上下左右摇动,使孩子的目光随着玩具移动的方向移动,左右可达45度。这样做是促进孩子视觉发育的好方法,但应注意不要让强光直射孩子的眼睛。

为了促进孩子的听觉发育,可以给孩子多听音乐。当妈妈的也可以给孩子多哼唱一些歌曲,也可以用各种声响玩具逗孩子。声音要柔和、欢快,不要离孩子太近,也不要太响,以免刺激孩子引起惊吓。剧烈的响声,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刺激,而轻快悦耳的音乐,可使孩子精神愉快并得到安慰。每天给孩子做操时,可以给孩子播放适宜的乐曲,优美的旋律,对孩子的智力发育十分有利。如果孩子经常自己躺在一边没人理睬,对他的要求不主动理解,没有哄逗,就会影响其心理发育,表情会显得呆板,反应相对迟钝。

4、行为培养:2—3个月婴儿抬头训练

婴儿自出生后几天就可以俯卧,但1个月内的小儿俯卧还不能自己主动抬起头,只能本能的挣扎,使面部转向一侧,到2个月时能稍稍抬起头和前胸部,3个月时头能抬得很稳。俯卧抬头练习不仅锻炼了婴儿颈部、背部的肌肉力量,增加肺活量,同时小儿能较早地正面面对世界,接受较多的外部刺激。

训练要在小儿清醒空腹情况下即喂奶前1小时进行,床面平坦、舒适,将小儿两臂屈曲于胸前方俯卧在床上,家长将小儿的头转至正中,手拿色彩鲜艳有响声的玩具在前面逗引,说:"宝宝,漂亮的玩具在这里,"并使其努力抬头,抬头的动作从抬起头与床面成45度到90度,并逐步稳定到3个月时能稳定的抬起90度,同时家长可将玩具从宝宝的眼前慢慢移动到头部的左边,再慢慢地移到宝宝头部的右边,让孩子的头随着玩具的方向转头,每次训练自30秒钟开始逐渐延长,每天练习3~4次,每次俯卧时间不宜超过2分钟。

除了训练小儿俯卧抬头外,平时每次喂完奶后,妈妈应扶着婴儿头部靠在自己肩上,轻拍背部几下,然后用手轻扶其头部,让其自然竖直片刻,以锻炼头颈部力量。

护理管理 运用科学的 方法 组织、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为病人创造优美的休养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研究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急诊护理人员角色技能论文 》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护理工作已由单一疾病护理转向了整体全面护理。即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模式。护理模式的转变符合社会的要求,符合病人的需求,它使护士的角色和技能得以扩展。作为医院窗口形象的急诊科护士,其自身角色和技能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急诊科是抢救伤病员的场所,亦是一个缩小的社会环境,在面对突发危重病人的同时,也必须面对不同知识修养、不同 文化 背景、不同生活习俗、不同经济能力的形形色色的人,因此,急诊护士首先是一位社会工作者,她必须有高尚的敬业精神,丰富的社会工作 经验 ,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注意与患者单位、患者家属、肇事方、警察和 保险 人员的协作关系。

面对成批的、突发的急、危重病人,能及时给病人提供来自社会团体、单位、家庭和亲朋好友的社会支持。它包括两方面的支持:

(1)精神的支持,即上述团体和人员对患者的理解、安慰、鼓励,有助于减轻或缓解患者的情绪紧张或精神上的压力。这点对自杀未遂、突遇重大事故的患者很重要。

(2)物质和经济的支持:及时给患者提供有关法律、保险及治疗方面的信息,协助患者争取上述团体和人员的物质和经济援助,以解决生活困难,筹集治疗资金。尤其对刑事案、治安伤害案、购买了保险的意外伤害和车祸伤患者应提醒其及时报案,收集保存好相关资料非常重要。能有预见地、有序地、有效地与各医技科室合作,创造一个高效救治环境,为患者赢得宝贵的后续治疗时间医|学 教育 网整理。急诊护士还必须有较强的法律法规意识,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效应,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专业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以前护理是从属于医疗的专业,随着护理的发展,它已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护士必须改变其处于被支配地位的观念,树立专业工作者的意识,掌握本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独立判断病情的能力和对各种危险信号的鉴别能力及突出的应变能力。熟练掌握急救复苏技术,迅速正确地使用各种急救监护器材,熟悉各专科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具有解决护理上具体疑难问题的知识和技巧,能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了解急诊专业的新进展。护理专业的发展除与医学专业同步外,还与许多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社会人文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急诊护理更是处于护理变革的前沿。因此,急诊护理人员还必须具备获取和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的技巧,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完善自我,从而更有信心、更有方法、更有预见地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提高配合医生抢救病人的成功率。

3.心理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是直接面对突发的急危重病人,致病致伤原因复杂,患者及其家属难以面对残酷的现实,因而情绪不稳或失常,加之抢救工作紧张繁忙,有时甚至不能按时下班,因此急诊护士还必须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且掌握了心理工作技巧的人。她应具有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乐观开朗的性格,善于调节患者及其家人情绪的能力。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患者、患者家属、同事和其他协作者,获得他们的拥戴、信任、支持及配合。能尊重病人的感情,对待病人个人感受表示理解并认同,通过耐心解释,真诚劝导,热情鼓励,细致关心,周到服务,使病人身心受到裨益。不当众探究和议论患者隐私,防止命令、责备、泄密、无用等消极情绪传递,从而避免患者产生自我价值低估和无助的恶劣情绪。另外,急诊护士还要善于控制和消除来自自身的不良情绪及压力,防止可能无意中伤害患者、患者家属及同事和协作者的言行,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救治氛围。

《 急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探微论文 》

急诊护理是研究各种急性疾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性危重病人抢救护理的一门新专业,其发展迅速,而目前尚未出现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反映专科特色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各医院仍采用常规评价标准。这种标准不能充分体现各科室护理特色,缺乏实用性、专业性、完整性、科学性。为了体现实用性、科学性、完整性和专业性,急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标准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突出实用性。

急诊科病人发病急骤、时间性强、随机性大、可控性小、专业性强等特点,这给急诊科医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兼具多重角色,除了医疗服务主体外,也是灾难救援的组织者、协调者,更是公众急救教育的指导者、咨询者、教育者医|学教育网整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对急诊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诊治上要求时间快、效率高、收费低、服务全。在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时要从急诊护理的工作内容及临床实际情况着手,突出工作重点,体现实用原则,评价各项工作流程应简捷、便利,分诊、出诊、抢救、诊治、健康教育令人满意。

2.注重终末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环节评价,突出科学性。

目前护理质量评价仍以终末质量评价为主,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假象,具有不稳定性和失真性,护理人员易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表面形式上以应付检查,难以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实施终末评价的过程中结合环节质量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能动性、创新性,开拓思维、引进竞争,以期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促进学科发展之目的。例如同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同样的结果,这不同的途径、方法就是环节评价所需控制的,它是从原因和本质上改进质量,其方法更切实可行。

护理人员是质量评价的核心,环节评价还要求其了解质量评价的目的、方法、标准,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做到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3.护理质量评价系统要全面,突出完整性。

急诊科具有门诊性质又具有病房特色,其质量评价也应兼顾一般病室和特殊门诊的管理标准。病室管理上除设施规范、职责明确外,在排班上更应突出灵活性、机动性;病历书写除客观、规范、简洁、详实外,在时间记录上更要求真实、精确;技术操作评价上要突出高效(准确、及时、规范);院内感染评价上除常规院内感染评价标准外,急诊科在各类传染病的上报和消毒隔离上也应有相应评价标准;整体护理评价上应突出实用性、创新性、实惠性、服务性,护理管理应制定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标准,增强法律意识。

4.评价系统分区管理,体现专科性。

急诊科的急、重特点要求每个医护人员要有时效意识、救命意识。评价时集中表现在急救呼叫后能否迅速做出反应(出诊时间、出车速度),各项 措施 是否得当,各种急救物品是否齐全、功能是否良好,各种异常情况是否能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急救物资是否有较大的储备能力,联系通讯系统是否通畅有效,协作系统是否同步配合等方面。急诊病人和突发事件多,而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又极其有限,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分区管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分区管理就是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集中分级分区诊治,变无计划性、无秩序性的工作为相对有计划性、有秩序性,突出工作重心,把技术力量、仪器设备重点放在危重病人抢救上。

目前急诊科多分为初诊区、观察区、监护区、手术区。初诊区主要负责就诊病人的分诊,初步诊治和维持就诊秩序。根据病情优先处理的原则,体现生命第一的观念,并且还参与危重病人的初步紧急抢救和灾难救援组织协调工作。因此,对初诊区的护理质量的评价应体现分诊正确率、病情上报率、出诊及时率、危重抢救成功率等。观察区主要负责一般急诊病人(无生命危险及暂不需住院治疗的病人)的观察治疗,主要体现的是服务意识和多学科专业技能,因此质量评价应从服务理念、就诊环境、病人满意度、基础护理操作、专科健隶教育、病情观察处理等方面人手。

监护区主要负责危重病人抢救直至生命平稳。随着我国急救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和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型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床旁化验分析仪、心肺复苏器等均需要有一支高专业水平、高技术操作的急救护理人员。因此,对她们的护理质量评价重点应放在业务技术上,考查以各种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对各种急重症病人的观察应对能力和创新科研意识。手术区主要负责急诊的手术治疗,评价重点在于手术的成功率、术后感染率、手术配合熟练程度及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

总之,护理管理者应更新观念,掌握最新动态,建立服务于急诊护理实践的管理标准,以促使急诊护理质量向着高水平方向发展。

《新生儿窒息护理论文 》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除两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及时抢救和有效的复苏及复苏后正确的护理和治疗,能够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观察;护理

1.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出生和外院转入我科的新生儿中,有42例发生窒息。中轻度窒息(阿氏评分)28例,重度窒息14例,因母亲患糖尿病引起窒息1例,母亲患妊娠高血压5例,前置胎盘5例,脐带绕颈6例,羊水胎粪污染有胎儿宫内窘迫7例,产程延长5例,头盆不称2例,破宫产3例,早产8例,合并颅内出血9例(头颅CT证实),肠麻痹1例,肺出血1例,临床治愈38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

2.抢救方法:

在胎头娩出后,助产者必须用左手自鼻根向下颌挤压,尽量挤尽口鼻内粘液和羊水。胎儿娩出后使新生儿仰卧,肩下垫起,使头后仰,用吸管吸净鼻咽喉及口腔粘液、羊水,负压不超过30mmHg,每次吸10秒,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道粘液堵塞部位深,可用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吸出。亦可用徒手插入法。动作必须迅速及时,要在生后1分钟内完成,注意勿损伤呼吸道粘膜。清除呼吸道异物后不能呼吸者,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同时给予吸氧。心率慢于60次/分钟者应先用胸外心脏挤压。经上述处理,心率仍不见改善,应予药物辅助治疗,复苏过程中要确保输液通畅。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保暖。患儿娩出后立即擦干新生儿潮湿的身体,减少散热,最好有远红外线保温床设备。因寒冷会提高代谢增加耗氧,加重酸中毒。

3.窒息后的护理:

对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复苏,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呼吸,增加通气,保证氧气的供给。其次是维持有效循环和药物治疗等。

保暖:

在无暖箱的情况下,可将婴儿贴身放在母亲怀中,外面盖上衣被,或用热水袋保暖。但需防止意外,发生烫伤,水温以不超过50℃为宜。

如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患儿置于暖箱中。暖箱温度应根据患儿体重调节。患儿皮温尽量维持在℃左右的中性温度,以减少耗氧量。

监测生命体征:

呼吸是监护的重点。如果呼吸频率持续大于60次/分,呼吸暂停大于15秒~20秒/分,伴有心率下降,唇周及四肢肢端发绀,并常有呼气性呻吟,这时患儿常需要氧气吸入。一般采用头罩给氧4~5升/分。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氧浓度,因为低氧会造成重要器官不可逆的损害,长期高浓度吸氧又会造成氧中毒。

心率和血压的监测,它们常随呼吸情况而改变,监护中主要测心率,注意心音强弱,心律齐否。心率如果低于80次/分,应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或应用兴奋心脏的药物。如果心率高于180次/分以上,并伴有肝肿大,可能有心衰发生,根据医嘱使用强心药等。如果有心动电流图、心脏超声等设备,则可早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对提高患儿的成活率起到积极作用。血压的收缩压约45~80mmHg.

观察病情变化:

因新生儿窒息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良好。我们必须严密观察患儿的不良表现,如哭声大小、有无尖叫、四肢肌张力、末梢循环、皮肤温度及颜色、各种反射是否正常、意识有无障碍、大小便情况等。如发现上述有异常,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影响患儿的生命。

由于窒息缺氧患儿的肛门括约肌松弛,胎粪可在生前已部分排除,而生后无粪便或因肠蠕动减少而少粪便,也可因窒息缺氧血液重新分布而致肠道缺血。于生后几天出现腹胀和带血性大便,小便也因缺氧缺血导致肾脏受损引起排尿减少。故对大小便的次数、量、颜色、性状的观察和记录都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感染:

因为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低,病原菌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可适当应用抗生素。新生儿要求住单间或同病种患儿住在一起,减少探视人员,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戴口罩、穿工作服及干净鞋子。有呼吸道感染者禁止接触患儿。患儿所用物品必须清洁,必要时需经过高压消毒后使用。病房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做好患儿的皮肤、臀部及脐部护理。

喂养:

轻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如反应好、吸吮力好,可直接喂母乳。如果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或胃管喂养。重度窒息复苏恢复欠佳者,适当延迟开奶时间,防止呕吐物吸入再次引起窒息。如果喂养不能保证营养供给者,给以静脉补液,一般先静脉点滴10%葡萄糖,以后根据需要加滴复方氨基酸、中性脂肪、血浆等进行静脉高营养治疗。

安静:

窒息儿必须保持安静,减少搬动,护理和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头部略抬高以减少颅内出血。

4.体会:

本文中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在胎儿出生后,采用新法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生命体征和病情的监护及精心的护理,及时的治疗,除2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提示我们在新生儿发生窒息时,必须及时进行有效的复苏技术及监护生命体征的变化,因缺氧可引起多器官的损害,特别是大脑在缺血缺氧四分钟以上,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而且窒息儿的智能异常,并发症发生均与缺氧时间存在重要关系医|学教育网整理。因此,应正确有效地处理,力争尽快复苏,减少后遗症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优生优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生儿窒息的治疗与护理,不需要名贵药物、名贵仪器,最主要的是需要医务人员的责任心、爱心和信心。

有关护理研究论文范文推荐:

1. 护理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2. 护理研究本科论文范文

3. 最新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6. 医院护理科研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