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如何开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

如何开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试论研究生校园文化的建设论文

摘要: 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自我教育的主要载体,在营造学术氛围、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汕头大学“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为实例,在分析和总结该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讨研究生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高校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因此,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1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

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是一种氛围,它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载体,即通过非强制性的手段,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的作用,并逐步内化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不可小视。2004年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校要通过精心组织和设计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并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但由于绝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育主体是本科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心主要围绕本科生群体而展开,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往往得不到重视,似乎处于大学校园文化的边缘。另外,研究生群体具有以科研学术为主、课余活动较少、生源多样化、独立意识强、思想多元化等特点,很多活动未根据研究生群体独有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和设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得研究生群体本身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

2007年,北京大学团委对北京大学研究生群体校园文化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研结果显示研究生校园文化生活存在“积极性偏低”、“学术性较强”和“个性不鲜明”3个特点。“学术性较强”和“个性不鲜明”的特点说明了研究生群体除了学术性活动之外,对各种类型的校园文化生活的喜爱程度与本科生相比,大同小异,两者对校园文化生活诉求并无显著不同,造成研究生校园文化生活“积极性偏低”的原因除了研究生科研时间紧外,暴露出了我们在开发和开展符合研究生需求、凸显研究生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上存在严重不足。

3汕头大学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尝试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的多元化导致了研究生思想多元化,这些对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研究生在学习、科研、就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疑问和迷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汕头大学针对研究生群体的特点,紧密围绕贯彻落实中央2004年16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连续多年举办以寻找研究生精神家园、丰富研究生精神生活为宗旨的“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

“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以旅程的方式开展,整个旅程设有三个驿站,从第一驿站“学径寻幽”出发,途径第二驿站“彼岸·夏花”,最后达到了终点站——“我们在路上”,整个活动历时近一个月。在名为“学径寻幽”的第一站中,主题是追求学问之道。主办方请来学校文、理、工、医等多个领域颇有建树的知名教授为同学们深入阐述学术研究方法与经验,揭示学术研究真谛,解除学术入门困惑。在随后的以“彼岸·夏花”为题的第二站中,广大研究生们则与学校优秀毕业生、优秀辅导员和心理学、管理学专业的知名教授一起探讨了校园生活、人际关系、个人修养、生命和情感的话题。在最终的“我们在路上”驿站中,则邀请校内或校外多名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教授和学者畅谈他们的求学之路、创业经历和人生起落等,让同学们在他们非凡的人生经历中感悟人生、激励自我、规划未来,并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尽管每个驿站访谈时间仅有两个多小时,但整个“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涉及的面非常广,从第一站的解决入门之惑,到第二站的校园生活,再到第三站的人生感悟和规划未来,可以说解决了研究生们在校期间遇到的很多代表性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站——“我们在路上”把整个“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推向了高潮。主办方之所以把这一站命名为“我们在路上”,源于人们常常将人生比喻为一条路,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想要到达自己梦想的地方,就必须不停歇,一直走下去。而每当我们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如何抉择,又或者我们在前行的途中遭遇荆棘和困惑的时候,良师益友们的建议和帮助对我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4“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效果和组织工作经验

汕头大学“研究生文化之

旅”通过邀请校内外德高望重的知名学者、专家以及心理专家和优秀毕业生,采用访谈的形式与广大研究生进行交流,内容涉及如何做学问、如何规划人生、如何看待生命和情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提高道德修养等多方面研究生感兴趣而又难以处理或者说感到困惑的问题,这种形式和内容受到广大研究生的普遍欢迎。在整个“研究生文化之旅”系列活动的举办过程中,每一次活动的结束,都会在研究生内部和BBS上引起热烈的反响,有发表看法的,有提出建议的,也有表示期待的。BBS上的各种讨论、建议以及赞扬之辞给了举办方极大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该活动吸引了不少研究生及本科生加入到旅程当中来,使得整个活动在学校产生了很大影响,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规划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和启迪作用,切实解决了研究生们在学习、科研、就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整个活动的效果看,汕头大学“研究生文化之旅”系列活动,达到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具备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目的,同时也是紧密围绕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举措。

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学术氛围、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汕头大学开展的“研究生文化之旅”系列活动是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益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很好的工作经验:

(1)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做到贴近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针对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三大特点,组织和设计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学术性内容,同时又不能贪大求全,要注意立足于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第二课堂”的特点,重在发挥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补充作用。首先,要尊重和突出研究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和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创造自我展示、主动学习、相互教育的舞台;其次,要突出活动的交融性、灵活性和包容性,可以将不同专业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进行跨领域、跨专业、跨学科的交流;最后,还要着眼于研究生未来的职业倾向,为其提供在第一课堂无法获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只有这样,开展的教育活动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2)随着高校研究生群体所占比例的逐年增大,学校要提高对研究生校园文化的重视,建立健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级组织,首先要加强研究生党、团组织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其次,应该加强各级研究生会的建设,完善机构设置,明确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建设研究生校园文化。

(3)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应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以“横纵结合”模式向前推进。“横”指的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围绕某一主题,整合资源全面推进主题文化建设,如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在同一时间设立多个分论坛。“纵”指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围绕文化工作中的某一重要主题,有策划、有步骤、有计划的逐步推进并不断的强化主题内涵,如“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横式”活动较好地满足研究生群体多元的文化需求,短时间内在校园里创造出一种强烈的集中文化氛围,从而实现较大的活动覆盖面和受益面。“纵式”活动,准确把握研究生在某一领域的需求,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使得活动的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同样增大覆盖面和收益面,增强活动效果。

(4)要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迅速等特点,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德育进网络作为提升其有效性的有利契机,提炼传统德育方法和内容体系,加大对上网群体特征的研究力度,通过富有针对性的内容、有效的载体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提升德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新纲,罗伟.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J].2007(8):100~103.

[2]王厚庆,艾春安.研究生校园文化现状调查与分析.陕西教育,2009(10):370.

[3]北大团委研究生与青年工作部.北京大学研究生群体发展状况调研报告[J].北大青年研究,.

[4]韩流.研究生与校园文化:“时代”未至问题犹存——基于北京大学团委最新调研结果的再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8(01):107~109.

[5]刘伟兰,张熠.试论新形势下研究生与校园文化建设[J].2006(1):72~73.

[6]葛蒙.论研究生会在建设研究生校园文化氛围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校园文化的内涵、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校高书图馆的教育职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品牌院校来诠释图书馆在提升校园文化质量中的地位。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是最能体现高校人文精神的所在。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任重而道远。作为高校文化中心的图书馆集教育、学术、文化等工作于一体,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责无旁贷,意义非凡。

1校园文化的内涵及作用

校园文化,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大学生生活很多数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配合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图书馆当前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心。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中心至关重要。给学生正确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承担着大学校园培养社会建设者的责任。让学生们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图书馆是高校物质文化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高校图书馆工作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柱。一个大学生有相当的时间是在图书馆中度过的,图书馆里有丰富的藏书,为大学生提供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基础。通过在图书馆里的学习,学生开发潜在的能力,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锻炼了自己实践能力。而且,图书馆还会经常举办专业讲座,聘请著名的专家学者,介绍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动态,使学生们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图书馆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图书馆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时期是人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仅需要知识技能,人格的培养。图书馆图书资源非常丰富,是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图书馆通过开展主题报告会、图书评论等一系列积极的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行为方式准则,对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理想、提升道德情操、培养优良品格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施,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在加大。图书馆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能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正确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图书馆环境舒适,是学生陶冶情操,感受和美,安静学习的最佳选择。图书馆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百科全书。在图书馆里,大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遨游,陶冶情操,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营养。图书馆优雅的环境和良好文化氛围,先进的网络设备,为学生学习、教师工作、双方交流创造了最有利条件。良好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享受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使学生喜欢图书馆,喜欢学校,更喜欢大学生活。而且,图书馆馆员所具有的良好的团队精神、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强烈的感染者学生,影响着学生。

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有现代化的网络信息资源,正因为这些使图书馆成为大家认可的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通过阅读馆藏的各种纸质文献资料和电子文献资料,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延伸课堂教育,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学生在图书馆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爱好、特长和社会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会更主动的去学习,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图书馆还会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为学生实践兴趣,完善知识结构搭建了平台。图书馆不仅能有效地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而且能有效地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图书馆是大学生提升文化素质的第二课堂,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品牌院校。

2发挥校高书图馆的教育职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品牌院校的具体措施

构建科学合理的馆藏结构,科学合理馆藏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和其他文献资源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知识的获得,影响着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图书馆应该重视所藏文献的学科知识的涵盖面,还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操、审美观念等等。在馆藏资源建设上要坚持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统一的原则,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进行读者需求的统计,有计划、有安排、按比例地采访各种类型、各种载体的信息文献资源,并对文献信息严格把关,提供健康的精神文化食粮及时的供给给大学生,让他们可以随时尽可能的享受文化粮食,更好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的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定期举行读书活动,并召开读者座谈会,馆长接待日和答复读者们提出的建议和问题,根据学校的教学科研安排和校园文化活动计划,采取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站做新书通报进行新书推荐、专题介绍、好书共赏等等;聘请院类外专家学者举办各类专题讲座。邀请文化界、艺术界的名人举办文学、戏剧、音乐、书画等鉴赏性讲座,使学生在本专业之外,能受到多方面文化艺术修养的熏陶。

努力提高馆员素质,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在高校图书馆工作需要的是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馆员,馆员要想在图书馆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不断地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要系统的学习图书馆专业知识,学习外语知识,学习计算机操作能力,了解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操作。要提高馆员学历教育,从根本上提馆员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要进行馆员的岗位培训,聘请馆内外专家讲学;要进行短期的计算机培网络知识培训;要经常组织女性馆员去别的高校图书馆参观、学习。

加强环境文化建设,给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图书馆不仅要向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资源,还应该给读者创造一种适合他们的文化氛围和阅览环境。创造良好的过刊阅览室环境。建设舒适、方便的室内环境;四季温差较大的地方,很有必要安装冷暖空调。室内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做到窗明几净,给读者以清洁、整齐的感觉。为读者营造安静、和谐的阅览氛围。馆舍周边要进行绿化布置,室内布置要格调高雅,装饰美观,营造浓郁的、高层次的文化氛围。大厅、书库、阅览室要张贴名人名言、美术书画等,让大学生置身其中,能感受到时代气息和文化氛围,不仅能潜心治学,还使心灵得到净化。

深化图书馆人性化服务,体现“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理念。读者是图书馆的主体,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是时代的特征,积极推行人性化服务,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图书馆的环境和设备优势,为读者创造赏心悦目的阅览环境,让读者拥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满足读者的个性需求以及阅读习惯,服务设施应该充分考虑读者在借阅、检索和利用信息过程中方便快捷。不断扩展服务方式和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如网络服务,多媒体服务,自助借还等等,在服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个性化服务,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图书馆网络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生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校园网络文化全方位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塑造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同时,网上的文化垃圾也在影响着大学生。因此,图书馆应该充分认识网络资源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建立适合高校发展和教学、科研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总之,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要充分的发挥其教育职能,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创建更高层次的品牌院校,完成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

参考文献:

[1]黄月红.也谈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

[2]王美君.浅析高职院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网络财富,2010(9)

[3]巩梅.浅谈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5)

[4]周波兰.谈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6)

论文开题报告校园文化建设

试论研究生校园文化的建设论文

摘要: 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自我教育的主要载体,在营造学术氛围、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汕头大学“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为实例,在分析和总结该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讨研究生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高校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因此,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1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

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是一种氛围,它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载体,即通过非强制性的手段,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的作用,并逐步内化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不可小视。2004年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校要通过精心组织和设计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并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但由于绝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育主体是本科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心主要围绕本科生群体而展开,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往往得不到重视,似乎处于大学校园文化的边缘。另外,研究生群体具有以科研学术为主、课余活动较少、生源多样化、独立意识强、思想多元化等特点,很多活动未根据研究生群体独有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和设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得研究生群体本身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

2007年,北京大学团委对北京大学研究生群体校园文化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研结果显示研究生校园文化生活存在“积极性偏低”、“学术性较强”和“个性不鲜明”3个特点。“学术性较强”和“个性不鲜明”的特点说明了研究生群体除了学术性活动之外,对各种类型的校园文化生活的喜爱程度与本科生相比,大同小异,两者对校园文化生活诉求并无显著不同,造成研究生校园文化生活“积极性偏低”的原因除了研究生科研时间紧外,暴露出了我们在开发和开展符合研究生需求、凸显研究生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上存在严重不足。

3汕头大学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尝试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的多元化导致了研究生思想多元化,这些对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研究生在学习、科研、就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疑问和迷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汕头大学针对研究生群体的特点,紧密围绕贯彻落实中央2004年16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连续多年举办以寻找研究生精神家园、丰富研究生精神生活为宗旨的“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

“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以旅程的方式开展,整个旅程设有三个驿站,从第一驿站“学径寻幽”出发,途径第二驿站“彼岸·夏花”,最后达到了终点站——“我们在路上”,整个活动历时近一个月。在名为“学径寻幽”的第一站中,主题是追求学问之道。主办方请来学校文、理、工、医等多个领域颇有建树的知名教授为同学们深入阐述学术研究方法与经验,揭示学术研究真谛,解除学术入门困惑。在随后的以“彼岸·夏花”为题的第二站中,广大研究生们则与学校优秀毕业生、优秀辅导员和心理学、管理学专业的知名教授一起探讨了校园生活、人际关系、个人修养、生命和情感的话题。在最终的“我们在路上”驿站中,则邀请校内或校外多名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教授和学者畅谈他们的求学之路、创业经历和人生起落等,让同学们在他们非凡的人生经历中感悟人生、激励自我、规划未来,并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尽管每个驿站访谈时间仅有两个多小时,但整个“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涉及的面非常广,从第一站的解决入门之惑,到第二站的校园生活,再到第三站的人生感悟和规划未来,可以说解决了研究生们在校期间遇到的很多代表性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站——“我们在路上”把整个“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推向了高潮。主办方之所以把这一站命名为“我们在路上”,源于人们常常将人生比喻为一条路,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想要到达自己梦想的地方,就必须不停歇,一直走下去。而每当我们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如何抉择,又或者我们在前行的途中遭遇荆棘和困惑的时候,良师益友们的建议和帮助对我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4“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效果和组织工作经验

汕头大学“研究生文化之

旅”通过邀请校内外德高望重的知名学者、专家以及心理专家和优秀毕业生,采用访谈的形式与广大研究生进行交流,内容涉及如何做学问、如何规划人生、如何看待生命和情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提高道德修养等多方面研究生感兴趣而又难以处理或者说感到困惑的问题,这种形式和内容受到广大研究生的普遍欢迎。在整个“研究生文化之旅”系列活动的举办过程中,每一次活动的结束,都会在研究生内部和BBS上引起热烈的反响,有发表看法的,有提出建议的,也有表示期待的。BBS上的各种讨论、建议以及赞扬之辞给了举办方极大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该活动吸引了不少研究生及本科生加入到旅程当中来,使得整个活动在学校产生了很大影响,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规划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和启迪作用,切实解决了研究生们在学习、科研、就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整个活动的效果看,汕头大学“研究生文化之旅”系列活动,达到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具备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目的,同时也是紧密围绕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举措。

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学术氛围、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汕头大学开展的“研究生文化之旅”系列活动是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益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很好的工作经验:

(1)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做到贴近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针对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三大特点,组织和设计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学术性内容,同时又不能贪大求全,要注意立足于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第二课堂”的特点,重在发挥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补充作用。首先,要尊重和突出研究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和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创造自我展示、主动学习、相互教育的舞台;其次,要突出活动的交融性、灵活性和包容性,可以将不同专业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进行跨领域、跨专业、跨学科的交流;最后,还要着眼于研究生未来的职业倾向,为其提供在第一课堂无法获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只有这样,开展的教育活动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2)随着高校研究生群体所占比例的逐年增大,学校要提高对研究生校园文化的重视,建立健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级组织,首先要加强研究生党、团组织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其次,应该加强各级研究生会的建设,完善机构设置,明确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建设研究生校园文化。

(3)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应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以“横纵结合”模式向前推进。“横”指的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围绕某一主题,整合资源全面推进主题文化建设,如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在同一时间设立多个分论坛。“纵”指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围绕文化工作中的某一重要主题,有策划、有步骤、有计划的逐步推进并不断的强化主题内涵,如“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横式”活动较好地满足研究生群体多元的文化需求,短时间内在校园里创造出一种强烈的集中文化氛围,从而实现较大的活动覆盖面和受益面。“纵式”活动,准确把握研究生在某一领域的需求,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使得活动的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同样增大覆盖面和收益面,增强活动效果。

(4)要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迅速等特点,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德育进网络作为提升其有效性的有利契机,提炼传统德育方法和内容体系,加大对上网群体特征的研究力度,通过富有针对性的内容、有效的载体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提升德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新纲,罗伟.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J].2007(8):100~103.

[2]王厚庆,艾春安.研究生校园文化现状调查与分析.陕西教育,2009(10):370.

[3]北大团委研究生与青年工作部.北京大学研究生群体发展状况调研报告[J].北大青年研究,.

[4]韩流.研究生与校园文化:“时代”未至问题犹存——基于北京大学团委最新调研结果的再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8(01):107~109.

[5]刘伟兰,张熠.试论新形势下研究生与校园文化建设[J].2006(1):72~73.

[6]葛蒙.论研究生会在建设研究生校园文化氛围中的作用..

==================论文写作方法===========================

校园文化建设管理论文 把握校园文化特征 践行科学发展观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校园文化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思想保障,也是加快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1、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通过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进而提升人的素质、协调人际关系、激发创造潜能,这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力的增强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文化实力既包括知识、技术、教育等方面的力量,也包括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审美观在内的精神力量,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因此,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文化建设,才能实现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而肩负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任,则要靠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学校则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和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 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文化,以及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质文化,其中以精神文化为第一要义,因此,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诸如提到百年名校,我们自然回想起它的校训,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北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大的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等,校训恰恰反映了这些名校的发展的历史渊源,独特的理念以及发展的特色。因此,校园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贯穿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始终,它体现了一个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品味格调,特别是提高全体师生的凝聚力,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优秀人才,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校园文化在信息化的今天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人与环境的和谐、人文精神的传承,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学校的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必然是我们今天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面对今天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校园文化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凝聚作用:在长期的群体共生环境下,师生员工对价值观、学校荣誉、理想信念、工作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等,都会有逐步的趋同或认可,并由个人的精神情感融为共有的精神灵魂,自觉不自觉地为维护这些精神财富努力。这种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精神灵魂,也成为了凝聚集体的纽带。优秀的校园文化必然是师生员工对集体产生了归属感、自豪感、依赖感、幸福感,使人们往往更加团结、对集体更加关心更加爱护。第二、约束导向作用:多年传承的文化传统,集体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力量,影响或者约束这个集体内的成员。比如校风、学风、规章制度,都让学校的每个成员思考,我们该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优秀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的良性发展,引导师生员工的进步方向。第三、激励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无疑能促进人的创造力、产生工作学习动力、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对师生员工的心理心态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教职工来说,良好文化环境的吸引力往往超过了经济因素对教职工的作用,有事业心有抱负的教职工更愿在良好的环境里做出成就。同样青年学子也更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 第四、社会影响:校园文化对学校周边地区、学校所在地区和与学校有联系的社会群体和个人,都有一定辐射作用。在崇尚文化的社会里,校园的文化也成了社会景观。诸如北大、清华、人大等就成了人们的旅游胜地。总之,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引领,注重全体师生的发展,形成一所学校发展的独特风景线。二、校园文化的特性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既有人文特征,又有教育特征,它是一个学校长期传承下来的思想观念、学术精神、价值观、思维习惯、人文传统、制度建设等精神素质和校园各项物质建设素质的总和。所以学校的教风、学风、科学风气、生活和工作环境,无不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体现。校园文化大致包含两部分,一是物质文化,一是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承载着非物质文化的内涵,是非物质文化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通过物质文化表现出来。非物质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通过校园环境、学校的规章制度、师生的日常言行举止、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出来。校园文化具有十大特性:1、知识性。校园文化包含并具有传播自然和人文的各种各类知识功能。学校是人类知识的传播场所,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首先要考虑其知识性特征,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的人类知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材料。2、艺术性。校园文化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要通过塑造物化的形象,来展现校园文化的内容,比如通过建筑物的形状、布局,文字材料,音像图片,雕塑景观,园林设计等等,用一些形象具体的物体作为文化符号,赋予其文化意义。3、观赏性。蕴含有一定校园文化意义的艺术形象,要有观赏价值,体现出高品位,既要意境深远,又要能引起观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从而达到睹物知意,触景生情的效果。4、独有性。校园文化建设最忌千校一面,互相抄袭,照搬雷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所学校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办学背景条件、师资结构状况、生源素质情况,就决定了不可能有相同的校园文化内容。所以每一所学校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内容和形式,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学校成为众多学校中的"这一个",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有自己的根和魂,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才有存在于世界的价值。5、系统性。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单一存在的,一鳞片爪不是文化,文化是一个体系和序列。在进行校园文化知识选择时,要注意把某一科和某一块某一类知识系统的加以整理,完整的表现出来,可以是大致梗概,可以是完整内容,但不要搞得支离破碎,不成系统,让师生不知首尾,形不成深刻印象,起不到教育的效果。6、积淀性。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临时张贴几张标语,悬挂几个条幅,粉刷一下墙壁,栽种几棵树木,编写几句口号,打扫一下卫生,学生表演一次节目来体现的。是通过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一点一滴的细节磨练,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意识的总结提炼升华,又加以反复的实践,最后形成一种稳定的习惯、风格、个性、特征,全体师生一致认同的规则规范、传统价值观、独有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以及办学思想。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沉淀过程。7、渗透性。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影响和教育作用是无形的,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师生在每天看到本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在师生互相的一言一行,在每一节课堂,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在进行着文化的传递传承,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形式建设着校园文化,渗透着校园文化,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染,渗透进自己的灵魂,并内化为自己的习惯,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象和熙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8、传承性。一个学校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发展史,社会和时代不断发展变化,学校内部各种元素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校园文化必然要随着发展变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是历史规律。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历史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9、丰富性。校园文化包含有丰富的的内容并呈现出多样的形式,隐性显性,有形无形;动态静态;古今中外,人文自然,科学艺术,人类社会一切有益的知识,先进的技能,辉煌的成就。世界的民族的国家的地方的校本的,断代的通史的,集体的个体的,等等,只要能够契合本校的实际,都可以为我所用,融为一体,发扬光大,继承发展。10、实践性。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建设就是实践,建设就是要让全体师生都参与进来,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师生亲自动手,学习文化,理解文化,掌握文化,运用文化,在体验文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在运用文化中创新文化,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中原动力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即教师的教师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校园文化的十大特性,要求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充分把握其特征,真正发挥其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彰显校园文化特性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彰显着校园文化的特性,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到现代文明的网络文化的传播,从校园内涵文化的建设到校园外显文化的营造,从静态文化的加强到动态文化的生成,校园文化林林总总,五彩缤纷,形成各个学校独特的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纵观诸多学校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 教师专业发展文化教师专业成长是每个学校都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诸如采取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书、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坚持撰写教学反思和进行集体备课等各种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发掘骨干教师的潜力,注重优秀教师的成果展示,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又彰显了校园文化的实践性。(二)班级特色文化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活动的基本场所。有人曾形象地把它比喻成学生磨炼本领、学会生存、创造人生的“驿站”,进行知识信息交流、体验快乐与忧愁、酿造希望与收获的“生活舞台”。班级建设的成效如何,从结果上看,会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影响的成效,关系到学生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广度与深度。因此,人们都非常重视班级及其建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就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一方面,我们为可以借鉴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南京一中、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等全国名校经验,另一方面,又派专人到全国各地名校参观学习,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在校内进行集体研讨,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诸如,要求每个班制定班名、班徽、班歌,在班门口悬挂班级名片,还要求各班定期根据各项活动进展情况认真布置教室,让文化溢满教室,环境无声育人。另外,每个班还专门配备了解说员,架起他人了解本班的桥梁。这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独有性和艺术性。(三)课堂教改文化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教师教与学生学构成的双边活动。随着新课改的实行,课堂教改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方面走出校门参观学习先进教改经验,另一方面结合校情,全员参与探究教改出路,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板块式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等等,课堂教改文化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知识性和系统性。(四)管理文化《逆领导思考》一书的作者罗伯特·凯利说:"说到追随与领导,大多数组织的成功,管理者的贡献平均不超过两成,任何组织和企业的成功,都是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因此,学校的管理要坚持情感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围绕“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尊严,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幸福”的办学理念,积极为教职工谋福利,始终把师生冷暖挂在心头,充分发挥师生、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我为学校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学校的管理要改变管理模式,打造运行平台,建立校级—→处级—→年级的层级网络化管理体系,使得各科室树立服务意识、反思意识、模板意识等“六种意识”,使各科室真正发挥了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职能,各个年级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形成一个团结的学校团队 。学校的管理文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积淀性和传承性。上述种种校园特色文化,处处彰显校园文化的十大特性,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既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气氛,创建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又开拓师生的视野,诠释学校发展的理念和特色,践行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如何开展国防建设论文题目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一、学术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二、科学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三、创造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 唯物主义和 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四、理论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1.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2.发表论文审核时间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3.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民无兵不安,国无防不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两件大事:一是生存与安全问题;二是发展与富强问题。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所需要的产物,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活动。但是长期和平环境使国民的国防观念逐渐淡化,自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后,我国的周边环境趋于平静,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昔日"腹背受敌"的危境基本消除,在未来可预见的将来也似乎仍将有一个和平美好的前景。这种大好的局面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我们本该倍加珍惜。但是,值得高度警惕的是,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也使得一些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产生了种种松懈和麻痹思想,似乎天下太平了,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越来越缺失国际危机感从上到下,越来越感觉到轻视国防、放松国防建设的情绪和现象。那么,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怎样在生活中增强国防意识呢?认真学习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学习是大学生的本份,首先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学校开设的军事理论课程是我们贡献国防建设的最基础行动。开学初我们经历了一个月军事训练的磨砺,磨掉了我们长期养成的娇骄之气,使我们的耐受力与服从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校开了军事理论课后,我才发现军事理论是军事训练的精神提炼与升华,在课堂上,我们开始逐渐树立国防观念,意识到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回过头来重新认识军训,我们知道了那不仅仅是一项体力与毅力的锻炼,更是大学生服兵役的一项国防义务,责任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从军理课上,我们还学到了许多军事科技知识,掌握了基本的军事理论,认识了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面临的国防任务。这既是对国防与军事的理性认识,也是一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论教育。在国防建设事业中,当代大学生任重而道远,这更需要我们通过军理课的学习,用丰富的国防知识武装自己,增强国防观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投身国防建设实践。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强大的国防实力需要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外交、自然等综合力量来支持,国防建设也更加突出复合力量建设。这正好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投身国防建设的绝好机会。大学生只有将国防使命牢记于心,发愤苦读,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本专业中的人才,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将书本知识应用于提高国家防卫能力的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不负国家的培养,才能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心国家与国际大事,关注国防建设事业发展。国防建设是一个紧跟时代脚步,颇具现实意义的大工程,与当代世界政治、军事、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当前美苏争霸的冷战局面已结束,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我国台湾问题尚未解决,南海争端愈演愈烈,这些事件都对我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国防安全构成了威胁。当代大学生只有时时关注国家与国际大事,关注我国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军事敏锐性,才能识得大局,顾得大体,从中发现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更有质量的为我国国防建设添砖加瓦。响应征兵号召,积极参军入伍。兵役义务是公民的重要国防义务,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最前沿,掌握着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拥有较高素质的优秀群体,有足够的热情与能力响应征兵号召,参军入伍,献身于国家国防建设事业。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信息为基础的高科技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我们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高学历,学为军用,提升我国军队整体素质与战斗力,增强我国国防实力。国防建设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防教育应当纳入国民教育的大体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让我们自觉增强国防意识,投入到国防建设中吧!

01什么是国防教育?是指通过对全体公民进行一定的战争观、国家安全观、利益观以及国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02为什么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①可以提高全民国防观念,激励人们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地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②可以振奋民族精神,有效地防止和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反对国际敌对势力的侵略、颠覆和渗透以及“和平演变”的阴谋,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③可以加深军政、军民之间的感情,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活动,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的团结。 ④可以加强国防法制观念,自觉地依法履行兵役义务,保护军事设施。⑤普及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提高保卫祖国的本领。 03我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我国的国防政策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总政策,其基本思想是:国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实行积极的防御战略,坚持全民自卫原则:国家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具体讲,就是加强必要的国防力量建设,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防环境,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坚持和平自主的防卫原则,永远不搞侵略扩张,在外交上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各国友好合作,不依任何大国,不同他们结盟。

写作思路:可以从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就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根本利益这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说明自己总结出来的方针以及措施等等。

正文:

国防建设就是整个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就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根本利益,也就是实现我国“富民强国”的重要保障,又就是维护国家安全,确立中国国际地位的根本保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结束了有国无防的历史。特别就是经过改革开放后,国防力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当前国际形势并不太平,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的形势下,西方国家把中国视为潜在的“全球对手”,周边国家纷纷加强军事建设,对我国采取“防御”措施,我国周边的军事环境、安全环境十分严峻。

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实现中华民族真正的富强。

一、建立一支有快速反应能力、强大投送能力的军队。针对我国海岸线长、邻国多的情况,不仅要建立强大的边、海防,而且要建立一支有快速反应能力、强大投送能力、高度机动能力的军队,确保国家在任何方向上遭到侵略,都能迅速投入交战,并取得胜利。

二、集中科技力量,重点解决武器装备技术问题。当前我国国防科技特别就是高科技,与美俄等国家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些高精尖武器人家对我们实行禁售。因此我们要集中科技力量,自力更生,有重点的研制与生产精确制导武器与远程打击武器,以及指挥控制情报侦察系统、通信与电子战等高技术武器装备,提高我国的武器装备技术水平。

三、不断加大国防投入,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尽管我国的国防投入近年呈增长的状态,但占财政支出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占GDP比例维持在左右的较低水平,国防费总额仍低于世界一些主要政治、军事大国水平,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协调。只有不断加大国防投入,建立强有力的现代化国防,才能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才能确保经济发展成果不被别国掠夺。

四、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国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与经济的发展。要从小抓好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增强全国军民居安思危的国防警觉与一旦强敌压境全民族同仇敌忾消灭敌人的精神准备,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良好氛围。

国防,就是一门求生学问,也就是国家的防务,就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与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与斗争。国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服务于国家利益。丘吉尔有一句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此言一语中的。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的论文

试论研究生校园文化的建设论文

摘要: 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自我教育的主要载体,在营造学术氛围、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汕头大学“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为实例,在分析和总结该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讨研究生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高校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因此,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1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

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是一种氛围,它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载体,即通过非强制性的手段,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的作用,并逐步内化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不可小视。2004年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校要通过精心组织和设计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并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但由于绝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育主体是本科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心主要围绕本科生群体而展开,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往往得不到重视,似乎处于大学校园文化的边缘。另外,研究生群体具有以科研学术为主、课余活动较少、生源多样化、独立意识强、思想多元化等特点,很多活动未根据研究生群体独有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和设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得研究生群体本身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

2007年,北京大学团委对北京大学研究生群体校园文化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研结果显示研究生校园文化生活存在“积极性偏低”、“学术性较强”和“个性不鲜明”3个特点。“学术性较强”和“个性不鲜明”的特点说明了研究生群体除了学术性活动之外,对各种类型的校园文化生活的喜爱程度与本科生相比,大同小异,两者对校园文化生活诉求并无显著不同,造成研究生校园文化生活“积极性偏低”的原因除了研究生科研时间紧外,暴露出了我们在开发和开展符合研究生需求、凸显研究生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上存在严重不足。

3汕头大学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尝试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的多元化导致了研究生思想多元化,这些对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研究生在学习、科研、就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疑问和迷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汕头大学针对研究生群体的特点,紧密围绕贯彻落实中央2004年16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连续多年举办以寻找研究生精神家园、丰富研究生精神生活为宗旨的“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

“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以旅程的方式开展,整个旅程设有三个驿站,从第一驿站“学径寻幽”出发,途径第二驿站“彼岸·夏花”,最后达到了终点站——“我们在路上”,整个活动历时近一个月。在名为“学径寻幽”的第一站中,主题是追求学问之道。主办方请来学校文、理、工、医等多个领域颇有建树的知名教授为同学们深入阐述学术研究方法与经验,揭示学术研究真谛,解除学术入门困惑。在随后的以“彼岸·夏花”为题的第二站中,广大研究生们则与学校优秀毕业生、优秀辅导员和心理学、管理学专业的知名教授一起探讨了校园生活、人际关系、个人修养、生命和情感的话题。在最终的“我们在路上”驿站中,则邀请校内或校外多名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教授和学者畅谈他们的求学之路、创业经历和人生起落等,让同学们在他们非凡的人生经历中感悟人生、激励自我、规划未来,并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尽管每个驿站访谈时间仅有两个多小时,但整个“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涉及的面非常广,从第一站的解决入门之惑,到第二站的校园生活,再到第三站的人生感悟和规划未来,可以说解决了研究生们在校期间遇到的很多代表性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站——“我们在路上”把整个“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推向了高潮。主办方之所以把这一站命名为“我们在路上”,源于人们常常将人生比喻为一条路,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想要到达自己梦想的地方,就必须不停歇,一直走下去。而每当我们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如何抉择,又或者我们在前行的途中遭遇荆棘和困惑的时候,良师益友们的建议和帮助对我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4“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效果和组织工作经验

汕头大学“研究生文化之

旅”通过邀请校内外德高望重的知名学者、专家以及心理专家和优秀毕业生,采用访谈的形式与广大研究生进行交流,内容涉及如何做学问、如何规划人生、如何看待生命和情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提高道德修养等多方面研究生感兴趣而又难以处理或者说感到困惑的问题,这种形式和内容受到广大研究生的普遍欢迎。在整个“研究生文化之旅”系列活动的举办过程中,每一次活动的结束,都会在研究生内部和BBS上引起热烈的反响,有发表看法的,有提出建议的,也有表示期待的。BBS上的各种讨论、建议以及赞扬之辞给了举办方极大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该活动吸引了不少研究生及本科生加入到旅程当中来,使得整个活动在学校产生了很大影响,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规划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和启迪作用,切实解决了研究生们在学习、科研、就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整个活动的效果看,汕头大学“研究生文化之旅”系列活动,达到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具备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目的,同时也是紧密围绕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举措。

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学术氛围、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汕头大学开展的“研究生文化之旅”系列活动是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益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很好的工作经验:

(1)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做到贴近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针对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三大特点,组织和设计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学术性内容,同时又不能贪大求全,要注意立足于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第二课堂”的特点,重在发挥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补充作用。首先,要尊重和突出研究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和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创造自我展示、主动学习、相互教育的舞台;其次,要突出活动的交融性、灵活性和包容性,可以将不同专业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进行跨领域、跨专业、跨学科的交流;最后,还要着眼于研究生未来的职业倾向,为其提供在第一课堂无法获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只有这样,开展的教育活动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2)随着高校研究生群体所占比例的逐年增大,学校要提高对研究生校园文化的重视,建立健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级组织,首先要加强研究生党、团组织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其次,应该加强各级研究生会的建设,完善机构设置,明确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建设研究生校园文化。

(3)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应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以“横纵结合”模式向前推进。“横”指的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围绕某一主题,整合资源全面推进主题文化建设,如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在同一时间设立多个分论坛。“纵”指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围绕文化工作中的某一重要主题,有策划、有步骤、有计划的逐步推进并不断的强化主题内涵,如“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横式”活动较好地满足研究生群体多元的文化需求,短时间内在校园里创造出一种强烈的集中文化氛围,从而实现较大的活动覆盖面和受益面。“纵式”活动,准确把握研究生在某一领域的需求,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使得活动的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同样增大覆盖面和收益面,增强活动效果。

(4)要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迅速等特点,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德育进网络作为提升其有效性的有利契机,提炼传统德育方法和内容体系,加大对上网群体特征的研究力度,通过富有针对性的内容、有效的载体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提升德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新纲,罗伟.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J].2007(8):100~103.

[2]王厚庆,艾春安.研究生校园文化现状调查与分析.陕西教育,2009(10):370.

[3]北大团委研究生与青年工作部.北京大学研究生群体发展状况调研报告[J].北大青年研究,.

[4]韩流.研究生与校园文化:“时代”未至问题犹存——基于北京大学团委最新调研结果的再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8(01):107~109.

[5]刘伟兰,张熠.试论新形势下研究生与校园文化建设[J].2006(1):72~73.

[6]葛蒙.论研究生会在建设研究生校园文化氛围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校园文化的内涵、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校高书图馆的教育职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品牌院校来诠释图书馆在提升校园文化质量中的地位。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是最能体现高校人文精神的所在。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任重而道远。作为高校文化中心的图书馆集教育、学术、文化等工作于一体,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责无旁贷,意义非凡。

1校园文化的内涵及作用

校园文化,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大学生生活很多数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配合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图书馆当前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心。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中心至关重要。给学生正确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承担着大学校园培养社会建设者的责任。让学生们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图书馆是高校物质文化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高校图书馆工作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柱。一个大学生有相当的时间是在图书馆中度过的,图书馆里有丰富的藏书,为大学生提供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基础。通过在图书馆里的学习,学生开发潜在的能力,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锻炼了自己实践能力。而且,图书馆还会经常举办专业讲座,聘请著名的专家学者,介绍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动态,使学生们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图书馆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图书馆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时期是人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仅需要知识技能,人格的培养。图书馆图书资源非常丰富,是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图书馆通过开展主题报告会、图书评论等一系列积极的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行为方式准则,对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理想、提升道德情操、培养优良品格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施,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在加大。图书馆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能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正确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图书馆环境舒适,是学生陶冶情操,感受和美,安静学习的最佳选择。图书馆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百科全书。在图书馆里,大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遨游,陶冶情操,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营养。图书馆优雅的环境和良好文化氛围,先进的网络设备,为学生学习、教师工作、双方交流创造了最有利条件。良好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享受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使学生喜欢图书馆,喜欢学校,更喜欢大学生活。而且,图书馆馆员所具有的良好的团队精神、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强烈的感染者学生,影响着学生。

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有现代化的网络信息资源,正因为这些使图书馆成为大家认可的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通过阅读馆藏的各种纸质文献资料和电子文献资料,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延伸课堂教育,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学生在图书馆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爱好、特长和社会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会更主动的去学习,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图书馆还会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为学生实践兴趣,完善知识结构搭建了平台。图书馆不仅能有效地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而且能有效地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图书馆是大学生提升文化素质的第二课堂,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品牌院校。

2发挥校高书图馆的教育职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品牌院校的具体措施

构建科学合理的馆藏结构,科学合理馆藏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和其他文献资源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知识的获得,影响着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图书馆应该重视所藏文献的学科知识的涵盖面,还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操、审美观念等等。在馆藏资源建设上要坚持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统一的原则,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进行读者需求的统计,有计划、有安排、按比例地采访各种类型、各种载体的信息文献资源,并对文献信息严格把关,提供健康的精神文化食粮及时的供给给大学生,让他们可以随时尽可能的享受文化粮食,更好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的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定期举行读书活动,并召开读者座谈会,馆长接待日和答复读者们提出的建议和问题,根据学校的教学科研安排和校园文化活动计划,采取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站做新书通报进行新书推荐、专题介绍、好书共赏等等;聘请院类外专家学者举办各类专题讲座。邀请文化界、艺术界的名人举办文学、戏剧、音乐、书画等鉴赏性讲座,使学生在本专业之外,能受到多方面文化艺术修养的熏陶。

努力提高馆员素质,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在高校图书馆工作需要的是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馆员,馆员要想在图书馆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不断地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要系统的学习图书馆专业知识,学习外语知识,学习计算机操作能力,了解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操作。要提高馆员学历教育,从根本上提馆员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要进行馆员的岗位培训,聘请馆内外专家讲学;要进行短期的计算机培网络知识培训;要经常组织女性馆员去别的高校图书馆参观、学习。

加强环境文化建设,给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图书馆不仅要向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资源,还应该给读者创造一种适合他们的文化氛围和阅览环境。创造良好的过刊阅览室环境。建设舒适、方便的室内环境;四季温差较大的地方,很有必要安装冷暖空调。室内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做到窗明几净,给读者以清洁、整齐的感觉。为读者营造安静、和谐的阅览氛围。馆舍周边要进行绿化布置,室内布置要格调高雅,装饰美观,营造浓郁的、高层次的文化氛围。大厅、书库、阅览室要张贴名人名言、美术书画等,让大学生置身其中,能感受到时代气息和文化氛围,不仅能潜心治学,还使心灵得到净化。

深化图书馆人性化服务,体现“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理念。读者是图书馆的主体,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是时代的特征,积极推行人性化服务,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图书馆的环境和设备优势,为读者创造赏心悦目的阅览环境,让读者拥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满足读者的个性需求以及阅读习惯,服务设施应该充分考虑读者在借阅、检索和利用信息过程中方便快捷。不断扩展服务方式和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如网络服务,多媒体服务,自助借还等等,在服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个性化服务,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图书馆网络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生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校园网络文化全方位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塑造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同时,网上的文化垃圾也在影响着大学生。因此,图书馆应该充分认识网络资源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建立适合高校发展和教学、科研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总之,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要充分的发挥其教育职能,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创建更高层次的品牌院校,完成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

参考文献:

[1]黄月红.也谈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

[2]王美君.浅析高职院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网络财富,2010(9)

[3]巩梅.浅谈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5)

[4]周波兰.谈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6)

校园文化建设管理论文 把握校园文化特征 践行科学发展观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校园文化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思想保障,也是加快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1、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通过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进而提升人的素质、协调人际关系、激发创造潜能,这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力的增强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文化实力既包括知识、技术、教育等方面的力量,也包括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审美观在内的精神力量,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因此,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文化建设,才能实现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而肩负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任,则要靠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学校则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和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 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文化,以及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质文化,其中以精神文化为第一要义,因此,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诸如提到百年名校,我们自然回想起它的校训,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北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大的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等,校训恰恰反映了这些名校的发展的历史渊源,独特的理念以及发展的特色。因此,校园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贯穿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始终,它体现了一个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品味格调,特别是提高全体师生的凝聚力,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优秀人才,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校园文化在信息化的今天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人与环境的和谐、人文精神的传承,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学校的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必然是我们今天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面对今天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校园文化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凝聚作用:在长期的群体共生环境下,师生员工对价值观、学校荣誉、理想信念、工作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等,都会有逐步的趋同或认可,并由个人的精神情感融为共有的精神灵魂,自觉不自觉地为维护这些精神财富努力。这种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精神灵魂,也成为了凝聚集体的纽带。优秀的校园文化必然是师生员工对集体产生了归属感、自豪感、依赖感、幸福感,使人们往往更加团结、对集体更加关心更加爱护。第二、约束导向作用:多年传承的文化传统,集体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力量,影响或者约束这个集体内的成员。比如校风、学风、规章制度,都让学校的每个成员思考,我们该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优秀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的良性发展,引导师生员工的进步方向。第三、激励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无疑能促进人的创造力、产生工作学习动力、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对师生员工的心理心态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教职工来说,良好文化环境的吸引力往往超过了经济因素对教职工的作用,有事业心有抱负的教职工更愿在良好的环境里做出成就。同样青年学子也更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 第四、社会影响:校园文化对学校周边地区、学校所在地区和与学校有联系的社会群体和个人,都有一定辐射作用。在崇尚文化的社会里,校园的文化也成了社会景观。诸如北大、清华、人大等就成了人们的旅游胜地。总之,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引领,注重全体师生的发展,形成一所学校发展的独特风景线。二、校园文化的特性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既有人文特征,又有教育特征,它是一个学校长期传承下来的思想观念、学术精神、价值观、思维习惯、人文传统、制度建设等精神素质和校园各项物质建设素质的总和。所以学校的教风、学风、科学风气、生活和工作环境,无不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体现。校园文化大致包含两部分,一是物质文化,一是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承载着非物质文化的内涵,是非物质文化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通过物质文化表现出来。非物质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通过校园环境、学校的规章制度、师生的日常言行举止、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出来。校园文化具有十大特性:1、知识性。校园文化包含并具有传播自然和人文的各种各类知识功能。学校是人类知识的传播场所,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首先要考虑其知识性特征,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的人类知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材料。2、艺术性。校园文化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要通过塑造物化的形象,来展现校园文化的内容,比如通过建筑物的形状、布局,文字材料,音像图片,雕塑景观,园林设计等等,用一些形象具体的物体作为文化符号,赋予其文化意义。3、观赏性。蕴含有一定校园文化意义的艺术形象,要有观赏价值,体现出高品位,既要意境深远,又要能引起观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从而达到睹物知意,触景生情的效果。4、独有性。校园文化建设最忌千校一面,互相抄袭,照搬雷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所学校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办学背景条件、师资结构状况、生源素质情况,就决定了不可能有相同的校园文化内容。所以每一所学校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内容和形式,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学校成为众多学校中的"这一个",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有自己的根和魂,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才有存在于世界的价值。5、系统性。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单一存在的,一鳞片爪不是文化,文化是一个体系和序列。在进行校园文化知识选择时,要注意把某一科和某一块某一类知识系统的加以整理,完整的表现出来,可以是大致梗概,可以是完整内容,但不要搞得支离破碎,不成系统,让师生不知首尾,形不成深刻印象,起不到教育的效果。6、积淀性。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临时张贴几张标语,悬挂几个条幅,粉刷一下墙壁,栽种几棵树木,编写几句口号,打扫一下卫生,学生表演一次节目来体现的。是通过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一点一滴的细节磨练,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意识的总结提炼升华,又加以反复的实践,最后形成一种稳定的习惯、风格、个性、特征,全体师生一致认同的规则规范、传统价值观、独有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以及办学思想。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沉淀过程。7、渗透性。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影响和教育作用是无形的,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师生在每天看到本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在师生互相的一言一行,在每一节课堂,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在进行着文化的传递传承,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形式建设着校园文化,渗透着校园文化,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染,渗透进自己的灵魂,并内化为自己的习惯,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象和熙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8、传承性。一个学校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发展史,社会和时代不断发展变化,学校内部各种元素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校园文化必然要随着发展变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是历史规律。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历史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校园文化建设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9、丰富性。校园文化包含有丰富的的内容并呈现出多样的形式,隐性显性,有形无形;动态静态;古今中外,人文自然,科学艺术,人类社会一切有益的知识,先进的技能,辉煌的成就。世界的民族的国家的地方的校本的,断代的通史的,集体的个体的,等等,只要能够契合本校的实际,都可以为我所用,融为一体,发扬光大,继承发展。10、实践性。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建设就是实践,建设就是要让全体师生都参与进来,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师生亲自动手,学习文化,理解文化,掌握文化,运用文化,在体验文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在运用文化中创新文化,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中原动力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即教师的教师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校园文化的十大特性,要求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充分把握其特征,真正发挥其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彰显校园文化特性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彰显着校园文化的特性,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到现代文明的网络文化的传播,从校园内涵文化的建设到校园外显文化的营造,从静态文化的加强到动态文化的生成,校园文化林林总总,五彩缤纷,形成各个学校独特的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纵观诸多学校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 教师专业发展文化教师专业成长是每个学校都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诸如采取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书、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坚持撰写教学反思和进行集体备课等各种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发掘骨干教师的潜力,注重优秀教师的成果展示,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又彰显了校园文化的实践性。(二)班级特色文化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活动的基本场所。有人曾形象地把它比喻成学生磨炼本领、学会生存、创造人生的“驿站”,进行知识信息交流、体验快乐与忧愁、酿造希望与收获的“生活舞台”。班级建设的成效如何,从结果上看,会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影响的成效,关系到学生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广度与深度。因此,人们都非常重视班级及其建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就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一方面,我们为可以借鉴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南京一中、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洋思中学等全国名校经验,另一方面,又派专人到全国各地名校参观学习,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在校内进行集体研讨,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诸如,要求每个班制定班名、班徽、班歌,在班门口悬挂班级名片,还要求各班定期根据各项活动进展情况认真布置教室,让文化溢满教室,环境无声育人。另外,每个班还专门配备了解说员,架起他人了解本班的桥梁。这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独有性和艺术性。(三)课堂教改文化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教师教与学生学构成的双边活动。随着新课改的实行,课堂教改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方面走出校门参观学习先进教改经验,另一方面结合校情,全员参与探究教改出路,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板块式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等等,课堂教改文化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知识性和系统性。(四)管理文化《逆领导思考》一书的作者罗伯特·凯利说:"说到追随与领导,大多数组织的成功,管理者的贡献平均不超过两成,任何组织和企业的成功,都是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因此,学校的管理要坚持情感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围绕“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尊严,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师生的幸福”的办学理念,积极为教职工谋福利,始终把师生冷暖挂在心头,充分发挥师生、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我为学校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学校的管理要改变管理模式,打造运行平台,建立校级—→处级—→年级的层级网络化管理体系,使得各科室树立服务意识、反思意识、模板意识等“六种意识”,使各科室真正发挥了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职能,各个年级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形成一个团结的学校团队 。学校的管理文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积淀性和传承性。上述种种校园特色文化,处处彰显校园文化的十大特性,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既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气氛,创建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又开拓师生的视野,诠释学校发展的理念和特色,践行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cssci

试论研究生校园文化的建设论文

摘要: 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自我教育的主要载体,在营造学术氛围、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汕头大学“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为实例,在分析和总结该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讨研究生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高校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因此,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1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

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是一种氛围,它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载体,即通过非强制性的手段,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的作用,并逐步内化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不可小视。2004年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校要通过精心组织和设计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并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但由于绝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育主体是本科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心主要围绕本科生群体而展开,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往往得不到重视,似乎处于大学校园文化的边缘。另外,研究生群体具有以科研学术为主、课余活动较少、生源多样化、独立意识强、思想多元化等特点,很多活动未根据研究生群体独有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和设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得研究生群体本身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

2007年,北京大学团委对北京大学研究生群体校园文化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研结果显示研究生校园文化生活存在“积极性偏低”、“学术性较强”和“个性不鲜明”3个特点。“学术性较强”和“个性不鲜明”的特点说明了研究生群体除了学术性活动之外,对各种类型的校园文化生活的喜爱程度与本科生相比,大同小异,两者对校园文化生活诉求并无显著不同,造成研究生校园文化生活“积极性偏低”的原因除了研究生科研时间紧外,暴露出了我们在开发和开展符合研究生需求、凸显研究生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上存在严重不足。

3汕头大学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尝试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的多元化导致了研究生思想多元化,这些对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研究生在学习、科研、就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疑问和迷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汕头大学针对研究生群体的特点,紧密围绕贯彻落实中央2004年16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连续多年举办以寻找研究生精神家园、丰富研究生精神生活为宗旨的“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

“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以旅程的方式开展,整个旅程设有三个驿站,从第一驿站“学径寻幽”出发,途径第二驿站“彼岸·夏花”,最后达到了终点站——“我们在路上”,整个活动历时近一个月。在名为“学径寻幽”的第一站中,主题是追求学问之道。主办方请来学校文、理、工、医等多个领域颇有建树的知名教授为同学们深入阐述学术研究方法与经验,揭示学术研究真谛,解除学术入门困惑。在随后的以“彼岸·夏花”为题的第二站中,广大研究生们则与学校优秀毕业生、优秀辅导员和心理学、管理学专业的知名教授一起探讨了校园生活、人际关系、个人修养、生命和情感的话题。在最终的“我们在路上”驿站中,则邀请校内或校外多名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教授和学者畅谈他们的求学之路、创业经历和人生起落等,让同学们在他们非凡的人生经历中感悟人生、激励自我、规划未来,并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尽管每个驿站访谈时间仅有两个多小时,但整个“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涉及的面非常广,从第一站的解决入门之惑,到第二站的校园生活,再到第三站的人生感悟和规划未来,可以说解决了研究生们在校期间遇到的很多代表性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站——“我们在路上”把整个“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推向了高潮。主办方之所以把这一站命名为“我们在路上”,源于人们常常将人生比喻为一条路,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想要到达自己梦想的地方,就必须不停歇,一直走下去。而每当我们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如何抉择,又或者我们在前行的途中遭遇荆棘和困惑的时候,良师益友们的建议和帮助对我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4“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效果和组织工作经验

汕头大学“研究生文化之

旅”通过邀请校内外德高望重的知名学者、专家以及心理专家和优秀毕业生,采用访谈的形式与广大研究生进行交流,内容涉及如何做学问、如何规划人生、如何看待生命和情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提高道德修养等多方面研究生感兴趣而又难以处理或者说感到困惑的问题,这种形式和内容受到广大研究生的普遍欢迎。在整个“研究生文化之旅”系列活动的举办过程中,每一次活动的结束,都会在研究生内部和BBS上引起热烈的反响,有发表看法的,有提出建议的,也有表示期待的。BBS上的各种讨论、建议以及赞扬之辞给了举办方极大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该活动吸引了不少研究生及本科生加入到旅程当中来,使得整个活动在学校产生了很大影响,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规划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和启迪作用,切实解决了研究生们在学习、科研、就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整个活动的效果看,汕头大学“研究生文化之旅”系列活动,达到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具备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目的,同时也是紧密围绕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举措。

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学术氛围、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汕头大学开展的“研究生文化之旅”系列活动是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益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很好的工作经验:

(1)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做到贴近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针对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的三大特点,组织和设计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学术性内容,同时又不能贪大求全,要注意立足于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第二课堂”的特点,重在发挥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补充作用。首先,要尊重和突出研究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和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创造自我展示、主动学习、相互教育的舞台;其次,要突出活动的交融性、灵活性和包容性,可以将不同专业的同学组织在一起,进行跨领域、跨专业、跨学科的交流;最后,还要着眼于研究生未来的职业倾向,为其提供在第一课堂无法获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只有这样,开展的教育活动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2)随着高校研究生群体所占比例的逐年增大,学校要提高对研究生校园文化的重视,建立健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级组织,首先要加强研究生党、团组织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其次,应该加强各级研究生会的建设,完善机构设置,明确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建设研究生校园文化。

(3)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应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以“横纵结合”模式向前推进。“横”指的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围绕某一主题,整合资源全面推进主题文化建设,如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在同一时间设立多个分论坛。“纵”指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围绕文化工作中的某一重要主题,有策划、有步骤、有计划的逐步推进并不断的强化主题内涵,如“研究生文化之旅”活动。“横式”活动较好地满足研究生群体多元的文化需求,短时间内在校园里创造出一种强烈的集中文化氛围,从而实现较大的活动覆盖面和受益面。“纵式”活动,准确把握研究生在某一领域的需求,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使得活动的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同样增大覆盖面和收益面,增强活动效果。

(4)要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迅速等特点,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把德育进网络作为提升其有效性的有利契机,提炼传统德育方法和内容体系,加大对上网群体特征的研究力度,通过富有针对性的内容、有效的载体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提升德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新纲,罗伟.研究生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J].2007(8):100~103.

[2]王厚庆,艾春安.研究生校园文化现状调查与分析.陕西教育,2009(10):370.

[3]北大团委研究生与青年工作部.北京大学研究生群体发展状况调研报告[J].北大青年研究,.

[4]韩流.研究生与校园文化:“时代”未至问题犹存——基于北京大学团委最新调研结果的再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8(01):107~109.

[5]刘伟兰,张熠.试论新形势下研究生与校园文化建设[J].2006(1):72~73.

[6]葛蒙.论研究生会在建设研究生校园文化氛围中的作用..

浅谈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使命就是提高就业能力,提高个体在职业领域及生活领域的“生存能力”。因此作为职业学校,应该努力进取,与时俱进,大力发展以就业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整个管理过程中的灵魂,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准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活力和竞争力。但实际中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把校园文化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建设的层面上,认为是学校内部管理的一项内容,把校园文化的建设完全依赖校团委和学生科,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多开展文娱活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多开展第二课堂;其次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没有自己的特色,教师一味强调学生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忽略了学生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校园文化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第三,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离职业学校培养目标还有不少差距,功利化、商业化太浓。校园文化这种状态显然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长此以来,只能培养出知识单一,难以适应企业要求,长期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群体。

二、职业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来定位校园文化。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职业教育其实就是就业预备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初中级技能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实质上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服务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就要求职业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服务学生就业这个核心。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改进和创新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

三、如何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观念要更新。

第一,要突出时代性。

当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做高素质劳动者”成为职业学校的主导价值观念,并通过这个建设过程引导教师热爱职教事业、勇于改革创新,引导学生完善素质结构、掌握创业本领,从而增强师生凝聚力,实现学校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1)抓教师的职业意识。

要经常组织班主任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实地考察,从深入企业中感受到强烈的市场气息,从而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

(2)抓学生的渗透教育。

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老师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渗透式的教育,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抓家长的观念更新。

学校要充分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平台和家长交流。让家长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式和就业状况。教育家长目光长远,要鼓励子女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从而使家长、学校、学生三者之间对于就业达成共识。

(4)用成材典型引路。

一大批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极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出了不少的成绩。这些靠自身实力发展的职业学校学子的成材事迹,成为了在校学生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

第二,要具有创新性。

创新是包括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在内的一切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因此,在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上,一方面要借鉴其他学校有益经验、发扬本校优良传统,另一方面还要善于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大胆探索。以就业为导向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举措,其改革实践过程也会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学制和学习形式的灵活性使以往按部就班实施思想教育的方式受到挑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加强把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到一个更为突出的地位,长班学历教育与中短期培训班并存要求校园文化呈现层次性、多样性和实效性,等等。没有创新意识,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就谈不上与时俱进。

(二)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要拓展。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建设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就要使师生员工把“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认同为学校的群体价值观念,并以此为核心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如: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从开学第一天起,通过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其明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浓厚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职业观。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提供良好的校内外环境对其进行职业性格塑造。要通过创设相应的精神和物质环境,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其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时,目前应重视:

1、养成教育。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内心品质的外化和为人处事的基础。学校应以法制教育、师德教育予以配合。

2、职业形象教育。职业形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思想教育紧密结合。

3、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这将为学生成功迈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4、校风建设。校风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晴雨表,优良的校风是全体师生长期努力的结晶。

5、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把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注重加强德育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加强创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德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标。

(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要改进。

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始终围绕就业为导向, 提高学生素质来开展, 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一切为宗旨。高校要真正成为教育服务机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树立垒心垒意为学生服好务的思想,一切从维护学生的权益和需要出发,一定要有浓厚的人情味, 更地发挥好人文关怀在管理中的作用。

二是必须依靠全体师生。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形成的,是建设的主体,切切实实发动全体师生参与,使他们都得到自我教育的机会,从而调动起主人翁的积极性。

三是要“跳出”校园搞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开放性。以就业为导向使职业学校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更加紧密,光在校园围墙内搞建设是不现实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样。

所以,必须加强实践环节,通过在实践中感悟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增强辨别分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体验教育”是很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一种教育方法,到企业实习、实训、顶岗能使他们接受到良好职业道德意识的熏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