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父母教养方式知网论文

发布时间:

父母教养方式知网论文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理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课题负责人、起止时间、报告提纲等。但最核心的为文献综述综述、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一、选题怎么选论文选题标准众多,但核心的有这么几点:(1)可借鉴性,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博采众长,搞好自己的论文。知网上有现成的论文可借鉴,单数量不可以太多,否则会被怀疑抄袭;也不能太少,不然浪费时间去选题和整理宏观思路还被老师否定,如你的题目太大不易写深入而 pass 掉。(2)紧跟热词,最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问题会让论文显得很有新意,但最好也是有依葫芦画瓢的参考对象。(3)贴合案例,理论型文章对动物医学模型和软件仿真能力要求极高,故必须贴合案例,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快速写好论文。(4)结构完整,选题最好能结合学科理论知识和模型,注重问题导向和动物医学语言的应用,不然论文口水话连篇;但切记炫技,整高大上的题目,应用复杂的动物医学模型,不顾是否能收集到个案实证资料和工作量的多寡。(5)字数相仿,不要本科、硕士论文选博士论文做参考,因为博士细节过多论证更充分,没宏观驾驭能力的人控制不好章节字数,会多写一两万字。利用本处的参考文献题目,便于大家掌握关键词种类,然后再在知网、万方上按照专业分类浏览 100 页题目,并检索 10 个关键词,下载50 篇文章,用一定标准精选 5 篇文章做参考,即选出工作量小、切合热点、理论充分、数据分析到位、宏观逻辑流程、个案材料好收集的可以依葫芦画瓢的好题目。二、研究意义怎么写研究意义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选题意义和目的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建议可以从这两点来叙述,不过要根据自己的选题,不要生搬硬套:你的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前人有研究过,或者说阐述过但是没有阐述论证的足够全面,你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三、文献综述怎么写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在《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四、研究方法怎么写研究方案包括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研究方法只是其中之一。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实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从思维逻辑上说有,论文必须有数学方法(用于定量分析和导出问题)、文献综述法(查找前人的研究理论用于解决问题)、个案分析法(用于你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换汤不换药写论文的源头)。(1)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2)文献综述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3)案例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五、研究的可行性分析这主要是指研究课题的可行性研究方案的可行性。(1)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分析,比如学工科的,我们的可行性分析是对技术的环境可行、经济可行、政策可行、技术可行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方案的可行或不可行。并作出总结。(2)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是写研究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研究器材的准备到位不,老师用心帮助不,调查对象支持工作不,数学分析能力和工具具备不等。二、热词分布教育学论文的关键词众多,可供检索的有如课程设置、文化机构、出版社、硕士研究生、高等教育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分科教学法、教师教育、研究生、教育学家、研究者、高等师范院校、调查研究、语文教育学、培养目标、思维形式、思想XXX教育学、师范生、辩证唯物主义、班级授课制、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方式、培养模式、学前教育、比较教育、教育理论等。

“父母教养方式”又称为“家庭教养方式”,它指的是父母在养育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教养观念、态度以及行为,且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和哪个国家,孩子的首任教师都是父母并且不能任意选择,具有天然的早期性和血缘性的特点,比其他教育有着更持久、更深刻的影响。因此,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极为深远,甚至伴随孩子一生,这也是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的原因。根据国内外研究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教养方式指父母树立权威,对孩子理解、尊重,经常跟孩子交流并给予帮助;专断型教养方式指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对孩子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放纵型教养方式指父母对子女积极肯定并会极力满足他们的需求,但缺乏必要的控制;忽视型教养方式指父母对子女缺少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同时也缺少行为要求和控制。父母教养方式类型的不同选择主要受父母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孩子方面的客观因素影响,本文拟从父母的角度来分析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一、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自觉采取温暖、理解、偏爱子女等积极的教养方式;受教育程度越低,越容易采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消极的教养方式[1]。张溯通过考察北京与东京两地母亲的教育意识后得出:母亲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和期望体现出她的教育意识,相对来说中国家庭大多忽视了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而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比较中国与日本母亲的学历后发现,日本的母亲学历普遍较高,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实施;中国母亲的学历一般较低,对子女的教育很难做到尽善尽美。由已有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教养方式;相反,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其教养方式相对消极。二、父母的婚姻幸福感父母婚姻幸福感的高低对家庭氛围起着直接且重要的作用,婚姻幸福感低的父母营造的家庭氛围通常是紧张、冰冷的,伴随较多的争吵与冲突,对孩子的消极情感较多,大多用命令和强制性方式控制孩子活动,因此孩子会表现出较多的攻击、犯罪行为,同时他们的同伴关系也发展得比较差;而父母婚姻幸福感高的家庭则会营造出温暖、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采用较为一致的教养方式且多赞美与鼓励,会跟孩子讲道理、平等相处。因此,父母婚姻幸福感对孩子影响重大,甚至对孩子成年后的择偶观产生影响。三、父母原生家庭的成长经历根据心理学已有研究我们知道原生家庭对个体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原生家庭成长经历对他们组建新的家庭后对孩子将选取何种教养方式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某种程度上来讲,父母的教养方式映射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养方式,父母被惩罚的经验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惩罚行为,这种代际传递在孩子早期就表现出来了。但近年来又有研究指明,父母幼年的被教养经验通过其“内部工作模型”影响他们对待孩子的教养方式,该模型的改变程度决定着现在父母行为受以往经验影响的大小。四、父母的个性与心理特征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部分,包括个体的能力与气质、性格就是个性特征,它的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个性特征。脾气暴躁的父母通常也缺乏耐心与包容,对孩子易采取专制教养,甚至会对孩子有暴力行为;脾气温和的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也偏向民主,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父母自身的抑郁与焦虑水平较低,其角色适应就较好,对孩子的反应较为敏感,积极态度相对也较多;而父母本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则不能给孩子带来敏感、适宜的抚养行为。五、父母职业以及工作压力对职业进行研究发现,父母的职业不同,他们的教养方式也存在明显差异。父母职业为第三产业的商业服务人员或者工人他们的教养方式比其他职业的父母有较为突出的溺爱倾向、专制倾向、不民主倾向和忽视倾向。一般来说,父母拥有的教育程度越高,学历越高,他们从事的职业也越稳定,如教师、医生、公务员等。职业群体的划分也基本是所受教育程度来决定的,从事稳定优越职业的群体与高学历基本是同一类人,因此他们的教养方式也相似。同理,接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与身为商业服务人员以及工人的父母,二者的交集也基本上是同一群体,其教养方式也类似[2]。除此以外,不同职业所带来的工作压力也不一样,公务员、事业单位的父母面临的工作压力一般小于其他职业,因此,他们也有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孩子成长过程。六、父母自身的性别角色传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于父母性别差异分工明显—严父慈母型,指的是母亲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主要是温和教育,和孩子的交流比父亲多,更关注孩子身体和生活起居方面,而父亲则对孩子功课学业等方面更为关注并严格把关。如李彦章(2001)的研究表明,母亲比父亲更多地使用鼓励、理解方式进行教育,与孩子的关系更为和谐,也更注重儿童的自我教育。对于父母性别角色导致的教养方式的差异根本来说是受到了中国的文化传承和教育期待的影响,古往今来的“慈母严父”形象随着文化的传递一直流传至今,大众对于男女角色的期待也基本没有大的改变,家庭、学校与社会在对男女进行教育时,也在无形中塑造出男性的刚强和女性的温婉的角色。在家庭角色的扮演中,父母延续了传统文化与教育期待中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角色特征,这也就影响了父母对孩子教养方式的差异。

谢邀 题目:浅谈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摘要: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孩子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而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养方式贯穿着幼儿生长发育的全部过程,也在影响着幼儿的社会行为,社会情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因此,父母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尊重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养方式尤为重要。关键词:幼儿成长、父母教养,家庭、幼儿社会性,影响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成败的三个主要因素。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的教养方式、家庭的结构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所起的影响尤为重要。现在父母对幼儿的教育逐渐关注起来,但这种关注更多的是在对幼儿的智力和身体健康上的重视,但对幼儿的人格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幼儿全面发展主要包括身体、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三方面,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影响深远,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发展观。因此本文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出发,依次分析了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建立家庭教养方式的良好策略。一、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幼儿期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喜欢模仿父母,当父母树立良好的榜样时,幼儿在模仿的过程中会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使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断增加。幼儿在这段时间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将影响其一生。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否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相当程度上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父母教养方式比较集中的反应了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其教育观念的反映。二、 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自交往的实质。幼儿社会性:儿童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教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社会个性与人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环境,由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征。不同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不同,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三、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一)绝对权威型:这类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对孩子控制很严。在情感上,倾向于拒绝、漠视儿童,对儿童经常表现出否定的情感反应;要求儿童无条件地遵循有关规则,缺少解释,很少考虑儿童自身的愿望和要求;对儿童违反规则的行为 甚至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同伴交往中往往会表现出不自信、退缩等现象。同时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还会出现做事情缺乏主动性、胆小懦弱、不善于交际等问题。对今后的工作与生活都会产生影响。(二)娇惯溺爱型:这类父母对孩子充满爱与期望,但是却忘记孩子社会化的任务,很少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或者施加任何控制。对孩子充满积极肯定的情感;缺乏对孩子的控制;对孩子无所要求;孩子违反要求,常常采取忽视、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训斥、纠正儿童。这是一种父母对孩子宠爱过分,盲目迁就的教育,这样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的行为和性格发生扭曲,使孩子形成了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的心理行为,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懒惰、自私、任性、撒娇、 为所欲为,形成一系列不适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三)忽视冷漠型:这类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既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和行为标准,也不会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的反应; 亲子间交往很少,缺乏行为的要求、控制; 对儿童缺乏基本的关注。这种教养方式易使幼儿形成缺乏坚持心、责任心的个性,无视幼儿的内心精神需求,易使幼儿形成不合群、内心孤僻的个性。(四)民主权威型:这类父母给予幼儿中等程度的关爱和适度的允许或限制,他们与子女相亲相爱、互相尊重,与子女之间有充分地情感交流和沟通,并且认真对待和接纳孩子的意见和想法,鼓励孩子独立,树立个人特质。这种教养方式易使幼儿形成自信、外向、乐观、开朗、独立、宽容、勇于创新的个性。四、寻求适当的教养方式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一)限制与宽容并用宽容的方式对儿童的社会化起积极作用。宽容家庭中的儿童性格活跃、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具有创造性,在其所属的团体中常处领导。 四、寻求适当的教养方式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一)限制与宽容并用宽容的方式对儿童的社会化起积极作用。宽容家庭中的儿童性格活跃、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具有创造性,在其所属的团体中常处领导地位并具有爱憎分明的行为。而在限制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则表现出相反的特点:缺少好奇心,创造性和幽默感。然而不同家庭环境中的限制,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是不同的。一种是“严格合理的限制”,一种是“惩罚性的限制”。权威型家庭中的限制明确合理,它给予儿童行为的适当自由和对独立性的奖励会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责任感、成就感、自尊、语言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而专断型家庭的限制往往是无目的的、不合理的或者是身体上的强制,则会对儿童的社会化产生相反结果。家长在对孩子教养是应做到限制与宽容并用,才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又好又快地发展。(二)爱而有度,严而有格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然而,许多父母为爱孩子而阻碍了孩子的发展,甚至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民主权威型家庭中父母对儿童奖惩有度,而在纵容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下,父母溺爱孩子而阻碍了孩子的发展,甚至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1.物质上过度满足。基本上是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生怕孩子受了委屈。这样使孩子习惯于坐享其成、养尊处优,不知生活艰难、不懂节俭、不愿付出;不尊重父母及他人劳动,怕艰苦奋斗,缺乏直面社会人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2.行为上过分迁就。总认为树大自然直,只要学习成绩上去了,其它都可以马虎迁就。这就容易形成孩子固执任性、唯我独尊的不良个性,促长孩子我行我素、蛮不讲理的“霸气”,使孩子心中只有自我自私自利,缺乏团结合作精神缺乏崇高理想和强烈责任心使命感,尤其缺乏为理想事业献身的精神。3.生活上过多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乃至学习用品几乎完全由父母包办代替,总认为这样能帮助孩子排除干扰使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殊不知,这样既助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又缩小了孩子自主探索空间,减少了孩子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机会,弱化了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压抑了孩子求新求异、开拓进取的天性。真诚地关爱孩子既是天经地义,又是取得家庭教育实效的前提。但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成材,父母必须注意爱的方式和分寸,把握要求的尺度,在心与心的沟通和情与情的交融过程中既关心爱护、尊重信任孩子,又及时引导、严格要求、认真督促孩子。(三)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温暖被公认为是在家庭教养方式中极为重要的,在儿童社会化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民主权威型家庭中注重温暖的教养方式,能使儿童具有高水平的自尊。而在忽视冷漠型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既不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不规定行为标准,也不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有的只是提供食宿而已。家长要时刻给予孩子温暖,因为处于温暖氛围中的儿童易于对处于困难中的人表示同情和提供帮助,表现出更多的利他行为。(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小孩子的世界观尚未形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孩子学习的范例,可能影响到子女的一生。中国有一句老话:“身教重于言教。”用在孩子的情感教育上是十分贴切的。因此作为家长要率先垂范,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1.家庭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性。首先父母双方应相互理解、相互敬重、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努力营造友好和睦、民主温馨的家庭氛围,引导孩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尊重父母的辛勤劳动,切忌相互埋怨、相互指责;其次,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随意对他人尤其是孩子的同学、家长或老师品头论足,而是要引导孩子遇事多从对方的角度想想,学会宽容,尤其是在孩子与别人产生矛盾或摩擦时。2.遇事则教,遇物则诲。父母要正确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娱乐与孩子教育之间的关系,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真正把孩子教育作为夫妻双方共同的义务、责任和常规性工作而不是生活的佐料,更不是情绪发泄的对象。在关心照顾好孩子的同时应注意结合日常生活进行积极引导努力促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孩子的发展离不开家庭,家庭作为儿童的第一场所,家庭环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而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形成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以上探索,我们可以发现民主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有利于推动幼儿家庭关系、伙伴关系、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能够帮助幼儿处理好与同伴及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这在幼儿今后的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着改善和缓解的作用。更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希望父母能注意观察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根据幼儿的不同特质寻找合适的教养方式,才能让幼儿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前进。参考文献:【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李焕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曹中平,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湖南师大出版社,2001【4】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

这方面的资料也较多,1,标题: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积极影响期刊:《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年z1期作者:刘潇潇2,标题:5-7岁幼儿的同伴关系、社会行为与其母亲教养方式期刊:《心理科学》-2001年5期作者:万明钢王亚鹏王舟3,标题:祖父母教养特点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作者:裴丽颖2005-山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等等。就这些吧,需要的话,可以编辑写作。希望我们的答复能够帮到你。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毕业论文选题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接受 教育 ,良好的教育既能丰富我们自身的素质又能给社会带来安定。教育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经历。那么关于教育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教育学专业的论文题目_教育学论文选题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育学硕士论文题目

1、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途径

3、学生网络成瘾成因分析与对策

4、至于新课改学生学习方式探究

5、教师职业卷怠成因分析与对策

6、 家庭教育 问题

7、论新课程改革与教师

8、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论证

9、论教师的知识建构

10、论 教学 方法 的改革

11、论某一个教学模式的构建

12、关于学生失范行为的调查与研究

13、论教育中的质性评价

14、我国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的调查与研究

15、论我国学校变革的阻力

16、论我国教师的职业压力

17、学业不良 儿童 行为的归固分析

18、小学语文教师知识建构状况的调查研究

19、小学数学教师知识建构状况的调查研究

20、中小学校长素质研究

21、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

22、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3、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24、校长领导艺术研究

25、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26、校本管理研究

27、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28、素质教育与教育管理改革

29、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

30、素质教育与行政管理改革

31、素质教育与教育观念更新

32、教育质量监控若干问题研究

33、教育质量新视野

34、中小学班级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35、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36、学习方式转变实践研究

37、自主学习实践研究

38、合作学习实践研究

39、探究学习实践研究

40、有意义学习实践研究

41、创新学习实践研究

42、教学的生活性

43、教学的发展性

44、教学的生命性

45、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46、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47、新课程与学校管理改革

48、好学校的标准研究

49、优秀教师的标准研究

50、好学生的标准研究

51、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研究

52、论教育市场化

53、论教育产业化

54、论教师劳动的经济价值

55、我国义务教育投资问题、原因与对策

56、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57、论知识经济背景下教育的应对

58、WTO与教育改革

59、论述教育投资评价

60、教师职业流动的经济学分析

优秀教育类论文题目参考

1、教育研究要为教育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2、儿童数概念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3、幼儿问题意识概念的建构

4、保护幼儿的学习生态

5、对幼儿游戏规则的探讨--兼谈幼儿规则游戏

6、幼教百年沉思录(一)

7、伴随幼儿教育30年的历程

8、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分析、表述方法

9、儿童阅读障碍的生成与诊治研究综述

10、上海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德育资源的调查与思考

11、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活动设计

12、培养幼儿视觉--空间智能初探

13、浅谈分享阅读的几种风格

14、“不想像你那样做”

15、自制小沙锤(中班玩沙活动)

16、好玩的沙子(中班科学活动)

17、细细的沙(中班科学活动)

18、细细的沙粒(中班主题教育活动)

19、论信息时代幼儿教师的角色

20、试析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21、从关注文本到关注儿童

22、关于幼儿艺术教育若干问题的对话

23、以开放的心胸开发自我

24、美国幼儿园的节日教育活动

25、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

26、“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研究”课题开题会隆重召开

27、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从哪里来

28、脑科学的新进展带给学前教育的启示

29、让幼儿在宽广的语境中积累审美 经验 --一种看待幼儿园艺术综合教育的新视角

30、这本书“女”一点

31、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重新解读蒙太梭利教学法

32、1889~1949中国学前儿童教育大事记

33、辛勤耕耘六十载 献身幼教半世情--访卢乐山教授

34、我自豪--我的青春属于孩子们

35、长得一模一样

36、“我爱卡通”活动设计的思考--回归生活视野下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

37、幼儿探究性活动特质的三维视界

38、幼儿教师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应具备的能力

39、儿童工作室的构建

40、种树者必培其根 种德者必养其心--谈幼儿阶段道德意识的培养

41、解读 儿童画

42、好东西大家一起吃

43、做好科学小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

44、如何使管理走向科学

45、进行科学管理 提高办园质量

46、关于“家园沟通”的调查与思考

47、让家园沟通更加通畅

48、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9、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

50、开展家园合作共育 优化家长教育能力

比较教育学论文题目

1、对比较教育学学科概念的 反思 与重构

2、儿童青少年焦虑症状的比较研究

3、浅议中国比较教育和而不同的发展方向

4、杜威与陶行知教师观之比较

5、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推拿教学的比较研究

6、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历史发展、成就及问题

7、比较视域的教师继续教育策略

8、多元的传统与交互的生成--教育学知识建构的跨 文化 比较

9、比较视野下大学教育督导发展历程与启示

10、中美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11、从比较教育学到教育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12、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意识的演进与展望

13、中捷环境教育比较研究

14、两所中学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情况比较探究

15、中美教学方法的比较及思考

1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材之比较研究

17、民国时期 留学 生群体与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创建

18、不同家庭结构类型中学生偏差行为的比较与分析

19、国际视域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特征分析--基于中、英、美、加、澳五国MOOC的比较研究

20、中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比较--基于6所中美高校的实地考察调研

21、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实施之比较分析

22、中国现当代语文教育的拓荒与探索

23、21世纪初中国大陆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理论研究

24、中美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研究

25、比较教育世界体系理论分析框架探析

26、中美产前教育比较研究

27、当前英国地方基础教育体系比较

28、比较教育依附论研究范式探析

29、教育服务贸易中高等教育境外消费的比较研究

30、母语教育和外语教育比较研究

3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

32、央视讲座式科教电视节目与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电视节目比较研究

33、试论比较教育研究中“比较”的单元与路径

34、康德尔比较教育思想研究

35、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研究

36、我国地方职业教育立法比较研究

37、变革中的两岸小学品德教育比较研究

38、中美家庭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39、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比较研究

40、中美师德规范比较研究

41、新疆塔城牧区与非牧区哈萨克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42、某学院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维吾尔族大学生体质状况比较

43、国内外医学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比较分析

44、中美翻转课堂比较及其启示

45、中、美公共教育学教材比较研究

46、维吾尔族、汉族高年级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

47、中日青少年法治教育改革比较研究

48、五种不同模式下学习者在线学习动机测量比较

49、中国大陆与香港教师专业伦理的比较研究

50、中日两国近代化过程中教育形态的比较与启示

教育学专业的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教育学专业毕业大学论文范文(2)

★ 教育学原理论文题目

★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关于教育学专业大学论文范文(2)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

★ 教育学的论文参考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学毕业论文

★ 教育学专业相关本科论文5000字(2)

★ 关于教育学专业大学论文范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一:1、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2、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3、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4、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5、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6、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路径的实践探索7、全面二胎政策下甘肃省学前教育发展预测8、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9、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10、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11、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12、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13、幼儿教师家庭支持的现状研究14、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15、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作用及方法研究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6.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

9.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参与与指导问题研究

1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

23.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

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 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 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1.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32.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33.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4.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35.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36. 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3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8. 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39.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0.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41.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42.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研究

43.幼儿园婴小班幼儿进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44.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与教育

45.家长对幼儿园满意度调查

46.农村幼儿园如何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形成自己的优势

47.男性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48.想像性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49.对激发幼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兴趣的思考

50.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研究

51.男性幼儿教师专业意识访谈研究

52.幼儿母语习得对学习英语的思考

53.如何对幼儿实施合理有效的惩罚

54.农村地区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调查

地区幼儿园课程与当地文化资源联系

56.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方式调查及建议

57.大班幼儿主要吟唱歌曲来源.原因调查研究及问题对策

58.幼儿一日生活(活动)设计研究

59.新教师如何处理幼儿的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6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61.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62.关于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3岁婴幼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策略的研究

64.学习型幼儿园构建策略研究

65.幼儿园公开课的功能分析

66.幼儿攀比行为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67.关于家园合作的策略考察与分析

68.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69.幼儿教师的暗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70.关于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71.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2.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研究

73.幼儿审美与创造力的研究

74.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式与策略

75.男生选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分析

76.父亲角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77.幼儿家庭闲暇教育的个案研究

78.中班、小班教师在与幼儿互动中使用言语的对比分析

79.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80.关于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认识研究。

81.幼儿“人来疯”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82.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83.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师幼对话教学研究

84.幼儿园意外事故处理的法律研究

85.亲子游戏现状与对策调研

86.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87.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88.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89.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与策略

90.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91.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岁幼儿撒谎行为研究

岁乳婴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策略的研究

94.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

95.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96.幼儿园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策略研究

97.学前教育本(专)科院校的培养规格与模式的研究

98.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调查与分析

99.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成因及对策

100.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指导策略

10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对策研究

102.亲子游戏现状与对策调研

103.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04.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

105.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106.幼儿园社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7.幼儿园活动区材料的选择、开发、利用情况调研

108.幼儿教师职前道德教育的影响及成因

109.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研究

110.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111.幼儿自我控制的早期表现与影响因素

112.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3.农村幼儿意外伤害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14.幼儿“跳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2】

1.幼儿教师幽默语言对幼儿园小班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研究

2.幼儿教师幽默语言在xx课中运用研究

3.教师幽默语言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4.试论幼儿教师教学幽默语言的作用

5.教学中幽默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研究

6.某某市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7.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以某某市为例

8.某某市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9.某某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

10.某某市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11.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师幼对话教学的研究

12.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13.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指导

14.某某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15.幼儿家庭闲暇教育的个案研究

16.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17.幼儿教师的暗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18.某某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19.某某区幼儿性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陕南文化与园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21.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学前教师评价

22.论游戏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23.农村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村为例

24.农村留守幼儿认知发展问题及教育对策——以###幼儿园为例

25.农村留守幼儿的言语能力发展问题研究

26.城乡幼儿“前学习能力”的比较研究

27.农村3~6岁留守幼儿体质健康问题与对策

28.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农村幼儿园为例

29.幼儿园主题活动环境创设研究

30.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31.基于传统民间文化传承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32.浅谈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33.从学前儿童绘画作品中透析幼儿心理

34.浅谈幼儿园区角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35.对建构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思考与探索

36.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调查研究

37.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研究

38.对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

39.探析幼儿入园适应问题

40.审美性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

41.幼儿阅读活动中注意稳定性的培养

42.正确看待幼儿体育活动的“挑战”

43.教师语言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

44.陶行知艺友制教育思想的启示

45.生活中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方法与途径

46.在幼儿园体育游戏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及实践

47.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48.关于幼儿教师幼儿心理健康观的研究

49.在家庭中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

5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51.传统游戏的教育价值探新

52.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5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54.当前陕南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55.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56.幼儿园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57.绘本阅读促进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研究

58.不同依恋类型幼儿入园适应性教育方案的研究

59.绘本阅读促进幼儿同情心(或移情能力)发展的研究

60.幼儿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61.幼儿安全概念的理解及其幼儿园主动的安全教育

62.缓解新生入园焦虑的教育方案研究

63.幼儿数概念的认知发展研究

64.某某市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与有效策略的研究

65.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调查

66.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67.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68.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69.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70.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71.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72.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73.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74.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75.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76.某地区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77.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78.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79.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80.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81.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82.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83.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84.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85.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86.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

87.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88.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89.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90.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91.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92.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93.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94.关于幼儿第二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95.儿童英语游戏教学法

96.英语特长带班教师进行幼儿园日常教学之模式及策略个案研究

97.幼儿园网页制作

98.幼师生人文素养调查

99.幼儿美育目标与途径

100.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101.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102.幼儿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103.幼儿文学(中某体裁)研究的互文性视角

104.幼儿散文的符号转换功能研究

105.技术发展对幼儿戏剧/影视剧发展的影响(各项技术,如工业技术)

106.幼儿体质与健康研究

107.健康教育中的幼儿体育活动研究

108.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调查

109.幼儿园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现状调查

父母爱的方式议论文素材

父母的爱中考素材作文汇总【5篇】

爱是伟大的,爱是值得尊重的,爱的表现的方式也有许许多多,可我认为最伟大的爱就是无声的爱,从不说出来的爱,这种爱不用语言表示,可胜过语言表示,有深刻的内涵。今日我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父母的爱作文,欢迎借阅学习,一起来看看吧!

父母的爱作文1

从小到大,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怕的就是我受到一丁点儿的伤害,他们对我的爱无微不至,他们就是我的父母。

唠叨中的爱

“多吃点儿青菜,哪能不爱吃菜呢?男孩子就要补补。”爸妈又开始唠叨了。只要一上餐桌,这就是免不了的。“来,多喝些汤,这汤补脑,是妈妈跟电视上学的。”可是一看到爸妈面前的馒头咸菜,再看看我面前的大鱼大肉,我就很难过。“快喝啊,对了,今天学的怎么样啊?吃完饭给我说一说啊。”这话听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可他们还嫌说不够。晚饭后,“怎么有个知识点又记不清了,没说过天天的知识要学会吗?”瞧,唠叨又来了。不过从这唠叨中我却感到了浓浓的爱。

戒尺中的爱

妈妈又在骂我了。“啪、啪”,妈妈又在打我了,我哭了起来。最近老师总是盯着我,不想让我在升级考试中失败,妈妈也与老师联系紧密,注意着我的一举一动。听老师说我最近状态不好,上课有时还开小差,妈妈拿出那把已经磨得发亮的戒尺,狠狠地敲在我的手心上,手心感到火辣辣的疼。我仿佛感到母亲的心更痛,因为她爱我。

跟踪中的爱

明天是我们班集体郊游的日子,我和爸爸妈妈说过后,他们就是不同意,终于在我的劝导下,同意了。我们先去动物园,了解动物的习性,谁知老师却把我叫过去,爸妈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我问他们为什么也来了,他们说不放心,怕我出什么意外。这哪是不放心?在这不放心中可是包含了他们多少爱啊。

这就是我的父母,生活中处处爱我的父母,拥有他们的爱,我将最幸福。

父母的爱作文2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是父母的爱。

父母的爱爱像春天的暖风,吹拂着你的心;父母的爱像绵绵细雨,轻轻拍打着你的脸面,滋润你的心田;父母的爱像冬天的火炉,给你在严冬中营造暖人心意的阳光。父母的爱如大海,如星星,数也数不清。我想今生今世也报答不完!

父母为我们心都操碎了而我们这些孩子们却一点也不知道感恩。而每天只会伸手向家里要钱,却从没想过钱好不好挣。当你要是知道这是你父母用血汉换来的钱。你还会要吗?我们要钱就因该把钱花到有用的地方。不因该花在上网,打游戏和玩上面

在汶川地震来临时,一位母亲用她刚强的后背和手臂支撑着,身子下面就是一个可爱的小孩。这位母亲用最后的一点时间在手机上打下这样几个字‘宝贝妈妈爱你,你要好好的活着’虽然这个孩子现在看不懂,但终有一天他能看懂。这位母亲有自己的生命保护了他的孩子。

一位父亲因为救他的孩子而不幸离开了。因为那个小孩调皮到湖边去玩,不幸溺水,父亲看见就一个猛扎下去救他,谁知父亲没上来永远的留在了水里。那个小孩痛恨自己把父亲还死了。他的母亲含着泪说:“宝贝爸爸不会怪你的,因为爸爸爱你。”

父母的爱是人世间最后一道防线,这爱是发自人性和生命本能的对子女的最纯真与朴素的关心。

父母的爱作文3

对孩子的爱的方式,家长总变换尽七十二般武艺,要么讨好,要么奖励,要么惩罚,要么打骂……种种皆尽,目不暇接。

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社会里,教育也正由封建式转变为现代式。小时候,一颗糖、一粒瓜子、一袋巧可力,对自己都有极大的诱惑,因此会为了它们而拼命地学习,却总是达不到目的。长大后,开始对小说漫画垂涎三尺,为了得到它们,挑灯夜战,都快成进士(近视)了,但是只要一得到,就会有强烈的满足感。由一个上幼儿园的小孩子长成为一个花季少女,经历了不少困难,在困难中学会坚强,而在学会坚强的过程中,父母的自己的爱是必不可少的,在泥泞中行走时,父母的爱是一座桥,带自己走向正确的道路;在暴雨中行走时,父母的爱是一把伞,帮助自己继续走下去;在绳索上行走时,父母的爱是一根衡木,让自己安全地到达对面;在黑暗中行走时,父母的爱是一盏灯,指引真实的方向。父母的爱是神奇的蓝色泉水,是神奇的石版画,刻画着永恒的天堂,告诉我们如何寻找幸福。在冰天雪地之中,父母的爱就象一件厚厚的棉袄;在热带雨林中,父母的爱就像一杯清凉的汽水。爱并不是口头说了算,而是要发自内心,用行动来证明的。一颗糖、一袋巧克力,都是无法来表达四的,真正的爱,是心意相通的,不需要太多的甜言蜜语。真正的爱,即使放开了手,也不会随风去。父母的爱会轻轻地拭去孩子全身的伤,让孩子从不曾绝望。许多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请家教,吃好喝好,以为这样就是对孩子的关爱,但是孩子的成绩却怎么也上不来,那是因为他们缺少了另一种关爱——对孩子精神上的关爱,没有这种关爱,就算吃得再好,穿得再好,也弥补不了孩子心灵上的不足之处。

孩子的心象一枚针的针眼一样,是唯一能够接纳父母的出口,如果父母不及时改正自己对爱的误解,那条白线就算再细,也穿不进去。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总有一天会象雄鹰一样飞翔在空中,父母如果总是不放心孩子,那么,爱在孩子眼中就会由关心变为拘束,适得其反。父爱如山,没有言语、没有温存,一任你无知的伤害,却仍然那么巍然矗立在你生命的路途中,为你朝朝暮暮地守望,请珍惜父爱;母爱如水,是那么缠绵、那么温暖,任你无知的取闹,却仍然那么象天使一样张开翅膀守护着你,给予你永恒的温暖,请珍惜母爱。父亲是培养我们人格的桥,告诫我们要诚信待人,态度认真,不可大意。母亲是带领我们走向生命的桥,抚养我们成长,看着我们由一棵小树长大成一棵参天大树,就很满足了。

父母的爱付出不需要回报,只想仰望着自己的孩子飞上蓝天,成为新一代的娇子。

父母的爱作文4

爱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爱是“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的收获;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爱是“常记溪亭日幕,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爱是“衣渐寒带终不毁,为依消得人憔悴”的奉献。我有幸在父母爱的海洋里遨游,沉醉其中。

我的父母如天下父母一样,普普通通,单他们对我的爱却如海中之水,取之不尽。

记得那天晚上,窗外下着倾盘大雨,呼呼的寒风吹得雨棚哗哗直响,一阵阵寒风从窗户的缝隙中挤进来,让人不由得涌起一阵阵寒意,也许是这恶劣的天气,也许是吃坏了东西……正当我打算入睡时,我的肚子不知怎么的疼了起来,细菌似乎在我腹中跳舞,在我肚子中狂欢,我痛得腰都直补起来,躺在床上,摸着肚子不住地呻吟,豆大的汗珠滚下来,爸妈见了,焦急万分,妈妈端来一杯糖水,劝我喝下,暖暖身子,一面帮我揉肚子,不停地问:“哪儿疼?哪儿疼?……好些了吗?……越疼越厉害,爸爸果断地说:“我还是去药店买点药吧,他可能受寒了。”随着“当”地一声响,爸爸消失在黑色的雨幕中,不知过了多久,门开了,爸爸从外面走了进来,手拿着伞,浑身淋得像落汤鸡似的,妈妈心疼地接过伞,“怎么淋成这样”?“没事,风雪太大,伞不管用。”爸爸满不在乎地说,赶快喂药给孩子吃吧。”我听了,眼泪夺眶而出……

这样的是我经历了多少?我自己都数不清了,爸爸妈妈提起我的病,只说我吃药打针受了苦,却丝毫不提他们带我的辛苦,这就是父母的爱,像山一样高大,像水一样绵延。“春蚕到死丝之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就是父母无私的爱,一种潮水般的爱。

父母的爱作文5

从我记事的那天起,我的爸爸妈妈就用他们那即简单又平凡的爱陪伴着我,走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

记得我刚刚上学的时候,每天一放学,我就冲进文具店,什么都想要,特别是看到班里同学用了我没见过的文具我就会缠着爸妈买。开始,他们对我百依百顺,后来,他们老是说忘带钱了,我很生气。

有一次,我看见班里好几个同学都买了电动橡皮,就非闹着要买,被爸爸严词拒绝了。回到家,我找妈妈告状,妈妈听后什么都没说,脸上的表情像凝固了似的。吃完中饭,妈妈语重心长的给我讲了一个贫困山区山里娃的故事,让我懂得了勤俭节约的道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乱买不需要的学习用品了。

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妈妈都会耐心的给我讲解,帮助我,鼓励我,给我信心和力量。而当我做错了事情的时候,妈妈也会态度坚决的让我到反思角去罚站。这次期中测试,我的数学成绩考的不理想,妈妈看了我的试卷,严肃的说:“这么简单的计算题都算错,太不应该了,站到反思角去,30分钟。”我不以为然的说:“不就马虎了吗,下次注意不就行了。”妈妈怒了,她说:“如果护士阿姨因为马虎打错了针,病人就有可能失去生命,还会有下一次吗?”我沉默了,乖乖的站到反思角去罚站了。

我的爸爸妈妈就是用他们这简简单单的爱洗涤着我心灵的尘埃,教会我勤俭节约不浪费,谦虚做人不骄傲。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我懂了你们的批评和教悔,是你们在我幼小的心灵上记录着幸福的点滴。感谢你们给了我像阳光一样温暖,像大海一样辽阔的爱,感谢你们无私的心。

我们生活在这个千姿百态的世界里,是谁给予我们点点滴滴的教诲,是谁让我们在扬帆前进的道路上少受挫折,是谁在我们哭泣、苦恼时带来轻轻的安慰?是我们的父母,他们的眼睛总是无微不至的关注着我们的一切!母爱无声,母爱如玉。母爱是伟大的!世界上谁不拥有母亲的爱呢?在刮风下雨的时候,你在温暖的雨伞里,可曾想到那个在你身后,为你遮风挡雨的人。在夏日炎炎的时候,你在凉爽清风下安恬入睡,又可曾记得守在你身边,为你遮寒避暑的人。母亲的爱是默默无闻的,母亲的爱是柔滑如玉的,是纤细、无声的。父爱无言,父爱似金。父爱在你眼中是沉默的,沉甸甸的压在了我们心头。父爱似金,在父亲刚强外表里装满了爱。父爱无声,却深如海,细如微雨。我们是父亲之海的一叶小舟,在他的默默注视下,才能坚强的昂首前行。父母的爱如树一般。在你年幼的时候,对树说:“树呀!请让我坐在你身上!”在你上学之后,对树说:“树呀!请让我拿走你的树叶!”在许多年后,你成家立业之后,又对树说:“请把你的树身给我!”在你年迈的时候,又看见了树,那时,它只是一个枯萎的树根了!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树就是我们的父母!母爱如玉,父爱似金!父母的爱是伟大的!

父爱如歌 我是一只小鸟,而爸爸的爱是天空,我飞翔在父爱的关怀中。我是一条小鱼,而爸爸的爱是海洋,我游弋在父爱的温馨中。 我的爸爸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在我眼里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爸爸。 记得有一年严冬,我上学少穿了一件棉袄,冻得我直哆嗦,我搓着手心里后悔没听妈妈的话。这时听吴微微说:“马凤岐,你爸爸来了!”我走出教室,只见爸爸微笑着,手里拿着一件棉袄,说“来,穿上吧”。我穿上棉袄,身上暖和了,心里更是暖洋洋的,爸爸说“以后要注意啊”。我笑着使劲地点了点头。回到家里,妈妈听说我上学少穿了一件棉袄,狠狠的训斥了我一顿,正要打我,爸爸笑着走过来,说“小孩子不懂事,算了吧。”我感激的看着爸爸,爸爸用宽容教育了我。 还有一次,我在外面闯了祸还对妈妈撒慌,妈妈的批评让我脸红,我流下了悔恨的泪水。爸爸见了急忙给我擦干眼泪,给我讲道理,并对妈妈说:“打骂孩子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要给他们讲道理。毕竟还是小孩子嘛。”爸爸有给我讲了好多道理,让我心悦诚服的认了错。 我一天天长大,知道了要感恩父母。我会父母劳累的时候递上一杯热茶;吃完了饭,爸爸妈妈休息,我来洗碗。 我有一个好爸爸,他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爱。我在爱中成长,心中亮着一盏感恩的灯,照亮我的人生路!

放纵型溺爱发展到最后,还会培养出“父母的敌人”。17岁的高二男生阿升,他与爸爸的关系已水火不容,因为和爸爸吵了一架,阿升威胁妈妈说:“你要你老公,还是要我。要他,我就离开这个家。要我,你就得和这个家伙离婚。”

阿升的爸爸是大学教师,妈妈是大公司会计,他们两人经别人介绍而恋爱结婚,感情一直较平淡,等有了阿升后,妈妈就把全部感情投入到儿子身上,对丈夫很忽略。

譬如,在吃饭时,妈妈会纵容阿升在饭桌上跳舞,就算儿子把饭菜踩翻了她也只是很开心地笑。吃鱼和鸡的时候,她会把骨头先剔掉,阿升小时候如此,现在仍然如此。她自己对袁荣亲说,她这样做是为了节省儿子的.时间,防止他上学迟到。午餐是从家里带去的盒饭,妈妈也会先把盒饭里的鸡蛋壳剥掉。有一次她忘了剥鸡蛋壳,阿升居然饿着肚子回来了,把没剥壳的鸡蛋原封不动地带了回来。

从出生到初中毕业,阿升一直和妈妈睡一张床。上高一时,妈妈因工作调动去外地上班,结果阿升出现严重的焦虑情绪,他给妈妈打电话,威胁说她不回来,他就自杀。妈妈回来后,他又和妈妈睡在一张床上。在妈妈出差期间,阿升让爸爸做他喜欢吃的饭,爸爸以工作忙拒绝了,给他钱让他自己去外面吃。结果惹得阿升大发脾气,妈妈回来后,他就发出了让妈妈和爸爸离婚的威胁。

“放纵型溺爱会导致孩子心中根本没有其他人。”袁荣亲说,“如果父母不早点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最终也会发现,他们的孩子也是他们的地狱。”

并且,放纵型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经常伪装得很强大,但实际上他们难逃放纵型溺爱带来的三个常见的恶果:

依赖。即对亲密关系的严重依赖,他们不能接受独立,必须和其他人黏到一起,他们必须通过其他人对自己的在乎,才能觉得自己有价值。他们先是依赖父母,最终是依赖配偶或自己的孩子。他是配偶和孩子的地狱,因为他只知道提要求,让亲人关注自己,但他们却对亲人的感受视而不见。

自卑。他们会发现,一旦离开亲人自己什么都不是,所以会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但他们自大惯了,不能接受这种自卑,所以会把自卑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变本加厉地伤害别人。

任性。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养成了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这导致他们严重缺乏同情心。他们习惯了愿望立即得到满足,他们没有学会,愿望的满足需要时间,而且得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我要,我立即要”,成了他们的习惯,这也导致他们容易沉溺于电子游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只有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他们的愿望才能立即得到满足。

国外父母素养研究论文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实际上也是家长的竞争。无数事实证明,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家长问题少了,孩子就变好了。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必须先解决家长的问题。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好家庭教育,如何使孩子成材,已经成为每一位家长必须学习的课程。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和外国家庭教育的差别。 首先,国外很重视家庭教育,家长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尊重孩子,如何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他们有着很好的行为规范。在国外一般的家庭当中,5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同桌吃饭,不允许挑吃挑穿,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不管是对什么人,孩子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反之,孩子将受到父母的训斥,包括身体的惩罚。只有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父母的夸奖。这仅仅是英国家庭中绅士教育的一个侧面。言谈举止符合标准,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 外国人喜欢孩子富有孩子气,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上允许孩子随便说话,甚至相互打闹,而在这一点上,外国人总觉得中国孩子在课堂上太死板,没有生气。 而中国的家长,大部分都缺乏家庭教育的知识和基础,或者说根本不懂如何教育和培养孩子,只会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上各种特长班和培训班,孩子很累也很无奈,在中国,很少听说有谁哪个家长在要孩子之前,进行系统学习或接受培训家庭教育方面知识的,而且中国的家庭教育机构并不是很多,尤其是针对年轻家长的机构更是很少。中国的儿童、少年,乃至大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亚于美国孩子,但是往往在性格上表现出消极倾向:做事被动、胆怯,依赖性强,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识,不太会“当家理财”,独立生活能力差。一句话,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而现在更注重的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在此,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家长都重视家庭教育,从而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精心打的。。。谢谢

The family education, science, parents and children. LeadChina's education is always attract much attention. This year, the quality education has become two big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hotspots. And the focus of basic education gathered in quality education. What is the quality education? My personal interpretation is,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skills training, also including the ideological, moral, ethical, emotion, aesthetic and various training of civic responsibility, it is actually the civic diathesis.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the personalized characteristic. Personal potenti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can be fully arouse, personal value can be fully of education in the media interview: "quality education is difficult. Some schools, ignoring the importance of intellectual education, sports, aesthetic education, students get all-round development; nor comprehensive science of intellectual intellectual, often by killing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and cre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Who can think, children sleep problem should also be increased to "two sessions" legislation, the height of the seriousness of this problem. While many first-class university President, nankai university HouZiXin principals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problem particularly representative concern. "The sun and fun to our children," this is a very loud Tim advocate. The promoter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principals, teachers, parents are each of the promoter of quality education. Our parents to set up scientific forward-looking family education concept, constantly adjust the strategy of family edu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individual development, is very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the core and how to cultivate people how? Our school to "open to behave, diligent to work for the motto," to "live, live, live teaching management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learning. Our students are active, "character alacrity, hand brain flexibility, vigor". In 2002, our school "elegant" education, puts forward the school decorous, jedaiah hall "school", gentle, gentle and students. Our school has been advocated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parents and get the social recognition and highly appreciated. (a graduating student, therefore, we welcome) facing the freshmen, we should focus on students from the following good habit of childrenHabit including living habits and learning habits. Both specific content, form, but the problem is out of the same. Education is the habit of educational function. But just is the most easily to neglect and omissions. What is the most fashionable atten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rt education of these so-called special education and talent education, to let the children all night. "Sow an action; reap a habit; sow a habit; reap a character; sow a character; reap a fate." The elementary school is good habits, don't miss . Cultivate rational reasonable childPrimary school life is a collective life, a kindergarten has more and more independent upon the van requirements of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time and opportunity. Children must have the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of rule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self-control.(1) set rules, but the truth about the first rule, not blindly obedience,(2) in children have completely within the rules free;(3) violated the rules children will be punished,(4) less good manners, and to inspire the cultivate love of learningA: border ubung macht den meister, boundary lines, state: 3: self-taught, state and mastery. A grade is mainly cultivate good habits of study, serious tasks, cultivating interest of study, dares to their comments and . Cultivate autonomous independent childStudents develop self management . Cultivate happiness perceptual childrenCan feel happy and share the happiness, can have a thankful ,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hild's soul, and share the happiness Shared password troublesA child's confusion in often cannot accurately express, can only say "no fun," "don't like", but we can easily from their home, the mood changes, even small study found that many children's bag. However, a child is more of a growing unconsciously, the growing confusion over our parents. Our parents to interpret these troubles, and the child has som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and effectively, and help them in imperceptible in cultivate good habits, cultivate rational reason, love of learning, independent, happy and perceptual children. Ten confused --Children in school, had puzzled, there are many new to mom and dad, but mom and dad's work too busy, always work overtime?Countermeasures: 1, please parents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can make tim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first month of the entranceThe first month into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he most important is not fit for a month, is also the most unstable for a month, and some habits, the best period in this month. The formation of a phase difference. When children need to care, need to encourage (incentive), the need to understand, need help, need more standard, and these needs and desires, children will be reflected through different ways, waiting for the parents to read, as parents be observant of emotion, interest, children, listen to the voices of children, patiently listen to understand the children at school by the situation, in order to guide. The guide for their lives have great influence. If our parents should cherish this how parents know that a child confusion of good study habits?Countermeasures 1: see learning tools and textbooks are complete, neat?Countermeasures 2: practise finishing bag3 children home said today confusion didn't learn anything? (listen)1: don't question children countermeasures in class? Children do not have strong generalization ability, cannot summarize each lesson to learn what is : open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ask the teacher made what song today? The story about what? Do what game? Which child speak the most interesting? This writing specific problems can facilitate children on two consecutive days 3: child really could not say anything. Parents can face more children in hurry. Can let the children said something she would say, how to play, understanding where teachers. Then tell her class at the teacher's eyes, the teacher's eyes are looking at you, you will become the most intelligent children heuristic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countermeasures 4: 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carries on the classroom learning.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put forward valuable problem. (do not understand, important, key, seeking for children, thinking) if not all of his study, he still passively in the study. As the blind child in language learning. Your child is learning. Change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children is not only the teachers and parents to hint us children need to learn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So, in the form of autonomous learning without any time, we also urged.

中美教子的不同之处: 横向激励与纵向发展 中国的儿童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当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常常采取表扬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样的方式。美国教师则不同,一般对孩子不表扬也不批评,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了你的孩子会刺激其他的孩子,他们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而避免对儿童进行相互比较。 集体精神与发展个体 中国人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个体要与集体保持一致,如果出现不一致则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美国人强调个性差异,教师总是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与能力安排活动。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个体。 稳重听话与活泼好动 中国人在评价孩子的性情时,“稳重听话”是一大优点,“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已在国人中形成共识。学校教育强调秩序井然,用各种规章来约束孩子的行为。美国人喜欢孩子富有孩子气,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上允许孩子随便说话,甚至相互打闹,美国人总觉得中国孩子在课堂上太死板,没有生气。 强调自制与突出自主 中国教师总是鼓励孩子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专门做好某一件事,以期培养儿童的恒心、耐心,他们多强调儿童自我意识的社会性发展,多引导儿童逐步学会适应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而美国教师常常鼓励孩子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从事多项活动,以期培养孩子的灵活性、创造性,多注重儿童自我意识自然发展,多鼓励儿童自由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肯定结果与重视过程 中国人重结果与技能的掌握;无论学习什么,为求学深学透,无论干什么,力求完美无缺。美国人重过程与能力的增减,他们注重孩子的参与意识,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多,教师还极力鼓励孩子自由发挥、自由创造,以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概括地说,中国人力图使儿童发现社会存在,创造环境使儿童学会怎样长大成人,儿童是被动的,富有可塑性的,重在成人的帮助指导下成长。美国人力图使儿童能真正作为孩子,儿童是主动的,富有创造的,自我实现是儿童自身的自然与发展,成人只需提供有利的条件即可。 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 今天,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是人才培养的竞争。我们知道,人才培养的首要阵地是家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的竞争是父母育儿能力的竞争。所以,世界各国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育工程中,都很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节。虽然家庭教育在我国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的极大关注,但是时至今日,我国不少家庭的教育仍存在着误区,它甚至成为一种顽疾,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一代良好素质的形成。因此,借鉴其他国家在家庭教育中有价值的实践,对走出我国家庭教育的误区将有很好的启发和警醒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相关方面的比较,分析形成两国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进而提出对我国家庭教育改革的启示。我们不能断言美国家庭培养的人就是理想中的现代人,但他们国家家庭教育中的合理成分;恰恰是我国家庭教育所缺乏的。因此,美国家庭教育的一些实践,能为我国家庭教育的改革提供借鉴。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结果比较 不同的教育目的、内容和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我们可从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结果的比较中略见一斑: 一般而言,美国的儿童、少年从小就表现出以下特点:性格倾向积极,遇事镇定沉着,能与人和谐相处,开朗、胆大,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敢想、敢做,具有创新精神;自立能力强,社会活动能力强,有作为社会成员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他们18岁开始不依靠家庭,多数打工补贴自身的消费需用;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他们从小就参与“当家理财”,学会一些推销、与顾客沟通的能力等“经营之道”,实践使他们深知钱来之不易,从而养成了精打细算、勤俭度日的习惯。一句话,美国孩子的特点就是非智因素成熟,能力强,能较为顺利地适应社会。 而中国的儿童、少年,乃至大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亚于美国孩子,但是往往在性格上表现出消极倾向:做事被动、胆怯,依赖性强,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识,不太会“当家理财”,独立生活能力差。一句话,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中国孩子的这些个性和特点,恐怕是与我国倾向于“学历教育”有很大关联,父母希望孩子躲在学校这座象牙塔里寒窗苦读,不让孩子在风云变幻的社会里摸爬滚打。 现代社会更能接纳哪一种教育结果呢?社会发展的动因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要求人性的充分解放。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将越来越关怀人性的发展,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所以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活力的、全面的人。显然,美国家庭教育更能培养个性张扬、有创造力、生存力的“人”,而中国家庭教育培养的是“守规矩”、“会读书”的所谓的“才”。这是中国家庭与学校“合作”进行“应试教育”的结果,这种教育的结果将严重影响我国青少年的身心素质。因此,中国家庭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二、中美家庭教育的过程比较 从家庭教育的结果反观家庭教育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教育虽然是非制度化的教育,父母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但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同学校教育一样,也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其中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家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归宿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都是依据目的确定的。 1、教育目的的比较 家庭教育目的制约了家庭教育的方向,决定其总体效果,所以家庭教育目的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决定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差异的根本原因。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家庭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一旦目的确定,教育内容、方式都据之选择。那么,美国和中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或者两国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有什么差异呢?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这个目的的期望值不高。“社会人”不是一种飘渺的理想,而是一个平实、易操作而又宽泛的要求。所以美国父母能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把子女个性中积极的成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让子女实现自我价值,就算达到目的,也并不追求一些功利性的目标如高学历、好职业,但事实上,这样的教育却产生许多“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应,天才产生在不经意中。另外,在这个目的的指引下,确实能培养子女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存的能力。看看各个阶段的美国孩子:他们从小就独立睡;当会行走时,就自己玩耍,很少父母抱着玩;再大些时,就有自己的空间,房间内的摆设、布置和清理全由小孩负责;他们从小就做些力所能及的有偿服务,如做清洁、帮人看小孩、送报纸等,到了高中或大学后就勒工俭学,换取生活费。 相比之下,我国的家庭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首先,这个目的的期望值高,而且功利性强,因为“有出息”、“好职业”、“顺境”不是一个一般的目的,较难实现。出于这个目的,中国父母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专心、安静地坐下来读书、学艺,却忽视孩子的天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结果为了培养所谓的“人才”反而扼杀了天才,产生许多“有心栽花花不发”的效应。而且由于很少考虑孩子的性格、社会适应能力、公民意识等问题,即使学业成绩好,将来也未必能顺利地立足社会,有时候,还会使父母的期望完全落空。 2、教育内容的比较 有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美国家庭教育内容丰富,注意让孩子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上获得和谐发展,可称之为“素质教育”。在促进体力的增强上,重视开展幼儿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如在庭院里荡秋千,野外远足等;在认知的发展上,重视训练孩子的各种感官,注意开拓孩子的文化、审美视野,孩子的学习兴趣,如父母到图书馆借阅图书或学习时,喜欢带上孩子,让其受周围环境的熏陶,萌发学习的愿望;在社会性的培养上,教育孩子自我服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要求孩子学会具有与同伴合作、分享、互助的行为;在情感的陶冶上,指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舞蹈、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如带孩子到美术馆、博物馆观看各种展品,鼓励孩子参加艺术创作活动,让孩子亲身接触、体验大自然的奥秘,如带孩子到森林公园旅游,海浪中游泳、攀登岩壁等。 中国的家庭教育内容虽然也可以分为德、智、体、美几方面,但往往是当孩子进入了学龄期(有的甚至在学龄前期)就开始将智育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使得教育内容出现不平衡的倾向。在体育上,中国的家庭保证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营养,保护孩子的安全,注意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与美国对比起来,这种教育是一种防御性的、静态的、消极的保护,温室培育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在智育上,向孩子传授知识、技能,如为孩子购置各种知识性、趣味性的读物,训练孩子朗读、书写、计算等技能,当孩子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后,家庭教育出现学校化倾向,父母监督学习、检查作业、购买习题集、实行题海战,应付永无休止的考试;在美育上,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一技之长”的重要性,因而盲目培养孩子特殊艺术才能,如把孩子送入绘画班、歌舞班学习,聘请家庭教师教孩子学拉小提琴、学弹电子琴等,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一方面无视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往往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相比之下,美国的家庭教育内容相对丰富和科学,而我国家庭教育的内容狭窄,不够科学。比如家庭教育中的体育,中国的父母往往比较在意孩子的体形、体态这些体育中低层次的内容,重视保证孩子的营养、注意疾病预防,却容易忽略体能锻炼,孩子的户外运动少,多呆在家里看电视,肥胖症增多。智能可以分为实能和潜能,实能即实际能力,即你知道什么,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我国家庭教育忽略的是技能,如动手能力、协调能力、生活技能、劳动技能、工作技能等等,而美国在社会性的培养上特别重视这些技能,在他们看来,这些技能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我国的家庭教育在智育上忽略了一部分实能的同时,更加忽略的是潜能,潜能分为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表面上我国父母很重视知识的学习,空际上只注重认知能力中的低层次部分,这部分可以应付考试,但始终不能构成未来社会的创造力量。《全国青少年创造培养系列社会调查》中问,如果发现孩子在拆装闹钟,家长会有什么反应。40%的家长对孩子“训斥”、“警告”,48%的家长以“不耐烦”、“不屑于”或“敷衍”的方式对待,可见我国父母对创造力培养的认识还需要提高。相比之下,美国家长在认知发展上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多方面兴趣爱好,重视对创新精神的培养,美国许多专家不主张过早地让孩子死记硬背一些他们并不理解的知识。孩子放学回家后,中国父母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多是:“老师教你的知识记住了吗?”,“今天得了多少分?”,而美国父母第一句则问:“今天你向老师提了什么问题?”,“今天的课有意思吗?”。这就反映了中美父母对智能的不同理解。 3、教育方式的比较 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完成教育内容的具体措施和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和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风格习惯、历史背景紧密联系,而且受教育目的制约。反过来,能不能恰当地选择并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关系到家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内容的完成。 一般而言,美国家庭以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为主,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人权,把孩子当作是一个独立的和平等的家庭成员相待,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而中国家庭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相对欠缺,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与父母平等的人来尊重。 美国家庭民主的教育方式表现在:(1)孩子在家里有发言权、参与权,美国父母鼓励孩子“保留意见”、“固执”、“不听话”,允许孩子“不听话”主要是指思维上的“不听话”,据美国心理学家托伦斯研究发现,创造力高的孩子特点之一就是淘气、处世固执。(2)美国孩子有选择权,美国父母在孩子的认知能力有了初步发展时,就很重视让孩子自己去进行选择,作出决定,他们可以选择游戏、图书,长大了自己选择朋友,自己选择职业、自己选择婚姻对象、结婚时间。美国父母不会代替孩子选择,他们主要是引导孩子怎样进行选择,或者站在孩子的身后,给孩子信心,鼓励孩子“用你的眼睛去观察”。(3)美国父母如朋友,他们可以平等的交流,关系比较密切。(4)美国父母尊重孩子的隐私。 中国家庭的教育方式表现在:(1)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较少有发言权、参与权、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守规矩、服劝导、不要有异见。正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中国的教育制度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从小灌输要听大人的话的思想,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像爱因斯坦自称的‘离经叛道’,这种教育方式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2)中国孩子的选择权、自主权较小,许多事情都按父母的意愿去办或由父母包办代替。(3)中国父母在家庭里往往以权威出现,因此与孩子的距离较远。(4)中国孩子的隐私常常受到侵害,书包被搜查,日记被偷看,行动被跟踪。 美国父母主张开放式教育:(1)重视实际锻炼,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而不是说教。美国人认为,凡是孩子的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高认识、积累经验、掌握技术、增强能力、培养兴趣特长,增强自信心和责任心。可以说,美国父母“给孩子开门的钥匙”而不是“替孩子开门”。(2)看重玩耍游戏,美国人认为玩才是孩子这个年龄段最重要的事。在美国,孩子进行各项兴趣活动、体育活动的时间都比较充裕,活动场所到处都有。父母经常利用节假日、周末带领孩子外出游玩,在玩的过程中开发智能如感知、想象、判断、推理和人的交际和情绪的调节等。 中国父母多是封闭式教育:(1)以说教为主,轻视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读书,连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都由父母包办,导致许多中国孩子学了许多知识都没用,走上社会后就什么也不会。(2)户外活动少,因为中国孩子从早到晚有学不完的功课做不完的作业,被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有时即使想活动一下也很难找到好场地。 民主的教育方式表现为一种宽松教育,优点很多:首先,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宽松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在高压下孩子的创造精神将受到压抑,只有在平和、愉悦的家庭氛围中才能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兴趣。而创造宽松的环境,必须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其次,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孩子在家有发言权、参与权、选择权以后,主动性强、自主意识强、胆子大、有自信心和责任心。另外,亲情关系和睦使孩子愿意把秘密告诉父母,父母也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这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而专制的教育方式表现为一种管束教育,压抑创造性,束缚了个性的发展。 三、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分析 同是现代社会,同样有重视家庭教育的父母,为什么美国家庭教育和中国家庭教育有以上的差异?综合来看,造成不同教育的原因是: 首先,历史背景的差异。 美国是一个历史比较短的移民国家,旧有的思想文化保留得很少,在多元文化、思想价值观的影响下,能够较快地接受新的思想和文化,发展的约束较少,因此,他们更多的具有冒险和创新精神。而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同时所受旧有的约束也较多,特别是封建小农意识长期的影响太深,文化价值观上多是比较内敛和保守的,缺少冒险精神和创造意识,顺从、听话教育被从小就灌输着,相对而言,在整体上也缺少一种接受新思想的环境。 其次,经济形态的差异。 美国生产力先进,商品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生存压力小,而且美国是个“能力社会”,用人机制健全,劳动力流通自由,跳槽机会多,所以美国人择业观开放,职业选择面宽。美国父母认为孩子将来只要能在社会上立足生存,职业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当然要合法)。另外,“商品经济使生产关系总处于躁动不安的变化之中”,职业更换不断,所以父母不企求子女一生顺境。因此,美国父母的教育目的重在育“人”,更为宏观、宽泛,以不变应万变。而中国经济落后,生存压力大,是个“学历社会”,行业流动性差,所以中国人往往把一生的幸福都压在某种职业上,选择面窄。中国父母认为学业成绩好,找到好工作,求得一生安稳,是一个人最好的出路。因此,中国父母的教育目的重在成“才”(“才”就是学业成绩优秀,能考上好学校,能获得高学历)。 再次,社会条件的差异。 美国经济条件好,社会养老保障健全。父母不认为养儿就是为了防老,自己老了可以进养老院,无后顾之忧。因而把孩子培养到18岁,并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责任心和同情心的人就算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完成了养育孩子的任务,孩子将来的路如何走,全靠他自己去奋斗,将来能否光宗耀祖升官发财,父母考虑并不多。而中国则由于经济条件比较差,社会养老保障不健全和一些旧有的观念问题,对孩子的教育从个人养老或个人荣誉面子角度考虑得比较多,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来看待,要孩子知恩图报,因而在教养的方式和方法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不少家长把打骂孩子看作是家庭内部私事,任何人无权干涉,更谈不上法律约束了。 最后,文化传统的差异。 1、价值取向不同 美国人重个性,价值取向是以个人为本的个体主义,注重个人利益,崇尚个人发展,实现自我,这是美国文化核心。美国一个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民主的社会,每个公民习惯地琢磨一个很小的目标,那就是他自己。在家庭中,个人是本位,个体具有最高价值,不依赖他人存在,独立于家庭关系中。所以在美国家庭中,父母倾向于把自身与孩子看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自我”包括父母自我和子女自我。首先,子女自我价值的实现显然要尊重子女的意愿、兴趣和爱好,因人而异,美国父母比较重个人生活享受,平时决不会为了孩子而放弃去听音乐会、看电影、跳舞或约会。 中国人讲共性,有整体至上的价值观,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中国人认为人的确立方式是在“二人”对立关系中生成的。从古至今,“自我”这个概念总是与他人相伴而生,个人的价值只有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才得以体现。在中国家庭中,父母丧失自我,也不尊重子女的自我,我国父母丧失自我的表现就是存在严重的“亲子一体感”,父母把孩子视为自身价值的延续,将孩子作为自己生活的全部和人生的希望,具有和孩子不可分割的一体化感觉。这样父母会以自己的意志替代孩子的兴趣,站在成人的角度设计孩子的未来,所以中国父母的期望相对于孩子的能力是过高的。 美国重个性,中国讲共性的价值取向是有其经济背景的。美国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充满活力的商品经济过早排斥了自然经济,独占鳌头近百年。个人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相对独立,个人只有提高自我、扩展自我,才能在商品经济竞争中立足和发展,所以养成了重视自我的传统。而中国自然经济延续数千年,中国人习惯性地束缚在土地上,个人失去了独立发展的条件,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也未能让中国人摆脱依赖性。个人的发展常需要“走关系”,对个人的评价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进行的,所以喜欢融入集体,以免被孤立。 2、思维风格不同 美国人是理性主义,美国的家庭教育推崇以理性的基本原则对待家庭成员和家庭事务。美国父母多是把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与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一样看待,这是超越个人的立场,而不是完全从家庭本身或父母自身的利益来看待家庭教育。既然他们认为抚育子女是义务,也就不图养儿防老,不图回报,自己老了进养老院是一个人应有的归宿(当然,这些中国人视为不道德的做法源于美国的社会保障机制和文化习惯)。 中国人是情意至上,我国的家庭教育以人伦为基础,以情感情理为法则,来处理家庭人际关系。我国父母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从个人养老或个人荣誉面子角度考虑子女教育,在无微不至的父母爱怜中隐含着较为浓厚的“投桃报李”的私情。由此说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远胜于美国,往往把家庭教育目的功利化。 四、结语 本文是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作一般性的比较,两国家庭教育中肯定存在着个别的特殊性,而且,事实上与中国比较,美国家庭教育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比如过于放任造成儿童青少年诸多社会问题;过于理性,使孩子对赡养老人的责任感较为缺乏;过于重视“乐学”,使得儿童青少年学习水平下降等)。显然,本文并不是要全盘肯定美国的家庭教育,也不是要全盘否定中国的家庭教育。笔者试图通过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分析,引发对我国的家庭教育的改革思路: 1、教育目的——变“成才”教育为“成人”教育。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从总体而言,美国家庭的教育目的,更能产生创新人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可否认,我国的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出现了误区,教育目的短期化、功利化,扼杀了不少天才。要改变现状,需要家庭内外的努力。宏观上讲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竞争的加强,人们择业观的开放,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将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而这种综合素质事实上就是最基本的“成人”教育。将“成人”作为家庭教育的目的,就会使我国的家庭教育走出误区,使得青少年的成长更切合自身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教育内容——变“片面”教育为“全面”教育,目前的家庭教育,由于教育目的是“成才”教育,造成在教育内容方面的误区就是智育压倒一切。这样的教育,会使孩子片面、畸形地发展,成为只会“死读书”人,这样的人将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因此,确立了“成人”教育的目的,在家庭中,父母应当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要提高综合素质,就必然要变片面的教育为全面的教育,尤其不能忽略潜能、道德、性情的培育。 3、教育方式——变“管束”教育为“宽松”教育,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往往权威大于民主,这样的教育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现代社会应该提倡“宽松”教育、“开放”教育。

留下个邮箱地址吧,我可以把这方面的材料发给你。

父母必读的教育杂志

问题一:教育方面的论文发表在什么期刊上好 《亚太教育》G4专刊 很多吧 问题二:教育类论文发表有哪些期刊推荐 这类是有省级,国家级,核心这几个级别的期刊,这个几个级别的期刊都是不一样的。 问题三:国家级教育类期刊有哪些? 问题四:国家认可的教育教学类学术论文刊物有哪些 我收集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摘选 初等中等教育1.课程、教材、教法 2.中小学管理 3.语文教学通讯(分初中刊和高中刊)4.学科教育 5.外国中小学教育 6.历史教学 7.上海教育 8.中小学教师培训 9.小学语文教学 10.小学教学研究 11.思想政治课教学 12.天津教育 13.中学化学教学抚考 14.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5.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6.英语辅导(与疯狂英语合并为:英语辅导、疯狂英语) 17.中小学外语教学 18.数学通报 19.中学物理.高中版 20.生物学教学 教育1.中国成人教育 2.教育与职业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4.中国电化教育 5.中国远程教育 6.电化教育研究 7.成人教育 8.中国特殊教育 9.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0.父母必读 11.继续教育 数学1.数学学报 2.数学年刊.A辑 3.应用数学学报 4.计算数学 5.数学进展 6.数学研究与评论 7.系统科学与数学 8.数学物理学报 9.应用概率统计 10.工程数学学报 11.应用数学 12.数学杂志 13.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14.模糊系统与数学 15.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16.数学季刊 17.工科数学(改名为:大学数学) 18.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9.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20.运筹学学报 21.数学教育学报 问题五:教育类论文发表,适合什么期刊? 发教育类的论文,《时代教育》就个不错的选择。要是评职称的话完全可以在这本期刊上面发表,我那会是在《读写算》上面发表的,不过这本也挺好的,比那本包含的内容更多,呵呵,我是找人代发的,很快就搞定了。 问题六:教育类论文发表有哪些期刊推荐 看你发的是什么期刊,像这样的情况是有很多的。身边的同事朋友也都没有人经历过,教育论文发表又不知道问谁,也没有人可以交流经验。 问题七:教育类的期刊有哪些比较好 有《吉利教育》《新课程学习》啊。《教育教学论坛》《现代阅读》,这些期刊都比较好。你是要发表论文吗?正规期刊就行了啊,没必要太好的。能用就行啦。发表的话可以去人民论文网看看。我在那发过。 问题八:国家级教育类学术期刊有哪些 非国家级的?不能是省级的吗?或者核心?一般老师评职都是发核心的 、 问题九:发表教学论文的正规刊物有哪些? 5分 根据单位具体规定 选择专业刊物,比如你是教语文的,那么建丹发教育类专业刊物(G4)或者教育类综合刊物。刊物可以在新闻出版署查啊,核心的话 有目录的 可以网上查得到目录。 如果你是中小学教师 省级 国家级几百元吧 费用还是要看刊物情况 “好的就贵 差得就便宜 ”一分钱一分货赛 我可以发 找我吧 空间有写作资料 可以看看 问题十:有哪些教育类省级刊物可以发表论文 哪类杂志都一样,首先您在那里要有熟悉的人,帮一帮,才有可能发表,当然论文要有一定的质量,否则您放到哪里都很难发表的,特别在省级教育刊物,人多啊……

北京的《学前教育》和杭州的《幼儿教育》,还有《幼教博览》,《父母必读》都是十分经典的

《动漫界·幼教365》有家长版和管理版。管理版主要针对幼儿园,家长版主要针对家庭教育,有任务卡的形式,我买了觉得还不错。直接就有活动,不用自己想了。

目前只有一本最权威最具代表的就是《学前教育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和长沙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学前教育研究》杂志(CN43-1038/G4;ISSN1007-8169)创办于1987年(双月刊),从2003年开始改为月刊,每月1日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学前教育理论核心刊物”、“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NSSD(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本刊以及时反映国内外幼教研究成果为特色,以有效指导我国幼教实践为宗旨,是我国最高级别权威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刊物。

本刊的读者和作者群主要是我国的幼教理论研究工作者、幼教管理工作者、各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幼儿园园长以及广大的幼儿园教师。

扩展资料:

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在文献情报源的实际分布中,存在着一种核心期刊效应,即某一专业的世界上的大量科学论文,是集中在少量的科学期刊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核心期刊目录 百度百科-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百度百科-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