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幼儿园老师教育叙事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园老师教育叙事论文

和小班孩子们一起生活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我觉得我很幸福,但带了两个月的小班孩子,经常会发现幼儿流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他们“霸道”地认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这显然不会受集体的欢迎,更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我发现龙龙小朋友在区角活动里玩耍时,经常和大家闹得不愉快,不是哭就是大闹一场,老师怎么调节他都不高兴,问了和他在一起玩区角活动的小朋友,他们告诉我说:“龙龙抢玩具,他不给我们玩,东西都拿在自己手里,我们大家都玩不到了。”还有一个最小的小家伙告诉我说:“老师,我都喊他哥哥,他都不给我玩还打我呢。”听了孩子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原来是他把玩具都揽到自己手里,不愿意和大家交流和沟通。这样小朋友都不敢接近他。

我看了看了坐在旁边小椅子上的龙龙,还在那里张着嘴巴大哭,我轻轻地走到他跟前,蹲下来问:“龙龙你看一看,别的小朋友玩得快乐吗?”(快乐)那你快乐吗?(我不快乐,他们都不给我一起玩,还要我手里的玩具)龙龙你看一看,你的几个小伙伴们在那里干什么呢?他告诉我说:“在那里说话呀!”他们有东西玩吗?没有(这时他低下头),看着自己口袋里的玩具很不高兴,我想请你把你口袋里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好吗?他说得时候,自己还是低头。这时我对着其它的小伙伴说:“瞧,龙龙现在要和大家一起玩了,你们高兴吗?高兴!其它几个孩子一起回答我,这时的他愿意把自己拿的玩具,分给其它小伙伴们玩了。

事后,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利用龙龙的这件事,把龙龙请到我的故事中,这样让龙龙在听故事时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最后,小朋友知道龙龙愿意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和同伴们一起分享玩具,我问其它幼儿,你们愿意和龙龙一起做游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龙龙的小脸蛋上也有了微笑,这时,我们一起唱了《找朋友》这首歌,有很多孩子都愿意主动地去与龙龙做好朋友。

我利用故事把这件事说给大家听,让孩子知道会分享的孩子,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如果不愿意和伙伴分享玩具,会得到大家的排斥。还运用了《找朋友》这首歌,让龙龙小朋友知道周围的小伙伴都有同情心、爱心。当你孤独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在玩玩具时主动去鼓励孩子,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主动地交换玩具玩,这样对培养他们分享玩具时,有很大的好处。

瑞瑞因为搬家的缘故作为插班生来到班上。他是个机灵开朗的男孩,但遇事有些急躁。他很喜欢交朋友,却不善运动,一旦遭到困难,由于锻炼,往往会选择放弃。这使得他对体育活动不太感兴趣。我们和瑞瑞妈妈有过简单的交流,希望引起家长的重视,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家园合作,但收效不大。接下来的一件事充分为我们和瑞瑞妈妈的深入交流和探讨提供了契机。

事情是这样的,一次体育活动中,我们让幼儿选择同伴自由分组。由于怕小组人数太多会影响交往,我们对人数作了限定。瑞瑞和班里几名同伴同住一个小区,所以想和他们分在一组,谁知其中一名女孩乐乐拒绝了他,并试图向他说明他们组人数够了。可是瑞瑞一听说被拒绝,气呼呼地转身就走,根本不听乐乐解释。回家后,瑞瑞伤心地告诉妈妈分组时被拒绝的事,还说:“乐乐自己不同意,还叫其他小朋友也不要同意。”瑞瑞妈妈听了很生气,觉得孩子受了委屈。之后,她就把事情经过告诉了我。

我想,瑞瑞作为插班生,客观原因确实存在,然而,瑞瑞自身存在的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问题,以及自由分组对孩子发展的价值,瑞瑞妈妈也需要了解。于是我对她说:“这件事让您感到很难受,我们非常理解。瑞瑞作为插班生由于和同伴不够熟悉,在户外活动方面确实存在难度。我们希望这件事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千万不要影响到您和乐乐妈妈的关系,毕竟两家住在一个小区里会经常见面,孩子们也会经常在一起玩。其实成人之间良好的交往会给孩子树立榜样,不但能给孩子创造更多交往的机会,也能引导孩子学习如何获得别人的认可。”

我试着从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孩子的交往需要人手,为她作进一步分析。我说:“不用等到小学,瑞瑞现在就有交往的意愿,而只要他交往,问题自然会摆在他面前,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如果失败了就放弃,以后他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到了大班,这样的自由分组活动会越来越多,每次都被拒绝可能会使他失去交往热情。其实你已经发现了他的不足之处,如,他的表达方式很外露,多用行为代替语言,这样容易让别人不舒服,从而被排斥。要避免孩子因为失败而受伤,一味逃避是没有用的,最好的方法是提供机会引导他学习。我们让孩子自由分组就是出于这样的目的,看看孩子会遇到什么问题,他怎么解决,需要我们怎样的帮助,他能积累哪些交往经验和策略。更重要的是,孩子在一次次碰壁中能慢慢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进行自我调整。最近我们发现瑞瑞已经注意控制那些让同伴感到不舒服的动作了。”听到此,瑞瑞妈妈笑了,说:“是吗?那太好了!”“如果我们将这些经历看作是孩子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孩子从中获得的是对今后有益的交往经验、交往方法,我们是不是就不会太焦虑了呢?”为了进一步缓解瑞瑞妈妈的焦虑,让她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我这样说道。

经历了这次事件,我体会到及时了解家长的观念和态度对于家园合作来说非常重要。最初我们在发现瑞瑞的问题时,曾尝试和家长合作,但是一直没什么效果。现在想来,当时更多的是我们告诉家长有关孩子的问题,并没有好好去了解家长的想法。而我们把问题说得越多,越让家长对孩子的进步失去信心,放弃努力。而这次事件给了双方一个深度交谈的机会,我们诚恳倾听的态度让家长能放开胸怀坦陈自己的想法,使我们了解了她之前消极配合的真正原因。这可以说是一个意外的收获。这更让我认识到,平时要与家长保持联系,要给予家长充分表达的机会并耐心倾听,敏感地捕捉其中有用的信息。相信这样做会让我们在家园合作的道路上走得更实、更远。

可乐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爷爷奶奶的娇惯下变得很“自由”,不是在集体活动时插嘴、乱跑,就是用拳头解决纠纷,做些危险的事情,让我们提心吊胆,以至于到了大班只要班上出了什么事,孩子们想都不想就说“肯定是可乐干的”。为了让可乐的行为有所改变,我决定找可乐妈妈谈一谈。

听我简要地说了可乐的表现,可乐妈妈大吃一惊:“小家伙那么调皮,我回家要好好找他!”我忙说:“是啊,如果现在还不开始调整,上小学时就要成问题了!”“我已经做好上小学后天天被老师找的心理准备了。”可乐妈妈回答得有些无奈。我听了觉得有些奇怪,可乐妈妈怎么那么快就说泄气话呢?于是劝她道:“现在班上一出什么事,小朋友就说是可乐做的,我很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但是,小朋友都是在看的,可乐确实总是做一些违反班级常规的事,所以小朋友才会对可乐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我们现在开始帮助可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到了小学这个新环境,可乐是有机会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的。”我希望以“新环境新起点”来鼓励可乐妈妈,让她重新树立信心。果然,可乐妈妈似乎精神一振,眉头也略为舒展了幼儿园教育叙事范文。

每次我给小班带班时,孩子们总喜欢和我谈话、拽拽我的衣服、摸摸我的手,有时护送孩子上厕所的时候他们总喜欢牵着我的手走,并且见了别的小朋友还高兴地说:“老师牵我的手了!”

今天,又是我给小班带班了,下课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去厕所,这时李锦华小朋友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去,

当我从厕所出来时,有好几个小朋友在那里等我并且争先恐后的抢着牵我的手,于是我牵着他们的手边走边问:“你们小解了吗?”锦华说:“没有。”“那么你们到厕所干吗呢?”他笑了笑说:“我们想牵你的手。”我听了不禁一愣,只是想牵一牵老师的手,就陪老师走一趟,这是多么天真的孩子呀!他们的想法是那样的单纯,做法又是那样的幼稚。只想和老师亲近一下,哪怕只是牵牵老师的手就已经很满足了!

由此,我想到在一日活动中,往往会忽视某个细节,因此,孩子们的某些愿望不能满足。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刚离开妈妈的怀抱多么需要温暖呀,哪怕是牵牵他们的手、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蛋,他们都会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要总是以老师的身份教育孩子,而是要根据幼儿的心理、情绪,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从心里爱老师、爱幼儿园。在幼儿园里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老师免不了要写教育叙事,以下是栏目我为您整理关于幼儿园教育叙事范文,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这是中班的一次主角游戏活动。老师为幼儿带给了:娃娃家、医院、银行、超市等游戏材料,让他们按照惯例轮流优先选取活动资料(如周一由第一组小朋友先选,周二由第二组小朋友先选,依次类推)、自由结伴开展游戏。大多数幼儿兴致高涨,合作得也十分协调。

“刷卡太快,请重刷”。一句男高音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老师,老师,胡文文不让我上车。”小小噘着嘴巴来告状。

“老师,他刷卡太快了。”胡文文理直气壮。

“老师,我刷的不快,我听到‘嘟’了”。小小满脸委屈。

老师走过去,笑着说:“你们的无人售票车真漂亮!你们是怎样玩的?谁来教教我?”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表演起来。

“这个刷卡机的声音真好听!”

“这个动作真棒!”

小朋友一个跟着一个上车刷卡,小小很快就忘记了刚才的不快,脸上笑嘻嘻的。

“刷卡机除了会发出‘嘟’的一声,有时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为什么?”

“听到‘刷卡太快,请重刷’,我们就应怎样做?

活动结束时,老师还特意表扬了几个玩“无人售票车”的孩子爱动脑筋。

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用心的相互作用。”主角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同时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游戏。这次活动,老师为幼儿预设了娃娃家、医院……等主题游戏,按照游戏活动常规让幼儿自主选取自由结伴进行游戏。显然,这样组织既有利于构成良好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减少了等待现象,体现了

幼儿主体*。个性是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幼儿自主生成了“无人售票车”这一主题,以及因为规则问题产生争执后,老师表现出来的冷静和引导措施值得赞赏。应对告状,老师没有以“裁判员”身份立即宣判谁是谁非,而是耐心倾听,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以欣赏的态度用心参与到幼儿游戏之中,引导他们自己商定游戏规则,继续游戏。不仅仅淡化了矛盾,而且将游戏推向高潮,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用心*。结束部分的简短评价对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也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说这次活动是一个窗口的话,那么透过这扇窗,我们不难发现这位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机智和教育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和研究。

水龙头不流泪

已经很久没见到水龙头流“眼泪”了,我为孩子们感到高兴,因为他们学会了珍惜水资源。

班内的孩子洗完手后经常关不关紧水龙头,为此我大伤脑筋。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我不知想了多少办法:讲道理、批评教育、彼此监督,但都不见起色。直到有一次班上的一个小朋友不留意摔了跤,哭得十分悲哀,一个孩子说:“雨欣,你哭起来怎样和打开水龙头一样呀”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我问孩子们:“小朋友,你们说雨欣为什么哭呢”“因为他摔倒了,很疼呗。”“因为小朋友都笑她,没有人帮忙她。”“那你们说小朋友这样做好不好呢”“不好”!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我笑了笑,继续对她们说:“我们班里有个“小朋友”呀,经常因为其他小朋友不理睬它而“流眼泪”。大家面面相视。还是沉不住气;“老师,你说的是谁呀”“你们想明白吗”我之后问。“想”“那我带你们去看一看吧。”大家好奇的跟着我来到洗手间。“就是它”。我指着水龙头说。大家被我的举动弄糊涂了。思颖是个小精灵:“老师,你是不是说小朋友们都不关水龙头,它就会流眼泪”我点点头,之后说:“我们小朋友愿不愿意帮忙它呢”“愿意”。孩子们齐声地回答,我高兴地笑了。

从此,水龙头再也不流“眼泪”了。

当游戏玩不下去时

中班时,我将民间游戏丢沙包引入了体育活动中。因为这一游戏不仅能锻炼幼儿的投掷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灵活躲闪的能力,还能促进幼儿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发展。活动前,恐人数太多会使幼儿因分组不便而无所适从,我暂时规定幼儿四人一组参加游戏,以降低幼儿寻找游戏伙伴的难度。我还利用动画式的图示,形象地向幼儿介绍了游戏的主要规则:游戏分为两组,一组丢沙包,一组躲沙包。扔的一方站在场地两头,瞄准场内幼儿丢沙包,躲的一方可以在场内自由跑动躲开沙包。一旦躲的一方有人被击中,双方就要互换角色。

游戏为什么玩不起来

游戏开始了,幼儿你来我往地扔着沙包,玩得很兴奋。可仔细一看,却有很多问题:丢沙包的幼儿有的拿起沙包无目标地用力一扔,让沙包飞出场地老远;有的是朝地上重重地一摔;有的看到同伴扔过来的沙包,不知道快速捡起来追击,而是慢悠悠地捡起或是等待躲的幼儿退到另一头;有时候沙包飞出了老远,却没人去捡回来。躲沙包的幼儿,有的不辨沙包投来的方向在场地中间乱跑;有的毫无危机感地站在场地中间,局外人似地看沙包在他们眼前“飞行”;有的躲到了场地的尽头处,等到沙包扔过来,常常来不及转身。很快,幼儿在游戏开始时的兴奋劲就消失了,最后干脆放弃游戏自己玩了起来。第一次丢沙包游戏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了。

从幼儿的表现看,他们似乎不太明白游戏的规则,可一问,他们却讲得头头是道。难道是因为游戏难度太大,对幼儿动作的要求高于实际水平,所以兴趣最终被无法达到游戏水平的挫败感所替代7幼儿是怎么想的呢?为了了解幼儿放弃游戏的原因,我组织了一次讨论。

师:为什么你们不喜欢丢沙包游戏了?

丽:我怕沙包打在身上会疼。

师:那什么东西打在身上不疼?

茅:纸张、布什么的扔在身上就不会疼了。(有的说,也可以用棉花;有的说可以用气球,它也很轻,打不疼人。)

师:嗯,要用轻一点的东西来扔才不疼是吗?

晓:是呀,他们那么重地丢沙包,沙包一下子就飞过来了,我害怕。

师:哦,不但要轻的,还要让沙包“跑”慢一些。

宏:是呀,沙包扔得太快,捡起来很麻烦的。(有的说,沙包太小了,看不清楚到底扔出来了没;有的说要用大一些东西的才能看得清;有的补充说,大一点点就可以了,像球那么大.太大了拿不动。)

师:我明白了,要用轻一点的、“跑”得慢一点的、还要比沙包大一点的东西来扔。那你们觉得用什么东西来扔好呢?

我建议幼儿把各自认为合适的材料都找来,然后开展“谁能打中我”的探索活动,试试哪种材料最好用。最后,幼儿一致认为用“滚球”替代“丢沙包”进行游戏更好,他们觉得球的速度好控制,而且方便看到,滚动时即便碰到身上也不疼。于是,我让幼儿用球替代沙包,用滚代替扔,尝试改造版的丢沙包游戏。

“改版”后游戏渐入佳境新的游戏开始了。雨豪准备滚球了,只见他观察了一下林雯的位置,将球用力地朝她滚去,凯丰见球滚过来,稳稳地接住后又滚了回去。球在场地中时快时慢地滚动着,场地中间的幼儿紧张而专注地盯着滚动的球,大范围地跑跳着躲避,时不时传来快乐的惊呼声。

可渐渐地,球再滚来时,中间的幼儿轻轻一闪就躲过了,滚球的幼儿总也打不中目标。雨豪泄气了,他说:“我不来了。”四人一组的游戏因他放弃又无法继续了。还想继续游戏的另外三名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入了欣然的一组,没料到他们的参与使这组的游戏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因为中间有五个幼儿,球过来时他们会同时跳起或跑开,增加了热闹的气氛,人多了,每个人躲避的空间相对小了,所以常有被击中的幼儿。幼儿愉快地变换着扔和躲的角色,热闹的游戏场面引来不少围观的幼儿。

由于游戏材料和方法都是幼儿自己提出的,这使他们在游戏中更有主人翁感,玩起来也更加兴致勃勃。客观上,体积较大的球看得清楚,而且球滚动的速度明显慢于扔出的沙包,便于幼儿判断方向及时躲避,“改造版”的游戏较之以前显然更接近幼儿的实际水平。但随着幼儿躲闪水平的提高,被击中的概率越来越小,造成了游戏的沉闷和疲沓。无意间的人数增加增强了游戏的热闹气氛,也使目标增多、被击中的概率增大,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快乐情绪和积极参与的愿望。于是,在后面的游戏中我取消了人数限制,让幼儿自由结伴,规则调整为:谁被击中,谁就去滚球。

出轨——幼儿喜欢被击中

本应是躲球的幼儿,今天抢着向滚球者凑去,希望被击中。滚球者轻而易举地击中了他们。被击中的幼儿开心地大叫:“碰到我了,换我滚球了。”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过了一会儿,有些幼儿也发现了问题。滚方的黄讯说:“你们都围在我前面干嘛,往后退。”于微说:“我想被你打到。”琳琳说:“我要当滚球的。”黄讯抱着球说:“你们退回去,要不我不滚了!”“不滚你就不要参加游戏。”幼儿为此争吵起来。我来到他们中问:“大家都想滚球,你们想想怎样的人才能滚球?”“玩得好的。,”我又问:“怎样才算玩得好?”经过了一番讨论,幼儿一致认定:被打中的幼儿要停止游戏,没有被打中的才算玩得好,可以去滚球。这时文其提出了异议:“滚球的只要两个.中间人那么多怎么选?”有的说:“那就打到剩下两个人为止吧。”可有人不同意:“那么多人,要打多久啊?”幼儿陷入了沉思。我启发他们想一想玩过的游戏里有什么好办法,幼儿想到了“锤子、剪刀、布”“手心手背”和“点脚”等方法,我同意他们按自己的想法玩。

幼儿都愿意成为游戏的中心人物,在他们眼里做某事的人越少这件事就越重要,而且他们也愿意轮换角色进行游戏。这使他们玩到后来都想去当属于少数人的滚球者。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规则,游戏将无法正常进行。我耐心等幼儿对现存问题有了足够的体会和认识后,在他们最需要帮助时提出了质疑,并通过带有导向性的追问让幼儿想出了新的游戏规则——“玩得好的才能滚球”“没有被打中的才算玩得好,可以去滚球”,把游戏引向了正轨。玩法因幼儿“怪招”花样迭出

林杰和苏珊配合默契地滚动着球追击中间的幼儿,滚了一会儿,林杰站起来用双手将球抛出,大叫:“空中飞球。”抛了一会儿又将球往地上一摔让球弹跳着去击中间的同伴。变化无常的球让场内幼儿兴奋极了.欢快地或蹲或跳或侧身,灵活地用各种方法躲球。这时苏珊受到了启发,左顾右盼一番后,拿起放在旁边的一顶太阳帽像玩飞盘一样扔了出去。见此,我立刻从器械室搬来了一些体育器械,放在场地四周。晓涛组的幼儿首先发现了,他到篮子里挑了一个布飞盘;晓杰组的幼儿选了跳绳,手持绳的一头抖动着去够中间的同伴;刘易组拿了两个大绒球一会儿同时投出,一会儿轮流扔出……躲的幼儿动作也随之丰富起来,时而起跳,时而闪身,时而蹲下.时而侧跑……游戏就要结束了,幼儿却兴致盎然,意犹未尽,开心地说:“今天真开心,下一次我们还要这样玩。”

随着幼儿对游戏的熟悉,最初的新奇感就会消失,他们会转入多样性的探索阶段,这时幼儿很可能表现出一些看起来违反规则的做法,但其中往往蕴涵着复杂游戏行为的萌芽,是教师推进游戏的最好时机。我没有贸然反对林杰,用一分钟的观察与等待换未了推动游戏进入新高潮的契机。

反思:如何让游戏与幼儿共同发展

不管教师在游戏前对游戏的预设有多全面,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幼儿的动态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多关注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表现,引导幼儿不断地调整。只有动态地推进游戏,幼儿才会越来越喜欢游戏,游戏才会真正促进幼儿发展。

1.当幼儿不喜欢游戏时,教师要“顺”

顺,即顺应幼儿的合理行为。当我发现幼儿不喜欢游戏时,没有按自己的想法调整游戏或是强迫幼儿继续游戏,而是了解幼儿放弃游戏的真实原因,顺应他们的想法,并将调整游戏的权利交给他们。当幼儿用自己找到的新材料和新方法以滚球代替丢沙包时,我预设的游戏才真正转化为更适合幼儿的游戏。顺,给了幼儿更大的自由度。

2.当幼儿有想法时,教师要“启”

启,即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幼儿获得更清晰的认识。在寻找适宜的材料时,我通过启发和归纳,使幼儿零散的观点渐渐清晰——材料要轻一点、“跑”慢一点、比沙包大一点;紧接着的开放式提问“那你们觉得用什么东西来扔好呢”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却能启发他们聚焦具体的材料:随后“谁能打中我”的探索活动,既让幼儿认识了材料,同时又强化了他们对游戏规则的认识。

3.当游戏偏离正轨时,教师要“导”

导,即将违背游戏价值的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当幼儿争着要被球碰到时,游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背离了原有的价值。等到幼儿自己也意识到这一问题时,我通过“怎样才算玩得好”等问题引发了幼儿的思考与争议,促使幼儿重新讨论寻找更适宜的规则,解决了问题,有效地把游戏导回了有意义的轨道上。

4.当幼儿有新异行为时,教师要“推”

推,即发现幼儿新异行为中的价值,推动游戏发展。游戏中幼儿突然出现的新异行为,往往是符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新需要,是新的兴趣倾向。游戏活动中,我接纳了林杰“空中飞球”的无意识举动,并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无意行为中的意义,及时提供支持,激发了其他幼儿有意识的创造行为,成功地推进了游戏的新发展,最终把游戏推到了理想的境界。

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我庆幸,在快乐的“丢沙包”游戏中,幼儿和游戏得到了共同发展。

妍妍是我们班这学期新插入的一位幼儿,又是新搬来南桥镇居住的,也就是说,她所要应对的不仅仅仅是新的班级、新的小朋友,还要应对新家周围的新环境、新的语言。刚开学,妍妍的奶奶就和我打招呼,表示了极大的担忧:孩子自理潜力较差,与外界接触少,比较娇气,性格内向,又加上原先熟悉的、说好一同来新班级的表哥最后的放下,让她产生了“你们把我来的!”感觉,她怕孙女适应不了幼儿园的生活。在了解了这个状况后,我把这个孩子作为开学初工作的重点。

开学初,妍妍对于新群众生活采取了完全的排斥态度:她拒绝来园、天天早上哭着、叫着、拉着奶奶的手死也不放;她拒绝参加游戏;甚至拒绝吃饭,老嚷着“奶奶做好饭了,妹妹要回家吃饭”。期间,家长也是万分担心,派奶奶来探视。

到了下午,妍妍竟然拒绝午睡,情愿站着。但是,她对于我已经不表示排斥,我带她上了厕所,允许她倚在我身上休息。对于这样一个敏感又娇气的孩子,我一开始采取的对策是“顺应”。期望她在熟悉新环境后,能够自主地理解新环境的规则,理解群众生活。但是,几天过去依然没有成效。她依然拒绝和大家一样,在群众活动时也总是游离在大家之外,从不参与。和奶奶商量、交流妍研的状况,奶奶表示,只要她不哭,她想怎样就怎样。开始,我也认同家长的观点,认为稳定情绪是重点,但是,她这样的活动方式开始感染一些孩子,本来就不爱吃饭的博豪、晓岚、懿晨见了我对妍妍地迁就,趁机开始提出:老师,这个菜我不要吃的;那个汤我不喜欢……一天在喂饭时,因为,有小朋友把汤打翻,我急于去清理,就命令妍妍说:“接下来你自己吃饭,不许再哭了”。由于口气较严肃,我还担心她是否会号啕大哭,但是当我过来后发现,她真停止哭泣、自己在吃饭了。这次状况给了我信心。我开始改变我的教育策略。

首先从愉快来园开始,在和家长联系后,我和家长对她提出要求:开始允许早上来园让奶奶陪她玩半个小时,如果奶奶走时她哭了,那么第二天哪怕她哭得再厉害,也不让奶奶陪了。如果奶奶走后她没哭,而且在奶奶走后能和大家一齐活动,那么第二天还允许奶奶继续陪她。开始一段时间,奶奶离开时妍妍还是哭泣,我没有妥协,很坚决地在她哭泣的第二天一进教室就让她奶奶回家了。我观察了一下,接下来的几天来园时她情绪有些波动,但忍着没有哭泣,之后的情绪基本正常,对我的要求并没有太大的拒绝反抗。我就奖励表扬了她,在以后的几天里,我逐步要求逐渐的脱离奶奶的陪伴,慢慢与愉快上学。随着要求的逐步落实。妍妍开始理解新环境,在教师的引导和必须要求的辅助下,她开始和小朋友一齐玩,一齐游戏,脸上也逐渐开始有了笑容。

国庆长假上来,我很担心妍妍会重新对环境、对老师感到陌生,重新变得不愿来园,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剩余的,妍妍早早地来园,高兴地挥着小手叫奶奶快点回去,然后和嘉怡、怡宁几个好朋友一齐玩去了。奶奶反映说,妈妈这天还在放假,叫她也继续留在家中休息一天,她却说“老师会等着我的”而坚持来园了

家长对孩子的变化感到惊叹,也自觉停止了中途来园探视,而孩子情绪也很稳定。这说明,教师的对应策略取得了效果。

全家总动员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的功夫都开学两个月了。作为共参加工作的我,自认为和托班的宝宝们相处的十分融洽。在这一个月里,宝宝们的进步很大,我也收获了很多的欢声笑语。

一天,我们做完了早操以后就组织宝宝到教室里玩耍,我觉得小孩子就应都会对动物感兴趣,于是,就开始教宝宝们学习动物卡片。我们班的宝宝都是两岁多的,所以他们的属相都是属虎的。我首先拿出来的就是老虎的图片,我说“宝宝们你们就是属虎的,是一群小老虎,哈哈。”话音刚落,诺诺说:“老师,我是属大老虎的。”我好奇诺诺这么快就明白属相的事,我就问是谁告诉你的呀诺诺说:“是我爷爷告诉我的。”我之后问“你还明白家里其他人属什么的吗”接下来的回答让我和副班主任笑的合不拢嘴了。诺诺说“我爷爷是属大象的,鼻子很大。我奶奶是属狮子的头发很长。妈妈是属大公鸡的起床起得很早.......”这是,不仅仅诺诺家人的属相公开来了,其他小朋友也纷纷响应起来,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姑姑.......的属相也都脱口而出了。刹那间,我觉得气氛十分融洽,我没忍心打断他们的童言无忌,就这样一节好玩的《全家总“动”员》课题就这样接进来尾声。

我心里觉得开心极了,此刻的宝宝不仅仅班门弄斧的本领很大,而且移花接木的功夫也甚是了得呀。所以,我觉得以后只要认真的引导小朋友,正确地了解一些小常识他们不仅仅会学到只是也会锻炼想象力了。

以下是范文栏目我为您整理幼儿园教育叙事范文,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在幼儿园中,很多小朋友都特别爱“美”。特别是当谁穿着新衣服,新鞋子时,那面情别提多神气。就想让小朋友看看自己的新衣服是多么的漂亮,喜欢老师表扬表扬她。得意洋洋的沉醉在小朋友们羡慕的眼神中,赞扬声中。现在有些家长则一味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他想怎样就怎样,从不考虑要求是否合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样更好的与孩子交流、沟通呢? 案例描述:

韶涵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子,说起话来总会露出甜甜的酒窝,怪惹人爱的。小家伙每逢和伙伴们玩耍时都是嘻嘻哈哈的谈论着自己的奇思妙想,例如:希望自己是海洋里的美人鱼,但最后的结局与故事里不同,自己漂亮的双腿,能穿着漂亮的高跟鞋和王子跳着旋转的舞步…嗯,还要画漂亮的眼影,口红呢!说着说着,韶涵 和 欣怡用手指蘸了蘸口水摸向墙上的红色纸,顿时,手指变红了,迅速的擦上眼皮,左一下,右一下,时不时两小家伙还对着眨眨眼,都为自己画上了眼影感到高兴。

案例分析:

现在家庭中普遍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家境也都比较富裕。又很多家长一味的宠着自己的孩子,把他们作为掌上明珠捧着,祖辈家长特别明显。一遇到节假日,家长们都会给孩子们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穿着新衣服,梳着潮流的发型,画着甜甜的妆容走亲访友去。所以现在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爱“美”心理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外在电视里的宝贝明星秀之类的节目更加夸大了幼儿成人化的形象,尽管这种心理是在特定情况下能起积极作用的,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会给幼儿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家长、教师应该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幼儿的爱“美”心理。采取正确、合理的方法来引导幼儿,特别是对于那些非正常爱漂亮的孩子。幼儿爱“美”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可以从教师、家长和幼儿自身的特点来看。教师的夸奖很有可能促使幼儿爱“美”心理的动因,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判别能力不强,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当孩子提出物质要求时总是一味地满足孩子。没有教育孩子该怎么做,也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促使幼儿爱“美”心理的形成。有些幼儿自身爱“美”,教师、家长就要更加注意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的这种心理,导致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案例反思:

《幼儿纲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就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所以早期教育重视发现、保护和引导他天性中固有的品质。”还指出:“只有家园联系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发展。关注个别差异,满足发展中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现实的需要。

可乐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爷爷奶奶的娇惯下变得很“自由”,不是在集体活动时插嘴、乱跑,就是用拳头解决纠纷,做些危险的事情,让我们提心吊胆,以至于到了大班只要班上出了什么事,孩子们想都不想就说“肯定是可乐干的”。为了让可乐的行为有所改变,我决定找可乐妈妈谈一谈。

听我简要地说了可乐的表现,可乐妈妈大吃一惊:“小家伙那么调皮,我回家要好好找他!”我忙说:“是啊,如果现在还不开始调整,上小学时就要成问题了!”“我已经做好上小学后天天被老师找的心理准备了。”可乐妈妈回答得有些无奈。我听了觉得有些奇怪,可乐妈妈怎么那么快就说泄气话呢?于是劝她道:“现在班上一出什么事,小朋友就说是可乐做的,我很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但是,小朋友都是在看的,可乐确实总是做一些违反班级常规的事,所以小朋友才会对可乐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我们现在开始帮助可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到了小学这个新环境,可乐是有机会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的。”我希望以“新环境新起点”来鼓励可乐妈妈,让她重新树立信心。果然,可乐妈妈似乎精神一振,眉头也略为舒展了。

妍妍是我们班这学期新插入的一位幼儿,又是新搬来南桥镇居住的,也就是说,她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新的班级、新的小朋友,还要面对新家周围的新环境、新的语言。刚开学,妍妍的奶奶就和我打招呼,表示了极大的担忧:孩子自理能力较差,与外界接触少,比较娇气,性格内向,又加上原来熟悉的、说好一同来新班级的表哥最后的放弃,让她产生了“你们把我来的!”感觉,她怕孙女适应不了幼儿园的生活。在了解了这个情况后,我把这个孩子作为开学初工作的重点。

开学初,妍妍对于新集体生活采取了完全的排斥态度:她拒绝来园、天天早上哭着、叫着、拉着奶奶的手死也不放;她拒绝参加游戏;甚至拒绝吃饭,老嚷着“奶奶做好饭了,妹妹要回家吃饭”。期间,家长也是万分担心,派奶奶来探视。

到了下午,妍妍竟然拒绝午睡,情愿站着。但是,她对于我已经不表示排斥,我带她上了厕所,允许她倚在我身上休息。对于这样一个敏感又娇气的孩子,我一开始采取的对策是“顺应”。希望她在熟悉新环境后,能够自主地接受新环境的规则,接受集体生活。但是,几天过去依然没有成效。她依然拒绝和大家一样,在集体活动时也总是游离在大家之外,从不参与。和奶奶商量、交流妍研的情况,奶奶表示,只要她不哭,她想怎样就怎样。开始,我也认同家长的观点,认为稳定情绪是重点,但是,她这样的活动方式开始感染一些孩子,本来就不爱吃饭的博豪、晓岚、懿晨见了我对妍妍地迁就,趁机开始提出:老师,这个菜我不要吃的;那个汤我不喜欢„„一天在喂饭时,因为,有小朋友把汤打翻,我急于去清理,就命令妍妍说:“接下来你自己吃饭,不许再哭了”。由于口气较严肃,我还担心她是否会号啕大哭,但是当我过来后发现,她真停止哭泣、自己在吃饭了。这次情况给了我信心。我开始改变我的教育策略。

首先从愉快来园开始,在和家长联系后,我和家长对她提出要求:开始允许早上来园让奶奶陪她玩半个小时,如果奶奶走时她哭了,那么第二天哪怕她哭得再厉害,也不让奶奶陪了。如果奶奶走后她没哭,而且在奶奶走后能和大家一起活动,那么第二天还允许奶奶继续陪她。开始一段时间,奶奶离开时妍妍还是哭泣,我没有妥协,很坚决地在她哭泣的第二天一进教室就让她奶奶回家了。我观察了一下,接下来的几天来园时她情绪有些波动,但忍着没有哭泣,后来的情绪基本正常,对我的要求并没有太大的拒绝反抗。我就奖励表扬了她,在以后的几天里,我逐步要求逐渐的脱离奶奶的陪伴,慢慢与愉快上学。随着要求的逐步落实。妍妍开始接受新环境,在教师的引导和一定要求的辅助下,她开始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游戏,脸上也逐渐开始有了笑容。

国庆长假上来,我很担心妍妍会重新对环境、对老师感到陌生,重新变得不愿来园,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妍妍早早地来园,高兴地挥着小手叫奶奶快点回去,然后和嘉怡、怡宁几个好朋友一起玩去了。奶奶反映说,妈妈今天还在放假,叫她也继续留在家中休息一天,她却说“老师会等着我的”而坚持来园了

家长对孩子的变化感到惊叹,也自觉停止了中途来园探视,而孩子情绪也很稳定。这说明,教师的对应策略取得了效果。

分析与反思:

人的能力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一个方面。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孩子性格、成长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就产生了差异。对于教师来说,过去我们的思维定式是调整环境来适应孩子,特别是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里,教师更会有意识地迁就幼儿。在这个案例中,一开始,我对应幼儿拒绝接受环境的行为,采取的对策就是顺应。因为教育对象是一个较为敏感而且十分娇气的孩子。我感到,孩子的一系列拒绝行为其实是她心理极为“焦虑”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她拒绝环境进入他的生活,以给自己营造一种“安全感”,比如她拒绝吃饭就是很明显的一个行为。但是,当她在环境中有了一个具体的“依恋”对象后,(就是教师自己)我就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变“顺应”为“依从”。从案例中教师的行为分析,由于教育对象的“敏感”使她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引起教师对待自己态度的变化,为了在陌生的环境中继续有一个可以“依恋”的对象,她开始调整自己的行为,反过来顺应教师的要求。就象妍妍在有天早上来园时对我说的那样:为什么老师天天早上抱抱我、晚上还要给我五角星(指老师和她之间第二天来园不哭泣的约定)?当时我回答“因为你是老师很喜欢的妹妹小朋友”。在幼儿逐步适应的过程中,教师不断的肯定应该和要求交替进行,这样幼儿在得到赞许之后,对于继续完成教师的要求就有了信心和兴趣。

幼儿园中班教育叙事论文

幼儿园教学后记教育叙事范文7篇

幼儿园无疑需要提供合适的环境让孩子们能够学习,更应该提供精神上的支持,鼓励和肯定,让孩子们能够心无旁骛的学习。而幼儿园中班的主要是帮助孩子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比如学习上、生活上、社交上,这些都需要学习。你是否在找“幼儿园教学后记教育叙事范文”,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幼儿园教学后记教育叙事范文【篇1】

小议“告状”

又到了我们的区域活动了,孩子们悠然而惬意的选择着活动区,作为老师的我们却要拿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看家本领。你听,又来了:“老师,子骞把我的彩笔扔地上了!”“老师,子骞又来抢我的积木!”我还没有走到告状小朋友的身边,就听到旁边小朋友在不停的“火上浇油”。子涵说:“老师,子骞最讨厌了,上次把我的排笔扔水槽里了!”依宸说:“对,他最讨厌,在院子玩时,他总是推我!”俊铭说:“他是坏孩子,我上次画画,他把我的画纸画的乱七八糟的!他真坏,我们不喜欢他!”

孩子们争前恐后的历数着子骞的种.种“恶行”,虽然我们对子骞的调皮有目共睹,但听到孩子们这样异口同声的说讨厌,我还是颇为吃惊。孩子们之间缺少宽容!区域活动结束时,我今天的小结就是:谈谈自己对同伴的认识。让我震惊的却是:很多的小朋友想到的都是小朋友的不足。如:不遵守游戏规则、挑食、打人、被老师批评等等,对同伴的优点却很少提及。

我不禁自问:当孩子们满脑子都是同伴的缺点时,如何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长此以往,如不及时纠正,只会助长孩子们只看别人的缺点,不看别人的优点、搬弄是非的坏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与成人相处的时间逐渐减少,而与同伴的时间则渐渐增强,幼儿时期的交往尤其重要。但幼儿之间缺乏宽容心,则会影响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幼儿之间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同伴,可能会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而被排挤的幼儿则会对指责自己的幼儿心怀怨恨,不利于幼儿社会关系的发展。

作为我们老师更应该反思:怎样向幼儿展示正确的处理方式,我们应尽量不使用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的语言,在幼儿对同伴产生无意伤害时,教师应尽量不表现出对过失方严厉的指责和批评,而是冷静的引导幼儿复述事情的过程,找出告状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解决的方法。

时代在变,终身学习是教育者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经之路,也是21世纪生存的概念,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作为新世纪教师的我们将在这条路上继续披荆斩棘、过关斩将一路狂奔……

幼儿园教学后记教育叙事范文【篇2】

我没有了咋办?

自私是现在独生子的共性,这种个性的形成一是来自于天性;二是来自于家庭的影响。现在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有什么好吃的、好穿的都尽量让着孩子,因此孩子认为什么都得让着她,让他先来,这是理所当然的。可是这种不良的个性对于幼儿将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于是,幼儿园在孩子这种个性的形成上有着不可推卸的干预作用,使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个性。

星期一下午是一节礼仪课,刚好我们上的内容是《在外用餐》,当我引导孩子说入座时谁先坐时,孩子们都说出让爷爷奶奶先坐,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者再坐,最后自己坐,并且以故事和儿歌贯穿其中,如:外出进餐很开心,大家一起到餐厅,站在桌边等一等,爷爷奶奶您先请。孩子们在儿歌中愉快地接受了此礼仪。可当说到用餐时,也要像入座一样时,先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些长辈先吃,自己最后吃时,牛宇飞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每次只上一盘菜,让他们都吃光了,我没有了咋办?”孩子的这种担忧不能说没有必要,孩子出奇不意的一句话令我很吃惊,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实际的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我不能“站视不管”,我必须“接招”,帮孩子走出这个认识的误区,消除顾虑。我接过来说:“你们不要认为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了,我们就没有了,其实你们关心了他们,他们也会关心我们,他们一定会表扬我们是懂礼貌、讲文明的好孩子,并且舍不得吃,会给我们留下更多的好菜让我们吃。就像前段时间我教给

小朋友们的一首歌《熊猫咪咪》里唱到的那样‘请让我来关心你,就像关心我自己,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现在小朋友们还会担心我们没有了咋办嘛?”孩子们齐声地说:“不会了。”

孩子的礼仪教育不光可以在礼仪课上进行,平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通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去现身说教,家园共育,使孩子早日成为一个会谦让、会关心、不自私的有良好个性的好孩子。

幼儿园教学后记教育叙事范文【篇3】

1、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共同配合教育幼儿学习文明礼貌

在召开班级家长会时,将文明礼仪的内容与要求作为重点给家长讲解,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同时,在家园联系栏中,教给家长一些在家文明礼仪的方法,使家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2、通过故事、儿歌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

我们专门进行了一个主题《文明礼仪人人讲》,设置了一些内容:如语言儿歌《轻轻地》,教育爱护青草,歌表演:好娃娃,激发幼儿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小红花找朋友》故事让幼儿分辨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又如在故事《亲亲长颈鹿》中,当出示小兔向幼儿问好时,幼儿会高兴地向小兔问好,当长颈鹿帮助了小兔,在老师的暗示下幼儿就会主动学说小兔和长颈鹿的对话“谢谢你,长颈鹿阿姨。”“不用谢。”当活动结束时,我会有意识地和幼儿互说“再见”,幼儿也会跟小兔和长颈鹿说“再见”。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幼儿礼貌用语和文明礼貌的习惯。

3、在游戏中贯穿文明礼仪教育

第一、文明礼仪教育除了专门的教学活动外,我们还将其放到角色游戏中。我们发现在《娃娃家》中,幼儿扮演的爸爸、妈妈、孩子时,很少用礼貌用语,我们就有意识地启发孩子们主动运用礼貌用语,如“妈妈”把东西拿给孩子吃或玩时,孩子要主动说声“谢谢”,“妈妈”送孩子上幼儿园,孩子要主动地向老师问早、问好。客人来娃娃家做客,要说“欢迎光临,你好,请坐!”等礼貌用语。客人走了要说“再见!”等。通过启发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能用,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渐渐地主动运用。

第二,通过歌曲表扬培养幼儿要做文明礼貌的孩子。结合小班年段开展的文明礼仪的比赛,我们班排练《山羊踩痛小公鸡》的节目,让幼儿知道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一个要会原谅说“没关系”

第三,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设立了给小动物喂食”“送图形娃娃回家”等活动角,供幼儿进行扮演各种角色的游戏,并要求幼儿在玩中能礼貌地和同伴打招呼,请求别人帮忙时要有礼貌,给别人造成麻烦时要真诚地赔礼道歉……力求使幼儿在扮演各种角色游戏中进一步练习良好的礼貌言行。

4、请幼儿自带玩具,开展玩具共分享活动

我们请幼儿带玩具来,将玩具展示出来,说一说自己带来的玩具怎么玩,然后与同伴交换,大家共同玩玩具,目的是让幼儿懂得和小同伴在一起要大家一起玩,有好东西就要大家一起分享,小朋友之间要学习互相谦让,要合作玩耍。

幼儿园教学后记教育叙事范文【篇4】

多等一分钟

幼儿园分园要修花坛了,以此作为各班的种植区。在墙的拐角处堆了一堆沙子,这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了。

一天上午,我带领孩子们到院子做课间操。孩子们一走到拐弯处,就喜欢用双手去摸那些沙子, 感觉很好玩的样子,队子的秩序一下子就乱了。弄得院子里到处都是沙子,还会把沙子带到活动室里来,我告诉孩子们不要动沙子了,然后带着孩子们开始做操。

课间操做结束了,又路过那堆沙子,有一个男孩吕嘉诚,只见他走到拐弯处时,蹲下身子伸出了手,好像又要弄那些沙子。我在不远处看到了这个情景后,心里想:我刚刚和孩子们说了,他怎么又去动那些沙子呢?我很生气,刚想大声喊,让他住手,又转念一想,等我看看他究竟想干什么。只见吕嘉诚轻轻地伸出手,把那些沙堆周围散落的沙子全用手捧起来拍在沙堆上,又站起来拍拍手,很满意地继续向前走去。我暗自庆幸:“幸好没批评他,不然可就错怪了孩子的一片好心。”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虽然他们有时会做错了事情,但也不是故意的。很多时候,孩子们是想做好事的,而我们没有耐心地去观察、发现, 哪怕只是多等一分钟,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从而误解了他们。 这件小事提醒我,面对孩子,耐心地等待一分钟,说不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呢。等待可以使一件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很多事情如果换一种方式去处理,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结果,其实在适当的时候

学会等待,会给人更多思考的空间,让人有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待可以让一颗浮躁的心变得平静,让自己在平静中学会等待。等待又是一个过程,我们可以在等待中学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

学会等待,让自己心态更平和;学会等待,让自己心情更舒畅;学会等待,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 ;学会等待,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学会等待,让孩子有更多的空间去创造。让我们都学会等待吧!等待花儿静静地开放,仔细聆听花开的声音。

幼儿园教学后记教育叙事范文【篇5】

处处留心皆教育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门没有边缘的科学,而教育重在教育契机的捕捉,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对他们的教育要做到使他们身临其境,只有这样,对他们的影响才深刻,教育才有良好的成效。

上周星期一中午午餐时,我们午饭吃的是骨头汤泡馍,当时,刚好贺西香上完厕所,从打饭处路过,我也顺手递给她一摞盘子,让她去给分发一下,她把盘子放在了每个组的桌子上就走了,等待老师喊端饭。所有的小朋友都开始吃饭了,我忽然发现有一桌子上没有盘子,也恰好这一桌子的小朋友也没有喊没有盘子,这时,我说:“贺西香,你把盘子发完了吗?每个组都有吗?”然后,我意味深长地望着她,这时,她才仔细检查每个组,发现有一个组没有盘子,她迅速地去取了盘子放在桌子上,我走过去摸摸她的头说:“以后再发盘子或端馍时,一定要仔细检查每个组是否都有了,都有了才说明这件事才完成了。”然后对全班小朋友说:“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做完后一定要仔细检查,要养成检查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且不管教育的效果怎样,至少这个教育契机我已捕捉到了,因为教育的效果有时是短时期无法看出,而教育的契机只要留心,处处皆是。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需做个有心人,从小处着眼,关注细节,对孩子的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幼儿园教学后记教育叙事范文【篇6】

本学期我刚刚接过大班,没想到这个班,挑食的小朋友太多,真的是手足无措,每到吃饭的时候,孩子们就过来跟我说:“教师我不吃木耳”“教师我不吃鸡蛋,我不吃黄瓜……”不吃这不吃那,弄的我头都大了。尤其是媛媛和政宇,尤为挑食,我想这样下去可不行,一是孩子正在长身体,不吃饭营养跟不上,二是班级没法管理啊。于是,吃饭前。我就先说饭菜多好吃,激起孩子的食欲。再就是坐到她旁边跟他一齐吃,慢慢的媛媛小朋友有了很大改变,可是政宇还是不吃,有一次,我只好说:“我来喂你吧,我就是这样喂我们家的小弟弟的。”我就喂了他几口,并没有强制他把菜都吃完,又一次吃西红柿炒鸡蛋,他还是不吃,我又过去喂他,结果喂他吃了一半,他自我就把剩下的吃完了,慢慢的,从吃几口到自我把所有的饭菜吃完,政宇有了很大的改变,并且政宇的爸爸妈妈也给我们打电话说,政宇回家会跟他们说自我在幼儿园吃了什么,在家吃的饭菜也多了,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之后,经过观察。我了解,也许孩子并不是不吃,而是刚开始看到菜的时候,他以为这个菜长的不好看,或者不喜欢他,就不吃,而家长就不给他做,也跑来找教师说,我家孩子不喜欢吃,别给他吃,结果孩子就变得挑食了。当你让孩子慢慢尝试去吃的时候。他会发现这个菜还挺好吃的,慢慢的就会喜欢吃了,也不再挑食了。他意识里就以为这个菜不好吃啊,妈妈也不给我做,结果导致了挑食。所以,我们必须要认真去观察孩子,去了解他的内心,也许他的表现跟内心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跟家长做好沟通,共同来照顾好幼儿。

在新的幼儿教育要求下,我们的幼儿教育者要不断地创新幼儿教育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能力,正确认识教育案例并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工作是一条最直接、最科学的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案例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幼儿教育与教育案例研究》

【摘要】教育案例研究工作在青少年教育已经得到较好的应用,并且在解决各个学龄段的学生的教育问题上起到了指导作用,为青少年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极大地贡献。但是,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工作并未得到广大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希望通过阐述教育案例以及案例研究的理解以及其意义来分析教育案例研究及幼儿教育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发展

进入21世纪的十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于人才,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广大家长已经不再是仅仅要求孩子在幼儿园中得到全面的照顾,而是迫切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

在新的幼儿教育要求下,我们的幼儿教育者要不断地创新幼儿教育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能力,正确认识教育案例并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工作是一条最直接、最科学的途径。

一、教育案例发展及认识

案例和案例研究是个泊来品,最早被运用于哈佛法学院,后来依次被运用于哈佛医学院、商学院和教育学院。20世纪初,案例研究思想就已经使西方的教师教育得益匪浅。跨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案例的价值已经愈来愈为我们所认识,案例及案例研究已经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对于案例的定义,各国学者对其的理解各不相同,劳伦斯将案例定义为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汉森则愿意把案例说成是对真实事件的描写,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争论,且富有启发性;理查特却认为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的故事。我国学者顾泠沅认为,“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问题的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1]综合各家之言,现阶段大家比较公认的教育案例的定义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所以用三个词语可以来简单归纳教育案例:事件、故事与描述。针对以上定义,我们来具体讲一讲一个教育案例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1、真实性:教育案例讲述的是已经完成的教育事件,表现的是真实事件的重要的实践意义,绝不可以是杜撰出来的虚假的事件。

2、故事性:教育案例重新关注教师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仅把自己摆进去,也要把幼儿摆进去,而且把写作的对象从知识事件转换为人的事件,是人与知识打交道或人与人打交道时发生的某个故事。

3、价值性:教育案例描述的故事内蕴丰富,具有教育研究价值。一个案例,无论其事件的大小,都应当蕴涵丰富,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争论,给人许多十分有益的启示。[2]

因此,只有具备了以上三个特点的教育案例,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案例,只有理解了什么是合格的教育案例,才能真正地通过教育案例的研究得到促进教学的效果。

二、教育案例研究的认识

教育案例研究,是指教师把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事件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呈现,通过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促成问题的解决和成功经验分享的研究方法。具体而言,就是教师以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幼儿教育、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内容,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全面、深人、细致的分析研究,形成含有问题及问题解决方法的案例,再通过研究及探讨,获得教育的新经验,概括教育的新方法,启迪教育的新思想,提升教育的新理念。教育案例研究的实质是对教育事件现象的解释,是对已有教育实践的理性开掘和理论解释。

同样的,针对教育案例研究的理解,教育案例研究也具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1、案例研究是质化研究的一种方法,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而是带着研究问题,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再上升到理论,从中寻找带有一般性的教育规律。

2、案例研究强调在自然情境中收集第一手资料,完全体现研究的开放性。这就要求研究者走向田野,走入活动和课堂,走近教师和幼儿,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访谈交流等,了解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产生了什么后果以及当事人对此的感受和看法,并且在甄别和筛选资料时,要做到客观、中立、真实地再现事实,不能有某种期待和偏向。

3、对资料的分析以归纳法为主。案例研究要求研究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各方面的资料,而事前并不考虑哪些资料是重要的、哪些资料是无关紧要的、哪些资料将是研究假设的佐证等问题,研究的结论是随资料的收集而逐步明朗化的。案例研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动态过程,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逐步归纳概括出一般概念,从而获得对研究现象的深刻认识,并从中建构理论。[3]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说,案例研究是自然的,它是真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思维研究相结合的结果,可以用于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通过观察与反思、合作与交流,以求调整与改进现有的教育教学行为,对教师的时间做出指导;案例研究是开放的,案例提供的是真实事件,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析结果,在相同的背景下因为参与者的着重点不同可以做出不同的分析,就是说允许每一个人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解释有其独到的见解。

三、教育案例研究的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开展的意义

基于目前社会对幼儿教育要求不断提升的形势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幼儿教师开展教育案例研究有很大的必要性。一方面,现阶段,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新的发展要求,给广大幼儿教师提出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它需要教师进行角色转型,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研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调整认知与能力结构、提高分析与解决日常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来说,在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达到一定基础后,实践性知识对于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研究和训练才能拥有。具体地说,教师进行教育案例研究有以下作用:

1、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对于在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教学方法,可以做到及时的记录和整理,时间一长,那么则为案例分析积累了很多好的素材;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能及时记录,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这些见解和方法则是我们常常无法利用的隐性知识,如此则促进了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2、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更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案例研究可以促使教师对平时工作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做有意识地探索,及时梳理出工作中的问题并加以澄清。这样的方式无论是对自己今后开展工作还是对其他老师判断工作的重、难点都有极大的帮助。

3、通过案例研究,教师间可以加强沟通,彼此帮助,分享经验,共同发展;并且有利于幼儿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之中。通过交流,教师一方面能从案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以便不断改进,另一方面,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取更多的直面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经验。

4、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观察能力,更易于寻找到基于自己实践之上的理论假设,还可能总结出一些新的教育理论。另外,教师的教育案例可以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宝贵资料,为理论到实践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可以避免目前理论界关于教育研究从理论到理论的弊端,进而可以克服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之间的距离,以利于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

5、案例研究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得教师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自我探索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他们培养了更坚定的意志以及更强的求知欲,这样他们将可以萌发出更多的想法,达到案例的不断创新,而这一点,将帮助教师突破瓶颈通向教师专业发展更高的境界。[4-5]

总之,每一个幼儿园教师都应当明确教育案例研究对于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价值,切忌为写而写,更不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总之,只有认真开展教育案例研究工作,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要求。

四、如何开展教育案例研究

在充分的理解了教育案例与教育案例研究的定义,并且能充分的认识到教育案例的价值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能够很好地完成教育案例研究。

(一)、教育案例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学过程中真实发生的情景和处理后所受到的效果如实记录下来,构成案例的主题、背景及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最终形成教育案例。总的来说,教育案例研究的撰写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该阶段要求研究者了解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当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自己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相关的调研以及老师之间的研讨初步确定案例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和案例的体例、类型、结构等。

2、收集材料阶段收集充分的案例材料是教育案例研究的基础,在做好了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后,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访谈、调察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来捕捉最真实的案例材料。

3、分析研究阶段该阶段要求研究者围绕案例材料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它可以是教师个体对案例材料的反思,也可以采用集体讨论(如教研活动)的方法共同研究。研究时尤其要注意对教育活动作整体的考察和深层次的分析,以对资料进行理性的分析,从中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理论分析阶段可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展开:一是主观--客观分析,从主客观两方面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二是现状--过程--背景分析,从现状分析追溯其形成发展过程,并讨论过程和现状的动态的因果关系,进一步分析过程发生的背景因素,从而挖掘出收集材料的真正价值。必要时案例研究还可以进行文献分析,即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从中找到支持自己案例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增强案例分析的说服力。该阶段最好采用集体研讨的方式,以求能形成一份有价值的案例。[5-6]

4、形成案例阶段。在对案例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可按一定的结构进行表达,形成教育案例。

(二)、教育案例撰写的基本要素一般由主题、背景、案例问题、情境与细节描述、教育结果以及思考与讨论六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要点包括:[7]

1、主题:本案例的核心,到底想反映什么问题,应该从最有收获及能引人思考的角度确定主题。

2、背景:案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情况,如也可描述存在哪些问题以及研究方法。

3、案例问题:是指能够阐述案例的主题,揭示困惑,链接有关理论,启发读者的反思的问题。

4、情境与细节描述:环绕主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剪裁情节,有针对性地描写特定的内容,把能突出问题的细节写清楚,做到引人思考。描述的形式可以是真实教育及生活过程中的对话,也可以是一个引人思考的故事。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曾经面对的问题及真实的教学经验,总之要保证案例描述能够围绕主题并凸显出问题的关键。

5、教育结果:教育措施的课堂效果,包括幼儿的和自己的感受等。

6、思考与讨论:主要是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分析解读,回归到教育基础理论层面,是教育案例研究成败的关键。

在具体撰写教育案例时,其结构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事实描述+点评”、“全程描述+反思"”、“问题+描述+点评”等。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都必须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求真务实、小中见大”。需要指出的是,案例研究从发现研究问题到解释研究的发现,并不是那么步骤分明、循序渐进的,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其研究步骤可非常操作化地表述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批判与修正--试行与检验--搜集资料……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五、教育案例研究与幼儿教育发展

在幼儿素质教育日益得到大家的重视的背景下,在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更高的期望时,我们幼儿教育发展应当着重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年龄特征,着重于家庭和社会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影响,然而这些正是我们幼儿教育的空缺所在,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能达到社会对幼儿教育以及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期望,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并且重视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对于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幼儿教育的发展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认真的开展教育案例研究,以求提高教育案例研究的实效。

要提高教育案例研究的实效,我们每一名一线教师在案例材料的收集以及更好的教育理念的提炼上具有更好的环境,因此我们一线幼儿教师就应当利用这一条件,更好的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工作,努力理解教育案例及案例分析,按照案例分析的要求来认真挖掘出教育过程中对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有促进的案例,完成研究,以提炼出更多的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

希望每一个一线教育者能够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教育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思辩能力,善于在实际工作中捕捉各种有效信息、获取案例素材,并从素材中发现问题并把握问题的实质。其次,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只有联系教育理论对发现问题不断进行思辩和探讨,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相信大家在重视案例分析并且努力提升个人的洞察思辨力及教育理论素养后,对于幼儿教育的发展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研究_兼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育科研[Z].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

[2]顾明娟.浅谈教育案例和教育案例的研究[Z].教育理论.2011

[3]黄娟娟.教育案例与案例研究_案例教学[Z].学前教育研究.2003

[4]唐协辉.教育案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Z].教师之友.2005

[5]洪飞.教育案例研究_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Z].革新实践.2004

[6]陈莉亚.教育案例研究的解读与撰写[Z].研究与探索.2004

[7]清风.教育叙事研究和教育案例、教育案例研究[Z].新课程研究.200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育案例论文

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在 教育 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与表现。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 教育叙事 案例,仅供参考。

我们班的宝贝是全园最小的,头一次接触幼儿园这个小社会,要适这个集体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一般来园后一个多星期就能进入状态了。瑞瑞是一个很特别的小男孩,在家里都是奶奶带,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哭得特别厉害。他不像别的孩子那样边哭边叫妈妈,不论你问他什么,他都不理继续哭。有时候哭累了就一个人静静的坐着,也不和其他小朋友说话,也不去玩玩具。你和他聊天,他也就望着你不出声,表现出非常内向倔强的性格。来幼儿园快两个星期了也不和老师打招呼问好,不管我们怎样主动,他就是不开口。

发现了这样的情况,我每天都留心观察他。慢慢的我发现他情绪稳定的时候偶尔会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过了两天在户外活动中,我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了。其实他是一个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的一个孩子,来到了陌生环境有些胆怯和不自然,他自己在观察周围的一切,因为陌生环境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人也是不熟悉不了解的,所以他不会轻举妄动,他需要慢慢去熟悉他们,然后慢慢摸索和陌生人的相处方式,慢慢适应环境找到归属感。

我在每次集体活动之前的点名活动中,特地的点到他。“叮铃铃、上课啦、请看谁来啦?”当我的手摸到他的头的时候。他还是会站起来望着大家招招手,但不会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大声的说出自己的名字。不论我怎么鼓励他,他都不会出声。于是我这一次就撒了一个善意的谎。“小朋友们听到了吗?”,“没有、听不见”。我就摸摸瑞瑞的头说:“可是李老师听到了哦,瑞瑞的声音不是很大,李老师离得他近,所以李老师听见了,小朋友们鼓励一下他。李老师有个愿望,希望下一次瑞瑞能够大声的回答我,好吗?”瑞瑞就只是望着我点点头。第二天的点名活动中,我特意先点了几个很自信的小朋友,好激励瑞瑞。当我点到瑞瑞时,我牵着他的手,先跟他讲了句悄悄话:“瑞瑞你答应过我的哦,会大声的说的哦!”在他张了几次嘴巴之后,终于他大声的模糊不清的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说完之后就立马害羞的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脸。这已经是他一个很大的突破了。我这时我大声的问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这一次听到瑞瑞的声音了吗?”“听到了”我带头给瑞瑞鼓掌,小朋友们也跟着一起鼓掌。他听后把捂着脸的手给放了下来,笑的很开心。

一个星期之后,我发现在班上能听到瑞瑞笑声了,能看到他与小朋友交流了。为了加强效果,我在点名活动之后再加了一个“我的好朋友是谁”到了瑞瑞那时,“大家好,我叫瑞瑞。我的好朋友是···”之后就用手指出了他的好朋友,我小声的提示他,引导他说出小朋友的名字。可是等了好久,他还是只张嘴不出声。其他小朋友都慢慢失去了听的兴趣,我也只好等下次机会了,正准备叫他坐下的时候,突然听见了他小声的说出了他的好朋友的名字,头也埋得越来越低。我当时就大声的鼓励他,还给他贴上了一个笑娃娃。随之把他请到了前面,牵着他的手问小朋友“瑞瑞说出了他的好朋友,那有谁是瑞瑞的好朋友呢!”班上的宝贝们都争着抢着举起自己的小手。这无疑是给了瑞瑞最好的鼓励。现在的瑞瑞朋友很多,在班上总能听到他清脆的声音。最近都能大声的和老师打招呼问好,跟爸爸再见。我还发现了一个小朋友的秘密,厕所总是他们最放松最自由自在的地方。在这里小朋友们无话不谈,聊得特别快乐,内容也让我们忍俊不禁。瑞瑞更是如此。

从瑞瑞的成长进步中我真正理解了幼儿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的真正涵义,同时体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自信心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如果在瑞瑞的成长中,我没注意自信心的培养,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完成他无法完成的任务,这样只能让她对自己更加失去信心,心里会想:“为什么人家可以完成的任务他完成不了,是自己太笨了吗?”那样的话,瑞瑞也不可能是现在这样了,说不定从此再也不会跟别人交往。

一个班级就如同一个大家庭一般,家里有很多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饮食习惯,身为幼儿教师,就是要给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温暖,欢乐,身心健康的童年。

我所在的大家庭里有一位特殊的家庭成员,是一个很高很高,又很胖很胖的男生,不善言辞,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坏’习惯,又很喜欢管理别人事的芮芮。

一,无聊的美术活动

到美术活动的时间了,是这个名字叫芮芮的小男生,最不喜欢的活动,他是班级里最不喜欢画画的,勾线胡乱勾几笔,涂色也是乱七八糟的瞎涂,颜色里面外面一团乱,别人在认真画画的时候,他总是在一旁搞破坏,和他在一张桌子上绘画的小朋友每次画画的时候都会告他的小状,“老师,芮芮画在我的纸上啦!”“老师,芮芮总是讲话,吵到我没法画啦!”,美术活动芮芮的表现都是一如既往,我想不能一直这样下去,总是提醒他快快画好自己的作品也只是利用老师的权力制止了他的不合理行为,并没有真正的引导他尝试绘画,并且喜欢上绘画,一次我悄悄的走到他的后面看他的行为表现,发现他很没有耐心,无法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一笔一笔的勾线,一笔一笔的涂色,最后认认真真的写上自己的名字,芮芮总是画几笔就没有耐心了,要不就是到处讲话,要不就是在发现老师看着他时,就瞎涂几笔,颜色全涂到外面也无所谓,我想了想,觉得幼儿都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应该有奖惩的制度,画画的过程中认真仔细又完成的很出色的幼儿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会有小贴画来作为奖励。当然,不认真不仔细的幼儿也会有'惩罚',就是作为作业回家后再画一幅作品,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绘画的 心得体会 ,但是,这个 方法 ,对于芮芮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办法,我又和他的家人沟通了一下,希望周末在家时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和芮芮一起完成绘画作品,培养幼儿的耐心,在幼儿园时多多引导他一些绘画的方法,涂色的技巧。家园共育引导幼儿积极的发展自我绘画能力。今天下午天气下雨,小朋友们都在画自己的美术练习本,有的画恐龙,有的画自己的小书包,芮芮却在看着天花板发呆,我走过去问他“怎么了?想不想放学的时候,我请爷爷来看你的作品啊!想不想要小贴画啊?但是,你要画的漂漂亮亮的,美美的,颜色要认真的涂哦!”芮芮眼睛一亮“老师,我也能贴小贴画啊?”我什么都没有说,笑了一下走了,几分钟之后我‘无意’的走过他,看他在认真的画,还问其他的小朋友,涂什么颜色好看。放学的时候他的爷爷来接他回家,他却把爷爷拉到我的面前,不好意思的笑笑说"作品给爷爷看?"我和爷爷都笑了······

二,不听话的衣服

芮芮还有一个习惯让人有点头痛,就是每天午睡前,小朋友会整齐的把衣服折叠好,放在椅子上,全班只有他,不提醒是绝对不会折衣服的,所以,他进午睡房是最快的,其他的小朋友还在仔细的整理衣服时,他已经躺在自己的小床上了,坐在他旁边的小朋友,每天中午都会如约而至的走到我面前告诉我“老师,芮芮又没有折衣服,他把衣服就摔在椅子上了······”

之后,我就会把芮芮从午睡房的床上请出来,去折衣服。我们都知道培养幼儿自主的良好习惯才是教育的根本,被动的请幼儿去完成一些事情而没有引导他们去自然而然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是无法长久的,也不是有效的教育 措施 。昨天我在班级里和全体幼儿进行了一个讨论,题目就是“怎样和我们的衣服鞋子做朋友?”几个小朋友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之后,我主动出击,“请芮芮来讲一讲自己的看法,衣服每天都在穿,就如同我们每天都要用筷子吃饭是一样的,吃过饭都要洗筷子,消毒的,那么我们穿在身上的衣服,芮芮你想怎样爱护它呢?”芮芮站起来一脸的茫然,最后说了一句“吃饭时不能吃在衣服上,画画也不能往别人在衣服上画”我继续引导说“那睡觉前呢?”其他小朋友马上回答把衣服折好放在椅子上再进午睡房,他听到别人的答案,自己也跟着说折衣服再睡觉,我见机行事,“好的,芮芮,自己答应老师的,衣服每天都要穿的,所以,睡觉前一定要把衣服折叠整齐再睡,那芮芮走到老师这边来我们拉钩。”

他似乎不是太情愿和我拉钩,也许怕自己会做不好,我告诉他老师会帮助的,过来拉钩。今天中午散步回到班级里,小朋友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衣服,我没有和之前一样特别的提醒芮芮,而只是观察他,给他自己表现的机会,我站在午睡房的门口看芮芮走过来,我刚刚想问他有没有整理好衣服,他忽然“哎呀!”掉头回到了自己的椅子那边,蹲下来摆鞋子呢?最后,才笑嘻嘻的看着我走进了午睡房,躺在了自己的小床上。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需要更多的关心琐事,关心在他人看来无足轻重的小事,每天与幼儿打交道,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些幼儿教师特有的'坏'习惯,把幼儿单纯的看做是一个孩子,其实,教学工作就是教与学,在教育引导幼儿的同时自己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幼儿的世界也是有他们的道德观,甚至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只要你耐心的观察,细心的研究,会发现幼儿也可以教会我们很多!每一个纯真又善良的幼儿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连续几天卫生间的地面、墙上总是湿的,而且班上的其他老师也反映。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询问幼儿,孩子们都说不知道。于是,我决定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在日常的生活中与班上其他老师的沟通中,我们发现了问题,经过初步地询问幼儿,并没有找到问题根源所在,所以老师决定进行详细地调查,并找出原因。)

因此,我特别关注了幼儿进入卫生间的那一个过程。有一天上午,我站在卫生间门口看着幼儿一个一个洗手,冲洗干净之后孩子们都走了出来,结果毫无线索。(刚开始观察并没有让我发现什么,也许老师一直站在卫生间门口,孩子在老师的“监督”下不敢进行自己的活动。)下午,我故意在教室里忙里忙外,大约过了2分钟,我就悄悄地走到卫生间,看见张泽明小朋友两手放在水龙头上,水龙头里的水一下子冒出来,溅到了墙上、地面上,然后她两只手在搓呀搓。我走近张泽明身旁,她还没发觉。于是,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张泽明,你在干什么呀?”她马上回过头,把手伸出来对我说:“我洗手呢,马上就洗好了。”说完便去擦毛巾了。(又一次地观察我稍微改变了一下方法,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从当时的情况可以看出,张泽明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而且当老师发现她时,她反应也特别快。看见她在玩水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气愤,因为,在常规培养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说,“节约”的意识老师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孩子,她的这种行为真的有点让我感到了教育的失败。可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也很明白,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喜欢探索的,也许她这么做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一定,并且,自己的一时冲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搞清楚孩子真正的目的,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

事情虽然已经真相大白了,但是,当天我并没有在全体幼儿面前批评她,而是耐心地询问她:“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在卫生间里玩水?你一定有什么新发现对不对?”原本神情紧张的她听我这么一说似乎轻松了不少,她很自豪地对我说:“我发现用手堵住水龙头水花溅出来象喷泉一样,特别好看。”(果然,她的确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时,我很庆幸当时自己没有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盲目的批评她。)听了她的解释,我笑着问她:“那你发现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卫生间的地面上,墙上都溅上了水珠。”她抬起头看看我,又低下头抠着衣角,嘴巴张了张,但是我没有听见什么,于是,我对她说:“没有关系,大声说,老师不批评你。”她这才说:“我也发现水都跑到外面了,可是我真不是故意的。”(孩子毕竟是孩子,虽然她明明知道这样做弊大于利,但是,他们天生的好奇心和当时探索的乐趣让他们根本顾及不了那么多。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想出一个更妥善的解决方法,既满足了孩子,又达到了一定的教育目的。)

(“玩水”几乎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一项活动,因为在玩水中,大大地诱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但是,在成人的影响和老师的教育下,他们似乎明白了“玩水”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因此,即使是那些特别爱“玩水”的孩子,也是在“偷偷”地进行,怕被大人发现而受批评。)事后,我针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分析:也许是一个偶然,让张泽明发现用手堵住水龙头溅出来的水花象喷泉一样很漂亮。她这种探索的精神我们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和赞赏的。但由于年龄小的关系,她在尝试的过程中根本无瑕顾及玩的过程中水花四溅所造成的后果,所以,这时我们老师就必须给予必要的引导。

我实施的教育策略:

1、满足张泽明小朋友的探索求知欲望。根据实际情况,这个实验在幼儿园我们根本无法进行,于是,我布置了亲子作业,请家长带领幼儿在家中进行探索、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带到幼儿园。(有条件的话可以拍照或录象让班上的幼儿观看。)

2.利用讲 故事 “小水滴”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水源来之不易,并且让幼儿知道水对人类及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幼儿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育策略的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了解,卫生间里再也看不见湿湿的一大片了,班上的孩子节约意识更强了。特别是张泽明小朋友,洗完手后总是自觉地走回教室,再也不留在那里玩水了。有时,她发现有的水龙头没关紧,还会帮忙关紧。

反思 :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兴趣、 爱好 ,要求与愿望。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也会有较强的好奇心及丰富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作为老师,我们要尊重他们,珍惜他们的探索欲望,当他们的探索欲望与现实相冲突时,老师千万不能消极地加以制止,应给予他们鼓励和引导。尤其需要谨记的是:此时教师对于孩子的态度以及对孩子行为的反应,都会直接影响孩子发展的方向。不要控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管教师在游戏前对游戏的预设有多全面,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幼儿的动态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多关注幼儿的兴趣、 经验 和表现,引导幼儿不断地调整。只有动态地推进游戏,幼儿才会越来越喜欢游戏,游戏才会真正促进幼儿发展。

1.当幼儿不喜欢游戏时,教师要“顺”

顺,即顺应幼儿的合理行为。当我发现幼儿不喜欢游戏时,没有按自己的想法调整游戏或是强迫幼儿继续游戏,而是了解幼儿放弃游戏的真实原因,顺应他们的想法,并将调整游戏的权利交给他们。当幼儿用自己找到的新材料和新方法以滚球代替丢沙包时,我预设的游戏才真正转化为更适合幼儿的游戏。顺,给了幼儿更大的自由度。

2.当幼儿有想法时,教师要“启”

启,即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幼儿获得更清晰的认识。在寻找适宜的材料时,我通过启发和归纳,使幼儿零散的观点渐渐清晰——材料要轻一点、“跑”慢一点、比沙包大一点;紧接着的开放式提问“那你们觉得用什么东西来扔好呢”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却能启发他们聚焦具体的材料:随后“谁能打中我”的探索活动,既让幼儿认识了材料,同时又强化了他们对游戏规则的认识。

3.当游戏偏离正轨时,教师要“导”

导,即将违背游戏价值的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当幼儿争着要被球碰到时,游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背离了原有的价值。等到幼儿自己也意识到这一问题时,我通过“怎样才算玩得好”等问题引发了幼儿的思考与争议,促使幼儿重新讨论寻找更适宜的规则,解决了问题,有效地把游戏导回了有意义的轨道上。

4.当幼儿有新异行为时,教师要“推”

推,即发现幼儿新异行为中的价值,推动游戏发展。游戏中幼儿突然出现的新异行为,往往是符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新需要,是新的兴趣倾向。游戏活动中,我接纳了林杰“空中飞球”的无意识举动,并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无意行为中的意义,及时提供支持,激发了其他幼儿有意识的创造行为,成功地推进了游戏的新发展,最终把游戏推到了理想的境界。

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我庆幸,在快乐的“丢沙包”游戏中,幼儿和游戏得到了共同发展。 随着幼儿对游戏的熟悉,最初的新奇感就会消失,他们会转入多样性的探索阶段,这时幼儿很可能表现出一些看起来违反规则的做法,但其中往往蕴涵着复杂游戏行为的萌芽,是教师推进游戏的最好时机。我没有贸然反对林杰,用一分钟的观察与等待换未了推动游戏进入新高潮的契机。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则是失职。如果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因为口渴,叫一个孩子帮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过来,喝完后又叫他放回去,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向孩子说声“谢谢”;如果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因为不小心碰掉了桌子上的一盒 跳棋 ,玻璃弹珠蹦了一地,孩子自发地停下手中的“工作”,争先恐后地去捡拾弹珠,而教师却木然地站在一边或忙着张罗其他的事情??那么,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所谓“言传身教”,既然要求孩子的付出,自然成人也应该有同等的付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不正指向教师肩负的责任吗?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师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去唤醒这个“天使”,让感谢成为习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弥漫着爱的芳香。

幼儿园论文叙事研究

徐灿是班里有名的“捣蛋大王”,几乎每天都有小朋友向老师告他的状,玩起来也是千奇百怪,案例分析:“捣蛋大王”灭火。

一天上午,是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小朋友都在厕所里拉小便准备到户外去做游戏,我正帮助一个年龄较小的女孩穿裤子,突然听到有两个小朋友在喊:

“老师,徐灿他把小便拉在那个洞里了!”我一听马上走过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一看真是气死我了,好好的小便池不拉,他却把小便往地漏里拉。当时我没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狠狠地批评到:“灿灿,小便拉在这里臭不臭!你讲不讲卫生!”他轻轻地说了句:“臭的!”说得很干脆,但我从他的声音和神情中知道他并不觉得自己错了,似乎还很委屈。这时我从刚才的失态中缓过来。

分析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虽然灿灿平时比较好动,顽皮,也比较回惹事生非,有时行为也比较偏激,但从平时的观察和交流中我知道他对自己做的事情都有独特的理解,那是什么原因使他这么做的呢?联想到昨天有个小朋友指着地漏对我说:“老师,洞里有火。”当时我也没在意,究竟是不是这个原因呢?)

我蹲下来轻轻地问他:“灿灿,告诉老师刚才为什么不把小便拉在小便池,而要拉在这里呢?”“下面有火,我给它浇掉。”

分析: (事实证明我刚才的猜想是正确地,他是想把下面的“火”叫浇灭,当时也没有考虑到讲不讲卫生这个问题,情急之中这样的`做的目的只有一个——灭火。《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地探所与表达,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我蹲在那里往地漏里看了看,果然看到下面有“红红的火”。(原来是光线形成的现象)又看了看灿灿故意问道:“你把火浇灭了吗?”“没有”他轻轻地答道。

分析: (显然没有把火浇灭,他的表情告诉我他还是比较担心的,有也比较失望自己的方法不管用,其他小朋友都围在边上想看个究竟,教师看到了一双双眼睛里充满了焦急,渴盼的目光。我想何不调整活动安排,让小朋友自己去寻找答案呢!科学教育不是应该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吗?)

我自言自语又好像在问小朋友:“用什么东西灭火比较好呢?”只见灿灿想了想说:“水”,幼教之友《案例分析:“捣蛋大王”灭火》。边说边赶紧去取水,小朋友一起帮忙把水往地漏里倒了进去,等倒完水又急忙往下瞧:“老师,怎么还浇不灭呀?”其他小朋友也都迫急待地去瞧,都觉得很奇怪,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开了。

分析 (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用水灭火应该是个很好的方法,今天怎么回事,灿灿和小朋友都感到惊讶不已,小朋友的注意力已经被完全吸引住了,探索的欲望更强了。)

我找来了一些废旧报纸和打火机,和大家一起做个小实验,先把报纸放在地上,然后把它点着,请灿灿在火烧的最旺的时候用水去浇,火一下被浇灭了。

分析 :(实验证明用水灭火的效果是还是很好的,那下面是不是火呢?小朋友产生了怀疑。)

我和小朋友回到了活动室,用透明胶把平时搜集到的纸筒一节一节地连接起来,变成了长长的“管道”。我用手扶着“管道”请灿灿过来,让他从“管道”里由上往下看,只见他闭着一只眼非常专注地观察起来,我问他看到什么了吗?他说看到红红的了。这时他似乎有点明白下面应该不是火了。

分析(教师不是充当简单的指挥者,而是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帮助幼儿更好的获取知识,为更好的发展提供机会,通过实践观察、探索,幼儿的感性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而这些经验,正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的结果。)

反思: 在这次偶发事件中,幼儿的行为表现违返了常规,但教师很快地发现了事件发生的原因,发现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进行积极引导。针对出现的问题,教师与孩子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孩子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给孩子,让他们被迫地接受你所认为的见解,那样幼儿的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或者出现厌烦的情绪。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地观察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在活动中,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自我尝试、探索和同伴交流、讨论中学习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在 教育 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与表现。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 教育叙事 案例,仅供参考。

我们班的宝贝是全园最小的,头一次接触幼儿园这个小社会,要适这个集体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一般来园后一个多星期就能进入状态了。瑞瑞是一个很特别的小男孩,在家里都是奶奶带,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哭得特别厉害。他不像别的孩子那样边哭边叫妈妈,不论你问他什么,他都不理继续哭。有时候哭累了就一个人静静的坐着,也不和其他小朋友说话,也不去玩玩具。你和他聊天,他也就望着你不出声,表现出非常内向倔强的性格。来幼儿园快两个星期了也不和老师打招呼问好,不管我们怎样主动,他就是不开口。

发现了这样的情况,我每天都留心观察他。慢慢的我发现他情绪稳定的时候偶尔会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过了两天在户外活动中,我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了。其实他是一个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的一个孩子,来到了陌生环境有些胆怯和不自然,他自己在观察周围的一切,因为陌生环境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人也是不熟悉不了解的,所以他不会轻举妄动,他需要慢慢去熟悉他们,然后慢慢摸索和陌生人的相处方式,慢慢适应环境找到归属感。

我在每次集体活动之前的点名活动中,特地的点到他。“叮铃铃、上课啦、请看谁来啦?”当我的手摸到他的头的时候。他还是会站起来望着大家招招手,但不会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大声的说出自己的名字。不论我怎么鼓励他,他都不会出声。于是我这一次就撒了一个善意的谎。“小朋友们听到了吗?”,“没有、听不见”。我就摸摸瑞瑞的头说:“可是李老师听到了哦,瑞瑞的声音不是很大,李老师离得他近,所以李老师听见了,小朋友们鼓励一下他。李老师有个愿望,希望下一次瑞瑞能够大声的回答我,好吗?”瑞瑞就只是望着我点点头。第二天的点名活动中,我特意先点了几个很自信的小朋友,好激励瑞瑞。当我点到瑞瑞时,我牵着他的手,先跟他讲了句悄悄话:“瑞瑞你答应过我的哦,会大声的说的哦!”在他张了几次嘴巴之后,终于他大声的模糊不清的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说完之后就立马害羞的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脸。这已经是他一个很大的突破了。我这时我大声的问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这一次听到瑞瑞的声音了吗?”“听到了”我带头给瑞瑞鼓掌,小朋友们也跟着一起鼓掌。他听后把捂着脸的手给放了下来,笑的很开心。

一个星期之后,我发现在班上能听到瑞瑞笑声了,能看到他与小朋友交流了。为了加强效果,我在点名活动之后再加了一个“我的好朋友是谁”到了瑞瑞那时,“大家好,我叫瑞瑞。我的好朋友是···”之后就用手指出了他的好朋友,我小声的提示他,引导他说出小朋友的名字。可是等了好久,他还是只张嘴不出声。其他小朋友都慢慢失去了听的兴趣,我也只好等下次机会了,正准备叫他坐下的时候,突然听见了他小声的说出了他的好朋友的名字,头也埋得越来越低。我当时就大声的鼓励他,还给他贴上了一个笑娃娃。随之把他请到了前面,牵着他的手问小朋友“瑞瑞说出了他的好朋友,那有谁是瑞瑞的好朋友呢!”班上的宝贝们都争着抢着举起自己的小手。这无疑是给了瑞瑞最好的鼓励。现在的瑞瑞朋友很多,在班上总能听到他清脆的声音。最近都能大声的和老师打招呼问好,跟爸爸再见。我还发现了一个小朋友的秘密,厕所总是他们最放松最自由自在的地方。在这里小朋友们无话不谈,聊得特别快乐,内容也让我们忍俊不禁。瑞瑞更是如此。

从瑞瑞的成长进步中我真正理解了幼儿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的真正涵义,同时体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自信心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如果在瑞瑞的成长中,我没注意自信心的培养,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完成他无法完成的任务,这样只能让她对自己更加失去信心,心里会想:“为什么人家可以完成的任务他完成不了,是自己太笨了吗?”那样的话,瑞瑞也不可能是现在这样了,说不定从此再也不会跟别人交往。

一个班级就如同一个大家庭一般,家里有很多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饮食习惯,身为幼儿教师,就是要给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温暖,欢乐,身心健康的童年。

我所在的大家庭里有一位特殊的家庭成员,是一个很高很高,又很胖很胖的男生,不善言辞,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坏’习惯,又很喜欢管理别人事的芮芮。

一,无聊的美术活动

到美术活动的时间了,是这个名字叫芮芮的小男生,最不喜欢的活动,他是班级里最不喜欢画画的,勾线胡乱勾几笔,涂色也是乱七八糟的瞎涂,颜色里面外面一团乱,别人在认真画画的时候,他总是在一旁搞破坏,和他在一张桌子上绘画的小朋友每次画画的时候都会告他的小状,“老师,芮芮画在我的纸上啦!”“老师,芮芮总是讲话,吵到我没法画啦!”,美术活动芮芮的表现都是一如既往,我想不能一直这样下去,总是提醒他快快画好自己的作品也只是利用老师的权力制止了他的不合理行为,并没有真正的引导他尝试绘画,并且喜欢上绘画,一次我悄悄的走到他的后面看他的行为表现,发现他很没有耐心,无法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一笔一笔的勾线,一笔一笔的涂色,最后认认真真的写上自己的名字,芮芮总是画几笔就没有耐心了,要不就是到处讲话,要不就是在发现老师看着他时,就瞎涂几笔,颜色全涂到外面也无所谓,我想了想,觉得幼儿都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应该有奖惩的制度,画画的过程中认真仔细又完成的很出色的幼儿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会有小贴画来作为奖励。当然,不认真不仔细的幼儿也会有'惩罚',就是作为作业回家后再画一幅作品,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绘画的 心得体会 ,但是,这个 方法 ,对于芮芮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办法,我又和他的家人沟通了一下,希望周末在家时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和芮芮一起完成绘画作品,培养幼儿的耐心,在幼儿园时多多引导他一些绘画的方法,涂色的技巧。家园共育引导幼儿积极的发展自我绘画能力。今天下午天气下雨,小朋友们都在画自己的美术练习本,有的画恐龙,有的画自己的小书包,芮芮却在看着天花板发呆,我走过去问他“怎么了?想不想放学的时候,我请爷爷来看你的作品啊!想不想要小贴画啊?但是,你要画的漂漂亮亮的,美美的,颜色要认真的涂哦!”芮芮眼睛一亮“老师,我也能贴小贴画啊?”我什么都没有说,笑了一下走了,几分钟之后我‘无意’的走过他,看他在认真的画,还问其他的小朋友,涂什么颜色好看。放学的时候他的爷爷来接他回家,他却把爷爷拉到我的面前,不好意思的笑笑说"作品给爷爷看?"我和爷爷都笑了······

二,不听话的衣服

芮芮还有一个习惯让人有点头痛,就是每天午睡前,小朋友会整齐的把衣服折叠好,放在椅子上,全班只有他,不提醒是绝对不会折衣服的,所以,他进午睡房是最快的,其他的小朋友还在仔细的整理衣服时,他已经躺在自己的小床上了,坐在他旁边的小朋友,每天中午都会如约而至的走到我面前告诉我“老师,芮芮又没有折衣服,他把衣服就摔在椅子上了······”

之后,我就会把芮芮从午睡房的床上请出来,去折衣服。我们都知道培养幼儿自主的良好习惯才是教育的根本,被动的请幼儿去完成一些事情而没有引导他们去自然而然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是无法长久的,也不是有效的教育 措施 。昨天我在班级里和全体幼儿进行了一个讨论,题目就是“怎样和我们的衣服鞋子做朋友?”几个小朋友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之后,我主动出击,“请芮芮来讲一讲自己的看法,衣服每天都在穿,就如同我们每天都要用筷子吃饭是一样的,吃过饭都要洗筷子,消毒的,那么我们穿在身上的衣服,芮芮你想怎样爱护它呢?”芮芮站起来一脸的茫然,最后说了一句“吃饭时不能吃在衣服上,画画也不能往别人在衣服上画”我继续引导说“那睡觉前呢?”其他小朋友马上回答把衣服折好放在椅子上再进午睡房,他听到别人的答案,自己也跟着说折衣服再睡觉,我见机行事,“好的,芮芮,自己答应老师的,衣服每天都要穿的,所以,睡觉前一定要把衣服折叠整齐再睡,那芮芮走到老师这边来我们拉钩。”

他似乎不是太情愿和我拉钩,也许怕自己会做不好,我告诉他老师会帮助的,过来拉钩。今天中午散步回到班级里,小朋友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衣服,我没有和之前一样特别的提醒芮芮,而只是观察他,给他自己表现的机会,我站在午睡房的门口看芮芮走过来,我刚刚想问他有没有整理好衣服,他忽然“哎呀!”掉头回到了自己的椅子那边,蹲下来摆鞋子呢?最后,才笑嘻嘻的看着我走进了午睡房,躺在了自己的小床上。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需要更多的关心琐事,关心在他人看来无足轻重的小事,每天与幼儿打交道,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些幼儿教师特有的'坏'习惯,把幼儿单纯的看做是一个孩子,其实,教学工作就是教与学,在教育引导幼儿的同时自己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幼儿的世界也是有他们的道德观,甚至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只要你耐心的观察,细心的研究,会发现幼儿也可以教会我们很多!每一个纯真又善良的幼儿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连续几天卫生间的地面、墙上总是湿的,而且班上的其他老师也反映。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询问幼儿,孩子们都说不知道。于是,我决定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在日常的生活中与班上其他老师的沟通中,我们发现了问题,经过初步地询问幼儿,并没有找到问题根源所在,所以老师决定进行详细地调查,并找出原因。)

因此,我特别关注了幼儿进入卫生间的那一个过程。有一天上午,我站在卫生间门口看着幼儿一个一个洗手,冲洗干净之后孩子们都走了出来,结果毫无线索。(刚开始观察并没有让我发现什么,也许老师一直站在卫生间门口,孩子在老师的“监督”下不敢进行自己的活动。)下午,我故意在教室里忙里忙外,大约过了2分钟,我就悄悄地走到卫生间,看见张泽明小朋友两手放在水龙头上,水龙头里的水一下子冒出来,溅到了墙上、地面上,然后她两只手在搓呀搓。我走近张泽明身旁,她还没发觉。于是,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张泽明,你在干什么呀?”她马上回过头,把手伸出来对我说:“我洗手呢,马上就洗好了。”说完便去擦毛巾了。(又一次地观察我稍微改变了一下方法,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从当时的情况可以看出,张泽明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而且当老师发现她时,她反应也特别快。看见她在玩水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气愤,因为,在常规培养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说,“节约”的意识老师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孩子,她的这种行为真的有点让我感到了教育的失败。可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也很明白,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喜欢探索的,也许她这么做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一定,并且,自己的一时冲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搞清楚孩子真正的目的,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

事情虽然已经真相大白了,但是,当天我并没有在全体幼儿面前批评她,而是耐心地询问她:“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在卫生间里玩水?你一定有什么新发现对不对?”原本神情紧张的她听我这么一说似乎轻松了不少,她很自豪地对我说:“我发现用手堵住水龙头水花溅出来象喷泉一样,特别好看。”(果然,她的确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时,我很庆幸当时自己没有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盲目的批评她。)听了她的解释,我笑着问她:“那你发现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卫生间的地面上,墙上都溅上了水珠。”她抬起头看看我,又低下头抠着衣角,嘴巴张了张,但是我没有听见什么,于是,我对她说:“没有关系,大声说,老师不批评你。”她这才说:“我也发现水都跑到外面了,可是我真不是故意的。”(孩子毕竟是孩子,虽然她明明知道这样做弊大于利,但是,他们天生的好奇心和当时探索的乐趣让他们根本顾及不了那么多。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想出一个更妥善的解决方法,既满足了孩子,又达到了一定的教育目的。)

(“玩水”几乎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一项活动,因为在玩水中,大大地诱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但是,在成人的影响和老师的教育下,他们似乎明白了“玩水”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因此,即使是那些特别爱“玩水”的孩子,也是在“偷偷”地进行,怕被大人发现而受批评。)事后,我针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分析:也许是一个偶然,让张泽明发现用手堵住水龙头溅出来的水花象喷泉一样很漂亮。她这种探索的精神我们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和赞赏的。但由于年龄小的关系,她在尝试的过程中根本无瑕顾及玩的过程中水花四溅所造成的后果,所以,这时我们老师就必须给予必要的引导。

我实施的教育策略:

1、满足张泽明小朋友的探索求知欲望。根据实际情况,这个实验在幼儿园我们根本无法进行,于是,我布置了亲子作业,请家长带领幼儿在家中进行探索、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带到幼儿园。(有条件的话可以拍照或录象让班上的幼儿观看。)

2.利用讲 故事 “小水滴”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水源来之不易,并且让幼儿知道水对人类及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幼儿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育策略的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了解,卫生间里再也看不见湿湿的一大片了,班上的孩子节约意识更强了。特别是张泽明小朋友,洗完手后总是自觉地走回教室,再也不留在那里玩水了。有时,她发现有的水龙头没关紧,还会帮忙关紧。

反思 :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兴趣、 爱好 ,要求与愿望。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也会有较强的好奇心及丰富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作为老师,我们要尊重他们,珍惜他们的探索欲望,当他们的探索欲望与现实相冲突时,老师千万不能消极地加以制止,应给予他们鼓励和引导。尤其需要谨记的是:此时教师对于孩子的态度以及对孩子行为的反应,都会直接影响孩子发展的方向。不要控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管教师在游戏前对游戏的预设有多全面,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幼儿的动态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多关注幼儿的兴趣、 经验 和表现,引导幼儿不断地调整。只有动态地推进游戏,幼儿才会越来越喜欢游戏,游戏才会真正促进幼儿发展。

1.当幼儿不喜欢游戏时,教师要“顺”

顺,即顺应幼儿的合理行为。当我发现幼儿不喜欢游戏时,没有按自己的想法调整游戏或是强迫幼儿继续游戏,而是了解幼儿放弃游戏的真实原因,顺应他们的想法,并将调整游戏的权利交给他们。当幼儿用自己找到的新材料和新方法以滚球代替丢沙包时,我预设的游戏才真正转化为更适合幼儿的游戏。顺,给了幼儿更大的自由度。

2.当幼儿有想法时,教师要“启”

启,即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幼儿获得更清晰的认识。在寻找适宜的材料时,我通过启发和归纳,使幼儿零散的观点渐渐清晰——材料要轻一点、“跑”慢一点、比沙包大一点;紧接着的开放式提问“那你们觉得用什么东西来扔好呢”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却能启发他们聚焦具体的材料:随后“谁能打中我”的探索活动,既让幼儿认识了材料,同时又强化了他们对游戏规则的认识。

3.当游戏偏离正轨时,教师要“导”

导,即将违背游戏价值的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当幼儿争着要被球碰到时,游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背离了原有的价值。等到幼儿自己也意识到这一问题时,我通过“怎样才算玩得好”等问题引发了幼儿的思考与争议,促使幼儿重新讨论寻找更适宜的规则,解决了问题,有效地把游戏导回了有意义的轨道上。

4.当幼儿有新异行为时,教师要“推”

推,即发现幼儿新异行为中的价值,推动游戏发展。游戏中幼儿突然出现的新异行为,往往是符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新需要,是新的兴趣倾向。游戏活动中,我接纳了林杰“空中飞球”的无意识举动,并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无意行为中的意义,及时提供支持,激发了其他幼儿有意识的创造行为,成功地推进了游戏的新发展,最终把游戏推到了理想的境界。

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我庆幸,在快乐的“丢沙包”游戏中,幼儿和游戏得到了共同发展。 随着幼儿对游戏的熟悉,最初的新奇感就会消失,他们会转入多样性的探索阶段,这时幼儿很可能表现出一些看起来违反规则的做法,但其中往往蕴涵着复杂游戏行为的萌芽,是教师推进游戏的最好时机。我没有贸然反对林杰,用一分钟的观察与等待换未了推动游戏进入新高潮的契机。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则是失职。如果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因为口渴,叫一个孩子帮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过来,喝完后又叫他放回去,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向孩子说声“谢谢”;如果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因为不小心碰掉了桌子上的一盒 跳棋 ,玻璃弹珠蹦了一地,孩子自发地停下手中的“工作”,争先恐后地去捡拾弹珠,而教师却木然地站在一边或忙着张罗其他的事情??那么,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所谓“言传身教”,既然要求孩子的付出,自然成人也应该有同等的付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不正指向教师肩负的责任吗?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师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去唤醒这个“天使”,让感谢成为习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弥漫着爱的芳香。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非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通过教育叙事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对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过程。让我们把自己过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幽微细节重新审视,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从而把作为叙事者的教师自身的思维触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显现其并不平凡的教育意义。教育叙事的特点主要有:教学活动1、叙述事例必须是已经发生的、真实的;2、叙事要以人物及其所感所想为主线;3、故事情节应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4、教育叙事应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5、获得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的归纳;6、叙事目的不是自我陶醉,而是与众人分享。叙事要素(1)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2)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3)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4)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研究作用1,教育叙事研究是记录教师教学生涯和成长历程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教育叙事研究2,教育叙事研究是教育教学反思的重要方式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杜威指出:“反思是对经验进行重构或重组,使之增加经验的意义并增强指导后续经验方向的能力。”教学经验并不会自然地成为学习资源,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高级思维能力,处于教师发展中心位置。研究方法教学设计 → 执教 → 倾听评论和建议 →教学反思→修订教学策略→再施教→撰写叙事报告 →(形成教学案例,提高专业能力)关于教育案例的含义,许多专家学者有过不同的表述。虽然说法不同,却也有一定的共识,如果概括为一个定义,即: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特征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与教学实录的区别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幼儿园叙事研究的论文

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在 教育 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与表现。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 教育叙事 案例,仅供参考。

我们班的宝贝是全园最小的,头一次接触幼儿园这个小社会,要适这个集体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一般来园后一个多星期就能进入状态了。瑞瑞是一个很特别的小男孩,在家里都是奶奶带,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哭得特别厉害。他不像别的孩子那样边哭边叫妈妈,不论你问他什么,他都不理继续哭。有时候哭累了就一个人静静的坐着,也不和其他小朋友说话,也不去玩玩具。你和他聊天,他也就望着你不出声,表现出非常内向倔强的性格。来幼儿园快两个星期了也不和老师打招呼问好,不管我们怎样主动,他就是不开口。

发现了这样的情况,我每天都留心观察他。慢慢的我发现他情绪稳定的时候偶尔会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过了两天在户外活动中,我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了。其实他是一个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的一个孩子,来到了陌生环境有些胆怯和不自然,他自己在观察周围的一切,因为陌生环境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人也是不熟悉不了解的,所以他不会轻举妄动,他需要慢慢去熟悉他们,然后慢慢摸索和陌生人的相处方式,慢慢适应环境找到归属感。

我在每次集体活动之前的点名活动中,特地的点到他。“叮铃铃、上课啦、请看谁来啦?”当我的手摸到他的头的时候。他还是会站起来望着大家招招手,但不会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大声的说出自己的名字。不论我怎么鼓励他,他都不会出声。于是我这一次就撒了一个善意的谎。“小朋友们听到了吗?”,“没有、听不见”。我就摸摸瑞瑞的头说:“可是李老师听到了哦,瑞瑞的声音不是很大,李老师离得他近,所以李老师听见了,小朋友们鼓励一下他。李老师有个愿望,希望下一次瑞瑞能够大声的回答我,好吗?”瑞瑞就只是望着我点点头。第二天的点名活动中,我特意先点了几个很自信的小朋友,好激励瑞瑞。当我点到瑞瑞时,我牵着他的手,先跟他讲了句悄悄话:“瑞瑞你答应过我的哦,会大声的说的哦!”在他张了几次嘴巴之后,终于他大声的模糊不清的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说完之后就立马害羞的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脸。这已经是他一个很大的突破了。我这时我大声的问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这一次听到瑞瑞的声音了吗?”“听到了”我带头给瑞瑞鼓掌,小朋友们也跟着一起鼓掌。他听后把捂着脸的手给放了下来,笑的很开心。

一个星期之后,我发现在班上能听到瑞瑞笑声了,能看到他与小朋友交流了。为了加强效果,我在点名活动之后再加了一个“我的好朋友是谁”到了瑞瑞那时,“大家好,我叫瑞瑞。我的好朋友是···”之后就用手指出了他的好朋友,我小声的提示他,引导他说出小朋友的名字。可是等了好久,他还是只张嘴不出声。其他小朋友都慢慢失去了听的兴趣,我也只好等下次机会了,正准备叫他坐下的时候,突然听见了他小声的说出了他的好朋友的名字,头也埋得越来越低。我当时就大声的鼓励他,还给他贴上了一个笑娃娃。随之把他请到了前面,牵着他的手问小朋友“瑞瑞说出了他的好朋友,那有谁是瑞瑞的好朋友呢!”班上的宝贝们都争着抢着举起自己的小手。这无疑是给了瑞瑞最好的鼓励。现在的瑞瑞朋友很多,在班上总能听到他清脆的声音。最近都能大声的和老师打招呼问好,跟爸爸再见。我还发现了一个小朋友的秘密,厕所总是他们最放松最自由自在的地方。在这里小朋友们无话不谈,聊得特别快乐,内容也让我们忍俊不禁。瑞瑞更是如此。

从瑞瑞的成长进步中我真正理解了幼儿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的真正涵义,同时体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自信心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如果在瑞瑞的成长中,我没注意自信心的培养,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完成他无法完成的任务,这样只能让她对自己更加失去信心,心里会想:“为什么人家可以完成的任务他完成不了,是自己太笨了吗?”那样的话,瑞瑞也不可能是现在这样了,说不定从此再也不会跟别人交往。

一个班级就如同一个大家庭一般,家里有很多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饮食习惯,身为幼儿教师,就是要给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温暖,欢乐,身心健康的童年。

我所在的大家庭里有一位特殊的家庭成员,是一个很高很高,又很胖很胖的男生,不善言辞,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坏’习惯,又很喜欢管理别人事的芮芮。

一,无聊的美术活动

到美术活动的时间了,是这个名字叫芮芮的小男生,最不喜欢的活动,他是班级里最不喜欢画画的,勾线胡乱勾几笔,涂色也是乱七八糟的瞎涂,颜色里面外面一团乱,别人在认真画画的时候,他总是在一旁搞破坏,和他在一张桌子上绘画的小朋友每次画画的时候都会告他的小状,“老师,芮芮画在我的纸上啦!”“老师,芮芮总是讲话,吵到我没法画啦!”,美术活动芮芮的表现都是一如既往,我想不能一直这样下去,总是提醒他快快画好自己的作品也只是利用老师的权力制止了他的不合理行为,并没有真正的引导他尝试绘画,并且喜欢上绘画,一次我悄悄的走到他的后面看他的行为表现,发现他很没有耐心,无法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一笔一笔的勾线,一笔一笔的涂色,最后认认真真的写上自己的名字,芮芮总是画几笔就没有耐心了,要不就是到处讲话,要不就是在发现老师看着他时,就瞎涂几笔,颜色全涂到外面也无所谓,我想了想,觉得幼儿都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应该有奖惩的制度,画画的过程中认真仔细又完成的很出色的幼儿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会有小贴画来作为奖励。当然,不认真不仔细的幼儿也会有'惩罚',就是作为作业回家后再画一幅作品,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绘画的 心得体会 ,但是,这个 方法 ,对于芮芮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办法,我又和他的家人沟通了一下,希望周末在家时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和芮芮一起完成绘画作品,培养幼儿的耐心,在幼儿园时多多引导他一些绘画的方法,涂色的技巧。家园共育引导幼儿积极的发展自我绘画能力。今天下午天气下雨,小朋友们都在画自己的美术练习本,有的画恐龙,有的画自己的小书包,芮芮却在看着天花板发呆,我走过去问他“怎么了?想不想放学的时候,我请爷爷来看你的作品啊!想不想要小贴画啊?但是,你要画的漂漂亮亮的,美美的,颜色要认真的涂哦!”芮芮眼睛一亮“老师,我也能贴小贴画啊?”我什么都没有说,笑了一下走了,几分钟之后我‘无意’的走过他,看他在认真的画,还问其他的小朋友,涂什么颜色好看。放学的时候他的爷爷来接他回家,他却把爷爷拉到我的面前,不好意思的笑笑说"作品给爷爷看?"我和爷爷都笑了······

二,不听话的衣服

芮芮还有一个习惯让人有点头痛,就是每天午睡前,小朋友会整齐的把衣服折叠好,放在椅子上,全班只有他,不提醒是绝对不会折衣服的,所以,他进午睡房是最快的,其他的小朋友还在仔细的整理衣服时,他已经躺在自己的小床上了,坐在他旁边的小朋友,每天中午都会如约而至的走到我面前告诉我“老师,芮芮又没有折衣服,他把衣服就摔在椅子上了······”

之后,我就会把芮芮从午睡房的床上请出来,去折衣服。我们都知道培养幼儿自主的良好习惯才是教育的根本,被动的请幼儿去完成一些事情而没有引导他们去自然而然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是无法长久的,也不是有效的教育 措施 。昨天我在班级里和全体幼儿进行了一个讨论,题目就是“怎样和我们的衣服鞋子做朋友?”几个小朋友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之后,我主动出击,“请芮芮来讲一讲自己的看法,衣服每天都在穿,就如同我们每天都要用筷子吃饭是一样的,吃过饭都要洗筷子,消毒的,那么我们穿在身上的衣服,芮芮你想怎样爱护它呢?”芮芮站起来一脸的茫然,最后说了一句“吃饭时不能吃在衣服上,画画也不能往别人在衣服上画”我继续引导说“那睡觉前呢?”其他小朋友马上回答把衣服折好放在椅子上再进午睡房,他听到别人的答案,自己也跟着说折衣服再睡觉,我见机行事,“好的,芮芮,自己答应老师的,衣服每天都要穿的,所以,睡觉前一定要把衣服折叠整齐再睡,那芮芮走到老师这边来我们拉钩。”

他似乎不是太情愿和我拉钩,也许怕自己会做不好,我告诉他老师会帮助的,过来拉钩。今天中午散步回到班级里,小朋友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衣服,我没有和之前一样特别的提醒芮芮,而只是观察他,给他自己表现的机会,我站在午睡房的门口看芮芮走过来,我刚刚想问他有没有整理好衣服,他忽然“哎呀!”掉头回到了自己的椅子那边,蹲下来摆鞋子呢?最后,才笑嘻嘻的看着我走进了午睡房,躺在了自己的小床上。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需要更多的关心琐事,关心在他人看来无足轻重的小事,每天与幼儿打交道,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些幼儿教师特有的'坏'习惯,把幼儿单纯的看做是一个孩子,其实,教学工作就是教与学,在教育引导幼儿的同时自己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幼儿的世界也是有他们的道德观,甚至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只要你耐心的观察,细心的研究,会发现幼儿也可以教会我们很多!每一个纯真又善良的幼儿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连续几天卫生间的地面、墙上总是湿的,而且班上的其他老师也反映。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询问幼儿,孩子们都说不知道。于是,我决定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在日常的生活中与班上其他老师的沟通中,我们发现了问题,经过初步地询问幼儿,并没有找到问题根源所在,所以老师决定进行详细地调查,并找出原因。)

因此,我特别关注了幼儿进入卫生间的那一个过程。有一天上午,我站在卫生间门口看着幼儿一个一个洗手,冲洗干净之后孩子们都走了出来,结果毫无线索。(刚开始观察并没有让我发现什么,也许老师一直站在卫生间门口,孩子在老师的“监督”下不敢进行自己的活动。)下午,我故意在教室里忙里忙外,大约过了2分钟,我就悄悄地走到卫生间,看见张泽明小朋友两手放在水龙头上,水龙头里的水一下子冒出来,溅到了墙上、地面上,然后她两只手在搓呀搓。我走近张泽明身旁,她还没发觉。于是,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张泽明,你在干什么呀?”她马上回过头,把手伸出来对我说:“我洗手呢,马上就洗好了。”说完便去擦毛巾了。(又一次地观察我稍微改变了一下方法,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从当时的情况可以看出,张泽明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而且当老师发现她时,她反应也特别快。看见她在玩水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气愤,因为,在常规培养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说,“节约”的意识老师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孩子,她的这种行为真的有点让我感到了教育的失败。可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也很明白,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喜欢探索的,也许她这么做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一定,并且,自己的一时冲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搞清楚孩子真正的目的,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

事情虽然已经真相大白了,但是,当天我并没有在全体幼儿面前批评她,而是耐心地询问她:“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在卫生间里玩水?你一定有什么新发现对不对?”原本神情紧张的她听我这么一说似乎轻松了不少,她很自豪地对我说:“我发现用手堵住水龙头水花溅出来象喷泉一样,特别好看。”(果然,她的确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时,我很庆幸当时自己没有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盲目的批评她。)听了她的解释,我笑着问她:“那你发现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卫生间的地面上,墙上都溅上了水珠。”她抬起头看看我,又低下头抠着衣角,嘴巴张了张,但是我没有听见什么,于是,我对她说:“没有关系,大声说,老师不批评你。”她这才说:“我也发现水都跑到外面了,可是我真不是故意的。”(孩子毕竟是孩子,虽然她明明知道这样做弊大于利,但是,他们天生的好奇心和当时探索的乐趣让他们根本顾及不了那么多。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想出一个更妥善的解决方法,既满足了孩子,又达到了一定的教育目的。)

(“玩水”几乎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一项活动,因为在玩水中,大大地诱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但是,在成人的影响和老师的教育下,他们似乎明白了“玩水”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因此,即使是那些特别爱“玩水”的孩子,也是在“偷偷”地进行,怕被大人发现而受批评。)事后,我针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分析:也许是一个偶然,让张泽明发现用手堵住水龙头溅出来的水花象喷泉一样很漂亮。她这种探索的精神我们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和赞赏的。但由于年龄小的关系,她在尝试的过程中根本无瑕顾及玩的过程中水花四溅所造成的后果,所以,这时我们老师就必须给予必要的引导。

我实施的教育策略:

1、满足张泽明小朋友的探索求知欲望。根据实际情况,这个实验在幼儿园我们根本无法进行,于是,我布置了亲子作业,请家长带领幼儿在家中进行探索、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带到幼儿园。(有条件的话可以拍照或录象让班上的幼儿观看。)

2.利用讲 故事 “小水滴”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水源来之不易,并且让幼儿知道水对人类及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幼儿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育策略的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了解,卫生间里再也看不见湿湿的一大片了,班上的孩子节约意识更强了。特别是张泽明小朋友,洗完手后总是自觉地走回教室,再也不留在那里玩水了。有时,她发现有的水龙头没关紧,还会帮忙关紧。

反思 :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兴趣、 爱好 ,要求与愿望。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也会有较强的好奇心及丰富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作为老师,我们要尊重他们,珍惜他们的探索欲望,当他们的探索欲望与现实相冲突时,老师千万不能消极地加以制止,应给予他们鼓励和引导。尤其需要谨记的是:此时教师对于孩子的态度以及对孩子行为的反应,都会直接影响孩子发展的方向。不要控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管教师在游戏前对游戏的预设有多全面,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幼儿的动态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多关注幼儿的兴趣、 经验 和表现,引导幼儿不断地调整。只有动态地推进游戏,幼儿才会越来越喜欢游戏,游戏才会真正促进幼儿发展。

1.当幼儿不喜欢游戏时,教师要“顺”

顺,即顺应幼儿的合理行为。当我发现幼儿不喜欢游戏时,没有按自己的想法调整游戏或是强迫幼儿继续游戏,而是了解幼儿放弃游戏的真实原因,顺应他们的想法,并将调整游戏的权利交给他们。当幼儿用自己找到的新材料和新方法以滚球代替丢沙包时,我预设的游戏才真正转化为更适合幼儿的游戏。顺,给了幼儿更大的自由度。

2.当幼儿有想法时,教师要“启”

启,即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幼儿获得更清晰的认识。在寻找适宜的材料时,我通过启发和归纳,使幼儿零散的观点渐渐清晰——材料要轻一点、“跑”慢一点、比沙包大一点;紧接着的开放式提问“那你们觉得用什么东西来扔好呢”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却能启发他们聚焦具体的材料:随后“谁能打中我”的探索活动,既让幼儿认识了材料,同时又强化了他们对游戏规则的认识。

3.当游戏偏离正轨时,教师要“导”

导,即将违背游戏价值的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当幼儿争着要被球碰到时,游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背离了原有的价值。等到幼儿自己也意识到这一问题时,我通过“怎样才算玩得好”等问题引发了幼儿的思考与争议,促使幼儿重新讨论寻找更适宜的规则,解决了问题,有效地把游戏导回了有意义的轨道上。

4.当幼儿有新异行为时,教师要“推”

推,即发现幼儿新异行为中的价值,推动游戏发展。游戏中幼儿突然出现的新异行为,往往是符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新需要,是新的兴趣倾向。游戏活动中,我接纳了林杰“空中飞球”的无意识举动,并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无意行为中的意义,及时提供支持,激发了其他幼儿有意识的创造行为,成功地推进了游戏的新发展,最终把游戏推到了理想的境界。

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我庆幸,在快乐的“丢沙包”游戏中,幼儿和游戏得到了共同发展。 随着幼儿对游戏的熟悉,最初的新奇感就会消失,他们会转入多样性的探索阶段,这时幼儿很可能表现出一些看起来违反规则的做法,但其中往往蕴涵着复杂游戏行为的萌芽,是教师推进游戏的最好时机。我没有贸然反对林杰,用一分钟的观察与等待换未了推动游戏进入新高潮的契机。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则是失职。如果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因为口渴,叫一个孩子帮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过来,喝完后又叫他放回去,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向孩子说声“谢谢”;如果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因为不小心碰掉了桌子上的一盒 跳棋 ,玻璃弹珠蹦了一地,孩子自发地停下手中的“工作”,争先恐后地去捡拾弹珠,而教师却木然地站在一边或忙着张罗其他的事情??那么,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所谓“言传身教”,既然要求孩子的付出,自然成人也应该有同等的付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不正指向教师肩负的责任吗?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师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去唤醒这个“天使”,让感谢成为习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弥漫着爱的芳香。

以下是范文栏目我为您整理幼儿园教育叙事范文,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在幼儿园中,很多小朋友都特别爱“美”。特别是当谁穿着新衣服,新鞋子时,那面情别提多神气。就想让小朋友看看自己的新衣服是多么的漂亮,喜欢老师表扬表扬她。得意洋洋的沉醉在小朋友们羡慕的眼神中,赞扬声中。现在有些家长则一味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他想怎样就怎样,从不考虑要求是否合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样更好的与孩子交流、沟通呢? 案例描述:

韶涵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子,说起话来总会露出甜甜的酒窝,怪惹人爱的。小家伙每逢和伙伴们玩耍时都是嘻嘻哈哈的谈论着自己的奇思妙想,例如:希望自己是海洋里的美人鱼,但最后的结局与故事里不同,自己漂亮的双腿,能穿着漂亮的高跟鞋和王子跳着旋转的舞步…嗯,还要画漂亮的眼影,口红呢!说着说着,韶涵 和 欣怡用手指蘸了蘸口水摸向墙上的红色纸,顿时,手指变红了,迅速的擦上眼皮,左一下,右一下,时不时两小家伙还对着眨眨眼,都为自己画上了眼影感到高兴。

案例分析:

现在家庭中普遍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家境也都比较富裕。又很多家长一味的宠着自己的孩子,把他们作为掌上明珠捧着,祖辈家长特别明显。一遇到节假日,家长们都会给孩子们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穿着新衣服,梳着潮流的发型,画着甜甜的妆容走亲访友去。所以现在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爱“美”心理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外在电视里的宝贝明星秀之类的节目更加夸大了幼儿成人化的形象,尽管这种心理是在特定情况下能起积极作用的,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会给幼儿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家长、教师应该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幼儿的爱“美”心理。采取正确、合理的方法来引导幼儿,特别是对于那些非正常爱漂亮的孩子。幼儿爱“美”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可以从教师、家长和幼儿自身的特点来看。教师的夸奖很有可能促使幼儿爱“美”心理的动因,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判别能力不强,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当孩子提出物质要求时总是一味地满足孩子。没有教育孩子该怎么做,也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促使幼儿爱“美”心理的形成。有些幼儿自身爱“美”,教师、家长就要更加注意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的这种心理,导致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案例反思:

《幼儿纲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就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所以早期教育重视发现、保护和引导他天性中固有的品质。”还指出:“只有家园联系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发展。关注个别差异,满足发展中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现实的需要。

可乐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爷爷奶奶的娇惯下变得很“自由”,不是在集体活动时插嘴、乱跑,就是用拳头解决纠纷,做些危险的事情,让我们提心吊胆,以至于到了大班只要班上出了什么事,孩子们想都不想就说“肯定是可乐干的”。为了让可乐的行为有所改变,我决定找可乐妈妈谈一谈。

听我简要地说了可乐的表现,可乐妈妈大吃一惊:“小家伙那么调皮,我回家要好好找他!”我忙说:“是啊,如果现在还不开始调整,上小学时就要成问题了!”“我已经做好上小学后天天被老师找的心理准备了。”可乐妈妈回答得有些无奈。我听了觉得有些奇怪,可乐妈妈怎么那么快就说泄气话呢?于是劝她道:“现在班上一出什么事,小朋友就说是可乐做的,我很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但是,小朋友都是在看的,可乐确实总是做一些违反班级常规的事,所以小朋友才会对可乐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我们现在开始帮助可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到了小学这个新环境,可乐是有机会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的。”我希望以“新环境新起点”来鼓励可乐妈妈,让她重新树立信心。果然,可乐妈妈似乎精神一振,眉头也略为舒展了。

妍妍是我们班这学期新插入的一位幼儿,又是新搬来南桥镇居住的,也就是说,她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新的班级、新的小朋友,还要面对新家周围的新环境、新的语言。刚开学,妍妍的奶奶就和我打招呼,表示了极大的担忧:孩子自理能力较差,与外界接触少,比较娇气,性格内向,又加上原来熟悉的、说好一同来新班级的表哥最后的放弃,让她产生了“你们把我来的!”感觉,她怕孙女适应不了幼儿园的生活。在了解了这个情况后,我把这个孩子作为开学初工作的重点。

开学初,妍妍对于新集体生活采取了完全的排斥态度:她拒绝来园、天天早上哭着、叫着、拉着奶奶的手死也不放;她拒绝参加游戏;甚至拒绝吃饭,老嚷着“奶奶做好饭了,妹妹要回家吃饭”。期间,家长也是万分担心,派奶奶来探视。

到了下午,妍妍竟然拒绝午睡,情愿站着。但是,她对于我已经不表示排斥,我带她上了厕所,允许她倚在我身上休息。对于这样一个敏感又娇气的孩子,我一开始采取的对策是“顺应”。希望她在熟悉新环境后,能够自主地接受新环境的规则,接受集体生活。但是,几天过去依然没有成效。她依然拒绝和大家一样,在集体活动时也总是游离在大家之外,从不参与。和奶奶商量、交流妍研的情况,奶奶表示,只要她不哭,她想怎样就怎样。开始,我也认同家长的观点,认为稳定情绪是重点,但是,她这样的活动方式开始感染一些孩子,本来就不爱吃饭的博豪、晓岚、懿晨见了我对妍妍地迁就,趁机开始提出:老师,这个菜我不要吃的;那个汤我不喜欢„„一天在喂饭时,因为,有小朋友把汤打翻,我急于去清理,就命令妍妍说:“接下来你自己吃饭,不许再哭了”。由于口气较严肃,我还担心她是否会号啕大哭,但是当我过来后发现,她真停止哭泣、自己在吃饭了。这次情况给了我信心。我开始改变我的教育策略。

首先从愉快来园开始,在和家长联系后,我和家长对她提出要求:开始允许早上来园让奶奶陪她玩半个小时,如果奶奶走时她哭了,那么第二天哪怕她哭得再厉害,也不让奶奶陪了。如果奶奶走后她没哭,而且在奶奶走后能和大家一起活动,那么第二天还允许奶奶继续陪她。开始一段时间,奶奶离开时妍妍还是哭泣,我没有妥协,很坚决地在她哭泣的第二天一进教室就让她奶奶回家了。我观察了一下,接下来的几天来园时她情绪有些波动,但忍着没有哭泣,后来的情绪基本正常,对我的要求并没有太大的拒绝反抗。我就奖励表扬了她,在以后的几天里,我逐步要求逐渐的脱离奶奶的陪伴,慢慢与愉快上学。随着要求的逐步落实。妍妍开始接受新环境,在教师的引导和一定要求的辅助下,她开始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游戏,脸上也逐渐开始有了笑容。

国庆长假上来,我很担心妍妍会重新对环境、对老师感到陌生,重新变得不愿来园,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妍妍早早地来园,高兴地挥着小手叫奶奶快点回去,然后和嘉怡、怡宁几个好朋友一起玩去了。奶奶反映说,妈妈今天还在放假,叫她也继续留在家中休息一天,她却说“老师会等着我的”而坚持来园了

家长对孩子的变化感到惊叹,也自觉停止了中途来园探视,而孩子情绪也很稳定。这说明,教师的对应策略取得了效果。

分析与反思:

人的能力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一个方面。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孩子性格、成长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就产生了差异。对于教师来说,过去我们的思维定式是调整环境来适应孩子,特别是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里,教师更会有意识地迁就幼儿。在这个案例中,一开始,我对应幼儿拒绝接受环境的行为,采取的对策就是顺应。因为教育对象是一个较为敏感而且十分娇气的孩子。我感到,孩子的一系列拒绝行为其实是她心理极为“焦虑”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她拒绝环境进入他的生活,以给自己营造一种“安全感”,比如她拒绝吃饭就是很明显的一个行为。但是,当她在环境中有了一个具体的“依恋”对象后,(就是教师自己)我就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变“顺应”为“依从”。从案例中教师的行为分析,由于教育对象的“敏感”使她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引起教师对待自己态度的变化,为了在陌生的环境中继续有一个可以“依恋”的对象,她开始调整自己的行为,反过来顺应教师的要求。就象妍妍在有天早上来园时对我说的那样:为什么老师天天早上抱抱我、晚上还要给我五角星(指老师和她之间第二天来园不哭泣的约定)?当时我回答“因为你是老师很喜欢的妹妹小朋友”。在幼儿逐步适应的过程中,教师不断的肯定应该和要求交替进行,这样幼儿在得到赞许之后,对于继续完成教师的要求就有了信心和兴趣。

以下是范文栏目我为您整理教育叙事幼儿园范文,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发时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幼儿霸占心理很重,认为什么都是我的,不会谦让;有的幼儿较胆怯,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说笑游戏的;有的幼儿缺乏起码的礼貌知识,在活动中撞倒了对方或踩痛了对方连一句"对不起”部不说。因此,帮助小班幼儿在生活小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片断一:小朋友上厕所

一次活动后休息时,孩子们有的喝水,有的上厕所。这时,厕所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这是我第一个抢到的 ! 老师,他推我 ! ”

"不行,我就要第一个 ! ”

"哇 ! ” ( 哭声 ) ……

原来,小朋友一起拥到厕所里,由于人多厕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厕。可天天就是不愿等,一进去就要抢第一。其他小朋友可不乐意了,他就动起了武力…··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上演好几次。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他们的独占心理比较明显。在他们的意识中,"我抢到的就是我的。”"我抢不到就打你、咬你。”因此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常常发生冲突。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想通过厕所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我们知道幼儿模仿力极强,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故事《小蚂蚁搬豆》中井然有序、团结合作的小蚂蚁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给幼儿树立了好榜样。于是我们把可爱的小蚂蚁画下来,一个一个排好队贴在厕所的墙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儿的视线一般齐。这样,他们上厕所时,看到排着队的小蚂蚁,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队等待入厕。在等待的过程中,还可以数数小蚂蚁,复述故事中的情节:小蚂蚁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很快就把豆豆运到了家里…··”渐渐地,我们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时都要向幼儿唠叨一句: "上厕所时要排好队,不要争抢。”耳边经常听到的是:"老师,我排好队了。老师,我让东东第一个小便。”……

片断二:小脚印让我们变勇敢

小班幼儿初人园时,由于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赖成人的照顾,不安全感就产生了,尤其是惧怕幼儿园厕所里的蹲坑。有的幼儿一天尿湿裤子好几回;有的幼儿上幼儿园几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干燥;有的幼儿因憋大便而经常拉在裤子里。

如何让孩子们不害怕上厕所呢 ? 我们认为,营造适合幼儿的厕所环境势在必行。既然孩子们害怕蹲坑,我们就在每个厕坑的两边选适中的位置用环保油漆画上了可爱的小脚印,孩子们看了既喜欢又感到新奇,都争着去踩自己喜欢的小脚印。这样一来既减轻了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又激起了孩子们主动上厕所的欲望,而且当孩子们把自己的小脚和厕坑边的小脚印对准后蹲下来大小便时,不会弄到外面来,真的是一举多得。

后来,我们还试着用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形象来营造"厕所文化”;课后,我们还为他们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以缓解紧张情绪。孩子们在入厕时有了愉快的笑容,憋大便、拉裤子的现象渐渐消失了。

今天的幼儿园教育是个内涵丰富的大概念,生活环境对幼儿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营造"厕所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行为、语言、表情都在传递着信息,在告诉我们他们的需求、困惑和感受。诚然,生活小事中还蕴含着更多的教育价值,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

每次我给小班带班时,孩子们总喜欢和我谈话、拽拽我的衣服、摸摸我的手,有时护送孩子上厕所的时候他们总喜欢牵着我的手走,并且见了别的小朋友还高兴地说:“老师牵我的手了!”

今天,又是我给小班带班了,下课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去厕所,这时李锦华小朋友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去,

幼儿园小班教育叙事。当我从厕所出来时,有好几个小朋友在那里等我并且争先恐后的抢着牵我的手,于是我牵着他们的手边走边问:“你们小解了吗?”锦华说:“没有。”“那么你们到厕所干吗呢?”他笑了笑说:“我们想牵你的手。”我听了不禁一愣,只是想牵一牵老师的手,就陪老师走一趟,这是多么天真的孩子呀!他们的想法是那样的单纯,做法又是那样的幼稚。只想和老师亲近一下,哪怕只是牵牵老师的手就已经很满足了!

由此,我想到在一日活动中,往往会忽视某个细节,因此,孩子们的某些愿望不能满足。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刚离开妈妈的怀抱多么需要温暖呀,哪怕是牵牵他们的手、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蛋,他们都会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要总是以老师的身份教育孩子,而是要根据幼儿的心理、情绪,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从心里爱老师、爱幼儿园。在幼儿园里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连续几天卫生间的地面、墙上总是湿的,而且班上的其他老师也反映。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询问幼儿,孩子们都说不知道。于是,我决定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在日常的生活中与班上其他老师的沟通中,我们发现了问题,经过初步地询问幼儿,并没有找到问题根源所在,所以老师决定进行详细地调查,并找出原因。)

因此,我特别关注了幼儿进入卫生间的那一个过程。有一天上午,我站在卫生间门口看着幼儿一个一个洗手,冲洗干净之后孩子们都走了出来,结果毫无线索。(刚开始观察并没有让我发现什么,也许老师一直站在卫生间门口,孩子在老师的“监督”下不敢进行自己的活动。)下午,我故意在教室里忙里忙外,大约过了2分钟,我就悄悄地走到卫生间,看见张泽明小朋友两手放在水龙头上,水龙头里的水一下子冒出来,溅到了墙上、地面上,然后她两只手在搓呀搓。我走近张泽明身旁,她还没发觉。于是,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张泽明,你在干什么呀?”她马上回过头,把手伸出来对我说:“我洗手呢,马上就洗好了。”说完便去擦毛巾了。(又一次地观察我稍微改变了一下方法,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从当时的情况可以看出,张泽明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而且当老师发现她时,她反应也特别快。看见她在玩水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气愤,因为,在常规培养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说,“节约”的意识老师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孩子,她的这种行为真的有点让我感到了教育的失败。可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也很明白,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喜欢探索的,也许她这么做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一定,并且,自己的一时冲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搞清楚孩子真正的目的,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

事情虽然已经真相大白了,但是,当天我并没有在全体幼儿面前批评她,而是耐心地询问她:“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在卫生间里玩水?你一定有什么新发现对不对?”原本神情紧张的她听我这么一说似乎轻松了不少,她很自豪地对我说:“我发现用手堵住水龙头水花溅出来象喷泉一样,特别好看。”(果然,她的确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时,我很庆幸当时自己没有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盲目的批评她。)听了她的解释,我笑着问她:“那你发现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卫生间的地面上,墙上都溅上了水珠。”她抬起头看看我,又低下头抠着衣角,嘴巴张了张,但是我没有听见什么,于是,我对她说:“没有关系,大声说,老师不批评你。”她这才说:“我也发现水都跑到外面了,可是我真不是故意的。”(孩子毕竟是孩子,虽然她明明知道这样做弊大于利,但是,他们天生的好奇心和当时探索的乐趣让他们根本顾及不了那么多。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想出一个更妥善的解决方法,既满足了孩子,又达到了一定的教育目的。)

(“玩水”几乎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一项活动,因为在玩水中,大大地诱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但是,在成人的影响和老师的教育下,他们似乎明白了“玩水”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因此,即使是那些特别爱“玩水”的孩子,也是在“偷偷”地进行,怕被大人发现而受批评。)事后,我针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分析:也许是一个偶然,让张泽明发现用手堵住水龙头溅出来的水花象喷泉一样很漂亮。她这种探索的精神我们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和赞赏的。但由于年龄小的关系,她在尝试的过程中根本无瑕顾及玩的过程中水花四溅所造成的后果,所以,这时我们老师就必须给予必要的引导。

我实施的教育策略:

1、满足张泽明小朋友的探索求知欲望。根据实际情况,这个实验在幼儿园我们根本无法进行,于是,我布置了亲子作业,请家长带领幼儿在家中进行探索、实验,并把实验结果带到幼儿园。(有条件的话可以拍照或录象让班上的幼儿观看。)

2.利用讲故事“小水滴”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水源来之不易,并且让幼儿知道水对人类及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幼儿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育策略的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了解,卫生间里再也看不见湿湿的一大片了,班上的孩子节约意识更强了。特别是张泽明小朋友,洗完手后总是自觉地走回教室,再也不留在那里玩水了。有时,她发现有的水龙头没关紧,还会帮忙关紧。

反思: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兴趣、爱好,要求与愿望。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也会有较强的好奇心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老师,我们要尊重他们,珍惜他们的探索欲望,当他们的探索欲望与现实相冲突时,老师千万不能消极地加以制止,应给予他们鼓励和引导。尤其需要谨记的是:此时教师对于孩子的态度以及对孩子行为的反应,都会直接影响孩子发展的方向。不要控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管教师在游戏前对游戏的预设有多全面,都不可能完全预测幼儿的动态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多关注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表现,引导幼儿不断地调整。只有动态地推进游戏,幼儿才会越来越喜欢游戏,游戏才会真正促进幼儿发展。

1.当幼儿不喜欢游戏时,教师要“顺”

顺,即顺应幼儿的合理行为。当我发现幼儿不喜欢游戏时,没有按自己的想法调整游戏或是强迫幼儿继续游戏,而是了解幼儿放弃游戏的真实原因,顺应他们的想法,并将调整游戏的权利交给他们。当幼儿用自己找到的新材料和新方法以滚球代替丢沙包时,我预设的游戏才真正转化为更适合幼儿的游戏。顺,给了幼儿更大的自由度。

2.当幼儿有想法时,教师要“启”

启,即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幼儿获得更清晰的认识。在寻找适宜的材料时,我通过启发和归纳,使幼儿零散的观点渐渐清晰——材料要轻一点、“跑”慢一点、比沙包大一点;紧接着的开放式提问“那你们觉得用什么东西来扔好呢”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却能启发他们聚焦具体的材料:随后“谁能打中我”的探索活动,既让幼儿认识了材料,同时又强化了他们对游戏规则的认识。

3.当游戏偏离正轨时,教师要“导”

导,即将违背游戏价值的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当幼儿争着要被球碰到时,游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背离了原有的价值。等到幼儿自己也意识到这一问题时,我通过“怎样才算玩得好”等问题引发了幼儿的思考与争议,促使幼儿重新讨论寻找更适宜的规则,解决了问题,

有效地把游戏导回了有意义的轨道上。

4.当幼儿有新异行为时,教师要“推”

推,即发现幼儿新异行为中的价值,推动游戏发展。游戏中幼儿突然出现的新异行为,往往是符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新需要,是新的兴趣倾向。游戏活动中,我接纳了林杰“空中飞球”的无意识举动,并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无意行为中的意义,及时提供支持,激发了其他幼儿有意识的创造行为,成功地推进了游戏的新发展,最终把游戏推到了理想的境界。

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我庆幸,在快乐的“丢沙包”游戏中,幼儿和游戏得到了共同发展。 随着幼儿对游戏的熟悉,最初的新奇感就会消失,他们会转入多样性的探索阶段,这时幼儿很可能表现出一些看起来违反规则的做法,但其中往往蕴涵着复杂游戏行为的萌芽,是教师推进游戏的最好时机。我没有贸然反对林杰,用一分钟的观察与等待换未了推动游戏进入新高潮的契机。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则是失职。如果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因为口渴,叫一个孩子帮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过来,喝完后又叫他放回去,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向孩子说声“谢谢”;如果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因为不小心碰掉了桌子上的一盒跳棋,玻璃弹珠蹦了一地,孩子自发地停下手中的“工作”,争先恐后地去捡拾弹珠,而教师却木然地站在一边或忙着张罗其他的事情„„那么,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所谓“言传身教”,既然要求孩子的付出,自然成人也应该有同等的付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不正指向教师肩负的责任吗?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师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去唤醒这个“天使”,让感谢成为习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弥漫着爱的芳香。

作为小班教师要调整好心态,要有足够的耐心。小班的孩子小,他们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些琐碎的事,老师绝对不能视而不见,这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小班孩子理解能力较差,好奇心又特别强,什么东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时候孩子之间为了抢玩具要动手打人、闹矛盾。而老师要热心的帮助他们,并妥善的解决问题,不能冷落了某个孩子,要把温暖送给每一位宝宝。特别是对于刚入园哭闹的孩子,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对陌生环境需要适应,老师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们交流,多带他们熟悉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还要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先和他们交上朋友,让孩子喜欢和老师一起玩,让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而且能玩得开心,这样,他们会很快适应的。哭闹幼儿情绪安定下来,再慢慢引导幼儿培养其规矩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多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还要及时的拥抱,亲吻孩子,或送给孩子小礼物,要让孩子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与和蔼可亲。同时还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幼儿的表现,如:宝宝的饭量,挑食情况;宝宝的大小便习惯;睡觉规律等等。小班老师不但要多和孩子沟通,还要与家长交流,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表现情况等,都要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交流,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师是值得信任的。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意见的建议,让家长很好的理解、支持并配合教师进行家园共育工作。

总之,作为小班教师必须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宝宝得到更周到、更细心的照顾,让每位宝宝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

更多教育叙事范文请点击以下内容:

幼儿园老师教学论文

幼儿教师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教师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题目: 大班授课环境下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摘 要: 大班授课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方式,面对着多样化的学生和大的授课环境,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需要有深刻和全面的要求。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对大堂英语授课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讨论在大堂授课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 大班授课; 大学英语教师; 专业化发展

一、引言

大班教学不论是从基础教学开始还是到高级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国情”之一。班级大,学生多,对教师是个极大的挑战。这种现象在大学英语授课中尤为突出,教师的教学对象存在种种差异: 学生二语认知能力的不同,语言习得能力的差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的迥异等等。面对这些差异,对授课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提高和锻炼教学能力的有力实练场。从学生角度,授课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 从教学角度,要善于分析,勤于钻研,勇于交流,通过教学和情感渠道多方面发掘学生的潜能,全面开发,个个击破。

这就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更深刻和更全面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把专业化发展和授课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做到真真实实的教育为学生,教育为发展。

二、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从事的教育事业中,通过专业训练和不断的学习,逐步获取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且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从而成为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也就是说新教师通过岗前培训,从经验不足的新手逐渐成长为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专业的成熟的教师以及在整个教学生涯中持续专业发展的过程。它是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对于教授国际通用语言的大学英语教师而言,促进专业化发展就有更加深刻和持久的意义。

在社会发展如此迅猛,信息飞速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着多样化的学生以及活跃的头脑,大学英语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文化、社会和生活等等多方面的信息,又要在一个大的课堂环境中,掌握和了解所授学生的个性和共性,在重视整体,兼顾个人的教学过程中适应每个不同的班级的特点。因此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仅有具有扎实优秀的专业知识,也要具备成熟合理的职业教学技能和本领,又要具备随时搜寻、学习和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的能力,这就使得大学教师在大班授课这样一个教学环境,必须不断发展自我,填充自我,更新自我以及开放自我。虽然这是一个长久而持续的任务,但对教学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大学英语大班授课环境的问题

1、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大

由于学生数量众多,在语言基础,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自身的学习能力上都这诸多的不同,水平参差不齐,就造成了学生对新知识接受的程度也不同,使得大多数教师在备课和授课时难以把握授课内容的强度和进度以及授课的方式,使得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不强

在大班授课环境中,学生人数众多,教学过程中人均发言的机会自然相应减少,再加之大多数学生的被动性格,使得语言实践的机会也随之减少。课堂上偏向大量的知识输入的过程,对语言输出的机会和实践有着限制,这对学生的第二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不利的影响。

3、对学生个体的关注程度少

班级学生数量众多,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肯能给予学生同等的关注机会,导致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压力减少,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容易走神,学习效果不明显,这就逐渐打消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其次,学生数量多使得教师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如果只选一部分改,有些学生从心里上会对老师产生失落感,觉得老师对他缺乏关注,也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减弱或丧失。

四、大班英语授课环境对英语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1、提高专业能力

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要在大堂授课环境下有质量的授课就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这其中包括提高自身本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知识,也就是说教师一方面要在所授专业上不断的充实,丰富自己; 另一方面也要教学理念上不断钻研和学习。

面对着众多思想活跃,头脑开放,对教师个方面都要求比较高的学生,大学英语教师首先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这是进行语言教学的基础,准确优美流畅的语音语调可以给学生创造学习动力,良好的听说读写技能和坚实的英语基础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起了引导和指导的作用,让学生在正确的方式下进行语言习得。

此外,英语虽然是一门语言课程,但它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因此要把语言这门课程教的好教的精彩的话,就要提升自己本国和西方的文化修养。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加入对文化的对比和理解,这对大班授课的学生来说,在扩展学生文化视野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习语言的兴趣。作为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来言,应在内心树立起不断提高和改进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水平以及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入理解,从而在教学上有效的指导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掌握各个学科知识和多媒体教学能力

大班授课下的学生专业不同,知识背景也不同,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大学英语教师应适当的的了解一些所受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以便进行更有效的课堂交际。一方面给可以提高教师在一些其他知识领域的扩展,另一方面也容易和学生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英语于教学领域,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英语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专业化的体现。教师还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对课堂运作进行灵活的调节,以适应学生的多种需求。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作用已经得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学肯定,教师在提高自身网络技术应用的能力的同时,也要把握好怎么才能制作出符合自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能够接受理解的课件。毕竟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不能纯粹的依靠它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而是采用它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多样化和趣味化。

3、适时的角色转换

授课对象众多,授课时间有限,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现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是大班授课环境对学生的一大限制,这就导致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知识的输入过程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给予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就相应减少,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丧失积极性,注意力分散,学习效果下降。为了创造有效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分组讨论,个人展示,分配任务等不同的课堂实施办法,对于积极的学生给予机会表现,对于害羞的学生给予鼓励、肯定和支持,发挥和发掘每个学生的特色。因此这就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要求,教师在不断尝试,不断学习,积极总结中找到适合自身和学生的教学法,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4、积极的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授课者凭借教学经验,对教学过程中得问题进行的回忆、思考和评价等一系列的反思,研究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一种过程。对教师来说,只有经过反思,经验增长到一定的高度,对后继行为才能产生影响。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肤浅的,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反思教学有助于教师实践理论的形成,使教师拥有能适应教学变化,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体系。因此对于大班授课环境下的教师来说,反思就有更深刻的意义。它可以使教师重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大班环境下,学生特点不一,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存在差异,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学习、总结。教学反思在促进课堂授课质量,改进授课方法的同时,促进教学的创新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五、总结

英语大班授课环境对英语教师来说既是对自我的挑战,又是提高自身学科专业和教学技术的有力平台。处于这个复杂条件下,英语教师就要从自身负责,从学生角度出发,促进在专业和教学上的不断持续发展。以授课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又以教师专业化发展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刘润清. 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束定芳. 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熊川武. 说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 上海教育科研,2002,( 05) .

[5]王黎明. 外语教师面临角色的挑战[J]. 教育探索,2006,( 03) .

[6]武尊民. 第二语言课堂的反思性教学导读[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摘要】

社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情感活动而且是个体自然与生命的展现,也就是说音乐教学是生命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实现生命教学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学和生命教学的有效融合有促进促进个体追求与向往精神生命意识的培养与提升,特别是幼儿园音乐教学更需要融合生命教学,但在实际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幼儿园音乐教学疏忽了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意蕴。所以,本文主要就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意蕴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教学;生命意蕴

前言

音乐不仅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情感活动;音乐性则不仅是人的本能,而且是人类的获取性遗传。而教学除了可以传承人类生活良好经验,还可以引导个体为了完成“完满地生长”,不断发掘自身潜力、超越现实与实现自我。从这个意义而言,教育基于对“可能生活”的创造,进而提升生命质量。幼儿园音乐教学除了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化生活模式,还是教育与引导幼儿生命发展的重要过程,所以创造充分活力的生命开展空间,促进幼儿生命成长的实现就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生命意蕴的基础内涵。

一、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知识和技能教授对审美体会的挤占。音乐艺术意义深远,其具备自身独特性,也就是说在音律和数学体系基础上形成了音乐教学的知识技能体系传输和审美体系体验的功能。因此,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知识技能体系传输和审美体系体验的支持,基于此基础才可以更好地教育和指导幼儿的平衡和和谐统一。教学行政化对音乐教学有着直接影响,也就是说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理念中渗透了科学主义引导思想,过于强调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讲解,轻视了音乐审美感受与体会的培养。

2、专业音乐教师审美引导能力不强。专业音乐教师不仅是音乐教学率领者而且是教学成果的有效保障。但是现阶段幼儿园中,一些专业音乐教师过于轻视音乐审美感受与体会的培养与提升,究其缘由,他们的审美引导能力不强,对音乐教学没有深刻了解,所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音乐教学理应具有共享与体验等元素,而并非死记硬背,归根结底,幼儿教学体系引进的具体化考核制度导致音乐教师的审美引导能力不被注重。

3、过于依赖多媒体。现阶段,网络技术发展较快,已广泛普及于人们生活中,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未来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尽管多媒体教学获取了较好的教学成效,但归根结底它仅是辅助教育工具,难以满足音乐创作需求。但大部分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过于依赖多媒体,这无疑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些现象都说明:当前幼儿园教学背离了音乐教育本质,且过于重视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的讲解,轻视了人文精神和音乐教育本质的引导。

二、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意蕴

首先,尊重幼儿个体参加音乐活动的生命感受及体验。音乐不仅是生命原发活动,而且是幼儿个体生命情感主要感受与体验方法,但情感体验则是所有幼儿个体特殊的生命合理运动过程,所以个体性理应得到幼儿园音乐教师的高度重视,并视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属性,这无疑要求音乐教学需要为幼儿个体创作生命表述的条件,注重基于相应方式鼓舞幼儿个体使用音乐方式表述情感,如即兴表演和噪音等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幼儿个体生命成长的实际需求。其次,发展幼儿主体间性。音乐其实属于一种文化创建活动,所以幼儿音乐教学需要适应幼儿个体的社会生命健康成长的实际需求,这无疑要求音乐教学需要将幼儿主体间性视作根本诉求,基于对幼儿个体和作品及他人之间多层次沟通平台的建立,促进幼儿不断打开自身生命世界,悦纳自我与他人,亲近社会和自然,达到内外生命的融洽。最后,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及向往自我超越的生命态度。音乐和生命同构,是幼儿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幼儿园音乐教学需要适应幼儿个体的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实际需求,所以培养幼儿追求超越自我的生命态度也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意蕴。幼儿园音乐教学需要打破技能练习的僵化格局,需要为幼儿提供敞开生命个体的各种通道,促使幼儿始终保持诗意道德与生命热情。

三、结论

总而言之,音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紧密联系着生活,需要人们尽心感受与领悟,而不是单一的教化工具。有效融合幼儿园音乐教学和生命教学,有利于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健康成长方向,也就是说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生命意蕴至关重要,但一些幼儿园教师对音乐学习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音乐推动幼儿生命健康成长价值没有充分的把握和探索,进而影响了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所以,改进与完善当前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度注重幼儿学习过程、创建高素质高技能幼儿音乐师资队伍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崔红英.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生命意蕴[J].学前教育研究.2015(06).

[2]刘平.幼儿园音乐教学有效生成策略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2).

摘要:

随着幼儿园规模的发展壮大,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农村幼儿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成为现阶段农村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改善幼儿园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

农村;幼儿教育;对策

一、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

1教学设备不健全农村经济较为落后,幼儿园经常会出现教学设备不健全等问题,不能为幼儿提供相应的运动场所,甚至有的幼儿园所有幼儿在一个教室中听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处于幼儿阶段的幼儿需要通过动手的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但是幼儿园没有相应的设备,导致教师不能有效开展教学活动。针对这种情况,幼儿园应该加大对幼儿园设备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幼儿园的有关设备,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教育方法落后农村幼儿园在聘请教师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筛选,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个人专业素质较差不能有效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不能以良好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针对这样的情况,幼儿园应该积极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对策

1、加大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完善幼儿园的教学设备农村幼儿园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教学设备不健全,教师不能依靠教学设备开展教学,这样就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大降低,幼儿不能积极参与。解决幼儿园的教学设备问题需要政府和幼儿园双方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幼儿园的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幼儿园的补贴机制,这样就会有效避免幼儿园出现由于缺少资金而不能置办相应教学设备的问题,从而保证幼儿园的教学顺利实施。

其次,农村幼儿园应该申请政府补贴用于幼儿园的建设,同时在申请补贴之后确定专款专用制度,将这些钱用于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避免出现幼儿园挪用政府资金补贴导致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的问题。幼儿园和政府通力合作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完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幼儿园应该积极完善教师的培训机制,逐渐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加适应幼儿的发展特点。幼儿园完善有关的培训机制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幼儿园在教师入职之前就要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这样不仅能够让教师掌握幼儿的发展特点,还能让教师对幼儿园的发展状况有所了解,最重要的是在入职之前对教师进行培训能够让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的时候能够有效运用。

二是幼儿园应该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定期培训,如可以将每周四定为教师的定期培训日,召集所有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心得进行交流。这样的培训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让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在工作过程中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是幼儿园在全园范围内提倡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让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使用赏识教育。组织教师参加专家讲座,使教师了解赏识教育的真正内涵,并将赏识教育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幼儿园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入职培训、定期培训和赏识教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没有按照幼儿的发展特点展开教学,只是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教学有关内容,导致幼儿园逐渐演变成幼儿上小学之前的“小小学”,这样的状况不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和潜能。针对这样的情况,幼儿园应该积极转变教师的授课模式,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了解知识,在游戏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这样更加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要。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游戏教学的方式,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三、结语

幼儿园可以通过加大对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完善幼儿园的教学设备,完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转变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等方式完善幼儿园的幼儿教育,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幼儿园教师论文范文精选

唱歌是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们高兴的时候,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唱歌来表达他们的快乐心情。然而,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唱歌方面非常被动,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肩并肩地唱歌;虽然老师问“喜欢还是不喜欢唱这首歌”,孩子们可以有条件地回答喜欢“喜欢”,但还是默默地环顾四周,上了年纪。老师的话提醒我,虽然有一些表达,这些都不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快乐。这种“老师教我学,老师听我说”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式。

《幼儿园指导(大纲)》指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发现、保护和引导儿童的内在天性”,“引导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以看出,通过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调动幼儿学习和唱歌的积极性,倡导幼儿主动学习,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事半功倍。回顾歌唱教学活动,我认为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与学的协调统一。

1. 选择孩子们喜欢的歌曲来激发他们学习唱歌的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儿童演唱,首先取决于它能否激发儿童学习演唱的兴趣和愿望。幼儿园的杂志和课本上有很多儿童歌曲。但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孩子们学习唱歌。例如歌词陈旧复杂,儿童难以理解,有些歌曲对儿童来说很陌生,影响了儿童学习唱歌的兴趣。因此,歌曲的选择对孩子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选择有正确目标的歌曲。我认为只要孩子们对能够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健康歌曲感兴趣,就适合孩子们来唱。例如,“好兔子”(快乐),“小鱼游”(美丽),“粗心的小画家”(幽默)……

2. 以行动为导向的新歌教学活动

以行动为指导的新歌教学活动是组织幼儿开展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简单重复的歌词和歌曲。歌词直接描述了动作过程并给出动作。例如,在长期活动的歌曲“蝴蝶找花”,让孩子们玩游戏的“蝴蝶找花”第一,让孩子们玩“蝴蝶”和“花”另外,玩游戏到歌词的内容,并使用游戏活动学会大声朗读歌词,然后学会唱歌和相关的游戏。这不仅使孩子们对学习和唱歌感兴趣,而且使枯燥的新歌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3.在歌唱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在教学和演唱活动,教师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去享受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热情参加唱歌活动,让孩子们感觉自然美景,自发的模仿和学习,甚至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与游戏,以便孩子们可以很容易地学会唱歌。例如,《快乐拍手歌》是一首活泼、欢快、有节奏的歌曲。在学习唱歌之前,我有意识地在孩子们可以自由活动的时候播放这首歌。欢快跳跃的旋律,拍手跺脚的声音,很快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哼着歌,做着相应的动作。我假装很惊讶,对孩子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老师不用教就能唱歌。”在表扬和鼓励下,孩子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和他们的自信大大增加。一些平时表现不佳的孩子也热衷于唱歌活动,对每个人都“疯狂”起来。在歌厅的教学活动中,我尽量不与钢琴伴奏,而是让孩子们自由地拍手拍腿,一边拍手一边唱歌,有节奏的节拍增强了孩子们学习唱歌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和语调也是营造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所有活动都要有吸引力,营造轻松、相对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学习、唱歌!

摘要:针对幼儿教育以及幼儿教师语言的应用问题,在分析幼儿教师语言的人性化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幼儿教师语言的艺术化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魅力;人性化;艺术化

幼儿教育是学生开启学习生涯的最基础阶段,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语言是教师实施知识教学以及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所使用语言是否恰当、合理,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未来发展以及知识和兴趣的培养,这也对幼儿教师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现象,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学,幼儿教师应充分运用更具魅力的语言,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幼儿的求知欲,促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以便确保幼儿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培养。

一、幼儿教师语言的人性化分析

1、因人用语

在不同生活环境与家庭条件下,不同幼儿无论是在性格特征,还是在能力、爱好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幼儿教师如果使用相同的语言,可能会对不同幼儿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为确保幼儿的能力和素质可以得到更好的培养,并实现对幼儿兴趣与价值观的培养,幼儿教师应在考虑不同幼儿的性格特征、语言接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上,选用适宜的教师语言,加强与幼儿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幼儿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比如,性格内向的'幼儿所具备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对周围环境以及语言较为敏感,鉴于此,教师在对性格内向的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应尽量采用让人感受到舒服的语言以及关怀的语气与幼儿进行交流,促使幼儿的心理压力与紧张感能够得到减轻,从而实现对性格内向幼儿的更好教育。针对性格外向、脾气急躁的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沉稳的语调,舒缓幼儿的急躁情绪,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针对年龄较小、刚接触学习生活的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拟人化的语言,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以确保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

2、尊重幼儿

自尊心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尊重自己、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心理状态,不恰当语言的使用很容易对人们的自尊心造成伤害,特别是对幼儿而言。尽管幼儿的年龄较小,性格处于培养阶段,心理相对不够成熟,但幼儿依然具备较强的自尊心。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若是使用不恰当、不适宜的语言,则不仅会对幼儿造成严重心理压力和紧张感,也会严重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导致幼儿对学习失去兴趣。针对这种现象,为实现对幼儿的更好培养,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对幼儿予以充分尊重,照顾幼儿的感受,采用适宜的语言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缓解幼儿的心理压力,促使幼儿能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与亲切感,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以确保幼儿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幼儿教师语言如何做到艺术化

1、语言要有感染力

语言是教师与幼儿接触的最直接工具,而教师所使用语言是否恰当、适宜,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采用严肃、枯燥的语言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则很容易造成幼儿的紧张心理,增加幼儿的心理压力,导致幼儿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被抑制,不利于幼儿教育的顺利实施。鉴于此,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确保幼儿教育效果得到增强,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对所使用的教学语言进行艺术化修饰,尽量使用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语言、语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幼儿能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减轻幼儿对教师的陌生感与距离感,营造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加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确保幼儿的心智能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以便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促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

2、语言要生动形象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所使用语言和语气决定着幼儿的心智培养效果,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更具感染力的语气,以为幼儿教育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语言的组织与运用是幼儿教师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决定着幼儿教育效果。鉴于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幼儿教师利用生动形象且更具感染力的语言对故事内容进行讲解,可让幼儿更容易融入故事情节,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语言要简化

相对于成年人而言,幼儿的性格不够成熟,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与成年人有一定的差距,对复杂语言所表达意义的把握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师在语言应用方面应避繁求简,尽可能使用简练、简短且容易理解的语言开展教学活动,并根据幼儿能力的提升,对词汇涉及范围进行扩展,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和素质,以便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大部分幼儿都不爱吃蔬菜,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说:“蔬菜丰富的维生素、钙、铁等微量元素,能够起到强身健体、防癌抗癌等作用”,则会导致幼儿因无法理解教师所说的话,而导致教育效果无法得到提升。鉴于此,教师应对语言进行简化,以简单、直白的语言对幼儿进行教育,以便实现对幼儿的更好培养。语言具有其他教学工具无法替代的魅力和作用,而语言的使用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尽量选用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且更加简化的语言开展幼儿教育,促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以便为幼儿心智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它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对于一个国家,对于全球人类,环保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而与之直接联系的却往往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言行及一些日常行为习惯,用"小行动保护大地球"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而这些"小行动"的习惯正要从娃娃做起。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它还是关系到我们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我们生活在绿色的世界中,每天不断地与周围的花呀、草呀、树木接触,绿色给人类带来新鲜的空气,带来各种各样的好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绿色的世界。然而,地球上绿色的树木正面临着被大量砍伐的危机,绿色的树木减少,将给人类、生态环境的平衡带来危害,为此,植树绿化、保护绿化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树立爱护绿色环境、爱护树木的意识。

1.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的环保渗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而通过游戏向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幼儿最易接受。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体育游戏《青蛙捉害虫》,通过让幼儿在四散追逐活动中,使他们懂得青蛙是益虫,能够保护庄稼,我们不能捕杀它们,更不能吃它们的肉。同样,"猫捉老鼠"的游戏使幼儿在初步懂得生物链的关系的基础上懂得不仅我们要爱护猫,而且还要劝说大人不要捕杀。从而养成幼儿关心动物、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

又如:在健康活动的设计中,我们设计了剥瓜子和花生的活动,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可感兴趣啦。因为这个活动不仅满足了幼儿的食欲,还锻炼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群,同时培养了幼儿爱劳动的习惯。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懂得了瓜子壳和花生壳这样的垃圾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种植角里做肥料。知道了有的生活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的道理之后,孩子们便很自然地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了。

2.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让孩子们走出教室,接触大自然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每天户外活动我们都尽可能带孩子到幼儿园的种植区或趣园等环境优美的地方去"玩",让宝宝在优美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充分亲近空气、亲近水,并进而认识空气、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让孩子们欣赏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认识身边活沷可爱的小动物;与宝宝一起关注周围的生命,如蚂蚁搬家,小鸟觅食等。

走进大自然,培养宝宝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是宝宝的天性。每年的春天和秋天,我们都会组织幼儿到宝墨园、大夫山等自然环境中让他们在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欣赏、体验中逐步建立环境意识,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并让宝宝在接受自然美的熏陶的同时,充分体验自己和世界万物一样是自然生态的一员,是地球的宝宝。经过二年多的探索与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创设良好的绿色环境对幼儿环境意识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幼儿的环保意识有了普遍的提高,在认知上,懂得了许多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保意识、环保情感明显增强。在情感上,对优美的自然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小动物的行为十分喜欢,对肮脏的环境、破坏绿化的行为十分厌恶气愤,在行为习惯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