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只有两页的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只有两页的论文文献

可以分别在论文当中引用观点。如果在论文当中有两个参考文献,可以分别在论文当中引用观点,或者说,引用论文内容的部分写上数字的符号,同时做好上标,然后在参考文献里面将详细的文献来源信息罗列出来即可。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

文献下下来之后,文献的做上角或者右上角有页码。

有的文献第一页没有页码,但是后面一页就有了。比如第一页没有,第二页是70,终止页是80,那么文献的起止页是69-80。

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指定的开始页到结束页。起止指开始与结束。页码为书籍每一页面上标明次第的数目字。用以统计书籍的面数,便于读者检索。起止页码即为指定的开始页到结束页。

扩展资料:

文后参考文献原则上要求用文献本身的文字著录。著录数字时,须保持文献上原有的形式。但对表示版次、期号、册次、页数、出版年等数字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版本用序数词缩写形式表示。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注意无意间的空格,尤其是在书写英文的参考文献当中。参考文献要按照论文引用文献顺序依次书写,这样论文的整体比较严谨,也不会混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是要毕业还是要咋地?两页A4这个量太少了符合的不多Amperometric phenol biosensor based onsol–gel silicate/Nafion composite filmMin Ah Kim, Won-Yong Lee∗自己搜下这篇文献。这里附上一部分翻译,两页足够了。基于溶胶-凝胶硅酸盐/全氟磺酸复合膜的安培型苯酚 生物传感器 Min Ah Kim, Won-Yong Lee 韩国首尔120-749延世大学化学系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发表日期:摘要 基于由硅酸盐/全氟磺酸复合膜固定的酪氨酸酶安培型生物传感器已经被用来测定各种酚类化合物。复合膜中的全氟磺酸聚合物,不仅可以克服纯溶胶-凝胶源性硅酸盐膜的脆性,而且还增强了生物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酪氨酸酶是通过硅酸盐/全氟磺酸复合薄膜固定在玻碳电极上的。酚类化合物的含量随着游离的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醌类物质含量的减少而定,该实验在 200mV的电位下进行,以Ag/AgCl(3MNaCl)作为参比电极。由此法制备的酶电极的工艺参数和各种实验变量,如pH值和工作电位,已经被选定为适合该酶电极操作的最佳优化值。在15s之内,该生物传感器的电流值可以达到稳态电流值的95%。该生物传感器对邻苯二酚和苯酚的灵敏度分别是200 mA∕M和46mA∕M。在信噪比为3的情况下,邻苯二酚的检出限为。在pH值为7,浓度为50mM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储存下,两周之后,酶电极仍保留74 %的初始活性。 © 2002 Elsevier Science科技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 关键词:溶胶-凝胶技术;硅酸盐/全氟磺酸复合膜;酪氨酸酶;酚类化合物;安培型生物传感器1引言因其在环境中的毒性和持久性,我们对于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是十分必要的。由于酚类化合物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我们需要对这类化合物进行一个严格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天然水中或土壤中的酚类化合物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它们目前都是在ppb级。许多方法都可用于测定酚类化合物,包括气相色谱和分光光度分析法。然而,这些方法都需要进行复杂的样品预处理,并且具有不易控制的实验条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做了大量的努力来寻求一种简单有效的测定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基于酪氨酸酶的安培型苯酚传感器已被证实有望达到这一目标,而各种模型如碳糊,环氧石墨等复合材料也被用来掺入到酪氨酸酶电极表面。 近来,溶胶-凝胶化学为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的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电化学平台。由于其固有的低温进程,溶胶-凝胶技术为那些热敏感生物体(酶,蛋白质和抗体)的固定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这一类的溶胶-凝胶硅酸盐模型具有化学稳定性,物理刚性,生物相容性,孔隙度可调性,高度的对光和对热稳定性和光透性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显著的特点,人们在光学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方向上展开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如苯酚传感器,Tan和同事们发布了关于由硅溶胶-凝胶固定的安培型苯酚生物传感器的报道。此外,Al2O3溶胶-凝胶也被认为是一个能改进酪氨酸酶固定稳定性的合适的模型。然而,尽管溶胶-凝胶模型有众多优势,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溶胶-凝胶模型的开裂现象仍然是个潜在的问题。为了防止裂缝,将一些聚合物,如聚(环氧乙烷),聚(乙二醇),聚羟基,天然高分子壳聚糖,以及聚(乙烯基吡啶)和聚(乙烯醇)的接枝共聚物等,与溶胶-凝胶源性硅酸盐模型混合,从而形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而每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例如,基于壳聚糖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生物降解性和无毒性,这是因为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产品。此外,壳聚糖含有氨基,因而提供了一种能与生物大分子相容的亲水环境。基于聚(乙烯基吡啶)和聚(乙烯醇)的接枝共聚物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能够防止石英玻璃在溶胶-凝胶过程中的开裂现象,同时也能消除共聚物水凝胶的膨胀性。 在本文中,我们首次对由溶胶-凝胶源性硅酸盐/全氟磺酸(磺酸盐离子交联聚合物)复合膜固定的酪氨酸酶安培型生物传感器进行报道。这种类型的复合膜材料可以克服纯溶胶-凝胶源性硅酸盐模型的脆性,还可以延缓硅酸盐的缩水性。该复合膜的另一个优点是全氟磺酸与酪氨酸酶具有生物相容性,从而为苯酚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能提供了很大的改进。另外,生物传感器的选择性,可通过在制备复合膜过程中,恰当选择硅酸盐与全氟磺酸的比率来确定。这是因为全氟磺酸薄膜中含有带负电荷的磺酸基团,从而能够阻止带负电荷的待测物质迁移而沉积到电极表面。下面,我们将进一步讨论溶胶-凝胶源性硅酸盐/全氟磺酸复合膜的优化条件和影响该生物传感器电化学响应的实验参数,比如工作电位和pH值。此外,对于传感器性能,我们将在响应时间,灵敏度,检出限和长期稳定性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2实验试剂四甲氧基硅酸盐(TMOS, 99%)是从AcrosChemical公司 (比利时)购买的。酪氨酸酶(从蘑菇中提取,, 4400单位/毫克)是从Sigma(圣路易斯,密苏里州,美国)购买 。邻苯二酚,苯酚,甲酚, 4-氯苯酚, 4-乙酸氨基酚 ,从Aldrich(密尔沃基,威斯康星,美国)购买 。工作溶液每次均用pH值为,浓度为磷酸盐缓冲溶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全氟磺酸(磺酸盐离子交换树脂,由其5%(W/ V )溶解于配比为90 %脂肪醇/10 %水(体积比)的混合溶液而成)是从Aldrich购买。本实验中所有稀释用的水均用Milli- Q水净化系统(Millipore, Bedford, MA, USA)来净化。本实验所有化学试剂均达到试剂要求,若没有特别说明,使用时无需再进一步纯化。 仪器本文所有安培和循环伏安实验均在EG&G 273A电化学工作站上进行(橡树岭,田纳西州,美国)。所有实验都是用的传统的三电极系统。其中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 ,表面被酶层覆盖),铂丝作为对电极,Ag/AgCl( 3MNaCl )作为参比电极(本文提到的所有电位值都是相对此而言的)。一个10mL的小烧杯和磁力搅拌器。 苯酚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将的TMOS,200μl的去离子水和10μl的浓度为的 HCl混合于一个小烧杯中,此溶液在室温下强力分散10分钟,至分散均匀,然后将该溶液在室温下静置12个小时,即可得到溶胶-凝胶储备液。将该储备液与全氟磺酸溶液混合(溶胶-凝胶悬浮液/全氟磺酸= 1/2(体积比)),从而形成溶胶-凝胶硅酸盐/全氟磺酸复合液。同时,用pH为 ,浓度为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将酪氨酸酶稀释至浓度为15mg/ml。然后,取上述30μl的硅酸盐/全氟磺酸复合液与30μl的络氨酸酶溶液混合,即可得到悬浮液。取此溶液μl,覆盖在玻碳电极的表面。其中玻碳电极在每次实验前,都需要用μm的α-氧化铝进行抛光,然后用蒸馏水彻底清洗干净。悬浮溶液需要在室温下干燥2分钟成膜。最后,酶电极在首次使用之前,需要用pH为,浓度为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于4℃下浸泡一夜,这是为了洗掉电极表面上游离的酪氨酸酶,并同时完善溶胶-凝胶的聚合。该电极在不使用时,需储存在pH为 ,浓度为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放置于冰箱,温度为4℃。 实验条件在对待测液进行安培检测时,此待测液以10ml的pH值为,浓度为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介质,并处于不断搅拌的环境中。磁力搅拌器及搅拌子为安培检测提供了电子迁移动力。相对于Ag/AgCl( 3M NaCl)的参比电极来说,工作电极保持的恒电位,在酚类化合物标准溶液的等分试样添加到电化学测试液之前,使背景电流衰减到一个稳定值。 3结果和讨论溶胶-凝胶硅酸盐/全氟磺酸的影响 组成的影响众所周知,溶胶-凝胶的制备条件,对溶胶-凝胶源性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响应有着重大的影响。特别是,由于酸催化水解效应,在溶胶-凝胶储备液中,醇与水的比率强烈地影响溶胶-凝胶源性生物传感器的穿透性。例如,由葡萄糖氧化酶固定的碳复合电极,由辣根过氧化物酶和尿酸固定的碳糊电极。基于先前的结果,我们用相对较高的TMOS与水的比率为5的溶液来配制硅酸盐凝胶,以形成尺寸较小的相对密集的溶胶-凝胶模型,从而导致更多的酶载入和较大规模的生物反应。据报道,适度的疏水性对保持最佳的酪氨酸酶活性是十分必要的。全氟磺酸具有疏水性的氟碳骨架和亲水性的阳离子交换场所,从而具有适度的疏水性。因此,全氟磺酸与溶胶-凝胶硅酸盐混合,形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测定不同比例的全氟磺酸/溶胶-凝胶硅酸盐溶液(体积比)或纯的溶胶-凝胶硅酸盐膜时的电流响应数据,然后进行校准拟合,即可得到标准曲线,图1表明了典型的邻苯二酚校准曲线,同时将其实验特征总结在表1中。据此观察到,当上述两者之比为2时,该生物传感器的电流响应最大。这一结果表明,当全氟磺酸与溶胶-凝胶硅酸盐复合液的比率小于2时,随着全氟磺酸含量的增加,酪氨酸酶的稳定性增强,同时灵敏度也增加。然而,进一步提高全氟磺酸在复合膜中的比率,将会增加复合膜的疏水性,从而会导致酪氨酸酶变性,继而降低其灵敏度。此外,由于全氟磺酸的稳定性是由乙醇作为介质的,提高全氟磺酸在复合膜中的比率,可能会导致由乙醇引起的更多的酪氨酸酶的失活。基于纯溶胶-凝胶硅酸盐膜的生物传感器非常不稳定,很容易破碎,显示出短期的动态范围和低灵敏度。 当邻苯二酚的浓度达到μM时,开始有响应(响应时间少于22s),且在全氟磺酸与溶胶-凝胶硅酸盐溶胶以任何比率混合下,电流响应都随着邻苯二酚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然而,响应时间与全氟磺酸/溶胶-凝胶硅酸盐复合膜的比率有关,但其响应时间比基于纯溶胶-凝胶硅酸盐膜的酪氨酸酶电极(50s)要短得多。由于纯溶胶-凝胶硅酸盐膜和硅酸盐/全氟磺酸复合膜的厚度差不多(小于10μm ) ,相应的,快速响应时间主要取决于溶胶-凝胶硅酸盐复合膜增加的孔径,这同时也导致了底物和产物进出此膜过程中的快速扩散。这种行为同样也发生在由溶胶-凝胶硅酸盐/聚乙烯聚合膜固定的酪氨酸酶电极上。在 Ru(bpy)32+电发光实验中,与纯硅酸盐膜相比,溶胶-凝胶硅酸盐/全氟磺酸复合膜会产生更加开阔的结构,从而使其发光信号增强。故在后续实验中,全氟磺酸与溶胶-凝胶硅酸盐溶胶的最优比率选定为2。另外,关于酶掺杂硅酸盐/全氟磺酸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和生物传感特征之间的关系也在进一步的研究当中。

为什么知网下载的论文只有两页

我这也是咧,我有注册还充值缴费了,还装了CAJ但下下来的论文中间差一截,从直接到,我说哪去了?

1、可能是因为没有购买相应的数据库。付费后重新查看即可。2、可能是网络问题,重新连接或更换网络后尝试。3、可能是知网网站卡顿,刷新网站后尝试。

没有付费。中国知网上的网页应该不止两页,如果不进行付费的话,只能看到摘要的内容,而看不到论文的全部内容。

知网论文只有下载之后才能看到全文,第一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第二是为了赚钱

知网有的论文只有一页

剩下的需要付费。如果不进行付费的话,只能看到摘要的内容,而看不到论文的全部内容。这就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看。

pdf格式论文下载来源可以在维普,万方期刊等下载,或者直接去百度文库里搜索至于阅读则需要有pdf的阅读器,普遍用的比较多的是adobereader~希望可以帮助你~

你好!一般论文下载都是要收费的,你下载到的可能是预览部分,所以只有一页。如果你想要在中国知网下载论文全文的话,你只要把找到的论文题目发给我,我帮你下载,然后再把PDF文件发送给你。希望可以帮到你。

论文只有两篇文献怎么办

google文献搜索个就行了

本科还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建议你先跟导师沟通下,看看他能不能给你。

原因如下所述:这个有可能是当时有一篇文章的学者在另一篇文章里面也是写者,还有就是当时的环境没有现在方便有可能造成同时发论文相似的概率,这种比较低

1、如果我们要将上方的文字进行引用第二篇文献,就要使用交叉引用。2、定位光标引用的位置,然后点击上方的引用选项卡。3、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找到交叉引用的按钮,点击一下。4、弹出对话框,将引用类型选择尾注。5、引用内容选择尾注编号带格式的,一定要注意带格式的,选择下方的文献,点击下方的插入。6、这个时候在上方就会插入一个文献序号,与之前引用的序号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论文参考文献有两页

一般参考文献和正文之间不是要空行处理,而是需要分成两页,“参考文献”左顶格标示。然后参考文献另起一页带方括号的数字排出全部内容就可以。但是不同学校的要求可能不太相同。

1、字体及字号

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三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与第二层次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2、页眉设置

毕业论文各页均加页眉,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居中,打印“xx大学xxxx届x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页码从正文开始在页脚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

3、中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左对齐书写,“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字黑体,顶格书写,一般为3—5个。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字体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4、目录

“目录”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目”与“录”之间空两格,第一级层次采用小三号宋体字,其他级层次题目采用四号宋体字。

5、正文

正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字体表示。第一级为“一”、“二”、“三”、等,第二级为“”、“”、“”等,第三级为“”、“”等。

论文如何选题:

1、由大到小确定要写的论文领域→专业→方向→具体问题。先理清自己的思路,跟完成计划制定目标一样,依次制定多个方向及问题,一步一步细化问题。这样才不至于假大空,才有内容可写。

2、 在有相对明确方向的基础上,快速浏览本学科领域的相关文献。将文献分类列出,记下每份文献的框架关键词以及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文献之间横向比较差异和创新,跟自己的心得体会做纵向比较,提出问题和假设。

3、 再根据你对该假设的兴趣,该假设的价值性、可操作性、创新性和文献资料的充分性来筛选题目。感兴趣的话题才有研究的欲望和写作的动力;考虑这个题目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的内容置于主体文字之后空一行排列,并用五号黑体字“参考文献”左顶格标示。然后另起一行以带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左顶格用五号宋体字排出全部内容。

参考文献加标注一般是在引用文字的末尾点击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选择尾注就可以了,参考文献应该属于尾注,在菜单里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脚注是在文章的某一页下面的注解,而尾注就是在文章最后了,打开后就可以选编码,即角码。可以自己设定类型、格式。双击编码就可以在文章和参考文献间转换。 在英文输入法状态下输入[1],选中[1].按ctrl+shift++号键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参考文献格式: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发布年份.李琳.住院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9.其他的: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沈平,彭湘粤,黎晓静,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手术后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30-932.作者.书名[M]. 版次.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胡雁.护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作者.题名[EB/OL].网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 [EB/OL].其他: [R]、[P]、[A]、[C]、[Z]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