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内燃机学报论文格式要求

发布时间:

内燃机学报论文格式要求

汽车故障问题,我帮你写。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格式相关书籍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内燃机学报属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工程索引(EI),金属文摘(Metadex -Collection)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数据库(英文版)刊源。《内燃机学报》主要刊载内燃机方面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和阶段性研究报告,或重要学术问题的评述性文章,也包括产品结构性能改进、设计计算新方法、测试新技术与设备、新工艺与新材料等方面有较高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文章。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中国内燃机学会ISSN:1000-0909CN:12-1086/TK周期:双月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影响力:中文核心期刊(2008)期刊级别:08版北大核心

《内燃机学报》属于EI期刊,简介如下,希望有所帮助:

《内燃机学报》创刊于1983年,于2001年起发行双月刊,单月25日出版。由中国内燃机学会主办,主要刊载内燃机科学技术方面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论文,主要包括: 内燃机工作过程的基础理论研究,以节能进化和性能改进为目标的内燃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研究进展;内燃机先进实验技术;内燃机代用燃料、绿色燃烧设计和新型内燃机动力装置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本刊已经发展成为内燃机科学技术领域的跨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它不仅涉及热能动力学科、燃烧学科、流体力学学科,而且也涉及化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摩檫学和自动控制理论等多个学科。 本刊自2004年始被美国EI收录并全检;自2003年影响因子总体上逐年上升并在能源与动力学科中排名位于前列,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学位和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

不属于不属于不属于不属于不属于

内燃机学报投稿

在国内,核心期刊已经是高水平的期刊了,但真不敢说是最高水平。像二楼一样分类述说更好一些,期刊分很多专业和种类,没个期刊也只能作为这个领域的高水平啊

这个问题太笼统了,如果是泛指的,应该是被国际著名的检索系统如Web of Science、EI等收录的期刊吧。各类很多的

电力设备期刊停刊了吗 刊物并没有停刊的,只是做的没有之前好了,换成电子期刊了,听说仍然保留书刊的!!! 《电力技术》怎么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查不到了,停刊了,还是怎么,但是这个刊物还在约稿啊。 那就是没有了 《华中电力》从2012年3月起停刊,之后所有期刊均为假的 你说的太对了,《华中电力》《电力技术》《电源技术应用》等早已停刊,均属于非法出版物。 电力设备检修论文投稿到什么杂志比较好 电气工程,电路与系统,仪器与设备等。算比较好发吧,也可以找编辑推荐合适的期刊。关于电力方面的报纸和杂志都有什么 电工技术核心期刊1.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电力系统自动化 3. 电工技术学报 4. 电网技术 5. 电池 6. 电源技术 7. 高电压技术 8. 电工电能新技术 9. 中国电力 10. 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11. 电力自动化设备 1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13. 电力电子技术 14. 高压电器 15. 微特电机 16. 电化学 17. 电机与控制学报 18.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19. 变压器 20. 微电机 21. 电气传动 22. 磁性材料及器件 23. 电机与控制应用 24. 华东电力 25. 绝缘材料 26. 低压电器 27. 电瓷避雷器 28. 蓄电池 29. 电气应用 30. 大电机技术 31. 电测与仪表 3川. 照明工程学报。 中国电气期刊有那些 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电力系统自动化 3.电工技术学报 4.电网技术 5.电池 6.电源技术 7.高电压技术 8.电工电能新技术 9.中国电力 10.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11. 电力自动化设备 1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13. 电力电子技术 14. 高压电器 15. 微特电机 16. 电化学 17. 电机与控制学报 18.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19. 变压器 20.电工技术杂志 21. 电气传动 22.磁性材料及器件 23.电机与控制应用 24.华东电力 25.绝缘材料 26. 低压电器 27.电瓷避雷器 电力方面可以选择工程技术是国家级期刊吗 是国家级! 《电力科学与工程》杂志为国家教育部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类刊物。曾荣获全国水利电力成果奖,并多次被评为电力部和河北省优秀期刊。以报道电力工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为主。主要刊登发电、供电及电力系统和相关的自动化工程、机械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及其应用,现代通信等方面的科技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 《电力科学与工程》杂志将开辟专门栏目,对行业内相关企业的产品、技术、管理理念、企业形象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同时,以华北电力大学校董会为纽带,以五大发电集团、两大电网公司为基础成立期刊理事会;通过定期的理事会活动,为电力行业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读者、生产厂家与采购商提供沟通与合作的机会,进一步推动电力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技术与产品的交流,为电力企业提供更多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设备与产品备选及技术支撑。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电力与能源进展是核心期刊吗 TK 能源与动力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内燃机学报 天津市大学、中国内燃机学会 天津市卫津路92号(300072) 2 工程热物理学报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北京市中关村路乙12号(100080) 3 动力工程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 上海市闵行剑川路1115号(200040) 4 车用发动机 山西车用发动发动机研究所等 山西省大同市西花园山西车用发动机研究所(037036) 5 小型内燃机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市内燃机学会 天津大学天津内燃机研究所(300072) 6 中国电力 中国电力信息中心 北京德外六铺炕(100011) 7 内燃机工程 中国内燃机车学会、上海内燃机车研究所 上海市军工路2500号(200432) 8 热能动力工程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703研究所 哈尔滨市77号信箱(150036) 9 热力发电 能源部西安热工研究所、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火力发电分会 西安兴庆路80号(710032) 10 华东电力 华东电力实验研究所 上海邯郸路171号(200437) 11 汽轮机技术 机械电子工业部设备行业情报网、哈尔滨气轮机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市大庆路1号(150040) 12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北京清河电力部电力科学研究院(100085) 13 电站系统工程 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设备研究所 哈尔滨市中动力区旭升街1号(150046) 14 锅炉技术 机械电子工业部设备行业情报网锅炉分网、伤害锅炉厂 上海市闵行区华银路250号(200240) 15 太阳能学报 中国太阳能学会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 北京市花园路3号(100083) 16 燃气轮机技术 南京燃起轮机研究所 南京中央门外东门街140号对面(210037) 电力方面的杂志 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电工技术学报 3.电力系统自动化 4.电网技术 5.高电压技术 6.电池 7.电源技术 8.电化学 9.电工电能新技术 10.中国电力 11.高压电器 12.继电器 13.电力电子技术 14.变压器 15.电工技术杂志 16.电气传动 17.中小型电机 18.低压电器 19.电力自动化设备 20.蓄电池 21.微电机 22.微特电机 23.电机与控制学报 2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5.电气自动化 26.电测与仪表 27.大电机技术 28.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这些都还行。。。 什么电力杂志好? 华东电力 200437 上海市邯郸路171号 热能动力工程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公滨路452号 [email protected] 中国电厂设备 210036 南京市鼓楼区漓江路中保街130号 热力发电 710032 西安市兴庆路136号 电力安全技术 215004 苏州市西环路1788号 徐州电力科技 221005 徐州市解放北路20号 热力透平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333号 [email protected] 江苏电机工程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74号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这是我喜欢看的电力杂志,尤其是热力发电和热能动力工程。不知道你是学什么专业的,若是电厂热能动力专业(锅炉、汽机)则可以看上两种杂志。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内燃机学报编委

张雨,博士后,1958年6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公路与汽运”杂志编委、“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编委、江苏省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多个省级专项的评审专家、东南大学兼职教授。是1998年湖南省优秀教师(立二等功)、1999年交通部优秀青年教师(获交通部专项津贴)、2009年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10年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是1998年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2005年度《史绍熙科技教育基金》成就奖三等奖(获史绍熙科技教育基金会专项津贴)获得者。曾经是湖南省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公路学会汽车运输分会理事、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与安全技术专题网络评议专家(轨道交通运营评议组)、湖南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湖南省汽车维修与检测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科评议人、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评审专家、武汉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兼职博士生导师、内燃机学报特约编委、长沙交通学院学报编委、中国共产党2002年湖南省代表大会代表。

范伯元,天津市人,1945年9月生,男,博士,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清洁车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内燃机学会会员,中国兵工学会会员。曾任“内燃机学报”编委、“燃烧科学与技术”编委、“车辆与动力技术”主编、中国兵工学会内燃机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内燃机学会测试技术分会委员等。1968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1981年在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获得内燃机专业硕士学位,1987年在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获得军用车辆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2至1993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发动机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93至1997年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1997至1998年任北京市教委副主任,1998至2002年任北京市科委主任,2002至2006年任北京市副市长,2004年6月至今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

姚寿广 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1984 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工学院 ( 现华中科技大学 ), 1990年获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 ( 现哈尔滨工程大学 )工学硕士学位,2000 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担任中国内燃机学会大功率柴油机分会委员,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学术委员会委员、涡轮机与锅炉学组副组长,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轮机专委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内燃机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委员会委员, 全国船用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舱室机械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电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内燃机学报》、《船舶工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设备》、《江苏船舶》等杂志编委。 姚寿广教授主要从事(舰船)热能动力机械、设备及装置的性能试验与优化、数值模拟分析和数字化设计等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二十余项国防型号重点攻关技术项目、国防预研重点项目、国防预研基金项目、国防合同项目及民品项目,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 100 篇,出版专著一部,国家及国防科工委规划教材各一部 , 江苏省精品教材一部 ,获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 为江苏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特殊津贴。

中国内燃机学报

不属于不属于不属于不属于不属于

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八、论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论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EI工程索引期刊列表,期刊影响因子1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京工业大学 10348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北京科技大学 150533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京理工大学 181434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大连理工大学 248895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北大学 247326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南大学 259877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国防科技大学 118828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程大学 108379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哈尔滨工业大学 2704210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大学 1523611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南理工大学 2313412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优先出版期刊华中科技大学 4415813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优先出版期刊吉林大学 1177114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苏大学 1298715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解放军理工大学 511516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理工大学 1076517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清华大学 5734718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 4070019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深圳大学 311220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四川大学 1367021 天津大学学报 天津大学 1785322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同济大学 3777423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西安交通大学 3315224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西北工业大学 1128125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西南交通大学 1960626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优先出版期刊浙江大学 2497727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南大学 1641328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山大学 2274729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7208230 爆炸与冲击 中国力学学会;四川省力学学会;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1199331 固体力学学报 中国力学学会 959532 计算力学学报 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力学学会 1752133 力学学报 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2361534 振动与冲击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1. 高压物理学报 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物理学会 450236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中国光学学会 3741337 光学学报 中国光学学会 1. 光子学报 中国光学学会;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769039 计算物理 中国核学会 668140 声学学报(中文版)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中国声学学会 1507141 中国激光 中国光学学会 2949742 人工晶体学报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908143 测绘学报 中国测绘学会 2007944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武汉大学 2723045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中国地质大学 2777346 矿物岩石 成都理工大学 901047 农业工程学报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6646048 农业机械学报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3268349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北京林业大学 3794350 工程力学 中国力学学会 2693851 振动工程学报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1703452 材料工程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1514553 材料研究学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1556754 复合材料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复合材料学会 1939655 功能材料 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学会 3187856 无机材料学报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3137457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中国真空学会 583658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中国矿业大学 1. 煤炭学报 中国煤炭学会 2600060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石油大学 2154161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 1901562 石油勘探与开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866863 石油学报 中国石油学会 3439764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中国石油学会 923765 材料科学与工艺 优先出版期刊哈尔滨工业大学 1161266 材料热处理学报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750967 焊接学报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1613368 金属学报 中国金属学会 3702169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1942970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1. 光学精密工程 优先出版期刊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1982272 机械工程学报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4601373 摩擦学学报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1693974 仪器仪表学报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3611275 振动.测试与诊断 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697276 兵工学报 中国兵工学会 1042277 弹道学报 中国兵工学会 429378 工程热物理学报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599279 内燃机工程 中国内燃机学会 975880 内燃机学报 中国内燃机学会 1473281 燃烧科学与技术 天津大学 784782 太阳能学报 中国太阳能学会 2053383 核动力工程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548284 强激光与粒子束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学会;四川省核学会 1779985 原子能科学技术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652586 电工技术学报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2663287 电机与控制学报 哈尔滨理工大学 872188 电力系统自动化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2. 电力自动化设备 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所;国家电力公司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 2189390 高电压技术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1.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11851492 半导体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电子学会 1469393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北京邮电大学 829294 电波科学学报 中国电子学会 967295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电子科技大学 1451996 电子学报 中国电子学会 7392397 电子与信息学报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 2101998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中电科技集团公司第55所) 363599 光电子.激光 天津理工大学 14853100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中国光学学会 1. 通信学报 中国通信学会 3076610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5032103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36575104 机器人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22520105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中国计算机学会 38391106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办公室;中国兵器工业210研究所 39070107 计算机学报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62317108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计算机学会 56723109 控制理论与应用 优先出版期刊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31260110 控制与决策 东北大学 41428111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中国自动化学会;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3022112 软件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2. 自动化学报 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 35255114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四川大学 38249115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浙江大学 12632116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32509117 硅酸盐学报 中国硅酸盐学会 35168118 燃料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1. 新型炭材料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9132120 中国造纸 中国造纸学会;中国制浆造纸工业研究院 12149121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重庆大学 14824122 建筑材料学报 同济大学 9252123 建筑结构学报 中国建筑学会 1. 土木工程学报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47212125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89626126 岩土工程学报 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75588127 岩土力学 优先出版期刊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48473128 水科学进展 优先出版期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学会 26924129 水力发电学报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10723130 水利学报 中国水利学会 65957131 铁道学报 中国铁道学会 21133132 中国铁道科学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14381133 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公路学会 28908134 船舶力学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 4643135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大连海事大学 894313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179137 固体火箭技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中国宇航学会推进专业委员会 5740138 航空材料学报 中国航空协会 5219139 航空动力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中国航空学会 11516140 航空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中国航空学会 23164141 空气动力学学报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 766814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4565143 实验流体力学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 3228144 推进技术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11375145 Science China Physics,Mechanics & Astonomy 中国科学院 423146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 1538147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院 202148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800149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科技部863联办;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160150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141151 Chinese Optics Letters 中国光学学会 1705152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11153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工程学会 689154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上海大学 1020155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2511156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中国科学院 780157 Rare Metals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624158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武汉理工大学 280159 Journal of Rare Earths 中国稀土学会 1359160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243161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科学院金属所 537162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1704163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东华大学 314164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国矿业大学 409165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中国化工学会 1078166 China Welding 中国焊接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162167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中国金属学会 448168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清华大学 634169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天津大学 429170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15171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 962172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浙江大学 51017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北京科技大学 617174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119175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东南大学 818176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上海交通大学 165177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优先出版期刊哈尔滨工业大学 355178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中南大学 811179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北京理工大学 686180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771181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中国航空学会 672182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5232183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天津大学 1093184 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北京邮电大学 176185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中国航空机电集团第二研究院 387186 Journal of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华南理工大学 217187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269

《内燃机学报》属于EI期刊,简介如下,希望有所帮助:

《内燃机学报》创刊于1983年,于2001年起发行双月刊,单月25日出版。由中国内燃机学会主办,主要刊载内燃机科学技术方面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论文,主要包括: 内燃机工作过程的基础理论研究,以节能进化和性能改进为目标的内燃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研究进展;内燃机先进实验技术;内燃机代用燃料、绿色燃烧设计和新型内燃机动力装置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本刊已经发展成为内燃机科学技术领域的跨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它不仅涉及热能动力学科、燃烧学科、流体力学学科,而且也涉及化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摩檫学和自动控制理论等多个学科。 本刊自2004年始被美国EI收录并全检;自2003年影响因子总体上逐年上升并在能源与动力学科中排名位于前列,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学位和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

内燃机学报编委费

冯培恩,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机械专业本科,1985年获联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浙江大学机械设计研究所所长、副校长。在国内率先开始工程机械CAD的研究。从事设计方法学、优化设计与工程机械设计的跨学科研究,开辟优化方法学的新方向。首先提出以全系统、全性能和全寿命周期优化为目标的广义优化设计理论,方案智能生成和柔性优化方法、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协同优化技术、基于区间分析的系列化设计方法等;建立原理解特征模型和智能概念设计目录,提出基于基因工程的概念设计策略。开展工程机械机器人化技术的研究,首创集工况监测与故障查找、节能控制、远程无线遥控和局部自主智能操纵于一体的液压挖掘机器人。在国内外正式发表200余篇论文,出版一本德文专著、多本中文著作及译著。研究成果先后荣获10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或荣誉。现兼任联邦德国工程师协会会员,英国《Engineering Design》编委,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挖掘机械研究会理事长,国际机器与机构理论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现代设计法研究会CAD学会副理事长,中德合作《工程设计》主编,《中国机械工程》编委会副主任等职。还兼任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和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俞小莉,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与浙江大学分别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留校任教。-日本北海道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香港理工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车辆工程中的热、机疲劳可靠性、车辆热管理、车用动力能源多元化等。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军工项目、省部级项目和重大横向项目等近4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第2)、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在研项目主要包括国家安全重大基础项目、军品配套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重大横向项目)等。 现任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内燃机学会理事长、浙江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农机学会常务理事、能源与动力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科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内燃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内燃机学会测试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兵工学会高级会员、发动机专业委员会委员。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郝志勇,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毕业,天津大学博士,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博士后(英国皇家学会奖学金资助),德国汉诺威大学访问教授(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天津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内燃机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与发动机NVH和CAE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7年最早在国内开设了内燃机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生课程,1996年在国内最早开创了内燃机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及热力发动机噪声控制研究博士生培养方向,已培养研究生70多人,多年一致致力于打造我国发动机自主开发品牌(ANVL)。作为课题负责人已先后完成了数十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10多项,有七项研究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作为负责人完成的科研项目“内燃机气缸压力无孔测量系统”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动力机械装置振动主动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先后获得天津市发明金奖、国际发明展银奖以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动力轴系扭振实验台”获得天津市优秀发明奖和全国发明展金奖以及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内燃机声振信号测量及其对工作过程识别的研究”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三等奖(2003),“阶梯轴系扭振弹性波主动控制的研究”和“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危害及其控制的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热机结构动力学系统与热力学系统的耦合性能影响研究”,“柴油机等强度轻型化设计开发”,“汽车低噪声轻量化设计研究”以及“镁质车体前端NVH性能设计与开发”等一些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EI、SCI检索70多篇。作为子项目负责人参加完成的项目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个人曾荣获光华科技奖、容闳科技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天津青年科技奖、通用汽车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奖、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奖和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研究方向:汽车与发动机振动噪声控制、汽车与发动机轻量化设计、发动机现代设计方法、发动机整机设计开发、汽车与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设计、发动机橡胶液压悬置设计等;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消息来源:浙江大学汽车与发动机振动噪声实验室网站)。周晓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从事车辆工程、振冲噪控制与信号处理、机械设计与制造、无损检测、自动化及计算机辅助测试与控制、机电一体化、机器视觉及可视化方面的教学、科研和系统开发工作。承担或完成了与此相关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应用项目。其间取得了包括基本理论与方法,新技术与软、硬件应用系统在内的较为系统的成果;据国际联机查新检索鉴定认为部分成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所开发的一些具有先进水平或填补空白的应用系统,已服务于国防、航空、汽车等工业领域。中国无损检测学会理事。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浙江省无损检测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方向:制造自动化与光机电一体化、检测、信息处理与质量保证、车辆检测、试验与控制、车辆制造过程自动化、车辆虚拟仪器、虚拟测试与仿真。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制造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消息来源:浙江大学机能学院网站)宋小文,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车辆工程专业)。1989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系计算几何与图形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3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留校任教于浙江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美国 Brigham Yang University 计算机系,高级访问学者。主讲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图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双语)”、“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承担和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市级项目、企业横向合作项目4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篇,EI收录论文1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曾荣获浙江大学奖教金、工会工作积极分子等荣誉,担任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2010-201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计分会全国模具设计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与模具分会副秘书长。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工作研究领域——设计理论与方法: --产品建模及设计规划; --创新设计理论; --基于模拟的分析及优化设计技术; --图形图像信息处理与分析。 车辆工程: --车身数字化设计与空气动力学分析优化; --底盘系统数字化设计与性能分析优化。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 --模具现代设计方法; --模具性能仿真及分析优化。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胡树根,男,教授,毕业与浙江大学。先后从事与制造业信息化项目、模具设计制造技术、逆向工程技术、计算机辅助测控技术、基于数值模拟的成型工艺参数智能设计、计算机辅助排样优化系统、计算机辅助模具报价分析、汽车零部件设计、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车轮随即侧滑仿真分析及悬架参数优化、EPS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研究、汽车转向技术。车辆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数字化设计与分析、汽车模具设计分析与制造、汽车现代制造技术。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许沧粟,男,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内容:柴油机喷雾雾化、激光点火机理研究、汽车电子等。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212室,现带的研究生有周旋、胡洋洋、王洪涛、刘阳训、钟安昊。熊树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注册机动车鉴定评估师,国家级能源与动力实验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1994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内燃机专业,1997年硕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研究方向为新能源的车用及多元化利用。现为中国内燃机学会、中国沼气学会会员,国家基金委评审专家、浙江省及杭州市政府采购评标专家,杭州市汽车仲裁院仲裁员,江西省涡旋机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曾到阿根廷、墨西哥进行短期合作研究。完成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国防军工项目以及企业的重大研究开发项目,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氢燃料发动机、CNG、LPG、沼气、煤气等气体燃料发动机及汽车、柴油车的颗粒捕集再生装置、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汽车、涡旋机械、新型发动机等,还开发了机动车检测测试系统。在国家一级刊物或国际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十多篇,申请专利近40项,其中发明专利三十多项,获省部级和教育厅科技进步奖各一项。先后担任《汽车构造》、《汽车专业英语》、《汽车电子应用》、《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性能与评价》等课程的主讲教师,指导《汽车认知实习》和《汽车驾驶实习》,是劳动部“二手车鉴定估价师”、“汽车碰撞估损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培训讲师,现为《内燃机学报》特邀编委,国际氢能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兵工学报》评委,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特聘教授。获浙江省高校第五届教学大赛优秀奖,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学院第三届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2008年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2010年能源系教学竞赛二等奖,浙江大学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务工作者等。曾任台州市科技局局长助理,丽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助理,现挂职浙江省龙泉市,任龙泉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市长助理。研究领域: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消息来源:浙江大学个人主页)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朱绍鹏,女,副教授,2003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控制系,2006年3月在日本千叶大学电子机械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10年3月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系统设计与管理专业获系统工程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入选浙江省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研究方向: 1.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匹配及控制。 2.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营模式创新。 3.车辆系统动力学分析及控制。教学工作: 本科生课程:《模型驱动开发与控制系统设计》、《系统论》、 《现代电动汽车技术》 奖励荣誉:1.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3。2. 浙江大学2011-2012学年优秀班主任,2012。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李道飞,男,副教授。1999年9月-2003年7月:于 吉林工业大学 汽车工程学院 攻读 车辆工程专业 本科学位;2003年9月-2008年6月:于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攻读 车辆工程专业 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6月-2010年7月:助理研究员,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2010年7月-2015年12月:助理研究员;2016年1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期间:2011年8月-2011年11月:访问学者,University of Missouri;2014年-2016年:Visiting Schola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Michigan;研究方向:1、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2、智能车辆、自主/半自主驾驶 3、新能源汽车及其控制系统 - 气动-内燃混合动力 - 电动车辆。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

范伯元,天津市人,1945年9月生,男,博士,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清洁车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内燃机学会会员,中国兵工学会会员。曾任“内燃机学报”编委、“燃烧科学与技术”编委、“车辆与动力技术”主编、中国兵工学会内燃机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内燃机学会测试技术分会委员等。1968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1981年在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获得内燃机专业硕士学位,1987年在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获得军用车辆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2至1993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发动机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93至1997年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1997至1998年任北京市教委副主任,1998至2002年任北京市科委主任,2002至2006年任北京市副市长,2004年6月至今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

赵金洲简历赵金洲,男,汉族,1962年10月生,湖北仙桃人,教授 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赵金洲同志长期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是我国知名的采油气工程专家和著名的压裂酸化专家。赵金洲,男,汉族,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10月生,湖北仙桃人,1985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 学,获硕士学位。现任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和信息系统与计算技术的研究,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16项,撰写和参加撰写专著、手册7部,发表论文20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116篇。兼任中国能源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成都市科技青年联合会主席、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四川省引进国外智力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理事会副理事长、《钻采工艺》编委会副主任,《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石油钻采工艺》、《石油钻探技术》、《钻采工艺》、《断块油气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内燃机学报》等刊物编委,兼任教育部天然气开发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会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川气东送”工程专家组成员,是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四川省院士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曾被授予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个人简历 西南石油学院开发系采油工程专业 西南石油学院开发系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硕士 西南石油学院采油教研室秘书、副主任、主任 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副主任 西南石油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博士生导师 西南石油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长 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至今,赵金洲为西南石油大学校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