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新教师教研论文

发布时间:

新教师教研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写法如下:1.科学性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科学总结,首先要立论正确,论据严谨,符合教学规律。2.实用性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升华,既来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因此,所引用的材料应该翔实可信,所介绍的方法应该切实可行,能够为同行所借鉴,有一定的推广价值。3.独创性教学论文必须具有论文的共性,即应该要么在理论上有创见,或者至少有新的认识,要么在方法上有创新,或者至少有新的体会,这样才能对教学和教学研究起到推动作用。4.可读性教学论文必须具有文章的共性,即要有章法,要有风采,要有吸引力。遣词造句要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容易让人理解。

小学数学老师教研论文: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具体如下: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则是众多老师困惑的一个难题。一、激发学生兴趣乐于计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得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抢答练习”“找朋友”夺红旗”“送信”“闯关游戏”“数学接力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同时可以采用计算“免做”的方案(连续三天计算全对者可“免做” 三天计算)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二、讲清算理和法则: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要引导学生把算理说出来。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则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如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除法。42÷2时,许多学生会总结这样的算法:先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一位数去除个位上的数,商写在个位上。当学生得出这样的算法时,一定要让 学生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做。教师可以让学生摆小棒,帮助理解算理。将小棒10根捆一捆,先将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2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再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1根小棒,也就是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21,因此42÷2=21。学生理清了算理,明确了方法,懂理会法,从根本上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要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因此,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错误情况,如:25+75-25+75(应等于150,而误得0)×(应等于,而误得0)÷×(应等于,而误得)都是没按运算顺序计算造成的……类似这样的题,在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也可以进行对比练习,以引起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注意。三、加强口算训练。算是学习笔算、简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随着小学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不同,口算训练要有针对性。低中年级主要练习一、两位数的加减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口算题的难度应当由易到难,要有一个坡度。在口算训练时,首先要求会算,力求准确,然后再要求方法简便,加快计算速度。训练时多练一些凑整计算、常用数据的运算。如:45+55、20×5、25×4、125×8;1到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分母是2、4、5、8、10、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与各个一位数的乘积。这些类型题的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进行口算训练时,要注意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例如:夺红旗、对抗赛、接力赛、口算游戏等。四、重视简便运算。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简便运算的基础是一些数学运算性质及运算定律。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等。如:182+37+18+263=(182+18)+(37+263)29×75+29×25=29×(75+25)15---(+)、9÷(9×8)÷(×8)……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方法很多,有些计算可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把已知数转化为整十、整百、整千等的数,也就是我们说的“凑整法”。凑整法的目的是通过改变运算顺序或改变运算数据等来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如:327+101=327+(100+1)9+99+999=10+100+1000-321××(10-)9999×2222+3333×2222=3×3333×2222+3333×3334=3333×(6666+3334)……学生通过简便运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做到了: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五、易错题对比练习。学生在旧知识的学习和强化的过程中掌握了计算方法,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固定的思维方法在运算中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影响。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往往将过去所用的方法不合理地移用到新的计算中,比如:学习小数乘法时,学生在列竖式的过程中常出现将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的情况。学了乘法分配后,往往和乘法结合律的计算方法相互干扰,计算8×4×125时,他们就错做成(8×125)×(4×125)。通过有目的的练习,使学生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并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纠正错误。如:+和×;(25×40)÷(50×2)和25×40÷50×2;-(-)和-(+);25×(4+8)和25×(4×8)。在练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详尽地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通过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混淆,以巩固正确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保计算的质量和速度。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有以下常见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除此之外,还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班级中的学生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连书写都不规范,经常将“3”写成“5”,“1”写成“7”等,通过让他们去练字等手段来尽可能地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3、养成良好验算习惯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我认为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计算完一道题后,或采取笔算验算,至少也要采取口算、估算验算;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检验方法,如方程的检验则可用代入法。总结: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细致的长期教学工作,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教师要注意让计算教学变得有趣,算理与算法相结合,算法多样化以及算法的优化,还要注意强调验算的重要性,做好验算示范,在丰富学生知识含量的同时,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论文关键词:小学教师 教育科研 必要性 误区 对策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分析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提出了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旨在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从事教育科研只是大学教师和专业研究者的事,而小学教师只要会上课就行了,没有必要搞教育科研,甚至认为只是瞎折腾。但是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还是新课程的实施,所改变的都不只是学校的外在面貌,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教师原有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学校的舞台上。科研型小学教师首先表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环境发生的教育现象具有反思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养成敏感的探索习惯,这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一、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1.教育对象的复杂多变性决定教师工作具有较高的研究含量。

的确,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正处于人生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时段的学生。在这一时段内,不但学生的生理发生巨大变化,其心理也随之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的研究就成为小学教师做工作的前提。其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标准,教学本身及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怎样启发引导学生,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怎样组织教学,等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在领会教学理论精髓的基础上作出决定与判断。为保证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尽量减少负面影响,教师有责任审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2.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代在发展、在变化,环境系统已从超稳定的一端移到了剧变的一端,在现实条件中取得成功的条件已完全不同,信息时代需要新的素质品格。曾经,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途径,但是如今已是信息时代,有了网络媒体,学生完全可以从网络上学到许多知识,而且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如何把小学生从外面多彩的世界拉回到课堂上来,如何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再塑光辉形象,这对小学教师将会是一个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经验或教育是招架不住的,当传统教育慌乱地企图还以经验方式应付信息社会的时候,很快就会发现陷入了拼时间和拼经历的境地,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

1.科研至上。

综观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相当数量不是在默默无闻地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贡献,而是在大张旗鼓地为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做广告,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开展的`背景下,教育科研成为某些学校之间相互攀比的筹码,成为花瓶或摆设。在有些小学,教育科研甚至成为教师评优的敲门砖。随着国家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晋升评优的附加条件,有些教师热衷于搞科研,就在于教育科研的光环效应,而是否对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对教育问题能否解决则不重要了。

2.重虚而不重实。

许多小学或小学教师在搞科研时忽视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重理论不重实践,科研形态有了,却没有直指教学的痼疾。有了科研的行为,却没有真正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往往是轰轰烈烈地“科研”一番,但教师的行为依然如故,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其结果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课题而课题。这样,虽然学校也忙于申请种种课题,但课题研究的成果并不能为学校所用。虽然各小学也倡导教师投入研究阵营,但这样的研究并不能切实地改变教师的课堂行为,应该说,这是小学教育科研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3.跟着潮流走。

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时往往缺乏主题意识,缺乏对自我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一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有些教师就闻风而动,作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例如:创新教育一出现,不少小学教师就以创新为题申报课题,好像课题名称没有创新就无法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样,使得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没有针对性,也无法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三、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

1.培养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改变其陈旧的思想观念。

在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对许多小学教师是一种新要求,因而必然会存在一些思想障碍,长期以来,只重视“教”,轻视“研”,只重视“考分”,轻视“素质”的提高,把学校看作是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场所,把教学的功能片面归结为教师传授书本知识。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教学工作形成了一套僵化的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答。其结果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只会死啃书本,习惯于重复他人思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改变传统的陈旧的观念,才能找到教育科研的突破口,才能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质量的评比上,由单纯依赖分数、升学率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从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方向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广大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欲望,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兴趣,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水平。

2.让小学教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教育科研的优势,使他们由被迫到自觉地进行教育科研。

通过教育科研,教师可以了解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找出其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可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在改革中成长。

3.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育科研需要以科研的方法为支撑,科研方法是完成科研课题所采用的程序、途径、手段或规则,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用恰当的方法,能使课题运行步骤清晰,成果有推广价值,这与常规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不同,它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常规经验总结轮廓模糊,又易受主观因素的干扰,科学性较差,所以小学教师学习运用科研的基本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金春兰.教师,你是一个研究者.黑龙江教育,2001,(11).

[2]陈平.引导新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人民教育,2001,(1).

[3]耿文侠.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教育探索,2002,(9).

教师论文范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教师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繁杂的任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推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低效理由得到有效解决。

【关键词】

小学 作文教学 低效理由 教学策略

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学低效的理由出现在以下几个部分:教学目标方面、教学内容方面、教学策略方面、教学对象方面。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从理论部分以及实践部分着手解决教学低效理由。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小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惧怕心理,并且将写作训练看成了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这就导致了教师布置的作文训练题目学生通常需要几小时去构思。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理由就在于学生写作态度不够端正,将每一次作文训练当作是“完成任务”,致使学生走了许多弯路。因而,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想法,从而摸索到正确的写作策略。布置写作题目时,需要对题目、题材、字数等要求适度放宽。

例如,在学习了《听故事讲故事》这一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写作题目“我听的一个故事”,描述手法以及字数都没有规定,写作训练开始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都听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老师喜欢的故事有神话故事、童话故事,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探究理由,若是这个故事我没看明白或者认为故事没有到结尾的时候,我会让同学们把故事讲完。”教师在布置作文训练题目时,未给学生明确字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学生心理压力,但是,在无形之中也给学生提出了更高写作要求,即将故事写完整。站在学生角度来看,学生并不清楚教师意图,甚至会认为老师要求并没有太多限制,因而,也就更愿意去写故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写作效率会有进一步提高。

2.教给学生写作技巧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觉得无法对事件进行具体描述,有部分学生即使做到了将事件完整的描述下来,然而,事件描述却不够生动、形象。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理由就在于学生未能掌握写作技巧。

例如,在学习了《培养良好习惯》这一内容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掌握写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写作技巧。可以通过让学生读课外书籍、坚持写日记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若是学生能够坚持阅读课外书本或者是写日记,写作水平能会有所提升。

3.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交流

教师在学生写作情况中能够发现学生思维被束缚,若是不能快速突破这个“瓶颈”,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的压力,使得写作积极性大大降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站在学生角度深思理由,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写作经验,从而做到不断反思总结。

例如,在学习了《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一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写作题目“我眼中的语文老师”,全体同学都写这个作文题目,写作训练完成之后再进行成果交流。教师选取的写作素材学生都很熟悉,并且描写的都是同一个对象,因而,在进行成果交流时,学生能够从自身观察角度以及其他同学观察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教师组织全班同学相互阅读作文,并且交流心得体验,推动学生思维“瓶颈”的突破。

4.作文素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小学阶段作文训练出现套话、假话现象的理由就在于作文素材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脱离。因而,教师在进行作文选题时,应当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要让学生有事情可写。

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描写春天景象”的作文题目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参观或者是在学校游览,通过切身观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春天美景。通过这种教学策略的采用,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话可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如,在小学阶段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个“综合学习”章节,涉及到的内容有“读读背背”“口语表达” “我的小笔头”。其中“我的小笔头”布置的写作素材与课文内容相近,并且与儿童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例如,“长大我想成为……”“我的小动物朋友”“童年乐事”等。

5.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

给人带来愉悦感觉的事物通常能够使得兴趣大大增加,因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评阅作文时应当不断对学生激励表扬,从而树立学生自信心。

例如,学生整体作文水平不高,但是,其中不乏一些亮点词句。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语或者是口头表扬等形式激励学生。优秀作文可以在班级后面的墙壁上张贴,若是有机会也可以向小学生刊物推荐发表。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使得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还应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看实物、看图片,通过带学生游览、参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会留意观察周围事物,养好良好的习惯。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繁杂的任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行为应做到严谨,尽最大努力克服无关干扰。同时,站在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来说,应当为语文教师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得教师安心于课堂,推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低效理由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赵金坡.概念图工具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上海市闵行实验小学五年级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

【2】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

【3】王华.影视资源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设计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仔细研读文本教材,正确领会教材编写者的理念和意图,从而保证阅读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文本 阅读教学 有效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教师不断尝试对教材进行改编、拓展、延伸,结果有些教师由于过度开发教材,本末倒置,忽视了教材的重要作用。

其实,我们应该明白,教材才是实现国家教育规划目标,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依托。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围绕教材内容,适度拓展和延伸。

一、研读文本,读准阅读教学的目标

开展阅读教学,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决定着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思维的方向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目标不明确的课堂教学,必定是随意的、盲目的、无价值的。

文本教材是阅读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其中的文章都是各具特色、表现手法各不相同,文章体裁也是风格各异,语言表达更是个性十足,通过诵读不同的篇目,可以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研读教材文本,理解每篇文章学习后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在一次听课时,有位教师教授课文《猫》,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显然这位教师也是下了一点功夫的。整节课上,教师突出生本教育理念,指导同学们自主阅读,并引导他们把一些描写猫的可爱特征的词句找出并记录下来,以达到词汇积累的目的,不时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板书到黑板上。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互动效果很好,整个课堂氛围很活跃、很愉快。课后,我总感觉这节课缺少了点什么。首先,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梳理整篇文章。教师应帮助学生,品评这篇文章的结构安排,让学生从结构上明白,这篇文章是分两部分展开描述的,第一部分描写的是猫的古怪性格,第二部分描写的是刚满月时小猫招人喜爱的特征。其次,忽视了学生对文章构段特点的学习。文中的两部分都是总分段,段落的第一句是总起句。

二、研读文本,读透阅读教学的内容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欣赏美文、陶冶情操的过程。教师是整个过程的设计者和引领者,如果教师不能完全把握和领悟文本内涵,就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特有的感悟。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无效的,怎么可能实现育人的目标呢!课文的绚烂多彩,完全来自教师对文本内容的深刻领悟和拓展。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结构顺序、表达手法,甚至一段优美的话,一个精美的词语都可以成就一个精彩的课堂。

教师应该把精力用在钻研教材上。每当拿起教材,应该首先是读,不管是否熟悉,教过几遍,先读为主。文章的“美”是反复诵读出来的,不是看一眼就能明白的。只有多读,才能明白文章的精髓和主旨。

同时,由于课时限制,课堂教学需要对所学内容适当取舍。这一过程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再开发,是对教材的创新改造,它是教师智慧和辛劳的结晶。每节阅读教学课,教师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进行选择,而这都需要教师提前读透教材文本。

三、研读文本,读出有效教学的策略

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研读文本,教学策略的运用同样需要研读文本,只有通过研读文本教材,准确把握其中内涵,才能从中找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内容、学情、教学环境等灵活选用教学策略,完成阅读教学过程。

如在教《可贵的沉默》一课时,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在检查学生的诵读效果时,根据不同的字词,采取不同的策略:1.板书“迅速”、“烦恼”、“勇于”三个词语,挑一些学生来认读,最后齐声读两遍;2.板书“寂然无声”,先让学生齐声诵读,然后我让学生找出词语在文中的位置,结合前后文,想想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然后再给学生准确解释这个词语。这样,学生通过诵读,结合上下文,深刻理解这个词语;3.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句子: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然后让学生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并能流畅地读下来。

教学效果的检验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有所进步,有所发展。通过教材内容的研读和开发,在充分发掘、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开发更多有效学习资源。实现相同内容的多元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又不脱离文本的主旨。只有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有效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总之,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研读教材入手,只有研读通了,研读透了,我们才能做到以教材为中心,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守恒.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能生贵.语文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摘要:

为迅速提升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本文从分析队伍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小学教师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水平取决于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能力水平。然而,目前农村的教育条件相对比较艰苦,教学设备落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开设不够规范,英语教师师资紧缺,教师教育教学素质相对偏低,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不论是从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自身,都要努力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素质,保证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保障农村素质教育的实现。

1、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教师担负着传播知识的重任,更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的品质、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且这种影响是最有力的。所以,要提高教师的素质,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

作为农村的英语教师,教学环境相对比较落后,学生学习英语的起点较低,教育教学工作中困难较多。所以,更要加强师德修养,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要以自己的热情投入英语教学工作,坚守岗位,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强烈的责任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加强师德修养,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多一些关心多一些耐心,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作为农村英语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从而引领学生丰富知识储备,为更好地学习英语奠定基础。教师还要和学生经常沟通,既要获得学生的信任又要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投入学习。

2、加强培训,丰富英语教学专业知识

受到农村自身条件的限制,农村英语教师获得学习和培训进修的机会很少,教学能力、业务素质相对较弱。一些教师未经过正规训练,语言技能较弱,加之夹杂乡音,而且专业基本功不扎实,又缺乏教学经验。从教师的英语口语到课堂教学的组织,从对教学规律的把握到对教材的理解,从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到,都相对滞后。这样,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要加大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素质。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加大投入,创造条件,开展培训工作。可以从教师自学和集中培训两个角度开展培训。集中培训应结合当地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举办,可以利用双休日、寒暑假进行,这样,广大教师有时间有精力参加学习。

针对农村学校的特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自学是一种自我培训,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学习有关的英语专业知识,阅读相关的英语报刊、英语学科教育理论书籍,收听收看英语节目,都可以促进自己知识的不断更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另外,要学习新课标、新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精心备课,钻研教材,吃透教材。

3、开展教研,以活动促发展

教师的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既要具有过强的学科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能力。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学术根底要深厚,学术视野要广阔,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把握教育发展动态,又要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形成教育技巧、教学智慧。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然而,现在大多农村小学在英语教师师资严重不足,教学设备落后,教师教学和提高业务的积极性不高,仅满足于按部就班进行课本教学。学校缺少教学活动,缺少教研氛围,教师缺乏业务进修的自觉性。因此,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素质,不仅仅要加大培训力度,还要通过开展教学活动,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促进其在活动中学习、交流、反思、提升。促使教师在发展方向上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如,开展教研会议、说课交流、年组教研、评课、汇报课、新秀课等,通过教学活动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责任感、上进心,在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在活动中提升教学水平。另外,在现有的条件下,可以与城市学校联谊,让校际之间、教师之间进行强弱结对互补,通过传、帮、带、研等形式共同提高。

4、加强管理,在评价中激励教师

就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要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到学校的重视,切实将小学英语课程开设起来,开设好。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管理。还要在评价中激励教师,促进教师不断规范教学,加强学习,提升教学能力,提升自身素质。

要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还要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量化考核管理办法,聘用制管理办法等来提高现有英语教师的水平。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把制度逐一落到实处,并做到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在评价中激励教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教学风气,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实践,加强学习,不断提高。

摘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实施新课标的重要手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促进学生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探究能力 培养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观察他人探究到模仿他人探究再到独立自主探究,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继承走向创造,由他律走向自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创新个性的充分发展,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探究做准备

问题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土壤,甚至可以说,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思维,相反,没有思维,问题意识也无法生成。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在方法引导下分析和解决问题,更有助于问题意识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培养。从特殊到一般是引导学生从特殊的、个别的事物中探究、归纳出事物具有的共性。如三角形的特点、二次函数、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正多边形和圆等,学生一开始接触这些知识,只是从个别现象出发,而不是一开始就接触共性,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个别中从探究到共性。从一般到特殊是引导学生以数学思想和方法研究和分析问题,初中数学中的概念和定理就是“一般”,通过这些定理或判定等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如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后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就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二、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层次教学。因为学生学识水平不同,掌握知识深浅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一般以讲授为主,辅以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等其他方式。讲授时可多提问,尽量照顾到好、中、差三种学生,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和批改学生作业、考卷时,注意评价的及时性、公正性、激励性,如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时,可帮助学生归纳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字母“N”,同旁内角找字母“I”,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若采用合作学习法,教师应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每组4人~8人,配好、中、差各两人,选定一名小组长,给组员分配任务,提问后尽量留时间让各组组员参加讨论,举手发言,也可提问,使每位组员都有机会发言,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意识。教师要做好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帮助者和教学调控者,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达到合作学习效果。如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后,教师可设置三类题供学生选做:(1)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形成什么图形?(2)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形成几个菱形?(3)证明平行四边形四边中点的连线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各类学生经过努力或辅导,都能独立完成任务,体会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习兴趣逐渐深入学习

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学习动力。有些初中生因为缺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而没有继续学习动力与信心。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把学生学习放在优先位置,重视对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数学学习来说,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比如,一些立体图形及平面图形,还有相关的对称、旋转等数学知识。如果加以辅导,学生就不会觉得数学枯燥。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教室就是想象的长方体,魔方就是正方体,故宫就是典型生活中的对称。如果教师在课前提出一些生活化例子及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例子,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就会有积极学习动力,主动学习,不断探究,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因此,在教学数学时,老师要根据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多方面挖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增强课堂趣味性,由于数学本身特点所限,理论性知识比较多,容易使学生形成数学是枯燥无味的认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数学课没有乐趣,只是学生还没有意识到罢了。课堂教学时,老师应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情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逐渐喜欢上数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二是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遍布很多学校,老师要积极运用科技成果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更直接地刺激到学生听觉和视觉,利用视频演示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课堂气氛更活跃。因此,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形象的演示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发挥学生合作学习提升探究能力

新课标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探究,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很多学校正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但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大多形式大于实效,课堂气氛表面上沸沸扬扬,但这些小组活动并没有实质性地对问题、实验进行探究,而是形式上的简单应答,活动效益很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失去真正意义,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鉴于此,教师应着力寻求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这里我们同样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以“三角形”章节内容为例,三角形的学习为之后勾股定理学习做了铺垫,因此“三角形”这章内容属于基础内容,需要学生认真掌握。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和课堂时间有限性,教师不可能做到对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充分了解,需要组员的帮助。通过小组成员对三角形的探究加深自己的学习,从而弥补课堂缺漏,争取赶上整个课堂进度。经过这个过程辅导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对知识加深理解,而学生则可以解决遗留问题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维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11).

新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伴随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不断创新,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也正在逐步健全完善,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学也在逐渐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引起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三生教育”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这是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是引导学生构建生命观、生活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作为初中语文老师,要有意识地将“三生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一、“三生教育”的特点

“三生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及塑造学生的品德。“生命教育”旨在让每一个学生和老师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关心他人。“生活教育”则注重提倡人们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确立良好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教育学生懂得保护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和创造力。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生命教育”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珍惜生命,善待他人,尊重别人。“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三者相互结合,共同形成学校德育的内容,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贡献,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的方法

初中语文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最终目标。语文素养不只是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包括学生人格、思想道德的培养。

1.在课文讲解时,挖掘“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生命,感悟生命,了解生存环境,提高生存质量,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热爱生活。这方面的内容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体现。因而,中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来渗透“三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中感悟生命的美好和学习的快乐。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假如生活欺你》《济南的冬天》《春》《海燕》《谈生命》《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课文中都包含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在中学教学中也有很多体现。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生存教育”的内容,例如,《生于安乐,死于忧患》《三峡》等文章。此外,就是“生活教育”在中学语文中的渗透。生活教育的宗旨就是帮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获得生活经验,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语文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例如:在海伦•凯勒所写的《再塑生命》中体现了作者面对生活的困境不低头,保持乐观心态,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

2.在写作中,运用“三生教育”观点

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学生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大自然,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知生活,在生活中多思考,积累一些生活的素材,从而运用到写作教学中。例如,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组织学生观看地震后续发展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对事情了解后,让学生根据所感所想,写一篇与生活有关的作文,增加学生对生命、生活、生存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写作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渗透“三生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语文老师应该善于抓住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渗透。例如,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学生写日记的过程是对生活的感悟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3.在阅读中,融入“三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许多方法,让学生感悟生命、生存与生活。语文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在阅读中提高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文章中涉及的事物或者情景给学生展现出来。除了使用一些教学手段,还要注意营造阅读的氛围,老师要根据阅读文本内容的不同创设不同的氛围,让学生融入文章中,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内涵,在阅读中体验生命、生存与生活。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例如,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三生教育”,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渗透。语文教育与“三生教育”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初中是学生学业生涯的基础阶段,这个时期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此时,学生不仅要积累很多知识,还要养成好的习惯,而这些都与教师的教学息息相关。语文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升学必考科目,也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前提条件。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教好语文科目,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光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有章可循的,笔者从自己教学的实践出发,浅析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之法。

一、提高备课质量

认真备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一步。有些教师每天需要连续为多个班级或者不同年级班级授课,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如果不预先进行备课,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难免失去方向和重心,课堂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备课首先要确定每节课需要讲述新内容的量及所要回顾的知识,并规划好回顾旧知识与讲解新知识的时间比例。其次,要明确新知识中哪些知识是需要重点讲解的,哪些知识可以稍微少花点时间去分析,还要留意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关系是什么。再次,要注意准备好一些例子,以启发学生思考,或者帮助其理解所授内容。功夫在课外,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须从两方面做好课前准备,为上课打下坚实基础。一是认真研读文本,获得自己的感悟。教师要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经历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更好地认识文章的主题思想;要对课文的语言文字从字、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以及全文做一个疏通,这是理解文章的前提;要对文章的结构包括过渡有一个清晰的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是体现文章主题的重要形式;在综合各方面信息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结合教学参考资料,最终获得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对文本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是课堂上解读课文的重要一环。二是研究学生。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对象,研究教学对象是课前准备的又一重要环节。试想,如果教师对学生一无所知,教学目标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如何体现,教学难点又如何攻破呢?不明白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点,教师教学时就难以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的有效性也就难以有保障。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两者相结合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提问、回答问题环节的循环,学生得到了训练,提高了能力,思想情操也得到了熏陶。而这一切以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为基础。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怎样,全班学生的整体基础如何,学生的传统文化根底如何,学生对文学作品是否有足够的兴趣,等等,这些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攻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必要课前准备工作。

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师应该想办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语文授课效果。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一个人在不停地讲,学生在听,这样使得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很少,缺乏互动,导致大部分学生和教师步调不一致,大大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大家一起交流,相互学习,加强沟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发现学生的困惑和理解误区,并及时帮助其纠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主动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使自己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面对困难时倾述的对象,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人生导师。

三、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

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可以在备课阶段进行初步的规划,但是也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调整。调整要依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并考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参考教学大纲要求。如果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理解都到位了,可以适当提高讲课的速度,反之,需要放慢讲课速度,花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去理解所授知识。节奏的把控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才能得到的,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能力。熟练、恰当地把控课堂节奏,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言,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哪些内容上需要多花时间,哪些地方可以稍微加快进度,更好地把控课堂教学的秩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重视作文教学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分值高,对语文成绩的好坏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不可忽视作文教学环节。作文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第一,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作文的写法。当讲述到比较经典的课文时,教师应注意教导学生好好体会课文的句式、段落的写作方法,并引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第二,安排专门的写作课,教导学生作文的写作方法,包括审题方法、文章的谋篇布局方法、段落结构形式设计方法等。第三,课堂上注意布置一些周记练习的任务。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组词造句、炼句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在考试过程中的写作速度及水平。周记应要求学生用特定的篇幅结构、段落结构等进行练习,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作文的写作技巧。

五、结语

近年来教育倡导素质教育,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的基础型教育,而小学学习中,语文学科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篇1 浅析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 摘要:本文从语文教学教师的教学 艺术 入手,无论是领略教材还是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语文的教学艺术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思维处于形象感知阶段,对学习目的缺乏认识。而且语文是一门 应用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然而,传统的应试 教育 将充满人性美,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这种状况与现今的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相违背。因而,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是当之无愧的 实践者。 一、激发兴趣,享受语文 灵活多变的课堂 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因而,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能有效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表演激趣: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从课堂实践看,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他们喜欢表演,表演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例如《包公审驴》一课,我安排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加上自己的想象,让学生自编自演,收效甚佳。通过表演,学生不仅懂得了包公的铁面无私,为民作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把表演带入课堂,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使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 2、游戏激趣:在低年纪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游戏,能使课堂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在游戏中学生要看、要听、要说、要做、要动脑、要创造。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即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享受的乐园。 二、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学生厌学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教师把学生当作了“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量的练习和作业使学生疲于应付。要想彻底改变此现状,必须先改变教师的观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他们的口,让他们能说……”的教育思想。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激发求知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三、让教材活起来。 1、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一切,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老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现在的 教育 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以教会学生为主,而是以教学生自己去学会为主。因此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来,主动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感知新知识,交流新问题。教师从中引导,给予肯定,从而达到师生互动,使教材在课堂上活起来。 2、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无论看到什么新鲜的事物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知识,都想急切地告诉别人,以获得赞赏。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对教材的独到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真实感受。独特理解讲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究,从而达到共知共识,使教材成为师生互动的活教材。这样才能使我们手中的教材在教学中活起来,更好地使教师、学生、教材、 实践融为一体。 四、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1、以情境感染法教学。情境感染即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应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可将 音乐 、 美术、语文等多种 艺术 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创造艺术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共鸣,从而创造立体教学情境。 2、实践竞争法教学。实践竞争即安排学生亲身实践, 组织学生激烈竞争,在对学生的读写训练中,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开展辩论课、朗读课。既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习动机。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如果说,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是一剧本时,那么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则是演员,最后叫不叫座,靠教师与学生的协调配合。语文教学中处处渗透着教师的心血。因而教学艺术不仅使学生乐于接受、学到知识及能力,而且更加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字、词、句的学习,更是兴趣的培养,观念的更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篇2 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优化策略 【摘 要】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本身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优化策略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重要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当前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真正发挥语文教育的功能,是一具颇受关注的话题。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一、优化导入的艺术 凡是优质的课堂教学都具有非常考究的开端设计和独特性,课堂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核心话题。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讲故事。边讲故事边学习,学生感觉就是在听故事,但却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导入艺术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满足了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课堂教学从始至终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此外,课堂导入艺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问题导入,审题导入,妙语导入,练习导入等等,但不论哪一种导入方法,都要求简练,短小精悍,以尽快进入主题。 二、美读文章,感受意境 教师的情感如春风化雨,每时每刻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感染着每个学生,引导着学生积极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是最为直接和亲切的,是火种、是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朗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因此,教师要借助美的声音、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 三、联系实际,亲身体验 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述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举出类似实例,说出自己的体会并进一步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再进一步理解课文,对提高其生活认识、品德的构建定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如《养花》一文中,当学到“菊秧被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时”,让学生举出类似例子。有的说他喂了一条小狗,不知何因突然死了,自己一连哭了好几天。即使现在想起来,心里也怪难受的。通过这种移情体验,学生由自己的境地深化了对作者境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理解了养花之乐是一种高尚的情趣,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乐趣,而亲身的实践同样会触及到他门的心灵。如《小儿垂钓》一诗的末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学生对谁招手搞不清楚,即使在课堂上和学生说明白了,其教育意义也不会太大,如果让学生分别根据自己的理解实际表演一下,他们就会明白招手的是稚子而不是路人。这样,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诗歌内容,品德教育也寓于其中。 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趣味性。那种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不能培养能力,自然也无艺术性可言。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最讲究分寸。还有,对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不仅要在备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客观的预测,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这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艺术。 在作业设计方面,在于巩固、消化、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组织好学生的作业,对发展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比较普遍存在两个弊端,一是数量多,学生负担重;二是纯知识的机械性的作业多,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从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上设计好学生的作业,一般说来,作业设计不仅要体现灵活性,还要体现统合性。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功训练,作业设计也要相应地体现综合性。单一性的训练,是不利于学生掌握语文教学这个工具艺术性的。 五、教学艺术必须具备创新性 当今的孩子们最缺乏的是什么?是生动的实践、丰富的体验、大胆的怀疑、无拘无束的展示,缺少解放和创新。教育,首先是人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中心主体地位,才能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潜能,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去创新,去体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和作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从总体上说,在观念、模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仍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仍然是被老师牵着走的地位。我们的语文教学艺术尽管也呈现出千姿百态,但是仍缺少学生本人的自学、自悟、自得。因此,教师必须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要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自己在教学艺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所以,创新性不仅仅赋予教学艺术以生命,它也是一切艺术的源泉。 小学语文学习内容不多,学生压力不大,但要想给学生留下语文学习轻松有趣的印象,却是不容易。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要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对语文的学习还存在强烈的愿望。如此,小学语文的教学算是极为成功的了。 【参考文献】 [1]方义政.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转变教学观念[J].教学艺术,2012(7) [2]耿中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猜你喜欢: 1.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2. 小学语文教学毕业论文完整范文 3.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论文 4.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思考论文 5.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大全 6.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毕业生论文

20世纪中后期,教师素质研究已成为国际教师 教育 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有关教师素质研究的课题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 热点 。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初中英语教师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英语教师教育论文 范文 一:初中英语教学如何与教师的德业兼修相统一

目前英语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着,英语课标对英语课程价值的认识体现了更多的人文精神,即 学习英语 是人的发展的一部分;而且新课程标准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机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英语课程中的内容体系更全面。课改均立足于学生角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以及改变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 经验 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这样的课改要求下,要想达到这样的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就必须加强自己专业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素质。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达到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景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随时调控教学节奏,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压力和身心紧张的情况,从而排除心理障碍,使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敢于开口,乐于开口,活跃思维,进而成功地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当发现学生疲倦时,可适当插一此有趣味的东西-——小笑话、幽默等,活跃课堂气氛,使之有张有弛。如果教师语调呆扳、表情平淡或课堂气氛过于紧张严肃,会使学生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抵制大脑皮层活动,学生会思维迟钝,有厌倦感,学习效率降低。久而久之,学生从厌倦老师到对语言失去兴趣,于教学不利。

例如,为了把新世纪英语 八年级 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What animal are you 》这一课上好,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先从网上找了中国生肖的十二个动物的图片,利用演示文稿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了这十二种动物及它们的特性,学生们很快掌握了这些动物的英语说法,接着我先联系自己, 说说 自己属什么动物及特性,学生一听,非常感兴趣,纷纷联系自己涌跃发言,最后再进行课文分析。课后学生们都觉得这篇课文不但有趣而且很容易学,这在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同时,我在英语教学中还坚持用英语来看图说文,讲解课文,讲 故事 ,以及对一些日常生活的描述,让同学们感觉到是在听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包含着思想情感的流露,人文的点缀,历史的回顾,而不是听一个单词、一个 句子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最终也会“说英语”。我除了坚持在课堂上说英语外,还要求学生也能开口。我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备课给每一个学生一个topic让他学会开口,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具 体操 作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要怕讲错,学生只要开口了,就会像决堤的河水,汹涌澎湃。我还鼓励学生准备一些英语小品在课堂上演出,让他们有成就感,反过来推进 英语学习 。

二、课堂 教学 方法 多样化,使学生长久保持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群体规范起着导向作用,学生群体成员往往自发地以教师的思想行为为参照而形成群体规范。因此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努力钻研业务,言行一致,艰苦朴素,文明礼貌,助人为乐。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努力提高自身 文化 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并且在学校、家庭、社会积极进行道德实践。热爱工作,热爱学生,团结同事,虚心学习。

语言教学本身的特点,规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方式和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而富有变化的。变化和新奇能引起学生注意力,使之感觉新鲜和有趣,刺激其好奇心,从而激发出学习兴趣来。反之,教无趣,必不乐学。用一成不变的方法上课,学生看不到新鲜东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好奇心的内驱力逐渐消失,兴趣也就会慢慢低落下去。我在教学中引为鉴戒,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尽相同的办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学习词汇时,插入英语 谚语 或格言。例如在学到 “lack”一词时,我灵机一动想起了一个英语 成语 :“If you lack health, you lack everything.” 自己故意说得很快,学生觉得跟 绕口令 一样,就模仿了起来,自己趁热打铁又说了另一句“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让同学们猜出这两个成语的意思,瞬间同学们的精神来了,学习的积极性也高涨起来了,一节英语课在欢悦的气氛中结束了,同学们仍然意犹未尽,而从此在班里也掀起了一个学习英语谚语和格言的小高潮。这也是逐渐改变学生厌学英语的一个良好 渠道 。 同时,在学习词汇时还可以用演示文稿。例如:在教《新世纪》英语六年级上册What are your favorite food and drinks? 这一课中,我先在网上找了一些平时生活中易碰到的食物和饮料的图片,利用演示文稿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了解食物和饮料的英语说法,同时引出本课要学的词汇,通过图片展示,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些词汇。另外根据以上提供的食物和饮料,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自己喜爱的食品,编对话。然后,抽两个学生到讲台上来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评比、打分。依此类推,要求每组尽量说出不一样的食品。这样,不但让学生开了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本课的单词能很快记住,学习效果也明显。

在课文阅读时,通过背景知识介绍、问题设置等方法,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然后,与同学们讨论实际生活相关的话题,或利用ppt幻灯片、实物,加深对阅读背景的了解,以此把同学们带入一定的意境。例如,学习七年级第二课课文《A Healthy Diet》,课文的引入可以出示一些特肥胖的中学生的照片,列举班级或学校较超重的同学为例,讨论肥胖是否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讨论致使他们肥胖的饮食生活原因并给他们提一些建议。这样一来课文里Kate超重、生活饮食习惯、医生忠告她进行节食等内容就不会再陌生了。再对课文进行透彻的分析,理解 文章 的基本框架结构以及其中的知识结构,然后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同学们就能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在此教学过程当中,对于语言基础知识的讲解要精,以点带面,腾出时间多读多练。课文操练必不可少,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并融会贯通。在对课文整体理解的基础上采取“正误判断”、“挖空填词” 等形式来理解细节,让学生自己出题,互问互答,加深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创新运用,培养自己的自主能力,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以这种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语感和阅读能力。(举的例子可能不在你的教学范围内,你可以换一个例子)

写 作文 时,先让同学做(Oral composition)口头作文,在每次课前的10分钟 (Ten---minute talk)的活动中讲一遍,然后以书面的方式写出来,由教师统一批改。用这样的方法上课,大多数学学生都有表演机会,都在积极思考,既学了语言知识,又培养了思维、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还能更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对课文复习(Text—reviewing)则采用提问和复述法,先让学生用英语说出课文的重点词汇及其用法,其他同学补充。接着我再小结,对学生看不出、想不到的地方加以指点,容易产生糊涂的问题给予澄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课文,复述的方法也要灵活,如可用学过的词句扩展课文的段落或浓缩课文,对话部分(Dialogue)改成故事或让学生扮演故事、短剧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对话表演等。

对课后语法练习 (Grammar Exercises) 采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大家讨论,相互促进。有些英译汉内容让学生轮流做在黑板上,做得好的给与表扬。我则对普遍性的错误给与重点讲解,使学生明白错误的原因。

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各自的魅力,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学英语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培养和发掘他们各方面的潜力。如课前3——5分钟Daily speech/report,课文中的对话表演,将有趣的课文编为短剧,话题 辩论 、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英语晚会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都能锻炼口、笔、语表达能力及思维创造力。教师还应注意因材施教,既面向全体又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特别是让后进生“吃得了”,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学习兴趣。

同时,我还注意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许多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通过集体活动的互动、互助得到解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还可充分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且最大限度展现学习者学习的潜能。例如:例如,六年级新世纪英语第二单元第二课《School Rules》,这一课要求学生,把学习校纪校规的活动与英语语法祈使句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归纳和练习用祈使句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为此,我在英语拓展课上开了一个以《校规》为主题的英语课外活动。首先,我让学生们写一些他们所了解的校规,然后我再进行概括和归纳,再联系课文和自己学校的校规,让学生们把它们改成祈使句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最后,我进行了 总结 :作为一位中学生,应遵守校纪校规。

随着各国交往的不断频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深,国际间合作日益加强。在这一时期内,英语因其特殊的魅力逐渐成为各国人民之间沟通的共同语言。自从我国成功加入WTO,并且“申奥”、“申世”取得圆满成功之后,明显加快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逐步加强了与外国的国际合作。即将来临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使得英语对于我国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需要更多掌握大量英语词汇的外语人才,以适应发展越来越快的现代中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英语是一种历史悠久、语汇丰富、词义纷繁、语法简练、使用灵活且搭配能力极强、为世人所乐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

新课程针对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非简单的答案。我决定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等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做到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及时做好笔记,同时写好 心得体会 ,领悟其中的精华,使理论在头脑中形成影像,并将其实践于课堂,促进新课程的发展,使其发挥最大效力。

以上是我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我要不断努力进取,开拓创新,争取做到更优秀。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在英语课改的浪潮下,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他们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英语教师教育论文范文二:如何在中学英语中渗透德育

摘 要: 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挖掘潜力的智育任务,而且肩负着塑造灵魂、陶冶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重任。,所以英语教师除了肩负着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英语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任以外,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以及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道德理念的任务。努力发掘教材内外蕴含的德育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进行卓有成效的德育渗透。那么具体到中学英语课堂上应该如何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呢?本文就该问题进行了探析。

一、德育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论述的:所谓的老师应该在传道、授业、解惑三项任务中发挥其主导作用。“传道”中的“道”应该被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即“德”它构成于一定的世界观、人生态度、政治倾向、道德法则和思想特质。“德”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社会价值:它使人能够自觉的认同和发展特定的社会制度,遵循一定社会条件下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准则,从而达到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巩固的目的。(2)个体价值:德的发展可以迎合个体在道德上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诉求,这源于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见贤思齐”的动力。人的幸福不仅仅包含物质方面的丰富,还包括对理想的向往、对信念的追求、对高尚品德的塑造等精神方面的升华,这些可以让人享受到物质幸福所不可望其项背的幸福感,并且精神上的幸福感对人的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塑造了健全高素质的“完美”人。所谓“德育为首”的教育指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为根本任务,使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占据学校阵地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必须高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面大旗,引导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立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德育始终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过程之中,使德育成为统帅其他教育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具有共产主义道德观念、纪律修养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时代要求。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中学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楷模,就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准,以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去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气氛;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并且还要展现教师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只有这样,才无愧于“人民教师”和合格的英语教师伟大的称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师为”。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榜样,真正达到“育人育德”的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二、中学阶段英语的学科特点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开宗明义地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知识和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 这句话突出强调了英语所具有的工具性特点,那么作为一门语言英语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和思想性,在素质教育被高扬的今天,把英语学科的思想性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与英语的工具性并不是互相孤立的两个方面,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一)英语是一种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媒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外化,也是信息和思想的主要载体,语言构成于字意、词意、句意,语言并不是一个空外壳,而是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中学英语教材中的文章材料尽管具有不同的时代背景,但都是一定的语言形式和思想观念的统一体,语言形式是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容的外在表现方式之一。所以这就必然要求中学英语老师,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何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都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文章的思想贯穿到教学过程当中去,同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在无形中融入到对学生的言传身教过程当中。在英语教学课堂上,老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是思想的外化和表达,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取的英语知识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另外利用英语学科来进行教育,还具有“中西合璧”的独特优势。英语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窗口,一部经典的英文电影、一首流传久远的英文歌曲、一首脍炙人口的英文诗、一部引人入胜的英文小说都能不同程度的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英语教师必然会把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到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是必要的,这对完成英语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不能因小失大,高扬“育德”的大旗也是必不可缺的手段,时刻不能忘记对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优良 传统文化 的继承和发展,并且要学会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

(二)英语是 人际交往 和拓展的手段,具有实践性。一门外语的习得是学习者母语和外语 思维方式 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其语法结构和词汇学习必然受到母语的影响。另外,不同国家民族还有着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差异,这就意味着,要想精通和掌握一门外语,反复的练习和实践是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正如要想学会 游泳 就必须下到水里是同一个道理。基本的英语技能包括:流利的 英语口语 能力、较高的 英语听力 能力、畅通的读懂英文材料能力、流畅的英文写作能力、运用自如的英汉互译能力,而每项能力的获取都必须通过反复的磨练实践才能成为个人内在素质。重复的练习是枯燥和乏味的,这就必须要求英语老师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导航作用: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战胜学习过程中困难的能力。当学生面临着中西文化或者价值观念的冲突时,英语老师还应该站在保护祖国文化、继承传统美德的立场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

(三)英语是包罗万象的美感海洋,给予我们的是美的享受。英语教材中包含了题材各异的学习素材,囊括了文质兼备并具有各种美感形态的 散文 、诗歌以及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实用性的文章,其中有令人身临其境的自然美,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美,也有令人如浴春风的道德美等。所以英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对美的感知和享受的过程,英语教师就应该充分的挖掘美、辨别美、升华美,以达到完善学生品性素质的教学目的。其实在“英语世界”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获得“慧眼”的学习能力。正如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每读一篇经典的英语文章,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人生的启迪。同时,读一篇英语美文就会是一次遨游“美”的海洋精神享受和人生感悟的升华。 由此可见,英语教学绝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英语技能的简单过程,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具有思想性和美感性的教学素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情感、志趣和个人品格的形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便于他们能正确的认识世界,最终沉积为学生精深层面最有价值的财富,那就是关于人生和价值的深思。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把学生当做“知识袋”,而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潜在的素质,而道德素质又是一个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必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必然要把“德育”放在各科教学过程中的统帅地位,让“德育”引领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方向,这完全符合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

三、中学英语教学“德育”缺失的现状

在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下,考试的压力让学生无法喘息,好像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考试,考试指挥棒让中学英语教学失去了生机活力,这必然导致中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缺失:

(一)在英语教学观念和教学过程中缺失了德育。刘润清教授认为:“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语法知识,而是培养交际能力;学习者产生的语言不仅要符合语法,而且要符合社会规范,要合情合理,贴切得体”。 这与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较强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又具备较好的道德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是一致的。而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是:英语教学只注重“功利化”的智力教育,这必然导致学生成为英语知识的奴隶,缺乏自主、自立的健全个性,并且造成英语课和德育课的严重脱节,形成两张皮的教学局面,这与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在这种缺失德育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以崇拜的态度传授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对于外语教学过程中夹带或传播大量的西方思想与价值观,相当多的教师与学生一味盲从,不加以鉴别” 例如:在当今的校园,学生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和“ 圣诞节 ”,相反却冷淡于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 ”、“ 端午节 ”。

(二)在英语教学内容上缺失德育。德育之魂要想统帅英语教学课堂主要靠的是教师对课本素材内容所包含的德育内容挖掘和深化,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潜移默化的把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政治诉求和价值取向。“学习生活中的德育主要是教育内容的渗透而产生的教育影响” 然而现在的改版后的中学教材力求英语课文的原汁原味。虽然学习地道的语言材料的动机是好的,但是它会对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造成不利的影响,成为西方国家向我国渗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工具,形成学生信仰危机的局面。所以,我们在选择英语素材时,首先,要注重文章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又要考虑所选文章的趣味性和可模仿性。其次,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并且立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尺度,在知识的海洋里甄别出满足我国中学教学需要的经典实用的英语文章。

四、德育——统帅中学英语教学之魂的策略

(一)立足中学统编教材,寻找英语知识和德育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深刻领会课文素材背后的德育内涵。以英文知识为载体,以传授英语基本知识为途径,确立明确的德育目标。例如:通过《good fridends》一文的讲解,让学生明白“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的深刻道理,从而树立起了学生的正确的交友观;学习了《The milu deer》一文后,学生应该体会到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从而积极主动的参加保护环境的活动当中。并且深刻理解我门国家所倡导的“和谐社会”理念的价值。

(二)利用活动教学法,创造道德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和感悟德育境界。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为目的,通过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主动参与的意识。建立课外活动学习小组,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道德的愉悦感。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进而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

(三)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发挥教师的师表榜样导向作用。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言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为人师表的表帅作用,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学生;用愉快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用端庄的举止和谦逊的语气来形成民主平等、友善、活跃的课堂气氛;用文明的课堂用语,比如“please”、“excuse me”、 “thanks”来建立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理解、融洽的感情交流渠道。教师彬彬有礼的举止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还对学生讲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作用。

(四)改革英语教学手段,选择有针对性的“寓德于教”的科学方法。英语学科的自身特点是交际性、工具性,同时还传授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就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严格按照教学规律,深入挖掘、充分合理的利用英语课本素材中的德育因素,采用“寓德育与课堂;寓德育与言传身教过程中”的教学理念,切切实实的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获取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升华和心灵的洗礼。

新教师杂志

从百度结果看,应该是正规杂志,只是创刊时间较短,影响力还不突出.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国家级教育期刊,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

主办单位: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CN 15-1362/G4

出版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邮发代号: 16-129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课程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2012

现用刊名:课程教育研究

期 刊:旬 刊

有很多小学数学方面的杂志,在此介绍几本:刊物名称 刊物编号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225《小学数学教育》8-299《中小学数学》2-225《小学数学教师》 4-312《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4-152《小学教学设计》 22-56《小学教学参考》 48-39《小学数学教师 》 4-312

嗯。你是老师。看看奥数。提高一下你自身的水平。并且看一下,心理学。嗯。对你理解孩子心中的想法有点帮助的。

我也赞成《小学数学》

幼儿园新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幼儿教学是为以后读书进行准备,但主要的学习任务不是学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情感、性格和人格。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 教育 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一:幼儿游戏教学的重要性 幼儿教学是为以后读书进行准备,但主要的学习任务不是学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情感、性格和人格,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集体观念,锻炼他们的语言功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概念。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以游戏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和集体观念,在游戏中锻炼语言,培养 记忆力 ,学习数学概念。 一、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正处在大脑发育时期,对一切新事物都具有好奇心,但由于年龄幼小,耐力差,不适合长期坐在一处学习,根据这种特点,幼儿教师应当将游戏和教学联系起来,在游戏中学习。根据幼儿的天性,他们喜欢和同龄人交往,和同龄人一起游戏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根据心理学规律,幼儿和同龄人在一起,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交流能力,使他们学会分享,学会忍让,学会关心,还能学会竞争,这样对于他们人格的形成有积极作用。目前,我国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得到父母、祖父母的多重溺爱,这样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变得脆弱和自私,并且由于年龄不同,孩子在家和大人的交流沟通很有限,如果在幼儿园里,还像小学生一样按时上下课,就会使他们的感情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闭、孤僻的性格,而通过幼儿园的游戏,可以让他们敞开心扉。 二、幼儿游戏化教学 (一)生活能力游戏化 幼儿生活能力主要是指动手能力,像扣扣子、穿衣服这样的日常活动。很多孩子这方面能力欠缺,在家里由家长完成,在幼儿园由老师帮助完成。这样的能力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幼儿尽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也有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现象。比如对于颜色的识别,很多人只能记住大致的主色,像红、绿、黄、蓝,对于玫红、粉红、浅绿这一类颜色容易忘记。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将不同颜色的纸折成小飞机,然后教师发口令,让指定的幼儿迅速找出相应颜色的飞机,这样促使他们快速记住不同颜色。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可以进行分组游戏,让几个人一组,这样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幼儿就会自发地将同组人看成一个整体。 (二)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 语言教学有两种,一种是书面语言,一种是口头语言。幼儿在三岁到五岁期间,语言能力正处于从单音词向长句迈进的时期,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除了要多说,还要善于记忆。对于书面语言,可以通过读儿歌和五言诗来锻炼,但这种读书法,时间一长,孩子会失去耐心。因此,可以让孩子在学完一篇儿歌后,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来加强记忆,可以让几个孩子分为一组,第一人说出第一句,让后面的人接着说第二句、第三句,这样循环几次,孩子基本能完整掌握,比强记有趣得多。很多幼儿园都注重对书面语言的培养,忽视对口头语言的培养,为了孩子将来能流利地与人交流,在幼儿园应当要多进行口语锻炼。幼儿的生活范围除了家庭就是幼儿园,要他 说说 自己的活动有点难度。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人说说自己的家庭,例如自己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生日,爸爸叫什么,妈妈叫什么,家在哪里。在说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其他人注意听,然后让别人将刚才同学说的复述一遍,看谁复述得最详细。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同时也让孩子对家人多一份了解。这样的游戏要定期开展,说话的内容要不断变化,可以从家庭开始,转到个人 爱好 ,再转到每天活动情况,这样对于孩子以后写 作文 、观察周边事物也有帮助。 (三)幼儿数学概念游戏化教学 在幼儿园期间,对于数学不要求他们进行计算,只要掌握数学概念就可以,像数数,不能让他们像 唱歌 一样从一唱到一百,而是要让他们用实物来表示,至少知道八个和三个各是什么概念,哪个多哪个少。除了数字概念,还要掌握多边形的概念,像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直线和曲线这样的概念,这些可以通过做手工来加强认识,也可以让他们通过吃饼干的形式,“吃”出不同的图形,也可以让他们回家,在家里的家具中找出不同的图形。 三、幼儿游戏化教学必备的条件 在幼儿教学中采用游戏化教学对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能力都有积极作用,但幼儿游戏化教学则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要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条件,幼儿年龄不同,认知条件也不同,要避免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这样的游戏不仅不会使他们产生兴趣,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第二,要创造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关于语言和数学方面的认知游戏,应该要安排在幼儿精力旺盛时期进行,像刚刚做完体育方面的游戏,幼儿还沉浸在亢奋中,但身体开始疲劳,就不能继续做游戏;也不能安排在即将放学的阶段,幼儿人没走,心已经走了,也不能安心做游戏。第三,教师要精心编排各种游戏,将动手、动脑游戏搭配进行,不能将同一类游戏在短期内反复进行,而是要留下“空白”,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停下,换其他类型。这样下次再做,学生仍然兴趣高涨。要使幼儿对各种游戏有积极参加的兴趣,教师就要多动脑筋,查找资料进行编排。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掌握幼儿心理才能设计出他们喜爱的游戏。 作者:郑自春 单位:镇坪县华坪小学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二:幼儿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分析 多媒体技术具有全方位信息展示的特征,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讲学的模式将课本知识趣味化、动态化以及形象化。多媒体技术也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特别是能够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的学习集中力提高,教师通过动态的知识教学可以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幼儿园中多媒体运用现状分析 (一)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我国不断地加大在幼儿园教学上的资金投入,却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教育水平差异,导致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化现象。经济落后地区的幼儿园缺乏相应的多媒体教室,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也只有少数的幼儿园建立起功能完善的多媒体教室。总的来说,幼儿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相关专业技术缺陷 部分开展多媒体幼儿教学的课堂仍是较为初级的状态,多数采用的都是基础的投影仪等设备,多媒体课件开发存在很大的缺陷。同时,幼儿园多媒体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他们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能全方面把控,这是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效果 1.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缩减教学时间,同时,它使幼儿教学摆脱了空间上的限制,将静态的知识进行动态展现,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大大增强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官协调。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课程进行多次重复展现,而不必占用过长的时间,这有效提高了幼儿对知识的记忆力。 2.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多媒体设备具有动画、音乐播放等诸多功能,幼儿园多媒体教学受到绝大多数学生与家长的欢迎。同时,多媒体设备还可以进行程序设置,比如当幼儿取得相应收获或进步时,多媒体设备可以自动出现一个笑脸进行表扬与激励,多媒体设备多样化的功能有效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3.多媒体教学案例探讨 以幼儿教学读物《弟子规》为例,教师在开始多媒体教学前,首先需要准备充足的教案资料,其次是对教案资料进行多媒体处理,使课本知识在多媒体技术的转化下,以文字结合图片、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现。由于《弟子规》的内容都是抽象化的概念,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幼儿往往很难理解,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知识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弟子规》又与幼儿常听的语言 故事 、儿歌不同,它带有很强的古风。因此,可以采用一边播放古典音乐与展示 国画 ,一边教授《弟子规》内涵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中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弟子规》写到“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缓揭帘,勿有声”主要是对古建筑进行的描写,多媒体技术可以播放相关视频,向幼儿展示古代人生活的影像,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讲解,幼儿就会了解那句话是指轻轻开门的意思。再比如现代的 散文 诗《秋天的雨》教学,幼儿一般会觉得散文内容乏味,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散文内容用静态与动态画 面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情景展现,并配以柔和的背景音乐,比如《秋日的私语》:“雨滴滴答答从天上落下,秋天的大门开了,秋天的树叶慢慢飘落了”。多媒体技术将幼儿带入到一个浓厚的秋天环境中去,幼儿真切感受到散文所描绘的意境,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运用注意事项 多媒体技术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而不应该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教师选用多媒体技术时不能忽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多媒体手段应该与幼儿的年龄与学习状态相适应。同时,在进行多媒体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总之,适当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现代化的必要途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需要与幼儿教育理念相互适应。我们应该在满足幼儿教育适当性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将多媒体教育技术更好地运用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去,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钱雯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群力幼儿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篇三:幼儿因材施教 教学 方法 研究 一、通过幼儿之间的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作用 幼儿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启蒙阶段。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著名教师于漪就曾经有过一个“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主题演讲,可见因材施教这个概念广泛应用于人生教学的各个阶段。 1.了解幼儿之间的差异在幼儿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对不同幼儿充分了解才能把握他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而对于幼儿的兴趣、脾气、爱好、性格以及认知等多方面情况的了解也是教师需要准备的工作之一。当然,了解 渠道 和方式多种多样,如通过与家长进行沟通、召开家长会、发放问卷、网上留言等方法从而获得幼儿信息情况,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与幼儿沟通相处时对其行为、言语、动作和习惯进行仔细的研究观察。最后进行 总结 和实施教学。这样的方式运用到教学当中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2.幼儿存在不同的认知方式教育心理学研究说明,幼儿的认知发展情况是存在差异的。比如存在场独立和场依存、沉思型和冲动型、复合型和发散型等等。这跟幼儿自小生活环境、家庭影响以及自身因素都密切相关。比如场独立型的孩子更擅长于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而场依存型的孩子则惯于依附旁人的想法从而获得自己的概念和认知。 3.因材施教的作用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与人也是各不相同,性格、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也各有差异,所以教育要因人而异,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实现最佳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结合自身能力和幼儿的基本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十分有必要。 二、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的方法 1.不同的教学引导在对于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幼儿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应该把握不同的方法,如对于场依存型的孩子教师可以进行更多方法教学,让其掌握更多知识和原理从而更好地进行思考创作。而对于场依存型的孩子,教师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引导,让其产生自己的 思维方式 ,学会自我思考。当然,引导不仅仅只存在于幼儿认知方面,同时也存在于幼儿知识技能掌握差异方面,例如一些学校会针对孩子对不同知识的不同掌握程度进行分班补习等等。 2.具体形象思维教学不同的幼儿因为自身所接触的各方面条件差异产生了不同的 兴趣爱好 。当然,这种差异也存在于年龄、性别、民族等。例如在幼儿阶段,孩子们更加偏爱动画片,而其中女孩子会更加偏爱洋娃娃,男孩子则偏爱 赛车 等机械玩具。所以,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时,教师在掌握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还需要注意具体形象思维教学,不能用笼统单薄的语言去引导幼儿,而是应该以具体的形象,用画面感、或是借助多媒体、书本图片来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女孩子喜欢公主的形象,那么教师在说到公主时,应该借助 童话故事 如豌豆公主、白雪公主等采用形象的教学方式传达给孩子,让他们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掌握概念。 3.课内外结合型教学因材施教的另一个重点就在于课内外教学应相互结合,很多人都会错误的将幼儿教学定义在幼儿园、定义在幼儿教师,这是一个误区,父母家人,以及周围的环境,其实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幼儿的思维是开放而且发散的,当他第一次做出尝试,并且得到了父母以及周围人的认可后,他就会开始自觉更多的从事这项任务,获得满足感。而如果在幼儿尝试第一次活动后,被周围的人否定,他就会产生内疚感,从而可能不会在从事那项活动。例如大家熟知的,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他儿时玩耍时在地上画了一个圈,并不停地跳跃,他的母亲问他在做什么,他说他要一直跳,一直跳到月亮上去。他母亲听到后,并没有嘲笑他的无知,反而鼓励他并给予他诸多支持,最后他真的成为了世界第一人,为人类跨出了一大步。 三、因材施教对于幼儿教学的发展助力 1.开放式教学,更好的引导幼儿过渡“因材施教”一词出自《论语•先进篇》,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在幼儿成长的关键阶段,正确使用因材施教开放式教学,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每一个孩子在教学中发光。 2.因人而异,培养各方面人才因材施教让孩子能发挥其天分而不浪费,并让其能在有兴趣领域更多的学习、使其更能学好,同时还可以引导幼儿发挥个人先天条件、特长、兴趣等因素,可以按所需不同培养出孩子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引导幼儿走向他们理想的目标和道路。 四、结束语 2014年6月9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就创新人才教育方面指出,“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是以,因材施教适用于各个教学领域和教学方式当中,并成为现代教育当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而幼儿教学,处于人生阶段的启蒙时期,起到非常重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树立作用,采取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方式,可以让祖国的未来成长得更加茁壮。 作者:刘金红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镇乔家幼儿园 猜你喜欢: 1.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3篇 2.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3篇 3. 幼师教学论文范文 4. 幼儿教师教育论文范文3篇 5. 幼师教育论文范文 6. 幼师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和基础教育的质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要鼓励幼儿的好奇心,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自主能力和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参加各种学习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我们应该有大教育观。

关键词: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教师 幼儿

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变化,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认为要提高幼儿教育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素质培养方面

(一)、—重视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及培养。

幼儿教育是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启蒙教育,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对于如何在幼儿园中有效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幼儿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我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⒉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3.注重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⒋注意发展幼儿的自主能力

⒌注意合理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二)、重视加强幼师的道德与专业教育。

为了加速师资培养,提高师资素质,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继续教育是各类幼儿教师不断进行教育思想、专业知识、技能的更新和补充拓宽的一种追加教育。为了适应幼师发展社会化的需求,幼儿教师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

1、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补偿教育;

2、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更新教育;

3、幼师必须加强专业的提高教育;

(三)、具备大教育观念。

大教育观,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时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它强调,对儿童的教育,不能仅依赖于学校,而应是家庭、社区和社会配合学校一起进行,这样才能取得教育的合力效应。强调这一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家庭和社区,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文化环境,或者作为对幼儿产生作用的最“亲近”的环境,对幼儿的影响相当大;

2、幼儿园是人生启蒙的第一站,是人性真善美体学构建的发端,而它的教育不是以书本为基础,其本身就是面向社会、面向幼儿的周围环境和生活。我们要引导在社会中、在生活中认识事物,培养情感,促进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可以说,幼儿园的教育是一种完全的面向社会开放的教育;

3、家庭、幼儿园、社区和社会构成的大环境是一种大体系,对幼儿进行教育必须依赖于这种大体系,而且在这种大体系中,幼儿园和其它两者之间发生着交换和融合,幼儿园不能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的环境;

二、幼儿素质培养

我们经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打基,教师为本。根据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必须顺应潮流,迎接挑战,把握现实,下功夫抓好幼儿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全面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应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幼儿的素质,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让幼儿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提高其自觉性

由于幼儿园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处处以自己为中心;在与同伴交往中,他们常常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事事都想占上风。如两个男孩上体育课,同时去抢一个皮球。他们都会说自己最先拿到皮球,因此互不相让,都抱着皮球不放并用脚踢对方。为了解决争端,我们应该说:“请把皮球给我,你们商量好谁先玩,或一起玩后我再给你们。“在这里我并没有对他们进行诸如“好朋友,不该打架“或“你们谁让一让,等一会儿再玩不可以吗?“这类的说教。因为那样做并不能解决争端,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幼儿来制定某些规则,老师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尊重幼儿的想法,使规则更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实际,且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幼儿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体验到在幼儿园交往与生活是有纪律、有规则的,如果不遵守它们,自己的需要就不能得到满足,而自己愿望的实现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从而加深对规则意义的理解,提高自觉性,逐渐改掉蛮横,任性,自私自利的毛病。

2、尊重幼儿自尊、多说“悄悄话”

如果对常违反纪律的幼儿高声训斥或对其进行惩罚(如罚站、罚收拾玩具、与群体隔离),这会严重挫伤幼儿的自尊,甚至可能会从内心产生“逆反心理”。长此以往,会使幼儿成为“油盐不进的四季豆”,对纠正幼儿不良行为极为不利。有个女孩上课不听讲、爱讲话,老师叫她站起来改正了再坐下。她才不理这一套呢,偏不站起来。老师生气地拉她起来,没想到她竟歇斯底里地大叫大哭起来。老师拿她真没办法,只好随她。有一天,上课时老师发现她手里拿着玩具并和旁边的幼儿讲得津津有味,老师连续提醒了三次她也没听见,于是,老师轻轻走到她身边俯下身子温和地对她说:“你看,小朋友都坐得端端正正,也没讲话。把你的玩具给老师玩一玩,放学后再给你,好吗?”她愉快地把玩具给了老师,而且马上坐得端端正正。教师应知道自己的作用不是指责、批评,更不是惩罚,而在于引导和支持幼儿的努力,使幼儿掌握是非的标准。老师不妨俯下身子对犯错误的孩子说说“悄悄话”,孩子定会认真听你说,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老师所讲的道理,愉快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3、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每个幼儿都有优点,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伙伴的喜欢,任性、淘气的幼儿也不例外。老师要透过幼儿的任性、淘气、不听话的表面:去寻找他们内心隐藏着的美好品质,及时鼓励、表扬,帮助其纠正不良行为。

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入社会的第一站。我们作为老师就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创造每个儿童的适应环境,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指导幼儿在与周围的人、事、物的交互作用中进行身心活动和素质的培养,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使他们既有初浅的文化知识;又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情趣;有爱心、关心人、意志加强、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在做好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社会这个大家庭对幼儿的的影响,社会是个大课堂,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生活中到处都是教育孩子的环境。都有杰出的人才让幼儿模仿、敬仰。同时社会又是复杂的,有好人坏人,有好事,有坏事,孩子一时难以分清,一旦步入误区,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明天,让全社会都来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使我们的幼儿教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作者:程阳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给孩子树立自信心》

摘 要:幼儿时期孩子的自我评价、个性等都还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极重要的意义,必将使孩子终生受益。“自信”是成功之后的“良性情感”,可以引导我们继续做有利于我们存在的事情。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期自信心的培养对一个人的一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 自信心 培养策略

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生活在家长的“保护”下,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来到集体中后,孩子们有的害羞、有的霸道、有的胆怯、有的好强、有的沉默寡言、有的落落大方……孩子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幼儿园会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如何让孩子们正确面对这一切呢?自信心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基石,是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勇气。“有自信心”是《新纲要》社会领域中的一条重要目标,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深刻的影响。然而目前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培养幼儿的智力素质,而忽略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许多幼儿表现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心。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充满自信地走向未来,成为新时期高素质的人才,是幼儿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和任务。

一、自信心的意义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位哲人说:“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幼儿期是个性品质可塑性较强的时期,从小培养幼儿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质,无论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是对提高群体素质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自信”是成功之后的“良性情感”,可以引导我们继续做有利于我们存在的事情。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期自信的培养对一个人的一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自信心的培养

(一)自信是捧出来的。

1.鼓励与赞赏是培养幼儿自信的重要手段。

一位教育家说:“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带来干劲,干劲带来成就,成就带来自信,自信带来更大的成就。”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孩子,用欣赏、信任、期待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给孩子以鼓励和力量,使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胆地进行创造、想象和活动。同时,老师应及时肯定、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和优点,哪怕在成人眼中只是微不足道的成功,也不要轻易放过,因为老师的鼓励和积极评价是孩子获得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你真棒”、“你的进步真大”、“你真聪明”、“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等正面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从而更主动、积极地学习。

2.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我们要善于抓住孩子身上的长处,以鼓励孩子克服自身的不足,让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满足,树立自信心。对于一些能力较差、缺乏自信的小朋友,我们更应多接近他们,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多为他们提供锻炼、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们分析、找出原因,并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循序渐进,不包办代替,敢于放手,相信孩子。一旦他们取得进步和成功,老师要马上给予热情的赞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自信心。

(二)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与挫折。

当遇到失败或其他挫折时,孩子最需要的绝对不是父母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或者阴阳怪气的嘲讽。他们不需要父母无原则的安慰与同情,最需要的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的理解、支持与鼓励。很多家长在孩子考试失败或遇到其他挫折时,首先会觉得孩子给自己丢了面子,非常生气。但这恰恰极大地损害了孩子的自信心,对于承受着失败打击的孩子的幼小心灵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时家长最需要做的是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挫折与失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谈,找出孩子失败的原因,鼓励孩子继续努力。父母必须首先对孩子有信心,然后孩子才能对自己有信心。当父母满怀信心和热情地鼓励孩子时,会极大地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三)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游戏能充分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起孩子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的愿望,使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我请乐乐当“妈妈”,完成“搓洗”、“拧干”、“晾晒”的整个“洗衣”过程,再到“幼儿园”接“孩子”。分析:让乐乐当“大人”模仿妈妈“洗衣”的过程,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她体会当“大人”的成就感,又使她懂得关心和爱护其他同伴(特别是对弱小同伴的关心),达到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互相关心、有责任感等良好思想品德的目的。在角色游戏中,让乐乐当“邮递员”跑来跑去执行送信任务。因为乐乐性格较内向,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我让她当“邮递员”为同伴送信,受同伴的影响,她也对游戏产生了兴趣,于是在大伙的鼓励下,她接受了此角色,慢慢地她的情绪高涨了,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也多了,性格逐渐开朗了。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仅仅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老师应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多种途径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加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使他们在自信中学习,在自信中成长。总之,帮助孩子走上成功之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自信往往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为强者的重要条件之一,自信心就像催化剂,能开发人的潜能,使人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美]阿尔伯特·班杜拉.叶浩生主编.社会学习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

[2]姚云.家庭教育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师科技创新教育论文

科技 教育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能力是人们一生中最大的财富。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科技教育教学类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科技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 为了补充和完善中学语文教学体系,努力实现“ 语文学习 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目标,引导中学生将学习语文的视野引向更加广泛的空间,本文作者就“中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渗透科技教育”的论题,提出几点有效教学策略,已期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科技教育渗透

中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态,有着养成学生基本的现代语文能力与习惯的要求。现在的语文学科对学生渗透科学教育是比较薄弱的。将科技内容渗透到听说读写的训练中,不仅能提高语文的应用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积累大量素材,为提高应用写作能力做好铺垫和准备。其更进一步的意义是使得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生动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教师的指令,而是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客观世界对话,在教师的指导下分享学习的乐趣,使得学习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发展过程。至于“如何将科技教育渗透到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则是见仁见智,笔者结合自己工作五年以来的 经验 ,作 总结 如下,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敢于表达,大胆争辩,甚至达到“无所顾忌”的地步。这是语文课堂上渗透科技教育的一个大前提。试想一下:学生不敢发言、不敢参与的语文课堂必定不会很成功。

如教授《雅舍》一文时,教师可设计“现实生活中雅舍的‘雅’在何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参与的兴趣,之后教师便可引入对课文中“雅舍”外部特征的学习,让学生在这种鲜明的比较中感受到名教授的“雅”旨在何处,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可出示本文的写作背景,及时表扬所有能品味到“生活情趣”、“审美情趣”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教学环境。

2.创设合理的情境

所谓情境是指教师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创设相关的问题情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他们探究学习语文的兴趣。其具体的操作程序可设计为:教师设疑→学生探究→学生深思→学生尝试→师生解决。

例如:在教授《口语交际――即席发言的技巧》这节说话课时,笔者在揭示课题时精心准备了一个小问题:“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令人害怕,一个是原子弹,谁知道另一个是什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笔者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科技教育渗透的优势作用,投影展示《__妙解“沾老子光”》、《先生选婿》的经典画面,同时播放录音,启发学生大胆作出“即席发言”的尝试。接着,笔者又介绍《顾维钧的 故事 》,让学生试着总结即席发言的技巧,形成一定的共识。在这些共识被逐步揭示出来以后,笔者设计了一些学生中常见的矛盾场合,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些共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小难题,做到活学活用。这些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自我探索的意识,体现了科技教育的精神所在。

3.创设信息交流的平台

中学生对信息的储备与收集的量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可以说是匮乏的。而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这是本该避免的。语文作为信息的载体,其内涵应该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各门科学知识和人类思想的结晶。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脱离生活着的社会 文化 环境,只局限在学科所属的社会科学范畴,不仅会使语文缩小它载体的功能,而且会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片面单一,思路狭窄,缺乏文理贯通的能力。创设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正是“语文学科渗透科技教育因素”的一种实践和研究。

4.创设课外模拟

课外模拟就是模仿课外的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根据科技渗透的需要,组织相应的活动,积极鼓励让学生担任相关角色,模拟情景,以强化学生的科技体验与语文学习意识。其基本过程是:视频播放→规则公布→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活动中再认识。

结合语文学科与课外的活动实践,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试着从以下方面作尝试。

(1)应用文体的活用。

语文学科的性质和 语文教材 的功能决定了教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科学教育必须结合语文学科自身固有的特点,必须在结合具体语言材料的训练中进行,尤其在实用文体的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更应如此。教师可给学生播放精心准备的人才招聘会的现场实况录像或关于演讲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先有一个视听上的感触,充分发挥科技教育的巨大魅力。接着,教师可给学生公布相关文体的规则,给学生一定的理论依据,然后设置相关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模仿、去实践,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既收获才艺又收获求职、应聘、倡议、演讲等应用文体的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2) 辩论 赛的精心准备。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大多有这样的感触:一场成功的辩论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教师可安排以下环节:精选辩论选手、观看经典的辩论影像、精讲辩论的规则与要点、小范围的辩论尝试与分析整改、全班的正式辩论汇演,最后全面总结得失。

5.创设开放的写作训练课题

众所周知,语文的写作训练是锻炼中学生科技思维的有效 方法 之一。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与时代特点确定适合学生实际的写作主题,让学生得到科学合理的科技思维锻炼。

中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比较全面和深入,而且写作水平较高,教师可引导他们进行科幻小说的写作。例如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 作文 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正是写作训练中渗透科技教育的经典体现。又如职教语文教材第四册的写作训练中就有明确的“引申与联想”的阅读要求。在一些命题作文中,如《科技进步带来的难题》、《未来之旅》、《科技的利与弊》、《科技信息》、《科技与生活》、《与“神七”对话》等,既可调动学生的科技思维,又可妥善地协调科技教育与语文学科的关系。

6.结语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它除了发挥自身的学科功能外,还将成为各种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同时,语文是集“基础性”、“综合性”、“知识性”三者于一体的特殊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基础,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语文学科中渗透科技教育的因素”,就是要不失时机地辅之以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实现由兴趣向志趣的转变,以便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当然,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还能考虑到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在科学态度上,树立怀疑、严谨、求实的态度;在科学思想上,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逐步养成“一分为二”的思想方法;在科学方法上,养成有计划性,善于自我总结 学习方法 等,那么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同步实施科技教育的策略就越发具有可行性了。

参考文献:

[1]孟庆欣,王晓秋.语文学科也要注重渗透科学教育.

[2]林燕华.“语文学科渗透科技教育因素”的实验与思考.

[3]黄春梅.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作用摭谈.

[4]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科技教育教学类论文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的不断凸显,科技 教育 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个学校都纷纷开展各种各样的科技教育课程,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科技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科技教育论文2000字篇一 《创新科技教育,提升学生素质》 【摘 要】当今社会竞争将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成为国际竞争的决定因素。而科学技术创新离不开教育的振兴和发展,离不开具有较高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有效的实施科技教育,提升学生的素质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科技教育 创新 提升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的不断凸显,科技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个学校都开展各种各样的科技教育课程,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实际教育中,有的学校的科技教育课或流于形式,或开展几次活动而以;或过于拘于学科,不能有效开展……。 科技教育需要创新,只有学校科教环境的创立,校内外科技教育的互补等多方面因素的改善,才能让学生能够从情感、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得以提升。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促进人文素养的提高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 渠道 。借助学科教学,分别按年级、学科制订以促进学生创新为重点的教育目标,形成科学教育的多维目标体系,全面渗透创造教育与科技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和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创造思维得以发展。教师们应按照“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思想,把科技教育贯穿到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形成学科科技教育目标体系。使新形势下的教育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渗透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使学生掌握科学理论和科学常识,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要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科技教育因素,把科技教育纳入教学目标之中;在教学内容上把科技教育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找出最佳渗透点和结合点进行教育;在 教学 方法 上教师按科技发展要求处理好认知与情感、基础与发展、教与学、全体与个体的四个关系;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将多种媒体手段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信息传递形成抽象与直观、音与形的统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整合学科教学的功能,改善教学方法与手段,指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拓宽学习渠道,组织开展网上读书、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知识技能和获取最新科技发展信息的能力。 二、以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为突破口,促进科技素养的形成 科技活动是科技教育中的精髓。科技教育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必须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的本质,因此课外活动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活动课程是中学科技教育所依托的重要形式。它灵活多样,常处于动态,所以可比作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需的液体或饮料。因此学校要把大范围的科技活动部分内容适当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以科技普及为基础,以提高技能为目标,精心设计、组织各种科技活动。科技教师应结合市、区级各项科技竞赛,制定学校的科技活动课程内容,通过活动让青少年接触新知识、新技术,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三、以校外科技教育为互补,促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与学校科技教育相比,校外科技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更合理、教育资源更丰富、更专业等多方面优势,这些优势与学校科技教育形成互补,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校外科技教育可以在在小组活动分班上的互补;在教育资源上的互补;在教师专业化程度上的互补;在教育目标上的互补。除此之外,是学生机会上的互补。由于校外科技教育机构往往是各种科技竞赛、科技活动的主办方或组织者,因此,参加校外科技教育的学生有更多开阔眼界、亲身实践的机会,这些都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弥补了学校科技教育参加 社会实践 活动不足的缺点。 四、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 通过科技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地重建知识结构是科技教育要义所在。因此学校要基于科技教育开发科技校本课程。另外让校外科技辅导员协助学校进行科技校本课程建设,使校本课程系列化、立体化;用开放的课程,让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拓展学习途径,提高师生的科学素养。学校着力建设科技教育系列课程,以学校为主体,借助共同体中的优质科技教育资源,建设符合学校科技教育制度,便于全面实施科技教育。 五、以科技环境为熏陶,促进科学素养的渗透 科技环境体现校园 文化 内涵。科技类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的特色文化,不仅要符合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而且要充分挖掘和展示这类课程本身的文化特质,如民主、自主、合作、协商的课程开发制度,师生在课程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善于合作、追求创新的精神风貌等,这些课程文化要素必定有助于学校文化的完善和发展。因此除上述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之外,学校还将隐形课程纳入校园环境中,其含义是指学生生活和学习中良好的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广义的隐性课程还包括社会、家庭等的科技氛围和人文气息等。这种校园环境遍及学校的各个角落,如科技板报、科技人物介绍、垃圾分类角和蔬果 种植 区等,都为学生开辟了学习科学的天地,使他们受到科技的熏陶,感受科技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科技氛围。 六、以家庭科技教育环境为后盾,营造最真实的生活空间 家庭可以给学生的科技活动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科技教育资源,大量的时间资源、广阔的空间资源、丰寓的物力资源和最广泛的师资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学习科学知识,接受科技信息,又可开展实验、制作、种植、养殖等科技活动。因此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家长的认识,让家长明确自己也是科技教育的主角,支持并介入科技教育活动之中;必要时可以成“科教活动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开展科教活动,建设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科技教育网络”,形成科技教育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蒋长荣.校内外科技教育互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3(2) [2]李颖.以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助力学生成长[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3(7) [3]黄美健.构建科技教育共同体,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J].广东教育,2013,(10) [4]李衍霞.创新科技教育课程,提升学生科学素养[J].教育科学,2011,(1) 科技教育论文2000字篇二 《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摘 要:在当代社会,科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很好的解决科技进步与创新这个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核心问题,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自己,就必须由科学教育大国转变为科学教育强国。科学教育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为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科学教育;人才;后备 一、科学教育的概念界定 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教育就是相对于人文学科、社会学科、技艺学科而言的。科学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包括科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在我国,科学教育通常是指包括数学在内的中小学自然科学教育,或称为理科教育。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成为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真实的写照。由于科学社会化使人们对传统的经典学科分类式教育产生了质疑,社会科学化又对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科学教育便成为全民的科学文化教育。在此背景下,科学界、教育界又力图赋予科学教育以新的内涵,人们从各自视角出发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如有人认为“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的教育”。 鉴于以上理解,我们认为,科学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等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 二、我国科学教育政策的核心价值―人才储备 所谓科学教育就是指为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了解科学知识的教育,以教学内容为主。科学教育的特征为系统性,大学科学教育政策简而言之指一个国家为解决一定历史时期的大学科学教育的问题实现科学教育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关于科学教育的行动准则。大学科学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其理论基础是实用工具主义。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把实证主义功利化,强调“生活”、“行动”和“效果”,它把“ 经验 ”和“实在”归结为“行动的效果”,把“知识”归结为“行动的工具”,把“真理”归结为“有用”、“效用”或“行动的成功”。实用主义的要义体现认识的任务,不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是认识行动的效果,从而为行动提供信念(“思维的唯一职能在于确立信念”)。 到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在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结束了混乱的局面开始走上正轨,为了使在“”中已经崩溃边缘的国民经济迅速复苏,教育实际上成了经济发展的工具,单纯从富民强国的要求出发,大学教育成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 三、科学教育人才储备过程中存在问题 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把大学视为改造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工厂”,大学本身的功能和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树人育人的主旨和要义,在科学教育的结构中被培养专家的目标所模糊。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只具有工具性的价值,而不是一个和谐和全面发展的人。 1953年,我国高等教育十一大类共设置215种专业;到1983年,高校专业设置达到创纪录的1039种,是1953年的4. 8倍。以有计划、按比例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为理想的科学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却造成严重的比例失调。1987年高校 毕业 生分配中,有353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41. 7%)人才奇缺,数额达19万人;与此同时,又有157个专业人才“过剩”,人数亦达10万人之多。过于专门狭窄的专业设置和专门技能,与现代社会知识技术迅速更新、职业变换和社会流动加速的要求极为不符。与计划体制相应的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大学管理体制,造成重复设置严重,学校规模极小,大学教育效益低下。在大学内部,基础理论与专业教育,教学、科研和实验之间界垒分明,各类人员功能单一,相当多的大学教师成为只是教学的“教书匠”,导致大学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降低,以及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上述大学教育的弊端己经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发展和改革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矫正和改善,但仍然是中国大学教育的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任务之一。 四、如何有效的利用科学教育进行人才储备 (一)明确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从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目标的选择、课程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等方面。贺麟曾说:“中国人如欲进科学之门,入学术之宫,一改崇拜物质、崇拜武力的世俗实用的态度,而认识理论的真价值,首先就须认识观念的力量,特别认识抽象观念的力量与价值。”这段话对于我们今天的科学教育改革也极富指导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科学教育一直比较重视,但科学教育始终围绕培养有用的科技人才这个目标展开,从学制规定、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都体现了这个特点,以至于培养的科技人才有限,而整个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始终不如人意。 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教育观念的更新,科学教育改革也同样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科学课程改革,各级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广大科学学科教师要自觉克服唯科学主义文化观的影响,加强对科学史、科学教育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更新教育观念。科学教育的任务,不仅仅局限于培养未来的科学家,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大众对科学的理解,最终养成科学精神,更是人们所追求的。我们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离不开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为了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我们的科学教育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定位: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接受基本的科学素养教育;二是要坚持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为此,就要变培养“知识型”人才为“素质型”人才,树立“全民科学”、“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学校的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其人文价值,满足他们的教育需要、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需要。不但要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发挥其行为导向功能,使学生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科学方法,培养善于质疑、敢于批判的创新精神。 (二)加强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是现代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长期以来,科学教育只是注重科学知识的传递,而忽视科学精神的传播。时至今日,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在我们社会生活中还是比较薄弱,宝贵的科学精神资源在科学教育中常常白白地流失掉,许多学生接受了几年的科学教育,却领悟不到基本的科学精神。因此,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对科学精神的培养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精神。科学精神首先表现为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是创造力的前提和保证,培养创造力首先应培养创造精神。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就是要重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活动的浓厚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求异,敢于探索实践,勇于坚持己见,善于修正错误。 第二,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科学的目的是求真、求实,在求真、求实的实践中形成求实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首先要在科学教育中教给学生求实的态度和方法。此外,要引导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增强学生识别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能力。养成学生的求实精神,对于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都是有益的。 科技教育论文2000字篇三 《试谈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中科技馆的作用》 摘 要:随着我们现代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科技行业的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它在推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对人们质量的提高起着很大的作用。随着科技的普及,科技教育要从小培养,在青少年时期要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重要的一个课程。社会应该多做一些有利于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的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有很重要的意义。该文着重叙述了科技创新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好处和在科技创新教育中科技馆的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 科技馆 科技馆作用 中国在进步,科技更新速度非常的快,大力提倡国民综合素质,这离不开社会科技的发展。想要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就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提高国民的素质是很有必要的,民族的素质离不开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的教育,青少年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国家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创新也要从青少年培养开始,培养孩子们的开阔思想和 创新思维 能力是很重要的。对青少年良好的教育和创新决定着国家的命运,科技馆作为为大家服务的一个平台起到了不可取代的社会意义。 1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意义 青少年肩负着国家未来建设的重任,我国目前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学习教育。在一些大城市科技创新教育模式已经很健全,在教育设施方面和教育内容方面随着国家对青少年的重视都已经逐步完善,这些对国家和国民有利的因素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参加到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中来,很好的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想教育并且提高了青少年自身的科技素质,这些对青少年来讲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比如,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就有全国性的科技竞赛。青少年培养对科技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思维能力的掌握对自己来说是一项很好的事情,而且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科技馆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在发展科技馆事业上已经有很多年的历程了,最近的几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青少年科技馆也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青少年创新教育的科技馆开始走向全面发展的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科技馆对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教育非常的重要,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这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唯一途径。青少年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法宝就是教育和经济,青少年要想成为前辈的接班人,从小就要培养出探索、创新的能力。青少年正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最好阶段,需要对科学知识的掌握,青少年科技馆满足了青少年的这一愿望,科技馆可以让青少年在学习创新教育的阶段起到引导和增长知识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认识到科技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 3 科技馆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科技发展,现代社会形成了一个大经济体,传统的思想已经跟不上现代社会的步伐,在青少年从小的学习中引导他们学习创新教育,引导他们参加科技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科技馆形式多样,可以满足不同青少年的个性和兴趣,利用科普活动在青少年中普及和传播 科普知识 和科学创新精神。还可以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弥补了黑板教育模式的不足,让青少年在教室外可以学到教室内学不到的知识,激发出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科技馆在科技教育中的作用 我国得以发展靠的是科技,一个国家想要科技兴国,就要从青少年开始抓起,科技馆是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部分,在青少年创新教育中,实施科学发展,让科技在实践发挥作用,把他们培养成未来的创新人才,为国家的创新技术带来更大的突破做贡献。 科技馆在教育中的启迪作用 科学创新就是求知答案的过程,是求知欲的动力。要培养青少年问为什么的习惯,我国教育喜欢让学生回答一些有唯一明确答案的问题,对于那些 发散思维 的问题很少。科技馆通过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做出一些根据他们内心真实想法的题目,这样可以更好启发学生散发自己的思维,培养创新的能力。科技馆更好的在启发教育方面帮助孩子,科技馆在启发教育上为青少年做出了很做的努力和贡献。 科技馆培养竞争意识的作用 科技馆在开展的一些科普活动中,有青少年科技竞赛,它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孩子对科技创新的主动性,通过一些实验参加实践活动丰富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模式。通过比赛的方式,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在这个竞争的环境中做到了对科学知识实践普及的效果,让他们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具有竞争的意识。 科技馆起到了青少年创新的作用 科技馆培养了很多教育科技人才,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是一件很大的教育工程,它是帮助青少年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的环境条件。科技馆是否能不断的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这关系到科技馆能否继续下去的因素,直接关系到科技馆的前途。利用可行的有限资源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具有创新能力,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 科技馆起到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作用 科技馆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科技馆以学习对象为中心,对学习者建立了责任和义务,学习中主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意识学习。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来强化教育恩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增强了学生的团结意识。科技馆教育除了科技知识教育以外,还有专题的科普讲座,有人文关怀主体,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青少年学生建立自己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青少年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有一个很好的素养。 4 结语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国的教育成败与否不能只凭借考试成绩的多少,要看孩子在生活中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在以学习为主的同时还要发挥主动的符合每个孩子身心健康和身心发展规律的作用。科技馆和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之间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对青少年开展各式的科普活动,还要提高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科技馆就是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的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吴俊锋.试析科技创新教育对青少年的重要影响[J].大观周刊,2013(14):376. [2] 江洋,邓继波,李学伟,等.小自然成就大气候―― 重庆市南岸区天台岗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科学FANS,2013(10). [3] 王可炜,陈曦,梁皑莹,等.科技馆展项创新对公众科学素养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23):14. 猜你喜欢: 1. 关于科技论文3000字 2. 科技创新教育的论文范文 3. 浅谈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论文 4. 科技教育论文范文 5. 科技教育教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培养科技创新精神论文的方法如下:

1、建立一支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

培养创新型人才,就需要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可以增进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并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中,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导演,这样就要保持思想观念上的超前性,不断提高实施创新教育的自觉性。

2、开展科技竞赛、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主动性。

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简称科技竞赛和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推动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二者也是国家重大教改项目“质量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和项目。

科技竞赛是指在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之外开展的与课程有密切关系的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是综合运用一门或几门课程的知识去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或特定问题的大学生竞赛活动。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充分发挥科技竞赛的激励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和级别的大学生科技竞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