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南风窗总编辑

发布时间:

南风窗总编辑

李北方:南方系大起底[高清版]

我知道,也不告诉你。

李北方,《南风窗》主笔,分别于北京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致奋领奖学金(Chevening Scholarship)获得者。以“做一个人民的知识分子”为努力方向。现任《南风窗》主笔。发表《人与制度,哪个重要》《青年的沉浮》《中国人是如何被洗脑的?》《南方系大起底》《没有人民,何来公民?》等十分有影响力的文章,被多家媒体杂志转载。2003年左右在《中国新闻周刊》,当时的他还叫做“李楠”。

1997年,所任职的公司因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和自身的不当扩张而倒闭。而在公司任职期间对经济现象深感兴趣的郑作时走上了以自己的特长——写作与经济研究结合的一条道路,任职于杭州的一家杂志社。三年内由普通记者升迁至编辑部主任,并很快被南方崛起的新锐媒体南风窗看中,成为南风窗的核心记者,成为高级记者和上海站站长。2008年离职,开始自己的独立财经作家道路。在南风窗期间,在时任总编辑(现任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的鼓励下,结合自身的特长,于2001年开始了对当时刚刚浮出水面的中国财富榜首富——刘永行及其领导下的东方希望公司的研究,出版了以《希望永行》为名的自述体书籍,并在过程中与刘永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2005年开始,受国内著名的出版人吴晓波的委托,创作多部中国企业的研究著作,其中包括国内领先的互联网服务公司阿里巴巴的正传:《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国内民营汽车制造的先行者——李书福的评传:《汽车疯子李书福》;国内白酒业三强企业之一的白酒制造业企业酒鬼酒公司的正传:《酒鬼记》。由于这些公司史的创作,郑作时越来越意识到,当初简单记录下的刘永行的企业理念,其实是在华人环境和中国本土的创业公司中最优秀的理念。华人社会的独特性和中国本土环境下竞争的残酷性构成的外部环境,才产生了像刘永行这样的创业理念。因此郑作时认为,在2008年经济环境不好,失业率较高而大批国人开始创业历程的背景下,有必要在更深入研究并更为平实的语言基础上,修订并改版原名希望永行的刘永行自传,以帮助更多的创业者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稳。

南风窗历任总编辑

1985年毕业于江苏省武进县前黄中学文科班,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曾在前黄中学就读6年。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至2004年,供职于北京印刷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哲学助教、讲师。1995年调入国家新闻出版署报纸期刊管理司,从事报纸管理工作。1997年调新闻出版署办公室秘书处工作。曾多次参与报纸、期刊管理有关文件的起草及修订工作。2000年9月,任职信息早报副总编辑。2003年6月,调任新闻出版总署下属《传媒》杂志常务副社长、常务副主编,主导对《传媒》杂志的改版工作。2005年加盟国内著名的市场调查机构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任董事。其间主要从事媒体市场研究。2006年8月,任职国内著名时政新闻杂志《南风窗》总编辑。2009年2月,加盟共青团中央旗下的综合性新闻杂志《中国周刊》,任总编辑。 2014年1月22日朱学东通过短信向搜狐传媒确认,他已经离开《中国周刊》。而对于离开《中国周刊》之后的打算,朱学东简单回复搜狐传媒:“先休息” 。

我知道,也不告诉你。

李北方,《南风窗》主笔,分别于北京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致奋领奖学金(Chevening Scholarship)获得者。以“做一个人民的知识分子”为努力方向。现任《南风窗》主笔。发表《人与制度,哪个重要》《青年的沉浮》《中国人是如何被洗脑的?》《南方系大起底》《没有人民,何来公民?》等十分有影响力的文章,被多家媒体杂志转载。2003年左右在《中国新闻周刊》,当时的他还叫做“李楠”。

南风窗编辑

1985年毕业于江苏省武进县前黄中学文科班,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曾在前黄中学就读6年。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至2004年,供职于北京印刷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哲学助教、讲师。1995年调入国家新闻出版署报纸期刊管理司,从事报纸管理工作。1997年调新闻出版署办公室秘书处工作。曾多次参与报纸、期刊管理有关文件的起草及修订工作。2000年9月,任职信息早报副总编辑。2003年6月,调任新闻出版总署下属《传媒》杂志常务副社长、常务副主编,主导对《传媒》杂志的改版工作。2005年加盟国内著名的市场调查机构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任董事。其间主要从事媒体市场研究。2006年8月,任职国内著名时政新闻杂志《南风窗》总编辑。2009年2月,加盟共青团中央旗下的综合性新闻杂志《中国周刊》,任总编辑。 2014年1月22日朱学东通过短信向搜狐传媒确认,他已经离开《中国周刊》。而对于离开《中国周刊》之后的打算,朱学东简单回复搜狐传媒:“先休息” 。

陈菊红,1974年生。1995年在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毕业后进入《南方周末》。工作七年后,于2003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担任尼曼访问学者。2006年供职《南风窗》杂志任总编辑,一年后加入腾讯网。现为腾讯网总编辑。

南风窗杂志评价:

南风窗是一个比较知名的杂志报刊,这个报刊是成立于1985年的,这个知名报刊是有独特的品质和气质,并且对社会上所形成的问题会给予特别的解读,读者对于南风窗这个报刊也是有非常高的评价。

有关于这个报刊报道的一些新闻,阅读下来的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可以说南风窗报刊的文笔还是非常精彩的。对于比较关心国家大事的人来说,选择阅读南风窗这个报刊的文章还是非常好的。

刊物历史:

《南风窗》在中国大陆首次鲜明提出“政经杂志”的理念,采用全彩色轻涂纸印刷,与国际印刷品质接轨,成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政经新闻杂志。

1998年,《南风窗》在中国大陆首次鲜明提出“政经杂志”的理念,采用全彩色轻涂纸印刷。

2001年,《南风窗》改为半月刊,月发行量突破80万份。2008年,《南风窗》改为双周刊,逢单周三出版,全年出版26期。

自2008年以来,南风窗杂志社凝集资源,致力于转型成为一家研究型的立体传播机构,其编辑记者、核心供稿人大多来自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并设立国家政策研究中心、品牌传播研究中心等研究部门,与知名学术机构开展合作,为政府、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报告。

南国早报总编辑

广西大学在建校九十年历史上可谓人才辈出,那我先来说说广西大学历史上还有现代出过的名人吧。

一、蒋钦挥

蒋钦挥是广西全州人,1982年毕业于广西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现任广西日报社南国早报总编辑。他曾经先后在广西电台、广西日报、北海日报工作,历任广西日报驻桂林记者站的各种职位。有多篇新闻作品获奖,此外,热爱家乡的他还整理了点校《全州历史文化丛书》。

二、林冬

林东是广东广宁人,1982年毕业于广西大学中文系。她曾在柳州市文联、广西新闻学会报纸、《柳州日报》、中国地市报女记者协会担任过职位。她在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并于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写过电视剧本和散文获得多个奖项。

三、白鹏飞:广西大学第一位校务长

白鹏飞是桂林人,著名的学者与民主人士,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在校期间遍修了兽医、统计、政治、经济、法律诸专业,留学11年,获得政治、法律5个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上海、北京、广西的9所大学担任教授和校长。其中就包括了广西大学。

任校长职位期间他将西大的师资力量扩充强大,聘用教授李达、郭沫若、许德珩、陈豹隐、马叙伦、熊佛西、王力、林砺儒、马寅初、黄觉非、焦菊隐、张映南、千家驹、王伯文等。七八十年过去了,这些名人教授在今天依然赫赫有名。很多人只了解马君武,却不知他也对西大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郑小平

大一上学期的时候选修过他的书法美学。

这位老师也是挺厉害的,是西大化学化工学院的副教授,工学博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曾为中国书法学院访问学者,把书法作为爱好,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过论文,还开设了这门校选课,当时购买他的课本还附送了签名哈哈哈哈。之前图书馆展览展出的90余件书画作品均由广西大学艺术学院郑小平和另一位老师创作。

五、文国艺

我又来推荐这位老师了哈哈哈哈~这位上课跳舞的老师,可谓多才多艺,自称“博士舞男”。2013年因为学生上传网络的舞蹈视频走红,视频里老师在课间与学生舞伴合作跳舞,充满激情活力,当时是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围观。最开始他在课间安排舞蹈环节,初衷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但后来慢慢形成了一种习惯。

不过他自己也说过,他的学生来上他的课不仅仅因为他跳舞,他说过上他的课的同学应该90%以上会喜欢,与跳舞无关”。他的课确实有趣,言论总是语出惊人,不过较受学生欢迎,他好像得过学校学生选出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荣誉。

我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有幸选修了他的动物保护概论,认为他对待教学十分严谨认真,自己上课从来不迟到,也不喜欢学生迟到。课上放的视频也比较有意思。

可以说西大辉煌的历史是我们前进的目标和动力啊!

广西大学走出过许多名人,从榕江校区、蝴蝶山上、桂林校区,直至如今的广西大学,名人那是不少的。我就提一下我心中印象较深刻的。

一、陈焕镛

他的生平我就不做过多的赘述了,我本来也不知道有这么一位人的,我了解到主要是因为机缘巧合,2018年12月。广西大学举办了90周年校庆,校庆前期,有幸作为志愿者为校庆贡献一份力量。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在志愿者培训的过程中,整理广西大学历史进程的老师,在给志愿者介绍历史重要人物时,提及了这位教授。

二、郑皆连

郑皆连主要从事桥梁研究工作,初次见到他时是在一次关于桥梁的报告会上,会上讲述了桥梁几种样式以及发展历程,还讲述了关于平南三桥这座世界之最的建设。我不是桥梁专业的,听的时候,说实在的,我挺多不理解的,但想丰富自己的认知,我还是挺认真听得,听听大佬级别的报告还是有益处的。

三、我眼中的学霸

大一时的班助陈婉玲,现在已经是保研在读研究生了,是个又高又漂亮的女生。听说过她拿的一些奖项,抬头仰望一下,哈哈哈哈哈!!!最近听说她又在某国“旅游”了(大概是为设计做实地踏勘吧),上图即为某国某处一景。她保研之后还给了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其中还包含了一些个人经历,挺受益的。说完又羡慕了一下,哈哈哈哈!!!!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编辑相当于行政级别属于正厅级别。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是广西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系自治区直属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公司旗下拥有多家全资、控股子公司,业务涵盖图书、期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等主营业务和文化地产、物资贸易、物业经营、文化投资等业务。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有突出贡献专家。1946年生于广西平乐县。1969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70年参加工作,历任广西恭城县文化局创作组组长,中共恭城县委宣传部部长,漓江出版社社长,广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编审,广西新闻出版局图书处处长,2006年退休后返聘为广西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是广西作家协会第三、四、五届理事,广西散文创研会副会长,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广西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综合素质评委。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新庙祝传奇》,专著《毛泽东诗词注释》,散文集《向往和谐——彭匈随笔》等。短篇小说《净地》获广西人民政府首届铜鼓奖,《新庙祝传奇》获1984年广西文学优秀作品奖,随笔《从“荷西是假的”说开去》获1997年全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奖。散文集《向往和谐》获广西第四届铜鼓奖。出版有随笔集《向往和谐》、《云卷云舒》、《会心一笑》、《极品男人》、《一事能狂》等,近年来在广西电视台“读书时分”栏目开讲三国、水浒等名典名著,在《南国早报》文化版设有相关创作专栏,结集为散文集《三国那些人儿》、《水浒这些男女》,在广西高校及各地文化部门举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讲座,读者反响强烈。其作品入选多种版本的“中国年度散文”。

云南日报总编辑

在第13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作为一名纸质媒体的忠实读者,我很想说说我心目中的记者,很想说说我难忘的若干新闻佳作。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读初中时,语文课本中有一篇魏巍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志愿军战士的由衷热爱、深情礼赞,所选事例典型且有感的细节,是一篇有很强感染力的佳作。我1964年就读云南财经学校时,每个班都订有一份《云南日报》,学校规定除周末外,每天要用半小时读报,并要求由每位同学轮流读。穆青等记者写的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真实反映了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这篇通讯当时在全国省级以上报纸头版转载,我感受深的一点是新华社大记者笔下竟有许多群众语言,如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我一直将这句话作为写作中的座右铭。当年《云南日报》总编辑李孟北主笔的栏目“滇云漫谭”,云南日报记者写的连续报道“岩竹十日”,我都认真读过。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就读大学中文专业,写作课文中的短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字挟风雷,声成金石,飞扬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的激情;《中原我军占领南阳》,通过背景材料让读者了解到占领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南阳的军事价值。由于短小精练,我当年能背诵这两篇雄文。作家徐迟的人物通讯《歌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将数学家陈景润、植物学家蔡希陶写得个性分明,跃然纸上,,我由此感到好新闻要有文化品位,搞新闻的人要有文化素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财经中专教师,我最喜欢阅读的报纸是《经济日报》。时任总编辑范敬宜主张宣传经济建设成就,要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深、易理解的角度着笔。在他的主持下,该报1989年底、1990年初,策划刊载出系列报道“五个变迁”—《吃的变迁》、《穿的变迁》、《住的变迁》、《行的变迁》、《用的变迁》,通过五个人们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侧面的变化,反映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以及它和普通人的紧密关系,亲切生动、合乎情理。之后,又采编了一组“五个变迁的背后”— 《在吃的变迁背后》《在穿的变迁背后》《在住的变迁背后》《在行的变迁背后》《在用的变迁背后》,主要写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对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所起的重大作用,比五个“变迁”,更有思想深度。我将这两组报道剪贴入剪报本,作为资料收藏。我尤其爱读《经济日报》记者詹国枢(后任《经济日报》副总编辑,退休前为人民日报编委、海外版总编辑,)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写的经济改革采访报道、经济述评与经济随笔。他作为一名经济记者,既具备新闻记者的敏锐嗅觉,能在看似寻常之处抓出新闻;又掌握了若干经济理论知识,把握着现实经济的脉搏,对事物看得透彻;还善于借鉴文学手法,紧紧围绕人的感情、心理、欲望行文。他的新闻作品如《春天的企盼——献给走向繁荣的中国》、《市场赋》、《从煮饺子说到规模经济》、《假如没有乐凯》、《企业死与活的辩证法》等,有新意、多激情,能以小见大,能从人们从人最关切的角度人手,很少有官话、空话、大话、套话。近20年来,我给《丽江日报》写经济题材的时评,或多或少对詹记者经济随笔的写法有所借鉴。进入新世纪,尤其是2004年退休后,新闻作品中,我尤其爱读讲究短、平快的时评。《人民日报》蒋元明、米博华,《中国青年报》陈小川,《南方日报》鄢烈山等记者写的时评,有思想性、有杂文味、立意深、结构精,不仅耐人寻味,而且可供学写时评者学习、借鉴。10多年来,我给《丽江日报》“鉴雪亭”、“民生民谈”、“法制时评”、“文化评谭”等专栏写时评时,力求做到既有思想性,又有杂文味。我书桌上有一本《范敬宜文集》,这是曾任《经济日报》、《人民日报》两大报纸总编辑的范敬宜于2010年11月13日病故后,我在新华书店买到的。近来我又认真阅读这本书,以作为对一位写出多篇在全国有影响的新闻名作的老记者的纪念。我想不出佳句来结尾,谨以《人民日报》原副总编梁衡在范老逝世次日写的怀念文章结束本文:“人民日报十多位总编,自邓拓之后,其才学堪与其比者唯老范一人;范仲淹倡‘先忧后乐’已千年,我身边亲历亲见,能躬行其道的新闻高官,唯老范一人。我只有用《岳阳楼记》的最后一句话来说:‘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吴然的简介:

吴然原名吴兴然。1946年生,云南宣威县人。高中毕业后当过工人和小学教师。后调《春城晚报》作编辑,1985年起主编该报《小橘灯》儿童副刊。

1973年在《云南日报》发表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海花》。80年代以来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出版有散文、散文诗集《歌溪》《凉山的风》《风雨集》《珍珠雨》《小鸟在歌》《走月亮》。

扩展资料:

吴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大理度过的。他记得,那时自己和妹妹、母亲住在一间小屋子里,天冷时要靠火塘微弱的柴火取暖。

母亲到地里干活,经常很晚回家,吴然和妹妹就站在高埂上等母亲。“当山梁的垭口出现了一个黑影,黑影的边缘被山月镀了一道清白的亮边,那就是母亲。她背着一背刺柴,顶着山月从山梁上下来了。”于是孩子们就牵着母亲的手,踏着月光回家。

很久以后,吴然读到清代文人沈复的《浮生六记》时,看到江浙一带有“走月亮”的古老习俗,说的是当地妇女在八月十五的晚上,踏着月色结队而游。

吴然说“看到‘走月亮’三个字,我忽然被触动了,不禁就联想到童年时,和母亲踏月而归的情景。”于是,吴然动笔写下了《走月亮》这篇散文,借用江浙民俗的“走月亮”三个字,把文章的地点放在苍山脚下,笔下写出了洱海之月,也写出了母爱深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云南作家的两篇散文作品入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

吴然的简介:吴然原名吴兴然。1946年生,云南宣威县人。高中毕业后当过工人和小学教师。后调《春城晚报》作编辑,1985年起主编该报《小橘灯》儿童副刊。1973年在《云南日报》发表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海花》。80年代以来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出版有散文、散文诗集《歌溪》《凉山的风》《风雨集》《珍珠雨》《小鸟在歌》《走月亮》。扩展资料:吴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大理度过的。他记得,那时自己和妹妹、母亲住在一间小屋子里,天冷时要靠火塘微弱的柴火取暖。母亲到地里干活,经常很晚回家,吴然和妹妹就站在高埂上等母亲。“当山梁的垭口出现了一个黑影,黑影的边缘被山月镀了一道清白的亮边,那就是母亲。她背着一背刺柴,顶着山月从山梁上下来了。”于是孩子们就牵着母亲的手,踏着月光回家。很久以后,吴然读到清代文人沈复的《浮生六记》时,看到江浙一带有“走月亮”的古老习俗,说的是当地妇女在八月十五的晚上,踏着月色结队而游。吴然说“看到‘走月亮’三个字,我忽然被触动了,不禁就联想到童年时,和母亲踏月而归的情景。”于是,吴然动笔写下了《走月亮》这篇散文,借用江浙民俗的“走月亮”三个字,把文章的地点放在苍山脚下,笔下写出了洱海之月,也写出了母爱深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然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云南作家的两篇散文作品入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

2013年3月27日,何侃任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