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救灾的刊普有《防灾减灾工程学报》,《震灾防御技术》,《地震地质》。《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刊期:双月刊。是由江苏省地震局主管,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的核心期刊。《震灾防御技术》刊期:季刊。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办的核心期刊。《地震地质》刊期:双月刊。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核心期刊。
工程科学学报不好发。因为编辑初审,主要是考察论文是否符合杂志的办刊要求,也就是内容是否属于杂志的范畴之内。初审通过后才能送给专家复审,这个过程需要反复的修改再修改,复审通过即可排队等待刊发,所以不好发。《工程科学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科技大学主办的学术类科技期刊,1955年创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我认为在提这个问题之前,你需要知道什么研究,学术论文写作在研究中起着什么作用。研究或撰写学术论文不是一个容易又快速的过程,而是要耗费很多时间,付出大量的努力。研究不像三明治制作那么简单!学术研究是一个长期的、严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将原创思想转化成讨论,辩论和学术论文,以更好地理解你的研究主题。如下图所示,发表学术论文往往是科学研究的最后一个步骤,只要前面的步骤都做好了,发表学术论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此发表学术论文的难度在于你前面的工作做到什么程度了,是不是有一个原创的idea?是不是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充分分析?研究是一个有意识的提出假设的过程,所提出的理念必须是原创的。在已有的论点,案例研究和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东西,从而形成你的研究主题。下面说一下研究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概念。研究方法 。如何使用特定方法或既定概念来论证你的假设。研究设计 。包括目录,介绍,论文综述,方案设计、案例研究,图表,调查问卷,调查,直到最后的结论和推论。学术研究有很多类型 。定量,定性,历史,自然科学,工程应用等。研究的方法可以是一般的具体的或归纳的演绎。学术论文写作遵循一定的格式,学术期刊一般都会提供模版(template)。可以使用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Zotero对文献进行一键排版,非常的方便和高效。论文投稿过程中,要学会寻找目标期刊,期刊的影响因子,审稿周期,还可以去论坛看看网友们的投稿经验分享,这有助于避免一些坑。学术剽窃。学术剽窃在科研界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每年都有相关新闻。现在很多期刊都加入了cross check,也就是说在你投稿的第一时间,期刊编辑就会对你的manuscript进行查重,如果重复率不符合期刊的要求将直接被退回。我接触过很多学术大牛,他们把科研当作一种艺术,把科研和一些艺术、音乐等结合让他们更加享受科研。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加深对科研的认识,不断训练自己,提出创新的想法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是有难度的,核心论文的字数要求应控制在4000-5000字之间。文科方向的核心论文,所需字数应在5000-8000字左右。当然,具体还的结合作者实际期刊情况来确定。期刊论文除字数要求外,还对论文的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并且对论文的重复率比较低。作者对论文的重复率尽可能地控制在10%以内,并且核心期刊发表的时间更长。从安排到发表,总共一起的时间大约是8-12个月,因此,建议至少提前一年开始着手自己的论文,因为核心论文发表的难度也相对较大。扩展资料: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介绍如下:文科类核心期刊职称评定时,须合理的控制论文的字数,因为论文的字数和论文发表的版面有直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适当的字数能减少论文发表的版面。毕竟,字数越多,占据的页面就越多,所需的版面费也就越高。论文发表还有很多的注意事项,例如,论文的格式要求、字数不够该怎么办、职称论文发表的费用是多少、职称论文的级别是怎么评判的等等。
防灾减灾救灾的刊普有《防灾减灾工程学报》,《震灾防御技术》,《地震地质》。《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刊期:双月刊。是由江苏省地震局主管,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的核心期刊。《震灾防御技术》刊期:季刊。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办的核心期刊。《地震地质》刊期:双月刊。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核心期刊。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是防灾减灾工程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刊载以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为主的各类灾害的基础性学术研究论文和应用性科研成果,内容包括:地震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爆炸与火灾、植物灾变以及其它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危害的各类灾害。开展多种灾害学间的学术和科技成果交流,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灾害科学方面的结合,推动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促进有效减灾,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为从事防灾减灾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事业部门的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
咱们学校给每位同学都发了一本毕业论文小册子,那上面很详细的,估计可以帮你解决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因此,我认为,现在应该非常重视防灾减灾的问题。在防灾减灾中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 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采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 政府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 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宣传材料,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自救能力。 会公众要充分认识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类预警信息含义,在收到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能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有效用户手中,使他们有机会采取有效防御措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自然灾害风险指未来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灾害程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分析与评估,了解特定地区、不同灾种的发生规律,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对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短期和长期变化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包括灾情监测与识别、确定自然灾害分级和评定标准、建立灾害信息系统和评估模式、灾害风险评价与对策等。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每年____为我国“防灾减灾日”。A.4月20日 B.5月12日C.7月15日 D.9月1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自____起施行。A.2000年12月1日 B.1998年3月1日C.2003年5月1日 D.2007年8月10日3.在街上遭遇地震,应抱头迅速到____。A.最近的建筑物内 B.空旷地蹲下C.高楼 D.立交桥4.发生地震时,在平房人员应迅速头顶保护物向室外跑,来不及可____避险。A.倚靠鱼缸 B.躲在床下或桌子下C.倚靠书柜 D.站在房中央5.闻到有浓烈的煤气异味,应立即____。A.打开门窗,关掉煤气阀门B.开灯查看,确认煤气泄漏位置C.打开抽风机,抽走煤气D.打电话报警求助6.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是由____造成。A.建筑物倒塌 B.地震的余波C.地震引起的火灾 D.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7.遭遇洪水袭击来不及撤离时,应____。A.在身上捆绑重物,防止被洪水冲跑B.迅速向屋顶、大树、高墙等处转移C.以静制动D.把财物用防水布包裹起来8.夏天高温天气,从外面大汗淋漓回家,应____。A.用冷水冲洗降温B.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C.喝冰镇饮料降温D.将空调开到最大吹风9.对出现中暑症状的人员,可____缓解症状。A.用热毛巾敷脸 B.用冷毛巾敷脸C.喂服汽水等冰镇饮料 D.喂服咖啡、红茶等热饮10.地铁在隧道运行时停电,乘客应该____。A.扒门自行离开车厢进入隧道B.拉门自行离开车厢进入隧道C.在车厢内嘈吵D.耐心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听从救援人员指挥,依次沉着冷静地按照工作人员指定路线撤离11.2009年____是第十四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A.3月30日 B.4月1日C.5月12日 D.6月1日12.外出旅游入住旅馆后,应该首先____。A.了解附近的商场B.留意察看逃生通道、安全门,最好试走一次C.了解景点D.了解周围的交通状况13.溺水者被救上岸如无呼吸或摸不到脉搏时,应立即____。A.进行“倒水”B.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C.检查有无外伤D.送去医院14.发生地震时在学校上课,应____避险。A.慌乱跑向教室外B.迅速抱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躲在各自的课桌下C.蹲在地上D.坐在座位上不动15.在郊外遭遇雷电时,应该____。A.及时躲避或尽量找低洼处蹲下B.停留在空旷地C.停留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旁D.停留在广告牌下16.火场中失去自救能力时,应____求救。A.呼喊 B.敲击身边物品C.等待 D.想方设法站起来,引起别人的注意17.广东省医疗急救电话是____。A.110 B.119 C.120 D.12218.广东省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刑事、治安案件、自然灾害等报警电话是____。A.122 B.119 C.120 D.11019.被狗、猫等动物咬(抓)伤后,应立即到医疗门诊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第一次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抓)伤后的____小时内。A.6 B.12 C.24 D.4820.公交车上失火,车门无法开启时,乘客应该____。A.用车上备用的专用铁锤或鞋跟就近打碎车窗,从车窗疏散逃生B.哭喊C.打电话给亲人、朋友,问怎么解决D.挤向车门21.根据《广东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悬挂____预警信号时中小学应该停课。A.暴雨橙色 B.暴雨红色C.高温橙色 D.高温红色22.台风风力最大的部位是____。A.台风眼 B.台风眼壁附近C.台风云系外围 D.台风能影响所有区域23.在影剧院遭遇地震,应该____。A.沉着冷静,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B.乱喊乱叫C.不顾一切向外跑D.站在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下面24.被困电梯内,应____。A.立即扒门爬出B.点火报警C.保持镇静,立即用电梯内警铃、对讲机或电话与有关人员联系,等待外部救援D.烦躁地上下跳动25.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经____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通常为3~15天。A.蚊子 B.老鼠 C.苍蝇 D.蟑螂26.禽流感病毒可通过____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都可以被感染。A.消化道和呼吸道 B.空气C.食用煮熟的禽肉 D.食用煮熟的禽蛋27.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应____。A.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 B.争先恐后逃跑C.围观看热闹 D.原地等待28.行人不要在街上滑旱冰、____等,以免引起事故。A.散步 B.逛街 C.滑滑板 D.聊天29.遇险时发出的声音求救信号,是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____分钟后重复。A.3 B.10 C.1 D.530.如发现或怀疑伤员有脊柱骨折时,搬动应十分小心,防止脊柱弯曲和扭转,以免加重伤情,应____。A.使用软担架B.1人抱胸、1人抬腿的方式搬动C.由3人-4人托扶伤员的头部、背部、臀部、腿部,抬平放在平板上,然后用布带将伤员固定后搬送D.不顾一切尽快送往就近医院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31.低洼处的住宅遭洪水淹没或围困时,通常有效的避险方法有____。A.向屋顶转移B.想方设法发出呼救信号C.利用竹木等漂浮物转移到较安全的地方D.原地等待救援32.被埋压的人员通常应____。A.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B.尽量活动手和脚,用周围可搬运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C.在周围安静时或能听到上面(外面)有人说话时,应敲击出声,向外界传递信息D.无力脱险时,尽量节省力气,要静卧,保持体力,等待救援33.为防止森林火灾,不要在林区____。A.吸烟 B.烧烤C.点燃篝火 D.上坟烧纸、燃放鞭炮34.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有____。A.十滴水 B.仁丹 C.保济丸 D.清凉油35.手足口病个人正确防护措施是____。A.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B.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C.避免接触患病儿童D.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36.行人横过马路时,应该____。A.行走在人行道内,没有人行道的要靠边行走B.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红灯停、绿灯行C.有人行过街天桥或隧道的须走过街天桥或隧道D.追逐猛跑、钻越、跨越人行护栏或道路隔离设施37.遭遇绑架,正确的应对方法有____。A.保持镇静和清醒,不要惊慌,不要顶撞犯罪分子,防止事态激化B.尽可能了解自己所处位置C.观察形势,设法传递信息或留下标记,让情况传递出去D.找借口离开现场, 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成功逃脱38.游乐设施出现非正常情况停机时,应该____。A.保持镇静 B.听从工作人员指挥C.解除安全带 D.等待救援39.野营时应____避免遭遇崩塌、滑坡。A.避开沟壑 B.避开植被稀少的山坡C.避开陡峭的悬崖 D.避开潮湿的、有裂缝的山坡40.学校发生火灾时,学生____。A.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有序撤离B.不要推拉、拥挤、防止踩踏造成伤亡C.利用衣、物等捂住鼻子、弯腰和匍匐前行D.如果被困,要靠近走廊、窗口、大声呼救或挥动衣物等发出求救信号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41.地震中,被困高层的人员应到阳台上尽力呼救。42.暴雨期间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贴近建筑物,防止跌入地井、地坑等。43.遭遇洪水时,应呆在地势高的地方,等待救援。44.地震时要保持镇定,注意收听广播获得最新消息。45.在酒店高层遇到火灾,把安全道路封闭,可趁大火烧到前,从窗户跳下逃生。46.台风来临时,不要在高墙、广告牌及居民楼下行走,以免发生重物倾斜或高空坠物。47.暴雨引起屋内进水,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48.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在鸡、鸭、鹅等禽类之间传播,不会感染人类。49.流感早期服用感冒冲剂或板蓝根冲剂,可以减轻症状。50.不在受污染的水体附近区域进行捕捞、放牧、引灌等作业以及洗涤、游泳等活动。
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远在古代,人们没有防范意识,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本文将告诉大家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防震减灾,保护自己,保护家园。 关键词防震、减灾、自然灾害、美好家园、防范意识、人造灾害、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地震发生了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还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的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人员指挥撤离现场。在商场发生了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品。如果在公共汽车内,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其他自然灾害不像地震一样不可避免,有时是完全可以控制的。酸雨,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因为人们的工厂排放出的废气,(硫化物)飘到空中,一下雨,便和雨一起下来,就成了酸雨。酸雨会导致湖水变酸,鱼虾类死亡;森林渐渐衰老;农田变贫瘠;一旦滴到文物古迹,珍贵字画上,马上会被腐蚀烂……可见,酸雨对人们的危害有多大!温室效应就是指大气层中有气体吸收红外线,导致气温升高的一种效应。它的危害也不小,会导致很多人丧失生命,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子。温室效应会使人得哮喘病等肺病,还会引发许多疾病,如脑炎、高烧。并会造成干旱、洪水,粮食减少,许许多多地方财物损失重大。 还有许多自然灾害,其中有许多是人类自己的“杰作”。所以,我们要有这方面的知识,不要自己害了自己。不止自然灾害,还有人造灾害。如火灾、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都是人类自己砍伐树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倡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1、 保护森林,种植树木,保护水土。 2、 工厂不要排放太多废气,多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 3、 要保护臭氧层,汽车不要排放废气。 4、 小心用火,不乱丢烟头。 5、 要多学防震、防灾方面的知识,有防范意识。 6、 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如果先做好了这几点,会减少灾害的发生,或者一旦灾难发生时会挽回不少人的生命。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便是保护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让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因此,我认为,现在应该非常重视防灾减灾的问题。在防灾减灾中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 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采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 政府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 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宣传材料,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自救能力。 会公众要充分认识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类预警信息含义,在收到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能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有效用户手中,使他们有机会采取有效防御措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自然灾害风险指未来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灾害程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分析与评估,了解特定地区、不同灾种的发生规律,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对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短期和长期变化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包括灾情监测与识别、确定自然灾害分级和评定标准、建立灾害信息系统和评估模式、灾害风险评价与对策等。
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远在古代,人们没有防范意识,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本文将告诉大家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防震减灾,保护自己,保护家园。 关键词防震、减灾、自然灾害、美好家园、防范意识、人造灾害、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地震发生了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还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的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人员指挥撤离现场。在商场发生了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品。如果在公共汽车内,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其他自然灾害不像地震一样不可避免,有时是完全可以控制的。酸雨,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因为人们的工厂排放出的废气,(硫化物)飘到空中,一下雨,便和雨一起下来,就成了酸雨。酸雨会导致湖水变酸,鱼虾类死亡;森林渐渐衰老;农田变贫瘠;一旦滴到文物古迹,珍贵字画上,马上会被腐蚀烂……可见,酸雨对人们的危害有多大!温室效应就是指大气层中有气体吸收红外线,导致气温升高的一种效应。它的危害也不小,会导致很多人丧失生命,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子。温室效应会使人得哮喘病等肺病,还会引发许多疾病,如脑炎、高烧。并会造成干旱、洪水,粮食减少,许许多多地方财物损失重大。 还有许多自然灾害,其中有许多是人类自己的“杰作”。所以,我们要有这方面的知识,不要自己害了自己。不止自然灾害,还有人造灾害。如火灾、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都是人类自己砍伐树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倡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1、 保护森林,种植树木,保护水土。 2、 工厂不要排放太多废气,多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 3、 要保护臭氧层,汽车不要排放废气。 4、 小心用火,不乱丢烟头。 5、 要多学防震、防灾方面的知识,有防范意识。 6、 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如果先做好了这几点,会减少灾害的发生,或者一旦灾难发生时会挽回不少人的生命。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便是保护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让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
防灾减灾专题教育
防灾减灾,和谐发展 森林是我们的宝贵资源,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和防灾减灾有着密切联系。森林的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 比如说在专家们对龙门山地震断裂带的部分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时发现树木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由于滑坡造成的泥石流、滚石等的冲击力,大大减小了其对山下建筑物的破坏。同时,森林在预防泥石流方面也有很大作用,因为树木的根系可以加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从而防止和改善雨水冲刷造成的土质疏松,留下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隐患。 另外,栽种树木可以制止水土流失还可以防止土壤荒漠化,这就对防风固沙做出很大贡献,在新疆地区就是用栽种胡杨的方法固沙,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 保护森林,防灾减灾,和谐发展。 (初一答案)
是中文核心期刊名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创办日期: 1981主管部门: 江苏省地震局主办单位: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江苏省地震局主 编: 欧进萍刊期: 双月电话: Email: 国内统一刊号(CN): CN 32-1695/P国际标准刊号(ISSN):ISSN 1672-2132 本刊被以下核心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俄罗斯《文献杂志》AJ of VINITI美国《剑桥科学文献》CSA
防灾减灾救灾的刊普有《防灾减灾工程学报》,《震灾防御技术》,《地震地质》。《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刊期:双月刊。是由江苏省地震局主管,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的核心期刊。《震灾防御技术》刊期:季刊。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办的核心期刊。《地震地质》刊期:双月刊。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核心期刊。
招!学院有人文社科系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理、工、经、管、文等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院始建于1975年,其前身是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1985年升格更名为“地震技术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升格更名为“防灾科技学院”。学院坐落在北京东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首都天安门东30公里的潮白河畔,930路公共汽车直达北京。学院占地600余亩,建筑面积15余万平方米。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先进、齐全。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已达4200万元。现有7个现代化语音室、54个多媒体教室、70余个功能完善的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校园网、新建的标准化体育场、拥有藏书70余万册和7种电子资源数据库的现代化图书馆、英语调频广播覆盖全院的语音调频台和先进的非编系统和课件采集系统。学院现设有10个教学系部、15个本科专业和13个专科专业。学院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专业、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专业已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专业还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建设专业;有多门课程被评定为省部级精品课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00余名,其中教授20名、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106名。专任教师中有110人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长期聘有外籍教师。学院坚持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求发展。近几年先后承担了各级科研教研课题200余项。国内外公开发行出版的《防灾科技学院学报》在地震系统和相关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所刊文章被《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期刊优秀奖。近年来,学院与中国地震局京区研究所对口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作为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培训基地,学院承担着国家十五重点项目的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任务和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任务的培训工作。常年聘请两院院士和邀请国内外专家到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多次派有关人士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欧洲国家进行教育考察,并与加拿大有关教育机构、新加坡民防学院等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三十多年来,学院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毕业生2万多名。学院培养的防灾类毕业生中许多人已经成为技术骨干、地震台台长、地震监测预报方面的专家和厅局级领导干部;多人获得各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学院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今后,学院将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朝着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辐射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