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分子对接研究英文论文

发布时间:

分子对接研究英文论文

Docking算法需要每个原子带有电荷并且需要标记原子的属性。这些信息通常未包含在PDB文件中。我们需要在对蛋白和小分子的PDB文件预处理,生成PDBQT文件同时包含以上信息和PDB文件中的原子坐标信息。进一步地对于“柔性配体docking”,我们还需要定义配体的柔性部分和刚性部分。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软件AutoDock Tools (adt)来完成。 =====准备受体蛋白=======    注:在windows下,我们可以手动选择,或者利用Excel的筛选功能。在Linux下,使用命令egrep "^(ATOM|TER)" >   2. 启动AutoDockTools   3. 依次点选加载蛋白分子。   按住左键拖动旋转分子结构;点击中键滚动缩放;按住右键移动晶体位置。  4. 更改展示方式:依次点选Color-By Atom Type-All Geometries-OK。  5. 加氢:晶体结构中通常缺少氢原子的坐标 (因为氢原子电子少,且质子核对电子吸引能力弱,因此很难定位,具体见)。但是在docking过程中,氢原子尤其是极性氢原子对计算静电作用是必须的。因此我们需要给蛋白加上氢原子,依次点选Edit-Hydrogen-Add-Polar only-OK。这时氢原子会以白色短线形式出现。  6. 存储对蛋白的每个原子所做的修改和原子类型判断:依次点选Grid-Macromolecule-Choose-1HSG_protein-Slect Molecule。ADT会弹出一个信息框包含程序所做的处理,比如合并非极性氢原子,计算原子局部电荷和判断原子类型,并提示保存。打开文件,查看最后两列,分别为每个原子的电量和类型 。如下图所示分别是原始的pdb文件和新生成的pdbqt文件。7. 在受体蛋白定义配体结合的3D搜索空间: 如果我们事先不知道结合位点,理论上可以定义一个长方体盒子包含整个蛋白或者随便一个特定区域 。 依次点选Grid-Grid box将会在蛋白上画出一个长方体,并且有一个弹出框。在弹出框中,拖拽刻度线查看长方体的变化,完成设置。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知道结合位点,就选取以其为中心的一个小空间。设置Spacing (angstrom)为1埃 (这实际是一个换算系数, 相当于步长; 默认为,是C-C单键长度的1/4,最大为1。spacing值与(各个维度上的点的数目+1)的乘机就是长方体Grid box的大小)。在我们调整的过程中,可以看到随着这个数值的变大,立方体也被放大了。另外我们设置x,y,z center为16,25,4,number of points in (x,y,z)-dimension为30,30,30(最大为126,必须为偶数,AutoDock会自动再每一维再加一个点)。记下我们设置的这些点,下面会用到。在刻度转盘处点击右键会弹出一个窗口,输入数字回车即可设置GRID的中心坐标和大小。较大的number of points in (xyz)-dimension和较小的Spacing会增加搜索的精度,同时需要花费更多的计算时间。   8. 设置受体的柔性残基:在ADT中依次点选Flexible Residues-Input-Choose Macromolecule-1hsg_prot; select-select from string-Residue: ARG8-Add-Dismiss, 8号ARG氨基酸残基就被选中了。  再依次点选Flexible Residues-Choose Torsions in Currently Selected Residues将选择的残基标记为柔性残基并设置可扭转的数量。在分子显示窗口中分别点击两个残基上CA和CB原子之间的建,使之变为非扭转的(紫色显示),这样两个残基中的32个键中有6个是可扭转的。这里设置配体的柔性残基或者使CA-CB的键为刚性都是可选操作。Flexible Residues-Output-Save Flexible PDBQT保存柔性残基文件。Flexible Residues-Output-Save Rigid PDBQT保存柔性残基文件。 9. 关掉grid和删除protein:Grid Options-File-Close w/out saving; Edit-Delete-Delete Molecule-1hsg_prot-Continue。 =====准备配体===== 蛋白结构类似,配体的结构也缺少氢原子,我们需要添加氢原子并且定义哪些键是可以旋转的以用于柔性docking。从PDB结构中提取配体的原子位置。indinavir的配体残基名字为MK1,以HETATM开头的行表示非核心多聚体的成分 (heteroatoms)。 Linux系统下,运行grep "^HETATM.*MK1" > Windows系统下,直接拷贝到文件   3. 将结构读入ADT;依次点选;Color-By Atom Type-All Geometreies-OK。  4. 晶体结构中通常缺少氢原子 (因为氢原子电子少,且质子核对电子吸引能力弱,因此很难定位)。但是在docking过程中,氢原子,尤其是极性氢原子对计算静电作用是必须的。因此我们需要给配体加上氢原子,Edit-Hydrogen-Add-Polar only-OK(之所以选择Polar only是因为vina的官方视频里面是这么选择的)。这时氢原子会以白色短线形式出现。 5. 在ADT中定义此化合物为配体,以便ADT为其计算局部电荷(partialcharges)和设置可旋转配体键。依次点选Ligand-input-Choose-indinavir-Select Molecule for AutoDock4。这时会有一个弹出框显示ADT所做的操作,包括合并非极性氢(只在添加了的情况下)、计算电荷电量和设置旋转键。然后点选Ligand-Output-Save as PDBQT存储结果。   6. 查看ADT检测出的旋转键,依次点选Ligand-TorsionTree-Choose Torsions,可以看到Number of rotatable bonds=14/32。====准备docking的配置文件==== docking配置文件包含了输入的受体(蛋白)、配体(化合物)和搜索参数的信息,为一个文本文件,名字任意,可以为,内容如下   receptor = ligand  = num_modes = 50 out = log = center_x = 16 center_y = 25 center_z = 4 size_x = 30 size_y = 30 size_z = 30 seed = 2009   receptor和ligand为输入文件的名字,与在同一目录下; out为输出文件的名字;log为输出日志文件的名字。centerhe和size定义搜索空间的位置和大小。num_modes设置最多显示的结合模型,鉴于只输出符合能量值要求的结果,最后输出的结合模型数量可能少于这一数值。seed设置随机数生成的种子,可以为任意整数。如果想重现之前的分析结果就需要使用相同的seed。 ====Docking 小分子化合物indinavir到HIV-1蛋白酶====== 使用AutoDockVina执行docking预测。  在windows命令行提示符或linux终端下运行命令  vina--config ,大概需要几分钟时间。  2. 输出结果包含两个文件,构象文件和日志文件。 : 包含所有docking的模式,通常第一个为结合最好的构象,但如果前几个能量值相差不大时也有例外。 : 日志文件,包含结合能量值(第一列,越低越稳定,默认由低到高排序,所以第一个为最好的构象)、每个构象与第一个构象的距离、每个构象与第一个构象的差别。 ====用PyMOL可视化docking结果====   打开PyMOL,依次点选File-Open文件类型选择All Files-选取结果文件、原始蛋白和配体的pdb文件、原教程的pdbqt文件。   这个是原始的蛋白受体和配体信息:受体蛋白信息:配体信息:预测的配体信息:

不可以。Jouralofmedicinechemistry药物化学杂志。分子对接的种类主要包括:1、刚体对接:指在对接过程中,研究体系(受体和配体)的构象不发生变化?。适合考察比较大的体系,如蛋白质和蛋白质间以及蛋白质和核酸之间的对接。2、半柔性对接:指在对接过程中,研究体系尤其是配体的构象允许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适合处理大分子和小分子间的对接,对接过程中,小分子的构象一般是可以变化的,但大分子是刚性的。所以Jouralofmedicinechemistry的分子对接放在SI里不可以。3、柔性对接:指在对接过程中,研究体系的构象基本上可以自由变化的。一般用于精确考虑分子间的识别情况。由于计算过程中体系的构象可以变化,所以计算耗费最大。

2001年国内在药物设计和分子模拟领域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就。总的说来,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方面的工作较多,并且与实验紧密结合;分子模拟领域的工作相对水平较高,既有方法方面的研究,也有在具体体系中的应用;而由于知识产权方面的原因,目前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与虚拟筛选等方面的工作发表较少。 关键词: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分子动力学,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分子对接 计算机模拟已经成为继实验、理论之后的第三种研究手段,在科学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发展迅速。药物设计与分子模拟也是如此,其总体趋势是计算精度越来越高,与实验结合日趋紧密。近年来,国内药物设计与分子模拟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定量构效关系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广泛,已成为药物结构改造的一个有力工具;分子模拟研究发展较快,计算的方法多样化,模拟的时间、空间尺度也越来越接近真实体系,取得了一些水平较高的成果。 一、定量构效关系 定量构效关系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设计方法,一旦确定已知的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其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者就可以依据这一关系对化合物结构进行改造,以获得更高的活性。3D-QSAR(尤其是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由于其预测能力强,模型形象、直观,已成为最常用的药物设计方法之一。 噻唑烷二酮和芳酮酸类等PPAR激动剂,能够增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的信号传导,促进脂肪代谢。利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对这两类化合物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揭示了芳酮酸类化合物比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活性更高的原因,并推测PPAR与这一类化合物结合时,活性位点的形状可能和与罗咯列酮结合时不一样[1]。 双叔丁基苯基杂环化合物是COX-2的抑制剂,具有抗炎作用。对三类含双叔丁基苯基杂环化合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在三种可能的叠合模型中,选择了交叉验证结果最好的一种。研究结果表明:静电作用对化合物的活性贡献稍大于范德华作用;增加杂环的正电荷,可以提高化合物的活性[2]。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对1-咪唑基苯并二氮杂卓(草头卓)类法尼基蛋白转移酶抑制剂进行研究,发现在苯并二氮杂卓(草头卓)中的苯环上增加取代基的体积会使化合物活性降低,在咪唑环上增大取代基的体积能够提高化合物的活性[3]。 吡里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很有药用前途的抗炎镇痛剂,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专家系统(Apex-3D)研究了5,6-二芳基取代吡里酮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化合物的活性与吡里酮环的1位取代基的电荷密度正相关,而与分子的疏水性负相关[4]。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分析了一组-羟基丁烯羟酸内酯类内皮激素拮抗剂的结构活性关系。在计算中,除考察静电场和立体场之外,还引入了氢键场。结果表明,引入氢键场可以明显地改善计算结果。另外,还分别考察了格点距离以及探针原子类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5]。 采用一系列几何结构参数以及由ClogP软件计算得到的logP值作为结构参数,对21个钾离子通道开放剂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氢键受体原子与疏水部分中心距离HA-Hy,以及芳环中心垂线和芳环中心与疏水部分中心连线的夹角对动脉舒张活性影响较显著[6]。 利用CATALYST软件得到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三维药效基团模型,所研究的两类化合物具有完全不同的骨架,但其药效基团相似,说明两者的结合模式相似。这两类化合物的药效基团包括一个氢键受体,一个氢键给体,一个脂肪类疏水团和一个芳香类疏水团。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三维构效关系研究[7]。 以黄酮为模板,对一系列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及从头算研究。根据CoMFA, CoMSIA和HQSAR分析以及静电势计算结果,提出了合理的药效基团模型,并提出了一种黄酮类化合物与GABAA受体结合的模型[8]。 二、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是寻找新结构的药物先导化合物的方法之一,国内运用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方法发现活性化合物的例子也越来越多,不过,因为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原因,这方面的论文发表较少,因此本文仅能介绍方法的发展。 在对已知抑制剂与磷脂酶A2的复合物晶体结构的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抑制剂,并利用SCORE程序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预测。随后进行了化学合成及药理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两种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活性,并且实验值与SCORE的预测值具有对应关系[9]。 利用同源模建方法、序列进化踪迹分析,研究了蛋白质前提加工酶furin/kexin与水蛭抑制剂(eglin C)突变体的相互作用模式,阐明了furin/kexin各个亚类的底物/抑制剂的共性和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利用界面再设计策略进行了furin/kexin抑制剂的理性再设计[10]。 对DycoBlock(Dynamically Assembling Molecular Building Block)方法进行了改进,主要包括利用结合能和溶剂可及性表面积(SASA)对DycoBlock产生的分子进行筛选,并发展了一个基于分子相似性的分类方法。利用COX-2及其选择性抑制剂SC-558对其方法进行了测试,重现晶体结构的比率由以前的上升到[11]。在DycoBlock的基础上发展了F-DycoBlock,在进行多拷贝随机分子动力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考虑小分子配体柔性,同时考虑小分子配体的平均场对大分子的影响,因而还可以考虑蛋白质的柔性。利用COX-2以及HIV-1蛋白水解酶两个体系对其进行了测试[12]。 三、分子模拟 分子模拟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的模拟,为阐明其结构、生物功能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一般来说,这些信息用实验方法获取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分子模拟已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Threading方法对于根据同源性比较低的模板蛋白预测目标蛋白三维结构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功,但仍难以处理那些模板蛋白以及目标蛋白三维结构相似,而二级结构在序列中的顺序不一致的情况。研究发现预先对目标序列中的交错的二级结构片段作适当的调整,可以显著地提高Threading方法的预测能力[13]。 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蛇毒神经毒素的八种不同Loop III序列在自由态以及与短链神经毒素埃拉布毒素b(Erabutoxin b)结合状态的构象性质进行研究,发现远程作用确实对蛋白质表面的Loop区的构象及稳定性有影响,而近程作用只是提供候选的构象,还须经过远程作用的过滤[14]。 BLIP是目前效果最好的TEM-1-内酰氨酶的蛋白类抑制剂,它的结构域1中的一个转角结构B1可以与TEM-1-内酰氨酶的活性部位结合,从而抑制其活性。利用圆二色谱、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研究了B1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构象,结果表明,B1在溶液中形成了转角结构 [15]。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猪胰岛素二聚体进行模拟,并利用连续介质模型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二聚体的静电势,利用溶剂可及性表面分析二聚体的疏水性,还考察了不同的PH值对二聚体的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弱酸弱碱条件下,二聚体的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比较有利;在PH值为时,二聚体的疏水作用最佳[16]。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喜树碱进行构象搜寻,并利用AM1,PM3以及ab initio方法对与晶体结构比较接近的构象进行优化。ab initio方法优化得到的结构与晶体结构更接近,喜树碱E环内酯部分形成了分子内氢键,使其内酯键反应活性提高,使其易受水的影响开环而失去活性。研究还表明,喜树碱在与TopoI-DNA复合物作用时,要破坏分子内氢键,能量补偿较大[17, 18]。 采用快速退火进化算法对氨基酸与-环糊精的结合进行了模拟。对14种包合物的结合常数与作用能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非常好的相关性。通过对作用能进行分析,发现范德华作用起主要作用。对不同手性的氨基酸与-环糊精的作用能进行了比较,解释了-环糊精的手性选择性[19]。 利用自由能微扰方法计算了两种hydroxamate类的抑制剂和MMP-3的相对结合自由能。自由能计算采用了慢增长和固定窗口增长两种方法,并且都采用了双向采样策略。计算得到的结合自由能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同时从动力学模拟的轨迹分析了抑制剂与MMP-3之间的重要相互作用[20]。 通过同源模建方法得到了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色氨酸tRNA合成酶的三维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酶的二级结构含有16个螺旋和5个折叠,唯一的色氨酸Trp92位于两个亚基的界面上。另外,还对配基结合位点、活性位点以及与tRNATrp可能的结合方式进行了预测[21]。 蛋白质的折叠是一个自由能驱动的过程,天然的蛋白质构象处于一个热力学的低能量态。基于蛋白质结构域是折叠单位的设想,蛋白质结构域作为一个独立的折叠单元,应该不仅在结构上相对致密,而且在能量上也应该相对稳定。因此,用折叠自由能来划分结构域更为合理。利用去折叠自由能的方法对50种不同的双结构域蛋白质进行了结构域分析,大多数划分结果与文献一致;少数结果虽然与文献不一致,但去折叠自由能方法的划分结果可能更合理[22]。 采用布朗动力学对蝎毒Lq2与钾离子通道的结合进行模拟,蝎毒的三维结构取自NMR实验测定的22个结构,结果表明只有4个结构能够以高概率和较好的静电作用与钾离子通道结合。对上述4种结构进行三联体接触分析,构建了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模型,并确定了Lq2与钾离子通道之间的主要相互作用[23]。 采用同源模建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模建了memapsin 2蛋白水解酶的三维结构。memapsin 2蛋白水解酶的活性部位为一个富含-折叠的结构域所支撑,活性部位通过一段螺旋与该结构域连接。-发夹结构中的Tyr132是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的共同特征。分析表明,虽然M2蛋白水解酶的结构比较独特,但仍属于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超家族[24]。 四、数据库与虚拟筛选 如果已经掌握了足够的有关靶标以及与靶标结合的化合物的信息,针对大的化合物数据库的虚拟筛选非常具有吸引力,并可作为一种与高通量筛选互为补充的寻找先导化合物的方法。最近,在超级计算机上对Kuntz发展的DOCK程序进行了并行化,大大加快了数据库筛选的速度。采用这种方法,从商用的化合物数据库以及中国天然产物数据库中找到了一系列对钾离子通道,-分泌酶以及PPAR等靶标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但由于要申请专利,结果还没有发表 一个包含范德华作用、金属配位作用、氢键作用、去溶剂化作用以及小分子构象变化等项的打分函数SCORE,被用于评价DOCK4找到的小分子与蛋白质的结合构象。用两者结合得到的程序SCOREDOCK对200个蛋白-配体复合物进行测试,发现SCORE能够明显地提高DOCK计算精度[25]。 通过Fortran PowerStation和Visual C++混合编程,将在DOS下运行的、用于研究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关系的计算机辅助筛选生物活性化合物软件(Computer-Aided Screening bioActive Compounds, CASAC)移植到Windows系统[26]。 基于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构建了海洋天然产物数据库,目前数据库中包含了大约11000种海洋天然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物来源、生物活性、药效、物理化学参数和参考文献等信息。与XML的集成有利于该数据库的管理、查询、Web发布、数据交换以及未来的扩展,目前已具备Web检索的功能[27, 28]。 提出了一种将遗传算法与随机搜寻相结合的分子对接算法,并采取分步考虑形状互补和能量最优的策略。对随机选取的8个复合物结构测试结果表明:计算所得构象及取向与晶体结构接近,大部分情况下,最小的均方根偏差小于[29]。 5,6-二芳基取代吡里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抗炎镇痛剂,利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这一类化合物的作用机理。从分子对接结果来看,ZZ-122与COX-2结合的比较好,静电作用和范德华作用都是负值,范德华作用是主要作用;而与COX-1结合构象严重扭曲,两者之间存在强烈的范德华斥力。这一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可能是比较好的COX-2选择性抑制剂[30]。

分子对接本科论文范文

毕业 论文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效,衡量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大家知道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本科毕业论文致谢 范文 ,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致谢"↓↓↓

★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毕业论文答辩致谢词 ★

★  毕业论文致谢老 师 ★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一:

致谢

在这篇论文的完成之际,感谢我的导师对我的指导和鼓励,感谢学院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感谢同学对我的帮助。

在学习这段时间里,感谢导师对我在学业和生活方面的关怀和照顾,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她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做研究,也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感谢同学和朋友对我的帮助,大家一起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光。 感谢亲人在我读研期间对我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使我能顺利完成学业。最后对在这篇 文章 中引用到的文献作者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各位同学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对我的关照。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二:

致谢

时间飞逝,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分不开的。

本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写作期间,指导老师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都使本人受益匪浅。在此,向指导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和深深的敬意。感谢在大学生期间教过我的所有老师,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将使我受益终生。感谢这几年里陪伴我的同学和室友们,是你们使我的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三:

致谢

时光如梭,四年大学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这四年的学习生活教会了我很多。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每一个在此期间关心我的,鼓励我的老师和朋友,以及给予我帮助与鞭策的每一个人。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四:

致谢

我选择了周老师的课题,作设计的过程中,我有许多不懂得地方,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一步步的解决问题完成论文,在完成过程中老师指导我去怎么选择资料,如何去利用网络资源,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_的实用价值,更深的理解数字调制技术的调制原理。对键控方式的调制原理也理解的更加透彻。这都是老师的功劳。老师一次次为我解答思路及仿真上方方面面的问题。对论文的要求及答辩时间的改动老师都及时地联系我,通知我。在作毕业设计中,没有老师的帮助我是不可能完成的。感谢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经过我的努力和周老师的耐心指导毕业设计顺利按时完成,它是对我们把本科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一次系统的检验。

通过这段时间的亲身经历,我感觉自己学到了:收集、整理资料、共同协作、分析及处理问题等许多方面的知识。我真诚感谢这期间老师给予我的全力帮助,细心指导以及对我的严格要求,是她在我遇到问题时,不辞辛苦帮我解决,感谢她在设计和任务安排上长时间的指导。在设计的过程中,我还从老师身上学到好多东西:周老师热心工作的精神感动了我们,她还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在工作中要脚踏实地,在学术上要严谨,在思维上要活跃,在学业上要勤奋刻苦。还有,在设计过程中感谢给我提供便利的条件,使得我们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最后感谢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五:

致谢

从开始写作至论文最终定稿,总共花费了我一个月以来所有的业余时间,虽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要完成这样一篇论文的确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但我内心深处却满含深深的感激之情。感谢__单位为我们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感谢__班所有的任课老师,感谢班主任老师__,是你们让我能够静静地坐下来,在知识的海洋里吸取更多的营养,从而能够为自己进一步的加油充电。通过论文的撰写,使我能够等系统、全面的学习有关 财务管理 新型的、先进的前沿理论知识,并得以借鉴众多专家学者的宝贵 经验 ,这对于我今后的工作和我为之服务的企业,无疑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由于本理论水平比较有限,论文中的有些观点以及对企业实力的归纳和阐述难免有疏漏和不足的地方,欢迎老师和专家们指正。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六:

致谢

本论文实在导师__教授和__研究院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禁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 方法 ,还是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事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七:

致谢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感谢-__高工、__教授、李__老师、__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实验室的......等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__大学......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_年的学习期间,得到......等师兄和师弟妹的关心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是没有办法完成我的学位论文的,同窗之间的友谊永远长存。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八:

致谢

时光飞逝,四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回想自己这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在想想此刻的自己,四年以来我身边一直有老师有同学有室友陪伴着,而此刻,安静的宿舍里就剩下我一个在这默默敲击着键盘。相伴的美好时光总是短暂的,你们总不能一直陪伴着我,分离的时刻早晚要到来。谢谢大家在过去的时光里的细心相伴。

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___副教授,他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渊博的专业知识让我受益匪浅。吴老师工作繁忙但也从不忘对我的论文进行细致的指导,为我的研究指明方向,耐心的审阅我的论文,为我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没有吴老师的指导,我的论文不可能顺利完成。

在校学习期间,还曾得到许多老师的谆谆教诲和热心帮助,令我不胜感激。无论在专业知识的讲授还是人生的解惑,老师们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无微不至体贴关心我们的辅导员_老师,还有负责教务工作辛苦劳累的_老师,祝我将永远不忘师恩,铭记于心!

我还要感谢身边热心善良可爱的同学们,在炎热的暑假,我们为了完成论文并肩作战,有你们在我身边,再棘手的困难都可以顺利解决,再炎热的天气也可以快乐度过,我们一起同甘苦、共患难,互相帮助,关爱彼此,四年的时间培养了我们深厚的友谊,你们是我奋斗路上最坚强的后盾,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无论我身在何方,他们都用最无私最关切的爱鼓舞着我,家人永远是最温情的存在,他们的支持和包容,促使我健康成长,感谢我的父母辛勤劳动,为我提供好的生活,感恩父母!

谢谢所有帮助和支持我的人,也祝愿所有同学们有一个辉煌灿烂的未来!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九:

致谢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即将走完大学生涯的第四个年头,回想这一路走来的日子,父母的疼爱关心,老师的悉心教诲,朋友的支持帮助一直陪伴着我,让我渐渐长大,也慢慢走向成熟。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一直以来给予我无私帮助和关爱的老师们,特别是我的导师__老师,班主任_老师、__老师,专业课_老师、_老师、__老师,学院__老师。谢谢你们这四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从你们身上,我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如何做人。

其次,我还要真诚地谢谢__学姐,在这四年当中,你们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在我的学习工作生活各个方面,你们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我的成长同样离不开你们。

再次,我还要认真地谢谢我身边所有的朋友和同学,特别是___同学,__同学,谢谢你们,你们对我的关心、帮助和支持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我的大学生活因为有你们而更加精彩。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及家人,没有人比你们更爱我,你们对我的关爱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给予我的理解、鼓励和支持,你们是我不断取得进步的永恒动力。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十:

致谢

在攻读本科的这四年里,我有着一向关心着我的教师们。四年来__教授、___教授、___教授、___副教授、___讲师的悉心指点,以及给予我的真诚指导和无私帮忙,非笔墨所能表达,只能铭记于心默默祝福。

同时,十分感激我的同学们,在学习期间他们给了我许多帮忙。四年的时光因为有了大家的陪伴而显得分外珍贵。那里要异常向__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__位同学表示感激,是他们使我愉快地度过四年本科生生活。

还要向一向以来支持我完成学业的亲爱的家人表示感激。不论是读研期间还是最终的论文撰写期间,家人的关爱与鼓励总能温暖我,使我无惧一切困难,全力以赴的向着我的梦想前行。

最终,向在百忙之中评阅本论文的各位专家们献上我最衷心的感激!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十一

时光如影,四年的财大本科生生活进入尾声。相遇即是缘分,怀念在学习的路上,在运动健身的路上,在与老师同学小伙伴一起的路上,幸福愉快地度过这段日光。回望这段岁月,有欢笑有失落,有煎熬有惊喜,有收获亦有缺憾。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瓶颈,再豁然开朗,反反复复思考和尝试过后才有更深一步的体会。

首先,感谢我的本科生导师张红英副教授。四年的时光里,导师不仅在生活中给予了悉心的关怀,而且在学习上和思想上更是孜孜不倦地给予指导和教诲。

在论文的表发、毕业论文的选题及写作中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老师严谨的态度和治学要求、敏捷的思维、丰富的学识、乐观的品格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的学习。

要感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校研会的老师和同学们,给我带来的丰富多彩的本科生生活,体会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和快乐。感谢各位学长学姐,特别是卜星、姚伊伦、鲍梦琦学姐和鲍江民学长。感谢我的室友李尚敏、王引晟四年来一起对学习、生活、价值观的分享与探讨,目睹了大家的进步与成长。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感谢父母亲,感谢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感谢你们对我学业和生活的支持,谢谢!

最后祝愿我校的老师桃李满天下,同学们工作顺利,家人身体健康。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十二

尤为重要。每次遇到难题,我最先做的就是向黄老师寻求帮助,而黄老师每次不管忙或闲,总会抽空来找我面谈,然后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黄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中期论文的修改,后期论文格式调整等各个环节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

这几个月以来,黄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黄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同时,本篇毕业论文的写作也得到了韦芳、谭冬柳等同学的热情帮助。感谢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和我密切合作的同学,和曾经在各个方面给予过我帮助的伙伴们,在此,我再一次真诚地向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

感谢培养 教育 我的__学校,__浓厚的学术氛围,舒适的学习环境我将终生难忘!祝母校蒸蒸日上,永创辉煌!祝校长财源滚滚,仕途顺利!感谢对我倾囊赐教、鞭策鼓励的__大学_系诸位师长,诸位恩师的谆谆训诲我将铭记在心。祝恩师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感谢论文中引文的原作者,他们都是法学界的名师大家,大师风范,高山仰止。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十三

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老师。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的设计较为复杂烦琐,但是俞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除了敬佩俞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作毕业设计的玉树临风的同学,她在本次设计中勤奋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来完成此次毕业设计,并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她的努力工作,此次设计的完成将变得非常困难。

然后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xx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

最后感谢工学院和我的母校—北京林业大学四年来对我的大力栽培。

本设计的完成是在我们的导师xx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每次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得我的设计顺利的进行。从设计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直至最后设计的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郭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还要感谢和我同一设计小组的几位同学,是你们在我平时设计中和我一起探讨问题,并指出我设计上的误区,使我能及时的发现问题把设计顺利的进行下去,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可能这样顺利地结稿,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十四

时间的消逝总是在不经意回首间被暮然发觉,这两年多的时间也毫不例外。

仿佛是昨日才刚入校门,对本科生生涯才刚开始期待,现如今已临近毕业大关,不由得思绪万千。

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印象便是我的导师张红英老师。感谢张老师在我的研究生期间,给予我学习上的悉心指导和鼓励,生活上的无私帮助和关爱。在我论文写作中提出了很多建议,倾注了张老师大量的心血,本论文至此顺利完成,始终离不开张老师辛勤的汗水。在近四年的本科生生活中,张老师不仅无私地教授我们做学问的方式方法,更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此,谨向我的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还要感谢会计学院所有的老师,对于我来说,专业方面的知识都是全新的,而这些老师所给予我的帮助使我以更快的速度缩小了差距,老师们看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也让我终生受用。

感谢我的室友邓诗云、李新房、李远,一起在图书馆奋斗到底的战友刘洁屹、吕碧露、李怡倩、唐滢滢,我的同门沈之之、孔骋涛、王书源,在论文实证方面给予过很多帮助的李尚敏,以及我的同学和朋友,你们的陪伴使我的生活多姿多彩,你们的鼓励让我在困难面前振作坚持,你们无私的帮助让我温暖、让我感动,你们的优秀鞭策着我与你们一同不断进步。

归根结底,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家人以及密友们,谢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无条件的关怀、信任和支持,你们是我奋斗的源动力。

承载着在财大的点点滴滴,带着对所有人的感激,我即将开始新的人生旅程。

我相信,下一站,同样精彩。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十五

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幸运自己成为了浙江 财经 大学会计学院的一份子,更加幸运能做邓川老师的学生,也因此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同门兄弟姐妹们。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多时间,但我却在这里收获了很多很多,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导师邓川教授。邓老师认真的生活态度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并引导着我。每一次有关学习的交流,邓老师都认真、不厌其烦地给予指导、修改,力求做到更好。特别是历时一年多的毕业论文,让我有极其深刻的感触。在选题阶段,邓老师连续加班好几晚耐心、细心地与我们讨论论文的逻辑、思路等,带我们走出迷茫;此后,在论文数据的收集、SAS软件的学习、文献的搜集、模型变量的确定等等方面,邓老师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在每次的论文进展汇报中,与邓老师有关论文情况的讨论都让我对论文的进行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与动力;在论文遇到瓶颈时,连续一个礼拜我就像放学后还被留在学校补作业的小学生那样在邓老师办公室做相关研究,邓老师边工作还要一边及时地给与我指导;因为论文初稿成稿时间比较晚,邓老师在完成学校课程之后又非常认真、细心地帮我修改论文至深夜,之后又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帮我检查论文。

除了在学习上,邓老师还在为人处世、 言行举止 方面不时地给与我真诚而又恰当的提点,这是我从邓老师那得到的另一种重大收获,让我终身受益。邓老师的品德、专业水平以及对我们的付出,使我对邓老师充满了感激,这两年多来对邓老师说过最多的话就是“谢谢”,也因此,我对邓老师充满了敬畏。真心感谢邓老师!

另外,我还要感谢在论文开题答辩和预答辩时给与我意见和建议的于永生老师、郭华林老师、王成芳老师、张红英老师、朴哲范老师、孙刚老师,以及论文盲审中与正式答辩中的所有老师。谢谢!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特别是父亲和母亲,谢谢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教导之恩,以及对我学业的一路支持。谢谢!还要感谢杨文莺师姐、孙金金师姐对我学习上的帮助,谢谢!感谢朋友一直对我的支持与鼓励,谢谢!

希望邓老师还有其他老师们都桃李满天下,愿大家都能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衷心感谢大家!谢谢!

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4篇

★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5篇

★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精选3篇

★ 大学毕业论文致谢3篇

毕业论文最后的致谢词10篇

★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5篇

★ 最新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4篇

★ 本科生论文致谢范文6篇

★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4篇

毕业论文的致谢范文6篇

论文格式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致谢语篇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交际目的是其感谢功能,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论文致谢的 范文 ,仅供参考。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一:

弹指一挥间,大学四年已经接近了尾声。

当自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完成这篇 毕业 论文的时候,自己也从当年一个从山里走出的懵懂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青年,回想自己的十几年的求学生涯,虽然只是一个本科毕业,但也实属不容易。首先,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当然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都是农民,没有他们的勤勤恳恳和细心安排,我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我的大学生活。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也不可能完成我经济学第二专业的学习。当然,一个农民家庭要同时供两个大学生上学,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接济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要感谢那些在我求学时对我经济和精神上帮助的亲戚、朋友、老师和同学们,我的生活因你们而精彩和充实。

华中科技大学,这里严谨的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使我大学四年过的很充实和愉快。我第一学期是在哲学系度过的。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我有幸和许多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听睿智的哲学老师讲授哲学。后来由于一些本可抗拒但一时冲动的原因,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哲学系,离开了亲爱的哲学系的老师和同学们。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时光,但我确实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尤其是对我思想和 方法 上的指导。这些有用的东西一直对我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我相信,这些东西将伴随我走完整个人生的道路。现在回想起在哲学班的日子,还是那么的温馨和惬意,我不能不感谢当时哲学班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跟你们在一起学习、生活,那真是其乐融融,妙不可言!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二: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___ 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这三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更多"论文致谢"推荐

★  毕业论文致谢200字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毕业论文答辩致谢词

★ 毕业论文致谢老师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三:

经过一个月的查资料、整理材料、做实验,今天终于可以顺利的完成论文了,自己想想求学期间的点滴历历涌上心头,时光匆匆飞逝,三年多的努力与付出,随着论文的完成,终于让我在大学的生活,得以划下了完美的句点。论文得以完成,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周秋民,因为论文是在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周老师大量的心血。周老师指引我的论文的写作的方向和架构,并对本论文初稿进行逐字批阅,指正出其中误谬之处,使我有了思考的方向,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他一丝不苟的作风,将一直是我学习中的榜样。

周老师要指导很多同学的论文,加上本来就有的教学任务,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在一次次的回稿中,精确到每一个字的批改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使我在论文之外明白了做学问所应有的态度。更让人感动的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周老师在因病情况下还是一如既往的辅导我们的论文写作,他的精神激励了我们,使我们克服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困难。在此,谨向周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谢谢周老师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与我的极大地帮助。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 其它 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

在此谢谢辅导我实验的莫关怀老师及刘师凤等同学,在整个的论文写作中,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积极的帮助我查资料和提供有利于论文写作的建议和意见,论文得以不断的完善,最终帮助我完整的写完了整个论文。另外,要感谢在大学期间所有传授我知识的老师,是你们的悉心教导使我有了良好的专业课知识,这也是论文得以完成的基础。 感谢所有给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谢谢你们!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四: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回顾紧张但又充实的学习和开发过程,本人在此向所有关心我的及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致以最真诚的感谢。

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从指导老师--------__ 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很大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在此感谢她耐心的辅导。在写论文阶段,__ 老师几次审阅我们的论文,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没有她的指导,我们就不能较好的完成课题设计的任务。

另外,我还要感谢在这几年来对我有所教导的老师,他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不但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让我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更教会了我做人处事的道理,在此表示感谢。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五

致谢本是我曾经认为最好写的部分,复制粘贴,却迟迟动不了笔。如同四年的大学生涯即将落幕,幕布下的我心里有说不清的遗憾与不舍。这篇本科毕业论文从开题到今天历时九个月,见证了我从保研失利到 考研 成功的惊险与惊喜,其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这篇论文从最初拿到《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与应用》的一头雾水,到如今对

amos 掌握皮毛,原先看起来很困难的事情,一步一步也走了过来。

首先,我要真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卓卓老师,本次论文从概念提出到确定选题,中间多次的修改到最后的定稿,每一步都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毫不夸张的说,我们跨越了时差和太平洋。在这漫长的九个月里,李老师对我复习考研给予了最大的理解,不仅给了我复习备考的建议,也给了我宽裕的时间准备,而在我拖延症发作的时候,李老师也及时给了我警醒。正是这位宽严并济的老师,为我论文的完成倾注了大量心血,老师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让我终身受益,激励着我不断求实进去。

其次,我要向教导我、帮助和关心我的学院众多老师们、向支持我鼓励我的同学朋友们、向始终陪伴我的家人们致以衷心地感谢!正是你们的帮助和督促,我才能顺利完成论文写作。

最后,我要向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六

在论文写作的这一个月来,我其实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难,但是身边一直有老师和同学陪伴我,帮助我,相对你们说一声“谢谢”!

刚开始,由于实习的原因,我的论文进展比较慢,眼看第一次查重就要开始了,我迅速写完了论文,但是却存在大而空的缺点,只能重新写。我有点慌了,时间紧张,又不知道该怎样下手。这时候,我的论文导师程洁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她告诉我网络舆论控制只是选题的一个领域,应该从一个更加具体的方面切入,突出在网络舆论控制上的“变化”。根据她的提示,我又在网上搜集了相关的资料,决定通过探讨前后两个案例来展现这种变化。但是由于选择的案例不具有可比性,又被否决了。此时,第一次查重日期已经很近了,我的心里很是焦虑,同组的同学和我一起写论文,她鼓励我调整好心态,再找一找案例,实在没办法可以再向老师求教一下写作思路。我仍然紧张,但是也算是能够稍微平静下来,后来的案例查找慢慢变得顺利起来,论文思路也越理越顺。

在这里,我尤其要感谢程洁老师的敬业和耐心。基本上当天发给程老师的论文她都会在当天尽快回复,即便是深夜发过去的论文,她如果来不及看的话也会告诉你她第二天会看,而且每一个问题、每一个追问她都不厌其烦的指导我。这让作为学生的我感到很有安全感,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自己的论文被认真看待,真的,真的非常感谢程老师这般的敬业!

还有我身边的同学、朋友,他们陪伴我度过了精彩的大学四年,在最后的关头又积极地给予我帮助,从写作思路、查重、论文格式等等方面,我们相互讨论,相互督促对方不断改进和更正。感谢这群小伙伴让我愉快的度过了大学四年。

到这里,我的大学生涯也就此告一段落了,对于母校苏州大学,内心充满了不舍,对于那些谆谆教导我的老师们充满了感激,还有陪我渡过大学四年美好时光的伙伴们,衷心的谢谢你们!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七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__老师。她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四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四年的学习生活。

本论文是在导师__教授和__研究员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

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感谢岳保珍高工、张曾教授、李兵云老师、何婉芬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重点实验室的等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福建农林大学谢拥群教授、陈礼辉教授、黄六莲高工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是没有办法完成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同窗之间的友谊永远长存。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八

金陵的夏总是聒噪的,无论粗壮的法国梧桐上早起的鸣蝉,抑或宿舍区楼下卖炒饭摊子常年旺着的的灶火,更不必提及一张嘴就仿佛已然在吵架的热闹的南京腔。这座城,从未给过我任何江南女子娇小温婉的感觉。可这终究是收获的日子,在感伤毕业离别的同时,必须要留下时间,让心灵沉静下来,回味和 总结 我的四年,我们的四年。

我素来承认自己是一个笨瓜,至少在做学问这件事上,是的。从结构力学到工程结构设计原理,从建筑结构设计到土 木工 程施工,从建筑规范到标准图集,我大学四年的学习,用“举步维艰,如履薄冰”来形容,真的再恰当不过了。也正是如此,考验综合知识运用的完整的毕业设计,着实让我付出了很多心血,也给我的导师李金根先生和身边各位同学带来了许多的麻烦和问题。因此,我首先要表达对我尊重的导师李金根先生和所有我身边帮助过我的老师、学长、同学们的感激。谢谢你们总是很耐心的解答我大大小小的众多问题。对于李金根老师的感激,更因为他一年来对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我严谨 思维方式 的引导,李老师对完美的孜孜不倦追求的态度,感动了我,也感染了我。追求的态度,学术,亦生活。若我经过四年的沉淀,仍如freshmen样,仅仅将大学的收获定义为知识的吸纳,那我就真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笨瓜。象牙塔是这样一个地方,它可能没有教会我所有的知识,却教会了我如何用工学特有的严谨思考问题,教会我工程人豁达的生活哲学,教会了我追求自己的追求,教会了我宽容和尊重。所谓人才,即“人”与“才”的集大成者,无“人”,亦无“才”可谈。因此在这里,我要表达一份对最初天性的感激——感激我的父亲___先生,母亲___女士,谢谢你们赐予我最宝贵的四份礼物:珍贵的生命、接受早期 教育 的机会、从小教育我如何做一个正直热血之人,并且一直支持我的学业和生活;我还要感谢我的干爸___先生、___先生,干妈___女士、___女士,谢谢你们四年来对我视如己出的关心、照料、帮助和教导,谢谢你们教会了我更为乐观、豁达的面对生活,谢谢你们教会了我怀揣感激;我更要感谢另一位我最喜欢的老师——单建先生和夫人黄女士,能与单建老师和黄阿姨坐在一起探讨诗歌、分享人生的阅历,是我大学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然,我还要感激生命。汶川地震的发生,让我更加珍视我的生命,和我拥有的一切。在慨叹“活着真好”的同时,我无法回避的开始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求知的意义,和作为一名土建工程师的责任。希望我的学识和努力,可以在未来的日子中带给社会一些有益的贡献,可以让我的祖国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闭上眼,我感觉自己仿若置身百年东大蓝汪汪的喷水池前,在树荫的遮蔽下,一步步的向校门迈进。脑中的校门胜似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庄严,脑中的自己如即将踏上征途的战士般沉重、不舍。转过身,回望远处蓝穹顶的大礼堂,东南大学的浑然气魄尽收眼底。这回眸,宛若我的毕业设计,我的思考,和我的致辞。

故此,我称这份毕业设计为,一次深刻的转身,一次华丽的工程思考。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九

时光如逝,岁月如梭。转眼间在##学院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今天,一切就要落幕了。对于我而言,在这的求学经历,给予我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开阔了我的视野,坚强了我的意志,使我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明天,我将满载着潍大的学识,向我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作一名有思想、有学识、有责任的人民教师。

在学位论文就要结稿的时候,首先要感谢我的老师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于老师自身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仍孜孜不倦地对我们进行指导从论文框架设计,到具体内容的修改都给予耐心的指导与帮助,这些辅导是本文能够最终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在此向于老师致以最衷心的谢意!要感谢于老师,您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不厌其烦的态度和幽默的谈吐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给予了我巨大的支持。这篇论文的每个环节,也都离不开您的细心指导,对您的感激之心已经不能用语言来表达。

也要感谢##学院院长、书记、历史 文化 与旅游管理学院主任及所有老师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和一个发展自己的平台。谨向各位领导和老师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忱。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四年大学生活的舍友和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十

首先感谢本人的导师胡仁昱教授,本篇论文从选题开题阶段直到完稿过程中得到了胡教授的悉心指导和耐心批阅。在此谨向胡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此外,还要感谢班主任陈蕾老师和班里多位同学的热心帮助,因为有你们的督促,使本人能够及时顺利地完成论文。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

另外,本文最终能够顺利地完成,还与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授课老师们也分不开,你们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和良好专业的知识传授是我们不断学习的动力!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在身后的大力支持,是我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

再次衷心感谢一起度过四年时光的各位老师们和同学们,同时也非常感谢理解我、支持我的家人和朋友,没有你们,生活缺少了更多精彩。谢谢你们!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精选10篇相关 文章 :

★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

★ 本科生论文致谢词范文3篇

★ 本科论文致谢词范文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部分范文3篇

★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4篇

★ 本科论文致谢范文精选4篇

★ 毕业论文的致谢范文

★ 本科生论文致谢范文6篇

★ 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

★ 本科生论文致谢范文

英汉对比研究分析论文百度文库

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戴维 洛奇 小说的艺术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高奋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源与流 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侯维瑞 现代英国小说史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胡经之,王岳川主编 文艺学美学法论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黄晋凯主编 荒诞派戏剧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霍夫曼 佛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 王宁译 北京:三联书店,1987

拉曼 塞尔顿编 文学批评理论 刘象愚,陈永国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霍纳 韦勒克 近代文学批评史(第4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李维屏 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柳鸣九编选 新小说派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吕同六主编 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罗伯特 斯皮勒 美国文学的周期——历史评论专集 王长荣译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0

罗德 霍顿 美国文学思想背景 房炜等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梅佛里德曼 意识流,文学手法研究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米兰 昆德拉 小说的艺术 孟湄译 北京:三联书店,1995

史志康主编 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8

徐葆耕 西方文学 心灵历史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殷企平 小说艺术管窥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包惠南,包昂编.实用文化翻译学.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北稿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陈延佑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陈文伯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崔永禄 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杜成南,文军主编 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方梦之 翻译新论与实践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辜正坤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郭建中编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黄龙 翻译学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姜治文,文军编著 翻译批评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金堤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居祖纯 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孔惠怡,扬承淑 亚洲翻译传统与现代动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孔惠怡 翻译 文学 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霍叶敏.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之我见[J].学周刊,2016,11:197-198.

[2]陈庆华,魏茂玲.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23-124+127.

[3]毛新.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管窥[J].华夏教师,2016,02:65.

[4]汪慧.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艺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106-107.

[5]高建霞.小学英语课堂创新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3.

[6]赵玉鑫.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8.

[7]季娟.小学英语课堂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重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55-56.

[8]刘娜.情感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1:49-51.

[9]吕硕.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学周刊,2016,30:182-183.

[10]沈青.小学英语形象联想教学法的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67.

[11]金文雅.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29:103.

[12]程方.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的模式构建[J].校园英语,2016,10:135.

[13]张春燕.新课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J].校园英语,2016,10:202.

[14]李安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16,12:90.

[15]王朝梅.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校园英语,2016,12:107-108.

[16]张敏.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盲区”的突破[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6,03:105-106.

[17]黄琳.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129.

[18]韩立霞.小学英语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6,04:33.

[19]王赫微.小学英语课堂分级阅读教学应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95.

[20]张琪.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阅读兴趣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43.

[21]李爱平.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变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79-80.

[22]陈金业.构建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初探[J].学周刊,2016,21:229-230.

[23]盛敏.小学英语各板块预习模式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08:73-74.

[24]梁君玉.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171.

1.柯东霞(2005).交流与互动一一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旋律.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

2.曹逸韵(2012).浅析二语习得研究中的`输入假说与互动假说.《琼州学院学报》(4).

3.付凤文(2000).分阶段听力教学.《国外外语教学》(2).

4.方子纯(2006).语篇宏观结构分析与听力教学.《外语电化教学》(8).

5.卢仁顺(2002).“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4).

6.陈丽清(2010).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民主与互动性教学.《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

7.梁岁林(2004).图式理论下的听力课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

8.董明(2004).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初探.《外语与外语教学》(5).

9.金海玉(2012).浅析语言输入、互动、输出假说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海外英语》(18).

10.方申萍(2000).第二语言听力理解中的学习策略培训.《国外外语教学》(4).

11.沈昌洪.刘喜文.季忠民(2010).《第二语言习得导论》(英文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2.宫力(2010).《交互式语言教学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3.顾伟勤(2010).论“互动假说”的发展与局限.《外语学刊》(5).

14.何培芬(2003).解码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中的应用.《外语电化教学》(12).

15.李慧敏(2006).从图式理论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8).

16.刘玉红(2010).英语课堂教学生生互动模式管窥.《教学与管理》(9).

17.李燕.贾放(2001).“互动假说”与语言课堂教学互动策略及效用研究.《语言文字应用》(S1).

18.吕玉明(2000).改进听力教学的三个环节.《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2).

19.穆育凤(2002).《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外语电化教学》⑵.

20.邱采真(2002).试论互动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5).

[1]费巧莲.激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72.

[2]李征娅.舞台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6,06:78-80.

[3]李莉.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09:272-274.

[4]李彦子.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变革[J].亚太教育,2016,01:40.

[5]何轶君.PBL模式对小学英语自我效能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1:110-111.

[6]王东芳.如何让“动”成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旋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68.

[7]韩笑.绿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244.

[8]宋丽敏.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未来课堂探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20-121.

[9]杨进.小学英语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1:20-23.

[10]刘妲治.小学英语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267-268.

[11]路亚涵.浅谈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创造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01:228-229.

[12]完玛草.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79.

[13]王秀国.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66.

[14]王思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101+112.

[15]刘思瑶.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3:56-57.

[16]王凤英.浅谈小学英语两级分化的成因以及改进方法[J].才智,2016,04:193.

[17]沈丽萍.浅谈小学低年级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63.

[18]岳凌云.小学英语口语有效教学的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85.

[19]周海玲.浅谈小学英语教材插图资源的有效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98.

[20]卢林,张传福.论赏识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学周刊,2016,10:146-147.

自己从网上转帖和编辑了下,总结了包括语言学、语用学、翻译、跨文化交际、二语习得、测试、教学法等方向的参考书籍 社会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王德春 2000 对比语言学概论 上海外教 许余龙 2000 语义学 上海外教 李瑞华 2000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王 寅 2001 国俗语义研究 上海外教 吴友富 1999 当代西方语法理论 上海外教 俞如珍 2000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外教 胡曙中 1999 美国新修辞学研究 上海外教 胡曙中 1999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外教 李瑞华 2000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外教 李自俭 1999 现代修辞学 上海外教 王德春 2001 辞格与词汇 上海外教 李国南 2001 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 上海外教 张美芳 2001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上海外教 黄国文 2001 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 上海外教 朱永生 2001 现代语言学丛书 上海外教 新编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桂诗春 2000 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桂诗春 2000 语言问题探索 上海外教 王宗炎 2000 生成语法理论 上海外教 徐烈炯 2000 美国语言学简史 上海外教 赵世开 1999 汉语的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 上海外教 缪锦安 2000 应用语言学 上海外教 刘涌泉 2000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外教 胡壮麟 2000 神经语言学 上海外教 王德春 2000 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 上海外教 冯志伟 1996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上海外教 戚雨村 2000 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 上海外教 王宗炎 2000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 上海外教 程雨民 1998 模糊语言学 上海外教 伍铁平 2000 汉英对比语法论集 上海外教 赵世开 2000 语言共性论 上海外教 程 工 2000 语义学教程 上海外教 李福印 2000 教学篇章语言学 上海外教 刘辰诞 2000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外教 丁言仁 2001 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 上海外教 徐 强 2000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上海外教 朱永生 2001 认知语言学概论 上海外教 赵艳芳 2001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外教 何兆熊 2000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外教 金立鑫 2000 英语词汇学研究 上海外教 汪榕培 2000 英汉语篇综合对比 上海外教 彭宣维 2000 隐喻学研究 上海外教 束定芳 2000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上海外教 Ellis 2000 第二语言研究方法 上海外教 Selinger 2000 话语与文学 上海外教 Cook 2000 客观语言测试 上海外教 Spolsky 2000 口语语法 上海外教 Brazil 2000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 上海外教 Ellis 2000 实用文体学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应用语言学的原理与实践 上海外教 Cook 2000 英语教学史 上海外教 Howatt 2000 语言教学交际法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语料库、检索与搭配 上海外教 Sindair 2000 语言测试实践 上海外教 Bachman 2000 语言测试要略 上海外教 Bachman 2000 语言教学的基本概念 上海外教 Stern 2000 语言教学面面观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语言教学的问题与可选策略 上海外教 Stern 2000 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 上海外教 Kramsch 2000 语言学习认知法 上海外教 Skehan 2000 语言与理解 上海外教 Brown 2000 文学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Carter 2000 交际法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Johnson 2000 模糊语言 上海外教 Channell 2000 习语与习语特征 上海外教 Fernando 2000 语篇中的词汇模式 上海外教 Hoey 2000 词汇短语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DeCarrio 2000 语言领域的帝国主义 上海外教 Phillipson 2000 第二语言学习的条件 上海外教 Spolsky 2000 论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 上海外教 Yule 2000 英语会话 上海外教 Tzri 2000 语用学 上海外教 Yule 2000 语言与文化 上海外教 Kramsch 2000 语言学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第二语言习得 上海外教 Ellis 2000 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Scovel 2000 社会语言学 上海外教 Spolsky 2000 隐喻的研究与应用 上海外教 Low 2001 对比修辞:第二语言写作的跨文化层面 上海外教 Connor 2001 第二语言教与学的文化因素 上海外教 Hinkel 2001 语言课程评估:理论与实践 上海外教 Lynch 2001 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Hornberger 2001 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第二语言教学研究 上海外教 Nunan 2001 语言的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 上海外教 Odlin 2001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 上海外教 Chamot 2001 体裁分析:学术与科研英语 上海外教 Swales 2001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 上海外教 Huckin 2001 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 上海外教 Lefevere 2001 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 上海外教 Hatim 2001 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 上海外教 Nord 2001 语用学与翻译 上海外教 Hickey 2001 翻译问题探讨 上海外教 Newmark 2001 翻译学——问题与方法 上海外教 Wilss 2001 翻译教程 上海外教 Newmark 2001 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 上海外教 Steiner 2001 语篇与译者 上海外教 Mason 2001 翻译研究:综合法 上海外教 Hornby 2001 描述翻译学及其他 上海外教 Toury 2001 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 上海外教 Nida 2001 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 上海外教 谢天振 2000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外教 王克非 2000 比较与翻译 上海外教 汪榕培 1997 翻译论丛 上海外教 耿龙明 1998 中国翻译教学研究 上海外教 穆 雷 2000 实用翻译美学 上海外教 傅仲选 2000 语言、文化与翻译 上海外教 奈达 2000 译介学 上海外教 谢天振 2000 语言与文化 上海外教 顾嘉祖 2000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版) 上海外教 陈福康 2000 语法隐喻理论研究 外研社 范文芳 2001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外研社 文秋芳 2001 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 外研社 程琪龙 2001 语言与语言学:实用手册 外研社 语用与认识--关联理论研究 外研社 200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外研社 蒋祖康 2000 理论文体学 外研社 胡壮麟 2000 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 外研社 高一虹 1999 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修订版) 外研社 刘润清 1991 语言的符号性 外研社 丁尔苏 2000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外研社 毕继万 2000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外研社 胡文仲 2000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 外研社 平 洪 2000 跨文化交际面面观 外研社 胡文仲 1999 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 外研社 刘光准 1999 语言与文化论文集 外研社 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外研社 中国辞书学文集 外研社 2000 汉英篇章对比研究 外研社 论新开端:文学与翻译研究集 外研社 文化与交际 外研社 许国璋先生纪念文集 外研社 陶渊明诗歌英译比较研究 外研社 语言与文化 外研社 邓炎昌 2001 中西人际称谓系统 外研社 田惠刚 1998 中国语言学的现状与展望 外研社 许嘉璐 1998 语言要略 外研社 方 立 1999 语言学方法论 外研社 桂诗春 1998 西方语言学流派 外研社 刘润清 1999 文化与语言 外研社 王福祥 2000 许国璋论语言 外研社 功能主义纵横谈 外研社 胡壮麟 2000 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 外研社 语言学教程 外研社 2000 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 外研社 Sapir 2001 普通语言学教程 外研社 Saussure 2001 语言论 外研社 Bloomfiefd 2001 语言学综览 外研社 Aronoff 2001 语言学理论:对基要原著的语篇研究 外研社 Beaugrande 2001 吉姆林英语语音教程 外研社 Cruttenden 2001 音系学通解 外研社 Gussenhouen 2001 汉语方言的连读变调模式 外研社 Chen 2001 优选论 外研社 kaqer 2001 汉语形态学:语言认知研究法 外研社 Packard 2001 转换生成语法导论:从原则和参数到最简方案 外研社 Ouhalla 2001 当代句法理论通览 外研社 Ballin 2001 乔姆斯基:思想与理想 外研社 Smith 2001 语言知识及其本质、来源和使用 外研社 Chomsky 2001 当代语义理论指南 外研社 Lappin 2001 关联性:交际与认知 外研社 Sperber 2001 语用学引论 外研社 May 2001 语用学 外研社 Leuinsou 2001 言辞用法研究 外研社 Grice 2001 如何以言行事 外研社 Austin 2001 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 外研社 Searle 2001 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 外研社 Searle 2001 言语的萌发:语言起源与进化 外研社 Aitchison 2001 语言学简史 外研社 Robins 2001 英语学习词典史 外研社 Cowie 2001 现代词典学入门 外研社 Bejoint 2001 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 外研社 Leech 2001 小说文体论:英语小说的语言学入门 外研社 Leech 2001 人类语言学入门 外研社 Foley 2001 英语:全球通用语 外研社 Crystal 2001 社会语言学通览 外研社 Coulmas 2001 认知语言学入门 外研社 Schmid 2001 语言的范畴化:语言学理论中的类典型 外研社 Taylor 2001 英语的衔接 外研社 Halliday 2001 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从社会角度诠释语言与意义 外研社 Halliday 2001 英语的功能分析:韩礼德模式 外研社 Bloor 2001 历史语言学导论 外研社 Lehmamm 2001 英语史:从古代英语到标准英语 外研社 Baugh 2001 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 外研社 Bell 2001 儿童语言发展引论 外研社 Cohen 2001 语言学习与运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索 外研社 James 2001 第二语言教与学 外研社 Nunan 2001 第二语言课堂反思性教学 外研社 Richards 2001 ESL/EFL英语课堂上的学习风格 外研社 Reid 2001 语言学习与教学的原则 外研社 Brown 2001 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 外研社 Broen 2001 词汇、语义学和语言教育 外研社 Hatch 2001 语言教学大纲要素:课程设计系统法 外研社 Brown 2001 外语学习与教学论 外研社 Johnson 2001 语言测试词典 外研社 Dauies 2001 语言测试指南:发展、评估与研究 外研社 Henning 2001 第二语言习得与语言测试研究的接口 外研社 Bachman 2001 评估与测试:研究综述 外研社 Wood 2001 语言学课题:语言研究实用指南 外研社 Wray 2001 用语料库研究语言 外研社 Thomas 2001 语法化学说 外研社 Hopper 2001 剑桥语言百科全书 外研社 Crystal 2001 应用语言学百科辞典:语言教学手册 外研社 Johnson 2001

为英汉语言与中西文化、翻译理论与技巧、跨文化交际学,已发表80多篇论文,撰写、主编、编写和翻译18部论著,代表性的有《英汉对比研究》、《英译汉教程》(学生用书、教师用书)、《英语基础语法新编》、《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科研的创新问题》、《关于建立汉英文化语言学的构想》、《再论关于建立汉英文化语言学的构想》、《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历程》、《牛津剑桥之谜》、《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兼论汉英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英语的“抽象”与汉语的“具体”》、《与外语学生谈综合素质》等,荣获部、省、市20多项嘉奖。1984年负责修订《英语基础语法新编》(刘贤彬、蔡丕杰、连淑能编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72;连淑能修订,1984年修订版),加强对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论述,作了较大的修订、增补和调整,重新出版,先后印刷 7次,共 60万册,远销大陆及港澳地区。这是我国外语界在“文革”期间以至八十年代罕有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该书首次提出英语五大基本句型之说(SV、SVP、SVO、SVoO、SVOC)。全书以句子为重点,以基本句型为线索,用句法带词法,通过层次分析,解剖句子结构,由简到繁,由繁返简,辅以简易图解。出版之后,收到海内外读者大量来信,普遍认为“这是一部速成英语语法书”,英语五大基本句型之说也常被英语学者及其教材和论著采用,影响较大,1988年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1979-1987)优秀成果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 专著《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出版后,获得外语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外语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博士生导师王宗炎教授特地为本书写了序言,认为作者在这一领域“身居前列,奋勇争先,成绩比许多人好”,本书“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用意义”,作者“继承了赵元任、王力、吕叔湘等先生的传统,同时又采摘了外国学者, , 等等的精华,加以消化熔铸。脚踏实地,取精用宏,这是他的成功诀窍。”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文国教授在《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2002)指出,“80年代,英语界出版过一些走从内到外路子的语法书,但全面运用这个方法进行汉英对比研究的,连淑能是第一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论坛(2007)认为,“连淑能先生的这部著作概括了英汉语法差异的精神实质,尤其是宏观上的差异。这本书对于翻译尤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书的安排也非常的独特。”专家王菊泉教授在《什么是对比语言学》(2011)一书中评论:“该书出版以后已多次重印,被列为全国外语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必读参考书或教科书,是英汉对比研究领域和翻译界过去十几年间最为普及、影响最为深广的著作之一。”台湾大路书屋(2002)评论:“本书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论述与实例并茂,学术性与实用性并重,对英汉语言研究工作者、英汉翻译工作者、英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师及广大英汉语学习者都有参考价值。”《现代外语》1995年第2期发表卢伟的书评“《英汉对比研究》的特色”,对此书和作者的学术思想作了全面、深入、中肯的评述和分析。辽宁外贸学院教师王珑珑评论(2005):“我把这本书视为自己学英语的圣经,它真让我大开眼界,使我理性地意识到英汉语在语言结构和文化心理上的差异。”中国读书网读者评论(2009):“本人多年采用该书作为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的教材,也用作指导科研的参考书,学生非常喜欢,深感受益匪浅。”该书1993年出版后,年年重印,至2010年重印16次,仍供不应求。各地许多院校和读者把该书用作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颇为成功,反映甚佳,认为“该书有较高的学术性、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适合教学,又便于自学参考”,“书中还留下许多进一步研究的余地,能启发研究生继续深入研究,是一部很好用的优秀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因而荣获国家教委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优秀奖、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等,并被选送参加国际书展。 应出版社和广大读者要求,2010年9月,连淑能教授的《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问世,由国家顶级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3年内重印6次,淘宝、当当、亚马逊、京东等网站都在热卖。增订本不仅扩充英汉语言对比的内容,而且探究其相关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另外还开辟新专题,论述中西思维方式,从而追根穷源,扩大了对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增订本从此升级为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交叉性对比研究。全书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论述与实例并茂,宏观与微观结合,学术性与实用性并重,完美地响应了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的重要题词:“指明事物的异同所在不难,追究它们何以有此异同就不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恰是对比研究的最终目的。”作者甚为赞赏培根的名言并以此指导此书写作:“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只会收集,也不应该像蜘蛛一样光会从肚子里吐丝,而应该像蜜蜂一样采百花来酿蜜。”硕士研究生周璐、姜筠(2012)认为,“《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正是作者采百花所酿出的蜂蜜,着实甘甜可口,令人受益匪浅。” 《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出版之后,获得专家学者和读者极高评价,见于许多书刊和网站。该书出版才几个月,互联网上已好评如潮,现仅摘取几例:“增订本是至今我所读过的最权威、最深刻、最令人启发的英汉对比研究的专著。该书论及古今中西的哲学、文化、语言、社会、心理、逻辑、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富有指导意义,读了就会觉得非常有用,多读不厌。”“此书可以让你对汉语和英语,尤其是英语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很多章节读完后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本书对翻译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读后很受启发,足见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眼光。”“《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我已经读了3遍,内容非常丰富、深入,信息量很大,受益匪浅。难怪得了很多奖。增订本比原版增加了很多非常有用的内容,对英汉语研究者和广大外语师生都很有用,对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也好用,其中的下篇“中西思维方式”对各行业的人都有启发,非常难得。就这个专题而言,这是至今为止我认为最好的书。我非常喜欢!感谢高教社出版了这样的好书!谢谢作者!”“增订本内容好、质量高、意义大,无疑是一本需要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以求咀嚼消化的好书。”“增订本是对比语言学的经典著作。”权威刊物《中国外语》(2012年第2期)发表专家的书评说,“有人说,这本书在内容上拓宽加深,字字推敲,是求真的典范;也有人说,这本书在形式上精雕细刻,句句斟酌,是创美的标本;两种说法互补,全书堪称真与美的完好结合。求真创美,《英汉对比研究》无疑是深具学术价值的专著典范。”澳大利亚权威刊物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于2013年8月发表书评,对此书予以高度评价。该领域专家、上海左飚教授应邀到几所大学作此书书评讲座,其中也专程到厦门大学外文学院作了讲座:“求真与创美:谈论著的写作——以连淑能教授的《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为例”,认为应该把此书作为论著写作的典范。 《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万字)发表后,许多网站、书刊和论文集纷纷转载,获得极高引用率。此后作者陆续作了几次增订,分别刊登在:《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语言与文化》(第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语言·社会·文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国经典文库》,2003年;《中华教育杂志》(ISSN1684-0445),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香港教育出版社,2004年;《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冲突·互补·共存:中西文化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最新版本收进作者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学术界许多专家学者予以高度评价,如:外语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宗炎教授评语:“拜读寄来大作《论中西思维方式》。您抓住一个大题目,洋洋洒洒,条分缕析,值得佩服。”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博士生导师许余龙教授认为,“《论中西思维方式》气势磅礴,系统深入,富有创见,是至今为止同类论著中最优秀的佳作。大作不仅观点新颖,对各项研究富有指导意义,而且文笔优美,逻辑清晰,实为不可多得。我把大作印发给我的博士生,大家都十分称赞,认为写得很好。”清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罗选民教授认为,“《论中西思维方式》如此系统深入地论证一个大难题,令人钦佩。您出手不凡,是我学习的榜样。大作收入论文集《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确为之大为增辉。”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杨自俭教授评语:“《论中西思维方式》从哲学的层面上研究中西思维方式,内容丰富,高瞻远瞩,思路开阔,气势磅礴,富有创见,观点清晰,论证充分,文字流畅,从深度和广度拓展并深化了思维方式的研究内容,对中西语言与文化比较研究有很高的理论指导和启迪作用,对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和各行业、各级领导决策也有很强的指导与应用价值,是一篇优秀论文。”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至2004年论文被引用情况的统计分析(见《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11期专文),《论中西思维方式》被引用38次,居所列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榜首。据“中国知网”最近统计,此文被引用851次,被下载7777次,也居被引用论文之榜首。 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精品系列教材”的《英译汉教程》(学生用书、教师用书,连淑能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出版后受到普遍欢迎,陆续收到80多所院校的教师来信、来电,索取样书,要求订购,表示将采用作为教材。教材出版后半年多就重印了3次,许多高等院校已经采用作为本科高年级教材,有的刊物已发表书评,高度评价这部教材。《教程》赠送给参加2006年11月在烟台举行的“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7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的200多位专家和学者,获得了普遍的称赞和好评,专家大多认为“这是一部盼望已久的精品教材”,“采用启发式的编写方法,这还是首次”,“至今国内出版的英汉翻译教材,好用的很难找到,相信这本教材会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这本教材很适合课堂教学,便于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也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如此等等。许多教师当场要求购买或订购这本教材。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吴建平教授认为:“这无疑是一部精品教材,可以超过陆殿扬编写的《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和其它一些教材。”“相信这部教材会得到广泛好评。可以预见,很多教师会选用这部教材,就像作者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一样,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和好评,估计年年都会重印下去。教师用书的编法也与别人不同,除了提供参考译文之外,还提供了教学法提示、论文选题提示等,这对老师和学生有很大的用处和帮助,这也是其他教师用书从来没有的。这部教材是作者20多年翻译教学经验的结晶。”《外语与外语教学》主编、教授徐珺博士认为:“这是一部精品教材,从内容、编法、教师用书等各方面看,都比较新颖、好用。与其它已经出版的同类教材相比,这部教材有很多特色,相信它一定会受到普遍好评和欢迎,就像作者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论文《论中西思维方式》和其它一些论著一样,受到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年年重印,在书刊上常常被引用或转载,从电脑统计和网上看,被引用率都非常高。”根据已经使用该教材的老师所反馈的信息,这部教材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如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的张文宇老师,任课三个班,共90多名学生。据他从师生评教评学中了解:①学生很喜欢这部教材,普遍认为书中知识丰富、信息量大、练习丰富多彩,对教材及其练习很感兴趣,翻译能力明显提高,收获大。②教师也很喜欢使用这本教材,认为教材编法使学生易学,教师易教,便于教学,也便于自学,教学效果比使用其它教材好,如教师反映说(根据原话整理):“这部教材按课堂教学的规律和需要设计,收编提纲式的讲解,配以大量形式多样的习题,给学生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便于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要作必要的备课,一书在手,便可走进教室上课”。2003年2月,连淑能教授参加“厦门大学语言技术中心”,与计算机科学系、中文系、海外教育学院等12位专家教授组成跨学科、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的研究实体,开展语言信息处理和机器翻译研究。连淑能教授自1981年起研究英汉/汉英机器翻译,于1986年在美国讲学期间与美国八位专家组成研究小组,出席计算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在会上宣读论文《语义结构与机器翻译》,受到与会专家的重视和称赞,美国“Statesman Journal” 在头版作了长篇报道并附大幅彩色照片,美国电脑公司IBM、纽约州立大学、俄勒冈大学争相挽留他,连教授对这些请求都婉言谢绝,如期回国,参加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类人机器翻译系统研究”,当时课题经费15万元。(《厦门日报》1998年11月16日曾有报道)。1998年在美国俄勒冈大学讲学期间出席计算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宣读论文《英汉语义结构与机器翻译》,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重视和称赞,同时被俄勒冈大学聘为荣誉教授。199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参加“语言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宣读论文《汉英语言与中西文化》,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重视。 自1998年至2010年,连淑能教授先后应邀赴许多大学、学会、研讨会等作了200多场学术讲座,内容涉及广泛论题,如:牛津剑桥世界一流的教育传统、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科研的创新问题、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当代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与外语学生谈综合素质、关于右脑开发问题、翻译课教学法研讨、密码速成英语语法等,深受高校师生和领导们的喜爱,每场报告都座无虚席,掌声不断,气氛热烈,常常连走道和台上都坐满了听众。连教授还经常和易中天教授一起应邀到厦门市委党校作报告,至今已作了8场。邀请连淑能教授作讲座的大学和机构如: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苏州大学、湖北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浙江工商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鲁东大学、烟台大学、河南新乡医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中山大学翻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医学院、赣南师范学院、浙江绍兴越秀外国语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大学诚毅学院、鹭江大学、莆田学院、闽江学院、武夷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厦门学习中心等国内许多高等院校、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全国高师高专科研方法研讨会、全国高校英语骨干教师暑期研修班、全国高教园区(大学城)建设与管理研讨会、“学之源”科技开发集团、福建外文学会、龙岩外语学会、厦门市委党校、厦门市翻译协会、厦门市公开系列讲座、厦门市图书馆、集美图书馆以及厦门大学各级党政领导、厦门大学百科系列讲座、厦门大学80周年校庆科学讨论会、厦门大学教学工作会议、厦门大学外语节、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图书馆、马列部、海外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文理工科研究生、漳州校区、外文学院等单位和团体。这些讲座分别论述以下专题:系统介绍世界一流大学牛津与剑桥的教育传统、办学经验、如何教学与科研等与我国教育改革密切相关的问题,并与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作了深入的比较,找出牛津与剑桥的奥秘所在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比较中西文化和思维方式;论述外语科研的创新、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外语学生的综合素质、英语学习的捷径、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开发右脑、增强智慧与综合素质等论题,被誉为“牛文化的使者”。在讲座中,连教授也阐述了自己对我国高校改革和如何进行教学、科研的看法,每场报告都深受欢迎和好评,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反响,国内报刊、网站曾有多篇报道。

对外直接投资论文研究角度

中国企业,一年对外投资多少美元?看完不敢相信

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

首先,现在已经有相关专题的书籍销售了,你可以去借一本看看:其次,给你看看一篇这一专题的分析文章,对你应该有所启发: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优势、特点与问题2004-07-07 08:42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维护我国家经济安全 , 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 主动参与国际分工 , 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 规避国外贸易壁垒 , 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及时掌握外部信息的积极举措。近二十多年来 , 由于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 ,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据商务部统计 , 截止 2003 年底 ,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累计 7470 家 , 投资金额 114 亿美元 (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 , 中国累计对外投资金额近 350 亿美元 , 约相当于韩国的对外投资规模 ), 目的地多达 167 个国家和地区。尽管如此 , 我国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研究却比较有限。本文试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竞争优势、突出特点、 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优势1、大中型公司具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中型跨国公司 , 它们具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 , 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 , 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 , 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石化、海尔集团和首都钢铁总公司等 , 在境外市场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英国著名的跨国公司问题研究专家约翰?H ?邓宁教授 , 提出了著名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已成为研究跨国公司经济活动的主流理论学派 , 被世界公认为是指导跨国公司实践的权威理论。该理论认为 , 一个企业如果具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 , 就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有学者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 中国企业与西方雄厚实力的大企业相比不具备所有权优势 , 在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方面也相形见拙 , 所以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不适合于解释中国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行为。 但本人认为以上观点值得分析和探讨。首先 , 邓宁所提出的境外投资企业的 3 种竞争优势 , 并非绝对地超过其他竞争对手的综合优势 , 而是一种相对优势。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 , 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某个行业永远占有绝对优势地位 , 并且其相对优势地位在激烈竞争中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其次 , 中国企业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引进、吸收和创新以及自主开发 , 生产规模、技术、产品日益成熟, 已具备了相当的竞争优势 , 如果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投资 , 是具备相当的所有权和内部化优势的 , 近年来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所取得的成绩即为明证。邓宁教授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2、小型企业亦拥有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欢迎外国资本的流入 , 但其能提供的投资环境并不完善 , 市场范围小 , 从客观上限制了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我国小型企业尚处于小规模阶段 , 可避免与大型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 , 适合发展中国家投资环境的需要。另外 , 中国跨国公司派出人员的费用 和出口零部件相对便宜 , 使中国境外加工的产品能以低价占领国外市场。美国经济学家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指出 , 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与其母国的市场特征紧密相关的低生产成本 ;英国经济学家劳尔的技术地方化理论也证明了落后国家企业以比较优势参 与国际生产和经营活动仍可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中国企业实现跨国经营 , 开展境外直接投资 , 从理论上说是具有可行性的。应当指出的是 , 上述两个理论从不同方面阐明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竞争优势 , 指出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 , 对于指导发展中国家企业境外投资具有重要意义。两理论有一共同点 , 即强调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具有竞争优势不是绝对优势 , 而是相对优势。这个“相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一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拥有更加适合当地市场条件的生产技术 , 因此 , 在同类型发展中国家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 , 相对于欠发达国家的当地企业 ,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又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 因而具有竞争优势。我国企业发展境外直接投资正是具备了这种相对优势。3、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我国长期自主开发形成了某些传统专有技术和高精尖技术 , 如中药、气功、园林、烹调、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等 , 较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 可以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一显身手。4、中国的特殊产品和特有渠道中国特殊产品 , 如中式菜肴和中医等具有鲜明的特色 , 为特定消费者一一华人所钟爱。这些华人虽然居住他乡 , 但有相同的文化语言背景 , 互相之间容易沟通。依靠这种特有的华人渠道 , 在侨民集中的地区直接进行投资设厂 , 生产特殊产品 , 是中国跨国公司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一种特有优势。福建省是著名的侨乡 , 绝大多数福建海外企业是通过华侨牵线搭桥建立起来的。5、政策环境良好中国与大多数国家签有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 这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必要的保护和良好的政策环境。6、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外汇储备的增加目前 , 中国 GDP 总值位居世界第四 , 人均 GDP 突破 1000 美元 , 在一些沿海发达城市甚至超过 5000 美元。截止 2003 年底 , 我国外汇储备达 4033 亿美元。这些为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强大保障 , 提高了外商与中国企业开展合资合作的信心和决心。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外汇储备的增加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一项重要竞争优势。二、当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突出特点1、境外投资企业规模小 , 产业集中 , 生产性企业以合资为主 , 国有企业盈利少目前我国境外投资企业中平均投资规模约 153 万美元 , 产业大多集中在贸易领域 ( 约占总投资的 60%), 生产性企业的 70% 以合资为主 , 亏损或持平企业约占 2/3, 盈利企业仅有 1/3 。2、每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大 , 但增长迅猛 , 投资目的地国逐渐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2003 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为 21 亿美元 , 增长 110%, 其中53% 的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 ( 发达国家占 33%, 港澳地区占 14%)。3、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多元化我国的境外投资正在从单一的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向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对外直接投资转变 , 从在境外设立流通领域的贸易企业和贸易机构为主向设立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和专业市场等形式转变。特别是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境外直接投资的“黑马”。由于产权清晰 , 机制灵活 ,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率很高 , 如青岛金王集团和浙江万象集团等。4、在国外设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已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亮点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可以有助于利用国外的技术创新来改进和提高国内产品的技术含量 , 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企业运行模式 , 促使我国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 , 如山东的海尔集团和浙江省的华立集团分别在美国和日本设立了研发中心 , 通过境外产 品开发来推动国内产品的技术升级和出口竞争力的提高。5、并购国外企业以获得技术或生产许可证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方式例如 , 三九制药集团收购日本东亚制药公司和上海电器集团收购日本秋山印刷厂都是成功的例子。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遇到的主要问题据调查 , 尽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 , 但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 归纳起来主要有 :1、企业体制因素导致境外投资失败在我国 , 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 , 多数大型企业仍是国有或国有控股。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上的缺陷 , 包括所有者和经营者在目标取向方面存在扭曲 , 责权不对称 , 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不足 , 使得国有企业在国外市场竞争中缺乏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另外 , 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技术标准以及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都与国际惯例有一定差距 , 也使自己在国外竞争中处于劣势。2、资金短缺我国的国有企业由于长期低效率运行 , 基本不具备依靠自有资金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实力 , 而我国的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 , 资本市场尚不发达 , 国有银行体系并未与国际接轨 , 银行对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缺乏科学和全面的评估 , 存在“惜贷”现象。3、人才匮乏跨国经营需要技术、管理、法律、财务和营销等方面高素质的人才。我国企业由于受传统体制因素影响 , 人才的待遇和培训比不上外企 , 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 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风险。4、信息缺乏由于对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风俗、市场、行业和产品等信息缺乏深入了解, 企业往往有对外投资的愿望 , 却无法实施相应的计划。有时即使实施了 , 也会因为信息缺乏而失败。5、管理环节过多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环节过多和审批时间太长 ( 有企业反映 , 有些项目审批时间需花 2?3 年 ) 的问题 , 不利于企业抓住商机。6、缺乏核心技术从总体上看 , 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于许多引进技术缺乏吸收消化 , 创新不够。即使是当前非常看好的家电行业 , 许多产品 , 特别是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7、监管体制不畅目前存在着“重审批 , 轻监管”的现象。对国有企业境外机构来说 , 加强监管是提高经营效率 ,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目前 , 境外企业监管制度亟待改革和完善。四、对政府决策的相关建议目前 , 我国既不属“资金饱和型”投资国 , 也不是技术创新国 ;对外直接投资尚处发展初期 , 企业对国外环境不很熟悉 , 缺乏必要的境外投资的经验积累 , 因此 , 为更好地配置有限的资源 , 帮助企业在境外投资中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 我国政府有必要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定战略规划和提供必要的促进、支持和服务。具体建议如下 :1、结合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 , 制定对外投资战略规划 , 明确对外投资的重点区位和产业 , 对已确定的重点区位和产业 , 应进行深入研究 , 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规划 , 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 分阶段实施 , 以求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稳定的拉动作用。在区位选择上 , 应优先选择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有优惠政策和双边关系友好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在行业选择上 , 应优先考虑资源导向性项目、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家电和轻纺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以及被欧美等国家征收反倾销税而使我丧失市场的产品领域。2、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 仅有一些内部规定或实施办法 , 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营法》应尽早出台 , 明确投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3、要大力培育核心技术 , 强化所有权优势 , 提高对外投资的技术含量。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 , 国家应进一步推动实施高精尖技术产业化。4、坚持“帮大扶小”的原则。 选择有实力、管理好、拥有自主品牌的重点企业拓展境外投资业务 , 给予必要优惠政策 , 以充分体现国家的对外投资产业导向政策。同时也应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 取消歧视 , 使其在优惠贷款、信息交流、境外投资保险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5、建立并完善促进体系。一是政府促进 : 重大项目要纳入双边经贸合作框架 , 利用双边经贸混委会 , 及时予以推动和促进。若东道国政府对经济干预较深 , 我国政府也应做好企业后盾 , 特别是对资源开发型项目更应如此。二是制度促进 : 建立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促进体系。一方面在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支持 , 逐步放宽境外投资外汇管制。另一方面对企业返回的资源产品应给予进口配额、税收和外汇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参照法国外贸保险公司的做法 , 设立境外投资保险机构 , 对境外投资进行政策性保险。三是人力资源开发促进 : 进一步加大政府或中介机构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不仅要使企业了解国内外的相关信息 , 而且应大力推广对外投资成功企业的经验和模式。先有贸易或工程承包后开展投资是其中一种成功模式。6、建立支持体系。一是体制支持 : 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 进行股份制改造 , 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 , 完善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的内部治理机构。同时 , 结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 , 简化审批手续 , 提高审批效率。审批要做到规范、透明 , 妥善解决目前在审批过程中国务院部门间的协调问题 , 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应对审批制度进行改革 , 逐步将审批制改为审批和备案制相结合 , 对以自有资金或商业银行贷款进行境外投资的企业 , 原则上实行备案制。二是资金支持 : 一方面要建立金融服务体系 , 努力解决制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瓶颈 , 充分发挥各商业银行融资主渠道的作用。 另一方面降低外贸发展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使用门槛。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援外资金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 , 建立“双边 互利合作基金”, 即从我对外无偿援款中拿出部分资金设立合作基金 , 供双方的“合资合作项目”有偿使用。当双方的合作项目遇到资金困难时 , 经过办理一定的批准手续后 , 可从基金帐户中得到优惠贷款 ( 基金帐户实行优惠利率 , 可以是低息甚至无息 ) 。三是理论和人才支持 : 一要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 , 为对外投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二要加强人才培训 ,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国内院校和企业联合办学、国内专业培训以及出国培训等方法 , 尽快培养建立一支稳定的对外投资人才队伍。7、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一是信息服务 : 参照发达国家做法成立境外投资促进机构 , 如日本的贸易振兴机构 , 进一步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 , 为企业提供国外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风俗、市场、产品和行业等方面的信息 , 减少企业在海外投资和生产经营时所遭遇的风险。二是完善社会中介服务 : 充分发挥法律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 , 加强与国外中介组织的合作 , 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法律、财务、认证等服务 , 积极稳妥地通过社会力量帮助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三是各地商务部门和国外的使领馆应强化服务 , 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条件。8、完善监管体系。实践证明 , 依靠审批制来实施监管是缺乏效率的。应针对不同的投资 主体 , 制定不同的监管办法。控制境外投资风险应更多依赖投资主体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对国有境外企业 , 应通过监管国内投资主体来监管境外投资企业 ;对自筹资金的民营企业 , 应从宏观角度进行监管 , 政府只应起到“守夜人”的作用。作者:王其辉(商务部亚洲司)研究院《国际经济合作》第3期

浅析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收益的影响内容摘要:国际直接投资是一国融入全球化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种重要模式。从理论角度来看,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主要有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即国际直接投资可能减少(替代)贸易,也可能增加(互补)贸易。扩大出口,促进贸易增长,是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政策目标之一。本文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收益的影响效应,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外国直接投资 外贸收益 影响效应国际直接投资分为外国直接投资(Inward FDI)和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DI),它对一国的外贸收益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跨国公司一体化国际生产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互促进发展,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重点之一。20世纪50年代,蒙代尔、弗农和小岛清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马库斯、斯文森和邓宁等在20世纪80年代初做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并对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理论进行了综合;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Bhagwati和Dinopoulos等经济学家又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进行了研究。而后又有研究将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对外直接投资纳入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探讨了不同类型国家之间贸易与投资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对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影响并不是孤立的,对外贸易规模发展越快,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就越大,而外资对东道国的出口增长也能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本文就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收益的影响进行分析。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收益的影响效应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出口导向型政策,再加上我国有丰富的、较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所以连续十多年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在过去十多年里,中国吸引外资约占全部发展中国家总额的1/5, 2004年中国吸引FDI突破50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FDI最大的受资国。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总量不断增加,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对中国的出口增长起到了很强的促进作用。(一)数量效应:增加我国外贸总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外国直接投资对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增加我国的外贸总额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额从1991年的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4442亿美元,增长了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呈现加速的形势。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自1991年的开始逐年递增,1995年时突破30%,1997年则突破40%,2001年达到50%,至2005年已经上升到,之后年份小有波动,仍呈上升态势。从出口增加额的角度看,尽管因为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有过较大波动(如1994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增加额占全国出口增加额的比重只有,而在1996年则高达),但总体上外商直接投资的出口增加额占据了全国出口增加额的主要份额。2007年,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到1%提高到2007年的近8%,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其中外国直接投资具有重要作用。外国直接投资有着极强的外向拓展力,没有外资企业的出口绩效,我国就难以实现对外贸易的平稳快速增长,也就是说,在华的外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尤其是贸易创造和市场扩张效应是极其明显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促进外贸总额的增加。(二)结构效应: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结构的优化调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外国直接投资对贸易结构的转变有直接效应,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出口结构与外贸企业增长发生着相随的变化,在外资企业迅猛增长的同时,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国出口结构也基本实现了从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制成品为主的根本性转变。目前我国制成品出口的比重达到85%以上,机电产品、服装纺织、皮革、家用电器、文体用品、塑料及金属制品和电子通讯设备等外资进入比较密集,且外资出口比重高、增长快、贡献率大的行业的迅速增长在我国贸易结构转变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外国直接投资有间接贸易效应,即经由生产技术和营销知识的外溢、市场网络的转移和示范效应等,带来国内制成品企业出口状况的改善,从而带动中国企业出口的发展。外国直接投资内含的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先进生产力等要素通过各种渠道非自愿扩散, 为我国带来了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科学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模式等,实现了技术知识的外溢,带动和加快了我国产业与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这有利于扩大我国企业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增强了国内企业的竞争意识,促进我国生产率增长和贸易结构优化,在我国经济建设的转轨时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建立以及市场机制的完善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外国直接投资在带给我国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首先,从整体上看,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在我国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格局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很小,投向第二产业的资金占据主导地位,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结构的深层次优化,即在促进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的作用有待提高。其次,外资企业进口增长过快,以及进入成熟期的外资企业利润汇出的逐步增加,给国际收支平衡造成压力。再者,部分外国直接投资落户中国后凭借其技术、规模、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挤占我国市场并形成垄断, 尤其在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部分外国企业已占据绝对优势,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威胁。提高外国直接投资外贸效益的政策建议目前,我国外贸发展呈现进出口增长速度双双回落,贸易顺差明显缩小的特点。在国际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形势下,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依然保持了的增长率,所以当前我国在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继续强化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政策建议如下:利用我国劳动力和资源等比较优势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推动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对外资企业出口实施更为有效的管理,保持其贸易高速、稳定的增长。各种旨在提高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努力,都应以促进结构优化为核心。优化宏观环境,进行税制、外贸体制改革,促进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的联合与竞争。加速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加速银行商业化进程,健全资本市场,增加金融产品种类,拓宽储蓄转化投资渠道,增强市场活力。建立健全法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外国直接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制定科学的外商投资企业行业规划,配合以有效的产业政策指导。重点引进技术先进型产业的外商投资,严格控制技术传统型产业的投资,适当引进外国金融产业资本进行有效的产业政策指导,完善外商投资的外贸效益检测评估工作。改变传统的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在出口导向战略条件下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以竞争优势为导向,将比较优势与新技术优势发展模式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制度、管理,支持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结构创新,从而实现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参考文献:1.霍爱英.FDI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效应分析.统计与决策,2008(18)2.刘云羹.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发展[J].复旦大学学报,2006(1)3.薛斌锋,寿志敏.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7(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论文

随着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转向服务业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服务业对外投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中国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将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该领域。跨国公司投资服务业,对东道国服务业的发展既有积极影响即外溢效应,也有消极影响即内敛效应。本文主要探讨服务业跨国投资对我国的双重影响,分析利弊,提出对策,并为即将全面开放的服务业市场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服务业;外溢效应;内敛效应

一、服务业跨国投资的双重影响

(一)正面影响:外溢效应

外溢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或发展能力发生无意识影响的间接作用。这种外溢效应既可表现为正面的,也可表现为负面的。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正面的外溢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主要表现为除资本和劳动力之外的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从而使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实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的贡献主要可分为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三个方面。

1.产业结构效应。产业结构变动主要是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情况。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经济发展的过程是工业和服务业取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的过程。第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小,说明产业结构变换的速度越迅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越高。关于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以日本学者赤松要的“雁行模式”最为著名。赤松要认为,一国某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进口、当地生产、开拓出口、出口增长等几个发展阶段。某产业随着进口的不断增加,先后出现国内生产和出口,其图形如飞行的雁群。“雁行模式”表明,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来源于有效地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外国直接投资所带来的“一揽子”资源,尤其是技术和管理技能,不仅有助于中国建立新产业,而且还能使传统产业升级,使内向型产业向出口导向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演进。

随着加入WTO,我国大多数第三产业部门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调整,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已经逐年下降,而第二产业制造业的比重日益提高,这与前几年跨国投资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密切相关。作为投资新 热点 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尽管增长率不明显,但是服务业投资已经成为全球投资的趋势,因此,第三产业投资占GDP的比重会日益提高,从而带动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由制造业大国转向服务业大国。

2.技术外溢效应。技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生产技术和 方法 ,也包括管理技术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因此,这里主要用人力资本和R&D资本来衡量技术进步。根据内生增长理论的分析,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和R&D资本的生产。因此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也应通过人力资本和R&D资本两个 渠道 来实现。对人力资本的影响主要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培训当地雇员。而受过培训的雇员的“跳槽”是技术扩散的主要途径。外国直接投资R&D资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国外分支机构在中国进行的研发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技术扩散效应;二是跨国公司参与中国市场竞争而产生的竞争效应。从长期来看,当外国公司与当地公司在同一个市场上相互竞争时,当地公司为了在竞争中不处于劣势,必然会增加研发经费,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服务业FDI带来了先进技术、知识与技能,包括诸如设备和工艺流程的硬技术以及管理、营销等软技术。但是,服务业中包含的技术组合不同于制造业,FDI并非是服务业获得硬技术的主要途径,而软技术却是转让知识和技术的主要形式。例如,在银行、 保险 和饭店等行业,投资方会对其子公司进行一系列的技能与知识培训。

3.制度变迁效应。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制度变迁,中国经济制度的变迁主要表现在产权制度的变迁、市场化程度提高、分配格局变化和对外开放程度四个方面。一国经济增长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中实现的,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作用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行为之一,其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变迁。此外,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来源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为了吸引更多投资,必须改善市场环境,从而促使中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增长要素,一国通过制度变迁会促进经济增长及发展,从而产生制度绩效。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产生的制度绩效,主要是指它通过影响中国决定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的某些因素,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二)负面影响:内敛效应

1.大部分服务业FDI旨在市场开拓,寻求非交易性活动,并有可能以对外支付的形式进行利润汇出,所以,不仅可能对增加外汇收入无任何作用,反而可能对国际收支造成负面影响。许多跨国公司通过利润转移方式来进行逃税,从而严重干扰了东道国的市场秩序。20世纪90年代后期,跨国企业逃税一年高达3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近年中国财政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六成以上的外企存在非正常亏损,虚亏实盈。目前中国40多万家外资企业,年亏损金额逾1200亿元,但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外企通过各种避税手段转移利润,造成账面上大面积亏损。

2.东道国相关行业受到很大冲击。在东道国原有的高度保护下,诸如银行、电信、旅游等行业,其国内市场是非完全竞争的,甚至是垄断的,因而适应市场的能力和提高竞争优势的自身能力有限。随着外资在这些行业的进入,东道国国内原有企业从资金、 经验 、技能和创新方面都受到巨大挑战。跨国公司往往凭借其资金雄厚的优势大规模收购当地同行业企业甚至龙头企业及其原有品牌,从而在当地形成技术、品牌、市场和产业垄断。这种情况在我国的许多行业都存在,有些还十分突出,不仅严重压抑了民族产业的发展,而且在形成品牌市场垄断后还会侵害消费者权益,对我国的经济和产业安全都构成严峻挑战。

3.外资服务机构将与东道国本地企业更加激烈地争夺人力资源,其工作条件与薪酬状况可能导致大批优秀人才流向外资企业,这样对本地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困难。以金融业为例,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大量中资银行的骨干跳槽或被高薪聘请去外资银行,这对于发展不够完善的中资银行来说带来的风险和压力是双份的。

4.服务业FDl可能带来三方面的风险。如果东道国政府管理控制不善,缺乏有效的 规章制度 ,有可能在体制方面带来严重的本国经济动荡;如果在管理公用事业和私有化时缺乏有力控制,有可能导致私人垄断;此外,因为各国在社会 文化 背景上差异极大,外资在这些领域的运作容易造成冲突和伤害。

二、我国服务业的对策

中国在2000年到2002年间服务业FDI的平均流入量为亿美元,2002年存量为亿美元;服务业占2002年FDI总流入的,占总存量的;我国将履行入世承诺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因此在吸引更多的服务业FDI上有很大潜力,并且,我国服务业的“走出去”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这种“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进程中,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科学地分析环境,建立和强化自己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服务业FDI所产生的正向效应,同时提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水平和能力。

1.进一步提升国内服务业产业结构,提高承接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能力。

根据产业投资的一般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主体的等量资本投资在与母国产业发展结构水平相同或较高地区比投资在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就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而言,由于国际服务业的结构朝着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因而只有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国家(地区)才能为国际直接投资提供更高的收益,也才能吸引更多的国际直接投资。鉴于中国目前服务业结构水平较为低下,餐饮、商业零售、交通运输等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现代服务业如电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比重偏低的状况,无论就中国今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而言,还是就吸引更多的国际直接投资而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不断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都是十分必要的。提升国内服务业产业结构,提高承接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能力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优先发展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支持国民经济高效运行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行业,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体育等需求潜力大的行业。这些都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只有充分发展这些行业,才能形成高水平、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结构体系。

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一般而言,国际产业转移有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外商直接投资三个层面,具体形式包括新设投资、收购兼并、风险投资等。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也不例外。我们应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支持中国企业承接国际项目外包,有关部门要为国内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咨询服务,引导其积极参与国际项目外包市场,承接外包项目,与外国服务企业进行有效合作;允许并鼓励境外投资者通过并购等方式对中国进行投资,培育有利于吸纳并购投资的制度环境,为服务业跨国公司参与企业的改组、改造创造有利条件。

2.尽可能地利用FDI的外溢效应,努力减少内敛效应。

外溢效应是否容易实现取决于东道国公司从事投资和学习吸收外国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动机。外资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资金、技术、知识,通过外资在中国的运作和培训,可以学习到先进的专业技能、营销理念以及科学的管理经验。其间接效应有二,一是服务于我国的制造业发展,二是为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树立典范。中资企业可以尝试加入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参加到它们的产业链和本土化进程中,获得提高自主研发与创新的能力。

建立健全国内的机构和机制,监控外资在中国的发展,减少内敛效应。联合国贸发会议认为,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对服务业吸收外资持谨慎态度。因为在一些垄断性的行业(如电信服务)或公用、基础设施中,如果缺乏有效监控,容易发生市场权力滥用的问题,导致私人垄断。此外,跨国公司利用转移价格,也会对国内经济造成损害。在人力资源上,我国政府应该加大 教育 投资,提升人才的总体水平,同时改革户籍和人才管理制度,减少人才流动的成本,不仅为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提供人力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与中资企业争夺优秀人才的优势,保证中资企业充足的人力资本、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能力。

3.提高国内服务消费水平,解除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后顾之忧。

投资所生产的产品能否实现市场出清是影响投资的最终限制性因素。理论上,只有所有产品都能销售出去,实现市场出清,投资才能顺利实现再生产。服务业的投资也不例外。目前中国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城市化进程较慢,城乡差距过大,客观上限制了服务业发展的需求空间;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对服务业和服务消费认识上存在某些偏见,把服务业作为非物质生产而忽视其高附加值的特点,把工业化简单等同于工业发展而忽视服务业对产业竞争力提高的支撑作用,过分强调服务业的消费性而忽视其产业性,造成对服务业发展长期重视不够,服务消费在低水平徘徊。国内一些服务业得不到发展,外资引不进来,与缺乏市场需求不无关系。因此,培养居民服务业消费能力,提高国内服务业消费水平,也就成为解除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姜志美.当代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新趋势与我国的对策[J].经济纵横,2006,(9)

[2]赵书华,宋征.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J].国际贸易探索,2006,(1)

[3]Daniels, lndustries in the world World Economy,BlaekwelI oxford USA,1993

[4]Zhang,Kevin H.(1999).“How does FDI interact with economic growth in a large developing country?The case of China”.Economic Systems,23(4).291-303

一、服务业投资壁垒的界定

按照《与贸易有关的投资 措施 协定》(TRIMS)的规定,投资壁垒是指为了促使外国投资者达到某种业绩标准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投资准入壁垒、投资经营壁垒和投资退出壁垒。TRIMS所指的投资壁垒仅限于扭曲国际货物贸易的投资措施。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把外国直接投资(FDI)壁垒分为市场准入限制、所有权和管理限制以及运营限制三大类。因此,一般来说,投资壁垒主要是东道国政府设置的、对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行为有障碍作用的政策措施,也就是说,凡是直接或间接地使外资企业增加生产或销售成本的政策措施,都有可能被外国服务厂商认为属于投资壁垒。

迄今为止,对于服务业投资壁垒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国际多边协定对其进行明确界定,但是在许多国际和区域性贸易协定中所规定的投资措施实际上就是服务贸易中的投资壁垒。本文主要针对中国服务业中政策性投资壁垒的演变过程讲行分析。

二、中国服务业投资的开放过程

(一)严格限制准入:1979~1987年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外开放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开放模式,因此实行国际上先工业后服务业的开放路径。该阶段是中国利用外资的起步阶段,初步建立了管理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框架,创造了基本的投资环境,制定并颁布了管理FDI的法律法规,形成初步的FDI政策框架,实行区域性的FDI优势政策,对FDI准人的行业进行严格限制等。在此期间,允许准入的行业主要在制造业部门,服务业总体的投资壁垒非常高,但在旅游、房地产和餐饮服务业部门对外资的限制相对较松。1987年底,原国家计委颁发了《指导吸收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把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其中对外资准人领域做了较大的限制,服务业的对外开放还没有提上议程,禁止性和限制性投资壁垒都很高。

(二)跟随性发展:1988~1995年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中国的投资环境逐步规范改善,但对外开放的部门依然集中在第二产业,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没有明显的放松,投资壁垒依然较高。大多数服务部门,特别是生产者服务部门还没有对外资企业开放。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下列行业禁止设立外资企业:(1)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2)国内商业、对外贸易、保险;(3)邮电通信;(4)中国政府规定禁止设立外资企业的其他行业。第五条规定,下列行业限制设立外资企业:(1)公用事业;(2)交通运输;(3)房地产;(4)信托投资;(5)租赁。可以看出,禁止性和限制性部门主要集中在服务业。虽然对外资企业所作的出口规定及其对出口比率的限制作了根本性变更,从过去的70%下降到40%,但是由于服务业的投资壁垒很高,这些规定对服务业利用外资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激励作用。

1992~1995年是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自由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但该阶段主要是放松第二产业的投资壁垒。对服务业而言,一方面由于重工业、轻服务业的思想存在,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还没有受到重视;另一方面,由于认为金融、电信、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属于自然垄断部门,不适宜对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开放,因此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1995年,中国重新发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同时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项目具体化,除此之外,皆为允许对外开放的领域。《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成为指导外资进入的重要法律文件。

(三)逐步降低:1996-2001年

1995年底到2001年11月15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键阶段。随着中美双边关系的发展和高层互访,中国政府代表团权限增大,关键时刻政治决断,1999年和美国达成双边协议,清除了中国人世的主要障碍。之后,中国又和欧盟就中国人世达成一揽子协议。这些谈判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关税减让和服务贸易开放领域和开放程度。在此期间,中国颁布了一批新的涉外法律法规,其中一些就是专门针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例如,2001年8月14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允许投资性公司为国内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培训。但要求只能采用合资或合作形式,设立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应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租赁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促进中国租赁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0年6月23日,卫生部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发布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对在中国中、西部地区或老、少、边、穷地区设立合资医院的条件适当放宽。此外,相关部门还发布了《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试点暂行办法》、《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外商投资铁路货物运输业审批与管理暂行办法》、《外商独资船务公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等。通过公布这些规定,允许外国投资者以合营方式从事铁路货物运输;扩大了投资者在中国从事医疗机构、租赁、船务公司等行业可以拥有的股权和管理经营权。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1997年再次修改,使得对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部门大幅度增加,许多新的领域逐步开始向外商开放。例如,在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矿产开发等行业,许多国家视为涉及本国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领域,中国将其列入了鼓励类的外商投资行业。最引人注目的是对银行、保险、外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零售商业等服务行业有限度的开放,此举走在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前列。完全禁止外国投资的行业已经比较有限,其中服务业主要是新闻业和广播影视业。

在该阶段,中国也开始认识到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出于人世谈判中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压力,开始放松对服务业的管制,降低对服务业利用外资的限制。

(四)严格遵守入世承诺:2002~2006年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在人世法律中,中国对服务贸易作了相当大的承诺,其中绝大部分是针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按照人世承诺,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在商业、外贸、运输、医疗、教育、金融、保险、电信等各类中介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进一步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使外商在更广阔的层面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作用。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或修改了《外商投资电信 企业管理 规定》、《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等,加强对服务业开放的管理。

为适应加入WTO的需要,

2002年3月11日又重新修订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的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投资准入方面进一步开放。主要变动如下:一是将鼓励类目录由186条增加到262条,而限制类目录则由112条减少到75条,大幅度放宽了行业准入限制,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将原先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建设首次列为对外开放领域。二是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度,如外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金融、商业、外贸、运输、旅游、法律服务、会计审计、音像制品、外商商业特许经营、直销经营等行业,均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在开放的地域、数量、经营范围、股比要求上做出了更为宽松的规定,使得服务贸易成为新的外国直接投资热点。与此相适应,在外商投资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体系构建方面,有关建筑、会计服务、教育、商业、物流、医疗、教育、民航等行业的市场准人规定及相关法律规范正在制定中。2004年,国务院根据发展需求,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第五次修订,进一步缩小服务业限制和禁止的范围。

(五)全面降低:2007年至今

2006底人世过渡期结束,中国全面履行了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承诺。随后,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也于2007年12月1日起生效。在服务业领域,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全面落实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同时,积极稳妥扩大开放,增加承接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鼓励类内容;减少限制类和禁止类条目,将原限制外商投资的货物租赁、货运代理、外贸公司等调整为允许类条目,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期货公司、电网建设和经营列为对外开放领域;对金融业外资投资限制尺度有所放宽,鼓励类包括银行、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货币经纪公司;保险公司(寿险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50%);证券公司(限于从事A股承销、B股和H股以及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外资比例不超过1/3);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49%)以及保险经纪公司和期货公司(中方控股)。但对部分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性和敏感性行业,对外资开放较为谨慎。

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标志着中国服务业进入对外资企业全面开放阶段,投资壁垒进一步降低。但是,为了抑制房地产泡沫,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房地产业列人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以规范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

三、政策启示

从中国服务业投资壁垒的演进过程来看,中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是渐进发展的。投资壁垒的设置既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相关和国家产业政策相关,也与国际压力(如人世谈判)相关。目前,中国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依然存在较多限制。随着人世过渡期的结束,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自由化将面临进一步的压力与挑战。在全球服务业外商投资自由化的背景下,政府有两个策略选择:对外逐步降低投资壁垒和对内促进服务业竞争。

(一)对外降低投资壁垒

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降低服务业投资壁垒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不能回避的问题,但是鉴于降低投资壁垒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及部分服务部门在国家政治、经济与文化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东道国不会盲目降低投资壁垒。迫于国际压力,开放是必然的,但不是一蹴而就。由于不同的服务部门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在设置投资壁垒时对不同的服务部门应该选择不同的投资壁垒。对于发展较成熟的服务业部门,可以选择较低的投资壁垒;而对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的部门,可以选择较高的投资壁垒。对于不涉及国家安全的服务部门,可以选择较低的投资壁垒;而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服务部门,则可以选择较高的投资壁垒。并且,对同一个服务部门,可以时间作为自由化的控制手段,在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投资壁垒。在该部门竞争力比较弱的时候,选择较高的投资壁垒;当该部门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时,就可以选择较低的投资壁垒。可见,中国可以通过投资壁垒的灵活控制,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外资开放本国的服务业市场。在每一阶段,都要选择最具有竞争力的部门首先开放,对于那些不具备开放条件的部门,要创造以后能够开放的条件。

(二)对内促进服务业竞争

中国服务业垄断程度高,市场竞争严重不足。中国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要打破国内服务业的部门垄断,降低市场准入壁垒,依靠国内服务行业自身竞争促进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水平。虽然促进服务业国内竞争会使本国服务生产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但本国的服务消费者或使用者(比如服务作为商品或其他服务生产中间投入时)将因为服务价格的下降而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鼓励竞争将有利于本国服务业发展,同时抑制外资企业在本国市场上的扩张。因此,东道国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促进除涉及国家利益不宜对外开放外的其他服务部门进行充分竞争,并把促进竞争当作推动本国服务业发展的长期战略。

浅谈服务业对外投资论文相关 文章 :

1. 中国服务贸易论文

2. 浅谈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

3. 国际服务贸易论文

4. 试论厦门市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论文

5. 浅谈中国贸易政策论文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结构优化研究>,老师说你这论文题目的主题思路范围太宽了,没错,我也觉得看到i的论问题,还不能一目了然知道你的论文主题意思,所以,要确定论文题目,要根据你的论文主题意思来定的,我只能给个参考意见你,看看那下面的论文题目你自己就会明白了。(附:孙媛老师论文参考题目---国际贸易专业命题 1.浅析中部地区的外贸发展状况与对策 2.我国水果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3.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剖析 4.电子商务的应用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5.日本对华投资以及中日贸易的影响 6.中美贸易的发展展望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7.金融危机阴影下,中国应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贸易壁垒 8.中国对外贸易环境的变化及对策调整 9.国际范围内的节能环保要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0.如何应对出口业务风险

浅析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收益的影响内容摘要:国际直接投资是一国融入全球化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种重要模式。从理论角度来看,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主要有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即国际直接投资可能减少(替代)贸易,也可能增加(互补)贸易。扩大出口,促进贸易增长,是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政策目标之一。本文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收益的影响效应,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外国直接投资 外贸收益 影响效应国际直接投资分为外国直接投资(Inward FDI)和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DI),它对一国的外贸收益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跨国公司一体化国际生产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互促进发展,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重点之一。20世纪50年代,蒙代尔、弗农和小岛清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马库斯、斯文森和邓宁等在20世纪80年代初做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并对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理论进行了综合;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Bhagwati和Dinopoulos等经济学家又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进行了研究。而后又有研究将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对外直接投资纳入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探讨了不同类型国家之间贸易与投资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对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影响并不是孤立的,对外贸易规模发展越快,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就越大,而外资对东道国的出口增长也能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本文就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收益的影响进行分析。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收益的影响效应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出口导向型政策,再加上我国有丰富的、较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所以连续十多年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在过去十多年里,中国吸引外资约占全部发展中国家总额的1/5, 2004年中国吸引FDI突破50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FDI最大的受资国。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总量不断增加,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对中国的出口增长起到了很强的促进作用。(一)数量效应:增加我国外贸总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外国直接投资对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增加我国的外贸总额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额从1991年的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4442亿美元,增长了倍,年平均增长率达,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呈现加速的形势。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自1991年的开始逐年递增,1995年时突破30%,1997年则突破40%,2001年达到50%,至2005年已经上升到,之后年份小有波动,仍呈上升态势。从出口增加额的角度看,尽管因为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有过较大波动(如1994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增加额占全国出口增加额的比重只有,而在1996年则高达),但总体上外商直接投资的出口增加额占据了全国出口增加额的主要份额。2007年,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到1%提高到2007年的近8%,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其中外国直接投资具有重要作用。外国直接投资有着极强的外向拓展力,没有外资企业的出口绩效,我国就难以实现对外贸易的平稳快速增长,也就是说,在华的外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尤其是贸易创造和市场扩张效应是极其明显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促进外贸总额的增加。(二)结构效应: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结构的优化调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外国直接投资对贸易结构的转变有直接效应,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出口结构与外贸企业增长发生着相随的变化,在外资企业迅猛增长的同时,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国出口结构也基本实现了从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制成品为主的根本性转变。目前我国制成品出口的比重达到85%以上,机电产品、服装纺织、皮革、家用电器、文体用品、塑料及金属制品和电子通讯设备等外资进入比较密集,且外资出口比重高、增长快、贡献率大的行业的迅速增长在我国贸易结构转变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外国直接投资有间接贸易效应,即经由生产技术和营销知识的外溢、市场网络的转移和示范效应等,带来国内制成品企业出口状况的改善,从而带动中国企业出口的发展。外国直接投资内含的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先进生产力等要素通过各种渠道非自愿扩散, 为我国带来了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科学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模式等,实现了技术知识的外溢,带动和加快了我国产业与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这有利于扩大我国企业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增强了国内企业的竞争意识,促进我国生产率增长和贸易结构优化,在我国经济建设的转轨时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建立以及市场机制的完善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外国直接投资在带给我国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首先,从整体上看,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在我国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格局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很小,投向第二产业的资金占据主导地位,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结构的深层次优化,即在促进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的作用有待提高。其次,外资企业进口增长过快,以及进入成熟期的外资企业利润汇出的逐步增加,给国际收支平衡造成压力。再者,部分外国直接投资落户中国后凭借其技术、规模、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挤占我国市场并形成垄断, 尤其在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部分外国企业已占据绝对优势,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威胁。提高外国直接投资外贸效益的政策建议目前,我国外贸发展呈现进出口增长速度双双回落,贸易顺差明显缩小的特点。在国际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形势下,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依然保持了的增长率,所以当前我国在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继续强化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政策建议如下:利用我国劳动力和资源等比较优势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推动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对外资企业出口实施更为有效的管理,保持其贸易高速、稳定的增长。各种旨在提高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努力,都应以促进结构优化为核心。优化宏观环境,进行税制、外贸体制改革,促进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的联合与竞争。加速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加速银行商业化进程,健全资本市场,增加金融产品种类,拓宽储蓄转化投资渠道,增强市场活力。建立健全法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外国直接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制定科学的外商投资企业行业规划,配合以有效的产业政策指导。重点引进技术先进型产业的外商投资,严格控制技术传统型产业的投资,适当引进外国金融产业资本进行有效的产业政策指导,完善外商投资的外贸效益检测评估工作。改变传统的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在出口导向战略条件下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以竞争优势为导向,将比较优势与新技术优势发展模式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制度、管理,支持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结构创新,从而实现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参考文献:1.霍爱英.FDI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效应分析.统计与决策,2008(18)2.刘云羹.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发展[J].复旦大学学报,2006(1)3.薛斌锋,寿志敏.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7(2)

可以加个副标题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结构优化研究 —— 以某某为例 这样就缩小了范围不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