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舞龙舞狮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舞龙舞狮研究现状论文

一、舞狮的起源和流派 狮子为瑞兽,古人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吉样如意,事事平安。 据资料记载,舞狮源于三国,盛于南北朝,是中国与西域之间文化交流的产物,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国的舞狮分“北狮”和“南狮”,都各自有起源传说。 舞狮中以“北狮”起源得最早。相传北魏武帝远征甘肃河西时,俘虏了胡人十万之多。魏武帝把他们囚困在边荒三年。一日,魏武帝巡视禁区,边将设宴款待,并令胡人献舞娱乐。胡人以木雕兽头,两大五小,披兽衣,集八音,武士三十余人,起舞于御前。舞者或作欢腾喜悦之状,或作低首相怜,舞技之美妙,令武帝叹为观止,赐名北魏瑞狮,并恩准俘虏回国。自此,狮子舞便在北方流传开来,遂有北狮之称。 关于南狮的起源,民间也有传说。据传南狮源自于广东佛山某地。相传每年除夕,这里必出现一头怪兽,头大身小,身长十数尺,眼若铜铃,来去如风,不断呼出年年之声,乡人命其名为年兽。年兽出现之时,不伤人畜,只到处嚼食田间蔬菜。乡民不胜其扰,便召集众人,用竹篾纸料,依其形状,扎成兽头,涂以各色,再用各种布料剪成三角形状,制成兽身,再集乡民数十,携带响器,伏于田间桥下。等年兽出现时,两人持着兽头舞动,其他人群起击动响器,声震田野,果然惊走年兽,从此不再出现。民间因纸扎兽头能驱走年兽,便每年制此种兽头,于除夕鼓舞,即舞年。后来人们认为狮子为兽类中威武瑞祥的动物,便将舞年改为舞瑞狮。 一般来说,北狮重技,南方重意,现在的舞狮都是南北结合的产物。 二、舞狮的文化传承 如今,在中华大地,只要是过年或庆典,都免不了要请舞狮队来热闹一番。表演开始时,舞狮队会沿着街道摆开阵式,一路铜锣皮鼓响着舞过去,狮舞到哪里,人群就围到哪里,大人小孩喜笑颜开。舞狮已由一般的表演活动,发展成为一项集娱乐、喜庆、竞技和健身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它象征的是中华民族“昂扬斗志”的姿态,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随着华人的脚步逐渐遍布世界各地,舞狮这项传统民俗运动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代言符”。可以这样说,有华人的地方,一定能见到舞动的狮子。 我一边观看舞狮,一边很纳闷,那么多平地不选,干吗要在这高高低低的台阶上下跳动?后来才明白,这也是一种力量的显示。那四个舞狮的老师,身穿红绸衣,腰扎黄丝带,一前一后钻入主色为金、红、黄三色的狮身中。伴着铿锵的锣鼓声,跳跃、翻腾、跌扑,踩着鼓点,将威武之狮的喜、怒、哀、乐之状舞得栩栩如生。简单的摇头摆身到半空的弹跳飞腾技巧,融合武术、舞蹈、杂技为一体,将舞狮表演表现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达到雄壮、稳健、灵巧和优美的艺术境界。没有三两载训练,是达不到如此功夫的。传说中的如“狮子上刀山”、“狮子过天桥”、“刀尖狮技”、“狮子梅花桩”等造型动作,则未能得见,尽管如此,我对老师们一个个高难度动作已击掌叫绝,真诚叹服,并让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上了一个境界。 人对事物的喜好说起来也奇怪。就拿舞狮来说,喜欢它的人,不论身份,一进入角色,它就是玩耍的狮子,它就是逗乐的大头佛,它就是敲锣打鼓的角儿。听朋友讲过,舞狮子要真功夫,文舞花哨,武舞惊险,描摹动物的腾挪扑闪,惟妙惟肖,关键在于配合。此话一点不假。 同样是“冬个里个锵锵”,“冬冬里个锵”,今天听起来就好象交响乐一样,想起了小时候父亲组织家乡父老们舞龙舞狮的热闹盛况,想起了小时候过年的味道。 舞狮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断送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中,我们应该 “弘扬民族文化”把我们传统舞狮艺术传承下去,并且让他走遍全中国,走向世界。

弘扬民族文化

有怀旧的感觉 节日气氛好

是一种民间传统的庆祝方式,代表繁荣昌盛之意!~龙是神物,狮子是森林中强悍的动物,无论是龙还是狮子都是好的吉祥的象征的象征啊!

研究舞龙舞狮论文

学术堂最新整理了二十个民族传统体育毕业论文题目:1、"健康中国2030"契机下对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传播路径探究2、文化视域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的融合研究3、基于"两创"原则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4、论校园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以吉林化工学院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为例5、谈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的可行性6、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刍议--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论》7、"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交流的策略研究8、西方媒体传播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发展研究9、"一带一路"背景下对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探析10、体育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分析11、文化自信主题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研究12、"体育+旅游"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品牌赛事产业化研究13、民族传统体育与公共文化服务互动研究14、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本质、路径与建构研究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热点转换与成因16、"一带一路"背景下VR技术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17、民俗特色文化对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影响的研究18、"互联网+"时代社区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研究19、民族传统体育术语的产生方法及特色20、社会学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与推广

狮子在中华民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狮舞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来助兴。舞狮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狮舞在旧时称"太平乐",而到了唐代(公元618~907年)时更得到广泛的发展。狮艺在当时已成为过年过节、行香走会中的必备节目。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下面是一篇关于狮舞的英语作文翻译。狮舞(Lion Dance)是中国最广为流传的民间舞蹈之一。狮为百兽之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狮子被视为是能带来好运的吉祥物(mascot)。古人将狮子视作勇敢和力量的化身,能驱赶邪恶。据记载,狮舞已拥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在唐代,狮舞就已经被引人宫廷。此后,舞狮成为元宵节和其他节日的一大习俗,人们以此来祈祷好运、平安和幸福。The Lion Dance is one of the most widespread folk dances in China. The lion is the king of animals. In Chinese tradition, the lion is regarded as a mascot, which can bring good luck. Ancient people regarded the lion as a symbol of bravery and strength. They believed the lion could drive away evil. The dance has a recorded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0 years.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the Lion Dance was already introduced into the court. Thereafter, performing the Lion Dance at the Lantern Festival and other festive occasions became a custom where people could pray for good luck, safety and happiness.

改革竞技舞龙运动竞赛规则的设想论文

【摘 要】 竞赛规则是竞赛的准则和杠杆,具有导向作用,是技术发展方向的指南,技术的发展又能促进竞赛规则的不断完善。本文依据中国舞龙竞赛规则和近几年来舞龙裁判工作的经验与教训,从竞技舞龙运动发展与竞赛规则间的制约关系着手,探讨了现行竞赛规则中存在的与竞技舞龙运动发展不相适应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了不断完善竞赛规则,满足竞技舞龙运动快速发展要求的可行性建议与对策。这对推动舞龙运动的普及与提高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舞龙运动 竞赛规则 设想

1 前言

舞龙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是一种以自发性、娱乐性、随意性为特点的中国民间传统文体活动。1994年5月国家体委将舞龙列入体育竞技项目,竞赛体制也随之逐步完善。1994年5月第一届全国舞龙“佐海杯”邀请赛在福州举行,试行了第一套“舞龙竞赛规定套路”。它标志着中国舞龙从民间活动向竞技体育的转变。在此基础上,第一套“舞龙竞赛规则”于1995年3月出台。1996年10月,第三届农民运动会舞龙比赛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舞龙首次列入农民运动会。2001年4月,在马来西亚举行了国际舞龙锦标赛,并在此基础上修订出台了《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使竞技舞龙的竞赛规则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国际化。2004年10月在第五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中又增设了3个竞赛项目,即:抽签舞龙、竞速舞龙、障碍舞龙。目前定期举行的赛事有:全国农运会龙狮比赛、全国龙狮锦标赛、国际龙狮邀请赛、全国体育大会龙狮比赛、全国龙狮精英赛及多次商业性比赛。

2 对规则的一些内容的分析与讨论

舞龙运动从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走向全国并被列入全国正式比赛(四类)项目,继而又走向国际,突破了地域和民族的界线,实现了从传统舞龙表演向现代竞技舞龙的转型。现代舞龙由于对动作不断的创新,使演练技巧和表演水平迅速的提高,已呈现出高、新、难、神、韵、意、美不同组合的表演形式,发展前景一片灿烂。但是目前施行的竞赛规则仍是2002年经国际龙狮总会审定的中英文版《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裁判法》,规则的完善与发展步伐已远远落后于竞技舞龙运动的发展步伐。因此,完善竞技舞龙运动竞赛规则并使其与运动发展相适应是目前竞技舞龙运动发展的迫切需求。

放宽对比赛器材的严格限制

放宽对比赛器材的严格限制。比如,龙头的重量、外形尺寸等限制。舞龙比赛,比的是运动员的演练技巧和表演水平,比的是对“龙”在形象、气势、风韵、神采上的体现以及对“人龙合一、龙乐一体”完美意蕴的诠释。舞龙器材过重过大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演练技巧和水平的发挥。现代高校舞龙由于动作结构不断更新,演练技巧和表演水平不断提高,已呈现出高、新、难、神、韵、意、美不同组合的表演形式,简单的说就是舞的更快、舞的更高、舞的更花、舞的更美。这也是高校舞龙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竞赛规则对比赛器材的严格限制会毫无疑问的阻碍高校竞技舞龙的发展速度。

改革评分规则,重视难度分值的体现

现行的评分规则虽然也考虑到比赛套路的难度分值,一方面它占的`比例太少,不加创新难度分值仅占总平分的3%。另一方面,随着竞技舞龙技术的不断发展,一般水平队伍比赛套路的难度分值早已达到或超过现行规则最高难度得分对难度分值(分)的要求。国内一些高水平运动队甚至能达到20分的难度分值。众所周知,比赛套路难度越高,对运动员的技术和心理要求越高,比赛的观赏也越强。但是对参赛队来说也就越容易出现失误,比赛的风险也增加了,而比赛规则对动作失误,特别是较大失误动作的扣分,往往是参赛队不可承受之痛,严重影响比赛结果。所以在这种风险与利益的权衡间,参赛队伍往往会降低难度系数以求稳定发挥,这就严重影响舞龙技术向更新、更难、更美的方向发展。所以本研究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应将完成套路难度分值达到对应分值的标准相应提高,或者是重新规定A、B、C三级难度动作名称和类别。将一些开始出现的比较难以完成的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大多数队伍都能轻松完成的动作的难度等级向下降低。另外,本研究认为,还可以在改革评分标准过程中,裁判评分时不再考虑难度分值,在裁判评分的基础上乘以相应的难度系数,得出参赛队的最后得分。总之就是要改革评分规则,重视难度分值,促进高校舞龙技术更快发展。

竞赛规则改革应增加舞龙配乐、服饰、器材外观等方面的评分分值

音乐是舞龙表演的灵魂,服饰、器材是表演的外在包装。在舞龙表演中只有把内在美和外在美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出较高的观赏价值。以舞龙配乐为例,它在烘托气氛、转换节奏、激励队员情绪和引起观众共鸣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旋律快慢强弱的转换和每一个舞龙动作的协调配合,使音乐的流畅性与舞龙的流动性构成了一幅和谐完美的画面。音乐是舞龙运动的灵魂。鼓、锣、拨等传统打击乐现仍是舞龙配乐采用的最多的形式,而选用音乐带伴奏的比例也在逐年地提高。音乐带伴奏,要求龙运行的节奏变化与音乐的轻柔舒缓变化节奏变化相一致,达到很好的融合效果,一环紧扣一环,音乐烘托表演的气氛,表演表现音乐的意蕴。如果音乐配合得当,可以把表演者和观众一起带入高雅的意境,达到忘我境界。同时由于音乐带伴奏时间是固定的,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在音乐带的伴奏下完成动作不必考虑套路的完成时间是否超出规定时间。舞龙运动向舞台艺术、高雅艺术发展也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能够配合这种舞台表演,并且体现出高雅艺术特质的舞龙配乐,首先应该是包含多种音乐元素的高雅音乐,显然这种仅由鼓、锣、拨合成的体现浓郁民族特色传递喜庆祥和的打击乐不能够完全满足舞台表演需求,而选用合适的合成音乐伴奏却能够完全满足舞台表演对音乐多元性的需要。另外,选用音乐带的伴奏,在参加比赛和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增加便利,减少比赛或表演开支成本。所以选用音乐带伴奏也是舞龙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故而竞赛规则改革应增加舞龙配乐、服饰、器材外观等方面的评分分值,同时要充分利用规则对舞龙运动发展的导向作用,大力提倡使用多元合成的现代音乐。

竞赛规则要向简洁化、量化的方向发展,且易于操作竞赛规则要向简洁化、量化的方向发展,且易于操作。还要在赛制上寻求改革,在年龄、性别、专业类别等方面加以分组进行比赛。

3 结论与建议

竞技舞龙运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竞赛规则的制约和导向作用,因此对舞龙运动竞赛规则的完善显的尤为重要。首先竞赛规则要向简洁化、量化、易于操作的方向发展;其次竞赛规则的修改不仅要放宽对比赛器材的严格限制,重视难度分值的体现,还应增加舞龙配乐、服饰、器材外观等方面的评分分值。总之,要充分利用舞龙竞赛规则对运动发展的导向作用,顺应现代舞龙动作结构不断更新,演练技巧和表演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将舞龙运动导向“舞的更快、舞的更高、舞的更花、舞的更美”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裁判法.国际龙狮总会审定,2002.

舞蹈美育研究现状论文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科学合理是判断一篇学术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的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1]金秋.即兴舞蹈与幼儿舞蹈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9

[2]戴勤燕.浅论校外艺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机制与功能[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

[3]张兰.5-6岁儿童自由舞蹈表现特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张晓红.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舞蹈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07)

[5]闫小飞.校外舞蹈教育现状与发展初探[J].内江科技.2009(06)

[6]陈述知.沈亚威歌曲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7]柴亚萍.少儿舞蹈究竟为谁而舞--兼谈少儿校外舞蹈的教育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8]阿斯茹.幼儿舞蹈教育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9]毕玉娟.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0]杨薇薇.音乐教育在缓解大学生网络成瘾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1]苏立.音乐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2]冯蕊.从视听结合到视听融合[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3]金立林.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学生发展实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14]杨静.音乐剧演唱中美声与流行唱法相融之研究及其教学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11

[15]游嘉颖.高等舞蹈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16]翁伟民.试探少年宫舞蹈教育对儿童智能的开发[J].舞蹈.2001(06)

[17]张怡.舞蹈教育与美育--儿童舞蹈教学美育探微[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

[18]周仪.中国古代儿童舞蹈的功能类型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19]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兼谈舞蹈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02)

[20]黄明珠.论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3)

[21]王宁.略谈基础教育中的舞蹈教育[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22]齐建丽,周艳华.浅析少儿舞蹈培训[J].科技资讯.2006(21)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1]张桂玲.试论我国健身健美操运动的发展趋势[J].鸡西大学学报.2005(06)

[2]蒋桂凤,黄祁平,唐双阳,万艳平.健美操对机体补体活性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05)

[3]周涛,夏环珍.普通高校健美操教材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05)

[4]孙莉莉,黄鸣霞.谈对高校女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J].浙江体育科学.1996(03)

[5]李孟军.高校女大学生对健美操认识情况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04)

[6]孙凌云.对高校俱乐部内健美操教学的初步探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5)

[7]陆善芬.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技.2001(04)

[8]马玉梅.关于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03)

[9]程小虎,孙竟波,周伟章.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调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05)

[10]马为民.中美(三所)大学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社会学分析--兼论大学生体育意识[D].北京体育大学2004

[11]杨向明.安徽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

[12]董金果.蒙东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3]袁君秀.苏州市大学生参与低碳体育旅游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3

[14]唐照华,李遵.论健美操的价值观[J].体育学刊.1997(01)

[15]凌晨.高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之管见--首届“大印象”杯全国大学生健身健美操明星大赛调研报告[J].安徽体育科技.2003(02)

[16]章玮.大学生体育健身认知行为的调查研究[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17]封雷.高校女生健美操选修课情况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5)

[18]陈丽珊.关于拓展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的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1]王牧华,靳玉乐.课程目标研究的生态主义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3)

[2]顾晓莲.幼儿教师体态语对活动有效性的影响[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02)

[3]张银萍.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4]姜美芬.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15)

[5]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7]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8]邢羽佳.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9]钟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0]宋婷婷.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11]王明利.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12]吴海云.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05)

[13]周鹏生.国内外教师体态语研究之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9)

[14]袁爱玲.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

[15]李胜男,岑国桢.生态环境说、人生历程说--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新理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6)

[16]G·德朗舍尔,张人杰.对课堂中口头语言互动的分析[J].外国教育资料.1992(03)

[17]杨全良.非言语交际简述[J].外语研究.1990(02)

[18]许亚莉.交互主体观与幼儿园课程的生态剖析[J].幼儿教育.2003(03)

[19]徐朝,王舟.从非言语语看涵化与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在课堂中非言语语的调查[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02)

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创新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 高校;舞蹈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 舞蹈教育作为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创造力、艺术气质与修养的一种社会活动,充分显示着其独特的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的功能和作用。但是作为刚起步的舞蹈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我国高等院校舞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舞蹈教学课程设置不完善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以提高技能及欣赏水平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艺术情趣及对“美”的认识为中心。而普通高校舞蹈的课程设置更多的是技能性的培养,没有与提高学生的艺术认识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相结合。普通高校培养人才大多以科学思维能力为重点,而艺术思维具有感性、形象的特点,当其与科学思维相结合时,两者的有机结合、互相作用,更能拓展人的思维空间,启发与弥补逻辑思维,有助于科学思维获得成功。

舞蹈教育普及面不广目前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是舞蹈作品的学习;另一方面是为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节目排练。由于受年龄身体条件的限制,许多非舞蹈专业的学生对舞蹈课的学习没有信心,害怕学习舞蹈,特别是在理t科学生身上尤为严重。所以单一的从舞蹈作品的学习上进人教学显得尤为困难。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舞蹈更多的是让学生观赏,参与性不强。如果对舞蹈的欣赏能力不强很难产生共鸣,进而舞蹈的受益人群不如其他艺术门类。

舞蹈教学教材针对性不强当前,我国出版了不少舞蹈教材,大多是针对专业教育的艺术类学生的教学,而真正满足普通高校大学生需求的教材较少。在教材的内容上,多数教材在对舞步的介绍时,只有文字表达,让教师和学生都不好理解,造成教材使用率不高或甚至不用。另外由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对舞蹈文化了解较少,因此利用有限的教材资源对舞蹈文化进行介绍,无法让学生对这个泊来品进行全面认识。

2高校舞蹈教育的创新途径

当前,艺术教育、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被日益重视,舞蹈审美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但在各高校因受师资、场地等因素影响,舞蹈美育与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目相比仍是弱项。因此,我们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舞蹈美育教学体系,把握正确方法,采取多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舞蹈审美教育。

教学手段的科学化和教学环节的创新性科技已经是现代社会的代名词,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当高科技的教育手段与舞蹈教育相嫁接时,不仅深化着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也开肩了人们重新探索舞蹈以及自身的大门。因此,科学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并介入到舞蹈教育之中,丰富了舞蹈自身的语言体系,并使舞蹈的传授方式,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口传身授模式。人们对于舞蹈的理解也随着这种手段的提高,逐渐地发生着变化。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迫使教育从业者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在细节上出新,才有可能在结果中出新。杜绝一本教案定终身的腐朽方式,积极倡导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验精神”。尤其在舞蹈教育中,这种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以往的教学环节基本上都是在承袭原有教学制度和照搬原有教学模式中进行的,对于内容的使用也只停留在组合式的重新排列,或是原形删减中的浅显表层之上,缺失了对更高目标的“实验”这一关键性的环节。学生“创新”的潜能没有通过“实验”,在重构与解构的过程中激发出来,而只能在硬性的规定中,忽略了“学、用、破”这种三位一体的环节在整个教育流程中的因果关系。舞蹈教育作为完善人自身手段的一种方式,它的功效不仅仅只在于开发人的身体能力,更是作为一种交流手段,丰富着人的表达方式。因此,舞蹈教育更不再是只认胳膊腿儿的技艺,而是具有更大的内涵与外延。舞蹈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当舞蹈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存在于教育的行列中时,启人心志,激发创造力的目标就成了舞蹈教育所肩负的重任。

2.2积极倡导舞蹈艺术实践,举办相关舞蹈专场晚会高等教育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建设,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学生会各类社团活动等各种渠道,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目前不少高校都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健身中心”等学生活动场所,也成立了“大学生艺术团”、“社会实践部”等学生团体,但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正确倡导、引导大学生进行正常而有益的各类实践活动。如:结合实际举办大学生的“单、双、三”舞蹈比赛,“健身、健美操”比赛,“迎新”舞蹈比赛,“毕业专场”舞蹈晚会等一系列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一方面,既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又得到了培养。这几年的“全国校园舞蹈大赛”、“cctv舞蹈大赛“的举办就是最好的证明。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针对大学生的特点,要求舞蹈教师不能只了解或只会跳一种类型的舞蹈,而要较为全面地掌握多种舞蹈类型。教师在学科建设和教学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也是实行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力量,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全体教师从教的积极性,全面解放教育的生产力,改革才得以顺利进行。为了培养才华出众的舞蹈人才,满足社会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教师就要不间断的学习,不断更新和拓宽知识面,由此才能获得选择教材和教学手段的自由,才能担负起舞蹈教育改革的使命,才能迎接时代的挑战。毋庸讳言,我们有相当一部分舞蹈教师,知识面比较狭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在新时代、新任务面前,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重视教师的培训和提高,除有组织地实施培训外,教师个人也应自觉地有计划有安排地学习提高。舞蹈教学改革的中心,应当是实行满工作量的全员聘任制,以课目公开、择优选聘、按工计酬的措施,为教师们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因此,高校的舞蹈教学改革不仅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来进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晓邦.舞蹈新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舞蹈教育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舞蹈教育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浅谈舞蹈教育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舞蹈教育发挥的优势作用,以及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如何从培养学员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入手,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内涵、表现舞蹈韵律和运用舞蹈动作抒发情感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舞蹈 素质 能力 作用

一、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教育。

体育、美育自身的特性,通过体育、美育不仅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培养健康心理,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创新、审美能力、想象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当今竞争之激烈,这些素质的重要性无疑很突现。

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但过去认识非常有限。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然而,在青少年与人的交往中,情感激动时表达都不大一样。

我们在考察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系时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显然,舞蹈教育一是在于提高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提高青少年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从而满足对美的高层次追求;舞蹈训练达到强身健体与自信心;二是增进人类社会的情感交流。尽管现今青少年的交流方式多样,但舞蹈以其独特美传达着人类共同享受与追求的情感。因此,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意义在狭义上是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教育,在广义上意味着人类境界的完善与升华。

二、舞蹈教学促进艺术素质提高

抓好学校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等都有常规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音乐节奏明快、行动活泼,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这个无声的语言中,通过动作、节奏、娱乐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反过来孩子们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的养成

作为整体艺术的舞蹈,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手脑并用,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等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自信心,克服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心理。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训练,毅力得到磨练。

(三)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少儿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故,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的外形美与内质美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学中,有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习惯,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提醒他们自觉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良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会使他们充满自信、乐观,为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积极基础。

三、舞蹈教学中学员表现力的培养

在民族民间舞的少年儿童为对象的舞蹈教学中,怎样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丰富的内容,表现优美韵律的能力,是舞蹈教师教学的难点。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期,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和个性差异,使得孩子性格差别多样。同时,每个孩子对舞蹈的感受与表现力也不同。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不仅要学习优美和谐的动作,要把握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还须了解其民族情感特征,这对少年儿童来说,无疑难度巨大。教学中特别关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做了些有益探索。

(一) 重视把握舞蹈感情基调

舞蹈是人的形体艺术,常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直接语言”。舞蹈活泼、生动,特别能激起学员们情感的共鸣。教师只单纯教动作,动作中缺乏一种情的魅力,就不能称之为艺术。理解舞蹈的内涵是跳好舞蹈的关键,也是高雅艺术的基础。排练新舞蹈前,先把内容、情绪、情境等编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讲给学员听,让她们喜欢和理解所要学的舞蹈。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才能奠定学员充分表现作品情感的思想基础。如在排练蒙古族舞蹈时,理解和把握蒙古族粗犷、彪悍的性格和情感,充分表现舞蹈中骏马奔驰的形象;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时,只有理解鄂伦春族人欢聚歌舞的习俗,舞蹈才能潇洒、开朗;藏族舞蹈既有舞姿流畅优美一类,又有激烈奔放、热情洋溢的一类,认识藏民族的性格特征就不难理解。我国各个民族有着不同文化传统、风情习俗,决定着各民族舞蹈中情感表现的不同,让学员理解作品,把握这些情感基调加以表现,是学好民间舞蹈的前提。

(二)重视丰富舞蹈艺术情感

舞蹈的艺术美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把现实中的美集中化、典型化,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引导学员善于将在舞蹈中感受的美外化,发展学员的观察能力,这对儿童理解和表现舞蹈作品的情感非常有益。在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戏鹿》时,除向学员介绍鄂伦春族人喜爱鹿,以鹿为幸福、吉祥的象征外,还带学员去动物园观察鹿的动态,使学员入微细致的把握鹿的优美形态,以舞蹈的艺术方式体现出其独特的狩猎民族性格。人类与动物相处的过程,在从未间断索取的同时,我们又与它们依依为友,与它们嬉戏,情不自禁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小要热爱自然,热爱动物,更热爱生命!

《戏鹿》作品曾获得2000年,在全国第二界“小荷风采“少儿舞蹈评比,荣获铜奖;全国城区少年宫舞蹈展演中获银奖;200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第三界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骏马奖);2004年,在《‘校园之春’第四界全国春节联欢会》节目评选活动中,获得创作编导三等奖。

(三)重视增强舞蹈的艺术修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发挥想象力对舞蹈也有着特殊的作用,舞蹈中的许多动作是抽象概括的,学员们难以直接感知。这就需要通过音乐、动作、联系平时的经验借助想象去补充、认识凝练的美,这也就扩充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让舞蹈艺术活起来。当看到随风飘拂的柳条,就启发这柳条多象仙女在翩翩起舞啊!那牵牛花多象小军号在嘀哒地吹啊!春雨蒙蒙地下,落进田野呼唤小草快快露出嫩芽等,让孩子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奔放出来,表现在舞蹈作品上,好比太阳在水面上折射出奇异的光彩。

(四)重视提高舞蹈艺术水平

表现不仅是能模仿,更重要在于创造。这种创造力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去实现,一是凭借日常的生活经验和行为来实现创造美。二是通过身临其境的艺术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表现和创造艺术的基本技能。提高学员的舞蹈表现力,精髓在于理解,基础在于提高她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舞蹈教学的难点、重点存于此、困于此,教学效果的好坏系于斯,成于斯。

参考文献:

1、《大连青少年教育网》主页

2、《舞蹈》期刊1996年6期

3、《中国舞蹈等级考试教材》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舞蹈教育论文范文

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相融的艺术探析普及型舞蹈人才培养中的生态式舞蹈教育研究“单元式”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法研究学科建设视野下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当代中国社区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群众舞蹈文化研究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课程设置及应用研究当代美国舞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舞蹈文物及其文化表达中国朝鲜族专业舞蹈教育历史、现状及其展望研究综合类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教育现状与对策探究民族民间舞蹈表演人才的基本功训练探究对兰州市业余体育舞蹈开展的分析报告高等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舞蹈教育研究高职院校公关礼仪类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实施对策对当前中国校外儿童舞蹈教育发展的思考浅析江南舞蹈素材在创作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运用海峡两岸舞蹈创作比较研究舞蹈创作主体与文本研究我国体育舞蹈拉丁舞运动员比赛服装色彩研究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形体舞蹈课程设计研究布依族丧葬仪式舞蹈研究关于舞蹈艺术教育的调研报告营销理念中的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建设研究叙事性舞蹈创作分析与研究有寓意的群舞调度与舞蹈主题论舞蹈思维的意义民族舞蹈题材水墨画研究与创作解读舞蹈“大头和尚逗柳翠”舞蹈作品与文学作品动作捕捉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数字化保护论武夷文化中的“茶”舞蹈元素莆仙戏曲元素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探戈舞蹈的源流与演变体育舞蹈专业学校形体训练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入华粟特人墓葬壁画图像研究及其舞蹈编创实践论舞蹈美育与“整体教育”浅析校园舞蹈作品中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我国体育舞蹈教师继续教育研究舞蹈纯粹性内涵实质研究探究闽南民间舞蹈作品创作的“窘况”及对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堂教学钢琴伴奏创编研究舞蹈治疗对于智障儿童交往能力的干预研究舞蹈道具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中国舞蹈与戏曲舞蹈之关系论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与实施方略舞蹈艺术“舞蹈感觉”内涵及其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践与理论的穿越、对话审视 实践 创新中外优秀拉丁舞选手舞蹈风格差异性研究中国舞蹈等级考试评估标准研究17世纪美国舞蹈教育研究我国高校舞蹈课的推广与普及研究舞蹈意境初论长春地区普及型舞蹈教育模式探究论舞蹈剧目教学音乐运用的管见国内外优秀拉丁舞蹈选手伦巴舞蹈关键技术的研究从现存汉画像石(砖)资料中看两汉时期的舞蹈活动高中舞蹈教学现状及音乐选修课“音乐与舞蹈”教学初探体育舞蹈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影响壮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传承现状及研究论西汉皇室舞人的舞蹈艺术执着地追求 大胆地探索论太极文化对中国舞蹈文化的影响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关于舞蹈音乐的应用与选择的研究5-6岁儿童自由舞蹈表现特点研究舞蹈创作手法的运用与研究湖南省体育舞蹈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朝鲜族与蒙古族头顶道具舞蹈的比较之考吴晓邦舞蹈教育思想初探武汉市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发展现状及价值研究体育舞蹈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及发展研究论舞蹈在河南豫剧现代戏中的运用从《水墨》探析多种舞蹈语汇融入体育舞蹈表演性作品中的研究延边少儿舞蹈考级教育现状研究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调查研究中国专业舞蹈教育现状及分析研究舞蹈教育的伦理审视安徽省体育舞蹈开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数字化舞蹈艺术的特征表达与视频检索技术山东省高校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培养的研究音乐融存于身体之中云南高校舞蹈编导人才培养浅论北京市朝阳区小学体育舞蹈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从传播学视角探讨体育舞蹈的推广策略研究对北京体育大学舞蹈剧目《舞侠》编创的分析与研究钢琴伴奏在新疆高校舞蹈专业集训中的运用研究延边“非遗”舞蹈关照下的朝鲜族学院派舞蹈创作四川省高师体育舞蹈开展现状研究黑龙江地区鄂伦春族舞蹈文化的研究长春地区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研究即兴舞蹈与幼儿舞蹈教育内蒙古科尔沁地区萨满舞蹈研究中国传统舞蹈的仪式性特征及其对当代传统舞教学的启示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我国体育舞蹈开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体育舞蹈表演性音乐的编辑原则与方法长沙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广西高校体育舞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分析研究“念动训练法”对舞蹈基本功技术技巧训练的辅助作用关于舞蹈的思考陕西省理工科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芭蕾舞剧作品中音乐与舞蹈的民族性融合我国高师舞蹈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汉族民间舞蹈的祭祀性关于四川师范大学舞蹈教育专业本科课程结构的问题研究

拉丁舞培训现状研究论文

“不动行不成,形成仍在动”——试论中国古典舞的动感与艺术形象朝鲜族舞蹈和韩国舞蹈风格比较浅析川剧艺术中舞蹈语态的挖掘与继承从生活到舞蹈创作——谈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傣族舞蹈文化浅析当代巴渝地区舞蹈创作中的巴渝舞文化意蕴对非物质文化铜梁龙的体验式学习汉代舞蹈风格研究汉代袖舞的整理与研究汉族秧歌队现代审美意识龙舞艺术所表达的民族心理与审美意识论群众舞蹈文化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化修养和传统精神如何在舞蹈教学中渗透论舞蹈教育中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作用蒙古族舞蹈文化浅析(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无论舞蹈还是武术,抑或歌唱训练,都需要气沉丹田"气沉丹田就是一种幻象相似思维,即意想着气已深至丹田部位,又经过身体各部位肌肉的传送,形成各种舞姿"动作速度的变化也是如此"如发射卫星,地面基地的动力越强大,发射出的运载物体的速度就越快,穿透力就越强,到达目的地的准确性就越高"舞蹈时把腰腹的运动幻想为发射基地,呼吸运动越积极主动,人体重力越给地板以压力,地板的反作用力就越大,动作效果就越轻松!集中"在跳舞蹈时,可意想为脚作用给地板的力如同粘在地板上,每一步都扎实而稳定,每一个定型动作都快捷而准确"这些都是幻象相似思维,它所诱导出的都是舞蹈动作的到位速度和完成动作的准确性"因此,在舞蹈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的思维发生变化,要求学生的肢体跟上思维"思维方式改变了,再经过努力练习,学会自如地支配自己的身体,学好舞蹈这门课程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另一个相似点是人的精神"体力随着幻象思维作相似的努力,以达到人体内部运动状态的和谐,从而产生表现舞蹈动作的最佳效果"这一思维方式在拉丁舞教学中尤为重要"拉丁舞是一种来自拉美地区的舞蹈,是由本土!欧洲和黑人舞蹈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广泛地吸收了现代舞!古典舞蹈中的一些节奏感强!有力度的动作,加之有优美!欢快的音乐伴奏,极富艺术感染力"又因其舞蹈风格人性化!情感化的表现直接而富有戏剧性,所以为世界人民所喜爱"拉丁舞风格奔放,特别具有节奏感,所展现的女性优美线条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男性舞姿骠悍刚强!气宇轩昂"它一般分为竞技和表演两种类形,前者以竞技为主,包括临场发挥!基本技术技巧的完成!对音乐的诠释!舞伴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体能的考验等"后者突出其舞蹈性,包括舞蹈动作的编排!创意,舞蹈风格的把握,对音乐的选择,服装与舞蹈内容的搭配等,要求舞蹈具有较强的表演性"在拉丁舞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把以上这些理论常识融入课堂,让学生了解其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从有关拉美文化的书籍!影片以及与舞蹈相关的其他资料中寻找相似的感觉,在思维形式的运用上就是幻象相似思维"如跳/斗牛舞0,要求学生幻想斗牛场上舞动着红斗蓬的情形,用心塑造一个阳刚聪慧的斗牛士形象"女孩则幻想自己时而是一头野性十足的斗牛,时而是斗牛士手中的红披风,时而是美丽!高贵而又性感!不易被征服的西班牙女郎"同时需要舞伴之间的情感融于一体,设法达到引带者与被引带者在思维上同步"例如男士作射花镖刺牛的造型时,女士就应俯身弓背,张开后背肌作被刺状;当男士作舞动红披风造型时,女士则机敏地跟随,就像是男士手中的红斗蓬;当斗牛士凯旋时,女士则是西班牙女郎,动作性感而富有挑逗性"这些感觉的出现,无疑都是相似思维诱导的产物,即意象!情象!境象!舞蹈语言象的多元融合"此外,在拉丁舞教学中还存在着对情感思维的相似诱导"一个好的舞蹈作品,从动作到音乐都有创编者的情感蕴含其中"无论你做什么动作,用什么样的节奏处理,只有一个/爱0,爱自己的舞伴!爱亲人!爱生活!爱大自然"他和他的舞伴作了精彩的示范表演,感染了我们每一个学生"就是在这堂课上,我学会了用爱去舞蹈,用心灵去舞蹈,在舞蹈中塑造人物形象" 简而言之,相似思维在拉丁舞教学中的运用有以下几种方式"(1)兴趣法,通过观看教师的示范或录像资料,让学生对拉丁舞感兴趣,想象着自己会像老师或录像中的艺术家一样优秀"(2)模仿法,通过观摩对要学习的舞蹈动作进行模仿练习"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准确而美观,能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愿望"(3)助力法,借助外力使学生通过肌肉的本体感觉直接领会动作要领,辨别空间与时间关系以及对身体的影响,从而形成完整!正确的概念"例如双人舞的较难动作,仅靠模仿是达不到要求的"在作男士引带女士快速旋转造型动作时,教师可一面做女士动作,给男士身体重心以及完成动作的本体感觉,用身体告诉男士应如何引带;一面做男士动作引带女士,给她一个适度的力点,让学生知道如何完成动作"(4)呼吸法,通过合理调节呼吸来提高动作的质量,使内外力和谐统一,达到舞蹈动作的舒展!飘逸效果"舞蹈运动中的呼吸是自然呼吸和控制呼吸相配合,呼气大多是由完成动作的需要来决定,将气慢慢呼出,吸要快而多,呼时慢而少"这都要求思维来准确控制"(5)情感调动法,通过教师示范或有关资料来调动学生对内心情感的表达要求"舞蹈是一种舞台艺术,情感的表达应直接!夸张而不能藏在心里"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情感相似思维启发诱导学生,从而达到完成舞蹈动作的目的"

论文题目是浓缩文章最精华的部分,好的题目具有画龙点睛之校,让人眼睛一亮,产生好感.下面学术堂精心整理了十五个体育舞蹈专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拉丁舞对中年及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2、体育舞蹈专项教学与竞赛中安全防范的研究3、国内外体育舞蹈研究进展分析--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研究4、大众体育中推广体育舞蹈运动的意义探究5、高校体育舞蹈运动开展的受制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6、体育舞蹈在大众健身中的作用7、大学生体育舞蹈运动损伤原因与预防策略研究8、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9、中小学体育舞蹈特色课程开展的可行性研究10、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与预防11、济宁市业余体育舞蹈培训机构发展现状研究12、体育舞蹈之美学价值的研究进展13、岁老年人生活方式对骨质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14、体育舞蹈中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其预防研究15、体育舞蹈运动员膝关节本体感觉研究

浅谈国标舞的中段力量一般选手跳摩登舞的时候,都缺乏舞蹈所要求的中段力量,但又往往大谈中段力量,只是人云亦云,不知其义。就以摩登舞的迈步来说,开步时,腰部往往是“塌腰”、“死腰”,只能依靠腿部的力量来带动身体,腰部没有起到主要动力作用。只是当步子迈开的时候,才利用腰部力量来帮助推动身体,腰部只是起着一种助动 作用,未能起到主要的作用。跳拉丁舞时,其动作也是如此,身体的移动只是依靠腿部力量,不是由腰脊来带领,同时腰胯的扭动是直着脚的的摆动力量。综观上述情况,摩登舞与拉丁舞两者的动作的力量,都是腰不离腿,腰的力量如推车一样,不能起到带领下肢的作用,这显然不是舞蹈中所要求的中段力量,只有身体的力量全部来自中腰,才称得上中段力量。世界优秀的职业选手,由于能够利用丹田内气和腰腹力,把下肢半提吊起来,尽量减少与地面的摩擦力,籍着呼吸的运用,做到蓄而后发,在松腰松胯的情况下,由身体带动下肢移动,腰胯是起着主要的动力作用。迈步与动作时,虽然足部着地,但重心脚毫不用力;腰部发出的力量并非来自腿部,而是腰脊带动的弹性, 并且 ,以此来带动身体和四肢,这才算得上真正的中段力量。不单是舞蹈需要中段力量,很多运动也同样需要中段力量,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如篮球的跑篮时在空中的左右盘旋,体操、跳水和杂技的空中翻腾,民族舞和芭蕾舞的大跳,所有这些动作,都是来自中段腰腹力量,只不过做动作时,双腿离开了地面而已。摩登舞正确手架的基本条件任何运动都离开不了几何力学原理,缺乏了合理的力学,做不出准确的动作来.舞步的运行,两足的交替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到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互相交替,只不过两腿膝盖不一定垂直而已.跳摩登舞的时候,除了身体竖直之外,“架”的摆正被视为首要条件;任何步型和动作都离不开“手架”,离开了固定“手架”的舞蹈就不是摩登舞的范畴,所以,学习舞步之前就得学好摆“架子”。我们摆“手架”时,不仅要注意它的外型,而且,要注意它的内涵。一位老一辈的世界冠军在黑池(UK)讲学中,要我们不光是注意外形,还要注意它的力学结构,只有掌握其结构的内在特征,在运动时,我们才能把身体各部控制得稳妥,否则,“手架”容易产生或多或少的不同情度的变形。说到“手架”的力学结构,可以分成A、B、C三组六个三角形。.头顶至左右手的手肘是“上边”等边三角形。2.中腰至左右手的手肘是“下边”等边三角形。.左肘至头顶及大椎是“左上”对称直角三角形。4.右肘至头顶及大椎是“右上”对称直角三角形。.左肘至大椎及中腰是“左下” 对称直角三角形。6. 右肘至大椎及中腰是“右下” 对称直角三角形。运动时,保持外表的几何图形固然重要,但是,维持内在的力学结构更是必不可少;有了内外的结合,才可以使外形美观大方,又可以维持力量的均衡和姿态的稳定。如果改变了力学结构,就会破坏了协调性,就会力不从心。手架的稳定,没有肌肉的力量的支持是不成的,但在移动步法中,先靠肌肉的支持,会做成不同程度的僵硬,因此,必须 熔入意念,使内气运行贯通全身,这样,就不会因为身体某部肌肉“固定”,而影响了其它肌肉的工作。用意念的方法,在头顶通过脊椎的连结,把两肘轻轻吊起,就像上海的浦东大桥的钢索,由于,头顶有一种意念的反作用力,头颈就能自然直竖,不会僵硬,同时,“手架”的手臂又能紧中得到适当的放松,另外,两手肘通过脊椎的连结,可使中腰往上拉起,不至于为了把身体拉长腰部往上挺,做成腰部紧张,这样,在互相连结下,就能一气贯通。迈步与动作,又须注意由腰脊发力,只是腿部带动身体移动,就会或多或少破坏了平衡,虽然手架的外表不一定会产生变形,但身体的重心就不能垂直,左右就不能对称,最明显的表现是肘下这一对三角形产生了变形,所以,发力时要注意身体中正不偏,力由脊发,这样,才能确保力学结构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漫谈升降技巧正确的升降动作能增加辛辣度与表现力,因而更具竞争优势。认真研究升降的舞步技术,开发此项技巧要素完全的艺术潜能,将能使您从中得到最大的收益。到底什么是[升降)(rise&fall)技巧,我个人比较喜欢用[放Lowering)来形容标准舞技巧中控制良好的下降动作,它是较具艺术性的舞蹈技巧要素之一。透过技巧来表现升降,能够增强体态、(表现力)与优雅,并将它本身的特色加诸於舞蹈上。升降技巧后来因为不同目的而逐渐发展出几种变化。每种摆荡身体的舞蹈,基本的升降型态与特色的表达也都各不相同。3/4拍的华尔兹是以一小节音乐所做的摆荡弧形(swing-arc)动作为基础,与钟摆动作所产生的轮廓线类似。如果没有使用旋转(或线条动作),则基本的升降动作就是摆荡弧形动作。4/4拍狐步舞的典型美感也可透过升降动作来提升,它是以统一的波浪式动作为基础,是狐步舞的特色,即舞步有两拍在波顶,两拍在波谷。动作的轻盈感是基本重点,后退时一定要避免鞋跟重重地在地板上做出拖曳的动作。快步舞也是4/4拍的舞蹈,舞步基础大部分为狐步舞式的升降,但有些基础动作如四分之一转(Quarter Turn) 、前进追步(Progressive Chasse)与锁步(Lock Step),则是以华尔滋式的舞步为基础,即在第一拍结束时开始上升,持续至第二与第三拍,到第四拍时保持在第三拍的高度。必须注意的重点是,上述舞步的第四拍,在上升动作最大时,必须是『完成』结束步(Closing Step)或锁步(Locking Step)之后的那一拍。如何能在最正确时刻使升降动作达到最大高度?受过此 种训练的舞者,将最能吸引有经验的评审注意。不幸地是,大部分舞者都太早下降,即在结束步或锁步出来后立刻开始做下降步。再者,很多舞者似乎都无法控制下降步,因此看起来就像『往下掉』一样。探戈没有上升,不管是在技术上或过去的历史中都一样!舞者的身体必须像其它舞蹈一样延伸,但是膝盖必须更明确地放松。探戈舞在此方面与其它标准舞不同的特殊原因,就是因为它是以足跟领导常步(Walk)的原则为基础,其身体重量必须集中在每一次迈步时的双脚之间,因此没有身体摆动的动作,而升降的基本原则却是必须以摆动为基础,所以不管是一般舞蹈运动(DanceSport)或阿根廷式的探戈舞,都是平式(flat)的舞蹈,迈出每一步时,双脚都必须施压於地板上。升降技术的文字描述:许多书上对升降技术定义都不同。在A1eX Moore的书上,它说升降是“身体向上伸展及腿部肌肉提起”。最新出版的《英国皇家园丁荟萃协会(ISTD)标准舞技巧》对升降的定义为:利用脚、腿与身体所做出的上升与下降动作,此定义中多加了“脚”一项。 国际园丁荟萃协会(1DTA)舞蹈技巧书中则说得更详细:“上升是由腿部肌肉提起、膝盖伸直及身体向上伸展而提升高度,通常脚跟会随著上升动作而提起或离开地面:下降是支撑的那脚从脚趾到脚跟的放低,而且在做下一步时膝盖会接着放松。”此处多加了一项要素,即“膝盖的运用”。膝盖的动作绝对是非常必要的要素,特别是在华尔兹中。在Henry Jacques的书中,它将升降分成三段来解释:(a)身体与腿部正确的举止与肌肉的紧绷(b) 膝盖的运用(c) 脚的运用。他在为NATD所备制的技巧书中,用了一整页来说明升降技术,并用了将近三页来解释升降各种不同的应用方式。再者,他还在其中加入详细的膝盖动作分解说明图示。范例:华尔滋右旋转步(Waltz Natural Turn) ,男士的动作:1.弯曲右膝,重量置於右脚上。2.膝盖稍微弯曲,重量置於两脚间。将重量转至左脚上,右脚靠近左脚时,透过上升渐渐伸直膝盖(弯曲右膝,重量置於右脚上,当左脚预备向后移做出下一步时,右脚跟放低)。4.弯曲左膝,重量置於左脚上。5.膝盖稍微弯曲,重量置於两脚6.将重量转至右脚上,左脚靠近右脚时,透过上升渐渐伸直膝盖(弯曲左膝,重量置於左脚上,当右脚预备向后移做出下一步时,左脚跟放低)。这就是训练良好的舞者应该做到的动作,虽然在运用上述各种细节於每一步时可能不会意识到,但园丁荟萃或教练应该完全认知此项技术细节。另一方面,我在伪科学式、冗长又令人费解的文章中,也看过大量对升降动作的分析。其中有一种迂回的解释,将华尔滋基本的小节动作分成六个半拍(l-and-2-and-3-and)。华尔滋并不像伦巴舞那么容易按照韵律节奏来分析,因此按节拍来分析华尔滋真是愚蠢的做法! 对一般非专业的用途,以口令动作(word-picture)来解释华尔滋的升降就简单多了,它就类似钟摆摆动的升降弧线一般。以花园秋千或马戏团高空秋千来说明可能容易理解,每一次的前后摆荡就像华尔滋音乐每小节的节拍。当您听到喜欢的华尔滋音乐时,心里可能会“看到”身体随著音乐在高空秋千上摆荡。这就是英式华尔滋升降弧线的基础,随著音乐每小节,身体就会做出像花园秋千或高空秋千的动作。 摇摆的节奏!在心里将花园秋千或高空秋千摆荡的速度特色画成一幅图画,将您听到华尔滋时身体与腿的摆荡描绘出来。在摆荡到最高点时有一瞬间的暂停,然后再开始下降的动作,刚开始是慢慢的,在到达摆荡最低点前累积速度,之后在脚部动作渐渐静止并结束前再逐渐减缓腿部速度。停留的些微片刻是一种愉悦的感觉,它是完美制造华尔滋摆动的基本要素。 不幸地是,今日有许多舞者使用的华尔滋编舞,倾向於抗拒正确的秋千动作。他们做出太多的切分音、追步与锁步等等,在三拍子的小节中做出四步,因此舞蹈中秋千摆荡的特色几乎丧失。但有好的教练与练习,即使是切分音也能够做出秋千摆荡的特色。 维也纳华尔滋右旋与左旋摆荡动作的升降特色,与“英国”华尔滋相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维也纳华尔滋的摆荡动作比较“浅”。脚的提起保持在最小的幅度,实际上在旋转第六步时,男土是以“平的”姿势将脚带到结束位置。为详细说明此点,此种舞蹈中的升降几乎完全是透过膝盖的动作来表现。摘要:探戈是标准舞中最特别、没有上升动作的舞蹈,最初之所以会被纳入标准舞的比赛舞蹈之一,我认为那是因为二十世纪初当它刚出现时,只有标准舞比赛而尚未有拉丁美洲舞比赛的缘故。在其它舞蹈中·正确的升降动作能增加辛辣度与表现力,因而更具竞争优势:认真研究升降的舞步技术。开发此项技巧要素完全的艺术潜能·将能使您从中得到最大的收益。----摘自《舞蹈家》59期四大技巧四大技巧在国标舞的现代舞特别是华尔兹中得到 全面和充分的体现。(l)反身动作左脚前进时,右肩和右胯前送;右脚前进时,左肩和左胯前送;左脚后退时,右肩和右胯后让;右脚后退时,左肩和左胯后让:这样使身体和舞步形成反向配合,这就叫反身动作。反身动作主要用在左转或右转的第一步,既便于 男女腰胯相贴地侧身转体,又增加了舞姿的优美。(2)升降动作各种舞步,都有身体上升和下降的变化,只是升降程度和要求不一。一般地说,起步身体必稍降,并步身体必稍升。起步时屈膝,并步后提踵,则有明显的升降变化。拿升降技巧得到充分体现的华尔兹来说,第一拍出步时屈膝降体,第二拍运步时平中有升,第三拍并步时提踵体,当升至最高处后又下降,这样形成一条有如波浪起伏的曲线。显示出华尔兹的轻盈和飘逸。(3)摆荡动作摆荡动作是指舞者身体在前进和后退时好像荡秋千一样地摆荡:起步前进时,如同秋千前荡,有自下而 上地荡起来的感觉;移步后退时,如同秋千后摆,有自上而下地荡回来的感觉。(4)倾斜动作倾斜动作是指舞者在左右横步和左转右转第一步中的身体左右倾斜。舞者大步横移时,总是腰胯连同脚步横移,然后腰跨以上部分为保持重心平稳而逐渐跟上去,这样就形成一个符合物理规律的自然倾斜动作。 舞者进左脚左转或退左脚右转时,身体顺势左倾,进右脚右转或退右脚左转时,身体顺势右倾,这也是合乎自然的倾斜动作。但要注意,舞者此时的身体有如钟摆的倾斜,脊椎始终直而不弯,不能将左右倾斜错误地理解为左腰或右腰的故意下弯。

国外话剧舞台研究现状论文

学术是探索自然、社会等客观实在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现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分化,促进学科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动力,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表演学术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表演的分寸感

摘要:真实与自然是舞台表演的根本灵魂,这无关话剧的内容,也无关话剧的表演手法。一个脱离了真实和自然的舞台话剧哪怕有再好的演员,再好的剧本,其灵魂依旧是空洞的,是无法满足观众需求的。而真实与自然具体体现在表演的分寸把握上。本文分析话剧表演中分寸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话剧;表演;分寸感

0引言

高尔基先生曾经说过:人就是人,他们是普通、正常,没有扭捏作态,也不会装腔作势[1]。这在话剧表演上就体现为分寸感,正常、普通的去表演,通过真实而自然的肢体和语言的表达,传递出话剧中心的灵魂思想,给予观众以“是的,就是这样,我就是这样(我看过的就是这样的)”的感觉。分寸感的控制和掌握可以有效提升话剧表演的感染力,引起观众的共鸣,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但是表演的分寸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去把握这个分寸,这是积极值得我们研究的。

1话剧表演中的分寸感

所谓的分寸感其实可以解释为一个字:度,是指在表演中通过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肢体、和语言表达出真实而自然的人物形象[2]。万事万物都存在一个度,这表现为人们常说的临界点,一旦某一事物超过了自身的临界点,必然发现质的变化,转而形成另外一种事物。人们常说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是指这种情况。话剧表演中也存在这种度的要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分寸感,这就要求话剧表演中,人物外在形象、人物动作、人物语言以及人物表情符合观众的潜在审美期待,究其实质就是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物的常情。

2表演分寸的依据

莎士比亚认为表演分寸的依据就是:接受你自己的常识的指导,认为表演的分寸就是“自然的常道”。也就是说所谓的表演分寸依据就是要符合日常的生活、生产常情,符合所表现人物角色的社会地位以及人物个性情况。在进行表演分寸把握时,需积极分析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心里状况以及其行为状况,做到真实而自然,这就是表演分寸的依据。笔者在观看话剧《贺方军》时,其中一个场景让笔者感悟最深:贺方军身患绝症,斜靠在沙发上,忍着身体的剧烈疼苦,但是为了不让女儿担心。他故作轻松,面带笑容的鼓励女儿要自立、要坚强,要求女儿好好的生活。在该话剧中贺方军的饰演者将人物贺方军当时的心里状况和肢体状况真实而自然的表现出来了,其分寸控制得完美无缺。表演者眼神刚毅、深沉,眼角闪现着对亲人和世间的留念,他伸出小指与女儿拉钩许愿的场景感动了无数观众。在该话剧表演中,贺方军的表演者将贺方军的硬汉形象和儿女情长表现了淋漓尽致,其在分寸上的把握更是让人拍案叫绝,一个小小的拉钩动作,真实而自然的再现了贺方军对女儿的难舍难分的感情。

3话剧表演中分寸感的重要性

审美的需求

话剧表演最终是服务于观众,没有观众的话剧表演只能称为自娱自乐。观众作为话剧的审美者,自身有一定的美学理解能力。是以,在表演时,表演者如何在观众已有审美基础上传递话剧的美学思想,这是表演者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成功的话剧,必先要了解话剧所面对观众的美学情趣和理解能力等问题,再对话剧中实际的表演进行适度的控制和调整,掌握分寸感,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但是这种满足并不意味着迎合,话剧必然是要传递积极、先进的美学理念,必然是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表演者要把握美学格调与迎合观众的分寸感。

实现创造性与忠实性相结合的需求

话剧表演来源于生活而又经过了艺术的创作,其涉及到忠于生活和创作加工两个问题。但是这两者并不是矛盾对立的,通过一定的分寸感把握,可以有效的实现两者的协调统一。每一部话剧作品都是来源于相关人们生产、生活的现实故事,但是要保证话剧作品的艺术性和格调,必然要进行艺术的加工创作。另外,如果话剧只是简单的重复一遍人们生产、生活中的现实故事,那么表演者就只能称为艺匠,而不能称为艺术家了。话剧在表演时,需要考虑舞台、灯光、服饰、人物、现场气氛等等因素,这些因素在作品来源的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如何再加入这些元素的情况下依旧忠于原来的故事思想,成为话剧表演者的重要思考方向。在实际表演时,表演者需通过合理的舞台布局、语言以及肢体动作来还原原故事思想,并通过这些动作和语言增强原故事的艺术格调,从而保证两者的协调统一。只有通过两者之间度的把握、分寸感的掌握,才能完美的实现创造性与忠实性相结合。

4表演分寸感的把握措施分析

表演者需拥有较高的表演素养

话剧表演者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表演素养,对相关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力较强,可以较好的利用音乐、场景以及人物背景进行表演。话剧表演者不但要求一定的表演能力,同时还要求表演者掌握相关的舞蹈、音乐知识,尤其是要求掌握较高的舞蹈知识。传统的话剧表演一般都会夹杂一部分舞蹈表演。除了这些必备的基础素养要求外,表演者还需具有较强的节奏控制能力,通过自身的节奏掌握能力调动观众的情绪,引发观众的共鸣。

立足事实,不做作

有人说过:表演舞台上永远不要去夸大真实的要求,也不要去夸大虚假的作用。话剧表演中要想提高自身的分寸感,就虚立足在事实上,不做作。在实际的表演中,表演者要立足于事实,再通过艺术的手段进行阐述,保证话剧表演的美学格调。在艺术加工时,要把握一个度,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放大,不让观众产生距离感,认为表演脱离了实际生活。一个表演者如果过分的去夸大,就会显得做作,但是过分的谨慎又会导致情感无法准确传递。是以,表演中虚立足于事实。

重视细节

观众是敏锐的,尤其是在话剧高潮内容时,表演者的每一个手势、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眼神都能让观众产不一样的感觉。表演者在进行高潮部分的表演时,需严格把握分寸,每一个细节动作都需经过反复的揣摩。话剧表演者在表演前需积极对人物、社会背景、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将自身代入人物形象中,掌握人物心里、动作、习惯的每一个细节。在潜意识里构造一个人物形象,并将这个人物形象真实而自然的表现出来[4]。例如在话剧《世纪风流》在塑造某开发区的主任这一人物时,表演者就将细节表现得妙到颠毫。该开发区主任面对社会诱惑时,没有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考验,但是又小心谨慎。表演者在进行受贿那一场戏安排时,设计极其精妙。该表演者通过将一杯咖啡打翻,然后假作公文包被打湿,对着送贿人打开,然后转身假作整理身上水迹,让送贿人直接将金钱放入包中。巧妙的将受贿过程展现出来了,将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完美的呈现出来了。可以说,该表演者在动作设计和语言表述上的分寸控制妙到巅峰,是一场极其成功的戏。

5结语

表演是一个将真实生活通过艺术加工而传递高于生活格调的艺术行为。如何掌握真实与艺术加工的分寸,成为表演者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这要求表演者具有加强的表演素养,并且对整体表演节奏有较强的掌握能力,与此同时,还需加强不做作,不谨慎,从细节上进行控制。表演者还需扩展日常生活阅历,通过长期的生活和艺术实践,总结相关生活、表演经验,提高自身对表演的度和分寸的掌握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露.是薛涛.又不是薛涛《浣花吟》中饰演薛涛的体会[J].中国戏剧,2010(06).

[2] 吴戈.我们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舞台创造? 从导演艺术家查明哲说起[J].中国戏剧,2011(06).

[3] 王亚兵.怀梆名家赵玉清的唱腔特色[J].中国戏剧,2013(06).

浅谈相声的表演

摘 要:“包袱”即笑料,是相声的基础,包袱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相声表演的好坏。包袱构成的种类大致有夸张、曲解、重复、矛盾、否定、误会、假借、对照等,如何抖好包袱,成为相声表演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相声 表演 “包袱”

相声艺术自诞生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丰富的艺术手段、生动的语言风貌和幽默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它是一门优秀的民族艺术,是曲艺百花园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

相声的表演是以幽默的语言为主、夸张的动作为辅,通过诙谐、优美的演绎来征服观众。演员若不能发挥作品的潜在功能,表演缺乏魅力,光指望“活保人”,即使作品再好,成功也只是纸上谈兵,这就说明相声艺术的表演要求非常高。“包袱”即笑料,是相声的基础,包袱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相声表演的好坏。包袱构成的种类大致有夸张、曲解、重复、矛盾、否定、误会、假借、对照等,如何抖好包袱成为相声表演的关键之一。

一、抖包袱要掌握“寸”劲儿

抖响一个包袱要掌握“顿”的技巧。“顿”就是停顿,也叫“寸”,就是控制好节奏,“寸”住了劲儿,特别是到了包袱口。抖包袱就相当于运动员三级跳远,量好距离,起跑,踏板准确,发力起跳。因此“顿”的位置要恰到好处,停顿时间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就抻了,少了就抢了,“顿”得好,才有劲头,才有力度,包袱才会抖得响,也就做到了相声演员常说的“寸住了”。相声名家高笑林先生曾经说过:“抖包袱靠的是寸劲儿,哪里该寸,心中要有数,早了晚了都不行。”如他表演的相声《夫妻之间》的一段:

甲:俗话说得好,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顿)比裤腿儿深

乙:嗨,那叫百日夫妻比海深

甲:大海有底,裤腿儿(顿)没底啊

乙:嘿

这一段里,百日夫妻,情理之中的下文是比海深,而演员甲的一“顿”,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意料之外的“比裤腿儿深”,包袱抖得干净利索。再如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先生表演的相声《训徒》的一段:

甲:我问你,世界上是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

乙:太简单了,告诉你记住了,先有的鸡后有的蛋

甲:哦,先有的鸡,那鸡打哪来的

乙:蛋孵的

甲:蛋谁下的

乙:鸡啊

甲:鸡打哪来的

乙:蛋孵的

甲:蛋谁下的

乙:鸡啊

甲:鸡打哪来的

乙:蛋孵的

甲:蛋谁下的

乙:(顿)你下的

这一顿,顿出了演员乙自己先前回答问题的草率,又被演员甲不断追问的无奈,抖包袱时“寸”住了,自然包袱也就抖响了,而且是嘎嘣脆的效果。

二、抖包袱要简洁有力

相声的语言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要短小精炼。虽然是铺平垫稳,三翻四抖,但在构成包袱的语言时,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到了包袱口时,句子的前后都不可随意添字,否则,前面的铺平垫稳都是白费,包袱抖不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表演就不成功。如李金斗先生表演的相声《新夜行记》中的一段:

甲:车跑起来了,往后一看是浓烟滚滚啊

乙:好嘛

甲:坏了,再找我媳妇找不着了

乙:哪去了

甲:让烟给当上了,等烟散了,回头一看,好嘛

乙:怎么了

甲:我媳妇变非洲娘儿们了

这一段的最后一句,是想形容汽车的尾气黑烟特别厉害、特别多,把自己媳妇的脸都给熏黑了,非洲人的肤色是黑色的。包袱设计得合情合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但如果最后一句演员甲说“我的媳妇脸给熏得,都变成非洲的娘儿们了”字数多了,说得过于具体、明白了,但是在相声的表演中,这样处理,包袱就响不了,相声演员常把这种情况称之为“挡包袱”。 “我媳妇变非洲娘儿们了”字数少,也能说明问题,又不挡包袱,观众明白就行了。表演中还有一种情况,如相声《天仙配》的一段:

甲:我扮演董永

乙:我扮演七仙女

甲:你这模样像七仙女吗

乙:我摆个姿势就像了,(亮身段)你看我像不像七仙女

甲:七仙女你不像

乙:那我像

甲:三仙姑

演员乙的“那我像”和演员甲的“三仙姑”都是三个字,上下对应,简洁有力,如果多加字,就像有一堵墙,自己给自己设了障碍。也有在包袱后面加字的,这样也影响表演,这叫“带尾巴”,在表演中会觉得有累赘。所以相声前辈们常说,“到了包袱口,字越少越好,能用一个字说明的,坚决不用两个字”。

三、“相”与语的配合

表演相声要靠“相”来配合语言。相声演员管这叫“使相”,“相”主要指面部表情,也包括手势、形体动作,有声有相才能声情并茂。相声一词的字面解释,也有这一层含义吧。面部表情主要靠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表情感觉对了,语言情绪和语气就会自然到位。手势运用的得体,会使语言表达形象、真实,能吸引观众视线,观众注意看你了,才会认真听你。形体动作的设计,要根据你所表演的人物,抓住个性和特色,要符合人物的性别、年龄和身份。形体动作要体现神态,形似和神似并存才是完美的。由于表演需要,有时形体动作会有些夸张,但也要掌握分寸,不能过分,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说“宁不够,绝不过”。面部表情、手势和形体动作都是辅助语言表演的,应该成为一个整体,要有连贯性。

以上是我对相声表演一些简单的理解和总结。人们谈到相声,常挂嘴边的就是“相声讲究说学逗唱”,相声发展到现在,也有人总结为“说学逗唱演”,但我个人觉得,说学逗唱这四门都包括在演里,说学逗唱里面也都有演的存在,它们相辅相成,说学逗唱是从相声表演的形式上分类的,从表演技巧上可以分为故事型、贯口型、争辩型、学唱型、文字型、模仿型和批讲型。相声表演最大的特点就是“跳进跳出”,一会儿在人物里,一会儿又变成你自己,一个人不断、迅速地转变角色,根据作品的需要,有时一张嘴就是带着人物的。这种特殊的表演,看似简单,实际需要演员深厚的功力和对生活的细致和感悟。相声的表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这也会丰富相声艺术的表现手段,使相声艺术更有生命力。

与融资模式研究。国外话剧平台研究现状与融资模式研究,话剧,以对话为主要方式的戏剧表演形式,是戏剧的一部分,以演员之间的对白或独白为表演手段,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

之前也是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中国当代小剧场话剧的文学性与剧场性 空间表演:全球化时代舞台图形转换和空间剧场化 中国话剧演员文化研究(1977年-2014年) 《红楼梦》戏曲、曲艺、话剧研究 戏曲舞台现代叙述方式的导演探索与建构 维吾尔戏剧研究 民营剧社的品牌化运营研究——以民营剧社“开心麻花”为例 高等院校音乐剧人才培养(本科)课程设置与实施研究 产业融合背景下话剧IP影视化开发研究 《桃花扇》接受史研究 肢体语言在话剧表演中的运用——以校园戏剧实践为例 样板戏的发生与改编研究 新编历史剧生产体制研究 开心麻花喜剧创作中台词的二度创作应用研究 市场化经营下我国剧场的设计思路更新研究 中国话剧演员文化研究 二十世纪末叶戏曲现代戏研究 舞蹈元素在话剧表演中的应用——以《洒满月光的荒原》为例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研究 政治化与世俗化的合流与悖反—上海剧艺社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西高校话剧社团调查研究 林兆华戏剧舞台叙事观念与方法研究 古代学人戏曲观的生成与演进 舞台艺术中武术表演形式研究 中国话剧(2000-2015)舞台多媒体运用研究 论现代话剧艺术民族化的生命力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 近代中国歌剧文学创作特性历史审视 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叙事形式的演变 天津民营小剧场话剧运营研究——以美域话剧团为例 中国现代话剧:民族表演体系的探索和建构 延安戏剧运动研究(1937-1947) 兰州市小剧场——大河剧场调查报告 从苏区到延安:李伯钊与根据地戏剧发展研究 中国话剧的民族特色与诗化精神 论林兆华话剧对戏曲假定性的借鉴和发展 王延松关于曹禺经典剧作的诗意解读与美学建构 《分手大师》从话剧到电影的叙事转换 西方话剧对海派京剧的影响 市场细分背景下小型舞台演艺产业化运营研究——以我国二线城市小型歌舞剧、话剧等表演艺术为典型 声有情,词有味—台词二度创作探析 长沙小剧场话剧传播研究 “破”与“立”视域中的五四话剧新论 异态时空中的展演与观看—伪满洲国女作家杨絮的生存与写作 “译者登场”——英若诚戏剧翻译系统研究 以舞剧《原野》为例谈话剧元素在舞剧中的运用 中国当代小剧场校园话剧艺术研究 中国儿童戏剧发展史(1919-2010) “开心麻花”话剧改编电影的策略研究 黄河流域道情戏研究 戏曲表演程式研究 异化和归化策略在音乐文献翻译中的初步实践——以《文革文化史》的翻译为例 中国剧院管理经营研究——以上海为例 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 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融合——田沁鑫话剧艺术探析 1872-1919年近代报刊剧评研究 话剧表演与声乐的融合 十七年“戏改”过程中的民间与国家——以福建地方戏为考察中心 二十世纪前期(1904-1949)戏曲期刊与戏曲理论批评 新中国话剧演员文化生态研究(1949-1966) 中国戏曲剧本语言研究 新中国舞台美术研究 伪满洲国戏剧研究 双生与互动的美学历程——中国戏剧与电影的关系研究 赖声川即兴创作研究 试论中国话剧对民族传统戏剧的学习借鉴——兼及戏剧教育汲取戏曲养分的问题 论朱琳的话剧表演艺术 基于戏改背景的样板戏版本考察与美学分析——以《智取威虎山》为例 当代国内电影改编话剧作品的艺术方法及美学特征研究——以“表演工作坊”和“开心麻花”为例 韩国学生中文话剧表演教学设计与指导实践 英语表演式教学研究——以江西某高中英语教学为例 基于话剧表演式教学法的韩国小学汉语口语课教学设计——以《务安五味》的教学为例 演员话剧表演创作中的节奏研究 高中语文戏剧类文本教学研究 传统戏曲的经典化与再生产——以《赵氏孤儿》为中心 新时期以来中国话剧观众期待视野问题研究 直面戏剧在中国的接受 复合性观演空间设计研究 从先锋到大众——论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发展 论我国经典话剧中的性格化表演——以《雷雨》人物周萍的角色塑造为例 投影艺术介入舞台戏剧的应用研究 新中国初期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研究 “十七年”戏剧与电影的互动研究——以戏剧对电影的影响为中心 表演艺术的肢体语言再探索 当代台湾戏剧在中国大陆的接受研究 近年来中国IP话剧电影改编的研究 《樊粹庭文集》整理与研究 非营利艺术表演团体社会导向研究 论“赖声川模式”对内地话剧产业的启示意义 浅谈话剧与戏曲在角色塑造上的差异 山西戏剧文化创意及其产业发展研究 建国后老舍的多重身份“表演”与话剧实践 斯坦尼体系与中国话剧演剧 话剧舞台表演节奏之总体观 近代戏曲改良运动研究 中等艺术学校戏剧(话剧)表演专业发展研究——以石家庄市艺术学校为例 电子音乐制作技术在话剧舞台表演声音呈现中的若干应用——以话剧《白露为霜》为例 戏逍堂商业戏剧运作模式研究 现代性理论视角下的新时期话剧发展与艺术特点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