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中国海洋石油报文章

发布时间:

中国海洋石油报文章

中国现虽号称960万,其实至少有四十万不在我们手中。我今天不想谈政治,仅就中国领土问题从专业角度谈谈。我现在读的研究生专业的是地图学,本科时念的是GIS,我不敢说我所说是都对的,但我敢肯定我比大多数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地图。众所周知,前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边界比起前苏联时期少了很多,就西段而言,只有50公里左右,新疆中国是控制得很严的,根本不可能丢失领土,但的确与临国有领土争议,这我呆会专门来说,但中国与俄罗斯在西段确无领土纠纷。 这样说来,那位仁兄所说的四十万平方公里是在中俄边界东段。稍微熟悉地理的朋友都知道,中俄东段边界主要由三条界河组成,分别是额尔古纳河,这是俄罗斯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界河;黑龙江以及乌苏里江这两条是俄罗斯与黑龙江省的界河,兴凯湖西南部为陆地边界,但不长,所以应该不是他们说的四十万所在地。所以问题只可能出在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流域。今天我对照地图,把沿黑龙江流域以及乌苏里流域的几个边境城市(包括县城)一一列出、我倒要看看这些地方有那些“不在中国人手上”。这些地方分别是漠河,呼玛,黑河,逊克,嘉荫,箩北,抚远。前几个可以轻松排除,漠河是中国有名的北极村,这人人知道,99年我记得还有一次天文奇观说是在中国漠河是最佳观测点,因而漠河排除,呼玛是中国著名的金矿,这不用多说。黑河我虽然不熟悉,但巧的很,我大学有一个同学是来自那里,据他说那里是边防重镇,而且交通特别发达。逊克,嘉荫,箩北,抚远。这几个地方我不清楚,但我用google以及yahoo搜过,可以查到上述地区的面积,人口政府所在地,甚至邮编和电话区号,这足以证明都在中国控制中。如果这个论坛上有黑龙江的朋友,看到我写的这些一定会觉得很好笑,认为这是常识,但的确有些不明真相的人被蒙蔽着。 至于新疆与临国的领土纠纷,这就要上溯到清朝时期。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沙俄怂恿中亚游牧民族窜犯中国新疆,并在新疆成立所谓的“九城之国”,宣布新疆脱离清政府,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之下,清政府派左宗堂领兵收复新疆,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协作下,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一带的全部新疆领土。因为伊犁(就是今天的伊宁市附近)有俄军直接驻守,当时的清廷想先和谈,不行的话再打。和谈中俄罗斯摆出一贯的贪婪嘴脸,赤裸裸的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清朝代表拒绝了沙俄的要求。左宗棠命令进军,他让人抬着一口棺材走在前面,表明了他誓死收复祖国河山的决心。迫于中国坚定的态度,沙俄决定从伊犁撤军,但仍然蚕食了中国近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因为这次侵占正处于新疆秩序还未完全恢复,清政府忙于肃清残匪,加之侵占领土并不象以前那样连成块而是分成几段,所以中国丢了多少自己心里也是一笔糊涂帐。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曾派人赴实地测量,这才发现俄罗斯在不知不觉中已侵占中国领土万平方公里,中国历代政府都申明决不承认俄罗斯侵占中国领土所造成的现状。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次就该地区向前苏联提出异议,但对方均以“堪界未明”为由,拒绝与中国谈判。苏联解体后,上述地区被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实际控制,但中国一直没有放弃主权要求。2000,2001年迫于中国强大的外交压力以及“银蛋政策”的引诱,塔吉两国向中国交还了3700平方公里的土地,稍熟悉国际时事的朋友可能知道,这曾在塔吉两国引发大规模示威游行。尽管3700离中国主张的还差得太远,但毕竟是个好的开始。 最后,我告诉大家中国现在的实际领土面积:948万平方公里(不含领海,不含印度所占的藏南万平方公里),这是我在国家地理中心查到的数据。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连小学生都知道;但中国海洋面积有多少,却并非人人清楚。对于“争议中”的海洋国土,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军事手段是一个好的选择吗?如何实现我们的海洋主权、发挥我们海洋的作用,考验着我们民族的智慧。 显然,只有在法理上、事实上拥有 了海洋主权之后,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于“争议中”的海洋国土,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外交努力和军事手段都很重要,但很多问题却不是仅靠武力能解决的。最终如何解决,考验着我们民族的智慧。 中国海洋国土是多还是少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个小学生都知道的问题。但对于“中国海洋面积有多大”这个问题,就并非人人都知道了。 在北京东北部一个住宅小区的网站上,记者随机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10个人进行了回答,其中有7人干脆地回答“不知道”,还有两人瞎猜了一下,一个说780万平方公里,一个说大概是500万平方公里,只有一个叫“紫烟”的网友回答说是300万平方公里。回答正确的“紫烟”是国内某新闻网站的工作人员。 “300万平方公里”是国内公认的中国海洋国土面积。记者采访过程中从权威部门获悉的中国海洋面积是万平方公里,约为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陈光琪说:“我国的国土面积,除了常说的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之外,还有300万平方公里可管辖的海洋国土,这一定要考虑进去。” 中国是个陆地大国,又是个海洋大国,这是常见的说法。从拥有海洋资源的绝对数量来看,的确可以这样说:我国海岸线长度为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 但陈光琪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中国是个海洋大国,但又不是个海洋大国。”根据陈教授提供的数据,从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来看,中国只占世界第94位。如果按照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中国仅为,不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超过11,朝鲜是,越南是,菲律宾是,都大大超过中国。至于人均海洋面积,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平方公里,而中国只有平方公里,只是世界平均数字的十分之一,而与我国相邻的海洋国家的平均数都超过中国的10倍以上。 多少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 上述这些数据,都是在“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这个前提下而言的。但实际情况是,中国面临着激烈的海域划界争端,要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得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还有相当大的困难。 我国的海洋国土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 那么,究竟有多少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呢?有媒体报道说,中国有一半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也有报道说是100多万平方公里。 据《了望东方周刊》报道,在黄海,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如果按此划分,朝、韩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我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东海大陆架是我国陆地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我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我国有1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在南海,我海洋权益受到的侵犯更加严重。 记者对此多方求证,从权威的海洋研究机构获取的数字是: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但由于各种原因,具体数据不得公布。 主权和开发哪个优先 面对争端,我国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建议。应当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提出,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善良愿望,但遗憾的是,我们等待共同开发,别人却在抢先开发,虽然签署了南海地区行为准则,但形势依然严峻。 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中国海洋石油报》原总编辑王佩云以书面形式接受了本报采访。他说:“我认为,首先不要忘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主权属我’。因为所谓有争议地区,包括南海诸岛和钓鱼岛在内,自古以来属于中国,过去世界各国从来没有对此提出过异议。”他认为,我们应当理直气壮、据理力争,同时还要有所作为。“如果我们没有积极开发的实际行动,只是消极等待别国来与我们共同开发,不会有人理这个茬儿,共同开发根本无从谈起。比如在南沙海域油气富集地区,有些地方有争议,有些地方并没有争议,我们至少应当先在没有争议的地方尽快展开勘探开发,把我们的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摆上去,在南沙显示我们的存在。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为在有争议地区与相关国家共同开发奠定一个基础。”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文木在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说:“如果说中国主权利益要出问题,那么将首先出在海上。” 维护国家主权,就是维护国家利益。王佩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走出去,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他表示,首先应该积极参与联合国有关海洋方面的国际法规的讨论和制订,使之能合理反映我们的利益和要求。其次,要积极参与有关海洋的国际学术交流,尤其不要回避已经存在的争议。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观点,熟悉中国海洋现状的来龙去脉,以得到广大正义之士的理解和支持。参考资料:

期刊名称:中国海洋石油报 主管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小街6号海洋石油大厦 邮政编码:100027 国内定价: 联系电话: 图文传真: 电子邮箱:

约960万平方公里 世界各国中第三位

根据世界海洋法规定,中国拥有的海洋国土面积是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水、领海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中国面临着激烈的海域划界争端,要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得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还有相当大的困难。 据《了望东方周刊》报道,在黄海,我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我国有1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我国有多少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中国面临着激烈的海域划界争端,要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得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还有相当大的困难。 我国的海洋国土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 那么,究竟有多少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呢?有媒体报道说,中国有一半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也有报道说是100多万平方公里。 据《了望东方周刊》报道,在黄海,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如果按此划分,朝、韩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我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东海大陆架是我国陆地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我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我国有1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在南海,我海洋权益受到的侵犯更加严重。 记者对此多方求证,从权威的海洋研究机构获取的数字是: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但由于各种原因,具体数据不得公布。 主权和开发哪个优先 面对争端,我国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建议。应当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提出,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善良愿望,但遗憾的是,我们等待共同开发,别人却在抢先开发,虽然签署了南海地区行为准则,但形势依然严峻。 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中国海洋石油报》原总编辑王佩云以书面形式接受了本报采访。他说:“我认为,首先不要忘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主权属我’。因为所谓有争议地区,包括南海诸岛和钓鱼岛在内,自古以来属于中国,过去世界各国从来没有对此提出过异议。”他认为,我们应当理直气壮、据理力争,同时还要有所作为。“如果我们没有积极开发的实际行动,只是消极等待别国来与我们共同开发,不会有人理这个茬儿,共同开发根本无从谈起。比如在南沙海域油气富集地区,有些地方有争议,有些地方并没有争议,我们至少应当先在没有争议的地方尽快展开勘探开发,把我们的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摆上去,在南沙显示我们的存在。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为在有争议地区与相关国家共同开发奠定一个基础。”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文木在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说:“如果说中国主权利益要出问题,那么将首先出在海上。” 维护国家主权,就是维护国家利益。王佩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走出去,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他表示,首先应该积极参与联合国有关海洋方面的国际法规的讨论和制订,使之能合理反映我们的利益和要求。其次,要积极参与有关海洋的国际学术交流,尤其不要回避已经存在的争议。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观点,熟悉中国海洋现状的来龙去脉,以得到广大正义之士的理解和支持。

海洋石油污染英语文章

海洋污染使浮游生物死亡,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低,加速温室效应。那么关于海洋污染的 高三英语 作文 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有关海洋污染的 英语作文 ,供大家参考。 海洋污染英语作文篇一 Several problems are caused by the non-organic substance. We ought not to pour wastes into the ocean, because it not only pollutes the ocean, but also lead to a series of harmful consequence. First and foremost, the non-organnic things, for instance, plastic bags, may kill fish and whales. Second, fishes can't digest them. Finally, some of the rubbish is inherently toxic, they will posion marine life. We must take actions to protect our whale from dying. One thing we should do is creating a better system of disposing of rubbish. Another effective solution is making ship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ypermarkets shall stop the giving of plastic bags. As a captain of the ship, you should spare no efforts to think more helpful ideas and stop dumping rubbish from now on. We all need to raise awareness of these problems. It now becomes necessary that we must act now, before it is too late! 海洋污染英语作文篇二 The seas and oceans receive the brunt of human waste, whether it is by deliberate dumping or by natural run-off from the land. In fact over 80% of all marine pollution comes from land-based activities and many pollutants are deposited in estuaries and coastal waters. Here the pollutants enter marine food chains, building up their concentrations until they reach toxic levels. It often takes human casualties to alert us to pollution and such was the case in Minimata Bay in Japan when many people died as a result of a pollutant building up in food chains. A factory was discharging waste containing methyl mercury in low concentrations into the sea and as this pollutant passed through food chains it became more concentrated in the tissues of marine organisms until it reached toxic levels. As a consequence 649 people died from eating fish and shellfish contaminated with mercury and 3500 people suffered from mercury poisoning. 海洋污染英语作文篇三 Sea pollution is becoming an increasing problem for our planet and we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reduce sea pollution. I need to describe the problem. Our ship currently dumps all its rubbish into the 's easy to result in huge endanger. First of all, Non-organic substances such as plastic bags kill fish and whales. Because fish get trapped and whales cannot digest them. Secondly some rubbish is inherently toxic. I can suggest some solutions. First and foremost we can create a better system of disposing of rubbish for instance. We ought to store rubbish. Next, we are supposed to make ships environmentally and friendly. A case in point is that we should stop providing plastic bags. We must act now before it is too late!海洋污染英语作文相关推荐: 1. 保护海洋环境的英语作文范文 2. 关于环境污染的英语作文4篇 3. 环境污染的英语作文 4. 关于水污染的英语作文 5. 关于河流污染的英语作文

Sea pollution Between 75 and 80% of marine pollution is caused by land, particularly agriculture. 30% of this is from the atmosphere. Around 12% of the pollution is caused by maritime transport. In South America, 98% of domestic wastewater ends up, untreated, in the sea.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Mediterranean Sea throw 50 million tons of waste into it every year and the Chinese throw 60 million tons of waste into the Yellow sea daily. Over half of the hydrocarbon discharge comes from continents, 5% comes from oil tanker accidents, 20% comes from waste and other ship-related accidents, 4% from sea exploitation and 11 to 15% is due to natural causes. Accidental pollution through hydrocarbon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ing and only represents a small percentage of waste through degassing estimated at between and 3 million tons of oil a year. In 2003, according to the WWF, between and million tons of oil were spread by degassing in the Mediterranean. According to the Ifremer (the French Institute for Exploitation of the Sea), coastal water pollution cost the world economy almost billion dollars in 2006. Marine pollution is the result of products being thrown into seas and oceans, mostly by mankind: domestic waste (sewage and rubbish, pollutants in runoff water...), industrial waste (hydrocarbons, metals, synthetic chemical and organic substances, radionuclides...) and agricultural waste (fertilisers, pesticides...). This includes water pollution and marine sediments, and more generally all damage to marine ecosystems caused by harmful substances being discharged into the sea, either by their nature or their quantity. Fragile coastal areasMost of the pollution comes from continents and is carried by rivers and winds. It is concentrated in coastal waters which provide water for 99% of total fish production. In fact, only a small amount of industrial pollution on the high seas is the result of accidents or malice: shipwrecks, deballasting, degassing and oil spills which are spectacular and disastrous when they reach the coast. Plastic bags make up about 60% of the visible mass of waste polluting the sea and cause the death of a million birds, marine mammals and an innumerable number of coasts are more or less affected by pollution. The European coasts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the Atlantic coasts of the North-American continent and the Caribbean, the Pacific coasts from Mexico to Panama and Los Angeles to Vancouver, the seas of China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of Japan, of Java, the oriental coasts of the Indian continent, the South-African coast between the Cape and Maputo as well as the banks of the Black sea and the Caspian sea are the most affected. Situation of seas surrounded by land- Mediterranean Sea: 30% of the world maritime trade and 20 to 25% of international oil transport, 156 accidents followed by hydrocarbon discharges between 1977 and 2000, three significant oil spills: Irenes Serenade in Greece and Captain Marcos in Algeria in 1980 and Haven in Italy in 1991; thousands of tons of toxic waste poured directly into the sea by the industry, 60 % of urban wastewater poured into the sea without any prior treatment. - Baltic Sea: benthic fauna practically decimated on half of the central Baltic's seabed ( km2); this is due to land-based pollution (56% nitrogenous content, the remaining 44% coming from the atmosphere); 98% of pollution by hydrocarbons from oil from the Caspian Sea: 140 million tons of pollutants poured into the sea every year, 65% from heavy industry wastewater, 44 mg of pesticides per litre (on average) in the northern part, especially that of the Volga delta, compared to the 7mg/l of the Sea of Azov deemed an environmental disaster zone by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 Black Sea, polluted by the Dniestr, the Dniepr, the Danube and the Don, in a very critical state: eutrophication, important and increasing animal mortality rate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 80% drop in fishing yields, only 6 species of fish that can still be fished out of the 26 which could previously be commonly marketed in this basin. Effects on the marine environmentPollution can be physical,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ollutants can be natural substances (organic and mineral matter), synthetic degradable or non-degradable substances (plastics, pesticides). They can be toxic or not with varying consequences are much more serious close to coasts than out at sea. Living resources are destroyed or become unfit for consumption. The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can lead to intoxications and illnesses and have an impact on the economy by preventing fishing, leisure activities or water being used for industrial purposes. The disappearance of sensitive species 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more adapted species threaten ecosystems. Pesticide pollution in South Carolina caused half the disappearance of fish. The 10 billion tons of ballast water poured into the sea every year from one end of the globe to the other introduce species which colonise the environment at the expense of indigenous species. Toxic substances are stored in the fatty tissue of fish, marine mammals and piscivorous humans,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plays a part in causing breast cancer, lung cancer, liver cancer and colon cancer. It can cause delays in neur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growth.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are concentrated in shells and other filters and they can cause typhoid, hepatitis and other illnesses if they are ingested. 本文属于科普文章,也就是综述性文章,不适合发表。仅供参考,有什么问题再商量。祝好!

海洋石油编辑部

主 任 委员:张宁生副主任委员:杨 果 沈 琛 曾恒一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万全根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质量节能处质量总监/ 高工马秋宁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处长/ 高工王福国 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处长/ 高工冯耀荣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工石 健 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技术监督处处长/ 高工刘巨保 大庆石油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 教授吕 昆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技术监督处副处长/ 高工孙英杰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质量与节能部主任/ 高工孙焕泉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公司总经理/ 教授级高工权艳梅 西安石油大学期刊中心原主任、社长/ 编审邢 公 中国海油科技发展部标准化与科技交流经理/ 高工佟铁墉 中国质量协会石油分会专职副秘书长/ 高工吴文桢 西安石油大学期刊中心副主任张 明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高工张 鹏 西南石油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教授张宁生 西安石油大学原校长/ 教授张益民 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技术监督处处长/ 高工李 毅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处长/ 高工李金国 中国石油销售分公司处长/ 高工杨 果 中国石油集团质量与标准计量部副总经理/ 高工杨 庭 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公司副总经理/ 高工沈 琛 中国石化集团油田事业部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工陈 伟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发展部总经理/ 高工陈 琳 中国石油集团质量管理与节能部处长/ 高工陈赓良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 教授级高工周文耀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技术监督处处长/ 高工屈 展 西安石油大学校长/ 教授郑 琦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副院长/ 教授级高工柳庆新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质量节能管理部副主任/ 高工郝爱武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环保质监部部长/ 高工徐宏新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质量安全环保处副处长/ 高工郭占春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质量管理与节能处处长/ 高工高圣平 石油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所长/ 高工章龙江 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分公司处长/ 高工隋新华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技术监督处处长/ 教授级高工黄永场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杂志社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曾恒一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院士董全利 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副处长/ 高工靳 辛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油田事业部企业管理处处长/ 高工

期刊名称:中国海洋石油报 主管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小街6号海洋石油大厦 邮政编码:100027 国内定价: 联系电话: 图文传真: 电子邮箱:

第一,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第二,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第三,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第四,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第五,中国寰球工程公司。第六,中国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第七,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第八,北京油气调控中心,第九,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第十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

不是。海洋石油入选过1992年的中文核心数据库,后来就没入选过。因此不是

海洋石油有哪些期刊

《油气田环境保护》提供关于油气田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信息资讯。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质量安全与环保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出版周期:季刊。《油气田环境保护》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规划设计总院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技术监督与安全环保局合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性刊物。该季刊积极宣传和贯彻我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方针政策;促进各油气田环保科技进步;努力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该刊设置试验研究、环境治理、环境管理、环境影响、环境监测、综述及信息、讲座等栏目,该刊设有广告部门,刊载国内外广告。《油气田环境保护》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性刊物。重点报道油气田污染现状、治理技术、管理办法、试验研究、监测手段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先进经验,以及国内外现行标准及发展动态,是石油企业唯一一份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性期刊,是中国石油对内对外进行宣传、技术交流的重要窗口,以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广大环保工作者互相学习、互通信息的桥梁和纽带。

一级期刊,二级期刊,

这个是每个单位根据自身的情况,从公开发行的期刊中选择一部分的期刊自主来定的

每个单位的要求都不太一样,你问一下单位的员工比合适,,

你问倒我了,有省一级和国家一家的,你是要哪类

我查了下,他不属于2011年版的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4月出版),但是属于2011年版的科技核心期刊

海洋石油平台毕业论文

摘要:通过小试与中试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炼油废水再生工艺和技术,采用悬浮载体生物深度处理、臭氧部分氧化及生物活性炭处理等工序深度处理炼油废水,COD,BOD,NH3-N,油,硫化物,SS,细菌等主要污染物被有效去除,总出水清澈,无色无味,可满足用新鲜水、生活与办公杂用、绿化等的水质要求,且处理费用低,运行稳定可靠。 关键词:炼油废水 生物深度处理 臭氧氧化 生物活性炭 ;0前言 炼油厂废水是原油炼制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废水,对的危害大。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炼油厂大多采用老三套工艺处理此类废水,外排水基本可以达标。国外炼油厂的吨油耗水量和产生的废水量均很少,废水一般采用三级处理,外排水的污染物浓度很低,废水的回用率高[1~2]。国内炼油厂废水回用的探索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坚持下去。90年代以后,我国的缺水矛盾突出,节水和废水回用成为人们的共识,废水回用的研究和应用也日益广泛。 炼油废水的再生常采用、化学和生物深度处理方法,其中膜分离、高级氧化技术和生物深度处理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膜分离技术主要用于炼油废水的脱油、去除悬浮物或者除盐�[4~5];高级氧化技术中臭氧氧化在炼油废水回用中的应用较多,而电化学、光化学技术尚处于试验阶段[6];生物深度处理具有除污染效率高、运行可靠、费用低等优点,能够获得良好的再生水[7~9]。还有研究者将达标外排水直接回用于循环水系统,利用剂来达到控制结垢、腐蚀和杀生的目的[10~12]。 从炼油厂废水回用的现状看,存在着一些缺陷,如污染物去除不彻底、除污染的种类单一、对循环水系统的影响大等,因此,开发简单适用、高效可靠的废水再生工艺或技术仍然十分必要和迫切。项目组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完成了相关工艺的小试和现场中试,生产性废水回用处理装置也已进入应用阶段,总出水回用到了循环冷却水、办公和生活杂用等领域。 1炼油厂废水回用处理的试验研究 外排水的水质状况 中试在大港石化公司废水处理场进行,试验用水为该废水处理场的外排水。主要水质指标如下:COD 80~140 mg/L,BOD ~ mg/L,NH3-N ~ mg/L,油一般低于10 mg/L,SS ~ mg/L,硫化物、酚低于1 mg/L,外排水的颜色呈暗红色。 工艺流程及试验装置

建议投海洋上石油工程类的,要是其他海洋工程几率不大。并不是所有的普刊见文章就收,也不是给钱就让发,所以不要浪费那个时间去碰运气了。如果您的海洋工程方面论文需要了解能投哪些,还是在期刊目录网上告诉编辑,看有没有适合的建议。费用的问题,选什么刊,就了解哪个吧。

深水石油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随着世界深水油气资源不断发现,近几年来深水钻探工作量越来越大。随着水深的增加和复杂的海况环境条件,对钻井工程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钻井技术的难度越来越大。从目前国内外深水钻井实践出发,对深水的钻井设备、定位系统、井身结构设计、双梯度钻井技术、喷射下导管技术、动态压井钻井技术、随钻环空压力监测、钻井液和固井工艺技术和钻井隔水管及防喷器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对深水的钻井设计和施工进一步向深水钻井领域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关键词:深水钻井;钻井设备;关键技术全世界未发现的海上油气储量有90%潜伏在水深超过1000 m以下的地层,所以深水钻井技术水平关系着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的步伐。对于海洋深水钻井工程而言,钻井环境条件随水深的增加变得更加复杂,容易出现常规的钻井工程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因此深水钻井技术的发展是影响未来石油发展的重要因素。1国内外深水油气勘探形势全球海洋油气资源丰富。据估计,海洋石油资源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累计获探明储量约400×108,t探明率30%左右,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评估,世界(不含美国)海洋待发现石油资源量(含凝析油)548×108,t待发现天然气资源量7815×1012m3,分别占世界待发现资源量的47%和46%。因此,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探前景良好,为今后世界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随着海洋钻探和开发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深水的概念和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大于500 m为深水,大于1500 m则为超深水。据估计,世界海上44%的油气资源位于300 m以下的水域,其中,墨西哥湾深水油气资源量高达(400~500)×108桶油当量,约占墨西哥湾大陆架油气资源量的40%以上,而巴西东部海域深水油气比例高达90%左右。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发现油气田储量大,产量高,深水油气倍受跨国石油公司青睐,发展迅速。据估计,近年来,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年均增长30. 4%, 2004年增加到220亿美元。1999年作业水深已达2000 m, 2002年达3000 m。90年代以来,全球获近百个深水油气发现,其中亿吨级储量规模的超过30%。2000年,深水油气储量占海洋油气储量的12. 3%,比10年前增长约8%。2004年,全球海洋油气勘探获20个重大深水发现(储量大于110×108桶)。1998-2002年有68个深水项目,约15×108t油当量投产; 2003-2005年则增至144个深水项目,约4216×108t油当量投产, 2004年深水石油产量210×108,t约占世界石油产量的5%。2目前深水油气开发模式深水油气开发设施与浅水油气开发设施不同,其结构大多从固定式转换成浮式,因此开发方式和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国外深水油气开发中常用的工程设施有张力腿(TLP)平台、半潜式(SEMIOFPS)平台、深吃水立柱式(SPAR)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以及它们的组合。3深水钻井关键技术深水钻井设备适用于深水钻井的主要是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2种浮式钻井装置。. 1深水钻井船钻井船是移动式钻井装置中机动性最好的一种。其移动灵活,停泊简单,适用水深范围大,特别适于深海水域的钻井作业。钻井船主要由船体和定位设备2部分组成。船体用于安装钻井和航行动力设备,并为工作人员提供工作和生活场所。在钻井船上设有升沉补偿装置、减摇设备、自动动力定位系统等多种措施来保持船体定位。自动动力定位是目前较先进的一种保持船位的方法,可直接采用推进器及时调整船位。全球现有38艘钻井船,其中额定作业水深超过500 m的深水钻井船有33艘,占总数的87%。在这33艘深水钻井船中,有26艘正在钻井,有5艘正在升级改造。在现有的深水钻井船中, 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有10艘, 80年代和90年代建造的各有7艘,其余9艘是2000-2001年建造的。其中2000年建成的钻井船最多,有8艘;其次是1999年,有4艘。目前在建的7艘钻井船中,均是为3000多米水深建造的, 2007年将建成1艘, 2008年和2009年将各建成3艘。钻井船主要活跃在巴西海域、美国墨西哥湾和西非海域。2006年7月初,正在钻井的26艘深水钻井船分布在8个国家。其中巴西8艘,占1/3;其次是美国,有6艘;安哥拉、印度和尼日利亚分别有4艘、3艘和2艘;中国、马来西亚和挪威各1艘。. 2半潜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上部为工作甲板,下部为2个下船体,用支撑立柱连接。工作时下船体潜入水中,甲板处于水上安全高度,水线面积小,波浪影响小,稳定性好、支持力强、工作水深大,新发展的动力定位技术用于半潜式平台后,到本世纪初,工作水深可达3000 m,同时勘探深度也相应提高到9000~12 000 m。据Rigzone网站截至2006年7月初的统计,全球现有165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其中额定作业水深超过500 m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有103座,占总数的62%。在这103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中,有89座正在钻井,有11座正在升级改造。其中31座是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最长的已经服役30多年; 40座是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 13座是90年代建造的; 19座是2000 -2005年建造的。此外,还有24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正在建造。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主要活跃在美国墨西哥湾、巴西、北海、西非、澳大利亚和墨西哥海域。2006年7月初,处于钻井中的89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分布在18个国家,其中美国最多, 24座,占总数的27%;巴西17座,挪威10座,英国6座,澳大利亚、墨西哥和尼日利亚各5座,其余国家各有1~3座。深水定位系统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等浮式钻井装置在海中处于飘浮状态,受风、浪、流的影响会发生纵摇、横摇运动,必须采用可靠的方法对其进行定位。动力定位是深水钻井船的主流方式。在现有的深水钻井船中,只有6艘采用常规锚链定位(额定作业水深不足1000 m),其余27艘都采用动力定位(额定作业水深超过1000 m)。1000 m以上水深的钻井船采用的都是动力定位,在建的钻井船全部采用动力定位。动力定位系统一般采用DGPS定位和声纳定位2种系统。声纳定位系统的优点: (1)精确度高(1% ~2% )、水深(最大适用水深为2500 m); (2)信号无线传输(不需要电缆); (3)基本不受天气条件的影响(GPS系统受天气条件的影响); (4)独立,不需要依靠其他系统提供的信号。声纳定位系统的缺点: (1)易受噪声的影响,如环境噪声、推进器噪声、测试MWD等; (2)折射和阴影区; (3)信号传输时间; (4)易受其他声纳系统的干扰,如多条船在同一地方工作的情况。大位移井和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海上钻井新技术发展较快,主要包括大位移井、长距离水平钻井及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这些先进技术在装备方面主要包括可控马达及与之配套的近钻头定向地层传感器。在钻头向地层钻进时,近钻头传感器可及时检测井斜与地层性质,从而使司钻能够在维持最佳井眼轨迹方面及时做出决定。由于水平井产量高,所以在国外海上油气田的开发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外单井总水平位移最大已经达11 000m。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是国际上海洋油气田开发广泛使用的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利用分支井主要是为了适应海上需要,减少开发油藏所需平台数量及平台尺寸(有时平台成本占开发成本一半还多)。具体做法是从一个平台(基础)钻一口主干井,然后从主干井上急剧拐弯钻一些分支井,以期控制较大的泄油面积,或者钻达多个油气层。深水双梯度钻井技术与陆地和浅海钻井相比,深海钻井环境更复杂,容易出现常规钻井装备和方法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锚泊钻机本身必须承受锚泊系统的重量,给钻机稳定性增加了难度;隔水管除了承受自身重量,还承受严重的机械载荷,防止隔水管脱扣是一个关键问题;地层孔隙压力和破裂压力之间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窄,很难控制钻井液密度安全钻过地层;海底泥线处高压、低温环境影响钻井液性能产生特殊的难题;海底的不稳定性、浅层水流动、天然气水合物可能引起的钻井风险等。国外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在90年代得到大力发展的双梯度钻井(DualGradi-entDrilling,简称DGD)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双梯度钻井技术的主要思想是:隔水管内充满海水(或不使用隔水管),采用海底泵和小直径回流管线旁路回输钻井液;或在隔水管中注入低密度介质(空心微球、低密度流体、气体),降低隔水管环空内返回流体的密度,使之与海水相当,在整个钻井液返回回路中保持双密度钻井液体系,有效控制井眼环空压力、井底压力,克服深水钻井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安全、经济的钻井。喷射下导管技术海上浅水区的表层套管作业通常采用钻孔、下套管然后固井的作业方式。在深水区,由于海底浅部地层比较松软,常规的钻孔/下套管/固井方式常常比较困难,作业时间较长,对于日费高昂的深水钻井作业显然不合适。目前国外深水导管钻井作业通常采用“Jetting in”的方式。常规做法是在导管柱(Φ914. 4 mm或Φ762 mm)内下入钻具,利用导管柱和钻具(钻铤)的重量,边开泵冲洗边下入导管。3. 6动态压井钻井技术(DKD)DKD(Dynamic killDrilling)技术是深水表层建井工艺中的关键技术。该技术是一种在未建立正常循环的深水浅层井段,以压井方式控制深水钻井作业中的浅层气井涌及浅层水涌动等复杂情况的钻井技术。其工作原理与固井作业中的自动混浆原理相似,它是根据作业需要,可随时将预先配好的高密度压井液与正常钻进时的低密度钻井液,通过一台可自动控制密度的混浆装置,自动调解到所需密度的钻井液,可直接供泥浆泵向井内连续不断地泵送。在钻进作业期间,只要PWD和ROV监测到井下有地层异常高压,就可通过人为输入工作指令,该装置立即就可泵送出所需要的高密度钻井液,不需要循环和等待配制高密度钻井液,真正意义上地实现边作业边加重的动态压井钻井作业。3. 7随钻环空压力监测(APWD)由于深水海域的特殊性,与浅水和陆地钻井相比,部分的上覆岩层被水代替,相同井深上覆岩层压力降低,使得地层孔隙压力和破裂压力之间的压力窗口变得很窄,随着水深的增加,钻井越来越困难。据统计,在墨西哥湾深水钻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井控事故、大量漏失、卡钻等都与环空压力监测有关。随钻环空压力测量原理是主要靠压力传感器进行环空压力测量,可实时监测井下压力参数的变化。它可以向工程师发出环空压力增加的危险报警,在不破坏地层的情况下,提供预防措施使井眼保持清洁。主要应用于实时井涌监测和ECD监控、井眼净化状况监控、钻井液性能调整等,是深水钻井作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数据采集工具。3. 8随钻测井技术(LWD /MWD /SWD)深水测井技术主要是指钻井作业过程中的有关井筒及地层参数测量技术,包括LWD、MWD和SWD测井技术。由于深水钻井作业受到高作业风险及昂贵的钻机日租费的影响,迫使作业者对钻井测量技术提出了多参数、高采集频率和精度及至少同时采用2套不同数据采集方式的现场实时数据采集和测量系统,并且具有专家智能分析判断功能的高标准要求。目前最常用的定向测量方式是MWD数据测量方式,这种方式通常只能测量井眼轨迹的有关参数,如井斜角、方位角、工具面。LWD是在MWD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地层数据采集的随钻测量系统,较常规的MWD增加了用于地层评价的电阻率、自然伽马、中子密度等地层参数。具有地质导向功能的LWD系统可通过近钻头伽马射线确定井眼上下2侧的地层岩性变化情况,以判断井眼轨迹在储层中的相对位置;利用近钻头电阻率确定钻头处地层的岩性及地层流体特性以及利用近钻头井斜参数预测井眼轨迹的发展趋势,以便及时做出调整,避免钻入底水、顶部盖层或断裂带地层。随钻地震(SWD)技术是在传统的地面地震勘探方法和现有的垂直地震剖面(VSP———VerticalSeismic Profiling)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工程发展起来的一项交叉学科的新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钻进过程中旋转钻头的振动作为井下震源,在钻杆的顶部、井眼附近的海床埋置检波器,分别接收经钻杆、地层传输的钻头振动的信号。利用互相关技术将钻杆信号和地面检波器信号进行互相关处理,得到逆VSP的井眼地震波信息。也就是说,在牙轮钻头连续钻进过程中,能够连续采集得到直达波和反射波信息。深水钻井液和固井工艺随着水深度的加大,钻井环境的温度也将越来越低,温度降低将会给钻井以及采油作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说在低温情况下,钻井液的流变性会发生较大变化,具体表现在黏、切力大幅度上升,而且还可能出现显著的胶凝现象,再有就是增加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能性。目前主要是在管汇外加绝缘层。这样可以在停止生产期间保持生产设备的热度,从而防止因温度降低而形成水合物。表层套管固井是深水固井的难点和关键点。海底的低温影响是最主要的因素。另外由于低的破裂压力梯度,常常要求使用低密度水泥浆。深水钻井的昂贵日费又要求水泥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具有较高的强度。深水钻井隔水管及防喷器系统深水钻井的隔水管主要指从海底防喷器到月池一段的管柱,主要功能是隔离海水、引导钻具、循环钻井液、起下海底防喷器组、系附压井、放喷、增压管线等作用。在深水钻井当中,隔水管柱上通常配有伸缩、柔性连接接头和悬挂张力器。在深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Φ533. 4 mm钻井隔水管,平均每根长度为15. 2~27. 4 m。为减小由于钻井隔水管结构需要和自身重量对钻井船所造成的负荷,在钻井隔水管外部还装有浮力块。这种浮力块是用塑料和类似塑料材料制成的,内部充以空气。在钻井隔水管外部,还有直径处于50~100 mm范围的多根附属管线。在深水钻井作业过程中,位于泥线以上的主要工作构件从下向上分别是:井口装置、防喷器组、隔水管底部组件、隔水管柱、伸缩短节、转喷器及钻井装置,井口装置通常由作业者提供。4结论深水石油钻井是一项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投入和高风险的工作,其中喷射下导管技术、动态压井钻井技术、随钻环空压力监测、随钻测井技术、ECD控制等技术是深水钻井作业成功的关键。钻井船、隔水管和水下防喷器等设备的合理选择也是深水钻井作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另外,强有力的后勤支持和科学的作业组织管理是钻井高效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参考文献:[1]潘继平,张大伟,岳来群,等.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状况与发展趋势[J].中国矿业, 2006, 15(11): 1-4.[2]刘杰鸣,王世圣,冯玮,等.深水油气开发工程模式及其在我国南海的适应性探讨[ J].中国海上油气,2006, 18(6): 413-418.[3]谢彬,张爱霞,段梦兰.中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模式及平台选型[ J].石油学报, 2007, 28(1): 115-118.[4]李芬,邹早建.浮式海洋结构物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3, 27(5): 682-686.[5]杨金华.全球深水钻井装置发展及市场现状[J].国际石油经济, 2006, 14(11): 42-45.[6]赵政璋,赵贤正,李景明,等.国外海洋深水油气勘探发展趋势及启示[J].中国石油勘探, 2005, 10(6): 71-76.[7]陈国明,殷志明,许亮斌等.深水双梯度钻井技术研究进展[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18(2): 246-250.

这种普刊都是付钱就给录用的。不过依然很多假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