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消费心理论文800字

发布时间:

消费心理论文800字

我的节日消费观我的消费观就是做理智的消费者.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我们是学生,花的是父母的钱,就要注意一方面,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家庭的收入相适应,自己家庭的收入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就是要考虑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另一方面,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应该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而不能抑制消费,否则,一方面,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应该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带动作用。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首先,在消费中注意避免盲目从众。盲目从众是消费中常见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也是对普通消费者影响最大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因为,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例: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并且这些心理往往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因此,在消费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理性消费。其次,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它是个人消费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做出不理智的的消费选择的现象。往往是心血来潮、一时头脑不冷静,事后发现这种消费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需要。因此,在消费时,要注意保持冷静。最后,要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是不断变化与改善的,我们的选择也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就是指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严重短缺,我们国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大家也应该从自身出发,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去从事绿色消费,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希望同学们能真正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做个绿色消费者。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行为。作为精神,它是永远不过时的。特别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还面临人口、资源等压力,我们更应该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我个人思想品德的修养角度讲,有利于个人优秀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是有志者应该具备的精神状态。当然,不能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对立起来,勤俭节约不是抑制消费而是说不要浪费。总之,我用这些消费观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既有益于个人,也有益于社

结合中学生实际谈消费心理面面观新泰市新汶中学 韩加勇 2009年7月14日 07:55 浏览:309 专家浏览:0 | 评论:38 专家评论:0 消费是经济活动四环节中很重要的一环,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对中学生的消费观教育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才能引起思考,激发共鸣,达到教育的目的。 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身体在成长发育,心理也在发展,但不稳定,不成熟,在消费方面,表现的也很独特,对以后的消费观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特别需要加强教育与指导。 中学生的消费心理主要有:求实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但在中学生中主要有哪些问题哪? 1、储蓄观念薄弱,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所谓财商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很多同学对此表示陌生,中学生财商意识普遍薄弱,大部分同学承认自己消费超出计划范围,甚至还需借钱度日。不少同学几乎不曾有过储蓄的想法,往往是有多少用多少,“吃光用光身体健康”!可是透支的代价是不是该思考些什么呢?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一个月有的学生消费在200元以下,有的能花200—400元,少数能消费到400—1000元,可见中学生消费差距很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些女生名牌衣服、化装品、手饰等消费占据生活费的大部分。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选择廉价的饭菜,甚至不吃。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谈什么大理想、大目标呢?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今天的中学校园已告别了昔日的寒窗时代,不惜花钱去追求潮流时尚已蔚然成风。手机、MP3、MP4,同学们你们拥有了吗?你李宁,我耐克,他阿迪,铺张浪费,盲目攀比!可又有谁看得到家长背后的心痛!有个学生家长曾和我交流,说孩子隔三差五就买鞋子,而且必须买名牌,家长很无奈。 中学生,未来之希望,担负着历史重任,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迫在眉睫。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科学消费,绿色消费。消费,永恒的话题!让中学生引领出新的消费时尚吧! 这个符合你的需要吗?(谢谢采纳)

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理性消费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知觉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 ,当物质还不充裕时的理性消费者心理追求的商品是价廉物美经久耐用。而生活中的理性消费则是指如何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消费过程,就是了解产品了解市场运用性能价格同学们应该认识这两样数码产品,笔记本电脑和ipad。它们的价位均在5000元上下,对于中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种奢侈品,然而类似的数码产品却风靡校园,令人堪忧。请看下面的案例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的日益普及,在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下,我们应大力倡导健康文明、节约环保的适度消费理念和社会风尚,动员身边的同学及家人自觉抵制奢侈浪费之风,提倡理性消费。为市场有人把《福布斯》杂志最新的全球400位首富排行榜与20年前的同一排行榜相比,结果发现,平均每5名榜上有名的超级富翁中,只有1名能在榜上屹立不倒。富翁破产的原因,除了财富巨大增加了管理难度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如何使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上缺乏正确的理财方法,又不注意节约开支,随意地挥霍,最后导致破产。 泰森拥有一双令对手胆寒的铁拳,但他却不能很好地管住自己用血汗换来的金钱。2003年8月2日,泰森向纽约曼哈顿区破产法院提出破产申请,这给他褒贬混杂的人生轨迹又增添了不光彩的一笔。事实上,泰森20年职业生涯中聚敛了3亿至5亿美元的财富,转眼间却灰飞烟灭了。 比对比的方法择优选择的过程。 青少年理性消费是指,让思想上对金钱的认识不够,缺乏对金钱使用的控制,容易产生对金钱的“无所谓态度”的未成年人能对消费品有计划的进行消费。 实际上,无论是成年人或是未成年人,对消费都应理性,有节制的、按照自己的自身财产状况进行消费。经济的有序发展营造健康的氛围。 我有一个建议,中学生你个人的幸福很重要,但是家庭总体的幸福也很重要。如果父母赚钱,特别是父母赚钱很辛苦,你不应该毫无吝惜、毫无顾忌地花费,我想我们应该设身处地为父母考虑考虑。总体的幸福也能给你带来个体的幸福。我要说的是除了考虑自己,也要考虑家庭。还有消费要做更高层次的消费者,既要考虑自己的幸福,也要考虑社会的责任。

中文摘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们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对辽宁大学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思考,形成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行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低于350元的占%,%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由于消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2.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3.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陈一祥,苏天恩,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中国教育,2003,(2)

消费心理学论文4000字

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任何一种消费活动,都是既包含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又包含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消费心理学的有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消费心理学的有关论文篇一

《浅析消费心理学在电信营销中的应用》

摘要: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形成的交叉学科,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完善理论体系后,一直在影响这众多行业的营销实践。本文立足电信行业,分析消费心理学中在电信营销中的主要有效因素,并在家庭融合套餐的营销中实践,针对性的改造整体营销场景和环节,显著提升了业绩,从而验证了电信营销中应用消费心理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运营商

一、引言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形成的交叉学科。虽然1901年W・D・斯科特就提出“消费心理学”(consumerpsychology)的术语,上个世纪二十到六十年代在西方心理学实验的大潮中,消费行为和心理方面的研究也颇占一定比重,但消费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形成自己的体系,一般认为是1965年以后。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拓展,才逐步传入国内。因此消费心理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

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随着上个世纪,国内电信行业引入竞争,近几年各大运营商陆续获得全业务牌照,对销售能力越来越重视,细分客户群、数据挖掘、顾问式销售等众多新兴营销方法纷纷被引进。在这一基础上,消费心理学也受到了关注。

二、电信营销中的消费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是从过程化的观点来看待消费行为,即认为,消费者行为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消费者掏出现金或信用卡买到商品或服务那一瞬间发生的事情。电信产品一般是作为一种服务存在,即便在3G/4G时代,移动通信伴随着手机实物交易,但运营商关注的仍然是对服务的选择和购买行为。因此,本文主要关注消费心理学科的理论框架中,与以提供无形服务为主的电信营销结合紧密的部分,即产品为无形服务情况下的特点。

此时,传统消费心理学中比较重要的文化、种族、民族、伦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力相对较低,而下面侧重分析消费动力、消费者知觉、决策与购买过程三个方面。

1.消费动力。消费动力,在人们想去满足自己某种需求时产生。这种需求是消费者现状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根据亨利・莫里(HenryMurray)的研究,需要可以大致分为成就需要、归属需要、权利需要和独特性需要等类别。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也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根据他的观点,人们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以后,主要关注的就是社会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

从电信服务或产品本身看,主要是满足安全需要和社会需要,现在的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将人们与他人紧密联系起来,“地球村”的概念正是这种社会需要得以满足的真实写照。但对特定的运营商而言,这种层次的满足属于解决客户的刚性需求,不能影响消费者在不同运营商之间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触动客户的自我实现或独特性需要。比如高端手机在现代社会也是身份象征,这类满足客户个性诉求、彰显客户个人价值的服务才能形成差异化。

2.消费者知觉。感觉是指我们的感知受体(如眼睛、耳朵等)对一些基础刺激(如声音、光、色彩等)的直接反应。知觉是我们对于各种感受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对电信营销而言,运营商的商标、品牌设计具有品牌意象和品牌人格,会对消费者自身的性格觉察具有暗示性,同时各类有形的广告宣传、实体门店布置也会以声、光、色等形式影响消费者知觉,从而影响其消费过程。

以颜色为例,不同的广告色调在中国是暗示不同情绪的,红色、橙色等暖色调使人有被唤醒的感觉,而蓝色等冷色更使人放松。因此有形的产品呈现在蓝色背景中的效果要好于红色背景。移动通信方面,绿色的点缀不仅吸引人注意力,也暗示着安卓手机系统。

3.决策与购买过程。消费决策大概是被研究得最多的环节,也是经营者最关注的。一般而言,决策都是经过问题认知、信息搜寻、方案评估、产品选择四个环节后最终产生结果。但在一些高卷入的购物中,消费者不会那么理性,例如冲动购买某些所谓“特别惊喜”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营销者必须关注影响目标市场的环境特征,比如产品摆放等。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冲动消费对营销方往往有利,但营销过程和后续产品处置时,营销方要慎重参与,一个冲动但后悔的消费者,会对其他潜在消费者搜寻信息、比较方案的环节产生巨大反向作用。

相反,对于理性的消费者,则需要关注上述四个环节,特别是信息搜寻和方案评估阶段,以促成对销售方有利的选择。

在个体决策之外,运营商还经常要遇到家庭决策,这时需要考虑到性别角色和决策责任。在传统家庭中,丈夫倾向于比妻子权力大,更多的独自选择汽车、电脑等符合男性社会角色的产品,而妻子可能更多的选择装饰、家居产品等。因此,搞清楚谁做决定,对市场人员来说是个重要问题。

三、以家庭融合套餐为例实践分析

融合套餐是包含电话、手机、宽带、网络电视等的综合打包业务,实际上是通过产品间的价值让渡,提升全业务的市场份额,提升客户价值。它是中国电信的主流产品之一。本文就以此为例,分析消费心理学在其中的运用和实效。

1.针对不同人群的销售卖点。根据笔者在三个中国电信自有营业厅的跟踪,在运营商采购家庭通信服务的以妻子为主,而男性角色为公司采购通信服务较为常见,但这也同样是营销其家庭通信产品的机会。因此,消费动力和家庭决策的概念在这里得以应用。

在设计营业厅销售话术时,按照销售对象进行分类。“比一比算一算、全家话费少一半”,对套餐整体价格与其中单个产品累加价格进行比较,契合传统家庭中妻子负责家庭财政管理的角色,在她们的决策过程中,这是在方案评估过程中的关键点之一。“明星手机加入套餐也能享受套餐折扣”,对三星最新款旗舰机型的介绍,一下子将商务男性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配以机场贵宾厅等特色服务的解说,商务男性虽然是来为公司跑腿,但个性诉求和个人实现的需求瞬间膨胀,并且能以惊喜的价格满足这刚被点燃的需求,冲动消费的可能性大增。

消费心理学的有关论文篇二

《消费心理学在服装营销中的应用》

摘要:消费心理学是研究销售者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的学科。其对服装的营销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营销人员将消费心理学应用到实际的销售活动中可以拓展服装销售渠道、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增强营销人员对营销活动的认识。消费心理学的应用在服装销售中具体表现为营造良好的服装销售环境、致力于顾客忠诚度的提高、创立和发展自身的品牌和重视广告在服装销售中的作用。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服装销售

1.研究背景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同营销学相互结合的产物,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一门研究销售者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的学科。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认识到它的意义,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使其顾客忠诚度、消费阈限、顾客注意等理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另外,一些一线营销人员也开始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并获得一定的收获。当前,消费心理学已经成为营销人员提高销售效率,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它能够帮助营销人员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并依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产品的设计、品牌的创造以及广告的应用进行完善,从而有力拓宽自身的营销渠道和提升企业的利润水平。本研究将探究消费心理学在服装销售中的意义,以增强人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在此情况下,本研究还将细致分析具体的应用措施,丰富相关的理论研究,并为一线的营销人员提供理论借鉴。

2.消费心理学在服装销售中意义

消费心理学有助于拓展服装销售渠道

消费心理学对服装营销的重要意义表现为其提高营销成功率,增强服装企业的盈利能力。[2]消费心理主张营销人员要关注消费者的心理年龄特征,根据其特征来开展营销活动。例如,一些销售人员意识到老年人对健康、保健有一定的心理需求。于是,他们便根据老年人的这种心理特点,在介绍衣服的时候有意识地强调它在保健方面的作用,激发老年人的购买欲望,提高了消费的成功率。另外,消费心理学还强调消费者要关注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使他们具有愉悦的心情。一个人的消费不可避免要受到其心情的影响。良好的心情往往能够促使消费者完成消费行为。营销人员通过消费心理学能够把握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并为其良好心情的形成采取积极的措施,使消费者具有比较好的心理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营销的成功率。

消费心理学可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顾客忠诚度是消费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顾客一旦对某个服装品牌或者商店具有高的忠诚度,其能够将更多消费行为指向这一品牌或者商店。有时候,他们甚至可以对品牌进行维护和推广。[3]例如,劲霸男装通过广告宣传、品牌打造和产品设计,提高了顾客的忠诚度。顾客忠诚度的提高促使以往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还带动更多的顾客去购买这一品牌的服装产品。营销人员通过消费心理学能够认识到顾客忠诚度的概念以及它的重要性。这可以促使他们对顾客忠诚度的关注。对顾客忠诚度的了解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营销人员可以获得提高顾客忠诚度的具体措施。他们能够利用这些措施,提升产品在顾客中的形象,保证他们消费行为对象的稳定性。这对于提高企业营销效率,提高其盈利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消费心理学能够增强服装营销人员对销售的认识

成功的服装营销人员不仅要对产品有充分的认识,而且也应该对行销行为具有正确的意识。正确认识营销活动可以帮助营销人员更为全面系统把握服装营销行为,从而使自身的服装营销技巧能力有一个显著的提高。消费心理学则为服装营销人员这种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会。通过了解和学习消费心理学,服装营销人员可以认识到销售的过程不仅仅只是一个推销衣服的过程,更是一个推销服务的经过。[4]这可以促使服装营销人员在营销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服务质量和对待客户的态度。除此之外,消费心理学还促使服装营销人员开始关注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大部分服装营销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只关注消费者的行为,关注他们是否关注产品。但是,却很少关注他们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机制。比方说,一些营销人员比较少关注消费者购买衣服的真实心理动机。这导致他们在推销产品过程中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降低了营销的效率。相反,营销人员可以以消费心理学为指导,关注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产品注意、消费情绪等心理内容,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营销行为的针对性性,使自身的营销行为效率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

3.消费心理学在服装销售中应用措施

营造良好的服装销售环境

消费心理学认为良好的销售环境可以使消费者保持比较愉悦的心理状态,增强他们的购买动机。[5]依据这一理论,服装营销人员在销售衣服过程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服装销售环境,从店面设计和服务态度两个方面提升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在店面设计方面,营销人员应该根据销售服装针对的具体群体,来进行服装店面的设计。这种设计应该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以便招揽更多的顾客。例如,一些营销人员便会根据儿童好奇心强和好玩的心理特点,在店面的设计上设当加入趣味性的图案,来提高儿童消费者的注意。比方说,一些营销人员在店面上画上喜羊羊、灰太狼等儿童喜欢的卡通人物,提高儿童到商店的兴趣。这便有效拓展了服装的营销渠道。又如,一些销售人员在销售青年人衣服的时候,便可以根据他们喜欢流行、追求时髦的心理特点对店面进行设计。他们可以在店面的装饰以及布置上加入更多的韩日元素,吸引更多青年人到该店从事消费活动。除了店面设计外,营销人员也要关注自己的服务态度。良好的服务态度有助于客户形成良好的心境,提高销售行为的成功率。例如,营销人员在介绍衣服的时候需要面对微笑,表示对客户的尊敬和欢迎。又如,营销人员在销售服装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消费者的非语言行为。很多时候,非言语行为比言语行为更能放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当营销人员在介绍衣服过程中发现客户出现不愉快的非言语行为的时候,其要改变营销的策略和方式,以保证营销的方式能够与客户相互契合。

致力于顾客忠诚度的提高

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能够保证营销渠道的稳定和拓展,促进营销活动的开展。顾客忠诚度的提高需要服装营销人员在销售过程中持有真诚的态度。在介绍衣服的过程中,营销人员难免有一点夸大之词。这对于营销营销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6]但是,服装营销人员要把握尺度,避免过分夸大产品而出现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欺诈消费者在短时间来看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营销效果,但是却无助于顾客忠诚度的提高。其最终的效果是影响产品的声誉,导致销售产量的降低。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还需要保证服装产品质量。良好的服装质量方能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提高企业的声誉。因此,对于产销一体的服装企业,销售人员要加强同生产部门员工的联系,对其生产的服装产品进行监督,保证销售的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而对于没有具有自身生产部门的销售人员来说,其在选择衣服供应商的时候要注意他们的声誉,严把质量关,避免买到质量低下的衣服。销售通过优质的衣服,本着诚实的营销原则,可以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保证产品具有比较好的销路。

创立和发展自身的品牌

消费心理学认为品牌产品相比于普通的产品能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从而导致销售行为的发生。根据一个理论,营销人员应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致力于自身品牌的形成和发展。首先,营销者要重视衣服的特色。衣服具有运动装、西装、夹克等多种类型。这就决定了衣服企业在打造自身品牌的过程中要专注于某个领域,而不能选择“全面出击”。否则企业将会因精力和财力过分分散而降低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服装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打造自身品牌的时候,要关注某个领域。例如,李宁公司便将大部分精力花在运动服装上。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借用李宁在运动界的巨大声誉,为品牌的形成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另一方面,运动服装营销在建立在完整的运动用品的营销体系之上,能够借用其他运动产品来提高自身的声誉。这也使李宁公司的运动服装具有比较大的市场优势。除了专注于某个领域之外,服装企业在形成和发展自身品牌的时候还需要重视服装的设计创新。服装的设计应该重视创新,保证其能够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样的服装设计能够为市场营销活动提供巨大的优势。服装营销人员可以借用设计上的优势,提高本企业服装的名声,形成巨大的品牌效应。因此,营销人员在创造品牌过程中要注意与设计人员的联系,及时反馈市场的信息,保证服装设计人员能够根据具体的信息开展设计工作。最后,品牌的形成还需要营销人员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衣服营销在一定意义来说是在买服务而不是买衣服。因为当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衣服产品在设计和质量上差异性不大。在这种情况下,营销人员的服务质量便成为一个服装品牌评判的重要依据。营销人员可以在消费心理学的指导下,具体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群体的心理特点以及需求,便能够以此为基础采取针对性的服务措施,来提升顾客的购买兴趣。这促使顾客在购买衣服的同时,也能够获得良好优质的服务。这无疑对衣服品牌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重视广告在服装销售中的作用

消费心理学认为产品的广告可以吸引顾客的注意,扩大产品的影响力从而提高营销的效率。将这一原理应用到服装销售中,服装营销人员要发挥广告服装销售中的作用,提升服装产品的影响力。例如,劲霸男装在广告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它利用中央电视台这种影响力巨大的品牌,对自己的夹克产品进行了宣传,提高企业服装产品在公众心中的地位。又如,皮尔卡丹为了打入中国的市场,在1979年举办了服装展示会。皮尔卡丹通过这种独特的广告形式,吸引了当时的中国大众,给人们留给深刻的影响。这为皮尔卡丹以后的营销活动创造了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1]林敏,雷蕾.转换成本及其对顾客忠诚影响分析[J].企业活力,2007(9)

[2]曾建,平代峰.生态视域下的消费文明[J].哲学动态,2009(2)

[3]张建平.世界不同国家消费模式比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2)

[4]张亮.电子服装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J].国际纺织导报,2008(6)

[5]张海波,张艾莉,郭平建.浅析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09(30)

[6]彭穗,彭勃.论危机下的服装品牌策略[J].企业家天地,2010(3)

3000字的消费心理学的购物论文要自己的购物经济分析必须按照正常的一个客观去分析才可以得出来首先根据自己的一个购物的流程还是以购物的一个目的进入这件东西对对生活的影响和产业各一所再次续写出来的3000字的消费心理学的购物论文要自己的购物经济分析必须按照正常的一个客观去分析才可以得出来首先根据自己的一个购物的流程还是以购物的一个目的进入这件东西对对生活的影响和产业各一所再次续写出来的所以说三页字的消费心理学的话还能正常的文字去要求写出来就好了

中文摘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们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对辽宁大学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思考,形成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行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低于350元的占%,%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由于消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2.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3.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陈一祥,苏天恩,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中国教育,2003,(2)

消费心理学论文5000字

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任何一种消费活动,都是既包含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又包含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消费心理学的有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消费心理学的有关论文篇一

《浅析消费心理学在电信营销中的应用》

摘要: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形成的交叉学科,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完善理论体系后,一直在影响这众多行业的营销实践。本文立足电信行业,分析消费心理学中在电信营销中的主要有效因素,并在家庭融合套餐的营销中实践,针对性的改造整体营销场景和环节,显著提升了业绩,从而验证了电信营销中应用消费心理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运营商

一、引言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形成的交叉学科。虽然1901年W・D・斯科特就提出“消费心理学”(consumerpsychology)的术语,上个世纪二十到六十年代在西方心理学实验的大潮中,消费行为和心理方面的研究也颇占一定比重,但消费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形成自己的体系,一般认为是1965年以后。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拓展,才逐步传入国内。因此消费心理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

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随着上个世纪,国内电信行业引入竞争,近几年各大运营商陆续获得全业务牌照,对销售能力越来越重视,细分客户群、数据挖掘、顾问式销售等众多新兴营销方法纷纷被引进。在这一基础上,消费心理学也受到了关注。

二、电信营销中的消费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是从过程化的观点来看待消费行为,即认为,消费者行为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消费者掏出现金或信用卡买到商品或服务那一瞬间发生的事情。电信产品一般是作为一种服务存在,即便在3G/4G时代,移动通信伴随着手机实物交易,但运营商关注的仍然是对服务的选择和购买行为。因此,本文主要关注消费心理学科的理论框架中,与以提供无形服务为主的电信营销结合紧密的部分,即产品为无形服务情况下的特点。

此时,传统消费心理学中比较重要的文化、种族、民族、伦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力相对较低,而下面侧重分析消费动力、消费者知觉、决策与购买过程三个方面。

1.消费动力。消费动力,在人们想去满足自己某种需求时产生。这种需求是消费者现状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根据亨利・莫里(HenryMurray)的研究,需要可以大致分为成就需要、归属需要、权利需要和独特性需要等类别。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也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根据他的观点,人们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以后,主要关注的就是社会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

从电信服务或产品本身看,主要是满足安全需要和社会需要,现在的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将人们与他人紧密联系起来,“地球村”的概念正是这种社会需要得以满足的真实写照。但对特定的运营商而言,这种层次的满足属于解决客户的刚性需求,不能影响消费者在不同运营商之间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触动客户的自我实现或独特性需要。比如高端手机在现代社会也是身份象征,这类满足客户个性诉求、彰显客户个人价值的服务才能形成差异化。

2.消费者知觉。感觉是指我们的感知受体(如眼睛、耳朵等)对一些基础刺激(如声音、光、色彩等)的直接反应。知觉是我们对于各种感受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对电信营销而言,运营商的商标、品牌设计具有品牌意象和品牌人格,会对消费者自身的性格觉察具有暗示性,同时各类有形的广告宣传、实体门店布置也会以声、光、色等形式影响消费者知觉,从而影响其消费过程。

以颜色为例,不同的广告色调在中国是暗示不同情绪的,红色、橙色等暖色调使人有被唤醒的感觉,而蓝色等冷色更使人放松。因此有形的产品呈现在蓝色背景中的效果要好于红色背景。移动通信方面,绿色的点缀不仅吸引人注意力,也暗示着安卓手机系统。

3.决策与购买过程。消费决策大概是被研究得最多的环节,也是经营者最关注的。一般而言,决策都是经过问题认知、信息搜寻、方案评估、产品选择四个环节后最终产生结果。但在一些高卷入的购物中,消费者不会那么理性,例如冲动购买某些所谓“特别惊喜”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营销者必须关注影响目标市场的环境特征,比如产品摆放等。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冲动消费对营销方往往有利,但营销过程和后续产品处置时,营销方要慎重参与,一个冲动但后悔的消费者,会对其他潜在消费者搜寻信息、比较方案的环节产生巨大反向作用。

相反,对于理性的消费者,则需要关注上述四个环节,特别是信息搜寻和方案评估阶段,以促成对销售方有利的选择。

在个体决策之外,运营商还经常要遇到家庭决策,这时需要考虑到性别角色和决策责任。在传统家庭中,丈夫倾向于比妻子权力大,更多的独自选择汽车、电脑等符合男性社会角色的产品,而妻子可能更多的选择装饰、家居产品等。因此,搞清楚谁做决定,对市场人员来说是个重要问题。

三、以家庭融合套餐为例实践分析

融合套餐是包含电话、手机、宽带、网络电视等的综合打包业务,实际上是通过产品间的价值让渡,提升全业务的市场份额,提升客户价值。它是中国电信的主流产品之一。本文就以此为例,分析消费心理学在其中的运用和实效。

1.针对不同人群的销售卖点。根据笔者在三个中国电信自有营业厅的跟踪,在运营商采购家庭通信服务的以妻子为主,而男性角色为公司采购通信服务较为常见,但这也同样是营销其家庭通信产品的机会。因此,消费动力和家庭决策的概念在这里得以应用。

在设计营业厅销售话术时,按照销售对象进行分类。“比一比算一算、全家话费少一半”,对套餐整体价格与其中单个产品累加价格进行比较,契合传统家庭中妻子负责家庭财政管理的角色,在她们的决策过程中,这是在方案评估过程中的关键点之一。“明星手机加入套餐也能享受套餐折扣”,对三星最新款旗舰机型的介绍,一下子将商务男性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配以机场贵宾厅等特色服务的解说,商务男性虽然是来为公司跑腿,但个性诉求和个人实现的需求瞬间膨胀,并且能以惊喜的价格满足这刚被点燃的需求,冲动消费的可能性大增。

消费心理学的有关论文篇二

《消费心理学在服装营销中的应用》

摘要:消费心理学是研究销售者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的学科。其对服装的营销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营销人员将消费心理学应用到实际的销售活动中可以拓展服装销售渠道、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增强营销人员对营销活动的认识。消费心理学的应用在服装销售中具体表现为营造良好的服装销售环境、致力于顾客忠诚度的提高、创立和发展自身的品牌和重视广告在服装销售中的作用。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服装销售

1.研究背景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同营销学相互结合的产物,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一门研究销售者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的学科。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认识到它的意义,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使其顾客忠诚度、消费阈限、顾客注意等理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另外,一些一线营销人员也开始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并获得一定的收获。当前,消费心理学已经成为营销人员提高销售效率,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它能够帮助营销人员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并依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产品的设计、品牌的创造以及广告的应用进行完善,从而有力拓宽自身的营销渠道和提升企业的利润水平。本研究将探究消费心理学在服装销售中的意义,以增强人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在此情况下,本研究还将细致分析具体的应用措施,丰富相关的理论研究,并为一线的营销人员提供理论借鉴。

2.消费心理学在服装销售中意义

消费心理学有助于拓展服装销售渠道

消费心理学对服装营销的重要意义表现为其提高营销成功率,增强服装企业的盈利能力。[2]消费心理主张营销人员要关注消费者的心理年龄特征,根据其特征来开展营销活动。例如,一些销售人员意识到老年人对健康、保健有一定的心理需求。于是,他们便根据老年人的这种心理特点,在介绍衣服的时候有意识地强调它在保健方面的作用,激发老年人的购买欲望,提高了消费的成功率。另外,消费心理学还强调消费者要关注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使他们具有愉悦的心情。一个人的消费不可避免要受到其心情的影响。良好的心情往往能够促使消费者完成消费行为。营销人员通过消费心理学能够把握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并为其良好心情的形成采取积极的措施,使消费者具有比较好的心理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营销的成功率。

消费心理学可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顾客忠诚度是消费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顾客一旦对某个服装品牌或者商店具有高的忠诚度,其能够将更多消费行为指向这一品牌或者商店。有时候,他们甚至可以对品牌进行维护和推广。[3]例如,劲霸男装通过广告宣传、品牌打造和产品设计,提高了顾客的忠诚度。顾客忠诚度的提高促使以往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还带动更多的顾客去购买这一品牌的服装产品。营销人员通过消费心理学能够认识到顾客忠诚度的概念以及它的重要性。这可以促使他们对顾客忠诚度的关注。对顾客忠诚度的了解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营销人员可以获得提高顾客忠诚度的具体措施。他们能够利用这些措施,提升产品在顾客中的形象,保证他们消费行为对象的稳定性。这对于提高企业营销效率,提高其盈利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消费心理学能够增强服装营销人员对销售的认识

成功的服装营销人员不仅要对产品有充分的认识,而且也应该对行销行为具有正确的意识。正确认识营销活动可以帮助营销人员更为全面系统把握服装营销行为,从而使自身的服装营销技巧能力有一个显著的提高。消费心理学则为服装营销人员这种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会。通过了解和学习消费心理学,服装营销人员可以认识到销售的过程不仅仅只是一个推销衣服的过程,更是一个推销服务的经过。[4]这可以促使服装营销人员在营销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服务质量和对待客户的态度。除此之外,消费心理学还促使服装营销人员开始关注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大部分服装营销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只关注消费者的行为,关注他们是否关注产品。但是,却很少关注他们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机制。比方说,一些营销人员比较少关注消费者购买衣服的真实心理动机。这导致他们在推销产品过程中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降低了营销的效率。相反,营销人员可以以消费心理学为指导,关注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产品注意、消费情绪等心理内容,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营销行为的针对性性,使自身的营销行为效率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

3.消费心理学在服装销售中应用措施

营造良好的服装销售环境

消费心理学认为良好的销售环境可以使消费者保持比较愉悦的心理状态,增强他们的购买动机。[5]依据这一理论,服装营销人员在销售衣服过程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服装销售环境,从店面设计和服务态度两个方面提升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在店面设计方面,营销人员应该根据销售服装针对的具体群体,来进行服装店面的设计。这种设计应该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以便招揽更多的顾客。例如,一些营销人员便会根据儿童好奇心强和好玩的心理特点,在店面的设计上设当加入趣味性的图案,来提高儿童消费者的注意。比方说,一些营销人员在店面上画上喜羊羊、灰太狼等儿童喜欢的卡通人物,提高儿童到商店的兴趣。这便有效拓展了服装的营销渠道。又如,一些销售人员在销售青年人衣服的时候,便可以根据他们喜欢流行、追求时髦的心理特点对店面进行设计。他们可以在店面的装饰以及布置上加入更多的韩日元素,吸引更多青年人到该店从事消费活动。除了店面设计外,营销人员也要关注自己的服务态度。良好的服务态度有助于客户形成良好的心境,提高销售行为的成功率。例如,营销人员在介绍衣服的时候需要面对微笑,表示对客户的尊敬和欢迎。又如,营销人员在销售服装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消费者的非语言行为。很多时候,非言语行为比言语行为更能放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当营销人员在介绍衣服过程中发现客户出现不愉快的非言语行为的时候,其要改变营销的策略和方式,以保证营销的方式能够与客户相互契合。

致力于顾客忠诚度的提高

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能够保证营销渠道的稳定和拓展,促进营销活动的开展。顾客忠诚度的提高需要服装营销人员在销售过程中持有真诚的态度。在介绍衣服的过程中,营销人员难免有一点夸大之词。这对于营销营销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6]但是,服装营销人员要把握尺度,避免过分夸大产品而出现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欺诈消费者在短时间来看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营销效果,但是却无助于顾客忠诚度的提高。其最终的效果是影响产品的声誉,导致销售产量的降低。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还需要保证服装产品质量。良好的服装质量方能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提高企业的声誉。因此,对于产销一体的服装企业,销售人员要加强同生产部门员工的联系,对其生产的服装产品进行监督,保证销售的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而对于没有具有自身生产部门的销售人员来说,其在选择衣服供应商的时候要注意他们的声誉,严把质量关,避免买到质量低下的衣服。销售通过优质的衣服,本着诚实的营销原则,可以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保证产品具有比较好的销路。

创立和发展自身的品牌

消费心理学认为品牌产品相比于普通的产品能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从而导致销售行为的发生。根据一个理论,营销人员应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致力于自身品牌的形成和发展。首先,营销者要重视衣服的特色。衣服具有运动装、西装、夹克等多种类型。这就决定了衣服企业在打造自身品牌的过程中要专注于某个领域,而不能选择“全面出击”。否则企业将会因精力和财力过分分散而降低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服装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打造自身品牌的时候,要关注某个领域。例如,李宁公司便将大部分精力花在运动服装上。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借用李宁在运动界的巨大声誉,为品牌的形成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另一方面,运动服装营销在建立在完整的运动用品的营销体系之上,能够借用其他运动产品来提高自身的声誉。这也使李宁公司的运动服装具有比较大的市场优势。除了专注于某个领域之外,服装企业在形成和发展自身品牌的时候还需要重视服装的设计创新。服装的设计应该重视创新,保证其能够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样的服装设计能够为市场营销活动提供巨大的优势。服装营销人员可以借用设计上的优势,提高本企业服装的名声,形成巨大的品牌效应。因此,营销人员在创造品牌过程中要注意与设计人员的联系,及时反馈市场的信息,保证服装设计人员能够根据具体的信息开展设计工作。最后,品牌的形成还需要营销人员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衣服营销在一定意义来说是在买服务而不是买衣服。因为当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衣服产品在设计和质量上差异性不大。在这种情况下,营销人员的服务质量便成为一个服装品牌评判的重要依据。营销人员可以在消费心理学的指导下,具体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群体的心理特点以及需求,便能够以此为基础采取针对性的服务措施,来提升顾客的购买兴趣。这促使顾客在购买衣服的同时,也能够获得良好优质的服务。这无疑对衣服品牌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重视广告在服装销售中的作用

消费心理学认为产品的广告可以吸引顾客的注意,扩大产品的影响力从而提高营销的效率。将这一原理应用到服装销售中,服装营销人员要发挥广告服装销售中的作用,提升服装产品的影响力。例如,劲霸男装在广告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它利用中央电视台这种影响力巨大的品牌,对自己的夹克产品进行了宣传,提高企业服装产品在公众心中的地位。又如,皮尔卡丹为了打入中国的市场,在1979年举办了服装展示会。皮尔卡丹通过这种独特的广告形式,吸引了当时的中国大众,给人们留给深刻的影响。这为皮尔卡丹以后的营销活动创造了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1]林敏,雷蕾.转换成本及其对顾客忠诚影响分析[J].企业活力,2007(9)

[2]曾建,平代峰.生态视域下的消费文明[J].哲学动态,2009(2)

[3]张建平.世界不同国家消费模式比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2)

[4]张亮.电子服装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J].国际纺织导报,2008(6)

[5]张海波,张艾莉,郭平建.浅析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09(30)

[6]彭穗,彭勃.论危机下的服装品牌策略[J].企业家天地,2010(3)

中文摘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们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对辽宁大学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思考,形成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行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低于350元的占%,%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由于消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2.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3.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陈一祥,苏天恩,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中国教育,2003,(2)

品牌作为巨大的无形资产和最佳经济效益的载体,成为了一个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品牌延伸已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着重从消费者角度,运用认知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理论,分析了影响品牌延伸决策的消费心理因素,为品牌延伸决策提供消费心理依据。 一、品牌延伸的消费者动因 品牌延伸是指在已有的相当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基础上,将原品牌运用到新产品或服务以期望减少新产品进入市场风险的一种营销策略。 1.品牌延伸的消费者心理基础 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品牌延伸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者接受和使用某个品牌的产品或服务,如果获得满意的效果,就会对这种品牌形成良好的印象,会形成一种品牌的“晕轮效应”,从而影响他的消费行为,接受这种品牌的其他产品。 2.满足细分消费群的需求 管理者把产品线延伸看作是满足不同的细分消费群需求的一种低成本和低风险的方法,而且,通过市场调查,他们可以比以前更有效地区分出并瞄准更细的细分消费者群。 3.满足消费者的愿望 与以前相比,现在有更多的消费者在转换品牌及尝试他们从没使用过的产品。产品线延伸正是试图通过在一个品牌名称下提供更多的不同产品,来满足消费者想要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的愿望。 二、品牌延伸的消费者心理机制分析 假设某一品牌A最初的主产品为X,随着品牌的使用,品牌A逐渐具有了某种意义和联想,这些意义和联想可记为(a1,a2,a3……an)。现若将产品Y作为品牌A的延伸方案,产品Y是一个合适的迁移对象吗?消费心理学研究认为,认识这个问题主要考虑消费者对原品牌的态度和情感是否能够迁移到新的产品中,消费者通常通过两种路径来实现迁移。第一种是直接迁移机制即通过条件反应机制实现原品牌迁移到新品牌,在这一机制下,消费者对品牌信息加工的参与性较低;第二种路径是间接迁移机制即消费者首先要形成或体验到延伸品牌与原品牌的意义和联想具有融合性,或形成品牌认知图式,在这一心理倾向影响下,消费者对原品牌的态度和情感才可能迁移到延伸品牌。 上述观点表明,品牌意义和联想,主产品和延伸产品之间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而不是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所以,经营者在使用品牌延伸策略时要有动态分析的思想。 三、影响品牌延伸决策的消费心理因素分析 1.品牌资产价值是影响品牌延伸力的重要因素 (1)品牌资产 品牌延伸是企业重要的品牌战略决策之一,但是并非所有的品牌都可以延伸。它是品牌延伸力作用的结果,品牌延伸力受到原有品牌资产的影响。 品牌资产是企业的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它形成的关键在于消费者看待品牌的方式而产生出来的消费行为。它是消费者对某个品牌已经建立起来的品牌意识和品牌印象,是一个品牌在消费者记忆中形成的知识结构。 (2)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基于消费者的Aaker模型 Aaker认为品牌资产之所以有价值并能为企业创造巨大的利润,是因为它在消费者心中产生了广泛而高度的知名度,良好且与预期一致的产品知觉质量,强有力且正面的品牌联想,以及稳定的忠诚消费者以及其他独占性的品牌资产这五个核心特征。下面主要就消费者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品牌忠诚进行分析。 ①品牌认知 所谓品牌认知是消费者认出、识别和记忆某品牌是某一产品类别的能力,从而在观念中建立起品牌与产品间的联系。形式上,品牌认知是关于消费者回想起和记起某种品牌的能力,而实际上品牌认知不仅仅是消费者知道或者能够回忆起听到或者看到的某种品牌,而是包括与品牌有联系的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和品牌标识。②品牌联想 品牌联想是消费者在看到某一品牌时所勾起的所有印象、想像和意义的总和,如产品特点、使用场合、品牌个性、品牌形象等。比如,万宝路总是让人想起孤独而阳刚的牛仔,男子气概,神采飞扬的群马,自由奔放的西部原野,新鲜的太阳与空气…… ③品牌忠诚 Oliver是这样定义品牌忠诚的:一种对偏爱的产品和服务的深深承诺,在未来都持续一致地重复购买和光顾,因此产生了反复购买同一个品牌或一个品牌系列的行为,无论情境和营销力量如何影响,都不会产生转换行为。 品牌忠诚是品牌资产的重心,拥有一群忠诚的消费者,就像为自己的品牌打造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它能阻挡竞争对手的刻意模仿、破坏性的销价,它也是一个品牌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 (3)较高的品牌资产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品牌延伸的机会 一般而言,核心品牌资产价值越大,品牌延伸的成功率就越高。一个拥有强大品牌资产的品牌可以帮助企业推出合适的新产品,作为它的延伸产品。“阿迪达斯”作为一个运动品牌,凭借其强大的品牌资产,开发了男士日常用品,如男士香水、洁面乳、须后水等。 2.延伸产品与核心品牌之间的关联度 关联度又称相关性,是指延伸产品与核心品牌之间的某种“共通性和匹配度”即消费者头脑中原品牌知识与新产品之间相关联程度。这种相关性并非单指产品方面,还包括非产品方面。产品方面主要包括:技术成分、产品质量、目标市场、价格档次、销售渠道等。非产品方面主要指品牌的资产价值。下面主要就非产品方面的关联度进行分析。 (1)品牌资产价值的包容度 品牌资产价值的包容度是品牌延伸的关键。除了要与原有产品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新产品实施品牌延伸更重要的是要与品牌内涵有一定的关联,不能使品牌延伸有一种生搬硬套或不伦不类的感觉。这取决于企业原有品牌的资产价值。品牌延伸必须依托原有品牌资产价值,强大的品牌资产意味着在人们心目中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鲜明的品牌形象,人们对品牌的内涵已经有了较深的了解。新产品的必须要符合品牌已有的价值观和品牌形象,否则,新产品的品牌延伸就不能被消费者接受,最终被市场淘汰。如果企业借助自身强大的资金和营销资源强行推广品牌延伸,则又会模糊消费者心目中已有的品牌形象,甚至使消费者对品牌形象产生疑虑,进而放弃对品牌的忠诚。这将对品牌资产价值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在考虑实施品牌延伸时,首先一定要考察新产品与品牌内涵即品牌资产价值的关联性,这是品牌延伸成功的关键。 对于这种关联性的考察,更多地出现在不同大类产品的品牌延伸方面。不同大类的产品,产品本身很难找到相关联的特点,但是,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将维珍品牌从唱片行业延伸到了可乐行业,现延伸到旅馆业和航空业。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将“万宝路”品牌从香烟延伸到牛仔服、牛仔裤、鸭舌帽、腰带并获得了很大成功。产品不仅不属于同一个行业,而且有的跨度还很大,但也取得了成功。这其中的原因,根本在于他们都符合品牌资产所展示给人们的内涵。也就是说,品牌资产价值包容延伸产品,延伸就越容易取得成功。 (2)品牌资产的可转移性 仅仅考虑品牌元素是否能够转移是不够的,只有品牌资产能够发生转移才能够进行延伸。特定的配方、技术通常与特定的产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想将其延伸使用到一个新产品上是较困难的。相反,品牌的经营理念,品牌对消费者作出的承诺却比较容易转移到非同类新生产品上。一般来说,抽象性的品牌资产比具体性的品牌资产更容易转移,情感象征性的价值比实用性价值更容易转移。

网络消费者消费心理研究论文

网络购物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国展现出强势的劲头。大学生是网络购物消费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网络购物的消费主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网购行为特征与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 大学生网购市场特征分析与营销方案 》

摘 要:大学生群体网络购物行为受朋辈、潮流影响较明显,且具有季节性、时段性等特征,网络销售方需要针对群体网购行为特征有计划的制定营销策略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 大学生;网购市场;购物特征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大学生这一群体重要的购物途径。作为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最强的一代人,大学生群体不但是当前的重要网购顾客,更是未来购物市场上的主要用户。对大学生群体网购行为开展调查,了解并寻求大学生消费趋向以及购物倾向性等对网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消费态度,制定 市场营销 方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调查对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高校进行分年级的简单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7份,有效问卷271份,有效率达,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网购消费特征较为明显。

一、群体网络购物特征分析

1.消费行为频繁但规模较小,消费力有限。调查统计发现,的大学生有过网络购物经历,所购商品涵盖数码产品、图书、服装、化妆品等,购物平台包括淘宝网、京东商城、当当网、卓越网等,在网购频率方面:受访大学生回答“平均每周一次以上”者占,“平均每月一次以上”者占,可见多数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的频率较高。在学期平均购物金额调查方面,的学生回答“在2000元以上”,的学生回答“在1000元-2000元之间”,仅不到20%的学生回答“1000元以下”。在平均每宗网购所花费金额方面,的学生选择“100元以下”,的学生选择“100元―200元之间”,约的学生选择“200元以上”。调查显示,由于网络购物价格低廉、支付便捷,且受时间、空间限制较少,这一购物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较流行,但由于该群体无固定收入,消费能力有限,对商品的性价比等要求较高。

2.受朋辈消费行为影响明显。在选择具体网店的原因方面,受访大学生的回答显示出该群体间受朋辈影响的突出特征。在回答“您为什么选择该网店来购物“时,的学生回答“朋友介绍的”,的学生回答“浏览了网店介绍和信用等级”,仅约10%的学生回答“搜索排名或网站推荐”。在回答“您为什么选择购买该商品”时,约的学生回答“同学、朋友推荐的”,约的学生回答“浏览了产品介绍和网友评价后决定”,其余约18%的学生有选择“ 广告 ”或“品牌知名度”等。可见由于大学生社区集中生活,课堂交流频繁,QQ群、微信等交流形式繁多,同学、朋辈的购物选择对该群体影响较大,消费偏好集中度明显高于其他顾客群体。

3.网购行为呈现季节性、时段性等特征。调查发现,在大学生网购经历中,随着学期、课业时段的变化,其网络购物消费行为也发生相应改变。如电脑等数码产品,多数受访者均表示会选择在学期初购买,一般是由于该时间段资金充裕,课余时间多。在购物具体时间方面,超过的学生选择在晚上8:00之后,因为该时段才会回宿舍。可见网络购物具体时间受大学生学习生活时间表制约程度较高。

二、对网络营销方案的启示

针对大学生群体网购特点,网店或电商创业者需要在提高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的前提下注意针对群体特殊性作出必要的营销方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根据学生学期及学习生活时间表调整宣传促销方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受学校学期及学习时间安排表影响,所以网络促销方案应符合其季节性和时段性特征。大宗数码产品、化妆品、生活用电器应在学期初分年级、分地区有针对的开展营销宣传,如大一新生的消费需求和偏好较固定,其开学所需的数码产品、床上用品、电脑桌、风扇等数量巨大,且主要集中在几周内购买,网商需重视集中促销、销售组合套装、团购等形式的灵活运用,否则将失去商机。网络店铺经营者还应重视周末、节假日等时间段有针对对大学生开展促销宣传,并针对 毕业 生、 考研 生、学生情侣等不同群体开展定向促销。

2.针对群体消费特点制定营销策略。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的购物受同学、朋友的影响较大,常会出现宿舍、班级为单位的集中购买行为,情侣、社团、老乡会等标志类购物也较为普遍,所以网店营销应重视利用这一特征。首先,应重视商品质量与售后服务,一般来说,质量过硬是朋辈推荐购买的前提,商家不应不盲目降价推销次品,还必须对买家做好必要的解释说明工作,赢得良好评价,这是群体推广的基础。其次,要针对特殊群体团购做重点营销宣传,如班服、情侣装、社团衣帽、球队服装等,注重性价比与色彩搭配,并适当推出好评返利、推荐返利等群体推广活动。

3.重视研究大学生群体的品牌与选择倾向性,走在潮流前端。研究证明,大学生网购有追风、追星、追求品牌的倾向性,其消费行为受影视剧、动漫、明星等潮流因素影响明显。以韩剧为例,《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等剧热播之后,马上会掀起大学生对韩剧中明星同款的衣裙、提包、领带、鞋帽的追捧热潮,抓住机会的网店会获利匪浅。一部《火影忍者》热播之后,剧中动漫人物的服饰、仿制兵器等纪念品均会创造商机。因此,网商必须研究大学生群体的最新消费特点,走在潮流前端,推出受这一群体欢迎的产品。

另外,对于网商而言,大学生群体不但是现在的顾客,随着学习结束和毕业工作的到来,这一群体购买力不断提高,更成为重要的营销对象。重视研究该群体消费行为,积累良好评价,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刘士全,张圳,崔圣琰.大学生网购调查分析[J].大学 教育 ,2013,(3)

[2]刘保喜,阎耀军.大学生网上购物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2,(18)

[3]岳树岭.关于大学生网购行为的调查研究[J].市场研究,2012,(8).

[4]贾云华,吴丹萍,谢皖.大学生网上购物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12,(7).

《 大学生网购心理优势与劣势分析 》

【摘 要】网购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大学生通过网购获得各种各样的心理满足和物质需求,也有部分大学生对网购持疑虑、不信任的态度。因此,对大学生网购的心理优势和心理劣势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网购的心态,也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健康网购,避免盲目网络消费和上当,保证大学生活健康、有序、快乐地度过。

【关键词】大学生;网购;心理优势;心理劣势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宅,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几乎吃穿住用行都靠网络解决,因此,大学生网购也越来越盛行。有研究表明,大学生有网购经历者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三,而约54%的学生不能接受取消网购,可见,网购对大学生而言已不可或缺[1]。

有研究认为大学生网购的直接动机为产品选择多样化、新奇、时尚化,价格选择范围宽广,经济实惠,购买方式方便灵活[2]。这主要是从网络商品因素而言,而从大学生自身分析网购的心理优势与劣势有哪些呢?

一、网购心理优势

(一)确保日常生活稳定

当有需要的物品时,即使处于周一至周五上课期间没有时间去逛街购买,但是可以利用课余休息时间网上购买。对大学生来说无疑确保了学习时间又保证了所需要的物品的购买,能使内心安定,并且省事省力。

(二)保证时间自由安排

现实生活中有时花费一天时间逛街购物都未必能买到满意的物品,既费时又费力,还影响心情。而通过网购,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同一台电脑上货比三家,还能看到已购顾客的评价反馈,既省时又省力而且还可以权衡之后做出选择。并且网购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自由安排与选择,还能让心情放松,不至于劳心费力逛一整天毫无所获疲惫扫兴而归。

(三)获取意外惊喜刺激

许多大学生会守着网店搞活动打折有优惠或是换季清仓搞特价时抢购物品,当只用一折的价钱买到在现实实体店中一点折扣不打或是折扣不多的物品时,往往会有一种让人“赚到了”的惊喜,也会觉得自己很有成绩感,同样的商品同样价值的人民币,但是同样数量的钱自己可以买很多件而实体店只能买一件,感觉自己很会理财,毕竟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靠父母,能省则省是好事,而且这种情况也会形成一种习惯,会让人有一种获取意外惊喜或刺激的体验。

(四)满足与人攀比心理

如前所述,网购商品会以比实体店更加优惠更加便宜的价钱出售,在一定程度上会让消费者以优惠的价格买到想要的商品。而在经济不宽裕又有强烈虚荣心和攀比心的情况下,有些学生见到别人用的都是时尚、潮流的物品,自己就会通过网购买到同样的而价格实惠的物品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攀比心。

(五)经受不住诱惑心理

当宿舍室友在分享自己淘宝成功 经验 时,或者当看到自己心中念念已久的物品终于降价时,或者自己银行卡或支付宝上有充足余额时,都会影响或诱惑大学生网购。比起现金消费来说,网银会让大学生觉得好像并没有花费多少钱的感觉,因而会大大提高网购的概率。

(六)不甘落伍从众心理

一般来说,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这就是从众现象。从众的主要表现有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心理从众表现为多数人怎么想,自己就跟着怎么想;行为从众表现为多数人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当别人都认为这是一个网购的时代,而不网购者则为不入流或是落伍的表现,即使自己原本不属于网购时代的潮流者,看到周围的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网购成风时,为了让自己不落伍不脱群,于是便产生了不甘落伍、追逐潮流,热衷于网购的从众心理。因为大学是同龄层非常集中的地方,消费的趋同心理,使得大学生们消费时在室友、同学、朋友等的影响下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二、网购心理劣势

也有研究发现,许多大学生其实是担心和害怕网购的,而阻碍大学生进行网上购物的主要心理障碍因素是:产品的品牌、价格、质量、可靠性、保质期等方面,以及网站上同类产品的信息丰富程度、可筛选性、可对比性是否能够达到购买者的预期标准。此外,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方便与否也是影响因素。男生更多怀疑的是网站信息的可靠性,而女生则更多怀疑的是网上购买产品的质量。求乐、求廉、求便是大学生网上购物的主要消费动机,男女消费动机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较看重便捷,而女性更加重视价格[3]。此外,大学生网购的获知 渠道 也是他们质疑的因素之一。他们获知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网站宣传、网上广告、网络连接、电视报纸杂志广告、传单等。若是朋友介绍,可信度比较高,但对于其他渠道则产生比较强烈的质疑。另外,网购本是为了图方便快捷,若是买到不满意商品,退换货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因此,有些大学生对于网购的获知渠道也是心里有所防御和抵触的。

一般来说,网购的生命周期大致可做如下描述:网购初期,一旦成功,便会获得新鲜感和刺激感,因而继续网购;如果网购开始就失败,网购新手往往会很失望,并且觉得退货麻烦,持认命、花钱买教训心态,而网购也就很大可能不再继续。对于网购初期获得意外惊喜的新手来说,接下来会因为网购成功而沉迷于网购,以至于不分昼夜地网购,以延续幸福感和成就感。网购越频繁越长时间,便会进入了“之痒”(疲惫,缺乏新鲜感)阶段,这个时候,凡是商品有一点点不满意便要求退货。而当退货成为常态和习惯的时候,频繁退货与自己支付退货运费往往很大程度上影响网购者的心情,在这种情况下网购周期便进入了终结阶段。这是一个网购的生命周期,这之后,网购者可能过一段时间还会继续网购。

三、合理科学网购

大学生网购主要因为方便、快捷、产品丰富多样,并且价格实惠。但也听闻大学生网购的信息。对于大学生来说,基本生活费用来自于家庭长辈的给予,很大程度属于纯粹的消费者。而大学生中有攀比心和虚荣心的也大有人在,这些学生用有限的生活费用满足自己的攀比好强之心,就会追求价廉物美的网络产品,而网络者也往往抓住了学生们的这种心态。因此,我们建议,大学生网购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而合理、适度地网购。对于将要网购的商品多看看已买顾客的评论,多货比三家,多听听有网购经验者的意见,切忌盲目购物,切忌因贪便宜而上当。对于大学生来说,主要的任务还是求知充电,炫耀攀比是不切实际的表现。有需要时适度网购,多把时间精力用在学习、积累经验、 人际交往 、 社会实践 等方面,做到有需要才网购,不盲目不沉迷不贪心,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网购和消费,既能保证自己日常之所需,又不会干扰自己正常的学习生活;既能愉悦网购又能适度、科学、合理网购,这样才能体现网购对大学生生活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雨新. 社会学视野下的当代大学生网购心理探究[J].学理论,2013,3:70-71

[2]杨媛媛,张吕发. “90后”大学生网购行为研究[J].商业 文化 ,2012,9:120-121

[3]《大学生网购:男生重方便 女生重价钱》中国青年报,2009年10月31日

有关大学生网购行为特征与心理论文推荐:

1.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探究论文

2. 大学生网络购物心理论文

3. 大学生双十一网购论文范本

4. 有关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论文

5. 2016大学生心理学论文选题

6. 浅议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7.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论文

男性消费心理学的论文

导语: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整个社会由温饱向小康过渡,家中的经济状况好了,手里有钱了,曾经经历过贫穷和物质匮乏的家长格外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和物质享受,以下我为大家介绍男性消费心理学的论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 要:网络营销正逐渐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体系,因为电子商务规模壮大,网络市场随之扩大,但是发展过程还是会因为一些因素而被制约,就是要从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分析网络营销所带来的消费特征。

关键词:网络营销;消费者心理;行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网络购物成为了时下较为热门的话题,然而针对消费者网购的心理研究,对网络营销模式的制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网络营销的现状

网络营销模式由原本的无人问津,到现今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和效仿,只是用了短短的三十年时间左右,网络营销的理论模式就从市场管理的传统模式中逐渐形成,并且慢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营销体系,特别是相关的软营销策略更是被多数的理论学者所接纳,还有企业营销人员的实施推广。

软营销策略,是以电子商务网络为前提环境,合理地利用消费者的心理理论跟实际的网络营销结合起来,从企业自身出发,向消费者推出最为适合他们消费的服务、产品,期待大多数消费者能够接受和认同,从而得到消费回报、其实软营销就是根据消费者在网络营销中的消费实践和心理研究。

二、网络消费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壮大,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就像是衣食住行一样离不开,因为网民的数量成几何倍数的形式增长着,我国的网络营销人员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期已经慢慢摸索出了发展之路,电子商务逐渐进入了成熟稳定期。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2009年时网络消费额大概在2500亿左右,当时的网络消费者已经达到了近8500万,相较于2007年时,增加了近四成左右,因而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让人叹为观止、网络市场越是发展壮大,多种多样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并且还变得越来越棘手,因而造成网络营销以及电子商务人员很是无奈、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大润发欺消费者消费,引起,纷纷退货, 介入,现场混乱!

三、网络消费中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分析

如何使传统市场中的消费人群接受这种新兴的交易模式,是最为困扰网络营销体制的难题、影响消费者网络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能力跟个人收入是直接相关的,收入的多少会直接影响网络消费的额度、个人月收入为500元以下的,通常不会进行网络消费,还有那些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网络消费的概率也很小、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等收入人群,会占整个网络消费的7成左右、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等收入的消费者比较容易接触到网络消费,并且因其收入水平没有过多的时间去逛街消费,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网络消费这种模式,而低收入消费者没有可支配的多余金钱,高收入者比较喜欢得到社会的认可,所以宁愿去商场花高价钱买名牌贵价货,大多都不认同这种隐性的网络消费模式。

2、消费者的年龄、不同的年龄层次,更容易直观的`将网络消费的观念、心理表达出来,会因为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今的网络消费者的年龄呈单一结构,绝大多数的人群为18~30岁的消费者,占了总人数的八成以上,而30岁以上的人群只占了两成左右、由于年龄的增大,收入水平有所提升,消费频率也会增加,回去尝试着买一些高价货,而不是拘泥于以往那种小额商品上、特别是在35~40岁这个阶段的消费者,其消费金额以及消费频率更是最巅峰的状态。

3、消费者的性别、男女由于性别的不同在网络消费时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尽管网民中绝大多数为男性,但是热衷购物的却多是女性消费者,这是因为现实消费中也是女性居多、男性在网络消费中多数是购买与游戏或者数码产品有关的商品,而女性多数是购买化妆品、食品、衣服、家居以及保健品等相关商品、从消费冲动上来看,男性多数是看上就会买,而女性就会货比很多家,选择性更大。

4、消费者的职业、由于消费者所从事的职业会直接影响到消费心理和行为模式、网络购物中的四成左右都是销售企业中的员工,而两成左右的是学生人群,其中最大比例的消费人群是那些大学生,其他的多为自由职业者和公务人员、职业的稳定性、收入水平的高低、网络联系的紧密程度都会影响到消费者对网络消费的概率。

5、消费者的教育程度、随着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大学生已经越来越多,社会人群平均所受的教育也不同程度的提高,由于网络购物对消费人群的计算机水平有着一定的需求,因而网络消费者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也显著增高,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消费人群占了七成以上、但是随着网络消费的普及,已经向着低学历人群开始蔓延、很多低学历的消费者平时接触网络的机会少,很多的操作较为困难,因此会产生相应的抵触情绪、而高学历的消费者会了解和掌握网络消费时的各项需求,明白什么该做,什么是该抵制和拒绝的地方,因此在网络消费中占了绝大多数的地位。

6、消费者所处地域、网络是能够搭建其全世界的无形桥梁,由于消费者所处的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更不相同,网络设施、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保障体系、电子支付的建立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总的来说还是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开发区发展水平比较高,当然这些地区相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在网络消费方面也会比较高、因而经济发达地区,使用网络的消费者在其收入、教育、思想等方面都会比较高,接纳网络消费这样的新兴事物也比较容易,消费金额自然会提升。

网络营销的关键是要做好网络销售,如何将消费者的心理把握住是非常重要的、网络消费最为重要的就是影响消费者的各种心理因素,而电子商务企业作为网络营销的附属,要尽可能地将网络消费者存在的地域性、性别、年龄、收入、教育上的不同差异结合起来,找出这些影响消费心理的因素,为这些消费者提供出更为有利的消费模式,更具针对性的调整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方针、企业销售人员多去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潜在心理,配合适当的宣传手法,从心理直接引导消费者在网络消费中的需求,将观望变为购买。

参考文献:

[1]李璐、网络营销的消费者心理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6)、

[2]田华杰、基于消费者心理的现代企业网络营销[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1)、

[3]吕炜桢,刘丹、浅析网购心理与营销策略的影响[J]、现代营销,2011(5)、

(作者单位 雷 蕾:陕西省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李 睿:陕西省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关于网络营销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分析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网络营销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本文主要以网络营销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若干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网络消费的现状为主要依据,从消费者的收入、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所处地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网络营销水平,为催动网络营销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促使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关键词 :

网络营销,消费者心理,行为

引言: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变更,使得互联网得到了迅猛发展,为网络经济时代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网络经济转变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改变着社会大众的消费准则。基于此,依据消费者实际需求制定营销策略十分重要,其是推动企业全面发展的关键,是提升我国整体经济效益的基础。纵观我国网络经济发展,能够发现网络店铺数量众多,但交易量并不大,甚至有诸多网络公司在负债运营等。导致上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因素便是他们未对网络经济市场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未依据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变化而调整策略,进而导致所获取的经济效益较小,影响公司持续发展。本文就网络营销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展开全面分析,具体如下。

1、网络消费者的类型

网络消费者分为三个类型,即个人消费者、政府消费者以及企业消费者。

个人消费者。

其对电子商务的实际需求最为现实,可以说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市场。网络用户从初期的科研机构、学术团体已经逐渐转变为了家庭、企业商务活动。据相关调查表明,有15%的网民通过互联网购物,而网民大约有60%的人是大专学历或是大专以上的学历,有约为50%的人从事的是管理性工作或是专业性工作。另据国内调查显示,网民中男性的数量明显多于女性,他们主要生活在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传统消费者与网络消费者不管是在年龄、收入、教育程度,还是职业、居住地区皆存在不同,致使网络消费者存在特殊的消费行为与心理。

企业消费者。

其一,商品流动企业。应用新兴科技手段展开营销,可以有效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减少运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因准确、真实、系统的信息能够降低决策活动的失误率与风险,因此商品流通企业展开电子商务的脚步逐渐加快。商品展示、货物存储、资料查询、信息反馈等服务皆能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进而为国内生产商与供货商提供完整的商品信息。其二,商品生产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网络进行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市场调查等,能够切实减少生产成本,加强生产效益与工作效率。

政府消费者。

政府应用网络能够有效收集与供给宏观生产信息,对商品生产进行及时调控。另外,政府自身也是一个消费者,若是政府购买依托网络进行,不但成本低、效率高,还公平公正。

2、网络营销与消费的现状

网络营销现状。

从最初的无人问津的营销模式,到当前被诸多人效仿与认可,只耗用了30年的时间,网络营销模式便是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形成的、并逐渐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营销体系,尤其是软营销策略不仅得到了诸多学者认可,还有企业人员的大力推广与实施。

软营销策略,主要基于电子商务网络为基础,有效结合消费者心理与实际网络营销,从企业层面入手,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模式,以便满足消费者对服务与产品的实际需求,促使更多消费者认可与接纳,进而获取消费回报。软营销的实质便是依据消费者在网络营销之中的消费心理与实践展开的探究。

网络消费现状。

由于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深融入到了社会公众的实际生活中,就好比衣食住行一样,由于网民数量不断增加,我国网络营销者历经20载的研究已经逐渐研究出一条发展之路,使电子商务迈进了稳定期。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2017上半年全民网购突破万亿元,消费额增长达,相较于过去的两年,增长了10倍之多,电子商务发展越来越迅猛。随着网络市场的壮大,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越发显着,并且还会越来越难处理,导致网络营销人员与电子商务人员越发无奈。

3、网络营销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分析

怎样让传统消费群体接受此种新型模式,为当前网络营销体制最为头疼的问题。导致消费人员网络消费受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具体如下:

从消费者层面分析

第一,消费者收入。个人收入同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莫大联系,收入多少对网络消费额有直接影响。个人每月收入不高于500元的,一般都会采用网络消费方式,还有月收入高于5000元的,上网消费的几率较小。而处于这二者之间的收入群体,大约占据网络消费的70%。导致此种状况的主要因素为中等收入的消费群易接触网络消费,并因其收入水平不会有大量时间逛街消费,从心理上更易接受网络消费这一模式,而收入相对较低的消费群没有多余的钱支配,高收入群喜欢受社会关注,愿意到商场中购买名牌商品,绝大多数都不认同此种隐性的消费模式。

第二,消费者年龄。网络消费者的行为与心理会因年龄改变而改变,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我国目前网络消费者的年龄比较单一,大部分消费者的年龄都在18~30之间,占据总人数80%左右,而高于30岁的消费群体只有20%。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收入水平会逐渐提高,消费频率也会有所加大,会尝试着购买一个高档商品,不再拘泥于一些小额商品,尤其是35~45岁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它的消费频率与消费额能够说达到了顶峰。

第三,消费者性别。因性别不同网络消费行为也会有所不同,尽管网民男性居多,但是热衷消费的还是女性,这主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女性消费明显高于男性。男性在网络上只会购买一些数码产品,如游戏机等,而女性大都会购买食品、家居、化妆品、箱包、衣服等有关商品。从消费冲动的层面看,男性一般都是看上了便会购买,而女性会遵循货比三家的原则,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第四,消费者职业。因消费者职业不同对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有直接影响。网络购物中有将近40%的消费者都是企业员工,有20%左右的学生,而其中占比最大的群体便是大学生,剩余的多半是公务员或是自由职业者。收入水平、职业稳定性、网络联系等皆会使消费者的消费概率受影响。

第五,消费者受教程度。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多,社会群众受教程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因网络购物要求消费群体具备一定计算机能力,而网络消费群体受教程度升高,其中高于本科学历的消费者占据了70%左右。但随着网络消费的全面推广,逐渐蔓延到了低学历人群。诸多学历不高的消费者日常接触互联网的机会较少,诸多操作相对比较困难,所以会出现抗拒心理。而学历较高的消费者能够有效理解网络消费的具体要求,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是应该拒绝的,所以在网络消费中占据主体地位。

第六,消费者所处区域。互联网的发展,为社会公众搭建了无形桥梁,因消费者所在地区不同,经济实力也不有所不同,网络设备、物流保障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等皆会有所差异。相对而言还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高于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当然,这些地区同中小城市相比,还是具备很高的网络消费能力的。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应用网络消费的群众在教育、收入等方面皆比普通地区消费者高,更易接受网络消费此类的新兴事物,消费额自然会不断升高。

从店铺的层面分析

第一,以文化为中心的行为模式。人的动机构成会受限于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所选取的商品与生活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文化具备较强的全球性与地方性。文化多元化产生的消费品位融入,会使社会公众的理解方式与生活理念发生一定改变。如今的社会公众主要生活在文化时代中,网络消费者会不间断地接受与追求新兴事物与思想,此种行为主要受他们的文化与所处的生活环境所决定,他们对满足个性化需求、高度接触的商品有强烈需求。

第二,消费者个性消费的'回归。所谓回归,是由于在过去十分漫长的时期中,工商业皆是把消费者当作独立个体服务的。到了近代,标准化与工业化的生产模式才把消费者的个体服务代替掉。除此之外,在几乎垄断或是短缺经济的市场之中,消费者能够任意选择的商品比较少,个性被严重压制。但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诸多商品不管是在种类上,还是数量上皆发生了一定改变,使消费者能够遵循自身需求选择、购买产品。消费者不单单能做出选择,还越来越渴望选择。消费者实际需求不断增加,变化也随之增加。慢慢的消费者会构建自己的准则,其并不畏惧商品所提出的挑战,网络消费者选取的不再是产品的利用价值与效用,还包含更多衍生物,这些衍生物同其组合有很大差异。

第三,重视信息与价值的购买行为。一方面,资金充足的消费者从招摇消费转变为了开明消费,价值同质量成为了其考虑商品的主要因素,即保证价格合理的基础上保证质量,特色是品牌商品。消费者希望应用相对较低的价格购入质量最好的商品,所以,价格依然是影响消费者行为与心理的主要因素,尽管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面临,价格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另一方面,明智的消费者希望能够对商品进行全面了解,其中包含对社会的效用与对个人的效益。通过服务、产品的信息流动,网络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追求得到了满足。消费者获得信息的方式在某方面可以有效改变消费者的购买经历,基于此能够发现,信息获取也能创造价值。信息为经济活动的创造者,它的存在会使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了解产品信息,在充分掌握的情况下做出购买决定。消费者想要了解的不单单是商品的性能,还有它们所涵盖的知识,并且满足消费者对价值的新要求。动态的信息系统能够将基于知识为主的价值托付给消费者,进而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第四,重视技术的购买行为。因信息、知识、技术等方面的迅猛发展,使商品更加繁杂化,消费者更加熟练,商品的生命周期变短。社会公众开始盼望实时交付,并且不受时空限制的购买商品,诸多消费者希望可以在家中购入商品、获取服务。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依赖电子手段,利用其来获得商品与服务。对于市场竞争而言现代通讯系统十分重要,便捷已成为了当前比较重要的因素,对消费群体而言,时间便是最宝贵的。企业务必要应用最顶尖的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与商品。

第五,追求绿色的生活方式。优化环境缺陷,注重经济增长,持续消费与生产十分重要。消费者对待现实问题的方式已转变成为了他们购买行为的动机。其对公共问题的重视要高于社会责任意识,他们更加注重健康且绿色的商品。企业务必要将绿色的道德观融入到商品生产中,并把其切实贯彻到运营活动之中。

第六,消费者追求发生改变。消费者对服务与商品的需求会不断增加,从商品设计、包装到应用再到售后服务,消费者不同所提出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而这些要求还会越来越专业、全面。现代化社会中的消费者比较注重追求个性,来彰显自我;注重追求时尚,凸显时尚;注重追求性能,表现成熟,而这些要求是传统营销无法实现的。传统的营销模式主要以企业为中心,采用人员推广及广告植入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购买,而网络营销主要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应用网络礼仪的手段,来实现营销的目的。

第七,消费者主动性加强。网络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消费者主动性加强主要因群众想要追求心理平衡。消费者会主动利用各种可能的渠道获得同商品相关的信息并展开对比,进而在心理上获取平衡,降低风险感与购买之后的后悔感,加强对商品信任度,争取获得心理满足。当下的消费者不但对商品信息进行全面了解,还时常当作营销中主动因素参加到商品制造与设计之中,全面展现当下客户的个性化服务双面性的特点。企业若想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需将顾客的消费需求,当作商品定位的参照融入到商品制造与优化中。让消费者了解整个流程实际上是消费者与企业间构建良好关系的过程,此种关系的构建为中小型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第八,追求购物便利的同时追求购物乐趣。一些压力较大、紧张过度的消费者一般都会以购物的便利性为主,追求尽量节省劳动时间与成本。而网络消费的虚拟性刚好能够满足消费者这一实际需求。而另一部分消费者刚好与之相反,因劳动生产率的增加,使社会公众能够随意支配的时间也有所增长,部分家庭主妇与自由职业者希望通过网络购物的方式来消遣时间,丰富生活,寻求更多乐趣,加强与社会联系,降低孤独感。互联网的开发性能够使网民定向到达某一点,也能够同时到达多个点,进而形成一个极具规模的朋友圈,为社会公众提供交友与择友的服务。另外,网络的匿名性能够使交谈双方无法得到对方真实身份,这对他们以平等的身份交往具有积极作用,使社会公众交际变得更加轻松、愉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网络营销而言做好网络销售工作十分重要,其是确保网络营销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网络消费最主要的便是消费者心理因素的影响,而电子商务作为网络营销的辅助,要尽量把网络消费者的年龄、收入以及教育程度等方面结合起来,探寻出影响网络消费者心理的因素,为网络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模式,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营销方案。企业内部人员需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掌握消费者心理,采用恰当的宣传方式,从心理层面入手引导消费者消费需求,把欲望转变为购买行为。

参考文献

[1]张颖.消费者心理及行为对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分析[J].知识经济,2016,(24):61,63.

[2]余丽.浅议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的营销对策--基于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变迁下的新媒体营销[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26):38-39.

[3]雷蕾,李睿.网络营销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分析[J].新课程(下),2013,(03):30.

[4]吴颖.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变迁下的新媒体营销创新分析[J].商,2013,(05):201.

[5]杨溢.从消费者心理及行为透视企业市场营销[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7):88-89.

消费心理学论文2000

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任何一种消费活动,都是既包含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又包含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消费心理学的有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消费心理学的有关论文篇一

《浅析消费心理学在电信营销中的应用》

摘要: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形成的交叉学科,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完善理论体系后,一直在影响这众多行业的营销实践。本文立足电信行业,分析消费心理学中在电信营销中的主要有效因素,并在家庭融合套餐的营销中实践,针对性的改造整体营销场景和环节,显著提升了业绩,从而验证了电信营销中应用消费心理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运营商

一、引言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形成的交叉学科。虽然1901年W・D・斯科特就提出“消费心理学”(consumerpsychology)的术语,上个世纪二十到六十年代在西方心理学实验的大潮中,消费行为和心理方面的研究也颇占一定比重,但消费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形成自己的体系,一般认为是1965年以后。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拓展,才逐步传入国内。因此消费心理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

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随着上个世纪,国内电信行业引入竞争,近几年各大运营商陆续获得全业务牌照,对销售能力越来越重视,细分客户群、数据挖掘、顾问式销售等众多新兴营销方法纷纷被引进。在这一基础上,消费心理学也受到了关注。

二、电信营销中的消费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是从过程化的观点来看待消费行为,即认为,消费者行为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消费者掏出现金或信用卡买到商品或服务那一瞬间发生的事情。电信产品一般是作为一种服务存在,即便在3G/4G时代,移动通信伴随着手机实物交易,但运营商关注的仍然是对服务的选择和购买行为。因此,本文主要关注消费心理学科的理论框架中,与以提供无形服务为主的电信营销结合紧密的部分,即产品为无形服务情况下的特点。

此时,传统消费心理学中比较重要的文化、种族、民族、伦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力相对较低,而下面侧重分析消费动力、消费者知觉、决策与购买过程三个方面。

1.消费动力。消费动力,在人们想去满足自己某种需求时产生。这种需求是消费者现状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根据亨利・莫里(HenryMurray)的研究,需要可以大致分为成就需要、归属需要、权利需要和独特性需要等类别。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也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根据他的观点,人们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以后,主要关注的就是社会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

从电信服务或产品本身看,主要是满足安全需要和社会需要,现在的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将人们与他人紧密联系起来,“地球村”的概念正是这种社会需要得以满足的真实写照。但对特定的运营商而言,这种层次的满足属于解决客户的刚性需求,不能影响消费者在不同运营商之间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触动客户的自我实现或独特性需要。比如高端手机在现代社会也是身份象征,这类满足客户个性诉求、彰显客户个人价值的服务才能形成差异化。

2.消费者知觉。感觉是指我们的感知受体(如眼睛、耳朵等)对一些基础刺激(如声音、光、色彩等)的直接反应。知觉是我们对于各种感受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对电信营销而言,运营商的商标、品牌设计具有品牌意象和品牌人格,会对消费者自身的性格觉察具有暗示性,同时各类有形的广告宣传、实体门店布置也会以声、光、色等形式影响消费者知觉,从而影响其消费过程。

以颜色为例,不同的广告色调在中国是暗示不同情绪的,红色、橙色等暖色调使人有被唤醒的感觉,而蓝色等冷色更使人放松。因此有形的产品呈现在蓝色背景中的效果要好于红色背景。移动通信方面,绿色的点缀不仅吸引人注意力,也暗示着安卓手机系统。

3.决策与购买过程。消费决策大概是被研究得最多的环节,也是经营者最关注的。一般而言,决策都是经过问题认知、信息搜寻、方案评估、产品选择四个环节后最终产生结果。但在一些高卷入的购物中,消费者不会那么理性,例如冲动购买某些所谓“特别惊喜”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营销者必须关注影响目标市场的环境特征,比如产品摆放等。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冲动消费对营销方往往有利,但营销过程和后续产品处置时,营销方要慎重参与,一个冲动但后悔的消费者,会对其他潜在消费者搜寻信息、比较方案的环节产生巨大反向作用。

相反,对于理性的消费者,则需要关注上述四个环节,特别是信息搜寻和方案评估阶段,以促成对销售方有利的选择。

在个体决策之外,运营商还经常要遇到家庭决策,这时需要考虑到性别角色和决策责任。在传统家庭中,丈夫倾向于比妻子权力大,更多的独自选择汽车、电脑等符合男性社会角色的产品,而妻子可能更多的选择装饰、家居产品等。因此,搞清楚谁做决定,对市场人员来说是个重要问题。

三、以家庭融合套餐为例实践分析

融合套餐是包含电话、手机、宽带、网络电视等的综合打包业务,实际上是通过产品间的价值让渡,提升全业务的市场份额,提升客户价值。它是中国电信的主流产品之一。本文就以此为例,分析消费心理学在其中的运用和实效。

1.针对不同人群的销售卖点。根据笔者在三个中国电信自有营业厅的跟踪,在运营商采购家庭通信服务的以妻子为主,而男性角色为公司采购通信服务较为常见,但这也同样是营销其家庭通信产品的机会。因此,消费动力和家庭决策的概念在这里得以应用。

在设计营业厅销售话术时,按照销售对象进行分类。“比一比算一算、全家话费少一半”,对套餐整体价格与其中单个产品累加价格进行比较,契合传统家庭中妻子负责家庭财政管理的角色,在她们的决策过程中,这是在方案评估过程中的关键点之一。“明星手机加入套餐也能享受套餐折扣”,对三星最新款旗舰机型的介绍,一下子将商务男性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配以机场贵宾厅等特色服务的解说,商务男性虽然是来为公司跑腿,但个性诉求和个人实现的需求瞬间膨胀,并且能以惊喜的价格满足这刚被点燃的需求,冲动消费的可能性大增。

消费心理学的有关论文篇二

《消费心理学在服装营销中的应用》

摘要:消费心理学是研究销售者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的学科。其对服装的营销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营销人员将消费心理学应用到实际的销售活动中可以拓展服装销售渠道、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增强营销人员对营销活动的认识。消费心理学的应用在服装销售中具体表现为营造良好的服装销售环境、致力于顾客忠诚度的提高、创立和发展自身的品牌和重视广告在服装销售中的作用。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服装销售

1.研究背景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同营销学相互结合的产物,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一门研究销售者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的学科。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认识到它的意义,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使其顾客忠诚度、消费阈限、顾客注意等理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另外,一些一线营销人员也开始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并获得一定的收获。当前,消费心理学已经成为营销人员提高销售效率,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它能够帮助营销人员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并依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产品的设计、品牌的创造以及广告的应用进行完善,从而有力拓宽自身的营销渠道和提升企业的利润水平。本研究将探究消费心理学在服装销售中的意义,以增强人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在此情况下,本研究还将细致分析具体的应用措施,丰富相关的理论研究,并为一线的营销人员提供理论借鉴。

2.消费心理学在服装销售中意义

消费心理学有助于拓展服装销售渠道

消费心理学对服装营销的重要意义表现为其提高营销成功率,增强服装企业的盈利能力。[2]消费心理主张营销人员要关注消费者的心理年龄特征,根据其特征来开展营销活动。例如,一些销售人员意识到老年人对健康、保健有一定的心理需求。于是,他们便根据老年人的这种心理特点,在介绍衣服的时候有意识地强调它在保健方面的作用,激发老年人的购买欲望,提高了消费的成功率。另外,消费心理学还强调消费者要关注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使他们具有愉悦的心情。一个人的消费不可避免要受到其心情的影响。良好的心情往往能够促使消费者完成消费行为。营销人员通过消费心理学能够把握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并为其良好心情的形成采取积极的措施,使消费者具有比较好的心理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营销的成功率。

消费心理学可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顾客忠诚度是消费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顾客一旦对某个服装品牌或者商店具有高的忠诚度,其能够将更多消费行为指向这一品牌或者商店。有时候,他们甚至可以对品牌进行维护和推广。[3]例如,劲霸男装通过广告宣传、品牌打造和产品设计,提高了顾客的忠诚度。顾客忠诚度的提高促使以往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还带动更多的顾客去购买这一品牌的服装产品。营销人员通过消费心理学能够认识到顾客忠诚度的概念以及它的重要性。这可以促使他们对顾客忠诚度的关注。对顾客忠诚度的了解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营销人员可以获得提高顾客忠诚度的具体措施。他们能够利用这些措施,提升产品在顾客中的形象,保证他们消费行为对象的稳定性。这对于提高企业营销效率,提高其盈利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消费心理学能够增强服装营销人员对销售的认识

成功的服装营销人员不仅要对产品有充分的认识,而且也应该对行销行为具有正确的意识。正确认识营销活动可以帮助营销人员更为全面系统把握服装营销行为,从而使自身的服装营销技巧能力有一个显著的提高。消费心理学则为服装营销人员这种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会。通过了解和学习消费心理学,服装营销人员可以认识到销售的过程不仅仅只是一个推销衣服的过程,更是一个推销服务的经过。[4]这可以促使服装营销人员在营销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服务质量和对待客户的态度。除此之外,消费心理学还促使服装营销人员开始关注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大部分服装营销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只关注消费者的行为,关注他们是否关注产品。但是,却很少关注他们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机制。比方说,一些营销人员比较少关注消费者购买衣服的真实心理动机。这导致他们在推销产品过程中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降低了营销的效率。相反,营销人员可以以消费心理学为指导,关注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产品注意、消费情绪等心理内容,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营销行为的针对性性,使自身的营销行为效率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

3.消费心理学在服装销售中应用措施

营造良好的服装销售环境

消费心理学认为良好的销售环境可以使消费者保持比较愉悦的心理状态,增强他们的购买动机。[5]依据这一理论,服装营销人员在销售衣服过程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服装销售环境,从店面设计和服务态度两个方面提升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在店面设计方面,营销人员应该根据销售服装针对的具体群体,来进行服装店面的设计。这种设计应该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以便招揽更多的顾客。例如,一些营销人员便会根据儿童好奇心强和好玩的心理特点,在店面的设计上设当加入趣味性的图案,来提高儿童消费者的注意。比方说,一些营销人员在店面上画上喜羊羊、灰太狼等儿童喜欢的卡通人物,提高儿童到商店的兴趣。这便有效拓展了服装的营销渠道。又如,一些销售人员在销售青年人衣服的时候,便可以根据他们喜欢流行、追求时髦的心理特点对店面进行设计。他们可以在店面的装饰以及布置上加入更多的韩日元素,吸引更多青年人到该店从事消费活动。除了店面设计外,营销人员也要关注自己的服务态度。良好的服务态度有助于客户形成良好的心境,提高销售行为的成功率。例如,营销人员在介绍衣服的时候需要面对微笑,表示对客户的尊敬和欢迎。又如,营销人员在销售服装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消费者的非语言行为。很多时候,非言语行为比言语行为更能放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当营销人员在介绍衣服过程中发现客户出现不愉快的非言语行为的时候,其要改变营销的策略和方式,以保证营销的方式能够与客户相互契合。

致力于顾客忠诚度的提高

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能够保证营销渠道的稳定和拓展,促进营销活动的开展。顾客忠诚度的提高需要服装营销人员在销售过程中持有真诚的态度。在介绍衣服的过程中,营销人员难免有一点夸大之词。这对于营销营销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6]但是,服装营销人员要把握尺度,避免过分夸大产品而出现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欺诈消费者在短时间来看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营销效果,但是却无助于顾客忠诚度的提高。其最终的效果是影响产品的声誉,导致销售产量的降低。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还需要保证服装产品质量。良好的服装质量方能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提高企业的声誉。因此,对于产销一体的服装企业,销售人员要加强同生产部门员工的联系,对其生产的服装产品进行监督,保证销售的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而对于没有具有自身生产部门的销售人员来说,其在选择衣服供应商的时候要注意他们的声誉,严把质量关,避免买到质量低下的衣服。销售通过优质的衣服,本着诚实的营销原则,可以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保证产品具有比较好的销路。

创立和发展自身的品牌

消费心理学认为品牌产品相比于普通的产品能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从而导致销售行为的发生。根据一个理论,营销人员应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致力于自身品牌的形成和发展。首先,营销者要重视衣服的特色。衣服具有运动装、西装、夹克等多种类型。这就决定了衣服企业在打造自身品牌的过程中要专注于某个领域,而不能选择“全面出击”。否则企业将会因精力和财力过分分散而降低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服装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打造自身品牌的时候,要关注某个领域。例如,李宁公司便将大部分精力花在运动服装上。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借用李宁在运动界的巨大声誉,为品牌的形成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另一方面,运动服装营销在建立在完整的运动用品的营销体系之上,能够借用其他运动产品来提高自身的声誉。这也使李宁公司的运动服装具有比较大的市场优势。除了专注于某个领域之外,服装企业在形成和发展自身品牌的时候还需要重视服装的设计创新。服装的设计应该重视创新,保证其能够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样的服装设计能够为市场营销活动提供巨大的优势。服装营销人员可以借用设计上的优势,提高本企业服装的名声,形成巨大的品牌效应。因此,营销人员在创造品牌过程中要注意与设计人员的联系,及时反馈市场的信息,保证服装设计人员能够根据具体的信息开展设计工作。最后,品牌的形成还需要营销人员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衣服营销在一定意义来说是在买服务而不是买衣服。因为当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衣服产品在设计和质量上差异性不大。在这种情况下,营销人员的服务质量便成为一个服装品牌评判的重要依据。营销人员可以在消费心理学的指导下,具体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群体的心理特点以及需求,便能够以此为基础采取针对性的服务措施,来提升顾客的购买兴趣。这促使顾客在购买衣服的同时,也能够获得良好优质的服务。这无疑对衣服品牌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重视广告在服装销售中的作用

消费心理学认为产品的广告可以吸引顾客的注意,扩大产品的影响力从而提高营销的效率。将这一原理应用到服装销售中,服装营销人员要发挥广告服装销售中的作用,提升服装产品的影响力。例如,劲霸男装在广告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它利用中央电视台这种影响力巨大的品牌,对自己的夹克产品进行了宣传,提高企业服装产品在公众心中的地位。又如,皮尔卡丹为了打入中国的市场,在1979年举办了服装展示会。皮尔卡丹通过这种独特的广告形式,吸引了当时的中国大众,给人们留给深刻的影响。这为皮尔卡丹以后的营销活动创造了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1]林敏,雷蕾.转换成本及其对顾客忠诚影响分析[J].企业活力,2007(9)

[2]曾建,平代峰.生态视域下的消费文明[J].哲学动态,2009(2)

[3]张建平.世界不同国家消费模式比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2)

[4]张亮.电子服装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J].国际纺织导报,2008(6)

[5]张海波,张艾莉,郭平建.浅析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09(30)

[6]彭穗,彭勃.论危机下的服装品牌策略[J].企业家天地,2010(3)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点与经济状况和消费结构密切相关。经济状况和消费结构的差异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在培养大学生提高理财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的同时,应注意帮助大学生调整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探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探究全文如下:

【摘 要】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消费心理、行为特点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提高消费能力的途径:社会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学校教育应进行与消费心理、行为有关的消费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教育;家庭应帮助子女摒弃不健康、不合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大学生应有意识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引导路径

大学生这一阶段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分析,对解决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提高消费能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一、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是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即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估评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发生的心理活动。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的行为过程。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消费心理描述消费者内部的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而消费行为反映消费者外部的行为举止,是外显的。同时,消费心理又是消费行为的基础,支配着消费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方向,根据消费心理可以推断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则是满足消费心理需要和实现消费者购买动机的过程,反映消费心理的状态和活动过程,根据消费行为可以分析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支配着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又反映了消费心理。

在研究消费心理的过程中必然要研究消费行为,而研究消费行为的过程中也必须分析消费心理,所以合称为消费心理和行为。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项目

1、基本生活学习消费

包括餐饮支出和生活用品支出等。此费用是大学生必须支出,用以维持和保证正常生活。学习费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学习方面的费用,如买书、音像物品等支出。此项的支出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支出。

2、旅游、上网、休闲消费

旅游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购买电脑、手机、上网卡消费;再就是是服装、生活用品消费。

3、人情、恋爱消费

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交往的支出。主要包括同学各种聚餐、生日礼物、恋爱消费等支出。

4、考证费用、投资

三、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

1、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样化、提高自身的消费成为新趋势

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衣、食、住、行的消费,而是追求精神上、心理上的消费。如人际交往消费、学习知识消费、娱乐消费等;大学生个人需要的多样性,需求强度的差异和需求层次的不同导致消费在消费层次、消费数量等方面会表现出多样性。

2、大学生消费的具有主导性与合理性

主导性是大多数大学生是在满足生活消费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学习消费需要,必要的娱乐消费来调节自己的生活,合理性是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大学生能根据家庭收入水平和自身的实际需求,量入而出。

3、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追求个性化、时尚化

当代大学追求自我价值,思维敏捷、灵活,见多识广。追求个性化生活,显显示自我个性。这种消费心理与行为更多表现在生活方式、生活用品上。网络上消费。如大学生网购,新颖的购物环境和购买方式可以满足追求时尚的心理要求,按照自己的想法有选择的消费,充分地表现自我。

4、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缺乏理智

从众、攀比和对追求品牌时尚也都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体现。许多大学生只为了享受或时尚,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消费。对物质欲望和感官快乐的追求与满足,作为人生幸福和快乐的目标。

5、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别较大

消费水平的差异主要是受到家庭状况的影响。富裕家庭学生消费水平高,个别学生极高。处在贫困线的同学还在为生活学习费用伤脑筋,出现消费两极化。

大学生在地区、家庭、家庭结构、性别、年级不同存在消费差异。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就是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也会带来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差异;男生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女生则在意自我形象和他人印象,在服装、穿着等方面的消费比较大;低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在保障平常学习所需、购买生活用品上花费较多,高年级学生即将毕业,在择业应聘、考试、培训、购买资料方面的经济投入较大。

6、不平衡性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者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也会带来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平衡;

四、产生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具备可塑性。因此,社会风气或学校环境都使他们受到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并存, 不良思想、文化的出现。网络与媒体的多样性与弊端;传统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享受主义 炫富、虚荣心、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消费心理滋生。

2、学校环境影响

学校教育注重知识的教育,品德教育缺失。使大学生消费道德观念淡薄化。不良的校园消费环境如校园里普遍存在着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消费等现象也加重了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问题。

3、家庭因素影响

家长自身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对孩子消费的教育和引导不够,对不健康、不合理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没有及时予以纠正。对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培养不够。

4、个人心理因素

大学生是消费的主体,大学生消费中的问题,主要是由自身心理因素造成的。

没有形成良好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习惯。思维能力不足与性格的不成熟是造成不良消费的主要原因。使得大学生在面对外界的物质诱惑和误导时无抵御能力。从而出现攀比性、从众性、享乐性等非理性的消费心理问题。

五、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建议

1、社会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

社会应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风尚,净化校园周边消费环境,为大学生良好消费观念、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形成提供保障。社会可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向大学生宣传正确消费心理与行为。

2、学校教育应进行与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关的消费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道德意识的教育

通过开设有关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不良消费心理危害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学校要形成良好消费风气,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应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家庭应帮助子女摒弃不健康、不合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

引导子女科学、合理地消费,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心理,帮助大学生提高理财能力,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

4、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的消费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