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湖大学报自然科学版终审

发布时间:

湖大学报自然科学版终审

湖南大学学报审稿不快。因为人数较多,所以审稿速度很慢。不过编辑很细心。湖南大学学报创刊于1987年,办刊以来,融指导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发行周期为:月刊,经过杂志社调整,不断提高了刊物的整体质量,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是由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主要报道湖南大学自然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也适当发表国内外同行专家的优秀学术论文

《湖南大学学报(自科版)》杂志可以投栏目有:生物技术、数理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EI 湖南大学学报(自科版)》系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EI Compendex数据库源刊,教育部“精品期刊”,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湖南省“十佳科技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该刊还被国内外多家检索刊物收录,国外的主要有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化学文摘》、《现代数学出版物》、《数学评论》,俄罗斯《文摘杂志》,德国《数学文摘》等;国内的主要有《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学文摘》、《中国力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无线电电子文摘》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是由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主要报道湖南大学自然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也适当发表国内外同行专家的优秀学术论文。

数学建模参考文献:

[1]基于高可靠性的重负载Ⅰ类双星网络性能评价的数学建模《电子学报》

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11期,孙丽珺、刘飞、逯昭义

[2]沥青混合料诸参数对性能指标影响的数学建模《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9年z1期,范鹏贤、马喜斌、姜鹏飞、王明洋

[3]一种新型主动式波浪补偿系统的原理及数学建模《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3期,徐小军、陈循、尚建忠

[4]卡环接口自适宜封闭间隙数学建模与试验研究《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9年1期,胡竟湘、龚金科

[5]综合业务双环LAN的一种新协议及数学建模《电子与信息学报》

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8期,逯昭义、姜辉、吕磊

[6]发电用燃气轮机的非线性数学建模及稳定性分析《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26期,张化光、邓玮、耿加民

[7]国内外网络舆情数学建模研究综述《情报杂志》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0期,苏创、彭锦、李圣国

[8]时空过采样系统及其在点目标检测中的性能仿真《光学精密工程》

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9期,董玉翠、陈凡胜、苏晓锋、龚学艺、李真真

[9]2KH针摆行星传动机械效率的数学建模《机械工程学报》

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6年10期,蒙运红、吴昌林、另立平、黄正坤

[10]基于中立模型表达的数学知识管理方法《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3期,荣冈、肖俊、胡云苹、冯毅萍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科技大学是一本类高校。学校有38个国家、省部级自科类科技创新平台,12个省级社科类研究基地。“十二五”以来,承担“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计划项目700余项。

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55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2246项,推广新技术125项。《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均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湖南科技大学其他情况简介。

湖南科技大学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本科招生第一批次覆盖全国。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9057人、研究生3270人,另有潇湘学院(独立学院)学生5709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教学团队。

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9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7门省级一流课程,74门省级优秀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十二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8项。

以上内容参考 湖南科技大学——学校简介

应该排第九的样子,前面除了湖南三个985一个211以外,还有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南华大学。它是18年刚升的一本。

湖南科技大学是综合类的公立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肇始于解放前夕的湘北建设学院,2003年由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十三五”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

截至2020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3000余亩,建筑面积110余万平方米;设有研究生院、19个专业学院和2个直属学院;开设94个本科专业。

扩展资料

截至2017年5月,学校与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几十所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已招收来自15个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选送学生赴国(境)外交流研修或攻读硕士学位,选派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教师赴美国、泰国、菲律宾、柬埔寨、韩国等国家开展对外汉语教学。

依托528个各类校企校地合作平台,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知名企业深度协同创新,服务地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区域产业转移和军民融合,为我国海洋矿产资源探采装备、湘江流域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等重大民生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湖南科技大学-学校简介

混凝土路面板相似理论与损伤诊断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损伤诊断与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倒塌性能与综合抗灾设计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场地震作用下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钢筋混凝土平板结构抗倒塌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混凝土结构健康监控与损伤机理研究,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现代结构拟动力地震模拟协同试验方法与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第二负责人) 冷拔低碳钢丝非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用研究,1989年,湖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电液伺服结构试验系统闭环数控的研究与应用1992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网状配筋砖墙结构性能研究,1993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冷轧带肋钢筋应用技术开发与推广,1996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1996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子结构技术及其在高层结构动力试验及分析中的应用,1996年,机械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结构体系受力性能和推广研究,1997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斜拉桥小曲率半径环向预应力体系试验研究及应用,2001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张望喜,易伟建,王力力,黄亮雄,文双武,.连续梁桥拓展多跨双曲拱桥的分析与控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1).[2]刘霞,易伟建,.钢筋混凝土平面构件的配筋优化[J].计算力学学报,2010,(1).[3]尹犟,易伟建,胡其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评估新方法[J].工程力学,2010,(3).[4]尹犟,易伟建,.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研究[J].工业建筑,2010,(2).[5]孟一,易伟建,.PVDF应力传感器的设计、标定及其在混凝土冲击试验中的应用[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6]易伟建,李浩,.基于贝叶斯网的结构延性需求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9,(11).[7]肖岩,易伟建,.结构实验学的发展[J].建筑结构学报,2009,(6).[8]农金龙,易伟建,黄政宇,.超微掺量水溶性高分子粉末在砂浆中的应用[J].工业建筑,2009,(10).[9]易伟建,尹犟,.基于位移及滞回耗能的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新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10]谢献忠,易伟建,陈文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动力识别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9,(7).[11]农金龙,易伟建,黄政宇,彭勃,.聚合物乳液砂浆的粘结养护特性及其粘结性能[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7).[12]张海燕,易伟建,.概率地震需求分析的简化方法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9,(4).[13]张望喜,易伟建,肖岩,刘蒙,张胜军,.“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教学楼框架与楼梯共同工作性能[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2).[14]易伟建,吕艳梅,.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梁受剪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4).[15]尹犟,易伟建,.考虑竖向地震效应的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J].工业建筑,2009,(5).[16]易伟建,周云,李浩,.基于贝叶斯统计推断的框架结构损伤诊断研究[J].工程力学,2009,(5).[17]农金龙,彭勃,黄政宇,易伟建,赵雷,.丁苯砂浆界面粘结及强度试验分析[J].建筑结构,2009,(4).[18]张颖,易伟建,谭平,周福霖,.大震下中间层隔震体系的随机动力可靠性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9]周云,易伟建,.基于遗传退火混合算法的弹性地基上框架结构参数识别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9,(1).[20]张海燕,易伟建,.基于位移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1).[21]易伟建,蒋蝶,.Pushover分析中抗力曲线的概率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1).[22]易伟建,周云,覃廖辉,.大底盘双塔楼高层建筑的随机振动测试及模型修正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9,(2).[23]任宜春,张杰峰,易伟建,.基于改进L-P小波的时变模态参数识别方法[J].振动与冲击,2009,(3).[24]余东,易伟建,.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的优化设计[J].中外建筑,2008,(12).[25]易伟建,刘翔,.动力系统模型阶次的确定[J].振动与冲击,2008,(11).[26]田明革,易伟建,.施工期混凝土时间效应数值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5).[27]谢献忠,易伟建,王修勇,陈文新,.结构损伤诊断与系统时域辨识研究综述[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6).[28]黄靓,易伟建,汪优,.最优实验设计的改进随机进化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27).[29]田明革,易伟建,李云,.施工期混凝土结构逐层叠加分析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3).[30]田明革,易伟建,.施工期混凝土时间效应增量型数值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1]张海燕,易伟建,.强度需求谱与延性需求谱之比较[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3).[32]易伟建,段素萍,.带裂缝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振动特征识别[J].振动与冲击,2008,(3).[33]黄靓,易伟建,汪优,.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的改进响应面法研究[J].岩土力学,2008,(2).[34]易伟建,雷国强,.锈蚀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承载力试验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5]田明革,易伟建,.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收缩性能随龄期变化规律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1).[36]张海燕,易伟建,.等效成二自由度体系的规则梁式桥概率地震需求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8,(2).[37]任宜春,易伟建,.结构物理参数识别的多尺度参数卡尔曼滤波方法[J].工程力学,2008,(5).[38]尹华伟,易伟建,.模拟P波向无穷远域传播的一致边界[J].工程力学,2008,(2).[39]易伟建,李鹏,.纤维约束混凝土轴心受压方柱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J].工业建筑,2008,(3).[40]易伟建,周云,曹冰,.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的静动力实验研究及刚度识别[J].振动与冲击,2008,(1).[41]李鹏,易伟建,.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轴心受压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07,(1).[42]谢献忠,易伟建,王修勇,禹见达,.基于虚拟响应信号的结构参数时域辨识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7,(6).[43]张望喜,易伟建,陈友坤,谢小安,.双参数地基推力长桩的水平位移解析解[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4).[44]张望喜,易伟建,谢小安,陈友坤,.非均匀地基上自由梁的刚体模态分析[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7,(4).[45]张望喜,易伟建,.刚性路面接缝传力杆挠度解析计算[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46]李鹏,易伟建,.多水准位移能力谱抗震设计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47]王力力,易伟建,何庆锋,.考虑剪切变形和转动惯量影响的梁的固有频率计算[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5).[48]易伟建,何庆锋,肖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倒塌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7,(5).[49]张望喜,舒浩华,易伟建,肖岩,陈友坤,谢小安,.某厂化学装置爆炸对设备房结构的损坏——调查与模拟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7,(4).[50]黄靓,易伟建,汪优,.计算机试验的分步优化设计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51]易伟建,孙晓东,.锈蚀钢筋疲劳后静力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7,(9).[52]易伟建,李浩,.钢筋混凝土柱的“强剪弱弯”可靠性区间分析[J].工程力学,2007,(9).[53]易伟建,段素萍,.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7,(3).[54]任宜春,易伟建,谢献忠,.地震作用下结构时变物理参数识别[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4).[55]易伟建,蒋蝶,.一种基于滞回耗能的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J].自然灾害学报,2007,(3).[56]赵新,易伟建,徐圣,.钢筋混凝土梁锈蚀损伤定位与识别[J].振动与冲击,2007,(8).[57]周云,易伟建,.用PolyMAX方法进行弹性地基板的实验模态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7,(7).[58]任宜春,易伟建,.结构物理参数的分频段加权辨识[J].工程力学,2007,(6).[59]易伟建,张冰,.近场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损伤机理[J].自然灾害学报,2007,(2).[60]李立峰,邵旭东,易伟建,张欣,.扁平钢箱梁局部稳定模型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07,(3).[61]赵锋军,李宇峙,易伟建,.桥面沥青铺装层间应力分析简化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2007,(6).[62]周云,易伟建,.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框架结构的参数识别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7,(6).[63]易伟建,周云,张望喜,.弹性地基板模态试验及地基动参数识别[J].中国公路学报,2007,(2).[64]任宜春,易伟建,.非线性系统识别的小波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7,(3).[65]王力力,易伟建,.斜拉索的腐蚀案例与分析[J].中南公路工程,2007,(1).[66]任宜春,易伟建,谢献忠,.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识别[J].振动与冲击,2007,(2).[67]易伟建,孙晓东,.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7,(3).[68]周云,易伟建,.带减振圈斜拉索的参数识别及损伤诊断研究[J].中外公路,2007,(1).[69]赵锋军,李宇峙,易伟建,.钢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抗剪问题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2).[70]易伟建,周云,.基于高阶局部模态的弹性地基上框架结构物理参数识别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1).[71]尹华伟,易伟建,.简化桩模型在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中的应用[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2]黄立葵,余进修,孔铭,易伟建,习宇,.路面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3]易伟建,向洪,.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工作应力的测试与分析[J].工业建筑,2007,(1).[74]易伟建,李鹏,.轴心受压砌体本构关系的试验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6,(2).[75]黄靓,易伟建,汪优,.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4).[76]尹华伟,易伟建,刘艳,.有限元-界面元混合模型及其应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77]易伟建,吴高烈,徐丽,.模态参数不确定性分析的贝叶斯方法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6,(6).[78]金波,赵跃宇,冯锐,易伟建,.横撑对斜拉拱桥稳定性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79]易伟建,吴高烈,徐丽,.基于结构高阶局部模态的损伤诊断研究[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6,(4).[80]杨天春,易伟建,鲁光银,黄华林,.预应力T梁束孔管道压浆质量的无损检测试验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6,(3).[81]谢献忠,易伟建,刘锡军,禹见达,.非线性时域识别方程的不适定性与正则化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6,(5).[82]赵锋军,易伟建,李宇峙,.桥面沥青铺装设计新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6,(10).[83]周云,易伟建,.斜拉索截面信息未知时的刚度识别及索力计算[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84]刘霞,易伟建,沈蒲生,.钢筋混凝土深梁的拓扑优化模型[J].工程力学,2006,(9).[85]徐丽,易伟建,吴高烈,.混凝土框架模型结构参数的识别[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4).[86]徐丽,易伟建,.应变模态在框架结构节点损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6,(2).[87]任宜春,易伟建,.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振动识别研究[J].工程力学,2006,(8).[88]徐丽,易伟建,吴高烈,.结构局部损伤诊断的应变模态方法——分析与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06,(3).[89]易伟建,张颖,.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弯矩增大系数[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2).[90]赵锋军,李宇峙,易伟建,邵腊庚,吴国平,.钢桥面铺装环氧防水粘结层材料与结构试验研究[J].公路,2006,(7).[91]尹华伟,易伟建,魏红卫,.横向推力单桩的动力非线性分析[J].工程力学,2006,(7).[92]徐丽,易伟建,吴高烈,.混凝土框架柱刚度变化识别的应变模态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6,(3).[93]张海燕,易伟建,.结构随机延性需求谱的应用研究[J].工程力学,2006,(6).[94]易伟建,何庆锋,肖岩,.工程结构试验数据库模型设计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5]易伟建,张海燕,.结构随机延性需求谱的理论研究[J].工程力学,2006,(5).[96]陈周熠,易伟建,赵国藩,林立岩,黄晓晖,.以圆钢管为钢骨的劲性高强混凝土柱的弯矩-轴力相关曲线的数值分析[J].工业建筑,2006,(4).[97]易伟建,赵新,.持续荷载作用下钢筋锈蚀对混凝土梁工作性能的影响[J].土木工程学报,2006,(1).[98]杨天春,易伟建,.瑞利波泄漏模式及其“之”字形频散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5,(4).[99]谢献忠,易伟建,刘锡军,.部分输入未知条件下结构动力复合反演的分解算法[J].计算力学学报,2005,(6).[100]易伟建,杨随新.软土地基上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2).[101]易伟建,赵新.工业厂房柱钢筋锈胀破坏模式及半电池法现场检测分析[J].工业建筑,2005,(12).[102]易伟建,李浩.基于贝叶斯网的钢筋混凝土耐久性损伤诊断专家系统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9).[103]杨天春,易伟建,何继善,吕绍林.求取道路结构型地层瑞利波频散曲线的方法[J].物探与化探,2005,(5).[104]谢献忠,易伟建.结构物理参数时域识别的子结构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05,(5).[105]陈周熠,赵国藩,易伟建,林立岩.带圆钢管劲性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5).[106]任宜春,易伟建.基于小波分析的梁裂缝识别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5,(4).[107]陈周熠,赵国藩,林立岩,易伟建.钢骨为圆钢管的高强混凝土柱斜截面承载力计算[J].建筑结构,2005,(9).[108]杨天春,易伟建,何继善,吕绍林,GiovanniCascante.瑞利波泄漏模式的模拟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09]陈周熠,易伟建,赵国藩,沙镇平,林立岩.带圆钢管的劲性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承载力及可靠度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10]李红雨,易伟建.宽扁梁楼盖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J].中外建筑,2005,(3).[111]张望喜,易伟建.纵横墙协同工作时砌体墙条形基础竖向荷载分析[J].建筑结构,2005,(7).[112]杨天春,易伟建,吴奇.瑞利波“之”字形频散的正演及实践对比[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3).[13]肖岩,胡庆,郭玉荣,易伟建,朱平生.结构拟动力远程协同试验网络平台的开发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5,(3).[114]谢献忠,易伟建.混合遗传算法在结构动力反演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力学,2005,(3).[115]杨天春,吴燕清,易伟建.瑞利波泄漏模式与“之”字形正演模拟[J].煤炭学报,2005,(2).[116]易伟建,张海燕.弹塑性反应谱的比较及其应用[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17]冼巧玲,易伟建,丁洪涛.外贴碳纤维布钢筋混凝土偏压柱强度和延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工业建筑,2005,(5).[118]杨天春,易伟建,何继善.道路结构瑞利波频散曲线的快速求解研究[J].岩土工程技术,2005,(1).[119]谢献忠,易伟建.全量补偿复合反演算法的改进及其应用[J].工程力学,2005,(1).[120]杨天春,易伟建,吕绍林.探地雷达数据文件的分割[J].物探与化探,2005,(1).[121]易伟建,易志华.刚性路面板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12).[122]杨天春,易伟建,何继善,吕绍林.瑞利波勘探中频散曲线的正演计算[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4,(6).[123]冼巧玲,易伟建,丁洪涛.粘贴碳纤维布(CFRP)钢筋混凝土偏压柱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4,(11).[124]尹华伟,易伟建.结构地震反应Pushover位移形状向量的选取[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5).[125]谢献忠,易伟建.基于周期统计平均的结构动力复合反演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4,(3).[126]管德清,易伟建.焊接钢结构疲劳强度预测的应力场强模型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27]易伟建,马文丽,刘光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振型分解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28]易伟建,刘霞.遗传演化结构优化算法[J].工程力学,2004,(3).[129]谢献忠,易伟建.建模误差对结构损伤识别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的影响[J].振动与冲击,2004,(2).[130]赵跃宇,蒋丽忠,王连华,刘光栋,易伟建.索-梁组合结构的动力学建模理论及其内共振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4,(3).[131]钟华,易伟建,袁贤讯.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的地震层剪力[J].建筑结构,2004,(1).[132]李常青,易伟建,刘应龙.忽略填充墙刚度对框架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能的影响[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6).[133]易伟建,易志华,孙晓立.非线性文克尔地基上的刚性板计算[J].中南公路工程,2003,(1).[134]颜东煌,李学文,刘光栋,易伟建.混凝土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确定的分步算法[J].中国公路学报,2003,(1).[135]易伟建,徐丽.钢筋混凝土板损伤诊断的动测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3,(2).[136]唐昌辉,易伟建,沈蒲生,刘健行,李跃.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3,(1).[137]易伟建,刘霞.弹性地基梁损伤诊断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3,(4).[138]丁洪涛,易伟建,冼巧玲.碳纤维布(CFRP)加固压弯构件全过程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S1).[139]唐昌辉,易伟建,沈蒲生.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的可靠性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40]方志,张志田,易伟建.钢筋混凝土箱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几种C_0型单元的探讨[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41]张望喜,易伟建.双参数地基上厚薄板通用元与地基参数识别的挠度反分析[J].工程力学,2003,(6).[142]田明革,易伟建.混凝土结构火灾后的检测方法[J].中外建筑,2002,(1).[143]程纬,刘光栋,易伟建.平稳地震动过程功率谱拟合及收敛性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2,(2).[144]易伟建,谭勇翔.钢筋混凝土小偏心受压构件失效概率及对施工质量缺陷的敏感性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02,(5).[145]易伟建,徐丽,郭国会.连续梁桥弹性支承识别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2,(4).[146]张望喜,易伟建,陈建阳,刘丽.斜拉桥索塔大吨位环向预应力束伸长量试验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2,(3).[147]易伟建,刘霞.混凝土板的裂缝诊断[J].振动工程学报,2002,(2).[148]程纬,刘光栋,易伟建.大跨度桥梁直接考虑拟静力位移影响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2,(3).[149]张望喜,易伟建.砌体结构墙体抗侧中的剪切滞后问题[J].建筑结构,2002,(2).[150]仇一颗,易伟建,袁贤讯.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计算长度设计方法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151]潘芹,易伟建.卡尔曼滤波在结构物理参数识别中的应用[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S1).[152]李佳,易伟建.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模型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S1).[153]张望喜,易伟建,陈建阳,刘丽.斜拉桥索塔锚固区大吨位小半径环向预应力束伸长量分析与研究[J].华东公路,2002,(2).[154]郭国会,易伟建.基于频率进行简支梁损伤评估的数值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2).[155]张望喜,易伟建,陈建阳,刘丽.武汉军山长江公路大桥索塔锚固区带锚块足尺节段模型试验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1,(4).[156]郭国会,易伟建.基于模态参数进行连续梁损伤诊断的数值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1,(1).[157]易伟建,刘霞.结构损伤诊断的遗传算法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5).[158]易伟建,刘霞.混凝土空心板动力损伤诊断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1,(4).[159]黄慧明,易伟建.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试验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S1).[160]唐昌辉,易伟建,沈蒲生.无粘结筋对构件抗弯刚度的贡献分析与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5).[161]易伟建,刘霞.基于遗传算法的结构损伤诊断研究[J].工程力学,2001,(2).[162]袁贤讯,易伟建.钢筋混凝土框架“强柱弱梁”及轴压比限值的概率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3).[163]颜东煌,李学文,刘光栋,易伟建.用应力平衡法确定斜拉桥主梁的合理成桥状态[J].中国公路学报,2000,(3).[164]徐丽,易伟建.框架结构模型修正的理论与试验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S1).[165]罗小勇,易伟建,余志武.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6).[166]易伟建,刘霞.混凝土梁板类构件边界条件识别与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167]郭国会,易伟建,尹娟.南村黄河大桥空心薄壁高墩抗震分析[J].华东公路,2000,(3).[168]康光宗,易伟建.铺板楼盖开裂的原因及预防办法[J].工业建筑,2000,(5).[169]郭国会,易伟建,尹娟.南村黄河大桥空心薄壁高墩抗震分析[J].公路,2000,(7).[170]程纬,刘光栋,易伟建.平稳地震动过程具分段均布随机频率的谱拟合模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4).[171]罗小勇,余志武,易伟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极限承载力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0,(4).[172]康光宗,易伟建.装配式楼盖接缝处开裂的原因及其对策[J].住宅科技,1999,(5).[173]郭国会,易伟建.基于神经网络的框架结构破损评估[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9,(3).[174]颜东煌,文钰,刘光栋,易伟建.斜拉桥的施工最优控制[J].国外公路,1999,(3).[175]刘玉明,易伟建.一种识别结构系统边界条件的新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S1).[176]姜海波,车惠民,易伟建.模糊推理方法简化铁路混凝土梁可靠性评估[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5).[177]程纬,刘光栋,易伟建.地震动相位谱与相位差谱分布特征的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178]郭国会,傅余萍,易伟建.基于Kohonen网络的钢筋砼简支梁振型识别实验研究[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1998,(4).[179]康光宗,易伟建,刘健行.钢筋混凝土水池裂缝宽度计算与控制研究[J].特种结构,1998,(2).[180]曾亚,易伟建,沈蒲生.混凝土路面板模型的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5).[181]易伟建,郭国会.神经网络在梁的边界条件识别中的应用[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182]赵明华,易伟建.圆形和环形截面挡土桩的配筋计算[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183]郭国会,易伟建.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边界条件识别和损伤诊断[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184]程纬,易伟建,刘光栋.斜拉桥柔性索线型分析及快速迭代计算方法[J].公路,1998,(6).[185]康光宗,易伟建.钢筋混凝土板剪弯区段的裂缝宽度计算与控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4).[186]宋章树,沈蒲生,易伟建.钢筋混凝土柱破损检验与评估的理论及试验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1995,(4).[187]王长新,易伟建.带刚臂梁—柱特征值分析及损伤识别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1995,(4).[188]周先雁,沈蒲生,易伟建.混凝土平面杆系结构破损评估理论及试验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1995,(4).[189]易伟建,王长新,沈蒲生.混凝土工程结构振动测试实例及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1995,(4).[190]沈蒲生,易伟建,王长新.混凝土结构破损评估的动力学方法及应用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1995,(1).[191]王长新,沈蒲生,易伟建.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1994,(6).[192]易伟建,.冷拔低碳钢丝混凝土双向板的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1988,(3).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级别

可能没有发全,你可以到图像水印检测或者告诉我你的邮箱!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年版)(共1798种)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的说明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第二编 经济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第四编 自然科学第五编 医药、卫生第六编 农业科学第七编 工业技术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的说明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5

蛮多的撒~!!~ 蛮多的撒~!!~ 蛮多的撒~!!~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生产力研究.武汉金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

武大、华工、华师大、中南财大等高校的学报都是国家核心期刊啊。我06年的时候就在华工的学报社科版发了论文的《江汉论坛》的正刊好像也是。一般说来,刊物的首页或封面上都会注明它是不是国家核心期刊的

《浙江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前身为《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系由浙江大学主办,国教育部主管的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电子科学、化学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与城市规划、心理学等为主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的理学类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等。年载文量160多篇。浙江大学学报为双月刊,单月25日出版,A4开,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已被多家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B1)、英国《动物学记录》(ZR)、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国际期刊指南等。 同时本刊被国内理工类各主要文摘收录:《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献数据库》、《化学文摘》、《中国科学技术文库》等。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刊源;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 该刊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获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和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

用web of science来检索本领域的研究热点或者用谷哥学术如果在校园网内,直接登录图书馆资源库,资源多得很。

半导体光电 半导体学报 爆炸与冲击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兵工学报 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艺 材料热处理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 长安大学学报船舶力学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弹道学报 地球科学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电波科学学报 电工技术学报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电子器件 电子学报 电子与信息学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动力工程 粉末冶金技术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钢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高电压技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技术通讯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高压电器 高压物理学报 工程力学 工程热物理学报 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固体火箭技术 光电工程 光电子.激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光学技术 光学精密工程光学学报 光子学报 硅酸盐学报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过程工程学报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含能材料 焊接学报 航空材料学报 航空动力学报 航空学报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合成树脂及塑料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核动力工程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核技术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华北工学院学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化工学报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 环境科学 机器人 机械工程学报 机械强度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计量学报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计算机工程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学报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计算力学学报 计算物理 建筑材料学报 建筑结构学报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金属热处理 金属学报 空气动力学学报 控制理论与应用 控制与决策 离子交换与吸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林产化学与工业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煤炭学报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摩擦学学报 内燃机工程 内燃机学报 耐火材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强激光与粒子束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燃料化学学报 燃烧科学与技术 热能动力工程 人工晶体学报 软件学报 润滑与密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声学学报 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石油化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学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数据采集与处理 水科学进展 水力发电学报 水利学报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塑性工程学报 太阳能学报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天津大学学报 铁道学报 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推进技术 微细加工技术 无机材料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物理学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西安石油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系统仿真学报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现代化工 新型 炭材料 压电与声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岩土工程学报 岩土力学 冶金分析 仪器仪表学报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应用力学学报 宇航学报 原子能科学技术 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振动测试与诊断 振动工程学报 振动与冲击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航空太空学会 学刊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机械工程 中国激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中国铁道科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中国造纸 中国造纸学报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铸造 铸造技术 自动化学报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是由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主要报道湖南大学自然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也适当发表国内外同行专家的优秀学术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