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学术电视论文

发布时间:

学术电视论文

学术堂整理了一些新颖并好写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网络大电影的题材类型研究2、手机媒体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3、自媒体如何避免虚假新闻4、VR技术为传统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5、传统媒体客户端“失连”重接和盈利解困6、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文化的传播7、电视社交互动:发展脉络与演进特征8、自媒体品牌构建的传播策略9、社交媒体时代“长尾”自媒体的营销10、基于SNA的北京政务微博信息共享分析11、从CIS视角看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12、智能推荐:传媒大数据应用的突破点13、农业信息的移动网络出版现状与策略14、纯网综艺兴起原因探析15、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大电影

具体的要求是什么呢

1.《从“戏台”到“站台”——读取中国第五代、第六代电影叙事差异的视点之一》《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中国高教影视学会论文奖;并以《在代际的天空下——中国第五代与第六代电影美学比较分析》名称发表于《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5月20日,亦入选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论文”网络文库;2.《娄烨论:新生代电影与当代都市的文化表达》,《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10月14日;3.《SMHM:新生代影像传播的文化模式分析》,《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世纪中国》网站2006年3月17日转载;4.《当代都市电影与民间欲望漂流:王小帅论》,《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世纪中国》网站2006年3月3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年第7期全文转载;5.《新生代影像传播出路何在》,《中国艺术报》2005年6月17日;6.《百年中国电影的五幅面孔》,《上海艺术家》,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05年第10期全文转载,《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11月15日;7.《战争意识形态笼罩下的城市感性》,《当代电影》2005年第6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12月16日,亦入选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论文”网络文库;8.《贾樟柯:让记忆有迹可寻》,《新民周刊》2005年第15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6月10日;9.《世界性因素·细节现实主义·饥饿的象征:重读《万家灯火》的几个节点》,《当代电影》2005年第3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11月15日;10.《假如我是贾樟柯》,《每日商报》2005年4月8日,《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4月15日;11.《全球化语境下的“后东方”电影》,《当代电影》2005年第2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6月24日;12.《影像“原乡”与民间化叙事》,《莽原》2004年第3期;13.《海派电视与文化现代性》,《电视艺术》2003年第6期;14.《都市民间与当代叙事的现代性》,《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15.《亦“热”亦“冷”话“韩流”》,《中国艺术报》,2005年5月20日;16.《都市现代性的温情救赎》,《当代电影》2006年第1期;17.《却话巴山夜雨事》,《当代电影》2006年第3期;18.《反思电影与文学的关联》,《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19.《在精神局限与人文良知中追问生存真相》,杭州师范学院2003年第4期;20.《<盲井>:人心的盲井有多深》,《新民周刊》2004年第2期;21.《发掘经典的“今点”意义》,《语文学习》,2005年第6期;22.《世界之“眼”——写在世界电视诞生80周年之际》,《新民周刊》2005年40期;23.《韩剧热播的理性之辨》,《文汇报》2005年10月22日;24.《世界·亚洲·中国——电影美学的反思与建构》,《电影新作》2005年第4期;25.《芥末给我带来了好运气——走近电影大师沃尔克·施隆多夫》,《新民周刊》2005年25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9月23日;26.《电影美学向何处去》,《当代电影》2004年第5期;27.《面向“第三世界”的影像地图》,《电影新作》2007年第4期;28.《影像城市与历史感性——返回上海电影记忆的方式之一》,《电影评介》2007年第16期;29. 《不断重临的产业起点》,《电影评介》2006年第14期;30. 《关于电影配额制度的访谈》,《电影评介》2006年第14期;31. 《重绘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文化地形图》,《当代电影》2006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6年第12期全文复印;32. 《从“后<黄土地>”到“后贾樟柯”时代——第六代电影美学与产业发展略论》,《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7年第1期收录;33. 《从银幕配额制看韩国电影的发展》,《世界电影之窗》,2007年第5期;34. 《我们需要怎样的“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冷思考》,《文汇报》2006年12月26日;35. 《将电视真人秀推向文化创意秀——国内真人秀产业发展之管窥》,《南方电视学刊》,2007年第2期;36. 《动漫黄金季节背后的忧思》,《文汇报》2007年8月10日;37. 《揭开蒙娜丽莎的面纱》,《中华读书报》2006年4月19日;38.《再见美国派,再见毕业生》,《中华读书报》2007年7月18日;39. 《后殖民语境中的文本救赎》,《香港电影双周刊》2006年第714期40. 《好莱坞潜规则》,《中华读书报》2006年6月21日41. 《启动泛亚电影共同体》,《文汇报》2006年11月5日42. 《不动声色的冷静背后——评电影 <三峡好人>》,2006年12月9日43. 《韩国电影二○○六:十字路口起点隐现——银幕配额削减前后韩国影业观察》,《文汇报》2006年11月26日44. 《大片神话何以为继——“黄金甲”现象引发的思考》,《中国艺术报》2007年1月23日45. 《寻找类型创新的黄金分割点》,《文汇报》2007年8月25日46.《暧昧而游移的“无用”》,《文汇报》2007年10月27日47.《国产动漫亟待破“门”而出》,《解放日报》2007年6月29日48.《好莱坞盲点之外的全球影像扫描》,《当代电影》2007年第6期49.《文学都市与影像民间》(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0.《文化解禁与新生代电影的多重转向》,《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51.《钟惦棐西部电影美学思想的当下阐释》,《西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52.《电影写实美学的当代反思与“在地”诉求》,《上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9年第2期全文复印53.《华语电影文化、美学与工业的跨地域理论思考》,《电影艺术》2008年第5期54.《历史“乌托邦”,现实“异托邦”——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文化生态考察视点之一》,《当代电影》2008年第12期55.《世界之“眼”与电视之辩》,《电影评介》2008年第1期56.《被广告绑架的叙事——谈<非常勿扰>》,《解放日报》2008年12月29日57.《泛亚视域中的家国模式与离散叙事》,《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58.《“后新生代”力量助推新电影节》,《电影新作》2009年第1期59.《当西方遇见东方:奥斯卡的途中转身》,《文汇报》2009年2月24日60.《想象的“本邦”与“看不见”的都市——新世纪以来上海电影叙事的空间转向》,《当代电影》2009年第6期61.《“中间”,当仁不让的“中坚”》,《文汇报》2009年8月6日62.《中国性与泛亚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0月27日63.《通俗现代性、想象中国与跨文化阐释》,《电影新作》2009年第5期64.《从华语、泛亚到欧美:中国电影产业海外市场拓展的“三级跳”》,《艺术交流》2009年第2期65.《低成本的“笑”与喜剧电影的“嬉具”现实》,《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66.《且取“旧”绿换“新”蓝:话语围城中的“上海手印”》,《艺术评论》2010年第3期67.《“经典”之后:视觉奇观与后“P2P”时代的电影生态》,《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68.《走得出的唐山,走不出的余震》,《文汇报》2010年7月31日69.《新版<红楼梦>的当代审美情怀》,《中国文化报》2010年9月15日70.《新潮流电影的“天卦”与梦话——关于电影<盗梦空间>》,《解放日报》2010年9月16日71.《当代韩国宗教题材电影的主题学分析》,《上海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1年第2期全文转载72.《打造一套喜剧大片的标准件——关于<让子弹飞>》,《解放日报》2010年12月15日73.《“假领子”、底层奇观与大银幕生产——近年来第六代电影创作的几个侧面》,《南方文坛》 2011年第1期74.《寻找票房与口碑的平衡点—2010年贺岁档观察》,《中国艺术报》2011年1月21日75.《电影批评空间的拓展与媒体化生存》,《当代电影》2011年第2期76.《“穿越”,多少恶搞假汝之名而行》,《文汇报》2011年4月12日77.《从上海展示到上海创意——“后世博”时代上海影视文化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艺术百家》2011年第2期78.《中产幻象、叙事黑洞与意识混茫》,《当代电影》2011年第6期79.《从视觉展场到创意驱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7月7 日80.《面朝银幕,背对观众——新生代电影创作的三次转型》,《解放日报》2011年8月29日81.《2010中国电影艺术与产业生态备忘》,《电影新作》2011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82.《构建华语电影研究共同体》,《电影艺术》2011年第4期83.《新生代,新十年:市场探索、类型化实践与明星策略》,《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84.《技术新颖 情怀缺失——“丁丁”梦碎记》,《解放日报》2011年12月12日85.《让市场真正成为繁荣中国电影产业的决定性力量》,《电影艺术》2012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86.《微时代·微电影·微现实》,《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11日87.《构建过渡性市场:中国主流电影泛亚区域产业推广策略刍议》,《东岳论丛》2012年第1期88.《一个概念的熵变:“第六代”电影的生成、转型与耗散》,《文艺研究》2012年第2期89.《“中产”市场、品牌策略与明星类型》,《中国艺术报》2012年2月27日90.《务实知识分子的“导演力”》,《当代电影》2012年第3期91.《“原生态”叙事三辨》,《中国民族》2012年第3期92.《新媒体时代青年影像工作者的双重写实》,《电影新作》2012年第3期93.《微电影:演变、机遇与挑战》,《上海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94.《“搜索”网络正义:以电影之名?》,《当代电影》2012年第8期95.《媒体自律与人文关怀》,《解放日报》2012年8月4日96.《收视率:“无间道”还能玩多久》,《文汇报》2012年8月13日97.《后“协议”时代中国电影的“产业自救”》,《艺术评论》2012年第9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98.《上海创意·中国故事·亚洲叙述》,《文学报》2012年9月20日99.《两岸电影合拍:产业竞合与文化交往》,《电影新作》2012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100.《新媒体,“微托邦”:崛起于网络的“青年中国”影像》,《当代电影》2012年第12期101.《电视剧主流叙事的新尝试》,《文汇报》2012年12月6日102.《类型试错与艺术“夹带”:试论新生代导演创作转型之困》,《艺术百家》2013年第1期103.《2012年中国电影艺术与产业生态备忘》,《电影新作》2013年第1期104.《新世纪上海电影院空间布局与发展》,《电影新作》2013年第2期105.《亚洲之窗,好莱坞之桥?——2012年韩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当代电影》2013年第5期106.《奇观化,模式化,陌生化,平面化,空心化——新世纪以来原生态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问题与症结分析》,《艺术评论》2013年第5期107.《青春“初老症”与青年资本暴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神话的时代精神动因》,《当代电影》2013年第7期108.《寻求“流动性”:新世纪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现状与未来》,《电影艺术》2013年第7期109.《“骑墙者”的隐喻:华语青春片的“胖子”群像分析》,《电影新作》2013年第7期110.《青春资本化的暴利狂飙》,《解放日报》2013年5月17日111.《新媒体语境下国产穿越剧的重生与重复》,《南方文坛》2013年第4期上海大学影视学院上海市延长路149号308信箱 邮编:200072邮编:200072Postal Address:, 149 Yan Chang Road,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72P. R. China

广播电视学术论文

:《电视传播学》、《电视栏目解析》;主编广播电视新闻学丛书本六本:《电视文本解读》、《电视新闻报道学》、《电视编辑原理》等。 发表论文:在全国新闻学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6篇,代表作有:《中国电视如何应对WTO》、《网络时代:我国电视的发展》【获奖情况】:论文《网络新闻新探》获湖北省广播电视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专著《电视传播学》获省新闻学会新闻蓍作二等奖;指导硕士论文《后现代电视阐释》被评为优秀;参与完成的一项课题获省人民政府科研一等奖。论文《谈电视专题片的议论》获省广播电视学会第二届学术论文一等奖论文《电视采访中的提问艺术》获省广播电视学会第三届学术论文 一等奖论文《电视采访中的提问艺术》获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三等奖石长顺 1952年10月生,湖北钟祥人,中共党员,研究生。1968年12月参加工作,历任钟祥县巢湖镇东湖农场知青,中国人民解放军7887、7885部队战士,钟祥县电影公司政工员,钟祥县文化局人事股长,钟祥县广播电视局服长。现任钟祥市电视台台长,荆门市第五届人大代表。

伴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各个高校的文科学院兴起,并且近年来招生势头火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的发展 》

摘要: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 文化 等相关媒体环境集中程度逐渐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习以及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影响。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现实环境;发展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逐渐兴起,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现阶段受众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多样化的现实环境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随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又呈现了新的发展特征,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广播电视编导的政治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与政治环境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程度也对政治环境存在着影响。纵观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编导早期受政治环境影响较为严重,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的深入以及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社会政治环境发展基本一致。以我国的政治环境为例,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必须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媒体理念的广播电视编导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广播电视编导对政治环境的影响。[1]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广播电视编导也具备了鲜明的政治色彩。

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新闻播报过程大量运用了政治性语言,这也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学术范围的发展,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导专业可以有效地发挥出广播电视编导的职能,从而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健康有序发展。政治环境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基础,可以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有效整合,实现与政治元素的融合。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根据政治环境发展状况,对广播电视播报素材进行调整与整合,从而适应政治环境发展的需要。

三、广播电视编导的经济环境

经济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方向,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有效地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在 社会实践 层面的发展。随着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水平逐年提高,我国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都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媒体消费攀升促使媒介技术变革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使广播电视编导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结合起来,实现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完善。经济环境是现阶段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对广播电视播报与节目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媒体形成了人才的良性机制,形成了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准确把握,尽可能获取政治环境的理解以及经济环境的支持,从而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转换为学术价值,并进一步转换为商业价值,通过广播电视编导理论的发展推动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发展。随着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大环境为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正面效应,广播电视编导应当把握住当前积极互动的局面,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四、广播电视编导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影响面较广,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实质上都是围绕着社会环境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的 思维方式 与行为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转型。随着社会同国民交互活动规模扩大化,广播电视编导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社会环境对其发展方向的重要影响。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不断迎合社会环境,并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把握自身的发展趋势。

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应当在把握社会环境发展走向的基础上,夯实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群众基础,对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技术进行持续性更新。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应当同社会环境变化趋势相协调,通过深入了解受众的喜好,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首先应当把握社会环境发展的脉搏,深入了解社会环境发展的特征,从而保证广播电视编导的实践工作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多种角度对广播电视节目主题的剖析。

五、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整体实践性较强,不仅需要相关人才掌握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还要求相关编导人才能够策划编排出受众喜爱的广播节目与电视节目。[2]因此,为了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培养出一系列的应用型编导人才,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与高校相关专业应当加强校企合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在营造良性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环境之前,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高质量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有效地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广播电视媒体与学校可以开设编导培训课程,逐步完善广播电视编导基础设施建设,为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政治、经济、社会等现实环境出发,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广播电视媒体与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可以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的平台,实践性的广播电视编导从业 经验 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结论

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对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政治等现实环境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走向。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对现实环境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通过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形成一种良性机制,从而引导广播电视编导向合理方向发展。

作者:牛磊磊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白茹雪.探讨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292.

[2]金灿.新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的培养[J].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上),2015(09):160.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 》

[摘要]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长期以来,大学 教育 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 方法 。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职业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 人际交往 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成为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中所包含的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共同构成了所有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也将成为事业的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改革研究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还没有重视起来,甚至很多高校的教育者将职业能力培养划分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范畴。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依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依托现有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实验区等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高水平的职业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实践课程内容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以及实践课程改革建设,以学生为实践主体,重点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一、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些主干专业课程。如,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新闻摄影、大众传播学、节目主持艺术、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主持艺术、电视节目制作等,根据课程性质,有课内实验指导教师设置了课内实践课题。其为两种实践形式:一种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留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根据本次课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模拟职业环境进行实践。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30分钟的模拟采访训练;《节目主持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进行课前10分钟即兴主持训练和各种类型节目主持训练,采取教师讲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效果分析与 总结 。另一种是阶段理论内容讲授完,利用一次或几次课时间进行课题型课内实践。由此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到现场指导。如,《影视编导》非独立实验课教师将学生分组,并对每组学生按个人兴趣进行分工,拟定一个拍摄情景,一组的学生共同创作,最终拍摄并剪辑完成一个完整的影片场景。课内实践,由任课教师全程亲自指导,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切中问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性强。这种实践形式,密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使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同步增长,从而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本专业多年来一直坚持和完善的实践教学形式。所谓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学完几门专业主干关联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的实践锻炼活动。时间一般在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之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将每学期最后2~3周定为综合实训教学周。一个实训项目往往结合两个以上相关主干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如,《影视创作》综合实训,综合了《影视编导》、《灯光与音响》、《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综合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工,组成创作剧组。学生按照各自分工最终完成微电影的创作、拍摄、后期剪辑影片包装,最终完成全片。综合实训教学,整合了知识结构,使学生运用多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综合地解决了一些实践问题,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强化。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头戏。而且,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紧密结合实施,更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另一大特色。毕业设计和实习相结合的基本流程分为三个阶段:设计是前期阶段,主要是策划过程;实习是中期阶段,主要制作作品;后期阶段是将前期设计和中期实习进行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即总结撰写论文。这三个阶段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涵盖了培养方案中的大部分课程和综合实训内容。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组成创作剧组讨论选择创作主题。由负责编剧的同学创作剧本大纲,经过讨论与修改定稿;再由编剧创作剧本,由剧组成员讨论、修改并最终定稿。最后由负责导演的同学根据剧本创作分镜头稿本,并由剧组讨论定稿。

负责场记和剧务的同学进行联系拍摄场地,选拔演员,组织演员试镜,根据试镜情况,剧组同学共同确定演员人选;进行拍摄前的排练,导演讲戏、服装化妆确定演员每场戏的服装化妆方案,灯光和音响根据排练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实地情况拟定灯光音响设计方案,摄像根据分镜头稿本和导演在排练现场和实地进行机位的讨论和设置,后期编辑准备编辑设备熟悉分镜头;最后,进行集中拍摄,各工种协同创作实习,形成成片。各个工种分工协作,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提升。

四、课外实践

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综合素质与实践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本系规定:学生必须积极参加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并修满课外培养学分,为此特制定了详细的《课外培养计划》。其涵盖了科技活动、文化活动、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四大类。课外培养计划规定总学分为:10学分。学生按着《课外培养计划》的内容和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课外实践锻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生实践基地的5个工作室、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校以上的各类报刊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奋斗的身影。通过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的实施,既拓展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到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借鉴。

有关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

2.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

3. 关于编导专业建设论文

4. 广播电视编导面试自我介绍

5. 播音主持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1、基本要求1)在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包括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广播电影电视局批准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首次播出的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文艺、播音作品和在国内各地市以上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首次播出的电视剧、动画片作品;2)广播电视业者和高等院校广播电视学者在有国内统一书刊号的学术理论报刊、图书上首次刊发的广播电视论文作品。2、简介中国广播奖是全国广播节目的最高等级奖,属国家级政府奖。由广播电影电视部委托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每年一届。于1993年起使用此名称,前身是全国优秀广播节目奖。分新闻、社教、文艺、广播剧四类。

电视技术论文范文

还是给你个类似的范文吧你这专业的毕业论文结构基本不可能是固定的要体现出创意····范文已发送至你百度消息里。希望对你有帮助近年来,电视频道日益增多,竞争也愈加激烈。各个频道除了更加注重节目内容以外,也越来越加强频道和栏目的包装。电视包装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作为一个制作人员,必须在理解创意人员的意图的基础之上,把脑海中的天马行空的畅想转变成实实在在的画面,并使之成为体现创作主题、完成宣传主旨、吸引观众视线、制作精良的连续运动视频。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把握很多技巧。一部包装作品如果希望够水平、上档次,就需要在色彩、构图、光效、节奏等方面制造亮点。如果这诸多方面的要素在画面上表达得组合得当、协调统一,那就更加完美了。这就要求制作人员要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否则,再好的创意也只能停留于空中楼阁的状态。即使勉强做出来,屏幕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事实上,往往某个技巧的恰当运用或是某种效果的强调突出,就可以使整个包装片取得不错的视觉效果。本文里,笔者就先从光效的角度,来与大家交流一下包装片的制作技巧。光是视频制作中的重要元素之一,眩目的光效通常能使我们的宣传片和栏目片头片花大为增色。在最近相继改版的东方卫视,旅游卫视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最新频道包装中,就已经把光效作为重要的因素来考虑了。而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的包装也较为突出地使用了光效:盘旋飞舞的光带组成五环,橄榄枝射出美丽的光束。相信这些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后期制作的软件很多,可以说每一种都各有千秋,在对光效的制作方面,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三维软件和合成软件都可以采用自己的手段完成某些光效的制作。本文中,将主要讨论合成软件在光效制作上的一些方法,并以在AE中的制作为例,与大家交流一下几点心得。优异的光效容易给人制造难以驾驭的假象,让人知道从何入手。其实,只要掌握规律,运用很多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模拟出光的感觉。

伴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各个高校的文科学院兴起,并且近年来招生势头火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的发展 》

摘要: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 文化 等相关媒体环境集中程度逐渐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习以及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影响。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现实环境;发展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逐渐兴起,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现阶段受众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多样化的现实环境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随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又呈现了新的发展特征,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广播电视编导的政治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与政治环境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程度也对政治环境存在着影响。纵观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编导早期受政治环境影响较为严重,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的深入以及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社会政治环境发展基本一致。以我国的政治环境为例,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必须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媒体理念的广播电视编导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广播电视编导对政治环境的影响。[1]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广播电视编导也具备了鲜明的政治色彩。

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新闻播报过程大量运用了政治性语言,这也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学术范围的发展,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导专业可以有效地发挥出广播电视编导的职能,从而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健康有序发展。政治环境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基础,可以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有效整合,实现与政治元素的融合。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根据政治环境发展状况,对广播电视播报素材进行调整与整合,从而适应政治环境发展的需要。

三、广播电视编导的经济环境

经济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方向,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有效地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在 社会实践 层面的发展。随着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水平逐年提高,我国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都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媒体消费攀升促使媒介技术变革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使广播电视编导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结合起来,实现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完善。经济环境是现阶段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对广播电视播报与节目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媒体形成了人才的良性机制,形成了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准确把握,尽可能获取政治环境的理解以及经济环境的支持,从而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转换为学术价值,并进一步转换为商业价值,通过广播电视编导理论的发展推动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发展。随着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大环境为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正面效应,广播电视编导应当把握住当前积极互动的局面,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四、广播电视编导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影响面较广,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实质上都是围绕着社会环境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的 思维方式 与行为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转型。随着社会同国民交互活动规模扩大化,广播电视编导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社会环境对其发展方向的重要影响。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不断迎合社会环境,并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把握自身的发展趋势。

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应当在把握社会环境发展走向的基础上,夯实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群众基础,对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技术进行持续性更新。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应当同社会环境变化趋势相协调,通过深入了解受众的喜好,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首先应当把握社会环境发展的脉搏,深入了解社会环境发展的特征,从而保证广播电视编导的实践工作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多种角度对广播电视节目主题的剖析。

五、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整体实践性较强,不仅需要相关人才掌握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还要求相关编导人才能够策划编排出受众喜爱的广播节目与电视节目。[2]因此,为了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培养出一系列的应用型编导人才,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与高校相关专业应当加强校企合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在营造良性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环境之前,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高质量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有效地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广播电视媒体与学校可以开设编导培训课程,逐步完善广播电视编导基础设施建设,为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政治、经济、社会等现实环境出发,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广播电视媒体与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可以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的平台,实践性的广播电视编导从业 经验 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结论

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对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政治等现实环境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走向。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对现实环境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通过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形成一种良性机制,从而引导广播电视编导向合理方向发展。

作者:牛磊磊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白茹雪.探讨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292.

[2]金灿.新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的培养[J].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上),2015(09):160.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 》

[摘要]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长期以来,大学 教育 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 方法 。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职业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 人际交往 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成为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中所包含的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共同构成了所有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也将成为事业的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改革研究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还没有重视起来,甚至很多高校的教育者将职业能力培养划分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范畴。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依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依托现有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实验区等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高水平的职业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实践课程内容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以及实践课程改革建设,以学生为实践主体,重点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一、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些主干专业课程。如,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新闻摄影、大众传播学、节目主持艺术、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主持艺术、电视节目制作等,根据课程性质,有课内实验指导教师设置了课内实践课题。其为两种实践形式:一种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留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根据本次课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模拟职业环境进行实践。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30分钟的模拟采访训练;《节目主持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进行课前10分钟即兴主持训练和各种类型节目主持训练,采取教师讲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效果分析与 总结 。另一种是阶段理论内容讲授完,利用一次或几次课时间进行课题型课内实践。由此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到现场指导。如,《影视编导》非独立实验课教师将学生分组,并对每组学生按个人兴趣进行分工,拟定一个拍摄情景,一组的学生共同创作,最终拍摄并剪辑完成一个完整的影片场景。课内实践,由任课教师全程亲自指导,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切中问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性强。这种实践形式,密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使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同步增长,从而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本专业多年来一直坚持和完善的实践教学形式。所谓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学完几门专业主干关联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的实践锻炼活动。时间一般在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之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将每学期最后2~3周定为综合实训教学周。一个实训项目往往结合两个以上相关主干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如,《影视创作》综合实训,综合了《影视编导》、《灯光与音响》、《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综合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工,组成创作剧组。学生按照各自分工最终完成微电影的创作、拍摄、后期剪辑影片包装,最终完成全片。综合实训教学,整合了知识结构,使学生运用多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综合地解决了一些实践问题,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强化。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头戏。而且,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紧密结合实施,更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另一大特色。毕业设计和实习相结合的基本流程分为三个阶段:设计是前期阶段,主要是策划过程;实习是中期阶段,主要制作作品;后期阶段是将前期设计和中期实习进行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即总结撰写论文。这三个阶段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涵盖了培养方案中的大部分课程和综合实训内容。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组成创作剧组讨论选择创作主题。由负责编剧的同学创作剧本大纲,经过讨论与修改定稿;再由编剧创作剧本,由剧组成员讨论、修改并最终定稿。最后由负责导演的同学根据剧本创作分镜头稿本,并由剧组讨论定稿。

负责场记和剧务的同学进行联系拍摄场地,选拔演员,组织演员试镜,根据试镜情况,剧组同学共同确定演员人选;进行拍摄前的排练,导演讲戏、服装化妆确定演员每场戏的服装化妆方案,灯光和音响根据排练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实地情况拟定灯光音响设计方案,摄像根据分镜头稿本和导演在排练现场和实地进行机位的讨论和设置,后期编辑准备编辑设备熟悉分镜头;最后,进行集中拍摄,各工种协同创作实习,形成成片。各个工种分工协作,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提升。

四、课外实践

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综合素质与实践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本系规定:学生必须积极参加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并修满课外培养学分,为此特制定了详细的《课外培养计划》。其涵盖了科技活动、文化活动、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四大类。课外培养计划规定总学分为:10学分。学生按着《课外培养计划》的内容和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课外实践锻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生实践基地的5个工作室、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校以上的各类报刊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奋斗的身影。通过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的实施,既拓展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到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借鉴。

有关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

2.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

3. 关于编导专业建设论文

4. 广播电视编导面试自我介绍

5. 播音主持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广播电视艺术学论文题目

我赞成你的那句 白痴。。。

伴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各个高校的文科学院兴起,并且近年来招生势头火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的发展 》

摘要: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 文化 等相关媒体环境集中程度逐渐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习以及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影响。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现实环境;发展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逐渐兴起,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现阶段受众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多样化的现实环境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随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又呈现了新的发展特征,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广播电视编导的政治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与政治环境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程度也对政治环境存在着影响。纵观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编导早期受政治环境影响较为严重,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的深入以及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社会政治环境发展基本一致。以我国的政治环境为例,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必须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媒体理念的广播电视编导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广播电视编导对政治环境的影响。[1]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广播电视编导也具备了鲜明的政治色彩。

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新闻播报过程大量运用了政治性语言,这也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学术范围的发展,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导专业可以有效地发挥出广播电视编导的职能,从而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健康有序发展。政治环境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基础,可以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有效整合,实现与政治元素的融合。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根据政治环境发展状况,对广播电视播报素材进行调整与整合,从而适应政治环境发展的需要。

三、广播电视编导的经济环境

经济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方向,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有效地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在 社会实践 层面的发展。随着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水平逐年提高,我国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都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媒体消费攀升促使媒介技术变革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使广播电视编导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结合起来,实现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完善。经济环境是现阶段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对广播电视播报与节目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媒体形成了人才的良性机制,形成了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准确把握,尽可能获取政治环境的理解以及经济环境的支持,从而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转换为学术价值,并进一步转换为商业价值,通过广播电视编导理论的发展推动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发展。随着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大环境为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正面效应,广播电视编导应当把握住当前积极互动的局面,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四、广播电视编导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影响面较广,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实质上都是围绕着社会环境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的 思维方式 与行为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转型。随着社会同国民交互活动规模扩大化,广播电视编导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社会环境对其发展方向的重要影响。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不断迎合社会环境,并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把握自身的发展趋势。

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应当在把握社会环境发展走向的基础上,夯实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群众基础,对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技术进行持续性更新。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应当同社会环境变化趋势相协调,通过深入了解受众的喜好,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首先应当把握社会环境发展的脉搏,深入了解社会环境发展的特征,从而保证广播电视编导的实践工作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多种角度对广播电视节目主题的剖析。

五、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整体实践性较强,不仅需要相关人才掌握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还要求相关编导人才能够策划编排出受众喜爱的广播节目与电视节目。[2]因此,为了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培养出一系列的应用型编导人才,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与高校相关专业应当加强校企合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在营造良性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环境之前,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高质量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有效地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广播电视媒体与学校可以开设编导培训课程,逐步完善广播电视编导基础设施建设,为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政治、经济、社会等现实环境出发,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广播电视媒体与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可以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的平台,实践性的广播电视编导从业 经验 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结论

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对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政治等现实环境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走向。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对现实环境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通过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形成一种良性机制,从而引导广播电视编导向合理方向发展。

作者:牛磊磊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白茹雪.探讨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292.

[2]金灿.新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的培养[J].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上),2015(09):160.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 》

[摘要]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长期以来,大学 教育 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 方法 。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职业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 人际交往 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成为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中所包含的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共同构成了所有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也将成为事业的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改革研究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还没有重视起来,甚至很多高校的教育者将职业能力培养划分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范畴。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依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依托现有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实验区等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高水平的职业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实践课程内容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以及实践课程改革建设,以学生为实践主体,重点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一、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些主干专业课程。如,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新闻摄影、大众传播学、节目主持艺术、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主持艺术、电视节目制作等,根据课程性质,有课内实验指导教师设置了课内实践课题。其为两种实践形式:一种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留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根据本次课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模拟职业环境进行实践。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30分钟的模拟采访训练;《节目主持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进行课前10分钟即兴主持训练和各种类型节目主持训练,采取教师讲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效果分析与 总结 。另一种是阶段理论内容讲授完,利用一次或几次课时间进行课题型课内实践。由此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到现场指导。如,《影视编导》非独立实验课教师将学生分组,并对每组学生按个人兴趣进行分工,拟定一个拍摄情景,一组的学生共同创作,最终拍摄并剪辑完成一个完整的影片场景。课内实践,由任课教师全程亲自指导,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切中问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性强。这种实践形式,密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使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同步增长,从而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本专业多年来一直坚持和完善的实践教学形式。所谓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学完几门专业主干关联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的实践锻炼活动。时间一般在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之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将每学期最后2~3周定为综合实训教学周。一个实训项目往往结合两个以上相关主干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如,《影视创作》综合实训,综合了《影视编导》、《灯光与音响》、《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综合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工,组成创作剧组。学生按照各自分工最终完成微电影的创作、拍摄、后期剪辑影片包装,最终完成全片。综合实训教学,整合了知识结构,使学生运用多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综合地解决了一些实践问题,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强化。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头戏。而且,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紧密结合实施,更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另一大特色。毕业设计和实习相结合的基本流程分为三个阶段:设计是前期阶段,主要是策划过程;实习是中期阶段,主要制作作品;后期阶段是将前期设计和中期实习进行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即总结撰写论文。这三个阶段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涵盖了培养方案中的大部分课程和综合实训内容。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组成创作剧组讨论选择创作主题。由负责编剧的同学创作剧本大纲,经过讨论与修改定稿;再由编剧创作剧本,由剧组成员讨论、修改并最终定稿。最后由负责导演的同学根据剧本创作分镜头稿本,并由剧组讨论定稿。

负责场记和剧务的同学进行联系拍摄场地,选拔演员,组织演员试镜,根据试镜情况,剧组同学共同确定演员人选;进行拍摄前的排练,导演讲戏、服装化妆确定演员每场戏的服装化妆方案,灯光和音响根据排练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实地情况拟定灯光音响设计方案,摄像根据分镜头稿本和导演在排练现场和实地进行机位的讨论和设置,后期编辑准备编辑设备熟悉分镜头;最后,进行集中拍摄,各工种协同创作实习,形成成片。各个工种分工协作,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提升。

四、课外实践

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综合素质与实践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本系规定:学生必须积极参加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并修满课外培养学分,为此特制定了详细的《课外培养计划》。其涵盖了科技活动、文化活动、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四大类。课外培养计划规定总学分为:10学分。学生按着《课外培养计划》的内容和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课外实践锻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生实践基地的5个工作室、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校以上的各类报刊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奋斗的身影。通过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的实施,既拓展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到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借鉴。

有关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

2.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

3. 关于编导专业建设论文

4. 广播电视编导面试自我介绍

5. 播音主持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编导不都是做毕业设计的么?毕业论文是什么具体要求呢? 广播电视编导怎么做毕业论文或是设计,都应和专业方向所学有关。论文就从文案入手分析一类影视作品,一档电视栏目,或者是编导发展起源(文编、电编)。再或者研究不同类作品深入分析,或者综合区别对比,电影、电视短片、广告、纪录片、娱乐节目啊什么都可以吧。 既然要求做毕业论文了,应该是主修文编方向吧。 最好说一下具体论文要求,这个编导论文范围太大了,就像做设计还得有个题材,时长什么的。 希望能够帮到你~~

基于PGC(专业生产内容)的自媒体发展趋势探析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媒体/网络新闻发展趋势探析

分析谍战题材电视剧的艺术手法-以《解密》为例

基于个人画像的推送新闻研究

基于网络表情包的新闻传播符号研究

基于问答模式的互动新闻研究

基于用户主播模式的在线直播研究

企业媒体矩阵的(价值、效果)研究——以某一具体企业媒体为例

广播与电视技术期刊

不是北大核心这个刊物08年以前,一直都是北大核心,但是在08核心评定的时候落选了,所以在08以后,就不是北大核心了。估计你在网上看的信息不一致的原因就是因此。详细信息:刊名: 广播与电视技术 Radio & TV Broadcast Engineering主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主办: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2-4522CN: 11-1659/TN邮发代号: 82-46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广播与电视技术曾用刊名:《国际广播电视技术》被合并创刊时间:1974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

本文由《广播与电视技术》杂志独家授权。本文刊发于2020年第2期。作者:庞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摘 要】随着4K技术的全面应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超高清频道开播,对于4K后期制作需求快速增加,网络化的超高清制作岛必然成为发展趋势,4K后期制作全面融入全台文件化制播流程体系中。本文以超高清制作岛3为例从系统 架构、素材管理、后期制作及调色流程、4K制作岛特点等,多角度、全方位介绍网络化超高清制作岛的优势。【关键词】4K超高清,超高清制作岛,网络化制作,AVID Nexis存储,BaseLight校色0 引言2019年是总台着力实现“4K+5G+AI”智能化媒体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随着4K超高清频道的播出运行,对于4K后期制作系统需求高速增长,对于超高清制作岛的设计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既要满足大数据量的吞吐,也要保障系统稳定运行,还要融入网络多元化的使用需求,使用新的设计思路、新的超高清节目质量标准、新的系统架构,这样才能充分满足超高清HDR电视制作的需求,通过更宽的动态范围、更大的色彩空间,更高的帧速率,让4K节目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沉浸式电视观看体验。1 系统架构超高清制作岛3规模超高清制作岛3设备配备:18台AVID 4K非编工作站,2台BaseLight调色工作站,1台音频工作站(与音频岛交互、配音、环绕声审听),配套文本工作站1台(外来文件传输、杀毒)、上载工作站2台(素材上载收录介质高速导入)、网管工作站2台(系统管理、业务管理),2台交换存储、2台转码服务器、3台传输转码服务器、2台岛间迁移服务器(如图1所示) 。核心存储为12座AVID Nexis存储、1台SDA(存储管理服务器),每个存储节点具备20块10TB SATA媒体存储磁盘,单节点具备200TB裸容量。每存储节点达到800MB/s有效视频编辑带宽,存储容量及带宽支持线性增长。总体有效存储节点有12个,总带宽达到,总体裸容量共,满足DNxHR HQX + XAVC双编码工作。核心存储硬件安全性、进岛素材双备份双控制器SDA存储管理服务器,冗余的存储控制器模块,控制器支持所有的 Enterprise Engine(多种企业级存储),可以增加Adds System Director (添加系统控制器)的冗余性能,支持随时调整并优化各工作空间(Workspace)的容量及性能。Nexis E4存储引擎,配备主备双控制器,自动切换备用控制器。4路电源同时供电最多可以停用两个,让岛内数据获得最大程度上的保护。NEXIS E4存储引擎中每座磁盘阵列包含2块热备盘,2块加速SSD或元数据存储SSD,单个Media Pack 10块盘,RAID 6模式,系统硬盘每组 2 块,用于存储System Director 的 Metadata(元数据),有效容量为8块盘,24个Media Pack有效容量:1920TB,每组 Media Pack 提供 400MB/s 读写带宽,每组E4包含2组 Media Pack,800MB/s,单套Nexis支持64个Media Pack,12组E4,有效带宽,实时性达到5轨编辑及共享时间线,18台非编工作站点共享编辑模式,满足XAVC编码的最大并发。共享存储优势:集中上载,素材、时间线共享制作;多机器协同作业提高生产效率,专业存储,素材安全可靠。非编客户端双10Gb接入,比单路带宽速度更快,实现负载均衡高安全,支持高码率DNxHR在线编辑制作,可制作高质量精品节,40Gb/100Gb互联与上下行(如图2所示),演播室素材落地到交换存储,转码服务器调用文件转码至核心存储,交换存储中素材起到双素材备份的作用,数据流磁带库网管手动备份,达到数据安全多重保障。与演播室交互超高清制作岛3与800m2演播室EVS收录服务器连接传输,采用文件级交互(如图3所示),能够达到4路4K文件超实时传输,最高达到四进程倍速,单进程倍速。(举例:4段1个小时的4K XAVC文件用时01:05:00:00可以编辑),后续会经EMK(新升级的企业管理总线)陆续增加新的4K演播室连接。音频合署工作流程优势超高清制作岛3核心存储中划分部分空间与现址音频岛共享,使用输出的AAF文件,为音频岛提供参考视频画面和带有所有剪辑点的音频编辑线,音频岛通过岛间交互流程,提供分轨成品音频文件并携带音频技审信息,写入超3核心存储 (如图4所示),节省了原有拷贝视音频文件人力传送的方式所带来的耗时,由于能够识别编辑点,方便了音频岛对剪辑后的音频再次编辑,回岛后可使用音频工作站环绕声环境对成品文件进行监听。Avid Media Composer与protools源于同一个公司,耦合性更高。调色不止有DaVinci还有BaseLight 校色系统BaseLight作为顶级专业调色系统在电影调色中有很好的口碑,能够提升节目画面的震撼,渲染镜头情绪中的美感,BaseLight具有更强的创造力,简化了复杂的调色与效果制作过程,为影视后期调色提供了智能高效的解决方案。成功案例如:国外的《黑豹》、《纸牌屋》、《疯狂麦克斯·狂暴之路》,国内的《痞子英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北京电影学院、中影制作基地、索尼影视学院都使用该校色系统。基于BaseLight TWO高端校色方式,可以准确的转换不同的色彩空间,对色域和动态范围不会有功能上的局限性,实际工作中超3岛AVID工作站输出AAF文件,由BaseLight TWO工作站在核心存储中调用,可以进行色彩空间转换、伽玛曲线转换、调色、抠像、跟踪等操作,调色完成后继续使用AAF文件发回至AVID MC进行渲染和打包输出 (如图5所示),好处是不占用BaseLight TWO工作站进行渲染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在BaseLight TWO中只校色不修改镜头也可以使用BLG免渲染工作流方式,校色原数据文件交互,媒体文件不需要复制,直接引用。BaseLight与MC交互的调色信息包括:无限调色层、遮罩、跟踪、关键帧和TrueLight色彩管理等。BLG文件包含:带有和不带有调色效果的参考画面,以OpenEXR的格式存储。在超3岛还可以选择具备基于BaseLight插件快速校色方式,BaseLight Editions for Avid调色插件,专为4K HDR开发的图像转换调色工具,可以在AVID剪辑系统中使用BaseLight调色工具和色彩管理系统,精确控制明暗细节和色彩范围,通过插件可对BLG调色信息进行简单调整,无需返回调色工作站再修改,高质量编码,同时多亮度版本输出。当节目无需复杂调色环节时,也可以直接使用插件在AVID工作站上完成调色。 4K审看环境超高清制作岛3 4K环绕声审片室,配备SONY 4K HDR OLED77英寸电视,采用有机电激光显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屏幕,具备自发光,不需背光源、对比度高、色彩鲜艳、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支持HDR高动态范围HLG标准,配备Genelec真力环绕声监听环境,可直接播放岛内编辑工程,实时标记问题,支持多格式审看。超高清制作岛3节目现状《科技盛典》:新址E01录像后通过新奥特收录服务器写入到SSD硬盘,通过上载工作站promiss磁盘箱上载至核心存储,通过AVID软件合并为视音频分离文件并进行整理素材,部分音频录制在高清文件,文件通过网关传输至超3,科技盛典节目素材分为彩排素材和录像素材,6讯道画面,1路斯坦尼康,编辑时4位导演共享合作编辑,1台工作站最终合成,台外小片和节目包装,在套用709LUT的基础上使用BaseLight Editions for Avid调色插件调整颜色,音频方面带环绕声剪辑附加8轨单独声音编辑,精编后和现址音频岛进行交互,同时使用BaseLight Editions for Avid调色插件对整体画面进行补充调色,审片通过后,经超3正常4K入库流程播出和无包装成片素材入库。《4K春晚重播》:4K春晚文件包括,一轨主切,一轨CLEAN,演播室传输视频编码为XAVC的MXF(OP-1a)文件,至岛间迁移服务器,再经转码服务器分离为单独的视音频文件(OP-Atom),写入文件至AvidNexis存储,编辑人员应从TurboWhere软件中调用素材。镜头编辑与高清重播一致,5段时长一致,由于在4K在线包装与高清在线包装有所不同,为节省制作时间提前准备4K包装制作好并放入编辑线,编辑时直接调用,由于音频为环绕声,由现址音频岛单独制作掌声,再由超3进行声音的编辑。还包括无包装成片素材入库流程。《4K元宵晚会》:元宵晚会也是由800m2演播室传送,4K下变换给高清版本,提前录制插播节目并进行编辑,与高清版本保持一致性,由于高清版编辑镜头不够,用还使用了一些4K下变换的镜头,同时也用到了音频合署制作流程,还有节目包装色域调整,超3岛内制作片尾字幕,传送无包装成片素材入库。《向幸福出发》和《一起音乐吧》类型相似的综艺节目,都是800m2演播室录像,主体为访谈、表演+唱歌,进行正常节目内容编辑、上包装、字幕、插外来视频或照片,由于需要与音频岛交互,需要注意音频环绕声编辑,有高清上变换需求,节目包装需要套LUT曲线加BaseLight Editions for Avid调色插件。2 素材管理素材来源A演播室(编码为XAVC Class300的MXF文件)、B主流ENG(SONY摄像机XAVC Class 300MXF、阿莱摄像机4K ProRes MOV、松下摄像机AVC-ULTRA MXF)、C便携外拍设备如大疆 MOV、 MP4,D外来小片文件格式标准,参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超高清电视节目制播技术规范(如表1所示)。色彩空间及伽马曲线管理超高清制作岛3能够识别多种输入文件色彩元数据,目前主流ENG摄像机,包括 SONY、松下、ARRI,演播室摄像机SONY和池上,在编辑时时间线支持多种色彩空间和Gamma曲线,也可以对每一个镜头自动或手动进行LUT校正,支持主流厂商的LUT(如图6所示)。硬件上/下变换 SONY HDRC-4000优势SONY HDRC-4000硬件HDR制作转换器,用于HDR和SDR同步制作,可以对色彩空间和分辨率进行转换,ITU-R709和ITU-R BT2020之间双向转换,3840×2160和 1920×1080之间双向转换, HDR/SDR 之间转换,即HLG->BT709(如图7所示),可以实现HDR和SDR节目的同步监看,效果与媒资4K下变换画面质量相似。上载介质Promise Pegasus3 R8 Raid系统:可以支持演播室收录SSD硬盘普通的SATA或SAS硬盘,实现单盘到系统的自动加载,素材的高性能上载。SxS Pro读卡器:可以支持SONY F5/F55 摄像机的SxS存储卡,素材读取速度不低于400MB/s。Cfast 读卡器:可以支持Arri系列摄像机,Thunderbolt 3或USB 接口,接口可直接供电,素材读取速度不低于400MB/s。P2/P2 Express读卡器:可以支持Panasonic系列摄像机,提供P2 Express卡到P2卡适配器,素材读取速度不低于200MB/s。3 后期制作及调色流程介绍超高清制作岛3标准流程介绍演播室通过网关方式向超3推送4K素材,转码执行器自动转封装,迁入到TurboWhere中,技术人员通过TurboWhere调取素材开始编辑,编辑过程中如有其它格式的素材可通过非编软件对不同来源的节目素材进行手动指定LUT并校正颜色,从而达到节目整体色域空间的一致性,编辑完成后提交内审,确定节目内容无修改后,使用BaseLight Editions for Avid插件按照播出标准对节目指标进行调整,生成AAf文件通过音频合署的方式与音频岛交互,编辑好的音频文件与视频合并生成播出文件,提交入库流程,系统后台自动完成转封装,并提交UQC进行自动技审,UQC返回结果通知后,打开TurboAudit软件,有技审资格的技术员对高码文件和UQC结果进行技审,并检查技审单,确认无误后提交入库(如图8所示)。直播类制作流程以4K春晚重播为例,800m2演播室通过EVS直连方式与超3传送4K文件,经转码服务器转封装至核心存储,在H204 AVID 4K工作站进行编辑制作,字幕通过高清字幕工程转换为4K字幕直接导入使用,流程采用内审现场审片方式,入库采用自由分段流程(每段可不固定时长,但不超1小时)。外拍小片制作流程及BaseLight调色流程以4K春晚精编为例,素材通过移动硬盘上载到核心存储,在AVID中进行合并转码后编辑,或link使用素材保留原始色域/gamma信息,在非编工作站制作完成后可生成AAF文件,BaseLight调色工作站可调用该AAF文件进行高端校色,校色完成后调色工作站将重新生成携带调色信息的AAF文件返还给非编工作站,非编工作站将返还的AAF文件进行播出文件制作。节目包装素材色域转换节目包装素材包括:片头、宣传片、人名条、角标、块字幕、导视窗等,使用BaseLight Editions for Avid调色插件可以在插件内部制定色彩空间并进行转换,通过Video grade视频调色工具进行一级调色,以监视器为准让包装素材还原正确的色彩显示。4 网络化超高清制作岛特点 4K文件配备的大容量中央存储容量XAVC 4K IntraCBG Class 300 MXF文件每小时占用磁盘空间230GB(高清DNxHD 120 每小时54GB),超高清制作岛3核心存储有效容量:1920TB,平均每工作站96TB,可以存储320多个小时素材。采用光纤连接和顶配工作站超高清制作岛3全部采用10GB光纤连接,每个站点读写带宽700MB左右,单轨4K视频轨道占用带宽75MB,受限于计算机性能瓶颈实时性达到5轨(选用AVID官方推荐的最佳性能配置),内审低码3倍速(1小时成片20分钟完成),转封装5倍速(1小时成片12分钟完成)。 网络化4K播出传送流程以一起音乐吧为例:60分钟节目时长,从提交入库流程开始①转低码(耗时20分钟)、②送审片系统(耗时2分钟)、③等待主任内审(需另行计算)、④环绕声制作时间(需另行计算)、⑤通过后提交入媒资流程转封装(耗时12分钟)、⑥UQC质检 (耗时1小时)、⑦播出文件人工检查 (耗时2小时,视频、环绕声、立体声检查)、⑧技审单检查(耗时10分钟)、⑨确认后文件迁移至媒资 (耗时8分钟),共计耗时232分钟 (不包括另计时间)。基本上和高清环绕声播出流程耗时持平。 BaseLight TWO调色系统优势实时性,硬件性能强大,BaseLight TWO调色完成后可以实时播放,不会出现像Davinci调4K文件时播放卡顿的现象或渲染文件丢失的情况。AAF文件的交互性好,带编辑点交互能够为节目制作节省很多的时间,Davinci输出的AAF文件AVID是无法识别的。也可以使用BLG文件携带校色信息实现免渲染工作流程。BaseLight有自己独立的Turelight色彩管理(无损失),使用T-log伽马曲线有更高的动态范围,E-Gamut色彩空间有更广的色域范围。成品多模式发布流程超高清制作岛3通过传输转码服务器和转码服务器可对成品文件进行多模式发布流程,支持对审片系统、媒资与播出、融合媒体等多格式的转换。5 结束语4K技术作为时代进步的趋势,发展及应用前景广阔,这次网络化4K超高清制作岛的建设,充分吸收高清制作岛的经验,结合台内上下游各系统的业务规则,本着多元化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行业内新标准、新技术、新规范,打造全流程网络化、数字化的超高清后期制作系统,为电视制作行业勾勒出未来的绚烂美景。作者简介庞博,男,1979年7月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硕士、中央电视台技术制作中心视频制作高级工程师、连续15年参加《春节联欢晚会》后期制作,制作的大型晚会:《春节歌舞晚会》、《元旦晚会》、《五一晚会》、《60年国庆晚会》、《六一晚会》、《七一晚会》、《八一晚会》、《心连心》、《G20峰会》、《亚洲文化嘉年华》、《道德力量晚会》、《双拥晚会》、《文联春晚》、《中俄艺术家大连欢》等,纪录片:《东方主战场》、《故宫》、《再说长江》、《香港十年》、《大三峡》等,栏目: 《中华民族》、《欢乐中国行》、《综艺盛典》、《我爱满堂彩》、《CCTV音乐厅》、《智慧树周末版》等。好文共赏请转发 有话要说请留言

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本刊系信息产业部主管的我国视频专业中文核心期刊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设有发展论坛、数字电视与数字视频、宽带网络与传输、节目制作与广播、信息终端、视频技术应用与工程、器件与应用、标准测量与仪器、业界动态等栏目。本刊以应用技术为主,兼顾学术与科普,以技术交流为主,兼顾市场信息与产品商情,在视频专业领域起技术导向及产品推广作用。

不是08中文核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