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篇看看做参考,我有部分论文,也有自己写的。 漫谈湿砂型铸件表面缺陷 与其它铸造方法相比,湿型铸件是较容易产生粘砂、砂孔、夹砂、气孔等缺陷的。如果铸造工厂注意控制湿型砂的品质,这些缺陷本来是有可能减少或避免。以下用实例说明型砂性能与铸件表面缺陷的关系。 一.粘砂 研究工作表明,一般湿砂型铸件,不论铸钢还是铸铁,粘砂缺陷都是属于机械粘砂,而不是化学粘砂。机械粘砂的产生原因有多种,最多见的如下的实例: 1.砂粒太粗和透气性过高,金属液容易钻入砂粒间孔隙,使铸件表面粗糙,或将砂粒包裹固定在表面上。江苏某外资工厂的铸铁旧砂中不断混入大量30/50目粗粒芯砂,以致型砂透气性达到220以上,铸件表面极为粗糙。内蒙某工厂铸钢车间的气动微震造型机生产中、小铸件。使用主要集中在40目的40/70粗粒石英砂混制型砂,铸件表面产生严重粘砂。平时不检测型砂透气性,认为已经符合工艺规程规定的≥80。为了找到粘砂原因而专门检测一次,发现透气性居然高达1070左右,表明这就是产生粘砂的原因。因此型砂透气性必须有上限,型砂粒度粗细和透气性应当处于适宜范围内。一般震压机器造型单一砂最适宜的型砂粒度大多为70/140目,透气性大致为70~100,高密度造型的型砂粒度最好是50/140或100/50,透气性为80~140。有些生产发动机的铸造厂大量使用50/100目粗原砂制造砂芯,落砂时不断混入旧砂中,使型砂透气性可能达到180以上,就应加入100/140目细砂,或将旋流分离器中的细颗粒部分返回到旧砂中,以便纠正型砂粒度。 2.铸铁型砂中煤粉含量不足或煤粉品质不良。北京某铸造厂生产高速列车刹车盘,铸件材质符合要求,而表面有严重粘砂,需整体打磨后才能交货。型砂中所用煤粉来自郊区一家关系密切的私营小供应商。粘砂的产生原因可能是煤粉品质太差,还可能是型砂中有效煤粉量也不足够。安徽某阀门总厂使用的“煤粉”是生产焦炭洗选下来的废料,灰分高达76%。使用后整个型砂性能遭破坏,铸件废品超过一半。铸造工厂应该对购入的煤粉品质加强检验。优质煤粉要求灰分≤10%,挥发分30~37%,焦渣特征4~5级。型砂的有效煤粉含量可以用发气量进行检测。中小灰铁铸件震压造型应用普通煤粉的的型砂每1g的发气量大约在22~26mL,折合普通品质有效煤粉量约为6~7%,或优质煤粉5~6%,或增效煤粉4~5%。高紧实度造型用型砂发气量大体在18~24mL,折合增效煤粉含量3~4%。我国一些外资铸造工厂大多用灼减量(LOI)估计铸铁用湿型砂抗粘砂性能。例如江苏一汽车铸件厂的静压造型线规定面砂的灼减量为±。国内有多家造型材料公司供应各种“煤粉代用品”。铸造厂应先进行浇注试验,与优质煤粉或增效煤粉比较铸件表面效果、型砂性能变化以及铸件生产成本,然后确定是否选用。 二.砂孔 铸件表面的砂孔和渣孔通常合称为“砂眼”。渣孔大多是由于用了稻草灰或干砂当做聚渣剂形成的。关于砂孔的形成原因如以下几个实例: 1.天津某合资铸造厂手工造型生产电机壳等中、小灰铁铸件。主要缺陷是整个铸件上表面都可看到弥散分布的砂粒。分析这种砂孔形成原因是冲砂,是浇注系统和型腔被铁液冲蚀而掉落的零散砂粒漂浮在液面上形成的。该厂平常并不控制型砂品质,据云以前曾检测湿压强度只有25kPa。手工造型用型砂湿压强度最好在70~80kPa左右,震压机器造型应90~120kPa。如果是高密度造型,型砂湿压强度可以是140~180 kPa。大件可以再增高些。为了提高型砂的湿压强度,应避免使用劣质膨润土,膨润土吸蓝量最好在35mL以上。型砂还需要含有足够的有效膨润土,例如高密度造型的型砂5g吸蓝量大多在55~65mL。折合优质有效膨润土量6~7%。 2.山东某铸造工厂只有一台震压造型机,上班后先造下型铺满地面和下芯。半天以后更换模板制造上型和扣箱合型,准备浇铸。铸件经常出现砂孔等缺陷。其原因是湿砂型表面脱水干燥后表面强度急剧下降,表面砂粒很容易被冲蚀落入铁液中。天气干燥季节中“风干”现象更加严重。湿型砂下箱敞开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如果发觉砂型表面有干燥脱水的迹象,合型前应用喷雾器向砂型表面喷水使恢复潮湿状态。天津某日资汽车发动机厂过去曾用进口表面强化剂喷涂型腔表面,现也改用喷水。 3.四川某汽车件铸造厂使用静压造型机流水线生产汽缸体和汽缸盖,铸件表面都有多少不等的砂孔。该厂型砂采用本省品质不高的膨润土和煤粉,未对旧砂进行经常性除尘处理,致使旧砂中含泥量有时升高达到24%。为了保持型砂含水量%左右以防止产生气孔缺陷,不得不将型砂紧实率压低在27~32%范围内。型砂的湿压强度并不低,在170~210kPa,不是产生砂孔的原因。由于型砂的灰分过高和紧实率很低,影响韧性不足,破碎指数只有65~75%左右。这种型砂性能太脆,起模性差,砂型的棱角和边缘容易破碎,因而引起砂孔缺陷。该厂应当改用优质膨润土和煤粉;还应使用旧砂除尘设备,将旧砂含泥量控制在12%以下,型砂含泥量不超过13%;将型砂破碎指数控制为80~85%。在造型处的型砂紧实率提高为35~38%,含水量为,使(紧实率)/(含水量)的比例在10~12的范围内。这样就能提高型砂韧性和减少砂孔缺陷。上海、北京、哈尔滨有几家工厂在砂子中加入少量α-淀粉用来改善型砂韧性,降低起模摩擦阻力,增强表面风干强度。对防止砂孔缺陷和改善铸件表面光洁程度都有益处。 4.河南某拖拉机厂的发动机铸造分厂由于大量冷芯盒砂芯的混入,使型砂变脆,起模性能越来越差。不但砂型边棱易碎,而且吊砂易断。根据工厂规定,碾轮混砂机的周期时间只有3min,不能加长混砂时间以免影响造型机用砂需要。后来尽最大努力使混砂周期延长了1min,发现型砂的手感起了变化,起模性也有了改善。这说明原来的混砂时间太短,不能混制出优良的型砂性能。 三.夹砂(结疤、起皮) 自从国内有多家公司供应优质活化膨润土以来,湿型铸件表面夹砂缺陷已大为减少。但是个别湿型铸造工厂还会意外地产生夹砂缺陷。 1.江西一家小型汽车修配厂希望用湿型生产摩托车发动机铝铸件。开始时曾借来两只牛皮纸袋的仇山“陶土”供混砂使用。后来又到物资部门购买了两只麻袋包装的陶土。但是发现新购来陶土的型砂粘结力很低,砂型在火炉旁烘烤后开裂起皮,浇注铸件出现严重夹砂缺陷。当时用极为简陋的条件检查两种粘土的泥浆是否能用碱活化变稠。证明麻袋中不是膨润土而是真正陶土,不可用于湿型铸造。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当初地质部门将呈微弱酸性的钙基膨润土称为“酸性陶土”。而很多铸造工厂又将“酸性陶土”简称为“陶土”。结果把以蒙脱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膨润土与以高岺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真正陶土(即普通粘土)混淆在一起。真正的陶土主要用来烧制陶瓷,不适合湿型铸造使用。铸造工厂也可以用吸蓝量来鉴别两种不同的粘土矿物,膨润土吸附亚甲基蓝在25~45mL,而普通粘土吸蓝量只有膨润土的十分之一。 2.水质的影响:天津的一家台资铸造工厂,使用挤压造型机生产出口铸铁煎锅。用优质活化膨润土混砂,型砂的湿压强度200~250kPa,紧实率35~38%,含水量3%左右。但是后来铸件靠近内浇道处产生夹砂缺陷,怀疑混砂所用井水有问题。该厂原来混砂用深井水的井管被堵塞。老板为了节约,打了一口20m浅井供混砂加水之用。工人发现这口井的水咸不能喝,洗手搓肥皂也不起泡沫。经化验这种浅井水中含有大量钠、镁、氯离子,对活化膨润土有强烈的反活化作用,用来混砂生产铸件容易产生夹砂缺陷。从邻近工厂引来饮用水混砂后,仍不能完全消除原来水质的影响。江苏有一家挤压造型生产冰箱压缩机铸件工厂,使用流经工厂外面小河中的河水混砂,适逢河水上游有化工厂向水中排废水而引起铸件产生夹砂缺陷,其原因也是由于废水的反活化效应。如果怀疑水质是否适合混砂,可以取2g或3g膨润土分别用纯净水和待试水测定膨润值,或膨胀倍数和自由膨胀量,如果待试水的测试结果比纯净水低很多,就表明待试水的品质不可用。 四. 气孔 铸件的气孔缺陷主要有裹携气孔、侵入气孔、析出气孔和反应气孔四个类型。以下举例说明工厂中常见气孔的生成原因和防止措施。 1.鉴别气孔的类型和生成原因都是不容易的。根据生产经验,提高浇注温度30~50℃经常可以减少任何类型气孔缺陷的发生。应当注意每包铁液浇注最后一两个砂型的温度,因为这时包中铁液温度已然下降而容易产生气孔缺陷。天津某台资铸造厂生产工业缝纫机壳体,每台铁液本可以浇注7个砂型,但是只浇5个砂型。剩在包中铁液倒回电炉中,然后再重新接一满包铁液去浇注砂型,就是为了保持浇注温度,减少气孔缺陷。 2.北京某日资工厂曾发现一个有气孔缺陷的铸件,锯开后看到气孔呈一个个连续上浮状态。估计在产生气孔的界面上背压力超过了铁液的静压力引起侵入气孔,但已无法判断气源是何物。有的工厂将旧砂堆当做垃圾堆,香烟头、冰棍捧、废纸团、瓜籽皮……扔到旧砂,混入型砂中都可能形成气孔缺陷。有些外资铸造工厂严格禁止在厂区中吸烟也是预防气孔的有效措施之一。 3.山东某厂生产中等大小出口阀门铸铁件,用震击造型机造型,冷芯盒制砂芯。该厂采取两天连续造型和下芯、合型,每隔一天冲天炉开炉浇注一次。所生产铸件气孔废品率极高。分析其原因是砂芯吸潮发气进入铁液中造成的侵入气孔。冷芯盒砂芯长时间放置在相对湿度极高的砂型中很容易吸潮。浇注时不仅粘结剂发气,而且砂芯吸收的水分也发出大量水汽,因而容易产生气孔缺陷。应当将隔日开炉攺为每日开炉,或者造型后先合空型,待开炉日再开箱下芯、合箱浇注。既可以防止砂芯吸潮,又可以减少砂型风干脱水,使气孔缺陷大为减少。多开出气冒口,增大排气能力。适当提高浇注速度,迅速建立静压力抵制界面气体侵入,也对防止侵入气孔有好处。 4.从河南、山东、辽宁、吉林…等发动机铸造工厂的气孔缺陷生成情况来看,所遇到的气孔仍多属于砂芯发生气体的侵入气孔缺陷,很少是析出性的氮针孔。因为所用砂芯的粘结剂都改为含氮量较低的树脂,而且必要时在芯砂中和涂料中加入适当的氧化铁。因此首先应当加强砂芯的排气能力。砂芯中间应开通畅的排气孔。对于厚大断面砂芯可以抽成空心或分半挖成网格形内腔而后粘合。树脂自硬砂芯最常用的排气办法是使用尼龙编织管,制芯时可以方便地沿砂芯的任意形状预埋在砂芯中。热芯盒、冷芯盒和壳芯都是整体射制的,不能预埋排气管路,可以安放通气针或棒,在取芯之前或之后抽出。但是更多的是在砂芯硬化后用硬质合金钻头从芯头钻孔帮助排气。例如山西某液压件厂生产形状极为复杂的液压阀,将壳芯所有芯头都角钻头钻盲孔帮助排气。西班牙有一家生产小轿车的铸造工厂,制出气缸盖的水套砂芯用专门多头钻床自下向上地将水套砂芯的各个冷却水通道芯头同时钻出盲孔。较大砂芯下芯时,如果芯头与芯座的间隙过大,会出现铁液钻入砂芯通气孔现象。应当用耐火纤维毡垫、泥条、石棉绳等密封材料围封砂芯芯头。还要注意高温快浇,迅速建立起铁水压力超过发气点背压力使气体不能钻入铁液中成为气泡。即使气体已经钻入铁液中,也能漂浮和随着铁液进入排气冒口排出。另外,采用低发气量粘结剂对防止气孔缺陷是必要的,例如北京某工厂生产英国的煤气炉燃烧圈只有一个芯头,排气困难,就尽量将壳芯的发气量控制在12mL/g以下,而且高温快速浇注。 5.山西某厂使用挤压造型机生产灰铸铁曲轴,在铸件表面和皮下形成宻集的小气孔。一般为直径1~3mm的小孔,大多存在于表皮内1~3mm处,抛丸清理或粗加工时露出。此工厂不用树脂砂芯,不会产生氮气孔,缺陷应当属于反应气孔。即金属液与铸型在界面处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溶解在金属液中。冷却时溶解度降低析出成气泡。铸件材质为灰铁,也排除掉铁液中镁或稀土与砂型中水分引起反应。怀疑是炉料和孕育剂有可能将铝、钛带入铁液中。因为铝、钛与水反应放出极易溶入铁液层中的原子态[H]。该层凝固时氢的溶解度降低而以分子态气相析出和长大成氢气泡。由该厂硅铁孕育剂的分析报告中看到含铝量达到,可能是产生皮下气孔的主要原因。硅铁孕育剂的含铝量最好为左右,最多不可超过%。对于随流孕育用硅铁,不但要控制较低的含铝量,而且要限制加入量一般不超过%。为了防止铝、钛等元素与水的反应,挤压造型的型砂含水量也必须控制在不高于4%。 6.球墨铸铁的铁液浇注入湿砂型后,残留镁同水分子中氧强烈反应而产生原子态[H],是产生皮下气孔缺陷的主要原因。必须采取冶炼和工艺两方面的措施才能防止反应气孔的产生。河北某球墨铸铁工厂是生产载重汽车离合器压盘等球墨铸铁件的专业厂,铸件无皮下气孔。从该厂冶炼角度来分析其避免气孔的原因是各项指标都未超出常规范围。例如使用优质铸造焦,冲天炉出炉温度在1480℃以上,球化处理包的内腔深度为直径的倍,浇包和型腔表面抖冰晶石粉,铁水含硫,残留镁量为。但是从工艺角度来分析:面砂含水量高达,远远超过通常认为的最多不可超过。分析其不出气孔的原因可能是:(1)型砂加入了大量煤粉,灼减量高达。超过通常的4~5%。未测型砂发气量,估计在35mL/5g以上。浇注后露出的铸件表面呈现深蓝色,表明浇注时型腔中为大量强烈还原性气氛,将型腔中水汽冲淡。(2)砂型透气性100,并扎有大量排气孔,浇注生成的水汽大部分排出型腔以外,减少了可能参与反应的水汽。(3)面砂含水量虽然相当高,但含泥量高达21%。因此测得紧实率只有36%左右,说明型砂并不潮湿。可能泥分吸收了大量水分,减缓了化学反应的速度。因此可以设想产生反应气孔缺陷主要取决于紧实率(即型砂干湿程度),而不是含水量。 五. 讨论 1.获得优质型砂的条件首先是选用优质原材料,也还需要应用优良的混砂过程。一些技术管理比较严格的湿型砂铸造工厂要求在每班结束前将混砂机中的砂子完全清除干净。美国主要的湿型铸造厂大多要求混砂机刮板与底盘的距离为一个硬币厚度。日本几家使用碾轮式混砂机的汽车件铸造工厂的混砂周期都是6min。但是我国有的铸造厂的混砂机碾盘中和碾轮上的砂子都长期不清理,刮板磨损也不调整,碾轮混砂时间最多3min。这怎样能够混制出优良品质的型砂呢? 2.型砂品质表现在于性能如何,加强型砂性能的检测和控制才能制备出优等型砂。江苏某日资汽车件铸造工厂静压造型线用面砂的日常检测项目有二十余种,还未包括背砂和原材料的检测项目在内。我国有的铸造工厂的型砂实验室中仪器设备简陋,湿型砂性能的日常检测项目可能只有三、四种。怎能根据测得结果说明铸件表面缺陷产生原因呢?又怎能用来降低铸件废品率呢?
1、制图
传统方法是取得铸造图纸然后把图纸送往铸造厂。这一过程可以在报价中完成。如今,越来越多的客户及铸造厂商使用电脑辅助设计以代替。
2、模具
在砂型铸造中模具是使用木头或者其他金属材料制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求我们的工程师,使模具尺寸略大于成品,其中的差额称为收缩余量。其中目的是熔化金属向模具作用以确保熔融金属凝固和收缩,从而防止在铸造过程中的空洞。
3、制芯
制芯只要通过把树脂砂粒置于模具中,以形成内部表面的铸件。因此芯与模具之间的空隙最终成为铸造。
4、成型
在熔炼成型过程中需要准备一付模具。成型通常涉及模具的支承构架,拉出模具使其在浇铸过程中分离,在先前放置的芯在模具中融化然后关闭模具口。
5、清洁
清洁的目的是去除砂粒, 打磨以及铸件中过剩的金属。焊接, 除砂能够改善铸件表面外观
被烧毁的砂土和规模都拆除,以改善表面外观的铸造。过量金属及其他冒口被清楚。再近一步焊接打磨等步骤。最后检查其缺陷及综合质量。
6、整理
发运前,再加工。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我们可以为其再做热处理,表面处理,额外的检查等。
化学硬化砂型铸造工艺的特点是:
①化学硬化砂型的强度比粘土砂型高得多,而且制成砂型后在硬化到具有相当高的强度后脱膜,不需要修型。因而,铸型能较准确地反映模样的尺寸和轮廓形状,在以后的工艺过程中也不易变形。
②由于所用粘结剂和硬化剂的粘度都不高,很易与砂粒混匀,混砂设备结构轻巧、功率小而生产率高,砂处理工作部分可简化。
③混好的型砂在硬化之前有很好的流动性,造型时型砂很易舂实,因而不需要庞大而复杂的造型机。
④用化学硬化砂造型时,可根据生产要求选用模样材料,如木、塑料和金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砂型铸造
专业一点好不好?这上面全由
李魁盛,男,1936年4月出生,天津市人。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编的主要著作有:《铸造工艺设计基础》,曾获国家教委及原机械电子工业部颁发的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铸造工艺及原理》,曾获河北省高校优秀教材奖;《铸造工艺设计手册》;《砂型铸造工艺及工装设计》;《铸造工艺学》(与王文清合编);编写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第18卷(《材料铸造成型工程》)第四篇第七章砂型铸造工艺、工装设计《铸造工艺学》(与侯福生合编)。长期从事铸造工艺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并以此为课题指导研究生,发表论文多篇。曾任全国铸造工艺及造型材料专业委员会(第一、二、三、四届)委员,铸造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铸造信息网理事,《铸造生产》、《造型材料》、《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编委等职。现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中国铸造协会教育培训委员会教授。
万仁芳,1942年8月生,江西省南昌市人。1965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原江西工学院)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同年被分配到筹建中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为东风汽车公司)。此后,从助理工程师到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始终在生产第一线,历任东风汽车公司铸造一厂组长、科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0余项,在《铸造》、《现代铸铁》、《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铸造设备研究》、《今日铸造》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第5卷)》(与黄乃瑜合作)。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零件或毛坯)的工艺过程。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铸造生产的毛坯成本低廉,对于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更能显示出它的经济性;同时它的适应性较广,且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但铸造生产所需的材料(如金属、木材、燃料、造型材料等)和设备(如冶金炉、混砂机、造型机、造芯机、落砂机、抛丸机等)较多,且会产生粉尘、有害气体和噪声而污染环境。 铸造是人类掌握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公元前3200年,美索不达米亚出现铜青蛙铸件。公元前13~前10世纪之间,中国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时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商代的重875千克的司母戊方鼎、战国的曾侯乙尊盘和西汉的透光镜等都是古代铸造的代表产品。早期的铸造受陶器的影响较大,铸件大多为农业生产、宗教、生活等方面的工具或用具,艺术色彩较浓。公元前513年,中国铸出了世界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铸铁件——晋国铸鼎(约270千克重)。公元8世纪前后,欧洲开始生产铸铁件。18世纪的工业革命后,铸件进入为大工业服务的新时期。进入20世纪,铸造的发展速度很快,先后开发出球墨铸铁,可锻铸铁,超低碳不锈钢以及铝铜、铝硅、铝镁合金,钛基、镍基合金等铸造金属材料,并发明了对灰铸铁进行孕育处理的新工艺。50年代以后,出现了湿砂高压造型,化学硬化砂造型和造芯、负压造型以及其他特种铸造、抛丸清理等新工艺。 铸造种类很多,按造型方法习惯上分为:①普通砂型铸造,包括湿砂型、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类。②特种铸造,按造型材料又可分为以天然矿产砂石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熔模铸造、泥型铸造、铸造车间壳型铸造、负压铸造、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和以金属为主要铸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连续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两类。铸造工艺通常包括:①铸型(使液态金属成为固态铸件的容器)准备,铸型按所用材料可分为砂型、金属型、陶瓷型、泥型、石墨型等,按使用次数可分为一次性型、半永久型和永久型,铸型准备的优劣是影响铸件质量的主要因素;②铸造金属的熔化与浇注,铸造金属(铸造合金)主要有铸铁、铸钢和铸造有色合金;③铸件处理和检验,铸件处理包括清除型芯和铸件表面异物、切除浇冒口、铲磨毛刺和披缝等凸出物以及热处理、整形、防锈处理和粗加工等。
《铸造技术》创刊于1979年,是中国铸造协会会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铸造技术》是一本集中报导我国铸造领域先进科研成果、实用工艺技术、生产管理经验以及铸造行业发展动态的综合性科技期刊。覆盖铸铁、铸钢和有色合金铸造等整个铸造工业领域。读者对象为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大专院校师生、科研院所工程研究人员等。创刊三十多年来,《铸造技术》坚持“面向企业,服务一线”的办刊宗旨和“实用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办刊理念,在行业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被国内外19家数据库(网站)收录,成为读者喜爱的铸造行业专业技术期刊。《铸造技术》杂志内容主要由铸造材料研究和铸造成型工艺两大板块组成。前者主要设置:材料开发、材料改性、材料保护、材料失效分析等4各栏目;后者主要设置:今日铸造、工艺技术、生产技术、经验交流、行业动态(信息)等栏目。此外,为了扩大铸造工作者的视野,了解和借鉴与之相关专业的技术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改版后的《铸造技术》杂志还开设了实用成型技术、设备改造及铸件加工等栏目。发表的话有点难度哦。。
为了更好的对铸钢件热加工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在对铸钢件常用热加工处理工艺流程进行详细阐述基础上,对铸钢件热处理之后的性能影响进行分析,最后结合现场实例,对热处理工艺进行分析,旨在提升铸钢件热处理后的性能,满足现场生产实践需要。关键词:铸钢件,热处理,性能,硬度,韧性铸钢件是一种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金属材质,在常规的铸钢件锻造过程中,热加工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工艺。通过热加工工艺中的退火、正火等热处理工艺,可以对强铸钢件性能进行改善,满足实践需要。因此,文中对铸钢件热加工处理技术开展分析研究,并针对一般的铸钢件采用的热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对铸钢件在热加工处理过程中的影响进行阐述,并结合具体的铸钢件零件,分析其热加工处理工艺技术。1. 铸钢件常用热加工处理工艺流程铸钢件是钢铁材料与铸造工艺结合成果,在实际的铸钢件生产处理过程中,鉴于热加工处理对铸钢件性能能起到较大改善作用,为了确保铸钢件性能满足使用需要,需要特别注意热加工处理工艺。铸钢件内部的铸钛组织不均衡、枝间偏析严重、晶粒粗大等缺陷,同时由于铸钢件壁厚以及结构存在差异,同一个铸钢件的不同部位组织结构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并有较大的残留内应力。铸钢件常用热加工处理工艺有退火、正火、调质、淬火、回火、固溶处理、沉淀硬化、表面化学热处理等等。(1)退火工艺对铸钢件进行加热且将温度保持在比AC3温度高20~30℃一段时间后,在进行降温冷却。对铸钢件进行退火的主要功能是对铸钢件内部的组织进行处理,使铸钢件内的晶粒细化,减少枝间偏析,从而达到对铸钢件性能进行改善的目的。(2)正火工艺继续对铸铁件进行加热,使其温度比AC3温度高30~50℃,并保持一段时间,使得铸铁件可以充分的实现奥氏体化,随后将高温铸铁件放置于空气之中进行冷却降温。采用正火可以将铸钢件内部的钢组织细化,从而使得铸钢件具备较好的力学性能,正火工艺与退火工艺存在较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正火工艺温度更好且冷却更快。退火工艺以及正火工艺的主要目的是对铸铁件自身硬度值进行调整,并控制刚铁件内部残余应力,以便后续切削工艺开展,避免在切削过程中铸钢件出现开裂或者变形。同时还可以改善铸钢件力学性能,为最后的热加工处理做准备。(3)淬火工艺淬火工艺是对铸铁件进行退火以及正火之后,待铸钢件完全处于奥体氏并保持一定时间,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对铸钢件进行降温,最终使得铸钢件内部组织向贝氏体或者马氏体组织转变。淬火工艺根据降温方式不同可以具体细分为油冷、水冷以及气冷等形式。在对铸钢体完成淬火之后,需要及时进行回火,以便能够对淬火产生的应力进行处理,使铸铁件具有较好性能。淬火工艺参数主要包括淬火温度、淬火介质以及淬火保持时间等。(4)回火工艺回火工艺是在正火或者淬火工艺之后进行。在对铸钢件进行正火或者淬火之后,选择某一适合温度保持一定时间,根据铸钢件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冷却时机从而使得铸钢件内部的不稳定组织得以向稳定组织转化。回火工艺主要目的就是消除正火或者淬火工艺产生的残余应力,进而提升铸钢件的韧性以及塑形。在对铸钢件正火之后,需要视铸钢件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之后,确定是否进行回火;在对铸钢件进行淬火之后,需要及时的进行回火。根据回火工艺的温度差异,可以细分为高温回火(温度在500~600℃)、低温回火(温度在150~250℃)。低温回火主要用于对表面淬火以及渗钢等具有较高耐磨性的铸钢件进行处理,高温回火主要是对具有较好的韧性及较高强度的低合金钢以及碳钢进行处理。(5)固溶处理通过对铸钢件进行固溶处理,可以使得铸钢件内部的碳化物以及其他析出相溶于固溶体之内。具体为先将铸钢件加热到合适温度后,使得过剩相得到充分溶解,随后快速冷却,从而得到过饱和溶液体,根据不同的铸钢件情况,应对固溶温度合理选择控制。(6)沉淀硬化在对铸钢件进行淬火或固溶后,将其放置于合适温度环境之中进行保温处理,使得内部的氮化物、碳化物、金属间化合物等得以析出,并融入到基体之中,从而可以提升铸钢件硬度。根据铸钢件制作材料区别,选择适合的沉淀硬化温度。对于低合金钢通常需要进行沉淀硬化处理。(7)消除应力对铸钢件进行消除应力通常针对的是淬火应力、锻造应力等,从而使得铸钢件结构保持稳定。为了消除铸钢件应力,可以将铸钢件温度保持在比AC3低100~200℃,并保持一定时间,随着钢炉逐渐冷却。对于低合金钢应力消除最常用的热处理方式为消除应力。(8)除氢处理对铸钢件进行除氢处理主要是提高铸钢件塑形,将铸钢件温度加热至170~200℃或者提升至280~300℃,经过长时间处理后,铸钢件内部无组织变化,可以用于一些较脆的低合金钢铸件处理2. 热处理工艺对铸钢件性能影响采用热处理工艺对铸钢件进行处理之后,可以显著提升铸钢件整体性能,使其更好的可以满足生产实践需要。(1)强度采用热处理之后对铸钢件强度有显著影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铸钢件屈服强度影响各不相同,例如低合金钢,采用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之后,可以有效提升其强度。在对低合金钢进行热处理时,需要结合应用实际,对采用的热处理工艺进行调整。(2)延伸率采用热处理之后也会对铸钢件的延伸率有较为明显影响。根据有关研究,铸钢件延伸率与热处理工艺存在明显关联。采用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显著的提升铸钢件延伸率。以低合金钢为例,合理的选择渗碳、淬火以及回火等热加工工艺之后,可以有效的增强其延伸率。(3)韧性当夹杂物一定的情况下,铸钢件韧性与其内部基体组织有较大关联,选择合适的热加工处理工艺,可以降低杂质对铸钢件影响,提升其韧性。立体,对低合金铸钢件采用渗碳、淬火以及回火等热加工工艺,可以提升其韧性,增强低合金铸钢件的实用性。3. 铸钢件热加工处理实践分析为了更好的对铸钢件热加工处理进行研究,以某工矿企业采用的刹车盘为例,对采用的热处理工艺进行分析。刹车盘是矿井机车正常运行的关键设备之一,需要确保刹车盘具有较好的性能。以采用的某一具体型号刹车盘热处理工艺,采用低碳钢铸钢件制作,具体材质为18CrMnTi,心部以及表面硬度分别为HCR40~45、HCR58~65,在920~950℃参碳,油萃温度为850~870℃,回火温度为180~200℃。热处理工艺主要为渗钢、油萃以及回火,通过采用适宜的热加工处理工艺,可以提升刹车盘采用的低碳钢铸钢件性能,满足工矿企业生产需要。同时,由于采用热加工处理工艺,容易引起铸钢件出现翘曲,为了便于对出现翘曲变形量较大的铸钢件进行直接处置,同时刹车盘采用的低合金铸钢件端面的平整度要求在以内,因此需要对铸钢件进行必要的清砂处理。在对铸钢件进行热处理之后,进行清砂处理,且需要保证热处理之后的铸钢件强度、延伸率、韧度等都可以满足使用标准要求,避免出现隐患,确保进行热处理之后的铸钢件性能以及结构等的可靠度。总结文中对铸钢件常用的热加工处理工艺技术进行分析,具体对铸钢件采用的退火工艺、淬火工艺、回火工艺、固溶处理等八种热处理工艺进行详细阐述,基于此,对热加工处理对铸钢件在硬度、延伸率以及韧度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最后以某一刹车盘采用的低合金铸钢件实际热处理为工程实例,对热处理工艺技术以及调质进行具体分析。以期通过本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铸钢件热处理技术发展。参考文献[1]史东丽,潘多龙,姜伟航.一种铸钢件的铸造工艺及热处理工艺数值模拟[J].铸造技术,2018,39(09):1987-1990.[2]许冀鑫,崔野.水轮发电机组铸钢件冶炼及热处理工艺[J].铸造技术,2018,39(08):1714-1717.[3] 李斌.铸钢件热处理技术分析与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8(03):60+64.[4]赵步青,刘春菱,张丹宁.铸钢热处理工艺[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8,39(01):9-13.[5]卫心宏,姚国平.大型铸钢件钛微合金化的研究及应用[J].铸造设备与工艺,2017(05):41-43+45.作者单位:汾西矿业设备修造厂原文出处:高亮亮.铸钢件热处理技术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
不是。《铸造设备与工艺》由太原科技大学主办,综合因子为:,是省级期刊。铸造设备与工艺主要刊登铸造设备、工艺、合金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及专题论述。 ——据“杂志之家”和“百姓网”
随着社会的先进技术的不断进步,制造技术也获得快速的发展,具有精密化、智能化、清洁化以及集成化的特点。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先进制造技术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先进制造技术2000字论文篇一:《浅析机械制造技术》 摘 要:随着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同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机械制造生产模式很难满足现实需要,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机械制造的特点,然后就发展趋势展开论述。 关键词:机械制造;特点;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机械制造技术也获得快速的发展,具有精密化、智能化、清洁化以及集成化的特点。就目前而言,计算机、传感、自动化、新材料以及管理等技术与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进行结合,保证成为一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整体系统工程,不断保证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追求最佳的经济技术效果,实现机械制造过程中管理的简化和合理化,促进不断采用最新的生产方式。 一、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国内外现状 从国外发展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的机械水平已经相当高,在进行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一般采油工计算机辅助和仿真等 方法 ,同时对 企业管理 的方法和手段也日趋规范化和科学化,尤其在机械加工技术方面实现全面的自动化,采用数控技术和自动引导小车等技术。发达国家主要制造了一系列新的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集成制造、智能制造以及敏捷制造和并行工程等系统。 (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主要建立在自动化、信息技术等基础上,有效利用计算机软件,把企业内部的生产较为分散的自动化系统集成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率。在利用计算机集成系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功能方面来讲,要做好市场预测、产品设计、加工技术以及制造管理和售后服务等,这比传统机械企业自动化服务的范围要大的多,系统非常复杂。这种计算机集成主要以信息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不断缩短产品开发、保证产品质量,降低工程投资等。 (二)智能制造系统。这种系统主要把模糊推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广泛的应用到制造系统,最大限度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提高机械制造的水平和技术。人工智能系统是智能制造系统的核心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及财力,提高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 (三)并行工程。并行工程,也可以称为同步或者同期工程,主要对传统的机械产品进行串行的开发,这种系统主要要求开发过程中要考虑到产品的周期,具体包括机械产品的质量、成本、因素、计划以及用户的要求等,保证各方能够协调工作。保证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具有一定顺序性和并行性,保证在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的减少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周期,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敏捷制造又称为灵捷、迅速和灵活指导,就是将柔性生产、熟练掌握生产技术进行集成,实现对劳动力的灵活管理,能够有效的无法预见的市场消费潜力做出比较迅速的反映。进行敏捷制造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结构,实现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生产,采用竞争合作的原则。 二、机械指导技术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而言,机械指导技术发展主要朝着精密加工、微细加工以及纳米技术方向和高度自动化方向的发展,以敏捷制造和CIMS等为主。超精密加工设备正朝着高精度、高速度、多功能、高复合以及智能、安全、环保方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格局,不断降低噪音、油污和粉尘等危害。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科技、信息的迅速发展,机械制造朝着全球化、虚拟化以及绿色化的方向反战。 (一)全球化。近些年来,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机械制造国际化经营越来越受到欢迎,但是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导致有的企业倒闭或者被兼并。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 网络技术 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机械制造企业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产品开发以及经营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国际的市场竞争,因此机械制造全球化的技术基础就是实现网络化、标准化以及集成化,这给机械制造企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保证产品设计、材料选购、机械制造以及产品的开拓和销售可以跨国跨地区的进行流通,真正实现全球化。 (二)虚拟化。虚拟化就是指在实际的机械制造过程中采用虚拟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机械产品开发的风险,提升产品的开发速度,保证机械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能够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不断对投资成本进行优化,具体可以采用运动仿真、动力学、造型设计、人机工程学等。在进行机械制造过程中,要采用模拟和检验技术,促进检验的加工方法、可加工性和合理性,保证机械产品的质量,优化机械产品生产质量,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做好机械产品的设计计划、具体的生产组织管理和车间调度以及物流链的设计等。虚拟化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就是进行计算机仿真,通过一些软件对真实的系统进行模拟,保证机械产品设计的质量和合理性,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和缺陷,保证机械产品的质量。 (三)绿色化。在进行机械产品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ISO9000系列国家质量标准进行设计,保证实现机械产品的绿色化,具体包括绿色设计、材料、设备、工艺、技术、包装以及管理等,不断生产处绿色产品,包括最后在产品使用后经过绿色处理后保证能够回收利用。因为采用绿色设计和生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机械制造原料和能源的利用率,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制造业的自动化。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项技术,精密机械的成形技术主要铸造、焊接以及塑性加工技术,精密的铸造、锻压、热塑性成形以及切割等技术。无切削液加工被广泛的应用在机械加工汗液,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冷却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ROM技术突破了传统加工技术的的原则,而是采用添加和累计的方法,具有分层实体制造和熔化沉积制造等技术。以上机械绿色制造工艺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原料和能源的消耗,同时建少了产品开发的成本,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 综上所述,在进行现代机械制造过程中,要不断采用先进节能的技术,促进机械制造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云飞.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2]王世敬,温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石油机械.2002(11) [3]王洋.浅析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装备制造技术.2011(02) 先进制造技术2000字论文篇二:《浅谈机械制造技术》 【摘要】机械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本文对机械制造技术在我国及世界历史上的发展作了简要陈述,对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技术特点进行概括介绍,并简述了未来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械制造简史 先进机械制造技术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制造技术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机械制造技术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传统机械制造方面,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特别是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停滞不前,这100多年的时间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机械制造技术飞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水平,中国机械制造技术的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急剧拉大,到十九世纪中期已经落后西方一百多年。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近三十年来,机械制造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向机械产品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和成套化的趋势发展,在有些方面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新中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水平之高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这一时期还没有结束,只要我们能够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用好科技发展规律并勇于创新,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还将向更高的水平发展,重新引领世界机械工业发展潮流。 1.机械制造简史。石器时代人类制造和使用的各种石斧、石锤和木质、皮质的简单工具是后来出现的机械的先驱。 几千年前,人类创制了用于谷物脱壳和粉碎的臼和磨,用于提水的桔槔和辘轳,装有轮子的车,航行于江河的船及桨、橹、舵等。所用的动力由人力发展到畜力、风力和水力。所用材料由天然的石、木、土、皮革等发展到人造材料。最早的人造材料是陶瓷。制造陶瓷器皿的陶车,已是具有动力、传动和工作三个部分的完整机械。鼓风器对人类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强大的鼓风器使冶金炉获得足够高的炉温,得从矿石中炼取金属。西周时期,中国就已有了冶铸用的鼓风器。 17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英、法等国迅速发展,许多人致力于改进各产业所需要的工作机械和研制新的动力。随着机械的改进,煤和金属矿石需求量的增加,只依靠人力和畜力已不能适应生产提高的要求,于是在18世纪初出现了纽科门的大气式蒸汽机,用以驱动矿井排水泵。1765年,瓦特发明了有分开凝汽器的蒸汽机,降低了燃料消耗率。1781年,瓦特又创制出提供回转动力的蒸汽机。 18世纪后期,蒸汽机的应用从采矿业推广到纺织、面粉和冶金等行业。制造机械的主要材料逐渐从木材改为金属。机械制造工业开始形成,并逐渐成为重要产业。机械工程从分散性的、主要依赖匠师个人才智和手艺的技艺发展成为有理论指导的、系统的和独立的工程技术。机械工程是促成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机械大生产的主要技术因素。 19世纪末,电力供应系统和电动机开始发展和推广。20世纪初,电动机已在工业生产中取代了蒸汽机,成为驱动各种工作机械的基本动力。发电站初期应用蒸汽机为原动机;20世纪初,出现了高效率、高转速、大功率的汽轮机,也出现了适应各种水力资源的大、小功率的水轮机。19世纪后期发明的内燃机经过逐年改进,成为轻而小、效率高、易于操纵并可随时启动的原动机。内燃机最初用于驱动没有电力供应的陆上工作机械,以后又用于汽车、移动机械(如 拖拉机 、挖掘机械等)和轮船,20世纪中期开始用于铁路机车。内燃机和以后发明的燃气轮机和喷气发动机,还是飞机、航天器等成功发展的基础技术因素之一。 2.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以前,机械大都是由 木工 手工制成的木结构,金属(主要是钢和铁)仅用以制造仪器、钟表、锁、泵和木结构机械上的小型零件。金属加工主要靠机匠的精工细作以达到需要的精度。随着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以及随之出现的矿山、冶金、轮船和机车等大型机械的发展,需要成形加工和切削加工的金属零件越来越多,所用金属材料由铜、铁发展到以钢为主。机械加工(包括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等技术及其设备以及切削加工技术和机床、刀具、量具等)迅速发展,从而保证了发展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机械装备供应。 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品种要多样、更新要快捷、质量要高档、使用要方便、价格要合理、外形要美观、自动化程度要高、售后服务要好,要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 3.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特别注意产生最好的实际效果,其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目的是要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的全球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因此,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 4.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不断采用先进制造技术,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管理方面。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推出了准时生产(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多数小型企业仍处于 经验 管理阶段。 设计方面。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CAM),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我国采用CAD/CAM技术的比例较低。 制造工艺方面。工业发达国家较广泛的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我国普及率不高,尚在开发、掌握之中。 先进制造技术2000字论文篇三:《论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特色与 教学方法 》 0 引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制造业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传统的依靠手工制作的制造业也越来越多的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元素,其产品的设计、制作的工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等均得到不断的优化。先进制造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生产实践过程中,从而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大高校纷纷将先进制造技术这门课作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从而系统地介绍先进制造技术及工程应用方面的内容。由于先进制造技术是集机械、自动化、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课程,其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纷繁复杂,并且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实践操作教学的比例,将所学的先进制造技术理论课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给门课程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对相关知识掌握得更加牢靠,印象更加深刻。 1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与特色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 先进制造技术是将传统的制造技术结合机械、电子信息、经营管理等现代化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制作加工、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过程中,以便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低耗和清洁,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各大高校所使用的《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较深,前后章节之间的衔接性不是很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得很吃力,对先进制造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不太熟练,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的特色 首先,先进制造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从课程,其综合性较强。由于该课程涉及到机械、电子信息、自动化、现代管理等各方面的技术,包含了信息流、物质流和资金流等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其涵盖的内容、过程和信息相当的复杂。 其次,先进制造技术是一门内容覆盖面广的学科。与传统的制造技术相比,现代先进制造技术涉及到产品生产加工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最初的产品设计、到产品生产加工、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到销售及售后服务的跟踪与质量服务等各方面的过程,其运用到的技术包括自动化技术、产品制作加工技术、以及生产管理技术等等。因此,现代制造技术在传统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跨学科的技术和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形中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和强度,并且技术更新的速度较快,学生适应能力也不断受到挑战。 再者,先进制造技术是一门动态发展的技术,由于先进制造技术融入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等,而这些技术渗透到了制造业的每一个环节,从最初的设计到生产加工到生产管理再到最后的销售和售后整个环节。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做得最好,才能实现高效、低耗和清洁生产的目的。因此,随着新技术的不断革新,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内容也要随着发生变化,并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 最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实用性较强。由于先进制造技术在现代加工制造业的应用较为广泛,实践性较强。与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方法不同,先进制造技术课程不仅重视技术的学习,还重视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技术,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使得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实用性得到加强。 2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 合理选择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是一门动态变化的课程,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变化,教材和教学内容也应该随之做出调整。首先,要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由于该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覆盖的学科范围较广,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难以兼顾到教材所涵盖的全部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相关知识板块的重要性程度做出课程所需课时的安排,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从而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把握课程的重点,有的放矢地去学习相关知识点。 其次,先进制造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为了赢得市场竞争力,企业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受到制造型企业的青睐。为了顺应这种市场形势,高校必须保证先进制造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最新的先进制造技术,并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以便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以发展的眼光来学习这门课程。最后,教学内容应该突出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特色,由于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要求学生掌握好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思想,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 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 由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更新速度较快,课程内容具有前沿性,为了培养具有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另外,现代制造型企业已经从传统的加工装配延伸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好先进制造的技术还要具备现代 管理知识 ,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理念指导实践,随着新理念的诞生,新的技术也随之出现,因此,随着先进制造理念的独断发展变化,先进制造技术也不断得到发展。只有让学生掌握好了新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工程实践中,才能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另外,除了要更新教学理念之外,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也就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既有对基本概念的讲解,也有对相关技术知识的讲解,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可以采用授业式讲解,对技术知识的讲解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或者两者相互结合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解决相关问题,然后在课堂上一起讨论的方法,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对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这样的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合先进技术,优化教学手段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课程信息量大,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节省上课板书的时间,使教师将主要的时间用于相关知识的讲解上面。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动画、视频等,不仅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相关的知识点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但应该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还是应该对整个课程讲解起到主导作用,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对相关重难知识点做出板书,方便学生理解。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提前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既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又增加了教学的效果。 注重实践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先进制造课程的实用性和工程性表明这门课程不仅要有理论教学,还要注重实践教学。再加上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覆盖面较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对理论知识难以形成感性认识,学习起来较为吃力,久而久之,便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必须要加大先进制造课程实践教学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操作,能够对理论知识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参与到实验室的项目中来,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大型制造型企业、科研机构或者其他实验基地进行观察和体验,从而对先进的设备和制作工艺有一个更加感官的接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先进制造课程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这样学生便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一种新的认识,并且更加愿意去探索和挖掘这些理论知识的实用型。 3 总结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涵盖的内容较多,知识面较广,并且由于先进制造技术融入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等,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先进制造技术也要不断地发生变化,以便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除此之外,先进制造技术还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通过对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本文提出了四种教学方法,分别从教学内容、讲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效果着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优化教学,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1. 先进连接技术论文 2. 先进磨削技术论文 3. 关于机械方面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4. 关于机械制造毕业论文 5. 机械制造技术论文发表
开题报告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机械设计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对你有用!
机械设计开题报告范文篇1
论文题目:左接头锻造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1)学习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和掌握常用模具整体设计、零部件的设计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总体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2)综合运用热锻模课程和其它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及生产实践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模具设计问题,并使所学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3)通过计算和绘图,学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培养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
(4)可以掌握锻造工艺,熟悉各种锻造各种锻造设备,熟悉掌握计算机操作以及了解DEFORM软件的应用,并具有机械设计及制造等综合知识.
2、现实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涌现,进一步提高锻件的性能指标;同时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成本,使之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锻造是一种借助工具或模具在冲击作用下加工金属机械零件或零件毛坯的方法.锻件的最大优势是韧性高、纤维组织合理,件与件之间性能变化小;锻件内部质量与加工历史有关,不会被任何一种金属加工工艺超过.
锻件的优势是由于金属材料通过塑性变形后,消除了内部缺陷,如锻(焊)合空洞,压实疏松,打碎碳化物,非金属夹杂并使之沿变形方向分布,改善或消除成分偏析等,得到了均匀、细小的低倍和高倍组织.而铸造工艺得到的锻件,尽管能获得较准确的尺寸和比锻件更为复杂的形状,但难以消除疏松、空洞、成分偏析、非金属夹杂等缺陷;机械加工方法获得的零件,尺寸精度较高,表面光滑,但金属内部流线往往被切断,容易造成应力腐蚀,承载拉压交变应力的能力较差.
这几年,我国火车不断提速,动车、高铁相继投入运营,这也代表着以后的发展方向,这要求我们必须保证火车导轨的安全可靠行,为保证高速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旅客的舒适性,高速铁路的平顺性是很重要的指标,国外高速铁路采用断面尺寸公差和平直度要求很高的长定尺钢轨并焊接成超长无缝线路.接头作为连接导轨的关键部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模具制造技术现代化是模具工业发展的基础,性能良好的锻造设备是提高锻造生产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高精度、高寿命、高效率的锻模模需要高精度高自动化的锻造设备相匹配.为了满足大批量高速生产的需要,目前锻造设备也由单工位、单功能、低速压力机朝着多工位、多功能、高速和数控方向发展,加之机械手乃至机器人的大量使用,使锻造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各式各样的锻造自动线和高速自动压力机纷纷投入使用.
二、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本课题以锻造工序的数目确定、预成形设计为重点,对比不同形状预制坯的成形过程,给出了合理的制坯工序布排和设计,实现了一火锻造.同时,开发了封闭飞边闭式锻造预锻工序,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最后,对锻造过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拟,在40MN热模锻压力机上进行了试验和试生产,模拟和试验结果证明锻造设计符合生产要求.该锻件形状复杂,材料分布非常不均匀,其锻造工序编排和模具设计难度更大.
本课题的难点在于应用三维绘图软件和deform软件对其进行应力应变分析,通过软件规范初设数据并反复进行修改,直到得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三、调研报告(或文献综述)
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过去的计划经济过度到现在的市场经济.锻压生产虽然生产效率高,节约原材料和机械加工工时;但生产周期较长,成本较高,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铸造、焊接、机械加工豆加入了竞争.锻造生产要跟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不断改进技术,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进一步提高锻件的性能指标;同时要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使之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模具的技术水平明显有了提高,一些国产优质模具的性能已接近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但由于我国起步晚,许多模具不得不依赖进口,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非常大.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锻压技术本身的完善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对机械零件的性能要求更高.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机车的速度越来越高,负荷越来越大.出更换强度更高的材料外,研究和开发新的锻造技术.挖掘原有材料的潜力也是一条出路.
2 .模具计算辅助设计、制造与分析(CAD/CAM/CAE)的研究和应用将极大地提高模具制造效率,提高模具质量,使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实现一体化.
3. 模具的标准化、商品化、机械化及专业化自动生产.
4. 工艺分析计算的现代化.它将与现代数学、计算机技术联姻,对加工零件进行计算机模拟和有限元分析,达到预测某一工艺方案对零件成形的可能性与成形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供设计人员修改和选择.
目前锻造业面临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纳为一下几个方面:
1.装备水平低,其主要表现是设备老化、精确度低.
2.管理体制亟待理顺,生产厂点过多,力量分散.
3.机械制造厂家封闭式经营生产,是产品缺乏竞争力.
4.科学研究投入少,接受新技术新工艺迟缓,其结果导致搞科研也搞生产,生产厂家的问题无人去解决.
四、参考文献
【1】姚泽坤主编. 锻造工艺学与模具设计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卢秉恒.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3】王先奎. 机械制造工艺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吴宗泽 机械零件设计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郑家骧 刘永田.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 内蒙古科技出版社,
【6】锻压手册(设备)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7】锻模设计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五、研究内容及确定方案各步骤
1、研究内容:
(1)模具整体方案设计,包括零件的工艺分析、设计绘制锻件图、模具类型的确定、确定变形工步及中间坯料尺寸,压力中心计算、压力机选择、计算原坯料尺寸的确定等;
(2)模具整装配图和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
(3)编写设计毕业论文
2、基本设计方案
本零件是属于大型锻件,首先根据相关尺寸确定其锻造工步,通过计算/r以及H/d的相关数值, 基本步骤设计如下:
1、计算毛坯尺寸
2、选择成型设备及其参数
3、用DEFORM模拟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并分析缺陷并加以改进
4、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5、模具的总体设计
6、下料
7、加热
8、弯曲
9、预锻
10、终锻
11、切边
六、进度安排
第5-6周 毕业实习,撰写实习报告
第7-8周 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文献综述;根据参考文献和课题要求,提出自己拟定的可行方案;
第9-10周 写出开题报告,开题;进行总体设计
第11-12周 外文文献翻译,完成详细方案设计
第13-14周 完成结构优化设计
第15-16周 绘制图纸,列出论文编写大纲,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
第17周,整理设计资料,进行毕业答辩
机械设计开题报告范文篇2
课题名称:浅谈盒盖注塑模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xxx
姓名:yjbys
学号:xxx
指导老师:黄xx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塑料相对金属,密度小,但强度比较高,绝缘性能优良,具有非常好的抗化学腐蚀性,在机械、化工、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塑料已经大规模的取代了金属。目前塑料制件在工业、日常生活各领域几乎无处不在。所以掌握模具设计这一门技巧,对于未来从事相关行业的我们极其重要。在本课题的制做过程中,我们还锻炼使用UG、AUTOCAD等CAD,CAE绘图软件的技巧。使我们在塑件结构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分析、塑料模具数字化设计、塑料模具零件的选材、热处理、塑料模具零件的制造,以及资料检索、英文翻译等方面获得综合训练,为未来工作适应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模具工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80年代以来,在国家产业政策和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速均为13%,1999年我国模具工业产值为245亿,至2002年我国模具总产值约为360亿元,其中塑料模约30%左右。在未来的模具市场中,塑料模在模具总量中的比例还将逐步提高。
我国塑料模工业从起步到现在,历经半个多世纪,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成型工艺方面,多材质塑料成型模、高效多色注射模、镶件互换结构和抽芯脱模机构的创新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
在制造技术方面,CAD/CAM/CAE技术的应用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以生产家用电器的企业为代表,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的CAD/CAM系统,如美国EDS的UGⅡ、美国ParametricTechnology公司的Pro/Emgineer、美国CV公司的CADS5、英国Deltacam公司的DOCT5、日本HZS公司的CRADE、以色列公司的Cimatron、美国AC-Tech公司的C-Mold及澳大利亚Moldflow公司的MPA塑模分析软件等等。这些系统和软件的引进,虽花费了大量资金,但在我国模具行业中,实现了CAD/CAM的集成,并能支持CAE技术对成型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经济效益,促进和推动了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
目前,国内市场对中高档模具的需求量很大,但要求国产模具必须在质量、交货期等方面满足用户的需求。另外,随着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的人工费用增加,其模具生产正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转移。因此,只要国产模具的质量能够有提高,交货期能够保证,模具出口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未来我国的模具将呈现十大发展趋势:一是模具日趋大型化。二是模具的精度越来越高。三是多功能复合模具将进一步发展。新型多功能复合模具除了冲压成型零件外,还担负叠压、攻丝、铆接和锁紧等组装任务,对钢材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四、是热流道模具在塑料模具中的比重逐渐提高。五、是随着塑料成型工艺的不断改进与发展,气辅模具及适应高压注射成型等工艺的模具将随之发展。六、是标准件的应用将日渐广泛。七、是快速经济模具的前景十分广阔。八、是随着车辆和电机等产品向轻量化发展,压铸模的比例将不断提高,同时对压铸模的寿命和复杂程度也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九、是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塑料模具的比例将不断增大。十、是模具技术含量将不断提高,中、高档模具比例将不断增大,这也是产品结构调整所导致模具市场走势的变化。
三、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1.明确塑件设计要求
仔细阅读塑件制品零件图,从制品的塑料品种,塑件形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各方面考虑注塑成型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必要时,要与产品设计者探讨塑件的材料种类与结构修改的可能性。
2、运用UG及CAD软件完成模具设计。
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注塑时分型面处不可避免地要在塑件上留下溢料或拼合缝的痕迹,因此分型面最好不要选在塑件光亮的外表面或带圆弧的转角处。其中分模是最重要的一环。
3、模具结构设计
1).塑件成型位置及分型面选择;
2).模具型腔数的确定,型腔的排列和流道布局以及浇口位置设置;
3).模具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4).顶出机构设计;
5).拉料杆的形式选择;
6).排气方式设计。
4、模具总体尺寸的确定,选购模架
模架已逐渐标准化,根据生产厂家提供的模架图册,选定模架在以上模具零部件设计基础上初步绘出模具的完整结构图。
5、模具结构总装图和零件工作图的绘制
模具总图绘制必须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其画法与一般机械图画法原则上没有区别,只是为了更清楚地表达模具中成型制品的形状,浇口位置的设置,在模具总图的俯视图上,可将定模拿掉,而只画动模部分的俯视图。
模具总装图应该包括必要尺寸,如模具闭合尺寸,外形尺寸,特征尺寸(与注塑机配合的定位环尺寸),装配尺寸,极限尺寸(活动零件移动起止点)及技术条件,编写零件明细表等。
通常主要工作零件加工周期较长,加工精度较高,因此应首先认真绘制,而其余零部件应尽量采用标准件。
四、课题研究进程规划
1、支座三维模型的设计:根据盒盖零件的尺寸,设计出它的三维模型,并分析模型的具体特征,确定注塑模的基本结构。
2、分型面的设计:根据盒盖零件的结构进行拆模,设计型芯、模及定模的分型面。
3、创建塑模模具元件:生成型芯、动模、定模等模具的成型零件。
4、模具的充模、开模仿真:通过充模仿真,检查该模具注塑出的具有单一实体特征的塑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开模仿真,检查开模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开模是否发生干涉,从而确定模具设计的合理性。
五、参考文献:
1.张维合编著,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教程[M],化学工业出版社,
2.屈华昌主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
3.屈华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1-3
4.刘际泽.塑料制品内与模具设计提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4
5.李得群.国外注射模CAD/CAM/CAE发展概况.模具工业,1994,(9):47-53
6.刘跃军,翟金平.聚合物注射成型的过程控制[[J].工程塑料应用,2001,29(9):41-42
7.益小苏.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4-8
8.刑海涛.精品模具申城展风采高水平设备荟萃上海[[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2,(4):1
六、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机械设计开题报告范文篇3
院(系)名称:机电工程系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
年级:09机电三班
学生姓名:夏**
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袁**
设计题目:电梯控制系统的PLC原理图及梯形图设计
电梯的国内外研究动向及意义
从1887年美国奥的斯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梯,到中国最早的一部电梯在上海出现,电梯行业在中国迅速发展,由此电梯变成了高层宾馆、商店、住宅、多层厂房和仓库等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垂直方向的交通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物规模越来越大,楼层越来越多,对电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梯也更加安全、舒适。然而,人们的追求并没有就此停止下来,仍在不断地进行研究改进。21世纪开始国际开始强调“绿色”,绿色和平,绿色天然,绿色和谐。电梯是载人的机电设备,要实现绿色,也就是强调电梯更舒适、更安全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强调电梯与环境的协调与和谐。
目前意义上的“绿色”,一般是强调“天然”的一面,强调与环境的协调与和谐。电梯属于纯粹的工业产品,其天然性应表现为对环境影响的尽可能小,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以及电梯本身的人性化。这也应是绿色电梯的发展方向。
(1)智能化。我们这所说的智能化电梯是传统的人工智能是无法胜任的。传统的智能控制是一种技术的事先安排,说到底是一种程序控制,是一种周期性的系统自动控制,实际上还算不上智能。而真正的智能电梯应更具人性化特点,不仅具有传统的人工智能的所有优点,而且还有传统的人工智能无法比拟的东西,具有动念和随机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诸如能根据轿厢内的情况和各层的候梯信息,自动地制定每次最优的运动速度和停车政策;自动选择运动方面;双向语音交流;到达目的层的语音提示等,让乘客有更多的主动性,使大楼交通运输实现真正的人机对话。智能化要求电梯有自动安全检测功能,让电梯自己能够检测到电梯的故障所在,并及时报警予以排除。
(2)安全。运行安全是电梯的根本和关键。可以说,电梯的全部其他工作都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使电梯安全运行更有保障。运行安全不仅要消除电梯启动时较强的电磁辐射,使用安全材料和运行稳定,而且要有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让每一位乘客在宽敞、明亮轿厢内有安全、舒适的好心情。同时,电梯运行安全也要求电梯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时,不但要使乘客容易与外界沟通联系,而且电梯本身应当能自动播放让乘客感到放松的音乐,彻底消除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当小孩和老人乘坐时,电梯对他们应给予一种如同家人般的照顾,不但让老人和孩子感到方便和舒适,而且更让其家人感到放心。电梯运行安全还要求电梯有自动休眠功能,使电梯在保证运行效率最高的同时,使电梯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休眠。
(3)与环境的协调和平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视觉协调。有人曾经做过环境色彩是否对人有影响的研究。该研究发展:视觉不协调的环境色彩对人的情绪、精神影响非常大。色彩宜人,格调高雅,制作精良的电梯,乘客自然会有一种安全的感觉,有一种视觉上的舒适。用料低廉,款式陈旧,色彩沉闷,甚至破破烂烂的电梯,乘客视觉协调无从谈起,乘坐电梯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安全。国内的许多电梯公司对此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不少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国产化的电梯也显露出一副土生土长的容貌。
②消除电磁辐射。如前所述,由于电梯是大楼里频繁起制动的大容量电器是电磁干扰的元凶,所以绿色电梯必须是一个达到自身对大楼电磁干扰最小,而又不被其他电磁干扰影响的建筑机电设备。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乘客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可以保证大楼、大厦中的大楼的办公自动化、楼宇自动化、通讯自动化的正常运转。
③舒适感。通过采用高载频波矢量静音变频器,可降低噪声变换频率及电压。以CPU控制电压及频率的连续变换方式,按人体生理适应要求,利用计算机优化设计而成的理想运行曲线,实现更稳定、更舒适的运行。
对现代化电梯性能的衡量,主要着重于可靠性、安全性和乘坐的舒适性。此外,对经济性、能耗、噪声等级和电磁干扰程度等方面也有相应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电梯行业会越来越贴近生活。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所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电梯的控制方式上,主要有继电器控制、PLC控制和微型计算机控制三种。而PlC实际上是一种专用计算机,它采用巡回扫描的方式分时处理各项任务,而且依靠程序运行,这就保证只有正确的程序才能运行,否则电梯不会工作;又由于PLC中的内部辅助继电器及保持继电器等实际上是PLC系统内存工作单元,即无线圈又无触点,使用次数不受限制,属无触点运行,因此,它比继电器控制有着明显的优越性,运行寿命更长,工作更加可靠安全,自动化水平更高。PLC控制是三种控制方式中最具有可靠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的控制方式,它更适合于用在电梯的技术改造和控制系统的更新换代,是电梯控制系统中理想的控制新技术。
电梯的控制是比较复杂的,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为电梯的控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PLC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得它的体积大大减小,功能不断完善,过程的控制更平稳、可靠,抗干扰性能增强、机械与电气部件有机地结合在一个设备内,把仪表、电子和计算机的功能综合在一起。它已经成为电梯运行中的关键技术。因此,研究plc技术更具有了战略性的意义。
Plc的研究内容及措施
对于电梯的控制,可选用继电-接触系统或可编程控制器来完成,但是二者有各自的特点:
a:继电-接触系统:它的优点是线路直观,大部分电器均为常用电器,更换方便,价格较便宜。但是他触点繁多,线路复杂,电器的电磁机构及触点动作较慢,能耗高,机械动作噪音大,而且可靠性差。
b:PLC在设计和制造上采取了许多抗干扰措施,使用方便,扩展容易。它使用了梯形图和可编程指令,易于掌握。总之,PLC取代继电-接触系统已经成为大的趋势。
基于上述原因,我选择用可编程控制器来完成对电梯的控制。
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PLC行业已经在工业市场上占有一大片领地。在此次设计中,我将利用PLC来实现对电梯的控制。其中包括对PLC硬件的设计,软件设计,驻点路的设计,控制柜的设计,以及电梯惦记和其他设备的选择,还有原理分析等。相信此次设计后,我对电梯的实际运行能有初步的了解。
控制要求:
1.电梯轿箱的控制要求:
a:选向:根据电梯各层内选外呼信号的先后和停止时轿箱所在的楼曾位置决定电梯的运行方向。
b:选层换速:指电梯能够根据轿内所选层而决定运行方向,而且遵守或一直向上,或一直向下的原则。并且在每次平层的时候都能够换速。
c:楼层位置的指示:选用了数码管显示的方法。由于FX2N系列已有内部计数-译码驱动模块,所以只要外部加上LED七段显示管和电源就可以显示楼层了。
2.电梯门的控制要求:
要求当电梯平层的时候,电梯门自动打开,经过10秒钟后电梯门自动关上。如果遇到有人在门中间的情况,电梯会因为光电开关的作用而自动开门。
3.补充要求:
除了上述两个要求以外,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备用电梯电机的使用,一但曳引电机出现故障,备用电机将手动控制转入运行状态,避免因曳引电机出故障而引发的不必要的麻烦。
是用来做什么呢?
课程论文格式要求论文题目 [宋体,小二号,加粗,居中,不宜超过20字]学号[黑体,小四号,居中] 姓名[楷体_GB2312,小四号,居中][空一行]摘要 [黑体,五号,加粗,缩进两个字]:本文介绍了……..的种类、现状、防治的办法等,对…………有意义。×××××××××××××××××××××××。 [摘要内容为宋体, 五号, 300汉字左右][空一行]关键词[黑体,五号,加粗,缩进两个字]:×××,×××, ×××[宋体, 五号,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用标点符号][空两行]目 录[黑体,小三号,居中][空一行]1□×××××××××××××××××××□…… ……………………………□1□□□×××××××××××××××××××□………………………………□1□□□□□××××××××××××××□□□□□××××××××××××□□□×××××××××××××□………………………………………………□72□××××××××××××××□……………………… …………………………11□□参考文献□……………………………………………………………40□□致谢□………………………………………………………… …41[正文新起一页,小四,宋体]1. □×××××× □××××× □×××××× □ □⑴□××××××□ □①□×××××× 2. □×××××× □××××××□××××××插图的格式 □□图3-2□□×××××× 图3-2表示第三部分的第二张图。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图位置居中。[小五,中文用宋体,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 表的格式表2-5□□×××××× [小五,中文用宋体,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 ××××× ×[宋体小五号,垂直居中,最小行距] …×× 0 ××× ×× ×××× × ××{表的编排,采用三线表(不能出现竖线,外侧两条为粗线,中间线为细线);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有自明性并采用阿拉伯数字编排序号(表2-5表示第二部分第五张表)。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一张表格应为一个整体,表格一页排不下允许下页接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 “ 续表 ××” }参考文献格式A.正文中的参考文献格式:×××[3],×××××××××[3,6],××××××××××××××××××××××××××××××××××[3-6]。[5号Times New Roman,上标;[3]表示第三篇文献,[3,6]表示第三篇和第六篇文献,[3-6]表示第三,四,五,六篇连续的文献]B. 后面参考文献的格式: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加粗;居中;段前段后各空一行][1]. 张毅. 铸造工艺CAD及其应用[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14-15[2]. Huang S C, Huang Y M, Shieh S M. Vibration and stability of a rotating shaft containing a transerse crack [J]. J Sound and Vibration, 1993, 162(3): 387-401[3]. 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五号字体,中文为楷体_GB2312,英文和数字为Times New Roman,倍行距,左对齐。 (1)专著格式:[序号]. 编著者. 书名[M]. 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 出版社,年代: 起止页码(2)期刊论文格式:[序号]. 作者(不超过3人者全部列出,超过者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 论文名称[J]. 期刊名称,年度,卷(期):起止页码(3)学位论文格式:[序号]. 作者. 学位论文名称[D]. 发表地:学位授予单位,年度}致谢的格式致□□谢[新起一页,宋体;四号;加粗;居中;中间空两格,段前段后各空一行] ××××××××××××××××××××××××××××××××××××××××××××××××××××××××××××××××××××××××××××××××××××××××××××。[宋体;五号;倍行距
《铸造技术》创刊于1979年,是中国铸造协会会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铸造技术》是一本集中报导我国铸造领域先进科研成果、实用工艺技术、生产管理经验以及铸造行业发展动态的综合性科技期刊。覆盖铸铁、铸钢和有色合金铸造等整个铸造工业领域。读者对象为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大专院校师生、科研院所工程研究人员等。创刊三十多年来,《铸造技术》坚持“面向企业,服务一线”的办刊宗旨和“实用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办刊理念,在行业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被国内外19家数据库(网站)收录,成为读者喜爱的铸造行业专业技术期刊。《铸造技术》杂志内容主要由铸造材料研究和铸造成型工艺两大板块组成。前者主要设置:材料开发、材料改性、材料保护、材料失效分析等4各栏目;后者主要设置:今日铸造、工艺技术、生产技术、经验交流、行业动态(信息)等栏目。此外,为了扩大铸造工作者的视野,了解和借鉴与之相关专业的技术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改版后的《铸造技术》杂志还开设了实用成型技术、设备改造及铸件加工等栏目。发表的话有点难度哦。。
太原科技大学 学校代码: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代码是10109
学校简介
太原科技大学(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山西省机械制造工业学校;1953年,更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太原机器制造学校;1960年,更名为太原重型机械学院;2004年,更名为太原科技大学。
据2022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四个校区,分别为主校区、南校区、晋城校区、南社校区,总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有17个二级学院,开设66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有专任教师1369人,全日制在校学生27000余人。
历史沿革:
1952年,山西省工业厅创办山西省机械制造工业学校,首任校长支秉渊。
1953年,划归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更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太原机器制造学校。
1955年,汉口机器制造学校(后并入武汉理工大学)锻冲专业师生全部并入、长春汽车工业学校(后并入吉林大学)锻压专业教师全部并入。
1960年,更名为太原重型机械学院。
1965年,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沈阳机电学院(现沈阳工业大学)起重运输机械专业师生全部并入。
1998年,学校改为教育部与山西省共建共管,以山西省管理为主。
2004年,学校更名为太原科技大学,山西省化学工业学校并入学校。
2005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06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13年,被确定为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2016年,入选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试点院校。
2017年,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即山西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工程)。
201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院系专业
据2022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17个二级学院,开设66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法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八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5个,省级“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级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2个。
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冶金工程、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力学、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法学、社会工作
省级“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机械工程
省级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重型与轨道交通装备学科群、清洁能源与现代交通装备关键材料及基础件学科群
师资力量
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126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33人,博士生导师50人,硕士生导师425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多名教师入选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高校中青年拔尖人才、省级青年学术带头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333人才、省级青年三晋学者等项目。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有国家级和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等项目多个;有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优势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4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力学
省级特色专业
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工业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科研平台
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
科研成果
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十一五”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及省部级科技奖励数十项,多次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国家重点工程科技攻关任务。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图书馆共有纸质图书约万册,电子图书约万种,电子期刊约万种、万册,其中包括中文电子期刊万种、万册。
学术期刊: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10月,是太原科技大学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其前身是《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TA)、《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CEPS)全文收录。
《铸造设备与工艺》(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由太原科技大学(原太原重型机械学院)主办。主要刊登铸造设备、工艺、合金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及专题论述等。主要栏目:专题与综述、设计与计算、试验研究、应用技术、教学研究、信息与动态、科技成果、铸造市场。据学校官网2019年6月信息显示,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独立学院1所(华科学院)及58本科专业。
学术交流
合作交流:
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与美国奥本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北佛罗里达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日本京都女子大学和日本丰桥创造大学等数十所中国以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开展大学生“2+2”、“3+1”等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及教师互访交流。
获得荣誉
2021年1月21日晚,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原汤森路透)公布了ESI从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的统计数据。太原科技大学全国的第301位,全球的第4534位。
校徽:
校徽为双圆套环,徽志内环正中由英语大写字母“U”和“螺旋式上升电子箭头”组成,其中,“U”代表“UNIVERSITY”,表示大学之意,“螺旋式上升电子箭头”表示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内环下方是“1952”字样,表示学校于1952年建立。外环上方是毛体“太原科技大学”,下方是英文“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主体色为深蓝色(标准色C100M80Y0K30)。
徽章:
学校徽章为长方形,印有毛体“太原科技大学”。
万仁芳,1942年8月生,江西省南昌市人。1965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原江西工学院)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同年被分配到筹建中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为东风汽车公司)。此后,从助理工程师到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始终在生产第一线,历任东风汽车公司铸造一厂组长、科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0余项,在《铸造》、《现代铸铁》、《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铸造设备研究》、《今日铸造》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第5卷)》(与黄乃瑜合作)。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