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人工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人工论文文献

文献检索方法主要有人工文献检索法和检索系统(工具)文献检索法。1.直接法:就是直接从有关的一次文献中获取所需信息的检索方法。其优点是简单、快捷,缺点是费时、费力,很难查全,比较分散且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毕业论文开题阶段或写作初期,仍在凭借浏览获取文献信息,获取对象范围不确定的时期可采用该检索办法。2.追溯法:以文献所附的参考文献、书目等为线索,逐一追踪査找,不断扩大线索,最终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这种方法适合于被许多人重复和反复引用过的文献期刊。3.工具法:指利用一定的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获取文献信息的检索方法,包括顺查法和倒查法。顺查法是指从时间上由远到近逐年查找的方法,倒查法则与此相反,时间上是由近到远。工具法可节省检索信息,能够获得较为全面的文献信息,是比较科学正规的文献检索方法。4.综合法:是把直接法、追溯法、工具法相结合的检索方法。根据所需检索的内容灵活使用各种方法,容易检索到自己所需的文献,这也是目前大学生普遍使用的方法。

(一) 参考文献内容的恰当引用

参考文献具有提示研究起点、知识承续、鸣谢归誉、学术评价、预测分析、文献检索、学术论证、著作权保护、学术规范、节约篇幅版面等十项功能,其内容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高文字复制比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学引用因而成为文献参考的关键。

(二)参考文献在文中的合理标识

参考文献标识分为顺序编码制、著者-出版年制、顺序编码制与著者-出版年制混合型三种形式,多数学术刊物采用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在文中的合理标识,直接决定着文字复制部分的直观性与可核查性,便于有效区分合理引用与抄袭。而引用一篇或多篇文章的多处内容只标识部分引文、省略自引标识、错引、抄袭等所形成的部分不标识、全不标识、错误标识则可直接导致文字复制比升高与“抄袭”。因此,引文必须合理标识,且与文末著录对照一致,才能使检测结果趋于客观公正。

(三)参考文献在文末的正确著录

参考文献著录是依据相关规则并用文献本身的文字将著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版本版别、卷期等出版物信息以及获得途径等传播信息记录下来,按照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列表置于文后,其主要作用是检索核查、资源共享和学术评价。文后参考文献的可检索性,是学术不端文献系统准确识别文字重合部分和人工判定检测结果的直接依据和保证。

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分享的论文参考文献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请关注本平台,小编会及时整理并发布在平台上,大家注意查看哦!

人工林论文参考文献

医学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加以说明。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医学类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提供帮助。

篇一:参考文献

[1] 雷激,张明秋,黄承钰,白琳,何中虎. 用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观察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铁生物利用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10)

[2] 邬向东,李平华,陈如圣,全炳昭,罗军荣. 牛初乳中乳铁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1(01)

[3] 高东雁. 丹参酚酸磷脂复合物及其自乳化给药系统研究[D]. 复旦大学 2009

[4] 雷激,张明秋,张勇,黄承钰,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面粉锌生物利用率[J]. 食品科学. 2011(01)

[5] 哈卓,赵丽丽,于晓旭,宗晓淋,毛雅元,张健,李一经,葛俊伟,乔薪瑗,唐丽杰. 重组猪乳铁蛋白N端的高效表达及抑菌活性检测[J]. 生物工程学报. 2010(04)

[6] 张明秋,王康宁,雷激,岳向峰,谢传晓,黄承钰.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铁生物强化玉米铁生物利用率[J]. 营养学报. 2009(06)

[7] 陈历俊,姜铁民编着.乳铁蛋白生物功能及基因表达[M]. 科学出版社, 2007

[8] 缪明星,袁玉国,安礼友,赵俊辉,柏亚军,郭磊,成勇. 转基因小鼠乳汁中重组人乳铁蛋白的提取与抗菌活性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9(03)

[9] 杨鹏华,倪凤娥. 常乳中牛乳铁蛋白的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6)

[10] 雷激,黄承钰,张勇,张明秋,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方法评价富铁小麦生物利用率[J]. 卫生研究. 2009(02)

[11] 胡宏伟. 国民健康公平程度测量、因素分析与保障体系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12] 崔淑霞. 长春西汀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及其固体化制剂的设计与评价[D]. 沈阳药科大学 2009

篇二:参考文献

[1] 陈晓兰,刘文,张永萍,缪艳燕,刘毅. 开设相关选修课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饮食行为影响的调查报告[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04)

[2] 蓝蕾,邱霞,刘剑英. 军队在职干部营养KAP与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 2014(06)

[3] 周海秋.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的可行性研究[D]. 吉林大学 2009

[4] 牛洁. 不同山药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鉴定[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5] 路宗志. 古代食物本草性能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6] 卢化柱,蒋淼,朱红云. 几部重要食物本草文献概述[J]. 中药与临床. 2013(05)

[7] 刘旭辉,吴承艳,金泰慜. 清代石成金《食鉴本草》考略[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6)

[8] 王峥,孙皎,韩维嘉,白姣姣,贺敏霞,陈丽榕,李敏.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膳食知识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 上海护理. 2014(03)

[9] 宋学岐,刘海青. 黑木耳对中老年疗养员高脂血症的干预效果[J]. 实用医药杂志. 2014(05)

[10] 聂翠芳. 1661名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D]. 青岛大学 2010

[11] 张迪. 对中医院肿瘤患者食疗行为及饮食知识需求的调查结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02)

[12] 周巧玲. 西部农村养老问题及模式选择研究[D]. 兰州大学 2010

[13] 申润喜. 《太平圣惠方》食疗方剂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14] 朱丽瑶. 《本草品汇精要》食物文献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15] 王攀. 古代抗疲劳食物文献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16] 白克江. 古代本草中食物功效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17] 闫雪. 中医药认知度现场调查及睡眠网络调查研究[D].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

[18] 匡玉宝,梁意引,梁海东,陈榕,黄英河,李霞. 慢性荨麻疹忌食疗法与食物不耐受IgG水平的研究[J]. 现代医院. 2014(05)

[19] 夏循礼. 黄宫绣《本草求真》食物基原本草药物研究[J]. 中医研究. 2014(02)

[20] 巫朝霞,陶莉莉,陈小平,潘佩光,张晓静,林青梅. 姜醋食疗防治产后病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 2014(04)

篇三:参考文献

[1] 涂嫒茜. 历代明目类食药文献的研究与应用[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2] 王琦,朱燕波,薛禾生,李稍. 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03)

[3] 陆志平,李媛媛,魏方方,施诚.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与中医专家系统[J]. 医学信息. 2004(08)

[4] 玛丽亚. 中国烹饪文化中的传统中医食疗[D]. 浙江大学 2012

[5] 田卫卫. 社区居民对传统中医营养学认知、态度及行为调查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6] 李婧. 基于体质调理的食疗咨询系统设计研究[D]. 中南大学 2014

[7] 任洁. 马齿苋调节血糖作用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8] 王宝丽. 中医药膳调理亚健康状态的理论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9] 卢化柱. 《随园食单》中的药物-药食同源的个案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

[10] 蔡自兴,(美)约翰·德尔金(JohnDurkin),龚涛编着.高级专家系统[M]. 科学出版社, 2005

[11] (美)CraigLarman着,姚淑珍,李虎等译.UML和模式应用[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12]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3] 曹艳辉. 古代中医外科食疗方剂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14] 谢晓方,姜震. 一种结合CLIPS和VC++开发专家系统的方法[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4(12)

[15] 吴海桥,刘毅,丁运亮,张祥伟.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知识库的建立[J]. 微型电脑应用. 2001(11)

[16] 石添香. 基于特征图谱技术的五种药膳质量控制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17] 刘杰. 2型糖尿病中医特色饮食管理初探[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18] 李静娴. 饮食疗法对痰湿体质高脂血症患者作用的研究[D].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

[19] 赵星星. 《医学衷中参西录》食疗思想研究[D]. 扬州大学 2013

[20] 杨连初. 从网上医疗谈中医专家系统[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9(02)

[21] 崔冬华,赵耀原. 中医儿科专家系统建造[J].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5(04)

1]胡永红,黄卫昌. 美国植物园的特点──兼谈对上海植物园发展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1,(4). [2]鲍滨福,马军山. 两“园”合一 学用并举——浙江林学院植物园规划设计探索[J]. 中国园林,2006,(5). [3]李春娇,董丽. 试论植物园专类区规划[J]. 广东园林,2007,(2). [4]李惠卓,张彦广,吴杨哲,张亮,陈莉瑶,姬鹏,崔容华. 保定市植物园土壤特性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4). [5]林昌虎,孙超. 加强科普教育建设 扩大植物园生存空间[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6]郑金贵. 校园多功能教学基地“中华名特优植物园”的建设[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7]胡文芳. 人工与自然的科学结合——体验巴塞罗那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05,(3). [8]周练. 基于生态休闲文化的南亚热带植物园规划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9]陈艺芬. 论植物园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 柳州师专学报,2009,(6). [10]厦门植物园万石阁设计方案[J]. 建筑与文化,2008,(3). [11]黄远钧,黄惠明. 对园林围墙与园路进行设计与施工的分析[J]. 科学之友,2010,(6). [12]张和山. 浅谈影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 科学之友,2010,(10). [13]李永红,杨倩. 杭州西溪湿地植物园——基于有机更新和生态修复的设计[J]. 中国园林,2010,(7). [14]郭鸿英,孙超,储蓉. 植物园数字化建设[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4). [15]孟宪民. 沈阳植物园的现状分析及同北京植物园的比较[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05. [16]唐宇丹,靳晓白. 植物园的外来种引种和生物安全[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7]张晓芹. 枸杞在园林中的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2007,(2). [18]遆卫国,王晶晶. 喷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19]杨庆绪,蒋三登,张运德,刘毓. 园林建设志在环境友好 绿化发展重在资源节约[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20]尉秋实,李爱德. 植物保护、科研、开发三项功能建设的思路与对策[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1]Mauro Ballero,Giovanni Piu,Alberto Ariu. The impact of the botanical gardens on theaeroplankton of the city of Cagliari, Italy[J]. 2000,(1). [22]韦标. 试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J]. 科学之友,2011,(6). [23]吴徳智. 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成活率[J]. 科学之友,2010,(10). [24]胡永红. 专类园在植物园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对上海辰山植物园专类园设置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6,(7). [25]郦文俊. 园林景观栽植中的植物色彩设计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2). [26]麻广睿. 植物园发展与更新规划[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09. [27]金晓雯. 园林建筑小品人性化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2006. [28]Alessandro Travaglini,Diletta Ravaziol,Maria Grilli Caiola. A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nd a pollen trap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and arboretum of the university of Rome Tor Vergata[J]. 2000,(2). [29]Dr. Boguslaw Molski,Roman Kubiczek,Jerzy Puchalski. Rye genetic resources evaluation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the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in Warsaw[J]. 1981,(1). [30]G. V. Kovaleva,T. G. Dobrovol’skaya,A. V. Golovacheva. The structure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brown forest soils of the Botanical Garden on Murav’eva-Amurskogo Peninsula[J]. 2007,(5). [31]Giuseppe Venturella. The Popularization of Mycology with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Palermo[Z]. :1994,1. [32]李忠实. 加强园林施工质量管理浅谈[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2). [33]何勇军. 浅谈园林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 科学之友,2010,(6). [34]肖振甲,宋国祥. 浅谈园林驳岸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 科学之友,2010,(14). [35]朱丹粤. 浅谈如何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 华东森林经理,2007,(2). [36]齐海鹰,安吉磊. 浅谈观赏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37]郭丹.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浅谈[J]. 广东园林,2007,(6). [38]计桂珍. 浅述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J].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5,(4). [39]Metal bioaccumulation in plant leaves from an industrious area and the Botanical Garden in Beijing[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2). [40]N. Rascio,A. Camani,L. Sacchetti,I. Moro,G. Cassina,F. Torres,E. M. Cappelletti,M. G. Paoletti. Acclimatization trials of someSolanum species from Amazonas Venezuela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Padova[J]. 2002,(4). [41]Irena Maryniak. Oles Shevchenko et al in the Botanical Gardens[Z]. :1989,5. [42]A. Alfani,G. Bartoli,R. Santacroce. Sulphur contamination of soil and Laurus nobilis L. leaves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Naples University[Z]. :1983,5. [43]邵丹锦. 一个永续发展的热带风情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11,(3). [44]肖春芬,彭艳琼,杨大荣. 植物园在物种迁地保护中的作用——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榕树和榕小蜂的保护为例[J]. 中国园林,2010,(5). [45]任康丽. 植物园景观设计功能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从美国费尔柴尔德热带植物园看景观设计的组构[J]. 中国园林,2010,(9). [46]李忠超,陈红锋. 我国植物园新时期科学普及工作的思考——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为例[J]. 福建林业科技,2006,(3). [47]欧阳欢,王庆煌,黄根深,龙宇宙,宋应辉. 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新型植物园的创建——以兴隆热带植物园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4). [48]孟宪民. 国外植物园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植物园建设的启示[J]. 世界林业研究,2004,(5). [49]任海,简曙光,张征,郑祥慈,张奠湘,王峥峰,郝刚,段俊,廖景平,魏孝义,傅德志. 数字化植物园的理论与技术思考—以华南植物园为例[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5). [50]林有润. 植物园,“植物系统与工程学”科学研究与实验的基地———兼论《巨系统》理论对植物园建设及对植物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J]. 植物研究,1998,(4).

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在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一些林业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林业鼠害防治技术

摘要:鼠类由于对林业的生存生长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鼠类危害林木的现象比较严重,鼠害是林中一大自然灾害,它主要啃食树干、枝叶、果实、种子危害林木,林木鼠害的发生直接影响了林果业和林业生态工程的战略实施。文章提出了几种鼠害防治方法及提高鼠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林业 鼠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由于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郁闭度低,生物品种单一,生态环境恶化,抗有害生物侵染能力弱,加上人类活动造成的干忧和破坏活动,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鼠类天敌种群数量下降,森林害鼠种群数量上升,森林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森林鼠害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一、鼠害成因

1、鼠类自身特性

由于鼠类具有体型小,环境适应能力强,食性杂,繁殖速度快的特点,在不同的森林环境中都能迅速生长繁殖,致使林业鼠害现象发生。

2、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程序中,有些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促使鼠害发生。例如大量捕杀鼠类天敌,致使食物链失去平衡,鼠类繁衍速度增快。另外,在林业建设中,人工林结构设计不合理,树种单一,也容易遭受鼠害的侵袭。在长期的鼠害防治过程中,有些地方一直是使用同一种化学药剂,这样就导致鼠类产生抗药性,不利于鼠害防治。而更多的地方是由于经验技术和资金欠缺,不能很好地对鼠害进行及时有效的长期防治。

3、其他原因

近年来出现全球性暖冬现象,冬天不冷,且干旱,有利于森林鼠类存活和繁殖,致使森林鼠害发生数量多、种群积累快。天然次生林和人工幼林占有比例过大,完全郁闭的林分布较少,多数林生态系统较脆弱,为森林鼠类提供较充足的阳光、食物、栖息地。首先,次生林和人工幼林年龄低,平均郁闭度较低,林内阳光较充足,适于鼠类生存,这是森林鼠类发生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其次,次生林和人工幼林林种单一,次生林以大面积的纯林为主,主要是落叶松、云杉、白桦三种,适合哪种林木,哪种林木就是一大片,品种的单一化,给喜食某一种林木的害鼠,提供了大量集中的场所,这是森林害鼠危害程度加重的原因;再次,在天然次生林和人工幼林内,由于人类的活动,如放牧、捕食林鼠天敌等,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系统内林鼠天敌种群数量下降,从而造成林鼠种群数量上升。

二、鼠害发生规律

林鼠种群数量,在针叶林内多于阔叶林内,森林鼠害主要危害针叶林,对于阔叶树危害则少见。按林木受害情况来划分主要林鼠取食林木顺序:樟子松,落叶松,云杉,红松,灌木。

1、人工幼林多于天然次生林

原始红松林内阴冷、潮溼、地被物稀少,不利于地栖鼠类生存。由于有大量林木种子,所以树栖鼠类一花鼠和松鼠适宜生存。天然次生林混有各种林分,所以地栖鼠和树栖鼠都有踪迹。人工幼林内郁闭度低,阳光充足,幼树韧皮部汁液多,地栖鼠类数量占绝对优势,由于人工幼林内没有林木种子,所以花鼠和松鼠就没有。

2、林鼠种群数量,郁闭度低林分多于郁闭度高林

多数鼠类喜欢栖息在阳光较充足的林分。棕背平主要生活在阳坡造林地内,红背平主要生活在地势平缓的造林地内;在天然次生林内,如果是疏林地,有成片的落叶松或云杉幼树,也会有一定数量的棕背平和红背平;如果林地内阔叶树占绝对优势,或完全郁闭,则少见鼠类。

三、危害型别及发生等级划分

危害型别根据林业害鼠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即地上危害类和地下危害类。

1、地上危害类

该类害鼠生活在地上或地下而危害只在地上,主要啃食树干及幼树的嫩枝、嫩叶、盗食林木种实。

2、地下危害类

该类害鼠主要是指高原鼢鼠,生活、危害皆在地下,主要分布在退耕还林区和天然林区,危害木本植物的根系,导致苗木死亡。受危害树种有油松、落叶松、沙棘、柠条、杏、桃、沙枣以及其他多种经济林树种。

四、鼠害防治技术措施

1、预防措施

1. 1、造林设计

在造林设计时,应合理搭配树种,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各种针叶树、阔叶树和灌木树种,实行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灌灌混交,避免营造单一的纯林。要通过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实行合理密植,利用灌木和次生林木的发达根系阻止地下害鼠活动。

1. 2、造林地预防处理

造林前应对造林地进行预防性处理。一是降低害鼠的种群数量,如果造林地内的害鼠数量过高,应先进行灭鼠,鼠口密度降低后再进行造林;二是在造林前要结合鱼鳞坑整地进行深翻,以破坏鼠类的洞道;三是改善林地卫生条件,要将造林地内的枝娅、梢头、倒木等杂物清理干净,破坏害鼠的栖息环境。造林前整地时不要将灌木连根清除,原有灌木根系

一旦破坏,地下鼠便会很快侵入造林地危害苗木。对地下鼠活动频繁的地块,要挖掘防鼠阻隔沟,沟壁应垂直地面,以破坏励鼠的洞道。

、造林苗木处理

造林之前,要对苗木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技术措施。可用驱避剂、多效抗旱驱鼠剂等对苗木进行涂干或蘸根,实施预防性处理。林木保护剂防治是对造林苗木采取的一种保护性措施,该项措施无毒杀作用,可保护多种林木不被害鼠啃咬,对主要造林树种、经济林树种和林木种了等防护效能显著,持效期长,操作简便易行。目前常用的有多效抗旱驱鼠剂、P-1拒避剂等。

1. 4、林地抚育管理

造林后至树木中幼龄阶段应加强抚育管理,减少害鼠造成的危害。对于地上类害鼠,在抚育伐时要搞好林内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林内的灌木和藤蔓植物,破坏害鼠栖息场所,减少其活动空问和食物储备。同时,控制抚育伐及修枝强度,促进中幼龄林早日有仔闭成林。

在害鼠数量较高的年份,可在林内定点堆积采伐剩余物如树头、枝丫及灌木枝条等,为害鼠过冬提供应急食物,以减轻其对林木的危害。

2、物理防治

对于地下鼠可用地箭、弓形夹、灭鼠弹和灭鼠雷等物理器械进行防治。对于地上鼠可设定鼠类“诱捕阱”、鼠类诱捕器等环保型捕鼠工具灭鼠;在树干基部可套置塑料、金属等套管进行防护,或在树干基部涂白、涂抹泥沙或捆扎芦苇、干草把、塑料布等物;也可用粗沙***10 ~3000环口乳漆混合后涂刷基部,或用其他物质形成驱避剂防护层,阻挡害鼠直接接触树木而防止啃咬。其中,塑料套管防护法是用硬质塑料管域其他现成材料,如去掉底部和近口较细部位的泉水瓶套住树的基部,正规套管用塑料压模制成,可分为两瓣,管的粗细以与树干保持3 ~5cm的空隙为宜。塑料布套筒防护法是用塑料布卷成筒,围在树的基部***筒内也可填充树叶、土等***应用时,要使塑料筒的基部与地面接触紧密或埋于土中。

3、生物防治

3. 1、生殖不育技术防治

应用鼠类不育剂防治是通过药剂投饵来降低雌、雄害鼠的生育能力,使害鼠种群长期保持在低鼠口密度状态,以降低危害程度。鼠类不育剂对环境无污染,对天敌动物安全,适用于大面积防治,目前在生产上使用的有贝奥类雄性不育灭鼠剂和植物性不育剂。

3. 2、天敌保护与利用

林业害鼠天敌种类很多,包括鸟类中的猫头鹰、莺、集,爬行类中的蛇,哺乳类中的黄勋、青勋、银勋,狐狸等。对害鼠天敌要加大保护力度,一是实行封山育林,保护天敌的生存环境;二是禁捕、禁猎鼠类天敌;三是在人工林内垒积石堆或枝柴、草堆等招引鼬科动物;四是在人工林缘或林中空地,保留较大的阔叶树或悬挂招引杆以及安放带有天然树洞的木

段,以利于食鼠鸟类的栖息和繁衍。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人工饲养害鼠的天敌并投放到林地,人为提高天敌种群数量,以达到长期有效压制害鼠种群密度的目的。

、化学药物灭鼠

在预防措施和其他防治措施不能有效控制害鼠的情况下,可采取化学药物灭鼠。为避免化学药剂造成人畜中毒、杀伤天敌、环境污染等问题,应选择无二次中毒的杀鼠剂,并以小包装******5 ~10g***袋施药,必要时可配合毒饵保护器泡括毒饵保护瓶、罐、桶等。

“毒饵保护器”俗称“毒饵站”***是指允许害鼠白由进入并取食,而其他非靶动物不能进入的一种能盛放毒饵的容器。应用毒饵保护器投饵灭鼠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投饵点少,省药、省工,易操作;二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天敌;三是保护毒饵不变质,可常年投饵,适用于所有地上鼠防治。“毒饵保护器”可用塑料瓶或竹筒加工而成,只要能使鼠类自由进入即可;使用时将配制好的毒饵直接或用小纸袋封装后,放入毒饵保护器内,并使其开口尽量向下倾斜。一般每亩地使用毒饵保护器1个,每个毒饵保护器放置毒饵150克左右,并根据害鼠取食情况补充毒饵。各地根据鼠情适当增减毒饵保护器数量,并在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推广使用。

结语:

林业是我国目前环境保护重点发展专案,保护森林健康持续的发展,不仅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相应的林木资源。因此,对于破坏林业发展的鼠害现象,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为方针,大力发展鼠类天敌的数量,尽量在不影响森林物种正常生存环境的情况下,消灭鼠患,保护林业。

参考文献:

[1] 侯坤龙,来建华.森林鼠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吉林林业科技,1991.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林业技术论文

人体工程学论文文献

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室内设计方兴未艾,室内设计已经越来越与人民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下面是我整理了室内设计的学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简约室内设计浅谈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 文化 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对居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面临着城市的喧嚣和污染,激烈的竞争压力,忙碌的工作,繁琐的应酬越来越多的都城人开始摒弃繁缛豪华的装修,开始向往无装饰,简单而不单调,同时也注重与自然的结合和人情味,注重室内细部的细腻表现,也可以说是简约主义的中心思想。它的特色是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空间的架构由精确的比例及精到的细节来体现。随着科技的发达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简约风格成为一种时尚,一种设计中的主流。本文通过对简约设计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让大家了解什么才是最简单最舒适的现代住宅,同时就简约设计主要类型作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简约主义 ;现代主义;空间;色彩风格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

1现代简约主义设计的起源及发展趋势

简约主义的精神主要源自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西方现代主义。特色是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柔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空间的架构由精准的比例及细部来显现。虽然色彩及材料都很单一,但色彩的形成非常费工,而使用的材料质感很高,也很昂贵。因此,简约的空间通常非常含蓄,但质感很高。

80年代中期,欧美的经济正处于巅峰状态,欧美社会也是呈现了奢侈华丽的一面。设计界的主流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后现代主义及新古典主义是当时的主要风格,无论在设计元素、色彩或材料都是以量取胜,设计风格以复古及繁杂为主要表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在1987年Domus杂志报导了一件Pawson与Silverstein合作设计,位于英国伦敦的一间不到20平的楼中楼公寓。设计中没有任何线板,除了米色潻及无框玻璃板外,没有 其它 的色彩及材料。这种简约主义早期作品与当时流行的复古风形成强烈的对比。

到80年代末期后,欧美经济陷入不景气,疯狂的消费一夜之间停止。这不但对设计界有强烈的影响,同时也对艺术界影响很大。80年代艺术市场的飙长也随着经济不景气而消退。主要欧美城市的艺廊老板们对艺术品及其展示都有从新评估的必要。艺廊空间渐渐简化,一方面反映经费的问题,同时也反应一种新唯美的出现,这种新的艺术美学是由一群70年代就开始受到重视的简约主义艺术家。简约艺术与室内设计在90年代初期开始吻合。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日新月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事业、生活、精神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很需要宁静、和谐、秀美的环境气氛,而这种氛围的营造,往往有赖于室内设计中的简约主义设计。简约主义设计的基本目的恰恰是为了把生活环境(物质的空间)与心理环境即(精神的环境)尽量地统一起来,让心理环境的生存空间能在外部的物质空间中体现出来,再进一步对心理生活、生理生活产生良好的刺激,让心理空间充满健康的生命感,让生活空间充满清新自然的感受。同时,简约设计已成为近几年室内设计的潮流。

我国室内设计起步较晚,由于建筑造价的限制,上水平的室内设计项目在改革开放以后才有了增多,室内设计所选择的物品,从家具到照明器具,家电产品、卫浴用具,其产品质量的优劣和多样风格,直接影响到室内设计的质量和风格。室内设计离开了具体的产品,如同无米之炊,无法顺利进行,就产品设计本身来说,既要考虑自身的物质功能,又要考虑包括所处环境的精神功能。不同的居室,不同的消费人群,有着不同的要求和 爱好 ,但是,现代室内设计,更重视简洁,更重视创意与个性,设计原理之外的变化是无限的,它存在于每一个具有创意的设计师的头脑中。

2简约风格设计的基本特征

注重建筑结构的再设计

建筑设计为室内设计提供了基础框架与界面,优秀的室内设计是经过设计师在此基础上深思熟虑后,在注重建筑主体即功能,保留建筑设计空间中合理、独特的因素前提下,突破旧传统,注意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进行科学的、深入的设计与处理,以现代设计理念、环境意识及设计个性进行合理的功能调整以及对空间分割于再规划而产生的。虽然设计师各自的设计倾向不尽相同,但设计技法上的选择和变换却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即以对功能、空间划分及追求空间间隔美为基础,以原建筑结构为界面来设计延伸的。简约风格设计应当严格遵循这一宗旨。

注重空间设计中的“面”

在室内设计中,“面”是指室内的墙面、天花板面、地面等体现界面视觉效果的一切因素。“面”是设计师对空间处理的关键之所在,也是室内设计风格的基础和重要体现,设计的深化和细化都在“面”强烈的旋律围绕之下进行的。

室内立面的处理要服从室内的空间氛围,这就要求设计须从环境空间设计的角度考虑,由室内向室外延伸,以达到室内空间环境的融合,以满足人们生理、心理的需求。处理的原则就是单纯、和谐、简洁。

注重简约主义中的色彩风格

色彩是室内设计的要素之一。同物象形态比较,人们的视觉对色彩的感知更为敏感,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影响比较大,人体工程学对这一点已经有了系统、科学的测试与研究。同时,色彩的情感倾向、联想与象征意义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表意性。因此,色彩这一要素在室内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在简约主义室内设计中,色彩依附于空间界面和室内物象表面,通过光照而呈现出完整的色彩环境。

室内简约主义设计中的照明设计

在现代照明设计中,单纯从功能角度讲的需求是容易满足的,而利用光线的表现力对空间进行再次加工,体现艺术美以满足视觉的心理需要,才是真正的设计重点。室内照明设计中,以自然光源和照明光源为主体。必须对空间主色调、光照色对固有物体产生的色彩感觉要有准确的设计定位,这是表现形体与气氛的最有效手段。与西方设计相比较,照明设计一直是国内设计的薄弱环节,国内不少设计充斥平光、泛光,同样的灯光在不同的环境空间和不同功能部位使用千篇一律,显得呆板。以往设计师设计照明灯光,只注重照明灯光中的应用,而简约主义室内照明设计中广的应用承担着交流的重任,所以要求设计师对光进行精心设计,使之产生足够的灵活性和艺术魅力。

3简约设计的主要类型

柔和风格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一种追求平稳中带点豪华的仿会所式的设计开始在各式房地产楼盘的样板房和写字楼中出现,继而大量出现在普通家居装饰之中。这种风格比较强调一种较为简单但又不失内容的装饰形式,逐步形成了以黑胡桃为主要 木工 装饰面板的风格。其中,简约主义和极简主义开始浮出水面。

优雅风格

这是出现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一种设计风格,它基本上基于以墙纸为主要装饰面材、结合混油的木工做法。这种风格强调比例和色彩的和谐。人们开始会把一堵墙的上部分与天花同色,而墙面使用一种带有淡淡纹理的墙纸。整个风格显得十分优雅和恬静,不带有一丝的浮躁。

都市风格

进入21世纪,房改的进行,众多年轻的初次置业者的出现,为这种风格的产生注入了动力。年轻人刚刚买了房子,很多都囊中羞涩,而这个时候的房地产基本上又都是以毛坯房(一种不带基本装修的风格)为主,这些年轻人被迫进行了装修的革命。受财力所限,人们开始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强调已经“装修”的观感,其中大量使用明快的色彩就是一种典型的例子。人们会在家居中大量使用各种各样的色彩,有时候甚至在同一个空间中,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色彩。

清新风格

这是一种在简约主义影响下衍生出来的一种带有“小资”味道的室内设计风格。尤其是随着众多的单身贵族的出现,这种小资风格大量地出现在各式的公寓装修中。由于很多时候,他们的居住者没有诸如老人和小孩之类的成员,所以在装修中不必考虑众多的功能问题。他们往往强调一种随意性和平淡性。

4结语

现代室内设计中简约主义设计在不断地持续与突破,它不仅可以包括与居住相关联的物理量值,更重要体现现代局势空间的设计生活方式、它表现了情趣、健康、个性、文化与生活品质。把生活环境(物质的空间)与心理环境及精神环境尽量地统一起来,让心理环境的生存空 间能在外部的物质空间中体现出来,在进一步对心理生活、生理生活产生良好的 刺激,让心理空间充满健康的生命感,让生活空间充满清新自然的感受。让简约主义室内设计使用绿色建材成为我们今后设计的主流。

参考文献:

[1]王钰锋.中国式的简约设计[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 张绮曼等.室内设计资料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3]郑曙阳.《绿色设计之路.室内设计面向未来的唯一选择》.建筑创作第十期,200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室内设计的学术论文

由于服装市场需求的异质性和企业资源的有限性,服装企业必须进行市场细分,以选择有吸引力且能为之服务的细分市场增强竞争优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摘要

摘要 本文对新形势下职业服装市场进行了阐释,提出职业服装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这是服装企业和设计师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必由之路。围绕市场细分化的服装设计观点,本文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一是,在市场细分下要研究服装的功能,并从中折射出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实现对职业形象的塑造;二是,要重视市场细分下职业服装的设计技巧,提出要把握简洁的造型观,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特别是在色彩的表现力上要提升色彩的象征性,以色表意,且还要在材质上因材设计,以材质的功能实现对着装者的职业象征性以及个性化表现。

关键词:职业服装 服装设计 市场 功能

中图分类号:J50-05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其社会分工愈来愈专业化,职业更趋向多元化。而社会职业的细分化,标志著社会形态正在走向一个更为高阶的层面。不言而喻,无论是社会经济结构,还是社会管理职责,甚至是普通劳动者的职业与以往相比,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细分化阶段。正是这种细分化,也催生了职业服装的新座标,将它的功能和艺术表现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这正是为了达到社会管理的规范化,并使社会秩序具有美感。以服装作为文化象征物来关照自身。他阐明了社会构造越是复杂,服装这种象征物就越是细化,且形式类别也更具丰富性。然而,在形式种类繁多的服装世界中,若按照人们的生活工作状态来区分,则可把它分为职业形象类着装和休闲形象类着装两大类。因此,研究职业服装的新功能和艺术形象的表现,对于把握市场细分下的职业服装具有现实的意义,并对职业服装的价值引发新的思考。

内容

一 对市场细分下的职业用装功能的思考

由于社会职业的细分,职业服装的内涵不断拓展。以至于社会中相同行业或职业的群体以服装来表明有共同的团体归属感,还有的是以服装来保护身体,使其在工作时不会受到损伤,甚至于个体以服装来表明自己的职业。

1 科技进步促进职业工装的保护功能提升

传统职业工装一般是指在从事职业工作时所穿的服装,这种服装必须具有极佳的防护功能以免身体受伤。这类服装需要从保障从业人员的生理和身心健康出发,增强服装的物理与化学效能,提升对职业工作的功效和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视野不断拓展,去宇宙太空探秘,到大洋深处寻宝已不再是梦想。而要遨游太空,深潜海洋最低处,必须有要太空服、深潜服。与传统和一般的职业装相比,设计太空服、深潜服难度系数较大,首先是防护功能要强大,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材料也是关键。因此,防护功能成为现代高科技发展程序中高难度的课题。同时将现代特殊职业的服装防护功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传统职业服装防护功能所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在特需的环境下所穿的职业服装都是急待攻克的难题,因为这类职业服装对人类在极端条件下的生存具有极大的作用。

2 职业制服折射出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毫无疑问,职业制服既能表明职业者的职业身份,又能反映不同的职业特性。因此,根据各行业制度,规范性要求,其设计制定和穿用的服装不仅能区别不同的职业,甚至能使同一职业不同的工种加以区分,并设计成定型式专用服装。此类服装是职业制服中以注重标识性功能为首要目的,同时兼具象征性、秩序性、实用性、美观性。这类服装注重显现社会功能,能促进着装者的爱岗敬业和情感交流。随着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这类服装的设计必须随时代而有所创新。毋庸置疑,职业制服能对着装者个人具有规范其行为、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效应。高品质、美观的职业服装,能体现团队精神面貌和团队的社会竞争力,可激发员工对企业的信赖,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关怀,还能展现企业的团队文化,提升企业的团队素质,并起到加强凝聚力的作用。

3 细分化的职业形象服对职业形象的塑造

职业形象装也被誉为职业时装,它是介于职业制服和生活时装之间的服装。它与职业制服和生活时装既有区别又有联络,兼顾职业制服和生活时装的风格。这类服装深受社会不同职业者的喜爱,能让他们上下班之余期望自己既不是特定行业的从业者,又能从中找到穿时装的感觉,且还能向社会表明自己是职业工作者,以此表明自己对现在职业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中,穿着这样的服装是在向外部世界传递一种资讯,即他们是“职业人”“上班族”“白领”等抽象职业形象。虽然这类服装并无明确的行业特征或显著的职业区分标识,也没有特定的防护功能,但这类服装却可以强调职业形象的庄重、干练、讲究,职业的严谨性,表现他们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神,能使穿著者显得更加成熟得体,并使他们的职业形象既意气勃发更充满创造力。

二 市场细分下职业服装的设计技巧与表达

由于职业服装在功能上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服装的设计上塑造职业者的职业新形象,使他们通过服装形象“视窗”表达出他们的精神世界,除了在材质上以新材料实现职业服装基本功能外,更重要的则是以设计的手段以及艺术的技巧,使他们的新职业形象横空出世。

1 以少胜多,把握简洁的造型观

在设计职业工装时一定要牢牢抓住款式造型的主轴线,以简练去表现其服装造型和结构。针对职业工作服的特点,强调简洁是为了易穿脱,因此,松紧必须适度,当然,在满足职业实用功能造型的基础上,可根据行业的性质或职业的特点,设计能体现行业或职业精神面貌的职业工装造型。

职业制服由于特殊的要求,因而在款式造型上注重标识性、实用性和象征性。通过整体与细节造型的设计,不仅能达到区分不同的职业,而且同一职业不同的职位同样可以区分。例如,国家军队、司法机构公职人员的服装,在肩、领、胸、袖口等细节部位有特定的标识造型规定,以此来区分各自的职业和职位。其服装整体造型以稳健、威严、庄重、整洁、大方、英姿、轻盈的风格,体现国家公职人员办事雷厉风行、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一般行业制服其造型则要求简洁、整齐、朴实、稳重,以行业或职业的标识性和象征性为思考点进行设计。例如,医院的护士制服大多采用连衣收腰设计,在领和胸前部位有竖向的装饰线,显得简洁轻松、流畅、美观,配上特有的雁式护士帽显得亲切而庄重,能从精神上缓解病人的疼痛感。 相对职业制服来说,虽然职业形象服即职业时装的款式造型不需要明确的行业标识性,更不需要表现团体归属感。所以,传统的职业时装大多是西服套装的款式。随着职业的细分化,表现职业时装的款式造型呈现出多样化。其总体造型倾向简洁、优雅,结构严谨合体,线条流畅大方、朴实,给人以庄严、干练、得体的形象感。整体服装造型可略带行业形象特征,可适度注重个性的风格表现。

2 以色表意,提炼色彩的象征性

色彩先声夺人的作用不仅在高阶时装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色彩对表现职业工作服的视觉和心理效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色彩的运用一定要从安全警示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色彩对视觉与心理的作用。例如,公路上的养路工、身着醒目标识色的服装可警示高速来往的车辆,提前减速和避让。对于轻工、餐饮行业其服装色彩应选用清新、洁净感觉的色彩,这样能通过他们的服装色彩向外部传达其舒适、安全的资讯,使消费者获得视觉美感和心理上的暗示效应。对那些户外作业的职业工种,则应选择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色彩。因此,巧妙利用具有统一感、秩序感的色彩,对有些职业的从业者来说,能起到减轻视觉疲劳,调整劳动和工作时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励其爱岗敬业、增强团队精神,在特定的条件下还能起到督促和自律作用。

不可否认,色彩是职业制服最重要的表现元素,它是区分行业,职业和职位的标志。它既要传达企业的CI理念,与视觉识别系统VI中要求的形象标准用色具有统一性。并且还要运用色彩的象征意义来加以强调职业的特性。色彩的联想和象征意义一般表现为:色能使看的人产生各种感情联络。这种感情取决于看的人的主观性,当人看到颜色时常会引发与该颜色相联络的有关事物,这种色的联络是通过过去的经验、记忆或知识而取得的。由于看的人的民族性、年龄、性别以及个人受现实生活环境和文化影响的不同而会有所差异,但其基本联想的内容是大致相同的。一般幼年时代人的联想多是身边的动植物、食物、风景和服饰等有关色的具体的东西,而一到成年与社会生活相联络的抽象观念就多起来。对很多人来说色的联想具有共通性是由于传统习惯使然,如经常以某个色表示某种特定的内容,于是该色就变成该事物的象征了。例如,军队制服多选用绿色来代表军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和平的神圣职责,因为绿色象征著和平和安全。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多以白色、粉色等高明度色彩作为制服用色,能表达“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寓意纯洁、高尚。当然,对色彩的选择,现代医院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消除白色带给儿童心理上的恐惧感,一改以往选用白色的传统习惯,将制服色彩改为“粉红色、粉绿色、粉蓝色”等以此来消除和减轻儿童患者在精神上的恐惧感。

职业形象服的色彩设计并无特别限定,但一般以简洁、高雅、单色表现为佳,常常使用低纯度的色彩,但很注重讲究明度对比,其目的是为了表现职业形象的干练和成熟。因此,在色彩美的表现上,它摒弃了华丽炫目的配色,强调简单适度的色彩美的创意表现。

3 因材设计,注重功能、象征性、个性化表现

职业服装的设计对材质面料的选择体现出设计师对材质的认识和理解。设计师必须具有高水平的面料选择能力和表达能力。职业工作服的面料,首要的是其防护功能,其次是它的舒适性。对于轻工行业的职业工作服,可选择柔软、透气、吸溼性好、抗皱、防尘、防静电功能强的面料。而对于重工业行业的职业工作服,则应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要求选用不同功效作用的材质。如:防水、防火、防酸减、耐高温、阻燃等材料。有的工种需要使用防毒气、防静电、防辐射等功能材料。同时职业工装还须选用质地坚固、耐磨、吸溼、透气且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的材料。

而对于职业制服的材料选择,则必须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去体现职业形象特征的象征性。如质感细腻而挺括的材料适合各行业女性制服的制作,能体现职业女性知性的气质。一般职业制服的选材根据季节的要求选择具有吸溼性、透气性、抗皱性、耐磨性、不褪色、不易起毛、不变形、耐磨防尘、防静电、防油污性等高效能材料。

在所有的职业服装中,唯有职业时装的面料可以去体现一定的休闲感和个性化,且用料考究。由于这类服装是在外部环境中体现着装者的气质和风格。因此,要求面料以悬垂效能好、抗皱、挺括、耐磨不起毛,不起光亮等为首要条件。能最大限度地表现职业者的个性与精神面貌。

综上所述,职业服装的市场细化,其实质是市场对职业服装功能细分的要求和结果。市场以它有形和无形的力量,促使服装企业和设计师在市场、商场中寻找细分产品的份额,并以不变应万变的智慧和策略提升职业服装的竞争力。随着现代文明的积淀,高科技水平的提高。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人们不仅在服装的功能上最大程度地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而且还将在服装的表现力上对职场工作者的事业成就感,精神需要情感的升华,人性的魅力提供最大的支撑,而这一切都为未来职业装的细分化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无论是市场还是设计都是永无止境的。

参考文献

[1] 李当岐:《制服研究的几个问题》,《服装科技》,1993年第4期。

[2] 潘坤柔、许竞嵘、史帝可、帕美拉:《职业服装设计实务》,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3] 刘晓刚:《服装设计5――专项服装设计》,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 孙嘉禅、王璐:《服装文化与性心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5] 季兴泉:《职业装设计艺术》,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 边菲:《制服设计》,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版。

[7] 刘青林:《职业服装设计》,山东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论服装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加强市场细分观念的重要性

摘要

摘 要 针对更细分的市场来设计服饰产品是未来服装设计的必然,因此在服装设计的教学中只教学生设计原理和服装制作工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服装公司对设计人才的要求,服装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所属品牌的市场定位,结合自己的设计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设计出消费者接受的产品。

关键词 服装设计 市场细分 艺术 产品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

服装零售业日益竞争激烈,消费者面对产品和资讯的极大丰富变得越来越有经验和发言权,服装零售商们不得不更多更细致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务。行业越来越市场细分化的发展和变化也决定对其从业人员——服装设计师提出新的要求。而高校需要了解这些需求和对服装设计类专业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输出有职业专长的毕业生。

1 强调市场细分的重要性

服装零售业的细分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一个方面是业内业已成功的服装零售巨头例如优衣库、H&M、ZARA、NIKE等都根据不断涌现的消费者需求划分出新的细分市场,推出新的产品线。以NIKE运动型别的市场为例,从最初的篮球运动发展到篮球、足球、综合训练、跑步、滑板、高尔夫、网球7个运动型别的市场,这7个市场又根据消费者的性别作出了划分。如此多的细分市场决定了NIKE公司的服装设计师的设计范围相对狭窄但更有针对性,服装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自己负责的细分市场,从而高效地设计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正确产品。因此NIKE公司需要更专业更市场化的设计师,而非强调多面性和艺术性。

第二个方面是更多小众的独立设计师品牌不断涌现,并取得成功。例如BOY LONDUN 这一专门出售潮流T恤的品牌,就以它设计不分男女、简洁但很有态度的图案而成功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市场定位,受到很多年轻时尚先锋们的推崇。

对于未来求职的需求,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需要更加定向地培养学生,只教设计原理和服装制作工艺远远不能满足职场的需求,还需要更了解市场,并将专业方向细分化。伦敦艺术大学的伦敦服装学院向来以大众成衣市场为教学导向,因此服装设计类的本科课程专业就很多样,设定了6个专业分别是:女装设计、男装设计、舞台装设计、内衣设计、时尚运动服装设计、成衣定制设计,体现了对行业细分市场的适应和迎合,因此服装设计的毕业生在求职方面更有方向性,也更受服装企业的欢迎。

2 教学内容贯穿市场细分理念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每一个环节加入市场细分的理论和案例分析,从而让学生在做服装设计的过程中时时刻刻不忘市场定位、目标消费者需求等因素,培养艺术类学生进行一定的理性思考,对他们今后成为大众成衣品牌的服装设计师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绝大多数的服装设计课程中一定会安排著名设计师作品解析这一内容。如果只是根据教师自己的审美选取一些著名设计师的作品图片给学生欣赏,学生往往看过就忘,不能给他们思考空间,也谈不上学到什么技能。如果教师首先讲解市场细分的概念,从服装细分市场中选取奢侈成衣、高阶成衣、大众成衣这三个市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个市场进行市场调研,做份简单的调研分析,然后以所选市场中的一个设计师或服装品牌为模仿物件,做出自己的设计。这样的教学就极大加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同样的教学内容,但教学目标更多面,教学成果也易评估。

3 加强与服装企业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密切与服装企业合作,适当选取企业实际的设计任务作为学生的设计作业,这样的教学方法有以下优点:一是学生的设计更有目的性,可以避免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空想;二是老师联合企业设计师对学生的指导可以更加具体;三是学生通过将自己最终的设计作品与企业实际的产品比对,更直观地体会到自己设计理念以及工艺技术的不足,从而找到进步的空间。这能有效地解决服装设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与学主观化、指导反馈难具体、难以制定评价标准这三个问题。同时与企业合作,也能让企业发现优秀的设计人才,更能促进艺术类学生的就业。

4 学生自主了解市场需求

人工智能机器人论文参考文献

智能建筑中的智能化系统是新科技的代表,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智能建筑成为一个整体出现时,智能化系统会有序的、科学的分布在建筑的应用中,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以下是我整理的人工智能的论文的相关 文章 ,欢迎阅读!

建筑智能化设计的相关探讨

【摘要】智能建筑中的智能化系统是新科技的代表,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智能建筑成为一个整体出现时,智能化系统会有序的、科学的分布在建筑的应用中,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智能化系统在智能建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管理过程中,要科学管理、综合考究、有效安排、合理利用。以求达到最佳效果,确保建筑项目安全施工。本文将综合阐述有关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概念、以及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原则

(一)先进性。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是随着信息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因此,在系统设计时应当分析智能化系统的发展状况,吸收开放的先进设计理念,以完善智能建筑功能的发挥。

(二)可靠性。在智能化系统设计时应当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将智能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相互隔离,以确保在部分子系统发生故障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其他子系统或链路的正常运行,由此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三)标准化。随着智能化系统的快速发展,相关的系统设计标准也相继制定。在系统设计中应当严格按照系统标准进行设计,以方便系统的施工与维护。

(四)实用性。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应当能够充分实现接收有线电视、图像、监控设备、多媒体通信、安全防范、语音、数据等功能,确保其在完善用户的信息沟通与娱乐的同时能够提高用户环境的安全性。

(五)经济性。智能化系统内部包含着多个子系统,其子系统又包含多种构件和设备,因此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当在考虑质量保证的同时尽量节省投资成本。

(六)扩展性。在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状况下,当前的智能化系统设计内容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约束与局限。所以,在进行智能化系统设计时应当考虑设计内容的可扩展性,确保智能建筑能够在未来的技术发展下得到更新扩展。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

(一)供电系统设计

智能化系统的子系统通常需要进行单独供电,因此需要重视供电系统的设计。一般计算机网络系统会采用UPS 进行集中供电,在不间断电源机房其供电出线也需要进行集中供电,而供电进线则满足一定的容量要求即可;对于未使用不间断电源供电的的工作站,也应当采用单独回路进行供电,以避免电路混用危害系统运行,如安全防范系统应当使用单独回路进行集中供电,以保证其与消防联动系统在应对紧急情况时能够正常工作。

(二)接地系统设计

智能建筑的接地将直接影响到设备与工作人员安全、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信息传输的质量等。在建筑接地系统设计时应当根据建筑的功用与智能化系统工作要求进行设计,保证能够为其在应用部位提供响应接地端。其需要安装的有静电接地系统、辅助等电位铜排、防雷接地系统、安全保护接地系统、工作接地系统、直流接地系统等部分。其包括两种接地方式:

1、联合接地方式,其在应用中需注意:由于计算机等设备的抗雷击性能不高,且其系统包含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容易造成抗高频干扰差,很可能会受到其他系统的干扰,所以应当对计算的直流电源采用单独接地的方式;在使用联合接地方式时其接地电阻有可能会大于1Ω,所以对有特殊要求的智能化子系统均要采用单独接地。

2、单独接地方式,在使用统一接地时主要利用自然接地体,若不再使用人工接地体其应当满足以下条件:接地电阻应当在1Ω以下,即小于规定值;建筑基础内部的钢筋应当互相连接形成电气通路及闭合环,且闭合环英应当与地面保持以上的距离;建筑基础表面未设置绝缘防水层。由于单独接地方式具有施工简单方便、接地可靠、节省成本等优点,因此在智能建筑接地系统设计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三)智能化管理间与智能化竖井

通常计算机网络系统对于数据通信线路有必要的长度与性能要求,在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中,一般使用铜质双绞线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水平线路,而铜质双绞线会影响到网络传输的带宽,所以根据布线标准与规范,应当保证网络交换机与计算机之间使用的铜质双绞线长度在100m的范围以内;根据管路的弯度与竖直条件,智能化管理间到建筑物的边缘距离应当在60m的范围内;在网络管理间应当安置相应的网络机柜,其周围要留设合理的安装与维护空间,其平面面积应当在5~10m2之间。

(四)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在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中,一般的语音电缆或水平子系统数据电缆应当采用支持带宽100M的D级别系统和5e类的UTP电缆,以满足大量用户的扩展要求;其水平线缆的总长度应当在100m范围以内,其中水平布线电缆的最佳长度为90m,电信间配线架上的跳线与接线软线长度应当不小于5m,对于情况不明确的公共空间其电缆应当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C=(102-H)/ W=C-5

其中H表示水平电缆的长度;C表示设备电缆、工作区电缆与电信间跳线的长度总和;W表示工作区电缆的最大长度,其值应当在22m以下;D表示设备电缆与电信间跳线的总长度。

三、目前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

(一)国产化系统集成产品

现在占据国内智能建筑市场的产品仍然属于国外的几家公司,如美国的江森自控、IBM、朗讯科技和Honeywell等。国产系统集成产品没有主动权,这就很难使智能建筑完全真正地适应中国国情。

(二)技术障碍

在整个智能建筑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缺陷,比如网络频宽的限制:数据传输量迅速增加和多媒体的使用,要求有宽阔的通讯空间;使用天线局域网络也要重新分配宝贵的音波频律。在新网络科技如ATM、Frame-relay等问世后,通讯空间的问题可获部分解决,但缺乏全面而完整的数据模型,各个建筑物自动化和应用系统之间仍然无法有效地交换数据。另外数据安全性和无缝话音与数据通讯之间还存在着矛盾,很多机构非常关注其内部资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保护其电脑和话音系统免被非法接达的问题,但如果把某建筑物隔离起来提供保护的话,就会导致无法使用更先进的通讯工具。

(三)人才缺乏

从事智能建筑的人才包括设计专门管理人才、安防产品技术支持工程师、布线、安防产品开发高级工程师、销售工程师(负责安防、综合布线产品的区域市场销售工作)、防盗报警、监控产品、大屏幕开发高级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主要负责楼宇自控系统软件开发),而最为紧缺的是智能建筑系统设计管理人才。它需要懂得电子、通讯和建筑三方面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就智能建筑项目来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是两个方面。而既懂工程设计,又懂施工方案的人,却是少而又少。设计与施工如何衔接和连贯好,关系到工程的进度与质量。

智能建筑是高科技的产物,智能建筑学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汇,人才培养应该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只有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设计与技术紧密结合,施工与产品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智能建筑人才。

四、结束语

智能建筑设计中的智能化系统是一项科技水平高施工难度大的高科技建筑,无论是对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还是对其进行管理,都要进行优化控制,以达到智能建筑的最优化设计。智能化系统施工设计质量好坏将直接关系着智能建筑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相关研究和设计人员应当加强智能化系统的综合分析与管理, 总结 智能化系统施工中的 经验 与问题,以不断提高智能化系统施工设计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翟伟盛,浅谈智能化系统管理及维护,消费导刊,2009年10期

[2] 金红峰,浅谈智能化系统管理及维护的一点心得,艺术科技,2007年03期

[3] 邵胜华,智能化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管理探究[J] 理论研究,2010(7)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人工智能的论文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机器人的性能不断地完善,因此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军事、排险、农业、救援、海洋开发等方面。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机器人的科技论文,供大家参考!机器人的科技论文篇一:《浅谈智能移动机器人》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机器人性能不断地完善,移动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广泛应用于军事、排险、农业、救援、海洋开发等。介绍了常见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基本系统组成及其相关的一些技术,提出一种能够应用于智能移动机器人的越障机构,并简单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在对智能机器人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论述了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动向。 关键词:智能移动机器人越障避障伸展收缩 1 引言 上世纪60年代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开辟了智能生产自动化的新时代。在工业机器人问世50多年后的今天,机器人已被人们看作是不可缺少的一种生产工具。由于传感器、控制、驱动及材料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开辟了机器人应用的新领域。智能移动机器人是机器人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2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基本系统组成及其相关技术 由于智能移动机器人在危险与恶劣环境以及民用等各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使得世界各国非常关注它的发展。其共同的五大系统组成要素为:(1)机械机构单元是智能移动机器人的骨架,机器人所有的模块都依靠其支撑,机械机构单元的结构,性能,强度直接影响着整个机器人的稳定性。随着科技发展和新型材料的研制开发,使得智能机器人产品的结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机械机构的各项工艺性及尺寸设计都向着更加合理高效,更加轻便美观,更加环保节能,更加安全可靠等方向发展。(2)动力与驱动单元为智能移动机器人提供动力来源。(3)环境感知单元相当于智能移动机器人的五官,机器人通过感知单元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感知识别及各种参数的收集,然后通过转换成控制模块可以识别的光电信号,输入到控制单元进行数据处理。(4)执行机构单元为智能移动机器人执行部分,能根据控制中心的命令执行命令,完成任务。不同的机器人有着不同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的设计影响着对要执行动作的效率,精度,稳定性,可靠性等。(5)信息处理与控制单元作为整个机械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如人的大脑一样,调控着整个系统,一切的活动都由它指挥。将来自传感器部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集中汇总,存储,对所有信息分析,规划决策,输出命令。使机器人有目的的运行。 智能移动机器人是一个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机电系统。它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移动技术,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等多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机器发展进化过程中的产物,是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3 一种越障机器人 我们设计的移动机器人(图1)有很好的机动性能,前导轮、前轮和后轮可以实现独立升降运动。前导轮(如图1)由通过曲柄圆盘的转动角度控制摇杆的摆动角度,带动相关的平面连杆机构运动,从而实现前导向轮的伸展和收缩实现攀越。机器人两侧的侧边驱动机构为平面连杆-滑块越障机构,前后轮(如图1)分别通过导杆在槽中的移动,带动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实现前后轮的伸展和收缩,实现越障功能。本机器人通过尺寸的设计可以实现较大的越障高度,通过合理的控制轮摆动的角度还能实现多种类型障碍物的攀越。 4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应用概况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的功能不断完善,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也大大拓宽,不仅在工业、农业、医疗、服务等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排险、海洋开发和宇宙探测领域等有害与危险场合(如辐射、灾区、有毒等)得到很好的应用。 陆地智能移动机器人 20世纪60年代后期,苏美为了完成对宇宙空间的占领,完成月球探测计划,各自研制开发并应用了移动机器人,通过移动机器人实现对外星土壤的样本采集和土壤分析等各种任务。陆地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出现是为了帮助人类完成无法完成的任务。陆地移动机器人也广泛应用于军事,可以完成排除爆炸物,扫雷,侦查,清除障碍物等等,近年来智能移动机器人也开始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水下智能移动机器人 近年来,人们对资源的渴求加大,开始对原子能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加之水下环境十分复杂(能见度差,定位困难,流体变化等),水下智能移动机器人在海底资源探测上的优势使之受到关注。近年德国基尔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新型深水机器人“ROV Kiel 6000”,这架深水机器人能够下探到6000米深的海底,寻找神秘的深水生物和“白色黄金”可燃冰。 仿生智能移动机器人 近年来,全球许多机器人研究机构越来越多的关注仿生学与机构的研究工作.在某些情况下仿生机器人尤其独特优势,例如,蛇形机器人重心低,能够模仿蛇的动作,穿梭在能够穿梭在受灾现场和其他复杂的地形中能够帮助人类完成各种任务。除此之外还有仿生宠物狗、仿生鱼、仿生昆虫等。 5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影响移动机器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导航与定位技术,多传感器信息的融合技术,多机器人协调与控制技术等因而移动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主要包括: (1)高智能情感机器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人机交互的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人类智能的情感移动机器人是移动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目前的移动机器人只能说是具有部分的智能,人们渴望能够出现安全可靠的能够沟通交流的高智能的机器人。虽然现在要实现高智能情感机器人还非常的困难,但是终有一天,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它将成为现实。 (2)高适应性多功能化的机器人。机器人的出现是为人类服务的,自然界中还有好多未知的世界等着我们开拓,各种危险的复杂多变的环境,人类无法涉足,因此人们也迫切希望有能够代替人类的机器人出现,高适应性多功能化的机器人也必将是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之一。 (3)通用服务型的机器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也是应该越来越容易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们服务。例如在家庭中,机器人可以帮助人们做各种家务,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 (4)特种智能移动机器人。根据不同应用领域,不同的目的,设计各种各样特种智能移动机器人是未来发展方向,如纳米机器人,宇宙探索机器人,深海探索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等。 6 结束语 总之,智能移动机器人涉及到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移动技术,信息处理、人工智能、控制工程等多学科技术。未来智能移动机器人走向生活,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是其趋势。尽管智能移动机器人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着,但是实现高适应性,智能化,情感化,多功能化的移动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谢进,万朝燕,杜立杰.机械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10. [2]陈国华.机械机构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徐国保,尹怡欣,周美娟.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现状及展望[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7(2). [4]肖世德,唐猛,孟祥印,等.机电一体化系统监测与控制[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机器人的科技论文篇二:《浅谈机器人设计 方法 》 摘要:机器人是人类完成智能化中非常重要的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机器人已经在世界有了一定的发展,甚至很多国家机器人已经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而机器人的设计方法无疑是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机器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索。 关键词机器人;设计;方法 1.前言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工具的进步才能带动人类的文明,如今设计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在发展,机器人就是人类在发展智能化过程洪重要的产物,因此机器人常用的设计方法是设计师们必备的工具。 2.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工业现场所涉及到的重体力劳动量不断提升。当中部分劳动任务的实现单单依靠人力是很难实现的。而为了良好的完成工业现场的相关生产作业任务。就需要通过对机器人装置的研究与应用来实现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由5个模块组成:控制模块、循迹模块、避障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模块。 (1)控制系统模块。ATmega128为基于AVR RISC结构的8位低功耗CMOS微处理器,运算速度快,具有多路PWM输出,可将测速、避障等电路产生的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控制信号给驱动放大电路,从而控制电机转速,此方式产生的PWM信号比用定时器中断产生的PWM信号实时性更好,而且不会占用系统的定时器资源。 (2)循迹模块。循迹是指小车在比赛场地上循白色引导线线行走,循迹模块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循迹模块采用灰度传感器,发射管为普通LED灯,接收管为光敏三极管3DU33。工作原理为:不同颜色的物体对LED发射光反射不同的亮度,光敏三极管3DU33接收这些不同亮度的光线,就会呈现不同的电压Vx。Vx输入到比较器LM339的同相端,并与电位器设定的电压V0相比较,当Vx>V0时,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当Vx循迹机器人前后两端均是由7个灰度传感器组成的循迹模块。其中,中间三个灰度传感器起巡线的作用,两端的灰度传感器起探测弯道作用,剩下两个灰度传感器交替进行巡线和探测弯道。实验证明,这样的灰度传感器的布置图,机器人循迹的效果好,且“性价比”非常高。 (3)避障模块。避障模块主要使用的是红外发射接收传感器,当红外感应避障模块靠近物体时,输出低电平信号;当没有感应到物体时,输出高电平信号。将该信号线接入到单片机的控制端口,控制程序就能起到探测障碍物的作用,当在机器人行进的路径上就可以发现有障碍物并及时避开绕行。 (4)驱动模块。循迹避障机器人要求行走灵活、反应快速,因此要求驱动电机具有“转速快、制动及时”等特点。我们设计制作的循迹避障机器人采用中鸣公司的JMP-BE-3508I驱动板模块,其输入电压为11V到24V,最大输出电流为20A,满足快速前进、制动、转弯的要求。并且电机速度达到500rpm,堵转力矩为,具有很强的刹车功能。利用单片机的四路PWM输出信号,分别控制四个轮子的转速。并采用“四轮驱动”、“差速转弯”的方式实现机器人的前进、后退与转弯。 (5)电源模块。循迹机器人的电源模块主要实现以下三大功能:①稳定输出5V工作电压。故我们设计制作的电源模块以7805芯片为核心,把输入电压截止到5V。②提供足够的电流。7805芯片最大输出电流为,而循迹机器人需要较大电流,所以我们使用了两片7805芯片分别对控制系统和外部设备进行供电。③滤波。在7805芯片的输入、输出端分别并联104贴片电容和10μF的电解电容,过滤高频、低频信号。 3.软硬件模块开发流程和界面程序 (1)图像处理模块:照相机实时捕捉图像,处理转化后和初始图像进行处理比较,找出图像中差异的位置通过TCP传输。 (2)TCP通信模块:视觉系统通过以太网连接贝加莱控制器,控制器可以作客户机或服务器实时传输数据,:定义结构体用于视觉系统传输位姿给机器人和机器人实时反馈位姿和信号状态数据给视觉系统。 (3)位置转换模块:把视觉系统的位姿转换为机器人的位姿传输给机器人,控制机器人运行。 (4)轨迹规划模块:进行运动轨迹规划和速度规划,根据机器人当前的位置和目标位置,选择最优的运动轨迹(直线、圆弧、不规则曲线等运动轨迹),然后对轨迹、速度进行插补,插补值调用机器人运动学算法计算轨迹的可靠性,再把实时插补的位置、速度传送给运动控制模块。 (5)运动控制模块:根据实时插补的值结合加速度、加加速度等控制参数给驱动器。 (6)伺服模块:根据控制器所发送数据,结合各伺服控制参数,驱动电机以最快响应和速度运行到各个位置。 4.机器人精度标定和视觉软件处理 精度标定 精度的标定包括机器人精度标定 和机器人相对于视觉照相机位置标定 。机器人运动前,需要用激光跟踪仪标定准确各轴杆长、零点、减速比、耦合比等机械参数,给运动学、控制器系统,机器人才能按理论轨迹运行准确。行到指定点。 通过三点法、六点法标定机器人相对于视觉照相机的X、Y、Z方向距离给位置转化模块,确定机器人坐标系相对于照相机坐标系的转化关系。 视觉处理软件 包括固定视觉系统标定模块和移动视觉系统标定模块 。视觉系统安装在固定位置相当于给机器人建立照相机一个用户坐标系,此模块用于运算机器人和固定视觉系统之间位姿转换关系。视觉系统安装在机器人末端法兰位姿相当于给机器人建立照相机一个工具坐标系,随着机器人运动而实时改变位置,此模块用于运算机器人和动态视觉系统之间位姿转换关系。 实时处理传输机器人、视觉系统和以太网的运行通信状态以及出错状态处理。 人机界面设计及实现 当机器人出现故障,不能自动移动位置时,比如碰到硬件限位或出现碰撞现象时,此时可以进入手动页面,选择机器人操作,移动机器人到指定位置。对于新建码垛工艺线,需要配置系统参数、位置信息、以及产品参数,等必要的信息。码垛数据编辑与创建的功能,产品覆盖了袋子、箱子,以及可变数量抓取的功能。可以添加产品数量,改变产品方向,单步数量修改,产品位置移动以及旋转等设置。本页面中,示例生成了每层五包的袋装产品,编号从1到5,可以通过调整编号的顺序,达到改变产品的实际码垛顺序。 5.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机器人的设计过程中,要根据设计的用途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对于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采用上述的思维方法进行解决,随着机器智能化的推广,无疑机器人的设计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张海平,陈彦. Wincc在打包机人机界面中的设计与应用[J].HMI与工业软件,2012(3):70-72. [2]朱华栋,孔亚广.嵌入式人机界面的设计[J].中国水运,2008(11):125-126. [3]金长新,李伟.基于Windows CE的车载电脑系统人机界面的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5(21):132-134. 机器人的科技论文篇三:《浅谈igm焊接机器人的故障处理》 [摘 要]机器人技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理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本文通过介绍igm焊接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机器人的常见故障现象,对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维修方法。 [关键词]igm焊接机器人 工作原理 故障处理 0 前言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理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这门新型技术的介入,对维修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保证焊接机器人的可靠性、稳定性,发挥机器人的最大优势,针对机器人的故障维修及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就尤显重要。 1 igm焊接机器人组成及工作原理 igm焊接机器人的组成 igm焊接机器人是从事焊接(包括切割与喷涂)的工业机器人,它加工精细、动作灵巧、焊接精度高、焊缝成形好。在机械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igm焊接机器人工作原理 igm焊接机器人内部轴控制原理:通过数字伺服板DSE-IBS处理当前位置的校准、位置驱动、速度驱动等信息,处理后的信息送馈到伺服驱动器,由伺服驱动器内部的脉宽调制器调制,然后放大输出推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运动的同时,编码器同步运行,并把采集的位置角度信息反馈给RDW控制板,通过RDW板的增量计算、数据整定后的位置信息回馈给DSE-IBS板,做下一个周期的计算处理,此过程反复进行从而实现了实时位置的更迭过程。 2 igm焊接机器人故障诊断及分析 焊接机器人故障类型 焊接机器人故障类型可分为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由机器软件造成的故障,如系统停机 死机 的现象;由机器硬件造成的故障,如驱动单元、电气元件各模块的故障。就故障现象可分为人为故障和自然故障、突发故障三大类。对于维修来说,自然故障和突发故障的排除就显得困难,因为这种维修不仅仅针对故障单元本身,还要对系统进行改进,这就需要周密分析,对故障诊断进行优化和改进,避免排除过的故障重复出现,使系统进一步稳定可靠。 igm焊接机器人常见故障处理 机器人开机后示教器无报警信息,但机械手无法正常引弧。首先检查系统是否送丝送气,发现送丝系统无法手动送丝,保护气瓶有压力,但是焊枪喷嘴处无保护气。再检查机械手焊接电缆、引弧板及送丝板,都没有发现故障。这说明机械手的功能是正常的,可能是焊接回路不通畅。可以通过测量焊接回路阻抗来判断焊接回路是否正常。 回路阻抗的测试步骤: i把连接工件的地线接好,保证地线夹与工件接触部分干净良好; ii接通机器人电柜电源,将福尼斯焊机电源开关拨至“I”位置; iii在焊机二级菜单内选择“r”功能。 iv取下焊枪喷嘴,拧上导电嘴,将导电嘴贴紧工件表面。需要注意的是,测量过程中要确保导电嘴与工件接触处的洁净。测量进行时,送丝机和冷却系统不启动; v轻按焊枪开关或点动送丝键。焊接回路阻抗值测算完成。测量过程中,右显示屏显示“run”; vi焊接回路测算结束后显示屏显示测量值。测得的焊接回路阻抗是18 Ω(正常值以<20Ω为佳),说明焊接机器人的焊接回路的通畅的。再断电、通电调试,焊接机器人能正常引弧,应该是回路测试过程中通过连接接地夹、拆卸喷嘴、导电嘴等将回路未正常接触处接通了。 igm机器人在焊接过程中,引弧困难、焊接电流极不稳定,且经常断弧,反复出现“Arc fault”电弧故障。 i检查接地电缆,测量回路电阻值为Ω,正常 值以<20Ω为佳。 ii检查焊丝直径(Ф)与送丝轮的公称直径相匹配。 iii焊丝材料(G2Si)与焊接方式及焊接母材相匹配。 iv后观察焊枪喷嘴处,存在大量粉尘的切粉,手动送出的焊丝不光滑平整,有小量弯曲及伤丝情况,说明送丝不畅。 v对送丝阻力进行检测。将送丝锁紧杆、压紧杆打开,手盘焊丝盘将焊丝收回,发现阻力很大。多为送丝软管堵塞或软管与机械手夹角过大造成。 vi检查送丝轮磨损情况,V型送丝槽不易过深过宽,以正好放置一根Ф规格的焊丝为佳,间隙过大,将影响送丝的稳定性,焊接电流的稳定性。拆下送丝轮,发现送丝轮磨损严重,圆度误差较大,送丝槽过深。送丝机构一旦出现失控,就会高速送丝,焊接电源得不到正常的信号反馈(送丝速度的反馈采用光电测速),不能提供稳定的电流、电压,造成不能正常焊接。更换送丝轮、送丝软管,并进行压力调整,故障解除,焊接正常。 igm机器人回零参数自动丢失。igm机器人在下一次开机时,回零参数自动丢失,重新校零、输入参数,保存参数反复丢失。检查示教电缆、接口、程序、轴卡、RDW板指示灯全部正常,检查后备电池(缓冲电瓶,用于关机或意外掉电情况下,为系统提供短时间供电,进行信息的存储)测量电压值,一个为,一个为12 V,总电压为21 V,正常值为24V,更换一组电池后一切正常,再未出现数据丢失现象。 突发故障的分析及处理 该故障无可预见性,事发突然。实际工作中出现最多。多为受环境影响的系统故障,如焊接机器人控制部分电路板故障、稳压 电源故障 、通讯故障等,反映在机器人在工作时突然报警且无法消除报警。重新启动又恢复正常,但不久又出现报警,这类故障造成整个系统不稳定。 为了进一步判断驱动器的好坏,缩小故障范围, 对编码器进行检查,RCI系列的机器人各轴所使用的编码器是绝对编码器,它是一种电磁部件,可以传递旋转角度的信息,由两个固定绕组(sin绕组和cos绕组)及一个参考绕组组成,原理基本上同旋转变压器相似。将X12插头拔下,分别测量11-12、13-5、14-4端子阻值,结果没有一项有阻值,说明编码器出现异常。 找到12轴伺服电机,检查发现编码器插头锁紧并帽已退出,插头连接松动。将插头重新安插,锁紧到位,再次测量11-12端子阻值为94Ω,13-5端子阻值为65Ω,14-4端子阻值为65Ω,9-10端子阻值为600Ω,说明各绕组正常。上电后,驱动可正常打开,故障解除。 3 结束语 维修工作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的一个反复过程,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才会使维修人员更加深入,更加准确的判断处理各种故障。工作中维修人员必须具有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操作中一定要注意观察,不可盲目更改焊接机器人设定、跳线等状态,要养成做工作记录的好习惯,归纳 总结 各类故障现象以及处理过程,积累故障诊断和维修方面的 经验 ,以提高维修水平。 参考文献 [1] 戴光平.《焊接机器人故障诊断及维修技术》. 重庆: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 [2] 中国焊接协会成套设备与专业机具分会. 《焊接机器人实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 李德民.《焊接机器人的故障维修》. 长春:长客股份制造中心,2011. 猜你喜欢: 1. 关于科技论文的范文 2. 关于计算机的科技论文3000字 3. 数学科技论文800字 4. 自动化科技论文题目与范文

人工智能论文范文文献

人工智能是20世纪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大成就,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我整理的人工智能的毕业论文范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摘要:人工智能是20世纪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大成就,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论述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分析了目前在管理、教育、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总结了人工智能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98(2009)13-0248-02

1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哲学的交叉学科。“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美国计算机协会组织的达特莫斯(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自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由于智能概念的不确定,人工智能的概念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著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童天湘在《从“人机大战”到人机共生》中这样定义人工智能:“虽然现在的机器不能思维也没有“直觉的方程式”,但可以把人处理问题的方式编入智能程序,是不能思维的机器也有智能,使机器能做那些需要人的智能才能做的事,也就是人工智能。”诸如此类的定义基本都反映了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即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2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在管理及教学系统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刘玉然在《谈谈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到把人工智能应用于企业管理中,认为要做的工作就是搞清楚人的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关系,了解人工智能的外延和内涵,搭建人工智能的应用平台,搞好企业智能化软件的开发工作,这样,人工智能就能在企业决策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人工智能在智能教学系统中的应用。焦加麟,徐良贤,戴克昌(2003)在总结国际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其在开发智能多媒体汉德语言教学系统《二十一世纪汉语》的过程中累积的实践经验,介绍了智能教学系统的历史、结构和主要技术,着重讨论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方法在其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当今这个领域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在医学中的应用。国外最早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诊断的是MYCIN专家系统。1982年,美国Pittsburgh大学Miller发表了著名的作为内科医生咨询的Internist 2I内科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研究成果,1977年改进为Internist 2Ⅱ,经过改进后成为现在的CAU-CEUS,1991年美国哈佛医学院Barnett等开发的DEX-PLAIN,包含有2200种疾病和8000种症状。我国研制基于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但是发展很快。早期的有北京中医学院研制成“关幼波肝炎医疗专家系统”,它是模拟著名老中医关幼波大夫对肝病诊治的程序。上世纪80年代初,福建中医学院与福建计算机中心研制的林如高骨伤计算机诊疗系统。其他如厦门大学、重庆大学、河南医科大学、长春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其他研究机构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计算机专家系统,并成功应用于临床。

人工智能在矿业中的应用。与矿业有关的第一个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是1978年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的矿藏勘探和评价专家系统PROSPECTOR,用于勘探评价、区域资源估值和钻井井位选择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矿山局匹兹堡研究中心与其它单位合作开发了预防煤矿巷道底臌、瓦斯治理和煤尘控制的专家系统;弗尼吉亚理工学院及州立大学研制了模拟连续开采过程中开采、装载、运输、顶板锚固和设备检查专家系统Consim;阿拉斯加大学编写了地下煤矿采矿方法选择专家系统。

人工智能在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超声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在超声无损检测(NDT)与无损评价(NDE)领域中,目前主要广泛采用专家系统方法对超声损伤(UT)中缺陷的性质,形状和大小进行判断和归类;专家在传统超声无损检测与智能超声无损检测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能把一般的探伤人员变成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专家。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智能超声无损检测有很大的价值。

人工智能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应用。沈显庆认为可以把人工智能和仿真技术相结合,以单片机硬件电路为专家系统的知识来源,建立单片机硬件配置专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以提高纠错能力。人工智能技术也被引入到了计算机网络领域,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常用技术是防火墙技术,而防火墙的核心部分就是入侵检测技术。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各种入侵手段也在层出不穷,单凭传统的防范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网络安全管理领域,大大提高了它的安全性。马秀荣等在《简述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具体介绍了如何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起到了很好的安全防范作用。

3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

国外发展现状。目前,AI技术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发展很快。在AI技术领域十分活跃的IBM公司。已经为加州劳伦斯・利佛摩尔国家实验室制造了号称具有人脑的千分之一的智力能力的“ASCII White”电脑,而且正在开发的更为强大的新超级电脑――“蓝色牛仔(blue jean)”,据其研究主任保罗・霍恩称,预计“蓝色牛仔”的智力水平将大致与人脑相当。麻省理工学院的AI实验室进行一个的代号为cog的项目。cog计划意图赋予机器人以人类的行为,该实验的一个项目是让机器人捕捉眼睛的移动和面部表情,另一个项目是让机器人抓住从它眼前经过的东西,还有一个项目则是让机器人学会聆听音乐的节奏并将其在鼓上演奏出来。由于人工智能有着广大的发展前景,巨大的发展市场被各国和各公司所看好。除了IBM等公司继续在AI技术上大量投入,以保证其领先地位外,其他公司在人工智能的分支研究方面,也保持着一定的投入比例。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AI(人工智能)国际会议上进行了主题演讲,称微软研究院目前正致力于AI的基础技术与应用技术的研究,其对象包括自我决定、表达知识与信息、信息检索、机械学习、数据采集、自然语言、语音笔迹识别等。

我国人工智能的研究现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机械

和自动控制专家们都把研制具有人的行为特征的类人性机器人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国际科技大学在国家863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一直从事两足步行机器人、类人性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在1990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两足步行机器人的基础上,经过科研10年攻关,于2000年11月,又成功研制成我国第一台类人性机器人。它有人一样的身躯、四肢、头颈、眼睛,并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功能。它的行走频率从过去的每六秒一步,加快到每秒两步;从只能平静地静态不行,到能快速自如的动态步行;从只能在已知的环境中步行,到可在小偏差、不确定环境中行走,取得了机器人神经网络系统、生理视觉系统、双手协调系统、手指控制系统等多项重大研究成果。

人工智能发展方向

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网络信息检索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①如何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模仿、延伸与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包括机器感知、机器思维、机器行为,即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知识利用的过程。②由于网络知识信息既包括规律性的知识,如一般原理概念,也包括大量的经验知识,这些知识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性、随机性、不可靠性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其进行推理,需要利用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

基于专家系统的入侵检测方法。入侵检测中的专家系统是网络安全专家对可疑行为的分析后得到的一套推理规则。一个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能够在专家的指导下,随着经验的积累而利用自学习能力进行规则的扩充和修正,专家系统对历史记录的依赖性相对于统计方法较小,因此适应性较强,可以较灵活地适应广普的安全策略和检测要求。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人工智能在机器人中的应用。机器人足球系统是目前进行人工智能体系统研究的热点,其即高科技和娱乐性于一体的特点吸引了国内外大批学者的兴趣。决策系统主要解决机器人足球比赛过程中机器人之间的协作和机器人运动规划问题,在机器人足球系统设计中需要将人工智能中的决策树、神经网络、遗传学的等算法综合运用,随着人工智能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将使机器人足球有长足的发展。

4结语

由上述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应用领域对人工智能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要求我们必须加大研究和投入力度,以使人工智能的发展能为人类服务。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人工智能的毕业论文范文

人工智能是一项前瞻性科学研究,已经成为ICT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以下是我整理的科技人工智能论文的相关 文章 ,欢迎阅读!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我国ICT产业发展模式探讨

【摘 要】人工智能是一项前瞻性科学研究,已经成为ICT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通过比较国内外ICT产业中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现状, 总结 我国相关技术和产业的优劣势,有针对性的从国家政策层面和企业层面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我国ICT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政策引导;发展模式

0 引言

工信部在2010年工作会议上重点部署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产业排在首位。当前以智慧城市、智能家居、车联网等构成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应用为代表的新一代ICT产业不断创新,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相关产业布局如图1所示。2013年前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启动的人脑研究计划,促进人工智能、神经形态计算和机器人系统的发展。而人工智能就是机器模拟人脑的具体表现形式,以云计算、深度学习、智能搜索等一系列新技术在大规模联网上的应用,已经成为ICT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1-2]。面对人工智能在ICT产业上的迅猛发展,急需对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模式进行梳理。

1 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在ICT产业的发展现状

从发展脉络看,人工智能研究始终位于技术创新的高地,近年来成果斐然,在智能搜索、人工交互、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产业界力夺的前沿领域。目前国际ICT产业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发展重心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搜索引擎方向的发展

信息搜索是互联网流量的关键入口,也是实现信息资源与用户需求匹配的关键手段,人工智能的引入打开了搜索引擎发展的新空间。融合了深度学习技术的搜索引擎正大幅度提升图像搜索的准确率,同时吸纳了自然语言处理和云操作处理技术的搜索引擎,可将语音指令转化为实时搜索结果,另外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可能添加意识情感元素,发展出真正意义上的神经心理学搜索引擎[3]。

从搜索引擎的发展上来看,国内企业起步稍晚,搜索领域较窄,但也有新浪、搜狐、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等纷纷运用独特的技术与 商业模式 进行中国式的创新与超越,以及科大讯飞等企事业研究单位在部分方向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发展态势较好。

人脑科学助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都是通过机器来模拟人脑进行复杂、高级运算的人脑研究活动。目前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建立的研究平台,使用计算机模拟法来绘制详细的人脑模型,推动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神经形态计算系统的发展,预计将引发人工智能由低级人脑模拟向高级人脑模拟的飞跃。

谷歌公司早就通过自主研发以及收购等方式来获取人工智能的必要技术,包括使用一万六千个处理器建立的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具备学习功能的谷歌大脑。国内该方面的研究发展起步偏重于医学单位,在中华人类脑计划和神经信息学方面具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在某些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在新一轮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中国至今处于观望和模仿阶段。直至2013年初,百度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提出百度大脑计划,如图2所示,拥有了超越天河二号的超级计算能力,组建起世界上最大的拥有200亿个参数的深度神经网络。作为国内技术最领先的互联网公司,百度此次争得人工智能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在硅谷布局人工智能研究,被视为与美国科技巨头直接展开了技术和人才竞争。

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引起产业变革

移动终端通过嵌入人工智能技术破除了时空限制,促进了人机高频互动,穿戴式智能联网设备正在引领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化应用发展的新方向。

我国在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芯片的研发方面,还处于探索的阶段,特别是大型芯片企业未进行有力的支持。目前只有君正发布了可穿戴的芯片,制造工艺与国际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该说国内芯片现在还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相比市场对可穿戴设备概念的热捧,用户真正能体验到的可穿戴设备屈指可数,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

物联网部分领域发展

全球物联网应用在各国战略引领和市场推动下正在加速发展,所产生的新型信息化正在与传统领域深入融合。总的来看,在公共市场方面发展较快,其中智能电网、车联网、机器与机器通信(Machine-To-Machine, M2M)是近年来发展较为突出的应用领域[4]。

物联网涉及领域众多,各国均上升至国家战略层次积极推动物联网技术研发,我国也在主动推进物联网共性基础能力研究和建立自主技术标准。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M2M、工业控制、标识解析等领域已经获得部分知识产权,其中中高频RFID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超高频(800/900MHz)和微波()RFID空中接口物理层和MAC层均有重要技术突破。在标准方面,已建立传感网标准体系的初步框架,其中多项标准提案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作为国际传感网标准化四大主导国(美国、德国、韩国、中国)之一,我国在制定国际标准时已享有重要话语权。

2 我国ICT产业的政策引导

目前ICT产业的应用范围在不断的延伸,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跨行业的需要,加速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和成熟。我国ICT企业正紧跟变革、激励创新、发掘内需,再通过突破瓶颈的ICT政策必将迎来新的机遇和发展。

国家政策方面的引导

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制定ICT产业发展计划,并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急需在国家政策方面进行引导,试图抢占下一程竞争制高点。政策应呈现如下趋势,破除行业间壁垒,加快制定ICT跨行业标准和产业相关政策。

加强政策顶层设计

成立国家级ICT产业发展机构,尽快确立国家ICT中长期发展战略,落实国家级监管机制、产业协同等各方面的工作,促进ICT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围绕其需求部署创新链,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瓶颈。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应用。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将企业主体地位予以强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新体系要确保企业为产业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决策、成果转化的主导地位,要促进人才、资源、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要主动与产学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要扶植和壮大创新型企业。

知识产权方面的引导

专利方面

国际专利纠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内企业的专利危机意识,但是由于在国内专利长期并未得到重视及专利技术研发周期长,企业对是否有能力实现布局认识不清[5]。初具国际竞争实力的国内企业应该紧抓全球重大的专利收购机遇,快速提升整体竞争力。针对新技术涉及专利问题应加快系统研究,重视前瞻性专利布局。积极探索统一专利池的构建,增强全产业专利授权及谈判能力,探索构建国内企业面临知识产权危机时的商业保护伞机制。一方面强化自身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仍需加强产学研结合、实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对企业转移。

著作权方面

目前版权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与我国国家版权局的合作调研时发现,2013年我国著作权作品登记共845064件,其中软件著作权登记164349件,同比增长超过18%。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 热点 领域软件均呈现出了加速增长态势,如物联网软件著作权共4388件,同比增长,云计算软件著作权共3017件,同比增长,明显高于软件登记整体增速。虽然我国软件技术正处在一个高速增长期,但存在着低水平重复、起点较低的问题,仍需坚持不懈的进行引导、创新和保护。

3 ICT相关企业实现方式探讨

经过多年的努力积累,在人工智能究领域我国在不再仅是国外技术的跟随者,已经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重大问题的创新性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后我国相关企业应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在ICT产业的应用,并加快构建ICT产业生态系统。我国ICT相关企业在整个产业上应该逐步完成以下几个方面。

政、学、研、产、用全面推进

政府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我国已经在制定多个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计划,目的是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国家工业未来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大力资助具有应用前景的科研项目,促进大学与产业界联合申请项目,同时对由企业参与投资开发的项目实行重点关注。企业参与高校的科研项目。鼓励实力雄厚的公司通过向高校提供资金、转让科研设备等形式建立合作关系。高校积极参加企业研发项目。提供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如高校教师充当企业顾问、举办学术讲座或参加企业课题研究,公司科研人员到高校进修并取得学位等。随着高校与政府、企业、研发机构合作的不断深入,努力消除校企之间的空间和物理层面的隔阂。探索建立学校、地方、企业、研发机构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尽快形成具有特色优势和规模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加强合作、推进新技术的产业化与商用

通信设备企业可与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搭建新型试验网络,验证基于融合技术的网络架构在各场景的运行状况,排查可能出现的问题,推进相关技术、设备以及解决方案的成熟与商用化。加大与科研院所、专利中介、行业协会组织的合作,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优势。企业应着重关注和影响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协助其加强研发的实用性,提高研发质量。可以采取与校企合作开发、企业牵头申报课题,高校参与、企业设立课题由高校认领、建立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合作培育应用生态。企业在推进网络控制平台面向标准化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和吸纳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的网络应用创新需求,为网络应用生态体系的形成与繁荣创建良好的技术基础与商业环境。

全力抢占大数据

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大数据在改善公共服务、推动经济发展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意义。2014年《政府 工作 报告 》明确提出,“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ICT企业在发展大数据的总体思路应该是:首先,明确国家关于大数据发展的战略目标,促进电信、互联网、金融等拥有海量数据的企业与其他行业进行大数据融合,扩展大数据应用领域;其次,在技术方面需要提高研发的前瞻性和系统性,近期重点发展实时大数据处理、深度学习、海量数据存储管理、交互式数据可视化和应用相关的分析技术等[6];第三,集合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统筹规划大数据应用,避免盲目发展;最后,解决个人信息的数据安全性需求。

重点发展云计算

2014年3月,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透露我国云计算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草案已形成。在政府建立标准化的同时,ICT企业应以企业的角度积极参与到云计算领域研究中,服务国家云产业发展战略。建议向用户充分开放企业平台资源,推进社会云产业发展;加强技术应用深度,将云计算技术着重应用于信息搜索、数据挖掘等领域,逐渐形成社会资源利用方面高效可行的 方法 技术;广泛展开与社会各界合作,推动社会各类数据资源与企业云计算技术的整合应用。云计算企业拥有丰富的软硬件资源、技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并且服务政府信息化建设意愿强烈。应通过与政府社会资源应用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云计算资源在服务政府信息化建设、社会资源应用方面的潜力。

4 小结

发达国家对人工智能技术在ICT产业应用的研究开展较早,为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ICT产业相关技术的发展已经提出并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积累了一定的 经验 。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在人工智能技术重点方向发展现状,借鉴他国政策与经验,根据我国的国情及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提出符合我国目前产业发展现状,适合我国的可借鉴的策略,以期为促进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ICT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科技人工智能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