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

发布时间: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

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引言 8-9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9-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背景 9-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13-16 建设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13-14 建设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14 建设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14-15 建设新农村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15 建设新农村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15-16 2. 当前我国农村建设现状分析 16-27 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16-19 农村经济发展迅速 16-17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 17-19 农村文化建设成绩显著 19 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9-27 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 19-23 农民综合素质不高 23-24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 24-25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完善 25-27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7-37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的关系 27-29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促进公共事业进步的关系 29-30 创新体制机制与增加资金投入的关系 30-32 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加快城镇化的关系 32-34 做好整体规划与体现个性特色的关系 34-35 搞好试点示范与做好面上推广的关系 35 搞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的关系 要了给你发送全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非一个全新概念,此前在党和政府文件中曾多次出现,在学界也早有学者提出并进行过试验。但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并具体出台32条重大举措启动新农村建设,其含义自然有别于此前的任何一次。本文试从财政的视野对其中的“新”和“建设”进行讨论。 一、新在何处 此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是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主要是通过基础性的制度建设和积累为未来城乡融合奠定基础,但具体而言,“新”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时代背景新 经过半个多世纪工业化的发展,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产值结构大约为15∶85,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就业结构大约为50∶50,城镇化水平超过40%,这表明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国际发展的经验表明,采取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是一种普遍性现象,否则城乡和地区差距会继续拉大,经济社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动荡。正是基于这一基本国情和发展规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审时度势地提出“两个趋势”的重要论断,指出“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趋向”。毋庸置疑,未来经济发展从二元走向一元,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一个新的发展路线图,新农村建设是协调的第一个基本举措。 2.治理理念新 乡村社会的治理在我国具有双重需求,国家追求有效和稳定,居民谋求福利改进,但是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央政府并未因为对乡村治理存在需求而行使了应当的支出责任。在农业社会,乡村治理是通过乡绅阶层来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从而达到某种程度上的稳定;在人民公社时期,集体组织承担了农村社区公共物品的供给任务,但是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后,集体经济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弱化,农村地区公共物品在长期得不到中央政府支持之后,只能在“预算外”和“制度外”寻求出路。而现在,在经历了税费改革漫长试点之后,中央政府回归到其应有的功能,承担了应有的支出责任,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农村正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在向工商业社会转型,更标志着我国政府将民生问题放在首位,体现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 3.制度供给创新 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第一步,但在其中制度统筹是关键。我国农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尽管可能预期在某些甚至大部分公共领域有所改进,但总体来看,要在较短的期限内达到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尚有困难。因此,我国政府在具体明确和承担应有的支出责任后,对农村的大规模投资并非无序的,而是具有明显的指向性,旨在通过财政投入建立农村公共品的基本供给制度,为未来城乡制度对接减少摩擦。 二、财政应如何建设 启用财政政策通过“建设”来体现“新”的内涵是城乡统筹的必经之路,但是财政在投入时究竟应该如何作为呢? 1.农村建设是仅对农业投入还是要更关注非农投入? 现实经济成长的历程告诉我们,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村落没有城市拥挤的道路和金光闪闪的大厦,但是他们拥有城市文明,按照城市的生活节奏在生活。这充分说明我国农村的发展并非一定要发展农业,一定要走城市化道路。据专家估计,205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0%,人口总规模将在16亿左右,也就是说按照这一口径进行估计,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人口将维持在8亿上下,但是8亿人口完全依附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其中必然有一部分人从事非农产业。在我国成功加入WTO之后,“黄箱政策”、“绿箱政策”和“蓝箱政策”在不同程度上都面临政策约束,运用财政手段直接干预农业生产越来越受到限制,改变支农方式,由直接转为间接对农村的支持不仅易于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而且还可能赢得国家组织的资金支持。况且从工业、农业发展与居民需求的关系来看,强调农村走非农道路是农民福利再造的必由之路。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居民个体需求的多样化只能通过工业来满足,尽管在经济发展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阶段时居民的膳食结构将发生改变,但是农民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时农业本身存在局限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恩格尔系数都呈下降趋势,可以预见包括农村居民本身在内的所有国内居民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新消费需求的出现和成长,农业持续发展得不到市场的支持。当然,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强调,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向偏移并非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完全忽视对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的支持,只是与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相比,农业在满足居民需求方面得不到工业所能得到的市场需求支持。 2.农民自身能力的拓展还是“面子工程”? 在现代经济生活变迁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社会公正的现实意义。传统经济学一般认为财富积累能够增加社会福利,但现代经济发展表明人均GDP的提高与人的幸福程度改善没有根本的正相关关系。通过新农村建设再造农民福利,为广大农村提供目前短缺的公共品就一定能使农民的整体福利水平得到提高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对不发达国家农村社会转型的深入研究中引入了对“权利”和“能力”的分析,创立了以“能力理论”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发展观。森认为经济增长之所以重要并不在于增长本身,而在于增长过程所带来的“相关利益”改善,个人能力的成长和拓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目前我国农村正处于结构转换的关键时期,运用财政手段对农村进行大规模广泛地投资,真正的目的不是在农民收入方面做简单的加法,而是在农民收入增长的过程使农民获取收入的能力得到拓展并使收入机制稳定下来。更重要的是在农民能力得到拓展的同时其对公共物品需求的表达就可能是真正的内生型需求,从而改善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偏好表露难的问题,避免决策权转移而被迫分摊“面子工程”的提供成本,使农村居民也可能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3.农村投入是财政“一条褪”还是财政、市场“两条腿”? 正如此前有学者预测国家在农村公共领域的大规模投入时代一定会到来,2006年这个时代已经来了。对于风雨交加的农村来说,这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但是单靠财政“一条腿”能行吗?我国的经济建设是在大市场背景下进行的,改革不可能逆市场经济规律而行之,尽管在过去的改革中市场经济将农民边缘化了,但现在农村的最终发展不能完全排斥市场,财政的作用仅在于“引导”和“发动”,农村面貌的根本改变还需要“两条腿”走路。这是因为一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农村贫困地区过多,虽然国家有能力保证全国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均等化,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及村庄、社区公共物品还必须通过自身的力量加以解决;二是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来看,市场和财政是互补的而非排斥的;三是从国外发展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政府不是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当前,世界公共服务改革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政府应该把政策制定同服务提供分开,换句话说就是,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是政策制定,而不是主要直接地提供服务。虽然我国财政在农村公共领域的投入有部分属于“补课”的性质,但在公共事务领域内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是必要的,但这一定要在区域性公共品提供中注意保护产权,尽量在降低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达成集体一致行动,从而避免“公共地悲剧”或者“搭便车”行为。 三、警惕财政阳光被“吞噬” 2003年后,我国农村税费改革进入一个新时期,中央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农民增收较快,消费进一步扩张,财政在解决和支持“三农”问题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促进了农村政治和谐,农村居民对基层政府和村组织的工作认同度逐步提高,“干干关系”、“干群关系”大为改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正逐步提高;农民消费支出和消费质量都有了较大改善,农民纯收入持续上升,恩格尔系数出现下降迹象,在耐用消费品消费方面,拥有量品种和数量都出现增长趋势,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发生了较大突破,广大农村正享受着财政普照的阳光。但是从实际农村财政运行的情况来看,财政普照的阳光并未完全如预期那样为农民所享受,而是出现被“吞噬”的迹象。 种田的相对比较收益低使财政阳光被“吞噬”。以粮食直补、取消农业税等增收政策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种田的绝对收益,但是另一方面种田成本并没有维持相对稳定,两者相比,种田的相对比较收益使财政阳光照耀在政策之外的组织或者人头上。众所周知,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本身收益率比较低,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农业进行补贴是世界各国的一贯做法。在我国农业有其特殊的背景,一是我国农业人口过多,二是非农产业在农村发展过缓,农民收入结构中尽管非农产业贡献在增加,但是就种田的农民(而且数量比较巨大)来说,以被管制的粮食价格与由市场定价的农业物资价格相交换,其结果自然是降低了农民的种田比较收益。有人评价说取消农业税的最大好处在于国家干部因为不用直接面对农民而使“干群关系”得到缓解,但实际上国家财政的“真金白银”流入了农资生产企业的口袋中(这部分企业实际上享受了国家的双重优惠待遇,一是市场定价权,二是普遍的税收优惠),而农民口袋里装着的却是刚刚放入的人民币的“余香味”。 农村公共品供给有可能使财政阳光被“吞噬”。这个问题似乎看来是矛盾的,其实不然。我国学者朱钢在对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负担进行研究时就曾经指出,农村公共品需求存在官员需求和一般居民需求,当前者需求大于后者而又缺乏资金时,农民负担就可能由此而生。现在中央政府加大投入为农村提供普遍公共服务固然是件好事,但是毕竟财力有限并且历史欠帐过多,农村公共物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还处于短缺状态。据新华网的消息,因为缺钱,目前在我国60%以上的县没有标准的污水处理场, 的乡镇没有卫生院,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的农户没有用上卫生厕所,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6%的行政村没有通公路,2%的村庄没有通电,6%的村子没有电话(新华网,)。因此,农村公共品在长时间内的短缺与中央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时序性肯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矛盾,基层组织可能会通过集资或者摊派的方式来解决这种矛盾。更可怕的是,农民享受区域性公共物品还得持续交纳一定的费用才能保证不被排他。显然,农民得到的实惠不仅被转移出去还面临负担加重的问题(例如某些农村地区的有限电视收费问题)。因此,农村公共品形成缺乏诱致性需求因素也会对农民负担反弹形成另一种威胁。 巨额的基层债务有可能使财政阳光被“吞噬”。我国基层财政债务之巨有可能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据统计全国约2100个县级行政单位,乡村债务总规模达5355亿元,乡、村两级公共债务平均每个县高达亿元(新华网,)。当前中央政府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尤其是对贫困县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如果没有较规范的责任分担机制和财政资金的风险控制机制,这部分财政资金有可能会以“公共工程”的名义被挪用填补基层债务的黑洞。 四、结语 2006年,中央政府将继续关注民生问题,加大财政投入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据统计,2006年的财政投入将达3397亿元,比2005年增长14%,比2004年净增781亿元。庞大的财政支出被据为己有或者化为乌有,财政阳光被“吞噬”显然违背了中央的政策初衷。因此,针对上述分析的问题,在下一步的改革中,除了要继续贯彻“多予少取”的方针之外,还要防止国家财政支持目标被扭曲的现象,尽可能最大化财政支出效应。为此,笔者认为:第一,对农业生产资料企业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规范控制,限制农资价格的无谓、恶意上涨,提高种田的相对收益,保证财政的阳光真正惠及到种田人的头上。第二,财政投资要着重培养农民对公共品的诱致性需求,改善农民对公共品偏好的表达机制。第三,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如果是“工程性”的投入,则必须要加强事前、事中监控和事后验收,健全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并明确奖惩机制;对于用于义务教育、卫生等一般转移性财政资金,要缩短资金转移路径,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凭借公民身份证按照一定标准打入财政专户,实行专款专用。 参考文献: [1]2006年2月21日正式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中国“三农”形势跟踪调查课题组 小康中国痛———来自底层中国的调查报告[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黄景贵 发展经济学研究:制度变革与经济增长[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王检贵 劳动和资本双重过剩下的经济发展[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2 [5]韩俊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N] 人民网———人民日报,2005—11—3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资料来源:

新农村建设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搞了快两年,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但我们仍然看到一些基层政府不能理解新农村建设的真谛,把新农村建设当作搞形象工程,或多或少地违背中央政府的初衷,有的还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为此,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想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贯彻好“以人为本”原则,做到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所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然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党的基本执政理念,即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把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建国后我国为实施国家工业化战略而长期实行工农、城乡二元政策和以农业哺育工业政策,而形成所谓的“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三农”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它与城市、工业、城市市民相比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即农村是弱势地域,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具体表现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城市面貌反差较大; 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经济上收入水平低,政治上缺少相应的话语权,城乡居民在经济上收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差距在拉大......“三农”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与持续发展,制约着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近些年来,我党十分重视化解“三农”问题,已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形势依然严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化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规划:“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短短二十个字,却关注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建设,渗透着“以人为本”,把实现农民群众利益,增进农民群众的福祉当作根本出发点的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出路所在。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贯彻“以人为本”1.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第一要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旨在化解“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又集中体现在农民的生活质量偏低问题。具体表现在:农民生存环境恶劣、负担过重、收入水平低且门路窄、缺乏相应的政治地位、进城务工受到不公正对待等。因而,着力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与根本目的,也是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首要要求。正如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的指出:“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得到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那么如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第一,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公共财政向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让公共财政涉及农民关注农业、交通、教育、卫生等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整治涉农乱收费,“一事一议”不规范,村务财务混乱以及乡村债务问题,建立和完善减轻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体制。同时,推进以农村税费政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精简机构与人员,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理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公用”财政管理方式的政策。第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探索“工业反哺育农业,城市反哺育农村”的长效机制。坚持以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发展农业,全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兴办符合产业政策和地方特色产品的乡镇企业,大力吸纳农村富余的劳动力。第三,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加强对农村道路、通信、电网、供水、校舍、卫生所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同时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改变以前农民住宅与禽舍混杂的脏乱现象。做好农村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问题。第四,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对农民的不平等待遇,逐步提升农民在各级人大中的代表地位,以提高农民的政治话语权利。目前,重点在于治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及拖欠问题,探索务工农民的工伤、医疗、养老保险问题,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2.树立农民的主体地位,激发农民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决不能简单地把农民当作被同情、关怀、救济的对象。在新农村建设中落实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依靠力量,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我国农村幅员广阔,农民和农村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部分,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单靠政府的财政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新农村建设只有化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邓小平同志曾充分肯定我包括农民在内的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他说:“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在他看来,要解决农村农业问题,“主要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这就是要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因此,新农村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要把农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拥护不(下转第30页)(上接第17页)拥护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检验工作成败的根本标谁。做到凡事都要和农民商量,广泛征求农民的意愿,随时接受农民的监督,而绝不能搞强迫命令、搞政治运动。同时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善于总结推广他们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要破除一切影响农民创业的陈规旧矩,革除一切农民创业的体制弊端营农民创业的宽松环境,充分下放农民权力,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总之,要使建设新农民的过程成为农民群众参与发展、共享成果、实现价值的过程。3.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我国尚有八亿左右的农民,而且我国农民由于长期处于儒家文化熏陶之下,在历史的最底层,导致他们屈从现实、保守懦弱、听天由命,缺乏个性和开创精神,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缺乏主动性,被动地听从政权的调整,不懂得自己的权利,缺乏公民意识。这些缺乏至今仍在部分农民身上体现,它们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障碍。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难以转移,固然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但跟农民整体素质偏低、观点落后不无关系。这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因而,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把农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对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提高农民素质的具体措施如下:第一,要大力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状况,强化普及农村九年义务免费教育,确保每个农村小孩都接受基本的国民教育。同时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各种技能培训,让每位农民掌握至少一门生产技能与技巧,提高农民的发展致富能力,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第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革除千万年来遗留下来的封建迷信、家族观念、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等落后观念,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逐步形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家庭和睦、邻里相安、创业光荣等新文明新风尚。第三,加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化,提高村民民主自治的素质,实现由“村民”向“公民”转变,由“法制”向“法治”的转变。第四,培育各种农民组织,增强乡村自我治理的能力。如成立由全体农民加盟由能人负责的现代农会,负责乡村的生产与经营;成立老年人协会,为新农村出谋献策,同时监督和制止农村发生的各种不良现象:成立妇女协会,负责农村孩童,特别是留守孩童的教育,以及家庭感情联络等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章

关于山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按照司里的统一部署,我们于2006年9月4日-8日赴山东潍坊寿光市、德州平原县进行了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分别与两市的市、县、乡三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同志进行了座谈;走访部分村及农户。同时,对泰安、临沂、东营等8个市进行了书面调查。通过调研,了解了山东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现将调研情况及有关政策建议报告如下:一、山东省建设新农村的基本情况近一年来,山东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按照“高起点、高水平、立足长远”的原则,做到新农村建设规划先行。山东省政府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从山东各县编制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来看,城区、经济强县、中等县、欠发达县把基本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时间分别定在2010年、2015年、2020年和2025年,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结合。寿光调研期间,恰逢寿光市举办新农村建设规划成果展。寿光市财政筹集资金1000万元左右,按照“高起点、高水平、立足长远,量力而行,因村制宜”的原则对各乡镇进行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全市所有镇街道和60%以上的村庄完成了新一轮总体规划,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完成新农村规划。规划内容涉及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村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我们调研寿光市三元朱村时,该村党支书说“我们村三年基本可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因此,我们问他:“什么样就是建设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老支书一言不发地走出去,不一会,提了两大块规划图进来,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的新农村”,这个规划包括了村集体收入、农民收入、产业结构等各种指标。由此可见,规划先行的理念在山东新农村建设中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二)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山东省依据《全省新农村建设县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类标准,将全省135个有农村的县划分为三大类,其中30个经济强县和15个城区划为第一类,30个欠发达县划分为第三类,其余60个县划为第二类。根据分类制定各自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方法步骤和政策措施等。各县也按照这一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如我们调研的平原县把全县876个村庄分为三个创建梯次:一是首选40个经济基础较好、班子强的村庄作为小康创建示范村,重点扶持,一年出轮廓,两年成标杆;二是筛选100个村作为小康过渡村,重点培育,扩大示范面;三是其他村庄全面启动,扎实创建。当地干部说,新农村建设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既要不断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又不能脱离实际盲目冒进。(三)突出“生产发展”这个支持重点,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发展农业产业,没有产业作支撑的新农村建设就会得“软骨病”,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山东省新农村建设要求突出“一个关键”就是紧紧抓住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这个关键。一方面发展壮大农业优势产业体系,优先支持8大优势产业带、11类优势农产品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100个知名农产品品牌。另一方面,大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将发展前景广阔的中小型龙头企业全部纳入扶持范围,促其尽快成长壮大,逐步上规模。按照当地基层农业部门干部的话讲就是要将农产品加工业从以量取胜转为以质取胜,实现“从铺天盖地到顶天立地”的转变。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积极发展大棚蔬菜,人均收入超过9000元。村支书王乐义说“新农村建设必须首要发展农业生产,一个大棚就是一个农业大工厂 ,就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四)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山东各级财政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保障向农村推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省财政在重点支持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农村土地治理和生态建设工程等四大工程的同时,设立专项资金实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加快改善村容村貌和庭院环境。而目前各乡镇和村在抓示范村、典型带动村的过程中,除了积极采取措施支持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外,也抓住村容整治这个突破口,突出整治农村“脏、乱、差”问题。寿光市实行“五化(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美化)、五通(通电、通柏油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两改(改厕、改灶)、一有(有必要的文体场所和文体设施)”,平原县实行的是“四化、四通、两改、一池”,其他地方基本上大同小异,都是以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突破口,突出抓好农村环境的“脏、乱、差”治理。二、目前山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今年是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各地正在不断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困难。从山东的实践看,在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规划、资金投入、建设主体、建设体制等方面确实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一)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一些干部对如何结合实际开展工作感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有畏难发愁情绪;有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存在上热下冷现象;有些地方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有些地方存在按兵不动、等待观望的现象。如我们实地走访的平原县恩城镇某村是德州市财政局农财科的驻村帮助点,由于该村没有产业支撑,农民收入较低,村集体经济基本没有收入,目前新农村建设还没有起色,只能依赖上级的转移支付。而驻村干部蹲点对口支持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又进一步加大了村组织对上级财政的依赖程度。再如形式主义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刷墙建设新农村”的现象。我们走访的平原县王打卦乡赵庄村是一个木炭专业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17万元左右,村支书亲自书写的“发展经济是富民强国的根本之路”立碑在村中,对发展产业非常重视,同时积极做好硬化村内道路、街道养护、完善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服务。即使是这样对新农村建设认识比较到位的村也未能免俗,将该村的全部房子无论新旧都用浅黄涂料进行粉刷。据村支书介绍,为这项工程,村集体积累了三年资金,累计17万元才得以完成。(二)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不切实际的地方。一是忽视农民生产与城市居民生活存在的重大区别,以城市住宅小区规划代替农家群落规划,盲目规划建设楼房村。寿光文家街道桑家楼房村完全按照城市规划小区的标准建设两层小别墅,每幢17万元。二是高标准规划,忽视农户的家庭支出能力,成为新的农村债务和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如寿光市稻田镇马寨村是该市16个典型示范村之一,全村150户规划建设楼房新村,已经建设了79户,投入达到2000多万元,这些农户每户自己投入20多万元建设新房。20多万元对城市居民来讲都不是小数目,而这些农民的人均收入才刚刚突破8000元。这种高标准建设极容易形成新的农村债务。三是以村容规划代替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内容上忽视发展生产。虽然山东省对发展生产十分重视,但有些地方仍然存在以村容规划代替新农村规划的倾向,规划的大部分财力和精力花费在新村庄建设中。(三)新农村建设还需要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对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典型调查数据的分析,“十一五”期间,预计山东全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总投入约为3000亿元左右。而目前基层财力薄弱特别是村集体经济财力严重不足的情况十分普遍。同时,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形成的投资缺口也无法弥补。因此,要满足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是一个重大课题,新农村建设还需要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1、基层财力薄弱特别是村集体经济财力严重不足。部分财政困难县仅能保证基本工资发放,难以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新农村建设。我们调研的平原县是山东省30个欠发达县之一,2005年安排亿元支持“三农”工作,当地干部形容是扎紧裤腰带支持新农村建设。而这次调研中,各乡镇、村集体反映最强烈的是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寿光市稻田镇马寨村村支书认为,现在着重强调农民增收,形成农民收入较多,集体经济很薄弱这种“一头重,一头轻”的局面。我们走访的几个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落实得好的,基本都是集体收入较高的村;而村集体经济落后的,新农村建设基本没有起色。2、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形成的投资缺口无法弥补。农村税费改革建立“一事一议”的筹资制度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但基层普遍反映通过“一事一议”办法筹资的难度大,筹资数额低,很难完成一件公益事业。我们走访的几个村,基本上都没有进行“一事一议”,而是避开这一制度,采取由村民自愿捐助的方式筹集资金。但是,自愿捐助往往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造成新农村建设规划无法落实。我们调研的平原县恩城镇五里村,村内建设规划落实到人,村支书负责“宅基地管理、道路建设维护、有线电视入户、电话宽带网入户、给排水、一池三改”等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工作。据支书介绍,由于以前已经捐款修过一次道路,此次村内规划中还需要建设的村内公路已经无力再组织募捐。因此,如何将落实农村“一事一议”制度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相衔接是一个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四)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地位仍未充分体现。多数农民没有把自己置身其中,存在“等、靠、要”思想,认为新农村建设主要靠国家和政府多给钱、多包办,这一现象在欠发达地区更显突出。多数农民反映,新农村建设“政府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山东农民的主体地位尚未充分发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村集体经济发达的地方,村集体经济组织包办了除农民住房以外的全部公益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既不出钱,也不投工。我们走访的寿光市三元朱村,村内敬老院、幼儿园、学校等社会事业建设以及村内道路、给排水建设等都是由村集体负担。二是在村集体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农民的收入一般比较低,既无钱投入农业生产,发展农业产业,更无力投入村内公益设施建设。(五)新农村建设面临一些体制性障碍。“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中,“放活”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障碍。第一,现行土地承包制度在客观上造成了小规模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此次调研中,大多数村集体和乡镇普遍反映这一问题。如寿光着力发展蔬菜大棚,一个大棚80多米长,有时候规模经营涉及好几户农民的承包地,其中种种利益分配关系、生产投向等都很难协调。甚至出现由于一户农民不配合,全村就无法形成规模经营的情况,成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中的“钉子户”。第二,农村灾害救助体系的缺失抑制了农民投入的积极性。由于农业投入周期长,见效慢,农民收回成本所需时间较长。而我国农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非常大,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压力下,由于缺乏农业保险这样完善有效的分散风险和补偿损失的制度,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如寿光一些农民有心进行蔬菜大棚养殖,却因为所需投入多,害怕发生自然灾害后损失无法获得补偿而不敢投入。第三,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新农村建设必须发展生产,而发展生产必须有资金投入。目前除农行和农村信用社之外的其他商业银行大都撤出农村,有的地方撤销了县级支行,贷款审批权上收到省级分行,农户贷款难问题进一步加重。山东农民普遍反映想创业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三、对进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政策建议山东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既有认识上的问题,也有体制上的问题;既有投入缺乏的问题,也有投入管理不当的问题;既有政府决策上的问题,也有农民落实上的问题。只有积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稳定推进。(一)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必须区分轻重缓急,着力解决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问题,不能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1、大力支持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发展。这次在山东调研最大的感受就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成就了山东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众多,遍布广大农村,触及千家万户,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将惠及千家万户。同时,由于这些企业规模小、融资能力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更加渴望政府从政策上、资金上予以扶持。建议在继续支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加大对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力争把区域优势明显、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中小型龙头企业纳入扶持范围,促其上规模、上层次,加快发展。2、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参与主体的支持力度。第一,做好农民培训。新农村建设首要是生产发展,因此,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促使农民掌握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调研的产业村,都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民掌握新技术。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也与农民接受的教育培训不足具有重要关系。建议在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同时,加大对留在农村的农民进行农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支持,制定新型农民培训规划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第二,支持农民创业。由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市场化程度较低,许多农户不具备获得银行贷款所必需的抵押品和担保条件。为解决农民自主创业资金不足、贷款难的问题,建议中央财政设立农民创业专项资金,帮助文化素质较高、有致富愿望和能力的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支持其发展农产品产、加、销等生产经营项目,提升农民自我“造血”功能。3、尽快出台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政策。目前,相当多地方已经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建议中央财政尽快出台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支持政策,特别是对农民保费的直接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可采取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模式,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民各自负担一部分保费,提升农民参保的积极性,逐步扩大农民参保面,最终形成覆盖全国主要农产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二)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新机制。1、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吸引金融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财政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两大支柱,也是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的血脉,应充分利用财政手段吸引农村金融资金投入,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第一,设立农业贷款贴息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提高农业贷款发放率;第二,总结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成立农业担保公司的成功经验,为金融机构向农业贷款贷款提供担保。2、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第一,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鼓励工商企业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二,通过税收政策进一步激发工商企业投入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如对工商企业捐助的农村公益事业,给予税前减免的政策;对投入农村幼儿教育、体育事业等发展取得的所得,给予免征营业税的政策等。3、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增加农民投入的积极性。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探索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奖补结合、投资参股等投入激励机制,提高农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4、继续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今年,我部开展支农资金整合县级试点,将支农资金切块下达到各试点县,由试点县根据统一规划,以优势区域、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为平台,统筹安排各部门、各级次、各渠道支农资金,集中财力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据基层干部反映,取得了良好效果。建议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继续扩大支农资金整合县级试点范围。(三)积极引导“放活”农村体制,解除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由于农村目前一些旧的体制束缚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各地在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水利、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建议中央财政在认真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出台引导农村体制“放活”的指导性意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这里有一篇现成的,送给你了..........

这几年,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这让我的家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晨,我走在上学的路上,亲眼见证着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我的心情无比爽快。脚下踏着平坦的柏油马路。以前那崎岖不平的公路早就不见了踪影。路两旁的绿化带像两条长长的绸带,延伸到远方。松树像一个个挺直了腰板的战士,花丛像婀娜的少女。比起以前路两旁的残肢败柳,真是让人心情舒畅。 我上学的这条路两旁,还有很多做小生意的人们。他们以前都是只靠种地赚钱的,现在也经营起了农副产品。你看他们每个人都笑得多开心啊!人们赚的钱多了,生活富裕了,对生活的要求也高了。你瞧,路两旁有开饭店的,有卖家用电器的,甚至还有了电子科技产品的经营商。他们生意兴隆,商品琳琅满目,满足了大家的日常生活需求。大家再也不用麻麻烦烦地跑到城里去买了。小学生作文 人们的家里也有了不小的变化。首先是饭桌上的变化。温饱早已不是问题,人们的观念也早已从很久之前的“吃饱饭”转变成了现在的“吃好饭”。现在的人们更加注重的是营养和科学的膳食。然后是通讯、交通等。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汽车成了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网络也走进了不少人的家庭。人们告别了以前贫穷落后的农村生活,逐渐走上了小康。关于建设的小学生作文600字 爸爸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他们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奢侈”生活,现在这些都有了,是党的富民政策使农村走向了小康道路。我们由衷的感谢党啊! 爸爸的话让我深有感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带给家乡的变化!我爱家乡的新农村!

这几年,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这让我的家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晨,我走在上学的路上,亲眼见证着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我的心情无比爽快。

脚下踏着平坦的柏油马路。

以前那崎岖不平的公路早就不见了踪影。

路两旁的绿化带像两条长长的绸带,延伸到远方。

松树像一个个挺直了腰板的战士,花丛像婀娜的少女。

比起以前路两旁的残肢败柳,真是让人心情舒畅。

我上学的这条路两旁,还有很多做小生意的人们。

他们以前都是只靠种地赚钱的,现在也经营起了农副产品。

你看他们每个人都笑得多开心啊!人们赚的钱多了,生活富裕了,对生活的要求也高了。

你瞧,路两旁有开饭店的,有卖家用电器的,甚至还有了电子科技产品的经营商。

他们生意兴隆,商品琳琅满目,满足了大家的日常生活需求。

大家再也不用麻麻烦烦地跑到城里去买了。

小学生作文 人们的家里也有了不小的变化。

首先是饭桌上的变化。

温饱早已不是问题,人们的观念也早已从很久之前的“吃饱饭”转变成了现在的“吃好饭”。

现在的人们更加注重的是营养和科学的膳食。

然后是通讯、交通等。

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汽车成了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网络也走进了不少人的家庭。

人们告别了以前贫穷落后的农村生活,逐渐走上了小康。

关于建设的小学生作文600字 爸爸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他们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奢侈”生活,现在这些都有了,是党的富民政策使农村走向了小康道路。

我们由衷的感谢党啊! 爸爸的话让我深有感触。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带给家乡的变化!我爱家乡的新农村!

峰回路转,斗转星移,现如今呀!咱新农村的吸引力可大了,这不就连一心做着打工梦的表叔也甘愿抛弃那繁华的大都市,回到“没有发展前途”老家。

刚出站叔叔就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咦?怎么回事?我们现在该走哪条路才对?“哈!……瞧吧您几年没回家就忘本了?高楼矗立就找不到方位了,公路平坦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呢!我故意和表叔调侃着,只见他东张西望连连点头,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一张大嘴显得更大了。

“才几年没回来,真想不到呀!看来现在是孤陋寡闻了呢!”“知道就好,对了,叔,您不是外出打工挣大钱去了吗?不是说穷乡僻壤埋没人才吗?怎么,洗心革面了?还是脱胎换骨了?“这不是听说国家政策好吗?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免除了,买种买肥国家还补贴了,连种地都有补贴金了,有这么好的事我不去做,背井离乡去给人打工,傻子才这样做呢!说到底落叶归根嘛。

”叔叔目光深沉的望着前方,憧憬的想象着他的美好明天。

下了公交车叔叔更迷茫了,“咱是不是坐错车了?”“没有,放心好了,只不过眼前的条条笔直的水泥路取代了泥泞小道而已,身旁不是有摩托车疾驰而过。

”“出门就是摩托车了。

”叔叔若有所思。

“喔,对了,咱该给奶奶带些补品的呀!早应该在县城买的呀!早应该在县城买的……”叔叔急了。

“嘿……不用急到超市去买不也一样吗?“超市?“对啊,现在呀!城市的超市也成知青——下乡了!”我得意地笑了。

“咱农村会有超市?别开玩笑了。

”“哼!还不信,等着瞧吧!”“哈……”一阵爽朗的笑声早就传入耳际,走近一看,原来的超市旁的文化茶馆里坐着我村的几位老大爷,“小妮子!你又高兴啥呢?三天两头往超市跑,在家好好学习吧!现在政策那么好,九年义务教育了,哪像我们,几元钱的学费都交不起……”“哟 ,侃爷, 您养那几头猪不也补贴了吗?怎么,你真羡慕我,也回来上学呀!又不是不允许。

”“好丫头,竟然拿爷爷开玩笑,胆子越来越大了,哈……”全场的人都被逗乐了。

“东方红,太阳升……”王伯伯哼着小曲,满面春风的走来。

“怎么你小子又有什么喜事了?”侃爷见状立即追问。

“好事?那当然了,我要安装太阳能了,条条大路通门口,‘热’到家里头,我能不高兴吗?再说了,我还准备再挖沼气池呢, *** 补贴好几百呢!我们老人也不差呀,都说多子多孙多福气,养儿防老,现在60岁以上就都有养老金了,咱再也不怕儿子们不养活了,全沐浴了党的恩情啊!”侃爷笑得合不拢嘴。

买了营养品,走出超市,天更蓝了,树更绿了,猛然间,我竟发现树上的喜鹊窝不知何时也追赶时代的潮流,变成了两层,连鸟儿都住进‘高楼大厦’何况人呢?“咳……”闻声而来的是了奶奶,她手里拿着农村合作医疗证蹒跚着走向诊所,叔叔见状,不得其解,“你就别装糊涂了,现在呀!咱农村有新农合对老百姓来说多好啊,有了大病大灾,国家还报销呢!再也不为看病而发愁了!”已经解释,叔叔才恍然大悟。

一路走来,叔叔感慨万千,“咱新农村的变化可真大啊!现在衣食无忧了,老人养老有低保,小孩上学有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家人看病有新农合……你说咱的日子还愁啥啊!真是三十年河东转河西,没想到咱农村也会有这么一天。

现在呀,我不仅要回来种地了,我还要开办养鸡场,造福乡里……”激动的表叔满脸通红,一边说一边望着俺村庄,真仿佛站在一块块丰收的庄稼地里,一个现代化的养鸡场,望着目光炯炯的表叔,我偷偷地乐了,嘿,表叔这回真的回来了。

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等,再次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要继续在全民医保等环节上做好文章,做足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反过来推进消费,进一步扩大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要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各级 *** 以及司法机关要把化解社会矛盾当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来抓,要通过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和谐巩固社会稳定基石,在长治久安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住在城市里的我们,不会经常去关注农村那翻天覆地的发展,一直以来都主观地认为农村就是那种土样子。

但是自我们去了这次的社会实践基地——宁波弯底村之后,我们对农村的观点完全改变了…… 这是一个新型的都市绿洲,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

当走进弯底村时,眼前的景象让我们怎么也不能把它与“农村”二字联系起来。

这里处处小桥流水,宽敞的道路纵横交错,花园般的村庄错落有秩,欧式风格建筑林立其中,别墅公寓楼拔地而起。

这里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有休闲舒适的大公园,有设施齐全的体育活动中心,有建筑精美的幼儿园,还有老人的天堂夕阳红乐园…… 然而20多年前的弯底村只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小村庄,但在省、市领导的关心下,在村党委的带领下他们办起了企业,建立了专门的农业开发中心,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制定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养老制度和奖学金制度,走出了一条依靠集体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

近年来,弯底村每年从村级收入中拿出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农业项目,建成了桑果基地、苗木基地、蔬菜基地等一批具有市场优势的农业产业,村级经济呈现出工农并进的好势头,“积极发展村级工业,实现以工促农”是他们不变的口号。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实是一件大好事。

关键的问题我看应该认真地抓一抓。

第一、既然是新农村建设,就要体现在一个新上。

过去的农村是脏乱差,农民的房屋极不标准也不合理,更不美观。

房内不要说装修了,就连较好的涂料也不用,有的甚至不做任何粉刷,墙砖 *** 。

农民的院子里垃圾遍地,粪肥成堆,苍蝇乱飞,臭气熏天。

本来就不宽的街道上,粪堆、柴垛到处堆积。

农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对身体健康不会没有副作用吧。

我认为,要借新农村建设的东风,要彻底改变农村的脏乱差。

怎么改呢,首先要合理布局村落,小村并大村,成立农村中心社区。

一般情况下,每个农村社区容纳人口3000--5000人。

那些小的自然村要逐步撤销。

农村社区要建在乡级以上干线公路附近,目前远离干线公路的村,已经实施了新村规划的,可以就地建设农村社区,接受其他邻近小村的并入,并且尽快修通与干线公路的连接线;没有实施新村规划的村,要逐步向新规划的社区搬迁。

农村的搬迁要量力而行,有建房能力的先搬,没有能力的后搬。

农村社区要提倡建设农民公寓,尽量减少土地占用;没有能力建公寓的,要尽量减少农户宅基地面积。

农村社区规划区要实行城镇化管理,街道、民居都要消除不卫生现象。

第二,要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

要把搬迁后的村庄遗址整理复耕,最大限度地扩大耕地面积。

农村社区建成后,要尽量由目前的分户经营向大户承包或集体经营转变,以专业的、大规模的耕种方式替代小规模分散的小农经济。

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植效率,并且便于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三,农村应集中建设工业园区。

每个农村社区如果各自为政,企业必然过于分散,既不利于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也不利于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运输,而且不利于农村城镇化建设。

我认为应该把农村企业相对集中建设,每个乡镇在干线公路附近规划出三到五个工业园区,统一设计和建设标准化厂房。

工业园区的环境要按照城市工业园区标准设计,突出现代化企业特点。

该村还高度重视三产发展,把发展农业旅游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点来抓,积极向第三产业进发,走工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道路。

肥沃的华东大地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培育出了一处胜景——宁波天宫庄园,它享有“都市里的村庄、城市中的花园”之美誉,它寓红酒文化、蚕桑文化和宁波乡村民俗文化,集休闲娱乐、乡村生活体验和四季田园观光为一体的都市型休闲旅游区,湾底村根据农业开发积累的先进经验和地理优势,投资成立了集农业观光、休闲、餐饮娱乐等业务为一体的旅游公司,经近几年的投资建设,现已基本形成了“路在树中,田在花中,抬头见绿,移步换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景观。

我们跟随着村书记大致游览了一趟天宫庄园,足足大饱眼福了一回。

记忆最深的便是那占地720亩的桑果园基地,虽然现在这里已无桑果的踪迹,但看着那一望无垠的桑果树却仍旧能让我们想象到五月那热闹非凡的桑果节,游客们兴趣盎然地采桑叶、吃桑果、品天宫美酒、游现代农庄、喝健桑饮品,享受着桑果带来的乐趣的情景。

而那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月季园、盆景园和牡丹园更是让人感受到了植物的魅力。

弯底村向我们展现了新农村的面貌,让我们每一个走访过的人都叹为观止。

然而这不是它的终点,它还在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开拓、不断地前进,在将来的将来它将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大学生应该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号召。

1、做现代农业的有效推进者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的承载者,责无旁贷地要站在了培训和教育新型农民的第一线,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会。

大学生走进农村应根据各自的情况在培训农民致富和培训农民推进农村现代化经营管理,以及培训农民发展经济等方面有所作为。

同时,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村级民主建设,大学生应该做农村民主建设和管理的创新者,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把创新精神贯彻到每一个工作细节当中。

2、成为农村的有用之才大学生要勇敢接受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成为无愧于时代、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机遇不是明天,也不是后天,就是现在!用我们的知识,去服务新农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有用之才也是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只有农村发展了我们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发展,只有农民富裕了我们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富裕。

相信大学生的参与,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如虎添翼,发展的更好、更快!3、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大好机遇,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市场调节和国家需要相统一,尊重价值规律,不随波逐流,西部需要人才,东部也需人才,跟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就业去向。

不要一窝蜂地当西部志愿者,造成国家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巨大浪费大学生是年轻的一代,应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与世俱进,提高认识,拼弃错误就业观念不断充实头脑、活跃思维、加强修养,用政治理论武装头脑。

无论身处何地,都要自尊自爱,保持一个中国人优秀形象,防止我国出现人才流失;时刻等待祖国的重用,克服祖国发展的障碍,必能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以走进农村为主题 写农村新面貌 新发展。

急急急

新农村新变化回家的列车缓缓地、(来源:前出塞作文网)矜持地带领我驶回了久违的家乡。

载着一车的思念,载着一车的期盼……一下车,一阵农村特有的泥土芬芳扑面而来,不含一丝杂质。

在和煦的阳光下,我漫步在如今笔直、宽阔的水泥马路上,追随阳光轻盈的脚步,细听清风细絮的歌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从前……儿时,脚下的这条水泥路泥泞不平,处处坑坑洼洼。

特别是一下雨,这条上学的必经之路变成了“汪洋”。

记忆中的我,就是在这条路上,完成了小学五年的求学。

我的家乡曾经是各级 *** 最头疼的地方:这里没有丰富的物质资源,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更没有特别的风土人情,有的只是一座又一座的大山和那愁苦的面容。

早些年,有的人家交不起农税、学费,躲进了大山里;有的人家因为超生而背起刚出生的孩子东躲西藏;还有的人家为了生计,甚至去卖血。

想到这些,就好像一把刀在割我的心,泪水也止不住地流淌。

可当我抬起头来,再来看这曾经总是与“贫穷”挂钩的村庄时,心中的悲伤早已烟消云散了。

一排排瓦房整齐地排列,不再是过去不能遮风挡雨的土坯房;一辆辆私家车停满了大街,不再是过去老式的自行车。

刚进村子,就听见村委会的广播站广播着:(来源:前出塞作文网)“今年我村推广农业科技,小麦、玉米、大姜等农作物喜获丰收……”村主任的话音刚落,我就听见旁边的几个大叔大妈鼓起掌来,个个喜笑颜开,见他们又谈论着什么,我便也上去凑凑热闹。

“今年俺家啊是是双喜临门,不但大姜取得了丰收,而且俺儿上城里上学还发补助金呢!”胖婶兴高采烈地说。

“那可不,现在的政策真是好啊,咱现在儿子闺女上学也不用交学费,买家电还有下乡补贴呢!”“嗯嗯,现在的农民不再穷了,农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我也挤上一句,大家都看着我,接着哈哈大笑起来。

“新农村有了新变化,农村也在不断迈进!”回家的路上,我自言自语道。

改革开放以来,党积极履行服务社会的义务,一切为民,改善民生。

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有志少年,一个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该奋斗起来。

“娃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来报效祖国,服务社会!”耳畔又想起了姥爷那憨厚的声音。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09-8-20 11:49:00 来源:竹溪县水务局 浏览次数:392 次 (肖向阳 蔡祖忠 柯辉)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边界,地处秦岭南麓、巴山北坡,东屏荆襄,西控川陕,南连渝蜀,北枕汉水,是连接华中地区与西南、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素有湖北西大门之称。

县境版图3310平方公里,辖七镇八乡,总人口36万,其中农业人口28万,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和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据湖北省水利厅2004年调查评估数据显示,全县有饮水不安全人口万人。

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降雨时空分布不均。

南部地区山大人稀但降雨丰富,而北部地区是全县粮食主产区、人口密集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但降雨量小,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二是供水保证率低。

前些年修建的饮水工程大多为水井、水窖、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饮水标准不高,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

三是水污染比较严重。

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

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河沟、库塘中取水饮用,这些水相当一部分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四是饮水工程成本较高。

地方财力不足,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投入资金有限,加上山区县人饮工程受特殊地理位置限制,不能大规模的集中连片建设,相对增加了单项工程投资。

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竹溪县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和 *** 的各项惠民政策,把解决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县共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入近7000万元,兴建集中供水工程58处,铺设管网460千米,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0余万人。

主要做法是:(一)领导高度重视。

县委县 *** 在实施饮水安全项目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立了竹溪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 *** 主要领导亲自抓,县水务局具体抓,县财政、发改、卫生、国土、科技、质监、环保、项目乡镇等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协助抓,从领导力量和组织机构上形成了强有力的保障。

自实施安全饮水项目以来,县委、县 *** 把解决饮水难问题列为年度十件实事向全县人民郑重承诺,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对乡镇和相关部门实行饮水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强化了任务刚性。

(二)广泛征求民意。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发扬民主、集中民智、依靠民力,确保了安饮工程的顺利实施。

一是通过媒体宣传、发放资料和召开群众大会等方式,让群众熟悉政策,知晓责任和义务;二是以村为单位将设计方案、解决人数、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国家补助标准、完工和竣工时间等详细情况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着眼长远”,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确定工程建设类型。

(三)畅通融资渠道。

根据国家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补助标准,尤其是山区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总体上资金缺口较大。

我们采取项目帮一点、业主投一点、群众出一点的 “三点”工作法,争取国家和省饮水安全投资3443万元,吸纳社会投资40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地方配套不足的问题,而且将国有资产、民营业主和受益群众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建、管、用并重的利益共同体。

制定了经营权转让30年不变的优惠政策,激励10家安全饮水有限责任公司和5个农业灌溉合作社相继成立,成功吸收了1000多万元民间资本投入安全饮水工程建设。

三是民办公助显威力。

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推行经营权改革,吸收民营资本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通过一事一议,让广大群众自已推选管水人,自已确定每户500到700元的自来水安装费等事项,让一批有经济基础,又能为群众办实事的民营业主参与到水利建设中来。

如“竹溪县大友安全饮水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王大友,就是通过群众海选、镇 *** 推荐,拿到了该村自来水厂50年的经营权,该工程需总投资380万元,其中国补资金140万元,王大友自已投资100多万元,群众每户自愿出资700元安装费共同参与建设。

解决了7个村1万多人的饮水难问题。

(四)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坚持按规划建设,杜绝建设的无序性;坚持搞好技术服务,无论大小工程,都安排技术人员驻村现场,蹲点实施,跟班质检;严把工程质量和竣工验收关。

坚持施工队资质准入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大力推行规范化建设,在全县集中供水厂全面推进“四个建设”,即工程质量建设、饮水安全标准建设、厂区环境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

对10个集中供水4000人以上的工程成立饮水安全有限责任公司,对集中供水4000人以下的工程实行经营权证改革,由乡镇 *** 拍卖并签订经营权转让合同。

使供水工程步入“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通过群众协商,确定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我县目前基本上实行的是两部制水价政策,基本水价为元每吨,每月每户收取5元基本水费,超出部分按实际计量收费,群众普遍能够接受,业主也能有利可图,有效地调动了生产经营的...

田园风光今年的“五·一”长假,我们去了乡下的外婆家。

外婆家有一间宽敞的房屋。

在屋旁,总有一片新绿衬着的瓜架。

种着些丝瓜,或是些黄瓜,那些手掌型的叶子,绿得青翠,或浓或淡。

长长的藤顺着竹架,蜿蜒地向上爬,一直到屋顶。

现在的瓜架上虽然并没有那些青青的瓜,但也有着不同的风格。

青绿的叶,弯曲的藤,给整个房子镶上了没有雕琢过的天然花边。

这样的装饰可比城市中高楼门前的石狮子来得亲切、质朴多了。

在屋子后边的一片空地上,还有几种花,凤仙、月季、映山红、大丽菊、鸡冠花,各种各样,依着季节顺序,红如火,粉如霞,白如雪……朴素中拥有着非凡气质。

在这些花的旁边,还有一丛竹。

青嫩的叶,笔挺的竿,互相交错着,投下一片翠绿的浓荫。

这时候,还有几株小小的笋,露出尖尖的脑袋,好像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从地底下探出头来。

鸡,农村人家中总要养几只的,外婆在院子里,垒上一个鸡窝,养了几只鸡。

从院子里走过,肯定会看见一只母鸡和小鸡们奔跑。

雄鸡高傲的挺着身子,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斗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职的大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离房子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清澈的水面上有几只鸭子,在欢快地嬉戏。

时不时地把头伸进水里觅食,或是与同伴们嬉闹“嘎嘎——嘎嘎——”的叫声在水上回荡,即使旁边有人在洗衣、洗菜,也阻挡不了它们的欢乐。

有几只蜻蜓也爱凑热闹,在水面上飞行着。

河旁的苇絮飘飘悠悠的,似乎把小河笼罩在了一起。

阳光下的小河,显得格外清澈,一阵微风拂过,水面上泛起了层层涟漪,波光粼粼的。

小河后就是大片大片的田地了。

一行行排列的非常整齐。

种着些青菜、油菜、豌豆、罗汉豆等。

远处还有一亩亩水田,可以看见一些农民们正在种秧苗,一排排秧苗随着微风慢慢飘拂。

到了黄昏,我们便把桌椅饭菜搬到院子里吃起饭来。

这时,母鸡和小鸡们就都跑过来吃掉下的米粒。

美丽的黄昏景象下,大家享用晚饭,闲话家常,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乡村,田园,农家风光,这一切都成了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新农村建设作文800字

峰回路转,斗转星移,现如今呀!咱新农村的吸引力可大了,这不就连一心做着打工梦的大姐也甘愿抛弃那繁华的大都市,回到了那“没有发展前途”的老家。以前的房子都是用一些黄泥做的,一到下大雨,旧房子这儿漏雨,那儿漏雨,叫人住的提心吊胆。现在的房子用的基本上都是上等的材料,即使下着大雨,它怎么也不会漏雨,这一点人们可以彻彻底底的放心。以前的弯弯曲曲的水沟土坡,两只大黄牛走在一起都觉得挤的小路,现在变得可平整、可宽阔了,四辆小轿车并排都不会觉得挤。这次我和大姐一起回到了家乡。来到家乡,“啊!真美!难道这是我的眼睛花了?”我疑惑不解的地问大姐。我揉了揉眼睛,没有呀?本来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小路,现在已变成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跳舞,知了当伴奏,蝴蝶在跳舞,花儿当伴舞,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我和大姐来到二婶家,二婶家完全变了,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墙壁粉刷得雪亮雪亮的,家具也是崭新的,刻着龙凤图案。吃过午饭,我悠闲地散步,看见远处那些农民不再用老黄牛拉犁耕地,而是用各式各样的拖拉机犁地,犁地时发出的声音如同赞扬家乡的变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非一个全新概念,此前在党和政府文件中曾多次出现,在学界也早有学者提出并进行过试验。但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并具体出台32条重大举措启动新农村建设,其含义自然有别于此前的任何一次。本文试从财政的视野对其中的“新”和“建设”进行讨论。 一、新在何处 此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是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主要是通过基础性的制度建设和积累为未来城乡融合奠定基础,但具体而言,“新”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时代背景新 经过半个多世纪工业化的发展,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产值结构大约为15∶85,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就业结构大约为50∶50,城镇化水平超过40%,这表明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国际发展的经验表明,采取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是一种普遍性现象,否则城乡和地区差距会继续拉大,经济社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动荡。正是基于这一基本国情和发展规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审时度势地提出“两个趋势”的重要论断,指出“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趋向”。毋庸置疑,未来经济发展从二元走向一元,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一个新的发展路线图,新农村建设是协调的第一个基本举措。 2.治理理念新 乡村社会的治理在我国具有双重需求,国家追求有效和稳定,居民谋求福利改进,但是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央政府并未因为对乡村治理存在需求而行使了应当的支出责任。在农业社会,乡村治理是通过乡绅阶层来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从而达到某种程度上的稳定;在人民公社时期,集体组织承担了农村社区公共物品的供给任务,但是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后,集体经济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弱化,农村地区公共物品在长期得不到中央政府支持之后,只能在“预算外”和“制度外”寻求出路。而现在,在经历了税费改革漫长试点之后,中央政府回归到其应有的功能,承担了应有的支出责任,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农村正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在向工商业社会转型,更标志着我国政府将民生问题放在首位,体现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 3.制度供给创新 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第一步,但在其中制度统筹是关键。我国农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尽管可能预期在某些甚至大部分公共领域有所改进,但总体来看,要在较短的期限内达到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尚有困难。因此,我国政府在具体明确和承担应有的支出责任后,对农村的大规模投资并非无序的,而是具有明显的指向性,旨在通过财政投入建立农村公共品的基本供给制度,为未来城乡制度对接减少摩擦。 二、财政应如何建设 启用财政政策通过“建设”来体现“新”的内涵是城乡统筹的必经之路,但是财政在投入时究竟应该如何作为呢? 1.农村建设是仅对农业投入还是要更关注非农投入? 现实经济成长的历程告诉我们,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村落没有城市拥挤的道路和金光闪闪的大厦,但是他们拥有城市文明,按照城市的生活节奏在生活。这充分说明我国农村的发展并非一定要发展农业,一定要走城市化道路。据专家估计,205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0%,人口总规模将在16亿左右,也就是说按照这一口径进行估计,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人口将维持在8亿上下,但是8亿人口完全依附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其中必然有一部分人从事非农产业。在我国成功加入WTO之后,“黄箱政策”、“绿箱政策”和“蓝箱政策”在不同程度上都面临政策约束,运用财政手段直接干预农业生产越来越受到限制,改变支农方式,由直接转为间接对农村的支持不仅易于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而且还可能赢得国家组织的资金支持。况且从工业、农业发展与居民需求的关系来看,强调农村走非农道路是农民福利再造的必由之路。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居民个体需求的多样化只能通过工业来满足,尽管在经济发展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阶段时居民的膳食结构将发生改变,但是农民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时农业本身存在局限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恩格尔系数都呈下降趋势,可以预见包括农村居民本身在内的所有国内居民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新消费需求的出现和成长,农业持续发展得不到市场的支持。当然,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强调,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向偏移并非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完全忽视对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的支持,只是与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相比,农业在满足居民需求方面得不到工业所能得到的市场需求支持。 2.农民自身能力的拓展还是“面子工程”? 在现代经济生活变迁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社会公正的现实意义。传统经济学一般认为财富积累能够增加社会福利,但现代经济发展表明人均GDP的提高与人的幸福程度改善没有根本的正相关关系。通过新农村建设再造农民福利,为广大农村提供目前短缺的公共品就一定能使农民的整体福利水平得到提高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对不发达国家农村社会转型的深入研究中引入了对“权利”和“能力”的分析,创立了以“能力理论”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发展观。森认为经济增长之所以重要并不在于增长本身,而在于增长过程所带来的“相关利益”改善,个人能力的成长和拓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目前我国农村正处于结构转换的关键时期,运用财政手段对农村进行大规模广泛地投资,真正的目的不是在农民收入方面做简单的加法,而是在农民收入增长的过程使农民获取收入的能力得到拓展并使收入机制稳定下来。更重要的是在农民能力得到拓展的同时其对公共物品需求的表达就可能是真正的内生型需求,从而改善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偏好表露难的问题,避免决策权转移而被迫分摊“面子工程”的提供成本,使农村居民也可能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3.农村投入是财政“一条褪”还是财政、市场“两条腿”? 正如此前有学者预测国家在农村公共领域的大规模投入时代一定会到来,2006年这个时代已经来了。对于风雨交加的农村来说,这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但是单靠财政“一条腿”能行吗?我国的经济建设是在大市场背景下进行的,改革不可能逆市场经济规律而行之,尽管在过去的改革中市场经济将农民边缘化了,但现在农村的最终发展不能完全排斥市场,财政的作用仅在于“引导”和“发动”,农村面貌的根本改变还需要“两条腿”走路。这是因为一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农村贫困地区过多,虽然国家有能力保证全国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均等化,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及村庄、社区公共物品还必须通过自身的力量加以解决;二是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来看,市场和财政是互补的而非排斥的;三是从国外发展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政府不是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当前,世界公共服务改革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政府应该把政策制定同服务提供分开,换句话说就是,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是政策制定,而不是主要直接地提供服务。虽然我国财政在农村公共领域的投入有部分属于“补课”的性质,但在公共事务领域内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是必要的,但这一定要在区域性公共品提供中注意保护产权,尽量在降低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达成集体一致行动,从而避免“公共地悲剧”或者“搭便车”行为。 三、警惕财政阳光被“吞噬” 2003年后,我国农村税费改革进入一个新时期,中央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农民增收较快,消费进一步扩张,财政在解决和支持“三农”问题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促进了农村政治和谐,农村居民对基层政府和村组织的工作认同度逐步提高,“干干关系”、“干群关系”大为改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正逐步提高;农民消费支出和消费质量都有了较大改善,农民纯收入持续上升,恩格尔系数出现下降迹象,在耐用消费品消费方面,拥有量品种和数量都出现增长趋势,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发生了较大突破,广大农村正享受着财政普照的阳光。但是从实际农村财政运行的情况来看,财政普照的阳光并未完全如预期那样为农民所享受,而是出现被“吞噬”的迹象。 种田的相对比较收益低使财政阳光被“吞噬”。以粮食直补、取消农业税等增收政策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种田的绝对收益,但是另一方面种田成本并没有维持相对稳定,两者相比,种田的相对比较收益使财政阳光照耀在政策之外的组织或者人头上。众所周知,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本身收益率比较低,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农业进行补贴是世界各国的一贯做法。在我国农业有其特殊的背景,一是我国农业人口过多,二是非农产业在农村发展过缓,农民收入结构中尽管非农产业贡献在增加,但是就种田的农民(而且数量比较巨大)来说,以被管制的粮食价格与由市场定价的农业物资价格相交换,其结果自然是降低了农民的种田比较收益。有人评价说取消农业税的最大好处在于国家干部因为不用直接面对农民而使“干群关系”得到缓解,但实际上国家财政的“真金白银”流入了农资生产企业的口袋中(这部分企业实际上享受了国家的双重优惠待遇,一是市场定价权,二是普遍的税收优惠),而农民口袋里装着的却是刚刚放入的人民币的“余香味”。 农村公共品供给有可能使财政阳光被“吞噬”。这个问题似乎看来是矛盾的,其实不然。我国学者朱钢在对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负担进行研究时就曾经指出,农村公共品需求存在官员需求和一般居民需求,当前者需求大于后者而又缺乏资金时,农民负担就可能由此而生。现在中央政府加大投入为农村提供普遍公共服务固然是件好事,但是毕竟财力有限并且历史欠帐过多,农村公共物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还处于短缺状态。据新华网的消息,因为缺钱,目前在我国60%以上的县没有标准的污水处理场, 的乡镇没有卫生院,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的农户没有用上卫生厕所,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6%的行政村没有通公路,2%的村庄没有通电,6%的村子没有电话(新华网,)。因此,农村公共品在长时间内的短缺与中央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时序性肯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矛盾,基层组织可能会通过集资或者摊派的方式来解决这种矛盾。更可怕的是,农民享受区域性公共物品还得持续交纳一定的费用才能保证不被排他。显然,农民得到的实惠不仅被转移出去还面临负担加重的问题(例如某些农村地区的有限电视收费问题)。因此,农村公共品形成缺乏诱致性需求因素也会对农民负担反弹形成另一种威胁。 巨额的基层债务有可能使财政阳光被“吞噬”。我国基层财政债务之巨有可能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据统计全国约2100个县级行政单位,乡村债务总规模达5355亿元,乡、村两级公共债务平均每个县高达亿元(新华网,)。当前中央政府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尤其是对贫困县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如果没有较规范的责任分担机制和财政资金的风险控制机制,这部分财政资金有可能会以“公共工程”的名义被挪用填补基层债务的黑洞。 四、结语 2006年,中央政府将继续关注民生问题,加大财政投入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据统计,2006年的财政投入将达3397亿元,比2005年增长14%,比2004年净增781亿元。庞大的财政支出被据为己有或者化为乌有,财政阳光被“吞噬”显然违背了中央的政策初衷。因此,针对上述分析的问题,在下一步的改革中,除了要继续贯彻“多予少取”的方针之外,还要防止国家财政支持目标被扭曲的现象,尽可能最大化财政支出效应。为此,笔者认为:第一,对农业生产资料企业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规范控制,限制农资价格的无谓、恶意上涨,提高种田的相对收益,保证财政的阳光真正惠及到种田人的头上。第二,财政投资要着重培养农民对公共品的诱致性需求,改善农民对公共品偏好的表达机制。第三,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如果是“工程性”的投入,则必须要加强事前、事中监控和事后验收,健全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并明确奖惩机制;对于用于义务教育、卫生等一般转移性财政资金,要缩短资金转移路径,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凭借公民身份证按照一定标准打入财政专户,实行专款专用。 参考文献: [1]2006年2月21日正式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中国“三农”形势跟踪调查课题组 小康中国痛———来自底层中国的调查报告[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黄景贵 发展经济学研究:制度变革与经济增长[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王检贵 劳动和资本双重过剩下的经济发展[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2 [5]韩俊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N] 人民网———人民日报,2005—11—3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

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内容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当前,应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些理论问题需要深化认识,有些政策问题需要认真把握。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党的文件中曾多次使用过这个提法。尽管是同一提法,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全面的要求。新的背景。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提出的课题。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重点,不是直接对农民进行收入补贴或对农产品价格进行补贴,而是指从用农业积累支持工业转向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找文章,到]惠及农民,让公共财政更多地覆盖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提法,与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正式提出的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及随后连续重申的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说法一以贯之,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也为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更全面的目标。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在未来15年左右的时间,使农村的整体面貌大为改观,城乡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具体目标应该是:努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社会事业,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明显改变村容村貌;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更完整的思路。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了一个基本认识,即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庄建设;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在具体工作思路上,不仅注重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而且注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而且重视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强调继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仅强调立足于促进农业和农村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重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不仅强调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而且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不仅立足于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而且谋划长远,提出了保障新农村建设持续进行的政策框架。“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哪里“十一五”时期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新农村建设要开好局、起好步,必须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化农产品品种,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加大初级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积极发展农产品的现代流通方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对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创造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培育新型农民。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向农村。2005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3万亿元,而中央财政用于同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六小工程”建设方面的资金约为293亿元,尚不足财政收入的1%。与此相对照,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8万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达2万多亿元。应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别是调整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由以城市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支持农村中小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逐步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不断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其教育质量。加大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逐步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看病难、医疗费用高、医疗保障程度低,是当前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病户的医疗负担,但保障水平仍然偏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应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逐步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完善农村“五保户”和重病、重残人群的供养、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供养、救助标准,完善救助方式。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养老保障方面,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家庭养老、土地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从哪里来推进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十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更加重视,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财政支农投入绝对量大幅度增加。但是,同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求相比,支农资金的投入总量仍是低水平的,城乡财政资源配置不对称的状况没有彻底改变,支农投入渠道不宽及投入结构不够合理、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中央和地方之间农业投入职责划分不清、支农资金使用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推进新农村建设,迫切要求继续增加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总量,形成支农资金的稳定投入渠道;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统筹安排支农资金使用;改进政府农业投资管理体制,提高政府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逐步建立起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继续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预算内农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比重。制定更加具有约束力的法律,在法律层面上保证政府支持与保护农业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突出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重点。财政支农资金应主要用于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即主要提供农业发展所需的公共产品,重点选择对农村发展有重大影响和作用的项目;而对于那些市场能够解决的投资项目,政府不必大包大揽。根据财政支农目标和重点,逐步改变过去财政支农资金渠道多、分类不合理的状况,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要求,适当归并设置支农资金,突出财政支农资金的公共性。大幅增加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政府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近年来,财政支农投入高度依赖中央政府,而地方财政的农业支出比重却呈逐年下降趋势。新农村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共同承担责任。应在完善财政体制的基础上,明晰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同时,在政策上明确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更大的比例用于新农村建设。发挥农村社区集体组织和农民的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政府不能大包大揽,不能包办代替。特别是在村庄一级,政府的投入只起到引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农村社区集体组织和农民在投入中的应有作用。调查表明,如果能让农民直接受益,大多数农民是愿意为集体小型公共工程出资出劳的。当然,组织动员农民参与公共工程建设应建立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绝不能违背农民意愿,更不能以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变相向农民要钱要物。发挥社区集体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需要加快改革征地制度,缩小征地范围,允许探索集体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应在符合国家土地利用规划、严格管制非农用地总量的基础上,把更多的非农建设用地直接留给农村社区集体组织开发。这是增加社区集体组织收入的最重要来源,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直接提供大量的资金。动员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除了政府增加投入,重要的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应在鼓励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进入农村发展产业、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农村发展社会事业、鼓励农民组织起来利用当地资源加快发展等方面制定一套强有力的支持措施。国家应制定“以奖代补”等特定财政扶持政策,对由社会资本牵头的一些基础设施投资和公益性支出给予鼓励、奖励和补偿。改革和创新金融体制,对农业企业予以信贷扶持,建立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中长期融资和政策性扶持的机制。强化信贷资金的投入。在近几年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财政走到了前台,而金融机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远远不够,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必须按照有利于增加农户和企业贷款、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以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合理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整体改革,强化信贷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工业和城市如何带动农村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是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分割开来,更不是要把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对立起来,而是要使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发挥好工业和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为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创造更多机会。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关键是解决农村的就业问题。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把解决农村的就业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应继续促进农民向城市合理有序流动,依法维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当前,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有别于农民和市民的最大社会群体,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是社会公正的体现,也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所在。应在法律层面规范劳动关系,健全劳资纠纷协调机制;强化各级工会的功能,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和促进稳定和谐的劳资关系的形成。同时,加快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覆盖农民工的制度。赋予县级政府更多的经济、行政管理权限,壮大县域经济。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县域社会总产值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50%以上。我国需要向城镇转移的农村人口数量巨大,他们不可能全部进入大中城市,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在县及县以下城镇生活和就业。因此,在鼓励农民跨地区流动、进城就业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在各级政府中,县级政府对推进新农村建设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应探索赋予县级政府更多的经济、行政管理权限。积极将城市优质人力资源导入农村。除了在资金投入上向农村倾斜,还应通过机制创新,把城市的人才、科技引入农村,以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农村发展。教育、卫生、科技等部门应制定对农村的人力资源对口支援政策。健全农村工作的协调机制,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负有责任。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工作协调机制。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识,积极转变职能,将工作职能向农村延伸。为了避免工作中的空缺与重叠,有效促进政策的集成、资金的整合,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在各级政府中应确定一个“三农”工作的抓总部门,健全“三农”工作的协调机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目前,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依然存在,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城乡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就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因此,应把完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尽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措施来抓。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葛兴坤 中国共(论文库)产党第十(论文库)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论文库)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中(论文库)共中央、国务院又于2005年12月31日颁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改变我国“三农”落后面貌的勇气和决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和实施,对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它尊重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原理。 一、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我国已由农业国发展成为现代工业国,但农业依然落后。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农业和农村呈现出好的发展势头,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仍然艰难,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不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的1/3,两者的增长速度分别为6.2%和9.6%,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没有公平,就没有和谐;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在“十一五”到来之际,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符合中国国情,非常必要和及时。 党中央、国务院强调以务实的态度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出“五要五不”原则: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这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哲学思想的充分体现。中国疆域辽阔,农村广阔,地区之间差异大、不平衡。新农村建设必须从本地的实际出发,谨防出现“一阵风”、“大跃进”、“一刀切”等脱离实际的不良倾向。 二、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任何事物都与它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内部的各个部分、各要素、各环节都是密切相联的。 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举全社会之力量建设新农村,农村和农业发展了,又会给工业和城市带来新的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用联系的观点指明了新农村建设中工农城乡的关系。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9680亿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从事物联系的内部,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整体或系统的良性发展。 联系的观点还告诉我们,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强调局部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发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针对农村市场营销的薄弱环节,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针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 三、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要求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求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坚持发展的观点,就要学会通观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学会照应事物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立足今天,面向未来,善于提出新问题,明确新任务。 在过去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农村、农业、农民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和牺牲,促进了工业和城市的蓬勃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2006年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长达2600年的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社会发展跨越农业时代的重要标志。 “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用发展的观点理解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长期性,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自觉地肩负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神圣而繁重的历史任务。 四、体现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分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诸多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遵循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分析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出了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虫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引导和帮助农民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等。免除农业税后,为保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的需要,从2006年起,国家财政将每年支出1030多亿元,解决免税后产生的新矛盾。 从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出发,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在全面分析矛盾的基础上,科学决策,扎实稳健地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五、体现了“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它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次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虽然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道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也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我们在集中力量抓这个主要矛盾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次要矛盾,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全部取消农业税后,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包括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这些改革,既涉及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也直接触及农村上层建筑变革,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 新农村建设涉及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加强饮水安全、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可行性,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原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 欢迎投稿——内容:学校德育

新农村建设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搞了快两年,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但我们仍然看到一些基层政府不能理解新农村建设的真谛,把新农村建设当作搞形象工程,或多或少地违背中央政府的初衷,有的还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为此,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想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贯彻好“以人为本”原则,做到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所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然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党的基本执政理念,即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把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建国后我国为实施国家工业化战略而长期实行工农、城乡二元政策和以农业哺育工业政策,而形成所谓的“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三农”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它与城市、工业、城市市民相比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即农村是弱势地域,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具体表现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城市面貌反差较大; 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经济上收入水平低,政治上缺少相应的话语权,城乡居民在经济上收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差距在拉大......“三农”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与持续发展,制约着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近些年来,我党十分重视化解“三农”问题,已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形势依然严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化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规划:“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短短二十个字,却关注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建设,渗透着“以人为本”,把实现农民群众利益,增进农民群众的福祉当作根本出发点的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出路所在。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贯彻“以人为本”1.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第一要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旨在化解“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又集中体现在农民的生活质量偏低问题。具体表现在:农民生存环境恶劣、负担过重、收入水平低且门路窄、缺乏相应的政治地位、进城务工受到不公正对待等。因而,着力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与根本目的,也是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首要要求。正如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的指出:“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得到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那么如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第一,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公共财政向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让公共财政涉及农民关注农业、交通、教育、卫生等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整治涉农乱收费,“一事一议”不规范,村务财务混乱以及乡村债务问题,建立和完善减轻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体制。同时,推进以农村税费政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精简机构与人员,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理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公用”财政管理方式的政策。第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探索“工业反哺育农业,城市反哺育农村”的长效机制。坚持以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发展农业,全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兴办符合产业政策和地方特色产品的乡镇企业,大力吸纳农村富余的劳动力。第三,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加强对农村道路、通信、电网、供水、校舍、卫生所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同时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改变以前农民住宅与禽舍混杂的脏乱现象。做好农村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问题。第四,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对农民的不平等待遇,逐步提升农民在各级人大中的代表地位,以提高农民的政治话语权利。目前,重点在于治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及拖欠问题,探索务工农民的工伤、医疗、养老保险问题,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2.树立农民的主体地位,激发农民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决不能简单地把农民当作被同情、关怀、救济的对象。在新农村建设中落实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依靠力量,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我国农村幅员广阔,农民和农村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部分,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单靠政府的财政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新农村建设只有化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邓小平同志曾充分肯定我包括农民在内的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他说:“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在他看来,要解决农村农业问题,“主要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这就是要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因此,新农村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要把农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拥护不(下转第30页)(上接第17页)拥护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检验工作成败的根本标谁。做到凡事都要和农民商量,广泛征求农民的意愿,随时接受农民的监督,而绝不能搞强迫命令、搞政治运动。同时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善于总结推广他们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要破除一切影响农民创业的陈规旧矩,革除一切农民创业的体制弊端营农民创业的宽松环境,充分下放农民权力,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总之,要使建设新农民的过程成为农民群众参与发展、共享成果、实现价值的过程。3.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我国尚有八亿左右的农民,而且我国农民由于长期处于儒家文化熏陶之下,在历史的最底层,导致他们屈从现实、保守懦弱、听天由命,缺乏个性和开创精神,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缺乏主动性,被动地听从政权的调整,不懂得自己的权利,缺乏公民意识。这些缺乏至今仍在部分农民身上体现,它们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障碍。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难以转移,固然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但跟农民整体素质偏低、观点落后不无关系。这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因而,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把农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对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提高农民素质的具体措施如下:第一,要大力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状况,强化普及农村九年义务免费教育,确保每个农村小孩都接受基本的国民教育。同时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各种技能培训,让每位农民掌握至少一门生产技能与技巧,提高农民的发展致富能力,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第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革除千万年来遗留下来的封建迷信、家族观念、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等落后观念,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逐步形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家庭和睦、邻里相安、创业光荣等新文明新风尚。第三,加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化,提高村民民主自治的素质,实现由“村民”向“公民”转变,由“法制”向“法治”的转变。第四,培育各种农民组织,增强乡村自我治理的能力。如成立由全体农民加盟由能人负责的现代农会,负责乡村的生产与经营;成立老年人协会,为新农村出谋献策,同时监督和制止农村发生的各种不良现象:成立妇女协会,负责农村孩童,特别是留守孩童的教育,以及家庭感情联络等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非一个全新概念,此前在党和政府文件中曾多次出现,在学界也早有学者提出并进行过试验。但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并具体出台32条重大举措启动新农村建设,其含义自然有别于此前的任何一次。本文试从财政的视野对其中的“新”和“建设”进行讨论。 一、新在何处 此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是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主要是通过基础性的制度建设和积累为未来城乡融合奠定基础,但具体而言,“新”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时代背景新 经过半个多世纪工业化的发展,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产值结构大约为15∶85,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就业结构大约为50∶50,城镇化水平超过40%,这表明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国际发展的经验表明,采取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是一种普遍性现象,否则城乡和地区差距会继续拉大,经济社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动荡。正是基于这一基本国情和发展规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审时度势地提出“两个趋势”的重要论断,指出“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趋向”。毋庸置疑,未来经济发展从二元走向一元,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一个新的发展路线图,新农村建设是协调的第一个基本举措。 2.治理理念新 乡村社会的治理在我国具有双重需求,国家追求有效和稳定,居民谋求福利改进,但是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央政府并未因为对乡村治理存在需求而行使了应当的支出责任。在农业社会,乡村治理是通过乡绅阶层来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从而达到某种程度上的稳定;在人民公社时期,集体组织承担了农村社区公共物品的供给任务,但是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后,集体经济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弱化,农村地区公共物品在长期得不到中央政府支持之后,只能在“预算外”和“制度外”寻求出路。而现在,在经历了税费改革漫长试点之后,中央政府回归到其应有的功能,承担了应有的支出责任,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农村正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在向工商业社会转型,更标志着我国政府将民生问题放在首位,体现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 3.制度供给创新 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第一步,但在其中制度统筹是关键。我国农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尽管可能预期在某些甚至大部分公共领域有所改进,但总体来看,要在较短的期限内达到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尚有困难。因此,我国政府在具体明确和承担应有的支出责任后,对农村的大规模投资并非无序的,而是具有明显的指向性,旨在通过财政投入建立农村公共品的基本供给制度,为未来城乡制度对接减少摩擦。 二、财政应如何建设 启用财政政策通过“建设”来体现“新”的内涵是城乡统筹的必经之路,但是财政在投入时究竟应该如何作为呢? 1.农村建设是仅对农业投入还是要更关注非农投入? 现实经济成长的历程告诉我们,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村落没有城市拥挤的道路和金光闪闪的大厦,但是他们拥有城市文明,按照城市的生活节奏在生活。这充分说明我国农村的发展并非一定要发展农业,一定要走城市化道路。据专家估计,205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0%,人口总规模将在16亿左右,也就是说按照这一口径进行估计,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人口将维持在8亿上下,但是8亿人口完全依附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其中必然有一部分人从事非农产业。在我国成功加入WTO之后,“黄箱政策”、“绿箱政策”和“蓝箱政策”在不同程度上都面临政策约束,运用财政手段直接干预农业生产越来越受到限制,改变支农方式,由直接转为间接对农村的支持不仅易于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而且还可能赢得国家组织的资金支持。况且从工业、农业发展与居民需求的关系来看,强调农村走非农道路是农民福利再造的必由之路。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居民个体需求的多样化只能通过工业来满足,尽管在经济发展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阶段时居民的膳食结构将发生改变,但是农民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时农业本身存在局限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恩格尔系数都呈下降趋势,可以预见包括农村居民本身在内的所有国内居民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新消费需求的出现和成长,农业持续发展得不到市场的支持。当然,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强调,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向偏移并非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完全忽视对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的支持,只是与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相比,农业在满足居民需求方面得不到工业所能得到的市场需求支持。 2.农民自身能力的拓展还是“面子工程”? 在现代经济生活变迁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社会公正的现实意义。传统经济学一般认为财富积累能够增加社会福利,但现代经济发展表明人均GDP的提高与人的幸福程度改善没有根本的正相关关系。通过新农村建设再造农民福利,为广大农村提供目前短缺的公共品就一定能使农民的整体福利水平得到提高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对不发达国家农村社会转型的深入研究中引入了对“权利”和“能力”的分析,创立了以“能力理论”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发展观。森认为经济增长之所以重要并不在于增长本身,而在于增长过程所带来的“相关利益”改善,个人能力的成长和拓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目前我国农村正处于结构转换的关键时期,运用财政手段对农村进行大规模广泛地投资,真正的目的不是在农民收入方面做简单的加法,而是在农民收入增长的过程使农民获取收入的能力得到拓展并使收入机制稳定下来。更重要的是在农民能力得到拓展的同时其对公共物品需求的表达就可能是真正的内生型需求,从而改善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偏好表露难的问题,避免决策权转移而被迫分摊“面子工程”的提供成本,使农村居民也可能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3.农村投入是财政“一条褪”还是财政、市场“两条腿”? 正如此前有学者预测国家在农村公共领域的大规模投入时代一定会到来,2006年这个时代已经来了。对于风雨交加的农村来说,这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但是单靠财政“一条腿”能行吗?我国的经济建设是在大市场背景下进行的,改革不可能逆市场经济规律而行之,尽管在过去的改革中市场经济将农民边缘化了,但现在农村的最终发展不能完全排斥市场,财政的作用仅在于“引导”和“发动”,农村面貌的根本改变还需要“两条腿”走路。这是因为一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农村贫困地区过多,虽然国家有能力保证全国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均等化,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及村庄、社区公共物品还必须通过自身的力量加以解决;二是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来看,市场和财政是互补的而非排斥的;三是从国外发展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政府不是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当前,世界公共服务改革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政府应该把政策制定同服务提供分开,换句话说就是,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是政策制定,而不是主要直接地提供服务。虽然我国财政在农村公共领域的投入有部分属于“补课”的性质,但在公共事务领域内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是必要的,但这一定要在区域性公共品提供中注意保护产权,尽量在降低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达成集体一致行动,从而避免“公共地悲剧”或者“搭便车”行为。 三、警惕财政阳光被“吞噬” 2003年后,我国农村税费改革进入一个新时期,中央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农民增收较快,消费进一步扩张,财政在解决和支持“三农”问题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促进了农村政治和谐,农村居民对基层政府和村组织的工作认同度逐步提高,“干干关系”、“干群关系”大为改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正逐步提高;农民消费支出和消费质量都有了较大改善,农民纯收入持续上升,恩格尔系数出现下降迹象,在耐用消费品消费方面,拥有量品种和数量都出现增长趋势,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发生了较大突破,广大农村正享受着财政普照的阳光。但是从实际农村财政运行的情况来看,财政普照的阳光并未完全如预期那样为农民所享受,而是出现被“吞噬”的迹象。 种田的相对比较收益低使财政阳光被“吞噬”。以粮食直补、取消农业税等增收政策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种田的绝对收益,但是另一方面种田成本并没有维持相对稳定,两者相比,种田的相对比较收益使财政阳光照耀在政策之外的组织或者人头上。众所周知,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本身收益率比较低,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农业进行补贴是世界各国的一贯做法。在我国农业有其特殊的背景,一是我国农业人口过多,二是非农产业在农村发展过缓,农民收入结构中尽管非农产业贡献在增加,但是就种田的农民(而且数量比较巨大)来说,以被管制的粮食价格与由市场定价的农业物资价格相交换,其结果自然是降低了农民的种田比较收益。有人评价说取消农业税的最大好处在于国家干部因为不用直接面对农民而使“干群关系”得到缓解,但实际上国家财政的“真金白银”流入了农资生产企业的口袋中(这部分企业实际上享受了国家的双重优惠待遇,一是市场定价权,二是普遍的税收优惠),而农民口袋里装着的却是刚刚放入的人民币的“余香味”。 农村公共品供给有可能使财政阳光被“吞噬”。这个问题似乎看来是矛盾的,其实不然。我国学者朱钢在对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负担进行研究时就曾经指出,农村公共品需求存在官员需求和一般居民需求,当前者需求大于后者而又缺乏资金时,农民负担就可能由此而生。现在中央政府加大投入为农村提供普遍公共服务固然是件好事,但是毕竟财力有限并且历史欠帐过多,农村公共物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还处于短缺状态。据新华网的消息,因为缺钱,目前在我国60%以上的县没有标准的污水处理场, 的乡镇没有卫生院,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的农户没有用上卫生厕所,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6%的行政村没有通公路,2%的村庄没有通电,6%的村子没有电话(新华网,)。因此,农村公共品在长时间内的短缺与中央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时序性肯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矛盾,基层组织可能会通过集资或者摊派的方式来解决这种矛盾。更可怕的是,农民享受区域性公共物品还得持续交纳一定的费用才能保证不被排他。显然,农民得到的实惠不仅被转移出去还面临负担加重的问题(例如某些农村地区的有限电视收费问题)。因此,农村公共品形成缺乏诱致性需求因素也会对农民负担反弹形成另一种威胁。 巨额的基层债务有可能使财政阳光被“吞噬”。我国基层财政债务之巨有可能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据统计全国约2100个县级行政单位,乡村债务总规模达5355亿元,乡、村两级公共债务平均每个县高达亿元(新华网,)。当前中央政府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尤其是对贫困县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如果没有较规范的责任分担机制和财政资金的风险控制机制,这部分财政资金有可能会以“公共工程”的名义被挪用填补基层债务的黑洞。 四、结语 2006年,中央政府将继续关注民生问题,加大财政投入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据统计,2006年的财政投入将达3397亿元,比2005年增长14%,比2004年净增781亿元。庞大的财政支出被据为己有或者化为乌有,财政阳光被“吞噬”显然违背了中央的政策初衷。因此,针对上述分析的问题,在下一步的改革中,除了要继续贯彻“多予少取”的方针之外,还要防止国家财政支持目标被扭曲的现象,尽可能最大化财政支出效应。为此,笔者认为:第一,对农业生产资料企业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规范控制,限制农资价格的无谓、恶意上涨,提高种田的相对收益,保证财政的阳光真正惠及到种田人的头上。第二,财政投资要着重培养农民对公共品的诱致性需求,改善农民对公共品偏好的表达机制。第三,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如果是“工程性”的投入,则必须要加强事前、事中监控和事后验收,健全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并明确奖惩机制;对于用于义务教育、卫生等一般转移性财政资金,要缩短资金转移路径,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凭借公民身份证按照一定标准打入财政专户,实行专款专用。 参考文献: [1]2006年2月21日正式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中国“三农”形势跟踪调查课题组 小康中国痛———来自底层中国的调查报告[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黄景贵 发展经济学研究:制度变革与经济增长[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王检贵 劳动和资本双重过剩下的经济发展[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2 [5]韩俊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N] 人民网———人民日报,2005—11—3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

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引言 8-9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9-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背景 9-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13-16 建设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13-14 建设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14 建设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14-15 建设新农村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15 建设新农村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15-16 2. 当前我国农村建设现状分析 16-27 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16-19 农村经济发展迅速 16-17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 17-19 农村文化建设成绩显著 19 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9-27 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 19-23 农民综合素质不高 23-24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 24-25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完善 25-27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7-37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的关系 27-29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促进公共事业进步的关系 29-30 创新体制机制与增加资金投入的关系 30-32 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加快城镇化的关系 32-34 做好整体规划与体现个性特色的关系 34-35 搞好试点示范与做好面上推广的关系 35 搞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的关系 要了给你发送全文.

新时期如何推进我国农村的政治经济发展及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发展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 集体化农村市场科学发展

论文摘要: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中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党的十七大 报告 指出: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集体化是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促进农业“第二次飞跃”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将会给农村经济的发展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一. 农村集体化经济有利于集中资源优势,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集体化经济就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集体规划,公共管理,大家共同制规矩,设程序,定制度,有政府部门负责实施,村民负责监督。由村委会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的合作化经济发展模式。把科学发展观和农村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发挥资源优势,建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的一体化经济。是原来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向多元化转变。是科学技术进驻农村。是农村实现科学种田,科学管理,科学发展,并且集体化经济能集中力量统筹协调,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力进步。它能够组织资源开发和协调资源利用,兴办农村集体企业。它能够组织农民,服务农民,灵活采用各种经营模式 ,实现劳动者自助能力,对刚兴起的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建设,在内外部关系的设置和运行规则上,起到依托、中介和对照作用。国家在统筹城乡发展,在经济社会全局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尤为重要。农村集体化经济可以集中土地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村和平质量和竞争力。实现科技种田,集中管理。建立第三产业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这样农民的收入从单一的农产品生产转化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多方面。且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创立自己的品牌。开拓销路,提高价格。使得新型工业在农村得以发展。

在1955年全国25省区进行的“百县百村”问卷调查显示:有74%的从干部和农民认为有必要建立健全全乡村的集体化经济组织。这就说明集体化经济关系着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农村的全面发展。本人来自马铃薯之乡,虽然家乡胜产马铃薯,可农民从中获得的经济收入很少。经我的分析有以下原因:(1)对马铃薯的 种植 仍采用传统的模式,使得产量不高;(2)种子品种更换不勤,是同一品种在同样的土壤中产生适应性,不适合生长。使得马铃薯质量和产量大幅下降;(3)经济结构单一,农民只从是对马铃薯的种植,价格不高。而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和加工商获得。这使得农民收入不高。如果农村实现集体化经济有以下好处:(1)种植模式可以由原来的传统模式向科学种植转化,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种植,这样可以增加农民的种植技能知识,实现科学种田;(2)建立马铃薯育种基地,每年培育优良品种,让农民种植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马铃薯产量、质量和市场竞争力。(3)同时建立对马铃薯进行加工、销售,以减少中间利润的流失。这样农民的收入将从单一的生产向加工、销售多方面。且能切实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是农村由农业向新型工业转化。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

二.农村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当前农村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我国有56%的人生活在农村,农村市场的发展必将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政府应重视农村市场的发展。鼓励企业开发农村市场,农村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使得农村市场又好又快发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维护农村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农村要积极加快经济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增加消费,吸引企业进军农村市场,加快农村的发展。国家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这一政策上,给农村市场带来了机遇。农村政府部门要抓住这一机遇,在加快经济转型,提高农民收入上下大功夫。是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三. 农村 教育 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

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可见教育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农村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当前农村教育落后。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一大批孩子不能很好的接受教育。为农村的全面发展造成影响。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活动,是农民切实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做好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工作。为孩子成长受教育做出积极贡献。农村教育水平提高了,农民的 文化 水平提高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也必将加快。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会取得新胜利。

农村集体化道路和农村市场的开发,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中国的发展方向问题,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前途命运。我们应该思考和规划这个问题,为农村的发展出一份力。次仅为本人的一点想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1)

摘要阐述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发展历史概况,在分析当前农村改革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采取的 措施 ,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改革与发展;现状;措施

城市是以工业生产为基础形成的行政、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农村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土地和农民为主要元素的区域,两者既互相独立又紧密联系。城乡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两大平台,只有两者相互促进,才能实现我国整体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1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历史概况

我国农村改革的目标是面向世界,实现土地的私有化和经营主体的法人化;面向未来,实施农村宅基地改革,促使农村向现代农庄的转变,减少农业人口;面向现代化,改变农业传统经营理念,实现农业生产的工业化和现代化[1-2]。

我国的农业走过了分田到户经营到人民公社集体经营再到分田到户经营的过程。建国之初,我国的城市化率较低,工业基础薄弱,城市规模较小,我国的大部分公民只能分散在农村,农村广阔的天地养活了全国80%以上的人口。因此,在我国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实行分田到户的形式是科学的、正确的。后来实行的人民公社化经营模式违反了自然规律,抹杀了人们个性的发展空间与能力,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结束后,党和政府拨乱反正,基于对我国还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及时确立了农田承包责任制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我国在短期内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转变。而在计划经济时期,广大农民被紧紧的束缚在土地上,失去了流动创业的自由;农民和宅基地密切结合,难以摆脱[2]。

2农村改革与发展现状

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流转

一是城市规模的扩大,为农民向城市流转提供了空间,农民通过在城里买房,实现了进城定居;二是市场经济的运行,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壮大,工商业的繁荣,为进城农民提供了就业的舞台,使他们在城市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实现了就业,成为了城市的固定成员;三是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大多数农民选择进城打工,形成了农民工大潮;四是农民子女通过高考等形式实现了进城工作的梦想。

农村宅基地无序扩张,土地与房产资源浪费严重

一是由于有些农村人口实质已成为城市固定人员,而农村房产的闲置造成宅基地与房产的浪费;二是从贫困地区来到较发达地区落户的农民也在村庄中建房,造成当地宅基地无序扩张,形成无形的浪费。这就使本该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而缩小的农村宅基地面积反而出现了扩大的局面。三是城市里的一些老人想回到农村过清静的生活,却找不到合适的房源,因为按现行的有关政策,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不准买卖和出租,阻碍了农村剩余房产的利用。农村空房子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有关宅基地改革政策的滞后是主要原因。

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难以实现

由于农村土地分属各家各户,经营农户多、规模小,大型现代化农机难以施展,只能靠小型机械耕作,不仅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而且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3农村改革与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民进城的思潮将越来越强烈。对此,国家和政府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在给予肯定的同时,要因势利导,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要从农村的发展目标出发,在国家财力,城市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后,首先考虑取消我国公民的二元制结构问题,同时,在城市逐步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平台,城市应实行定岗不定员的就业政策,实行城市人口合理流动,实现自主流动择业,让农民和城市居民通过公平竞争机制进入各行各业实现就业,拓宽农民就业 渠道 。另外,还要逐步取消他们与城镇居民在福利等各个方面的差距,让农民进城要进得来,稳得住,吸引农民不断进入城镇生活,实现农村城镇化[1-3]。 不断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现在国家已经出台了有关土地流转方面的政策,各级政府应当成立专门的机构,让土地资源进入市场运作,不断提高土地的经营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解放被土地束缚的农民,使农民一身轻松地进入城镇[4]。

改革宅基地制度

改变对宅基地的现行政策,对宅基地发放房产证,让其在市场中流转,这样就可把农村流转出去的人口的房屋卖给一些需要建房的人,以减少宅基地面积,避免造成土地和房产的巨大浪费,也使一些想回农村居住的城里人有房可住,减少城市的承载压力,发挥宅基地的最大效益。

政府率先做好农村城镇化规划

政府规划滞后,已经造成农村人口流动的盲目性,出现了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具体表现为:一部分农民从贫困山区先向平原地区流动,然后又从平原地区向较发达地区流动,最后才向城镇流动。在每次流动过程中,都要花钱建房置业,把原房产土地闲置,这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浪费。如果国家提早规划,并适当给予财政支持,让农民一次流动到位,可节省不必要的浪费。

加快城市改革步伐,配合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为了推动农村改革目标的实现,城乡要互相促进,实现共赢,具体措施如下:城市要率先实行工作岗位的聘用制,对于招聘对象,农民与城市居民要公平对待;同时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拓展就业渠道,让更多的农民进城就业。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城里的职工要逐步实现从正式固定职业向自主流动择业的方向发展,这样既有利于实现个性价值,也增加了农民就业的灵活性。总之,加快城乡互动,提供农民进城的条件,一定能促进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4参考文献

[1] 张晓山.农村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解读“十一五”建议中有关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J].中国改革,2005(12):29-31.

[2] 丁德章.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3,10(4):25-28.

[3] 康就升.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深层突破[J].农业经济问题,1999(8):51-53.

[4] 韩俊.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与新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1999(5):4-11.

关于农村发展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农村发展的论文

2. 新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3. 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

4.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

5.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6. 浅谈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7. 浅谈农村基层党建论文

8. 农村区域发展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非一个全新概念,此前在党和政府文件中曾多次出现,在学界也早有学者提出并进行过试验。但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并具体出台32条重大举措启动新农村建设,其含义自然有别于此前的任何一次。本文试从财政的视野对其中的“新”和“建设”进行讨论。 一、新在何处 此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是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主要是通过基础性的制度建设和积累为未来城乡融合奠定基础,但具体而言,“新”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时代背景新 经过半个多世纪工业化的发展,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产值结构大约为15∶85,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就业结构大约为50∶50,城镇化水平超过40%,这表明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国际发展的经验表明,采取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是一种普遍性现象,否则城乡和地区差距会继续拉大,经济社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动荡。正是基于这一基本国情和发展规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审时度势地提出“两个趋势”的重要论断,指出“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趋向”。毋庸置疑,未来经济发展从二元走向一元,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一个新的发展路线图,新农村建设是协调的第一个基本举措。 2.治理理念新 乡村社会的治理在我国具有双重需求,国家追求有效和稳定,居民谋求福利改进,但是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央政府并未因为对乡村治理存在需求而行使了应当的支出责任。在农业社会,乡村治理是通过乡绅阶层来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从而达到某种程度上的稳定;在人民公社时期,集体组织承担了农村社区公共物品的供给任务,但是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后,集体经济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弱化,农村地区公共物品在长期得不到中央政府支持之后,只能在“预算外”和“制度外”寻求出路。而现在,在经历了税费改革漫长试点之后,中央政府回归到其应有的功能,承担了应有的支出责任,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农村正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在向工商业社会转型,更标志着我国政府将民生问题放在首位,体现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 3.制度供给创新 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第一步,但在其中制度统筹是关键。我国农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尽管可能预期在某些甚至大部分公共领域有所改进,但总体来看,要在较短的期限内达到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尚有困难。因此,我国政府在具体明确和承担应有的支出责任后,对农村的大规模投资并非无序的,而是具有明显的指向性,旨在通过财政投入建立农村公共品的基本供给制度,为未来城乡制度对接减少摩擦。 二、财政应如何建设 启用财政政策通过“建设”来体现“新”的内涵是城乡统筹的必经之路,但是财政在投入时究竟应该如何作为呢? 1.农村建设是仅对农业投入还是要更关注非农投入? 现实经济成长的历程告诉我们,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村落没有城市拥挤的道路和金光闪闪的大厦,但是他们拥有城市文明,按照城市的生活节奏在生活。这充分说明我国农村的发展并非一定要发展农业,一定要走城市化道路。据专家估计,205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0%,人口总规模将在16亿左右,也就是说按照这一口径进行估计,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人口将维持在8亿上下,但是8亿人口完全依附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其中必然有一部分人从事非农产业。在我国成功加入WTO之后,“黄箱政策”、“绿箱政策”和“蓝箱政策”在不同程度上都面临政策约束,运用财政手段直接干预农业生产越来越受到限制,改变支农方式,由直接转为间接对农村的支持不仅易于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而且还可能赢得国家组织的资金支持。况且从工业、农业发展与居民需求的关系来看,强调农村走非农道路是农民福利再造的必由之路。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居民个体需求的多样化只能通过工业来满足,尽管在经济发展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阶段时居民的膳食结构将发生改变,但是农民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时农业本身存在局限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恩格尔系数都呈下降趋势,可以预见包括农村居民本身在内的所有国内居民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新消费需求的出现和成长,农业持续发展得不到市场的支持。当然,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强调,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向偏移并非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完全忽视对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的支持,只是与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相比,农业在满足居民需求方面得不到工业所能得到的市场需求支持。 2.农民自身能力的拓展还是“面子工程”? 在现代经济生活变迁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社会公正的现实意义。传统经济学一般认为财富积累能够增加社会福利,但现代经济发展表明人均GDP的提高与人的幸福程度改善没有根本的正相关关系。通过新农村建设再造农民福利,为广大农村提供目前短缺的公共品就一定能使农民的整体福利水平得到提高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对不发达国家农村社会转型的深入研究中引入了对“权利”和“能力”的分析,创立了以“能力理论”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发展观。森认为经济增长之所以重要并不在于增长本身,而在于增长过程所带来的“相关利益”改善,个人能力的成长和拓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目前我国农村正处于结构转换的关键时期,运用财政手段对农村进行大规模广泛地投资,真正的目的不是在农民收入方面做简单的加法,而是在农民收入增长的过程使农民获取收入的能力得到拓展并使收入机制稳定下来。更重要的是在农民能力得到拓展的同时其对公共物品需求的表达就可能是真正的内生型需求,从而改善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偏好表露难的问题,避免决策权转移而被迫分摊“面子工程”的提供成本,使农村居民也可能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3.农村投入是财政“一条褪”还是财政、市场“两条腿”? 正如此前有学者预测国家在农村公共领域的大规模投入时代一定会到来,2006年这个时代已经来了。对于风雨交加的农村来说,这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但是单靠财政“一条腿”能行吗?我国的经济建设是在大市场背景下进行的,改革不可能逆市场经济规律而行之,尽管在过去的改革中市场经济将农民边缘化了,但现在农村的最终发展不能完全排斥市场,财政的作用仅在于“引导”和“发动”,农村面貌的根本改变还需要“两条腿”走路。这是因为一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农村贫困地区过多,虽然国家有能力保证全国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均等化,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及村庄、社区公共物品还必须通过自身的力量加以解决;二是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来看,市场和财政是互补的而非排斥的;三是从国外发展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政府不是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当前,世界公共服务改革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政府应该把政策制定同服务提供分开,换句话说就是,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是政策制定,而不是主要直接地提供服务。虽然我国财政在农村公共领域的投入有部分属于“补课”的性质,但在公共事务领域内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是必要的,但这一定要在区域性公共品提供中注意保护产权,尽量在降低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达成集体一致行动,从而避免“公共地悲剧”或者“搭便车”行为。 三、警惕财政阳光被“吞噬” 2003年后,我国农村税费改革进入一个新时期,中央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农民增收较快,消费进一步扩张,财政在解决和支持“三农”问题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促进了农村政治和谐,农村居民对基层政府和村组织的工作认同度逐步提高,“干干关系”、“干群关系”大为改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正逐步提高;农民消费支出和消费质量都有了较大改善,农民纯收入持续上升,恩格尔系数出现下降迹象,在耐用消费品消费方面,拥有量品种和数量都出现增长趋势,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发生了较大突破,广大农村正享受着财政普照的阳光。但是从实际农村财政运行的情况来看,财政普照的阳光并未完全如预期那样为农民所享受,而是出现被“吞噬”的迹象。 种田的相对比较收益低使财政阳光被“吞噬”。以粮食直补、取消农业税等增收政策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种田的绝对收益,但是另一方面种田成本并没有维持相对稳定,两者相比,种田的相对比较收益使财政阳光照耀在政策之外的组织或者人头上。众所周知,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本身收益率比较低,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农业进行补贴是世界各国的一贯做法。在我国农业有其特殊的背景,一是我国农业人口过多,二是非农产业在农村发展过缓,农民收入结构中尽管非农产业贡献在增加,但是就种田的农民(而且数量比较巨大)来说,以被管制的粮食价格与由市场定价的农业物资价格相交换,其结果自然是降低了农民的种田比较收益。有人评价说取消农业税的最大好处在于国家干部因为不用直接面对农民而使“干群关系”得到缓解,但实际上国家财政的“真金白银”流入了农资生产企业的口袋中(这部分企业实际上享受了国家的双重优惠待遇,一是市场定价权,二是普遍的税收优惠),而农民口袋里装着的却是刚刚放入的人民币的“余香味”。 农村公共品供给有可能使财政阳光被“吞噬”。这个问题似乎看来是矛盾的,其实不然。我国学者朱钢在对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负担进行研究时就曾经指出,农村公共品需求存在官员需求和一般居民需求,当前者需求大于后者而又缺乏资金时,农民负担就可能由此而生。现在中央政府加大投入为农村提供普遍公共服务固然是件好事,但是毕竟财力有限并且历史欠帐过多,农村公共物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还处于短缺状态。据新华网的消息,因为缺钱,目前在我国60%以上的县没有标准的污水处理场, 的乡镇没有卫生院,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的农户没有用上卫生厕所,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6%的行政村没有通公路,2%的村庄没有通电,6%的村子没有电话(新华网,)。因此,农村公共品在长时间内的短缺与中央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时序性肯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矛盾,基层组织可能会通过集资或者摊派的方式来解决这种矛盾。更可怕的是,农民享受区域性公共物品还得持续交纳一定的费用才能保证不被排他。显然,农民得到的实惠不仅被转移出去还面临负担加重的问题(例如某些农村地区的有限电视收费问题)。因此,农村公共品形成缺乏诱致性需求因素也会对农民负担反弹形成另一种威胁。 巨额的基层债务有可能使财政阳光被“吞噬”。我国基层财政债务之巨有可能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据统计全国约2100个县级行政单位,乡村债务总规模达5355亿元,乡、村两级公共债务平均每个县高达亿元(新华网,)。当前中央政府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尤其是对贫困县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如果没有较规范的责任分担机制和财政资金的风险控制机制,这部分财政资金有可能会以“公共工程”的名义被挪用填补基层债务的黑洞。 四、结语 2006年,中央政府将继续关注民生问题,加大财政投入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据统计,2006年的财政投入将达3397亿元,比2005年增长14%,比2004年净增781亿元。庞大的财政支出被据为己有或者化为乌有,财政阳光被“吞噬”显然违背了中央的政策初衷。因此,针对上述分析的问题,在下一步的改革中,除了要继续贯彻“多予少取”的方针之外,还要防止国家财政支持目标被扭曲的现象,尽可能最大化财政支出效应。为此,笔者认为:第一,对农业生产资料企业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规范控制,限制农资价格的无谓、恶意上涨,提高种田的相对收益,保证财政的阳光真正惠及到种田人的头上。第二,财政投资要着重培养农民对公共品的诱致性需求,改善农民对公共品偏好的表达机制。第三,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如果是“工程性”的投入,则必须要加强事前、事中监控和事后验收,健全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并明确奖惩机制;对于用于义务教育、卫生等一般转移性财政资金,要缩短资金转移路径,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凭借公民身份证按照一定标准打入财政专户,实行专款专用。 参考文献: [1]2006年2月21日正式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中国“三农”形势跟踪调查课题组 小康中国痛———来自底层中国的调查报告[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黄景贵 发展经济学研究:制度变革与经济增长[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王检贵 劳动和资本双重过剩下的经济发展[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2 [5]韩俊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N] 人民网———人民日报,2005—11—3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

这几年,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这让我的家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晨,我走在上学的路上,亲眼见证着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我的心情无比爽快。脚下踏着平坦的柏油马路。以前那崎岖不平的公路早就不见了踪影。路两旁的绿化带像两条长长的绸带,延伸到远方。松树像一个个挺直了腰板的战士,花丛像婀娜的少女。比起以前路两旁的残肢败柳,真是让人心情舒畅。 我上学的这条路两旁,还有很多做小生意的人们。他们以前都是只靠种地赚钱的,现在也经营起了农副产品。你看他们每个人都笑得多开心啊!人们赚的钱多了,生活富裕了,对生活的要求也高了。你瞧,路两旁有开饭店的,有卖家用电器的,甚至还有了电子科技产品的经营商。他们生意兴隆,商品琳琅满目,满足了大家的日常生活需求。大家再也不用麻麻烦烦地跑到城里去买了。小学生作文 人们的家里也有了不小的变化。首先是饭桌上的变化。温饱早已不是问题,人们的观念也早已从很久之前的“吃饱饭”转变成了现在的“吃好饭”。现在的人们更加注重的是营养和科学的膳食。然后是通讯、交通等。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汽车成了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网络也走进了不少人的家庭。人们告别了以前贫穷落后的农村生活,逐渐走上了小康。关于建设的小学生作文600字 爸爸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他们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奢侈”生活,现在这些都有了,是党的富民政策使农村走向了小康道路。我们由衷的感谢党啊! 爸爸的话让我深有感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带给家乡的变化!我爱家乡的新农村!

这几年,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这让我的家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晨,我走在上学的路上,亲眼见证着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我的心情无比爽快。

脚下踏着平坦的柏油马路。

以前那崎岖不平的公路早就不见了踪影。

路两旁的绿化带像两条长长的绸带,延伸到远方。

松树像一个个挺直了腰板的战士,花丛像婀娜的少女。

比起以前路两旁的残肢败柳,真是让人心情舒畅。

我上学的这条路两旁,还有很多做小生意的人们。

他们以前都是只靠种地赚钱的,现在也经营起了农副产品。

你看他们每个人都笑得多开心啊!人们赚的钱多了,生活富裕了,对生活的要求也高了。

你瞧,路两旁有开饭店的,有卖家用电器的,甚至还有了电子科技产品的经营商。

他们生意兴隆,商品琳琅满目,满足了大家的日常生活需求。

大家再也不用麻麻烦烦地跑到城里去买了。

小学生作文 人们的家里也有了不小的变化。

首先是饭桌上的变化。

温饱早已不是问题,人们的观念也早已从很久之前的“吃饱饭”转变成了现在的“吃好饭”。

现在的人们更加注重的是营养和科学的膳食。

然后是通讯、交通等。

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汽车成了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网络也走进了不少人的家庭。

人们告别了以前贫穷落后的农村生活,逐渐走上了小康。

关于建设的小学生作文600字 爸爸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他们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奢侈”生活,现在这些都有了,是党的富民政策使农村走向了小康道路。

我们由衷的感谢党啊! 爸爸的话让我深有感触。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带给家乡的变化!我爱家乡的新农村!

峰回路转,斗转星移,现如今呀!咱新农村的吸引力可大了,这不就连一心做着打工梦的表叔也甘愿抛弃那繁华的大都市,回到“没有发展前途”老家。

刚出站叔叔就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咦?怎么回事?我们现在该走哪条路才对?“哈!……瞧吧您几年没回家就忘本了?高楼矗立就找不到方位了,公路平坦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呢!我故意和表叔调侃着,只见他东张西望连连点头,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一张大嘴显得更大了。

“才几年没回来,真想不到呀!看来现在是孤陋寡闻了呢!”“知道就好,对了,叔,您不是外出打工挣大钱去了吗?不是说穷乡僻壤埋没人才吗?怎么,洗心革面了?还是脱胎换骨了?“这不是听说国家政策好吗?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免除了,买种买肥国家还补贴了,连种地都有补贴金了,有这么好的事我不去做,背井离乡去给人打工,傻子才这样做呢!说到底落叶归根嘛。

”叔叔目光深沉的望着前方,憧憬的想象着他的美好明天。

下了公交车叔叔更迷茫了,“咱是不是坐错车了?”“没有,放心好了,只不过眼前的条条笔直的水泥路取代了泥泞小道而已,身旁不是有摩托车疾驰而过。

”“出门就是摩托车了。

”叔叔若有所思。

“喔,对了,咱该给奶奶带些补品的呀!早应该在县城买的呀!早应该在县城买的……”叔叔急了。

“嘿……不用急到超市去买不也一样吗?“超市?“对啊,现在呀!城市的超市也成知青——下乡了!”我得意地笑了。

“咱农村会有超市?别开玩笑了。

”“哼!还不信,等着瞧吧!”“哈……”一阵爽朗的笑声早就传入耳际,走近一看,原来的超市旁的文化茶馆里坐着我村的几位老大爷,“小妮子!你又高兴啥呢?三天两头往超市跑,在家好好学习吧!现在政策那么好,九年义务教育了,哪像我们,几元钱的学费都交不起……”“哟 ,侃爷, 您养那几头猪不也补贴了吗?怎么,你真羡慕我,也回来上学呀!又不是不允许。

”“好丫头,竟然拿爷爷开玩笑,胆子越来越大了,哈……”全场的人都被逗乐了。

“东方红,太阳升……”王伯伯哼着小曲,满面春风的走来。

“怎么你小子又有什么喜事了?”侃爷见状立即追问。

“好事?那当然了,我要安装太阳能了,条条大路通门口,‘热’到家里头,我能不高兴吗?再说了,我还准备再挖沼气池呢, *** 补贴好几百呢!我们老人也不差呀,都说多子多孙多福气,养儿防老,现在60岁以上就都有养老金了,咱再也不怕儿子们不养活了,全沐浴了党的恩情啊!”侃爷笑得合不拢嘴。

买了营养品,走出超市,天更蓝了,树更绿了,猛然间,我竟发现树上的喜鹊窝不知何时也追赶时代的潮流,变成了两层,连鸟儿都住进‘高楼大厦’何况人呢?“咳……”闻声而来的是了奶奶,她手里拿着农村合作医疗证蹒跚着走向诊所,叔叔见状,不得其解,“你就别装糊涂了,现在呀!咱农村有新农合对老百姓来说多好啊,有了大病大灾,国家还报销呢!再也不为看病而发愁了!”已经解释,叔叔才恍然大悟。

一路走来,叔叔感慨万千,“咱新农村的变化可真大啊!现在衣食无忧了,老人养老有低保,小孩上学有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家人看病有新农合……你说咱的日子还愁啥啊!真是三十年河东转河西,没想到咱农村也会有这么一天。

现在呀,我不仅要回来种地了,我还要开办养鸡场,造福乡里……”激动的表叔满脸通红,一边说一边望着俺村庄,真仿佛站在一块块丰收的庄稼地里,一个现代化的养鸡场,望着目光炯炯的表叔,我偷偷地乐了,嘿,表叔这回真的回来了。

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等,再次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要继续在全民医保等环节上做好文章,做足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反过来推进消费,进一步扩大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要做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各级 *** 以及司法机关要把化解社会矛盾当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来抓,要通过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和谐巩固社会稳定基石,在长治久安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住在城市里的我们,不会经常去关注农村那翻天覆地的发展,一直以来都主观地认为农村就是那种土样子。

但是自我们去了这次的社会实践基地——宁波弯底村之后,我们对农村的观点完全改变了…… 这是一个新型的都市绿洲,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

当走进弯底村时,眼前的景象让我们怎么也不能把它与“农村”二字联系起来。

这里处处小桥流水,宽敞的道路纵横交错,花园般的村庄错落有秩,欧式风格建筑林立其中,别墅公寓楼拔地而起。

这里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有休闲舒适的大公园,有设施齐全的体育活动中心,有建筑精美的幼儿园,还有老人的天堂夕阳红乐园…… 然而20多年前的弯底村只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小村庄,但在省、市领导的关心下,在村党委的带领下他们办起了企业,建立了专门的农业开发中心,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制定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养老制度和奖学金制度,走出了一条依靠集体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

近年来,弯底村每年从村级收入中拿出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农业项目,建成了桑果基地、苗木基地、蔬菜基地等一批具有市场优势的农业产业,村级经济呈现出工农并进的好势头,“积极发展村级工业,实现以工促农”是他们不变的口号。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实是一件大好事。

关键的问题我看应该认真地抓一抓。

第一、既然是新农村建设,就要体现在一个新上。

过去的农村是脏乱差,农民的房屋极不标准也不合理,更不美观。

房内不要说装修了,就连较好的涂料也不用,有的甚至不做任何粉刷,墙砖 *** 。

农民的院子里垃圾遍地,粪肥成堆,苍蝇乱飞,臭气熏天。

本来就不宽的街道上,粪堆、柴垛到处堆积。

农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对身体健康不会没有副作用吧。

我认为,要借新农村建设的东风,要彻底改变农村的脏乱差。

怎么改呢,首先要合理布局村落,小村并大村,成立农村中心社区。

一般情况下,每个农村社区容纳人口3000--5000人。

那些小的自然村要逐步撤销。

农村社区要建在乡级以上干线公路附近,目前远离干线公路的村,已经实施了新村规划的,可以就地建设农村社区,接受其他邻近小村的并入,并且尽快修通与干线公路的连接线;没有实施新村规划的村,要逐步向新规划的社区搬迁。

农村的搬迁要量力而行,有建房能力的先搬,没有能力的后搬。

农村社区要提倡建设农民公寓,尽量减少土地占用;没有能力建公寓的,要尽量减少农户宅基地面积。

农村社区规划区要实行城镇化管理,街道、民居都要消除不卫生现象。

第二,要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

要把搬迁后的村庄遗址整理复耕,最大限度地扩大耕地面积。

农村社区建成后,要尽量由目前的分户经营向大户承包或集体经营转变,以专业的、大规模的耕种方式替代小规模分散的小农经济。

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种植效率,并且便于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三,农村应集中建设工业园区。

每个农村社区如果各自为政,企业必然过于分散,既不利于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也不利于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运输,而且不利于农村城镇化建设。

我认为应该把农村企业相对集中建设,每个乡镇在干线公路附近规划出三到五个工业园区,统一设计和建设标准化厂房。

工业园区的环境要按照城市工业园区标准设计,突出现代化企业特点。

该村还高度重视三产发展,把发展农业旅游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点来抓,积极向第三产业进发,走工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道路。

肥沃的华东大地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培育出了一处胜景——宁波天宫庄园,它享有“都市里的村庄、城市中的花园”之美誉,它寓红酒文化、蚕桑文化和宁波乡村民俗文化,集休闲娱乐、乡村生活体验和四季田园观光为一体的都市型休闲旅游区,湾底村根据农业开发积累的先进经验和地理优势,投资成立了集农业观光、休闲、餐饮娱乐等业务为一体的旅游公司,经近几年的投资建设,现已基本形成了“路在树中,田在花中,抬头见绿,移步换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景观。

我们跟随着村书记大致游览了一趟天宫庄园,足足大饱眼福了一回。

记忆最深的便是那占地720亩的桑果园基地,虽然现在这里已无桑果的踪迹,但看着那一望无垠的桑果树却仍旧能让我们想象到五月那热闹非凡的桑果节,游客们兴趣盎然地采桑叶、吃桑果、品天宫美酒、游现代农庄、喝健桑饮品,享受着桑果带来的乐趣的情景。

而那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月季园、盆景园和牡丹园更是让人感受到了植物的魅力。

弯底村向我们展现了新农村的面貌,让我们每一个走访过的人都叹为观止。

然而这不是它的终点,它还在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开拓、不断地前进,在将来的将来它将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大学生应该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号召。

1、做现代农业的有效推进者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的承载者,责无旁贷地要站在了培训和教育新型农民的第一线,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会。

大学生走进农村应根据各自的情况在培训农民致富和培训农民推进农村现代化经营管理,以及培训农民发展经济等方面有所作为。

同时,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村级民主建设,大学生应该做农村民主建设和管理的创新者,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把创新精神贯彻到每一个工作细节当中。

2、成为农村的有用之才大学生要勇敢接受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成为无愧于时代、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机遇不是明天,也不是后天,就是现在!用我们的知识,去服务新农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有用之才也是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只有农村发展了我们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发展,只有农民富裕了我们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富裕。

相信大学生的参与,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如虎添翼,发展的更好、更快!3、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大好机遇,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市场调节和国家需要相统一,尊重价值规律,不随波逐流,西部需要人才,东部也需人才,跟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就业去向。

不要一窝蜂地当西部志愿者,造成国家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巨大浪费大学生是年轻的一代,应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与世俱进,提高认识,拼弃错误就业观念不断充实头脑、活跃思维、加强修养,用政治理论武装头脑。

无论身处何地,都要自尊自爱,保持一个中国人优秀形象,防止我国出现人才流失;时刻等待祖国的重用,克服祖国发展的障碍,必能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以走进农村为主题 写农村新面貌 新发展。

急急急

新农村新变化回家的列车缓缓地、(来源:前出塞作文网)矜持地带领我驶回了久违的家乡。

载着一车的思念,载着一车的期盼……一下车,一阵农村特有的泥土芬芳扑面而来,不含一丝杂质。

在和煦的阳光下,我漫步在如今笔直、宽阔的水泥马路上,追随阳光轻盈的脚步,细听清风细絮的歌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从前……儿时,脚下的这条水泥路泥泞不平,处处坑坑洼洼。

特别是一下雨,这条上学的必经之路变成了“汪洋”。

记忆中的我,就是在这条路上,完成了小学五年的求学。

我的家乡曾经是各级 *** 最头疼的地方:这里没有丰富的物质资源,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更没有特别的风土人情,有的只是一座又一座的大山和那愁苦的面容。

早些年,有的人家交不起农税、学费,躲进了大山里;有的人家因为超生而背起刚出生的孩子东躲西藏;还有的人家为了生计,甚至去卖血。

想到这些,就好像一把刀在割我的心,泪水也止不住地流淌。

可当我抬起头来,再来看这曾经总是与“贫穷”挂钩的村庄时,心中的悲伤早已烟消云散了。

一排排瓦房整齐地排列,不再是过去不能遮风挡雨的土坯房;一辆辆私家车停满了大街,不再是过去老式的自行车。

刚进村子,就听见村委会的广播站广播着:(来源:前出塞作文网)“今年我村推广农业科技,小麦、玉米、大姜等农作物喜获丰收……”村主任的话音刚落,我就听见旁边的几个大叔大妈鼓起掌来,个个喜笑颜开,见他们又谈论着什么,我便也上去凑凑热闹。

“今年俺家啊是是双喜临门,不但大姜取得了丰收,而且俺儿上城里上学还发补助金呢!”胖婶兴高采烈地说。

“那可不,现在的政策真是好啊,咱现在儿子闺女上学也不用交学费,买家电还有下乡补贴呢!”“嗯嗯,现在的农民不再穷了,农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我也挤上一句,大家都看着我,接着哈哈大笑起来。

“新农村有了新变化,农村也在不断迈进!”回家的路上,我自言自语道。

改革开放以来,党积极履行服务社会的义务,一切为民,改善民生。

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有志少年,一个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该奋斗起来。

“娃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来报效祖国,服务社会!”耳畔又想起了姥爷那憨厚的声音。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09-8-20 11:49:00 来源:竹溪县水务局 浏览次数:392 次 (肖向阳 蔡祖忠 柯辉)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边界,地处秦岭南麓、巴山北坡,东屏荆襄,西控川陕,南连渝蜀,北枕汉水,是连接华中地区与西南、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素有湖北西大门之称。

县境版图3310平方公里,辖七镇八乡,总人口36万,其中农业人口28万,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和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据湖北省水利厅2004年调查评估数据显示,全县有饮水不安全人口万人。

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降雨时空分布不均。

南部地区山大人稀但降雨丰富,而北部地区是全县粮食主产区、人口密集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但降雨量小,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二是供水保证率低。

前些年修建的饮水工程大多为水井、水窖、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饮水标准不高,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

三是水污染比较严重。

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

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河沟、库塘中取水饮用,这些水相当一部分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四是饮水工程成本较高。

地方财力不足,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投入资金有限,加上山区县人饮工程受特殊地理位置限制,不能大规模的集中连片建设,相对增加了单项工程投资。

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竹溪县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和 *** 的各项惠民政策,把解决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县共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入近7000万元,兴建集中供水工程58处,铺设管网460千米,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0余万人。

主要做法是:(一)领导高度重视。

县委县 *** 在实施饮水安全项目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立了竹溪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 *** 主要领导亲自抓,县水务局具体抓,县财政、发改、卫生、国土、科技、质监、环保、项目乡镇等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协助抓,从领导力量和组织机构上形成了强有力的保障。

自实施安全饮水项目以来,县委、县 *** 把解决饮水难问题列为年度十件实事向全县人民郑重承诺,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对乡镇和相关部门实行饮水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强化了任务刚性。

(二)广泛征求民意。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发扬民主、集中民智、依靠民力,确保了安饮工程的顺利实施。

一是通过媒体宣传、发放资料和召开群众大会等方式,让群众熟悉政策,知晓责任和义务;二是以村为单位将设计方案、解决人数、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国家补助标准、完工和竣工时间等详细情况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着眼长远”,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确定工程建设类型。

(三)畅通融资渠道。

根据国家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补助标准,尤其是山区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总体上资金缺口较大。

我们采取项目帮一点、业主投一点、群众出一点的 “三点”工作法,争取国家和省饮水安全投资3443万元,吸纳社会投资40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地方配套不足的问题,而且将国有资产、民营业主和受益群众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建、管、用并重的利益共同体。

制定了经营权转让30年不变的优惠政策,激励10家安全饮水有限责任公司和5个农业灌溉合作社相继成立,成功吸收了1000多万元民间资本投入安全饮水工程建设。

三是民办公助显威力。

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推行经营权改革,吸收民营资本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通过一事一议,让广大群众自已推选管水人,自已确定每户500到700元的自来水安装费等事项,让一批有经济基础,又能为群众办实事的民营业主参与到水利建设中来。

如“竹溪县大友安全饮水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王大友,就是通过群众海选、镇 *** 推荐,拿到了该村自来水厂50年的经营权,该工程需总投资380万元,其中国补资金140万元,王大友自已投资100多万元,群众每户自愿出资700元安装费共同参与建设。

解决了7个村1万多人的饮水难问题。

(四)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坚持按规划建设,杜绝建设的无序性;坚持搞好技术服务,无论大小工程,都安排技术人员驻村现场,蹲点实施,跟班质检;严把工程质量和竣工验收关。

坚持施工队资质准入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大力推行规范化建设,在全县集中供水厂全面推进“四个建设”,即工程质量建设、饮水安全标准建设、厂区环境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

对10个集中供水4000人以上的工程成立饮水安全有限责任公司,对集中供水4000人以下的工程实行经营权证改革,由乡镇 *** 拍卖并签订经营权转让合同。

使供水工程步入“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通过群众协商,确定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我县目前基本上实行的是两部制水价政策,基本水价为元每吨,每月每户收取5元基本水费,超出部分按实际计量收费,群众普遍能够接受,业主也能有利可图,有效地调动了生产经营的...

田园风光今年的“五·一”长假,我们去了乡下的外婆家。

外婆家有一间宽敞的房屋。

在屋旁,总有一片新绿衬着的瓜架。

种着些丝瓜,或是些黄瓜,那些手掌型的叶子,绿得青翠,或浓或淡。

长长的藤顺着竹架,蜿蜒地向上爬,一直到屋顶。

现在的瓜架上虽然并没有那些青青的瓜,但也有着不同的风格。

青绿的叶,弯曲的藤,给整个房子镶上了没有雕琢过的天然花边。

这样的装饰可比城市中高楼门前的石狮子来得亲切、质朴多了。

在屋子后边的一片空地上,还有几种花,凤仙、月季、映山红、大丽菊、鸡冠花,各种各样,依着季节顺序,红如火,粉如霞,白如雪……朴素中拥有着非凡气质。

在这些花的旁边,还有一丛竹。

青嫩的叶,笔挺的竿,互相交错着,投下一片翠绿的浓荫。

这时候,还有几株小小的笋,露出尖尖的脑袋,好像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从地底下探出头来。

鸡,农村人家中总要养几只的,外婆在院子里,垒上一个鸡窝,养了几只鸡。

从院子里走过,肯定会看见一只母鸡和小鸡们奔跑。

雄鸡高傲的挺着身子,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斗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职的大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离房子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清澈的水面上有几只鸭子,在欢快地嬉戏。

时不时地把头伸进水里觅食,或是与同伴们嬉闹“嘎嘎——嘎嘎——”的叫声在水上回荡,即使旁边有人在洗衣、洗菜,也阻挡不了它们的欢乐。

有几只蜻蜓也爱凑热闹,在水面上飞行着。

河旁的苇絮飘飘悠悠的,似乎把小河笼罩在了一起。

阳光下的小河,显得格外清澈,一阵微风拂过,水面上泛起了层层涟漪,波光粼粼的。

小河后就是大片大片的田地了。

一行行排列的非常整齐。

种着些青菜、油菜、豌豆、罗汉豆等。

远处还有一亩亩水田,可以看见一些农民们正在种秧苗,一排排秧苗随着微风慢慢飘拂。

到了黄昏,我们便把桌椅饭菜搬到院子里吃起饭来。

这时,母鸡和小鸡们就都跑过来吃掉下的米粒。

美丽的黄昏景象下,大家享用晚饭,闲话家常,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乡村,田园,农家风光,这一切都成了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新农村建设作文800字

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主题的论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我们的新时代主题 作文 (11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 收藏 与分享哟!

我们的新时代主题作文1

新的时代像一轮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大地,在一望无际的天边,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我们迈着坚实的脚步,开始了新的征程。

“每当听到——‘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这首歌时,我的内心总是感到无比的激动与自豪。”总听爷爷说,爷爷还说:“自从1978年邓小平爷爷提出了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渐渐地提高了,一步一步地走进了无忧无虑的生活了!” 今年的 除夕 夜,我们一家围着丰盛的团圆饭,其乐融融。一大桌子的菜,有鱼有肉,香喷喷的。可我看见爷爷只吃菜,不吃鱼也不吃肉。我 纳闷极了,“爷爷,你为什么光吃菜,不吃肉呀,看您瘦的,多吃一点吧!” “没事的,你们吃吧,爷爷吃不惯这一些肉和鱼,爷爷以前吃的都是野菜泡着开水吃,现在突然要吃这么好,爷爷不习惯。”爷爷说道。

外公沉思了一会儿,也感慨了起来:“是啊,现在的小孩可比我们当年幸福多了,想当年我们才八九岁,每天早上五六点就得起床下田耕种、砍柴,不然哪有饭吃。以前啊,省吃俭用,一分钱都得用在有用的地方,可不比现在的小孩。” 爷爷语重心长地接道,“现在时代和以往不同了,要不是经过改革开放,人们现在又怎么可能安居乐业呢?”说到这,爷爷便又以自豪的口气说:“我们伟大的祖国就像一条龙,他正在跃出东海,他还像一列火车,在京九线上呼啸而过。” 爷爷和外公的对话就这样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印在我的心上久久难消失,原来爷爷外公以前的生活竟是这般。爷爷说得没错,这条龙正在腾飞,他正在展示他的风采,这不,在20__年,我们的家乡——晋江也将举办世界中学习运动会啦,我相信这条龙将来会让全世界都为他震惊。

我们的新时代主题作文2

“咱呀老百姓,真呀真高兴。”这是中国移动通信的宣传 广告 ,是用来告诉人们:时光在飞速前进,原来落后的中国,科技已经变得强大啦,不像旧社会的中国,被那些侵略者欺负,不再相信封建、迷信,中国强大了。有了这些烈士的牺牲,才有了我们的和平,才有了现在和谐社会。

今天晚上,爸爸拿回一个新玩意儿,我看了一会,这东西既不是远红外线传导,又不是监控探头,这到底是什么呢?他有一个很长的`像探头,左右各有三个像似闪光灯一样的的圆形灯,后面有一颗黑色的小按钮,要是不仔细找,很难找得到,他的底座是黑色的可以左右摇摆还可以夹在电脑上。

呀!这个既不是远红外线传到,又不是监控探头,难到是他们的合体,不然就是外星生物遗留下来的物品。爸爸说:“儿子,你想,如果是外星生物留下来的,那肯定要交到文物保护处才行呀!不然可要罚款的。”“那这是什么呢?”我问道“这是摄像头,可以用这个和远方的亲人聊天时可以看到对方的表情,可以不用花打电话的钱了,这样既快捷又方便,还不花钱”说完,爸爸便低下头开始安装了。

这安装可真麻烦,既要插插头,又要搞电线。我也来帮爸爸弄,花了大约一小时,终于将摄像头安装好了,于是我们便和远方的二伯进行通信了。

现代科技真发达,以后,我们可以更好的通信了。

我们的新时代主题作文3

在周日和煦的阳光里,我带着难得的欣喜来到了紫金山。刚入紫金山,扑面而来的清新泥土气息,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

沿道路向前走去,我欣赏着四周的美景,心中不甚欢喜,但似乎还有什么忧愁的。

不一会儿,道路分开了,一条是游人颇多的大道,一条是人烟稀少的小道。我犹豫了,难以抉择。老天似乎替我选择, 读后感 ,一阵雷声把我逼进了小道中。

树木茂盛,雨点只能在我头上弹奏,却无法击破树叶的层层阻碍。道路开始变陡,树木开始稀少,而老天却不留情面,雨点变得豆大,我变得恐慌。

我在雨中奔跑,脚下不停打滑,“啪”我跌倒了,跌在泥泞中,刚开始的'喜悦被疲惫和悲伤代替。

中考一模失利的痛伤在这时彻底地席卷了我。我大哭着,雨点无情地打在我身上,混着泪珠流下,在泥土上留一个个小小的凹陷。

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身上的衣服已经很脏了,我在雨中艰难前行着。突然,一抹绿色闯入我的视线中,我眯起眼。竟是一株绿苗,生长在一棵断树上,弱小的身影在风雨中摇晃,却不肯倒下。

雨就像来时一样,很快地退去。阳光重新穿透云层洒在地上,树苗带着风雨的伤痕也重新站立在阳光下。

我震惊苦笑:“时凡啊时凡啊,一次小小的失利就能把你给打败吗?像它一样重新站起来啊!因为这是属于你们的时代。”

晚上,我睡得很香,的种子又重新爬上心头,我们的时代来了。

我们的新时代主题作文4

“咚擦擦,咔吱吱”我们小区下面传来了和谐的“工地圆舞曲”。我伸出头一看,呵,水泥搅拌机正闪转腾挪.好似龙蛇盘绕;工人们个个手脚灵活,工作有如庖丁解牛.这是在干嘛呢?爸爸告诉我,这里要建造新的公园,爸爸打开手机,给我看正在建设的公园蓝图,我一看,不禁啧啧赞叹:即将呈现的公园好美。里边有许多花圃,花儿绽放,红的、白的、黄的、紫的……朵朵“淑女”的脸儿显得那样娇媚。公园里还有许多健身器材、游乐设施和舒心绿道。放眼望去,让人心旷神怡,身心舒畅。真是“人入公园里,胜在画中游!”

最近延平到处都修上了柏油路。汽车开过,噪声无影无踪,尘土不再飞扬。人们的.心情舒畅了很多。不仅仅是这样,雨天的路上,好像涂上了一层防滑油漆一样,车轮不容易打滑,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在新的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似乎比冬天冻在河里的船只还稳当。

路已铺新的,车当然也要换新的了。这不————

今天我坐3路车去打 乒乓球 。3路车来了,我定睛一看,大吃一惊,3路车全换成了纯电力公交车。有着崭新的座椅,没有小广告的、干净的浅绿色的车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听一听,再也听不到“隆隆隆”的、可以和绿皮火车”媲美”的声音啦!我坐上车,心想,环保的就是不一样。再也看不到那个拖着”黑尾巴”的公交车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相信在将来的日子里,我们延平在新时代的推进下,一定会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云更白,我们的生活将会越来越美好。

我们的新时代主题作文5

“网络”是一个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词儿,对于这个词儿,它表示了我们国家的科技前沿,又表示人类将此站在了悬崖的边缘!随着人们渐渐富裕起来,网络也走进了各家各户。走进网络时代,既对我们有利,又对我们有弊。

网络是利于我们最快掌握多方面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接受 教育 的有效方式和加强交流的友谊工具。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各方面的新闻,只要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你所要了解的信息就会自动呈现在你的眼前——记得有一次,老师要在班上举行小型的 辩论 会----善意的谎言是利还是弊?听到辩论会,我们波澜不惊的心情立马眉开眼笑起来,老师还说了:既然要举办辩论会,那当然就得准备正、反方的资料,这就由你们自己准备吧!你们可以回家问家长或者利用网络来解决。老师让我准备正方的材料。我想:我是问家长呢?还是上网搜呢?算了吧,我还是上网搜比较实际一些。我打开了电脑,点进360浏览器,开始查询相关的资料,就在那一刹那间,有很多不同的资料呈现在我的眼前,我随便点击一个,就出现了很多“密密麻麻”的字,之后我用“一目十行”的速度看着屏幕里那些“密密麻麻”的字,我迅速的看完了全部,我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真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啊!

但它也不完全是有利的——有些同学自制力较差,容易沉迷于电脑的游戏之中,不仅对眼睛不好,而且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迷失自我。那一次暑假,我一打开电脑,突然之间弹出了一个小窗口,上面写道“免费玩游戏,玩到一定程度有积分拿,还可以兑换惊奇大礼包,先到先得,名额有限”。我一见到有游戏可以玩,还有大礼包拿,真是天上掉馅饼啊!我的好奇心一下子就猛涨起来了。我乐滋滋的摸起了鼠标,把它拖到了窗口前一点,电脑马上就 死机 了。我用往常的办法,将电脑关掉并从启,就这样开始我的游戏生涯。从那以后,我的成绩一落千丈,天天想着游戏。不久被我细心的语文老师发现了,我是得救了。

同学们网络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它可以带你走进这个世界,感知到人间的冷暖,也可以毁掉人的一生。网络起到的作用是好是坏。最终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我们的新时代主题作文6

我们是六月炽热的太阳,朝气蓬勃;我们是五月鲜艳的花朵,生机勃勃。新时代的我们刻苦学习,将智慧从笔尖倾泻;新时代的我们努力拼搏,用专注为成功的城堡铺上道路。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说过: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中国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动后,终于一朝扬眉吐气。作为一个成长在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珍惜祖国给我们带来的良好条件,发奋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摒弃不良行为,做一个新时代文明礼貌的公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树立健康的社会风尚。传递正能量,实现我们心中的梦。尊老爱幼,给别人带来快乐,才能使自己快乐。

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做好自己的主要任务——课前认真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仔细复习,考试细心作答。我们无力驰骋沙场,用武力击败敌人;也无力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我们只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在一张白纸上,展现出我们的智慧,装点自己的一片天地。为将来报效国家积蓄力量,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学会吃苦耐劳,摒弃“蜜罐中长大”的言论,在学习的空闲之余帮助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替家人分担劳动,做到孝敬父母,关心长辈,做一个让人们啧啧称赞的青少年。

新时代的我们面临着许多现实的考验,它需要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汲取,不断收获,才能迎着青春的太阳,追逐我们向往的目标。

新时代的我们,蓬勃向上,定能拥抱美好的明天!

我们的新时代主题作文7

身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员;21世纪的新青年;新中国重要的成员,我认为学习雷锋精神是很必要的。就那简单的来说,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肯定的说一定是需要的。

所以说这样的的精神是必要的。但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的时候才想到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现象啊!所以我们应该从自身来考虑。我认为首先问题是我们没有认真的观心我们生活的细节。当你发现别人需要帮助或有一些事情需要你来做的话,我认为这样我们就具备了关键的一部分了。有很多人发现了问题,却不知道去解决。为什么呢?我想大多数的人因为怕事的缘故吧!所以我们第二步骤就是要克服我们的恐惧心理,这也是最难得一步了,现代的的社会被人们说成是一个现实的社会。这样的言语带给人们先入为主的观念。最大的阻碍了我们做决定的了。所以我们怎么能做一个活雷锋呢?所以古人就说了想他人所想,这不是没道理的他人需要的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当然也是需要的。还有的就是有人说:“我不好意思呢?”我觉的这样的人一定是脑袋有问题。帮助什么呢?最粗俗的来理解你是在施舍别人。作为一个“强者"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

我们知道雷峰最让人敬佩的是,他在 日记 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样的精神是一种伟大的。可以说成是一个圣人的精神人是自私的,但这个并不是不学习不融入雷锋思想的理由。有了雷锋精神的熏陶我们才能快乐。我们或许成为不了雷锋一样的伟大。但是我们应该做一个乐于助人的普通人。社会才会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好光景。

我们的新时代主题作文8

没有人能忘记夹缝生长的小草,正如没有人能忽略闪耀的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就是那棵夹缝生长的小草,小草只能奋进,只得成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没有风浪,我们何来乘风破浪,没有压迫,何谈奋力成长。

但是,这并不意味我们要抹灭历史,我们永远不可能忘记我们死去的同胞,不可忘记先人洒下的鲜血。南京大屠杀死去的几十万中国人,烈士墓园所埋葬的先人,一个一个历史留下的足迹提醒我们,国耻永不可忘怀。正是如此,我们在与日本合作时更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历史悲痛还隐隐于心,闭关锁国的场面记录在每一本历史书上,镌刻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历史的惨痛教训提醒我们,要想强大,必须不断学习前进。闭关锁国曾经让中国关上了贸易与合作的大门,在固步自封中倒退。日本不承认当年的历史,他们妄图抹灭,可是所有中国人都清楚,灭国之仇不可平,所以我们选择反击,现在,对于中国来说,自身强大就是最好的反击。因此,我们必须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态度促使自身成长。

以公平正直来对待中日以往之怨,以道德来提升中国影响力。面对未来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打好中日关系,在合作中相互借鉴学习,在前进中做出对历史最好的交代。中国并不软弱,我们更要铭记,与日本合作的前提是维护国家利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我国领土完整。中国意识到了合作重要性并早就开始了中国市场。广州就是一个例子。在广州,东风日产等日牌汽车纷纷建厂,并与中国本土牌子相互促进学习。越来越多人投入本土品牌的建设,中国美好未来在合作中开拓。

当初那棵小草早已成为草原,我们的乘风破浪开拓了一个新的港湾,中国力量的崛起使每一个人都无比自豪,现在的中国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国家,这是我们的新中国,这是我们的新时代。时代力量推着我们向前,我们知道,未来中国的时代需要我们开拓。

我们的新时代主题作文9

有一次,老师在上课时给我们看二楼一段视频,内容是这样的: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哪些以前热闹非凡的街道;在街头谈笑风生的人们;那些小摊小店数不胜数。然而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到处都是血泪,日本兵在大街上随意杀人,把死尸拿去做实验,把死尸扔入江中……唉,那时候的人们可没有我们如今这么美好的生活呀。

我心想,在奶奶出生那时,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呀,那时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于是我就带着这样一种疑问去奶奶。

奶奶说:“在我还没出生时,抗日战争已经打了五年了,当时我和你太太已经算是四海为家了,当时全民抗日,太太也是一名军人呢,当时敌人也打到龙港来了,你有一位太太也是被敌人的炮弹给炸死的。那时没什么东西吃,可没有像现在这样,一日三餐,如果饿了还可以吃零食。”

“那您那时吃的都是什么啊?”我好奇的一问。

“那时啊,没什么东西吃,能吃上一个馒头已经不错了,那米粥已成了昂贵的东西了。”奶奶笑了笑。

我没想到奶奶那时的生活这么贫苦,而在如今,馒头、米粥是多么容易就能吃到的东西呀。

于是我又跑去问爸爸:“爸,你那时候过得是怎样的生活呀。”爸爸把手放在我肩上,对我说:“在我那时候,中国才刚刚改革开放,我们可以上小学,但每家每户的生活不富裕,那时候,我们家还是瓦房呢,那时吃个早餐也才几毛钱。那时我们最喜欢玩的游戏还是用泥巴做各种东西呢!”

我回到房间后,情不自禁的想:原来那时的中国是这样的,我又抬起头望着那一幢幢林立在各地的高楼,想到: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发奋图强,让祖国更加强大,让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让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生活在和平的世界中!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

我们的新时代主题作文10

我们生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飘洒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题记

我们的存在本来就很渺小,特别是在现在的时代,想放光发亮让很多人熟知实为不易。人类是个倔强的动物,所有的一切都阻挡不了对梦的追求,我们把这样的年代。称为“新时代”。

最近有一部电影很是红火,我和朋友也去了人头攒动的影院里想看一看到底有没有别人所说的那么热血,那就是《中国合伙人》,里面的成东青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他没有傲人的家世,没有一点就透的头脑,他有的只是“三想”,理想,梦想和思想。俞敏洪说过这样一句话,然我至今觉得都很有道理: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追逐自己的梦想,并且探索自己独立的思想,我们的青春就开始成熟了。当我们拥有了自己的理想,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我们才算是长大了。

而放眼现代社会,吃家长,比家世,这种现象比不少见,很多有钱人家的孩子,或许连理想是什么都不清楚,他们不需要有理想,因为家人一生的辛苦已经够养他一辈子了。这和成东青比起来,虽然家世地位悬殊,可是再过上十几年,这种悬殊就可能被抹去。

而新时代就需要这“三想”自然是不够的,还要有的是肯吃苦的尽头。

成东青可以把那一本法律全部背下来且十分流利,他说,他不聪明,只有努力才能和他们平等。所以坚决不承认失败,历经挫折,初心不改,应该是称为我们新时代中学生的标志。每一个成功的人士都少不了不少于两次的失败,历经了各种各样的挫折,但是,唯一永恒不变的是他们实现理想的信念,或许他们犹豫过,彷徨过,但他们终没有选择放弃。

我很难评价当今社会的样子,新时代或只是我们心灵的一个寄托,它需要靠我们的努力来完成。

天空遥远深处,厚重的云层背后,一个低沉的声音慈悲地传来:欢迎光临。

我们的新时代主题作文11

随着时代永不停歇的脚步,许多新生资源在社会中涌现,其中一种资源相当“惹眼”——-共享资源。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共享书店,共享 篮球 ……从天而降。共享时代扑面而来。

共享单车

提到共享一词,共享单车可谓必不可少。马路旁边红色的摩拜、黄色的ofo,成为了繁华都市的一道风景线。我可喜欢共享单车了,因为受益良多。记得以前从学校回家,每次都要坐2站公交车。除了车站等待时间不说,上车和下车后也要走上好一段路程。自从有了共享单车,一切都便捷起来。不仅省下了等车时间,还免去了一大段“长途跋涉”。骑自行车回家只要十五分钟,共享单车为我在学校和家之间构建了“快捷通道”。

共享单车还为生活在大都市的我们解决了麻烦的停车问题。每次和父亲出去吃饭,总会为停车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以至于影响到吃饭的胃口和心情。两辆停在家门口的共享单车轻松解决问题,一路上我俩悠闲自在,凉风习习,倒有着说不出的惬意。无需顾念停车一事,心理负担小了许多。

共享单车为我们提供了便利,也让我们亲眼目睹了科技发展之迅速。

共享书店

共享书店的出现,让人们不再是低头看手机一族,而是利用碎片时间看书。随着城市交通的日渐发达,许多人喜欢地铁出行或巴士出行,可往往路途中时间会白白浪费掉。共享书店的出现,让人们能好好利用这部分时间。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每一次出门时,我都会经过家门口等爱心书店,从中选一本书带在身边阅读,不仅消磨了路上等候的时间,也提高了我的阅读量。共享书店的意义重大,每一本书都是循环使用的,转经千家万户,将书的价值发挥最大化。

我还有过一次捐书的经历。我觉得有一本书文笔生动,诙谐有趣,于是我就捐了出去,图书箱的荧屏上跳出来一段话:“感谢您对图书的一片真诚。愿您的书经过千人之手。”我感觉到有一种奇妙的情思在我心中化开,这是文学给我的力量和我对文学的一片炽心。

共享书店让我们感受到科技为这个世界创造了太多的美好,增添了非常奇妙的光彩!

“共享”为这个世界提供了巨大便利,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理念,让我们敞开心扉迎接这充满色彩的新时代!

我们的新时代主题作文(11篇)相关 文章 :

★ 关于新时代新征程主题的作文7篇

★ 新时代新征程作文800字10篇

★ 2020你好新时代作文范文汇总5篇

★ 2019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征文,新时代主题作文2篇

★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征文

★ 2022青少年筑梦新时代主题征文10篇参考

★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作文10篇

★ 2022“新时代新青年”主题作文5篇

★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征文10篇

★ 新时代中国青年让青春绽放优秀作文精选10篇

在改革的这短短几十年间,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科技也在不断地进步,我们走进了新的时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2年我们的新时代 作文 700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2年我们的新时代作文700字1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在变,世界也在变,如今社会已是日新月异,我们也正在迈向新时代。新时代处处都是新的,这一切都推动着社会高速发展。

如今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千年前世界人民被剥削、压迫的时代。几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翻身、站起到崛起都表明我们正在向新时代踏步迈进。神舟5号火箭的发射成功,给中国航天史留下了闪耀的一笔,如今中国已发射了许多卫星及火箭,也发射了天宫一号太空舱。更多的科学成果给中国科学界带来了荣耀。国家的强盛和发展正是我们几亿人民所期待的“新时代”。

邓稼先、钱三强等科学家的到来为以后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创造了条件。曾经的中国地域辽阔,但人烟稀少,经济也不发达,既无电器又无粮食,也无宁静,而现在,却什么都有,可以说是丰衣足食,处处都可看出使用手机、电脑,处处都是高楼大厦,社会安定、丰衣足食,这都是几任国家领导人和中国人民一起努力的功劳。

新时代是什么,新时代是通过人民勤劳换来的希望。从抗日胜利到此时的和平年间有多少是用血汗换来的,社会的蓬勃发展展现了中华儿女的万丈光芒,那就是努力,每一个人的努力就会使这个时代上升一个台阶,当所有台阶都已实现则是新时代的到来。祖国的荣兴是我们的骄傲。我们的成长何不在时代中成长,而新时代就是我们最佳成长乐园。我们为何不去体会新时代的奥妙,挖掘新时代的宝藏。让我们一起走进新时代。

我相信新时代不是静止的,它是在一点点变化中,我们体会不来,但相信我们的长辈定能体会出来。不会成长的时代成为时代,而在变化中的才成为新时代。在我走进新时代的路程中,无不佩服科技的高速发展。没有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展的这么迅速。我认为,此时的时代是最好的,但我相信未来还有更多的新时代等着创造。

在这个新时代中我们不能光享受其中,还要学会回报社会。要不懈努力为祖国作出贡献,与人民共同走进更新的时代。

2022年我们的新时代作文700字2

晚饭过后,爸妈带着我到广场散步,广场上霓虹灯闪烁,一曲凤凰传奇的《今夜舞起来》响彻上空。我走近一看,一群老年人正随着音乐整齐地舞动着,他们大多上了年纪,但个个精神抖擞,跳得津津有味,浑身充满了活力,成了广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歌儿舞起来,心儿舞起来……我们在这星空下一起舞起来。”欢快的舞曲把周边的人们都招引来了。姑娘小伙们举着手机不停地拍着,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年逾古稀的老人也跟在队伍跳着扭着,连几个牙牙学语的小孩也在一旁手足舞蹈着,还有一群年龄与我相仿的孩子在边上有模有样的学着……广场上顿时成了一个巨大的舞池。

妈妈指着队伍中的一人冲爸爸笑:“看,你爸。”我顺着妈妈的手指望去,只见爷爷正随着音乐有节奏的舞动着,别看爷爷已经快七十了,一点儿也不逊色,他身手敏捷,动作熟练,无论是什么动作都那么到位,在队伍里是那么亮眼。我跑到他身边,翘着大拇指,对他说:“爷爷,你跳得可真漂亮。”爷爷听了顿时咧开了嘴,跳得更有劲儿。

听爸爸说,爷爷以前总跟着奶奶来跳 广场舞 ,奶奶走后,爷爷伤心了好一阵子,后来在舞伴们的帮助下逐渐走出来。现在爷爷已是这个广场舞的领队,他经常带队参加各种活动,成了远近闻名的“广场舞大爷”。不仅如此,爷爷还紧跟时代的步伐:百度、微信、抖音、快手、美颜相机,爷爷的生活可真是多姿多彩!

妈妈说我们是生在幸福的时代,我觉得这群爷爷奶奶们也是长在幸福的时代,他们虽尝尽岁月的苦难,却也享有幸福的晚年生活。因此,他们更懂得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让老有所乐,老有所获的思想充实着他们的精神世界。新时代给予了我们幸福的生活,也赋予了我们舞动的热情,我会跟随爷爷奶奶们的脚步“舞”起来,乐观地生活,努力地学习。

“歌儿舞起来,心儿舞起来……我们在这星空下一起舞起来。”美妙的音乐还在耳旁萦绕,幸福的步伐仍在脚下延续……

2022年我们的新时代作文700字3

活力四射地看那一抹阳光,勇敢努力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将阴影留在身后,青春的我们在这个崭新的时代不允许自己的生活有一点遗憾!我们,新时代的我们,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着,为证明自己的力量而存在着。我们,新时代的我们,是坚强的,是勇敢的,是不畏艰险的。梦想,在路上!

回望古今,旖旎的山山水水,宝塔青铜上斑驳的纹理,见证着我们祖国曾经的丰功伟绩,可是,一切的辉煌只是过眼云烟。又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又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青春舞台,新时代的我们在这个新时代里奋勇向前,追求自己的梦想。梦想,在路上!

乘风去旅行,我们走遍千山万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成长,也许汗水浸湿了头发,也许泪水朦胧了双眼,也许受到成长的痛苦,也许尝过成功的喜悦,渐渐的,我们明白了什么是青春,青春就是希望,即使可能会落空,也依然相信自己的梦。青春就是一条不悔的路,走过了就无法回头。青春就是一本厚重的书,在这里面,有欢乐,有痛苦,却不能因为扉页空白而停下前进的脚步。新时代的我们有自己的梦想,我们不会被挫折打败,也不会向风雨认输,年少的青春,让自信化作黎明的翅膀,扫除黑夜的阴霾,追逐梦想的脚步。梦想,在路上!

我们是新一代的骄傲,奥运会,世博会等活动,哪里没有我们志愿者的身影?地震,泥石流等天灾,哪里没有我们帮忙的汗滴?我们拼搏着,只为了证明新时代的我们,不是颓废的一代,而是充满希望朝阳的一代!再回首,林浩承担起班长的责任,地震来临时,他义无反顾,冒着生命危险救同伴;再回首,同一中学的学生被深深埋在地下,却放声歌唱,唱出他们对生活的渴望,唱出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唱出他们临危不惧,对灾难沉着冷静的态度;再回首,再回首,一幕幕场景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我为新一代的人们而感到自豪与骄傲!梦想,在路上!

新一代的我们是执着的,我们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只是为了一个蜕变的梦。毛毛虫经过在茧里奋力的挣扎,最终才变成蝴蝶飞向自己曾向往的蓝天;一颗平凡的沙粒在蚌中忍受磨难,最终才变成珍珠受到人世间所珍爱;而我们也一样,只有经历过风的捶打,雨的滴答,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遥望中外,王羲之为练书法染墨了一池水,匡衡凿壁借光,苏秦孙敬悬梁刺股,爱迪生为发明电灯,失败一千多次,仍然毫不气馁。这都是我们的榜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一定会比他们更加刻苦努力,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梦想,在路上!

时针旋转,红尘轮回,在历史中行走,鸟瞰古今中外,先辈们的足迹深刻脑海,我们的未来自己把握,拼搏!用青春的热血谱写时代新的篇章!梦想即将到来,我已做好准备,用新的时代迎接梦想的到来!

2022年我们的新时代作文700字4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向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勤劳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啊!我们……”听着《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步入了新时代。

听爸爸妈妈说从前的农村生活条件很差劲。村中唯一的一条土路又窄又弯,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交通很不方便。农民种田完全靠人工收获,费时费力很是辛苦。吃的穿的只讲究温饱,更谈不上营养与时尚。通讯仅仅靠书信和电报电话很少,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和摩托车,医疗设施更是简便。对于平整宽阔的柏油路、农业机械化、电脑高科技信息以及小汽车等是一种奢望与梦想。

伴随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国富民强。我们的国家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农村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村通”工程的实现改变了农村落后的交通局面。大型小麦。玉米收获机开进了田野,机收、机耕、机播改变了千千万万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历史。即使七十多岁的老奶奶也用上了高科技通讯设备“手机”,电脑网络等信息化设施更是先进。通过视频即使在大洋彼岸也能见上面说上话。空调、冰箱等家电及小汽车开进了普通人的家庭,交通出行舒适快捷。现在人们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生活水平,生活质量迈上了新台阶,人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新时代的人们不仅追求是物质,更是精神上的享受。这个新时代也就成就了一代人的梦想。

在这个新时代里也有很多不和谐音符,“随意闯红灯”、“不爱护公物设施”、“随地吐痰”、“破坏生态环境”、“食品造假、掺假”……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学知识,学好本领,长大成为国家有用人才,共同推动祖国发展与繁荣昌盛。让我们的新时代更加美丽,更加辉煌引领和成就更大的梦想。

2022年我们的新时代作文700字5

身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员;21世纪的新青年;新中国重要的成员,我认为学习雷锋精神是很必要的。就那简单的来说,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肯定的说一定是需要的。

所以说这样的的精神是必要的。但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的时候才想到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现象啊!所以我们应该从自身来考虑。我认为首先问题是我们没有认真的观心我们生活的细节。当你发现别人需要帮助或有一些事情需要你来做的话,我认为这样我们就具备了关键的一部分了。有很多人发现了问题,却不知道去解决。为什么呢?我想大多数的人因为怕事的缘故吧!所以我们第二步骤就是要克服我们的恐惧心理,这也是最难得一步了,现代的的社会被人们说成是一个现实的社会。这样的言语带给人们先入为主的观念。最大的阻碍了我们做决定的了。所以我们怎么能做一个活雷锋呢?所以古人就说了想他人所想,这不是没道理的他人需要的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当然也是需要的。还有的就是有人说:“我不好意思呢?”我觉的这样的人一定是脑袋有问题。帮助什么呢?最粗俗的来理解你是在施舍别人。作为一个“强者"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

我们知道雷峰最让人敬佩的是,他在 日记 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样的精神是一种伟大的。可以说成是一个圣人的精神人是自私的,但这个并不是不学习不融入雷锋思想的理由。有了雷锋精神的熏陶我们才能快乐。我们或许成为不了雷锋一样的伟大。但是我们应该做一个乐于助人的普通人。社会才会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好光景。

2022年我们的新时代作文700字6

在这个新时代,我国各个领域都方兴未艾,连时尚圈也变得更加不一样了。网络流行语和甲骨文的搭配是那么让人意想不到的,想了解一下这个新鲜的搭配是如何形成的吗?让我们走进我们新时代的时尚圈。

有网络流行语甲骨文表情包的出现,是因为人们的时尚观念在不断更新。南粤中学高三年级的网络流行语甲骨文表情包正是他们时尚感不断更新的表现。这些表情包是由美术学院的陈教授和他的团队推出的。陈教授接受“艺术与科学”学术运动的启发,更新了自己的时尚观念,将现如今流行的语言和中国古老的象形文字结合起来。陈教授的创意更新了大家的时尚圈,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科技强,则国强。那么在这里也能说:创意兴,则时尚兴。固然,只有陈教授的时尚观念在更新是不足够的,这要让大众的时尚感跟上脚步,甲骨文表情包才会流行起来。所以我们要跟紧我们的新时代,跟紧我们的时尚圈。

如果仅有时尚观念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将它付之于实践。有了新的流行语和古老的甲骨文搭配的想法就足够了吗?当然不是了。陈教授就借助电脑技术,将甲骨文设计出具有几何审美的效果,这样才能称上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因为创新不仅要靠想象,还需要实践。这样才能使新时代的时尚圈更加时尚起来。

难道时尚圈只是能依靠当今流行的事物而兴起吗?显而易见这当然不是。我这里说的时尚圈不是依靠当今流行的事物而兴起,不是指时尚圈一定要用老旧的事物才能兴起,而是指需要时尚圈更加时尚,可以将老旧的事物与当今流行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更加有创意,可能更受大众欢迎,从而使时尚圈变得更加潮流。俗话说:“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况且,甲骨文已成功被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再加上甲骨文与网络流行语的结合,不仅能宣传我们中国古老的象形文字,还能跟随潮流,这不正一举两得吗?何乐而不为呢?由此可见,古老的事物与当今流行的事物结合在一起,也能促进我们新时代的时尚圈发展。

我们的新时代,我们的时尚圈,方兴未艾。

2022年我们的新时代作文700字7

我们是六月炽热的太阳,朝气蓬勃;我们是五月鲜艳的花朵,生机勃勃。新时代的我们刻苦学习,将智慧从笔尖倾泻;新时代的我们努力拼搏,用专注为成功的城堡铺上道路。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说过: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中国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动后,终于一朝扬眉吐气。作为一个成长在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珍惜祖国给我们带来的良好条件,发奋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摒弃不良行为,做一个新时代文明礼貌的公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树立健康的社会风尚。传递正能量,实现我们心中的梦。尊老爱幼,给别人带来快乐,才能使自己快乐。

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做好自己的主要任务——课前认真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仔细复习,考试细心作答。我们无力驰骋沙场,用武力击败敌人;也无力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我们只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在一张白纸上,展现出我们的智慧,装点自己的一片天地。为将来报效国家积蓄力量,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学会吃苦耐劳,摒弃“蜜罐中长大”的言论,在学习的空闲之余帮助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替家人分担劳动,做到孝敬父母,关心长辈,做一个让人们啧啧称赞的青少年。

新时代的我们面临着许多现实的考验,它需要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汲取,不断收获,才能迎着青春的太阳,追逐我们向往的目标。

新时代的我们,蓬勃向上,定能拥抱美好的明天!

2022年我们的新时代作文700字7篇相关 文章 :

★ 2022新时代青年节作文800字精选10篇

★ 2022年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优秀作文

★ 2022高中生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论文800字

★ 2022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优秀征文(通用10篇)

★ 2022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这十年主题征文十篇

★ 2022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征文精选10篇

★ 最新2022年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话题作文

★ 2022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作文5篇

★ 2022年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征文800字

★ 2022年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获奖作文【5篇】

新时代主题征文800字5篇

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是祖国明天的希望,自立自强,勇敢创新,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新时代主题征文800字,欢迎大家查阅。

在一颗犹如蓝宝石的地球里,有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他威风凛凛,气势磅礴,那——就是中国!

当第一声炮火在我国领土里响起,当别国侵略军踏进我国领土的那一刻,激烈战争号角就打响了。原本蔚蓝的天空变得乌黑浑浊,空气因炮火的肆虐严重污染,在当时,许许多多平民百姓失去了宝贵的生命。鸦片战争、九一八事变等血淋淋的事件让无数中国人怀恨于心!为了抬起头来,不再被受欺负,无数英雄豪杰挺身而出。他们用满腔热血谱写出了中国新篇章!

回忆往昔,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承载了千百年来祖先留下的智慧,里头藏着许多人的梦想,而周总理在少年时就曾说出了动人心弦的一句话﹕“为中华倔起而读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自己的血汗智慧让许多中国人能吃饱饭;“两弹元勋”邓稼先凭自己的坚强毅力与聪明才智打破了外国对“中国自己没法研究出核武器”的看法;“天眼之父”南仁东带领科技工作者们建造出了世界上最灵敏的射电望眼镜——天眼……如果他们没有梦想、奋斗目标,我们中国可能就没有今天这样的辉煌成就了。

如今,新中国成立七十一周年,我们许多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解决,让他们脱离了贫困。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祖国发明了“日常应用宝”,如共享单车、支付宝等,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快捷。更何况许多机器人的问世,如京东快递机器人,还有名扬全球的京张高铁、中国北斗三号卫星、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新一代百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等,都彰显出了中国高端的科技水平。

过去那许多辉煌灿烂的事迹在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我也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长大后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以前,我遇到困难就不知如何是好,但因我的梦想,我更加努力,不懂就问,朝着梦想去拼搏奋斗!

虽然我现在还不能像工人那样为国添砖加瓦,不能像老师那样哺育祖国的花朵,但是,只要我努力学习,勇于拼搏奋斗,朝着梦想前进,就一定能成功!因为我坚信: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能成功!

报告表明,中国已经步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时代的.我们要应该做些什么呢?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

新时代的我们要有信念。信念可以说是一个人生存的灵魂,如果我们连灵魂都没有,就相当于行尸走肉一样了。我们每个个体,每一个集体都是有信念的。于个人来讲,小到每天要做的工作,完成的目标,大到立下的种种誓言都可以是我们的信念。于集体来说,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要达到的生活质量,国家的GDP值等等都可以理解为是信念。新时代的我们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信念,只有有了信念,我们才可以实现自己理想,只有有了信念,我们才可以不负众望,担起国家的未来,只有有了信念,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是信念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要将信念内化于心,时刻牢记心中的目标,不断前行。

新时代的我们要有担当。虽然我们还没有完全脱离家庭,依旧依偎在父母的保护之下,但是我们要学会担当。迟早有一天,我们会离开父母的臂膀,会离开学校的保护,会离开老师的教导,迟早有一天,我们要学会自己处理各类问题,学会照顾自己的家人,学会承担。新时代的我们更要有担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我们要把个人的发展与家庭,祖国的发展紧密结合,肩上扛起责任,做一个敢于勇于担当的少年。

新时代的我们要勇于创新。我们已经步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网购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各种科技的诞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在信息化时代,我们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好好学习,利用所学知识,适应新时代,发展新时代,引领新时代。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只有创新才能更好更快的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所以,同学们,学好每一个英文单词,每一个化学公式,每一道数学题,打好基础,并且要勤动脑,敢于发问,敢于实践。

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信念,担当,创新只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必备品,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的使命,时刻将国家利益放于首位,继续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奋斗不止。

首先我很荣幸能成为一名志愿者。

能够帮忙有需要的人我觉得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我对志愿者工作的认识其实并不多,只明白是无偿的,对志愿者的要求是要有职责心,有耐心等等。虽然我了解得不多,可是我相信随着今后参加活动的次数增多,我对组织的了解也会更深。

我参加志愿者的原因是期望能帮到更多有需要帮忙的人,能给别人带来温暖,同时我觉得作为一个公民在享受各方面的权利的时候是应当尽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务的。另一方面也是受到社会青年志愿者的影响,很羡慕他们有那么有意义的事做。或许我不能经常参加活动,但我都期望自我能坚持下去,哪怕贡献的力量不大。

此外,期望经过做不一样的工作,对自我有更好的认识,更好的融入社会。同时也锻炼一下自我的本事,为以后自我收入高一级学校增添砝码。

我一向想做一名志愿者,其实我参加志愿者就是期望能给社会带来多一点的爱。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总会觉得缺少了爱,缺少了被关怀。尤其是随着人渐渐地长大,接触到更多的人与事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就越来越复杂。同时我们会对这个社会越发不满,觉得现代社会就是一个很虚伪的社会。可是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份爱,是一种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无名的爱。我相信凭着这心中的一份爱的种子,从我做起,从我们年轻人做起,我们能够让自我,让别人看到这个社会始终还是温暖的。所以从这方面看,我觉得我们更应当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其中。参加协会,我期望得到的只是一份体验。

作为一个志愿者,在助人的同时,也是自助。在使其他生命活出色彩的同时,志愿者也能够从中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关爱他人,也更深刻地领会到生命的意义。并且,支援者的活动,也为我供给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供给了一个锻炼自我的机会。

最终,我将带着这份收获去迎接我县30岁生日的庆典大会,迎接各位尊贵的嘉宾,同时我将牢记教师交给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本着志愿者的精神,奉献自我的青春。

什么是新时代好少年?在我看来,真正的新时代好少年是集礼仪、奋进于一体的少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快乐成长,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因此,我们不能辜负祖国的栽培,要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立,要做新时代好少年,我们就应该讲礼仪。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平日里的行为又是否能对得起这个美誉呢?就拿上星期三来说吧,第二节体育课,我们跑完步,来到花园休息,眼前的墙上杂乱无章的涂抹乱画和明显的脚印,让好好的墙已看不出原样。这时,下课铃响了,楼梯立刻挤满了同学,飞奔着往外跑,互不相让,哎哟!一个小同学跌倒了。快点!快点!别在这儿挡道!后面一个大同学不耐烦地说那边操场上,这儿是我们的地盘,你们凭什么占地方?一群五年级的学生说。是我们先到这儿的!你们应该知道先来后到!四年级学生也不甘示弱。看到这些我心里很难过,作为一名小学生,不仅要认真搞好学习,还要以实际行动,让文明礼仪之花绽放。一个微笑,一声你好,会送出一缕春光,温暖整个校园;静静地一站,请你先行,能迎来一份安全与和谐;悄悄地弯下腰拾起纸屑,可还大地一片碧水蓝天;轻声说句对不起没关系,让友谊的红丝带将心与心紧紧相连

但是,有了礼仪,我们就能称为新时代好少年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作为新时代好少年,我们还应该奋进。以一往无前的气势向着知识的天空飞翔。因为唯有知识,才能让国家更加富强。而这样的重任,就扛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可以像闻一多先生读书成瘾一般,沉浸在书的海洋中,把时间换为知识;也可以像韦编三绝的故事一样将书本变为知识而烂熟于心,这样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如果只会读书,那不免会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要做新时代好少年,我们更应该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可以多看新闻,了解国家的动向;我们还可以多读读军事杂志,跟上国家的步伐。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成为一名博学、进取的好少年。

晓礼仪,知进取,让我们用文明的行为、良好的习惯和奋进的精神启航吧!共同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今天,我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上观看了一场节目,叫《新时代好少年》,里面有着许多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他们虽然很平凡,但是,他们有许多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像一盏明灯一样,为我们这些同龄人照亮前进的道路。

有位哲人说过: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一个小小的少年定下了目标,并把这个目标坚定地立在心田。他擅长画图画,会做一些小手工,这些小手工的原材料都是一些废弃的、对别人来说没有用的物品。但是,他将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做出许多精美的小手工,并拍摄视频,传到网上,网友纷纷在为他的画作和小手工点赞,没有一个愿意给差评的。在他的带动下,好多小朋友也不再乱扔废物,也把废物重新利用,既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节约了资源,为环保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这位少年就是林峻德同学,12岁。看完他的故事,我想,他和我同龄,却如此心灵手巧,还制造出许许多多精美小手工,画出那么多漂亮的画,真不愧是匠心独具,巧夺天工啊!

接下来,还有一个好少年让我感动。她无私奉献,常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热爱学习,能够说出地道的英语,她还上过联合国演讲台上,发表过演讲,人们称她小小外交家。她有一个朋友,是个聋哑人,也非常内向。这个朋友认为自己生活没有希望了,但是,这个好少年却帮助了自己的聋哑朋友。

这个好少年就是黄郁微同学,她找到了朋友的强项,帮助朋友展示自己,成功让朋友走出困境。看了她的事迹后,我想:她真聪明,竟然能做出这么多伟大的事,而且,她又是那么地善良,能帮助自己的残疾朋友摆脱困境。她做出了这么多出色的事,真值得我们骄傲,同时也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善良的人,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既照亮周围的人,也温暖自己。做人不一定要顶天立地、轰轰烈烈,但一定要善良真诚。人心,不是求来的,而是善来的。你施人温暖,人才会予你阳光;你施人真心,人才会予你和善。

今天,我观看了《新时代好少年》电视节目,我感受到了同龄人的执着精神和善良品德,那些拥有美好品德的人,他们就像黑暗里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也是新时代的少年,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他们这种执着、善良的精神吗?难道我们不能做一盏温暖的明灯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