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官网

发布时间: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官网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通化师范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办于1980年,是全国大学中创办较早的学术刊物之一。国内刊号:CN22-1284/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7974,大16开本,月刊。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原则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以其师范性、地方性、科学性、服务性强为特点,为繁荣学术研究、交流科研成果服务,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本刊社会科学常设栏目有:政治学研究、经济学研究、哲学研究、文学研究、语言文字学研究、历史学研究、美学研究、文化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教育学研究、心理学研究、教材教法研究,自然科学常设栏目有:数学研究、物理学研究、化学研究、生物学研究、制药与食品科学研究、计算机科学研究、体育学研究、地理学研究、图书馆学研究等。本刊依托学院特色学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开设一些反映我院学科优势及突出地方自然特点、文化经济特色的一些专题栏目,如 “长白山生物开发利用研究”、“长白山地方史研究”、“长白山地方经济研究”、“长白山地方文化民俗研究”、“高句丽渤海历史文化研究”、“长白山动物植物研究”、“实践教学研究”等专栏,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社

在研课题:1、主持一项“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心理健康教育项目。2、主持一项全国教育规划“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县级政府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保障机制研究”。3、主持一项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主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委托农村教育调查研究课题。4、主持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欠发达地区应用性人才培养与WTO挑战”。5、主持一项教育部部长委托项目“全国农村教育调查研究”。6、主持一项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农村学生辍学与教育内容关系研究”。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农村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03JZD0035)8、亚洲银行咨询专家,中国义务教育融资体制改革研究。9、教育部督导办项目,俄罗斯和英国教育督导制度研究。论文目录:中学课程教材改革学术会议述评《课程、教材、教法》,(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卷》期转载)中学课程、教材改革要迈出新步伐《国际学术动态》研究学校德育实践 讲求德育工作实效《德育信息》影响教育质量因素分析《教学与管理》特色学校个性化课程体系研究《课程研究》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在农村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初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各国课程管理比较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基本思路《教育科学》关于我国课程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个性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浅析《教育评论》个性化教育一个历史进程《北京教育》试论课程评价多元化趋势《外国教育研究》研究学校德育实践 讲求德育工作实效《中小学教育管理》简论教育学中“个性”的特征《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农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专刊,本届美国政府教育改革计划述评《外国教育研究》(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卷》期转载)在农村实施多教结合与两教优先发展的战略思考《现代教育科学》课程目标与课程改革《长春教育》农村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优势与困难《中小学教育管理》以新的教育理念执导课程改革《松辽学刊》(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卷》期转载)农村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关系调查研究报告《山东教育科研》(该文被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卷》期转载)浙江长兴县高中阶段教育情况调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专刊,建设文化教育型小城市的可行性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派纳论“概念重构”和“理解课程”《外国教育研究》高中发展供需矛盾与农村高中发展潜力调查研究报告《当代教育科学》学术著作或教材目录:专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版 (国家出版署“八.五”重点图书,获第二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998)专著《外国教育史》东北师大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获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二等奖)合著《外国现代主要教育流派》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合编《古今中外德育观》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合著《教学思想发展史略》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获中国教育学会优秀专著奖,详见《中国教育学刊》.第6页)合著《外国教育通史》(五)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合著《学校与社会》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译著《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版主编《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参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主编《中学德育行动研究》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主编《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主编《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吉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教育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12月)主编《农村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参编《课程目标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7月译著《加拿大课程改革研究》(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专著《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6月

我也要投稿,有稿费咩?

通化师范学院代码是10202。学校是公办本科院校,地址为:吉林省通化市育才路950号。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通化师范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办于1980年,是全国大学中创办较早的学术刊物之一。国内刊号:CN22-1284/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7974,大16开本,月刊。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原则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以其师范性、地方性、科学性、服务性强为特点,为繁荣学术研究、交流科研成果服务,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本刊社会科学常设栏目有:政治学研究、经济学研究、哲学研究、文学研究、语言文字学研究、历史学研究、美学研究、文化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教育学研究、心理学研究、教材教法研究,自然科学常设栏目有:数学研究、物理学研究、化学研究、生物学研究、制药与食品科学研究、计算机科学研究、体育学研究、地理学研究、图书馆学研究等。本刊依托学院特色学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开设一些反映我院学科优势及突出地方自然特点、文化经济特色的一些专题栏目,如 “长白山生物开发利用研究”、“长白山地方史研究”、“长白山地方经济研究”、“长白山地方文化民俗研究”、“高句丽渤海历史文化研究”、“长白山动物植物研究”、“实践教学研究”等专栏,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怎样

这种省级期刊审核都很快的,一般1个月有消息,但是个缺点就是审核通过才给回复,要是失败就石沉大海,没人通知。所以一般省级期刊都找中介结构发表,如万方期刊网,会帮作者追进度。还有就是你确定投到官方杂志社了吗?

(1)、《高句丽研究文集》(合著),延边大学出版社,1993年。(2)、《好太王碑新考》(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3)、《高句丽历史与文化研究》(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4)、《高句丽史籍会要》(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5)、《中国学者高句丽研究文献叙录》(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6)、《高句丽历史与文化》(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7)、《高句丽归属问题研究》(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8)、《中国学者高句丽研究文献目录》(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9)、《高句丽瓦当研究》(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0)、《中国高句丽史》(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1)、《好太王碑一千五百八十年祭》(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2)、《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3)、《高句丽史论稿》(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4)、《高句丽考古研究》(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15)、《高句丽史简编》(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16)、《桓州集》(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17)、《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合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8)、《高句丽古墓壁画研究》(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19)、《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合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20)、《桓州续集》(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 (1)、《高句丽历史归属问题论稿》,《通化师院学报》,2000年第1期。(2)、《高句丽疆域调查与研究现状》,《黑土地的古代文明》,远方出版社,2000年1月。(3)、《高句丽历史课程建设的特色与价值》,《通化师院学报》,2000年第4期。(4)、《高句丽归属问题研究》,《高句丽归属问题研究》,2000年12月。(5)、《高句丽起源和建国问题探索》,《高句丽归属问题研究》,2000年12月。(6)、《冉牟墓志与中原高句丽碑》,韩国《高句丽研究》,2000年第10期。(7)、《中原高句丽碑考释》,《通化师院学报》,2001年第1期。(8)、《高句丽釉陶器的类型与分期》,《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3期。(9)、《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研究》,中国东北历史与现状研究工作会议,2001年第6期。(10)、《王少箴好太王碑拓本及其年代》,《中国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2001年第10期。(11)、《好太王碑拓本收藏著录及其年代》,《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1期。(12)、《好太王碑文烟户、奴客诸词语补释》, ;《通化师院学报》,2002年第1期。(13)、《访高句丽霸王朝山城》,《学问》,2002年第2期。(14)、《高句丽王陵及相关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2期。(15)、《近年来好太王碑研究现状》,《东北工程通讯》,2003年第2期。(16)、《高句丽文化研究与长白山区旅游资源开发》,《通化师院学报》,2003年第5期。(17)、《<;中国高句丽史>;写作缘起》,《学问》,2003年第7期。(18)、《高句丽迁都国内城相关问题》,《东北史地》,2004年第1期。(19)、《集安作为高句丽都城的考古学证明》,《东北史地》,2004年第2期。(20)、《高句丽建国时间考论》,《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3期。(21)、《两汉时期高句丽的封国地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4期。(22)、《高句丽历史的三大谜团》,《北京科技报》,2004年7月7日(23)、《高句丽遗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高句丽历史归属问题》,《东北史地》,2004年第7期。(24)、《高句丽省称句丽考》,《高句丽渤海历史问题研究论文集》,2004年第8期(25)、《王莽征高句丽兵伐胡史料与高句丽王系问题》,《北方文物》,2005年第2期。(26)、《高句丽神话解析》,《吉林师大学报》,2005年第3期。(27)、《好太王碑一千五百九十年祭》,《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3期。(28)、《晋封高句丽官印考略》,《东北史地》,2005年第3期。(29)、《高句丽泉氏墓地调查及其价值》,《东北史地》,2005年第4期。(30)、《方起东先生对高句丽考古研究的贡献》,《东北史地》,2005年第5期。(31)、《高句丽民族起源与民族融合》,《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1期。(32)、《中国高句丽古墓壁画的研究历程》,《高句丽史新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33)、《潘祖荫藏好太王碑早期拓本刍议》, ;《东北史地》,2006年第4期。(34)、《集安新出土文字瓦当释读》,《北方文物》,2006年第4期。(35)、《跋高句丽金铜佛造像》, ;《东北史地》,2006年第6期。(36)、《高句丽古墓壁画发现调查与发掘》, ;《辽东史地》,2007年第1期。(37)、《高句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化师院学报》,2007年第3期。(38)、《高句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形成与影响》,《古代文明》,2007年第4期。(39)、《集安出土卷云纹瓦当研究》, ;《东北史地》,2007年第4期。(40)、《高句丽古墓壁画的文化渊源》,《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41)、《高句丽将军坟的陪葬墓》,《北方文物》,2008年第4期。(42)、《李云从与好太王碑捶拓》,《东北史地》,2008年第4期。(43)、《好太王碑释文补字略说》, ;《通化师院学报》,2008年第9期。(44)、《改革开放三十年高句丽研究著作综述》,《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45)、《改革开放三十年高句丽研究成果统计与说明》,《东北史地》,2009年第2期。(46)、高句丽殉葬习俗初探,《北方文物》, 2009年第3期。(47)、《高句丽军队与战争研究的新成果》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48)、《东北亚视角下的高句丽历史与文化》,韩国《东亚文化》,2010年6月18日。(49)、《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高句丽词条误释说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7期。

通化师范学院代码是10202,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通化师范学院(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吉林省通化市,是吉林省东南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

截至2021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1929年,通化师范学院的前身“辽宁省立通化第六师范学校”成立,归省管辖。由省分配的大专毕业生担任教学工作。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每年招生50名,有教职员十余人。

1938年,伪满洲国时改为“通化师道学校”,归省管辖。校址于1940年迁到西山现市“职教中心”位置,校层为二层楼房。分本科和特修科,本科招收国民高等学校毕业生,学制3年,每年招生50名,特修科招收国民优级学校毕业生,学制2年,每年招生80名。

1948年,通化解放后附属于“通化中学”,设立“师范部”招收具有高小文化程度的学生。

1950年,在原校址(即原师道学校校址)的基础上重建校舍,6月13日正式成立辽宁省立通化师范学校,归省管辖。招收高小毕业生,学制3年。

1954年,改为“吉林省通化师范学校“归省、地管辖。1955年,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教职员30余人大部分具有大学本科和专科水平。

1957年,校址又迁到地区“农校“位置

1958年秋,学校分家,分别成立“通化师范专科学校”和“通化师范学校”,原校学生部分2年提前毕业,部分上师专深造。

1978年12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通化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通化师范学院。而通化师范学校则发展成为通化艺术幼儿师范学校。

2002年,通化市教育学院、通化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和海龙师范学校3所院校合并组建通化师范学院分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9月,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84人,专任教师74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5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73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技能名师4人,吉林省教学名师6人,吉林省教学新秀3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人选14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经吉林省人才分类认定,B类人才2人,C类人才1人,D类人才17人。聘用校外高级专家作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技能名师300余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共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个,新兴交叉学科1个。

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中国史、教育学、民俗学

省优势特色学科:中国史、中药学

新兴交叉学科: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6月,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14门,省级优秀课52门,省级“金课”建设项目6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项目3项,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引领项目3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4项,省级高等学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项目1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专业1个,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省级教师发展示范中心1个。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历史学、物理学。

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汉语言文学、物理学、生物科学、历史学、中药学。

省级品牌专业:历史学、生物科学、物理学。

省级特色专业:历史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中药学、汉语言文学。

省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中国高句丽史、数学分析、光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植物学、动物学、药用植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学、中国近现代史等。

交流合作

截至2021年6月,学校与国(境)外57所院校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交换生、“2+2”、“3+1”、短期交流、赴国外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本科生交流项目,已有学生271人次出国(境)学习交流。

学校累计招收留学生101人,现有在校生22人,其中,学历教育留学生20人、非学历教育留学生2人。学生近30人次经国家汉办选拔赴韩国、泰国等国家从事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学校共派出教师177人次赴英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及香港和台湾地区访问交流、培训学习及学历提升。多次与合作院校开展学术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2018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动画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3月,学校设有3个校级科研院所,拥有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省重点实验室、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20个,与韩国岭南大学建立“长白山食用植物资源开发国际合作联合工程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3月31日,馆藏图书总量1533129册(其中纸质图书860994册,电子图书672135册);订购纸质期刊1508种,;报纸42种;订购及开通试用数据库15种,内容覆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与该院学科相关的学术门类。自建数据库3种。2004年加入CALIS,2008年加入吉林省图书馆联盟,2009年加入CASHL,开通了联合编目、数据库联合采购、数据库建设、中外文资源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业务,实现了资源共知、共建、共享。

学术刊物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通化师范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办于1980年,是全国大学中创办较早的学术刊物之一。国内刊号:CN22-1284/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7974,大16开本,月刊。

[1]张珍.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与艺术设计[D]. 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2010. [2]武宇林. 回族民间剪纸及其艺术风格——以阿依舍·井春霞的剪纸为例[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3]何红一. 南方民族民间剪纸对中国剪纸的特殊贡献[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4]段春华. 中国民间剪纸与马蒂斯剪纸的比较[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5]戴嘉艳. 走过岁月,历久弥新——谈蔚县剪纸与时代发展的全新适应[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6). [6]余晓红.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访湖南望城第一家华夏剪纸博物馆[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7]郭秀. 民间剪纸造型手法研究[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8). [8]万炜. 黄河三角洲民间剪纸艺术简论[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 [9]赵娅迪. 山东民间剪纸的地域性文化特征[J]. 美术大观,2010,(5). [10]王媛媛. 中国民间剪纸中的牛文化[J].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2). [11]白航. 柳林民间剪纸初探[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12]杨雨佳. 创作主体的没落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J]. 艺术百家,2010,(4). [13]朱晓红. 近现代以来中国民间剪纸研究发展变化思考[J]. 装饰,2010,(11). [14]马安君. 甘肃民间剪纸艺术及其旅游开发[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1). [15]刘国武,刘贲. 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文化观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16]吕焰. 论格式塔与民间剪纸的造型思维[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17]黄千,王晓华. 略论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6). [18]黄千,李英睿. 略论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J]. 美术大观,2009,(8). [19]梅玉洁. 从齐鲁文化角度看山东民间剪纸[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0]李晓丹. 东西方造型基础的追溯——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平面构成之异同[J]. 美术大观,2009,(11). [21]董喆. 美在人间 贵在纯真——漫话民间剪纸艺术[J]. 美术大观,2009,(11). [22]汪辉,肖琼娜. 民间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装饰,2006,(2). [23]顾浩,周军. 扬州民间剪纸在当下社会的命运[J]. 装饰,2006,(7). [24]关健. 谈民间剪纸的收藏[J]. 装饰,2006,(9). [25]康小花,赵军. 浅析民间剪纸的时空表达模式[J]. 美术大观,2006,(10). [26]季玉民,殷晓克. 浅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J]. 美术大观,2006,(10). [27]许中美. 浅析乡村女性对民间剪纸传承的影响[J]. 美术大观,2006,(11). [28]尚军.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装饰美[J]. 装饰,2007,(1). [29]黄坚. 备极工巧:闽南民间剪纸艺术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1). [30]陆蕾. 浅谈民间剪纸的审美创造[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4). [31]许茵茵. 金华民间剪纸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构想[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2]谢群. 论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J]. 美术大观,2007,(6). [33]王晓玲. 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文化价值的探究[J]. 美术大观,2007,(9). [34]王晓昕.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象征体系架构[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9). [35]王继红. 学习民间剪纸艺术的几则断想[J]. 淄博师专学报,2006,(2). [36]许中美. 民间剪纸里的动物图形寓意[J]. 菏泽学院学报,2007,(4). [37]谭嫄嫄,宁绍强. 民间剪纸艺术在民族化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2008,(12). [38]陆序彦. 民间剪纸的精神性及思考[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5). [39]王焰安. 试论民间剪纸的版权主体及版权享有[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0]孙琳,陈立.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1). [41]刘彩清. 中阳民间剪纸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42]王景怡,王立秋. 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J]. 美术大观,2008,(5). [43]王立秋,董其志. 民间剪纸艺术在高师美术教学中的尝试[J]. 美术大观,2008,(5). [44]楼正国.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设计语言[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7). [45]刘流,张展. 毕加索的中国知音——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中的直觉思维[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6]李志宏. 民间剪纸艺术传达方式中的平面构成元素[J].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47]詹克兢. 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J]. 艺术百家,2005,(3). [48]何红一. 我国南方民间剪纸的历史、现状与保护策略[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49]李滔. 民间剪纸中的生活美[J]. 装饰,2005,(9). [50]王焰安. 对商业形态民间剪纸版权的思考[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点评

这种省级期刊审核都很快的,一般1个月有消息,但是个缺点就是审核通过才给回复,要是失败就石沉大海,没人通知。所以一般省级期刊都找中介结构发表,如万方期刊网,会帮作者追进度。还有就是你确定投到官方杂志社了吗?

通化师范学院院校代码是10202

通化师范学院代码是10202,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通化师范学院(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吉林省通化市,是吉林省东南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

截至2021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1929年,通化师范学院的前身“辽宁省立通化第六师范学校”成立,归省管辖。由省分配的大专毕业生担任教学工作。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每年招生50名,有教职员十余人。

1938年,伪满洲国时改为“通化师道学校”,归省管辖。校址于1940年迁到西山现市“职教中心”位置,校层为二层楼房。分本科和特修科,本科招收国民高等学校毕业生,学制3年,每年招生50名,特修科招收国民优级学校毕业生,学制2年,每年招生80名。

1948年,通化解放后附属于“通化中学”,设立“师范部”招收具有高小文化程度的学生。

1950年,在原校址(即原师道学校校址)的基础上重建校舍,6月13日正式成立辽宁省立通化师范学校,归省管辖。招收高小毕业生,学制3年。

1954年,改为“吉林省通化师范学校“归省、地管辖。1955年,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教职员30余人大部分具有大学本科和专科水平。

1957年,校址又迁到地区“农校“位置

1958年秋,学校分家,分别成立“通化师范专科学校”和“通化师范学校”,原校学生部分2年提前毕业,部分上师专深造。

1978年12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通化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通化师范学院。而通化师范学校则发展成为通化艺术幼儿师范学校。

2002年,通化市教育学院、通化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和海龙师范学校3所院校合并组建通化师范学院分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9月,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84人,专任教师74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5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73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技能名师4人,吉林省教学名师6人,吉林省教学新秀3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人选14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经吉林省人才分类认定,B类人才2人,C类人才1人,D类人才17人。聘用校外高级专家作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技能名师300余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共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个,新兴交叉学科1个。

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中国史、教育学、民俗学

省优势特色学科:中国史、中药学

新兴交叉学科: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6月,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14门,省级优秀课52门,省级“金课”建设项目6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项目3项,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引领项目3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4项,省级高等学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项目1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专业1个,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省级教师发展示范中心1个。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历史学、物理学。

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汉语言文学、物理学、生物科学、历史学、中药学。

省级品牌专业:历史学、生物科学、物理学。

省级特色专业:历史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中药学、汉语言文学。

省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中国高句丽史、数学分析、光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植物学、动物学、药用植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学、中国近现代史等。

交流合作

截至2021年6月,学校与国(境)外57所院校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交换生、“2+2”、“3+1”、短期交流、赴国外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本科生交流项目,已有学生271人次出国(境)学习交流。

学校累计招收留学生101人,现有在校生22人,其中,学历教育留学生20人、非学历教育留学生2人。学生近30人次经国家汉办选拔赴韩国、泰国等国家从事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学校共派出教师177人次赴英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及香港和台湾地区访问交流、培训学习及学历提升。多次与合作院校开展学术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2018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动画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3月,学校设有3个校级科研院所,拥有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省重点实验室、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20个,与韩国岭南大学建立“长白山食用植物资源开发国际合作联合工程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3月31日,馆藏图书总量1533129册(其中纸质图书860994册,电子图书672135册);订购纸质期刊1508种,;报纸42种;订购及开通试用数据库15种,内容覆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与该院学科相关的学术门类。自建数据库3种。2004年加入CALIS,2008年加入吉林省图书馆联盟,2009年加入CASHL,开通了联合编目、数据库联合采购、数据库建设、中外文资源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业务,实现了资源共知、共建、共享。

学术刊物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通化师范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办于1980年,是全国大学中创办较早的学术刊物之一。国内刊号:CN22-1284/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7974,大16开本,月刊。

通化师范学院代码是10202。学校是公办本科院校,地址为:吉林省通化市育才路950号。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官网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长吉北路677号长春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邮编:130032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2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热诚欢迎广大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赐稿。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为月刊,每年共出版刊物12期。自2012年起,逢1、2、4、5、7、8、10、11月20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版学报;逢3、6、9、12月20日出版自然科学版学报。长春师范大学学报已与全国500余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信息交流关系,所有刊载文章经中国期刊网制成光盘或通过Internet 网供国内外专家学者查阅。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是隶属于长春师范学院的处级单位,人员由主编、副主编及4位编辑组成。学报现有人员中,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4人,自然科学版2人,每人负责几个栏目,各司其责,分工明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