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模具工业杂志社

发布时间:

模具工业杂志社

建议你把问题发给《模具工业》杂志社,登录他们的网站,《模具工业》开了一个专家答疑的栏目,应该能解决你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模具工业》杂志,是目前国内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模具类杂志

1.《模具制造》本刊主要面对广大模具企业的读者,文章主要来自各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以实践为主,经验介绍,我社有专人负责约稿,并给予较高稿酬,邀请了全国本行业的专家作为本刊编委会,定期开会讨论办刊过程,由于本刊实用性较强,对工厂企业很有帮助,因而订阅量不断增长。目前,本刊的发行量在行业内居前列。主管单位:深圳市贸易工业局主办单位:深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主编:杜贵军ISSN:1671-3508CN:44-1542/TH地址:深圳市平湖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五金化工塑料区M08栋128号邮政编码:518111电话:Email:网址:主要栏目综述CAD/CAM冲模技术模具制造技术企业论谈培训企业管理2.《模具工业》本刊是模具专业技术期刊,主要报道各类模具的先进结构设计、理论计算及模具科研成果;各类模具的先进制造工艺;模具新材料及模具热处理方面的经验;模具CAD/CAM技术;模具生产管理经验及各地模具行业活动情况。办刊宗旨:为全国模具行业的生产、技术交流服务,以提高行业的技术及管理水平、振兴模具工业为目标。办刊方针:理论联系实际,以实用技术为主,报道模具行业中实用有效的技术经验。本刊是广大模具工作者必备的参考资料,适合厂矿企业、科研单位从事模具生产、管理的人员及大专院校中有关专业的师生阅读。主管单位: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主办单位: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主编:翁史振ISSN:1001-2168CN:45-1158/TG地址:广西桂林市辰山路1号邮政编码:541004电话:Email:网址:主要栏目模具CAD/CAM冲模技术型腔模技术模具制造技术国外模具技术国外模具技术模具行业信息模具企业经营管理3.《模具技术》本刊于1983年创刊,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上海报刊发行局发行,邮发代号4-589。主要报导国内外模具行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先进的设计和制造经验,是广大模具工作者必备的参考资料。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主编:阮雪榆ISSN:1001-4934CN:31-1297/TG地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邮政编码:200030电话:Email:主要栏目模具设计成形工艺模具CAD/CAM模具加工连载信息4.〈材料研究与应用〉本刊主要刊登有色和稀有金属的选矿与冶炼、金属材料与加工、粉末冶金、选冶药剂、分析检测、焊接技术、自动控制、节能技术等学科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理论探讨、专题性或综合性的动态评述等。主管单位: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主办单位: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主编:梁振锋ISSN:1673-9981CN:44-1638/TG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长兴路363号邮政编码:510650电话:,37239026Email:gdys6108@.〈材料热处理学报〉本刊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和北京机电研究所承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读者对象:国内外通用机械制造、冶金、能源、交通、化工、轻纺、建筑、汽车、航空航天、兵工、电子、橡塑等行业的专业人员。同时还定期向相关展览会、交流会、研讨会及有关团体会员单位和个人等赠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编:周敬恩ISSN:1009-6264CN:11-4545/TG地址:北京海淀学清路18号北京电机研究所邮政编码:100083电话:;82415080Email:

呵呵 也不知道

模具工业杂志

申长雨是南阳新区新店乡熊营村人,多年来,他潜心学术研究,科学贡献蜚声国际;致力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呵呵 也不知道

论文发表 我帮牛

建议你把问题发给《模具工业》杂志社,登录他们的网站,《模具工业》开了一个专家答疑的栏目,应该能解决你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模具工业杂志点评

青华模具成立于2004年,是正规持营业执照和培训资质的学校,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为国内模具生产企业、高职院校等事业单位提供产品研发、生产制造、技术培训以及技术支援等专业服务,开设有UG产品设计、UG模具设计、UG数控编程、UG产品零件编程培训、PowerMill编程、五金模具设计、多轴联动编程等热门专业技术课程,并以强大的技术实力以及完善服务体系,成为行业的标杆!青华模具旗下有塑胶模具厂以及五金精密模具厂,一直面向国内外承接生产订单;同时旗下有模具联盟网以及UG 网,是行业公认的最具人气的权威专业网站;而依托于强大的技术背景创立的青华模具学院,更是凭借完善的培训体系、卓越的培训效果以及亮眼的高薪就业率而被业界尊称为“模具人才的黄埔军校”,成立至今已为国内数百家企业输送超过近万名产品设计师、模具设计工程师、以及数控编程师,在工业制造领域享有崇高声誉!青华模具是中国模具研究中心(香港)授权的模具人才培训基地、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授权模具人才培训基地、与英国Delcam﹨西门子﹨进玉外挂﹨机明等外挂长期合作,Sismens PLM Sofware(西门子)战略合作伙伴、西门子NX资格证书华南区指定考点、英国Delcam(中国)PowerMILL华南区指定培训机构;出版国内专业UG技术应用期刊--《NX》杂志。青华模具以前瞻的眼光和目标明确的教学理念,以自我负责的教学态度和着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手段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这一切,充满朝气与活力,为模具行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技术人才。

这个可以有事情干,想有很好的发展,要看你的技术和人缘了

模具行业发展多年 ,现在已经是产能过剩了 ,并且由于模具也不是高科技产业 ,众多的小老板加入不仅让行业鱼龙混杂, 更带来了恶性竞争 .现在做模具接单难单价低收款难 ,如果以后淘汰一部分类似加工店的小模房情况会好很多 。做模具主要分四块:nc ,钳工, 设计 ,专业加工。先说专业加工 ,就是专业做磨床或者铣床之类 ,工作较忙 ,后期发展狭窄不建议。nc nc操机要比做专业加工轻松 ,如果能转编程会轻松一些 ,但模具nc的加工量很大 ,工作压力和加班较多,在整个行业里编程收入比较高,切方便创业。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和经验,可以自己买机台创业。钳工现在有两类 一类是参与模具的加工 ,对模具加工配合结构都很了解, 因为接触面较广 后期发展可以转工程或者设计 。但转岗位很困难,要有心理准备。 另一类是几乎不加工, 基本上只配模,因为零件加工精度高,配模大多是直接组装。 这类主要是大公司 ,这样的钳工跳巢较难 发展潜力也不如上一类钳工 。设计是模具最初的工位 ,设计的水平对加工和钳工配模的影响较大 。 好的设计都需要五年以上的积累。好的设计需要对加工和配模十分了解,并且对塑胶成型也很了解,模具结构的掌握只是基本功。目前,各工业发达国家均非常重视模具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因为模具行业在各国机械工业中所占比例较高,更在于模具工业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加工工具和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电子信息、家电、建材及机械行业等的高速发展,我国模具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模具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模具行业销售总额从2009年的980亿元上升至2016年的18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预计,2018年中国模具行业销售总额将超2000亿元。目前我国中低档模具已供过于求,而以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为主要代表的高技术含量模具自给率还较低,只有60%左右,有很大一部分仍依靠进口。2009年至今,我国每年进口模具约20亿美元,多为高档精密模具,而出口模具以中低档为主,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较低。

从技术角度来看,模具技术(包括设计、加工、制造)大致可分为五个发展阶段:手工操作阶段、手工操作加机械化(普通通用机床与工具)阶段、数字控制阶段、计算机化阶段和CAD/CAE/CAM信息网络技术一体化阶段,模具网CEO、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专家委员罗百辉日前接受某杂志专访表示,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今天,中国的模具设计加工和制造技术正在赶超国际水平,企业管理技术接轨于国际水平,但中国模具行业企业全体职工必须努力学习,牢牢掌握世界模具技术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脚踏实地、充满信心地创造美好的未来。一、模具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模具设计长期以来依靠人的经验和机械制图来完成。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发展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以来,这项技术已获得认可,并且得到来快的发展。九十年代开始发展的模具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技术,现在也为许多企业应用,它对缩短模具制造周期及提高模具质量有显着的作用。据模具网CEO、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专家委员罗百辉分析,近年来模具CAD/CAM技术的硬件与软件价格已降低到中小企业普遍可以接受的程度,为其进一步普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基于网络的CAD/CAM/CAE一体化系统结构初见端倪,其将解决传统混合型CAD/CAM系统无法满足实际生产过程分工协作要求的问题;CAD/CAM软件的智能化程度将逐步提高;塑料制件及模具的3D设计与成型过程的3D分析将在我国模具工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罗百辉认为,就大多数模具制造企业而言,今后的发展方向应以提高数控化和计算机化水平为主,积极采用高新技术,逐步走向CAD/CAE/CAM信息网络技术一体化。模具无纸化制造将逐渐替代传统的设计和加工。模具设计技术及CAD和CAE软件,今后应提高在下列几方面的水平: *模具设计资料库和知识库系统;*模具工程规划及方案设计; *模具材料和标准件的合理选用;*模具刚性、强度、流道及冷却通路的设计;塑料模具塑料成形过程的各种模拟分析(注塑成形,包括塑料充模、保压、冷却、翘曲、收缩、纤维取向等模拟分析)、热传导和冷却过程的分析、凝固及结构应力分析等。计算浇注系统及模腔的压力场、温度场、速度场、剪切应变速率场和剪切应力场的分布并分析其结果,是非常复杂和费时的。这一模拟技术已从中面流技术发展到双面流技术,不久即可发展到既正确又快速的实体流技术,产生满足塑料件虚拟制造要求的三维注塑流动模拟软件; *压模金属成形过程的模拟、起皱及破裂分析、应力应变和回弹分析等;*压铸模压铸件成形流动模拟、热传导及凝固分析等;*锻模锻件成形过程模拟及金属流动和充填分析等;*提高设计和分析软件的快速性、智能化和集成化水平,并强化它们的功能,以适应模具的不断发展。 除了模具CAD/CAE技术之外,模具工艺设计也非常重要。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技术已开始在中国模具企业中应用。由于大部分模具都是单件生产,其工艺规程有别于批量生产的产品,因此应用CAPP技术难度较大,也难以有适合各类模具和不同模具企业的CAPP软件。为了较好地应用CAPP技术,模具企业必须做好开发和研究。虽然CAPP技术应用和推广的难度比CAD和CAE为高,但也必须重视这一发展方向。基于知识的工程(KBE)技术是面向现代设计决策自动化的重要工具,已成为促进工程设计智能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受到重视,将对模具的智能、优化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二、模具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罗百辉把中国的模具分为10大类46小类。不同类型的模具有不同的加工方法,同类模具也可以用不同加工技术去完成。模具加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模具型面加工、表面加工和装配,加工方法主要有精密铸造、金属切削加工、电火花加工、电化学加工、激光及其它高能波束加工,以及集两种以上加工方法为一体的复合加工等。数控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它们在许多模具加工方法中得到来广泛的应用。在工业产品品种多样化及个性化日益明显,产品更新换代来快,市场竞争来激烈的情况下,用户要求模具制造交货期短、精度高、质量好、价格低,带动模具加工技术向以下几方面发展。 1、高速铣削技术 近年来中国模具制造业一些骨干重点企业,先后引进高速铣床和高速加工中心,它们已在模具加工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当前国外高速加工机床主轴的最高转速已超过100000r/min,快速进给速度可达120m/min,加速度可达1-2g,换刀时间可提高到1-2s。这样可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并可获得 Ra≤1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可切削60HRc以上的高硬度材料,给电火花成形加工带来挑战。随主轴转速的提高,机床结构及其所配置的系统及关键部件和零配件、刀具等都必须配合,令机床造价大为提高。中国进口的高速加工机床主轴最高转速在短期内仍将以10000-20000r/min为主,少数会达到 40000r/min左右。虽然向更高转速发展是必然方向,但目前最主要的还是推广应用。 高速加工是切削加工工艺的革命性变革,从技术发展角度看,高速铣削正与超精密加工、硬切削加工相结合,开辟了以铣代磨的领域,并大大地减轻了模具的研抛工作量,缩短了模具制造周期,在中国模具企业的应用将会来多。并联机床,又称虚拟轴机床,和3D激光6轴铣床的诞生,及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应用更为高速加工增添光彩。 2、电火花加工技术 电火花加工(EDM)虽然已受到高速铣削的严峻挑战,但是EDM技术的一些固有特性和独特的优点,是高速铣削所不能完全替代,例如模具的复杂型面、深窄小型腔、尖角、窄缝、沟漕、深坑等处的加工。虽然高速铣削也能满足上述部分加工要求,但成本比EDM高得多。较之铣削加工,EDM更易实现自动化。复杂、精密小型腔及微细型腔和去除刀痕、完成尖角、窄缝、沟漕、深坑加工及花纹加工等,将是今后EDM应用的重点。为了在模具加工中进一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以下是EDM今后的发展方向: * 不断提高EDM的效率、自动化程度和加工的表面完整性; * EDM设备的精密化和大型化; * EDM设备的加工稳定性、容易操作及优良的性能价格比; * 满足不同要求的高效节能及反电解等新型脉电源的研发,电源波形检测及其处理和控制技术的发展; * 高性能综合技术专家系统的研发及EDM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多轴联动控制、电极自动交换、双线自动切换、防电解作用及放电能量分配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混粉加工等镜面光亮加工技术的发展; * 微细EDM技术的发展,包括三维微细轮廓的数控电火花铣削加工和微细电火花磨削及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等; * WEDM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走丝系统和穿丝技术的改进等; * 电火花铣削加工技术及机床和EDM加工中心(包括成型机和线切割机)将得到发展; * 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EDM新技术是未来重要发展趋势。 3、快速原型制造(RPM)和快速制模(RT)技术 模具未来的最大竞争因素,是如何快速地制造出用户所需的模具。RPM技术可直接或间接用于RT。金属模具快速制造技术的目标,是直接制造可用于工业化生产的高精度耐久金属硬模。间接法制模的关键技术是开发短流程工艺、减少精度损失、低成本的层积和表面光整技术的集成。RPM技术与RT技术的结合,将是传统快速制模技术(如中低熔点合金铸造、喷涂、电铸、精铸、层、橡胶浇固等)进一步发展的方向。RPM技术与陶瓷型精密铸造相结合,为模具型腔精铸成形提供了新途径。应用RPM/RT技术,从模具的概念设计到制造完成,仅为传统加工方法所需时间的1/3和成本的1/4左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进一步提高 RT技术的竞争力,需要开发数据和加工数据生成更容易、高精度、尺寸及材料限制小的直接快速制造金属模具的方法。 4、超精密加工、微细加工和复合加工技术 随模具向精密化和大型化方向发展,超精密加工、微细加工和集电、化学、超声波、激光等技术于一体的复合加工将得到发展。目前超精密加工已稳定地达到亚微米级,纳米精度的超精密加工技术也被应用到生产。电加工、电化学加工、束流加工等多种加工技术,已成为微细加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更有用波长仅 纳米的辐射波制造出的纳米级塑料模具。在一台机床上使激光铣削和高速铣削相结合,已使模具加工技术得到新发展。 5、先进表面处理技术 模具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是能否充分发挥模具材料性能的关键。真空热处理、深冷处理、包括PVD和CVD技术的气相沉积(TiN、TiC等)、离子渗入、等离子喷涂及TRD表面处理技术、类钻石薄膜覆盖技术、高耐磨高精度处理技术、不沾粘表面处理等技术已在模具制造中应用,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模具表面激光热处理、焊接、强化和修复等技术及其它模具表面强化和修复技术,也将受到进一步重视。 6、模具研磨抛光 模具的研磨抛光目前仍以手工为主,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质量不稳定。中国已引进了可实现三维曲面模具自动研抛的数控研磨机,自行研究的仿人智能自动抛光技术已有一定成果,但目前的应用很少,预计会得到发展。今后应继续注意发展特种研磨与抛光技术,如挤压珩磨、激光珩磨和研抛、电火花抛光、电化学抛光、超声波抛光以及复合抛光技术与工艺装备。 7、模具自动加工系统 随各种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外已出现模具自动加工系统。模具自动加工系统应有以下特征:多台机床合理组合;配有随行定位夹具或定位盘;有完整的夹具和刀具数控库;有完整的数控柔性同步系统以及有质量监测控制系统。也有人称同时完成粗加工和精加工的机床为模具加工系统。这些今后都会得到发展。 8、模具CAM/DNC技术及软件 随数控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CAM/DNC技术已在中国模具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众多软件中,针对模具加工特点而开发的专用软件不多,针对高速加工的软件也少。适应模具加工特点、具有高水平数控加工能力和后处理程序、有完善的精密加工和高速加工功能、界面友好、简单易学、备有多种数据格式转换功能和能为系统集成准备条件的软件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除上述发展方向,还有切削加工刀具的正确选用。据统计,刀具占模具生产总成本的3-5%,如果能正确选用刀具,可提高生产效率20%以上。 三、模具制造综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模具制造中,模具设计和模具加工往往不能分割。因此,除了设计技术和加工技术之外,还必须重视一些综合技术,其发展方向将对模具制造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以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以强大的渗透力影响社会各个领域,传统制造业信息化势在必行。 1、模具CAD/CAE/CAM一体化技术 模具CAD/CAE/CAM技术已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共性技术,硬件和软件的价格已降到中小企业普遍可以接受的水平,再加上微机的普及和应用及微机版软件的推出,模具行业普及CAD/CAM的条件已经成熟,今后必将迅速发展。模具CAD/CAE/CAM一体化及软件的宜人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做好CAD/CAE/CAM技术的深化应用工作,即应用KBE技术和开展企业信息化工程。可以从 CAPP→PDM→CIMS→VM逐步深化和提高,也有不少人认为推行C3P CAD/CAE/CAM/PDM)技术可能更有效。 2、精密测量和高速扫描及数字化系统 随高精密模具的发展,模具测量技术显得来重要。模具应力、磁力测量技术和三维测量技术及R部位形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测量技术等都是模具测量技术的重点所在。面世不久的4D激光测量机可以自标定,不但能进行3D测量,而且可以得出质量指标,说明每个测量点的精确性。数控加工过程的在线激光测量,不但有助于保工件的加工质量,而且大大提高NC机床的运转安全。高速扫描机和模具扫描系统提供了从模型或实物扫描,到加工出期望的模型所需的多项功能,可大大缩短模具制造周期。逆向工程和并行工程将在今后的模具生产中,发挥来重要的作用。 3、模具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 正确合理地选用模具标准件和提高模具标准化程度,可以有效缩短模具制造周期、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因此,模具标准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4、虚拟技术将得到发展 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发展,使虚拟技术成为现实。虚拟技术可以形成虚拟空间环境,既实现企业内模具虚拟装配等工作,也可在企业之间实现虚拟合作设计、制造、合作研究开发,以致建立虚拟企业。 5、管理技术迅速发展 机械行业中常说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说明了管理的重要性。模具企业中现代企业制度和各项创新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既是管理技术的核心,也是模具制造成功和企业发展的保。模具制造管理信息系统(MIS)、产品信息管理(PDM)、建立因特网平台作为企业沟通和联系的手段及模具制造电子商务系统(EC)虽然不是本文的讨论围,但它们也是模具企业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受到业界的重视。 另:请给个满意答案,我做任务

磨具工程杂志

根本不可能是!首先CSSCI主要是收录社科类的期刊;CSCD才是收录理工科类的期刊!!《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曾用刊名:磨料磨具与磨削 主办单位: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目前这个期刊仅仅 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成功经理人,突破管理这两本是适合企业管理者看的

半导体光电 半导体学报 爆炸与冲击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兵工学报 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艺 材料热处理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 长安大学学报船舶力学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弹道学报 地球科学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电波科学学报 电工技术学报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电子器件 电子学报 电子与信息学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动力工程 粉末冶金技术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钢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高电压技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技术通讯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高压电器 高压物理学报 工程力学 工程热物理学报 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固体火箭技术 光电工程 光电子.激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光学技术 光学精密工程光学学报 光子学报 硅酸盐学报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过程工程学报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含能材料 焊接学报 航空材料学报 航空动力学报 航空学报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合成树脂及塑料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核动力工程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核技术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华北工学院学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化工学报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 环境科学 机器人 机械工程学报 机械强度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计量学报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计算机工程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学报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计算力学学报 计算物理 建筑材料学报 建筑结构学报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金属热处理 金属学报 空气动力学学报 控制理论与应用 控制与决策 离子交换与吸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林产化学与工业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煤炭学报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摩擦学学报 内燃机工程 内燃机学报 耐火材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强激光与粒子束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燃料化学学报 燃烧科学与技术 热能动力工程 人工晶体学报 软件学报 润滑与密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声学学报 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石油化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学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数据采集与处理 水科学进展 水力发电学报 水利学报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塑性工程学报 太阳能学报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天津大学学报 铁道学报 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推进技术 微细加工技术 无机材料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物理学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西安石油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系统仿真学报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现代化工 新型 炭材料 压电与声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岩土工程学报 岩土力学 冶金分析 仪器仪表学报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应用力学学报 宇航学报 原子能科学技术 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振动测试与诊断 振动工程学报 振动与冲击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航空太空学会 学刊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机械工程 中国激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中国铁道科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中国造纸 中国造纸学报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铸造 铸造技术 自动化学报

郭隐彪,黄元庆,粱锡昌. 免修整柔性金刚石砂轮的磨削性能研究. 中国机械工程, , , 2001: 775~777郭隐彪,黄元庆,田波,庄司克雄. 非轴对称非球面平行磨削误差补偿技术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EI收录02447178250)郭隐彪,黄元庆,粱锡昌. 超精密研磨砂轮的优化设计. 重庆大学学报, , , 2002 : 8~10郭隐彪,张翊,庄司克雄. 研磨轮结构参数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中国机械工程, : 1724~1726 (EI收录02507271598)张翊,郭隐彪,庄司克雄. 超精密平面研磨加工参数对精度的影响.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02(10):37~39厨川常元,郭隐彪,庄司克雄.Study of Ultra-precision Plane Honing. Japan Society of Abrasive Technology, Sizioka, Japan, 2002: 177~178郭隐彪,徐雅珍. 机电学科新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增刊, 教学论文专辑: 168~170洪永强,郭隐彪,蒋文芳. 基于CCD的高精度非球面测量与控制技术. 仪器仪表学报 2002, (增刊):184~185仲进安,郭隐彪,张翊. 超声波微加工间隙在线测控技术研究. 仪器仪表学报 2002, (增刊): 367~368张翊,郭隐彪,庄司克雄. 微小振动影响超精密非球面加工精度的研究.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No3,2003:17~20(EI收录03327585136)郭隐彪,张翊,徐雅珍,庄司克雄. 圆弧金刚石砂轮的修形及修锐技术研究. 制造技术与机床, No4, 2003: 39~40王振忠,郑琳,郭隐彪. 超精密磨床系统振动监控及平衡技术研究. 机电技术 增刊, 省第三届学术年会装备制造业分会论文集, 2003: 128~131纪跃波,郭隐彪. 虚拟式多功能时频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机电技术 增刊, 省第三届学术年会装备制造业分会论文集, 2003: 132~137仲进安,郭隐彪. 光学非球面自动对焦测量系统研究. 机电技术 增刊, 省第三届学术年会装备制造业分会论文集, 2003: 138~141谢仁宁,郭隐彪,黄浩. 基于高精度非球面测量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研究. 机电技术 增刊, 省第三届学术年会装备制造业分会论文集, 2003: 205~208黄浩,郭隐彪,谢仁宁. 高精度非球面制造系统控制软件的设计. 机电技术 增刊, 省第三届学术年会装备制造业分会论文集, 2003: 209~212黄浩,郭隐彪,王振忠,谢仁宁. 轴对称非球面加工进给速度控制技术研究.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 2004: 20~24(EI收录04308283557)黄浩,郭隐彪,谢仁宁. 高精度非球面制造系统控制软件的设计.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2004: 179~182范剑红,周学才,郭隐彪,邹琴.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重庆大学学报, , , 2004: 9~12谢仁宁,郭隐彪,黄浩. 基于高精度非球面测量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研究.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2004: 339~343朱立秒,龚子伟,郭隐彪. 基于远程制造的多功能数控接口设计及实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2004: 628~631杨小潘,郑琳,郭隐彪. 超精密磨削加工微小振动模拟系统研究.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张翊,郭隐彪,庄司克雄. 超精密平面研磨加工速度对精度的影响. 制造技术与机床, , 2004: 56~59魏丽珍,郭隐彪,苏秋丽,龚子伟. 非球面镜超精密加工系统控制软件的研究.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04: 111~114谢仁宁,郭隐彪,黄浩. 基于非球面加工的砂轮表面误差测量技术研究. 中国机械工程,黄浩,郭隐彪,王振忠,谢仁宁. 高精度非球面加工砂轮均匀磨损技术研究. 中国机械工程,郭隐彪,兰劲,龚子伟. 远程制造的多功能数控接口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与齿轮学术会议中国齿轮制造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年11月6-7日重庆,pp:10~14郑杰,郭隐彪. 嵌入式系统中的低功耗设计. 机电技术, 2004增刊, 省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 69~72林荣川,郭隐彪. 液压缸临界载荷计算. 机电技术, 2004增刊, 省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 89~92王振忠,郭隐彪. 虚拟制造技术浅析. 机电技术, 2004增刊, 省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 140~145董亮,郭隐彪. 空调冷水机组参数的分析. 机电技术, 2004增刊, 省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 245~249邹琴,郭隐彪,范剑红. 一种开放式智能化数控系统研究.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2004: 797~801邹琴,郭隐彪. 多功能数控砂轮修整系统. 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04:142~146.郭隐彪,兰劲,龚子伟. 远程制造的多功能数控接口技术. 现代制造工程 , 2005:42~45仲进安,郭隐彪. 高精度非球面表面测量技术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2005:176~180(EI收录:05149025347)邹琴, 郭隐彪. 多功能数控砂轮修整系统. 机电21世纪,,2005:34~36

涂料工业杂志社

应该的涂料行业技术人员的必备杂志,你值得拥有!钱是肯定要的,好像是180一年,具体的忘记了

投这个 你还需要挂个涂料行业比较有名的人在你的名字后面,这样他才会用你的,这社会就这样 郁闷

图书、情报与档案学(18种) 序号刊名主办单位 1 中国图书馆学报 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 2 情报学报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3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4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京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 5 图书情报工作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6 情报理论与实践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中国兵器工业第210所 7 图书情报知识 武汉大学 8 图书馆杂志 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上海图书馆 9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宁夏图书馆学会,宁夏图书馆 10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 11 情报资料工作(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会刊) 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 12 图书与情报 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等 13 图书馆论坛 广东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图书馆学会等 14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天津图书馆等 15 情报杂志 陕西省科技情报学会,陕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16 情报科学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吉林大学 17 档案学通讯 中国人民大学 18 档案学研究 中国档案学会

据我所知,《涂料工业》是涂料行业内唯一的核心期刊,由于投稿的人多,稿件录用率很低,但是一旦录用,对于评博评职称的作用是很大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