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有规定老师必须发期刊论文吗

发布时间:

有规定老师必须发期刊论文吗

很多人纠结,其实就算不能用,也会增加印象分,像发表过多篇论文的老师,在评职称评审方面会更加有信心,用心完成论文也是对于工作的一种总结,建议一定结合实际工作原创文章

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一则通知,针对“高校SCI论文指标使用”提出了10条意见,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三点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简单称之为“三不”,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职称(职务)评聘的直接依据和人员聘用的前置条件;不宜将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不可直接一句SCI论文相关指标对个人和院系进行奖励。我觉得这既是对近年来高校种种论文造假的回应,也是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把论文发的一些论文高产大户的一些警示。

很长时间以来,高校在职称(职务)评聘,学生毕业,学位获得,对高校院系和个人的而奖励中将论文指标看得过重,导致很多人为了发表论文不惜抄袭造假,论文从学术走向功利。形成一种怪现状:研究做得好,不如论文发得多。高校教授们屡屡爆出论文造假的丑闻,教育部这次出手整治也应该算是顺应人心了。

作为一个小学老师,SCI论文这种高大上的东西自然是我等不敢企及的,但是论文却是非有不可的东西,因为没有论文,你就评不了职称,所以对中小学老师来说,每个老师都是需要发表论文的,而且发表论文的刊物等级直接跟职称评聘挂钩,省级刊物国家级刊物都是有对应的分值的。

以我们县区中小学高级职称评聘而言,有几个硬性的条件,首先是你要有县区级以上的荣誉,比如优秀老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什么的,其次是必须有省级以上刊物的论文发表,当然还有什么示范引领,优质课,指导学生等等方面的要求。论文作为评聘的一项重要指标列入其中。

作为老师,如果搞教学研究,把自己的教育心得整理发表,当然是极好的,也能够说明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但是每个老师都能够搞研究吗?每个老师都有发表论文的水平吗?事实上不管你有没有成果,不管你有没有发表论文的水平,你都必须发表,因为没有论文发表,你就不能评聘职称。

这就很矛盾了,一方面没有那个能力和水平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一方面又必须要有这个论文才能晋升职称,怎么办呢?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其实并不必担心,现在的论文发表可以说已经有相当成熟的产业链了,哪个老师的微信中还没有那么几个论文代发的“朋友”呢?明码标价,省级刊物的一般七八百,国家级的就要贵一点了,1200元左右,当然,具体的也还要看这刊物的影响力。只要你交钱,其他一切自然帮你搞定,你只需要在家里安心等待,一两个月,一本有你的大名论文的省级刊物就会邮寄到你的手中。

当然,这个刊物你以前可能听都没听说过,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在万方,知网,维普能够检索,职称评聘时候能够加分就行了。这样的刊物外面基本上是看不到的,也就是说,它们就是为了职称评聘而诞生的,这样的“论文”能有多大作用?能表现什么教育教学水平?

这样的“论文”唯一的作用只怕就是养活了那些野鸡的出版社吧,只要搞一个省级的刊号,剩下的就是发发广告,坐等收钱了。为了评聘职称,我去年也发了一篇省级刊物的论文,一篇800元,你甚至都不知道论文题目是什么,只需要提供自己的工作单位,姓名就可以了,没办法,没有这个还真的评不上。

教育部取消SCI论文作为高校职称评聘中的依据,那么,中小学老师职称评聘中的论文什么时候能够取消呢?这是一线老师都很关心的事。

不一定,条件落后的地区,教师评职称不一定要发表论文。

中小学老师想要发表文章的话,应该是发表在中小学教育类的杂志上。论文需要发表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以及什么具体的刊物上,一般单位都会有明确的规定。教师职称不一定非得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因为核心期刊的发表费用会比较高些,适合评高级职称的作者发表。如单位对级别没有什么特殊要求的话,发省级和国家级期刊就行了。

职称评定论文必须发表期刊

具体需要看你们单位的要求,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国内或国外的期刊。

论文写作,技巧大于文字功底

1.写论文都是有固定的模板与套路,就和数学公式一样。一个常见的模板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模板,发现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想出解决方案,而解决方案不一定非要有效,也不一定非要有理论支撑。如果发普刊,就提出就行,连教学实验都不用做,如果是发核心,可能做分组实验,验证方法的效果。

2.写论文的格式。其实格式也很简单,平时在网上一找一大堆。那就是

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正文里面需要有前言和结语,最后还需要参考文献。

3.不要觉得学术论文是一件多高大上的事情,语言要多好多好,其实论文的好坏关键在于想法与思考,在语句上改一改就行。如果是发普刊什么的,没有要求必须要那么多书面语,关键是文章要有条理。

期刊发表要求:

中级期刊要求:以第一作者或者独立作者公开发表在新闻出版总署可核查到双刊号(CN/ISSN)齐全专业期刊,正规学术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龙源)能检索到论文

副高期刊要求:除以上要求,级别要求国家级期刊。检索数据库要求三大网(即 知网、万方、维普),发表两篇以上(个别地区要求必须知网可查)

正高期刊要求:论文三篇以上其中一篇为中文核心期刊,或者出版学术著作一部(本人为独立作者或主要作者)

【每个人都有的绿色APP:lunwenchuban】

特别注意避坑一下期刊————

1、电子刊号期刊

2、报纸刊号期刊

3、增刊、副刊

评高级职称论文的期刊要求如下:

1、独立撰写:评定高级职称是需要申报人独立撰写论文的,也可以使用技术业务刊物上发表过的论文,但是一定要是申报者本人独立撰写的论文。评高级职称是不能和他人合作撰写的,也是不能抄袭的,论文要论述完整,独立成篇,不能只是其中的摘要或者部分章节内容。

2、要求专业一致:评定高级职称论文一定要是和自己申报的专业类别一致的,也可以是和本人工作岗位专业性一致的论文,跨专业的论文是难以符合评职要求的。

3、高级职称论文时限要求:评定职称人员提交的论文需要反映本人近几年取得的专业技术成果,也就是需要是任现有职称以来撰写的,不能是过早发表的,当然晚了也是不行的,会耽误论文发表要求。

4、论文字数和篇数要求:评定高级职称,对论文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一般是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2篇,并且发表普刊论文1-2篇;而且论文正文字数需要在5000字左右,摘要字数在200至300字之间。

5、刊号要求:一般高级职称评审的论文是要发表在刊号为CN、ISSN的专业期刊上。

报纸不属于专业技术人员评定职称要求的刊物。报纸的刊号跟杂志的刊号是不一样的。

注意事项:发表论文要发表在有正式刊号的杂志上。当前作者发表论文存在以下几个误区:发表在论文集上。有的机构打着各种名义编写的论文集,但是没有正式刊号。在晋升职称时,发表在这类刊物上的论文往往是不计分的。

职称评审中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论文要求:根据各专业系列评审条件,申报晋升相应的职称须由本人独立或作为第一攫写人或作为通讯作者, 在相应级别的学术刊物上 (不含增刊、 综合刊、副刊、 专刊, 专辑) 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

扩展资料

学术期刊划分

1、《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

它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

2、《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

它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information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工程技术涉及领域:动力、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矿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水利等。

3、《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

它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该索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的会议文献。

它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首份中文学术期刊分类分级排行榜推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术期刊

中小学老师必须搞研究发论文吗

有必要。因为中小学的老师也需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研究,所以我认为很有必要。

论文和课题虽然不再作为中小学教师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但是,评起来,有肯定比没有强!1、中小学教师晋升职称,除了学历、年限等基本条件外,评审的“硬核“条件分三大类:一是荣誉类,包括师德、教学、教研等方面取得的荣誉,也就是获奖证书;二是教育、教学的经验、反思总结、研究成果等,即论文(论著);三开展教研(包括校本教研)的情况,也就是课题研究情况。

如果一个教师有研究成果,当然有必要发表论文。如果没有,发表什么呢?拿什么来发表呢?估计题主是针对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教师发表论文来作为晋职的条件的现象吧,对这种现象懒得评论,无语

1

有一位同事,在评职称之前遇到了一个难题,他近年没有参加课题研究。

“课题”,是一个很时髦的名词,也是近些年在中小学教育领域比较火的一个词,但同时它也令很多一线老师“恼火”。

众所周知,评职称需要论文,这已经够让一些老师头疼了,为了发表论文,通过各种途径,托人找关系,不仅没有稿费,甚至还要自掏腰包。

所以前几年也发生了一些关于论文的丑闻,一些人瞄准老师急迫想发论文的心理,办起山寨版刊物,老师不少钱。

“课题”,听起来似乎更高大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小学教师评职称需要老师参加课题研究,对于一线老师而言,其实每天上课都在进行课题研究,听课评课也在进行课题研究,但此课题研究非彼课题研究。

2

所谓“课题”,要经过很多道环节。首先准备好一堆材料向主管部门申报,申报成功之后,要举行开题仪式,课题组成员,学校领导参加,还要请专家前来指导。开题仪式结束之后,就是课题研究时间,持续数月也许一两年。这期间有的课题组踏踏实实做研究,有的课题组东拼西凑云里雾里玩概念。期间要写论文,形成调查报告。最后是结题报告,同样要请专家来指导,评估,颁发结题证书。

评高级职称,要参加课题,最好是主持一个课题研究,或至少也要是课题组成员,而且位置要排在前几位。

别以为很容易,对一线老师而言,这并不容易。申报课题,对一些有“名师”头衔的老师来说,很容易。但对一些埋头教书,头顶没有光环的老师来说,很难。只好托人找关系挂一个课题组名字。

3

中小学教师搞课题究竟有没有必要?有多大的实际效果?这是很多人讨论的问题。前段时间连续发生了“名师”抄袭事件,一些“名师”因功利心作祟,想要出成果,剽窃别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成果。

其实“课题研究”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当然我们不能说所有课题研究都是无聊的,都是没有效果的。但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课题研究意义不大,功利性太浓。

我参加了很多次课题开题和结题会,虽然领导嘉宾都把课题吹捧得堂很了不起,其实大家彼此都心知肚明,对教育和教学究竟有多大的推动作用?很难说。

从论文到课题,中小学老师的职称评定,一直也备受关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写论文和搞课题是一个教师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体现,是有必要存在的,而且每位老师都应当积极参与。

而质疑的观点认为,中小学教师从事的是基础教育,没有那么多花样,没有那么多课题值得研究。不少国家并不倡导中小学教师写论文搞课题,一线老师应该专注于三次讲台,多点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可以拥有形成自己的教学笔记,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分享,但并不一定要形成课题,并不一定要搞高大上的东西。

我的观点是,课题本身没有错,但是如果一些没有价值的课题研究泛滥,如果故意去研究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故意制造概念故弄玄虚,这样的课题可以休矣。

论文查重必须有老师签字

论文查重是一个匹配的过程,是以句为单位,如果一句话重复了,就很容易判定重复了,所以:如果的确是经典的句子,就用上标的尾注的方式,在参考文献中表达出来。如果是一般的引用,就采用罗嗦法,将原句中省略的主语、谓语、等等添加全,反正哪怕多一个字,就是胜利。也可以采用横刀法,将一些句子的成分,去除,用一些代词替代。或者是用洋鬼子法,将原文中的洋名,是中文的,就直接用英文,是英文的直接用中文,或是中文的全姓名,就用中文的名,如果是中文的名,就找齐了,替换成中文的姓名。故意在一些缩写的英文边上,加上(注释)(画蛇添足法),总之,将每句话都可以变化一下,哪怕增加一个字或减少一个字,都是胜利了。如果是引用,在引用标号后,不要轻易使用句号,如果写了句号,句号后面的就是剽窃了(尽管自已认为是引用),所以,引用没有结束前,尽量使用分号。有些人将引用的上标放在了句号后面,这是不对的,应该在句号之前。可以将文字转换为表格、表格基本是论文查重不了的,文字变成图形、表格变成图形,一目了然,绝对不会检查出是重复剽窃了。至于初期的查重,可选用以下几款软件,比较便宜,且检测报告的可信度高,查重率虽然与知网会有所差别,但对论文的修改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定稿时,再利用学校免费提供的知网检测。

昨天论文写完查了一波重,没查之前以为肯定不会超过百分之三十,谁知查了之后吓我一跳,有些我自己写的内容都能重复,佛了!

同学们在知网查重之后,如果查重率不合格就需要进行修改,但是在修改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人甚至在修改之后,知网查重率反而上升了,这是为什么呢?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修改呢?

论文的修改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过程,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有着自己严格的算法,而且每个检测系统都不可能涵盖所有的数据,这就使得系统数据库是不断在更新的,使得每次用户修改后的论文相似性会有所波动,有可能第一次没有检测出来的地方,再次检测的时候却查出来重复,这些是论文修改的过程中出现的必然波动,同学们也不必为此感到疑惑,这些都是情理之外,合理之中的事情。

在修改的过程中,由于对一些语句的把握不足,导致修改的效果不是很好,重复的依然重复,这就必然会出现重复率依然是那么高甚至有所上升。

所以在论文修改的过程中,我们要稳定自己的情绪,有耐心,仔细认真的修改,最终通过学校的知网查重是必然而又简单的事情。

01 论文查重率多少算合格,每个高校标准都不同,有些学校要求并不是特别严格,只要重复率控制在在20%-30%左右就可以了,超过的需要导师签字;有些学校则要求严格一点,明确规定重复率控制在5%-10%以内。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查重率多少算合格这个问题在每个高校标准都不同,同样的在职称审核论文一样,只要论文查重率不超过规定要求,就不会被定为抄袭他人文章。有些学校查重率要求并不是特别严格,只要重复率控制在在20%-30%左右就可以了,超过的需要导师签字;有些学校则要求严格一点,明确规定重复率控制在5%-10%以内。如正常讲,论文检测的查重率,不同的院校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论文检测的查重率也是不同的。学历越高,往往要求会更加严格,比方说:本科论文重复率<30%可申请答辩;<15%可申请院优秀论文;<10%可申请校级优秀论文;>25%有一次不超过5天的修改机会,修改后检测不通过延期答辩。而硕士研究生论文重复率<20%,就可直接申请答辩;如果重复率<40%,那么有一次不超过2天的修改机会,修改后检测不通过就必须要延期答辩;如果重复率>40%那么就只能直接延期半年。而如果是博士研究生,论文重复率<10%可申请答辩;>20%直接延期半年至一年答辩。此外,同样一篇文章放到不同的检测系统里去检测,得到的重复率结果也是有区别的。这是因为每个系统查找范围不同,也就是说他们的数据库收录的资源是有区别的,如果你采用的论文查重系统刚好收录了你参考的文献,那么你的重复率自然就会很高。例如知网收录的文献非常多,所以查重率一般都更高。测完成后将提供简易报告,简易报告可展示全文相似情况,如果论文里有相似片段是橙色的,那么就说明此片段为轻度抄袭,可根据需要酌情进行修改;相似片段处为红色字体说明此片段为重度抄袭,则需要全面进行修改,且改动起来一定要非常大。不管学校采用的什么论文查重系统,答辩前自己进行论文自查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如果光自己判断根本不知道哪里是重复的,论文交上去心理也没底。学生可根据自己学校的要求到相应的系统检测,如果要求知网,就到知网检测,再根据知网报告来修改。

期刊都必须有cn号

CN刊号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在国内发行的连续出版物(期刊、杂志、报纸等)必须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CN刊号。否则视为非法出刊。国外的期刊、杂志、报纸等要进入国内发行,也必须先取得CN刊号,才可以。至于关于CN刊号的编号方式,大家可以点击一下连接:ISSN刊号国际连续出版物(期刊、杂志、报纸等)的发行,必须获得国际认可的ISSN刊号。通过各国的连续出版物都会获得ISSN刊号。一些不在国内发行的刊物通常没有CN刊号,但会有ISSN刊号。部分重要的国际学术刊物,通常只有ISSN刊号,却没有CN刊号。也就是说CN刊号是中国的发行通行证。

cn开头的期刊是什么级别?cn并不是期刊级别的象征,如果我们在多关注一些期刊就不难发现,基本上所有刊物都有cn号,cn是国内刊号的缩写,cn号可以说是国内正规出版物的身份证,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唯一性,是我恩辨别刊物、选择刊物的一个主要标准。      所以cn期刊并不是什么级别的称谓,cn期刊是国内对正规期刊的一个统称,只要是正规刊物都是有cn刊号的,cn刊号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查颁发的,不论是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还是核心级期刊,只要是正规刊物,就都具备cn刊号,所以cn期刊是一个统称,并不代表具体的级别。      期刊具备cn刊号是我们选择期刊首先需要关注的信息,选择刊物首先要确保刊物的正规性,没有正规性一切免谈,而cn刊号正是确保刊物正规性的主要信息,查询cn刊号可以登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或者国内权威数据库,如知网、万方,都可以查到期刊是否具有cn刊号以及其他详细信息。      在确保期刊有cn刊号的情况下再去考虑期刊的其他信息,比如研究方向、风格、喜好等等,上述对cn期刊的介绍希望对大家选刊有所帮助。

CN期刊不是一个类型,凡是中国大陆地区,正规的合法的期刊,必须具备CN刊号。CN 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 CN 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 CN 类刊物。

值得注意的是,CN期刊为我国当前鉴定期刊真伪的唯一标准。即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出版的期刊都应具备CN刊号。

CN假期刊的特征

期刊都标有标准刊号或统一刊号,具有欺性。一般非法期刊,绝大多数都是既有国际标准期刊刊号即ISSN号,也有国内统一刊号即CN号。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有些刊号根本就不符合正规刊号的结构式,有些国内统一刊号CN后面,大多都缀有NR或者HK即香港刊号的标识。

期刊基本上都是自办发行,具有隐蔽性。自办发行即不通过邮局,没有邮发代号。没有邮发代号的期刊从邮局或国家报刊发行网上是查不到他们任何信息的。也有少数非法期刊会编上一个邮发代号,但这些邮发代号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是盗用其它期刊的邮发代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