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地理大赛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地理大赛论文范文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基础教育更加关注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目的除了评价总结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所有组成部分外,还在于触发教师们的自我反省意识。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两点:第一,对教学模式的反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照本宣科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的标准。以前的课堂上,教师讲课占课堂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等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并没有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学习,并没有完全汲取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长此以往,地理教学课堂模式逐渐僵化,教师渐渐失去自我反思的意识,课堂效率无法提高。所以,教师们应该从教学模式开始反思,改变旧的教学理念,积极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第二,对教案设计的反思。教案设计在初中教学中占有主导整个教学过程的地位,是把反思教学运用到课堂实践中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写教案的时候不仅要对自己之前设计的教案进行反思总结,而且要对比分析其他教师的教案,以此提高教案设计质量。

2.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有效形式

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并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引导作用的学习活动。完成这项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配合默契,共同完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学生的中心地位,注意自己与学生之间是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听课,记笔记,做作业,要明确自己不仅充当教育者的角色,还要作为学生的朋友,多与他们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习地理时遇到的问题。初中生还处于对地理知识的启蒙阶段,必须以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带动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他们发现地理的乐趣,从而打下牢固的地理基础,为进入高校的地理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及时在课堂上反思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课堂教学。教师要利用宝贵的四十五分钟时间抓住学习重点,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初中地理的知识点比较系统,整合度较高。教师完全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将教材中涉及的地理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在课堂上进行的反思教学相当关键。教师应该在授课的时候时刻注意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对哪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比较容易接受哪种教学形式。例如在教授《海陆的变迁》一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并运用板块运动说明火山、地震带分布的规律。这堂课对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承接,那么教师应该反思在讲“大洲和大洋”时用的教学方法效果好不好,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不高。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时,教师通过给学生看地图的方式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发现学生上课的时候集中度不够高,课后掌握度并不好。那么在讲授《海陆变迁》时就可以换一种方式,用视讯展示的形式给学生讲解板块运动的过程。通过教师这样对课堂进行反思,就在短时间内及时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3.结语

初中地理是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阶段,是为学生进入更高学府进行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研究高效的教学法,时常运用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发现自身与学生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只有科学地结合初中地理教学特点进行教学反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发现初中地理知识的乐趣,并把掌握的地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才能实现达到贯彻落实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新目标。

一、教学模式简介

课堂教学模式指的就是教师们在课堂上针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即圣人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在不同的课堂上,以及在对待不同的学生时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乔伊斯和韦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正规化或计划。”但是从某方面来说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将模式引入到教学理论中,只是希望能够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理论下建立起各种型别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或者结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指向性;2操作性;3完整性;4稳定性;5灵活性。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设计都是有着一定的目标性,即是需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模式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学模式起到更好的作用。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非洲》,其教学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1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征、主要河流、主要资源;2过程与方法,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学会通过对比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3情感,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师必须在明确这些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套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够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教师们也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需要注意对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

如今教学在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可以应用到教学中,例如多媒体。虽然这些先进的教学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将静态变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巨集观模拟,把巨集大场景作缩微处理,转瞬变为定格,化枯燥为生动。但是如过不注意,则极有可能形成喧宾夺主的效果,不仅仅是无法提高教学效果,还会形成反作用。因此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的时候,需要考虑好如何应用这些先进的技术。

三需要注意灵活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如今,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而还包括了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因此在构建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时,需要注意教学模式的灵活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主动的去“学”。为此,教学模式需要考虑到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思维。例如可以设定相应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用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水资源》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表现在什么方面呢?水资源时间上分布不均,是否就可以说,在同一时间段内,就一定分布均匀,没有矛盾了呢?应该如何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现象呢?究竟应该是北方的“土老哥”南下去“打工”还是南方的“水兄弟”北上去支援呢?为什么?如今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这种现象又该如何解决呢?让学生们通过思考,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再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情况进行补充。这样做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分析,获取了答案,教师的补充使得他们的答案更加的准确合理,他们就会获得相应的喜悦感和成功感,同时还能不断的提升对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便于增强创新思维的敏捷性。

四需要考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协调发展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和交流的过程平等。”正因为如此,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情感因素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构建出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念、行为”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教师必须要明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加强对课本知识以及其他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肯定,能够与他人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尤其如此。为此,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教材中挖掘出能够培养和感染学生情感的部分内容,并进行一定的加强与润色,让学生能够加大在学习上的情感投入,使学生们能够获得学习的积极情感,例如那绵延万里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的黄河壶口、有雪域之称的青藏高原、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等等,都能使学生产生崇敬、赞美喜悦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内容的以及我国的地理环境产生情趣和热爱。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的《中国的人口》时,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的国情,对我国的人口特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并结合当下的一些时事,引导学生们对我国人口的特点以及人口增长后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资料进行收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主题活动。同过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展示,会激发出他们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求知欲望,他们会积极的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减缓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对策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就业压力?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的减轻人口增长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如资源紧缺等?”在课后,他们会更加积极的进行资料的搜寻,或是去图书馆查询相关的书籍,或是利用网路蒐集相关的资料。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将学生的情感因素考虑进去,能够更加容易的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正面情感,从而让他们更加积极的去学习地理知识,同时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并不断的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改进,从而使得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的完善。这些都需要我们地理教师不断的进行探索。这里所讲的只是笔者的一些粗浅意见,供各位同行参考。

地理小论文范文如下:

范文一:

资源是有限的,随着我国工业生产快速发展,不要以为环境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珍惜资源也成了造福于人类的一大举措。为此国务院颁发了一些法令,规划了我国5年到间的资源保护,标志着我国环境资源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已经有9部以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为主的法制管理体系,为创建我们的资源保护意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为了保护环境资源,已建立如生态省生态示范区、“绿色学校”等各种设施。我国正在一步一步地迈向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道路上。需要我们重新连接人与自然的和谐。

因为人类不珍惜资源,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矿物、土地、淡水、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逐渐显现出紧缺的趋势。

对于悲观派来说,资源是有限的,消耗一部分,就减少一部分;而可再生资源的再生总量也是有限的,承受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资源也就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限制因素,最终要使经济增长停止下来。

而乐观派则认为,由于技术进步,可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将不断扩大;人类工业对资源利用的效率将会提高,资源不足的局面总会改观。虽然他们讨论资源问题存在“矛盾”。但土地、淡水、森林等资源部分地区呈现出来的紧缺趋势不容忽视。

它给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但总而言之,资源确实是人类生活中不可小视的一部分。

为了解决资源匮乏的危机,人类已经千方百计地从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中寻找新的替代能源。但技术问题却是一大障碍,并且太阳能随昼夜、晴雨、季节的变化很大,难以成为大规模的工业能源,只能满足家庭以及一些特殊需要;水能增长的速度跟不上能耗增长速度,并对生态、生物链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为此,人们正在致力于研究开发可控核聚变发电,人们对此寄于巨大希望,将它比作“人造太阳”,称之为“21世纪的人传给后代的纪念碑”。但需要我们重新连接人与自然的和谐。

范文二:

我们生命的摇篮是地球母亲。地球母亲的身上有高山、大海,有高原、平原。最可贵的是它有生命,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就是地球的主人。

地球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母亲可以供给我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地球母亲用它甘美的乳汁哺育着它的儿女,我们在地球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幸福地成长。

我们为什么能幸福地生活在地球上呢?因为地球母亲可以供给我们充足的氧气,可以供给我们充足的水分,充足的食品等等,她是一位关心儿女,爱护儿女的好母亲。然而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地球母亲的呢?我们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或者说为了自己生活的更好,就不顾地球母亲的身体,工厂乱排放污水,烟囱冒着浓浓黑烟,乱砍伐森林树木,乱浪费资源等等。

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我们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今天,提起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什么人会公开反对,但是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做。

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对此更是承担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范文三: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地理教学模式对地理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架起了地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地理论文 范文 一:学伴互助式地理教学分析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有优势。但时代在发展,学生在成长,如果教师及他(她)的 教学 方法 一成不变,就会使其劣势凸显出来,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势必要进行课改,但是改向何方,怎样改,有很多先锋已经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也有各种各样的效果。详细记录了在课改过程中的观念、做法、 反思 ,很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改;学伴互助;地理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常常是通过以下教学模式来进行的:(1)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被人们称为“满堂灌”或者叫“填鸭式” 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是“满堂灌模式”的一种变形。这些教学模式有优势,但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在传统与新兴的矛盾冲突中,学校领导站位高,思想新,提出了我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义不容辞首当其冲进行课改。在我的地理课堂上,确定为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

课改首先是理念的改变,要改变传统的思想,确定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学习的地方过去叫学堂,现在叫学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要做好导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随机生成的课堂才是真实的、精彩的,有生命力的。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是合作学习的优点,但是合作学习也存在弊端,人数较多的小组在进行学习和展示时,通常是一人做主角,其他人做配角。所以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选择两人为一个学伴小组。

二、学伴之间角色的定位

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是以两个人为一小组(特殊情况也可三个人组成小组),这两个人互为学伴,优势突出一些的被称为“学长”,成绩弱一些的被称作“学友”,他们之间是朋友、伙伴的关系,比起“师傅”和“徒弟”,学生的心理上舒服了很多。学伴的组合不是固定的,一个阶段以后会进行微调。

三、问题导学

(一)导学题的编制

1.导学题的设置具有指导性。初中的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引导,导学题则相当于这节课的脉络,把大块的课文分解为小的问题,将图片融入课文,引导学生顺着脉络,紧扣知识的重难点去分析去思考。

2.导学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

3.导学题的设置不能离开图。地理课堂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图多,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设置的导学题目也不能离开图,地图功能十分巨大,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4.导学题的设置要体现 学习方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个培养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把学生养成“看到新知,联想旧知;应用已知,探究未知”,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在没有我们设置的导学题时,他们也能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这才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所以在设置导学题时,应更多地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

(二)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在课堂上,先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出示导学题,使学生在自学课本时有一个抓手,在自学过程中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学习,第二阶段是课改的中心,学友向学长汇报自学情况,学长指导学友。学长不会的内容可以与其他小组的学长交流,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巡视指导。自学结束,以学伴为单位进行展示,一般是学友回答问题,学长评价,学伴自己也可以根据情况而定谁来回答。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必再重复,教师根据巡视以及学生展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重点知识师生交流完毕,一定要留出当堂训练的时间,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堂评价

在学伴互助的课堂上,学长学友是一个学伴小组,他们共同学习,但展示的时候主要由学友来进行,学友展示的好,说明学长真正起到了帮助的作用,二者共同加分,如果学长单独回答展示,则没有学友得分高,这一点对于学友的激励是很大的。除了关注学伴们在展示时的表现,其实更重要的是注重学习过程中对学长学友的评价和鼓励,观察学伴之间是否和谐互助,否则还应进行调整。

五、效果初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凸显出来:学生能够做到由被动地听老师讲转为主动的学,从旁观者变成了拓荒者;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了,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间,从旁听者变成了演讲者;成绩不太理想的学友有了在课堂上表现、表达的机会,而这些原来都是被学长统领着;学长由回答问题的踊跃者,成为了小老师,有了质的变化,他们不仅能够完成课堂的学习内容,还得到了更高层次的锻炼。当然我的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在摸索与改进中,但是作为教师在经历了课改之后,有了对比,更加坚定了我将课改之路走下去的决心,放手也是一种爱,我甘愿做他们的铺路石,送他们走向更远的前方,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如何去应付考试。

参考文献:

[1]__刚.我们的课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4.

[2]范志国.初中地理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2.

地理论文范文二: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研究

摘要: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 种植 ,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 总结 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3]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地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地理论文范文

2. 大学地理论文

3. 地理教育论文

4.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5. 地理调查报告范文3篇

地理论文也是有分类的,你是要写什么的地理论文的。

地理大赛论文模板

地理教学模式对地理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架起了地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地理论文 范文 一:学伴互助式地理教学分析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有优势。但时代在发展,学生在成长,如果教师及他(她)的 教学 方法 一成不变,就会使其劣势凸显出来,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势必要进行课改,但是改向何方,怎样改,有很多先锋已经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也有各种各样的效果。详细记录了在课改过程中的观念、做法、 反思 ,很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改;学伴互助;地理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常常是通过以下教学模式来进行的:(1)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被人们称为“满堂灌”或者叫“填鸭式” 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是“满堂灌模式”的一种变形。这些教学模式有优势,但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在传统与新兴的矛盾冲突中,学校领导站位高,思想新,提出了我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义不容辞首当其冲进行课改。在我的地理课堂上,确定为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

课改首先是理念的改变,要改变传统的思想,确定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学习的地方过去叫学堂,现在叫学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要做好导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随机生成的课堂才是真实的、精彩的,有生命力的。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是合作学习的优点,但是合作学习也存在弊端,人数较多的小组在进行学习和展示时,通常是一人做主角,其他人做配角。所以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选择两人为一个学伴小组。

二、学伴之间角色的定位

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是以两个人为一小组(特殊情况也可三个人组成小组),这两个人互为学伴,优势突出一些的被称为“学长”,成绩弱一些的被称作“学友”,他们之间是朋友、伙伴的关系,比起“师傅”和“徒弟”,学生的心理上舒服了很多。学伴的组合不是固定的,一个阶段以后会进行微调。

三、问题导学

(一)导学题的编制

1.导学题的设置具有指导性。初中的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引导,导学题则相当于这节课的脉络,把大块的课文分解为小的问题,将图片融入课文,引导学生顺着脉络,紧扣知识的重难点去分析去思考。

2.导学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

3.导学题的设置不能离开图。地理课堂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图多,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设置的导学题目也不能离开图,地图功能十分巨大,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4.导学题的设置要体现 学习方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个培养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把学生养成“看到新知,联想旧知;应用已知,探究未知”,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在没有我们设置的导学题时,他们也能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这才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所以在设置导学题时,应更多地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

(二)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在课堂上,先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出示导学题,使学生在自学课本时有一个抓手,在自学过程中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学习,第二阶段是课改的中心,学友向学长汇报自学情况,学长指导学友。学长不会的内容可以与其他小组的学长交流,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巡视指导。自学结束,以学伴为单位进行展示,一般是学友回答问题,学长评价,学伴自己也可以根据情况而定谁来回答。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必再重复,教师根据巡视以及学生展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重点知识师生交流完毕,一定要留出当堂训练的时间,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堂评价

在学伴互助的课堂上,学长学友是一个学伴小组,他们共同学习,但展示的时候主要由学友来进行,学友展示的好,说明学长真正起到了帮助的作用,二者共同加分,如果学长单独回答展示,则没有学友得分高,这一点对于学友的激励是很大的。除了关注学伴们在展示时的表现,其实更重要的是注重学习过程中对学长学友的评价和鼓励,观察学伴之间是否和谐互助,否则还应进行调整。

五、效果初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凸显出来:学生能够做到由被动地听老师讲转为主动的学,从旁观者变成了拓荒者;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了,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间,从旁听者变成了演讲者;成绩不太理想的学友有了在课堂上表现、表达的机会,而这些原来都是被学长统领着;学长由回答问题的踊跃者,成为了小老师,有了质的变化,他们不仅能够完成课堂的学习内容,还得到了更高层次的锻炼。当然我的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在摸索与改进中,但是作为教师在经历了课改之后,有了对比,更加坚定了我将课改之路走下去的决心,放手也是一种爱,我甘愿做他们的铺路石,送他们走向更远的前方,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如何去应付考试。

参考文献:

[1]__刚.我们的课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4.

[2]范志国.初中地理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2.

地理论文范文二: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研究

摘要: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 种植 ,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 总结 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3]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地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地理论文范文

2. 大学地理论文

3. 地理教育论文

4.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5. 地理调查报告范文3篇

一、选用合适的题目 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选用合适的论文题目。如属侧重理论探讨性质的地理论文,需要广泛阅读这方面的书刊文章。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事实材料论证、补充或否定某一学说、假说或理论等。如属侧重于实际应用方面的地理论文,需要在积累、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某一地理现象,解决某一地理问题。 一般来说,小论文题目选择要建立在观察地理、地质现象,搜集地理资料的基础上。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考察幕阜山以后,可以拟定大桥河的成因,鲁溪洞的特点及成因,喀斯特地貌与溶洞。又如,参观武宁湖畔万福工业园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谈谈万福工业开发区与武宁湖的环境关系等。题目要具体,不宜太大,否则,学生不容易把握。 二、搜集可靠的资料,充实论据。 搜集资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文献材料,了解别人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提出了哪些见解,提供了哪些资料,以便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充实、提高和发展。老一辈科学家,他们多年辛勤劳动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可作为写作参考或佐证。引用这些资料写出来的论文不仅有较大的说服力,而且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扩大了学生的思路,充实了学生的论据。 三、确立清晰的论点 这里的论点是指对某个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点和见解。例如:以“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因”为题的论文,其论点应确定为1.稳定的政治局势2.完善的金融机构3.开放的外汇市场,宽松的金融管理。4.强大的经济实力量5.方便快捷的联络。根据这些论点,从而得出纽约具备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优越条件的结论。 四、写作并修改论文 指导学生编拟并修订写作提纲,着手撰写地理小论文。在论文中提出地理论点,用地理学的理论和事实材料论证论点,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可靠,结论准确。一篇好的文章,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和简单明了的结尾。 指导学生写论文,教师必须有较高的地理修养、实践经验和写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指导工作。

地球是一片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里记载着人类智慧的历代传承,记载着自然母亲哺育我们的点点滴滴,然而我们的家园却时有洪水、飓风、地震、沙尘暴等数不清的悲剧上演,这些自然灾害,夺走了生命,夺走了希望,夺走了一切的一切。和谐的生态环境随着人类日益先进的科技水平被打破,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旱涝、台风、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这些已经成为最难以抵挡的恐怖阴影,阴影下笼罩着死亡与犯罪,社会安全成为最令人头疼的问题。那么是否能依靠最具毁灭性却也最具创造性的科技水平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能力呢?我国的洪水灾害十分频繁,建国以来,我国发生过的较大洪水如下所述。1951年:辽河大水。辽宁、吉林两省受淹农田万h平方米,受灾人口万人,死亡3100多人。1954年:长江、淮河大水。长江中下游受淹农田317万hm2,受为人口1888万人,死亡3万余人。淮河全流域成灾农田万hm2。1858年:黄河大水。黄河花园口站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滩区和东平湖受淹。1963年:海河大水。海河南系发生特大洪水,受淹农田440万hm2,京广铁中中断。1975年:淮河在水。8月上旬淮河上游出现罕见的特大暴雨,河南省泌阳县林庄3天雨量达,位于暴雨中心地区的两座大型水库失事,河南省有820万人口,106万h平方米耕地遭受严重水灾,倒塌房屋560万间,死亡万人。1981年:长江上游大水。四川省138个县市受灾。1982年:黄河大水。1991年:淮河、太湖大水。淮河受淹耕地401万hm2,受灾人口5423万人,倒塌房屋196万间。1994年:西江大水。1995年:长江、辽河、松花江大水。该年长江川、湘、鄂、赣四省农田受淹成为万平方米,受为人口8526万人。东北辽、吉、黑三省农田受淹万hm2,受灾人口万人。1996年:珠江、长江、海河大水。该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洪涝灾害,一半以上省(区)严重受灾,全国有311个县以上城市进水,洪涝成灾面积万hm2,受灾人口亿人,直接经济损失亿元。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流域大水。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与此同时,成都震感强烈,成都市民在街上躲避。北京、上海、台湾均有震感,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绵阳市 11874人遇难,伤67579人德阳 德阳已遇难10341人绵竹 6730余人遇难,受伤31560余人 成都市 4156余人遇难 受伤17802人什邡 3510余人遇难、受伤31970余人 都江堰市 3060余人遇难、受伤3210余人阿坝州 2871余人遇难 24625人受伤 其中汶川县遇难2010人 广元 2586人遇难 21682人受伤其中青川县遇难2140余人彭州 870余人遇难、受伤3090余人 总计:汶川大地震已造成40075人遇难 247645人受伤据卫生部报告,受伤住院治疗人数累计52934人,已出院7979人,在医院里死亡3304人。 据中国地震局报告,截至19日13时,共监测到4级以上余震155次,其中5级以上24次,6级以上4次。 民政部报告,截至19日13时,全国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款物亿元,其中捐款亿元,物资折款亿元。 截至18日21时,民政部、军队和各地民政部门共向灾区调运救灾帐篷万顶、棉被万床、棉衣万件、价值万元的食品和饮用水,以及价值万元的其他物资。地震.洪水.疫病都给我们带来了无比沉重的损失,如何在防灾减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各个国家都在用各种方式来预测灾害的形成.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但是,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仍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1.管理缺乏综合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实效。 2.投入不足 资金渠道单一 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防灾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10%,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气象、地震、地质、环保等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管理及传统的条块分割现状,一方面各领域主要关注本领域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研发工作主要局限于解决本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开发与应用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在基础地理信息、救灾设备和队伍建设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另一方面,仪器、设备、资料、数据等都由部门、单位甚至个人所有,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共用,资源条件不能系统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法形成合力和整体创新优势。 4.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缓慢 一是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发展与应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灾种的应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别较大,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三是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监测能力不强,短期预测预报能力还较低;四是缺乏各类灾害的科学评估模型和方法,灾害信息共享应用和评估的技术急需完善;五是对一些重大灾害的认识与防治技术,长期徘徊不前;六是现有科研结合国情实际不够密切,科技整体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等。 5. 防灾减灾高水平科技人才匮乏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中,基层防灾减灾机构普遍缺少技术应用人才,与我国防灾减灾工作重点结合不密切,特别缺乏防灾减灾领域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另外,研究经费、待遇等方面条件较差,影响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6. 科普宣教力度不够 缺乏统一的防灾减灾科普规划,没有固定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使防灾减灾科普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致使我国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意识的科普教育水平较低,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 以下是我对我国防灾减灾科技支撑的对策建议 1.建立统一综合的防灾减灾组织保障体系 设置统一的具有危机管理性质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大政方针做出决策,逐步实现从部门为主的单一灾种管理体制向政府和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 加强科技主管部门与涉灾管理部门的协同,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协同管理职能和机制。 成立集合各灾种、各专业及相关管理部门专家的顾问团体;建立防灾减灾决策的专家咨询系统,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2. 完善防灾减灾科技进步政策与创新机制 制定科技支撑防灾减灾办法与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给予支持;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工作计划,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在大中小各级学校教育中适当引入防灾减灾课程及读物。 建立高效、合理的防灾减灾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科技投入机制、成果转化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推广应用。 3. 多渠道增加对防灾减灾的科技投入 将防灾减灾发展所需投入纳入每年科技经费预算,按照一定的使用比例,支持研究开发工作、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参加国际交流等。并使防灾减灾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科技经费增长的总体水平。 建立社会防灾减灾基金,吸收企业、社会团体、公民及海外人士对防灾减灾的捐赠,按比例将部分基金用于科技投入。 用给予引导资金的方式,促进地方政府增加防灾减灾科技投入,引导技术开发机构与企业投资防灾减灾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4. 促进防灾减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借助全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整合全国各灾害管理部门的分类灾害信息资源,全天候运转监测网;以网络技术为纽带,积极推广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控系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建设覆盖至全国各乡村的主要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综合集成防灾减灾各单位上报的灾情信息,构建包括灾害应急响应、灾害信息分析、灾害救援决策、救援信息反馈等在内的防灾减灾技术及信息资源平台。 5.加强防灾减灾科技能力与科技队伍建设 通过科研体制改革和现代院所制度建设,进行课题制、首席专家负责制和科研经费预算等防灾减灾科技机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鼓励科研与地方防灾减灾需要紧密结合,开展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和治理;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防灾减灾技术和装备,实现产业化;与管理部门合作,尝试推广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和管理方法,探索区域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模式;参与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试验示范区建设。 在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大力培训一线工作的防灾减灾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改善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通过科研项目、激励措施、分配制度、考核选拔等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培育有竞争力的研究群体,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防灾减灾后备人才,逐步在我国高校中开办防灾减灾专业教育。 6. 加强国内外防灾减灾科技交流与合作 鼓励防灾减灾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获得先进的应用技术及管理经验,追踪最新技术。在跨国、跨区域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政府应积极协调,为项目实施提供帮助和保障。5月12日,一场突然的地震,瞬间倾覆了学校、医院、家乡……面对自然灾害,人类就愈发显得渺小,这突如其来的一切,抨击着我们无济于事的防备,是不是灾难意识还不够呢?地震是我们无法改变的, 那么,沙尘暴,这个有着自然灾害之称的毁灭性灾难,如果人类不会那样疯狂地砍伐树木,破坏地皮,沙尘是不是就永远被隔绝在了炽热的沙漠中呢?还有那黄河,华夏儿女的母亲河,人类无节制地开垦放牧,泥沙每年滚滚流进黄河,让我们甚至不敢去幻想这样浑浊的黄河或许在很久以前,清澈如一双赤子的眸……朋友啊,你是否知道,在那所谓的自然灾害的名义下,真正的毁灭来源与人类这一颗贪婪的心啊!!屠杀珍惜动物,破坏生态平衡中的一个纽带,最终受害者,是自己!!面对树木,木材商的眼里写着无休止的欲望,殊不知再贱价的木料,也要历经十载的岁月啊……你们知道吗,在孩子天真的口中,那“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谚语已变成了“前人砍树,后人遭殃”这般的无奈与不堪入目啊。了解自己的处境吗?对自己的行为能负责吗?明白人与自然间,不是相互依存即是相互践踏的关系吗?自然是被动的,它以被人类破坏的生态来报复,其实是为了这些不会居安思危的人能快点清醒啊!!不要让公益广告中的预言成为现实,我相信只要从自己做起,不是说空话而是付诸行动,那最后一滴水,必将是上天感动的泪。 目前,保护环境是当务之急,学习有关各种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更是迫在眉睫,我们要留心观察周围的自然变异现象,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也不必惊恐,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专业部门会为我们做出权威判断。灾害一旦发生,首先应该发扬大无畏精神,号召群众,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同时也要学习一定的医救知识,准备必备药品,在灾害期间,医疗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自救并救助他人。 虽然灾害的发生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我相信,不再受破坏与践踏的自然将会为我们带来一个美好和谐的生态,爱这我们赖以生存的家乡吧,它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伊甸园。

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是世界第三长河.2001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在专家刘少创主持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测量计算,测量结果精确到了小数点后。测出长江长度公里。其课题小组利用近40幅覆盖长江干流的卫星影像,卫星影像是由美国地球资源卫星拍摄,分辨率达到30米。计算方式以沿河道的中心线,对长江正向量测了三遍,又反向量测了三遍,经计算机多次运算和几何纠正后得出结果。 这次研究,以当曲作为长江源头测算的,具体为当曲源头位置东经94度35分54秒,北纬32度43分54秒,海拔5042米算起。当曲 (由源头至囊极巴陇)公里、沱沱河公里、通天河公里、金沙江公里、宜宾以下公里,我们 ,一般称6300公里或6370千米。流域总面积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约九千六百余亿立方米。流域介于北纬24°30′~35°45′,东经90°33′~112°25′,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居世界第3位。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 长江的北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边境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与长江南源当曲会合后称通天河;南流到玉树县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宾市间称金沙江;宜宾以下始称长江,扬州以下旧称扬子江,在上海称黄埔江。长江流经西藏、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区,在上海市注入东海。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江、黄浦江等支流。在江苏省镇江市同京杭大运河相交。 长江在湖北省宜昌市以上为上游,水急滩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间为中游,曲流发达,多湖泊(鄱阳、洞庭两湖最大);湖口以下为下游,江宽,江口有冲积而成的崇明岛。长江水量和水利资源丰富,盛水期,万吨轮可通武汉,小轮可上溯宜昌。 长江流域是中国人口密集,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沿江重要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长江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达二亿千瓦,是中国水能最富有的河流。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二千八百多公里,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在重庆奉节以下至湖北宜昌为雄伟险峻的三峡江段(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就位于西陵峡中段的三斗坪。

国家地理杂志大赛

导语:借用不同的拍摄手法玩家仅仅是掌握了纪实摄影讲故事的手段,而更多的还需要我们在平时多去体验生活,多去观察我们的拍摄对象,这样你才能在拍摄的时候找到“讲故事”的切入点。那纪实摄影到底怎么拍呢?下面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

·并非靠近而是贴近拍摄主题

在拍摄纪实照片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一张成功的纪实作品。相信每个人对于好片子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不过有一个传承的衡量标准那就是,一幅好的纪实片子应该首先给人足够的视觉冲击力,而之后要让人们逐渐发现这张片子背后的故事性,通过丰富的信息,让读者如果能够产生临场感那就是太完美的事儿了。

纪实摄影:让画面充满趣味性、故事性

其实说了这么多,无非是后来的同学将大师的话语又再次做了诠释。一幅好的纪实作品,应该该尽可能的从情感上靠近你的被拍对象,这样才更能让观看的人与照片里的内容产生感情的联系。

既然是这样,那自然我们在选择镜头和选择镜头语言上就要做到根据不同的表达手法来选择适当镜头来加以应用了。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在纪实摄影中,从广角到长焦,他们都具有怎样的镜头语言表达吧。

·根据意图需要选择合适的镜头

就像作家写小说一样,纪实报道摄影师实际上就是在用镜头为大家描绘着自己的所见所感。因此,镜头在这个时候就成了摄影师说话的工具。不同的镜头焦段,自然其表达的思想、意境也就全然不同了。

·广角语言:表现环境 诉说情感

通常,初学摄影的玩家都会认为广角,或者说20mm到35mm的镜头就是最好的人文纪实镜头,这虽然是大家公认的一个标准焦段。通过这一焦段的视角去看世界,我们会发现,这些镜头不仅具有很好的视觉张力表现,同时,更多的记录场景还让这些镜头成为最好的叙事工具。

广角:交代出拍摄的场景

·长焦语言:压缩场景 刻画细节

当然,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在里面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气势恢宏的历史大场景的描述,对于细小人物的刻画同样是引人入胜的点。而我们在拍摄纪实照片的时候,同样要遵循这一原则。

长焦:压缩场景刻画细节

综上所述,纪实摄影的原则就是用广角记录场景、描述现实,再用长焦刻画细节、为读者描绘出具体人物的情感波动。因此,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获得荷赛一等奖的新闻作品都充满了故事性的原因。

·广角纪实 让照片充满故事感

正如前文所说,广角镜头具有很好的视觉张力,同时更广的视觉角度也是对场景描述的最佳利器。既然知道了广角镜头的特性,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广角镜头。

广角纪实:交代环境 让画面充满故事感

14-24mm与16-35mm镜头

广角镜头是按照视角的划分,从24mm-40mm比标准50mm焦段略广的`镜头都可以称之为广角,随现代报道摄影风格的发展,现在14mm到24mm这些原本是超广角范畴的镜头,也开始运用到了纪实摄影当中了。当然熟悉广角镜头仅仅是我们开启广角纪实摄影大门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对广角镜头的叙述风格加以了解。

·打破构图常规 场景叙述放第一

这是一幅经典的广角纪实作品 交代了人物和城市的关系

这是一幅成功的新闻纪实作品

以上两张都是在表现场景,让大家知道这幅照片在何种背景下拍摄的成功案例。同时,人物的动作也各有特点,将人物在大环境中的位置刻画的淋漓尽致。通过研究两张作品的构图我们发现,摄影师都没有按照传统的三分构图方式拍摄,而都是采用了将人物压制在了画面的边缘,这是种打破旧有平衡的构图方式,但却是叙述场景的好方法。

·中置构图 突出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

国家地理旅行者杂志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将人像主题放置到画面的正中

通过上图,我们看到了两张成功的中置构图广角影像,中置构图在广角摄影中是比较常用的镜头语言。因为广角会将更多的场景信息收入镜头,因此很难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因此采取中置构图的手法是最佳突出主体的手法。

·长焦吊射 抓取大事件里的细节

聊完了广角,我们再来看看长焦镜头在纪实摄影中的应用。正如前文所将,长焦镜头由于其镜头的压缩特性,特别适合于去表现有矛盾冲突的场景,同时由于焦段够长,也是方便摄影师去迅速抓取大场景中的细节感动。

长焦适于表现有压缩感的场景

70-200mm焦段是大家最常见的长焦焦段 因此这一焦段的镜头产品也很多

说完了长焦镜头的特点,我们再来熟悉一下什么是长焦镜头。长焦镜头通常来说就是焦段要比50mm标准焦距更长的镜头,比如100mm拥有2倍于50mm的焦距,我们就可以称之为长焦,目前大家比较常见的长焦焦段有70-300mm/或者70-200mm焦段。

·长焦:压缩场景让画面充满冲突的趣味感

长焦镜头对于空间的压缩特性是这张照片的成功点

就像上面这张照片一样,太阳即将下山,诵经的教徒也即将结束自己的一天的斋戒行为,剪影和背景的太阳遥相呼应,让这张照片看上去非常的合乎情理。

·长焦:拉近被摄主体的距离 刻画细节

长焦镜头可以在不打扰被摄着的情况下拉近彼此的距离

在拍摄一些宗教仪式的时候,往往为了不打扰到参礼的信徒,所以笔者并不太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去使用广角进行拍摄,特别是在祭祀的会堂里,近距离拍摄往往也会被虔诚的信徒当作是亵渎的行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长焦吊射会是最为安全,也是对被拍的人最为尊重的行为。

·亦动亦静 让快门成为讲故事的工具

我们知道摄影艺术实际山就是一门光影与瞬间的艺术,只不过这个瞬间倒地有多长?我们既可以记录1/8000秒的极短一瞬,也可以一下记录下几个小时的光影流转。不管用什么样的快门速度,相机都会记录下光影流转的一瞬。而作为拍摄者的我们,则需要善加利用者“时间”这个概念。

·快门控制:亦动亦静 让画面充满动感

使用慢门拍摄

用高速快门凝固瞬间

动静结合 让照片更具矛盾冲突感

动静的结合 让照片充满动感

通过以上亦动亦静的照片对比,快门速度对于单张照片的影响已经非常清晰可见了。摄影师在拍摄第一张伊斯兰小孩儿的时候,采用了慢门拍摄,由于小孩儿在那一刻没有移动,所以才营造出了一种仿佛在人浪中的感觉。而后面一张小孩儿奔跑在阳光的中的瞬间,摄影师采用了至少1/80秒的高速快门,所以才将其凝固在了那道光线里。

·虚实结合 学会用景深来交代环境

通过对光圈的控制,我们可以做到对画面的景深进行控制的效果。通常来说,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当然光圈的大小并不是决定景深浅与深的关键,镜头的焦距与距离被拍物体的距离同样会影响景深。焦距越长景深也会越浅,同时距离越近也会产生浅景深的效果。既然了解了能够产生浅景深的这些条件,那么在拍摄纪实题材时,玩家只要稍加灵活应用光圈,就可以让光圈成为你叙事的最好伙伴了。

·长焦+浅景深 刻画细节的震撼力

911纪念仪式上手执国旗的场景

911纪念活动上 一个孩子吸引了摄影师的目光

以上两张照片,都是使用长焦镜头刻画新闻事件中细节表现的成功典范。因为这样的作品存在,让整个911纪念活动这个事件的本身充满了“悲伤”的色彩,这也符合整个911悼念活动的基调。

·全景深应用 让主体和环境融为一体

911纪念活动中 在刻满名字的祭奠墙上 一个悼念者走过

上面这张照片同样是911纪念活动组照里的一张,摄影师运用大广角表现了在狭小的纪念碑林里一位悼念者的北影,而结合小光圈的运用,近景的纪念碑与远处在建的新世贸大厦遥相呼应,给人一种重生的希望。

大赛宗旨: 鼓励大学生行走天下,感知中国自然和人文的魅力,认识中国,记录中国!扩展大学生的眼界和阅历、认知生命意义!大赛主题:记录中国行之“小城故事”组织机构:主办:《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联合主办:腾讯网 《大学生》杂志首席基金支持:兴业全球基金首席装备支持:曼哥夫品牌装备官方网站:中国国家地理网 参赛方式:2011年4-8月在中国大陆、港澳地区以及在海外高校在读的中国大学生、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均可参加。首届校园行知客大赛10名获奖选手不能再参加比赛。所有参赛者需在中国国家地理网报名,填写真实、完整的个人信息,建立个人门户、发布展示内容,同时在腾讯网开通微博,传播校园行知客活动,为自己拉人气。中国国家地理网将制作本次活动专题页面,各参赛者均会被发布推荐。大赛时间:2011年4月—8月高校社团合作:(启动时间4月15日,截止时间7月15日)中国国家地理通过为高校社团免费提供《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杂志数量依据情况而定)义卖来支持社团活动开展。此次活动,主办方将在一所学校指定一家社团进行合作。 大赛设置校园行知客大奖共计10人、入围奖20名、网络人气奖70名。校园行知客大奖:初赛、复赛、决赛之后,综合排名前10人将获得 “校园行知客”称号,并获得证书,旅行基金——一等奖(1人)将获得旅行资金1万元二等奖(3人)获得旅行资金6000元三等奖(6人)获得旅行基金4000元。同时,10人均获得价值约4000元的户外装备校园行知客入围奖:进入复赛选手(晋级决赛选手除外),将获得价值约2000元的户外装备。网络人气奖:进入初赛选手(晋级复赛选手除外),将获得价值约300元的户外装备。宣传大使奖:若干名,根据校园粘贴海报以及微博推广的成效、创意给予户外装备奖励。高校合作团体奖:若干名,依据参与社团组织活动的成员人数、活动效果,评选出若干个社团,授予“行知客优秀高校合作团体”称号及证书,并给予户外装备奖励。 本届主题:读书问道 本届比赛分为个人组比赛和团队组比赛。我们邀请你一起“读书问道”,解读书中的地理密码,实现书中孕育的旅行梦想,触摸风景背后的人文精华,展现你的 “行”与“知”,只要参加就有机会获得万元旅行基金和时尚数码装备!和我们一起实现旅行梦想吧!组织机构主办方:《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联合主办:腾讯微博 《大学生》杂志活动冠名:强生亮眸隐形眼镜数码装备:三星电子赛季活动大赛期间穿插各种活动,对“校园行知客”的活动感兴趣的同学们,统统看过来吧!一.免费户外出行:(5月中下旬)只要你是中国在校大学生,无论你是否参与“校园行知客”比赛均可报名,均有获得免费与《中国国家地理》一起出行的机会!我们将提供各地至集合地的交通费补贴、活动期间食宿等旅行费用。二.海报拉票活动:(3月15日—8月1日)参赛选手及参赛团队可以向组委会申请用以宣传拉票的活动海报,在海报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真实姓名或注册用户名)在校园里张贴,争取同学们注册并登录中国国家地理网个人门户 表达对你的支持、参与投票。请将张贴的海报拍摄下来,把照片传到你的个人门户里!对于宣传推广表现突出的选手,我们将设立“行知客宣传大使”奖,为你的行知客评选加把油,赶快行动起来吧!三.巡回讲座、摄影图片展:(3月—6月)大赛期间,主办方将举行高校巡回讲座以及高校巡回图片展。知名旅行家、作家、摄影家、往届行知客获奖选手将与你面对面交流,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故事。四.高校社团合作:(3月15日—6月30日)中国国家地理通过为高校社团免费提供《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杂志数量依据情况而定)义卖来支持社团活动开展。此次活动,主办方将在一所学校指定一家社团进行合作。个人组比赛参赛对象:2012年3月—8月在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及在海外高校在读的中国大学生、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均可参加。往届“校园行知客”大赛前10名获奖选手不能再参加比赛。参加团队组比赛的队员也可以报名参加个人组的比赛。所有个人参赛者需在中国国家地理网报名,填写真实、完整的个人信息,建立个人门户、发布展示内容,传播校园行知客活动,为自己拉人气。中国国家地理网将制作本次活动专题页面,各参赛者均有机会被发布推荐。团队组比赛不愿独自旅行?感觉势单力薄?想和朋友一起做一番大事业?渴望发挥团体的力量?没问题!“校园行知客”启动团队比赛啦!参赛对象:2012年3月至8月在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高校在读的中国大学生,专科、本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均可组队参加。团队人数限制为3至6人,性别组成不限,可以不是同一高校学生。参赛团队需确定团队名称、团队成员、团队口号,并推选一名队长。以团队为单位在中国国家地理网报名,建立团队门户,在其中填写、发布所有队员真实完整的信息,并发布比赛展示内容,传播校园行知客活动,为自己拉人气。本次活动专题页面中将有团队展示平台,各参赛团队均有机会被发布推荐。 主办方将于6月确定资助3支团队去实施旅行计划,并根据7月份团队的实施情况,在8月中旬决赛阶段评选出最终一二三等奖。 大赛设置“校园行知客”大奖共计10人、优秀奖20名、网络人气奖70名;团队奖3队。另外5月中旬将有30名幸运的参与者将获得由《中国国家地理》提供的免费出行机会。校园行知客大奖(个人):初赛、复赛、决赛之后,综合排名前10的个人将获得 “校园行知客”称号,并获得证书,旅行资金——一等奖(1人)将获得旅行资金1万元 + 价值4688元的三星GalaxyTab P6800一台二等奖(3人)获得旅行资金6000元 + 价值4688元的三星GalaxyTab P6800一台三等奖(6人)获得旅行资金4000元 + 价值4688元的三星GalaxyTab P6800一台校园行知客优秀奖:进入复赛的30名选手(晋级决赛选手除外),每人将获得价值2098元的三星S5690三防智能手机一部。(所有获奖者,奖品取最高奖项,不重复获奖)网络人气奖:进入初赛的100名选手(晋级复赛选手除外),将获得价值约300元的户外装备。(所有获奖者,奖品取最高奖项,不重复获奖)校园行知客团队奖:团队组比赛进入决赛的前三名团队,都将获得“校园行知客”团队组获奖证书及旅行基金——一等奖 将获得旅行基金10000元二等奖 将获得旅行基金8000元三等奖 将获得旅行基金6000元特别说明:团体组比赛将在初赛之后、对于得分前三名均给予5000元的旅行经费,要求团队在7月份安排执行计划方案,结束后上传出行的图文报告,并由队长在8月中下旬参加决赛(与个人赛一起),组委会评委将根据队长PPT汇报情况、结合前期得分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5000元之外部分的奖金奖励。宣传大使奖:若干名,根据校园粘贴海报以及微博推广的成效、创意给予户外装备奖励。高校合作团体奖:若干名,依据参与社团组织活动的成员人数、活动效果,评选出若干个社团,授予“行知客优秀高校合作团体”称号及证书,并给予户外装备奖励。 2013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启动第四届校园行知客挑战赛,寻找有梦想、有胆量、有行动的大学生,以旅行基金的方式去帮他们实现旅行梦想,获得人生的历练和成长 。因为,青春,就是一场远行。组织机构主办方:《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合作伙伴:人人网公共主页公益项目: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让候鸟飞”公益基金官方网站:中国国家地理网大赛主题青春就是一场远行!如若青春是一场远行,期盼自己从最朴实的荒芜中走出一路的繁华。 离开自己居住的小地方,走出那个禁锢你童年少年的井底,在广博无垠的大地上驰骋,寻找那些真善美的精致,或者遇见最真实的自己,或者用一种心情去了解一个地方,认识一个民族,学习一些逐渐消失的文字语言,用相机留下最美的一刻,用文字记录稍纵即逝的感动……行走,在路上。青春,在路上。成长,在路上。参赛对象2013年4月—8月在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及在海外高校在读的中国大学生、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均可参加。大赛分为个人组和团队组,选手既可以个人参赛也可以组成团队参赛。团队人数限制为2至7人,性别组成不限,可以不是同一高校学生。说明:前三届校园行知客挑战赛前十名获奖选手、前三名获奖团队再参加2013年比赛将不进入评奖程序。参赛内容【必做项】旅行计划:参赛者必须发表旅行计划。标题必须带有【青春 远行】字样标注,具体内容需包括以下几项:我的简介、路线行程、装备准备、物资预算等。【加分项】旅行日志:在个人门户的日志里展现出行经历、旅行感悟、探索发现、行游观点。或者发表投票宣言介绍自己,展示全面、真实的自己,让更多人了解你并投你一票。【加分项】旅行相册:在个人门户的相册里与大家分享你在路上的精彩照片吧,下一个摄影大师就是你!【加分项】活跃度: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除了秀出自己,你也可以围观别人。留言、评论、分享、热度、好友数量……你在地理网上的活跃度也将是加分项。赛区2013年大赛将分赛区进行。主赛区:中国国家地理网。分赛区:人人网公共主页,评选出5名选手进入30强。说明:分赛区参赛办法详见相关网站页面。 个人组前10名、团队前3名将获得 校园行知客称号,并获得证书和相应的旅行资金和户外装备奖励。个人组一等奖(1人)获得旅行资金1万元二等奖(3人)获得旅行资金8000元三等奖(6人)获得旅行资金4000元团队组一等奖(1个团队)获得旅行资金1万元二等奖(1个团队)获得旅行资金8000元三等奖(1个团队)获得旅行资金6000元个人组前30名、团队组前5名获得校园行知客优秀奖,获得证书及户外装备奖励。个人组前100名(不含分赛区进入决赛的选手)、团队组前10名获得户外装备奖励。奖项说明:以上所有获奖者,奖品取最高奖项,不重复获奖。决赛入围选手获得的相应旅行基金,将在扣除复赛时已经发放的部分之后进行补发。参加颁奖仪式的将在仪式现场补发,不参加颁奖仪式的将在决赛成绩公布之后10个工作日以内通过银行汇款的方式补发。如决赛入围的选手在规定的日期内没有执行旅行计划,则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奖项,并保留收回已预先发放的旅行基金的权利。其他奖励双周最佳:初赛期间(4—6月)每两周评选出优秀选手、优秀旅行计划、优秀日志、相册,给予户外装备奖励。每月15日、30日将在双周最佳中公布结果。优秀社团:初赛期间(4—6月)每两周评选出2个优秀合作社团奖,给予证书及户外装备奖励。每月15日、30日将在双周最佳中公布结果。宣传大使奖:30名。初赛期间(4—6月)每两周将评选宣传大使奖5名,给予户外装备奖励。每月15日、30日将在玩转海报中公布结果。

1、 荷赛摄影奖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简称WPP)是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主办的,故通称“荷赛”。该基金会成立于1955年,1957年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大赛分为突发新闻、一般新闻、新闻人物、日常生活、人像、体育、艺术、科学与技术、自然与环境等15个奖项。“荷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有威望的新闻摄影比赛之一,它的宗旨是“促进信息的自由、不受限制的交流,鼓励高水平的专业新闻摄影标准”。摄影界的奥斯卡,摄影师的奥运会。2、哈苏国际摄影奖 哈苏基金会是由厄纳和维克多·哈苏捐赠的遗产于1979年建立的。基金会的宗旨是促进自然科学和摄影领域的科学教育和研究。该基金会每年都拨款资助众多项目,其中之一就是每年一度的哈苏国际摄影奖。该奖项由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摄影家和资深专家推荐3名候选人,最终得主则由哈苏基金会董事会从3名候选人中选定。 3、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国际授权,是一个跨越国界、跨越民族、高水准的国际盛事。继2006年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之后,今年,我们又迎来了这个赛事的第二届。因《美国国家》地理的普及性和在图片方面的权威性,也奠定了这个赛事在全球摄影界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今年大赛范围已经扩展到23个国家,大赛周期也有所拉长,给摄影爱好者创造了更充裕的创作时间。中国赛区(含港澳地区)由美国《国家地理》中国大陆唯一合作伙伴——《华夏地理》杂志主办。秉承促进中国摄影与国际摄影更加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发展国内摄影事业之精神,《华夏地理》杂志自2007年年初,经过深入铺垫准备,将大赛的序幕在中国大陆再度拉开。

地理竞赛论文格式

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是世界第三长河.2001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在专家刘少创主持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测量计算,测量结果精确到了小数点后。测出长江长度公里。其课题小组利用近40幅覆盖长江干流的卫星影像,卫星影像是由美国地球资源卫星拍摄,分辨率达到30米。计算方式以沿河道的中心线,对长江正向量测了三遍,又反向量测了三遍,经计算机多次运算和几何纠正后得出结果。 这次研究,以当曲作为长江源头测算的,具体为当曲源头位置东经94度35分54秒,北纬32度43分54秒,海拔5042米算起。当曲 (由源头至囊极巴陇)公里、沱沱河公里、通天河公里、金沙江公里、宜宾以下公里,我们 ,一般称6300公里或6370千米。流域总面积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约九千六百余亿立方米。流域介于北纬24°30′~35°45′,东经90°33′~112°25′,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居世界第3位。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 长江的北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边境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与长江南源当曲会合后称通天河;南流到玉树县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宾市间称金沙江;宜宾以下始称长江,扬州以下旧称扬子江,在上海称黄埔江。长江流经西藏、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区,在上海市注入东海。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江、黄浦江等支流。在江苏省镇江市同京杭大运河相交。 长江在湖北省宜昌市以上为上游,水急滩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间为中游,曲流发达,多湖泊(鄱阳、洞庭两湖最大);湖口以下为下游,江宽,江口有冲积而成的崇明岛。长江水量和水利资源丰富,盛水期,万吨轮可通武汉,小轮可上溯宜昌。 长江流域是中国人口密集,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沿江重要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长江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达二亿千瓦,是中国水能最富有的河流。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二千八百多公里,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在重庆奉节以下至湖北宜昌为雄伟险峻的三峡江段(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就位于西陵峡中段的三斗坪。

“地理论文”和“初中地理论文”的架势都不小,初中地理老师的论文和初中生的地理论文也不一样,不晓得你是求学生层次的还是老师层次的哈。作为“地理论文”它们在文体上差不多------都属于【说明文】体。建议你就自己熟悉的河流去写一篇说明文。格式如下:1、河流的名称;2、源流概况:源地,流经地域,流向何处;3、河流的水文情况:水量,汛期,含沙量,冰期等等4、水利利用情况与你的建议5、流域内的环境状况与水忧患,【最好有自己的建议】当然你还可以选择一个地理小区域去做介绍,格式为:这个小区域的:1、位置和范围;2、主要地形地貌;3、气候环境和小气候;4、河流水系;5、物产与居民;6、交通与区域地理优势;7、你对这个区域社会发展【利用优势,发展经济】的建议。文无定法,上面的“格式”没有必要太讲究,把你知道的说清楚就行。

论文格式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地理参赛论文格式

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是世界第三长河.2001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在专家刘少创主持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测量计算,测量结果精确到了小数点后。测出长江长度公里。其课题小组利用近40幅覆盖长江干流的卫星影像,卫星影像是由美国地球资源卫星拍摄,分辨率达到30米。计算方式以沿河道的中心线,对长江正向量测了三遍,又反向量测了三遍,经计算机多次运算和几何纠正后得出结果。 这次研究,以当曲作为长江源头测算的,具体为当曲源头位置东经94度35分54秒,北纬32度43分54秒,海拔5042米算起。当曲 (由源头至囊极巴陇)公里、沱沱河公里、通天河公里、金沙江公里、宜宾以下公里,我们 ,一般称6300公里或6370千米。流域总面积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约九千六百余亿立方米。流域介于北纬24°30′~35°45′,东经90°33′~112°25′,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居世界第3位。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 长江的北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边境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与长江南源当曲会合后称通天河;南流到玉树县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宾市间称金沙江;宜宾以下始称长江,扬州以下旧称扬子江,在上海称黄埔江。长江流经西藏、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区,在上海市注入东海。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江、黄浦江等支流。在江苏省镇江市同京杭大运河相交。 长江在湖北省宜昌市以上为上游,水急滩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间为中游,曲流发达,多湖泊(鄱阳、洞庭两湖最大);湖口以下为下游,江宽,江口有冲积而成的崇明岛。长江水量和水利资源丰富,盛水期,万吨轮可通武汉,小轮可上溯宜昌。 长江流域是中国人口密集,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沿江重要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长江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达二亿千瓦,是中国水能最富有的河流。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二千八百多公里,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在重庆奉节以下至湖北宜昌为雄伟险峻的三峡江段(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就位于西陵峡中段的三斗坪。

一、选用合适的题目 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选用合适的论文题目。如属侧重理论探讨性质的地理论文,需要广泛阅读这方面的书刊文章。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事实材料论证、补充或否定某一学说、假说或理论等。如属侧重于实际应用方面的地理论文,需要在积累、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某一地理现象,解决某一地理问题。 一般来说,小论文题目选择要建立在观察地理、地质现象,搜集地理资料的基础上。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考察幕阜山以后,可以拟定大桥河的成因,鲁溪洞的特点及成因,喀斯特地貌与溶洞。又如,参观武宁湖畔万福工业园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谈谈万福工业开发区与武宁湖的环境关系等。题目要具体,不宜太大,否则,学生不容易把握。 二、搜集可靠的资料,充实论据。 搜集资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文献材料,了解别人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提出了哪些见解,提供了哪些资料,以便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充实、提高和发展。老一辈科学家,他们多年辛勤劳动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可作为写作参考或佐证。引用这些资料写出来的论文不仅有较大的说服力,而且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扩大了学生的思路,充实了学生的论据。 三、确立清晰的论点 这里的论点是指对某个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点和见解。例如:以“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因”为题的论文,其论点应确定为1.稳定的政治局势2.完善的金融机构3.开放的外汇市场,宽松的金融管理。4.强大的经济实力量5.方便快捷的联络。根据这些论点,从而得出纽约具备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优越条件的结论。 四、写作并修改论文 指导学生编拟并修订写作提纲,着手撰写地理小论文。在论文中提出地理论点,用地理学的理论和事实材料论证论点,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可靠,结论准确。一篇好的文章,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和简单明了的结尾。 指导学生写论文,教师必须有较高的地理修养、实践经验和写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指导工作。

“地理论文”和“初中地理论文”的架势都不小,初中地理老师的论文和初中生的地理论文也不一样,不晓得你是求学生层次的还是老师层次的哈。作为“地理论文”它们在文体上差不多------都属于【说明文】体。建议你就自己熟悉的河流去写一篇说明文。格式如下:1、河流的名称;2、源流概况:源地,流经地域,流向何处;3、河流的水文情况:水量,汛期,含沙量,冰期等等4、水利利用情况与你的建议5、流域内的环境状况与水忧患,【最好有自己的建议】当然你还可以选择一个地理小区域去做介绍,格式为:这个小区域的:1、位置和范围;2、主要地形地貌;3、气候环境和小气候;4、河流水系;5、物产与居民;6、交通与区域地理优势;7、你对这个区域社会发展【利用优势,发展经济】的建议。文无定法,上面的“格式”没有必要太讲究,把你知道的说清楚就行。

我讲一下大众一些的: 一般格式: ⑴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的不常见的省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题名用语. ⑵ 作者姓名和单位,两人以上,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⑶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一般不会超过300字,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实词. ⑷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有专用《主题词表》. ⑸ 引言.回来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布局,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 ⑹ 正文 ⑺ 结论:是指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要求准确,完整,明晰,精练. ⑻ 致谢:是对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要求态度诚恳,文字简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