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编程科普杂志

发布时间:

编程科普杂志

之前接触过计算机方面的内容不?如果一点没有从其他行业过来《父与子的编程之旅-与小卡特一起学python》要是有一些可以看《python编程快速上手-让繁琐工作自动化》这本后面几章讲的比较实用。《python从入门到实践》也可以。

《电脑商报 》¥ 《电脑报 》 ¥ 《电脑商情报A版.全国版 》 ¥ 《中国金融电脑 》¥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 ¥ 《电脑爱好者 》¥ 《微电脑世界 》¥ 《电脑知识与技术.经验技巧 》¥ 《电脑自做 》¥ 《电脑开发与应用 》¥ 《电脑应用文萃 》¥ 《电脑与信息技术 》¥ 《微型电脑应用 》¥ 《学电脑 》¥ 《PC个人电脑 》 ¥ 《家用电脑与游戏 》¥ 《电子与电脑 》 ¥ 《信息与电脑 》¥ 《新电脑 》¥ 《电脑商情报.家用电脑周刊 》¥ 《电脑商情报.游戏天地 》 ¥ ¥ 《电脑迷 》 ¥ 等等等等…… 可以到()看看。希望采纳

计算机的推荐《电脑爱好者》,是半月刊,6元每刊科普的《大科技•科学之谜》比较好, 《大科技•科学之谜》的主要读者对象是:有好奇心的青少年。《大科技•科学之谜》的口号是:激发你与众不同的科学思维。

编程猫杂志是针对少年儿童编程方面的期刊,是依据少年儿童的特点和现代教育理念设计的一种课程。学习编程推荐去童程童美,童程童美独立开发的专有可视化在线少儿编程教育平台,针对6—18岁青少儿提供线上小班直播授课。童程童美少儿编程的课程体系还涵盖了乐高,机器人,Scratch,Python,APP手机软件(JAVA),信息学奥赛(C/C++)等等。其中乐高、机器人的学习,属于线下小班课,Scratch和信息学奥数是线上小班课,Python和APP(JAVA)使用的是线上线下双向的学习路线。童程童美的师资由CEO亲自挂帅,打造适合中国孩子的编程课程。韩少云CEO、首席教育官,前亚信公司软件事业部总工程师,软件设计专家、课程设计专家和教师培训专家。别的的老师也均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自己擅长的教学领域。【学少儿编程可以提高孩子逻辑思维、专注力!】想了解更多关于少儿编程的相关内容,推荐咨询童程童美。童程童美实施5S(整顿、整理、清扫、清洁、素养)管理办法,以加强对环境的长效管理,注重科技素质教育氛围的营造,传递良好的教育理念,正向影响孩子意识,让孩子在成长中心可以舒适学习。【童程童美少儿编程体验课,点击可免费报名试听】

科普类杂志

以下是少儿兴趣杂志排行榜前10名。

2.《万物》——源自英国的青少年科普杂志,图解万物运转背后的秘密

3.《奇点科学》——超大图解科普,解码生命、探索宇宙、揭秘自然

4.《环球少年地理》——与全球500万孩子同步享受《NG KIDS》带来的阅读快乐!

5.《博物》——7-14岁孩子的专属掌上博物馆,在动手操作之余体会知识乐趣

6.《问天少年》——青少年航空航天军事科学科普,培养全球视野,启迪工程思维

7.《知识就是力量》——有趣、有品、有料的科普阅读

8.《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领略军事风采,培养爱国情怀

9. 《探索与发现》——美国

10.《大众科学》(Popular Science)版权合作 《科学焦点》——与《国家地理》《科学美国人》齐名的全球10大科普杂志

杂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下面跟着我来看看值得推荐的13种少儿科普杂志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创意科学》

《创意科学》使孩子能熟悉、理解很多科学概念,感受科学的价值与魅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养成科学思维和动手习惯,提前分解以后理科学习的难度,同时还可矫正孩子的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习惯,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环球少年地理》(低幼版)

《环球少年地理》(低幼版)为3~6岁以下儿童量身打造。内容以自然、动植物为主,用简单易懂的故事、科学有趣的知识和精美震撼的照片,搭配活泼的色调和形式多样的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惊讶中认识世界,在快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中国少儿报刊金奖得主

《我们爱科学》画报版是全国少工委少年儿童科普教育的指定用刊,曾获同类刊物新闻出版总署最高品质认证。内容生动活泼、通俗实用,是小读者动手动脑的好教材。

国际一流的儿童科普杂志

《小牛顿》凭借生动文字和精美插图,把艰深的.科学问题演变为有趣故事,不仅让小朋友知道什么是科学,更学会从各个角度去了解和发现科学。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报刊

《小聪仔自然科普版》是集国内外优秀的儿童作家、幼教专家作品的精华之作,电子版被列入国家出版“十二五规划重大选题”,刊物版权输出越南、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

一本图文并茂的少年科普画刊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主要反映宇宙、海洋、物理、环境、生命五大主题,本着“培养兴趣比传播知识更重要”的理念,与各级教育部门、科协等团队组织密切合作,曾多次被选定为大型科普活动的指定用刊。

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

《博物》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益的补充,是一本面向青少年学生的自然人文综合知识类刊物。杂志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实的世界。

《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版》中文版

《环球少年地理》由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版独家授权出版,幽默风趣的笔触,搭配最精美、震撼的图片,让孩子们在惊讶中认识世界,在快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中国首本少儿户外环保与科普杂志

《天天爱科学》是一本面向小学生,以自然探索为主要内容和特点的少儿科普杂志,也是中国首本少儿户外与环保杂志。让孩子走向户外,亲近自然,探索科学,体验发现的乐趣,健康快乐地成长。

源自德国《国家地理》少年版

《环球探索》(青少年版)是中国科学院科技工作者协会推荐的青少科普读物,杂志坚持“在趣味中科普,在科普中学习”,为小读者奉献精彩绝伦的科普视觉盛宴。

国家级青少年综合图文科普杂志

《知识就是力量》于1956年创刊至今,坚持以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方式,呈现给青少年读者涵盖地球、天文、动植物、航空、军事、探险、能源等领域的科学内容,服务于青少年的学业、兴趣、生活与成长。

国内顶尖的探秘类科普杂志

《探索与发现》是一本探索天文、地理、人体、历史等方面未解之谜的杂志,从科学的角度对历史上的神秘现象进行全新解释,帮助青少年在未知领域开阔视野、开拓思维。

国内一流的少儿科普名刊

《少年科学画报》向少年儿童普及科学知识,传递科技信息,培养少年儿童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创刊近三十年,屡获各种嘉奖。

尼龙杂志科普

是因为他现阶段出演的剧中,他那个角色非常的吸粉,而且他本人的颜值也非常高。

contributormagazine,大都市Numero,ID,sickymag,teethmag,flanellemagazine这6本杂志是必备的。

大都市, contributormagazine,ID ,flanellemagazine,sickymag,teethmag,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杂志。

摄影从来不是技术活。你可以花3天时间掌握技术,但若没有审美的积累与培养,30年可能都不会拍到好照片。我推荐几本小众杂志,相信它们从选题到设计,再到图片的选择,都会令你耳目一新,为你新一年的拍摄提供些许启发。

◆  ◆  ◆

Wallpaper*

《Wallpaper*》杂志被称为设计界的圣经,是全球***具影响力的设计生活杂志品牌。经过多年革新,这本杂志已改版成为一本集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建筑、旅游等更全面的时尚品位杂志,囊括世界***的建筑、室内装璜、***厨房厨具、美食甚至时装等。在纸媒士气低落的当下,仍然保持着每期超过4万份的发行量。

▲创刊号采用双封面封面分别为超模刘雯以及Loewe皮革面料拼贴图案

这样一本神奇的杂志,终于在2017年11月份,进入了中国大陆,取名为《Wallpaper*卷宗》。《Wallpaper*卷宗》在中国市场以双月发行,单月20号出版,售价为50元。第一本创刊号采用了双封面,分别为置身北京松美术馆中的超模刘雯以及Jonathan Anderson设计的Loewe皮革面料拼贴图案。

《Wallpaper*卷宗》,融入了许多中国风的元素,拍摄手法上,大量采用了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虚实、疏密、框架、开合以及均衡等构图,似乎打算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到底,而且也没有像其他引进的杂志一样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小编印象***深的是少林寺和西双版纳两期,分别由超模何穗和超模雎晓雯担任模特,可以说非常有质感和韵味了。喜欢中国传文化的摄影师,强烈推荐!

◆  ◆  ◆

Numéro

《Numero》是从巴黎起步的新法式时尚杂志,从图片质量、版面设计到摄影概念,处处都渗透着法国人自由优雅的气息。初次看到,就令人非常令人惊艳。杂志整体排版设计以页码数字为中心,坚持了简约清晰的独特美学风格。全球化的设计视野,预示着先锋的时尚风向标。

中国版名为《大都市Numéro》,创刊于2010年,每期都集合了许多艺术、展览的资讯以及文化评论。无论是法国版还是中国版,对于拍摄时尚大片的商业摄影师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小编看的***多的还属Numéro《法国版》,对拍摄思维的训练非常有帮助。

◆  ◆  ◆

W

《W》是***的时尚杂志,与《VOGUE》、《VANITYFAIR》、《GQ》同门,吏属于美国康泰纳仕集团。一直以出色的摄影享有极高声誉,其超大版面的版式也使其能够更适合体现其时尚界的内容及图片。但因为广告收入太少,可能即将面临停刊,可以去淘宝买历年的买电子版。

除了《W》美国版,《W》韩国版也是我***常看的,基本上韩国当红组合、小鲜肉、小姐姐都会在上面出现,而且拍摄质量相当高。

◆  ◆  ◆

Nylon

▲《Nylon》美国版

《Nylon》是一本以流行文化和时装为主题的美国杂志。内容包含时尚、音乐、美妆、派对等,可以说涵盖了时髦年轻人想要了解的方方面面。名称“Nylon”来自纽约和伦敦两个城市的英文名称(NewYork +London)。主要读者群瞄准20岁至35岁的年轻人。

▲《Nylon》日本版

《Nylon》美国纸质版已于2017年停刊,并完全转向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但这似乎并不影响它在年轻读者心目中的地位,那些喜欢《Nylon》的女孩儿们,被称作是 Nylon Girls,独立、有主见是她们独特的标签。这一定义也从美国带向了亚洲,并迅速俘获了大批读者。《Nylon》日本版被认为是***得“Nylon”精髓,甚至在排版和摄影风格上更胜一筹的版本。

▲《Nylon》中国版

在《Nylon》美国版停刊的同年,《Nylon 尼龙》中国版公开创刊号封面,易烊千玺成为首封人物。未来,《Nylon》中国版会以月刊形式发行,音乐、摄影、时尚、美妆、校园都会是这本杂志所关注的点。在如今这个流量当道、小鲜肉小姐姐盛行的年代,了解下年轻人的世界,还是有助于年轻的心态的。

◆  ◆  ◆

032c

目前值得关注的要数《032c》这本来自柏林的异端杂志,创刊十几年来它一直都是独特的文化风向标。杂志总部位于柏林野兽派 St Agnes 教堂改造的建筑中,由 Maria 和 Joerg Koch 这对夫妻运营。杂志从欧陆文化观点探讨当代时尚设计、生活美学、政经议题,诗意的视觉风格具有一种文学性。

《032c》对于文化的包罗万象无疑是先锋之举,如果说主流或商业性质大刊在内容导向上,「被动」地引发读者对当下时代文化、思潮产生共鸣,《032c》则在「主动」创造一种文化及思潮。

杂志资源科普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力量》杂志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一批出版的科普杂志,到现在依旧受到很多读者的信赖和喜爱。许多的科学家都是读着《知识就是力量》长大的。

不知道你具体想普哪方面的科学撒``天文地理人文很大的了``有专业性的``也有大类的 ```《科幻世界》我一直都看`真的很开思想`科幻世界 - 中文第一幻想门户科幻世界杂志的官方网站, 有科幻新闻, 原创和评论, 论坛等. 《百科知识》很不错~~创刊于 1979 年 6 月,隶属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管单位是中国出版集团。它主要介绍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等学科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成果,科学文化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影响,科学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背景知识,以及人们为提高文化素养所需的基本知识。 如果可以cctv-10``也很好``

邮发代号 名称 刊期 单价2-802 《科学世界》 月刊 122-950 《走进科学》 月刊 1080-392《科普画王》(智慧版)月刊 682-404《科技潮》 月刊 《大科技.科学之谜》 月刊 《科技新时代》 月刊 124-202《科学画报》 月刊 532-20《科学24小时》 月刊 《科普文摘》 月刊 《知识窗》 月刊 《科普天地》 月刊 3662-96《科幻世界》 月刊 562-146《飞.奇幻世界》 月刊 966-19《大众科学》 月刊 82-829《海洋世界》 月刊 82-168《太空探索》 月刊 《天文爱好者》 月刊 102-280《科学就是力量》 月刊 9以上杂志均可在邮局订阅。另:由于邮局没有样刊,建议选好订哪个杂志后,先订一本,如果认为适合自己再长期订阅

《奥秘》《少年科普世界》《世界博览》《环球科学》等

程序员杂志主编

吴涛吴涛:湖北枝江人,1973年11月15日生 , 网名:飞扬工作室 易语言创始人吴涛照片如果说在中文语言编程上,中国有为数不多的开发者还寄托希望的话,那身处湖北省枝江市鑫源村的吴涛无疑是其中之一。这位数年前就开始做易语言的程序员远离了喧嚣的北京,毅然回家做起了中文可视化编程环境。 1990年吴涛开始自学程序设计,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共享软件作者,吴涛在1994年就开始了共享软件的开发。1998年,应北京乾为天公司的邀请,吴涛与该公司一起合作开发CCED2000,仅用半年就开发出了试用版,后来连续升级了五、六个版本。 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吴涛虽然能非常熟练地应用国外公司出品的开发工具,但却对此耿耿于怀。他认为,阻碍国内软件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中国人没有属于自己的编程语言,有一些国外编程语言虽然做了汉化,但那是不彻底的,除非他们重新开发全中文内核。有很多人想学会编写程序以灵活、充分地利用计算机资源,但却又不懂英文,尤其是计算机专业英语,使人很难迈过这一道门槛。对此,吴涛在2000年初开始国内第一种全中文编程开发系统——“易语言”的研制。 凭着在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易语言”的第一版开发成功。 “易语言”对在校学生尤其适合,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软件中提供的流程图功能,很大意义上就是基于这个用户群体开发的。 2001年1月:发明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编程语言——易语言。总体设计、详细开发、所有的关键技术全部由本人完成,70多万行的源代码也均由吴涛本人具体编写实现。 2004年:吴涛被《程序员》杂志评为“影响中国软件开发的20人”之一。 2005年5月:申报“易语言汉语编程环境”项目已被立项,项目编号:2005EB010211。 2005年7月1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易语言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易语言在中小学实验室与推广项目”在大连全面启动。 2005年8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颁发“易语言汉语编程环境”国家火炬计划证书。 2006年8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专家委员会设立的,专门从事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易语言汉语编程环境”技术资格认证工作的考核发证机构——全国易语言认证管理中心开通。 2006年10月11日:北京市教委金种子教育研讨会顺利在京召开,易语言得到了各教研员的一致好评。 2006年12月14日:“易语言”项目培训工作在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顺利举行。 2007年6月21日:易语言汉语编程环境获中国十大自主创新软件产品奖。 他废寝忘食,克服万难,开发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文明结晶的易语言,中国的计算机,互联网,科技信息等行业从此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刊名: 程序员 Programmer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672-3252CN: 11-5038/G2邮发代号: 2-66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程序员曾用刊名:Inter信息世界创刊时间:2000

谭浩强的 《c语言程序设计》

《程序员》推荐C++ 图书三人谈主持人:熊节(透明),《程序员》杂志编辑,C-View成员嘉 宾:孟岩(梦魇),联想公司掌上设备事业部应用开发处任职,C-View成员。与侯捷先生合译《C++ Standard Library》一书金尹(恶魔),上海天宇公司CTO,在《程序员》连载有“自由与繁荣的国度”系列文章透明:“学C++用哪本书入门”,这是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但是哪一本书是最好的入门书?似乎很难找到答案。《C++ Primer》太厚,《Effective C++》对读者要求比较高,《Essential C++》又常常被批评为“太浅”。其实说穿了:no silver bullet。想从一本书学会C++,那是不可能的。有朋友问我如何学C++,我会建议他先去找本数据结构书,把里面的习题全部用C++做一遍,然后再去看《Effective C++》。myan经常说“要在学习初期养成好习惯”,我对此颇不以为然。个人认为,《Essential C++》适合作教材,《C++ Primer》适合作参考书,《Effective C++》适合作课外读物。恶魔:很后悔当初买了《C++ Primer》。因为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它的功能效用基本是和《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重合。当然对于入门来说,它还是很不错的。但是《C++ Primer》太厚,一来导致看书极其不方便,二来系统学习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对于目前这个越来越快餐化的时代来说,的确有很多不适合的地方,不过可以作为初学者的参考书。现在我以一块K3 CPU的代价把它借给了别人,希望我那位同事能够从中得到一些益处。如果已经具备了C基础,我建议看国内的书,例如钱能的《 C++大学教程(第二版) 》。(如果没有C的基础还是看谭浩强的C语言)。这本书对C讲得还算比较清晰,有很多习题值得一做,特别是最后的struct和union两个部分。其中的一些算法比较拖沓和繁琐(比如树和链表的遍历算法),读者可以尝试修改这些例子,作为最后对C语言的一些总结测试。梦魇: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四五年前的情形。今天对于C++有一点认识的人,多半是从那几年就开始学C++了。那时根本没有品牌观念。从书店里找一本C++书,如果看着还算明白,就买下来。我记得那时候宛延闿、张国锋、麦中凡教授的书都受到很高的赞誉。我个人最早的一本C++书是Greg Perry的一本书,今天想起来,其实是一本打着C++旗号的C语言教程。对我作用最大的一本书是国防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书名记不得了,作者叫斯蒂芬·布莱哈。透明:还记得以前曾批评过一本C++书,是北航出的,整本书就没有出现过class关键字。那本书,说穿了其实只是介绍了C语言和iostream库的用法,根本不能算C++。而当时我常常推荐的一本书是电子科技大学张松梅老师的C++教程。那本书,直到今天来看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唯一的缺憾就是由于年代久远,许多东西已经过时了。而对于一本技术书籍来说,“过时”是最不可接受的。总体来说,那时使用C++的人真是在“盲人摸象”。不过这也有好处,就是对C++的很多细节能搞清楚,以后看到经典好书时比较容易理解;当然坏处就是概念不清,甚至都不知道C++和Visual C++、Borland C++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梦魇:整个90年代,其实大部分人对于C++的认识都似是而非。一开始是等同于Borland C++,后来是等同于Visual C++和MFC。所以一般来说,打着BC和VC旗号的书卖得很好,人们觉得这就是C++。而我比较幸运,布莱哈的那本书虽然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谈不上高超,但基本路子是对的。可能是因为原书是给UNIX程序员的培训教材,所以没有让我一开始就形成“C++ == VC++”的认识。其实一直到1996年,我们那里搞计算机的都是唯Borland C++马首是瞻的,到了VC 出来,一下子格局全变了。1997年VC5推出之后,书店里MFC书铺天盖地,学MFC的人,头抬得都比别人高一些。不过现在看来,那时候大部分的MFC书都是三流货色。我曾经有一段时间认为,那一批程序员中间有不少被误导了。根本原因就是相对的封闭。透明:我觉得一本书的价值有两方面:第一,教给你实用的技术;第二,促使你去思考。对于一本介绍VC(或者说MFC)使用方法的书,我根本不希望它能促使我有什么思考,所以我就一定要求它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完美无瑕。我刚开始用VC的时候,买的第一本书就是潘爱民老师翻译的《VC技术内幕》(第四版),没有受到那些“三流货色”的误导,应该说是很幸运的。梦魇:1999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开始出版“计算机科学丛书”,其中的《Thinking in C++》第一版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其实我一直不认为这本书很出色,虽然拿过一次大奖。然而我们都得承认,这本书在C++书籍领域里第一次建立了品牌观念,很多初学者开始知道,不是随便买哪一本都一样的。再往后就是2000年的《 深入浅出MFC(第二版) 》第二版,以及侯先生在《程序员》上发表的那一篇《C++/OOP大系》,加上整个大环境的变化,品牌观念深入人心,C++书籍市场终于开始逐渐与世界同步。回想往事,我的感觉是,那个需要战战兢兢选择入门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天的C++初学者,大可以放心地买口碑好、自己读起来思路顺畅的书,入门不再是太大的问题。还有一些程序员已经学了几年C++,但看到今天出版的一些新书,感觉比较陌生,这也不是什么问题。侯先生经常说“凡走过必留下足迹”,所谓“走弯路”,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于具体的推荐表,就不好一概而论了。总之在我的印象里,《Essential C++》、《C++ Primer》、钱能教授的C++教程,都不错。甚至有人一上来就看Bjarne Stroustrup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只要他喜欢,也没什么不可以。透明:我同意你的观点。不管怎么说,编程是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问。要想对C++对象模型有深入的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一串程序去看结果;要想学会OOP,也只能从项目中学。对于初学者,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不停地写程序,写真正有用的程序,写到有问题的时候就去查书,于是自然就会知道哪本书好哪本书不好。不过我们的教育制度能不能让大学里的学生们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我表示怀疑。以我的经验,学C++有两个门槛:入门和使用。完全看不懂C++,这是一个门槛,但是只要有一本合适的入门书,很快就能跨过。要想真正用上C++,却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尤其对于学生来说,接触到的东西多是“玩具”,很难有实战的机会。所以经常看见有人问“C++到底能做什么”,这是C++学习中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我们都是做了相当长时间的C++程序之后才看到一些真正经典的书,也正是因为走了相当长的弯路之后才知道这些书的经典之所在。所谓弯路,我想也是一种必须的积累。就算一开始就看《Essential C++》和《C++ Primer》,没有两三年的时间恐怕还是难有所得。恶魔:有两句十分有道理的话,一是我大学的C语言老师说的“写程序不如说是抄程序”,另一句是一网友说的“好的设计来自借鉴,天才的设计来自剽窃”。对于我这个理性批判主义者来说,这两句话的确不太适合。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对于初学者来说,剽窃大师的作品是通向成功的最快捷径。我个人认为,对于C++的初学者来说,首先要确定自己专业领域内主要使用的特性的方向。因为C++的特性如此众多,初学者想贪多基本是不可能成功的。C++的编程范式基本可以分为ADT+PP、GP和OO三个方向。对于ADT+PP范式来说,初学者的主要问题不是学习C++,而是学习C的使用。对于这样的初学者,国内的几本书还是写得比较清楚,符合中国人的习惯,比如谭浩强的《C语言教程》、钱能的《C++语言大学教程》。这两本书我首推第一本,因为这一本我潜心研究了一年,这本书当中很多程序是可以剽窃的,而且可以对这些程序进行加工和提升。比如结构这一章中,它所给出的用struct来实现链表、二叉树的算法是相当蹩脚的。学习ADT+PP的初学者将这本书揣摩透以后可以尝试修改这两个程序。另外这本书的第二版稍微涉及了一些关于“类”的内容。学习ADT+PP的初学者,可以不被OO中的一些专有特性扰乱自己的思路,对于类层次扁平、无继承、无多态的程序编写是有很大好处的。透明:你好象比较推崇国内教授写的书。现在社会上有种不好的风气:一捧就捧上天,一贬就贬下地。就好象对待谭教授的书,前几年是奉为经典,这几年又有很多人使劲批评。学C++更是有点“崇洋媚外”,总是觉得初学就应该看《Essential C++》。我看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恶魔:当然《Essential C++》也值得看看。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没有谭浩强的《C语言教程》来得好。主要原因是:第一,C++的所有特性都点到了,但是不深,看了以后会三心二意没有方向;第二,可以抄袭借鉴的例子太少。《C语言教程》中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比如猴子吃桃、汉诺塔等等,这些例子对于刚刚涉及C/C++语言编程的人来说是学习编程很好的例子。《Essential C++》只能是前两本书看透以后,作为学习C++特性的一个过渡性的书籍。让读者真正领略到什么是C++的编程、和C编程的不同点在哪里。透明: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初学者往往喜欢问“哪本书比较好”,这让我很是不解。这有点像一个刚学打篮球的人问“王治郅和科比谁比较厉害”。当然科比更厉害一些。但如果你是想学打篮球,这两个人都非常非常有资格教你,你跟谁学都能学得很强——关键不是在于你选哪个老师,而是在于你自己用多少功夫去学。透明:回到原来话题。学会了C++的语法,能看懂C++代码之后,必须有些书来指导进阶(或者叫指点迷津)。我觉得《设计模式》很好,能够让读者看到一些精妙的用法。不过正如我经常说的,模式带来的麻烦和好处一样多,甚至麻烦还要更多。而且,C++本身的问题使得在C++中使用GoF模式愈加麻烦。梦魇:《Design Patterns》这本书绝对是不可以没有的,而且中英文版都不可少。最初我看中文版,说实话看不懂,但是也不觉得人家翻译得不好,所以就想,大概是原文就很难懂,加上自己水平有限。于是总是想着再找几本patterns的书来看。后来找到几本书,口碑还不错,不过水平高下,一比就出来了,还是那本《Design Patterns》最经典,最耐看。英文版出来之后,两个版本对照看,明白多了。现在觉得,其实就设计模式来讲,把这本看明白了就很不错了,不用再花费很多心思找其他的书。我现在的包里始终夹着这本书,随身携带,有备无患。至于说设计模式的副作用,和可能带来的弊端,我的体会也挺多。不过是这样,我们想一想,究竟什么情况下设计模式可以用得很好呢?一种是有经验丰富的人引导,比如要是Robert Martin带队,你在某个地方用错了设计模式,他就会指出来,说这里不对,将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弊端。对于他来说,丰富的实践经验足以支持他进行“预测型”设计。但是大部分人没这个能力,因此我们只好走第二条路和第三条路,就是“试探型”设计和“重构型”设计。遇到一个问题,你觉得用某种模式挺合适的,就大胆地用了,成功是积累经验,发现不好,出了问题了,只好改回来,那也是积累教训。这叫做“试探型”。至于重构,应该算是最有组织、成功率最高的工程化方法。先把问题“quick and dirty”地解决了,所有的暗礁都暴露出来,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模式优化设计。现在XP和UP都高度重视refactory,UP在Elaboration和Construction阶段都鼓励抽出专门的iterations进行重构。所以说如果组织快速的软件开发,当然比较倾向于这条路——打成功率嘛。透明:讲到重构,我顺便说说《Refactoring》这本书的影响。从工程本身的角度来说,你所谓的“重构型设计”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中国的开发者(也包括我在内)往往比较冲动,比较容易相信银弹的存在。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在Java中尝试过了重构的方法之后,又拿到C++中去尝试。结果发现,在Java中速度非常快的重构过程,到C++中就被减慢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C++和Java的约束条件不同。拿着Java中成功的案例直接套C++,不失败才怪。所以,我必须说:《Refactoring》这本书很有价值。但对于C++程序员来说,它的价值是让你思考,思考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如果一个C++程序员没有打算迁移到Java,那么我必须告诉他:《Refactoring》这本书不是让你照着它用的,甚至不是让你去相信它的。对于C++程序员,《Refactoring》全书可以放心相信的只有第13章,其他的部分,都必须非常谨慎地对待。梦魇:我还要就“试探型”的方法多说两句,我觉得对于个人发展来讲,“试探”也是必不可少的,撞墙不可怕,高水平的人不都是撞出来的吗?你失败了一次,就知道这个模式有什么潜在的问题,下次再用,就会多看几步,像下棋似的。撞的多了,路数就出来了。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这个感觉:用错了模式,吃了亏,再回过头去翻翻《Design Patterns》,看到人家早就指出来这个问题,不过就是那么几句话,原来看上去干巴巴的,现在觉得句句都讲到心坎上,GoF的形象马上就高大起来,还带着光环,感觉是既兴奋又懊悔。透明:现在回头来看,我更欣赏myan推荐给我的《Designing Object-Oriented C++ Applications Using Booch Method》。这本书能够帮助C++程序员理清思路培养习惯,可惜国内没有引进。相比后来商业味浓厚的UML系列书籍,我觉得这本书对于面向对象的阐释精辟独到,至今未有能出其右者。梦魇:刚才我们两人都说到Robert Martin,他可是我的榜样。那本1995年的《Designing Object Oriented C++ Application》,我觉得是每一个C++软件工程师都应该反复研读的书。可惜不仅国内没有引进,在国外的名气也不大。如果你觉得面向对象的那些道理你好像都明白,可就是一遇到实际问题就使不上劲,那这本书就是你的最佳导师。提到理清思路,还有一本书不得不提,就是Andrew Koenig的《Ruminations On C++》。每个人都应该问自己,我学了这么多年的C++,究竟什么是C++最基本的设计理念?遇到问题我第一个直觉是什么?第一个试探型的解决方案应该具有那些特点?如果你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就应该认真地去读这本书,读完了你就有了“主心骨”。透明:插一句话,谈谈“推荐书”的问题。入门书基本上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以推荐的意义也不大。而入门后的发展方向,每个人不同,这个时候就需要“高人”的指点。举个例子:我学C++的时候,myan还不认识我,所以也没有给我推荐书,我还是学过来了,所以即使你当时向我推荐了《Essential C++》或者《C++ Primer》,我也不会太感谢你;但在我认真研究OO的时候,你推荐Robert Martin那本书给我,对我帮助就特别大,而且我从别的地方也很难找到类似的推荐,所以我就很感谢你。一个程序员,必须有framework的意识,要学会用framework,还要主动去分析framework(在这方面,《Design Patterns》能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真正高质量、成气候的framework的书恐怕也就只有针对MFC的。从这个角度来说,MFC纵有千般不是,C++程序员都非常有必要先去用它、熟悉它、研究它,甚至借助《深入浅出MFC》这样的书来剖析它。不然,很难有framework的意识和感觉。当然,另一个framework也很好,那就是STL。不管用不用MFC、STL,对这两个东西的掌握和理解都是极有帮助的。最近我又在看《深入浅出MFC》,虽然已经不用MFC编程了,但帮助是一定有的。梦魇:MFC和STL方面,我还是比较推崇侯先生的两本书《深入浅出MFC》和《STL源码解析》。《深入浅出MFC》这本书,名气自然是大得不得了,不过也有不少人批评。其实书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批评当然是少不了的,不过有的时候我看到有人评论这本书,把它跟Inside VC相比,真的是牛头不对马嘴。你刚才其实说得很对,程序员应该有一点framework意识。而这本《深入浅出MFC》与其说是在讲MFC编程,不如说通篇是在拿MFC为例分析Application Framework的架构和脉络。所以无论你对于MFC本身是什么态度,这本书对每一个C++程序员都有很大的益处。透明:是的。《VC技术内幕》会告诉你“DYNAMIC_CREATE这个宏怎么用”,《深入浅出MFC》则告诉你“DYNAMIC_CREATE这个宏是怎么实现的”。所以,如果你只需要在VC下写一些小应用程序,《深入浅出MFC》的价值并不太大;但是,如果你需要设计一个稍微大一点的东西(不一定是framework),MFC的设计思想就会有所帮助。梦魇:另外,我觉得对于MFC也应该有一个公允的评价。过去是吹捧得天上有地下无,书店里铺天盖地都是MFC的书,搞得大家只知有MFC,不知有C++,甚至直到现在还有人问:“我是学MFC呢,还是学C++?VC++是不是比C++更高级的语言?”MFC成了一尊神像,阻碍了人们的视线。所以得把它从神坛上拉下来。这就是过去一两年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内批评MFC的一个目的。可是现在大家视野开阔了,.NET也出来了,MFC不再是神像了,少数人就开始以贬损MFC为乐了。我觉得这种态度是不对的。什么叫好的框架?我觉得在十几年的时间能够象MFC这样保持稳定并且不断进步的框架就是好的框架。可能我们在一些具体的设计问题上有不同看法,觉得“这个地方这么设计不是更漂亮吗?”很多时候是的,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MFC成熟稳定、有十几年的成功经验,这是最了不起的东西。另外一点,MFC中间包括着学习Win32 API编程的最佳资料。这是除了其framework方面之外的另一个亮点。我现在使用Win32 API开发,但是经常参考MFC的源代码,收获很大。透明:STL方面,我对于剖析它的源代码兴趣并不大,毕竟里面源代码多是算法问题。所以,《STL源码剖析》我也只是随便翻翻就束之高阁了。我觉得这本书用来做计算机系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教材不错,不知道有没有老师乐意这样做。对于STL,我的态度一向都是“应用至上”。不过,我一直认为SGI STL本身就是一本精彩的书,一本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经典参考书,同时也是泛型技术的参考书。想知道一个算法是如何实现的,看看STL源代码就行;想知道如何使用type traits,STL源代码里面也有例子。看别人写的书,总觉得隔着一层纱,有点挠不到痒处的感觉。SGI STL的代码写得非常漂亮,一个C++程序员如果不看看这本书,实在是可惜。梦魇:至于STL,除了《STL源码解析》之外,我举贤不避亲,强烈推荐侯先生与我合译的那本《The C++ Standard Library》。这本书质量之高是无需怀疑的。我现在手边常备此书,随时查阅,对我帮助很大。透明:C++和Java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它没有一个专门的公司来管它,最大的弱点也是它没有一个专门的公司来管它。Java程序员在学会简单的语法之后,立刻进入SUN提供的framework,一边用这个现成的framework做实际开发,一边在开发过程中继续学习Java一些幽深的特性。而这个时候,C++程序员恐怕还在问“VC和BCB哪个好”呢。这无疑是浪费时间。梦魇:刚才你说Java和C++的优劣,这个话题已经成了我们这个年代永不消失的声波了。我也不想再谈这个。不过有一点我得说清楚:现在我们很多用C++的人吃了不少苦头,探过脖子去看看Java,觉得它真是太可爱了,这种印象是不准确的。另外,Java也不简单,而且会越来越庞大复杂。在很多场合,Java还不具有竞争力。至于将来如何,我看有些Java爱好者也过分乐观了,似乎计算机科学界几十年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可以借着Java的东风解决掉,恐怕没那么容易。透明:那当然。我再次强调:No Silver Bullet。读书很重要,但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还是把“行路”放在“读书”前面。尤其对于技术书籍,如果它不能帮我解决问题、不能给我带来非常实际的利益,那么我是不会去读它的。恶魔说得对,我们这个社会很快餐,我们这个行业尤其很快餐,我们也只能努力适应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