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生活杂志主编

发布时间:

生活杂志主编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景物)。而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它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有重要作用。

文章简介:

《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诗。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此文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分成三部分,描绘了海燕面临狂风暴雨和波涛翻腾的大海时的壮丽场景。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并且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写作背景:

《海燕》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由于19世纪欧洲爆发的工业危机很快就蔓延到了俄国,在1900年到1903年的危机年代里,俄国倒闭了3000多家大小企业,被开除的工人达10万多人,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

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俄国工人运动开始从经济罢工转到政治罢工,转到游行示威,提出关于民主自由的政治要求,提出“打倒沙皇专制”的政治口号,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

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在1901年2月19日从下诺夫哥罗德(苏联时期曾改名高尔基市,苏联解体后改回原名)到了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了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尖锐演说。

3月4日他又参加了在彼得堡喀山大教堂附近举行的学生示威游行,亲自目睹了沙皇宪警对学生的血腥镇压。他还在一些作家和社会活动家联名写的抗议沙皇政府暴行的公开信上签了名。3月12日,他回到尼日尼—诺夫戈罗德。

在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之后,来自社会底层、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

揭露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它的结尾部分,就是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估计这篇作品的写作时间,不会早于3月14日和晚于3月24日)。

高尔基在《春天的旋律》里,将鸟儿加以“人格化”,而且对其中某些鸟儿加上官衔和称号,用来讽刺俄国社会各阶级的代表人物和抨击沙皇统治,这在当时是无法发表的。高尔基原想在莫斯科的《信使报》上发表,但遭到审查当局的否决。

高尔基又立即把这篇小说寄给圣彼得堡的《生活》杂志,也同样遭到审查当局的否决,但其结尾《海燕之歌》却被单独发表在当年四月号的《生活》杂志上。这是由于沙皇审查当局“漏审的疏忽”。

《生活》杂志主编波塞曾这样回忆说:“《海燕》是经过审查官叶拉庚事先审查后发表的,但他没有看出它有什么革命性的东西。”审查当局不久就发现“漏审的疏忽”所造成的严重错误,下令查封了《生活》杂志。

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16日生于俄罗斯帝国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

是著名的作家、评论家、政论家、学者,也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和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1892年用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

主要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散文诗《鹰之歌》《海燕》,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1936年6月18日逝世于莫斯科。

他的遗愿是全国人民一起抗战,他在生命之际,还写下了《对国事的呼吁》,呼吁全国人民坚持团结,一起抗战

邹韬奋的遗愿是: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

邹韬奋是我国出版事业的奠基人,他一生创办了六刊,一报一社。以“韬奋精神”为主题的的活动在北京举行。邹韬奋在抗战中曾经为出版事业6次流亡,做了243天的牢。他曾经说自己被家族埋怨的要命,但是他乐此不疲,自愿老死他乡。

邹韬奋其人

邹韬奋为我国的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奠定了出版事业的基础。他的祖籍是江西省的鹰潭市。是我国的记者和出版家。在民国15年,他成为《生活周刊》的主编,这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新闻出版工作的梦想。九一八事变以后,利用《生活周刊》在读者中的影响力为抗日战士捐款。《生活周刊》成了宣传团结抗战,谴责投降卖国为中心的舆论阵地。后来《生活周刊》遭遇迫害,他开始了他的第1次流亡生活,在国外,他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于是毅然回国,仍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创办了《大众生活》,给了抗日救亡运动强有力的支持。对于学生的救亡运动给予高度的赞扬。

邹韬奋曾经创办的《全民抗战》

邹韬奋创办的《大众生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欢迎,销量稍超过了曾经的《生活周刊》。但是却遭到了国民党的查封,并逮捕了邹韬奋等7人,制造了当时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迫于压力,国民党后来释放了这7人。出狱以后,邹韬奋和其他主编一起创办了《全民抗战》,以宣传抗战救国,争取民主权利为中心内容。这个刊物在当时的影响力非常大,居于全国刊物发行量的榜首。这个刊物的发行也推动了爱国主义运动的发展。

他的遗愿是什么?

长期奋战在爱国救亡工作中的邹韬奋,最终病倒了。经过检查他得了耳癌。于是返回到上海就医,最终在上海医院医治无效去世,终年48岁。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邹韬奋的遗嘱是他口述:“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他的一生都在追随着党的事业,在生命的最后尽头,依然希望自己能够真正地成为一名党员。为了缅怀先烈,上海政府在邹韬奋的故居建立了韬奋纪念馆。周韬奋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单向街004他乡·寻找生活的坐标》(郭玉洁)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单向街004他乡·寻找生活的坐标

豆瓣评分:

作者: 郭玉洁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2-4

页数: 218

内容简介:

本书为《单向街》系列文集的第4辑,本辑以世界城市为主题,带你去耶路撒冷、牛津、威尼斯、东京、巴西利亚、伦敦、纽约、(尼日利亚)阿布贾等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特点的城市,一览他乡的自然、地理、风土、人文,体验难得的跨文化之旅,去寻找各式生活的坐标。

作者简介:

郭玉洁,媒体人,曾任《生活》杂志编辑主任,现任《单向街》主编。许知远,公共知识分子,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现任职于《生活》、《东方企业家》杂志。已出版作品《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中国纪事》和《醒来》、《一个游荡者的世界》等。他的文章中体现着一个知识分子对中国过去与未来的思考,充满忧患意识。

家庭生活指南杂志社主编

爱客是是很多中小企业都在用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能够让销售人员实现系统化、移动化的办公,清晰的了解销售业务中的各个环节内容,从而提供业务水平。

《当代旅游》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人文社科类综合期刊,由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家庭生活指南》杂志社主办,具有国家统一刊号(国内标准刊号CN23—1508/G,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7740)。全国公开发行,邮发代号:14-237,杂志为标准大16开,旬刊,万方数据网和维普网全文搜索、收录,曾获2002—2003年度全国优秀奖。其中,中旬刊杂志以学术理论文章为主,以学术型刊物为发展方向

《怖客》杂志是正规刊物,只是没有通过邮局发行,杂志社自办发行,所以没有邮发代号。 主管: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出版:家庭生活指南杂志社 执行主编:他他(胡继学主编) 副主编:赵家三郎 责任编辑:石鼎 实习编辑:西泽尔 美术总监:董菲 美术编辑:于薇 张宇 国际刊号:ISSNI003-3353 国内刊号:CN23-1093 黑新出报刊许字[2009]98号 创刊:2009年10月 如果需要购买,可以在各地报刊亭有售,也可以直接去杂志社邮购。�7�1邮购启示 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特开办邮购业务。2009年11月号(创刊号)、12月号尚有少量存刊,每套须汇款元(买一赠一合称一套)。其中元为定价,元为挂号费。为防丢失,本刊暂不办理平信邮购。同时,本刊办理2010年邮购,2010年半年邮购价为元,全年为元。汇款地址:哈尔滨市道外区景阳街134号中财雅典城14号楼4单元301《怖客》编辑部胡继学收(邮编150020)汇款时,请注明20xx年x月号,邮购x套,并写明您的邮编、详细地址、收件人姓名。收款日期及杂志启邮日期、名单,请关注本博客。

《 当代旅游 》不是核心期刊。cnki未收录 期刊CN号 23-1508/G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家庭生活指南杂志社

生态学杂志主编

《生态学报》是我国生态学及生态学各分支学科研究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世骏教授出任学报编辑委员会首任主编。1991年,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阳含熙教授继任《生态学报》编委会主编,现任主编为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宗炜教授。 1.本刊宗旨 《生态学报》报道生态学领域最新的基础理论和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学术争鸣,推动我国的生态学研究发展,培养造就生态科学研究人才,为知识创新服务,为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服务。2. 本刊学术影响 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数据统计分析,目前《生态学报》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8368次,连续7年在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的排序中,位居环境科学/生态学类期刊前列,生物学科被引次数前100名的文章《生态学报》占39篇,体现出了本刊在生态学以及生物学科领域国内一流的研究水平,是我国自然科学颇具影响的学术期刊之一。3.影响因子及被引频次 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CSPTCD 2008年数据显示本刊影响因子为,被引频次8368。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均居生物学科第1名。其中总被引用频次列全国5000多种科技期刊第2名。综上所述,《生态学报》为国家一级核心期刊。

是。该学报包含的也比较多。

的确是的。

生态学报是生态学类的最好的期刊

没有之一。就是第一哦。

张弥曼,1936年4月17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籍贯浙江绍兴嵊县,古脊椎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53年张弥曼考入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从前苏联莫斯科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事古生物研究;1983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2年担任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

1993年担任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1995年被选为伦敦林奈学会外籍会员;2011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6年10月获得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奖;

2018年3月23日获得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2018年11月6日,获颁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19年1月,被评为2018年度十大女性新闻人物。2019年11月18日,获得中国古生物学会终身成就荣誉。

张弥曼主要从事比较形态学、古鱼类学、中-新生代地层、古地理学、 古生态学及生物进化论的研究,探讨了东亚真骨鱼类的起源演化和动物地理学提供了化石证据。

张弥曼的个人生活:

张弥曼的父亲在世时,对故乡和母亲十分牵挂,这份牵挂也潜移默化地刻到张弥曼心中。1948年,张弥曼回到老家嵊州沙地村过年。1974年张弥曼再次回到老家。

2004年相隔30年再回老家,张弥曼参观了家乡的城市建设面貌和一些企业的厂房,发现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她总共回过老家3次,每次回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她把这些感受写成了《回乡偶记》。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张弥曼

时尚先生杂志主编

苏芒的人物经历:大学之前的时光在南京度过,从小学习古筝,6岁时参演过话剧《沉浮》,10岁在导演孙周的处女作电视剧里出演过角色。

15岁时她跳级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成为该校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8岁时出版个人诗集《旱季》,她的散文曾发表在《读者文摘》中;1991年,取得中国音乐学院的文学学士学位。

1994年,她加入了时尚杂志社,当时中国没有任何时尚杂志,杂志社只有7个员工,工作条件十分简陋。起初她担任小记者、小编辑,以及广告销售工作,有时还要负责广告催款。

1997年,苏芒与时尚杂志创办人刘江等人在美国赫斯特大厦共同会见国际时尚杂志COSMOPOLITAN终身主编海伦·格莉·布朗,与COSMOPOLITAN展开合作。

1999年,她先后负责《时尚COSMO》《时尚先生esquire》等5本广告经营业务,同时担任部分编辑工作。

2000年,以最时尚的健康、最健康的时尚为编辑理念,创办《时尚健康》杂志,在市场上发行后获得成功,她也成为时尚集团第一任执行出版人。

2001年,时尚集团任命苏芒创刊《时尚芭莎》杂志,开始担任该杂志执行出版人与主编,与世界上历史悠久的高级时装杂志Harper’s BAZAAR合作。

人物评价:

苏芒以专注的时尚热情、专业的杂志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长期奋斗在时尚杂志第一线。拥有广泛的国内外时尚、明星资源;全面而专业的杂志经验;和良好社会口碑。为时尚传媒集团创造良好的综合效应,是时尚传媒集团培养的优秀出版人才。

苏芒是国内地最资深的时尚杂志专业人士和时尚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她和我们熟悉的那些中外影视里的“时尚女魔头”一样,气场极其强大,对工作有近乎偏执的热爱。

GQ》杂志主编:年薪100万;《VOUGE》杂志主编:每月房补3万,年薪400万-500万;《风尚》杂志主编:年薪30万加奖金;《嘉人》杂志主编:年薪70万;《ELLE》杂志主编:年薪100万;《悦已》杂志主编:年薪100万;《时尚先生》杂志主编:年薪30万加奖金;《瑞丽》杂志主编:年薪24万加奖金。

给你个其它杂志的做参考,看图。

苏芒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 父亲是位作曲家。她大学之前的时光在南京度过,从小学习古筝,6岁时参演过话剧《沉浮》,10岁在导演孙周的处女作电视剧里出演过角色。15岁时她跳级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成为该校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8岁时出版个人诗集《旱季》,她的散文曾发表在《读者文摘》中 ;1991年,取得中国音乐学院的文学学士学位。1994年,她加入了时尚杂志社,当时中国没有任何时尚杂志,杂志社只有7个员工,工作条件十分简陋。起初她担任小记者、小编辑,以及广告销售工作,有时还要负责广告催款 。1997年,苏芒与时尚杂志创办人刘江等人在美国赫斯特大厦共同会见国际时尚杂志COSMOPOLITAN终身主编海伦·格莉·布朗,与COSMOPOLITAN展开合作 。1999年,她先后负责《时尚COSMO》《时尚先生esquire》等5本广告经营业务,同时担任部分编辑工作。2000年,以最时尚的健康、最健康的时尚为编辑理念,创办《时尚健康》杂志,在市场上发行后获得成功,她也成为时尚集团第一任执行出版人。2001年,时尚集团任命苏芒创刊《时尚芭莎》杂志,开始担任该杂志执行出版人与主编,与世界上历史悠久的高级时装杂志Harper’s BAZAAR合作 ,。2003年,“非典”爆发后,苏芒想为困难中的人带去希望,因而发起了“BAZAAR明星慈善夜”,首次提出“让慈善成为时尚”的理念,开创了明星、时尚、慈善、媒体4重影响力的大型慈善拍卖晚会的模式,倡导品牌、明星、企业、个人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第一次慈善夜以“慈善,到底是谁需要谁”为主题,为北京红十字协会筹款,最终拍得善款万元 。2004年,“慈善夜”在短短的4个小时内筹集善款61万余元,为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西部母亲健康快车”工程贡献了5辆救护保健医疗车。2005年,她开始进行杂志品牌化发展,创办《芭莎男士》杂志,为中国第一本商业品位男性杂志;同年,”慈善夜”通过拍卖世界品牌捐赠的限量版物品,筹得善款172万元,捐赠给了北京慈善总会下属的助学项目。2006年,“慈善夜”为奥迪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发起的“童梦圆”项目筹集善款,共筹得3518439元。“童梦圆”计划从2006年起,连续5年在中国西部10个省、自治区22个县的150个自然村,为那些虽然因各种原因离开学校、但仍然拥有梦想的校外青少年建立150个功能齐全的“学习中心” 。2007年5月22日,苏芒与时尚传媒集团联合总裁刘江向中国民政部递交《申请中国慈善日建议书》,这是由《时尚芭莎BAZAAR》发起、百位企业家和明星联合签名申请“中国慈善日”的建议书;9月8日,BAZAAR 明星慈善夜与中华慈善总会名下“慈爱孤儿工程”项目合作,将募捐所得的7538888元用于设立“芭莎电脑圆梦教室”,在全国的慈爱儿童福利院建立设施完备的爱心电脑教室 。2008年,她作为时尚杂志界代表人物成为奥运火炬手,参与三亚站的传递 。2009年,创办《芭莎珠宝》杂志,获得珠宝界人士的肯定。2010年,与旅游卫视投资开创了中国首档高端时尚节目《必须时尚》及《绝对时尚》;随后,不仅出任时尚励志电视剧《时尚王国》的总策划一职,还在剧中客串演出 ;12月,苏芒被任命为时尚集团出版副总裁 。2011年,创刊中国第一本时尚化的高端艺术杂志《芭莎艺术》;同年出版自己的书籍《时尚的江湖》,该书阐述了苏芒十年来的心路历程和时尚进化,她还将该书的版税捐给“免费午餐计划” 。2013年4月19日,获得由国家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奖 。2014年1月1日,苏芒升任集团总裁,掌管传媒板块业务 。2015月年4月,她被任命为聚美优品独立董事 。11月,加盟青少年才艺养成励志节目《燃烧吧少年》,为少年BOSS团之一 。

一般年薪不算太多在五万左右,不过也要看是什么品牌的了,如果像大品牌,年薪都要在十万以上

《生活》杂志

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见证伟大的事件;去端详穷人的面孔和伟人的手势;去看奇异的事物——机器、军队、人群、丛林和月亮的影子;去看人的杰作——他的画作、高楼和发现;看墙后的,看房内的;看危险的;看男人爱的女人和孩子们;去看并享受着快感;去看并 震撼;去看并领悟。” 生活中有太多的美丽、精彩、奇异和感动,你所看到的生活恰恰也在丰富充实着你的生活。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久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说得很好!

许知远现任职于《生活》杂志。曾出版《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中国纪事》、《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转折年代》、《纳斯达克的一代》、《昨日与明日》、《思想的冒险》、《新闻业的怀乡病》、《这一代人的中国意识》等。

照相机记录下生命中最充满活力的时刻,生活开始了。

这是《生活》杂志第一幅照片《生活伊始》的附言。

1936年11月23日,美国报业大王亨利?鲁斯(HenryLuce),在成功地创办了《时代》周刊和《幸福》月刊之后,又创办了著名的《生活》杂志。

《生活》的问世,源于鲁斯的一个发现。鲁斯发现人们普遍喜欢图片,但当时的刊物,都是“以文为主、以图为辅”的模式。因此,他决定创办一本“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刊物。

《生活》杂志刊登来自世界各地的图片,报道一周内的新闻大事,题材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生活、娱乐和科学各个领域。它的创刊词中这样写道:

观察生活,了解世界,目睹重大事件,注视穷人的面孔和高傲者的姿态。

看奇事怪事—机器、军队、人群、丛林中或月球上的阴影;看人们的成就一绘画、高塔、新发现;看发生在数千里外的事,墙背后的事,房间里的事,危险的事;看男人所爱的女人以及许多孩童。

图片使你得到乐趣,图片使你感到惊异,图片使你获得教益。

在《生活》第一期中,刊登了伯克一怀特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荒芜的西部》。这篇来自蒙塔纳州佩克堡的报道,采用照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反映了当地接受救济的工人家庭,以及建筑工人、码头工人、舞女、酒吧间招待员和流浪者的生活。其中,《佩克堡水坝》这幅照片,还被用作这期《生活》杂志的封面。

这篇报道,确立了《生活》杂志采用组照报道新闻的办刊特色,开创了专题摄影这一新的体裁。

《生活》杂志创刊后,受到读者广泛欢迎。第一期印数达到万份,三个月后突破100万份,发行量最大时达到了860万份。

被誉为美国黑人摄影师“教父”的戈登·帕克斯(GordornParks),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一个黑人家庭。与所有的黑人一样,帕克斯从小就体验到了贫穷和种族歧视,但他从不因此而屈服。

15岁之后,帕克斯开始了流浪生活,他当过铁路餐车的服务员,还当过旅馆的看门人。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他才在华盛顿特区谋到一个新职业—美国农业安全局的摄影师,从此,开始了他的摄影生涯。后来,帕克斯为《时尚》杂志拍摄时装,但他并没有忘记那些遭受歧视的贫民。他接近他们,拍摄他们,创作了极具震撼力的作品。

1948年,帕克斯成为《生活》杂志的第一名黑人摄影师。他的第一个拍摄任务,是报道纽约哈莱姆区的黑人帮派。在此之前,《生活》杂志曾让一名白人摄影师去做这项报道,但他无法进入黑帮的圈子里。作为一名黑人摄影师,帕克斯觉得自己有独特的优势,他决定去试一试。

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帕克斯找到了哈莱姆区臭名昭著的“中城派”头目雷德·杰克逊。杰克逊同意帕克斯拍摄他的帮派,条件是让他坐帕克斯的新别克跑车。按杰克逊提出的“随便走走”的建议,帕克斯带着袖珍照相机,跟着“中城派”的人四处兜风,从而有机会多侧面拍摄到这一帮派成员的真实生活。后来,帕克斯回忆这段经历时说:

每当有事发生时,例如街头打群架或斗殴之类,我就迅速拿起我的小相机,在一帮少年挥动刀子棍棒时,拍下这个场面。

帕克斯拍摄的这些照片,成为反映纽约黑帮生活的代表性报道摄影作品,给他带来了很高的荣誉。

接着,他又再接再厉,拍摄了美国南方严重的种族隔离、纽约贫民区黑人家庭的苦难、巴西首都的流浪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88年,里根总统在白宫亲自向帕克斯颁发了国家艺术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