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社科类文章是什么文体

发布时间:

社科类文章是什么文体

社科类文章指社会学和科学类的论文,是医学论文之外的划分。

社科其实就是社会科学的简称,讲的基本就是跟社会呀,人类呀等等这些相关的,你看看【社会科学前沿】里面的文章,都是社科类的,

社科类的论文就是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和探讨,这类的期刊代表有(社会科学前沿)

社科文指的是社会科学类、文学作品等一类的文章。这在高考阅读中比较常见。一般情况下科技说明文选择题错误项的编制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⑴无中生有 是指选择题中的错误选项往往依据分辨能力不强的部分考生的思路,故意加紧了些原文中没有的内容,以迷惑考生。其特点是选项内容比原文内容“多”了。如1995年科技文第1题B项。B项的表述是: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而原文的表达为:对北半球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原文中没有涉及到“分片”,“分片”一词就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再如1997年科技文第4题B项。B项的表述是:美国某些科学家对肠神经的位置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见解。检索原文可知,原文“肠脑位于食管、胃脏、小肠与结肠内组织的鞘中,含有神经细胞、神经传递质、蛋白质和复杂的环形线路。”一句,只说明了位置,而没有说明“功能”。“功能”一词就是拟题人故意插入以迷惑考生的。 ⑵歪曲文意 是指错误选项往往依照理解能力不强的考生的理解方式,故意编造一些曲解文意的内容以迷惑考生的方式,其特点是选项的内容“变”了。如1998年3题D项就是。该项的表述是: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而原文对这个问题的表述是: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以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选项的表述是显然曲解了原文内容。另外,像1996年的第3题D选项把“硫磺”、“酒精和水”等说成是制造纸浆的主要原料,1997年第1题C项说肠脑具有控制肠胃运转的独立功能等等,都是运用歪曲文意这种方式来编制的。 ⑶改变性质 是指错误选项故意把事物的属性、时态等说错,或者把可能性说成必然性,把假设说成事实或者相反以迷惑干扰考生的方式。如1997年科技文第3题A项。该项说“应激素作用于肠脑引起肠神经系统化学物质的改变”。原文在第三自然段集中说明这个问题,基本的表述是“冲击胃脏发生痉挛”“影响血清素分泌量”“导致腹泻”“吞咽困难”“改变神经功能”“导致胃灼热”。原文的这些说法其实都是“物理变化”,A选项说成是“化学物质的改变”,是故意说错了性质。再如1995年科技文第4题“不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从原文看,作者对其阐述的内容并没有作肯定的判断,而C项“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则是一个肯定判断,所以不适合作文章标题。又如1998年科技文第3题A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从原文的相关内容看,只是其中一部分品种得到推广种植。1997年科技文第3题“对‘肠脑中几乎能够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理解正确的一项”,D项说“肠脑中所有的物质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物质几乎相同。”题干中说“几乎能找到”,故不能说“所有的物质”。 (4)偷换概念 是指错误选项把文中的某个重要概念用另一个概念偷换,以此迷惑考生。如1998年科技文第1题B项“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其中“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就是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又如1999年科技文第1题B项“比较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这句话中,“更宽的范围”就属于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 (5)强加因果 是指错误选项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因果关系的,有的选项则把因果关系颠倒了。如1998年科技文第2题A项“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从原文看,“新害虫的出现”和“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同属于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危险,二者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再如2002年春季高考卷科技文第3题D项“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东印度公司因把鸦片大量销售给印度农民而一度岌岌可危。”阅读原文可知,东印度公司一度岌岌可危的原因是“经营不善”。又如1999年科技文第3题“不能作为‘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的一项”,正确的答案是D项“在发现HP之前,人们一直没有发现动物体内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发现HP之前,人们一直没有发现动物体内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并不能证明发现了HP之后,HP就一定在动物冬眠中起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1999年科技文第2题B项“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而原文的表述是“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恰恰颠倒了事物的因果。 (6)弄错时态、模态。 时态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是"已经如此",还是"将来如此"。模态是逻辑学上的一个概念,从这个角度设置选项时往往是在"必然如此"还是"可能如此"上做文章。如98年高考题C项"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的杂交之后的变种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这个选项的错误就在于"已经"二字,原文只是说"可能"如此。

社科类文章指的是什么

社科文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涉猎范围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这类文章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与顺序感,针对社会现象提出见解,通过对各个领域的不同现象的分析作为论证依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社科文指的是社会科学类、文学作品等一类的文章。这在高考阅读中比较常见。一般情况下科技说明文选择题错误项的编制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⑴无中生有 是指选择题中的错误选项往往依据分辨能力不强的部分考生的思路,故意加紧了些原文中没有的内容,以迷惑考生。其特点是选项内容比原文内容“多”了。如1995年科技文第1题B项。B项的表述是: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而原文的表达为:对北半球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原文中没有涉及到“分片”,“分片”一词就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再如1997年科技文第4题B项。B项的表述是:美国某些科学家对肠神经的位置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见解。检索原文可知,原文“肠脑位于食管、胃脏、小肠与结肠内组织的鞘中,含有神经细胞、神经传递质、蛋白质和复杂的环形线路。”一句,只说明了位置,而没有说明“功能”。“功能”一词就是拟题人故意插入以迷惑考生的。 ⑵歪曲文意 是指错误选项往往依照理解能力不强的考生的理解方式,故意编造一些曲解文意的内容以迷惑考生的方式,其特点是选项的内容“变”了。如1998年3题D项就是。该项的表述是: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而原文对这个问题的表述是: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以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选项的表述是显然曲解了原文内容。另外,像1996年的第3题D选项把“硫磺”、“酒精和水”等说成是制造纸浆的主要原料,1997年第1题C项说肠脑具有控制肠胃运转的独立功能等等,都是运用歪曲文意这种方式来编制的。 ⑶改变性质 是指错误选项故意把事物的属性、时态等说错,或者把可能性说成必然性,把假设说成事实或者相反以迷惑干扰考生的方式。如1997年科技文第3题A项。该项说“应激素作用于肠脑引起肠神经系统化学物质的改变”。原文在第三自然段集中说明这个问题,基本的表述是“冲击胃脏发生痉挛”“影响血清素分泌量”“导致腹泻”“吞咽困难”“改变神经功能”“导致胃灼热”。原文的这些说法其实都是“物理变化”,A选项说成是“化学物质的改变”,是故意说错了性质。再如1995年科技文第4题“不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从原文看,作者对其阐述的内容并没有作肯定的判断,而C项“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则是一个肯定判断,所以不适合作文章标题。又如1998年科技文第3题A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从原文的相关内容看,只是其中一部分品种得到推广种植。1997年科技文第3题“对‘肠脑中几乎能够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理解正确的一项”,D项说“肠脑中所有的物质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物质几乎相同。”题干中说“几乎能找到”,故不能说“所有的物质”。 (4)偷换概念 是指错误选项把文中的某个重要概念用另一个概念偷换,以此迷惑考生。如1998年科技文第1题B项“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其中“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就是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又如1999年科技文第1题B项“比较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这句话中,“更宽的范围”就属于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 (5)强加因果 是指错误选项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因果关系的,有的选项则把因果关系颠倒了。如1998年科技文第2题A项“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从原文看,“新害虫的出现”和“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同属于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危险,二者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再如2002年春季高考卷科技文第3题D项“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东印度公司因把鸦片大量销售给印度农民而一度岌岌可危。”阅读原文可知,东印度公司一度岌岌可危的原因是“经营不善”。又如1999年科技文第3题“不能作为‘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的一项”,正确的答案是D项“在发现HP之前,人们一直没有发现动物体内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发现HP之前,人们一直没有发现动物体内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并不能证明发现了HP之后,HP就一定在动物冬眠中起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1999年科技文第2题B项“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而原文的表述是“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恰恰颠倒了事物的因果。 (6)弄错时态、模态。 时态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是"已经如此",还是"将来如此"。模态是逻辑学上的一个概念,从这个角度设置选项时往往是在"必然如此"还是"可能如此"上做文章。如98年高考题C项"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的杂交之后的变种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这个选项的错误就在于"已经"二字,原文只是说"可能"如此。

社科文指的是社会科学类、文学作品等一类的文章。

社科文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

什么叫做社科类的文章

根据《中国图书分类法》来划分比较科学: 1、马克思主义著作 2、哲学 3、社会科学 4、自然科学 5、综合性图书 其中,社会科学类又可细分: 1、社会科学总论 2、政治、法律 3、军事 4、经济 5、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6、语言、文字 7、文学(包括世界文学和国别文学) 8、艺术(包括绘画、雕刻、书法、篆刻、音乐、戏剧和舞蹈、摄影及建筑艺术、原始艺术) 9、历史(包括考古及世界史、国别史)、地理例子有很多,比说《东方美食—酒店菜肴制作工艺与菜谱大全》

社科类的论文就是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和探讨,这类的期刊代表有(社会科学前沿)

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学科的文章。我感觉应该属于议论文!请采纳~

社科类论文也就是关于社会科学的论文,即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论文。

社科类论文所涵盖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一些学科,如人类学、心理学、考古学,它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

扩展资料

社科类论文要具有四大特点:学术性、科学性 、创造性 、理论性。

1.学术性

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2.科学性

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

3.创造性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

4.理论性

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科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什么是社会科学类论文

哲学是尺量个体生存意义的工具。社会哲学,是尺量区域、民族、国家生存意义的工具。哲学社会科学,是尺量人类整体生存在宇宙时空中的意义的工具。是尺量指引国家文明进步道路的工具。

国际上广义的哲学社会科学,不仅包括哲学学科,也涵盖了诸多相关文科学科,例如经济学、心理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社会学、人类学、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宗教学、逻辑学、伦理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

其它学系的学生若选修哲学课程或副修哲学,对其专业的研习亦将大有裨益。因为从深层次的角度来探讨,可以说,几乎任何领域的研究,都会引发出一些哲学问题,故哲学与很多其它学术领域都是相辅相成的。

任何领域都有一些与之相关的但又非其直接研究的课题例如该领域的概念及理论的基本性质为何的问题。这些课题却往往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举例说,有些和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相关的问题如科学理论和我们眼见的世界的关系为何?其本身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却正好是科学哲学所探讨的。

同样,政治哲学考察各种政治体制的合理性;法律哲学研究法律的性质与理论基础;美学则探讨品美的基础和提供理解文学和艺术的框架。再者,由于任何学科都需要应用推理和证成的准则,所以逻辑和知识论这两个哲学的领域与所有学科都有密切关连。

要讲区别,先说共同点:既然都是论文,就都有严谨的结构和规范的行文方式,比如摘要、前言、主体、结论,比如灵活与严谨并重的学院语言或学术语言等等。区别:形式上,自然科学论文标题层级表示为1、、....;社会科学类则一般采用一、(一)、1.、(1)、①...这样的形式。内容上,自然科学类的论文以定量分析为主,社会科学类则主要采用的是定性分析的方法。前者是求证性的,后者则是探索性的,当然求证和探索也可能出现交叉的情况。

工科论文的写作比较好写。。虽然没写过理科论文,但和理工科的博士同学讨论过。据他所言,他们的重点在于实验,通过实验去得到一些数据结果。如果实验完成了,且得到了一些数据,就可以开始写作了,且写作范式是非常统一的,尤其是投国外期刊的论文。重点在于说明实验设计、实验对象、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最后加一个discussion(可能不完全正确,仅就我的了解而言)。由于这种程式化写作方式,其间也不需太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而重在结果,与文科论文不同。

热门社科类文章

这个应该是属于社科学的范畴~想找这样的论文~你可以看下(社会科学前沿)这样的类似的期刊吧~写论文就是要多找参考文献~多看看,多学学

社科其实就是社会科学的简称,讲的基本就是跟社会呀,人类呀等等这些相关的,你看看【社会科学前沿】里面的文章,都是社科类的,

你这是属于人文社科类的论文,社会热点多的文章你可以看下(社会科学前沿)吧

写作思路:可以从自身发展以及社会行业发展来看待考研与就业的问题,中心要明确,语言要符合逻辑等等。

正文:

考研的主力军多为应届本科毕业生。许多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认为自己并未学习到太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还不具备当前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所要求的工作能力,或是对已经找到的工作还有诸多不满,因此他们不愿急于就业,想通过考研的方式,在校园中继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延缓择业就业的时间。这也是较多大学生选择考研的一个原因。

“研究生学历就是我们在求职时候的一块敲门砖。”在长安大学读研究生一年级的刘洋对记者说。两年前,刘洋本没有读研究生的打算,但大四求职时屡屡碰壁,他意识到了研究生学历的重要性,于是全力备考,在去年拿到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但刘洋的研究生同学马倩倩则是一心想走科研路。马倩倩来自该校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她在本科阶段就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全面,因此选择继续读研究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术殿堂,也更希望通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获得博士研究生的教育资格。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网站调查显示,在选择研究生类别时,学生报考专业型硕士的意愿更高,达到56%。专业型硕士也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体。考生选择专业型硕士的原因,首先是可以获得更多专业技能,其次是由于难度低于学术型硕士,第三是因为学制时间短。

周明是陕西师范大学的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本已经工作的他,去年又选择重返校园读研。“我来读研究生的原因很简单,工作了几年想要升职,但学历不够用,所以考了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多拿个学历,为以后做准备。”周明对记者说。

眼下,有的学生认为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就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于是在大学期间把考研作为唯一目标而选择考研;有的学生其实并不想读研究生,但受到“总归要有研究生学历”的影响而盲目跟从,导致读研就冲着一纸文凭而去。

西北大学研究生徐红晓对记者表示:“作为过来人,我还是建议大家不要先着急去盲目地选择考研或工作。要先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结合行业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形势进行综合分析,再确定是要考研还是工作。考研是否有利于就业,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就业还是考研,都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看清自己的位置。”考研这个过程十分枯燥,需要承受的压力也很大,考研与就业也并没有最佳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选择。

“我原本也想通过考研来弥补自己本科学历的不足,但是考虑再三,还是选择了就业。”提起考研,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大四学生尹雨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大一进校我就想考研究生,也一直坚定信心,一定要考上。但是由于对各个行业并不了解,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读什么专业的研究生,就一直没有定下来。”

其实,像尹雨这样只是有着考研的想法,但具体实施起来又感觉无从下手的人很多。后来尹雨觉得古代文学这个专业不错,自己又有兴趣,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决定报考南京师范大学的古代文学专业。

可这时,一年一度的“金九银十”企业招聘会走进了学校,尹雨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招聘会,居然幸运地拿到了美的集团的入职通知。在征求了众多亲戚、师长和朋友的意见,查询了相关资料后,她觉得这份工作确实很适合自己,对以后的发展也很有帮助,就放弃了继续考研的想法。

在民间关于最难的“六大考试”中,排名法考和高考之后的考研,尽管总人数远远低于中考和高考,影响力却在逐年递增。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每年全社会围绕考研的人数变化、题目难易、热门行业等话题,乃至猜题、培训、资料、复习等“考研生态链”,总会形成多波次关注的热点。

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达290万人,比2018年激增52万人,增幅达,创历史新高。单从报名人数增长的幅度来看,这确实是一大新闻。然而,倘若以为这其中“虚火重”“泡沫多”,显然是没有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这一变化。

理论上,影响我国研究生总人数变化的因素有人口基数、人均GDP以及高等院校数量等。一般认为,影响我国研究生总人数的最直接因素,是个人的高薪资待遇、高品质生活这些内在需求和整个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外在要求,在更高学历方面构成叠加,进而在考研这个环节形成“风景线”。也就是说,在我国高等教育录取率和招生总人数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考研大军总量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一定意义上,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制造业第一大国和人口第一大国,在消费电子产品、通信设备、高速列车、物联网、芯片、软件等方面具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实力,在电动车、风机、核能、太阳能光伏、节能产品等方面早已跻身大国之列,综合看,我们的研究生总人数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

以美国为例,自2000年以来,美国25岁及以上人口中,最高学位为硕士的人数翻了一番,达到2100万人。在美国成年人口中,的人拥有硕士学位、专业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我国的研究生总量占人口的比例大概在至之间。如果把考研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大业的大视野下,全社会仍然需要为此付出巨大努力。

至于说到该不该考研和考什么专业?是为了学术研究还是为了薪资待遇?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梦想?在我国的产业结构逐步向全球产业链的上游转移过程中,在知识成为社会治理以及文明进步的一个亮点之时,考研,无疑也是个体磨炼提升自己一个不错的选择。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报考规模较上年增加52万人,增幅达。考研这一话题的热度也随之一升再升,不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在职人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近日,记者就如何理性看待“考研热”,分别专访了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副院长芮小河和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杜波。

芮小河认为,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育高层次人才,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途径。目前,世界各国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许多国家已经放宽研究生教育的准入条件,以此来吸引和培养更多高端人才。在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加,既顺应了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同时,近年来专业型硕士的报考人数逐年增多,体现出考生心态由单纯追求理论研究学习向注重应用实践能力的转变,促进了以职业应用为主要目标的研究生教育机制的建立与健全,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定向培养了高层次人才。专业型硕士的热度升高,也表明越来越多的考生明确了研究生教育的意义。

芮小河说,大学毕业生考研大多是为了提升自身价值,想让日后的求职之路更加平坦广阔,但其中也不乏存在逃避就业压力、盲目跟风等消极原因。大学老师应该从自身的经历出发,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研观”,并根据学生的资历及个性特点,合理指引他们认识自身的优点劣势,规划出一条适合的发展之路。

研究生教育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提升学术和应用能力,而不是单纯为自己“镀金”。研究生学习阶段更加依靠自主学习,如果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即便是获得了硕士学位,也无法提升自身竞争力,仍会遭遇就业难题。

芮小河从高等教育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考研热度的上升也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研究生教育资源缺乏、培养模式不完善、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脱节等问题,急需正视与解决。同时,如何增进中外学术文化交流、培育高质量的研究生、更好贴合科技创新与人才市场的需求、促进产学研更好地合作发展,都将是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首要思考的问题。

考生应该冷静看待考研,结合自身的特点与需求,理智决定是否走上考研之路,选取合适的学位类型。高校也不能因为考研人数增多,盲目放宽准入条件或缩减招生规模,而应该反思教育活动开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积极应对解决。

杜波认为,大学生选择考研或者就业,抑或是选择未来从事哪个行业,其实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判断。正因为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每个人所走的道路才会各有差异。

杜波希望大学生如果在就业还是考研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时,最好先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拿一个文凭还是真心觉得自己想要通过继续学习来弥补和提升自己的不足?第二,自己未来理想的工作是什么样的,是否需要通过读研究生来支撑才能得以实现?第三,自己是否喜欢读书、读文献,喜欢思考问题?当回答这三个问题之后,自然就会清楚自己的选择了。

其实,选择就业或是考研都需要与自己未来的长期目标相匹配,而长期目标又最好和自己的性格爱好相吻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