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河南省优秀博士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河南省优秀博士毕业论文

优秀博士生论文致谢范文三篇

时光荏苒,转眼间三年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首往事,激起心中感慨万千,匆匆数载让我获益匪浅。

首先,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李贺教授,她深厚的学术造诣,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及高洁优雅的人格魅力,时时感染与影响着我们每一位门生,鼓舞了我在学术之路上前行的动力。研究生期间较早地跟随我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工作,不但丰富了学识,拓展了视野,也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经验。

在博士毕业论文的撰写方面,无论从论文选题、成文,还是在论文的修改与完成阶段,都倾注了我导师的大量心血,她深刻的见解、认真的批阅、耐心的指导都对我产生了莫大帮助。李老师不辞辛苦,对我的论文无论是在学术表达上还是在应用研究方面都进行反复修正,老师这种学术严谨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对我们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无形的激励。时光如逝,跟随导师的求学道路即将结束,我不仅在学业上收获了老师的技能知识,在生活上也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如若将来我会有所成就,那都将归功于我的.导师李贺教授。

我还要感谢管理学院的敬继鹏教授、张向先教授、毕强教授、徐宝祥教授、徐凯英教授、王萍教授、张海涛教授、黄薇教授等老师对我论文提出很多的宝贵意见,以及攻读博士几年来所有传授我专业知识和给予我帮助的所有信息管理系的老师们,是他们的指引为我宝贵的学术知识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他们的谆谆教导与无私的帮助才使得我对本专业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

同时还要感谢我所有同届的同学们,以及我同师门的师兄梁世敏、曲思伟、贺伟、毛刚,师姐关欣、刘佳、沈旺、胡泊,和我的师弟师妹们,感谢他们在我论文撰写过程中所给予我的无私帮助与关怀,正是因为他们让我在成长的过程中收获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我敬爱的家人和我亲爱的朋友们,每当我需要鼓励的时候,他们总是在我身边与我一路同行。在此,谨向所有帮助和关心我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寥寥数语,难抒心头感慨;言辞凿凿,将过往铭记于心!

首先对我的博士导师刘小斌教授送上最诚擎的感谢。本研究在选题、构思、研究、结题过程中的得到刘老师的悉心指导。他对古籍文献研究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成为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不仅授我以文,学术上对中医近代史、岭南医学史研究有较深造诣,成为我在医史文献研究中的目标,而且立德树人,默默贡献,令我终生受益。

感谢我的硕士导师王小云教授,感谢工作所在广东省中医院的黎小斌教授、刘铭山老师、成芳平副教授,感谢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学科的郑洪教授、何丽春教授、陈凯佳副教授、刘成丽副教授等,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邓柳教授,感谢南方医科大学陈达理教授。谢谢他们对我在学习和科研中的指导、帮助和支持。感谢所有博士生阶段的任课老师,让我打下了博士研究的基础,临证思维更加完备。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同门吴静、陈炜、师弟黄子天、师妹林树蓥、毛思颖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外感谢含辛节苦养育我成人的父母,还有一直在我身边鼓励帮助关怀我的爱人与个默默成长的儿子们,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最后感谢母校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工作单位广东省中医院,从年踏入校门,从此进入了恢弘壮丽的中医药殿堂,毕业后又来到了给予我更多学习机会的省中医院工作。十余年的光阴流逝,校训“厚德博学、精诚济世”一直推动我的前行,一颗感恩的心无以用言语表达。

愿中医药事业继续蓬勃发展,明天会更好。

论文完成之际,我要把发自内心的感谢诉诸笔端,献给六年读博和论文写作期间给予我教育、指导、关心、支持、鼓励和帮助的人们。首先要感谢导师周鸿教授,感谢他能够招收我这个不能专务学业的大龄学生,而且让我在其门下一呆就是六年,并始终对我充满信任、支持和鼓励,在学习、研究、论文写作和做人做事等方面给予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是导师和师母张传华女士的关心和鼓励使我树立了克服困难、完成学业的信心和勇气。教诲如春风,师恩深似海。衷心祝愿周老师和师母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

博士学习期间,崔延强教授、靳玉乐教授、徐辉教授、徐学福教授、范蔚教授、王德清教授等位教授共同开设的《教育核心问题专题研究》课程,周鸿教授开设的《高等教育理论问题研究》课程,陈时见教授开设的《中外高等教育比较研究》课程,易连云教授开设的《高校德育》课程,朱德全教授开设的《学校问题诊断研究》课程,于泽元博士开设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方法论》课程,吴代贤老师开设的《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课程等,使我受益匪浅,既丰富了教育理论知识,又了解和初步掌握了教育科研的方法与工具。在此,谨向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论文开题过程中,崔延强教授、靳玉乐教授、易连云教授、周鸿教授等提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建议;论文调研过程中,所受访高校的有关领导、老师和研究生同学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和帮助;论文写作过程中,武学超博士、张开洪博士、曹中秋老师、李亚男老师、杨岩志老师、温荣老师、方斌老师、李团结老师等为我提供了许多帮助;所引用文献的原作者,也为我的研究和写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读博期间,我的师兄唐智松、杨挺、何超、杨如安、孙世杰、刘会贵、杨毅、张学斌,师姐彭静,师弟漆新贵、龙承建、叶通贤、蒋菠、龚正华、冉隆锋、邓磊、韩春燕,师妹宋燕、李红梅、谢欧等,我的心理系级硕士班在渝同学符明秋、陈永进、刘东刚、李志、王卫红等,我的教育系级在渝同学刘义兵、沈小碚、杨晓萍、李静、李珊泽、代光英等,以及教育学院秦荣芳老师、沈光全老师,研究生院邓甲刚老师、张志远老师等,在生活和学业上给予我许多关心和帮助;河南理工大学教务处、高等教育研究所、万方科技学院的领导和同事们在我读博期间给我支持、替我分忧。在此,也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读博期间,我的妻子刘欣女士既要兢兢业业做好中学教学工作,还要操持家务,料理我的生活,关心我和儿子的学习,很辛苦;我的儿子洪义也在默默地为我加油,很懂事。因此,我还要向我的家人和所有亲人表示感谢并致以歉意!

闫福林,男,1957年出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药学院常务副院长。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重点学科“药物化学”学科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新乡市劳动模范、新乡医学院教学名师。1982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鉴定和天然药物的研发。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4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5篇,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编教材和著作4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药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河南省保健品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审评专家。白素平,女,1965年出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药学院副院长。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天然药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主要成员。河南省优秀教师。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11-2012年,美国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博士后。主要从事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生物活性成分的发现、结构修饰、合成及构效关系、作用靶点及作用机理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河南省科技厅项目2项,河南省教育厅项目1项,新乡市科技局项目1项。通过河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3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科研论文47篇,其中SCI收录22篇。新乡市红旗区政协委员、新乡医学院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刘巨源,男,1956年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新乡医学院教学名师,新乡市劳动模范。先后获得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个人和育人楷模等荣誉。1983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从事药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30年。河南省重点学科“药理学”学科带头人、省级精品课程《药理学》课程负责人、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肺间质纤维化的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副主编学术专著和教材10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先后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河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应用技术成果5项。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河南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孙祥德,男,1963年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药物分析学教研室主任。新乡医学院师德师风先进个人。1983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主讲本科生《药物分析》、《现代色谱分析》、《体内药物分析》和研究生《分离与色谱技术》等课程。研究方向为药物色谱分析和光谱分析。先后承担省、厅、校级科研课题10余项,目前承担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5部。房立真,男,1973年出生,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药物化学教研室主任。获得新乡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1993年毕业于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专业;2003年,毕业于延边大学有机合成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天然药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主要成员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合成和构效关系。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计划课题1项, 2012年获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已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SCI收录17篇。赵 营,女,1974年出生,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高校学术技术带头人。1997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专业专业,获硕士学位;-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McLean医院进行单胺转运体调控研究和PD发病机制研究。2011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专业,获药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神经精神临床药理学。多年来,从事膜转运蛋白研究,致力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研究。掌握了遗传学、表观遗传学研究方法和转运体功能研究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精神病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发表论文15篇,SCI收录12篇。吕洁丽,女,1980年出生,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优秀教师。2002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药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药物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分离、结构鉴定及中草药的品质评价。曾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标准制定等项目的研究。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化学与质量分析。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新乡医学院省级重点学科开放课题1项;参与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课题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贾岩龙,男,1977年出生,副教授,博士, 药理学教研室副主任。200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药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肿瘤学专业肿瘤生物工程方向,获医学博士学位。药理学省级重点学科肿瘤药理学方向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肿瘤与生物工程和肿瘤药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参加了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教育部“十五”、“ 211”工程重点学科“肿瘤与生物工程”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篇。获2010年河南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1年获得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河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委员,河南省药理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徐 萍,女,1979年出生,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获中药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获中药学博士学位。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二五计划“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重点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十五重大科技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目前主持承担新乡医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课题1项、省教育厅课题1项。主要从事中药抗辐射新药研发的研究。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4篇(IJRB 影响因子)。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2项。吴 娇,女,1978年出生,博士,讲师。2001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生物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院植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2011年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生物技术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2011年毕业于海南大学种质资源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药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资源化学与质量分析。主持完成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和十一五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获国家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3篇,其中SCI收录14篇。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出版著作3部。刘 巍,男,1979年出生,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任药学院科研秘书。目前从事荧光化学探针方向的研究。赵 杰,女,1982年出生,博士,讲师。2006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讲本科生《天然药物化学》和研究生《高等有机化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和结构修饰。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它项目的研究,发表SCI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闫建伟,男,1979年出生,博士,讲师。200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发展新颖的反应方法学构建结构多样性的类药性结构骨架,通过对化合物库的高通量筛选寻找新的先导化合物;活性天然产物骨架的结构修饰及构效关系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SCI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阎玺庆,男,1971年出生,博士后,讲师。1992年毕业于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200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无机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复合材料纳米摩擦学性能研究;2006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现代药剂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纳米肝靶向制剂研究;同年,进入清华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从事多肽类药物微米制剂的研发.2009年3月至6月,在扬子江药业集团从事药品研发工作。完成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深圳市科信局基金项目1项。主要从事药用高分子材料修饰及脑靶向研究。目前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合作课题1项,新乡市科技局基金1项,学校教改课题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1篇。黄 锋,男,1977年出生,博士后、讲师。2000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从汕头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主要从事药理学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肿瘤药理学、心血管药理学。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论著10余篇,被SCI收录6篇。参与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刘瑞丽,女,1975年出生,博士,讲师。1999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 2007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药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理学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神经药理学。曾参加国家杰出青年基金、“973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获省级科研鉴定2项,成果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编著作2部。孙彭利,男,1972年出生,博士,讲师。1993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有机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获药物化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药物分子的设计与合成。承担及参与课题4项,发表科研及教育论文10余篇,参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4项。宋 宇,男,1979年出生,博士,讲师。1999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10年获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神经药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理学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神经药理学,主要从事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和.神经退行性病变中针对胶质细胞的新药筛选的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基金1项,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4篇。张来宾,男,1979年出生,博士,讲师。2002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获中药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药学院,获生药学博士学位。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在浙江大学化学系作为访问学者从事研究,从事多糖化学及逆流色谱研究。承担《天然药物化学》、《中医药学概论》、《药用植物与生药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主要从事中药及天然药物生物活性成分和中药质量评价研究。参与国家自然基金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发表在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Chromatographia等杂志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宋宏林,男,1977年出生,博士,讲师。2003年毕业于锦州医学院临床药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锦州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药剂学教学科研工作。主讲本科生《工业药剂学》、《药剂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等课程从事药物新剂型的研究。研究方向:缓控释制剂和微粒制剂、注射给药系统、中药有效成分色谱分析及质量标准。标题: 关键字: 文章分类: 所有类型公告通知图片招生就业其他

云南省优秀博士毕业论文

如果你要查优秀博士毕业论文,网址是如果你要查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查询网址是目前中国知网不收录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以上网址只是查询,只有当你有账号并付款或者你所在的ip区域符合(比如你所在的大学购买了中国知网,你在校园内就可以下载)你才可以下载……应该给点“悬赏分”,呵呵

当然不错啦,如何选择院校呢要看你自己的成绩如何,还有你想去那个城市,综合这两点,选择一下,大工呢分数不低,自主划线,但是的确是个好学校,如果你成绩够好,可以试一试,大连的其他学校,比如大连海事,大连海洋之类的就会好考一点了,下面是大工的环境工程初试内容和用书,数外政国家统考,专业课自主命题,一共有四个选择,任选一个,也就是在880,882,883,884里任选一个,明白了吗,还有问题可以追问环境工程(083002) 101思想政治理论 国家统一命题。 环境工程(083002) 201英语一 国家统一命题。 环境工程(083002) 203日语 国家统一命题。 环境工程(083002) 302数学二 国家统一命题。 环境工程(083002) 880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编者:王镜岩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编者:陈雅蕙等,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环境工程(083002) 882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概论》,编者:杨志峰、刘静玲,高等教育出版社《环境化学》,编者:陈景文,全燮,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管理学》,编者:叶文虎,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环境工程(083002) 883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编者:周群英、高廷耀,高教出版社(第二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下册,编者:高廷耀,高教出版社(第二版) 《环境工程学》,编者:蒋展鹏,高教出版社(第二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编者:郝吉明、马广大,高教出版社(第二版) 环境工程(083002) 884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实验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二版),“十一五”规划教材,傅玉普 王新平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物理化学学习指导》(第三版),编者:傅玉普等.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物理化学考研重点热点导引与综合能力训练》(第三版),编者:傅玉普等.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基础化学实验》(第二版),编者:孟长功、辛剑,高等教育出版社

今年很火啊,连环境科学都得340以上才能进复试。方向看你选的导师的方向了。这个专业目前就业不是很好啊,尤其是女生。

本科生论文不收录啦

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郑州财经学院比较好,是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

郑州财经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院校。

郑州财经学院始建于1997年,前身是郑州经济管理学校,历经郑州经贸职业学院,2014年5月更为现名。主校区位于郑州市天河路36号。学校占地870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建有功能先进的校内实训中心8个,实验实训室8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12个。

教学用计算机6000台;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200万册;有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专职教师870名;学生宿舍实行标准公寓化管理;建有田径场、排球场、下沉音乐广场等各类体育文艺设施。在校生近万人,设13院2部,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艺术等学科。

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郑州市花园式单位”、“2014年最具综合实力民办高校”、“2015年河南省高等教育就业质量十佳示范院校”“河南省级众创空间”、“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学校建设:

1、师资力量

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职教师870名。

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1个,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郑州市重点专业1个,郑州市地方高校技术技能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1个,河南省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基地1个。

2、教学建设

馆藏资源

据2018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郑州财经学院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万册;通过购买和网络共享等方式,向学院读者提供“中国知网(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主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维普资源考试系统”、“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超星移动图书馆”、“中文在线”、“博看期刊”、“高校财经数据库”等20余个数据库检索服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郑州财经学院

河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省级的。河南省评选省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是贯彻落实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深化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是省级的活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鼓励创新和促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举措。

新联学院还可以,新乡校区的那个主要是依附河师大,师资力量什么的都共享,还不错,任课也主要是河师大本部教师任教,郑州校区的那个是去年刚成立的,所以现在处于发展阶段,急需招生扩大规模,且新校区被评为“2011年河南省发展最快的院校”,总体说来还是蛮不错的,最主要的是专升本的分数不高,一般没什么问题,不用忧虑,认真备考,一定可以的。以上收我的简短回答,若是不满意,将进一步关注。

河南师范大学位于新乡市东北郊,其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原河南大学理学院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1985年始称河南师范大学,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20个学院,29个研究所(中心),4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16个省级二级重点学科,55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历史学、管理学等9大学科门类。是河南省属8所骨干高校之一。中文名: 河南师范大学 外文名: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简称: 河师大 校训: 厚德博学,止于至善 创办时间: 1923年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师范 主管部门: 河南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 焦留成 所属地区: 河南新乡 主要院系: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 硕士点: 84个 博士点: 4个 院士: 6人 主要奖项: 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单位 目录河南师范大学简介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力量校风教风学风科研工作对外交流人才培养学校荣誉历史沿革校歌图书馆现任领导院系设置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文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社会发展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法学院公共事务学院新联学院(新乡校区)、(郑州校区)近年河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 河南师范大学简介 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力量校风教风学风科研工作对外交流人才培养学校荣誉历史沿革校歌图书馆现任领导院系设置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文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社会发展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法学院公共事务学院新联学院(新乡校区)、(郑州校区)近年河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 展开 编辑本段河南师范大学简介河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建校历史较长的省属重点大学,现已跻身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北依巍巍太行,南滨滚滚黄河,位于京广、太 河南师范大学荷铁路交汇处的豫北名城新乡市,坐落在广袤的牧野大地、美丽的卫水之滨。其前身是始建于 1923 年的中州大学和创建于 1951 年的平原师范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院系调整,学校先后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二院、河南第二师范学院、新乡师范学院。1985 年始称河南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建校八十六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师范河南师范大学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大学以振兴中国教育事业为已任,坚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校现设有 20 个学院, 26 个研究所(中心), 4 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 16 个省级二级重点学科, 56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历史学、管理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学校从 1978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 1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3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历史学、管理学和医学等 11 个学科门类。实验室建设学校设有省部共建细胞分化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淮水污染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污校园建设及相关活动(19张)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工程研究应用中心、 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 科技与社会研究所、邓小平理论与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河南师范大学大门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等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2009 年度河南省高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 个( 河南省高校绿色化学与技术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2009 年度河南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 个(量子芯片与精密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道地中药材保育及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设有生命科学和化学 2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计算机、经济与管理 3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单位、教育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和河南省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基地;河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河南省高中校长培训基地挂靠该校,拥有河南省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生物标本馆。学校占地面积 128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72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 2 亿元,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 230 万册,电子图书 48 万册。师资力量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据有关资料显示,[1]学校有各类学生 40000 人,教职工 2100 余人,专业技术人员 1700 余人,其中, 河南师范大学校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 7 人,设立省级特聘教授岗 12 个,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 500 余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5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6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1 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3 人, 中原学者计划 1 人 ,河南省优秀专家 29 人,河南省教学名师 3 人。编辑本段校风教风学风河南师范大学尊师重教,唯才是举。建校以来,赵纪彬、李俊甫、姚从工、魏名初、樊映川、杜孟模、孙作云、黄敦慈、许梦瀛、毕列爵、卢锦梭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在校执教。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校相关活动(16张)具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层出不穷。理论物理、物理化学、环境科学、动物学 4 个学科具有教授评审权。河南师范大学以 “ 厚德博学 止于至善 ” 为校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形成了“ 明德 正学 倡和 出新 ”的校风、“修至学 立世范 启智慧 益品行” 的教风和“尚诚朴 勤学问 重团结 养正气”的优良学风。 河南师范大学以校风淳、教风正、学风浓、本科教学水平高享誉省 河南师范大学纪念石内外。 2006 年国家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结论为 “ 优秀 ” 。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3 项,建设有 4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3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1 门国家级双语课程。学校生源充足,多年来本科招生第一志愿报考上线人数一直是招生计划的 2 倍左右,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 90% 以上,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稳定在 25% 以上。 2007 年至2009年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化学、生物科学、日语等专业进入本科一批招生,学校社会声誉日益提升。2010年,河师大本科一批增加物理学、汉语言文学两专业。同年,河南师范大学新增环境科学、社会学两个本科专业,本科招生专业增至55个;新增酒店管理、涉外旅游两个与美国南俄勒冈大学合作办学的三年制专科专业,专科招生专业增至6个。编辑本段科研工作 河南师范大学校园环境河南师范大学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在 有机药物研究、新能源材料研究、 生物技术、环境保护、 小麦生理生态研究 等方面,学校转让的高新技术成果创造的价值达到数亿元,已成为促进河南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2005—2009年,学校先后承担包括国家 “ 863 ” 、 “ 97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00 余项,结项成果 900 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省部级以上奖励 57 项,出版各类教材、学术著作 300 余部,在 SCI 、 EI 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830 余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2800 余篇。理论物理、物理化学、动物学、环境科学、细胞分化调控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河南师范大学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 SCI 收录的数量,自 1994 年至 2001 年高校大规模并校之前一直居全国高校前 50 位,其中 1995 年曾名列第 29 位,全国师范院校第 4 位。 SCI 论文引证在全国排序自 1995 年以来一直居前 51 位,最高位次为第 32 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均为中文核心期刊,哲学社会科学版跻身 CSSCI 来源期刊,成为学界公认的名刊。编辑本段对外交流 河南师范大学教学楼河南师范大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的 31 所院校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友好协作关系,派出 300 余位专家、学者赴国外讲学、深造、进行学术交流。诺贝尔奖获得者柏诺兹、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端、汪尔康、吴祖泽、沈韫芬,著名作家二月河,美国生物化学家陈亨,德国社会学家史耐德尔等 200 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被聘为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学校还常年聘有美、英、德、日等国的外籍专家来校任教。编辑本段人才培养八十六年沧桑砺洗,蕴积涵育,一代代师大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严谨治学、甘于奉献,办学效益显 河南师范大学雕塑著。在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省属高校毕业生追踪调查中,河南师范大学毕业生的政治表现和业务能力优良率均居河南省属高校前列。作为河南省人才培养的摇篮,建国至2009年,学校已为社会培养各类毕业生 12 万余人,他们当中有的成为教书育人的典型,有的成为科学研究的带头人,有的成为发展经济的企业家,有的成为政绩卓著的党政工作者。他们以良好的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骄人的工作业绩博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也为母校赢得了荣誉。编辑本段学校荣誉学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教学、科研、 河南师范大学景观管理工作均取得了突出成绩,曾被授予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毕业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人事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优秀教务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教育工会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 ,连续19 年被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曾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河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河南省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河南省五好党组织”、 “河南省文明学校”、“ 河南省高校校风校纪建设先进单位 ”、“ 河南省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河南省园林单位”、“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 、“ 河南省‘四五’普法先进单位”。 “十一五”期间,学校不断深化各项改革,优化整合办学资源,加强学科 “ 山峰 ” 建设,突出办学特色,提高综合实力,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影响较大的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托中原文化之底蕴,乘科学发展之东风,河南师范大学正以崭新的姿态昂首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2]编辑本段历史沿革河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建校历史较长的省属重点大学。其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和创建于1951年 河南师范大学的平原师范学院。在多次的社会变迁中,历经河南省立中山大学理科、省立河南大学理学院、国立河南大学理学院等时期。 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应建设之急需,1950年10月,平原省人民政府决定建立一所大学,校名暂定为“平原大学”。1951年3月,经中央教育部批准,学校定名为“平原师范学院"。1951年11月23日,平原师范学院举行了盛大的开学典礼。学校设有4个系,7个专业,在校学生485名,教职员工181名,教师83名,其中教授10余名。 1953年8月,平原师范学院与设在开封的河南大学合并成立河南师范学院,设一院、二院两个分院。一院在开封办学,由原河南大学的文科与平原师范学院的文科合并而成;二院在新乡办学,由原河南大学的理科与平原师范学院的理科合并而成。调整后,二院设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4个系,成了单纯的理科师校园活动(20张)范学院,一直持续多年。其后,根据国务院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精神,二院先后更名为河南第二师范学院、新乡师范学院。 在1956—1965年十年间,学校得到较大发展。十年间共招收学生6708人,毕业学生6007人,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合格人才,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1966年开始的十年内乱,使学校遭到了严重的摧残和破坏。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拨乱反正和一系列的建设改革工作,学校走上了振兴发展的道路。 从1975年开始,学校恢复文科专业,进入文理共同建设和发展时期,在专业设置上仍以理科为主。为了适应河南经济、教育发展形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1985年6月,新乡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从此学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时期,至今已发展成为一所规模较大、层次较多、形式多样、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师范大学。[3]编辑本段校歌点燃青春的火炬,学校掠影(13张)开启智慧的宝藏, 背负民族的希望, 谱写人生的辉煌。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巍巍学府,人才集翔。 啊~啊,河南师大,啊~啊,河南师大, 厚德博学,止于至善, 让中华文化灿烂辉煌。[4]编辑本段图书馆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随着学校的创建而诞生,随着学校的沿革而变迁,随着学校的发展而进步。她是 河南师范大学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馆舍面积27000平方米,藏书200多万册,期刊4800多种,中外文网络在线数据库10余个。馆藏涵盖理学、工学、教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学科。著名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明丛书》、《民国丛书》、《中华再造善本》等大型套书均己入藏。业己形成以专业文献为主、学科文献门类比较齐全、大型套书资源丰富的馆藏体系。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Elsevier全文电子期刊》、《Springer LINK全文电子期刊》等中外文数据库己相继开通,并购置电子图书50万册。构建了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图书馆逐步实现了业务管理自动化和信息服务网络化。构建了SAN结构的存储访问系统,信息存储容量达;馆内局域网主干采用千兆传输、百兆交换到桌面,交换机接口850个;安装了无线网络系统,可供100个用户在公共阅览区使用,为读者使用各种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386席的电子阅览室,30台触摸屏检索系统,在全省高校图书馆处于领先地位。目前采用ILASⅡ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处理采访、编目、典藏、流通、公共检索、连续出版物管理等业务,实现了业务管理自动化。电子阅览、视频点播、信息检索、文献传递、用户培训等服务实现了网络化。还能够通过网络提供馆藏和全校各教学单位资料室的中外文图书和期刊目录的公共查询、馆藏图书的预约和续借。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坚持节假日开馆,每周开放时间93小时以上。实行借、藏、阅一体化的服务方 河南师范大学式。制度化地开展读者辅导工作。在二层大厅专门设有读者总服务台。并且,所有馆藏资源都已对本科生开放。基本形成了一个以信息服务为重心的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高效率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 图书馆始终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宗旨,不断更新服务手段,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领导下,图书馆正努力成为与“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较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相适应的、河南高校系统的先进图书馆。[5]编辑本段现任领导■党 委 : 张亚伟,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具体分管党委办公室。 焦留成,党委副书记,协助书记主持党委工作。 刘纯献,党委副书,记分管组织工作,具体分管组织部、党校、统战部、老干部和政保工作。纪委书记,主持纪委全面工作。 王海旺,党委副书记,分管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分管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团委和稳定办公室。 ■ 行 政 : 焦留成,校长,全面负责行政工作,具体分管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 王桂兰,副校长,具体分管人事处、外事办公室、监察处、审计处、离退休职工管理处、档案馆。 徐存拴,副校长,具体分管教务处、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电教中心。 王新生,副校长,具体分管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集团、保卫处、基建处。 杨林,副校长,具体分管科研处、研究生学院、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学科建设办公室、网络中心。 黑建敏,副校长,具体分管财务处、新联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 孙先科,副校长,分管学生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招生办公室、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校艺术教育委员会、校体育委员会。 ■工 会 : 王海旺,工会主席,全面负责工会工作。 ■调研员 : 杨素英,调研员(正校级) ■校长助理 : 朱华北,助理,具体分管附中、校医院、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劳动服务公司、附小、幼儿园。 吴益民,助理(兼研究生学院院长)编辑本段院系设置主要院系: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环境工程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化工与制药(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对外汉语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生物技术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水产养殖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方向)(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日语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旅游管理专业 双语文化与旅游管理方向(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运动训练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行政管理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市场营销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工商管理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财务管理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社会发展学院历史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世界历史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文化与信息管理方向(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外交学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通信工程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网络工程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教育科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心理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教育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艺术设计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绘画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音乐表演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舞蹈编导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戏剧影视文学(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法学院法学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国际政治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工作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新联学院(新乡校区)、(郑州校区)近年河南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录取分数线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文科 理科生源地: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河南 山东 山西 安徽 江西 江苏 浙江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陕西 青海 宁夏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西藏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福建 甘肃 港澳台 年份: 2006 2005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 508 538 527 -- 15 本科二批 2008 525 541 527 -- 15 本科二批 2007 552 567 556 -- 20 本科二批 2006 537 556 546 -- 15 本科二批 2006 537 556 546 -- 15 本科二、三批 2005 500 527 512 -- 15 本科二批

海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哈哈 ,还有人要强哥的论文。。考试卷子都出来了

一、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4人)

王林 付丹 包妮沙 刘敏 刘晨 刘琼 余黎 李宏博 李良平 杨喜安 杨景周 苏亚 陈召曦 陈男 周丽云 周海燕 欧强 郑文波 郑贵强 姚佛军 要梅娟 赵长煜 郭东罡 郭良辉 郭岭 崔娜 曹 烨 章永梅 黄秀 曾亦建 程彦博 韩永 塞弗莱 戴紧根

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89人)

马大剑 马磊 孔银鸽 王东升 王明飞 王明玮 王清岭 王智丽 冯岩 卢燃 史青 史浙明 龙旭 乔陆印 伏海蛟 刘凤娇 刘红红 刘佳 吕书君 吕鹏瑞 孙凯 江勇 邢庆凯 何娟 余宇星 吴月英 吴礼明 吴承仁 吴虎峻 吴祥珂 宋金颖 宋琳 张吉初 张安振 张红卫 张红雨 张丽 张丽娜 张启卯 张英 张思明 张晓倩 张海涛 张艳 李士辉 李伟民 李肖龙 李波涛 杜玉雕 杜红梅 杜雪明 杜德道 杨锐 邹顺鹏 陈小丹 陈坤 和文超 尚继武 昌新玲 罗晶 郑佳浩 侯瑞 姚磊 姜晓谦 施莉莎 柯文岚 胡乔青 胡泊 荣会永 赵禹 浦敏锋 袁小平 郭东鑫 高广智 高炳宇 常青松 梁静 黄文力 黄玉洁 程伟 廖经慧 蔡比亚 蔡佳丽 潘子鹤 薛景丽 霍小旭 霍斯佳 霍蕾 魏芳芳

三、优秀学士学位论文(78人)

于璇 王宽 王桦 王玉玺 王安琪 王江朋 王丽媛 王佳琳 王彦嫱 王艳艳 王淑艳 王菁姣 王铭显 王朝朋 付慧娟 宁子杰 白莹 刘晨 刘璐 刘云龙 刘昶江 孙铭 孙俪源 孙振国 孙梦迪 庄丹丹 庄佳庆 曲文静 江月 江佳乐 许东 许汇源 何颖 吴旸 吴杰 吴青蔓 吴思源 张帅 张林 张迪 张明佳 张浩鸣 张钰琦 张琼方 李卫明 杜晓瑞 杨涛 杨礼琨 陈杨 陈鑫 陈红瑾 陈俊威 陈路路 周志浩 尚俊斌 林逸 范学敏 金威 侯颉 胡骁 胡历芳 贺雅慧 赵阳 原智远 夏瑛 姬海鹏 郭敏 郭子剑 郭非凡 郭瑞琴 高云 崔程琳 黄颖 谢佳斌 蓝雨青 翟 旭 裴瑞峰 谭伟

1、海南师范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属于同一层次的大学,在选择时可以根据地域情况去选择。2、海南师范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都属于省部共建高校,博士点与硕士点数量基本相当。

宋希强是博士后吧

湖南省优秀博士毕业论文的条件

优秀毕业论文的条件不包括间接性说明,即把观点、事实和内容用比喻或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方式往往使阅读者无法理解原本的意思,也会影响论文的质量和评分。

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现将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申报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项目宗旨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和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旨在鼓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弘扬优良学风,潜心治学,扎实研究,努力推出具有学术传承创新价值的精品力作,培养一批优秀青年学者,充分发挥国家社科基金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示范引导作用。二、资助对象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和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主要资助已基本完成且尚未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学术成果。以资助学术专著为主,也资助少量学术价值较高的资料汇编、调研报告和工具书。国家社科基金26个学科,包括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三个单列学科均可申报。三、项目类别与资助经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重点项目主要资助学术分量厚重、创新性强、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研究成果,每项资助金额为35万元左右。一般项目主要资助学术价值较高、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每项资助金额为25万元左右。申请重点项目未达到立项要求、但达到一般项目标准的可立为一般项目。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主要资助研究深入、创新程度较高、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博士论文,突出对优秀青年学者的科研支持,每项资助金额为20万元左右。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和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经费管理实行包干制试点。项目负责人要在承诺遵守科研伦理道德和作风学风诚信要求、经费全部用于与本项目研究工作相关支出的基础上,本着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原则自主决定资金使用。项目责任单位应及时制定包干制经费使用管理规定。四、申报条件1.申请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研究导向,遵守国家社科基金有关管理规定;能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学风优良;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鼓励知名专家学者和有长期学术积累的退休科研人员积极申报。2.申请人所在单位应设有科研管理部门,能够提供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申请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如申请人所在单位无科研管理部门,可委托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进行申报和管理。3.申报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的成果需完成80%以上(退休科研人员申报的成果完成比例不低于70%)。以博士论文、博士后研究报告为基础申报重点项目、一般项目,论文完成日期应为三年以上(答辩日期为2019年6月30日之前),并在原论文基础上进行实质性修改,且增删、修改内容篇幅达到原论文字数30%以上。4.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的申请人年龄应在35岁以下(1987年4月28日后出生),论文须以中文写作且被毕业院校评定为“优秀”等级,完成日期为2019年6月1日-2021年6月30日(以答辩日期为准)。同等条件下,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博士论文的优先予以支持。5.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报:(1)申请人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尚未结项;(2)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各类项目的研究成果;(3)已出版著作的修订本,或与申请人本人出版著作重复10%以上;(4)成果内容涉及国家秘密。五、申报办法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由个人直接申报;已与我办指定出版机构签署出版合同或达成出版合作意向的,须出具出版社推荐意见。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须经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推荐后由个人进行申报。具体程序如下:1.填写申请书和申报信息汇总表。下载《项目申请书》和《项目申报信息汇总表》(见附件1、2、3),用计算机填写。跨学科研究课题要以“靠近优先”原则,选择一个为

答题/ 帅小西De --期待为您解惑!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这大概由下面几个因素决定。

首先看学校,不同的学校要求不一样,不同的学校水平不一样,这样他们的博士毕业生毕业时文章数肯定不一样,一般说来,水平高的大学博士发的文章好些,文章说可能也多些。比如,有的985高校要求毕业时应该有四五篇文章,其中核心几篇,sci几篇都是有明确规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好多期刊文章泛滥成灾,没办法,为了毕业,不得不发。

第二,做研究肯定要看个人天赋,有的人三年小二十篇sci有的人延期一次又一次,七八年了还达不到学校要求,必须承认,人和人的天赋有差距,还差距很大。

博士不容易毕业,而且在职的尤其时间长。有了老婆孩子肯定要分散一部分精力,而且有工作了后顾之忧也少了。不像纯学生那么容易投入精力。

博士毕业能发多少文章是个人能力,发100篇也可以,发1篇也行,但是能不能顺利毕业就另说了。

1,目前很多学校正在逐步取消博士论文的硬性要求,更多的学校对论文的数量和层次都要要求。

越好的学校要求越高,有的学校要求sci,有的学校要求国内核心期刊,以下是国内一些学校的要求,题主可以参考。

清华大学:2019年起,不再硬性要求发表论文,新规称:”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

北京大学:本人为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时本人可以为第二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至少发表或被接受发表2篇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4篇以上(含4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其中至少1篇为CSSCI期刊论文),或2篇以上(含2篇)学术论文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应为博士生本人(与导师共同署名文章同视为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应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大学:SCI 文章两篇。且对IF(影响因子)有要求。

这么多人考博士是为了什么?做研究呗,做研究总得有研究成果吧,没有研究成果的博士和你我有什么区别。

而展现研究生成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论文,对于学校来说,这个评价标准特别好量化,而且是借助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力量来进行量化。

将来会有更多的学校会学习清华大学的方式,多元评价,但是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容易出问题,有利有弊吧。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博士毕业发论文多少取决于博士导师与博士生本人的学术水平和勤奋程度。南京大学曾要求博士毕业至少发表两篇SCI论文,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两篇相当于一篇SCl论文,均要笫一作者,合作的SCⅠ论文第二作者视同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一作。我所指导的十五名博士有个别人发表了4篇SCl论文以上包括另外有合作的SCⅠ论文或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他们除了特别勤奋有才能外,实际上为硕博连读生,在实验室干了四至五年。绝大部分博士能通过答辩拿到学位的都能发表两篇SCⅠ论文。我的同行博导的学生特别优秀者在特级杂志Scⅰence杂志发表一篇论文也可以顺利毕业获得学位。多数博士发表论文在专业一流或一般水平(影响因子2至6左右)。博士毕业论文及发表论文质量数量是博士能否通过答辩的重要因素,但学风和学习能力也极重要,如果有一项图表数据造假论文抄袭则论文再多也会被取诮学位资格,并追究导师责任。

博士毕业一般发多少文章?这问话问的都没有一个限定,中文期刊还是SCI?几区?影响因子高不高等等方面都没有,只单单问多少篇文章,是不是有点太过草率了?

我要说的是,博士毕业向来不是以发了多少篇文章来定义好坏的,因为单纯的看数量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现在更看重的是上面我说的那几点,不然你发的再多也不好找工作,一样不具有核心竞争力。

这个要求有时候不是学校要求的,而是博士导师要求的,若是没达到要求,导师一般不会让你毕业。

至于发文章的要求,都已经到了博士这个等级了,大部分的导师都是重质不重量的,不信的话你可以问问身边的博士生,他们毕业要求发表的文章是规定多少篇吗?不是的,他们一般都会回答你几区、影响因子为多少以上的SCI一篇至两篇,当然也有不做要求的,那几区都无所谓,影响因子也不做考量。

是的,导师宁愿自己的学生整个博士就发了一篇一区或者二区、影响因子为5以上的SCI,也不要发了五六篇四区、影响因子零点几的。

其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且在很多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招聘博士毕业生时,他们要求的也都是高水平的文章,分区比较靠后的可能需要十几篇才能抵得上人家一篇。而985/211等(现在可能主要说双一流)高校的要求更是高的吓人。

所以不要再问什么博士生一般能发多少文章,应该问的是博士生一般要发几区、影响因子多少以上的文章才能毕业更为准确 。

我见到有师兄发了2篇SCI刚刚能够毕业的,有师兄都快毕业了还没写到2篇SCI不断为毕业发愁,我也见过有师兄发了10篇SCI的,直接去某二本学校任教安家费就100万,每个博士能够发多少文章的数量真的天差地别。

根据我的观察博士是否能够满足毕业要求和导师的关系更大一些,但是博士是否能够发出高水平的文章更多的还是靠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想法、自己是否真正深入 探索 问题了。

1.博士是否能够达到毕业的要求真的和导师的状态有关。

有些博士生导师真的不会太管学生,心好一点的可能还会想办法让你博士顺利毕业,有的干脆就是你自己想办法、想idea,如果你想不出来的话你很可能就要延毕了。听说有个师兄就是导师不太管没办法毕业,最后退学了读了几年书还是本科学历。

有些博士生导师对学生真的会尽职尽责一些,会定期督促博士生的进度,刚开始想idea给博士生练练手,有一套成熟的培养体系,这样加上自身的努力,还是会有些学术强的学生突出出来。我们课题组的师兄就已经发表了3篇顶级期刊,还是非常厉害的。

2.博士毕竟要自己想出一些想法,有足够的创新点才能够发表文章甚至投好的文章。

博士刚开始看文献、看论文都是为了打开自己的思路,看了前人做的东西你发现他的有哪些改进的地方,这时候你和老师交流是否这个想法有进行下去的必要,如果能够做那么就把其付诸到实践当中,做实验就是这样的啊,文章不过就是做实验后的总结。你的多少篇文章就代表你博士想出了多少个成熟的创新点。

3.博士能够发多少文章还取决于专业。

一般来说传统工科、文学类的专业都比较难发文章,因为真的工科做实验、文科一些专业调研还是需要一定的实验周期的,但是像化学、材料、生物类的就相对好发文章一些。这些专业的博士平均论文数量还是比其他专业要高一些的。

结束语:能够发多少篇文章还是要看导师的状态、自身的努力有关系的,这也是为什么读博一定要找一个好导师的缘故。同时不同专业的博士平均发文章的数量也不太一样,生物、化学类的还是比其他专业多发文章的。

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关注和私信我!

我举几个学校的例子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进行补充。

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果不准确请大家更正。

不同学校,同一学校不同专业要求都不一样,有些专业发十几篇属一般水平,有些专业发一两篇已经不错了,不能比.

这种事和很多因素有关。

1.文理科之间以及不同的研究领域差别很大。理科相对好发表文章。在理科中,材料化学领域也相比数学物理方向好发。

2.你的导师是否是你所在领域的大牛。大牛的课题组相对好发文章,也相对好发好顶级期刊。

3.这和个人能力有关。我是在材料领域,已我认识的人为例,有人博士期间可以发十八九篇一作的文章,也有因为达不到学校毕业要求而被延期的。

4.和你所在学校的层次有关。学校这个平台的好坏直接影响你好不好发文章。同样一篇文章以好学校的名义投稿和以一般学校的名义投稿差别很大。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近些年来,随着各种各样的博士论文造假,以及因为博士发不出论文而选择自杀的新闻出现,人们对博士毕业的门槛产生了关注。

一名博士想要毕业的话,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证明学术水平的小论文成果达到要求;2、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就小论文这一项来说,诸如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等各大重点高校,都是要求有两篇核心期刊论文。

当然,在具体的操作上或许会降低要求,至少要有1篇核心期刊,另外一篇可以是C扩、C集或者得到学术委员会认可的普刊。

此外,对于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来说,论文数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一些专业发论文比较容易,那么数量的要求就会更多。

但不管这些要求具体为何,普遍的要求就是两篇核心期刊。达到这个要求即可毕业。

对于大多数博士来说,两篇就是他们水平的极限,这点毋庸置疑。

但对于学术水平比较高的博士来说,两篇根本就是小意思洒洒水,他们发表的数量能够达到5篇以上,就属于很不错的情况了。

总而言之,通常是两篇。

这个各个院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学年制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是2-3年毕业,但是有些院校和专业要求是4-5年的,具体还要和你发表论文的级别和数量挂钩的,如若发表文章等级高、数量多,也是可以申请提前毕业的。具体每个院校对博士毕业需要发表什么级别的文章的要求亦是不同的,比如有些学校仅一篇SCI即可或者是一篇权威(中科院某些所及一些高校)即可,但有些学校要求一篇SCI及2偏核心或2篇SCI,都是不一样的哦。不过既然到了博士阶段好好努力呢,都是辛苦的,不只是发表文章毕业的问题,重点是要做够做好研究,写出那最后的红本本才是真的哦,加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