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角色游戏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发布时间:

角色游戏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在正文写作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

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论文的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著作,是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参考文献要放在论文正文之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的要求1.在正文写作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居中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中括号表示,如[1],[2],[3],[4],[5]…,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英文句号“.”结束。2.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与正文连续编排页码。参考文献不少于6篇。3.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1)专著:〔序号]作者.专著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2)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作者.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 (期号).(3)论文集:〔序号]作者. 题(篇)名[C].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篇)名[D].授学位地:授学位单位,授学位年.(5)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6)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7)电子文档:〔序号]作者.题(篇)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网址,发表日期.关于参考文献的未尽事项可参见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

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有关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反映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论著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表明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还免除了抄袭或剽窃的嫌疑.国内外检索系统通常不仅收录论文的题名、关键词、摘要,还收录其参考文献,其中参考文献的质量和数量是评价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起点和深度以及科学依据的重要指标,也是期刊质量量化评价指标如影响因子、引用频次等统计分析的重要信息源. 因此参考文献的数量和著录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质量和出版物的整体水平. 正确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不必大段抄录原文,只摘引其中最重要的观点与数据,可以大大节约论文的篇幅. 本刊要求来稿作者,凡是引用参考文献的成果 (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图表和其他资料) 均需要对参考文献在文中引用的地方予以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列出. 作者应按照国家标准GB/T 7714-2015书写参考文献著录项.1、参考文献的分类按参考文献的提供目的划分,可分为引文文献、阅读型文献和推荐型文献3大类.①引文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为正文中的直接引语 (如数据、公式、理论、观点、图表等) 或间接引语而提供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②阅读型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曾经阅读过的文献信息资源.③推荐型文献通常是专家或教师为特定读者、特定目的而提供的、可供读者查阅的文献信息资源.2、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参考文献目前共有16个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普通图书M, 会议录C, 汇编G, 报纸N, 期刊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档案A, 舆图CM, 数据集DS, 其他Z.凡无法归属于前15个类型的文献,均可以用Z来标志.3、参考文献格式要求:1.参考文献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并在序号中加[].2.对于常见的各类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如下:1) 著作:作者姓名,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2) 期刊论文:作者姓名. 题名[J].期刊名称,年,卷 (期) :页码.3) 会议论文集:作者姓名. 题名[C]//论文集名称,会议地点,会议日期.4) 学位论文:作者姓名. 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5) 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姓名.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获取路径.6) 电子文献:作者姓名.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含文献载体标志) 见其它].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更新或修改日期) , 获取路径.7) 报告:作者姓名. 题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8) 标准:标准号. 题名[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3.同一著作中作者姓名不超过3名时,全部照录,超过3名时,只著录前3名作者,其后加“, 等”.4.其他:数据库 (DB) , 计算机程序 (GP) , 光盘 (CD) , 联机网络 (OL) .4、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 (左顶格) 或“[参考文献]” (居中) 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 [2], …,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参照ISO690及ISO 6 9 0-2, 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者. 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2]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5]尼葛洛庞帝. 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 海口:海南出版社,19%.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 (期) :起止页码. [5]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 (3) :167-173. [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3, 33 (4)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 (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 . [8]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 (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f.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 .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曰期 (任选) . [11]学术堂.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要求[EB/OL].. [12]万锦堃.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 (1983-1993) .英文版[D B/C 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如下:

一、期刊类[J]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1】安心,熊芯,李月娥。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特点[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06):75-80。

【举例2】[2]许竞。我国学历教育分化的证书制度溯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22-29。

二、专著类[M]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1】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三、报纸类[N]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1】[1]葛剑雄,陈鹏。地名、历史和文化[N]。光明日报,2015-09-24(011)。

四、论文集[C]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五、学位论文[D]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郝桂莲。反思的文学:苏珊·桑塔格小说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14。

六、研究报告[R]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9-10。

七、其他[N]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幼儿角色游戏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游戏和教学都不可相互替代。游戏能满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需要,帮助他们自由表达意愿,从而达到智慧和情感的平衡。而教育机构是不可能没有教学的,幼儿园也不例外。本文从整体上概述了幼儿园教学中课程与游戏的区别和联系,应该将二者进行有机的融合,同时对当前幼儿园教学课程与游戏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供了一些建议。

论文关键词: 幼儿园教学 游戏 渗透 课程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游戏是早期儿童课程的核心。游戏不仅为教师提供了评价儿童的线索和完成课程目标的媒介,更重要的是,儿童通过游戏与群体的要求与不断发展的自我意识之间进行协调,在智力、社会性、体质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形式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强调活动的趣味性与综合性。

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只研究游戏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游戏与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游戏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出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让游戏成为幼儿创造的源泉,使游戏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

(一)游戏给幼儿园课程注入了活力

幼儿园课程内容作为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和真实生活,渗透了课程意义的游戏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

游戏和课程的渗透就好像血液和身体的关系,血液渗透在身体的每一部位,当血液的供应充足时,人的生命力会非常旺盛,当血液出现毛病时,人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而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与之相似,它渗透在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之中。游戏作为一种内容和形式融入幼儿教育,不应是孤立的、分割的,它以反映幼儿完整的经验为目的.。安排游戏不是为游戏而游戏,而是为了借助游戏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课程选择的形式和内容要注意趣味性,强调在内容之中渗透游戏性特征。

在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孩子的体验来辨别游戏是否真正存在。如果课程中游戏成分较多,就会因其富有趣味性而深深吸引孩子,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反之,教师可能因不自觉地猜疑幼儿已有的经验而过分使外部受到控制。如,教师的过多命令,提供经过精心准备,便于控制的材料,课程内容因而显得枯燥,幼儿常常会表现出厌烦、劳累。

(二)幼儿需要相互渗透、彼此联系的经验

各种各样的学科把儿童的世界割裂和肢解了,但是,学科互相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而是一个完整的世界,生活事件和现象是整体的、相互联系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智力游戏绝对不可能只发展智力,就像角色游戏也有智力的价值一样。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一定的方式与幼儿发生作用,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在各个领域中。因此,幼儿园课程各个领域在目标、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有机联系、相互支持,关注幼儿的整体生活,抓住生活、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将游戏与教育因素融合在一起,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幼儿教育的形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帮助幼儿建构一个完整的经验体系。

(三)课程使游戏变得更有魅力

离开了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游戏,就好像是没有源头的枯水,缺乏生命力和自身的免疫力。当幼儿缺乏基本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游戏就会在原有水平上徘徊。很多时候,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贫瘠导致幼儿在游戏中频繁出现变换主题、改变游戏形式甚至有无所事事的打闹现象,从而难以实现教育目标。

从某种意义来说,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就是设置一个丰富而相互联系的整体环境,将课程中相互渗透的各领域内容和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增加游戏主题,丰富游戏情节,这样,不仅用课程滋养了游戏,增加了游戏自身对幼儿的吸引力,而且使幼儿的经验在游戏中得以延续,不断为游戏注入新的内容,帮助幼儿学习和过滤经验,促进幼儿智力和道德的成长,有指导的游戏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游戏与课程有机联系、相互融合,游戏保持自身的基本特征,又发挥出教育价值。将游戏与教育活动相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比如:一日生活主要围绕主题来开展,游戏与教育活动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所有活动都在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下以游戏或游戏性的方式出现。师幼关系表现出较多的互动性,教师是游戏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关怀和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认真努力地研究幼儿,与幼儿一起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把活动引向深入。

结 语

幼儿园是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专门机构,幼儿园教学是由游戏活动与教学课程共同构成的。在这个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发生的游戏活动绝不等同于自然游戏活动,在这个环境中的教学活动也绝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教学活动。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化,同时也是为了尊重儿童以及体现儿童自主性的需要,游戏被推崇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探讨游戏与课程的关系对开展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黎安林,走近幼教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展中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等社会交往技能。《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在《人的教育》中也说道:“儿童早期的游戏,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是最具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体验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排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的融洽和谐。

【正文】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的孩子面临的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竞争更为激烈、人际关系更趋多元的社会,这时仅仅靠智力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具有良好身心发展和较强社会交往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因此,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已得到我们的普遍关注。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交往能力的迅速发展时期,是其实现社会化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助人等社会交往技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福禄贝尔在他的《人的教育》中说道:“儿童早期的游戏,不是无关重要的。它的非常严肃,而且具有深刻的意义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游戏发展的需要,是最具典型、最具特色、最具有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角色游戏中,儿童的角色游戏水平和他们在同伴心目的地位对他们社会性技能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关系。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体验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排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的融洽和谐。同时,游戏中出现的冲突又可能导致儿童认知过程的不平衡,引发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并从中得以新的学习和发展,以进一步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中班年龄阶段,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此时,无论是认知发展水平,还是交往的兴趣和需要都趋向于成熟。幼儿的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自我为中心的小世界里,他们会因为在游戏和同伴一起嬉戏而感到快乐;他们也会因为在游戏中成功地为同伴服务感到高兴。他们渴望与同伴交往,但是,很多时候却不知道怎样与同伴交往。发现这样的问题后,我仔细思考,最后决定从幼儿最乐于接受的角色游戏下手,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游戏学习交往,掌握一些有效的交往方法。因为,角色游戏突出的特点在于,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等都是依照幼儿的兴趣、意愿、经验进行的,它非常符合幼儿交往的需要。可以说,角色游戏就是幼儿交往的乐园。

一、角色游戏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

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对幼儿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交往中,幼儿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与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学习与同伴分享、互相谦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角色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学习怎样与同伴相处,怎样处理和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活动。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自己分配商量角色,谁来当妈妈,谁来当爸爸,谁来当宝宝。爸爸负责烧饭,妈妈负责带宝宝。每个人各尽其责,像一个家庭一样活动。再比如,玩小吃店游戏的孩子必须在选择游戏之后,互相商量决定,谁来扮演老板,谁来扮演服务员。必须自己商量决定老板负责做什么事,而服务员又应该负责做什么事。在这样共同商量决定过程中,幼儿学习相互配合,互相谦让,也发展了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只有在角色游戏中,才可以让幼儿有这样相互间进行社会交往的机会。并且,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来模仿成人的交往行为,体验着他们的交往中成功或不成功的感觉,来从中不断地积累,分辨正确的交往方式,从而有选择性地内化为自己的交往经验。

二、言语的发展,也为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

维果斯基认为幼儿早期的自言自语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且具有交往意义。他认为这种自言自语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简练,但不会完全消失,只会变的更加内隐,最后转换成内部言语来调控自己的日常行为。中班幼儿,语言发展已经具备相对的稳定性,这就为幼儿间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幼儿的整个交往过程中,伴随着最频繁的就是语言间的交往。中班幼儿已经能意识到在和同伴交往时,要想让对方明确自己的行为意图,必须去用语言表达。而在角色游戏中,这种言语上的表达也是在幼儿已经具备一定表达能力经验基础之上的。通常,会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幼儿会模仿一些生活中成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交往。我记得,小雨第一次在“银行”上班的时候,就知道要用语言去提醒取款的顾客排号队,不要推挤。并且,自己去搬了许多小椅子,请排队的人坐着等。

很明显,小雨一定和成人去过银行,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发展了游戏情节。小雨用清楚的语言提醒排队的顾客要遵守“银行”的游戏规则,而且也通过他的语言表达也为今天的顾客们传递了该游戏的经验。当然,小雨是语言能力很强的孩子,所以,他能够在角色游戏中用自己的最擅长的言语表达去和更多的同伴交往,来逐步发展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心理活动环境,激发了幼儿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时期正处在意识、随意注意、随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机能及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时期,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往往建立在游戏之中,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毫无压抑的环境,才能激发幼儿去主动交往。在角色游戏中,因为没有了成人的直接旁观或干预,幼儿的心理环境通常是比较宽松的,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游戏情境中,也大多流露出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观察中发现,无论是平常的性格外向还是内向的孩子,在情绪稳定的前提下,大多数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都乐于起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是愉快地去接受同伴的主动交往。悦悦是个不大爱说话的小姑娘,她平常最喜欢选“娃娃家”游戏了,在游戏中,她会和爸爸一起商量烧什么饭菜,然后在周围的玩具中,去自己发现游戏材料来组装拼盘。“娃娃家”的爸爸也因此很喜欢和他一起玩。她喜欢抱着“娃娃家”去看小剧场看演出,会带生病的娃娃去“娃娃医院”看病。在游戏中,悦悦的语言表达虽然没身体动作表达的多,但是她能够主动去与其他游戏交往,交往的兴趣也会在一个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很自然而然地被激发。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些游戏:娃娃家、超市、理发店、医院、快餐店、银行等。每天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游戏内容完全由幼儿自由选择。在幼儿主动游戏的过程中,就必然有主动的交往。在不断交往的过程中,丰富了游戏情节的发展。而与此同时,游戏情节的发展又能够增加幼儿在游戏中交往的频率。这样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激发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角色游戏中,生活化的物质活动环境,也为幼儿的交往创造了物质条件。

游戏的场所、设备和玩具材料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环境,这些物质环境对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和兴趣,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材料与环境,以利于他们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在角色游戏中,我们所提供的材料,一部分是具备生活特征、实用性很强的器具。比如,医院里的医疗器械;娃娃家的锅碗瓢盆,这样的游戏材料能使幼儿很快理解每个区域的游戏主题,能很快参加进来并承担起相应的角色。另一部分游戏材料,也是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组成,但都是些真实程度低的简单物品和材料,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那么,对于已经具备一些社会认知经验的中班幼儿来说,生活化的游戏材料可以帮助幼儿把现实生活和想象中的角色联系到一起,通过游戏内容的提示,游戏材料的提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容易顺利进入角色情境。又因为角色游戏的中各个游戏间相互联系的必然性大,其游戏环境和材料间的相互作用,也就使得幼儿间必然产生互动,即交往。

由此可见,角色游戏中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以及幼儿自身的语言发展,为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那么,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呢?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游戏情节,使得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学会良性交往。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也就越充实、新颖,角色游戏中的交往也就越频繁。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交往行为的前提。幼儿的生活经验,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幼儿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教学活动、重大节日和外出参观等等活动中,采取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例如,外出参观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超市口海报上面的内容;观察超市、商场的货物摆放;观看收营员阿姨是怎样收营的。幼儿有了这感官经验,在以后的角色游戏中也就可能表现出来,但是游戏内容延伸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们不仅引导幼儿知其然,还让幼儿知其所以然。帮助幼儿回忆参观内容,海报上是免费品尝超市某种食物的宣传画,再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超市还可以有哪些服务?集思广益,又总结出了有送外卖、有免费装袋等等。这样,在平常的角色游戏中,幼儿也就有了更多可以模仿的内容,游戏情节进一步发展,也就可以进行更加丰富的交往活动。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频率的增加,当然是可喜的一个变化。但是,我又发现,在幼儿的交往行为中有良性的、积极的一面,也还有一些是负面的、消极的言行的出现。当然,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每位幼儿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环境影响出来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是很明显的。作为教师,我们引导每一位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多用良性交往来进行。首先,教会幼儿良性交往的方法,何为良性交往?在角色游戏中,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学会大家一起玩;学会尝试着和同伴共同商量决定一些事情,等等。这样,在不断丰富经验的前提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也就慢慢的能够做到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步养成良性交往的行为习惯。其次,向幼儿说明良性交往是正确的交往方式,也是同伴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引导幼儿树立良性交往的意识,告诉幼儿,只有采用良性交往的方式,才会交到更多的朋友。再次,就是要不断巩固幼儿良性交往行为的概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采用良性的方法进行交往的时候,我都会及时给予肯定,引导幼儿体验良性交往带来的快乐,以帮助幼儿巩固良性交往的意识。

二、角色游戏中,教师适时地指导、启发,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重要手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从而提高游戏质量,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的角色游戏。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交往的内容得以拓展。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能否促进幼儿的交往,幼儿的交往行为是否为良性交往等等。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促进他们的交往,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其次,要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幼儿的游戏,对于交往能力不同的幼儿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他们的游戏。“米其”服装店里,我们提供了各种质地的彩纸和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的方法制作出各种时装来出售。结果,游戏在进行了一个月之后,无人问津。这时,我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衣服,并且装饰的色彩很鲜艳,卖给了小剧场的演员们。看到这样的情形,第二天服装店便又挤满了人,幼儿们又活跃了起来,忙着做各式服装卖给顾客。我采用的是平行式介入方法,这种暗示指导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以达到游戏间相互联系,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目的。而对于角色游戏中不同的游戏情境,通常可以采取的指导方法也是不一样的。笑笑今天选择的是“哆睐咪”小剧场游戏,在一次次尝试着跟着音乐扭秧歌,她终于成功了,到处找她的小伙伴来看,可是大家都在忙。这时,我立刻搬张椅子过去,坐下来看她表演。看到笑笑一遍遍地成功,我连忙鼓起掌来。我的掌声吸引了其他的幼儿,来看表演的人多了,我赶紧向观众说明需要买票才能看表演,他们纷纷向我做出买票的姿势,才坐下来看表演。从此,小剧场看表演时,演员规定:要买票才能进入看表演。这样的游戏指导方法属于交叉式介入方法。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作用。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间的交往,帮助幼儿明确一些社会规范,以便幼儿在游戏中更加有序地交往。

三、同伴的影响作用,是幼儿交往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由出生时的自然人到后来成为一个社会人,是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化的结果。影响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同伴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角色游戏中,也不难看出来幼儿的交往行为与同伴的行为方式有诸多的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说同伴是吸引幼儿参与到游戏交往中的积极因素之一。而且,幼儿的交往模式,除了从生活中的成人那里模仿学习之外,绝大部分内是从同伴那里学习来的。在游戏中,幼儿间的交往处于一种平等的气氛中,这种交往环境吸引着他们之间互相模仿、学习对方的行为,并在共同的活动中,形成一定的交往模式。每天,在一个区域内进行游戏的几个幼儿的交往能力肯定是有区别的。在观察中我发现,即使平常在集体中,不善于表达、交流的杰杰,在游戏中,因为有了好朋友天天的共同游戏,有了游戏情境的渲染,他也会很主动、大方地和同伴交往。这当然要归功于的同伴长期的、积极的影响,因为天天的交往行为方式是他所能够接受、认同的,甚至是喜欢的,所以能被杰杰在游戏中无形地吸收。在和同伴共同游戏中,会让幼儿在逐渐释放自己,产生向同伴学习的动力和愿望,在不断地模仿行为之后,幼儿自身也会习得到一些比较认可的交往经验从而内化为自己所用,这也就是同伴作用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体现。

四、游戏后的有效评价,帮助幼儿分享交往经验,能够促使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对于思维方式还不是很具备逻辑性、系统性的幼儿来说,在游戏过程中,很少能有意识地去总结自己的交往经验,及游戏中的收获的。于是,游戏后的评价环节也就必然不可或缺。教师对幼儿进行游戏评价,不仅可以了解幼儿现阶段的交往水平,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指导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本阶段,我们班的观察重点是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情况。所以,在游戏评价中,除了针对当日游戏的指导重点来和幼儿来分析、提出一些好的观点和看法之外,我们还着重去引导幼儿来相互之间交流自己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出现了哪些问题,并启发幼儿以多种形式来共同商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多个角度,来分享自己的游戏经验。比如,游戏结束后,我们鼓励幼儿先不收拾游戏材料,直接带着自己的角色来参与到评价中。实践证明,这样评价的意义很大。幼儿的情境感还很强烈的时候评价,能够帮助幼儿联想到自己在游戏中的一些行为表现,而且也更容易去发现自己在游戏中的问题。比如,今天的评价中,我们重点讨论,“银行存款的顾客多了吗?”这时,我引导幼儿看到头上贴贴花的孩子,就很明显地知道,今天在银行采取的“存款送贴花”的活动很成功,促进了幼儿与银行“存款”的游戏情节的交往。通过这样的评价,让更多的幼儿了解到最近游戏中的一些变化,进一步增强幼儿在各个游戏间的交往意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多交往的信息,弥补在游戏中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缺憾,又对幼儿的交往情况进行了总结、概括,帮助我自己更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指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

角色游戏符合了幼儿爱玩、爱模仿、爱表现的天性,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把游戏和幼儿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地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通过这一阶段的观察、实践,我发现:角色游戏真的是可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一座无与伦比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

2.李淑贤姚伟《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的科学启蒙教育,而不是仅仅通过过早的知识灌输,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幼儿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和模仿力较强,活泼好动,对于游戏有着天生的喜爱。科学合理的游戏活动,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大脑间的协调和思维、潜力激发,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针对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 关键词 】幼儿园;学前教育;游戏应用;实践策略

早期传统应试教育给幼儿的学前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了能够使幼儿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不输在起跑线上,众多家长和幼儿园过早的开展课本教学,幼儿园教学“小学化”严重,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阻碍了其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形成,不利于幼儿的未来发展。而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使用游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提高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科学合理的游戏在学前教育中能够以知识作为主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具有一定的启蒙性和趣味性,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到愉悦,对事物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能够获得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对一些简单的现象有了基本的认识,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思维能力。游戏教学法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对于增强幼儿探索意识和问题发现能力,大有裨益。游戏教学中,幼儿感受到创造的自由,想象的'快乐,和其他伙伴一起合作并体验到成功,能够直观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优点特长。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合理的使用游戏,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游戏要符合幼儿的当前认知水平,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幼儿主动融入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动手实践,提高启蒙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运用游戏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使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太难或者太简单的游戏都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因此,在游戏选择上应当细心认真,既要照顾不同幼儿之间的能力水平差异,又要满足幼儿的整体认知水平需求。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差异性,深入了解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和爱好特长,适当对游戏进行改编,使每位幼儿都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体验。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做游戏,也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促进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积木搭建游戏,锻炼幼儿对于不同图形的认识,并锻炼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如果发现幼儿缺乏耐心和兴趣时,应当改变教学策略,教这些幼儿使用积木做一些其他的小游戏,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2.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游戏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是学前教育游戏与其他游戏的基本区别,游戏应当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去学习,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只有这样游戏才能够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提高幼儿的自主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游戏也应当结合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设计,并且要注重教育性,不能够为了玩而玩。游戏做完之后,幼儿都应当有所进步,而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游戏分为认知性和活动性游戏,认知类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活动性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游戏设计中,需要制定一定的游戏矛盾,使幼儿对游戏产生兴趣,激发幼儿的游戏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游戏对幼儿产生影响,促进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和进步。比如,在爸爸妈妈找一找游戏中,让幼儿将父母和自己的照片、音视频搜集起来,在班上进行演讲和展览,讲一讲和父母的故事,比赛哪个幼儿讲得好。随后可以开展相关的活动,在家长会上请幼儿来讲述,促进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提高游戏对幼儿的成长效果。

3.游戏应当能够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中,应当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使幼儿自主发挥创造能力,找到不一样的游戏玩法,获得更多的游戏体验,促进幼儿的创新能力提升。幼儿园游戏应当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的记忆力,通过游戏能够对新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幼儿园游戏应当与生活接轨,这样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生活经验,促进幼儿的理解。另外,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游戏内容进行分解指导,加强幼儿对游戏本质的理解,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良好。既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感受。比如,在小蚂蚁造房子游戏中,教师可以知道幼儿对不同建筑风格的房屋进行模拟建造,提高幼儿对于建筑物的感性认知能力,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

4.游戏趣味性的设置

游戏的趣味性是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的关键,只有有趣的游戏,幼儿在玩耍之中才不会感到厌烦,才能够在游戏中主动吸收知识和经验。如果游戏不能引起幼儿注意,引导幼儿思考,那么游戏的教学价值将无从体现,更不要说幼儿的学习体验和能力提升了。因此,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提高游戏趣味性。

(1)猜测。运用猜测的游戏特点,很容易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愿意探索新鲜事物,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热情。比如摸一摸、猜一猜游戏,等等。

(2)动手。动手实践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游戏特点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了自由创造的乐趣,能够随心所欲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的聪明才智。比如,建房子,搭积木游戏,等等。

(3)竞争。幼儿都有一定的表现欲望和求胜心理,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竞赛类游戏,激发幼儿的竞争心理,使幼儿参与到游戏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4)挑战。游戏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好胜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习惯,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

5.游戏要注重科学和严谨

教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本身也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引导有幼儿,结合幼儿的智力发展和亲情感体验,真正的做到游戏的教育性和科学研究。只有这样幼儿才愿意在游戏中去体验,去获得提升。游戏设计中最好包含一定的科学知识,使幼儿在游戏中对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进行绘画游戏,将生活中的花草树木和房屋进行图形描绘,使幼儿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中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同年龄的幼儿要有不同的游戏设计,使幼儿的身体得到发展,脑力得到锻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使用游戏的意义重大,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于幼儿形成优秀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十分有利,还能够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当然,教师应当注重游戏中的问题解决,关注幼儿的心理想法和游戏状态,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喜欢的游戏,都能在游戏中获得提升。另外,教师要做好游戏环境的建设,使幼儿有一个安全系数高的游戏环境,保障幼儿在游戏中的身体安全,使幼儿能够放心的在游戏中玩耍,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辉.科学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有效应用[J].时代教育,2017,(14):207.

[2]谢海梅.“3+3”模式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2017,(06):97.

[3]杨敏,彭小翠.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传承与创新———以广州市增城区凤凰城凤妍幼儿园为例[J].新课程,2017,(04):39+41.

角色游戏的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应通过美与艺术的方式,达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即“寓教于乐”,这在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中尤为重要,因此,幼儿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教育手段,以引导、探究的方式,实现幼儿个性的发展、合作意识的形成、自我价值的追求与体现,而游戏无疑为一种有效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为进一步探寻游戏与教育的契合点,让幼儿轻松、愉悦地接受所学知识,本期以“游戏”为引,意图找到游戏与教学的最佳契合点,实现幼儿教育的多元化、现代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以游戏作为教学的基本活动,确定游戏在幼儿课程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自从新课改后,教育局对幼儿园课程也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强调全面贯彻游戏化的教学思想,探索新的教学实践模式,注重游戏的协调融合,充分体现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实现游戏与教育的高度结合。为幼儿智力发育与思维开发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能性,同时,也为每位幼儿提供自我展现的机会,促使幼儿的个性与能力和谐发展,使每位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激活思维。因此,在游戏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与进步,为祖国的明天打下坚实基础。但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幼儿园对于游戏化的教学机制与策略探索还远远不够。对此,在新一轮的幼儿教育改革中,如何全面贯彻幼儿“新纲要”精神,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研究”是目前幼儿园课程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它关系着幼儿教育教学的成效,关系着幼儿园课程的存亡,关系着幼儿的健康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当代学者已经开始从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教育有关现象,并将每个课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作为有机整体。而体育却过于注重对知识的认识追求,忽略了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因此,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改革中,要明确游戏对于幼儿学习的重要性,要注重教育活动中的设计与实施,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设计思想是充分体现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权利,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但由于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幼儿教育中往往比较重视学习而轻游戏,游戏一直扮演着配角的角色而没有完全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处于一种边缘地带。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游戏化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期唤起幼儿教师对游戏的重视,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加强游戏化在教学活动中的设计 一次成功的游戏活动设计是幼儿课程是否成功的关键,它是否带有教育性对于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特点与功能的游戏针对的教学内容不尽相同,给予的教学意义也大有不同。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游戏过程时,不仅要针对教学内容来选择游戏的方式与种类,还应重点考虑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的结合是否合理恰当、生动有趣。只有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才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与操作乐趣,然而教学目的是隐藏在游戏中的,教师应使幼儿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发现、体验、收获和运用相关课程知识,促使幼儿在游戏的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因此,在幼儿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整个活动过程的把握与调控,如在进行数学教学“玩玩分分——感知8以内组成与分解”活动时,教师可根据幼儿喜欢吃的这一特点设计“运西瓜”游戏,通过西瓜的运送,幼儿直观地看到原本一块的8个西瓜被分成了两份,向幼儿直观地阐述组成与分解里的“分”与“合”,便于幼儿理解与掌握,与此同时,让幼儿观看西瓜从一定高的斜坡上自由滚落的有趣情景,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经过多次重复试验,加深幼儿对8个西瓜组合与分解的感受与体会,并在游戏后做详细记录,从中发现与总结8个西瓜的不同分法。一次好的活动设计通常需要多个游戏相组合,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游戏之间动静的合理搭配,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游戏交替等问题,以此充分调动幼儿活动参与的积极主动性,营造活跃的游戏活动氛围。 二、创设游戏环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只是一味地以幼儿为对象,多以图像的手法呈现教学内容。而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却发现幼儿难以理解与掌握教师所提供的环境创设的内涵与意义,不熟悉教师所使用的惯用语法。因此,在幼儿课程教学中很难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教育作用的发挥也受到了限制。为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便于幼儿理解的游戏教学环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增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环境创设的作用。 要合理、有效地运用游戏环境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师幼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师必须创设多个游戏环境,给幼儿自由选择与参加游戏的权利,如: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创设有趣的游戏化教学环境,在教学环节中可以这样对幼儿讲:鸡妈妈有个5个孩子,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老鹰抓走了一只小鸡,这时提问幼儿还剩几只小鸡?第二天,狡猾的老鹰趁着鸡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又抓了另一只小鸡,提同样的问题,这样,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仅理解与掌握了“5以内的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还增加了教师与幼儿间的交流与互动,对构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和谐、友好关系有促进作用。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展中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等社会交往技能。《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在《人的教育》中也说道:“儿童早期的游戏,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是最具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体验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排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的融洽和谐。

【正文】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的孩子面临的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竞争更为激烈、人际关系更趋多元的社会,这时仅仅靠智力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具有良好身心发展和较强社会交往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因此,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已得到我们的普遍关注。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交往能力的迅速发展时期,是其实现社会化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助人等社会交往技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福禄贝尔在他的《人的教育》中说道:“儿童早期的游戏,不是无关重要的。它的非常严肃,而且具有深刻的意义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游戏发展的需要,是最具典型、最具特色、最具有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角色游戏中,儿童的角色游戏水平和他们在同伴心目的地位对他们社会性技能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关系。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体验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排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的融洽和谐。同时,游戏中出现的冲突又可能导致儿童认知过程的不平衡,引发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并从中得以新的学习和发展,以进一步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中班年龄阶段,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此时,无论是认知发展水平,还是交往的兴趣和需要都趋向于成熟。幼儿的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自我为中心的小世界里,他们会因为在游戏和同伴一起嬉戏而感到快乐;他们也会因为在游戏中成功地为同伴服务感到高兴。他们渴望与同伴交往,但是,很多时候却不知道怎样与同伴交往。发现这样的问题后,我仔细思考,最后决定从幼儿最乐于接受的角色游戏下手,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游戏学习交往,掌握一些有效的交往方法。因为,角色游戏突出的特点在于,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等都是依照幼儿的兴趣、意愿、经验进行的,它非常符合幼儿交往的需要。可以说,角色游戏就是幼儿交往的乐园。

一、角色游戏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

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对幼儿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交往中,幼儿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与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学习与同伴分享、互相谦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角色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学习怎样与同伴相处,怎样处理和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活动。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自己分配商量角色,谁来当妈妈,谁来当爸爸,谁来当宝宝。爸爸负责烧饭,妈妈负责带宝宝。每个人各尽其责,像一个家庭一样活动。再比如,玩小吃店游戏的孩子必须在选择游戏之后,互相商量决定,谁来扮演老板,谁来扮演服务员。必须自己商量决定老板负责做什么事,而服务员又应该负责做什么事。在这样共同商量决定过程中,幼儿学习相互配合,互相谦让,也发展了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只有在角色游戏中,才可以让幼儿有这样相互间进行社会交往的机会。并且,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来模仿成人的交往行为,体验着他们的交往中成功或不成功的感觉,来从中不断地积累,分辨正确的交往方式,从而有选择性地内化为自己的交往经验。

二、言语的发展,也为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

维果斯基认为幼儿早期的自言自语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且具有交往意义。他认为这种自言自语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简练,但不会完全消失,只会变的更加内隐,最后转换成内部言语来调控自己的日常行为。中班幼儿,语言发展已经具备相对的稳定性,这就为幼儿间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幼儿的整个交往过程中,伴随着最频繁的就是语言间的交往。中班幼儿已经能意识到在和同伴交往时,要想让对方明确自己的行为意图,必须去用语言表达。而在角色游戏中,这种言语上的表达也是在幼儿已经具备一定表达能力经验基础之上的。通常,会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幼儿会模仿一些生活中成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交往。我记得,小雨第一次在“银行”上班的时候,就知道要用语言去提醒取款的顾客排号队,不要推挤。并且,自己去搬了许多小椅子,请排队的人坐着等。

很明显,小雨一定和成人去过银行,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发展了游戏情节。小雨用清楚的语言提醒排队的顾客要遵守“银行”的游戏规则,而且也通过他的语言表达也为今天的顾客们传递了该游戏的经验。当然,小雨是语言能力很强的孩子,所以,他能够在角色游戏中用自己的最擅长的言语表达去和更多的同伴交往,来逐步发展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心理活动环境,激发了幼儿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时期正处在意识、随意注意、随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机能及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时期,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往往建立在游戏之中,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毫无压抑的环境,才能激发幼儿去主动交往。在角色游戏中,因为没有了成人的直接旁观或干预,幼儿的心理环境通常是比较宽松的,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游戏情境中,也大多流露出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观察中发现,无论是平常的性格外向还是内向的孩子,在情绪稳定的前提下,大多数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都乐于起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是愉快地去接受同伴的主动交往。悦悦是个不大爱说话的小姑娘,她平常最喜欢选“娃娃家”游戏了,在游戏中,她会和爸爸一起商量烧什么饭菜,然后在周围的玩具中,去自己发现游戏材料来组装拼盘。“娃娃家”的爸爸也因此很喜欢和他一起玩。她喜欢抱着“娃娃家”去看小剧场看演出,会带生病的娃娃去“娃娃医院”看病。在游戏中,悦悦的语言表达虽然没身体动作表达的多,但是她能够主动去与其他游戏交往,交往的兴趣也会在一个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很自然而然地被激发。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些游戏:娃娃家、超市、理发店、医院、快餐店、银行等。每天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游戏内容完全由幼儿自由选择。在幼儿主动游戏的过程中,就必然有主动的交往。在不断交往的过程中,丰富了游戏情节的发展。而与此同时,游戏情节的发展又能够增加幼儿在游戏中交往的频率。这样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激发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角色游戏中,生活化的物质活动环境,也为幼儿的交往创造了物质条件。

游戏的场所、设备和玩具材料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环境,这些物质环境对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和兴趣,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材料与环境,以利于他们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在角色游戏中,我们所提供的材料,一部分是具备生活特征、实用性很强的器具。比如,医院里的医疗器械;娃娃家的锅碗瓢盆,这样的游戏材料能使幼儿很快理解每个区域的游戏主题,能很快参加进来并承担起相应的角色。另一部分游戏材料,也是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组成,但都是些真实程度低的简单物品和材料,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那么,对于已经具备一些社会认知经验的中班幼儿来说,生活化的游戏材料可以帮助幼儿把现实生活和想象中的角色联系到一起,通过游戏内容的提示,游戏材料的提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容易顺利进入角色情境。又因为角色游戏的中各个游戏间相互联系的必然性大,其游戏环境和材料间的相互作用,也就使得幼儿间必然产生互动,即交往。

由此可见,角色游戏中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以及幼儿自身的语言发展,为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那么,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呢?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游戏情节,使得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学会良性交往。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也就越充实、新颖,角色游戏中的交往也就越频繁。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交往行为的前提。幼儿的生活经验,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幼儿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教学活动、重大节日和外出参观等等活动中,采取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例如,外出参观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超市口海报上面的内容;观察超市、商场的货物摆放;观看收营员阿姨是怎样收营的。幼儿有了这感官经验,在以后的角色游戏中也就可能表现出来,但是游戏内容延伸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们不仅引导幼儿知其然,还让幼儿知其所以然。帮助幼儿回忆参观内容,海报上是免费品尝超市某种食物的宣传画,再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超市还可以有哪些服务?集思广益,又总结出了有送外卖、有免费装袋等等。这样,在平常的角色游戏中,幼儿也就有了更多可以模仿的内容,游戏情节进一步发展,也就可以进行更加丰富的交往活动。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频率的增加,当然是可喜的一个变化。但是,我又发现,在幼儿的交往行为中有良性的、积极的一面,也还有一些是负面的、消极的言行的出现。当然,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每位幼儿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环境影响出来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是很明显的。作为教师,我们引导每一位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多用良性交往来进行。首先,教会幼儿良性交往的方法,何为良性交往?在角色游戏中,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学会大家一起玩;学会尝试着和同伴共同商量决定一些事情,等等。这样,在不断丰富经验的前提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也就慢慢的能够做到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步养成良性交往的行为习惯。其次,向幼儿说明良性交往是正确的交往方式,也是同伴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引导幼儿树立良性交往的意识,告诉幼儿,只有采用良性交往的方式,才会交到更多的朋友。再次,就是要不断巩固幼儿良性交往行为的概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采用良性的方法进行交往的时候,我都会及时给予肯定,引导幼儿体验良性交往带来的快乐,以帮助幼儿巩固良性交往的意识。

二、角色游戏中,教师适时地指导、启发,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重要手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从而提高游戏质量,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的角色游戏。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交往的内容得以拓展。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能否促进幼儿的交往,幼儿的交往行为是否为良性交往等等。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促进他们的交往,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其次,要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幼儿的游戏,对于交往能力不同的幼儿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他们的游戏。“米其”服装店里,我们提供了各种质地的彩纸和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的方法制作出各种时装来出售。结果,游戏在进行了一个月之后,无人问津。这时,我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衣服,并且装饰的色彩很鲜艳,卖给了小剧场的演员们。看到这样的情形,第二天服装店便又挤满了人,幼儿们又活跃了起来,忙着做各式服装卖给顾客。我采用的是平行式介入方法,这种暗示指导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以达到游戏间相互联系,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目的。而对于角色游戏中不同的游戏情境,通常可以采取的指导方法也是不一样的。笑笑今天选择的是“哆睐咪”小剧场游戏,在一次次尝试着跟着音乐扭秧歌,她终于成功了,到处找她的小伙伴来看,可是大家都在忙。这时,我立刻搬张椅子过去,坐下来看她表演。看到笑笑一遍遍地成功,我连忙鼓起掌来。我的掌声吸引了其他的幼儿,来看表演的人多了,我赶紧向观众说明需要买票才能看表演,他们纷纷向我做出买票的姿势,才坐下来看表演。从此,小剧场看表演时,演员规定:要买票才能进入看表演。这样的游戏指导方法属于交叉式介入方法。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作用。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间的交往,帮助幼儿明确一些社会规范,以便幼儿在游戏中更加有序地交往。

三、同伴的影响作用,是幼儿交往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由出生时的自然人到后来成为一个社会人,是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化的结果。影响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同伴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角色游戏中,也不难看出来幼儿的交往行为与同伴的行为方式有诸多的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说同伴是吸引幼儿参与到游戏交往中的积极因素之一。而且,幼儿的交往模式,除了从生活中的成人那里模仿学习之外,绝大部分内是从同伴那里学习来的。在游戏中,幼儿间的交往处于一种平等的气氛中,这种交往环境吸引着他们之间互相模仿、学习对方的行为,并在共同的活动中,形成一定的交往模式。每天,在一个区域内进行游戏的几个幼儿的交往能力肯定是有区别的。在观察中我发现,即使平常在集体中,不善于表达、交流的杰杰,在游戏中,因为有了好朋友天天的共同游戏,有了游戏情境的渲染,他也会很主动、大方地和同伴交往。这当然要归功于的同伴长期的、积极的影响,因为天天的交往行为方式是他所能够接受、认同的,甚至是喜欢的,所以能被杰杰在游戏中无形地吸收。在和同伴共同游戏中,会让幼儿在逐渐释放自己,产生向同伴学习的动力和愿望,在不断地模仿行为之后,幼儿自身也会习得到一些比较认可的交往经验从而内化为自己所用,这也就是同伴作用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体现。

四、游戏后的有效评价,帮助幼儿分享交往经验,能够促使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对于思维方式还不是很具备逻辑性、系统性的幼儿来说,在游戏过程中,很少能有意识地去总结自己的交往经验,及游戏中的收获的。于是,游戏后的评价环节也就必然不可或缺。教师对幼儿进行游戏评价,不仅可以了解幼儿现阶段的交往水平,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指导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本阶段,我们班的观察重点是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情况。所以,在游戏评价中,除了针对当日游戏的指导重点来和幼儿来分析、提出一些好的观点和看法之外,我们还着重去引导幼儿来相互之间交流自己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出现了哪些问题,并启发幼儿以多种形式来共同商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多个角度,来分享自己的游戏经验。比如,游戏结束后,我们鼓励幼儿先不收拾游戏材料,直接带着自己的角色来参与到评价中。实践证明,这样评价的意义很大。幼儿的情境感还很强烈的时候评价,能够帮助幼儿联想到自己在游戏中的一些行为表现,而且也更容易去发现自己在游戏中的问题。比如,今天的评价中,我们重点讨论,“银行存款的顾客多了吗?”这时,我引导幼儿看到头上贴贴花的孩子,就很明显地知道,今天在银行采取的“存款送贴花”的活动很成功,促进了幼儿与银行“存款”的游戏情节的交往。通过这样的评价,让更多的幼儿了解到最近游戏中的一些变化,进一步增强幼儿在各个游戏间的交往意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多交往的信息,弥补在游戏中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缺憾,又对幼儿的交往情况进行了总结、概括,帮助我自己更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指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

角色游戏符合了幼儿爱玩、爱模仿、爱表现的天性,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把游戏和幼儿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地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通过这一阶段的观察、实践,我发现:角色游戏真的是可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一座无与伦比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

2.李淑贤姚伟《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试析如何提高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水平

论文摘要: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其中角色游戏是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是最适合小班幼儿的一种游戏,也是小班幼儿不可缺少的活动。小班幼儿因其年龄特点,活动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游戏内容也比较简单,为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材料和适时的指导。

论文关键词: 小班幼儿 角色游戏小班幼儿最喜欢的角色游戏是"娃娃家",但是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幼儿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贴近现实生活,角色之间也缺少语言交流,游戏气氛不够活跃。针对以上问题,我有意识地通过几种途径来发展幼儿的角色扮演能力。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扮演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

1.参观大班的大哥哥、姐姐们的角色游戏。

小班幼儿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家,因此就从引导幼儿玩娃娃家的游戏开始,带他们到大班去看哥哥,姐姐们玩娃娃家游戏。看前先提要求,让幼儿了解娃娃家玩具的使用方法,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初步印象,让幼儿学会正确操作游戏材料。参观之后让幼儿自己动手模仿操作,经过一个阶段,在玩具材料操作技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语言,动作的发展,娃娃家游戏的语言就丰富了,这样玩角色游戏的水平就有了提高。教师要为幼儿游戏提供时间,场地和玩具,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

2.模仿现实生活。

经过一个阶段,游戏具备了动作,但没有游戏的情节,为了让角色游戏的情节展开得丰富,第一让幼儿回去观察爸爸,妈妈的日常生活和劳动情景,丰富生活和模仿力。每天下午幼儿离园前,我们就提醒他们回去注意观察父母在家做的事情。第二天晨间谈话时,让幼儿说说所见所闻,然后再用游戏口吻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迁移到游戏中去。慢慢地,幼儿知道怎样做爸爸,妈妈,在家中该做些什么事了。第二,再把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请来担任主要角色带领小班幼儿游戏,让小班幼儿模仿,经过这一阶段,幼儿角色游戏就有了一定的情节了。3.根据幼儿一日生活情节分类指导。

我们把生活情节分为七大类:盥洗、吃饭、上幼儿园、睡觉、打扫卫生、看病、外出游玩,根据主题活动及游戏情节的发展,分类对幼儿进行指导。如:"上幼儿园"这一情节,我先提问:"爸爸、妈妈送你上幼儿园,要你和老师说什么,和爸爸、妈妈说什么?来接你时,又要你和老师怎么说?"然后请幼儿看情境表演《送孩子上幼儿园》,最后布置游戏场景"幼儿园",引导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妈妈送孩子上幼儿园。在分类别指导时,我特别注意指导方法的连续性,一次提的问题不太多,同一问题反复多次提出。目标达到后在提出下一个要求。4.给幼儿提供反馈生活经验的机会。

除了游戏前的谈话时间,我还利用晨间接待和下午游戏时间,有意识地和幼儿交谈,让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这样的交流,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如在交流"妈妈是如何烧饭"时,有的幼儿说妈妈先淘米,然后把米放在锅里烧;也有的幼儿说妈妈先掏米,把米放在锅里加点水再烧。哪一种说法更准确呢?我再让幼儿回去观察,观察后幼儿肯定了后一种说法,游戏时就很少出常识性的错误了。

二、巧妙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幼儿游戏的主动性。

1.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并积极地参与游戏中去。

教师应该深入游戏之中,加强观察,不失时机地向幼儿提出要求,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言语,动作,表情,特别要注意细心倾听,研究幼儿的游戏语言,洞察幼儿游戏心理,进行个别教育。根据小班幼儿好模仿的特点,我以和幼儿一样的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如都做"娃娃家"的妈妈,幼儿只会哄孩子睡觉,我则一边把孩子放在床上,摇着小床,一边唱《摇篮曲》。很快,我的这些动作被幼儿模仿去了。还有一次,发现"娃娃家"的物品摆放太乱,没有规律,小圆桌上既有电话又有锅碗,还有新买回来的饮料等。我没有直接指出,而是扮演"娃娃家"的客人说:"们家怎么这么乱呀?炊具应该放在哪里?"他们说:"应该放在厨房里。"然后他们就把炊具单独放在一张桌子上。

2.分配角色后,要启发幼儿理解角色,学会表演角色,明确角色的职责。

小班初期,我设立的是一人一家,即让幼儿一个人扮演角色照顾孩子。教师这时候也扮演角色,让幼儿模仿教师的语言和动作。到了小班中期,我开始设两人一家。这时教师担任游戏的主要角色,用游戏的'口吻指导和帮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如幼儿做爸爸,教师做妈妈,这样既可减少幼儿的孤单感,又可随时帮助他们明确所担任角色的意识。小班后期,随着游戏的深入,我提供了主题场景,如医院、幼儿园、商店等,这时候教师担任游戏的一般角色,引导幼儿和这些场景发生联系。如教师扮演的奶奶提醒"爸爸"送孩子上幼儿园,孩子病了,带孩子去看病。

3.细心地观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指导空间。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发自生的游戏,必须确保幼儿有选择、交往、表现、创造的自由。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适时适宜的指导,而观察又是指导的前提,观察就如教师工作的探路器,是为了更仔细更具体地了解幼儿游戏,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缺乏观察的指导,使教师走入盲区,武断的歧路,与自由自主的角色格格不入。没有观察而对游戏所谓的指导实际上是教师中心式干预,当教师并未了解幼儿想说什么就盲目指挥,必然抑制和挫伤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交流表演角色的经验,组织认真的讲评。

讲评时我让每个角色都有说话的机会,如让每一个家庭的"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角色身份,并说说为孩子做了哪些事。教师通过表扬那些会关心、照顾孩子的"爸爸""妈妈"来激励其他幼儿。对于某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能表达自己行为的幼儿,我就让他们再现角色动作。这样的讲评,强化了幼儿的角色意识。

三、合适的材料,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

1.主题操作材料的投放。我首先给幼儿园提供角色扮演所必须的材料-娃娃,激发幼儿想扮爸爸、妈妈的愿望,然后再投放主题操作材料。如自制的小铲子、小炉子、小锅,这些自制用具都比较大而且摆放平稳,幼儿操作起来很方便,与之相应的动作也容易表现出来。同时我还给幼儿提供了大插花片,幼儿在游戏中可随意插自己需要的东西。如澡盆、电风扇、洗衣机等。以上主题操作材料的投放,大大激发了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

2.标记材料的提供。我把形状、颜色作为"娃娃家"的标记。游戏前给扮演爸爸、妈妈的幼儿挂一个与"娃娃家"标记相应的牌子,让他们根据牌子上的标记去找自己的家,确定游戏场地。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我还给扮演爸爸、妈妈的幼儿挂一块小牌,上面是角色头像。如扮演爸爸的幼儿身上挂一个画有爸爸头像的牌子。用标记来提示幼儿,使他们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知道扮演的是谁,继而产生角色行为。这种做法提高了幼儿扮演角色的稳定性。

3.场景的创设。幼儿扮演角色总要反映一些社会活动,我就布置一些场景,如幼儿园、医院、商店、浴室等,并在场景内提供一些材料,让扮演爸爸的幼儿送孩子上幼儿园,扮演妈妈的幼儿去买菜。幼儿利用这些场景,游戏情节逐步扩展丰富,扮演角色的兴趣也越发浓厚。

总之,小班幼儿正是身心发展迅速的时期,是教育的基础时期,在角色游戏中既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角色游戏在小班幼儿的全面发展上成为最有利的教育手段。

参考文献:

1.《小班角色区游戏初探》成功(教育版)2011(4)

2.《小班角色游戏情境创设的指导策略》金陵了望(教育)2010(5)

3.《如何挖掘小班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考试周刊2007(39)

4.《如何开展好小班角色游戏活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9(1)

5.《如何讲评大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南北桥2011(5)6.《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初探》成才之路2010(32)

与角色游戏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展中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等社会交往技能。《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在《人的教育》中也说道:“儿童早期的游戏,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是最具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体验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排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的融洽和谐。

【正文】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的孩子面临的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竞争更为激烈、人际关系更趋多元的社会,这时仅仅靠智力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具有良好身心发展和较强社会交往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因此,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已得到我们的普遍关注。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交往能力的迅速发展时期,是其实现社会化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助人等社会交往技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福禄贝尔在他的《人的教育》中说道:“儿童早期的游戏,不是无关重要的。它的非常严肃,而且具有深刻的意义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游戏发展的需要,是最具典型、最具特色、最具有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角色游戏中,儿童的角色游戏水平和他们在同伴心目的地位对他们社会性技能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关系。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体验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排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的融洽和谐。同时,游戏中出现的冲突又可能导致儿童认知过程的不平衡,引发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并从中得以新的学习和发展,以进一步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中班年龄阶段,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此时,无论是认知发展水平,还是交往的兴趣和需要都趋向于成熟。幼儿的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自我为中心的小世界里,他们会因为在游戏和同伴一起嬉戏而感到快乐;他们也会因为在游戏中成功地为同伴服务感到高兴。他们渴望与同伴交往,但是,很多时候却不知道怎样与同伴交往。发现这样的问题后,我仔细思考,最后决定从幼儿最乐于接受的角色游戏下手,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游戏学习交往,掌握一些有效的交往方法。因为,角色游戏突出的特点在于,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等都是依照幼儿的兴趣、意愿、经验进行的,它非常符合幼儿交往的需要。可以说,角色游戏就是幼儿交往的乐园。

一、角色游戏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

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对幼儿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交往中,幼儿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与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学习与同伴分享、互相谦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角色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学习怎样与同伴相处,怎样处理和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活动。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自己分配商量角色,谁来当妈妈,谁来当爸爸,谁来当宝宝。爸爸负责烧饭,妈妈负责带宝宝。每个人各尽其责,像一个家庭一样活动。再比如,玩小吃店游戏的孩子必须在选择游戏之后,互相商量决定,谁来扮演老板,谁来扮演服务员。必须自己商量决定老板负责做什么事,而服务员又应该负责做什么事。在这样共同商量决定过程中,幼儿学习相互配合,互相谦让,也发展了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只有在角色游戏中,才可以让幼儿有这样相互间进行社会交往的机会。并且,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来模仿成人的交往行为,体验着他们的交往中成功或不成功的感觉,来从中不断地积累,分辨正确的交往方式,从而有选择性地内化为自己的交往经验。

二、言语的发展,也为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

维果斯基认为幼儿早期的自言自语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且具有交往意义。他认为这种自言自语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简练,但不会完全消失,只会变的更加内隐,最后转换成内部言语来调控自己的日常行为。中班幼儿,语言发展已经具备相对的稳定性,这就为幼儿间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幼儿的整个交往过程中,伴随着最频繁的就是语言间的交往。中班幼儿已经能意识到在和同伴交往时,要想让对方明确自己的行为意图,必须去用语言表达。而在角色游戏中,这种言语上的表达也是在幼儿已经具备一定表达能力经验基础之上的。通常,会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幼儿会模仿一些生活中成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交往。我记得,小雨第一次在“银行”上班的时候,就知道要用语言去提醒取款的顾客排号队,不要推挤。并且,自己去搬了许多小椅子,请排队的人坐着等。

很明显,小雨一定和成人去过银行,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发展了游戏情节。小雨用清楚的语言提醒排队的顾客要遵守“银行”的游戏规则,而且也通过他的语言表达也为今天的顾客们传递了该游戏的经验。当然,小雨是语言能力很强的孩子,所以,他能够在角色游戏中用自己的最擅长的言语表达去和更多的同伴交往,来逐步发展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心理活动环境,激发了幼儿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时期正处在意识、随意注意、随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机能及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时期,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往往建立在游戏之中,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毫无压抑的环境,才能激发幼儿去主动交往。在角色游戏中,因为没有了成人的直接旁观或干预,幼儿的心理环境通常是比较宽松的,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游戏情境中,也大多流露出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观察中发现,无论是平常的性格外向还是内向的孩子,在情绪稳定的前提下,大多数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都乐于起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是愉快地去接受同伴的主动交往。悦悦是个不大爱说话的小姑娘,她平常最喜欢选“娃娃家”游戏了,在游戏中,她会和爸爸一起商量烧什么饭菜,然后在周围的玩具中,去自己发现游戏材料来组装拼盘。“娃娃家”的爸爸也因此很喜欢和他一起玩。她喜欢抱着“娃娃家”去看小剧场看演出,会带生病的娃娃去“娃娃医院”看病。在游戏中,悦悦的语言表达虽然没身体动作表达的多,但是她能够主动去与其他游戏交往,交往的兴趣也会在一个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很自然而然地被激发。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些游戏:娃娃家、超市、理发店、医院、快餐店、银行等。每天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游戏内容完全由幼儿自由选择。在幼儿主动游戏的过程中,就必然有主动的交往。在不断交往的过程中,丰富了游戏情节的发展。而与此同时,游戏情节的发展又能够增加幼儿在游戏中交往的频率。这样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激发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角色游戏中,生活化的物质活动环境,也为幼儿的交往创造了物质条件。

游戏的场所、设备和玩具材料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环境,这些物质环境对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和兴趣,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材料与环境,以利于他们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在角色游戏中,我们所提供的材料,一部分是具备生活特征、实用性很强的器具。比如,医院里的医疗器械;娃娃家的锅碗瓢盆,这样的游戏材料能使幼儿很快理解每个区域的游戏主题,能很快参加进来并承担起相应的角色。另一部分游戏材料,也是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组成,但都是些真实程度低的简单物品和材料,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那么,对于已经具备一些社会认知经验的中班幼儿来说,生活化的游戏材料可以帮助幼儿把现实生活和想象中的角色联系到一起,通过游戏内容的提示,游戏材料的提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容易顺利进入角色情境。又因为角色游戏的中各个游戏间相互联系的必然性大,其游戏环境和材料间的相互作用,也就使得幼儿间必然产生互动,即交往。

由此可见,角色游戏中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以及幼儿自身的语言发展,为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那么,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呢?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游戏情节,使得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学会良性交往。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也就越充实、新颖,角色游戏中的交往也就越频繁。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交往行为的前提。幼儿的生活经验,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幼儿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教学活动、重大节日和外出参观等等活动中,采取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例如,外出参观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超市口海报上面的内容;观察超市、商场的货物摆放;观看收营员阿姨是怎样收营的。幼儿有了这感官经验,在以后的角色游戏中也就可能表现出来,但是游戏内容延伸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们不仅引导幼儿知其然,还让幼儿知其所以然。帮助幼儿回忆参观内容,海报上是免费品尝超市某种食物的宣传画,再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超市还可以有哪些服务?集思广益,又总结出了有送外卖、有免费装袋等等。这样,在平常的角色游戏中,幼儿也就有了更多可以模仿的内容,游戏情节进一步发展,也就可以进行更加丰富的交往活动。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频率的增加,当然是可喜的一个变化。但是,我又发现,在幼儿的交往行为中有良性的、积极的一面,也还有一些是负面的、消极的言行的出现。当然,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每位幼儿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环境影响出来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是很明显的。作为教师,我们引导每一位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多用良性交往来进行。首先,教会幼儿良性交往的方法,何为良性交往?在角色游戏中,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学会大家一起玩;学会尝试着和同伴共同商量决定一些事情,等等。这样,在不断丰富经验的前提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也就慢慢的能够做到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步养成良性交往的行为习惯。其次,向幼儿说明良性交往是正确的交往方式,也是同伴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引导幼儿树立良性交往的意识,告诉幼儿,只有采用良性交往的方式,才会交到更多的朋友。再次,就是要不断巩固幼儿良性交往行为的概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采用良性的方法进行交往的时候,我都会及时给予肯定,引导幼儿体验良性交往带来的快乐,以帮助幼儿巩固良性交往的意识。

二、角色游戏中,教师适时地指导、启发,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重要手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从而提高游戏质量,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的角色游戏。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交往的内容得以拓展。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能否促进幼儿的交往,幼儿的交往行为是否为良性交往等等。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促进他们的交往,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其次,要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幼儿的游戏,对于交往能力不同的幼儿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他们的游戏。“米其”服装店里,我们提供了各种质地的彩纸和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的方法制作出各种时装来出售。结果,游戏在进行了一个月之后,无人问津。这时,我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衣服,并且装饰的色彩很鲜艳,卖给了小剧场的演员们。看到这样的情形,第二天服装店便又挤满了人,幼儿们又活跃了起来,忙着做各式服装卖给顾客。我采用的是平行式介入方法,这种暗示指导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以达到游戏间相互联系,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目的。而对于角色游戏中不同的游戏情境,通常可以采取的指导方法也是不一样的。笑笑今天选择的是“哆睐咪”小剧场游戏,在一次次尝试着跟着音乐扭秧歌,她终于成功了,到处找她的小伙伴来看,可是大家都在忙。这时,我立刻搬张椅子过去,坐下来看她表演。看到笑笑一遍遍地成功,我连忙鼓起掌来。我的掌声吸引了其他的幼儿,来看表演的人多了,我赶紧向观众说明需要买票才能看表演,他们纷纷向我做出买票的姿势,才坐下来看表演。从此,小剧场看表演时,演员规定:要买票才能进入看表演。这样的游戏指导方法属于交叉式介入方法。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作用。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间的交往,帮助幼儿明确一些社会规范,以便幼儿在游戏中更加有序地交往。

三、同伴的影响作用,是幼儿交往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由出生时的自然人到后来成为一个社会人,是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化的结果。影响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同伴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角色游戏中,也不难看出来幼儿的交往行为与同伴的行为方式有诸多的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说同伴是吸引幼儿参与到游戏交往中的积极因素之一。而且,幼儿的交往模式,除了从生活中的成人那里模仿学习之外,绝大部分内是从同伴那里学习来的。在游戏中,幼儿间的交往处于一种平等的气氛中,这种交往环境吸引着他们之间互相模仿、学习对方的行为,并在共同的活动中,形成一定的交往模式。每天,在一个区域内进行游戏的几个幼儿的交往能力肯定是有区别的。在观察中我发现,即使平常在集体中,不善于表达、交流的杰杰,在游戏中,因为有了好朋友天天的共同游戏,有了游戏情境的渲染,他也会很主动、大方地和同伴交往。这当然要归功于的同伴长期的、积极的影响,因为天天的交往行为方式是他所能够接受、认同的,甚至是喜欢的,所以能被杰杰在游戏中无形地吸收。在和同伴共同游戏中,会让幼儿在逐渐释放自己,产生向同伴学习的动力和愿望,在不断地模仿行为之后,幼儿自身也会习得到一些比较认可的交往经验从而内化为自己所用,这也就是同伴作用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体现。

四、游戏后的有效评价,帮助幼儿分享交往经验,能够促使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对于思维方式还不是很具备逻辑性、系统性的幼儿来说,在游戏过程中,很少能有意识地去总结自己的交往经验,及游戏中的收获的。于是,游戏后的评价环节也就必然不可或缺。教师对幼儿进行游戏评价,不仅可以了解幼儿现阶段的交往水平,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指导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本阶段,我们班的观察重点是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情况。所以,在游戏评价中,除了针对当日游戏的指导重点来和幼儿来分析、提出一些好的观点和看法之外,我们还着重去引导幼儿来相互之间交流自己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出现了哪些问题,并启发幼儿以多种形式来共同商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多个角度,来分享自己的游戏经验。比如,游戏结束后,我们鼓励幼儿先不收拾游戏材料,直接带着自己的角色来参与到评价中。实践证明,这样评价的意义很大。幼儿的情境感还很强烈的时候评价,能够帮助幼儿联想到自己在游戏中的一些行为表现,而且也更容易去发现自己在游戏中的问题。比如,今天的评价中,我们重点讨论,“银行存款的顾客多了吗?”这时,我引导幼儿看到头上贴贴花的孩子,就很明显地知道,今天在银行采取的“存款送贴花”的活动很成功,促进了幼儿与银行“存款”的游戏情节的交往。通过这样的评价,让更多的幼儿了解到最近游戏中的一些变化,进一步增强幼儿在各个游戏间的交往意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多交往的信息,弥补在游戏中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缺憾,又对幼儿的交往情况进行了总结、概括,帮助我自己更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指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

角色游戏符合了幼儿爱玩、爱模仿、爱表现的天性,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把游戏和幼儿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地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通过这一阶段的观察、实践,我发现:角色游戏真的是可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一座无与伦比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

2.李淑贤姚伟《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试析如何提高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水平

论文摘要: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其中角色游戏是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是最适合小班幼儿的一种游戏,也是小班幼儿不可缺少的活动。小班幼儿因其年龄特点,活动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游戏内容也比较简单,为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材料和适时的指导。

论文关键词: 小班幼儿 角色游戏小班幼儿最喜欢的角色游戏是"娃娃家",但是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幼儿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贴近现实生活,角色之间也缺少语言交流,游戏气氛不够活跃。针对以上问题,我有意识地通过几种途径来发展幼儿的角色扮演能力。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扮演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

1.参观大班的大哥哥、姐姐们的角色游戏。

小班幼儿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家,因此就从引导幼儿玩娃娃家的游戏开始,带他们到大班去看哥哥,姐姐们玩娃娃家游戏。看前先提要求,让幼儿了解娃娃家玩具的使用方法,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初步印象,让幼儿学会正确操作游戏材料。参观之后让幼儿自己动手模仿操作,经过一个阶段,在玩具材料操作技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语言,动作的发展,娃娃家游戏的语言就丰富了,这样玩角色游戏的水平就有了提高。教师要为幼儿游戏提供时间,场地和玩具,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

2.模仿现实生活。

经过一个阶段,游戏具备了动作,但没有游戏的情节,为了让角色游戏的情节展开得丰富,第一让幼儿回去观察爸爸,妈妈的日常生活和劳动情景,丰富生活和模仿力。每天下午幼儿离园前,我们就提醒他们回去注意观察父母在家做的事情。第二天晨间谈话时,让幼儿说说所见所闻,然后再用游戏口吻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迁移到游戏中去。慢慢地,幼儿知道怎样做爸爸,妈妈,在家中该做些什么事了。第二,再把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请来担任主要角色带领小班幼儿游戏,让小班幼儿模仿,经过这一阶段,幼儿角色游戏就有了一定的情节了。3.根据幼儿一日生活情节分类指导。

我们把生活情节分为七大类:盥洗、吃饭、上幼儿园、睡觉、打扫卫生、看病、外出游玩,根据主题活动及游戏情节的发展,分类对幼儿进行指导。如:"上幼儿园"这一情节,我先提问:"爸爸、妈妈送你上幼儿园,要你和老师说什么,和爸爸、妈妈说什么?来接你时,又要你和老师怎么说?"然后请幼儿看情境表演《送孩子上幼儿园》,最后布置游戏场景"幼儿园",引导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妈妈送孩子上幼儿园。在分类别指导时,我特别注意指导方法的连续性,一次提的问题不太多,同一问题反复多次提出。目标达到后在提出下一个要求。4.给幼儿提供反馈生活经验的机会。

除了游戏前的谈话时间,我还利用晨间接待和下午游戏时间,有意识地和幼儿交谈,让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这样的交流,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如在交流"妈妈是如何烧饭"时,有的幼儿说妈妈先淘米,然后把米放在锅里烧;也有的幼儿说妈妈先掏米,把米放在锅里加点水再烧。哪一种说法更准确呢?我再让幼儿回去观察,观察后幼儿肯定了后一种说法,游戏时就很少出常识性的错误了。

二、巧妙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幼儿游戏的主动性。

1.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并积极地参与游戏中去。

教师应该深入游戏之中,加强观察,不失时机地向幼儿提出要求,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言语,动作,表情,特别要注意细心倾听,研究幼儿的游戏语言,洞察幼儿游戏心理,进行个别教育。根据小班幼儿好模仿的特点,我以和幼儿一样的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如都做"娃娃家"的妈妈,幼儿只会哄孩子睡觉,我则一边把孩子放在床上,摇着小床,一边唱《摇篮曲》。很快,我的这些动作被幼儿模仿去了。还有一次,发现"娃娃家"的物品摆放太乱,没有规律,小圆桌上既有电话又有锅碗,还有新买回来的饮料等。我没有直接指出,而是扮演"娃娃家"的客人说:"们家怎么这么乱呀?炊具应该放在哪里?"他们说:"应该放在厨房里。"然后他们就把炊具单独放在一张桌子上。

2.分配角色后,要启发幼儿理解角色,学会表演角色,明确角色的职责。

小班初期,我设立的是一人一家,即让幼儿一个人扮演角色照顾孩子。教师这时候也扮演角色,让幼儿模仿教师的语言和动作。到了小班中期,我开始设两人一家。这时教师担任游戏的主要角色,用游戏的'口吻指导和帮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如幼儿做爸爸,教师做妈妈,这样既可减少幼儿的孤单感,又可随时帮助他们明确所担任角色的意识。小班后期,随着游戏的深入,我提供了主题场景,如医院、幼儿园、商店等,这时候教师担任游戏的一般角色,引导幼儿和这些场景发生联系。如教师扮演的奶奶提醒"爸爸"送孩子上幼儿园,孩子病了,带孩子去看病。

3.细心地观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指导空间。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发自生的游戏,必须确保幼儿有选择、交往、表现、创造的自由。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适时适宜的指导,而观察又是指导的前提,观察就如教师工作的探路器,是为了更仔细更具体地了解幼儿游戏,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缺乏观察的指导,使教师走入盲区,武断的歧路,与自由自主的角色格格不入。没有观察而对游戏所谓的指导实际上是教师中心式干预,当教师并未了解幼儿想说什么就盲目指挥,必然抑制和挫伤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交流表演角色的经验,组织认真的讲评。

讲评时我让每个角色都有说话的机会,如让每一个家庭的"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角色身份,并说说为孩子做了哪些事。教师通过表扬那些会关心、照顾孩子的"爸爸""妈妈"来激励其他幼儿。对于某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能表达自己行为的幼儿,我就让他们再现角色动作。这样的讲评,强化了幼儿的角色意识。

三、合适的材料,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

1.主题操作材料的投放。我首先给幼儿园提供角色扮演所必须的材料-娃娃,激发幼儿想扮爸爸、妈妈的愿望,然后再投放主题操作材料。如自制的小铲子、小炉子、小锅,这些自制用具都比较大而且摆放平稳,幼儿操作起来很方便,与之相应的动作也容易表现出来。同时我还给幼儿提供了大插花片,幼儿在游戏中可随意插自己需要的东西。如澡盆、电风扇、洗衣机等。以上主题操作材料的投放,大大激发了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

2.标记材料的提供。我把形状、颜色作为"娃娃家"的标记。游戏前给扮演爸爸、妈妈的幼儿挂一个与"娃娃家"标记相应的牌子,让他们根据牌子上的标记去找自己的家,确定游戏场地。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我还给扮演爸爸、妈妈的幼儿挂一块小牌,上面是角色头像。如扮演爸爸的幼儿身上挂一个画有爸爸头像的牌子。用标记来提示幼儿,使他们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知道扮演的是谁,继而产生角色行为。这种做法提高了幼儿扮演角色的稳定性。

3.场景的创设。幼儿扮演角色总要反映一些社会活动,我就布置一些场景,如幼儿园、医院、商店、浴室等,并在场景内提供一些材料,让扮演爸爸的幼儿送孩子上幼儿园,扮演妈妈的幼儿去买菜。幼儿利用这些场景,游戏情节逐步扩展丰富,扮演角色的兴趣也越发浓厚。

总之,小班幼儿正是身心发展迅速的时期,是教育的基础时期,在角色游戏中既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角色游戏在小班幼儿的全面发展上成为最有利的教育手段。

参考文献:

1.《小班角色区游戏初探》成功(教育版)2011(4)

2.《小班角色游戏情境创设的指导策略》金陵了望(教育)2010(5)

3.《如何挖掘小班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考试周刊2007(39)

4.《如何开展好小班角色游戏活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9(1)

5.《如何讲评大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南北桥2011(5)6.《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初探》成才之路2010(32)

角色游戏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包括幼儿园的管理幼儿园的培养幼儿园的策划幼儿园的作文等等的幼儿心理这些论文都可以捐助。

[1].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反思的三维框架及其应用.《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0期.甄丽娜.仇晓春.[2].儿童与知识——一个值得反思的幼儿园教学哲学问题.《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10期.郑三元.[3].完整经验的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5期.陈纳.[4].高结构低控制理念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要求.《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2期.张玉敏.许卓娅.[5].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6期.周榕.[6].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改进.《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2期.王春燕.林静峰.[7]."最近发展区"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9期.赵南.[8].试论幼儿园教学的游戏化实践策略.《新课程·上旬》.2016年2期.赵彩丽.[9].幼儿园教学从儿童出发:应然与实然之差异.《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12期.顾荣芳.[10].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6期.刘慧.二、幼儿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被引次数:18作者:范元涛.学前教育学西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2].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及其实现.被引次数:18作者:陈维霞.学前教育学山东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3].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被引次数:12作者:赵楠.学前教育学东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4].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下的幼儿音乐教育——以河北师大第二幼儿园教学为例.被引次数:1作者:王芳芝.音乐学河北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5].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被引次数:9作者:何凡.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东北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6].言它与言我——幼儿园教学中师幼问答语研究.作者:吴婵.学前教育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7].幼儿园生命关怀教学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邵小佩.学前教育学西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8].支持儿童带着理论前进——基于儿童朴素生物理论的幼儿园教学.作者:魏婷.课程与教学论四川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9].幼儿园教学用书评价研究——以某省2011版《幼儿园数学活动》为例.作者:陈曼丽.学前教育学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10].精心预设灵动生成——幼儿园教学活动预设与生成之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胡冬群.学前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三、相关幼儿园教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Problemsolvingby56yearsoldkindergartenchildreninacomputerprogrammingenvironment:《Computers&edu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2]《Journalofscienceeducationandtechnology》,被SCI收录[3]EverythingINeededtoKnowAboutTeachingILearnedinKindergarten:《SIGCSEbulletin:ACMSIGCSEAnneHaworthHeatherSimmonsLizSchimanskiPamMcGarvaEileenKennedy《Language,cultureandcurriculum》,20091[10]CountingSounds:

目录 一、角色游戏概念的界定 2 (一)角色游戏概念的界定 2 (二)角色游戏目标的界定 2 二、 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存在的误区 3 (一)教师对设计角色游戏的地位认识不足 3 (二)教师设计的角色游戏适用性不强 3 三、 角色游戏的科学设计 3 (一) 活动材料的准备 3 (二) 活动的准备 5 (三) 活动过程 5 (四) 活动过程中的指导 6 (五) 评价反思 7 四、角色游戏实施的策略 8 (一)指导幼儿游戏必须坚持的原则 8 (二)教师将要采取的引导措施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3幼儿园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郭基丽摘 要:角色游戏又被称作角色扮演,即幼儿园的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通过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反映出幼儿的印象的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也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对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交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设计实施角色游戏所追求的并不是一时的效果,而是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以此来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目前我国幼儿园对角色游戏的重视度还不够,存在着幼儿对游戏适应性不强、对游戏角色认知度不够等问题。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幼儿园的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着重分析了教师要热河把教育目标作为基础,有计划地去设计实施角色游戏。让参与到角色游戏的幼儿都能根据自身的意愿来选择游戏的内容与伙伴并且使得幼儿能够主动对周边的事物进行探索。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设计;实施目录一、角色游戏概念的界定 2 (一)角色游戏概念的界定 2 (二)角色游戏目标的界定 2 二、 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存在的误区 3 (一)教师对设计角色游戏的地位认识不足 3 (二)教师设计的角色游戏适用性不强 3 三、 角色游戏的科学设计 3 (一) 活动材料的准备 3 (二) 活动的准备 5 (三) 活动过程 5 (四) 活动过程中的指导 6 (五) 评价反思 7 四、角色游戏实施的策略 8 (一)指导幼儿游戏必须坚持的原则 8 (二)教师将要采取的引导措施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3幼儿园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郭基丽摘 要:角色游戏又被称作角色扮演,即幼儿园的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通过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反映出幼儿的印象的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也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对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交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设计实施角色游戏所追求的并不是一时的效果,而是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以此来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目前我国幼儿园对角色游戏的重视度还不够,存在着幼儿对游戏适应性不强、对游戏角色认知度不够等问题。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幼儿园的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着重分析了教师要热河把教育目标作为基础,有计划地去设计实施角色游戏。让参与到角色游戏的幼儿都能根据自身的意愿来选择游戏的内容与伙伴并且使得幼儿能够主动对周边的事物进行探索。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设计;实施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ole play inkindergartenGuo JiLiDepartment of education, Yibin University, Yibin, Sichuan, 192001774Absrtact: role play is also called role play, that is, kindergarten children play different roles. Role play is a kind of game that reflects children's impression through children's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Role play is the most typical and characteristic game in early childhood,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cognitiv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ability. Kindergarte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ole-playing game is not the pursuit of temporary effect, but hope to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for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n this way, so a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ability in all aspects. At present, China's Kindergartens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role-playing.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children's weak adaptability to the game and insufficient recognition of the role of the game.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ole-playing games in kindergartens,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that teachers should design and implement role-playing games on the basis of educational goals. Let the children who participate in the role-playing game can choose the content and partners of the gam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wishes, and make the children actively explore the surrounding things. Key words:Children;role play;design;Implement 一、角色游戏概念的界定 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也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家长们希望幼儿在幼儿园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能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学到知识。如何设计和实施角色游戏是摆在我国学前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角色游戏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与幼儿的发展水平,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从而创设活动环境,使得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能够按照自己意愿选择学习的内容与合作的伙伴,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也能够自主的进行操作与探索。对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交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起着很大的帮助。 (二)角色游戏的目标 角色游戏是一种能够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通过角色扮演,在游戏中完成自主学习的活动。每一个游戏都有目标,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目标。角色游戏也一样,目的包括了五大领域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小朋友的模仿能力很强,学习能力也很强,角色游戏就是希望让幼儿能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还能够通过角色游戏活动的延伸加强小朋友的知识。角色游戏的展开能够使得幼儿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能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优势和获得成功经验的机会。 角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存在的误区 (一)教师对设计角色游戏的地位认识不足 有的老师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只是在幼儿旁来回走动以保证幼儿的安全;或是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直接亲自去解决幼儿遇到的困难;有的来时在幼儿进行角色有字的过程中甚至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完成游戏,不管幼儿的心理动态及现阶段的幼儿对于游戏的认知与操作的阶段都不了解。 下面是我九月到十二月在Y市J幼儿园接近四个月的实习中所观察到的情况进行简单的阐述,我所在的是J幼儿园新园,教师大多以实施教学和布置相关主题的环创为主。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教师一边做手头工作一边观看幼儿游戏,对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未予以及时的纠正,没有给幼儿正确的引导。例如:有一位幼儿的个性比较要强,在玩角色游戏餐厅主题扮演时,该幼儿每次都是安排其他幼儿扮演自己不愿意扮演的角色,很多幼儿都跑去向老师告状。而此时老师只顾着做自己手上的事情,轻描淡写的在口头上提醒这个幼儿要与其他幼儿协商,老师并未付出实际行动去及时、正确的引导幼儿。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二)教师设计的角色游戏适用性不强 有的老师在角色游戏中“角色”的设定不合理,导致幼儿对游戏角色的适应性不强。适应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幼儿对自己的角色不满意,想换角色;有的幼儿甚至没有角色的选择权。如有的教师在班级设计的消防员角色、美容师角色,由于幼儿对角色的认知度不够,则不想参与。例如:中班的幼儿在参与美容师角色的游戏时,幼儿担任小小美容师的角色,一名幼儿担任美容小顾客的角色。第一个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全程一直用毛巾给小顾客擦脸,擦了一会脸,没过一会儿注意力就转移到小顾客的头发上去了,就开始偏离美容师的游戏主题。而躺在沙发上充当顾客的幼儿逐渐开始了不耐烦,对游戏失去兴趣。很快两名幼儿就结束了小小美容师的角色游戏。因此,教师在角色的创设时要考虑幼儿的兴趣、生活经验等,创设适用性强的角色。 角色游戏的科学设计 活动材料的准备 角色游戏的物质基础与载体就是活动材料的准备,幼儿能够在主动操作玩偶的过程中获得信息概念的积累与发展动手能力。科学地投放角色游戏当中的各种材料能够充分地挖掘其教育价值。开设角色游戏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进行游戏中的扮演与玩偶的选择,如小班的角色区可投放厨师用的废纸杯、超市的奶盒、文具店的彩带、超市的双面胶、医生的听诊器等鼓励幼儿自己根据材料来想象角色。通过利用角色区丰富的材料,来提高幼儿的合作交往、自信心、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幼儿游戏离不开玩具,正是由于玩具的吸引幼儿才会对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游戏情节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玩具,玩具的投放与提供显得尤其重要。 给幼儿提供多种低结构的材料和工具,鼓励幼儿自己拓展或者以物代物。未成型玩具即是指玩具的形象性低。比如医生所用的体温计只是一根小棒,菜市场的称只是一个圆盘。未成型玩具适合在中大班幼儿提供,让幼儿发挥想象的基础上,使用玩具。当幼儿生成新的游戏主题或情节时,百宝箱的提供正是解决没有玩具的方法。在百宝箱内提供纸笔油画棒绳子剪刀等工具,让幼儿当场创作玩具。如在小吃店的游戏中,小楠小朋友想要吃面条,可是店里面刚好没有面条,聪明的厨师忠宝马上到百宝箱找了一块橡皮泥,用所学过的技能“变”出了面条,在这个游戏中,橡皮泥就属于未成型的玩具。 在幼儿熟悉的游戏环境中加入新的材料,往往会让幼儿对所熟悉的游戏情节形成挑战,促使幼儿尝试新的玩法,发展出新的情节。因此,教师可以发动幼儿一起参与材料的准备工作。幼儿是游戏的主人,需要哪些材料,材料的收集及运用,幼儿自有他们的想法,让幼儿参与材料准备工作,能更好推进幼儿游戏。如:为幼儿提供游戏半成品或原材料,幼儿在游戏前获得了对材料探究的机会,在游戏中,他便开始用这些材料来代替,也就开始真正的游戏了。可见,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有助于幼儿探究的材料,可以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信和成功感。 (二)活动的准备 幼儿的年龄小,接触社会的时间短,社会经验少,又受其知识水平的限制,无法像成人一样从书中获取知识。因而,教师必须要丰富幼儿相关的经验,使幼儿在经验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游戏水平,具体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经验。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幼儿对外界的事物有了较丰富而深刻的印象,为幼儿在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创造性提供了条件。否则组织游戏只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生活其实就是一本书,这本书正因为它的通俗易懂,让孩子容易接受。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如在玩娃娃家之前,我们可以让孩子在家里观察爸爸妈妈在家里做什么事,看看妈妈是怎样洗碗、洗菜,看看爸爸下班了做一些什么事。在这之后,娃娃家的爸爸便懂得了在下班后,看看报纸,看看电视。而妈妈也懂得了如何照顾娃娃,如何做家务。 第二,教师要有目的丰富幼儿的经验。除了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外,我们还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知识。比如中班的孩子想开理发店,可以组织幼儿到附近的理发店参观。让孩子看看理发师如何理发,如何接待客人,让孩子认识理发的工具。孩子有了知识经验,在游戏中会有更好的表现。在一次游戏中,我以一名顾客的身份观察理发店的游戏情况。负责招待的小云马上请我坐下,并拿出了许多的发型图为我选发型,接着又带我去洗头发,最后请理发师志星小朋友为我理发。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对真实生活的反映。 (三)活动过程 1.确定游戏主题:在确定角色游戏主题与内容时,要充分听取孩子们的意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讨论确定游戏主题。 2.制定游戏规则: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首先指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例如:游戏前正确引导孩子们讨论:扮演的角色在游戏中要做些什么,要怎样做等,保证游戏有序地进行。 3.帮助儿童丰富有关各行各业的知识:可通过故事、讨论、图片展示、社区参观等形式,丰富幼儿关于各行各业的知识经验,促使游戏不断地向更深层次发展。 4.灵活选择间接参与或直接参与的形式进行角色游戏指导:角色游戏中,教师应以间接指导方法为主,帮助幼儿组织和开展游戏,还可直接参与到游戏中,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支持者,因此,教师要巧妙地转换好自己的角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游戏的发展。 (四)活动过程中的指导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细心观察很重要,只有观察每个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才能很好地有效指导角色活动。但是很多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并没有做到细心观察。有的教师则完全和孩子打成一片,忽视了自己的指导作用,教师应随时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水平。幼儿在遇到问题而无法解决时,教师的介入能促使角色游戏继续开展。许多幼儿到了幼儿园之后,才真正有了与同龄伙伴进行交往交流的活动。然而幼儿在交往中或多或少地会发生冲突,此时,教师可以在一旁仔细观察,让幼儿在冲突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并且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当幼儿无法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冲突时,教师再提供建议帮助幼儿消除冲突。 角色游戏是存在一定难度与挑战性的,他们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会发生冲突,不知道该如何才能玩下去,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们状态。例如,在一个班的角色区,幼儿A在扮演建筑师用积木搭“高楼”,而幼儿B则在扮演飞行员在幼儿A旁边玩飞机,每当幼儿A的“高楼”。终于搭好时,幼儿B的“飞机”就开过来,撞倒了幼儿A潜心搭建的“高楼”,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进行仔细的观察,判断幼儿B的行为是否是一种真正的“攻击性”或“破坏性”行为。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发现幼儿B的行为并没有引起幼儿A的“不悦”,每当“高楼”被撞倒以后,幼儿A就迅速地又开始搭“高楼”,似乎在等待着幼儿B飞机的到来。他们俩的这种表现,告诉了我们两个男孩现在正在默契地玩一种合作的“游戏”。如果我们对幼儿的行为不进行仔细观察,把幼儿B的行为错误地判断为一种“攻击性行为”而加以制止,中断了幼儿的合作游戏,构成了不必要的干扰。 教师的指导要注意方式方法,也要注意介入的时机,让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可以自由的进行讨论和交流。充分利用幼儿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教育资源,促进幼儿角色游戏有效性的提高。 (五)评价反思 幼儿往往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评价是发展幼儿自信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积极地采用纵向评价能够使得幼儿在每次活动后都有一种成功感。也可以通过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交流,让幼儿共同分享角色游戏的体验,主动地去探讨角色游戏中的问题,提高角色游戏水平。教师也可以在幼儿反思的基础上,让表现优异的幼儿来讲述自身是怎样玩。怎样选角色的;教师还可以讲评引导幼儿讨论解决角色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让幼儿自助地想办法改进角色游戏的布置,通过开放式讲评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对角色游戏中幼儿产生的问题进行合理教育。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的问题进行随机教育,给幼儿留出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时间。教师应该好好利用角色游戏中地这一现象,使幼儿在随机教育中获得经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解决问题能力,体验成功和愉悦。 教师还应该注重创造角色游戏中宽松的环境与氛围,做到充分尊重幼儿,让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自由交换角色,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活动氛围,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案例:在大班角色游戏中开展“我是小小演员家”的角色扮演。小演员家一直是孩子们的最喜爱的,教师可以在角色扮演区里投放了大量的头套、手偶、帽子,各式各样的服装等。几次活动,幼儿们都扮演了好多自己想当的角色,也有了一定的游戏经验。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在游戏之前老师可以激发孩子们大胆的设想:“扮演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人”。说干就干,幼儿们开始了自己的分工:有的穿警察的服装当小警察;有的带上消防员的帽子扮演消防员叔叔;有的两三个一起合作开超市……这组小朋友在自由的扮演中有了重大的发现:要想扮演的最相像、最贴切,一定要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场景。他们扮演小警察、消防员、超市老板,幼儿还扮演起了新娘新郎,还让长得最小的幼儿坐在了花轿里,玩起了抬花轿的游戏。幼儿是在与同伴共同游戏的环境中不断进步的,角色游戏也是影响幼儿进步的重要关键。因此,教师平时应该注重给予幼儿自我发展的机会,同时要保证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儿童的自主创新及学习能力。 四、角色游戏实施的策略 (一)指导幼儿游戏必须坚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则 在幼儿进行游戏之前教师就应该根据自己班上幼儿的特征来组织游戏,所以教师必须足够了解幼儿,能够分清楚幼儿的身心发展与成人的区别,并且能够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来开展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把承认的特点当做幼儿的特点,因此要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例:设计出类似“机器人服务员”之类的自始至终没有语言活动的角色,或让孩子坐着单调孤燥地重复某一动作,甚至教师一手操纵整个游戏的情节变化。这与其说是创造了一个幼儿的游戏世界,不如说是成人编导的一台戏。 教师还要避免过多地指责孩子的游戏行为,不要为了加强游戏的教育性,而动辄批评幼儿。例:认为民警应该始终站在岗位上,不得越雷池一步,否则斥之为不守纪律;看门人必须死守着门,不得干其他的事等。 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幼儿自身的意愿。最大力度的发挥出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从游戏主题的确定到角色的分配,再到情节的安排都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做选择。但是幼儿按自我意愿进行活动并不是指教育上的消极和被动,而是把细心管理和尊重幼儿作为核心。   指导游戏是通过游戏者与指导者之间具有共同的游戏体验才得以收效的。尤其在角色游戏中,那种对游戏设置种种清规戒律的命令式的指导方法,是不会让幼儿产生愉快的游戏体验的;同样,那种只会被动的跟在孩子后面,而当出现乱子时,只会责备孩子的消防员式的指导法,也会中断孩子的游戏体验,使孩子产生不快情绪。间接指导要求教师置身幼儿的游戏环境,但并非是自始至终与孩子一起游戏,而是之在孩子周围进行周密观察,在幼儿需要和教师认为必要时,以游戏角色的身份给予指点,使孩子及时得到暗示和引导,这种方法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二)教师将要采取的引导措施 由于幼儿对于危险因素认知不清晰,不具备抗危险的能力。由此,幼儿教学机构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游戏活动开展领域。例如,装潢过程中,选用无污染的材料铺设教学设备,减少幼儿的刺激性。在设计过程中,应采用鲜明的色彩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奠定基础。 教师应该注重开发幼儿想象力。幼儿有着天生丰富的想象力,只是内容表达不够具体。由此,培养幼儿将想象的事物表达出来,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机构应在幼儿园游戏课程中增加游戏内容,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教师还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实际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如果一直让幼儿玩一种游戏就不能满足幼儿的成长以及各类能力的发展需要,不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采取不同的游戏形式,并且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地修改游戏,不断地推出新的游戏。丰富了游戏的类型与方式就可以更好地吸引幼儿,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刘焱著.儿童游戏的当代理论与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3]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梁周全,尚玉芳主编.幼儿游戏与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6]丁海东.幼儿园游戏与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7]孙向阳.幼儿园区域活动全新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8). [8]吴晓丹.学前儿童游戏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9]朱若华.幼儿园活动区域材料投放方式与儿童行为的研究[D].朱东师范大学.2005. [10]董素芳.结构游戏材料投放方式对儿童结构游戏行为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11]刘雪.角色游戏中幼儿使用物质材料状况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D].2007 [12]方建华.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南京师范大学[D].2008 [13]杨姗姗.幼儿园结构游戏材料配备与使用的评价研究.华东师范大学[D].2009. [14]张哲.教师介入幼儿区域游戏的现状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1. [15]李钦.游戏材料的不同投放方式对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 [16]潘月娟.适宜开展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J].教育导刊.2002. [17]王益文.张文新.3-6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11). [18]刘萍.角色游戏材料提供的策略[J].早期教育. [19]包建国,徐洪,严文琪.角色游戏材料的分类提供[J].2007 [20]阿正荣.角色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学前教育课程. [21]黄红梅.注重发挥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开展角色游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 [22]何翔.幼儿角色游戏的价值与作用[J]新课程(教研版),(2009. 6). [23]李燕.提高角色游戏质量促进幼儿主动发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0(10). [24]曹洁.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J].新课程(上),2017(10). [25]李艳.关于幼儿园教育中游戏环境创设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3(4). [26]李建群.幼儿园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现代教育科学,2013,(6). [27]赵玉洁.浅谈角色游戏中公共区域的开发和利用[J].教育百家.2013(7). [28]徐佳.浅谈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J].安徽文学.2013(10). [29]唐洪,戒色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手机号多少J],今日教育.2021,(05) [30]王勤,优化游戏材料投放促进角色游戏开展[J],基础教育,2021,(12)

角色游戏在幼儿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并不乐观,存在着很多问题:部分幼儿园没有专门的角色游戏区,部分角色游戏区不对孩子们开放,有的幼儿园没有专门的角色游戏时间,角色游戏主题单一,角色游戏区投放材料数量和种类相对缺乏,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直接干预阻碍了幼儿角色游戏的正常开展。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三条指导策略,以期对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有所裨益。角色游戏;问题;对策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中关于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第五条也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可见,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幼儿园的各种游戏中,角色游戏又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游戏形式。角色游戏是“一种发展了的活动形式,儿童在这种活动中充当成年人的角色(职能),并在专门设置的游戏条件下概括地再现成人的活动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游戏。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通过使用“假装的”物品或工具、模仿自己所想要扮演的某种社会角色的动作、语言、态度等,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内容。角色游戏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对长春市的部分幼儿园进行调研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角色游戏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使得角色游戏失去了它本应在幼儿童年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文将就目前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就角色游戏开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一、幼儿园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幼儿园小班没有专门的角色游戏区研究者在长春市的部分公办幼儿园调查发现,在一些幼儿园里设置有专门的游戏区,有的幼儿园有专门的角色游戏区和幼儿园的生态园相结合,有的幼儿园的区域游戏设置也有很多幼儿喜欢的角色游戏区角。但是也存在有的幼儿园根本没有专门的角色游戏区的现象。在参观某幼儿园的时候,研究者发现该幼儿园的小班只有2个游戏区,分别是“美工区”、“建构区”,只是因为研究者事先告知想要观摩角色游戏,园长才让班级的教师临时搭建了一个“小超市”。在该幼儿园小班,研究者没有看到小班幼儿喜欢的“娃娃家”角色游戏区。(二)部分幼儿园的角色游戏区平时根本不对孩子们开放研究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幼儿园虽然设置有角色游戏区,但是这些游戏区往往不对孩子们开放,只在有上级领导检查的时候才开放。在研究者问到为什么幼儿园角色游戏区平时不对孩子们开放时,一位幼儿园的负责人告诉研究者:“像小超市这样的角色游戏,虽然孩子喜欢玩,但是小超市里面的商品太多,平时很容易积灰,增加了幼儿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这些物品想要摆放整齐也很不容易,所以教师们通常都不愿意给小朋友开放(超市)”。也正因为此,很多教师平时都会把角色游戏区的各种材料收拾起来,只有不得不摆放的时候,才将游戏材料摆放出来。(三)部分幼儿园没有专门的角色游戏时间虽然幼儿园的管理者都认识到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在部分幼儿园调研时,研究者发现,有一些幼儿园把孩子们本应用来游戏的时间,全部由其他教学工作替代了。这种现象在大班年龄组尤为明显。对于这种现象,幼儿园的解释是“到了大班,很多有效衔接的内容都要给孩子们涉猎,因此孩子们根本没有游戏的时间,更不用说角色游戏了”。该幼儿园的负责人还告诉研究者,“其实大班的孩子最能将角色游戏玩好,知道如何扮演角色游戏。但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太多,孩子们根本没有游戏时间。”(四)角色游戏主题单一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和体验的反映。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日益丰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也会越来越丰富,他们渴望在角色游戏中扮演更多的成人角色,表现他们对于周围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也应当反映幼儿的“成长”。然而,研究者在幼儿园调查的时候发现很多幼儿园里的角色游戏区多为“娃娃家”一种形式。(五)角色游戏区投放的材料种类相对缺乏研究者发现,在一些幼儿园里虽然设置有各种角色游戏区,但是游戏区里材料种类相对缺乏。例如,在娃娃家里,看不到除了娃娃以外的其他游戏材料,或者游戏材料的尺寸不符合幼儿游戏的需要。例如,某娃娃家的幼儿正在玩给娃娃做饭的游戏,可是研究者发现幼儿用来给娃娃做饭的锅的尺寸非常小,幼儿手边放着的茄子、青椒等材料的尺寸远远超过了锅的尺寸,以至于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只能够拿着一只空锅在娃娃家心不在焉地炒几下。(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干预以直接干预为主研究者对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的研究表明,教师在角色游戏中更多的是以“教师”这一真实身份而不是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的。从教师介入游戏的目的看,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 直接建议某种行为。幼儿在开展角色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出现游戏过程与现实生活不相符的情况,有的教师在发现幼儿游戏行为与日常生活不符时,常常会立即采取干预措施。这时教师的干预常常以直接建议为主。例如,在某中班幼儿玩超市游戏的时候,教师发现收银员没有用事先准备好的收银机给“顾客”的商品扫码,就直接走过去说:“收银员在客人把商品拿来结账的时候应该先扫描每一件商品,然后才能收钱啊”。教师直接建议幼儿的行为,往往会中断幼儿原有的游戏氛围,使幼儿游戏过程中更多地关注教师,而不是游戏本身。2. 询问幼儿的游戏状态。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有时会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不知道该怎么玩游戏。这时候教师常常会以教师身份直接询问幼儿的游戏状态。例如,老师走到娃娃家,直接询问,“这个家谁是爸爸?谁是妈妈?爸爸妈妈平时在家都做些什么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