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初中语文课改小论文

发布时间:

初中语文课改小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研讨论文

摘要当前现行语文课型中存着一些弊病,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这些弊病显得尤为突出,语文课型转换问题就被提上意识日程。本文就现行语文课的弊端、语文课型的种类、语文课型的转换的依据,提出个人的见解,为我国的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

经过数次改革,语文教学质量确有显著的提高,但是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看,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来看,语文教学仍旧存在着“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课堂教学仍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主宰。“讲读型”和“串讲型”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传统的基础课型。这两种课型偏于教师讲学生听,师与生缺乏交流,教与学缺乏联系信息,传输单向化。教师在教学中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不折不扣地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而不向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学生被当作知识的消极接收器,始终于被动地位,毫无学习兴趣,更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言。吕淑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那是白讲,是无效劳动”。学生个个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既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尽管“讲读型”和“串讲型”的弊端是显而易见,但是,这两种课型仍被广泛采用,原因何在?主要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一部分语文教师思想还没有解放,片面地认为,只有讲深讲透,学生才能听懂,只有讲课讲透,才是对学生负责,否则放心不下。其二,有些教师惰性较为严重。教学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走捷径,图方便,因为“讲读法”和“串讲法”对教师来说,备课方便,教材内容弄通了,教学路子就出来了,一套教法,终身受用,无须再去动脑筋研究教法,设计课型了,正是因循守旧的思想才导致语文课型单调、机械,教学质量和效率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2.语文课型转换的必要性

形势发展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我们正处于现代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知识爆炸的时代,从战略的眼光,我们的教育对象将肩负起追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使命。

随着形势的发展,信息、知识总量的激增,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不同。过去,可以满足于储存型的人才,而现在和将来则需要创造型人才。人们必须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创造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面对学生,积极探索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社会培养成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课程改革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的角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有探求新知、获取知识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是学的主体,没有人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教师应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课型。让学生有机会尝试并掌握接受、探究、质疑、模仿、讨论、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既然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主体,那么,新的课型就应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加强交流与对话,从而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可见,转换语文课型,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语文学科具有多重属性,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情意性、知识性、人文性等等。语文不仅仅是生活学习、交际交流、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同时又是“做人的工具”。“语文”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单一的语文课型,语文教师只重视对语言材料的详尽分析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与领悟,语文课堂成了“讲堂”,老师不仅大讲课文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还大讲相关的习题集、练习册。该让学生感受的,而没有给他们机会去感受;老师习惯于对文章的篇章结构作详尽剖析,从而取代了学生对语言的口味;语文知识,特别是写作知识,还是以静态重复灌输的方式,取代学生对语言的实践。这些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因此,只有转换课堂形式,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语文课型转换的新模式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原来的旧形式,势必出现新的更适合语文教学的课型,笔者推荐以下几种课型,以供尝试。

阅读课

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独立地去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每个人课桌上都放着字典、词典、笔和笔记本,遇到不会的字词自己查,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就圈点勾画,觉得用得好的词,写得精彩的句子就摘录下来,认为写得好的章节、段落,就反复阅读、口味、体会其中的奥妙,吸取其中的营养,这样的课堂就像开放的阅览室。

“熟读朗读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通俗的说法却形象直观地告诉人们阅读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没有大量的阅读,即使一个人天赋再好,也不可能有厚实的语文知识。便无从谈及学习方法的养成和生存技巧的掌握,无从谈及语文素质的提高。

欣赏课

欣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课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让学生自己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慢吟以玩其味”,直接把握课文的主旨,情境和艺术手法等,领悟课文的神韵;第二种是教师富有表情地朗诵,对文章加以评点和讲析,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第三种是借助幻灯、录像机、电视机、多媒体课件、音响等现代化科学手段。这类媒体可以同时给学生视听两个方面的综合信息,能够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上共鸣,同时,以多彩动感的画面,把学生带到诗情画意之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书评课

学生读一本好书、或看一篇文章、或为人物的精神所感化、或被文章的情节所吸引、或对文章的开头结尾赞不绝口、或为作者的遣词造句拍案叫绝———指导学生把阅读后的这些点滴体会和收获写成文章进行交流,这便是书评课。开设书评课,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钻研,勤于思考的习惯。这种课型既为作文命题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又为学生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讨论课

讨论课不同于现在有些教师惯用的“问答课”。它是以研讨式为主,要求教师和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有理有据、有因有果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课型还包括质疑课和辩论课。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讨论课型,例如法国,课堂讨论就多有全班讨论、有小组讨论,教师善于组织各种不同意见进行讨论或辩论。如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特点的讨论,对某些作品的局限性和瑕点的讨论。讨论时教师不轻易下结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每讲一课,都让学生对本课的一些疑点、难点展开质疑讨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大有裨益。

演讲课

所谓演讲课型,就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个问题对全班学生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或教师命题、或自由命题、或有所准备、或即兴演讲、或看稿、或脱稿,这种课型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作文教学开开辟新天地,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大有好处。又因为演讲不同于一般的发言,它要借助于表情,动用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所以经常让学生登台演讲,又能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讲台的局面,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

表演课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对话富个性,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可以让学生排练表演。如《我的叔叔于勒》故事情节曲折,让学生改编成剧本然后再排练表演。编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文的过程,扮演角色演出,实际上就是深入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并不停留在浅层面上了。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竞赛课

当今的时代是竞争性很强的时代,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强手,就必须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竞赛本来就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竞赛课灵活多变,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说适用范围最广,适用性最强,单竞赛内容而言,就有以下多项:拼音竞赛、查字典竞赛、普通话竞赛、朗读竞赛,速读竞赛、背诵竞赛、成语竞赛、文学常识竞赛、益智抢答赛、口头作文竞赛等。竞赛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口头竞赛、书面竞赛、个人竞赛、小组竞赛、男女生擂台赛等。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不但学习兴趣浓,而且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毅力,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

当然,语文课型绝不止上述几种,但不管什么样课型,都必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总之,课程改革倡导探究的、合作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平等、合作和交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这就必须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去探索和实践语文课型,从根本上推进语文课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3(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夏正江.试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次结构及其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1(2)

5任长松.探究学习:18条原则[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2(1)

6汪佳敏.关于课题来源的思考和实践[J].中文自修,2002(2)

7祝新华.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初中语文课改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及思考的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课改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及思考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伴随着语文教育课改的普遍推行,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在教学素质方面已经有所提升。但是,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执行新课标语文教学时都是本着摸索的态度进行,对于语文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模式的调整上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鉴于此,为了优化新素质教学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就目前语文课改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诠释并展开思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改教学;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语文课程教学标准的改革与创新已经进入了一定阶段,相较于以往注入式教学模式,经历了课改之后的语文课程呈现出更为显著的教学功效。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践行素质教学新模式中因思想认识不足,导致语文课程教学仍存在着诸多教育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只有将语文教学问题加以分析,并进行教学模式改进和改良,才能更好地为初中生提供优质学习空间。

一、初中语文课改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分析

新课改中就“教”与“学”两大语文课程组成部分在课堂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即将主教,转变成以学为主的课堂结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总结而实现相关语文知识的内化。然而,部分教师在语文课程执教工作中并未真正领悟这一教学标准的实际内涵。通常,语文教师根据语文教材内容设定完问题之后,便将接下来的课堂完全交由学生安排与处理。在学生自主探究期间,教师基本上是放任不管,对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也未能提高关注。这样,就导致部分过于调皮的学生钻空子,不仅不会积极参与到语文问题的探究讨论,甚至还会做出扰乱语文课堂秩序的不良行为。其实,之所以会存在这一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新教学标准存在误解,虽然推崇主学理念,但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引导与辅助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此外,当前,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表现的学习状态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教师未能掌握好教与学课堂作用的调整,导致大部分阅读时间都被浪费,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还未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初中语文课改教学相关问题的策略思考

1.合理分配语文课堂时间并适当监督,维护语文课堂秩序

课堂秩序的有效性,是决定语文课程教学进度顺利进行的重要指标。而对于教师来讲,如何在更加自由、开放的课堂环境下维护好课堂秩序,是一项比较难的教学问题。作为语文课堂的组织者与执行者,教师的任务既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发挥,又要确保规定好的课堂任务能够在短暂的四十五分钟时间内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在语文课程合作教学环节实施之前,应就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与安排。在课堂上,教师利用5-10分钟的时间完成课程导入并提出问题。在接下来的15-20分钟的课堂时间内,教师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就所提问题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虽然不再担当知识灌输角色,但仍要以引导者的状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氛围当中。最后,利用课堂剩余时间进行组间探究结果分享以及教师总结。教师将课堂的45分钟时间优化分配到各个教学环节,并以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自主探究中。

2.践行动与静双向阅读教学,实现思维与实践能力共同进步

针对语文课程,传统形式下过于静态的阅读教学模式,以及部分课堂中呈现的极端动态化探究模式,都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快速提高。只有动静结合,才能够实现学生在掌握阅读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读与说技能的转化。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环节,教师应根据不同课堂阶段,设计不同的阅读执教手段。阅读初期,学生通过大声朗读排除语文素材中的生词生意,提高文章阅读的流利程度。进入中期阶段,教师鼓励学生就阅读素材内容进行分角色朗读。同时,朗读完成之后,应先鼓励学生就具体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此时需要保持课堂气氛足够安静。以便学生能够就素材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尤其是在文章情景以及情感的感悟上有一个正确认识。最后阶段,教师根据课堂内容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将自身看法与他人见解相结合,从而加强阅读文章解读的深度。

3.正确认识学生乱发问现象,引导学生走出知识盲区

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能够就语文课堂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因此,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当然,每个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上所表现的`素质基础也各不相同,在所提出语文问题的难度和深度上也有所差异。教师所要做的便是要尊重学生所提出的语文困惑,或者关于语文学习的见解,以一颗包容、理解的心态正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思维引导和行为鼓励,以充分调动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对发问学生进行言语鼓励,如“你表现很好,善于提问是好的,只有积极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才能证明学生是真正的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来。”然后,便要就学生所提出问题进行分类分析以及归纳总结。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所提问题,判断学生的语文学科思考方向是否有误,并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如若是比较有建设性作用的问题,可以鼓励其他学生就该学生提出的具体语文问题进行互动探讨。在训练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实现语文知识的高效传递与共享[3]。以学生为主的问题的提出与探讨,是营造师生互动交流的主要途径。通过问题的摄入,加强师生之间语文知识感知上的交流。从而实现语文学科教与学的共同进步。

综上,语文学科在初中生的文学涵养,以及理解与交际能力提升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意义。为了解决当前语文课改探索过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师务必要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并就初中生语文课程学习的实际需求,就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模式加以优化。以促进初中生获得更好的语文学科素质教育,实现语文课改的纵深发展。

摘要: 作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运用文字传递讯息、表达感情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见,作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道德情操以及审美观与爱国主义精神的重任。因此,作文教学在整个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作用。而作文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同时也是长期以来亟待教师解决的一大难题。基于此,本文下面将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简要探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让其走向精彩,以此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关键词: 作文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走向精彩

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反复的综合训练活动。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识字与写字,还需要运用这些字进行遣词造句,并针对文章的具体框架进行谋篇布局。可见,作文教学是提升学生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而提升作文教学质量既是顺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同时也是事实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一项重要指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作文教学应当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特征。而如何顺应时代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成为了目前广大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进行简要探讨,以期帮助广大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贴近学生生活,加强素材积累

作文作为一种实践性的活动,不仅需要生活历练,更需要技艺磨炼,可以说,作文题材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想要让作文教学走向精彩,就需要鼓励学生主动走进生活,做生活的参与者与实践者。因为生活才是作文素材的源泉,才是一篇结构完整、布局巧妙作文的成功之处。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不可能人人都能做到“行万里路”,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让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书,争取“读万卷书”。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的,学生是最容易被感染与打动的,而学生也能在这种美好生活的熏陶中写出精彩的文章。所以,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用心去感受、去接近自然与生活,不要让其再将思想与目光集中在课堂上,而是要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热情与兴趣,在全身心地参与中感受到大自然与生活的美好,加强与自然的心灵交流。大部分喜欢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都能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就在于课外知识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能做到信手拈来,下笔成文。为了让学生主动走进生活,教师就不能当旁观者,而应当主动引导学生走入生活,对其多留意、多分析、多总结、多反思、多思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会学生唯有用心观察、用心发现与用心思考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

二、结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需求

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是发展中的人,每一位学生都有其各自的闪光点。不同学生对语文写作学习有着不同追求,如何满足不同层次与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特点,是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的一个教学要求。作文最忌讳千篇一律,而是强调个性与新意,因为千篇一律的作文会严重影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思维力的发展,更会影响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在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着重关注学生个性化的教学追求。

首先,需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自由发言与表达。在现今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常常会看到“假、大、空”文章的出现,学生未能对生活进行推敲与实际考量就进行胡编乱造,使得整个文章没有任何阅读性与欣赏性,还会出现作文构思不完整的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刻警醒与鼓励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写自己想写、感兴趣的内容充实丰富的作文。

其次,需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发挥其个性化思想。由于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都有所不同,所以,就会造成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这种思想感情会在学生的作文中体现出来,但大部分学生却不敢将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感受书写下来,而比较偏向于取悦老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真实的自己,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的。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的个性化思想体现在作文中,促进其作文水平的提升。

三、注重教学技巧,传授写作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即使教师的教学非常好,可如果教师未能将具体的写作手法传授于学生,无异于“授人鱼”。而这种教学方式的缺点在于当没有教师在场的时候,或者教师不对其进行引导时,学生就如无水之木,根本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从何写起。因此,这就告诉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不要只注重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传授学生具体的写作手法,让其拿到一篇作文题目过后,能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组织性地进行写作,而不是毫无根据地瞎写。提高写作水平是一个长期、反复、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写作过程中,需要从阅读教学入手,在平时教学中注重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向学生传授这种写作技巧,让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写作技巧,以此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其能有更多的选择,并在具体的练习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从而提高其写作速度与写作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反复、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效果。所以,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时代背景、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并将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丰富其阅读素材,结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同时还要善于注重教学方法,传授学生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赵颖.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李晶.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季曼丽.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4]刘晓光.作文教学的生命化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3.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翻转课堂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针对初中学生语文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兴趣的现状,笔者学校语文教研组正在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利用微课、导学案以及网络平台等翻转课堂,努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中语文课改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特点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重新调整课内外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交给学生。与以往的课堂相比,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业余时间自主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生生互动的场所,课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上不做讲解,课堂上主要解答学生个人学习或小组合作探究后还无法解决的学习难题。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应用

20世纪50年代,人们就已经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利用视频实施教学,很多国家的广播电视教育就是很好的例证。今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备受关注,具体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有如下应用。

1.课前利用微课自主学习

微课视频大多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最长也不超过十几分钟。每个视频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集中讲解。视频时间短,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专业,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由于视频能独立播放,学生可以对视频进行暂停或回放等,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

2.课上针对难点集中讲解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学习新知与内化提升。前者只要学生努力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是对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一般要求;而后者则需要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提升。学生在认真完成第一阶段的学习后也会有疑问,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如果是大多数学生都有的疑问,则需要教师引导和解决。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第一阶段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教师在提供微课视频的同时还有在线辅导,跨越时空将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第二阶段是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完成的,教师通过课前学生学习的反馈,提前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所在,在课堂上给予积极引导,小组合作探究更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内化提升,真正做到个别问题课前个别解决,共性问题课堂集中讲解。

3.课后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针对学生是否理解了相关学习内容,能否回答微课和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可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检测,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学习进行调整,并再次进行检测,直至彻底解决相关问题。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前或课堂上的讨论中得到解决。如果学生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在课后再次观看微课视频,利用平台中的相关习题进行复习与检测,使最终成绩能够通过平台进行汇总,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期中考试或者期末复习阶段,学生也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巩固相关学习内容。

三、初中语文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1.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曾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教师提前将导学案和微课视频通过网络平台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时间。特别是语文基础薄弱的初中学生,课前的充分准备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更优异,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自信心和成就感。翻转课堂改变了以往教师课堂唱独角戏、课堂气氛沉闷的状况。

2.促进合作与交流

通过导学案、微课视频以及相关学习资源链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课前与课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初中语文教学的良性循环。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而翻转课堂只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其中的一环,还要不断进行尝试与创新。但无论课堂怎样变化,都必须以学生为本位,教学的目的都是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希望通过初中语文一线授课教师的努力,能够改变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

我喜欢的语文课 步入初中,一切的一切,都发生着变化。学习目标需重新定位,学习方法需及时改进,学科陡然间增多,一切似乎都令我措手不及,甚至悄悄生出些许恐惧。幸好,命运让我遇上了她——我的年轻的语文老师,于是我的心在欣喜与忙碌中渐渐落定。她别开生面的见面课、层出不穷的教学方法、幽默机智的语言、简约而不简单的装束让语文课变成了我们最喜欢上的课堂。 虽然她不是我们的班主任,但她却在第一时间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抓住了我们的心。我记得第一次上语文课,她刚进班,我们就被她的年轻貌美给惊住了。在我们惊愕的目光和调皮男生的嬉笑中,她不慌不忙第在黑板上写下大大的“语文”两字,转身看了我们一眼,抿嘴一笑,又回头在黑板上刷刷刷地写下了名字、QQ号、电话号码和微博地址。瞬时间,我们觉得这美女教师离我们好近啊。原以为她接下来该像其他老师一样讲规矩了,她却说要做游戏,符合她所说条件的同学要在5秒之内站起来。“名字中有‘静’字的同学”“住在新城区的同学”“姓刘的同学”……同学们在嬉笑张望中又少了一层隔膜。不仅如此,刘老师让同学们做自我介绍的方式也是与众不同:同桌组对,相互介绍对方。由于怕对方介绍自己不全面,我们拼命的向同桌抖底,也提醒自己一定要把同桌介绍清楚,以免对方不好好介绍自己。于是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和同桌混熟了。刘老师笑着说:“以后同桌就是你的学习对子,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们也能像今天一样完美配合。”哦,狡猾的老师! 刘老师上课的方式多种多样又变化无穷。我最喜欢的就是“师生互换”。记得是上学期讲到《春》一课,刘老师带领着我们了解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又以“春草图”为例,讲解了文章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让我们四人小组合作,参考事先准备的资料,经讨论后派出一名代表来“当老师”,分别讲解另外四幅图中的修辞手法。“我来当老师?哈哈,我要当老师了!”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开始紧张而激烈的讨论,我有幸第一次就“当”了老师,别提多高兴了。我讲完“春花图”中的修辞后,其他组的同学给予了补充和修正,刘老师又小结了一下,还表扬了我们发言的人!后来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一个学期里开展了好几次这样的活动,同学们别提多高兴了。 说到语文辅导课,恐怕浮现在大多数人脑海里的都是做题、讲题或是抄写字词。我们的辅导课可决不会如此单调。就拿上学期开学不久的一次辅导课来说吧。早在上一周的最后一天,刘老师就分组布置了任务:一组搜集流行的广告语,一组搜集典型的告示语,一组搜集谚语、俗语,一组搜集有新意的店铺名(包括网店),一组搜集网络流行语,一组搜集影视歌曲流行语,一组搜集著名对联、匾额,一组搜集新奇或含义深刻的人名,还有一组“找茬的”,专门找故意用错字的广告语和店铺名。并要求我们尽量从生活中寻找,请教身边的人,实在不行再“万事问百度”。不用背课文?不用抄写字词?太棒了!同学们来到学校后争先恐后地想让刘老师看看自己找到的“秘笈”。刘老师却说:“慢,且留到辅导课上,山人自有妙计。”我们盼来了辅导课,却见刘老师拿着彩色的卡纸、订书机走了进来。她要求我们把所搜集内容装订成册,要有主编(小组长)、编辑、美工、装订工等。我们兴高采烈地干了起来:有人制作封面、有人给纸张排序、有人画插图……由于老师提倡自创名字,我们没有依照课本给的“集锦”“荟萃”等名字,而是新鲜的“‘联’通天下”“一‘名’惊人”等。虽然这节课比做题甚至上课还累,但我们却累的高兴,累的值得。 我们喜欢上语文课,并不仅仅是因为刘老师在课堂上总给我们惊喜,还在于她课上课下给我们的感动。同学想家了,学校电话排不上队,她就把自己的电话借给我们用;每每课文讲到动人之处,总能看到她眼中的泪花;她一遍又一遍地提醒我们圈点勾画、勤查字典、合作学习;当我们叫嚣应把日本货全砸了的时候,她用一连串的数据让我们明白这样做的愚蠢,还给我们讲“与其赌一时之气,不如寻求双赢”的道理;…… 我们的刘老师有一头乌黑的亮发,那是没有烫过、没有染过、也没有拉过的头发,年轻的她从来不穿造型奇特的衣服,更没有像某些学科的老师那样浓妆艳抹过。我们私下问过她为什么不像其他的年轻老师那样打扮,她便半开玩笑地说:“还不是怕你们跟着学呀!颜色越鲜艳的东西对皮肤伤害越大。”下了课,她总是变得有些调皮,“再说了,我觉得博学多识和从容优雅才是我最好的化妆品。哈哈!”老师,你不知道,其实你说这句话时的自信和霸气才是最让我们崇拜的。 我喜欢这个与众不同的语文老师,我喜欢这与众不同的语文课! 教师评语: 薄景心同学是一个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通过本篇文章便可看出他较高的文字驾驭能力、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独特的感受能力。此文调理清晰、语言简洁有力,这是一般的七年级学生很难达到的境界。她对语文课和语文老师的描写很细致,也很用心。美中不足的是,她没有提出疑惑和问题。而我自己觉得,课堂上我还没有做到真正的“愉快高效”,教学模式上还没有形成较固定的、适合语文课的模式。要想让语文课变成人人都想上的课堂,需要我做的,还有太多太多。 后记:今天太累,拿以前学生的习作凑个数。哈哈。重温被学生夸赞的幸福。

初中语文课改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研讨论文

摘要当前现行语文课型中存着一些弊病,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这些弊病显得尤为突出,语文课型转换问题就被提上意识日程。本文就现行语文课的弊端、语文课型的种类、语文课型的转换的依据,提出个人的见解,为我国的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

经过数次改革,语文教学质量确有显著的提高,但是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看,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来看,语文教学仍旧存在着“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课堂教学仍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主宰。“讲读型”和“串讲型”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传统的基础课型。这两种课型偏于教师讲学生听,师与生缺乏交流,教与学缺乏联系信息,传输单向化。教师在教学中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不折不扣地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而不向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学生被当作知识的消极接收器,始终于被动地位,毫无学习兴趣,更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言。吕淑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那是白讲,是无效劳动”。学生个个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既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尽管“讲读型”和“串讲型”的弊端是显而易见,但是,这两种课型仍被广泛采用,原因何在?主要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一部分语文教师思想还没有解放,片面地认为,只有讲深讲透,学生才能听懂,只有讲课讲透,才是对学生负责,否则放心不下。其二,有些教师惰性较为严重。教学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走捷径,图方便,因为“讲读法”和“串讲法”对教师来说,备课方便,教材内容弄通了,教学路子就出来了,一套教法,终身受用,无须再去动脑筋研究教法,设计课型了,正是因循守旧的思想才导致语文课型单调、机械,教学质量和效率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2.语文课型转换的必要性

形势发展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我们正处于现代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知识爆炸的时代,从战略的眼光,我们的教育对象将肩负起追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使命。

随着形势的发展,信息、知识总量的激增,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不同。过去,可以满足于储存型的人才,而现在和将来则需要创造型人才。人们必须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创造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面对学生,积极探索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社会培养成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课程改革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的角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有探求新知、获取知识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是学的主体,没有人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教师应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课型。让学生有机会尝试并掌握接受、探究、质疑、模仿、讨论、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既然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主体,那么,新的课型就应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加强交流与对话,从而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可见,转换语文课型,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语文学科具有多重属性,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情意性、知识性、人文性等等。语文不仅仅是生活学习、交际交流、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同时又是“做人的工具”。“语文”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单一的语文课型,语文教师只重视对语言材料的详尽分析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与领悟,语文课堂成了“讲堂”,老师不仅大讲课文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还大讲相关的习题集、练习册。该让学生感受的,而没有给他们机会去感受;老师习惯于对文章的篇章结构作详尽剖析,从而取代了学生对语言的口味;语文知识,特别是写作知识,还是以静态重复灌输的方式,取代学生对语言的实践。这些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因此,只有转换课堂形式,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语文课型转换的新模式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原来的旧形式,势必出现新的更适合语文教学的课型,笔者推荐以下几种课型,以供尝试。

阅读课

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独立地去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每个人课桌上都放着字典、词典、笔和笔记本,遇到不会的字词自己查,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就圈点勾画,觉得用得好的词,写得精彩的句子就摘录下来,认为写得好的章节、段落,就反复阅读、口味、体会其中的奥妙,吸取其中的营养,这样的课堂就像开放的阅览室。

“熟读朗读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通俗的说法却形象直观地告诉人们阅读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没有大量的阅读,即使一个人天赋再好,也不可能有厚实的语文知识。便无从谈及学习方法的养成和生存技巧的掌握,无从谈及语文素质的提高。

欣赏课

欣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课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让学生自己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慢吟以玩其味”,直接把握课文的主旨,情境和艺术手法等,领悟课文的神韵;第二种是教师富有表情地朗诵,对文章加以评点和讲析,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第三种是借助幻灯、录像机、电视机、多媒体课件、音响等现代化科学手段。这类媒体可以同时给学生视听两个方面的综合信息,能够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上共鸣,同时,以多彩动感的画面,把学生带到诗情画意之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书评课

学生读一本好书、或看一篇文章、或为人物的精神所感化、或被文章的情节所吸引、或对文章的开头结尾赞不绝口、或为作者的遣词造句拍案叫绝———指导学生把阅读后的这些点滴体会和收获写成文章进行交流,这便是书评课。开设书评课,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钻研,勤于思考的习惯。这种课型既为作文命题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又为学生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讨论课

讨论课不同于现在有些教师惯用的“问答课”。它是以研讨式为主,要求教师和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有理有据、有因有果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课型还包括质疑课和辩论课。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讨论课型,例如法国,课堂讨论就多有全班讨论、有小组讨论,教师善于组织各种不同意见进行讨论或辩论。如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特点的讨论,对某些作品的局限性和瑕点的讨论。讨论时教师不轻易下结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每讲一课,都让学生对本课的一些疑点、难点展开质疑讨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大有裨益。

演讲课

所谓演讲课型,就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个问题对全班学生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或教师命题、或自由命题、或有所准备、或即兴演讲、或看稿、或脱稿,这种课型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作文教学开开辟新天地,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大有好处。又因为演讲不同于一般的发言,它要借助于表情,动用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所以经常让学生登台演讲,又能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讲台的局面,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

表演课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对话富个性,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可以让学生排练表演。如《我的叔叔于勒》故事情节曲折,让学生改编成剧本然后再排练表演。编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文的过程,扮演角色演出,实际上就是深入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并不停留在浅层面上了。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竞赛课

当今的时代是竞争性很强的时代,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强手,就必须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竞赛本来就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竞赛课灵活多变,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说适用范围最广,适用性最强,单竞赛内容而言,就有以下多项:拼音竞赛、查字典竞赛、普通话竞赛、朗读竞赛,速读竞赛、背诵竞赛、成语竞赛、文学常识竞赛、益智抢答赛、口头作文竞赛等。竞赛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口头竞赛、书面竞赛、个人竞赛、小组竞赛、男女生擂台赛等。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不但学习兴趣浓,而且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毅力,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

当然,语文课型绝不止上述几种,但不管什么样课型,都必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总之,课程改革倡导探究的、合作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平等、合作和交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这就必须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去探索和实践语文课型,从根本上推进语文课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3(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夏正江.试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次结构及其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1(2)

5任长松.探究学习:18条原则[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2(1)

6汪佳敏.关于课题来源的思考和实践[J].中文自修,2002(2)

7祝新华.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中华 文化 博大精深,根据我国的 教育 体制,初中语文教学是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升华。作为整个初中教学阶段的核心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扬中华文化的重担。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语文论文 范文 一: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的构建 方法

摘要:语文教学是初中的重要课程,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有全面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目前,新课改实施的如火如荼,教学改革的内容也逐渐深入,各科教师都将高效课堂作为了自己对教学工作追求的目标。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而语文则是人类文化中一个非常耀眼的部分,它不仅具有人文性,还具有工具性。只有学好了语文,提高了理解能力,学生在学习其他课程时才能更加轻松,也会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革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目前,语文教学的状况不算太好,教师经常为教学效率的低下而感到苦恼。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怎样的 措施 呢?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 总结 了一些相关的 经验 ,现对此进行一些浅显的研究与论述。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实施探究式教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探究进行和合作精神进行培养。以往,我们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所能做的就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输。这种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弊端。我们要通过教学观念的改革促进探究式教学模式更好、更快地实施,使学生具备探究的精神和能力。而学生的自主探究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迎来高效。如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学习时,为了使学生对本文能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对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 文章 利用“说”和“做”两个方面对闻一多先生进行描写,作者是怎样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的?(2)通过作者的描写,你能够看到一个什么样的闻一多先生?(3)文章中描写“说”部分有哪些?描写“做”的部分有哪些?(4)文章的开头是用闻一多先生的两句话引入课文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在文中,作者引用了唐代诗人杜甫在晚年时的“一月不梳头”的 典故 ,为什么要这样引用呢?作者的用意为何呢?随后,我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对本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与同组的同学进行讨论,也可以去请教教师,要努力在阅读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感知,他们的探究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就能够由此得到更好的体现。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感知力也会加强,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

要想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能实现高效,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渐改变自己的 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措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积极地完成知识的获取,主动去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以饱满的热切和昂扬的斗志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如进行《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学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意境,我没有采取以往那种平铺直叙的讲述方法,而是为他们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利用情境的力量来激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的心神全都融入当时的情境之中。具体做法如下:我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首经典名曲———《送别》。悠扬婉转的歌声轻轻响起,时时回荡在学生的耳畔“: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在歌声中,学生感受到了知己相交的珍贵,一种淡淡的忧伤涌上心头。学生的情绪会随着这首歌而产生起伏,不用教师再做过多的铺垫和引导,也不用对教学进行多么精心的设计,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文章的意境之中,并主动进行阅读和探索。利用音乐的力量,我为学生创设了与课文中的情感和体会大致相似的情境。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教师所渲染的情境下顺利地进入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促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对本文的主题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所谓“以景促情”,即指适当的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提供更加坚实的保证。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具备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品德

学生道德方面的建设并不只是依靠德育教师来完成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和培养,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明确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书面知识的传授作为了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与道德的培养,这种做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弊端,道德素质跟不上,成绩再好也是枉然。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的教学改革也包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利用 语文学习 完成思想道德的培养,并帮助学从中获得语文素养。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我首先通过运用朗读法,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的阅读,以深切感受老斑羚从容镇定、牺牲自我的精神,然后再利用情景设置法,利用多媒体软件为学生播放斑羚跳过悬崖时的幻灯片,使学生自然融入课文的意境中去,与文章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利用这两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强烈情感,从而促使学生学习老斑羚那种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进而学会关爱动物,能够善待其他的生命,珍惜每个生命的存在,并珍爱自己的人生,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有效的条件。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工作并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完成的,我们需要对此付出长期的努力和探索。我愿意和广大语文教师一起,共同研究和总结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策略和措施,使初中语文课堂在我们的带领和学生的配合下,获得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先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与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1).

[2]胡范伟.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S1):284.

[3]潘德会.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讨论[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7).

[4]熊依帆.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方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8).

初中语文论文范文二:初中语文活用课本资源的写作策略

摘要: 作文 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想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教师应积极挖掘课本资源,开发和利用课本中的优美语句、生活事例以及写作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词句、写作素材、人生经验和写作技法,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活用;渗透;积累;强化

初中语文活用课本资源的写作策略研究是指教师使用课本中的资源,挖掘作文资源指导训练学生写作的研究。课本资源主要是指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还包括课文中的文境、作者常识、课前导语部分、课后研讨与练习、课文中的插图、课文中的“空白”,教材第一页起的彩图,每个单元的目标,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等。在语文教学中,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往往相对成课,各自精彩。如何利用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活用课本资源进行指导和训练学生写作,进行了尝试。

一、在备课中渗透

教师在备课时应以新课程标准为纲,弄清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 作文指导 方向,弄清所教的内容在单元、整册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弄清课本中的作文点,利用课本,充分挖掘利用课本资源,找准、找好教与写的结合点。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全书六单元,单元编排依次为“亲情“”青少年学习生活“”写景诗文“”人生、生命“”科学探索”“想象作品”。解读七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写作指导 课,内容按单元顺序有“: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说真话抒真情“”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楚“”发挥联想和想象”,归结起来就是 记叙文 的选材、构思和语言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拟七年级上册的写作指导策略为:训练学生写好记叙文,写“生活真情作文”,把好选材与语言文字关。每堂课教学目标的设计都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至少能把握文章如何选材的问题,挖掘其独具匠心的语言,进行作文教学渗透是备课的方向。莫怀戚的《散步》是描写幸福和谐的家庭,尊老爱幼的美德,中年人的责任感和生命的礼赞。作者围绕“散步”这平凡的小事来写,通过一家在田野散步的分歧,田野的风光来展现。我在备课时,抓住文章选材的“生活”味、“以小见大”的写法进行解读。语言,需最欣赏它的浓墨重彩。“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不仅凝练点题,开门见山,而且意味深长,就能让人读出此散步的不同寻常,非常干净。我预设当堂作文“难忘的一件事”。纵观学生作文:有写父母的爱,如放学时雨中送伞,早饭准备,生日、生病时的父母的陪伴;有写友情的;有写学习生活,如老师的教诲,难忘一堂课,考试,读一本好书, 毕业 的那一天;有写童年生活的,如摸鱼、抓虾、玩游戏、放风筝;有写成长的,如学会做饭、 炒菜 ,学会骑自行车、 游泳 、下棋。还有些学生很会捕捉,就以自己刚刚结束的入学 军训 为素材,写出了军训的苦与乐。读着学生的作文,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最后,我布置课后作业:修改“难忘的一件事”作文,要求:运用《散步》“以小见大”、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修改开头和结尾,语言简洁,扣题点题。

二、在阅读中积累

活用课本资源进行写作策略的研究,一个有效的途径是阅读、积累课本资源。课文是一篇篇很好的阅读、训练的范本。每篇文章都有其出彩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积累。我是这样指导的:让学生对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进行理解,或 造句 ,或仿写。研读,是对文章中 好词好句 的品味推敲、语段的赏析。学生通过阅读交流,可以感受到语言的妙处,这是每篇课文必做的积累。如《春》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我们可以对“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中的“钻”字进行推敲,用换字法,让学生探讨改为“长“”探”好不好。学生思考讨论“:长”只写出动作,没有神韵,显得死气;改成“探”字,加了“调皮劲”,有生机;但“钻”字最能体现小草对春天的渴盼,有破土而出的挤劲,最能突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对于每一幅春天的图画,在比较中揣摩,在体味中涵咏,培养了学生欣赏景物的角度,学习了描写景物的方法。又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文章,我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人物描写,找出图中人物,并指导学生在人物对号入座的同时,抓住人物描写的 句子 ,品读人物,尝试语言表达形式,把握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几种人物描写方法,积累有关人物描写的方法。这样,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语言,内化、运用语言,可领悟到这几种细节描写方法的作用,并在写作中去运用它们,就能让作文生动、具体起来。

三、在训练中强化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训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训练的。”因此,教师在把握课本资源中的写作点时,应当堂进行训练强化,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如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是一篇写作语言指导的好素材。作者在文中选取了“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等东北特有的物产,大量运用了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并运用排比、比喻修辞等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作者还在文中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呼告”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非常直接,强烈。在学完之后,我当堂布置课堂练笔,写“我的家乡”,要求用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学生写得特别好。又如,《风雨》中的侧面描写的写法非常突出,文中不见“风雨”却时时感受到“风雨”的存在。于是,我当堂布置让学生完成一篇练笔“:夏天的烈日”片段作文,用侧面描写的写法写。有的学生写出了“整个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汗大得似雨帘遮住了眼睛”的妙语。作文的修改训练不容忽视,我始终都坚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为教师的指导指明了方向。因此“,扣住题目选材“”叙述的具体生动“”开头入题、结尾扣题说点道理”一直是我训练的重点。学生在修改文章时也注意内容选择是否恰当,表达是否完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写写改改、改改写写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从而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活用课本资源进行写作研究,只要找准两者的契合点,作文教学的天地会更宽延。

参考文献:

[1]周晓美.活用课本资源,丰富 议论文 写作素材[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5(1):20.

[2]陈燕香.活用语文课本资源辅助 中考作文 复习[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12).

[3]赵亚萍.活用教材资源,促进有效写作[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2):165-166.

初中语文新课改论文

第一,课前充分备好课是提高课堂高效率的前提和基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做到这一点,备好课显得尤为重要。备课不等于简单的书写教案。一节语文课,学习的内容不同,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系程度不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不同,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过程。由此,教师在备课中,必须树立起全新的“以学论教、以教促学”的指导思想,对该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形成理性的认识,对学生的提问要有预见性,课堂中的练习和课后的作业要精心选择,有针对性,提高效率。另外,语文教师在走进课堂前还要备教师自己,因为教师的精神面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与教师的课堂关系的融洽程度,从而影响到课堂组织、管理、教学及复习的效果。教师应该以一种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以微笑、关怀的眼神面对学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备课中来, 如师生一起搜集资料等。这样的备课, 使学生也经历了一个积累感性材料、丰富体验、不断探索的过程, 既为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也学到了学习方法, 还有利于课上的不断创新。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教师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课堂上就会减少“损耗”,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优化教学内容和教法,不刻意追求大容量和课堂结构的完整新课程改革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 “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一个有生机、有活力的开放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密度,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节奏。慢条斯理的讲解不可取,但节奏过快也不行,那种连珠炮式的讲解,使学生无暇思考,也来不及消化。因此,确定教学密度应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前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是整个教学过程以文章教学为主.一篇文章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假如我们不对讲课的内容进行优化,在稍纵即逝的45分钟里,什么都面面俱到,那是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法,不刻意追求大容量和课堂结构的完整。比如:精心安排授课内容,做到把握要点,化解难点;强化基础,适时点拨;温故知新,深入拓展,注意做到“长文短教”,即使就是精读课的教学,根据课文特点,教学中也要各有侧重、灵活处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起主导作用,其主要功能在于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活动、多参与,这样才有利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切中肯綮、有的放矢地“精讲”,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能力。如必修第三册的鲁迅小说《祝福》,篇幅很长,思想内涵较深。在讲授时,教师可以把小说的故事情节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概括出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这样安排可以大大缩短课堂学习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第三、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迁移”,提高课堂效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拓展迁移应该是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或由此及彼,或由点到面,或由浅入深,其目的是巩固基础、开放视界、深化思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迁移能力的训练对开发学生发展潜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尤为重要。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研讨论文

摘要当前现行语文课型中存着一些弊病,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这些弊病显得尤为突出,语文课型转换问题就被提上意识日程。本文就现行语文课的弊端、语文课型的种类、语文课型的转换的依据,提出个人的见解,为我国的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

经过数次改革,语文教学质量确有显著的提高,但是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看,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来看,语文教学仍旧存在着“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课堂教学仍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主宰。“讲读型”和“串讲型”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传统的基础课型。这两种课型偏于教师讲学生听,师与生缺乏交流,教与学缺乏联系信息,传输单向化。教师在教学中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不折不扣地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而不向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学生被当作知识的消极接收器,始终于被动地位,毫无学习兴趣,更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言。吕淑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那是白讲,是无效劳动”。学生个个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既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尽管“讲读型”和“串讲型”的弊端是显而易见,但是,这两种课型仍被广泛采用,原因何在?主要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一部分语文教师思想还没有解放,片面地认为,只有讲深讲透,学生才能听懂,只有讲课讲透,才是对学生负责,否则放心不下。其二,有些教师惰性较为严重。教学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走捷径,图方便,因为“讲读法”和“串讲法”对教师来说,备课方便,教材内容弄通了,教学路子就出来了,一套教法,终身受用,无须再去动脑筋研究教法,设计课型了,正是因循守旧的思想才导致语文课型单调、机械,教学质量和效率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2.语文课型转换的必要性

形势发展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我们正处于现代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知识爆炸的时代,从战略的眼光,我们的教育对象将肩负起追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使命。

随着形势的发展,信息、知识总量的激增,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不同。过去,可以满足于储存型的人才,而现在和将来则需要创造型人才。人们必须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创造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面对学生,积极探索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社会培养成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课程改革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的角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有探求新知、获取知识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是学的主体,没有人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教师应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课型。让学生有机会尝试并掌握接受、探究、质疑、模仿、讨论、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既然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主体,那么,新的课型就应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加强交流与对话,从而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可见,转换语文课型,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语文学科具有多重属性,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情意性、知识性、人文性等等。语文不仅仅是生活学习、交际交流、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同时又是“做人的工具”。“语文”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单一的语文课型,语文教师只重视对语言材料的详尽分析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与领悟,语文课堂成了“讲堂”,老师不仅大讲课文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还大讲相关的习题集、练习册。该让学生感受的,而没有给他们机会去感受;老师习惯于对文章的篇章结构作详尽剖析,从而取代了学生对语言的口味;语文知识,特别是写作知识,还是以静态重复灌输的方式,取代学生对语言的实践。这些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因此,只有转换课堂形式,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语文课型转换的新模式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原来的旧形式,势必出现新的更适合语文教学的课型,笔者推荐以下几种课型,以供尝试。

阅读课

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独立地去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每个人课桌上都放着字典、词典、笔和笔记本,遇到不会的字词自己查,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就圈点勾画,觉得用得好的词,写得精彩的句子就摘录下来,认为写得好的章节、段落,就反复阅读、口味、体会其中的奥妙,吸取其中的营养,这样的课堂就像开放的阅览室。

“熟读朗读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通俗的说法却形象直观地告诉人们阅读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没有大量的阅读,即使一个人天赋再好,也不可能有厚实的语文知识。便无从谈及学习方法的养成和生存技巧的掌握,无从谈及语文素质的提高。

欣赏课

欣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课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让学生自己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慢吟以玩其味”,直接把握课文的主旨,情境和艺术手法等,领悟课文的神韵;第二种是教师富有表情地朗诵,对文章加以评点和讲析,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第三种是借助幻灯、录像机、电视机、多媒体课件、音响等现代化科学手段。这类媒体可以同时给学生视听两个方面的综合信息,能够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上共鸣,同时,以多彩动感的画面,把学生带到诗情画意之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书评课

学生读一本好书、或看一篇文章、或为人物的精神所感化、或被文章的情节所吸引、或对文章的开头结尾赞不绝口、或为作者的遣词造句拍案叫绝———指导学生把阅读后的这些点滴体会和收获写成文章进行交流,这便是书评课。开设书评课,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钻研,勤于思考的习惯。这种课型既为作文命题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又为学生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讨论课

讨论课不同于现在有些教师惯用的“问答课”。它是以研讨式为主,要求教师和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有理有据、有因有果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课型还包括质疑课和辩论课。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讨论课型,例如法国,课堂讨论就多有全班讨论、有小组讨论,教师善于组织各种不同意见进行讨论或辩论。如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特点的讨论,对某些作品的局限性和瑕点的讨论。讨论时教师不轻易下结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每讲一课,都让学生对本课的一些疑点、难点展开质疑讨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大有裨益。

演讲课

所谓演讲课型,就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个问题对全班学生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或教师命题、或自由命题、或有所准备、或即兴演讲、或看稿、或脱稿,这种课型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作文教学开开辟新天地,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大有好处。又因为演讲不同于一般的发言,它要借助于表情,动用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所以经常让学生登台演讲,又能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讲台的局面,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

表演课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对话富个性,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可以让学生排练表演。如《我的叔叔于勒》故事情节曲折,让学生改编成剧本然后再排练表演。编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文的过程,扮演角色演出,实际上就是深入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并不停留在浅层面上了。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竞赛课

当今的时代是竞争性很强的时代,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强手,就必须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竞赛本来就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竞赛课灵活多变,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说适用范围最广,适用性最强,单竞赛内容而言,就有以下多项:拼音竞赛、查字典竞赛、普通话竞赛、朗读竞赛,速读竞赛、背诵竞赛、成语竞赛、文学常识竞赛、益智抢答赛、口头作文竞赛等。竞赛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口头竞赛、书面竞赛、个人竞赛、小组竞赛、男女生擂台赛等。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不但学习兴趣浓,而且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毅力,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

当然,语文课型绝不止上述几种,但不管什么样课型,都必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总之,课程改革倡导探究的、合作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平等、合作和交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这就必须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去探索和实践语文课型,从根本上推进语文课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3(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夏正江.试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次结构及其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1(2)

5任长松.探究学习:18条原则[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2(1)

6汪佳敏.关于课题来源的思考和实践[J].中文自修,2002(2)

7祝新华.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初中课改小论文题目

我可以给你一份选题表。论文提纲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写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信息或词汇,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

我的课改生活八年级上学期开始,我们学校在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和八年级物理开展课堂模式教学改革,一转眼一年时间过去了。回顾我的课改生活,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滋味(一):开始很迷茫,一头雾水在开学典礼上,尊敬的阎校长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习惯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新学期学校将在八年级物理学科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遵循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原则,以调节教学案为依托,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推行四步导学教学模式:老师把经过集体备课的内容制作成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大家,你们按照学案要求进行自学,并且尝试完成作业,第二天,带着疑问来学校上课,老师在课堂上只对同学们不会的地方进行讲解。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学校进行课改,尽快转变学习方式,让自主学习早日成为一种习惯。最后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请教苏格拉底成功的秘诀,苏格拉底把他的头按到水中知道他无法忍受才放手,”苏格拉底问年轻人在水中最需要什么?年轻人说是呼吸。苏格拉底微笑着说,这就是成功秘诀。当你渴望成功就像需要呼吸的时候,你就开始走向成功了。听了校长的讲话,我似懂非懂,心里很迷茫,感觉一头雾水:我的课改生活真像校长说的那样吗?滋味(二):慢慢适应了,初尝甜头开学典礼结束以后,班主任组织我们举行了“我的课改生活”主题班会,引导大家转变学习方式,并且尝试划分学习合作小组。我们班分成了13个学习小组:第一组,“奋进组”,口号是“一切皆有可能”;第二组,“科尔特四人组”,口号是“知识改变命运,现在决定未来”;第三组,“追梦组”,口号是“梦想孕育年轻的渴求”……我分在了第十组“恒毅组”,我们组的口号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除了我,我们组还有三名成员:王璐婵,马永昊,陈露寒。学校为每个班制作了小组合作展示园地,评比项目包括:团结,发言,进步,纪律,学案,优秀,个人等等。物理课的学习明显不同于其他学科。首先是课前老师把学案发给我们,我们按照学案要求预习课本,第二天带着疑问来听课,避免了以往的盲目性;其次,在课堂上我们不再按照以往的座位就坐,而是按照划分的小组就坐,在老师组织下,在组长带领下,讨论研究,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合作共赢,大家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了,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老师也被我们的激情所感染,以往讲课的满堂灌不见了,我们也不再是那被动进食的鸭子了,我们成了课堂的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作为组长,我成了学习的带头人,老师的小助手,大家的好帮手,老师还尝试指导组长备课,站在讲台上,望着大家充满期待和羡慕的眼神,我更加自信了,原来当老师,挺美!我还没有长大就已经成了你,老师,谢谢你!课改,谢谢你,你让我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活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适应了课改生活,尝到了课改的甜头。滋味(三):冷静思考,充满期待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我们迎来了实行课改以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改革是要付出代价的,历史如此:商鞅,王安石,康有为,谭嗣同……现实比历史还要残酷,因为历史已经成为过去,而现实却活生生的摆在眼前:其中考试所有科目中,我的物理成绩最差!我们全年级所有考试科目中,物理学科成绩最差!我开始迷茫了,学校开会让物理老师反思,老师上课让我们反思,反思的结果是:还不如不搞课改呢,毕竟我们将来要通过参加中招考试进入高中呐。当然,这只是我们学生的想法,青涩而幼稚。学校组织老师开会反复研究讨论,最后阎校长在学生大会上慷慨激昂的说:同学们,课改的初衷,是减轻老师同学们的学习压力和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最终提高学习成绩。我请大家相信,课改没有错,我们不能灰心,而且要更加坚定信念,凡事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要在原来课改的基础上,认真反思,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学案的质量,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失败乃成功之母,一次失败代表不了什么,我们要将课改进行到底!校长的讲话鼓舞了大家的信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和老师一路同行,艰难跋涉,在期末考试中,我们用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课改的意义和价值。有时,我不由自主的想,我的课改生活中仅仅有物理就足够了吗?我想不是的,还应该有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没有他们,我的课改生活是不完整的,对今后的课改生活,我充满了期待……点评:课改,是一个新话题,又是一个老话题。似乎经常在改,似乎经常找不到出路。刚参加工作时,郑州正在大力推行调节教学,从实习指导老师那里学的那一套似乎完全作废,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又感觉调节教学的理论不是十分实用,不自觉地又按照实习指导老师的做法进行教学,所以经常感觉自己的教学方式有些不伦不类,常常是平时随心所欲,公开课才按照调节教学的步骤进行。后来,学校又组织全体教师去江苏洋思中学以及东庐中学学习考察,回来以后,再仿效学习,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一路走来,总感觉学来的东西始终没有消化吸收,没有为我所用,没有真正能够变成自己的东西,而自己的老一套虽然没有太多的理论支撑,但是因为长时间在三中教学,熟悉了三中的学情,所以教学效果也不错。尤其在请教三中教学效果好的老师时,他们的回答更是出人意料:想咋讲就咋讲,只要学生能考好!我非常赞成课堂教学改革,因为课改是为了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但是,改革要看过程,更要看结果,最终是要用学生考试成绩来证明教师存在的价值。这一次,学校课改首先在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和八年级物理做实验,大概也是考虑到了三中学情的缘故吧。其实,课改之所以举步维坚,根本原因还在于考试评价方式改革的滞后,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制定落实,我相信,只要考试评价方式得到科学合理的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自然会得到大家衷心拥护而得以顺利实施。因为,教无定法,以生为本。李子月同学的文章与其说是学生的课改心路历程,不如说是教师的课改心路历程。让我们共同期待,课堂教学改革的春天早日到来。

语文 教育 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其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初中语文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一) 1. 论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 2. 语文学习 兴趣研究及对策思考 3. 论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人文教育的探索 4. 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 5. 建构主义的语文阅读教学 6. 高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研究 7. 写作情境教学研究 8.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9. “全程”视野中的语文教学模式 10. 信息化时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探讨 11.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科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12. 中学生语文学业评价探究 13. 中学语文阅读策略及其教学研究 14. 初中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研究 15. 中学 作文 课堂教学软件设计研究 16.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17. 个性化阅读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18.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9. 培养中学生写作兴趣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20. 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研究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二) 1. 中学生协作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 人文素养的渗透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3. 21世纪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结构研究 4. 高中作文 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探究 5. 论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6. 执教新教材的教学观和教法初探 7. 论语文教 行体系的全程优化 8. 中国汉 语文教材 教育思想的研究 9. 作文个性研究 10. “以人为本”,走出职高语文教学困境 11.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与中学生健全人格建构 12. 创新阅读与人格培养 13. “伙伴编辑”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4. 中专语文教学应加强文学教育 15.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与思考 16. 学习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 17. 语文新课程与高考改革研究 18. 中学语文课堂预习及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三) 1. 语文学科学生无问题意识的成因分析及策略研究 2. 学生写作主体性教育初探 3. 现代语文教育的评价指向 4. 高中语文教学中儒家传统思想问题 5. 口语交际内隐能力的理论与实践 6. 素质教育呼唤高考语文考试改革 7. 从汉语的美开拓语文教学 8. 中学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培养 9. 中学语文教学人格教育功能之研究 10. 合作—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11. 诗歌审美人生教育研究 12. 我国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 13. 关于评价语文课堂提问的实践研究 14.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魏书生教学改革之比较 15. 国内四套语文教科书听说系统比较研究 16. 多媒体网络教室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17. 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研究 18. 中学语文美育研究 19. 语文情感教学的思考 20. 语文活动课研究 猜你喜欢: 1.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大全 2. 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参考范文 3.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4. 初中语文创新参考论文 5. 初中语文职称论文范文

初中语文课改研究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研讨论文

摘要当前现行语文课型中存着一些弊病,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这些弊病显得尤为突出,语文课型转换问题就被提上意识日程。本文就现行语文课的弊端、语文课型的种类、语文课型的转换的依据,提出个人的见解,为我国的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

经过数次改革,语文教学质量确有显著的提高,但是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看,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来看,语文教学仍旧存在着“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课堂教学仍被“讲读课堂”和“串讲课堂”主宰。“讲读型”和“串讲型”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传统的基础课型。这两种课型偏于教师讲学生听,师与生缺乏交流,教与学缺乏联系信息,传输单向化。教师在教学中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不折不扣地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而不向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学生被当作知识的消极接收器,始终于被动地位,毫无学习兴趣,更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言。吕淑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那是白讲,是无效劳动”。学生个个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行语文课型的弊端,既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尽管“讲读型”和“串讲型”的弊端是显而易见,但是,这两种课型仍被广泛采用,原因何在?主要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一部分语文教师思想还没有解放,片面地认为,只有讲深讲透,学生才能听懂,只有讲课讲透,才是对学生负责,否则放心不下。其二,有些教师惰性较为严重。教学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走捷径,图方便,因为“讲读法”和“串讲法”对教师来说,备课方便,教材内容弄通了,教学路子就出来了,一套教法,终身受用,无须再去动脑筋研究教法,设计课型了,正是因循守旧的思想才导致语文课型单调、机械,教学质量和效率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2.语文课型转换的必要性

形势发展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我们正处于现代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知识爆炸的时代,从战略的眼光,我们的教育对象将肩负起追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使命。

随着形势的发展,信息、知识总量的激增,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不同。过去,可以满足于储存型的人才,而现在和将来则需要创造型人才。人们必须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创造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面对学生,积极探索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课型,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社会培养成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课程改革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的角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有探求新知、获取知识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是学的主体,没有人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教师应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课型。让学生有机会尝试并掌握接受、探究、质疑、模仿、讨论、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既然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主体,那么,新的课型就应建立在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加强交流与对话,从而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可见,转换语文课型,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语文学科的性质要求语文课堂形式的转换

语文学科具有多重属性,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情意性、知识性、人文性等等。语文不仅仅是生活学习、交际交流、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同时又是“做人的工具”。“语文”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单一的语文课型,语文教师只重视对语言材料的详尽分析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与领悟,语文课堂成了“讲堂”,老师不仅大讲课文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还大讲相关的习题集、练习册。该让学生感受的,而没有给他们机会去感受;老师习惯于对文章的篇章结构作详尽剖析,从而取代了学生对语言的口味;语文知识,特别是写作知识,还是以静态重复灌输的方式,取代学生对语言的实践。这些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因此,只有转换课堂形式,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语文课型转换的新模式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原来的旧形式,势必出现新的更适合语文教学的课型,笔者推荐以下几种课型,以供尝试。

阅读课

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独立地去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每个人课桌上都放着字典、词典、笔和笔记本,遇到不会的字词自己查,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就圈点勾画,觉得用得好的词,写得精彩的句子就摘录下来,认为写得好的章节、段落,就反复阅读、口味、体会其中的奥妙,吸取其中的营养,这样的课堂就像开放的阅览室。

“熟读朗读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通俗的说法却形象直观地告诉人们阅读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没有大量的阅读,即使一个人天赋再好,也不可能有厚实的语文知识。便无从谈及学习方法的养成和生存技巧的掌握,无从谈及语文素质的提高。

欣赏课

欣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课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让学生自己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慢吟以玩其味”,直接把握课文的主旨,情境和艺术手法等,领悟课文的神韵;第二种是教师富有表情地朗诵,对文章加以评点和讲析,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第三种是借助幻灯、录像机、电视机、多媒体课件、音响等现代化科学手段。这类媒体可以同时给学生视听两个方面的综合信息,能够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上共鸣,同时,以多彩动感的画面,把学生带到诗情画意之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书评课

学生读一本好书、或看一篇文章、或为人物的精神所感化、或被文章的情节所吸引、或对文章的开头结尾赞不绝口、或为作者的遣词造句拍案叫绝———指导学生把阅读后的这些点滴体会和收获写成文章进行交流,这便是书评课。开设书评课,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钻研,勤于思考的习惯。这种课型既为作文命题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又为学生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讨论课

讨论课不同于现在有些教师惯用的“问答课”。它是以研讨式为主,要求教师和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有理有据、有因有果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课型还包括质疑课和辩论课。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讨论课型,例如法国,课堂讨论就多有全班讨论、有小组讨论,教师善于组织各种不同意见进行讨论或辩论。如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特点的讨论,对某些作品的局限性和瑕点的讨论。讨论时教师不轻易下结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每讲一课,都让学生对本课的一些疑点、难点展开质疑讨论,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大有裨益。

演讲课

所谓演讲课型,就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个问题对全班学生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或教师命题、或自由命题、或有所准备、或即兴演讲、或看稿、或脱稿,这种课型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作文教学开开辟新天地,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大有好处。又因为演讲不同于一般的发言,它要借助于表情,动用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所以经常让学生登台演讲,又能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讲台的局面,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

表演课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对话富个性,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可以让学生排练表演。如《我的叔叔于勒》故事情节曲折,让学生改编成剧本然后再排练表演。编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文的过程,扮演角色演出,实际上就是深入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并不停留在浅层面上了。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竞赛课

当今的时代是竞争性很强的时代,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强手,就必须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竞赛本来就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竞赛课灵活多变,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说适用范围最广,适用性最强,单竞赛内容而言,就有以下多项:拼音竞赛、查字典竞赛、普通话竞赛、朗读竞赛,速读竞赛、背诵竞赛、成语竞赛、文学常识竞赛、益智抢答赛、口头作文竞赛等。竞赛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口头竞赛、书面竞赛、个人竞赛、小组竞赛、男女生擂台赛等。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不但学习兴趣浓,而且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毅力,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

当然,语文课型绝不止上述几种,但不管什么样课型,都必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总之,课程改革倡导探究的、合作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平等、合作和交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这就必须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去探索和实践语文课型,从根本上推进语文课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3(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夏正江.试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次结构及其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1(2)

5任长松.探究学习:18条原则[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2(1)

6汪佳敏.关于课题来源的思考和实践[J].中文自修,2002(2)

7祝新华.语文能力发展心理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论文

论文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社会实践运用与提高学生个人语文素养为目的。新课程改革在语文教学中已提倡多年,其重要性已得到了广泛共识。但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的改革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研究经验,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线索,分析指出了当前契机下语文课改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对策方法。

1 新课程语文理念

新课程语文理念中强调,“建设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隋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其中重点指出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思维为主,以“自主、合作、探究”为辅的方法的教育模式。

我们在研究新课程语文理念,重要的是分析指出语文新课程理念中的核心所在。可以看出,以新课程语文理念为标准的新课程要求旨在提倡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性,即其社会价值意义.因此.我们在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的教学基础上,应当体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与社会性为基础,发挥语文教育的核心推动作用。

也可以说,语文新课程理念即是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培养语文素养与语文思维为基础的理念。

2 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语文新课程改革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进步显著。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由于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立足长远的改革,因此一朝一夕的热潮必然推翻不了旧有制度对教育的冲击。改革还需继续前进.我国当前教育现状距新课程改革之目标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走。分析其原因,总的体现与以下三个方面:

2.1主观上的意识问题

新课程改革,是对当前教育制度的完善与教学方式的转换。教育是教育的终端执行者。大刀阔斧的教改应当先从教师自身“改革”而走,只有教师自身观念的改革,才能带动新课程改革的活跃,否则失去了其现实意义,改革就成为空谈。

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影响改革的主要因素。当前改革也存在与教师队伍中的诸多问题。影响并制约着课改的实施。首先,教师自身意识不足,很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上不涉足改革,甚至出现有些教师仍借用往年备课资料,教师自身意识的不足,对改革没有形成足够的认同感必将导致教改的阻塞。其次,许多老师进行改革,因为没有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成效不佳,逐渐积极性丧失,教师在思想意识上首先放弃了对课改的坚持。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应当随时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尤其是需要时间累计的语文课程。语文课改更应当持之以恒,以接力棒的方式传达下去。

2.2外部条件的问题

当前许多学校,尤其是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由于基础设施的不足,学校信息化不通畅,对新课程改革尚未引起重视,还停留于以往的教学方式上。另外在外部条件上,师资力量的欠缺与学校自身的宣传不到位,导致新课程改革的闭塞。同时,许多学校对新课程改革措施只采取走过场的形式,未涉足根本,未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课改评价体系。对新课改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这导致学校新课程改革气氛不浓,总体进度不高,效果不显著等。学校的指导是对教师课改工作的有效促进,只有学校花力气,带领教师队伍的改制,才能促进学校课改的成效。

其次,在客观条件方面,由于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其耗费人力物力巨大,由于经费条件的不足,或者专项资金的欠缺,造成课改的硬伤。使得学校无法进行正常的课改实验。

3 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对策研究

政策条件作为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必要添加,其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着主观作用。只有在相应的政策条件下实施才能保证其理论性的完善,才能有依据地促进新课程的健康发展。当前形式下,新课程改革已事在必行,而政策条件则成为了阻碍新课程改革成功的阻碍。在政策支持方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理论性的将解决问题的对策归纳为以下两点:

3.1政策上理论性的规定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政策上的规定。才能保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政策一方面指导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限制并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这主要体现在新课程改革无纪律性和无效性方面的实施。因此,政策在对新课程的改革上,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只有政策的硬性规定,结合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完善新课程的发展。

3.2政策上的物质条件地支持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硬件上的支持。由于新课程的实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耗费资金如教学器材的提供教学中实践经费的开支和教师的补助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相对与此,在资金上的苦难也是导致新课程改革出现瓶颈障碍的必然条件,尤其是相对经济条件欠缺发达的农村学校而言。地方财政的供给不足,导致新课程改革渐而远之。因此笔者认为。在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新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当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只有硬件设施得到了充分的保证,才能完成新课程改革的重大任务。

同时,学校是新课程改革的直接践行者,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第一线工作,最了解当前教育现状。提高新课程改革步伐,还需要得到地方学校的大力支持与普及。首先是教师思维意识的根据.新课程改革缓慢发展重大原因是因为教师思维意识的不跟进.这就使得我们新课程改革不能得到延伸。因此在学校中,学校领导应当对教师进行思想培训,如参加类似演讲比赛,又如参加进修培训等。

总之,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矛盾,它迫切的需要我们去发现,并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机制去改善,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一项长远的任务,应当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