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期刊论文写入学位论文

发布时间:

期刊论文写入学位论文

刊发表的论文可以写入毕业论文吗没问题的可以的

今天,我们根据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两者的特点,在篇幅、研究课题和内容上的不同,讨论如何将学位论文改成期刊论文,并遵循学术伦理和期刊论文的不同形式。

学位论文的特点

学位论文是围绕学位选题和要求,围绕多重创新结果写作完成。涵盖本研究课题的详细综述与历史背景,主要参考文献均要引用原文献,并且包含详细完整的研究方法和过程细节,通常包含详细的原始结果数据以及结论。

毕业论文同时也是一本详细的研究记录和指南,具有较长的篇幅,可以抽提出一篇以上的期刊论文发表;已在期刊出版的相关结果,应当在学位论文中善为引用。

期刊论文的特点

期刊论文围绕特定课题和时间断面进行交流,可以呈现单一或者多重科研结果。不同类型和写作方式 ,必需按照期刊发表要求,有固定的写作表达格式,方便写作和交流。论文所有章节内容均应自我包含(Self-contained),通常有篇幅限制 - 文献综述要与课题直接相关。有的期刊也接受直接发表学位论文。

从学位论文发表期刊论文

将学位论文改写成可发表的期刊论文,不是简单把字数写少就好,而是要浓缩毕业论文结果,按照期刊要求写作和发表。根据学位论文的结果和创新性,可以就不同部分的创新结果,例如方法的创新、不同的结果和结论,分别撰写相应的论文向合适的期刊投稿发表。另外,对于重要结果也可以用"快讯"方式快速发表。其他要注意的包括,发表较晚的论文要引用先前发表的论文,避免重复使用同样的图表,要遵循学术与出版伦理,不能像切香肠一样把科研结果切割成多篇单篇论文发表(Salami publication)。

不可以。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B类期刊论文,是学生在,本科生涯中发表的论文,毕业论文是需要学生重新写的,如把b类期刊论文当做毕业论文,会查重率很高。毕业论文(graduationstudy),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

英文期刊的参考文献中需要给出的信息有:作者、论文题目、论文级别(硕士还是博士)、大学名称、大学地址(城市和国家)、完成时间等等,示例:

另外,在使用英文的参考文献时,应遵循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同时,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

英文期刊中其他类型参考文献的写法:

1、Journal(期刊):

期刊(Journal)是最常见的参考文献类型,一般需要依次列出以下信息:作者,文章的题目,期刊名称,发表年份,卷号,页码。

页码也可由DOI、文章编号(Article Number)代替;期刊类型参考文献也可以改成网页类型。

2、Book(书):

参考文献为书(Book),一般需要列出的信息有: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社地点(包括城市和国家),年份,页码。

3、书中的Chapter(章节):

书中的某个章节(Chapter),需要流出的信息有:作者,章节的题目,书名,编辑,出版社,出版社地点(包括城市和国家),年份,卷号,页码。

4、还未发表的文章(Unpublished Work):

引用了一篇还未发表的文章,你需要列出以下信息: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称,阶段。

5、个人通讯(Personal communication):

个人通讯一般需要你列出作者所在机构和通讯时间。

6、会议(Proceedings):

一般所需的信息有:作者,会议的名称,会议的地址(城市和国家)会议的时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如何入手写学位论文

1、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作为参考;

2、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查阅论文相关书籍;

3、借助不同体裁的语料,归纳出结论;

4、使用分析、综合等方法,科学地整理所获得的资料;

5、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6、个人的努力、坚持与付出。

论文分类: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一、选题阶段:在问题意识下框定研究领域确定选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第一步,对学位论文有决定性的意义,“题好文一半”,选择了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就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是学位攻读者独立研究的开始,是个体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颇具挑战性。1.要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要找到一个好的学位论文选题,必须要有强烈“问题意识”,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牛顿和瓦特的例子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牛顿从树上掉下的一个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成为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而瓦特则从水烧开后水壶盖跳动这样一个人们熟视无睹现象中受启发,进而发明了蒸汽机,引发了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大变革。研究始于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虽然确定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对于所有学科的学位攻读者同样重要,但对于攻读人文社科学位者而言,问题意识更为重要。因为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客观,学术前沿比较清晰,并且研究的是一种确定性事实,以规律的形式出现,因此研究的问题相对比较明确。而人文社会科学探究的是社会事实,而社会事实作为人有目的行为的产物,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偶然的事实,探索必然的规律[1],其研究对象相对复杂,涉及的因素众多,且交织在一起,往往还涉及价值问题。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更具有隐秘性,更要有强烈的问题前设,带着一双探索的眼睛,发现社会事实背后的因素。2.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是学位论文的灵魂,是评价学位论文质量与水平的主要标准。“创新”指的是对某一领域的知识发展做出原创性的贡献,可表现在探索了未知的新领域、文献资料的新发现、观察问题的新视角、新概念术语的产生、研究方法的新探索、学科知识的新融合,理论观点的新突破等[2]。在选题阶段,对于自己将要主攻的研究问题能够达到怎样的创新目标要有一个基本的估计。换言之,要对自己的研究能力、研究条件以及可能达到的研究结果有一个比较理性的、明智的判断。要不断地反问自己:与其他研究者相比,我有什么样的优势,可能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从而形成创新点?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高校业务管理部门工作的一线管理者,我的实践经验可能是个优势,但理论功底不够深厚,要在理论创新上做出成绩相对困难。那么,选题从实践出发就比较切合自己的实际。如果选择自己从事过的工作,学位论文写作就会轻松一些。原因是:①对这些领域比较熟悉,背景知识了解较多;②对操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感性认识,尤其对其中的矛盾有较深的体会;③以相关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能比较便利地获得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可能在资料积累上有所创新,能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这样,在自己曾经做过的工作中去寻找问题就比较恰当。3.关注研究意义在选题时要关注研究意义,如果选题没有多大意义,花再多的精力,研究得再好,也没有多少价值。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理论价值体现为理论上的突破,表现为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新创造,或对于学科内某一理论问题具有补充、整合或派生意义,为人类的知识积累添砖加瓦。实践意义指的是能否对解决现实问题有所帮助,为经济建设与社会繁荣发挥积极的作用。研究意义集中体现在回答这样的问题上: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我对自己的工作经历进行了反复扫描,最后落实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上。因为,作为从精英型高等教育到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影响重大而深远。同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又是一个饱受争议、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焦点事件,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就很有意义。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并关注研究意义,带着这样的前设去有意识地寻找问题,实质上体现了做学位论文时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兴趣、能力、可行性等。综合以上几方面的考虑,我大致框定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研究”,但到底研究本科评估中的什么问题,还是朦朦胧胧的,不是很明确。二、综合考试阶段:逐步聚焦研究问题综合考试阶段是研究问题的逐步聚焦过程,可分为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挖掘问题等步骤。1.通过文献综述寻找问题问题就是理论疑难和实际矛盾,因此,寻找问题的途径无非二条:实践途径或理论途径。无论是理论途径还是实践途径,进行文献综述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文献综述就是围绕着研究问题,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梳理出这个研究专题的学术发展,用概括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学术谱系图”。同时,要对所涉及的问题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和鉴别,发现现有的研究尚未涉及的领域,或者他人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研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做文献综述最能从学术内在机理上体现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这是一个边梳理、边学习、边思考的过程,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程,要大量阅读资料,反复研读重要文献,透彻理解前人的研究思路和独创性结论,并琢磨前人的研究策略,思考自己研究问题该从哪些切入点开展。完成了文献综述的写作,学位论文选题的研究问题、创新点、研究意义等都会逐渐清晰起来。为了完成综合考试必备的文献综述,我对二十几年来我国评估研究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研究议题、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进行了分类概括与分析。结果发现,从研究议题而言,评估制度、评估技术研究是热点,而多学科视野下的研究比较缺乏。从研究层次而言,宏观研究较多,中观与微观的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而言,思辨性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而既有特定的理论视角,又有实证研究支撑的专题研究还相当缺乏。为此,我认为从社会学视角聚焦在大学这个中观层次上,这个研究视角在现有的评估研究中尚属空白。我的导师有社会学背景,我自己曾任地方院校评建办副主任,具备研究该问题理论与实践的有利条件,从这个角度开展研究具有可行性。社会现实是问题的源泉,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思考是找准问题的关键环节。我收集社会各界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反响材料,包括网上言论、报纸、访谈录、“两会”提案等,对这些具有强烈感性色彩的言论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被评院校以“全民大动员”方式形成的评估运动,采取的一些错误应对策略是评估工作遭到诟病的焦点所在。至于为什么被评院校会比较普遍地采用这种应对方式,仅从评估技术角度恐怕难以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但评估方法应该是引发这种现象的内在根源。因此,我对世界评估发展的历史、评估模式和发展趋势进行文献综述,尤其分析评估发展的历史进程,对测量→描述→判断→建构四个评估时代所反映出来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试图为评估在现实中的疑难找到理论依据,也为我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世界评估发展史上找到坐标定位。这样,通过做文献综述,分析理论疑难和实践困境,所要研究的问题有“呼之欲出”之感。2.从社会现象中发现和聚焦问题从社会现实中发现问题,关键在于抓住核心问题,此外,还要剥离次要因素,限定范围,将问题聚焦并简化,并且用十分简练的学术语言清晰地表述出来。这是一个从表象问题向实质问题的转化过程,也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过程,更是一个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过程,需要多视角下的灵感迸发。完成文献综述后,待研究的问题时刻萦绕在心头。这期间,我与导师不断地沟通,也和相关人员,包括老师、同学、涉及这个问题域的人员进行多方交流。或者说只要能逮到人,对方有可能听我讲,我就不断地叙说,把自己的大概研究思路讲给他(她),看对方的反应,之后再将反馈意见详细地记录下来。感谢北京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被我缠住的人对我这样的行为都非常理解,且乐于奉献自己的观点。这些交流者开阔的视野、充足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研究经验、深刻的见解是巨大的财富!多方反馈的观点给了我莫大的启迪,也斧正了自己的前设。经历了“头脑风暴”的洗礼,一个概念——组织化动员蓦然出现了!这个概念很好地概括了大学在评估时的组织行为,正是这种组织行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3.在理论视角下挖掘和细化问题在实践基础上抽象出“组织化动员”概念后,还需要在理论视角下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细化。经过深入思考,我提出了这种奇特社会现象的三点悖论:①与大学组织特性形成鲜明比照。大学被称为“松散的结合系统”、“组织起来的无政府联合体”,但评估期间大学变成了军队,具有统一的意志和强大的“战争力”。②它与我国社会发展趋势不一致。“运动”是“总体性社会”运作的基本方式,但改革开放后,社会动员逐渐淡出中国,以法治为基础的治理渐成常态。但在评估期间,高校处于非常态,运动范式再现。③它在世界各国大学评估实践中几乎没有同例。外部介入大学评估是世界通例,但国外大学未出现这种应急性应对外部评估的现象。针对这三个悖论,我集中研究大学“组织化动员”的产生机理,即“为什么要组织化动员”? “如何进行组织化动员”?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三个子问题:①为什么我国大学在评估时会出现“组织化动员”?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有怎样的结构性条件?其动因又是什么?②大学内部“组织化动员”如何实施?其动员方式、阶段和特点分别是什么?③“原子化”的个体为什么会被动员起来?他们对“组织化动员”的反应如何?有哪些矛盾与冲突?“组织化动员”式的评估对被评大学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当确定用“组织化动员”作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究的主线时,我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才真正地确定下来。无论在答辩时还是课题申报预审时,不同的专家比较一致的反馈意见是:研究的问题意识很强,研究视角新颖,选题很有意义,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组织化动员”的概念。三、开题阶段:综合设计研究问题到了开题阶段,就要对学位论文选题做好研究设计,包括确定相关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等。在这个过程中,我对选择理论、确定研究对象和琢磨研究距离体会最深。1.选择理论学位论文必须要有理论支撑,没有理论的论文是没有深度的,称不上是博士学位论文。但是,因为我的研究问题源于现实问题,而现实问题是综合性的,非学科性的,这就决定了要选择一个针对性的理论难度较大。另外,我的问题又源自本土的社会现象,要特别警惕西方理论的适用性。最后,我选择以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作为理论基石,原因在于:①它的理论核心,即结构具有制约性和使动性,我们在受制约中创造了一个制约我们的世界,对我的研究问题有较好的解释力。②这是一个综合性理论,融合了社会结构制约性和主体行动能动性两个方面,包容性较大。③这是一个形式模型,所以才具有超越不同社会结构形态,对研究具有一般性的指导意义。换言之,这个西方的理论用来解释中国的本土问题还是适用的。2.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选择最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样,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度解剖,就能形成对这类现象较为深入、详细和全面的认识,起到“一叶知秋”的作用。对于本科评估“组织化动员”而言,地方院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组织化动员”表现出最强烈的动机和最发达的形态。而我作为一名地方院校组织评估工作的主要成员,具备“解剖麻雀”的便利条件。而且,本研究侧重在“组织化动员”的过程剖析,而这个过程通常是隐匿在文本之后的,了解其“幕后”的情况变得非常重要。这个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的确定,使我这样背景的研究者具备了绝对的优势,研究条件十分有利。3.琢磨研究距离经验基础上的学理研究,要与经验事实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直接决定了观察的角度,观察的距离不同,看到的景象就会不一样。理想的距离应是既能看到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能抓住其中的细微之处。距离太远,难以产生感性认识,抓不住深藏其中的“微妙”,深度不够;距离太近,就会深陷其中,跳不出来,宽度不足。对我来讲,用自己工作的院校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会比较敏感,说什么、怎么说才能真正发挥“内里的局外人”作用,既抓住关键问题所在,又不损害组织利益,这是我在研究设计中反复琢磨的一个重要问题。将研究聚焦在“组织化动员”过程而非应对评估的具体措施与策略上,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观察距离。既可以一个“内部人”深入其中,感受组织内部人员的情感和态度,理清该事件内部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组织化动员”的实质问题;又以一个“局外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不陷入到具体的琐事之中,不遮盖问题,以理性的态度进行客观分析。开题阶段要对学位论文选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设计,这是开展任何一项研究都必须经过的过程。这个阶段问题考虑得越详细、越深入,后续的研究就会越明确,可避免在研究中走弯路。四、论文写作阶段:对研究问题削枝强干论文写作是按照研究设计进行具体实施的过程,将研究设计中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和细化,并削减旁枝问题。1.深入与细化核心问题我觉得自己的研究思路很清晰,论文写作只要按照研究设计进一步细化即可。但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宏大、因素众多,关系复杂,正如评论家所言,吉登斯的理论是“综合了各种理论要素的‘煎饼’,内部充满了矛盾和张力,吉登斯像‘狐狸’一样,像‘蜜蜂’一样,在理论之间飞来飞去,要理解他的理论就像‘试图去抓住一根水银柱’”[3]。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该理论缺乏中观层次的分析框架。这样,上层的理论和下层的材料就无法串在一起,研究从理论出发的路径走不通。这样,我只能在核心研究内容上寻找突破路径,希望能借鉴到其他研究者的分析要素。然而,由于社会结构的差异,西方社会运动多是“自下而上”自发集聚而产生,找不到类似“组织化动员”的模式。而且,西方对运动研究的理论视角虽然多样,但每一种理论视角关注运动发生和发展的不同方面,在理论议题、研究兴趣和基本假设等方面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很难借鉴。而我国虽是一个运动频发的国家,相关的研究议题也很多,但理论视角却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史学研究,重在对史料的挖掘和整理。研究内容基本上是对各种具体运动发展脉络的描述和分析,对运动性质与特征的归纳,对运动结果的探讨和利弊得失的评价等。这些研究对“为什么要进行组织化动员”的借鉴意义不大,但对“怎样进行组织化动员”有一些启发作用。因此,要想将论文研究进行下去,首先要构建出一个“组织化动员”模型,分析影响“组织化动员”的核心要素,可这样的要求显然超出了我的能力。为什么要进行“组织化动员”,牵涉到我国转型期社会变革的宏大背景,相关因素自然非常多。我像一只无头苍蝇在相关问题中打转,始终理不出一条清晰的脉络。直到我读了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的论文《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社会学分析》之后才豁然开朗。我欣喜若狂,即刻用了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作为分析框架,将评估运动转换为:带有“总体性社会”遗传基因,在技术治理方式下的一种“运动式治理”。解决了分析框架,以后的工作就变得相对简单。在此之前,我将自己头脑里的一些想法都记录下来了,虽然是一个个的碎片,没有章法,却是思考后的粗加工材料。现在,理清主线后,选择一种合适的论述角度,将这些材料串起来,论文内容很快就充实起来。2.删除旁枝问题“组织化动员”式的评估到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这是人们情不自禁发出的疑问。无论是课题申报还是交流时,人们都希望我用理性、系统的学术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开题时,我确实将“组织化动员”的评估效果作为研究内容之一,并且在此后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围绕着这样一些问题:案例院校动员起来做了什么?怎么做的?评估结束后,哪些保留了,哪些消失了?“组织化动员”的评估对案例院校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根据CIPP评估模型要素(情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结果评估)作为分析框架,深入挖掘案例并以丰富的材料作为支撑,有效地回答了大多数人的疑问。预答辩时,导师们认为博士学位论文的篇幅过长(30万字),结构有些松散。我就将与核心研究内容关联不是很紧密的内容删除,删减了10万字左右。经过这样的调整,“组织化动员”机理研究的主线变得更加清晰,重点更为突出,结构也紧凑起来。我对调整后的效果非常满意,但同时还是免不了对删除的这部分内容感到十分可惜,这毕竟是我呕心沥血的结果啊。论文写作时的分析框架十分重要,要紧扣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避免被旁枝问题所干扰,研究最好只回答一个问题,削枝强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五、答辩阶段:再次推敲学位论文的题目完成学位论文后,在论文答辩前后可对题目进行再次推敲,这个时候是“点题”,即用文字对论文主题给予概括。点题时要注意标题文字的规范、准确、新颖,要仔细琢磨论文标题是否恰当;词语是否确切、科学、规范、没有异议;是否简单明了;能否真正概括出学位论文的核心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出研究的范围和深度;是否新颖醒目;能否引起读者的阅读意愿等。我的学位论文标题曾经考虑用《“无政府组织”的“组织化动员”:大学本科评估实证研究》,这个标题对比强烈,比较醒目。但不少人对“无政府组织”提出了异议,认为提法不够规范,大学组织的特性准确的表达应为“组织起来的无政府联合体”,如果全文写上,标题又不够简洁,最后我放弃了这个题目。后来,我将项目定为《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组织化动员”机理研究》,在预答辩时,有老师提出,并非所有大学在评估时都“组织化动员”,北京大学就没有采取这种方式。经反复斟酌后,最后我将标题改为《地方高校本科评估中的组织化动员》。总之,学位论文研究问题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从选题阶段的研究方向框定,到综合考试阶段的问题聚焦,再到开题阶段的研究设计,延续到论文写作阶段的削枝强干,直至答辩阶段的标题确定。学位论文贵在围绕问题开展研究,真正体现出研究的价值,并形成创新点。

(一)主题的写法[2]毕业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二)题目的写法毕业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三)摘要的写法毕业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四)引言的写法一篇毕业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五)结论的写法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学位论文一般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种。学位论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获得所修学位,因此必须完成好。在进行学位论文写作时,最基本的一点是按要求来写,完成好各部分内容。必须体现文中提到的几个要求和特点。写好内容不代表质量就达标,就令人满意。论文优秀与否,合格与否。其实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生在论文写作对技巧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只有做到熟练并且灵活的运用。在理科性论文写作中可以添加大量的图表,大量的数据,实证研究,添加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使论文更真实,更具有可操作性。在偏理论性论文写作中,可结合生活实际,多举案例,多加图片,多角度、多层次对所研究内容进行论述,进而丰富文章内涵,提高论文档次。

学位论文改写期刊论文

绞尽脑汁、耗时良久完成的学位论文,直接当作期刊论文发表是行不通的。要把学位论文改为期刊论文发表,首先要符合期刊论文的要求。为了做到“有的放矢”,建议大家在动笔之前先确定目标期刊的范围与原有学位论文是否相符,同时要注意研究目标期刊的过往文章结构与风格。做好准备工作后,就以原有论文为写作蓝本,保留原有论文观点与主题进行语言重新组织。在优化文章质量方面,新手作者可以选择Elsevier(爱思唯尔)的作者服务。

一、首先选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能查到的正规杂志二、其次是某宝担保交易,更有保障三、最后录用通知下来后,亲自打版权页或者收录网站(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上查稿电话查稿确认录用后,再付款。

据学术堂了解,学位论文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文章仅限于学校,经过论文评审,决定学生是否有资格取得学位,也就是说,学位论文的目的是要展示你学了多少东西,将自己学到的东西都写在论文里,因此论文的前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都是比较冗长。期刊的阅读对象都是科学家和研究学者,因此,他们喜欢看有论据支持的想法,期刊论文通常有特定的格式,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要精练,讨论和结果要尽量简洁。所以,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论文字数不同,期刊论文要比学位论文要短,因此词句比较精练,按照惯例,大约在3000-6000词之间,学位论文就没有这些限制,有些学位论文高达上百页,字数超过两万也不稀奇,如果想要将学位论文改成期刊论文,那么就要删除不必要的部分,每个语句都要再三修改,保留其中的精髓,精简内容。2.摘要的字数不同,期刊论文的摘要比较精练,在150-250词之间,但是学位论文要长一点,大约是350词左右,有些期刊会对摘要的结构有要求,需要先了解期刊的具体要求,这样才能达到期刊的基本要求。3.前言的深度不同,学位论文的前言比较详细,学生要展现自己对该领域的掌握情况,还要有文献的熟悉度, 但是在期刊论文中,文献综述就比较简单,只要包含可以带出文献与研究间差距的信息就可以了,如果学位论文中包含了多个研究问题,在期刊论文中要进行压缩,成为一个主要的研究问题。4.方法部分的不同,期刊论文要比较节制的方法叙述,你只要叙述使用的方法和进行的实验,不需要对研究切入点进行完整的讨论,但是学位论文不同,学位论文通常需要对研究的切入点和方法进行广泛的讨论。5.学位论文会将所有结果详尽的写出来,但是期刊论文需要归纳总结,进行分析,因为学生的经验不足,不能进行有质量的分析,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将次要的发现放在补充材料中。期刊论文一般一篇只研究一个论文。6.结果的讨论,学位论文的讨论章节依然是比较详细的,对每一个结果都提出完整的阐释,这个工作量比较大,学位论文中要表示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论文的讨论章节则要清楚到位,不要在这个部分重复自己前面已经说过的研究结果,这是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不一样的地方。7.学位论文中有很长的引用清单,有时候还有目录, 但是期刊论文的引用数量有有限,参考文献只要在论文中有引用的就可以了。在发表的时候,一定要注明期刊论文是引用学位论文,相信发表出来的论文和学位论文将会有很大的区别,也许更好。

一、文章长度期刊论文比学位论文短很多,因此需要相对紧密的架构。学位论文可能长达百页超过两万字,但期刊论文根据领域惯例和期刊规定,大约在3000到6000词之间。因此,论文的每一个章节都需要大幅缩减,通过内容精选和改写来减少原本的学位论文内容,记住不要复制粘贴。这里的关键是挑选和改写:你需要特别小心,保留研究的精髓,抛弃不必要的细节。二、摘要期刊论文的摘要一般介于150至250词之间。但学位论文的摘要比较长,大概是350词。仔细阅读目标期刊的规定,有些期刊会要求结构式摘要,而有些不会。最近也越来越流行图片摘要和视频摘要。三、前言学位论文通常有比较详细的前言,因为学生需要展现出自己对领域内既有文献的熟悉度。但在期刊论文中,文献综述比较简洁,只要包含可以带出文献与研究间差距的信息就可以了。如果你的学位论文包含了多个研究问题,在期刊论文中要压缩成一个主要的研究问题。四、方法学位论文的材料与方法章节通常对研究切入点和方法进行广泛的讨论,但期刊论文需要比较节制的方法叙述:你只要叙述使用的方法、进行的实验等,不需要对研究切入点进行完整的讨论。五、结果学位论文会将所有的结果详尽的写出来,但是期刊论文只要写出主要发现就好。事实上,因为学生经验不足或是过度解读,他们在学位论文中的结果经常不够有力。不过,期刊论文有严格的报告标准,应该只报告跟研究问题相关的结果,并提出有力的支持论据。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将次要发现放在补充材料中。六、讨论学位论文的讨论章节依然是比较详细,对每一个结果都提出完整的阐释,显示出学生对自己的数据有全面的了解。此外,学生还需要在学位论文中表示自己的未来研究方向。期刊论文的讨论章节则要清楚到位,不要在这个章节重复前面已经说过的研究结果。七、参考文献学位论文通常有很长的引用清单,有时候甚至有目录。不过,期刊论文的引用数量有限,参考文献章节只包含文章中引用过的工作即可。有些期刊甚至会规定参考文献上限。还有,学位论文里通常会有 Definition 章节,但期刊论文不会有。

期刊入口

期刊入口查询信息不符合是查验的时候没有核对清楚每个信息是否对应。1、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对论文的发表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对期刊的选择,期刊没选好内容质量再好也白搭,期刊投稿是要根据作者的专业论文的内容类型选择的,如作者的内容是农业方面的,但投到了计算机类,也是不符合刊物的筛选条件的。2、论文发表一定要在正规的期刊上发表才奏效,不光要符合作者的专业还要是正规的期刊,正规的期刊一般都是有双刊号的,缺一都是不可行的。

查论文是否属于正规期刊方法:

第一步:登录“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站查询,点击办事服务。

第二步:下拉看到“从业机构和产品查询”点击“连续型电子出版物”、“期刊/期刊社”、“报纸/报社”查询所要投稿的刊物就可以,如果能搜到就是正规期刊,如果未搜到则相反。

一般来说刊物有期刊、连续性电子期刊、报刊,都属于正规期刊,我们可以自己登陆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进行查询。

正规期刊是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有登记备案的,找到新闻出版署期刊查询的页面,然后你输入期刊名字,注意不要带书名号,然后点击查询,就能看到期刊的CN刊号。

电子期刊虽然也是正规期刊,查询入口:国家新闻出版署-连续型电子期刊管理,但在很多单位/学校的认可度并不高,所以电子期刊的版面费大都便宜。

而且刊期也早,但除非单位/学校明文规定认可这类期刊,否则就不要发。报刊情况类似,国家新闻出版署-报纸/报社查询,它不是期刊,所以除非单位/学校认可报纸论文,不然发了也没用。

学位论文缩写成期刊论文

论文参考文献中的J代表期刊,是Journal的缩写;M代表专著,是Monograph的缩写;D代表学位论文,是Degree的缩写。

文献类型标识在写论文的时候很常见,为了大家能够更流畅地写好一篇好的论文和运用参考文献,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献的类型标识有哪些吧。

目录:

一、文献类型标识介绍

二、常见的文献类型标识

三、文献类型标识的格式

一、文献类型标识介绍

文献类型标识是标示各种参考文献类型的符号。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规定,论文著者应用以下文献类型标示码,将自己引用的各种参考文献的类型及载体类型标示出来。根据GB 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常用文献类型以单字母标识,电子文献以双字母标识。

二、常见的文献类型标识

1.常用文献类型用单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1)期刊[J](journal)

(2)专著[M](monograph)

(3)论文集[C](collected papers)

(4)学位论文[D](dissertation)

(5)专利[P](patent)

(6)技术标准[S](standardization)

(7)报纸[N](newspaper article)

(8)科技报告[R](report)

(9)会议文献[C] (conference)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1)磁带[MT](magnetic tape)

(2)磁盘[DK](disk)

(3)光盘[CD](CD-ROM)

(4)联机网络[OL](online)

3.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Z]。

三、文献类型标识的格式

1.期刊:著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著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著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技术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著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科技报告:著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电子文献:著者.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出版者或可获得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论文著者.论文题名[A].论文集编者(任选). 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1.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著者.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外文文献引文及参考文献中的论文排序方式和中文文献基本相同;书名及刊名用斜体字,期刊文章题名用双引号;是否列出文献类型标识号及著作页码(论文必须列出首尾页码)可任选;出版年份一律列于句尾或页码之前(不用年份排序法)。外文文献一定要用外文原文表述(也可在原文题名之后的括号内附上中文译文),切忌仅用中文表达外文原义。

在写论文的时候,如果有引用,一定的正确标注文献来源,不标注就很可能会侵权,所以大家要对文献类型标识很熟悉,在写参考文献时格式也要正确,这样才能使一篇优秀的论文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据学术堂了解,学位论文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文章仅限于学校,经过论文评审,决定学生是否有资格取得学位,也就是说,学位论文的目的是要展示你学了多少东西,将自己学到的东西都写在论文里,因此论文的前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都是比较冗长。期刊的阅读对象都是科学家和研究学者,因此,他们喜欢看有论据支持的想法,期刊论文通常有特定的格式,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要精练,讨论和结果要尽量简洁。所以,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论文字数不同,期刊论文要比学位论文要短,因此词句比较精练,按照惯例,大约在3000-6000词之间,学位论文就没有这些限制,有些学位论文高达上百页,字数超过两万也不稀奇,如果想要将学位论文改成期刊论文,那么就要删除不必要的部分,每个语句都要再三修改,保留其中的精髓,精简内容。2.摘要的字数不同,期刊论文的摘要比较精练,在150-250词之间,但是学位论文要长一点,大约是350词左右,有些期刊会对摘要的结构有要求,需要先了解期刊的具体要求,这样才能达到期刊的基本要求。3.前言的深度不同,学位论文的前言比较详细,学生要展现自己对该领域的掌握情况,还要有文献的熟悉度, 但是在期刊论文中,文献综述就比较简单,只要包含可以带出文献与研究间差距的信息就可以了,如果学位论文中包含了多个研究问题,在期刊论文中要进行压缩,成为一个主要的研究问题。4.方法部分的不同,期刊论文要比较节制的方法叙述,你只要叙述使用的方法和进行的实验,不需要对研究切入点进行完整的讨论,但是学位论文不同,学位论文通常需要对研究的切入点和方法进行广泛的讨论。5.学位论文会将所有结果详尽的写出来,但是期刊论文需要归纳总结,进行分析,因为学生的经验不足,不能进行有质量的分析,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将次要的发现放在补充材料中。期刊论文一般一篇只研究一个论文。6.结果的讨论,学位论文的讨论章节依然是比较详细的,对每一个结果都提出完整的阐释,这个工作量比较大,学位论文中要表示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论文的讨论章节则要清楚到位,不要在这个部分重复自己前面已经说过的研究结果,这是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不一样的地方。7.学位论文中有很长的引用清单,有时候还有目录, 但是期刊论文的引用数量有有限,参考文献只要在论文中有引用的就可以了。在发表的时候,一定要注明期刊论文是引用学位论文,相信发表出来的论文和学位论文将会有很大的区别,也许更好。

学位论文的要求与期刊论文的规定并不相同。如果想把自己已经提交的学位论文改写成期刊论文,需要在文章长度、选材取舍、写作格式、数据阐释这些方面下功夫。

在文章结构上,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的五大不同:

一、摘要长度

根据美国的《国际博士论文摘要》(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规定,博士论文摘要字数不得超过350字,而多数期刊的摘要字数限制在150至250字范围内。

二、前言(Introduction)

就前言部分而言,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学位论文要有更完整的理论背景叙述,以及更完整的文献回顾。此外,若撰写的是实验报告,学生通常可以适度引用他人的数据,不过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通常不建议这种作法。

三、研究讨论(Discussion)

学位论文的结果与讨论章节通常比期刊论文来得更完整,需要研究者充分叙述:相关实验取得了什么数据、对获得的实验数据做了怎样的分析、并从中得出怎样的结论。这部分内容也应是研究者提出未来研究建议的依据。

四、参考文献(References)

期刊论文的文献部分只需列出内文引用的文献,但学位论文对文献部分的要求因学校或系所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学位论文的评审委员或系所可能会要求学生必须证明在自身研究范围外获取了更广泛的文献知识,此时文献章节可能会被称作参考书目(bibliography),也可能学生被要求除了文献部分,还需附上参考书目列表。

五、附录(Appendices)

由于对文章长度与内容的限制,所以期刊并不要求附录部分;而学位论文要求将实验数据结果纳入附录中,完整呈现。

将学位论文修改为期刊论文,投稿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新调整论文结构

不论是文章结构、文献探讨、研究方法的叙述方式,相较于学位论文,期刊论文要精简许多。因此,要将学位论文改写成期刊论文,需要将学位论文的内容有效的缩减,以达到期刊的要求。去芜存菁并不是单纯做“剪贴”的工作,而应在选材、简化上下功夫,尽量在体现论文主题的基础上,保留学位论文中精髓部分,而对于次要的细节,则可以视情况删减。

如果学位论文中涵盖了多个研究议题,可以考虑撰写多篇期刊论文,且单篇论文锁定其中一个议题。切记,选择研究议题要有所取舍。

尽量避免冗长的研究结果。学位论文通常叙述较详细,甚至次要的研究结果都需详尽探讨;相较之下,期刊论文只要求简单陈述研究结果,其余细节则可列在补充资料当中。

某些学位论文的惯例做法不适用于期刊论文,例如,Carver(1984)曾建议不需在期刊论文中加入名词解释/定义的章节,这确实是博士论文的惯例,但也显示出学位论文的作者对于研究报告的认知较为不足。

适当挑选学位论文参考文献中具代表性的文献。通常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较多,但在改写成期刊论文时,切记只需挑选最重要的文献即可。

2.写作格式

在论文格式方面,如图表、引用文献、章节结构格式,许多学位论文并未采用特定的学术期刊的格式。所以当要改写成期刊论文时,这类学术论文会需要根据目标期刊的规定,进行格式调整,以提高论文被期刊接受的机率。

3.数据阐释

在将学位论文改写成期刊论文的过程中,缺乏经验的作者常发生“过度阐释数据”这个问题。由于在研究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时间与心力,容易对研究结果过于自信,这在学位论文当中时常发生。因此,在撰写期刊论文结论时,务必注意用字遣词,采用保守的陈述方式,切勿夸大研究成果。

另外,撰写总结时,亦需特别谨慎,审稿人与期刊编辑可以轻易辨识出文章是否由学位论文随意改写而成。

简而言之,将学位论文改写成期刊论文的秘诀在于:逻辑清晰、避免赘字冗词、避免长篇大论或重复论述、直白明确(不过度描述)、少用被动语态、语法正确。

此外,如果想了解更多撰写学位论文的实用建议,请参考以下文献:

1) Cone, J. D.,& Foster, S. L.(2006).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from start to finish: Psychology and related fields (2nd ed.).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 Calfee and Valencia’s (2007) APA Guide to Preparing Manuscripts for Journal Publication.

3) Carver, R. P.(1984). Writing a publishable research report in education, psycholog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Springfield, IL: Charles C Thomas.

来源:简书

整理:早发表小编

论文发表,就上早发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