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英语食品广告模糊语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英语食品广告模糊语的研究论文

广告语言是广告的核心内容。社会文化影响并制约广告语言及其表达,广告语言则蕴含或反映社会文化。语言是民族的语言,广告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之中。一个民族的哲学观念、思维模式、文化心理、道德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等都必然会对广告语言产生作用。所以,任何一个社会的广告语言不可避免地反映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事实上,反映社会文化的广告语言易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可大大促进广告的功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探讨出社会文化与广告语言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理解和赏析广告语言,对于指导创作、设计既符合广告表达基本原则,又适合特定民族文化特征的广告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笔者所知,我国学者对中西文化与广告语言的研究甚少,尤其缺乏比较研究。本文是这方面研究的一个尝试。一、哲学观念与广告语言曹志耘(1992:130)认为,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对世界的认识和表达,有自己的哲学观念。哲学观念深刻地影响着有关语言的结构和运用,当然也影响着广告语言的应用。例如,天人合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最基本的哲学观念。在我国的一些广告中,天人合一观念对语言表达和接受的影响显而易见。如长虹牌电视机广告词“天上彩虹,人间长虹”,通过天上彩虹对人间“长虹”的映衬、比喻,给人一种天上人间一体,彩虹“长虹”一物的感受。通过这样的广告宣传,“长虹”彩电的美好形象栩栩如生地长驻于人们的脑际。“长虹”彩电驰名全国,颇受青睐,销售量跃居国产彩电之首,这固然与其质量息息相关,但无疑也与其广告词所创造的美好形象不无联系。扬子电气的电视广告则由人群在大地上组合成多姿多彩的扬子电气商标图案和“扬子电气”四个大字,在此场景里,人和文字融为一体。同时,该广告仅有的两句话“扬子天地,扬子电气”将商品与天地相提并论。这样,整个广告形成了一种十分强烈的天人合一的和谐气氛,非常引人入胜。再举数例:

毕业 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而论文的题目确定工作则是毕业论文管理中的首要环节。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浅析 广告 翻译中的 文化 顺应处理 2.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房地产广告的差异 3. 浅析动画《加菲猫》和《加菲猫之双猫记》中的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 4. 圣经原型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5. 论《卡斯特桥市长》中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 6. 顺从的女人——分析《荒凉山庄》中埃斯特的形象 7. 从中美传统节日对比看节日的文化内涵 8. 成人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象征主义的体现 9. 简析网络时代英语全球化 10.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1. 从社会文化价值方面比较中美情景喜剧差异 12. 论《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宿命 13. 《蝇王》的启示:理性的呼唤 14. 中文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歧义现象分析 15. 从中美婚宴差异看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16. 影响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口语输出的因素 17. 《走出非洲》:走出迪内森的矛盾态度 18. 旅游宣传资料中的误译与解决 方法 19.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华顿《纯真年代》中的埃伦 20. 电子词典与 英语学习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二) 1. 英语习语与 ____ 2.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爱米利亚性别身份分析 3.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欣赏幽默翻译 4. 英语缩略语及其语用功能 5. 英专和非英专学生 英语 作文 中错误的对比研究 6. 武汉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7. 中西行星命名的文化探源 8. 英语新闻中的新词 9.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对“三美”理论的探索 10. 从电影《七宗罪》浅析原罪 11. 浅论体态语的社会功能 12. 中西 思维方式 差异对中英语篇的影响 13. 中国和西方国家婚俗的比较 14. 浅析合作原则的违背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 15. 浅析电影《推手》中中美家庭的文化冲突 16. 从广告语言看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17. 用言语行为理论浅析英语广告中的双关语 18. 论新闻英语汉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19. 以Of Study(《论读书》)的两个中译本为例浅析译者主体性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三) 1. 广告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 2. 利用美剧进行 英语听力 自主学习 3. 大学生 英语口语 学习动机研究 4. 从文化视角看中国白酒广告 5. 从功能翻译看《围城》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6. 对《达罗卫夫人》中克莱丽莎和塞普提默斯形象的研究 7. 公示语汉译英错误及对策探析 8. 探究美国安利公司的 企业文化 :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9. 运用写长法促进 英语写作 能力的提高 10. 中美“面子文化”对比分析 11. 英汉恭维语和告别语的对比分析 12. 英汉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13. 新闻英语汉译的翻译技巧浅析 14. 中美家庭文化比较 15. 从文化的角度浅析中美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差异 16. 华中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高级英语学习状况调查 17.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馈赠礼仪刍议 18. 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19.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主义 20. 从戴姆勒克莱斯勒事件看文化因素对跨国企业合并的影响 21. 对中美离岸外包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 22. 从"老友记"中看合作原则在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语中的应用 23. 浅论美国文化与美语词汇 24. 英汉植物词语联想意义的跨文化对比 25. 一个被忽视的“准则英雄”——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四) 1. 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反战文化研究 2. 中国英语热的真相——文化帝国主义 3. 中美恭维语对比研究 4. 论民族中心主义与美国媒体近年来涉华报道 5. 从弗大枪击案看美国的枪支问题 6. 《推销员之死》中威利与比夫的父子关系 7.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杨克的悲剧根源 8. 从正负值面子理论简析中美面子差异 9. 中国菜名翻译中的文化翻译策略 10. 从旧南方到新南方——斯佳丽·奥哈拉在内战前后的成长历程 11. 探究家乐福公司的企业文化: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12. 汉语对英语写作词汇的负迁移作用 13. 《美国悲剧》的消费文化分析 14. 从二语习得角度对比分析英语习语学习中的翻译导向模式与文化导向模式 15. 礼貌原则在英文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16. 南方哥特式小说特征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体现 17. 城市公示语的汉译英探索 18. 归化与异化理论在汉语 歇后语 翻译中的应用 19. 《婚礼的成员》中弗兰淇·亚当斯双性同体现象的研究 20. 论《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共存 猜你喜欢: 1. 英语系文化类毕业论文 2.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3.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4. 翻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5.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相关范文:广告英语中词汇歧义的语用价值及其翻译方法摘 要:词汇层面上的歧义是广告英语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从同音异义词、一词多义词(同形异义词)、词类转化和英、美英语用法不同引起的歧义等方面对词汇层面上歧义构成以及其语用价值进行了探讨;在考虑词汇歧义的多重含义及广告英语翻译的目的基础上,从契合译法、拆译法、套译法、变通译法和补偿译法等方面对广告英语词汇歧义的翻译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关键词:广告英语;词汇歧义; 价值; 翻译“广告”一词的含义,并不是从开始就一成不变的。在英文中“广告”一词是“advertising”。这个英文单词又来源于拉丁文的“advertete”一词,意思是“唤起大众对某种事物的注意,并诱导于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1932年,美国专业广告杂志《广告时代》(Advertising Age)公开向社会征求广告的定义,得票最多的人选定义是:“由广告主支付费用,通过印刷、书写、口述或图画等,公开表现有关个人、商品、劳务或运动等信息,用以达到影响并促进销售、使用、投票或赞同的目的。”〔1〕。广告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传播产品消息,广告还是我们的经济系统和社会文化的一种主要的交流工具。〔2〕广告作为社会或者经济中的一种机制,其主要功能有:(1)广告能为顾客做了什么。一个成功的广告必须把消费者的需求放在首要的位置。(2)广告能为商业做了什么。广告可以使新产品就以足够快的速度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从而有效地弥补厂商在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分销这种产品时的成本。(3)广告能为社会做了什么。广告除了在销售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作用,它还在经济上支撑着一个多元化的、独立的新闻系统,这个系统被政府或者其他特殊的利益团体所控制。〔2〕 因此,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扩大对外交流,外国的商品不断涌入中国。外国的厂商对其产品的宣传,以引起中国消费者的密切关注。由于中外语言存在着差异,因而就有必要对广告英语的翻译进行研究。本文将阐述和研究有关广告英语中词汇歧义存在的形式及其语用价值以及如何翻译等问题。一 广告英语中词汇层面上的歧义存在的形式“歧义(ambiguity)”在英语中的释义是:“An ambiguous sentence is usually of doubtful meaning because it can be interpreted in more than one way or many other ways.”即:歧义是结构上遵循语法规则,语义上符合逻辑常理的语句,其深层却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释义。严格说来,歧义并不是修辞手段,而是一种在语言使用中所产生的语义理解分歧现象。〔3〕我们知道,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从其类型上看,歧义可以分为词汇层面上的歧义、句法层面上的歧义和语用层面上的歧义。而词汇层面上的歧义又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同音异义词;第二类是一词多义词(或同形异义词);第三类是词类转化而引起的歧义;最后一类是英、美英语用法不同而引起的歧义。1 同音异义词同音异义词指的是两个发音相同,拼写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不相同的词。如:Make your every hello a real good-buy.(An Telephone Advertisement)这条广告可谓用心良苦,它利用good-bye与good-buy的同音异义,吸引顾客注意,推销产品。又如:关于的一则食品广告:With so many carrot, I’ll be a real gem。“有这么多的克拉(胡萝卜),我是颗真宝石(发糕)。”此广告中的“carrot”和carat同音异义,此处假借其义。Muffin是Betty Croker食品公司的产品之一,是带胡萝卜味的发糕,该广告是宣传其用料实在,份量充足,营养丰富。2 一词多义词(或同形异义词)一词多义在英语中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除了少数专业术语之外,大多数英语词汇都有几种意义,有的甚至多达到十种以上的意义。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经过语境的过滤,通常只有唯一的意义被保留下来了,其他的意义被排除在外,但是却有些特殊的情形。如英国劳埃德银行所做的户外路牌广告:Money doesn’t grow on it blossoms at our branches.——LIoyd Bank这则广告里的branch是一词两义:字面意义,即树枝,而另一深层含义指银行的各个分行。这样我们就能领会该广告的真正含义是:只要顾客把钱存到劳埃德银行,他们的钱就会不断地增加。3 词类转化而引起的歧义在广告中有时利用词语的词汇意义与临时的转义引起的歧义以达到广告目的:即要吸引广大群众的注意力。而使用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短语便加大了解码难度,延长了解码时间,增添了解码乐趣,其商业效应自然不言而喻。〔4〕,如:Give your family a treat with Beefy-the tenderest,juiciest steak that ever got inside a chunks of prime meat in rich,rich gravy to give you satisfaction every time.“Beefy”:Beef (鲜嫩多汁的牛排罐头),这是广告中有意错误拼写单词。“give you satisfaction”有两层意思:You will be pleased with the quality of the meat./You will be physically satisfied by eating the meat.“give you satisfaction”是有歧义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吸引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迫使他们去观看、购买,以至达到商业目的。4 英、美英语用法不同而引起的歧义英国人和美国人所用英语基本上是一致的。不过,在发音、拼写、某些词语和习惯用法方面有些不同。就词语来看,由于某些词语的涵义和用法上存在着差异,因此歧义会产生。如:NO GAS TODAY。这句话是一个告示牌,而美国人和英国人对此句所表达的意思理解是不同的,主要是因为:对美国人来说“gas”(=gasoline) 通常指“汽油”,但也可以指“煤气”。在美国,如果加油站暂时没有汽油供应,就拿出这个告示牌表明“今天没有汽油供应。”而对英国人来说,“gas”通常指“煤气”,而“汽油”称为“petrol” (或“petroleum”)。所以英国人理解告示牌的意思为“今天没有煤气供应”。二 广告英语中词汇层面上的歧义的语用价值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当尽可能避免歧义的出现,以免影响内容的表达。然而,由于歧义的特殊性(在同一上下文中有不同的解释或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解释),它又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修辞手段,经过巧妙的运用,实现绝妙的表达效果。〔5〕1 趣味性在广告英语中如果恰当地使用具有歧义的词汇,能够增添其趣味和吸引力,达到妙趣横生的幽默效果,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Seven days without 7-up make one weak。这是为一种畅销全美的饮料“7-up”的广告词,中国市场上称之为“七喜”。“7days”对应“7-up”,而“7days”正是一周。句中“weak”与week为同音异义关系。而“one”既可以作不定代词解释,表示“任何一个人”,又是一个数词,表示“一周”。该广告语给消费者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一天不喝“七喜”,身体就会变虚;每天一支“七喜”,才能充满生气。读来妙趣横生,让人回味,体现了词汇歧义在广告用语中的所表达的修辞效果。2 诱惑性广告语言中的诱惑性在许多成功广告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好的广告词具有强大的诱惑力,它能引人联想,刺激购物欲望,以此达到推销产品或服务的目的。同时,由于广告费用的昂贵,广告主选用广告词时不得不字斟句酌,惜墨如金,以求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歧义是一种语言形式,有两种或多种的理解,这也正是它倍受广告主青睐的原因。一方面,它具有“一字千金”的巨大优越性,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追求高效、快捷的需求,同时更使广告主收到了经济、省时省力之效果;另一方面,含歧义的语言使广告一明一暗,一真一假,既引人注目,又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加了广告语言的解码难度,延长了解码时间,从而达到了广告的宣传目的。〔6〕如: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这是一句旅行社为招揽游客之广告语:父母们应带上子女去海边度假,因为那里有新鲜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句中用了两组同音异形异义词“sun/son”,“air/heir”(继承人)。该广告语构思精妙,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相当高的语言艺术,因为它能唤起父母对子女的关爱。计划旅游的人似乎听到了这样的召唤:我们这儿(海边)有充足的光照和新鲜的空气,这对于你们事业和财富的继承者-儿子的健康大有好处。这样的广告词岂能不让游客为之心动?3 语言艺术性一句好的广告语必须既是文学,又是艺术。在广告中要在传达商品信息的同时倾注对读者的感情或激发读者与商品或服务有关的美好情感,以达到心理的沟通,使读者产生对所推销的产品与服务的神往,从而产生强烈的购买、消费欲望。〔7〕为了使消费者听到或读到广告后能产生购买产品的欲望,广告必须善用文字与意象,能使语言言简意赅,引人入胜。词汇积极歧义能产生这种效果,因而被广泛地应用到广告文体之中。如:Coca Cola的一则饮料广告: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在这则广告中,can可以被看作是装各种饮料啤酒的易拉罐,亦可被理解为省略的从句中的情态动词。若为前者,此句为: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can refreshes you).这个“can”借代罐装饮料。若为后者,此句则为: 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drinks)can (refreshes you). 这个“can”为情态动词。这则广告富于文字情趣、诙谐机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三 广告英语中词汇歧义的一些翻译方法广告是一种具有特定目标的商业活动,它受到营销战略、商业规律、商业法规和文化障碍的制约。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其用词特点表现在广告中使用具有模糊性的词语,以增强吸引力,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来激起消费者的购买力。广告翻译是一种语言转换,也是一种商业性行为,其目的在于追求市场效益和商业利润,尽最大可能争取消费者,投消费者之所好,供消费者之所需,打动他们,促成其购买行动。这是广告的唯一目的,也是广告翻译的唯一目的。〔8〕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在他的《翻译方法》(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一书中,根据文本不同的内容、文体和功能,把文本分为三种文本类型:信息文本、表达文本、呼唤性文本(vocative text)。〔9〕 广告被列入呼唤性文本,其文本特点主要表现为它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超语言效果。因此,在进行广告翻译时为达到同样的效果,译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文的内容和形式以完成跨文化交际。〔8〕广告语言是一种精炼、含蓄、富有表现力和鼓动性的语言,而歧义具有双重意义的表达,在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可译性障碍。广告英语中词汇歧义的翻译应根据广告的内容和特点,选用适当的汉语表达方式,既要充分照顾到原文的语体风格,又要尽量传达出原文的信息;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尽可能减少歧义的词语在翻译中信息量的流失,以增强广告语体特征。广告英语中词汇歧义的翻译通常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1 契合译法契合译法是指在译语找到与原文相对应或基本对应的歧义语。契合译法的基础是双语耦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双语耦合的情况比较少,但还是存在。〔10〕契合译法在双语偶合的基础上,兼顾了广告歧义语的形式和内容,是广告双歧义翻译的最高境界。如:Easier dusting by a str-e-etch.在这则广告中,“stretch”一词除了作为除尘布的品牌名称"拉长"外,其拼写还被别出心裁地拉长,传达出该词的本意“延伸”。让人很容易感到除尘布能延长人手臂的功能,真切而形象地渲染了“拉拉拉长,除尘力强”的功效。译文中“拉”字的重复再现了原文中“stretch”一词被拉长的效果,形成感觉上的延伸。〔11〕2 拆译法如果把歧义语的双层意义完整地表述于译文中,除了在双语偶合的情况下,采用契合译法外,也可以采取变通手法,将歧义语义剥开,拆成两层来表达。如:The Unique Spirit of Canada。这则推销加拿大威士忌酒广告也是妙用了“spirit”一词的双重含义:既指“精神”,又可指“烈性酒”,构成一词多义。翻译时使用拆开的方法:别具风味的加拿大酒,独特的加拿大民族精神。又如:Ask for more(再来一支烟,还要吸摩尔。)在这则摩尔(More)牌香烟的广告中,“more”一词是多义。“more”是一个副词,表示“更加、更多、又、再”的意思。同时它大写后就成了这种香烟的品牌。再如:Trust US,Over 5000 ears of experience(相信我们吧。历经5000多只耳朵的检验,有着5000多年的经验。) 这是一则助听器宣传广告,从字面看,它说明了该产品已经受了众多消费者的考验,但同时“ears”又是“years”的谐音词,因此它还暗示了该产品具有悠久的历史。〔10〕3 套译法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流,英语语言、文化在汉语中的传播,逐渐形成了某些固定模式或习惯表达方式。在英汉翻译时,套用这些固定模式或习惯表达方式就是套译法。〔10〕套译法的长处在于它能传递广告原文的文化内涵,同时又基本能保证原文简洁、凝炼的语言特征。如: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这则广告实际是一条英语成语,意思是“结局好,全都好”。但广告制作者把它用于香烟广告中,“ends”就具有了双重意义:动词“结束”和名词“香烟蒂”。这句香烟广告词可以套用原来成语的翻译模式,译成“烟蒂好,烟就好”。又如:We take no pride in prejudice.这是《泰晤士报》为自己做广告时用的一句妙语,它源于奥斯汀的一部传世名著“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报社援引该书名作广告,以标榜自己不偏不倚,主持公道。 这则广告可译为:“对于您的偏见,我们没有傲慢”。对于知道《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的人来说,这种译法的内涵便不言自明了。〔11〕4 变通译法由于文化的差异,英汉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在翻译时要依照译语习惯,根据不同的上下文进行不同变通。由于原文中有些语言特色如歧义,要想在译文中充分体现,难度极大。因此,译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广告的全篇入手,整体把握并进行适当的变通和调整。如一则净水器广告:It changed our well water to wonderful water.可以看出,这则广告使用了头韵。如果译成“变井水为美妙的水”,虽然意思出来了,但却埋没了原作者的创意。而如果将它译为“变井水为纯净水”,则与原文更加神似,因为“井水”与“净水”谐音。〔12〕5 补偿译法大多数的广告双关语都能通过侧重译法译出。但是,有时双关语的一层意义译出后,另外一层意义也很重要,却无法同时译出,这时,可采用一些补偿手段加以弥补。对于广告来说,这些补偿手段主要指承载广告的媒体,如电视的图像、广播的声音及报纸的版式设计等。〔11〕如:CUTTY SARKSCOTS WHISKYSome people wear trendy clothes to attack drive flashy glass of Cutty Sark won’t turn any if you insist on creating a can always ask the bartender for one of WhiskyUncommonly Smooth〔13〕这则威士忌酒类广告中,广告制作人运用了三个歧义词:“turn one’s head”既可表示“使某人头脑发热;飘飘然”又可理解为“(喝酒)上头”;“create a stir”意为“引起轰动”又表示“引人注意和自我享受,陶醉一番”;“smooth”既指“(酒)醇和的、温和的”又有“平平安安,和谐,顺利”之意,还表示“绝妙的,吸引人的”。广告中多重歧义的运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酒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跃然而出。译文采用了补偿法:卡特思苏格兰威士忌有些人穿着艳丽时装引人注目,有些人驾着漂亮新车惹人羡慕。卡特思酒绝不上头,不会让你飘飘然。但君想尽显风流,还是卡特思酒。苏格兰威士忌,非凡的享受。四 结束语综上所述,词汇歧义是广告英语中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如果恰当地使用它,不仅能使广告语言简练、丰富、诙谐,而且还能使广告引人注意,便于记忆。但是广告英语中词汇歧义的翻译问题还值得进一步地研究。这里只是讨论了广告英语翻译的目的以及关于词汇歧义翻译的几种常用的方法,在实践中还要真正地做到译文和原文最大限度地等值,我们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只使用某一种或两种方法,必须从具体情况出发,辨证地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传达原文的意义,从而达到产品广告的真正意义。参考文献:〔1〕 丁俊杰广告学导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2〕 (美)莱恩,拉塞尔著,朱学宝,翟艳玲译广告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3〕 倪景亚英语歧义现象与英语双关语〔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 (5)〔4〕 何玉敏英语中歧义现象的妙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3)〔5〕 韩仲谦.歧义在语言中的积极运用〔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 (4)〔6〕 黎清群.论歧义的语用价值〔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1)〔7〕 朱诗花.广告语言的诗化:意境与修辞〔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 张景华.广告翻译的目的论〔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3)〔9〕 Newmark, to Transla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10〕 刘荣征.浅谈广告英语中双关语、杜撰词、仿拟、明喻和暗喻的翻译〔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11〕 孟琳,詹晶辉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技巧及翻译〔J〕中国翻译,2001 (5)〔12〕 朱光.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和翻译方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 (1)〔13〕 钟馥兰.广告英语中的修辞格与翻译〔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3 (1)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在商品经济繁荣发达的当今社会,广告成了打开消费者钱包的金钥匙。化妆品和其他健美品广告数不胜数。女人是此类广告的主要受众。在当今的广告中,最受女性青睐的形象就是年轻貌美、时髦秀媚的美女形象。在西方,对美丽和时髦的追求似乎成了女性优先考虑的大事,母亲的义务已退居次要的地位。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广告者精心设计魅力非凡的化妆品和健美品广告。这样,广告化妆品和健美品成为创造青春美貌的“灵丹妙药”。古今中外的人都喜爱物美价廉的商品。即使那些百万富翁也不例外。广告者对人们的这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心领神会,总是强调商品的优质和价格的低廉,西方广告尤其如此。如:(34)以最低廉的价格,提供最高的男性价值!(服装)(35)难得的缘,难得的价,更难得的情!(家具)(36)It's time to make your now you havethe freedomto fly coast-to-coast for only 99 each way withroundtrip sure to check out our low fares to other exciting destinations for only 99 or less each way with roundtrip purchase…(USA TODAY,,1998)(37)Great these cities,there's a new way to save money…Name yourown price!(ibid.)追求物美价廉可谓是人们的传统文化心理。广告突出物美价廉符合人们的心愿,迎合消费者的文化心理,很能激发人们的消费兴趣和消费行动。现在我国消费者的崇洋媚外心理虽然远不如从前那么严重,但多多少少总还有之。我国的广告者利用消费者中的媚外心理,在许多广告中总是有意无意地特别强调“采用进口设备、引进先进技术生产的一流产品”,以便树立商品的形象,引诱潜在的消费者采取实际行动。为了迎合消费者青睐洋货的心理,许多产品说明书都使用英汉两种文字,甚至连乡镇企业、私人企业生产的国内消费品都印上醒目的英语品牌,使产品带上了洋味。为数甚多的汉语品牌采用新组成的听上去像外国品牌的译名。由于相当多的中国消费者会将这些假外国品牌与进口产品联系起来,他们就乐意购买这些带有貌似外国品牌的国内产品。目前流行的假外国品牌有:蒙妮莎(时装公司及其产品),雅丝丽(洗发精与护发素)、洁士苗条霜、爽肤露、美加净、伊思丽(化妆品)、柔美丝、丽花丝宝、芭蕾、发佳丽、爱美思(巧克力)、梦蕾娜(童装)、雪梦莱(皮装)、雅迪氏(时装)、雷特蒙(时装)、蒙雪尔(皮装)、丝华露(洗发用品)、雅戈尔(服饰)等。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与其文化背景和文化习俗密切相关,不同民族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心理。如,我们认为违反人们文化心理的不雅之辞或不雅行为,西方人却习以为常,完全可以接受。西方提倡性解放已有悠长的时间了。性生活、性行为的宣传散见于各类大众媒体之中。作为大众媒体之一的英语广告有时把产品的宣传同色情或性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以增加产品的诱惑力。有些广告(包括图像)露骨地推销contraceptives(避孕用品),如condoms(阴茎套),contraceptive suppository(避孕栓),contraceptive jelly(避孕药膏),contraceptive pills(避孕丸药)等等;有些广告毫不避讳地提到“sex”,“semen”,“vaginal fluid”,“mutual masturbation”,“fingering”,“anal sex”等等(参见Greg Myers,1995:177-181);偶尔还可碰到为同性恋者及其同性行为辩护的广告,称他们的性行为为sefer sex。上述这样的广告在西方不足为奇,与西方人的文化心理没有冲突。这样的广告若在我国广而告之,无疑会超越一般人的文化心理承受能力。四、道德观念与广告语言传统的公认的道德观念,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广告语言的运用理应受到社会道德观念的制约。例如,不论在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哪个社会,诚实总被认为是人的基本道德品质之一。“Honestry is the best policy”(诚实为上策)。 广告必须以诚实为上策,实事求是,开诚相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忌胡吹海捧, 欺愚弄。实际上,我国出现了不少以诚动人的广告词。例如:

食品广告语言研究论文

在商品经济繁荣发达的当今社会,广告成了打开消费者钱包的金钥匙。化妆品和其他健美品广告数不胜数。女人是此类广告的主要受众。在当今的广告中,最受女性青睐的形象就是年轻貌美、时髦秀媚的美女形象。在西方,对美丽和时髦的追求似乎成了女性优先考虑的大事,母亲的义务已退居次要的地位。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广告者精心设计魅力非凡的化妆品和健美品广告。这样,广告化妆品和健美品成为创造青春美貌的“灵丹妙药”。古今中外的人都喜爱物美价廉的商品。即使那些百万富翁也不例外。广告者对人们的这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心领神会,总是强调商品的优质和价格的低廉,西方广告尤其如此。如:(34)以最低廉的价格,提供最高的男性价值!(服装)(35)难得的缘,难得的价,更难得的情!(家具)(36)It's time to make your now you havethe freedomto fly coast-to-coast for only 99 each way withroundtrip sure to check out our low fares to other exciting destinations for only 99 or less each way with roundtrip purchase…(USA TODAY,,1998)(37)Great these cities,there's a new way to save money…Name yourown price!(ibid.)追求物美价廉可谓是人们的传统文化心理。广告突出物美价廉符合人们的心愿,迎合消费者的文化心理,很能激发人们的消费兴趣和消费行动。现在我国消费者的崇洋媚外心理虽然远不如从前那么严重,但多多少少总还有之。我国的广告者利用消费者中的媚外心理,在许多广告中总是有意无意地特别强调“采用进口设备、引进先进技术生产的一流产品”,以便树立商品的形象,引诱潜在的消费者采取实际行动。为了迎合消费者青睐洋货的心理,许多产品说明书都使用英汉两种文字,甚至连乡镇企业、私人企业生产的国内消费品都印上醒目的英语品牌,使产品带上了洋味。为数甚多的汉语品牌采用新组成的听上去像外国品牌的译名。由于相当多的中国消费者会将这些假外国品牌与进口产品联系起来,他们就乐意购买这些带有貌似外国品牌的国内产品。目前流行的假外国品牌有:蒙妮莎(时装公司及其产品),雅丝丽(洗发精与护发素)、洁士苗条霜、爽肤露、美加净、伊思丽(化妆品)、柔美丝、丽花丝宝、芭蕾、发佳丽、爱美思(巧克力)、梦蕾娜(童装)、雪梦莱(皮装)、雅迪氏(时装)、雷特蒙(时装)、蒙雪尔(皮装)、丝华露(洗发用品)、雅戈尔(服饰)等。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与其文化背景和文化习俗密切相关,不同民族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心理。如,我们认为违反人们文化心理的不雅之辞或不雅行为,西方人却习以为常,完全可以接受。西方提倡性解放已有悠长的时间了。性生活、性行为的宣传散见于各类大众媒体之中。作为大众媒体之一的英语广告有时把产品的宣传同色情或性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以增加产品的诱惑力。有些广告(包括图像)露骨地推销contraceptives(避孕用品),如condoms(阴茎套),contraceptive suppository(避孕栓),contraceptive jelly(避孕药膏),contraceptive pills(避孕丸药)等等;有些广告毫不避讳地提到“sex”,“semen”,“vaginal fluid”,“mutual masturbation”,“fingering”,“anal sex”等等(参见Greg Myers,1995:177-181);偶尔还可碰到为同性恋者及其同性行为辩护的广告,称他们的性行为为sefer sex。上述这样的广告在西方不足为奇,与西方人的文化心理没有冲突。这样的广告若在我国广而告之,无疑会超越一般人的文化心理承受能力。四、道德观念与广告语言传统的公认的道德观念,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广告语言的运用理应受到社会道德观念的制约。例如,不论在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哪个社会,诚实总被认为是人的基本道德品质之一。“Honestry is the best policy”(诚实为上策)。 广告必须以诚实为上策,实事求是,开诚相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忌胡吹海捧, 欺愚弄。实际上,我国出现了不少以诚动人的广告词。例如:

①与书为友,天地长久。(某丛书广告)②皮革天地,迷人世界。(皮货商场)③得之于莺飞草长的天时,得之于土厚天高的地利!(房地产)以上广告词都含有天地一体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深植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的自然流露,都能引起我国受众特有的感受和共鸣,容易激发人们的消费欲。强调群体、贬抑个体是中国哲学观念的另一重要特征。如汉语包括广告语言从大到小的表达顺序正是这一哲学观念的体现。又如我国的大多广告词十分精辟,往往以寥寥数语勾画商品或服务的特征、特点和优势,注重创造其总体形象,一般不很注重产品或服务的特点、优点的重墨细腻的描述。我国广告存在不突出个性的现象,这似乎也与中华文化中追求群体一致性,反对个体特殊性的传统思想有所联系。与此相反,突出个体和个性是西方哲学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包括广告英语从小到大的表达顺序则是这一哲学观念的具体反映。如,英语广告特别注重对产品或服务的特性、特征进行缜密入微的重墨描述,特别突出其个性与众的不同之处。广告语篇,与形象优美的插图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把商品的个性和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巧妙而自然地将商品的价值转移到商品购买者身上,着力创造美满理想的生活氛围,把受众诱入引人入胜的境界,让消费的念头油然而生。这样的广告在西方处处可见,在我国则较为罕见。这种差异同中西各自的哲学观念和物质文明程度紧密相联。整齐、对称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正确认识形成的一个哲学观念。我们知道,许多客观事物都具有整齐对称特征。人类各门学科包括建筑、美术都反映出这一特征。语言,包括广告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当然也表现出这个特征。中文广告中应用频繁的对偶式四字句就是整齐、对称的范例。如“质量第一,信誉至上”这样的四字句构成的对偶句非常整齐对称,符合中国人的表达和欣赏习惯。此外,中文广告中的许多广告词都是文字工整、结构匀称、琅琅上口的广告金句。如:④甜甜大白兔,宝宝心爱物!(白兔糖);⑤追逐美丽画面,留下永恒回忆!(照像机)英语广告篇章也讲究整齐、对称。为数不少的广告标题和广告口号都是整齐、对称的句子。试看一例:⑥A business in millons,a profit in pennies.众所周知,英语广告篇章中的排比句俯拾即是,其中有些音节大约相等、结构颇为工整。如:⑦Earth is a person to be cared for Earth is a home to be managed…另外,英语各类广告中时尔可见短语排列式语篇。英国语言学家(1966:95)称之为block language(块式语言)。短语排列式广告篇章文字整齐,结构匀称,意思清楚,一目了然,给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短语排列式语篇在中文广告中也屡见不鲜,可能是受西方广告的影响吧。整齐、对称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正确认识,它反映在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整齐、对称也是广告修辞特点之一。中文广告最讲究整齐对称,很少运用参差、错落、残缺等艺术手法,这大概是因为我国人民对整齐、对称的偏爱吧。西方广告既采用整齐对称的结构,又好用参差、错落、残缺等艺术手法,具有多姿多彩、含蓄隽永的效果。显然,中西广告的艺术手法与各自的文化传统包括哲学观念息息相关。二、思维模式与广告语言思维模式与语言之间存在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思维模式自然而然对广告语言的运用和接受产生影响。广告语言必然反映和影响思维模式。具象性是世界各民族的思维特点。人们习惯于形象思维,喜欢具体、形象、直观的语言。广告语言充满修辞格,通常非常生动形象。如:⑧停电24小时!依旧冷若冰霜。(上海航天电冰箱广告)⑨书为山谷,笔为径。(某彩色笔广告)⑩把柔媚浇在身上。(香浴乳广告)以上第⑧例含有明喻辞格,产品的特性和功能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了。第⑨句包含两个暗喻,书比作山谷,笔被喻为山径,清楚易懂。从暗喻可知,笔是通向知识殿堂的小路,是摘取知识之果的必备工具。第⑩例巧妙地将产品形象化为“柔媚”,制造了极柔极媚的体验,浪漫娇妩,极富诱惑力。英语广告措词也讲究生动形象。例如:(11)Breakfast without orange juice is like a day without sunshine.(12)Goldstar is the brightest star in electronics.上面第(11)句是个典型的明喻句式,第(12)句是个典型的暗喻句式。语言生动,意境鲜明,产品功能、公司形象具体生动地呈现于读者眼前,令人怦然心动。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特点之一。英汉广告大量使用比喻比拟等辞格来创造鲜明的意境和生动的形象,以便富有感染力地宣传商品或服务的特性,从而大大增强英汉广告功能。人类思维模式的另一特点是模糊性。所谓“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等正是中国人对语言文字的特殊体验。尽管广告语言首先要求简明易懂,但恰到好处的模糊性、意会性,可使广告语言富于联想,回味无穷,大大增加广告的艺术感染力。汉语广告的模糊性常常在于运用精辟的言词巧妙的表达法或恰当的修辞,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地创造商品或服务的整体形象。例如在杉杉牌西服的电视广告里,一位男士身上所穿的漂亮潇洒、楚楚动人的西服引起了众人的羡慕。一对情侣在喝饮料,小伙子羡慕地盯着这身西服,惊异地说:“杉杉牌西服!”他的女友立即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不要太潇洒!”言外之意丰富而生动,十分耐人寻味。西方民族的思维模糊性在英语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这种模糊性似乎跟汉语广告一样常见。英语广告的模糊性表现在好些方面,但主要在于利用双关(pun)、含蓄比较(implied comparison)等修辞手段或使用别出心裁的表达法来描述商品或服务的具体特性、特征和优点。如:(13)You'll go nuts for the nuts you get in fills you up and givesyou lots of go.(Leech,1966:185)该广告词包含双关语:go nuts( = become crazy)中的nuts与其前面的the nuts(坚果)均构成语义双关。显然,双关语表里双涉,一举两得,富于联想,灵活机动,深刻而生动地揭示广告产品的特性与功能。可见,广告语言的模糊性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生花妙笔。语言的模糊性存在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系统之中。广告的模糊性不但存在于广告文字中,而且存在于广告图像中。模糊的广告语言和插图给受众提供广阔的想像余地,诱发人们的想像思维,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联想,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

翻阅相关的期刊(食品与营养科学)不就可以了,用自己的话吧借鉴别人的论文写出来,不要复制粘贴。

问题一:需要一篇关于食品的广告文案 食品不限 红牛饮料平面广告文案 广告语:轻松能量 来自红牛 标题:还在用这种方法提神; 正文:都新世纪了,还在用这一杯苦咖啡来提神;你知道吗;还有更好的方式来帮助你唤起精神:全新上市的强化型红牛功能饮料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更添加了8倍牛磺酸,能有效激活脑细胞,缓解视觉疲劳,不仅可以提神醒脑,更能加倍呵护你的身体,令你随时用有敏锐的判断力。提高工作效率。 醒题:迅速抗疲劳 激活脑细胞 健力士黑啤酒 广告语:尽情享受两全其美 正文:深黑不失清醇。出奇地顺畅和清爽。 选用黑啤材料,以白啤的方式,独特创酿出更加香醇的酒味,犹如宝剑出匣,令人折服。 DIPLOMA奶粉 标题:试图使他们相会? 正文:亲爱的扣眼: 你好,我是纽扣, 你记得我们已经有多久没在一起了? 尽管每天都能见到你的倩影, 但肥嘟啷的肚皮横亘在你我之间, 让我们有如牛郎与织女般地不幸。 不过在此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主人决定极力促成我们的相聚, 相信主人在食用DIPLOMA脱脂奶粉后, 我们不久就可以天长地久,永不分离。 鲜菜果蔬食品有限公司 正文:在你品尝过各种零食之后…… 甜的、咸的、酸的乐西 想必你吃过不少、很容易腻的、是不是? 现在,我们把苹果、菠萝、香蕉啦,还有刀豆、黄瓜、胡萝卜、土豆什么的制成原色原味、香脆可口的新款小零食。 这就是来自阳光下的 贝尔脆――天摆果蔬脆片 25克贝尔脆就有250克新鲜果蔬的营养 对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来说 是最好的补充 从今天起,还有一周的免费品尝活动 在各大食品店举行呢 注意,不要错过噢! 凯洛格玉蜀黍片平面广告文案 标题:这是一个一心一意戴着帽子吃凯洛格玉蜀黍片的年轻人 正文:这可以吗?妈妈哪儿去了?她在别的地方,她很放心地不必管他。小孩子很快活。他舀出了牛奶再把那些金黄的玉蜀黍片用调羹盛进去。 看起来他认为那些东西很好――它们发出沙沙的声音。他吃起来嘴里很舒服――既脆又薄。它们风味绝佳――一种甜甜蜜蜜的味道,这使他举起羹勺。凯洛格玉蜀黍片对小孩和大人都有引起食欲的力量,它已经有50年以上的历史。 当洛克威勒替我们画这个小孩的时候,这就是他想努力捕捉的人。也许这会唤起你去查看你所储藏的凯洛格玉蜀黍片的想法。你知道它是怎样――一旦你有了一满包,你知道的下一件事,就是你把玉蜀黍片都吃光了。 台湾地区黑松企业黑松天霖水电视广告文案 挑逗的水(画面为香水) 游戏的水(画面为游泳池中的水) 补充的水(画面为输液的药水) 冒险的水(画面为托起小船的海水) 享乐的水(画面为酒) 成长的水(画面为奶瓶中的乳汁) 发现一瓶好水――黑松天霖水。 S&W罐头平面广告文案 第一则 我们添加的唯一的东西就是盐 (画面为一条大鲑鱼,身上套着??W罐头标签)我们公司的鲑鱼没有必要添加油料以增其汁味。因为它们都是特别肥大的鲑鱼。这些健康的鲑鱼,每年溯游到菩提山之北的长长河川。如果我们在蓝碧河选不出理想的鲑鱼怎么办呢?我们会耐心地等到明年。为什么?因为如果不是完美的,不会被S&W装入罐头。 第二则 从50颗大粒的桃子里,S&W精选出5颗 (画面为一堆平铺开的桃子,中间有5个空白) 光是最好的还不行。贩S&W挑选桃子的条件是:全熟,又圆又肥大。多汁而甘甜是理所当然的。 以此标准挑选出来的桃子,自然不多,而能贴上SAW标签的,更是经过精选后的少数。我们坚守此......>> 问题二:广告创意与广告文案的关系? 广告文案写作就是对广告创意策略的具体的表现,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因此,必须研究广告创意: (1)广告创意的目的是表现什么?创意与广告所要传递的信息之间的关系怎样?创意在哪一方面原创而有效地表现了广告信息? (2)创意中界定的产品或品牌概念是什么?创意希望作品如何表现这一概念?具体的手法和突出点在哪里? (3)创意中是否运用了人物形象或其他的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如果运用了名人形象,文案写作就必须在语言风格、表达特征等方面与人物之间达到统一。如果创意中采用了其他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文案人员就需要掌握体现其特别内容的表现力,在创意的要求下,进行富有特色的具体表现。 希望采纳 问题三:王老吉广告创意文案 王老吉广告创意策划 ――“青春正能量,我的王老吉” 前言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料的消费需求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喝饮料不再仅仅是为了解渴,而希望饮料能提供如降火、美容、补充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健身等附加的一些保健功能。具有特定功能的饮料将会 成为今后饮料行业中又一个重要的细分市场 。 近几年饮料市场规模在不断增大,消费者喝饮料的数量有所增加,饮料市场容量在不断的扩大,整个饮料行业市场前景看好。目前饮品市场有碳酸饮料、瓶装饮用水、茶饮料,以及果汁饮料四大品类。据有关数据显示,在1999年至2002年的饮料市场的黄金成长期间,老牌瓶装水和碳酸水饮料增势日疲,已连续两个年度负增长;新的功能饮料和茶饮料近两年增幅趋稳,稳中有升;增势最为明显的还要数果汁饮料。 王老吉凉茶是中国凉茶的领军品牌,是广东凉茶文化的代表。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药茶”。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85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到了近代,王老吉凉茶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而且在青年消费比例中的比列越来越大。 正是王老吉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使得觉得它值得发觉出更大的潜力,因此《广告创意与作品赏析》这门课的结课论文我的选题是关于王老吉的电视广告策划,策划的主体内容是关于广告的脚本设计和创意说明,广告主题是“青春正能量,我的王老吉”,该广告主要为了透过“年轻人”这一代表“青春与能量”的群体达到两点目的有:1、通过感性的沟通使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增加对品牌的喜爱;2、塑造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正面品牌形象。 一, 市场分析: 品牌介绍与产品分析 (1)品牌介绍 王老吉凉茶是中国著名凉茶,于1828年(清朝道光八年),由广东鹤山人王泽邦(乳名阿吉)所创。王邦泽务农为生,相传当时地方瘟疫流行,他携同妻儿上山避疫,途中恰巧遇道士传授药方,王邦泽依照药方煮茶,帮助百姓治病。在清文宗咸丰二年(1851年),王邦泽被册封为太医令,翌年,他在广州市十三行路靖远街开设了第一间“王老吉凉茶铺”专营水碗凉茶,成为王老吉品牌的起源点。王老吉品牌至今已有185年的历史。 ・1925年,王老吉凉茶参加英国伦敦展览会,成为最早走向世界民族品牌之一。 .1949年解放后,成立了王老吉联合制药厂,2004年更名为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5月,国务院正式宣布,粤港澳地区的2家凉茶企业拥有的18个品牌54个配方及术语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老吉位列其中。 ・2008年,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王老吉品牌给出了1080亿元的高价评估,王老吉成为中国的第一品牌。 ・2012年广药集团依法收回了红罐红瓶王老吉生产经营权。 ・王老吉主打“凉茶文化”的准确市场定位,迅速在人们的心目中奠定了其“凉茶之王”的地位。“怕上火 就喝王老吉”的广告语更是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问题四:美食宣传语 正常的宣传: 1、尽享天下美食,体味百味生活! 2、美酒、美食,美不胜收! 3、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4、流不尽的口水…… 5、柳暗花明有一鱼。 6、中华美食 健康你我。 7、千年文化传承,千年坎坷琢磨,中华美食,色香味美。 8、美食在中华 营养又健康! 9、美食直通车:游三江,品美食。 幽默的宣传 1、为了上帝的缘故,请你尝尝里根牌面包。――(里根牌面包) 2、信誉在食品界是何等重要,而这正是我们所拥有的。――普劳克特食品公司 3、砸开一只只好核桃,不也是一种享受吗?――加利福尼亚核桃生产联合会 4、我们的厨师知道你的口味。――印第安那克兰特餐馆 5、味道好得忍不住舔手指。――肯德基家乡鸡餐馆 6、大自然奉送的绝妙佳品。――密思茶叶公司 7、为惊恐万状的世界提供一帖安神剂。――星辰茶叶公司 8、有了它晚宴才算完美。――(水果蛋糕)全国饼干公司 9、你别把它称作饼干,把它称作薄雪花也许更合适。――太平洋饼干公司 10、你会把最后一粒面包屑也放进嘴里。――斯坦莫尔面包公司 11、与平庸彻底决裂。――(混合威士忌)西格 12、清爽平和地穿过你的喉咙。――威士忌-大陆酿酒公司 13、它是液体的狂欢!――(榛子酒)艾文酿酒公司 14、此刻你才会知道什么叫其味无穷。――(教师牌威士忌)巴卡蒂进口公司 15、在它七岁之前,一滴也不会出售。――(威士忌)杰梅森父子酿酒公司 16、多付几分钱---可是天壤之别啊!――(JB苏格兰威士忌)詹姆士酿酒公司 17、当你愿意拿出最好的酒招待客人时……――尼沃克威士忌 18、 唯有品尝才能告诉你一切。――美国酿酒公司 19、 任何时代都是“标准”时代――标准酿酒公司 20、“我真嫉妒男人们抽着烟 的潇洒姿态。”――美国烟草公司 21、一百万人的选择不可能是错的。――(斯巴迪香烟) 22、提神醒脑但不会使你的神经受到 *** 。――安东尼奥烟草公司 23、一个星期享受七天。――布郎烟草公司 24、封入罐中的是新鲜与健康。――大陆罐状食品公司 25、去问一下他为什么要抽韦伯斯特雪茄。――韦伯斯特烟草公司 26、会叫的狗是决不会咬疼你的。――(狗头包香烟) 27、每抽一口都是至高的享受。――冈萨雷斯雪茄公司 28、既能滤过有毒物质,又保留了好味道。――(健牌香烟) 29、最后一口的味道和第一口一样。――(幸运牌)美国烟草公司 30、缭绕的烟雾中有一座城堡。――邦迪烟草公司 31、你不妨尝一口十二岁的苏格兰威士忌。――格兰维特牌苏格兰威士忌 32、醇而又醇。――J和B牌苏格兰威士忌 33、比别的酒稍好一些。――索普酿酒公司 34、只会温暖你的心,不会冲昏你的头。――凯思勒牌威士忌 35、快乐时增添快乐,烦恼时去除烦恼。――阿尔伯特王子香烟 36、每一个罐头里都有一个新鲜的菜园。――维格拉森蔬菜制品公司 37、还从来没有哪一个打开罐头的人表示失望。――哈斯洛特食品公司 38、美国最有名的花束。――四玫瑰酒酒公司 39、雨后的彩虹。――(鸡尾酒)海伦-沃克酿酒公司 40、独一无二的体验。――(姜汁酒)索姆塞特进出口公司 41、 “只要我口袋里还有钱……”――格兰维特牌苏格兰威士忌 42、我们烘倍它,人们赞美它。――大角咖啡公司 43、天堂里的酒也不过如此。――海姆牌啤酒 44、杯中留着一片温馨的回忆。――切克尼而咖啡公司 45、喝上一口就准会买上一箱。――太平洋啤酒公司 46、当你第一次喝我们的啤酒时就应该警告自己......>> 问题五:广告文案创意的方法? 广告文案创意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直接创意法。直接创意是指直接揭示广告主要内容,体现广告重点的创意方法。 1、直觉法。凭直观感觉创意的方法。 2、触动法。创意者根据偶然事件触发引出灵感的一种创意方法。 3、比较法。通过两种以上相对或相近的事物进行比较对照来创意的方法。 二、间接创意法。 1、暗示法。通过对有关的事物的表述和说明来暗示广告宣传目的的一种创意方法。 2、悬念法。通过国设置悬念使人产生惊奇和疑惑,然后又兜底翻出消除人的疑虑的创意方法。 3、寓情法。是指给商品注入情感因素,侧重情感诉求的一种创意方法。 问题六:广告晚上喝牛奶创意文案范文 梦现草原(大标) 一杯XX牛奶 带你飞向草原 醇醇奶香 回味一整晚 问题七:什么是广告创意文案 估计你是看到招聘上的职位吧?其实就是指广告文案了,因为广告行业本身就是创意含量很大的一个行业,所以有些广告公司也会叫广告创意文案。听上去更悦耳吧。 问题八:广告创意与文案的目录 序第一部分战略第1章创作广告战略急事先做战略与实施如何创作战略第2章研究产品如何了解产品研究竞争对手:两个关键问题在研究中要寻找的是什么把特点转化为实惠练习第3章了解消费行为需要的层次攀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阶梯满足各种需要的购物清单练习第4章分析市场市场细分的原则市场细分的意义结论第5章撰写战略报告确定目标创意战略报告最后的建议第6章广告战略的分类两大战略类型:以产品为取向和以消费者为取向各种战略是一个统一体第二部分实施第7章标题和图像:用语言和形象思维增效,而非重复一则广告一个创意用语言和形象思维平行句标题策略创作标语和主题句第8章广告正文Ⅰ:基调特质、形象、基调的重要性如何构思形象和基调广告正文和大一作文的相似之处第9章广告正文Ⅱ:努力写好细节,细节,细节主题组织和结构风格广告正文与大一作文有何不同最后的话:论改写第10章印艺设计印刷版面设计第11章电视若干基本事实电视广告和故事板制作基础知识电视语汇如何描述电视广告新观众最佳建议第12章广播如何利用广播广播广告的局限广播广告的优点如何创作广播广告广播广告小结第13章其他广告种类直销广告零售报纸广告户外广告企业对企业的广告第三部分 工具箱第14章如何产生创意关于工具箱技巧第15章事实的力量事实的普遍威力表现现实的技巧演示和破坏性试验第16章印证式广告:人物的力量第17章“由两半组成的广告”:前和后与其他二元比较分类不能脱离既定战略图像有多种可能性系列广告其他媒介第18章悖逆法如何进行悖逆思考最后的建议第19章创造比喻比喻如何起作用比喻为什么能起作用如何使用比喻单纯的比喻与混合的比喻有关生动的问题解决方式的建议发挥词汇的作用有关标题的建议换喻和提喻第20章混合的比喻:各种形变形变种种如何用这些形变进行思考第21章文字比喻――或起别名如何使错误的名字成为正确的名字文字比喻随处可见如何思考文字比喻开发语言体系和陈词滥调索引 问题九:求一个广告创意文案脚本 ..你是广告公司的设计的吗?. 我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 手机的话..广告其实一沉不变.. 都是明星代言什么手机呀.~~然后音乐呀~~ 这个搞点创意~ (一个学生...拿着诺基亚的手机..在课堂上..突然..音乐一响起~ 然后老师也发现了...没收了他的手机..结果老师也在玩那部手机..) 不知道会不会有点土.. 但是我是学生....这个创意是我灵机一动想出来的.. 我希望对你有帮助!..

广告语言的模糊性毕业论文

西方人喜欢幽默,说话风趣好笑,这种性格特点与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密不可分。西方人的浓浓的幽默感在英语广告中可见一斑。试举数例:(14)MAN wanted to wash dishes,and two waitresses.(15)ACCOMMODATION,suit two girls willing to share room or young man.(16)ACCOMMODATION:Honeymoon suite,sleeps three.(17)PHOTOGRAPHER setting up own business needs model,as sleeping or activepartner.(18)如果您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不必刹车。(国外交通安全广告)幽默虽然是一种令人开心颇为有效的艺术手段,但在我国广告中,幽默诙谐的语言也越来越多。请欣赏一则广告联和一则幽默电视广告。(19)上联:白玉犹有瑕,求人十全十美哪里遇?下联:青春岂无限,择偶千挑百拣几时休?横联:看剩下谁?(20)实不相瞒,天仙牌的名气是“吹”出来的。三、文化心理与广告语言曹志耘(1992:135)指出,“每个民族都拥有一些深植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也制约着人们的语言活动。”图吉利,避不祥是各个民族共有的文化心理,但在各民族有各自的内涵和表现。中国人民看重吉祥如意、发财致富、孝敬父母,尤其看重家庭子女。反映这些文化心理的广告语言颇为常见。如:(21)三羊,三羊,给您吉祥!(三羊皮商行)(22)幸运天天有,今天轮到您!(面霜广告)(23)恭喜发财迎新岁,长年好运金利来。(24)南方大厦,祝福万家。(25)捧出一片爱心,献给千万老人,这是云南制药厂的奉献。(26)威力洗衣机,献给母亲的爱。(27)红棉保温瓶,温暖你家庭。(28)为了孩子,为了未来,拥有文化,拥有明天(港台演员义演广告)以上广告语迎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很能打动受众的心,容易引起共鸣,极具劝说功能。西方人虽然也有上述文化观念,但与中国人相比,显得淡漠些。因此,表现上述文化心理的英语广告语篇较为少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春与美丽是相互联系的。年青人希望自己漂亮美丽,中老年人也希望自己比实际年龄年轻些,比实际相貌漂亮些。中西广告者利用人们的爱美心理,巧妙地将许多商品与“青春”、“美丽”、“潇洒”自然联系起来,赋予产品以神奇的魅力,激起消费者的强烈消费欲。例如:(29)特别的美属于特别的您!(化妆品)(30)美发超然,风姿翩翩!(发乳)(31)永保青春魅力,赛如仙女下凡!(化妆品)(32)Fine and light,it keeps your skin radiant,healthy and beautiful,and isan excellent base for make-up.(Torben,1992:80)(33)Don't let motherhood spoil your bust-line…Thousands of women have used Aguamaid to keep their bustlines firm and don't you join them?…()

毕业 论文是高校大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但论文选题工作则是毕业论文管理中的首要环节。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文化 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一) 1.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杨克的悲剧根源 2. 从正负值面子理论简析中美面子差异 3. 中国菜名翻译中的文化翻译策略 4. 从旧南方到新南方——斯佳丽·奥哈拉在内战前后的成长历程 5. 探究家乐福公司的 企业文化 :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6. 汉语对 英语写作 词汇的负迁移作用 7. 《美国悲剧》的消费文化分析 8. 从二语习得角度对比分析英语习语学习中的翻译导向模式与文化导向模式 9. 礼貌原则在英文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10. 南方哥特式小说特征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体现 11. 城市公示语的汉译英探索 12. 归化与异化理论在汉语 歇后语 翻译中的应用 13. 《婚礼的成员》中弗兰淇·亚当斯双性同体现象的研究 14. 论《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共存 15. 广告 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 16. 利用美剧进行 英语听力 自主学习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二) 1. 大学生 英语口语 学习动机研究 2. 从文化视角看中国白酒广告 3. 从功能翻译看《围城》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4. 对《达罗卫夫人》中克莱丽莎和塞普提默斯形象的研究 5. 公示语汉译英错误及对策探析 6. 探究美国安利公司的企业文化: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7. 运用写长法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8. 中美“面子文化”对比分析 9. 英汉恭维语和告别语的对比分析 10. 英汉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11. 新闻英语汉译的翻译技巧浅析 12. 中美家庭文化比较 13. 从文化的角度浅析中美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差异 14. 华中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高级 英语学习 状况调查 15.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馈赠礼仪刍议 16. 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17.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主义 18. 从戴姆勒克莱斯勒事件看文化因素对跨国企业合并的影响 19. 对中美离岸外包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三) 1. 广告双关语的作用 2. 中美交流思维模式的差异 3. 浅析《灶神之妻》中的多元文化主义 4. 合作原则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5. 透过“超女现象” 反思 美国大众文化对中国传统精英文化的影响 6. 浅析《飘》中女主角——斯佳丽女性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7. 从《绝望主妇》第一、二季看美国社会的平等观 8. 论《名利场》中萨克雷讽刺艺术的运用 9. 《喧哗与骚动》象征意象的分析 10. 当代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及其在美剧《超能英雄》中的反映 11. 中世纪西方__文化的繁荣 12. 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比较Moment in Peking的两中文译本 13. 分析《远大前程》中郝维香小姐悲剧的成因 14. 论英语广告语中面子威胁行为的礼貌补救策略 15. 浅析中英茶文化差异 16. 合作原则的违反在网络聊天语言中的体现 17. 中英文文学作品中传统婚姻观念的对比

毕业 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而论文的题目确定工作则是毕业论文管理中的首要环节。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浅析 广告 翻译中的 文化 顺应处理 2.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房地产广告的差异 3. 浅析动画《加菲猫》和《加菲猫之双猫记》中的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 4. 圣经原型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5. 论《卡斯特桥市长》中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 6. 顺从的女人——分析《荒凉山庄》中埃斯特的形象 7. 从中美传统节日对比看节日的文化内涵 8. 成人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象征主义的体现 9. 简析网络时代英语全球化 10.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1. 从社会文化价值方面比较中美情景喜剧差异 12. 论《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宿命 13. 《蝇王》的启示:理性的呼唤 14. 中文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歧义现象分析 15. 从中美婚宴差异看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16. 影响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口语输出的因素 17. 《走出非洲》:走出迪内森的矛盾态度 18. 旅游宣传资料中的误译与解决 方法 19.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华顿《纯真年代》中的埃伦 20. 电子词典与 英语学习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二) 1. 英语习语与 ____ 2.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爱米利亚性别身份分析 3.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欣赏幽默翻译 4. 英语缩略语及其语用功能 5. 英专和非英专学生 英语 作文 中错误的对比研究 6. 武汉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7. 中西行星命名的文化探源 8. 英语新闻中的新词 9.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对“三美”理论的探索 10. 从电影《七宗罪》浅析原罪 11. 浅论体态语的社会功能 12. 中西 思维方式 差异对中英语篇的影响 13. 中国和西方国家婚俗的比较 14. 浅析合作原则的违背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 15. 浅析电影《推手》中中美家庭的文化冲突 16. 从广告语言看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17. 用言语行为理论浅析英语广告中的双关语 18. 论新闻英语汉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19. 以Of Study(《论读书》)的两个中译本为例浅析译者主体性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三) 1. 广告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 2. 利用美剧进行 英语听力 自主学习 3. 大学生 英语口语 学习动机研究 4. 从文化视角看中国白酒广告 5. 从功能翻译看《围城》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6. 对《达罗卫夫人》中克莱丽莎和塞普提默斯形象的研究 7. 公示语汉译英错误及对策探析 8. 探究美国安利公司的 企业文化 :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9. 运用写长法促进 英语写作 能力的提高 10. 中美“面子文化”对比分析 11. 英汉恭维语和告别语的对比分析 12. 英汉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13. 新闻英语汉译的翻译技巧浅析 14. 中美家庭文化比较 15. 从文化的角度浅析中美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差异 16. 华中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高级英语学习状况调查 17.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馈赠礼仪刍议 18. 解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19.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主义 20. 从戴姆勒克莱斯勒事件看文化因素对跨国企业合并的影响 21. 对中美离岸外包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 22. 从"老友记"中看合作原则在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语中的应用 23. 浅论美国文化与美语词汇 24. 英汉植物词语联想意义的跨文化对比 25. 一个被忽视的“准则英雄”——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四) 1. 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反战文化研究 2. 中国英语热的真相——文化帝国主义 3. 中美恭维语对比研究 4. 论民族中心主义与美国媒体近年来涉华报道 5. 从弗大枪击案看美国的枪支问题 6. 《推销员之死》中威利与比夫的父子关系 7.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杨克的悲剧根源 8. 从正负值面子理论简析中美面子差异 9. 中国菜名翻译中的文化翻译策略 10. 从旧南方到新南方——斯佳丽·奥哈拉在内战前后的成长历程 11. 探究家乐福公司的企业文化: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12. 汉语对英语写作词汇的负迁移作用 13. 《美国悲剧》的消费文化分析 14. 从二语习得角度对比分析英语习语学习中的翻译导向模式与文化导向模式 15. 礼貌原则在英文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16. 南方哥特式小说特征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体现 17. 城市公示语的汉译英探索 18. 归化与异化理论在汉语 歇后语 翻译中的应用 19. 《婚礼的成员》中弗兰淇·亚当斯双性同体现象的研究 20. 论《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共存 猜你喜欢: 1. 英语系文化类毕业论文 2.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3.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4. 翻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5.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广告语言是广告的核心内容。社会文化影响并制约广告语言及其表达,广告语言则蕴含或反映社会文化。语言是民族的语言,广告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之中。一个民族的哲学观念、思维模式、文化心理、道德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等都必然会对广告语言产生作用。所以,任何一个社会的广告语言不可避免地反映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事实上,反映社会文化的广告语言易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可大大促进广告的功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探讨出社会文化与广告语言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理解和赏析广告语言,对于指导创作、设计既符合广告表达基本原则,又适合特定民族文化特征的广告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笔者所知,我国学者对中西文化与广告语言的研究甚少,尤其缺乏比较研究。本文是这方面研究的一个尝试。一、哲学观念与广告语言曹志耘(1992:130)认为,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对世界的认识和表达,有自己的哲学观念。哲学观念深刻地影响着有关语言的结构和运用,当然也影响着广告语言的应用。例如,天人合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最基本的哲学观念。在我国的一些广告中,天人合一观念对语言表达和接受的影响显而易见。如长虹牌电视机广告词“天上彩虹,人间长虹”,通过天上彩虹对人间“长虹”的映衬、比喻,给人一种天上人间一体,彩虹“长虹”一物的感受。通过这样的广告宣传,“长虹”彩电的美好形象栩栩如生地长驻于人们的脑际。“长虹”彩电驰名全国,颇受青睐,销售量跃居国产彩电之首,这固然与其质量息息相关,但无疑也与其广告词所创造的美好形象不无联系。扬子电气的电视广告则由人群在大地上组合成多姿多彩的扬子电气商标图案和“扬子电气”四个大字,在此场景里,人和文字融为一体。同时,该广告仅有的两句话“扬子天地,扬子电气”将商品与天地相提并论。这样,整个广告形成了一种十分强烈的天人合一的和谐气氛,非常引人入胜。再举数例:

英语广告语的语言特点研究论文

英语广告的语言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English TV Ads Collection[M].Nanchang: Hong Xing Electric Sound Press,1998. [2] Hu Zhuanglin,Linguistics. A Course Book[M].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1. [3] Wang Shouyuan. Essentials of English Stylistics[M].Jinan: Shandong University Press,2000. [4] 杨志松.一句话打动你我[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3. [5] 肖颖.浅析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以及对广告英译的启示[J].吉林省学院学报,2010(5). [6] 卞瑞晨.广告英语中的押韵修辞及其翻译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 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广告英语毕业论文范文很多的,不过论文要原创哦。之前也是费了半天劲搞不出来,还是学长给的莫文网,靠谱的说广告英语语篇的人际意义及其体现的劝说功能广告英语中人际意义研究主位推进模式与广告英语的语篇分析“广告英语”还是“英语广告”?论商业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及翻译技巧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广告英语中的修辞格与翻译广告英语的词语特色浅谈广告英语中双关语、杜撰词、仿拟、明喻和暗喻的翻译语境理论在广告英语中的应用研究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看广告英语试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词汇歧义在广告英语中的应用及其翻译试论广告英语的句法特点广告英语中词汇歧义的语用价值及其翻译方法广告英语语言特色的分析与研究论广告英语中的修辞企业广告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及翻译论广告英语的词法和句法特征跨文化背景中的广告英语翻译广告英语的词汇特点探讨广告英语的句法特点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修辞在广告英语中的艺术魅力广告英语的功能分析现代广告英语委婉现象初探浅析广告英语的基本语言特点及翻译试论广告英语的修辞艺术广告英语的修辞格及翻译的基本原则从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广告英语试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谈广告英语的特征分析

英语是我们高中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因此对它掌握如何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怎样对广告英语的特征分析?

[内容摘要] 本课题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出发,研究广告,特别是广告英语的特征。

因为,作为英语广告主要载体的广告英语在努力体现除了有帮助消费者认识商品的作用外,还有诱发消费者感情,引起购买欲望、促进消费行动的心理功能,遗留给消费者以美感享受的美学功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大家英语应用文体的理解能力,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搞好对外交流工作,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大家对广告英语的欣赏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广告;广告英语;双关语;语韵

abstract:the advertisement is a very important way to express information to can not only help people to understand some knowledge of the products, but also attract people’s greater desire to buy the products , improve the trade and leave a beautiful impression on the it has it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in these functions. we’re very happy to have achieved some achievements in english advertising with the help of our teacher and our all, we wish all of you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s after you have read our introduction about it.

key words: english;advertising fun;alliteration &rhyme

前言

当今世界,随着各国交往的不断频繁,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深,国际间合作也进一步加强。在这一时期内,英语因其特殊的魅力,逐渐成为各国人民沟通的共同语言。自从香港、澳门的回归,中国加入wto,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各国之间的交往越加密切,更多的外国企业要入驻中国,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将会来中国旅游、做生意。因此,英语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英语广告配合国际营销需要,引导新东西,带来新信息。它如今也是一个十分热门的专业,因此,我们产生了这个课题。

首先,英语是我们高中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因此对它掌握如何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研究广告英语的特点这项研究,可以扩大知识面,熟悉新单词,了解英、美等国家的文化和习俗。

其次,了解英语广告的特点,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手段,为我所用,对我国提高经济有重要的作用。

当然,我们研究的最重要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为将来能够谋求最理想的职业,发展自我。

二、广告英语的特征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介物,公开而广泛地向社会传递信息的一种宣传手段。广告除了有帮助消费者认识商品的作用外,还有诱发消费者感情,引起购买欲望、促进消费行动的心理功能,遗迹给消费者以美感享受的美学功能。因此,作为英语广告主要载体的广告英语在努力体现这几种功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简明易懂,生动形象,幽默新奇。

经过这一学年的研究和调查,我们总算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大致发现了广告英语的主要特点,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我们希望,我们的这项研究能对大家进一步了解广告英语的特点,提高英语应用文体的理解能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简明扼要,浅显易懂

首先,广告的基本特点是让有限的篇幅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广告既要简短,又要明白准确地体现广告内容。因此广告英语的特点之一是词语短小、结构简单、简明扼要、浅显易懂。

1) 广告英语中常用词义浅显的短语。例如,

2) the only car in its class.(1993villager汽车广告)

it gives me clear,plain paper faxes at a price i can afford..(canon 复印机广告)

以上几则广告所用词汇长度都不超过六个字母,其词义是每个普通百姓都能明白的,体现了广告英语浅显易懂的特点。

2)广告英语中广泛使用祈使句、疑问句和省略句。例如:

help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ireland of today.(文化慈善机构广告)

come to life in hawaii.(旅游广告)

come into mcdonald’s and enjoy a big mac sandwich.(三明治广告)

air quality!(航空公司广告)

广告英语很少使用复合句,正是这些结构简单的祈使句、疑问句和省略句使广告英语读起来简明扼要,听起来轻松活泼。

2、生动形象,含义深刻

广告的目的是促进消费行动,广告语言要刺激消费者的联想,从而扩大注意、巩固记忆。因此,广告英语的特点之二是借助不同的修饰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以真情,真心,真诚去感染消费者,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或者通过深入消费者的内心,让消费者看过广告后,内心就有所出动,从而煽动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

1) 平行对照(antithesis)。这种修饰结构上对称,意义上对照,形式整齐匀称,内容既适合于中伏强调,又适合于反衬对照,音、形、义都富于形象感。例如:

tear out!fill in! fax now…(maclean杂志征订广告)

warehouse clearance. their loss, your gain!(清仓甩卖广告)

distilled from rocky mountain water and canadian prairie grain.(vodka酒广告)

quality breeds success.(福特汽车广告)

这则广告套用了谚语”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各自识老底,互相瞧不起。)

distilled from rocky mountain water and canadian prairie grain。(vodka酒广告)

2) 仿拟(parody)。仿拟是套用人们熟悉的某个谚语、格言、名句,使其产生一种新的意义,从而达到标新立异、加深印象的效果。例如:

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三菱汽车广告)

这则广告套用了《美国独立宣言》中的“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人平等。)

quality breeds success.(福特汽车广告)

这则广告套用了谚语“familliarity breeds contempt.”(各自识老底,互相瞧不起。)

3、诙谐幽默,富于美感

广告是艺术含量很高的一种宣传手段,给消费者以美的享受是广告的一个功能。广告的设计是按照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和谐等原则进行的。因此,广告英语的另一个特点是以优美的音韵增加广告的魅力。标新立异,出其不意,用特效烘托气氛。

1)头韵(alliteration)。头韵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首字母的发音相同而产生的音韵。在广告中使用头韵看起来醒目,读起来悦耳。另外,某些音位的组合所具有的特定联想意义能体现语言与事物的有机联系和内在和谐。例如:

export fair set for foreign-funded firms.(博览会广告)

这是一则外资企业出口产品博览会的广告,7个词中有5个(fair, for , foreign, funded, firms)互押头韵。听起来好象是博览会在文质彬彬地迎接众多外资企业。

bathing beauty discovered in interior decorator‘s room。(瓷砖广告)

这则广告中有两组头韵词“bathing,beauty,bathing”和“discovered,decorator’s),让消费者将装修与美丽联系起来,暗示了产品的神奇效果.

1) 尾韵(rhyme)。尾韵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尾元音及后的辅音相同而产生的音韵。在广告中使用尾韵,能加强广告的音乐性,突出广告的声律美。例如:

emergency medical insurance and assistance.(保险广告)

“insurance ”与“assistance”押尾韵,让投保者联想到“保险”与“帮助”之间的必然联系。

special offers for alrmiles collectors and maclean subscribers.( maclean’s 杂志广告)

这则广告里三个词互押尾韵。读起来有一种节律美,能在消费者记忆里留下较深的印象。

4、巧用双关语

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双关语在广告中比较常用,它存在于语音、词汇、句法等各个语言层面。在广告中,广告制作者为了增加广告的吸引力,挖空心思地追求新的创意,使得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运用技巧更加纷繁复杂。巧妙的双关能使语言含蓄4、巧用双关语

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双关语在广告中比较常用,它存在于语音、词汇、句法等各个语言层面。在广告中,广告制作者为了增加广告的吸引力,挖空心思地追求新的创意,使得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运用技巧更加纷繁复杂。巧妙的双关能使语言含蓄、幽默、生动、给人以回味和想象的余地。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用拼写相似,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构成的” 。广告制作者非常乐于使用谐音双关,因为此类双关具有风趣、幽默、俏皮、滑稽的语言风格,能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 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

(这里有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一切为了您的子孙后代。 )

在这则海滨浴场的宣传广告中,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sun-son, air-heir这两对谐音字,使广告语言不仅和谐悦耳,读来朗朗上口,而且颇风趣、幽默,具有感召力。

2)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双关” 。这种双关在广告中运用得也非常广泛,它与谐音双关有异曲同工之妙。

(2) the label of achievements.

black label commands more respects. (酒是功成名就的标志。黑色标志使您更显尊贵。)

语义双关也多见于品牌名称中。这是一则威士忌酒的广告,label有两层含义,一为“标志”,一为酒的牌子—black label。该广告通过双关手段的运用,使人联想到功成名就时就要饮用该酒;同时,用品牌名称形成双关,又便于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从而对商品发生兴趣。

3)语法双关 :语法双关是指由于语法方面的问题产生的双关,如省略结构、某词或词组具有两种以上语法功能等。

(3) which lager can claim to be truly german?this can.[旁边画有一罐啤酒]

(哪种大罐啤酒可称得上是地道的德国货?这罐。 )

这是一则lager牌淡啤酒的广告。句中的can既可作情态动词,又可作名词(饮料罐)。由于can一语双关,加上lager的品牌名称双关,以及旁边插图的妙用,使广告产生了一定的幽默效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无独有偶,可口可乐公司也在这个can字上做文章。

(4)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没有什么能像可乐那样令您神清气爽。)

句中can既可理解为名词“罐,听”,又可看成是情态动词“能”,全句可理解为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tin, drink) can (refresh you)。 这则广告诙谐机智,富于文字情趣,能使商品连同这一广告词一起久久印在读者记忆里。

4)成语或俗语双关

广告语言特别善于引用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或俗语。这些广告以人们原有的社会、文化知识为基础,以鲜明、独特的语言形式形成双关,既增强了广告的吸引力,又体现了广告语言的艺术性,更使广告具有令人回味的弦外之音。

(5) you’ll go nuts for the nuts you get in nux. (纳克斯坚果让你爱不释口。)

从广告的字面意义看,to go nuts是“去买坚果”,但它同时还是一句成语,意为“疯狂、发疯”。双关语的运用表明了纳克斯牌坚果对人们的吸引力是无以抗拒的。

三、总结

由于我们仅是高二的学生,我们的英语专业水平不高,所以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在我们全组成员和指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克服了研究过程遇到的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课题的全部研究任务。由此可见,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可以顶个诸葛亮,何况我们是8个人呢!我们和我们的指导师都为我们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感到自豪。因为,我们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过程中学会了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了在知识的海洋中去探究、去吸收、去消化!

当然, 经过这个学期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在课余时间学习到不少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英语、电脑方面以及语言组织能力方面都有比较高的提高。我们在查找资料、上网搜寻、课件制作和撰写开题报告和结题论文的时候都对广告英语都有了不少的了解,也同时学到了不少新的单词,而这也是正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现如今,英语作为地球人沟通的共同语言,并且是我们高考的必考科目,对于我们来说重要至极.在研究性学习上能够进一步加强我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和今后走向社会作好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我这有很 多原创的

模糊语言学论文研究

文学艺术关乎着人生的终极意义,文学作品是我们人类外化的生命。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国文学方面的 毕业 论文优秀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国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篇1 浅谈英美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方式 1、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模糊性 模糊性是大多数语言所具有的内在属性,模糊语言在我们的语言交流中是不可避免的。罗素在1923年写的一篇有名的论文《论模糊性》中指出:“整个语言或多或少是模糊的”。汪培庄为伍铁平所著《模糊语言学》所做序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模糊性是非人工语言的本质属性,因而是语言学所不能回避的对象。”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其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形象性。基本上大多数读者都是通过在脑海里的再造想象欣赏文学作品的,这种再造想象的特征之一就是模糊语言。也正是这种模糊语言的使用,极大程度上拓展了读者的视野和想象空间,也彰显了文字的魅力。典型的一段如莎士比亚在《王子复仇记》中一句“to be,or not to be”短短几个词引起了读者无限的遐想和解读,同时也让这句话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 2、英美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方式 翻译就好像婚姻一样,它是一种互相妥协的文字艺术。同样的语言翻译也是拥有不同语言以及不同 文化 背景的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优秀的语言翻译带来的是成功的交流,而劣质的翻译也会导致误解。在这样重要的情况下,翻译就会显得异常重要,面对不同的语言,翻译者就需要采取恰如其分的翻译方式,以实现不同语言的信息成功传递。从某种程度上说,成功的文学翻译也是对原著作者精神的模糊转达。 、符合原文精神 文章 翻译的首要 方法 就是以对应的形式再现原文的模糊语言美感。比如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卷首引诗:Let me live out my years in heat of blood/ Let me lie drunken with the dreamer’s wine/ Let me not see this soul-house built of mud/ Go toppling to the dust a vacant shrine! (让我在热血沸腾中度此一生! /让我在醇酒般的梦幻里醉沉!/莫使我眼见这 泥塑 的肉身,/终以空虚的躯壳毁于泥尘!) 译文里面的语言就是诗歌创作中形象与模糊思维互相交感的出品,翻译可谓是恰如其分,不但精确化,还模糊化,文章美感仍在。如此译文更激发读者的 想象力 ,使语言具有活力。 、模糊描述,再现意象美 翻译者在翻译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充分运用模糊描述,再现原作中人物意象模糊所创造的美感。比如在小说《达·芬奇密码》中丹·布朗运用了一连串的意象语言,目的就是为了形容兰登的模样。对原文作者来说,这些人物的外形描述的内涵隽永而且意味深长,也是作者布朗对小说主角兰登形象刻画的一种表达,所以这些模糊语言描述也具有了象征意味,相对读者来说,这些形象描述之外的意义能否转化为读者的意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在中文译本中,翻译者就对此进行了有利的铺垫,比如“锐利的眼睛”、“一片暗色的胡碴”等等,就无形中为下文的“书卷气吸引力 ”进行了较为有利的铺垫也是成功地保留了原文的意象美感。 、模糊单词的翻译 各种语言都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模糊性,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单词在一种语言中的概念是模糊的,那么在另一种语言中也会同样存在模糊的概念。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采用模糊对模糊的翻 译原则翻译。比如在王佐良所译Thoughts on Various Subjects 中的有一句,如下:“Complaint is the largest Tribute Heaven rec Eives, and the sincerest Part of our Devotion.”翻译为“怨言是上天 得自我们的最大贡物,也是我们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在这里翻译者将文中的模糊单词“largest”和“sincerest” 翻译成 “最大”和“最真诚”大概是最合时宜的翻译了。一般来说,在模糊 语言的翻译中,运用“模糊对模糊”的原则是最常见得,也是最省力的。 但是也有些特殊的情况,由于模糊词与其邻词之间的清晰度不明显,导致在翻译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偏差,所以就要运用某些目 标语 中的表达来翻译原来语言中的模糊词。 比如:Stood up and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on the calm summer night through which I was journeying, noting the pale reminiscence of day that still lingered in the northern sky. (A. G. Gardiner: A Fellow-Traveler) 站起来眺望旅途窗外那沉寂的夏季的傍晚,注视着那白日的暗淡余晖仍逗留在北方的天空。从客观上来说,“night”可以翻译成“傍晚”和“晚上”,这是两个边界不很清晰的模糊词汇。之所以把“night”翻译成“傍晚”一来这样翻译忠于原文、也通顺的传达了原文的意思,而来使读者容易理解,也便于接受。 由于模糊词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内涵,有些时候翻译者也会根据具体的语境,翻译时采用更为精确的语言,使的翻译文章更加出彩。由此也可以看到翻译者的巧妙地翻译方式。 3、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讲, 文学语言的 艺术是一种模糊语言的艺术。在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使用不仅拓展了读者的视野,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也还增强了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所以,文学翻译显得尤为重要。而文学翻译成功的关键就是掌握好翻译策略将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翻译好。在翻译的时候,翻译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翻译意识,要尽可能把握原作的精华。同时,翻译者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再现原作的模糊意蕴。 英国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篇2 论西方 典故 与英美文学 教育 摘 要:英美文学教学的困难之一是学生面对西方典故的困惑。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导入一些《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世界名著和西方历史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西方典故的敏感度和熟悉度,加强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 英美文学西方典故;《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世界名著 在目前英语教学实践中,由于培养实用型外语人才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对 英语学习 的目的日趋功利,对口语大力提倡,对等级考试和各类水平测试给予极大的关注,英美文学等人文学科教育的作用似乎渐渐被人遗忘。而中西文化传统存在的巨大差异在中西文学传统中都突出地表现出来,使得传统的英美文学课在高等院校英语教学实践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英美文学课遇到的重重障碍的表现之一就是英语典故的运用。 典故(allusions)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文学作品中起着令人不可忽视的作用。恰当地运用典故,可以更透彻地说明事理,更有效地表达思想,更有力地抒发感情,可以增强语言的精炼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强化艺术效果。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导入一些《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世界名著和西方历史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西方典故的敏感度和熟悉度,不仅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增强他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帮助他们提高对英语的欣赏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一、 《圣经》与英美文学 《圣经》是__的一部经典,由于它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对西方各国的文学艺术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英语民族文学艺术史上,有不少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和艺术家都采用《圣经》中的 故事 和 传说 为题材,创作出许多诗歌,戏剧,小说,音乐和绘画。而更多的故事传说和只言片语则进入英语日常用语,成为广泛使用的《圣经》典故。 英美作家引用《圣经》典故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引用《圣经》中的词句或人名作为作品标题或人物名称,或直接引用《圣经》故事或对原型故事进行变形处理。通过比喻、隐喻或象征等手法,把《圣经》故事的寓意融汇到作品的情节或人物的性格里,使这些故事发挥有力的陪衬作用。如Shakespeare所著的《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当Portia假装肯定Shylock 这一磅肉(a pound of flesh)合同时,Shylock高兴地喊道:“A Daniel come to judgment! Yea, a Daniel!--- O wise young judge, how I do honour thee!”Daniel是《圣经》中希伯来预言家,他聪颖过人,公允无私,执法如山。在这里,用这一典故把Portia比作智慧而又刚直不阿的法官。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十分强烈的。 二、 古希腊罗马神话与英美文学 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其中古希腊罗马神话更是英美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典故的重要来源,在整个西方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以这些 神话故事 为背景或主题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 以希腊神话为第一来源的《荷马史诗》可谓开西方文学之先河,深受西方人的熟悉和喜爱。中世纪伟大诗人但丁的力作《神曲》,虽然写的是__道德主题,里面却用了不少希腊神话故事。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作家的悲剧中,大量采用希腊神话故事。弥尔顿的《失乐园》虽以《圣经》故事为主题,但诗句中却随处可见希腊神话的典故。在拜伦的《哀希腊》(The Isles of Greece)一诗中,出自希腊神话的典故更是比比皆是,而这些典故均为英语民族所熟悉。又如现代作家.劳伦斯名作《儿子与情人》所表现的“恋母情结”的主题,就是源自希腊神话俄狄蒲斯(Oedipus),通过隐喻与象征的手法使得这篇名作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三、世界名著、民间传说、 寓言故事 与英美文学 一些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都为英语语言文学提供了许许多多富有表现力的典故。莎士比亚戏剧(Shakespeare’s plays),《一千零一夜》(Arabian Nights),《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安徒生 童话故事 》(Andersen’s Fairy Tales And Stories)等等,都为英语民族所喜闻乐见。因此,它们入典成为英美文学的组成部分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莎剧《哈姆莱特》(Hamlet)中的哈姆莱特是为父复仇的丹麦王子,由于他生性犹豫不决,致使复仇计划一再延误。现在Hamlet便用来比喻忧郁不满而又优柔寡断的人。《伊索寓言》在欧洲文学史上有着深刻的影响,成为寓言诗人的创作源泉,经常为后代作家所引用,成为寄托教训,说明事理的典故。 酸葡萄(sour grapes),是指《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因够不着葡萄而把它称为“酸葡萄”,来聊以自慰。披着羊皮的狼(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则指装扮成正人君子的敌人,而“cry wolf”(喊狼来了)则用来指发虚假警报。又如《一千零一夜》中的《芝麻开门》(Open Sesame),童话故事中的《灰姑娘》(Cinderella),德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浮士德》(Faust)等等,早已在英美文学中屡被运用。 由于历史的传统和文化的背景不一样,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典故。引用典故,已成为世界文学传统的修辞艺术。典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增强语言文学的感染力,往往能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英美文学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文化修养和英语素质不可或缺的课程。因此,在英美文学课程中增加典故的教学内容,不仅符合英美文学教学大纲要求,还体现了英语专业语言教学的趣味性和活泼性。这样做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感受真实的客观的、原汁原昧的英语语言,体验经典精邃的文学语言的表达魅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化素养,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于娜. 中西文化导入与英美文学教学[J].文教资料,2005,(26). [2] 郭慧. 英美文学与英语学习[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5). [3] 赵亦倩.英美文学课堂中的文化渗透[J]. 考试周刊,2008,(30). [4] 胡文仲. 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一、季老高抬“模糊”语为尽量避免曲解季老言论, 兹详引季羡林先生有关论述如下:1996年5月16日, 吴江蓝受《中外文化与文论》编辑部委托采访季羡林先生, 请季老谈了对文艺理论学科建设的看法, 季老为此特地准备了发言提纲。访谈内容后来以“文艺理论建设应改弦更张”为题, 发表于《中外文化与文论》第2期(1996年10月)。季老认为:“西方的思维方式是一分为二, 分析的, 中国是合二为一, 是综合的”(第2页);“西方思维特点是整体观念不强, 是解剖性的”;“我认为, 中国的语言好就好在模糊”(第3页);“不能学西方给每个概念下定义。为每个慨念下定义是西方的玩意儿”, “‘风骨’是什么?用西方任何科学术语都说不清”(第4页);“现在外国流行模糊学……和模糊学相关的是混沌论”(第6页),“混沌论等等的兴起, 我觉得是西方思想向东方靠拢的朕兆”(第7页)。《文学评论》1996年第6期发表了季羡林《门外中外文论絮语》一文, 对上述论点作了进一步补充、发挥。他说:“西方主分析, 想把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搞个清清楚楚, 泾渭分明。但是, 根据一般人的经验来看, 宇宙间绝对清清楚楚、泾渭分明的是没有的”, “(西方模糊思维)同东方的综合的思维方式却不谋而合”(第128页);“中国这些话语(指“羚羊挂角”等词语——引者), 表面看起来似乎很笼统, 很不确切……我现在却认为, 妙就妙就模糊上。模糊能给人以整体概念和整体印象。这样以来, 每个读者都有发挥自己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完全的自由”(第129页)。以上, 就是季老关于文论“模糊性”的基本论点。其实, 以“模糊”与“精确”区分中西文化, 也并非季老独家发明。在这之前, 金克木先生就有简明扼要的概括:“外国喜确切, 中国重模糊”〔1〕。只是季老有更充分的发挥罢了。但不管怎样, 此类主张, 不能不引发严肃的学术思考与质疑。二、中西思维并非简单二元对立季老的中西思维“分析”与“综合”二元对立说, 是其“文论模糊好”论的理论根基。因此, 我们的辨析就从这里开始。西方确有分析传统。但这种传统主要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在古希腊时期, 还是朴素整体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德谟克利特《宇宙论大系统》一书, 就专论整体。他还提出了“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的论断〔2〕。到康德、黑格尔, 已有对整体思维的强调。到19世纪中后期, 则出现了注重事物联系与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你总不好说它是“整体观点不强”的“分析”思维吧?在分析哲学大发展的20世纪, 又诞生了“系统论”。以上, 均是众所周知的哲学史常识。怎好讲西方只是“一分为二”的“分析”思维呢?中国是有整体综合传统。“五行”、“八卦”和中医, 就都是整体思维表现形式。但中国也不乏分析传统。古代文化对“阴”、“阳”两元素的分析, 可谓已臻极致。所谓“物生有贰”(《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所谓“明于天人之分”(《荀子·天论》), 不都是“分析”思维吗?而古代文化的许多重要命题, 诸如“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上》), “有无之相生也, 难易之相成也”(《老子》第二章), “究天地之际, 通古今之变”(司马迁《报任安书》), 不都是“分析”与“综合”的有机结合吗?以文论而言, 《文心雕龙》之“囿别区分”、“割情析采”就是分析, 而“擘肌分理, 唯务折衷”(《序志》)则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又怎好说中国思维只是“合二而一”的“综合”呢?以上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了恩格斯的如下论断: 分析与综合, “是必然相互联系着的”〔3〕。任何民族都不可能只是单一的分析或综合。我们的任务, 也许是辨析中西分析、综合及二者结合的细微差别, 及其各自的利弊得失。不过这已超出了本文论证范围。在季老眼里, “模糊”似乎也是中国的国粹。而实际不然。被季老引为同道的“模糊语言学”专家伍铁平指出:“科学意义上的模糊性是人类思维的共同特点, 而不是什么区别东方人和西方人的特点”〔4〕。这话简直就象是针对金、季二老而发。季老所说的那种直觉感悟式的“模糊”思维特征, 也决非中国独家之秘。正如有人所指出的, 作为“对显现实际对象的瞬问把握”, “一种精确的直觉”的“领悟”, 在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文化中也一直存在〔5〕。同样, 中国文化也自古存在追求“精确”的倾向, 而并非一味地“模糊”, 学术语言尤为突出。汉末的刘劭, 就以其“推步详密”、“分数精比”〔6〕为时人称道。中国文化大典《四库全书》的收录标准之一, 即“率以考证精核、辨论明确为主”(《凡例》)。极富中国特色的乾嘉学术, 也追求“其所辨正, 皆确乎不可易”〔7〕, 并谓“如桑门以‘不立文字’为最上乘者, 非吾儒之学也”〔8〕。在在均是追求精确, 毫无“模糊”踪影。连敏锐的西方学者也能感受到此点。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就曾指出:“在中国人过去的时代精神中, 显然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止人们去发现那些符合于最严格的考据原则、精确性和逻辑推理知识”〔9〕。怎能说中国语言“妙就妙在模糊”呢?总之, 把中西思维方式区别简单归结为“分析”与“综合”、“精确”与“模糊”的二元对立, 不符合基本历史事实。此外, “综合”是相对“分析”而言, 而季老所谓“模糊”是相对“精确”而言, 二者并无内在联系。所以, 不管怎样, “综合”论都不能充当“模糊”说的理论依据。三、这“模糊”不是那“模糊”颇具讽刺意味的是, 高抬中国“模糊性”的季老, 却不时向西方“模糊学”、“混沌论”寻求支持, 当然, 他称之为“西方思想向东方靠拢的朕兆”。然而, 此“模糊”是否彼“模糊”呢?也许是季老讨厌“学西方给每个概念下定义”罢, 他从未对“模糊”一词作明确逻辑界定。我们只能联系其上下文推知, 他有时将其理解为不那么“清清楚楚, 泾渭分明”、“不太精确”、“不太明确”, 有时又理解为可以“发挥想象”的含蓄性。这都是中文里的日常义, 而并非特定的学科义。但西方“模糊学”中的“模糊”是否也是此义呢?回答是否定的。现代“模糊学”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从认识论角度说, “模糊性就是人们认识中关于对象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10〕,而并非泛指意义“不明确”。“模糊学”首先是从精密科学数学兴起的。所谓“模糊数学”, 就是“运用精确的数学方法来刻划和处理对象的模糊特征”〔11〕, 而“模糊命题的真值运算, 实际上就是隶属函数的运算”〔12〕。因而模糊数学是一点也不“模糊”的。而“对于混沌系统而言, 动力学定律必须在概率层次上进行表述”〔13〕。所以, “混沌学”也属精密学科, 并非“不明确”。至于方兴未艾的“模糊语言学”, 则是主要研究词义的“模糊性”, 也即“词义的外延适用界限的不确定性”〔14〕。但词义的中心部分也即内涵, 还是确定的。由上可知, 西方“模糊学”、“混沌论”中的“模糊”, 其含义实与季老的理解大相径庭。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指出, 模糊语主要存在于日常自然语言中, 多存在于表示时空范围和事物性状的词语之中。有人说:“表示词的模糊集所在论域基本上是数量尺度”〔15〕。因而,“ 可以用模糊限制词来检验模糊性。任何可以和这类限制词结合的均属模糊类型”, 而“被修饰的词可以用程度来表现”〔16〕, 如“较大”、“很大”、“极大”等。显而易见, 季老文中所列文论“模糊”语, 均不属此类。四、文学语言并非只有“模糊”妙季老认为, 文学语言“妙就妙在模糊”。他以“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等诗句为例, 说明“这种模糊的语言给人以想象的绝对自由, 各人根据自己的经历进行想象”〔17〕。且不说前句的句法在汉语中也很少见, 即使承认它是中文特色, 也不过是一种“含蓄”的技法和风格。这些词语本身的含义一点也不“模糊”, “模糊”的只是其言外之意。它虽然能给人以想象的自由, 却又不是“绝对”的。因为除了要受鉴赏者经历制约外, 还要受所掌握作品背景知识的制约。而如果过度“模糊”, 则会构成欣赏障碍, 如白居易那首《花非花》, 以及某些当代朦胧诗。因此, 不可过分夸大“模糊”话语的作用。还应看到, 文学语言的这种“模糊”(含蓄)表达方式即有可取, 也不应是、不可能是唯一最佳表达方式。确如梁启超所说:“向来写情感的, 多半是以含蓄蕴借为原则, 像那弹琴的弦外之音, 像吃橄榄的那点回甘味儿, 是我们中国文学家所最乐道”。但他接着又指出:“但是, 有一类的情感, 是要忽然奔进一泻无余的, 我们可以给这类文学起一个名, 叫做‘奔进的表情法’……在这种时侯, 含蓄蕴借, 是一点用不着”。他还以《诗经》之《蓼莪》、《黄鸟》,和《箜篌引》、《陇头歌》,以及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作品为例做了说明。最后, 他称赞此类作品“是情感文中之圣”〔18〕。此外, 象裴多斐的《生命与爱情》,《天安门诗抄》中的《扬眉剑出鞘》, 也属此类诗作。它们也均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由此可见, 文学语言是否“模糊”, 应视内容、对象、作者心境和美学追求而定, 切不可一概而论。已如上述, 与意为“含蓄”的“模糊”相对应的, 是“状溢目前”的“直露”和“直率”, 而不是与“含混”相对应的“精确”。无论从什么意义上讲, “模糊”都不可能是文学语言的本质特征。因为语言的本质和功能是交际性, “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19〕。因此“词表义的精确性是词义的基本属性”〔20〕。即使是文学语言, 也不能违背这一属性。高尔基曾指出:“语言的真正的美, 产生于言辞的准确, 明晰和动听”〔21〕。因此, 不能简单、笼统地讲文学语言“妙就妙在模糊”。五、文论话语还是“精确”好如果说文学语言要求精确也允许“模糊”, 那么理论语言, 文学理论语言, 就只能要求精确, 虽然亦可增饰一点文采。拉瑞·劳丹讲得好:“理论的功能是消除含混牲, 化无规律为有规律以及表明事物是可以理解的和可以预测的。”〔22〕而季老却常常将这两种语言混在一起一锅煮。下面, 让我们对季老引证的文论“模糊”语作点具体分析。一类是高度概括的形容词语, 诸如“飘逸豪放”、“沉郁顿挫”、“峻切”、“清捷”等。这类词语的优点是简洁, 符合语用经济性原则。至于能否给人“整体印象”, 却还是个问号。除“飘逸豪放”较为常见, 含义大致明确外, 其他多是文人提炼而成的比较生辟的词语, 一般读者确实较难领会。要把握其基本含义, 就要追溯词源, 熟读原作, 翻阅、查证大量文献, 反复推敲、琢磨, 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为伊消得人憔悴”。即使如此, 也难保讨个明白, 从而产生交流的阻力。这就不仅违背经济性原则, 也背离了语言的本质——交际性原则。一类是形象化的比喻, 诸如“羚羊挂角”、“水中之月”、“镜中之象”等等。它们本来都是禅宗话头, 被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借用来喻解诗道。如果脱离了特定的理论语言环境, 它们就只能把人们引向禅境, 或者什么也不是, 还谈什么“发挥想象”、“整体印象”?兹录其原文如下:“夫诗有别材, 非关书也;诗有别趣, 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 多穷理, 则不能极其致。所谓不涉理路, 不落言筌者, 上也。诗者, 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 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 不可凑泊, 如空中之音, 相中之色, 水中之月, 镜中之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显而易见, 此段“文眼”是在诸如“不涉理路, 不落言筌”、“盛唐诸人惟在兴趣”、“言有尽而意无穷”等非比喻性语句。那些比喻性“模糊”语, 不过是增加了一点形象、生动与趣味罢了。它们并无独立的理论地位和内涵, 谈不上什么“整体印象”和“想象自由”。上述精确语言, 已经达到了“整体把握”。总之, 季老所引文论“模糊”语, 实在并不太“妙”。综观中国古代文论, 其主体和精萃部分, 也决非那种“模糊”论述, 而是精确表述。即使在《沧浪诗话》中, 那种“镜花”、“水月”式语句, 也属增饰和点缀。更不用说代表中国古代文论水准的《文心雕龙》了。它不仅表现出对精确性的自觉追求, 诸如主张、肯定“锋颖精密”(《论说》)、“精思以纤密”(《指瑕》)、“会词切理”(《附会》)等;而且在写作实践中也确实空前完美地实现了精确性追求。《文心雕龙》虽然受到骈文文体的制约, 大部分篇章还是保持了语言的清晰、缜密与明快。象《神思》、《物色》等最佳篇章, 也恰是语言最为平易、明晰的篇章。“下定义”也并非只是“西方的玩意儿”, 《文心雕龙》也有许多明确的定义。因而, 后人赞之为“议论精凿”、“穷神尽状”、“体大虑周”、“精理密意”〔23〕。当时还根本没受西方“分析”式思维影响, 却从未有以“模糊性”称誉《文心雕龙》者。怎能说“模糊”是中国文论话语特色, 而且“妙就妙在模糊”呢?季老称用西方科学术语“说不清”《文心雕龙》中的“风骨”。中国术语不是也一直未能说清吗?而这恰恰源于原作的“模糊”(不精确), 反证了“模糊”之? 弧懊睢薄?/P>唯一的例外, 也许是“比物取象, 目击道存”(《诗法萃编》本许印芳《二十四诗品跋》)的《二十四诗品》。此著确实充满“含蓄”意义上的“模糊”。但依我之学术立场视之, 其中虽不乏闪光的思想, 却很难说是真正的理论形态。其理论性质与含量, 远不如同是诗体的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与其说它是一部“诗论”, 还不如说它是以鉴赏感悟为基础、描摹文学风格的一部诗集。人们很难以理论思维解读它。因此, 古人便“每苦其意旨浑涵, 卒难索解”、“迄今四十余年, 犹模糊未得其旨归”;慨叹“解也难, 说之也难……臆焉而已”;或推之于“久能自悟”、“可以意会, 难以言传”〔24〕。这就给研究和交流带来极大障碍, 也导至名目繁多的注释迭床架屋、积案盈箱, 从而造成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也违背了现代社会的效率原则。总之, 从正反两方面考察, 文论话语都要求精确, 排斥“模糊”(不精确)。即使作为“含蓄”的“模糊”, 也只能是精确话语的补充, 而不应成为主导话语。六、余论张扬民族特色, 发扬民族传统, 应该有一种冷静、平和的心态和全面观照的视角, 切不可简单、轻率、感情用事。否则,中国文艺理论的“改弦更张”就可能走上邪路。现代思维要求清明的理性, 虽然也需感性、悟性和灵性的平衡。从总体上看, 分析性、精确化的理性思维在中国并未得到充分发展, 对整体的把握也多笼统而粗率。中国式的的朴素整体思维, 未经近代科学分析思维的辩证扬弃, 就难以螺旋式上升为现代系统论和整体观。诸如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混沌学、模糊学等新兴综合学科, 不在“整体”思维发达的中国产生, 而在“分析”思维发达的西方产生, 难道是偶然的例外吗?称其为“向东方靠拢”, 有什么根据呢?诚如唐逸先生所说:“理性思维的不成熟, 严重阻碍社会的效率化、自觉化和科学化”〔25〕。在中国, 理论思维经常受到感悟思维的冲击和扭曲, 在语言表述上就往往呈现出“模糊性”。理论的过分主观化、情绪化和文艺化, 正是其声誉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鉴赏与评论不分, 文学与理论混淆, 常见于文论研究。也许, 将锐敏的感悟, 清通简要和情采兼备的表达, 与西方式的逻辑清晰、条理与系统相结合, 才是中国文论重建与创新的最佳途径罢?中国现当代文论, 虽然较多地吸纳了西方文艺思想和范畴, 但在运思和表述方式上还是根深蒂固传统式的。这就不能不给国际学术交流带来障碍。且不说西方学者, 就连东方的日本学者, 也每为中国文学研究“太文艺化”、“感情、感性上的因素过多”而苦恼, 甚至“觉得不是学术著作, 而是一种‘文学创作’”;并呼吁中日学者间建立“共同研究的‘基础’”, 其中包括“研究方式、题目、思路、语言等等”〔26〕。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应熟悉并遵守通行的游戏规则, 逻辑清晰是最起码的一条。理论话语“妙就妙在摸糊”论, 必然与这种潮流格格不入、背道而驰, 除非想自我封闭在国际学术交流之外, 所谓“各人说各人的”。但我相信, 绝大多数人都不愿走这条路。注释:〔1〕 金克木:《蜗角古今谈》,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5年版, 第168页。〔2〕 马清健:《系统和辩证法》,求实出版社, 1989年11月版, 第5页。〔3〕 恩格斯:《自然辨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下册,人民出版社, 1972年5月版, 第548页。〔4〕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自序,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11月版。〔5〕 尼古拉·布宁、余纪元编箸:《西方英汉对照哲学词典》, 人民出版社, 2001年2月版, 第166页。〔6〕 《三国志·刘劭传》引夏侯惠评语。〔7〕 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38, 《严先生衍传》。〔8〕 同上书, 卷24, 臧玉林《经义杂识》序。〔9〕 李约瑟:《科学技术史》第一分册,第312、313页, 转引自漆永祥《乾嘉考据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12月版, 第50、51页。〔10〕李晓明:《模糊性:人类认识之谜》, 人民出版社, 1985年12月版, 第12页。〔11〕同上书, 第31页。〔12〕张跃等编著:《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 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2年4月版, 第35页。〔13〕伊利亚·普里高津:《确定性的终结》,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8年12月, 第85页。〔14〕张乔:《模糊语义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2月版, 第21页。〔15〕吴望名:《模糊推理的原理和方法》编写说明, 贵州科技出版社, 1994年1月版。〔16〕同上书, 第113页。〔17〕吴江蓝整理:《文艺理论建设要改弦更张——季羡林教授访谈录》,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2辑, 1996年10 月 版, 第4页。〔18〕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转引自周振甫《诗词例话》,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79年5月第2版, 第352页至355页。〔19〕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 第35页。〔20〕苏宝荣:《辞义研究与辞书释义》, 商务印书馆, 2000年10月版, 第93页。〔21〕高尔基:《论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0年1月版, 第57页。〔22〕拉瑞·劳丹:《进步及其问题》, 华夏出版社, 1999年版, 第15页。〔23〕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12月版, 第436页、438页、440页、441页。〔24〕《诗品臆说》序、自序, 《二十四诗品浅解》跋, 孙联奎、杨廷芝著, 孙昌熙、刘淦校点《司空图〈诗品〉解说二种》, 齐鲁书社, 1980年8月版, 第三页、第五页、第一二五页。〔25〕唐逸:《荣木谭——思想随笔与文化解读》, 商务印书馆, 2000年1月版, 第143页。〔26〕中岛碧:《与陈平原书》, 《中华读书报》, 2001年5月16日第17版。

第一,研究模糊数学的理论,以及它和精确数学、随机数学的关系。察德以精确数学集合论为基础,并考虑到对数学的集合概念进行修改和推广。他提出用“模糊集合”作为表现模糊事物的数学模型。并在“模糊集合”上逐步建立运算、变换规律,开展有关的理论研究,就有可能构造出研究现实世界中的大量模糊的数学基础,能够对看来相当复杂的模糊系统进行定量的描述和处理的数学方法。

在模糊集合中,给定范围内元素对它的隶属关系不一定只有“是”或“否”两种情况,而是用介于0和1之间的实数来表示隶属程度,还存在中间过渡状态。比如“老人”是个模糊概念,70岁的肯定属于老人,它的从属程度是 1,40岁的人肯定不算老人,它的从属程度为 0,按照查德给出的公式,55岁属于“老”的程度为,即“半老”,60岁属于“老”的程度。查德认为,指明各个元素的隶属集合,就等于指定了一个集合。当隶属于0和1之间值时,就是模糊集合。

借助题旨情境,模糊语言在言语交际中十分活跃,语用灵活,可使言语表达更加有效、更加睿智、更加委婉、更加灵活.应结合语境并随语随文来剖析其表象,阐释其语义,体会其言外之意和弦外之乐.模糊语言,是指带有模糊性的自然语言,或指语言表达时所呈现出的不精确现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同精确语言一样,模糊语言也是一种有用的表意手段,并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模糊语言的定义、分类、表现形式入手,着重对英、汉语料中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进行了分析,进而从认知角度探讨模糊语言产生机制。本文运用关联理论的交际观和语境观,对模糊语言如何能够促使交际成功进行理论阐释,得出结论: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可以保证交际顺利进行;模糊语言的运用能够获得最大的正面积极效果,最大程度地减少听话人话语理解时所付出的努力和最大程度地增加话语的语境效果,因而,能够达成最佳关联。本文最后探讨了模糊语言研究对于外语教学的启示,指出模糊语言对于外语学习者语言认知推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