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回归自然素材议论文

发布时间:

回归自然素材议论文

1. 解题思路: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爱护大自然,人人有责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探索自然规律,要不畏艰辛 关于人与自然的名言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爱迪生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拜伦大自然从来不欺我们,欺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卢梭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亚里士多德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埃斯库罗斯只有按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叔本华这自然法规我认为是最高的法规,一切法规中最具有强制性的法规。——马克·吐温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我们已经背弃了大自然,她曾经那样准确地为我们指路,而我们却想用她的教导来教训她。 ——佚名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 ——佚名 经典素材 印尼海啸 (尊重生命先尊重自然 ) 2004年12月26号,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里氏8.9级的地震,相当于至少3000颗原子弹威力的地震引发了强烈的海啸,高达30米的水墙横扫斯里兰卡、印尼、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孟加拉、马尔代夫等国家沿海地区,带走了至少15万人的生命,使几百万人流离失所,造成了1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灾难原本可以小一些。海底地震是形成海啸的主要原因,也是带走十几万条生命的凶手,这似乎是一场纯粹的自然现象,人类无法阻止它的发生。面对巨大的灾难,人类自称为“弱者”——这一切好像与人类无关。 “人类为破坏环境付出了代价,痛定思痛,人类要作出深刻反思。这虽然是一次纯自然灾害,但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行为加大了灾难的产生和影响。” 红树林被大量砍伐了,全球海域中70%的珊瑚礁遭到人为破坏。 经济的发展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决定了它带有脆弱性,对财富的贪欲没有节制的蔓延,使人类终于受到了惩罚。这次海啸造成了1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意味着沿海地区多年劳心劳力所积累的财富在大自然一次翻脸中付之东流。人类必须明白怎么样亲近自然,而不是打扰自然。否则自然会用自己的方式说“不”。 大地母亲的泪 (人对自然的巨大破坏应该停止了) 广袤的亚马逊河热带雨林森林中蕴藏着世界上最宝贵、最稀缺的热带雨林资源。这里有3000万个生物物种,是动、植物生息繁衍的理想场所。有人称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为“地球之肺”。然而,时至今日,亚马逊河畔昔日旖旎的自然风光已一去不复返了。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巴西政府开始在亚马逊河地区毁林伐木。到80年代,亚马逊地区每年砍伐的森林为200万至300万公顷。据估计,近十年亚马逊地区的木材产量增加了34倍,其代价就是热带雨林的锐减。为了种植经济作物,哥伦比亚32万公顷的原始森林毁于一旦。在秘鲁,为种植毒品而毁掉的森林也达100万公顷。进入90年代, 毁林的风潮又开始从边缘地带逐渐深入。目前,留在巴西大西洋沿岸一带的森林面积,仅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代的2%。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开始了一生的苦难。如果人们继续挥舞着手中的斧头砍伐森林,执迷不悟地残害大地母亲,那么,人类也终将踏上漫漫的赎罪之路。而大地母亲滴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景作文--美丽的自然景观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进行过观察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迷人的郊外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导语:在高考前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十分重要。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写好一篇文章,首先就需要有可写的内容,因此教导学生积累素材意义重大。

【素材一】地球沙漠化

在国际防治沙尘暴大会上,中国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引发关注。其实,荒漠化问题的产生由来已久。人类部分活动的过度开发打破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最终导致土壤退化成沙。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4。另一个明显的后果,荒漠化加剧了沙区的贫困,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从目前国内外治沙的情况来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组合拳”式打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我国对库布其沙漠的治理过程中,可以看到多元主体共治的特点。在政府部门支持下,相关企业主导与投资治沙的设施,以市场运作参与治理,并与当地农牧民共同从治沙中取得良好效果。

【素材解读】

如今,土地荒漠化成为困扰人类生活的重要问题之一,并给人类带来不可抗拒的危害。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现象,而有效治理荒漠化也成为亟待解决的矛盾。治理荒漠化,并非不惜资金大造树林,而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从“根”治起,长期坚持,才能还地球一片绿色。

【名言链接】

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

——南丁格尔

没有一个清洁美好的环境,再优越的生活条件也无意义。

——曲格平

【适用话题】环保、治理、合作……

【素材二】海洋不是“排污场”

海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它不仅是全球气候的“调节器”,还为人类提供水产资源,承载2/3以上国际货物运输。随着沿海和海上经济活动迅速扩张,一方面人类向海洋索取资源的数量和种类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又滥用海洋自净能力,让蓝色海洋不堪重负。中国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发布《2016年南海区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近岸海域典型生态系统半数处于亚健康状态。要想改善海域污染,就需要从根上治理,从污染源头上解决问题,才会更有效。不管是对政府部门而言,还是对企业来讲,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且落实可行的补救措施和防范措施,对已经被破坏的海洋环境进行修复,对还未被破坏的海洋环境全力保护。

【素材解读】

海洋在人类生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也遭到了人类活动的破坏。非法捕捞,工业排污,过分开采,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海洋是人类的宝库,人类却无情地对待这位恩人,其行为令人发指。因此,加强海洋保护,将海洋环境污染降到最低已是当务之急。尤其是沿海地区,一定要减少工厂排污,不能把海洋变成“垃圾场”……

【名言链接】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德,道法自然。

——老子

大自然是不会欺我们,欺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卢梭

【适用话题】污染、环保、珍惜……

【素材三】垃圾分类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这些城市一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这意味着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都在其中;二是住建部等确定的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包括邯郸、苏州、泰安、宜昌等。这46城市的车站、机场、码头、超市、农贸市场、商用写字楼等企业负责对其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强制”分类。通过建立居民“绿色账户”“环保档案”等方式,对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居民给予可兑换积分奖励。鼓励居民和社区对“干垃圾”深入分类,将可回收物交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收运和处置。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采取定时定点分类收运方式,引导居民将分类后的垃圾直接投入收运车辆,逐步减少固定垃圾桶。

【素材解读】

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垃圾分类离自己很远,甚至将其视为“摆样子”。很显然,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此次,国家出台“方案”,一方面表示对垃圾分类治理的决心,另一方面也以此为示范来号召其他城市效仿,将“全民环保”落到实处。建立“绿色账户”可兑换积分奖励,这也是有效手段之一,对垃圾分类做到赏罚分明,动员市民主动参与,并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名言链接】

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

——亚里士多德

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加以珍惜。

——甘哈曼

【适用话题】环保、治理、激励……

【素材四】限塑令

塑料袋这枚“硬币”,正面是“方便”,一拎就走,用完就丢;背面是“污染”,塑料袋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所造成的白色污染令人头痛。“限塑令”旨在提高塑料袋获取的成本,让用户为使用塑料袋支付一定的费用,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调查显示,小商铺直接提供免费塑料袋,大商店卖塑料袋,已是司空见惯之事。在一些地方,“限塑令”是名存实亡的,几乎沦为“卖塑令”。面对“限塑令”遭遇尴尬,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将“限塑令”改为“禁塑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的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袋。理论上,全面出台“禁塑令”并无不妥,自然环境形势如此严峻,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牺牲当下的一点便利是必须且可能的。其实,“禁塑”也会带来新机会,如加速可降解塑料袋的市场机遇。

【素材解读】

今年是“限塑令”正式施行的第九年,虽然很多消费场所仍使用塑料袋,但不可否认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限塑令”出台后,环保布购物袋、纸袋等替代品开始流行起来。实际上,环境保护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要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作为塑料袋的.消费者,每个人都有责任,尽可能少用或者不用,慢慢把“习惯”改过来。

【名言链接】

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惠特曼

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

——甘地

【适用话题】消费、环保、责任……

【素材五】南北“冰火两重天”

2017年7月15日清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下了一场暴雪,气温骤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当地气象专家表示,这是圣地亚哥10年来最严重的暴风雪。一边是严冬暴雪,另一边却是热浪连连。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北半球的热浪来得比往年早,欧洲部分地区、中东、美国及包括中国东部、日本和韩国在内的地区今年3月至5月的气温偏高。美国当地时间15日下午,高温后的暴雨导致亚利桑那州通托国家保护区内一处山谷暴发山洪,14名正在山谷水潭游泳的民众被卷走。截至17日,警方已确认9人死亡,其中包括1名儿童。从6月下旬开始,亚利桑那州就开始遭受热浪袭击,凤凰城当地温度一度升至近50摄氏度,网友纷纷“晒出”路牌热到融化、小狗出门穿鞋套、开车戴隔热手套等照片。

【素材解读】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然而随着生态系统恶化,出现了少见的极端天气。南半球暴雪压顶,北半球热浪烤人,人类忍受大自然的“法令”。其实,这种极端现象恰好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威胁。地球只有一个,而人类在不断繁衍生息,只有共同珍惜才能生命延续。

【名言链接】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我们不要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我们。

——恩格斯

【适用话题】气候、生态、环保……

保护环境的名言警句

1.保护环境是我们生存的惟一条件。

2.如果没有花草树木,我们还能吸收氧气吗?让我们保护花草树木吧!

3.让白色染污永远消失!

4.欣赏荒野、回归自然。

5.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保护环境是无限的。

6.保护环境卫生,减少生活污染,共建美好家园。

7.地球的命运掌握在人们的股掌之间,稍不留神,将会被毁灭。

8.人人丢纸,垃圾一片;人人拣纸,一尘不染。

9.绿化做得好,染污就减少。垃圾分类放,环境有保障。

10.使“母亲”成为乐园,需要“儿女”携手努力。

11.我们的地球需要每个人的保护。

12.什么时候垃圾筒也会下岗。

13.不让尘土进校园,只让美好到我家。

14.地球是我们的母亲,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母亲。

15.请爱护每一棵树,否则我们看到的将是泛滥的洪水和贫瘠的沙漠。

16.让绿色在生活中洋溢,让心灵在绿色中放飞。

17.让我们来保护花草树木吧!看,花草树木在向你挥出希望的小手。

18.天空是小鸟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

19.地球是我家,共同保护她。

20.有花有草,不摘花草,无花无草,应栽花种草,破坏环境,岂不可惜。

21.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22.含一滴水,还一份真情!

23.快快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生态!

24.热爱我们的母亲,不要再让她伤心和失望!

25.手下留情,足下留青,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26.保持地球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数自身。

顺应自然议论文素材

可我用的是手机啊,还是自己写,或去百度吧

写作思路:确立中心,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具体如下:

风起云动,暗浪汹涌,花开花谢,日月之行,是自然界的规律在支配:价涨价跌,市场供求,产需动态,经济异况,是商品价值规律在支配,我们生存的世界,在规律的作用下井然有序,丰富绚丽,生命的灵动与独特才得以彰显。请尊重规律。

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上的不少先贤哲人便提出尊重规律的主张:“顺应天意”,敬畏自然等。这对于当代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种树专家郭橐驼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范例,郭橐驼种树为业,邻人闾里,达官贵人都惊羡于他高超的种植手段。

当被问及如何做到时,他回答说自己没有什么方法,只是顺应了树木的生长规律而已。种植时像儿女一样呵护,不换培土,不损根本,待其生长之时,又要像抛弃了一样不去顾念。而其他种树人有的爱之过深,甚至拿指甲划破树皮去测其死生,有的则是换土过勤,伤其根本。

因而都影响了树木的蕃息。假如没有对树木生长规律的虔诚尊重,又怎能成就郭橐驼的盛名呢?解牛能手庖丁同样也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族庖月更刀”,而庖丁的刀已经十九年未换了,仍锋利若新发于硎,庖丁如此阐释自己的成功:“披大隙,导大款”,顺应牛天然的生理结构,游刃有余,终于练就了目无全牛的本领。

倘若没有充分挖掘并尊重牛的生理结构,庖丁又如何能够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尊重规律,不仅仅体现在对自然界的规律的尊重,同时也应体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当中。

一如教育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同样应该尊重人的生长规律,教育方式和手段应该适应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的需要。切不可盲目冒进或迟延。

又如官员治理地方事务也应尊重规律,传统上,春秋战国,战争频仍的年代倾向于法家的专制强权,汉文帝时期,国家刚刚统一安定,则实行黄道之术,主张修养生息,而在和平安裕的朝代则多尊崇儒家的思想,对于我们当代社会,也同样应尊重规律,寻求顺应时代要求的管制手段。

人与自然议论文600字5篇

人们生活在自然的怀抱中,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才会美好,人们才会幸福。谈谈你对人与自然的理解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人与自然议论文600字例文,希望你喜欢。

人和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千百年来,它养育了人类,让人类生生不息,不断发展。人类是如此依赖大自然。人类拥有自然,但决不等于人类可以违背自然的意志,否则人类将遭受自然惩罚,只有遵循自然规律,人类才能绵延无尽,不然,会被一种更先进,更文明的生物所取代。

人类只不过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动物也如此。可一些人却残害他的“兄弟”,不断把自己抬出自然圈,并自以为是自然的主宰者。其实,你想错了,大自然制造了多少生物,而人类,连一个简单的微生物都造不出来,只能坐在一旁看着罢了,然后反复研究,得到结论。

一些人类大量的残害自己的“兄弟”,使生态不平衡,不断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并把大自然“母亲”看作仇人,责备他的“母亲”,使得“母亲”如此狼狈。这样下去人类碧将遭受自然惩罚。

若人类的破坏更加严重时,人类可能就会像恐龙一样突然蒸发于世界。取而代之的是更文明,更具有智慧生物。那时,他们眼里的人类就如我们眼里的蚂蚁。

因此,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大自然,制止那些非人类的做法,那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让我们更好的生活,享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乐趣,并让兄弟姐妹更好的生活,享受母亲给予的乐趣。

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动物也是,植物还是。不能因为权、财而毁了我们生活的地方,毁了我们自己。

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并不卓越于其他生物。

要保护人类,就要保护其他兄弟姐妹,更要保护大自然。

在我们的父母那一代,他们的教科书我们都教给他们,要征服自然,总是觉得人类是大于自然的,人类的科技要比自然要厉害,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现在我们的社会都倡导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要和平相处,要学会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大自然。

从古至今人类都饱受一些自然灾害的折磨,可以说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是非常弱小的,即使现代社会人类的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我们还是无法克服它的给我们带来的灾难,例如泥石流,地震,海啸这些自然灾害都是我们人类目前无法完全克服的,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伤亡和创伤,所以说成为人类的能力要大于自然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自然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如果我们不懂得尊重他们,不懂得和他们和睦相处,作为你同样的方式让我们人类受到报复,受到惩罚,让我们懂得要与自然和睦相处。

现在有很多人类不尊重他,所以都不管,大家等会比如有一些人乱砍乱伐,我简直就去砍伐树木,让原本玩猴无损的树林带来了伤害,其实森林对我们的大自然是很有好处的,并且可以帮我们吸收一些有害的物质,净化空气给我们人类也是有好处的,但是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节制的砍伐他们,让森林受到破坏。森林的破坏也会给人类带来报复,因为森林如果遭到了很大遭到了破坏,原本森林就有净化空气和调节局部气温的效果,如果森林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这些效果也就没有了。

可以说人类在破坏自然的时候,也就是在破坏自己,那么大自然也会同样的方式来对我们这样,所以说我们要懂得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平和睦相处。

此刻已是21世纪,人类对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科技产品推出,推动了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但也使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不少珍稀物种灭绝。

从前,人们过着仙境般完美的生活,没汽车,没烟囱,更没化学工厂。人们上山摘野果,下山捉野兔;树木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河里的鱼虾数不胜数。没有忧虑,没有烦恼。

但自从第一辆汽车发明之后,人类就走上了破坏环境的不归之路。而为了扩充自我的生活空间,赚到更多的钱,森林中的一棵棵树木倒下了;为了填饱自我的肚子,得到口福,无数的动物被虐杀了;工厂的奸商为了夺取暴利,不择手段地把有毒物质排入河流,造成河水污染,很多鱼类死亡了。

这难道就是我们那“完美的生活”吗?

我们人类十分固执,想到的事必须做。当人们对自我的“土地私有制”不满时,制造出“礼貌”战争!各种新型武器不断推出,石头、弓箭、子弹、原子弹轰轰烈烈地投上战场。仅仅一次海洋战争,就使一千多种海鸟和鱼类灭绝!

此刻已是和平年代,人们讲究华丽的服饰,一件毛皮大衣,也不知用了多少珍稀动物皮革才缝上!一件漂亮的木雕家具,用的是不知长了多少年的参天古树……大自然哺育了人类,但不是无偿为人类服务的。

这是有代价的:砍伐了树木,就会引来洪水、干旱、沙尘暴等多种自然灾害。鸟类数量的减少,数不尽的害虫就会在农田里飞来飞去,粮食会减产……

一棵小树苗不知需要多少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它为我们制造氧气,保护环境。而人类砍伐它,仅仅需要几分钟……期望人类能保护环境,不要再创造出另一份“辛德勒名单”。破坏自然环境就是虐待自我,我不期望世界上的最终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

大家好!很高兴站在这个讲台上发表我对“人与自然”之间的思考。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博爱众生,达天人合一”。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悠悠五千年,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古有《道德经》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今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二者相辅相成。和而不同,和而为一,无不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相处,互相促进发展的。

如果说,“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生态哲学认知的范式。那么“民胞物与”就是中国古代生态伦理诉求的典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的科学认知,至今仍给我们以启示。可是,上世纪的中国需要发展,人口经济需要推动,于是,大地伤痕累累,肮脏的血液在她的血管中流动。人们围湖造田,困海填地,除草耕种,伐木造屋,倾倒污水。种种劣迹,都在伤害我们的地球母亲,伤害这个从古而来就和谐共处的自然。

我们是自然之子,那么保护自然就是我们应做之事、应担之责。孟子曾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我们应胸怀天下万物,坚信人与自然皆平等,博爱众生,达天人合一之境。

英国一位生态学家说得好:“我们不是地球的拥有者,我们只是借用了子孙的地球。”过去,我们犯下的大错已让我们尝到了恶果。土地沙漠化、酸雨、全球气温上升、臭氧层破坏、北极水面上升、冰川融化等等。可现在,我们还有改正的机会,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我们是自然之子,为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植树造林,退耕坏草,退田还湖,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我们应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用电,不随意浪费资源。我们应努力学习,改革创新,争做时代新青年,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自然。

以博爱之心爱众生万物,万物众生也会爱人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促进发展,如此之好事,岂不美哉!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人与自然的关系大概就像两个人吧!一个不断索取,一个不断付出。那当世界万物忍受不住这样的索取是不是会让人类接受惩罚。

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2015年埃博拉,2016年洪灾,2019年澳大利亚大火,2019年蝗灾,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天灾?人祸?难道问题不是应该从人类自身找吗?

同是地球的儿女,难道我们人类就不会受到责怪?同是地球的儿女,人类就该凌驾于自然,凌驾于其他生物?同是地球的儿女,难道威胁人类的生物就该被人类伤害?

人类是高级的生物但不代表这是破坏自然的理由,经济建设越来越先进,发达。可人类的思想依然如此,人类只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就拿今年春节前的事来说,是蝙蝠的错吗?不是,找找蝙蝠的资料,它长成那个样子不就是为了人类不去捕它们吗?蝙蝠常年体温40度以上,身上数百种病毒。那为什么人类还会去吃?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不去考虑后果,只为了自己一时的贪婪。

所有的灾祸来临时,人类只会抱怨。事到如今,人与自然都不用找谁对,谁错。一起忍受自己犯错后的惩罚。每一次的灾祸何尝不是再给人类提醒呢!

我希望春天能看到树木上都长着嫩芽,能听到燕子的叫声;我希望夏天能看到小河里各种鱼儿在游动,傍晚能听见布谷鸟的歌声;我希望秋天能看到金色的麦浪,能听见农民伯伯爽朗笑声;我希望冬天能看见白雪皑皑,能听见人们的祝福。我还希望一年四季能看到真正的太阳,而不是隐没在雾霾下的一丝光。

如果人类的欲望少一点,那么自然就会美一点。人类应该反思自己,有所觉悟,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

写作思路:根据顺应自然尊重规律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定律来进行描述,比如种树专家郭橐驼顺应了树木的生长规律。春秋战国,也同样应尊重规律,寻求顺应时代要求的管制手段等等。

正文:

风起云动,暗浪汹涌,花开花谢,日月之行,是自然界的规律在支配:价涨价跌,市场供求,产需动态,经济异况,是商品价值规律在支配,我们生存的世界,在规律的作用下井然有序,丰富绚丽,生命的灵动与独特才得以彰显。请尊重规律。

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上的不少先贤哲人便提出尊重规律的主张:“顺应天意”,敬畏自然等。这对于当代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种树专家郭橐驼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范例,郭橐驼种树为业,邻人闾里,达官贵人都惊羡于他高超的种植手段。当被问及如何做到时,他回答说自己没有什么方法,只是顺应了树木的生长规律而已。

种植时像儿女一样呵护,不换培土,不损根本,待其生长之时,又要像抛弃了一样不去顾念。而其他种树人有的爱之过深,甚至拿指甲划破树皮去测其死生,有的则是换土过勤,伤其根本。因而都影响了树木的蕃息。假如没有对树木生长规律的虔诚尊重,又怎能成就郭橐驼的盛名呢?

解牛能手庖丁同样也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族庖月更刀”,而庖丁的刀已经十九年未换了,仍锋利若新发于硎,庖丁如此阐释自己的成功:“披大隙,导大款”,顺应牛天然的生理结构,游刃有余,终于练就了目无全牛的本领。倘若没有充分挖掘并尊重牛的生理结构,庖丁又如何能够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

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不仅仅体现在对自然界的规律的尊重,同时也应体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当中。

一如官员治理地方事务也应尊重规律,传统上,春秋战国,战争频仍的年代倾向于法家的专制强权,汉文帝时期,国家刚刚统一安定,则实行黄道之术,主张修养生息,而在和平安裕的朝代则多尊崇儒家的思想,对于我们当代社会,也同样应尊重规律,寻求顺应时代要求的管制手段。

又如教育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同样应该尊重人的生长规律,教育方式和手段应该适应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的需要。切不可盲目冒进或迟延。

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与规律偕行,创造最美丽的风景!

议论文敬畏自然素材

以敬畏为话题的作文:心存敬畏敬,而生虔诚心;畏,而生戒惕心。我们应对自然、历史、生命等就应心存敬畏,如此,我们方无愧人生。心怀对自然的敬畏,才能享受青山绿水,聆听自然心声。近来,雾霾天气严重困扰国人,人们怨声载道,可谁又想过,造成这一现象的不正是我们对自然缺乏敬畏之心吗?树林花园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取代,蓝天白云被工厂的乌黑浓烟遮掩,甚至生长百年的橡树林因逆领导意志而被无情砍伐。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去哪儿了?记得一位登山家在登上珠峰时感慨地说:“不是我征服了珠峰,而是它向我展示了它温柔的一面。”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让人动容,也足以让我们反思该如何敬畏自然。自然需要敬畏,对历史亦然。心怀对历史的敬畏,才能不忘历史,警钟长鸣。在国外,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倒行逆施,不顾国际谴责公然参拜靖国神社,这哪里是对历史的敬畏。同是二战战败国,战后德国历任领导人都心怀对历史的敬畏,以史为鉴,为过去纳粹暴行真诚忏悔,赢得了世人理解与尊重。相较战后德国的前总理勃兰特,安倍晋三是多么的渺小和丑陋。那些否认侵略历史,美化侵略历史,对历史不心存敬畏的人或国家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在国内,有些国人也缺乏对历史的敬畏与尊重。如“抗日神剧”铺天盖地地袭来,让人眼花缭乱,不禁让人发出疑问:“这就是中国抗战史?”抗日神剧的出现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革命先烈的不尊重。今天,我们更应该心存对那段痛苦历史的敬畏,以史为鉴,警钟长鸣。我们还要对生命敬畏,如此,生命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印度特蕾莎修女,把一生献给那些受苦难的人们。她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同他们交谈,给他们食物,让他们感受到无尽的爱和关怀。特蕾莎修女死后,印度给她举行了国葬。特蕾莎修女对生命的敬畏感动了无数贫苦人民,人们纷纷跪下,不敢高过她的灵柩。相反的,不敬畏生命,人生之花就会枯萎。马加爵只因同学的几句玩笑话,挥刀杀人,在断送同学年轻生命时,也葬送了自己的青春韶华。生命可贵,怎能不怀有敬畏之心?人生短暂,心存敬畏,方可大道直行。岁月无痕,心存敬畏,自当青史留名。心存敬畏,让人生走向辉煌!

1、欣赏自然,表述自然之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有大量自然风光类的文章了。我们生活在神奇而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然界蕴含着各种美:动态美和静态美互相补充,阳刚美和阴柔美兼而有之我们不仅要将足迹留在山水里,还要用自己的彩笔描绘大自然的如画风光。

2、体悟自然,书写自然美景引发的人生感怀

着名诗人徐志摩在名篇《翡冷翠山居闲话》中写道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大自然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

3、敬畏自然,反思生态的恶化,呼吁人类善待万物

有个叫西雅图的印第安酋长,曾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于人类。世界上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血液把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人类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但人类所做的一切,最终会影响到这个网络,也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确,我们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方式。

总之,人与自然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热点话题。写作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经常到大自然里去感受它的奇妙,并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认真思考;②收集、准备一些与生态保护、环境恶化相关的素材,素材不需要太多,但必须有典型性;③多读含有哲理的、有真情实感的、有才识的自然类美文,阅读后可采用类比、联想等方式学写数篇文章,以逐渐提高自己作文的底蕴;④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有准确而深刻的认识,从而确保作文立意积极向上。

心存敬畏,就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心存敬畏,就是要有战战兢兢的体察心情;心存敬畏,就是要有小心翼翼的戒惧意念;心存敬畏,还应该有如负泰山的神圣责任。因为心存敬畏,我们三思而后行;因为心存敬畏,我们永远谦逊平和。终于到了我所期盼的那一天,兴奋地与父母去游览黄山。登上一千八百多米的高处纵览,不禁使我呀然一惊,那壮观的景色深深的将我吸引。山中奇峰汇聚,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峥嵘崔嵬,青松在悬崖上争奇,怪石在奇峰上斗艳,烟云在峰壑中弥漫,霞彩在岩壁上流光,那看不完的飞瀑,数不清的流泉,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在这里升华。暴雨过后的黄山就成了水的世界,水为黄山谱写了一曲曲激昂的乐章。夏日的云海虽没有秋冬云海那样沉着、浑厚,但也别有一番潇洒、清丽。在云雾的动静之中,有时还可以看到绚丽的彩虹,如一座七色彩桥,架在两峰之间。火红的晚霞为夏日的黄山披上一层灿烂的暮色,令人如痴如醉。在黄山的面前,时空变得狭小,沧桑变得平淡,它是大自然的骄子,独领天下奇山的风骚。故而当之无愧地赢得“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称赞。返回的路上,只目不转睛的盯着这一切,思绪却遍布任何角落,这就是大自然,这就是大自然的一角。任凭人类再聪明,科技再高,又有谁能制造出这一切?人类的先祖,曾经蜷居于洞穴之内,树叶裹身,与自然万物同生共处,与天地万象亲密接触,对自然界充满着敬仰与赞美,对动物界充满着膜拜与信服,对一切生命、生灵充满着敬畏之情。他们和平共处,相互依存。而当我们汇聚了天地之精气,承载了自然之光华,以站立的姿态爬上了生物链的顶端,在走向自我文明的演变中却渐渐疏离了自然。别忘了我们 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我们永远不可能征服自然,只有心存敬畏,敬畏自然,才能在自然中快乐成长。

关于敬畏自然的素材(一)敬畏自然,善待生命

从大学生动物园泼硫酸到女子“虐猫事件”,从猎杀野生黑熊到“活熊取胆”,从偷猎藏羚羊到“屠狗风波”……无不显示着人类对动物的虐待。

人类缘何热衷于这样或者那样地虐待动物呢?原因有四:其一,出于某种一时的喜好,如大学生动物园内硫酸泼熊;其二,出于经济利益,如每年不计其数的象牙;其三,出于卫生需要,如狂犬病引发的“屠狗风波”;其四,出于医疗的需要,如熊胆。

但一幕幕血腥凄惨的场面摆到大众面前时,那些虐待动物的人也遭受到了人们的谴责。人,作为大自然家族的一员,与动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纵使人拥有的智慧,也不能随意作践自然,虐待生命。任何一种物种的消失,都将对整个生态环境无法预料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敬畏自然,善待生命。

敬畏自然,善待生命,就是要赋予动物以平等的“伦理”权利。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要遵循生态系统的规则:其一,不能对任意一种动物乱杀滥捕,保障任一个体的生存都具有生态意义上的伦理地位。其二,在动物为其生态功能,比如供人食用、制作裘皮或者入药治病而牺牲的时候,个体的伦理权利表现为不应遭受无谓甚或无度的痛苦。

敬畏自然,善待生命,就是要赋予动物以平等的生存权利。动物融入人类生活,要确保生存权利,不能因为某一地区发生疫情,就“一刀切”,把某一地区的动物消灭掉,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利。假如在人类社会发生了某种传染病,是否也想动物一样给予捕杀抑或是其他的极端处理方式呢?

敬畏自然,善待生命,就是要赋予动物以法律意义上的福利。动物,融入人类生活,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一员,应该与人类一样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生活无恐惧和悲伤的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保护动物福利,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谐的标志,对待动物的态度反应出人类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

敬畏自然,善待生命。只有认真了解天空才能扎根大地,只有认真了解地球才能使生命扎根于地球,只有认真了解生命才能扎根生命。

关于敬畏自然的素材(二)敬畏自然

在这历史进程已发展到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1世纪,还有什么是值得人类所敬畏的?

在短短百年的历程里,人类怀揣着梦想与敬畏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从此写下人类篇章辉煌的一页;地球的两极被人类所征服,从此地球上没有生命禁区;人类把崇拜的眼神投向浩瀚的太空,把宝贵的时间与生命贡献给探索太空的事业,从此人类面临着一个崭新的世界。——不可否认,人类的科技水平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人类已经知道得很多了,难道就无所敬畏了吗?

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它是万物之源,宇宙从这里产生,历史从这里起步,人类才得以踏上历史舞台,并世代延续下来。

自然拥有强大的力量。一颗普普通通的种子,看似不起眼,却能在合适的条件下,为了生长而爆发出潜藏在它体内的巨大能量。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人的头骨是人身上最坚硬的部分,用小刀、锯子都难以将其分裂开。有科学家突发奇想,将一颗种子种在实验头骨中,观察其能否冲破这无比坚硬的头骨。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种子做到了,并且把那颗头骨挤得四分五裂。小小的种子中蕴含着如此强大的力量,无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人类敬畏自然,自然就会把它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人类。倘若人类不敬畏自然,那么自然就会无条件地抛弃人类,我们也就不复存在了。

让时光之轮逆转,多少曾经辉煌的英雄豪杰,都是因为心中无所敬畏而招致失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率领农民军起义,*残暴的元王朝,建立了一个新的朝代,功绩显著。但他为了使皇权无限扩大,撤销了丞相这个延续上千年的职位,整个国家所有的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事实证明他错了,延续了千百年的历史规则不是他一个人能改变的。他废除了丞相制度,却使明朝出现了权力比丞相更高一级的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分权。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的,能传承千百年的制度自有它存在的道理,人类只能敬畏它,完善它,而不能彻底改变它。

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人类敬畏自然,才会去努力地追求自然真理,攻克去向真理殿堂的一个又一个高峰,人类文明才能进步。倘若人类心中没有敬畏,就好比脱缰的野马,看似无所畏惧不停地向前冲,实际上是背道而驰。而如果人类心中常怀敬畏,这份敬畏就会引领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敬畏自然是对自然的尊重。自然赋予我们一切,我们依赖它生存。让我们心中少一份征服的野心,对自然多一份敬畏的心吧!

关于敬畏自然的素材(三)敬畏自然

在今天的社会,人类不断发展自己,而地球也在不断被破坏。我打开相册,两张新旧不同的照片跳入眼帘。旧的一张,背景是古朴的小院,隐约可见的葡萄架和盆盆花草,画面恬静、安祥。新的一张,背景是雄伟的厂房和高耸的烟囱,画面整齐、气派。

旧的一张是我幼时拍的,照片上的小院子是我以前的家。那时,我家住在长白山下的一个小镇里,小镇规模不大,是一所具有典型山村风光的小镇。一条小溪从长白山上方缓缓地流入小镇的中心,洗去小镇的尘土,留下清洁又默默地离去。溪流的两边,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个个小院,前前后后到处可见一丛丛花草及一株株高大的树,那些地方是鸟雀们歌唱的舞台,孩子们玩耍的天堂。鸟语花香、潺潺流水,给沉静的小镇增添无限乐趣。

我家坐落在小镇的一个角落里,显得格外宁静,可在那不大的庭院里,有我宝贵的童年,有时,在傍晚我依偎在祖父的怀里听他给我讲故事。新的照片是我在少年时拍的,那时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搬去了西安,照片上的建筑是我家路口的一个厂房。

去年,我同父亲一同回了次老家,可是我万万没想到,我心爱的小庭院和小溪、小镇都已经不存在了,我得知几年前,小镇被规划为长白山的“三大林区”之一。居民们都搬走了,祖父母都说住楼挺好的,以后离县里更近了,还说以前的小院也都已经老旧,不行了,但我觉得不是那样的,因为从祖父的眼里,我看到了无尽的悲哀。

小镇已经变成了稻田,我不敢想像机器轰鸣着毁灭小镇的情景,也不敢回忆以前儿时的种种快乐,我的小镇消失了,但这世界上还有无数的小镇、无数的小庭院。回去时,一路望见的都是长白山的“林场”,四处竖立着烟囱,微风过处浓烟滚滚,看见天空上的浓烟,我想起了儿时祖父给我讲的渔夫的故事,产生一个奇妙的想法,这些烟囱多像故事中的“魔瓶”呀?冒出的烟又多像“魔瓶中的魔鬼”。

感悟自然议论文素材

人与自然议论文600字5篇

人们生活在自然的怀抱中,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才会美好,人们才会幸福。谈谈你对人与自然的理解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人与自然议论文600字例文,希望你喜欢。

人和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千百年来,它养育了人类,让人类生生不息,不断发展。人类是如此依赖大自然。人类拥有自然,但决不等于人类可以违背自然的意志,否则人类将遭受自然惩罚,只有遵循自然规律,人类才能绵延无尽,不然,会被一种更先进,更文明的生物所取代。

人类只不过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动物也如此。可一些人却残害他的“兄弟”,不断把自己抬出自然圈,并自以为是自然的主宰者。其实,你想错了,大自然制造了多少生物,而人类,连一个简单的微生物都造不出来,只能坐在一旁看着罢了,然后反复研究,得到结论。

一些人类大量的残害自己的“兄弟”,使生态不平衡,不断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并把大自然“母亲”看作仇人,责备他的“母亲”,使得“母亲”如此狼狈。这样下去人类碧将遭受自然惩罚。

若人类的破坏更加严重时,人类可能就会像恐龙一样突然蒸发于世界。取而代之的是更文明,更具有智慧生物。那时,他们眼里的人类就如我们眼里的蚂蚁。

因此,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大自然,制止那些非人类的做法,那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让我们更好的生活,享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乐趣,并让兄弟姐妹更好的生活,享受母亲给予的乐趣。

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动物也是,植物还是。不能因为权、财而毁了我们生活的地方,毁了我们自己。

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并不卓越于其他生物。

要保护人类,就要保护其他兄弟姐妹,更要保护大自然。

在我们的父母那一代,他们的教科书我们都教给他们,要征服自然,总是觉得人类是大于自然的,人类的科技要比自然要厉害,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现在我们的社会都倡导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要和平相处,要学会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大自然。

从古至今人类都饱受一些自然灾害的折磨,可以说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是非常弱小的,即使现代社会人类的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我们还是无法克服它的给我们带来的灾难,例如泥石流,地震,海啸这些自然灾害都是我们人类目前无法完全克服的,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伤亡和创伤,所以说成为人类的能力要大于自然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自然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如果我们不懂得尊重他们,不懂得和他们和睦相处,作为你同样的方式让我们人类受到报复,受到惩罚,让我们懂得要与自然和睦相处。

现在有很多人类不尊重他,所以都不管,大家等会比如有一些人乱砍乱伐,我简直就去砍伐树木,让原本玩猴无损的树林带来了伤害,其实森林对我们的大自然是很有好处的,并且可以帮我们吸收一些有害的物质,净化空气给我们人类也是有好处的,但是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节制的砍伐他们,让森林受到破坏。森林的破坏也会给人类带来报复,因为森林如果遭到了很大遭到了破坏,原本森林就有净化空气和调节局部气温的效果,如果森林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这些效果也就没有了。

可以说人类在破坏自然的时候,也就是在破坏自己,那么大自然也会同样的方式来对我们这样,所以说我们要懂得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平和睦相处。

此刻已是21世纪,人类对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科技产品推出,推动了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但也使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不少珍稀物种灭绝。

从前,人们过着仙境般完美的生活,没汽车,没烟囱,更没化学工厂。人们上山摘野果,下山捉野兔;树木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河里的鱼虾数不胜数。没有忧虑,没有烦恼。

但自从第一辆汽车发明之后,人类就走上了破坏环境的不归之路。而为了扩充自我的生活空间,赚到更多的钱,森林中的一棵棵树木倒下了;为了填饱自我的肚子,得到口福,无数的动物被虐杀了;工厂的奸商为了夺取暴利,不择手段地把有毒物质排入河流,造成河水污染,很多鱼类死亡了。

这难道就是我们那“完美的生活”吗?

我们人类十分固执,想到的事必须做。当人们对自我的“土地私有制”不满时,制造出“礼貌”战争!各种新型武器不断推出,石头、弓箭、子弹、原子弹轰轰烈烈地投上战场。仅仅一次海洋战争,就使一千多种海鸟和鱼类灭绝!

此刻已是和平年代,人们讲究华丽的服饰,一件毛皮大衣,也不知用了多少珍稀动物皮革才缝上!一件漂亮的木雕家具,用的是不知长了多少年的参天古树……大自然哺育了人类,但不是无偿为人类服务的。

这是有代价的:砍伐了树木,就会引来洪水、干旱、沙尘暴等多种自然灾害。鸟类数量的减少,数不尽的害虫就会在农田里飞来飞去,粮食会减产……

一棵小树苗不知需要多少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它为我们制造氧气,保护环境。而人类砍伐它,仅仅需要几分钟……期望人类能保护环境,不要再创造出另一份“辛德勒名单”。破坏自然环境就是虐待自我,我不期望世界上的最终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

大家好!很高兴站在这个讲台上发表我对“人与自然”之间的思考。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博爱众生,达天人合一”。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悠悠五千年,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古有《道德经》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今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二者相辅相成。和而不同,和而为一,无不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相处,互相促进发展的。

如果说,“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生态哲学认知的范式。那么“民胞物与”就是中国古代生态伦理诉求的典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的科学认知,至今仍给我们以启示。可是,上世纪的中国需要发展,人口经济需要推动,于是,大地伤痕累累,肮脏的血液在她的血管中流动。人们围湖造田,困海填地,除草耕种,伐木造屋,倾倒污水。种种劣迹,都在伤害我们的地球母亲,伤害这个从古而来就和谐共处的自然。

我们是自然之子,那么保护自然就是我们应做之事、应担之责。孟子曾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我们应胸怀天下万物,坚信人与自然皆平等,博爱众生,达天人合一之境。

英国一位生态学家说得好:“我们不是地球的拥有者,我们只是借用了子孙的地球。”过去,我们犯下的大错已让我们尝到了恶果。土地沙漠化、酸雨、全球气温上升、臭氧层破坏、北极水面上升、冰川融化等等。可现在,我们还有改正的机会,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我们是自然之子,为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植树造林,退耕坏草,退田还湖,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我们应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用电,不随意浪费资源。我们应努力学习,改革创新,争做时代新青年,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自然。

以博爱之心爱众生万物,万物众生也会爱人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促进发展,如此之好事,岂不美哉!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人与自然的关系大概就像两个人吧!一个不断索取,一个不断付出。那当世界万物忍受不住这样的索取是不是会让人类接受惩罚。

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2015年埃博拉,2016年洪灾,2019年澳大利亚大火,2019年蝗灾,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天灾?人祸?难道问题不是应该从人类自身找吗?

同是地球的儿女,难道我们人类就不会受到责怪?同是地球的儿女,人类就该凌驾于自然,凌驾于其他生物?同是地球的儿女,难道威胁人类的生物就该被人类伤害?

人类是高级的生物但不代表这是破坏自然的理由,经济建设越来越先进,发达。可人类的思想依然如此,人类只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就拿今年春节前的事来说,是蝙蝠的错吗?不是,找找蝙蝠的资料,它长成那个样子不就是为了人类不去捕它们吗?蝙蝠常年体温40度以上,身上数百种病毒。那为什么人类还会去吃?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不去考虑后果,只为了自己一时的贪婪。

所有的灾祸来临时,人类只会抱怨。事到如今,人与自然都不用找谁对,谁错。一起忍受自己犯错后的惩罚。每一次的灾祸何尝不是再给人类提醒呢!

我希望春天能看到树木上都长着嫩芽,能听到燕子的叫声;我希望夏天能看到小河里各种鱼儿在游动,傍晚能听见布谷鸟的歌声;我希望秋天能看到金色的麦浪,能听见农民伯伯爽朗笑声;我希望冬天能看见白雪皑皑,能听见人们的祝福。我还希望一年四季能看到真正的太阳,而不是隐没在雾霾下的一丝光。

如果人类的欲望少一点,那么自然就会美一点。人类应该反思自己,有所觉悟,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来自大自然的启示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吟诵着自己的感慨,举杯邀明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享受着大自然给予自己的悠然自在。

西方人从一粒沙中看到了世界,从一朵花中看到了大气;中国人从长江流水看到时间的流逝,从月圆月缺看到了事物的变化。大自然用它固有的魅力,为世界奏出华彩的篇章。我们也从自然中得到启发,向未知世界迈出了探索的脚步。

读大自然,我们学会了探索。一只小鸟从天空飞翔而过,让人们憧憬起了飞翔。从远古神话中;;中国,飞天梦想起源于古时候“嫦娥奔月”的动人传说;希腊神话中;;代达罗斯用羽毛和蜡制成了翅膀,带儿子伊卡洛斯逃出弥诺斯的“海上笼牢”,重获自由。就是这些美丽的神话,人们开始了实践“飞天”的步伐。战国时期,鲁班制作了一个的可以在天上飞三天三夜的“木鸢”。后来经过数百年,人们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愿望。1903年,莱特兄弟制造了具有当时世界水平的第一架飞机,并试飞成功。还有加加林的月球之旅;中国的载人神舟飞船。大自然激发着我们的灵感,圆了我们的“飞天”的梦想。

读大自然,驱赶着我们发展的脚步。鲁班因被草割伤发明了锯;蝙蝠的飞行启示人们发明了雷达;观察乌龟又造出了薄壳建筑;看到长颈鹿解决了宇航员的失重现象……一切的一切,人类探索的步伐一刻没有停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也一步没有终止。

读大自然,我们也学会了超凡脱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因不满足于*生活,在官八十多天,宁愿家里过的拮据点,也要退官归隐,生活在自己的世外桃源中,远离*的黑暗与罪恶。引觞自酌,品味着大自然,咏诵着自己做的诗。“仰天大笑我们有着无数的想象;面对着大自然,我们感慨着世界的万千。

我们读大自然,那叮咚的泉水,那和熙的阳光,那“蓝天出门去,我辈岂是逢蒿人”的李白,后来也因从自然中读到了自己所处的位置,懂得了自己的人生。

面对着大自然,*的不满黯然离去。怀着一颗独爱江水的心,尽情的陶冶在青山绿水白云之中,我们能从大自然中得到许多启示!让我们乘着想象的翅膀,迈起探索的步伐,来探索大自然的神奇!

提出论点

江河奔流入海,林则徐看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千世界花草树木,佛教之人看到了“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月圆月缺,古人看到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大自然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在给我们带来美丽享受的同时,也蕴含了许许多多引人深思的道理。

举例论证

李清照看到细雨梧桐,点点滴滴,发出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哀叹。龚自珍笔下的落花入土,化泥护花,也表现了人像花儿一样所有的奉献精神。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引发了无数人的联想,也蕴含着无数道理。

春去秋来,大自然告诉我们“逝者如斯去,不舍昼夜”,而我们应该明白“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落日无边,江水不尽,是在告诉我们,要抓紧时间,“此身此日更须忙”。大海无边际,壁立无顶峰,从中感受到的宽阔胸怀非同一般,“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人们了解了不要放过任何一点瑕疵,这些人生哲理,蕴含于美丽的自然景观中,有美丽了我们的心灵。

人类根据苍蝇的眼睛发明了苍蝇眼照相机;蝙蝠在夜间飞行,帮助人们发明了雷达;看到鸟儿在空中飞翔,人们萌发了飞的愿望,发明了飞机;鱼儿遨游水中,帮助人们发明了潜水艇;就连牛顿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也是一个苹果掉落在他头上后引发的思考。千千万万的大自然现象,无时无刻不引发着人们的思考,帮助人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梦想,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跨越。

首尾呼应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志士,面对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发出了无限感慨。杜甫登泰山,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叹;李白见黄河,发出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绝唱;东坡游赤壁,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吟咏;王羲之有兰亭,《兰亭集序》横空出世,王勃登滕王阁,《滕王阁序》千古流传。大自然不仅给了我们无限遐想,还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文学作品,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大自然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启示,许许多多的财富。正因如此,我们更要珍爱自然,珍爱这万物之母。

大自然给每个人都留下了一封情书,带着春天的气息,镶有秋季的金边,扑有夏天的芬芳,贴着冬季的雪花。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它,顿时生机之意迎面扑来,令我精神焕发——一捧带有新芽的`泥土。

一粒种子,在泥土中醒来,抖动着腰肢,睁开睡意朦胧的双眼,它等的是春意;一条蚯蚓,在泥土中穿梭,在它的身后翻起层层叠叠的泥浪,它等的是雨意;一片落叶,在泥土上睡着,似乎不愿醒来,它等的是母意;一枚蒲公英,在泥土上摇摆,带着依依的不舍,它等的又是风意。

泥土用它黝黑的身躯承载起万物,万物有灵也是泥土所赋予的。当我们脚踏泥土时,有谁想过它就那样默默的任我们践踏,从未吭声?当它被埋在高楼大厦的脚底下时,有谁想过,它用自己厚大的胸膛在承受着这万斤之重?当我们路过草坪时,又有谁想过它一直在孕育着草地,却从不炫耀?泥土就是这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它平凡却也执着。但是它同时又是无中生有的奇迹,是浩瀚万物的奇迹,是无处不在、最不奇迹的奇迹。它用万物存亡、万物进化、万物生长的史册,承载起世界的变迁,引导着人类的发展。

泥土,它见证了春的盎然,夏的悠扬,秋的收取,冬的凛冽。它总是带着谦卑,却不失朴实。它躲在植物底下呼吸,噙着清晨的泪水,借着花草的手语表达着自己的感情。每当黑夜潜入大地,照看那些野花的总是它;每当阳光撒向大地,也是它为世界增添几分蕴彩。它在为什么呢?或许只有它自己知道。

泥土,带着些许诗意。在静悄悄的时候,它会打开心的盒子,它听洗净的鸟语,听盛开的花朵,听叮咚的河流,听哭泣的树木。在这个时候,它有一点小自私了,它不想把这些分享给别人,因为这是属于它的,它把这些锁在心的盒子里,带上一个小锁,或许藏在哪个深处,我们又怎么知道呢!

没有了泥土,整个世界都将失去母性,变得如地狱般的狰狞。如果泥土远走他乡,就会变成尘土,变成世界的奴。所以啊!即使是变成泥土,变成一座水泥墙,也能在高高的墙上看到未来。不要变成泥沼,那就是误入歧途,只会成为陷阱。

泥土是爱的堆积,是时光的积累。百年之后,我们都将归入尘土,我们的一生都将变成一颗草,在风中摇摆,那个时候,我们在看着下一代人。在四季的风里,我们沙沙作响,就像现在的草一样。

“尘归尘,土归土,生终将死,灵终将灭,万物终将消亡。再辉煌,不过一抔黄土,一捧青灰!人生百年,岂有永恒不灭者?夕阳末世,惊怖可闻,不过光阴一刹。”或许就是这样吧。

很多事情大自然都会给人以启示,这不,在我观察蚂蚁时,发现蚂蚁坚持不懈,这也使我得到了一个启示。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悠然自得地坐在小区里的石凳上享受清晨的美景。正当我不经意低头时,突然发现一块白色的东西在缓缓地移动着。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几只蚂蚁在搬一块小小的面包屑。我想:这附近一定有蚁巢,要不然,那蚂蚁搬食物干嘛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便四周找了起来。不一会儿,隐蔽在花丛下的蚁巢被我找了出来。

我继续观察蚂蚁的搬运情况。只见那几只小小的蚂蚁扛着一块面包屑,爬得还比较快,真要把蚂蚁称为“大力士”!过了一会儿,一只小蚂蚁从面包屑下跑了出来,急忙钻进蚁巢,接着,一只大而强壮的蚂蚁跟着小蚂蚁爬了出来。看来,这只小蚂蚁是来找帮手的。

有了大蚂蚁的帮忙,小蚂蚁的速度快了许多,我猜它们当时肯定也像我们玩课间活动那样,喊着“一二一,一二一”。过了一会儿,蚂蚁来到了一个最辛苦的阶段——上小土坡!而小土坡上就是蚁巢。只见蚂蚁们还是不放弃,努力一步步往上抬,其中有一两只蚂蚁还会轮流跑到队伍的后面支援,哦,多有灵性的家伙!我看着蚂蚁那么辛苦,我的爱心不禁爆发了!我用一根小树枝把蚂蚁们向上推动了一下,眨眼间,蚂蚁们就到达巢口了!最后,经过大家的同心协力,蚂蚁们终于把面包屑运到了蚁巢内。

蚂蚁虽然是小小的昆虫,但是,这不起眼的小家伙却给了我启示: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

植物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在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题记

可不要认为世上的树色都是绿的。即使在夏天,冷眼看去,树的颜色其实是各异的。这些颜色在美术大师的神笔下,也难以调匀、描齐、写全。我喜欢绿,喜欢绿的自然、和谐,绿的纷呈、秀丽。因为我认为,世上真正美的东西,是绿。我喜欢“霜打草木多变色,我自岿然翠如许”的红松的绿。因为它为我诠释了生命的颜色,更是我成长的色彩。

除了绿,树叶还会变黄。我想树叶的黄色可以是金灿灿的,我们生命的黄色也像它那样吗?我知道,我知道树叶的黄是成熟的,是它经历了春夏之后体现出来对生命的感悟,虽然知道自己最终会变成落叶,却还是无畏地成长着。我想,真正懂得生之本质的人会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并将生命读懂。

我听说,小兴安岭的桅树的叶子会变色。它既保不住绿的本色,又不甘心跟着变黄,它就想变别的色。结果呢,由粉红,到朱红,再紫红,最后变成了黑不溜秋的红。这四种红,除了黑红不那么讨人喜欢外,前三种红还真讨人爱。也许是它在前三种红的时候,取的赞扬太多了,它便误以为自己的红会招人恋。最后红到极处时变黑了,就真令人望而生厌。其实,我想说,这种刻意的表现只装饰在虚荣的外表,而缺乏的则是内涵。可是看得出,树的真善美,大自然的真善美以及人的真善美都有是一个内容。不需刻意雕塑,更不要故意掩饰。

生命原就是这样,有些在成长,有些在凋萎。事实上,成长固然是种喜悦,成熟的凋萎却也未尝不是壮烈。我们往往太过于重视表面的荣华而忽视了实质的意义,以至于有分享繁华绚烂的高雅,却未必能为它们的成熟凋萎赋予一份较为踏实的感情。

尊重自然议论文素材

导语: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枯荣衰长,一年有春夏秋冬,农历有24节气,地球在运转,海水在涌动,这些都是自然规律。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尊重自然规律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要了解自然规律,才能尊重自然发展

有个好心人在海边发现一只小海龟从沙穴里往出爬,这时过来一只老鹰要抓小海龟,游客把小海龟护送到大海,把老鹰赶走。这时一群海龟从沙穴里爬出来,爬向海里,原来这只小海龟是个“侦查兵”。等好心人走后,马上来了一群老鹰。

人们常常说,不要将好事办成坏事,也就是成语所说的弄巧成拙。上面例子中所举的这个好心人就是把事情办砸了的一种。本来,按照动物界的活动圈,也就是它们各自形成的生活规则和防范方法,小海龟们完全可以自己保护自己,充其量牺牲一只小海龟而已。但是,经过这么一个好心人的帮助,破坏了他们相互形成的默契规则,白白搭上了更多小海龟的生命。

春江水暖鸭先知。动物界、生物界,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适应大自然,和大自然中各自链条上的生物相关联的生存发展。蛇吃老鼠,同样,蛇也通过吃掉老鼠为其它老鼠提供更多的粮食来养活老鼠(当然也养活人类),这就是规律。其实,任何事物都有自身发展规律,各自在各自的循环圈内发展循环,以至生命发展循环往复不止。这是达尔文生物圈理论告诉我们的道理。近年来,我们面对发展压力和环境恶化状况,国家也提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说到底就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各种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声音和举措越来越多。或许,上面的这位好心游客就是正是影响如此号召,心中顿时如此佛性,才做出如此举动的。

但是,我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前提时,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大自然,学习大自然的各种知识和规律,正确驾驭大自然,既不过渡索取大自然,也不白白浪费大自然各种资源为我服务的机会;同样,我们也不能改变和错乱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任何试图盲目的与大自然较劲的行为,必定是失败的。

可是,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就是不了解和掌握大自然各种知识和规律,一味的凭着一腔热情与大自然交流和对话,没有一颗怀着尊重大自然、尊重身边的各种生物和生命的平常心,要么是过度的关爱以至出现弄巧成拙的事情,比如上面的这位游客,就是其中的一例。要么就是基于自己发展和私利,与自然盲目对话的还有很多,比如为了经济利益,乱砍乱伐各种树木,导致水土流失、河水泛滥成灾的事例,还有如过渡开采地下资源,导致责任事故频发的事例,还有如在人们的食物中添加各种防腐剂、增白剂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导致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如大头娃娃奶粉事件等。这些都是与我们没有掌握自然规律,掌握生命发展规律所致。

篇二:尊重自然规律

在《孟子》中,有一个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这样说到:

古时候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每天他到稻田时,发觉那些稻苗长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烦,心想:"怎么样才能使稻苗长得高,长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终了想到一个"最佳方法",就是将稻苗拨高几分。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锄头回家休息。然后回去对家里的人表白:"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一大截!

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可以说揠苗助长的故事发生在2000年前,到如今还能看到他们深远的意义,可见,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规律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情,同时也是多么恒久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一件事情。因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树立按照规律办事的原则。当然,尊重的前提就是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学习更多自然方面的知识,那样,尊重和按照规律办事也就有了科学依据,不然,我们始终就会充当揠苗助长中的那位农夫先生和上面的这位好心的游客,做事往往弄巧成拙。

篇三:尊重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我不懂基督教,更没有通读过《圣经》,也不信奉任何教义。但是,我毕竟接受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自认为纯粹一唯物主义者。

可《圣经》说“正如有许多物理的原则,管理着这个物理的宇宙。同样,也有一些属灵的原则,管理着你和神的关系。”按照我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观念,我认为这句话是符合唯物主义原则和自然规律的真理。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有许多物理的原则,管理着这个物理的宇宙。”与唯物主义并无矛盾。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律,宇宙、太阳系、恒星、行星、卫星乃至人造地球卫星、各种航天飞行器,之所以各行其道,互不相撞,正是遵循了宇宙这一物理的永恒的定力和定律。这一定力,这一规律,谁也无法挣脱,否则只有毁灭。宇宙黑洞也好,太阳黑子也罢;地震海啸也好,飓风狂飙也罢,还有地球上万物的生长与灭亡,我们日常亲历的风雨雷电、春夏秋冬,都是这个定律的组成部分。难道这不是马列主义的理论和观点吗?难道这不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吗?

至于“同样,也有一些属灵的原则管理着你和神的关系。”似乎与马列主义“无神论”稍有冲突。但是,如果略加思索,其实也并无矛盾,只是叫法和称谓不同而已。

何谓“属灵”?何谓“神”?难道她不是马列主义所称的.大自然吗?难道她不是那个看似无形却又感受得到、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吗?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枯荣衰长,一年有春夏秋冬,农历有24节气,地球在运转,海水在涌动,自然万物,一切都在运动之中,一切都在变化之间,这不是自然的力量和规律吗?这不是“属灵”和“神”的能和力吗?

人们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神”,也就是敬畏自己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和法则。

人如果没有敬畏心,是非常可怕的。人敢于“与天斗、与地斗”是非常危险的。

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心理,给社会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动乱与混乱。试想,人们什么也不怕,什么规矩也没有,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良知爱心全丧失,个个亡命徒,人人目无法纪,目无政府,目无他人,目无社会,人类将成何体统?社会还有秩序可言吗?人的生命安全、和平宁静,又在哪里?

人们蔑视自然,不尊重自然规律,不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天地万物,不就是欺侮“神灵”吗?

人们没有节制的滥砍滥伐,滥开滥采,毁坏植被,毁坏自然,不正是违背自然规律,向“神灵”挑战吗?向自然规律挑战吗?其带来的后果,不正是神的惩罚吗?

有目共睹的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冰雪消融、海平面提高,有目共睹的极端恶劣气候、龙卷风、暴雨洪灾、土地沙化、泥石流、沙尘暴、阴霾天气,不正是人类太过暴戾,违反“神”的旨意而带来的灾难吗?

无论马列主义还是今天的科学发展观,无论佛教、道教还是基督教,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这一原则和思想是一致的,也是正确的,科学的,不可抗拒的。

希望人人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尊重自然,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为子孙后代造福,为后人留下一片蓝天,留下一片绿地,留下一池清水。而不是挖完、用枯、毁竭,而不是断了子孙后代的生路,将人类推上灭绝的境地,使人类成为今天的巩龙。

1. 解题思路: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爱护大自然,人人有责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探索自然规律,要不畏艰辛 关于人与自然的名言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爱迪生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拜伦大自然从来不欺我们,欺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卢梭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亚里士多德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埃斯库罗斯只有按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叔本华这自然法规我认为是最高的法规,一切法规中最具有强制性的法规。——马克·吐温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我们已经背弃了大自然,她曾经那样准确地为我们指路,而我们却想用她的教导来教训她。 ——佚名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 ——佚名 经典素材 印尼海啸 (尊重生命先尊重自然 ) 2004年12月26号,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里氏8.9级的地震,相当于至少3000颗原子弹威力的地震引发了强烈的海啸,高达30米的水墙横扫斯里兰卡、印尼、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孟加拉、马尔代夫等国家沿海地区,带走了至少15万人的生命,使几百万人流离失所,造成了1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灾难原本可以小一些。海底地震是形成海啸的主要原因,也是带走十几万条生命的凶手,这似乎是一场纯粹的自然现象,人类无法阻止它的发生。面对巨大的灾难,人类自称为“弱者”——这一切好像与人类无关。 “人类为破坏环境付出了代价,痛定思痛,人类要作出深刻反思。这虽然是一次纯自然灾害,但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行为加大了灾难的产生和影响。” 红树林被大量砍伐了,全球海域中70%的珊瑚礁遭到人为破坏。 经济的发展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决定了它带有脆弱性,对财富的贪欲没有节制的蔓延,使人类终于受到了惩罚。这次海啸造成了1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意味着沿海地区多年劳心劳力所积累的财富在大自然一次翻脸中付之东流。人类必须明白怎么样亲近自然,而不是打扰自然。否则自然会用自己的方式说“不”。 大地母亲的泪 (人对自然的巨大破坏应该停止了) 广袤的亚马逊河热带雨林森林中蕴藏着世界上最宝贵、最稀缺的热带雨林资源。这里有3000万个生物物种,是动、植物生息繁衍的理想场所。有人称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为“地球之肺”。然而,时至今日,亚马逊河畔昔日旖旎的自然风光已一去不复返了。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巴西政府开始在亚马逊河地区毁林伐木。到80年代,亚马逊地区每年砍伐的森林为200万至300万公顷。据估计,近十年亚马逊地区的木材产量增加了34倍,其代价就是热带雨林的锐减。为了种植经济作物,哥伦比亚32万公顷的原始森林毁于一旦。在秘鲁,为种植毒品而毁掉的森林也达100万公顷。进入90年代, 毁林的风潮又开始从边缘地带逐渐深入。目前,留在巴西大西洋沿岸一带的森林面积,仅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代的2%。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开始了一生的苦难。如果人们继续挥舞着手中的斧头砍伐森林,执迷不悟地残害大地母亲,那么,人类也终将踏上漫漫的赎罪之路。而大地母亲滴 ...

1. 解题思路: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爱护大自然,人人有责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探索自然规律,要不畏艰辛 关于人与自然的名言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爱迪生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拜伦大自然从来不欺我们,欺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卢梭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亚里士多德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埃斯库罗斯只有按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叔本华这自然法规我认为是最高的法规,一切法规中最具有强制性的法规。——马克·吐温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我们已经背弃了大自然,她曾经那样准确地为我们指路,而我们却想用她的教导来教训她。 ——佚名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 ——佚名 经典素材 印尼海啸 (尊重生命先尊重自然 ) 2004年12月26号,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里氏8.9级的地震,相当于至少3000颗原子弹威力的地震引发了强烈的海啸,高达30米的水墙横扫斯里兰卡、印尼、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孟加拉、马尔代夫等国家沿海地区,带走了至少15万人的生命,使几百万人流离失所,造成了1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灾难原本可以小一些。海底地震是形成海啸的主要原因,也是带走十几万条生命的凶手,这似乎是一场纯粹的自然现象,人类无法阻止它的发生。面对巨大的灾难,人类自称为“弱者”——这一切好像与人类无关。 “人类为破坏环境付出了代价,痛定思痛,人类要作出深刻反思。这虽然是一次纯自然灾害,但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行为加大了灾难的产生和影响。” 红树林被大量砍伐了,全球海域中70%的珊瑚礁遭到人为破坏。 经济的发展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决定了它带有脆弱性,对财富的贪欲没有节制的蔓延,使人类终于受到了惩罚。这次海啸造成了1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意味着沿海地区多年劳心劳力所积累的财富在大自然一次翻脸中付之东流。人类必须明白怎么样亲近自然,而不是打扰自然。否则自然会用自己的方式说“不”。 大地母亲的泪 (人对自然的巨大破坏应该停止了) 广袤的亚马逊河热带雨林森林中蕴藏着世界上最宝贵、最稀缺的热带雨林资源。这里有3000万个生物物种,是动、植物生息繁衍的理想场所。有人称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为“地球之肺”。然而,时至今日,亚马逊河畔昔日旖旎的自然风光已一去不复返了。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巴西政府开始在亚马逊河地区毁林伐木。到80年代,亚马逊地区每年砍伐的森林为200万至300万公顷。据估计,近十年亚马逊地区的木材产量增加了34倍,其代价就是热带雨林的锐减。为了种植经济作物,哥伦比亚32万公顷的原始森林毁于一旦。在秘鲁,为种植毒品而毁掉的森林也达100万公顷。进入90年代, 毁林的风潮又开始从边缘地带逐渐深入。目前,留在巴西大西洋沿岸一带的森林面积,仅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代的2%。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开始了一生的苦难。如果人们继续挥舞着手中的斧头砍伐森林,执迷不悟地残害大地母亲,那么,人类也终将踏上漫漫的赎罪之路。而大地母亲滴滴苦涩的泪水,是在警示人们:自然对人类一无所求,而人类只有在她的庇护下才能得以生存。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她是人类惟一的家园,却不是永远的伊甸园。 九寨沟的悲鸣 (环保意识亟待加强) 继张艺谋带领的《英雄》剧组撤出不久,电视连续剧《神雕侠侣》外景地又选定在九寨沟,一批武功高强的“侠侣”即将进驻“童话世界”大展拳脚。 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其原始生态环境之美令世人惊叹。近几年由于当地旅游业的急剧升温,九寨沟风景区早就人满为患。蜂拥而来的中外游客,使九寨沟的生态系统不堪重负,有识之士对此早已表示忧虑并提出警告:任何人为的破坏都会给九寨沟脆弱的原始生态环境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为此,有关管理部门采取了限制上山游客数量、定时局部封山禁游等保护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措施禁得住游客游览,却封不住“英雄”、“侠侣”们进山的脚步,静幽如画的九寨沟又现刀光剑影厮杀声。据悉,《神雕侠侣》剧组准备把国内主要的风景点都摄入戏中,另一“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风景区也已被确定为外景地。张广祥中学语文在线网欢迎你。多年前,好莱坞一部名叫《海滩》的电影在泰国公映时,曾引发许多泰国人的抵制和抗议。原因是《海滩》摄制组在泰国一著名岛屿拍摄外景时,对该岛的原始生态环境有所破坏,尽管摄制组已尽力进行弥补,但仍引起民众的强烈抗议。泰国人对原始生态环境的强烈保护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没有风景只有商业 (开发还是保护) 日前,一位美国朋友慕名来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泰山。川流不息的索道缆车,店铺林立的岱顶闹市,使他根本不觉东岳之雄伟壮观。他遗憾地说:“泰山没有风景,只有商业。” 此语令我想起了周恩来总理保护泰山的往事。20世纪70年代,有关部门曾三次向国务院打报告,要求在泰山上修建公路。结果,周总理三次都不同意。他指示: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之山,要登山,不能修公路。后来,他又强调:泰山是游览胜地,不能修公路,登泰山就要登,不能不登。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周总理有如此的远见卓识,不能不令人由衷敬佩。然而,今天的泰山,岂止是修建了一条公路。前些年,一些地方官员竟然提出“把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把岱顶建成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等口号,于是,三条索道和一条公路真的把泰山变成了“经济山”,不仅有宾馆、饭店,还有娱乐城、电影院,非遗产商业建筑远远超过遗产建筑。如今,空中索道来来往往,大量游客纷至沓来,自然景观面目全非,泰山如同带上了沉重的镣铐。 不要让相机变猎枪 (用正确的方法保护野生动物) 一张反映鄱阳湖生态环境改善,候鸟回来的照片,画面中千百只鸟在飞腾;一段记录野生动物生活的电视片,画面上有动感十足的奔跑场景……然而这些人们常见的镜头却遭到了环保工作者的谴责。 “过去看电视里野生动物奔跑的镜头,很激动,后来才知道这实际上是向野生动物的挑战。”中国民族画报社主任记者成卫东说,一些人为了获得动物奔跑的镜头,开车追赶野生动物,有的野生动物被活活累死,没被累死的,往往也会受到伤害,不敢再亲近人类。成卫东曾多次到青海,亲眼看到大群的藏羚羊。“任何人看到都会有拍照的冲动,但你千万不能追,如果追,不知会有多少小藏羚羊死在母腹中,从这一点说,有的摄影者比盗猎者危害更大!” 野生动物是人类共同的朋友,记录它们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来保护它们。当我们举起手中的相机,请不要让相机变成猎枪,去伤害镜头中的野生动物。 小心植物“报复” (植物与人) 英国生物学家迈森就遇到过植物的“报复”。屋里有一株榕树,他每天精心照料,一连好几年。结婚时,他已不年轻了。对这株榕树来说,迈森夫人是屋里的第三者。没过多久,她就得了以前从未得过的好几种怪病,怀孕后,她得了严重的中毒症,大夫费尽心机也没能保住胎儿。幸好迈森隐隐约约猜到了原委,把榕树移到温室里,夫人的病很快就好了,还生了个大胖儿子。有个圣彼得堡妇女,到我认识的一位医师那里看病。她老是无缘无故地情绪低落。原来,她家有一面墙上挂满了紫露草。这种植物尽管同室内景物很相配,但同绝大多数悬垂植物一样,容易令人心情沮丧。我们建议她把墙上的紫露草剪短,而且不要让它长得过长,她的情绪就不再消沉了。 榕树和其他某些植物不仅可能跟人难“相处”,跟猫等宠物也很合不来。 从“北大仓”到“北大荒” (生态危机源于人) 黑龙江省广袤的黑土地上正在经历又一次历史巨变。到2010年,这里将有3000万亩耕地和荒山重新变成茫茫林海,而这恰好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昔日“北大荒”上开垦出的3000万亩耕地面积相吻合。 20世纪50年代,这里是荒原茫茫,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沼泽遍布,野兽出没林间,百鸟低空飞翔。“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曾是这里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国家先后组织了十几万部队转业官兵和50余万城市青年来此开发,累计开垦出3000万亩耕地,每年可生产商品粮70亿公斤, “北大荒”因此被人们称为“北大仓”。在一阵改造大自然、誓把荒原变良田的热浪过后,“北大荒”的林地面积和湿地减少了一半多,原始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大自然无情地向人们开出了一个巨额“罚单”:旱涝灾害频繁、江河泛滥、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严重,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面对接踵而来的生态危机和大自然开出的巨额“罚单”,北大荒人明白了一个早该明白的道理:大自然的赐予不是取之不尽的。欲取之,必予之。森林和人类唇齿相依,要尽快改善“北大荒”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除了停止开荒,退耕还林,恢复植被,已别无选择。 花草与人 (植物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俄罗斯谚语说:屋里养花,男人离家。这有一定道理,因为家里给花草浇水上肥的,一般是女主人,花草就把她同积极因子联系在一起。而男人对花草一般不感兴趣,有时还祸害它们,在花根上摁灭烟头,把花盆当烟灰缸使,引起花草反感。它们当然不会对你骂娘扇耳光,但释放有害化合物是它们的拿手好戏。有几种仙人掌会释放出生物碱,而大脑对生物碱会有反应,产生嗜酒念头,因此这些仙人掌可能使贪杯者变成不可救药的酒鬼。西红柿可能成为你失眠的原因,如果你把西红柿植株放在卧室里过夜,又忘了给它浇水,它就会释放“清醒剂”,“提醒”你它渴了。在居室植物中,对男子最不利的是常春藤,容易加剧失眠的有虎尾兰、常春藤和玫瑰,容易使人心绪平静的有天竺葵和老鹳草。家里养植物,就要照料爱护它,经常对它说些亲切问候的话,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伦敦烟雾事件 (工业化的恶果) 1952年12月5~8日,一场灾难降临了英国伦敦。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又正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飞机被迫取消航班,汽车即便白天行驶也须打开车灯,行人走路都极为困难,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就连当时举办的一场盛大的得奖牛展览中的350头牛也惨遭劫难。一头牛当场死亡,52头严重中毒,其中14头奄奄待毙。2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当时持续几天的“逆温”现象,加上不断排放的烟雾,使伦敦上空大气中烟尘浓度比平时高 10倍,二氧化硫的浓度是以往的6倍,整个伦敦城犹如一个令人窒息的毒气室一样。可悲的是,烟雾事件在伦敦出现并不是独此一次,相隔10年后又发生了一次类似的烟雾事件,造成1200人的非正常死亡。 沙尘暴能净化空气 (大自然的自我疗伤) 沙尘暴作为我国目前严重的气象和环境灾害之一,往往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近来,有专家谈到沙尘暴对于地球环境也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大家忽略了沙尘暴对于人类贡献的一面。 目前环境化学家、海洋生态学家、大气物理学家们一步步勾勒了沙尘暴的另一副面孔,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过程给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了好处,把富含生物生长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撒开去,恩泽广阔。 据悉,亚洲沙尘暴每年把上千万吨的沙尘从中国西北和蒙古国等干旱地区倾出,洒到太平洋,给大洋中的生物带来一场营养丰富的盛宴。近来研究者还发现,每当爆发沙尘暴时,中国北方、日本、韩国等地的酸雨危害都有所减弱。 现在一些科学家也认识到,想阻止全球变暖的步伐,沙尘暴应该是功不可没的。 专家建议,从自然的发展观点来看,不要强加给它任何东西,当土质是荒漠的,就一定要是荒漠,因为地球上实际上有43%的旱地,人类不可能改变这个现实,大家认为在沙漠里种树或种草,沙漠就能变成绿洲,实际上这个想法是欠科学的。地球上的万物是一个自然循环系统,应该“还自然以自然”的道理,不要给沙尘暴强加内容。 石油入海流 (保护生命之源——海洋) 人类的生存繁衍离不开水。在几千年文明史中,人类总是沿着江河湖海定居繁衍。如今,依赖于海洋获得持续发展的人类文明,却在逐渐破坏这些摇篮。石油,便是伤害大海的一把利剑。石油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能源,但人为的事故,战争的破坏,又使这宝贵的能源变为污染源。给无私奉献的大海带来创伤。通过各种途径每年进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千分之五。其中以油轮遇难和战争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有数百艘油轮沉没,估计损失石油1千万吨,至今仍有石油从海底沉船的腐烂油箱中渗漏出来。就地球生态系统而言,海洋的地位举足轻重。海洋是氧气的主要供应者,海洋对陆地的气温和降水格局起着调节作用,同时海洋还接纳着来自陆地系统的各种排泄物质和能量,并一直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但海洋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超过了海洋的承受能力,受害的是人类自身。如果人们对海洋污染缺乏足够的重视,不采取有效的对策,那么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沿海地区人口的不断增加,海洋的污染还会继续恶化。 奇怪的大树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近日,沈阳建筑大学校园里的一棵奇怪的大树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也引起了人们深思。 原来这棵树是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树干,绿叶则是废旧的暖壶壶壳,这棵两米高的筷子树“长”得挺茁壮。这棵筷子树的制作者告诉记者:整个树干使用一次性筷子就达十万枝,这些筷子都是师生们平日在学校的食堂和校园周边的商业街饭店里“捡”回来的。 大自然中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也仅能制成这样的筷子6000~8000双,而我这棵树虽然只有一米九,但它耗费了十万双筷子。记者了解到,沈阳市每天消耗掉的一次性筷子至少150万双,照此推算,沈阳人一年用的一次性筷子就要消耗掉两万棵大树。知晓了“筷子树”的寓意后,很多同学纷纷在“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条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有的学生们还想出好办法,就是随时在包里带上一双自己的筷子,在外进餐的时候使用。 意林故事 人与猴的对话 峨眉山风景优美,猴子们在山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不久,峨眉山成了人们游玩的好地方。很多游人到山上游玩,峨眉山上猴子们召开欢迎会欢迎人类。猴子:“欢迎来峨眉山一游。” 游人:“谢谢。” 猴子:“兄弟,Where are you from?” 游人:“我从北京来。” 猴子:“对我峨眉印象如何?”游人:“什么‘我峨眉’,整个大自然都是属于人类的。” 猴子:“兄弟你的看法值得商榷……” 游人:“没有商量的余地,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 猴子:“算了,反正我们说不过你们。阁下还是说说对峨眉山的印象吧!” 游人:“风景如画,风景如画呀!美中不足之处是能见度不行,看什么都是模模糊糊的。” 猴子:“看来京城的空气一定是清洁净亮,令我等好生羡慕啊!” 游人一时无语。人与虎的对话 老虎发现人类没有尾巴,感到非常好奇。虎:“你们人类怎么没有尾巴呢?” 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掉的。听说我们祖先也是有尾巴的。” 虎:“那蚊子、苍蝇要是咬你们,你们拿什么赶跑它们?” 人:“赶跑它们?我们要消灭它们!” 虎:“是吗?能否教教我们灭蚊之法?” 人:“不行。你们老虎太厉害了,我们人类的关键技术不能告诉你们。” 虎:“其实你不说我们也知道了——我们刚刚得到你们的杀虫剂配方。” 人:“你们得到配方了?不行,这里有知识产权。没有我们的授权,你们不能按配方生产。” 虎:“你们扒我们的皮,用我们的骨头做药,经过我们授权了吗?” 人类就是这样自大,蔑视着大自然的一切。人与大自然的搏斗一直是相当残酷的:开始是大自然残酷;现在是人类残酷。 人与树的对话 一个闷热浮躁的夏夜,一棵老树留下了一滴泪。老树:“我们或许还会见面的,不过不会在这儿,也许会在餐桌上,也许会在教室里。我会变成你手中的筷子,或者你的课桌、你的书本……只是,我再也不会穿着如此葱郁浓绿的外衣,再也不能成为鸟儿们的家,再也没有自由生长的权利了……” 人:“你很悲伤,你恨人类剥夺了你生存的权利,对吗?” 老树:“我已经很幸运了。我活了三十多年,比起许多兄弟姐妹来,我幸运多了。我不断地为这个世界生产氧气;我毫无怨言地拼命吸收你们人类制造的有害气体;我为你们营造一片清凉;我为成千上万的鸟儿提供栖息繁衍的场所……我爱这个世界,我爱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生灵,我希望这个世界永远美丽。” “但是,我恨的是那些任意践踏我的生命,剥夺我实现生命的人。我愿意成为你们的课桌、你们的书本、你们的家具,可我不愿意成为你们随手扔掉的一次性筷子、漫天飞舞的贺卡,我更不愿意被运到另一个国度里去支撑他们那些怕被海风吹倒的树。我没有理由以自己卑微的死去换取同类高贵的生!我和你们人类也是平等的。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我同样有着实现自己生命意义的权利。我愿意为你们服务,可我也需要人类的尊重、爱护和理解。” 精卫填海 从前,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上划船。正当她划得高兴时,海面上突然升起一阵大风,把她的小船弄翻了。就在她要被汹涌的波浪吞没时,她的灵魂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它飞过那咆哮的海面,伤心地叫着“精卫,精卫”的声音。所以人们就叫她“精卫”。精卫鸟住在靠海的一座山上。它非常恨大海,所以决心要把它填平。它每天来回于山海之间,把从山上衔来的小树枝和小石子扔在大海里。一天,咆哮的大海对精卫说:“可怜的小鸟,停止你那无谓的举动吧!你是永远都填不平我的。” 精卫回答说:“我当然会把你填平的!即使这需要千千万万年的时间,我也一定会斗争到底,直到你的末日来临!” 沧海固然浩大,精卫填海的意志比沧海还要浩大,它充分体现了神话英雄的战斗精神,反映了远古人民不屈不挠的品格,是人类向自然发出的一份宣言。正是从这个角度,千百年来,精卫填海的神话备受人们的喜爱。 动物搬家 动物们要搬家了,个个议论纷纷。 “麻雀老弟,别哭了!要说当菜吃,我们青蛙比你们更惨。人们建立了什么捉—收—运—吃,一条龙。在他们眼里,我们哪是什么庄稼的朋友,早就成了他们桌上的下酒菜!”青蛙大哥说到这里,肚子一鼓一鼓的,简直要气炸了。 “其实就是没人捉,我们的同胞也越来越少了,那么多农药喷到田里,虫子没死,我们蜻蜓倒死了不少。还有的人打完药,药瓶随手扔进沟里,使我们的多少亲人死于非命啊!”蜻蜓接着说。 “对!对!我们搬家!” “这儿早已不是山清水秀的田园了。留在这儿,我们迟早会被害得断子绝孙的。”众动物义愤填膺。一向小心翼翼的猫头鹰想让大家再考虑一下。 “不用再考虑了,我们决心离开这伤心地。”小蜜蜂也愤愤不平,“当年,我们慕名来到这里。刚来的时候,这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花海,令人陶醉。现在,娇嫩的花朵早就被农药浸透了。我们每天都有生命危险,还不如早点离开。” “是啊!与其在这里等死,不如及早离开这儿。” “搬家!搬家!离开这里,远离人群!”所有的动物齐声高呼。 应用与创新也说“改造自然” 我们希望有取之不尽的矿藏,可大自然却总是那么吝惜;我们希望河清海晏,可大自然却总是旱涝不均……于是,自以为是地球主人的人类便把“改造自然”作为己任,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战天斗地”。 “战天斗地”的结果是自毁家园。“改造自然”并没有错,关键在于改造自然不是随心所欲、逞性妄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归根结底,不论是文明人还是野蛮人,都只是自然的子孙,而不是自然的主人。如果不是这样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那就必然在破坏自然的同时最终毁灭人类自己。或许我们不应该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上,而应该放在与大自然的和睦相处上。违反自然规律,必遭自然灾害的报复;顺应自然规律,积极地开展与自然的“对话”,保护好生态环境,就会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毕竟人类是自然之子,而不是工业化的产物。因此,在追求工业文明的同时,切不可以牺牲大自然为代价,必须记住,只有自然,才是人类真正的衣食父母。 人类经过世世代代的改造自然,换来了今天空前的繁荣,可这份繁荣的背后却充满了悲剧色彩。毕竟我们已经与曾经拥有的美好自然擦肩而过,今天所能接受的除了厄尔尼诺、赤潮、酸雨之类,还有多少美好的东西呢? 不是“保护”自然而是“敬畏”自然古代人在自然面前是小心翼翼的,因为那时他们自我感觉力量太小了,只有害怕的份儿;后来科学家出现了,底气粗了,就不把自然看在眼里了。然而,需要提醒科学家的是,只有敬畏自然才能保护自然。 地球出现了46亿年了,若将这个时间比喻成24小时,人类只出现了1秒钟,以1秒钟学到的本领就来挑战自己的祖师爷。在自然界里,老资格的除了植物和细菌,连我们身边的蚂蚁蝴蝶也有了亿年的年龄,所有的生物共同努力使我们所依赖的生态系统运转着。 不敬重自然的结果是破坏自然,科学家在陶醉掌握了先进科学武器后,已经把地球破坏得满目疮痍了。地球母亲发抖了,她的忍耐到了极限,决心将贪婪的人类从她的身上赶走。她要拿出她几乎不忍心使用的武器,地震、火山爆发、饥饿、SARS、禽流感、厄尔尼诺、沙尘暴来惩罚这些不清醒的人类。 一位印第安酋长说过“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于人类。世界上的万物都是联系着的,就像血液把我们的身体各部分联结在一起一样。生命之网络非人类所编织,人类只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但人类所做的这一切,最终于会影响到这个网络,也会影响到人类本身”。人类保护自然和回归自然,同自然搞好和谐。要做到这点,从敬畏自然做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下文是关于尊重的议论文事例素材,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

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一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陆晓慧一生都奉行这个准则,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别人。

2、在美国,一个颇有名望的富同在路边散步时,遇到一个衣衫褴褛、形同瘦骨的摆地摊卖旧书的年轻人在寒风中啃着发霉的面包。有着同样苦难经历的富商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便不假思索地将8美元塞到年轻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没走多远,富商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书,希望年轻人要介意。最后,富商郑重其事地告诉年轻人说:“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

两年之后,富商应邀参加一个商贾云集的慈善募捐会议时,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书商迎了上来,紧握着他的手不无感激地说:“先生,您可能早忘记我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我一直认为我这一生只有摆摊乞讨的命运,直到你亲口对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这才使我树立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创造了今天的业绩……”

富商万万也没有想到,两年前一句普通的话竟能使一个自卑的人树立了自尊心,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找回了自信心,一个自以为一无是处的人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价值,终于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不难想象,这位富商当初即使给年轻人很多钱,没有那一句尊重鼓励的话,年轻人也断不会出现人生的剧变。这就是尊重的力量啊。

3、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