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企业培训为主题的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

企业培训为主题的论文怎么写

培训需求分析的特点 1、从需求分析主题来看,具有多样性。培训需求分析的主体既包括培训的部门分析,也包括工作人员、主管人员等的分析。2、从需求分析的客观来看,具有多层次性。培训需求分析的客体包括个体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的差距、组织现在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以及组织与个体的未来状况。3、从需求分得核心来看,要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培训的时间、培训的对象于内容。培训师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并不是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唯一手段。例如,“某员工经常早退”、“部门的目标虽为完成,但部门员工的午休时间经常超出规定”、“某员工衣着前卫,常引起同事的背后议论”等就不是通过培训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培训需求分析的第一要素是要明确是否正确的解决问题得手断。关于培训的时机,一般而言:对于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应尽早在员工上岗前就进行培训,而进一步的技能培训可能要求受训者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样他们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和吸收培训地内容。对新任务所需的技能培训既不能太早也不宜太晚。至于培训的内容,由于担任的职位不同,故需针对不同层次员工的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一以贯之”的培训内容常会让听众友“隔靴搔痒”、甚至“驴唇不对马嘴”的感觉。4、从需求分析的结果来看,是为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方案以及进行培训评估打基础。培训需求分析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现问题1. 个人层面:(1) 工作效率:效率底下,达不到要求的标准。(2) 员工情绪:员工表现出敌意、懈怠、气馁、旷工、交流困难、服务质量差等问题。(3) 工作胜任度:出现几次表现不佳的情况就能体现个人的“技能差距”。(4) 员工对复杂的情况难以适应。(5) 技术问题:需要学习深入的技术。(6) 员工对培训产生兴趣,觉得有助于个人的发展。2. 组织层面:(1) 业务变化或新增业务导致需要新技能。(2) 新的标准导致需要新的技能。(3) 人员调整,调换工作,导致需要新技能。(4) 根据未来的需要进行“技能储备”。第二阶段:预先分析1. 对问题的严重性或培训必要性作出初步的直观的判断。2. 判断需要在多大范围内进行培训需求分析。3. 判断培训需求分析的工作量。4. 决定分析方法。第三阶段:资料收集1. 根据工作量、问题范围等选取适当的方法和资料。2. 收集资料的方法。3. 收集哪方面的资料,如:组织资料;公司经营目标等:岗位(职位)资料:职位说明书、员工个人资料等。第四阶段:需求分析1. 绩效落差有多大? 需求分析就是寻找绩效落差,也就是分析员工个人的绩效与岗位要求、公司之间有多大的差距。2. 这种落差是可以通过培训消除的吗?并非所有落差都可以通过培训加以消除,应分析清楚什么是运营上、机制上、机构上的问题,什么是职位说明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真正属于员工个体自身的原因时。培训才是有必要的。

你是自己写还是找人代写呢?如果不间等待太久。实在不想写的话,建议找代写吧。推荐一下,希望可以给你点参考,QQ号好像是1+0+3+7+2+5+2+6+5+7他们是完成论文,满意再付款的. 企业员工培训论文

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已足够企业使用,培训只增长员工才干,对企业没有多大益处,即投入小于产出。由于有这样的认识,很多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是走形式、赶过场,多是以应付为主,由于缺乏明显的效果,长期以往员工培训就被渐渐视为无用。...

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人力资源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企业员工培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员工培训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文章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即有学习能力、情感能力、管理能力,并探讨了提高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方式,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

关键词:辅导员;核心能力;培训

一、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

1.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功能

职业是个人在社会劳动中从事具体劳动的体现,职业功能是职业实现的社会功效、价值,即“该职业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辅导员的职业功能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界定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并详细解释了辅导员的能力特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知识,具备较强的教育引导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调查研究能力、重大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复杂问题和形势的分析判断驾驭能力[1]。本文将这些能力特征投射到辅导员实际工作中,将其概括为八项职业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学生事务管理、危机事件应对、科研。不难看出,高校辅导员承担了较多日常事务性工作,更承载了较强的教育教化使命。

2.高校辅导员的核心能力

所谓辅导员核心能力,就是辅导员立足岗位特殊性,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和工作实践,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促进大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指导、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过程中所运用的、不可或缺的、独特的、能切实提高工作效果的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针对性、感染力、吸引力的综合能力[2]。笔者从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提炼出三大核心能力:学习能力、情感能力、管理能力。其中每项核心能力中又可细分为若干内容,如学习能力中的学习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既有专业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等,也有在处理日常事务中遇到的技能知识,如信息处理、新软件的使用等。见表1。

二、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获得

1.入职前获得的核心能力

学习能力: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的入职条件有“大学本科毕业”的学历要求,及是“中共党员”的政治要求。一般来讲,能够顺利应聘成为辅导员的个人,其一定具备较深厚的知识储备,掌握相关的技能,如要向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辅导员必须先自学就业政策;要指导学生开发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就必须先了解开发的总体步骤,等等。辅导员还应掌握基本的知识创新能力,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共情能力:共情,也称为同理心,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辅导员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共情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变“说教”为“感染”。共情能力多表现为耐心倾听、设身处地、敏锐思考的能力。共情恰当时,学生能够感受到辅导员愿意了解自已、帮助自己,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这也就迈开了思想工作的第一步。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应该是清楚地明白交流的对象、目的、方式、手段,这些能力是在大量的生活经历中逐渐获得的,而沟通能力的提高是具有持续性的,在人的不同阶段都存在提高的空间。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大量的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页有助于他们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2.入职后获得的核心能力

辅导员工作的大部分核心能力是随着工作的开展,辅导员岗位角色的深入逐渐积累形成的,并且需要通过计划性、目的性较强的培训予以强化。情感能力中的“自我定位能力”,即进入工作后能否准确定位工作角色的能力。很多辅导员是应届毕业生,没有太多的工作经历一下子从“学生”到“老师”,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他们能否尽快适应新角色,真正担当起“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引导学生学业、职业规划,成人成才”的重任,与能否准确地自我定位有直接的关系。教育部对辅导员的定位是德育教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以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只有尽快地准确定位自我、调整自我,才能较好地完成工作赋予自己的使命。工作中自我定位能力往往需要实际工作后得以体现与发展。管理能力:包含规划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并非空洞的说教,是通过管理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体现的,管理任务很繁重,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才能完成。管理中普遍使用到的功能在党团的工作、贫困生工作、奖助学金工作、就业工作、心理工作等中,需要规划、组织、控制。因为单靠自己亲自做所有的工作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充分发挥管理的功能,合理地安排学生做一些辅助工作,其中应根据各项工作的要求与学生的特点,对工作进行分类,向学生授权、分工,人尽其能,并采用相应的管理制度使之形成有机的组织结构(如学生会、班委会等),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这就是管理的组织职能。此外,辅导员还需要较强的控制能力,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三、围绕核心能力建设的培训

1.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我定位能力

美国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认为,可以根据年龄将每个人的人生阶段与职业发展配合,且每个阶段各有其发展任务,他将生涯发展分五个阶段: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辅导员的成长正是要经历一个这样的职业匹配的动态过程[3]。根据相关的研究,高校辅导员对工作的自我定位与要求大致有以下四类:一是职业型,仅仅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二是学者型,这类辅导员有着较高的学识素养,以知识学习为工作兴趣;三是事业型,把自身的工作当作一生奋斗的事去干;四是教育家型,这类辅导员的层次最高,真正契合了教育的本质目的[4]。部分辅导员感觉工作繁琐、压力大、没发展,这实际反映了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对自我定位不清,动力不足。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与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分不开的,辅导员培训中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其中,它能帮助辅导员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采用SWOT分析法等,结合时代特点,确定最为理性的职业奋斗目标,促进自我定位能力的提升。该类培训应关注辅导员自我分析、职业潜力、阶段性规划,帮助辅导员制定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努力向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发展。

2.多途径培训,提升管理能力

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组织、计划、控制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工作经验的累加,经验来源于亲身实践与外部培训,为提高培训的效果,途径及形式应多样化。如进行辅导员岗前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专家讲座等培训,这类培训方式优点在于人员与时间安排相对集中,知识传授较系统化,有利于集中学习。近些年来职业技能竞赛被越来越多地引用到辅导员工作领域,正因为职业能力大赛很好地为辅导员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在培训工作中应当借鉴职业技能竞赛对核心能力的指向功能,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设置,充分考察辅导员的专业技能与个人魅力,强调辅导员人格素养的完善与丰富,这就要求技能培训方案要十分缜密全面,这也是对辅导员培训提出的更为高级的要求。

3.提升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是个人与组织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工作之后的持续学习深刻地影响着个人与组织的发展潜力。《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关于职业守则的规定是:辅导员要“坚持终身学习,勇于开拓创新,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及相关学科知识,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参与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不断拓展工作视野,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想要胜任辅导员这一工作,必须提升主动学习的意识,养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学习知识、技能的能力是辅导员的一项核心能力,通过外部培训与自我培训共同实现,如开展辅导员座谈会、学习交流论坛等形式不断增强学习的意识,并增进“如何学习、如何提高自我”的自省性体悟。

4.由内及外培养情感能力

共情能力、沟通能力是一个人从幼年时期即可体现出的,工作后显现较为明显,而且随着工作的需要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类情感能力是由内而外体现出来的,自我体会、自我培养重于外部培训。如何理解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传达信息,都成为辅导员“内功”修炼的目标。辅导员要从根本上提高关爱学生的觉悟,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提高情商。在外部培训方面,高校应请专业人士传授共情与沟通的技巧,让辅导员“听得懂”“说得出”,促进师生间有效交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培养情感能力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我们的国家,并将实现自我价值同国家、民族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艾思明.高校学生辅导员核心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刘祥军,郑红运,陈道刚.大学辅导员成长体系的构建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11):83-84.

[3]项鑫,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7):240.

摘要:

培训需求分析作为系统培训的首要环节,不仅是培训实施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培训准确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多种研究方法,简述目前中小企业在培训需求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中小企业的培训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培训需求;分析

一、概述

所谓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一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工作人员等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一般情况,对企业培训需求的分析可以从战略分析、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人员分析和人员职业生涯分析五个方面进行。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基础,它对于培训方案设计、培训内容和培训后的评估有着重要作用。培训需求分析可以确认绩效、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差距,有助于帮助查找问题根源,确立培训重点内容;培训需求分析可以改变企业固有分析方式,当组织面临变革时,及时的培训需求分析将有助于企业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培训规划,迅速配合企业的变革;培训需求分析可以评估培训的成本与价值,企业培训是一项内部投资,其目的在于通过企业培训,提升员工价值,获取更大的收益;培训需求分析为企业培训考核提供依据,根据培训需求分析,制定的企业培训需求和目标,能为培训绩效测评提供考核依据。

三、中小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培训需求分析是保证企业培训具备相应有效性的必要手段,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要求能够客观评估企业、部门及员工的具体情况。目前,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企业的培训体系的不完善,企业对培训意义认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导致企业培训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培训效果负增长的情况。

(一)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不规范。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人员去从事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工作,也有相当数目的企业在培训前不会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工作,没有结合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盲目地为员工进行培训,这样不仅浪费了公司的资金而且还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质疑培训的作用,从而轻视企业培训工作,造成恶性循环的结果。

2、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忽略了企业的战略导向。只有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形成的人力资源策略,才能使企业的培训活动发挥其战略价值。然而,大部分企业的战略意识还相对淡薄,做培训需求分析时忽略了企业的战略导向,导致企业的培训理念不明晰,企业各级对培训内容以及培训的目标不能达成一致,影响企业培训效果。

3、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缺乏科学性。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企业中,培训需求的随意性很大,没有明确的科学的技术方法指导,不能保证企业培训需求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缺乏科学的技术方法的指导,可能会使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结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从而削弱了企业培训的效果,无形中浪费了企业的培训成本。

(二)建议

1、在制定企业培训计划之前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企业培训工作的基础,只有通过合理的培训需求分析得到的企业培训需求,才能为企业制定出具有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培训方案。

2、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应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着企业的方向和对企业人才储备的要求。中小企业要想实现其战略目标,就必须有相应的人才保证,虽然企业可以通过招聘等手段来获取人才,但这并非是解决企业人才储备的最佳手段。因此,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企业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才能保证培训效果,促进企业的发展。

3、规范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中小企业要将人才战略提升到企业的战略层来考虑,提升企业管理者的专业水平,让企业的管理层认识到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制定培训流程、步骤,明确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地位;增加培训需求分析的专业人才;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结合多种培训需求分析方法,确定企业的培训需求,使业的培训活动能够有效进行,保证企业的培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小企业相关管理者一定要明晰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提高对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意义的认识,重视并支持企业的培训工作。在企业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结合的模式,严格按照分析步骤执行,以此制定的培训方案,才能使企业的培训达到预期目标,创造高效的业绩,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主题培训论文

运用了理论实践和还有实际情况结合一起得出技能培训论文篇11焊接理论和实作培训要求焊接理论要求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规定,培训初、中、高级电焊工需经不少于280、320、240标准学时,技师与高级技师均不少于200标准学时。高级焊工培训要求。焊接实作培训要求学习和掌握焊接技术有很多难点:老师(师傅)讲解焊接技术操作要领并焊接样品老师手把手教学生操作学生按要领去操作老师纠正学生的偏差学生反复练习老师不断纠正达到老师要求。焊接学习历程,学员初始接触焊接时,因好奇心驱动,进步较快,进“T1-入门期”;但经过一段时期后,随着对焊接技术要求的提高,水平不但没增长,反而会下降,一知半解,进“T2-徘徊期”;再经过反复的焊接练习、巩固和提高后,从模仿到熟练,尽管也有失败,但一次次尝试会更加成熟,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增强,进“T3-提高期”。焊接需要掌握角度、速度、电弧长度、焊接参数(电流、电压等),还要处理好接头焊缝坡口的形式,高度、宽度等,避免夹渣、气孔、咬边等焊接缺陷。如果焊接不好,一定要检查焊接电流与电压、焊条或焊枪角度、焊接电弧长度、熔池形状、前进速度、两边停留时问,如此多的要求,往往顾此失彼,难以掌握,解决的唯一办法只有多练习、多观摩、多总结,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2实作技能测试实作技能测试,可用板状试件的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管状与管板试件的水平固定焊、垂直固定焊、全溶透T型立角焊等内容。高级焊接工测试为管对接水平固定焊5G(焊条电弧焊SMAW),如图3所示;测试要求;评分标准。焊接设备选用ZX5-400整流焊机,焊条型号E5015;规格Ф、Ф。焊接时,操作方法和工艺参数选择不当,容易出现裂纹、气孔、夹渣、背部内凹、焊瘤、焊道偏移等焊接缺陷,将严重影响焊缝质量。焊缝表面存在裂纹、更改焊接位置、管料表面灼伤、漏焊、焊接时间超出定额30%的将直接不合格。焊缝成形均匀、平直、高低宽窄一致的焊缝外观(正、背)是合格的。经过认真实作培训的都能达到合格要求。3焊前检查,确保安全生产焊接时,电弧、熔池将成为热电磁和光的通路,主要有电击危害、弧光辐射、噪声、烟尘和有毒气体危害,直接损害人的身心健康,故焊接场地应有良好的通风,以减少毒气与烟尘的侵入;焊接前,应穿戴好劳保用品和防护面罩,避免弧光灼伤皮肤;保护好眼睛,保持干燥绝缘,防止触电等。检查电焊机额定电压与电源电压是否匹配;检查电焊机壳接地是否良好,内部各连接处有无松动,有无金属杂物;检查电焊机一次、二次绕组是否良好;合闸时,应避开电弧;合闸后,若电焊机有异响或弧光时,应立即拉闸;检查焊接周围有无易燃易爆物品;准备好消防器材;摘挂一次线应拉闸;工作休息时,应拉闸,夹钳须放置在绝缘处;完工后,要及时拉闸、断电、盘好线。4结语焊接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钢板、钢管、焊条、焊丝和气体等焊接材料,用电量很大,焊接操作技能性强,为保证教学质量,理论和实训课程须达到30%、70%,实训成本比其它专业高得多,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焊接水平并不高,而企业却需要高技能焊接人才。当地企业通过系统培训,采用练中学、学中练,按工位或单项强化培训,能对各种材料运用多种焊接方法施焊,熟练掌握焊接技能,做到规范性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已足够企业使用,培训只增长员工才干,对企业没有多大益处,即投入小于产出。由于有这样的认识,很多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是走形式、赶过场,多是以应付为主,由于缺乏明显的效果,长期以往员工培训就被渐渐视为无用。...

一般论题都不是问句的形式呢。

有效培训指的是在进行培训时,将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有计划地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激发员工的创新动力,使员工更加胜任本职工作的管理活动。有效性可从以下标准测量:员工素质(包括知识和技能),员工的行为和态度,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如何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一)改变培训的理念 (1)改变高层的培训理念 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重视培训,在决定是否采取某一项培训时,一定要进行详细的、深入的调查,依据企业的现状、所处的环境及发展目标,详细的制定出各部门、各岗位的培训计划,根据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做到培训有明确的目标。 (2)更新员工的培训观念 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让员工意识到培训是员工获取知识与提高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培训能为员工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坚决杜绝员工应付了事的心理,有的员工认为培训仅仅是为了拿到相应的等级证书,还有的把培训当作一种福利待遇来看待。让员工从心底意识到培训是真切的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事件,让员工树立忧患意识,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 (3)建立起针对全体员工的培训体系 企业的所有员工都是企业的一部分,而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任何一个员工的贡献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建立的培训体系务必要针对全体员工,并且要有层次性,即: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一线工人,对他们的培训要有区分。最终要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员工培训体系,确保全体员工都能收到最适合自己的培训。 (4)培养出自己的培训师 企业一定要有意识的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培养出企业自己的培训师。在企业内部寻找经验丰富,理论积累比较深厚,又乐意与大家分享成果的人,可以通过各部门推荐,本人自荐的方式,人力资源部进行考核择优选用的方法。确定某人来授课时,提前通知以便让他有足够时间进行准备。如果培训师没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的教育,可以对其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5)培训是“随时、随地、随人、随事”的 现在许多高层认为,培训一定要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好的专家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其实专家仅仅是对某一行业有共性的认知,对你的企业的了解仅仅是通过公司简介和大众媒介。反倒是内部员工是最了解本企业的人。企业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到内部员工的交流也是一种培训,企业进行的新年报告会也是一种培训。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培训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5]。 (二)完善培训的操作 企业要科学发现培训需求,合理安排培训活动,优选培训内容,努力创新培训方法。 (1)培训前要做好需求调查 做好有效培训需求分析是取得培训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基础,它既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规划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因此,它是整个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6]。要切实了解员工的需求,了解管理人员对培训的期望,结合组织的培训计划和战略发展计划,有针对地开展培训。培训活动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场所、教材、聘请资深培训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运用灵活、便捷的培训手段,有助于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只有对企业进行具体的分析,才能准确地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确定培训是否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方式。 (2)优选培训内容 所谓优选培训内容即是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选择不同的教材。根据培训项目设计适宜的培训内容,主要是不同的岗位,要求具有不同的工作技能,员工现有状况和应有技能之间的差距,就是我们要培训的内容。根据这个差距来精心设计课程,组织教师编写培训教材,准备教案,实施培训。 (3)创新企业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可采取课堂讲座、专题讨论、案列分析、实地考察、撰写论文等。总之为了让员工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培训,对培训产生兴趣, 培训的形式应该在可能的范围内保持足够的灵活。 (三)健全培训的控制与评估机制 (1)控制的方法主要三种: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 在进行培训之前,要科学预测培训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比如现场秩序混乱、严重偏离培训主题等等事情,要提前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现场控制,即是管理者在培训现场,指导培训工作的实施。反馈控制,是在培训结束以后,针对培训出现的结果来发现培训中的偏差和纠正偏差,总结经验和教训,以防止下次继续犯类似的错误。 (2)健全评估机制评估是实施培训项目中最难做也是最不好做的工作,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培训是否具有有效性,要通过评估才能搞清楚;只有通过评估才能总结出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培训顺利开展打好基础;也只有通过评估,才能为领导层的培训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国内外企业实践比较流行的有5种综合性评估方法即:目标评价法、绩效评价法、关键人物评价法、测试比较法、收益评价法。但是最流行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估模式,我们只有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培训效果评估方法才是最好的。

园长培训论文题目怎么写

要看你写什么论文了,但论文题目切忌范围不能太大,因为太大范围的论文我们是光靠你一个人是做不出来的。具体一些更好。可以写如“探析。。。原因及解决对策”、“浅析。。。”都是比较标准和常用的2种论文题目格式。

你的题目是什么,?把你的题目修改一下就可以了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以下是部分问题及对策,可供参考。四、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满意度的对策建议(一)强化实习管理,建立反馈机制高校在实习管理制度存在许多的问题,列如:对学生监管薄弱、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低等。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应该强化实习管理,关注学生在实习中的问题,规范实习组织、实习过程、实习安全、学生实习的各方权责等的管理。还要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建立学生反馈机制有利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在实习过程的方方面面,以及学生权益受损时学校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维权等活动。强化实习管理,建立反馈机制有利于学校实习制度的完善,和学生的述求的到反馈,从而提高实习积极性和实习满意度,为培养高质量教师奠定基础。(二)提高“双导师”的指导质量指导老师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一盏明灯,他能为学生指明方向,所以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中是很重要的存在,当前指导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指导老师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二、指导老师指导人数多,力不从心,三、指导老师指导片面随意现象,四、指导老师不作为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园所与学校要积极调整,科学合理的分配指导老师。学校指导老师拥有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在实习中专业的理论知识指导对于实习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高校首先要解决指导老师不对口的问题。其次就是解决老师指导人数多的问题,笔者认为一个指导老师最佳指导人数在1-3人。最后指导老师要有责任心,指导学生的内容要有很强的专业性,指导要及时,指导内容和方式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在指导的内容、方式上园所指导老师也要加强指导的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只有学校和园所指导老师双方同心协力,以一致的培养方向,去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提高指导质量,使教育实习的效果做大化,为培养高素质教师奠定基础。(三)构建“校-园”合作共同体教育实习是国家培养高质量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是高校一方的责任,而是高校和幼儿园共同的责任,只有高校和幼儿园共同努力相互支持,明确教育实习的目的、培养方向、培养计划等,才能向着国家培养人才的大方向努力。教育实习的到幼儿园的支持,有利于校-园双联动,提升实习的质量,为学生毕业后进入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要做体验式的课程安排,在平时的课程安排中多向学生说明实习工作的不易,学生在实习中所面临的挑战等。校-园双管齐下,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实习的层次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越。近些年,高校和幼儿园的多方合作的成功案列屡见不鲜,而构建“校-园”合作共同体是大势所趋,是国家和社会所期盼的,当前三胎政策的开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迫切感有强了一分,所以高校和幼儿园的责任和担当就重了一分。高校和园所合作是共赢的,只有“校-园”相互协助支持,达成一致的培养方向和实习安排计划,那么教育实习的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提高会最大化的实现,校-园共同为国家培养“四有”的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四)学生应保持适度的实习期待,增强心理素质通过问卷的数据分析和访谈的内容发现学生对教育实习的期待值普遍较高,而导致这样的原因是:一、由于疫情的原因学校没有开展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对幼儿园的了解少,期望高;二、学生自身的理想主义,社会经验的缺乏等因素,导致学生只想到了实习过程中好的一方面,而坏的一方面学生并没有预想到。然而学生对实习的期待值越高,那么对实习的满意度就会越低,所以让学生保持适度的期待值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学生自身要充分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明确实习中自己将会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全面的去认识和正确看待教育实习,其次还要提高自我认识力,不要过度的高估自己,也不要过低的低估自己,保持良好心态,多与老师沟通实际实习中的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实习计划,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低,在实习中面对很小的问题时,心里的接受度低,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本来对实习信心满满的,但是去实习后发现自己心理挺脆弱的,平常看起来挺坚强,但是一遇事就想回家,就想找老师,可能我在实习前身体准备好了,心里没有准备好吧”。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学生的心理素质差,所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很重要。在学生实习前老师和学校要帮助学生对实习保持适度的期待值,提高自我认识力,增强心理素质。只有这样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才能守住初心,增强专业认同感,提高自我专业能力,学生才能在实习中收获更多知识,教育实习的目的才能达到,实习的质量才会有所提高,高素质教师的培养才会有所突破,国家和社会的期望才不会被辜负。

企业员工培训的论文题目

据学术堂了解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按范围来可以分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按功能来分有六大模块:1、人力资源规划;2、招聘与配置;3、培训与开发;4、绩效管理;5、薪酬福利管理;6、劳动关系管理。下面供大家选题参考!一、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1、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2、我国人才测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3、浅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4、河北省人才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完善研究5、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6、组织结构对服务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7、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8、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9、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探析10、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分析11、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12、某某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13、女性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14、论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分析15、浅议女性劳动力就业歧视16、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17、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原因分析18、农村劳动力(或女性劳动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刍议19、中国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20、对城市人才流动现状分析21、人才培养和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22、高技术人才国际流动的研究23、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障因素分析24、安徽省“江南集中区”××人口政策分析25、合肥师范学院毕业生入伍状况调查研究26、合肥师范学院大学生西部支教状况调查研究27、××(地区)公务员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28、××(地区)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研究29、论现代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以××为例30、电子政务环境下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以××为例31、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xx地区的调查分析32、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届毕业生为例33、中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34、中国劳动力流动与户籍问题研究35、女性职业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36、人力资本、创新与经济增长37、人力资本、政府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38、人力资本外溢与经济增长39、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40、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研究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1、基于战略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浅谈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3、论人力资源管理对酒店旅游业的深远意义4、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增值服务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及对策略6、浅析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7、从人才危机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8、家族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出路9、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凝聚力10、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11、我国零售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2、人力资源价值和企业价值评估13、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中的重要性14、如何在中小企业(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家族企业等)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职能15、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大中小型企业、家族企业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究16、某企业(或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管理创新模式探析17、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某企业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18、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核心员工(或知识型员工)管理问题与对策19、浅谈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家族企业、中小企业、核心员工、知识型员工)员工流失与管理20、影响员工流失的组织因素分析21、 ××企业团队建设问题探讨22、某企业职工结构与素质分析23、餐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与探索24、人事档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与要求25、新型用工模式--××公司劳务派遣简析26、浅谈××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27、制造行业员工租赁模式探讨28、浅谈“鲶鱼效应”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为例29、××公司团队精神的培育30、论××系统人力资源外包的利与弊---以××为例31、××企业异地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32、论××公司因人制宜的沟通艺术33、浅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34、天天快递公司快递员行为研究35、浅谈员工的压力管理---以××为例36、××公司员工忠诚度的培养37、企业在不同盈利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索38、政府创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39、民营风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三、人力资源规划论文题目:1、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问题研究2、论我国企业中的工作分析与人员匹配3、论职务分析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4、企业国际化经营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5、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研究6、中国集装箱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7、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研究8、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研究与设计9、人力资源战略的分类选择与构建贯彻研究10、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选择研究1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研究1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研究13、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分析14、外包: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发展方向探析15、外资零售企业在华人力资源战略及实施策略研究16、私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途径探析17、试析马克思《青年在职业选择时的考虑》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联系18、上市公司人力资本现状剖析19、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策略选择20、××公司员工手册核心内容设计21、××企业基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外包策略22、壹正装饰有限公司人力需求调查四、招聘与配置论文题目:1、浅谈现代企业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2、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研究3、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4、西部(或农村、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家族企业等)人才引进机制研究5、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分析6、论企业员工招聘风险7、国有企业(或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管理人才选拔问题研究8、企业重组(或并购、战略进攻等)中的人力资源匹配研究9、论大学生求职简历中虚假信息的甄别10、论招聘虚假信息分析11、校园招聘有效性的思考---以××为例12、某企业人员招聘与岗位分析设计13、某企业员工招聘实践技巧14、企业主要招聘渠道的效能比较分析---以××为例15、××公司人才招聘队伍技能组合模式及效果研究16、XX公司岗位职责说明书17、浅析企业招聘中背景调查的重要性---以××为例18、××公司网络招聘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9、××公司安徽地区本年度员工招聘计划与配置设计20、人才测评在××公司中层人员招聘中的应用21、××公司内部竞聘方案设计22、××校园招聘人才选拔体系的设计与研究23、××现代企业竞聘上岗的流程设计24、浅谈××汽车专卖店招聘渠道及解决方法25、结构化面试在选拨中层管理人员中的应用---以××为例26、××销售公司总经理竞聘方案设计27、试论群体决策法在××公司招聘中的应用28、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销售顾问招聘问题研究29、统一集团人员招聘现状及政策分析30、××企业人员招聘渠道开发的现状及改进31、A公司招聘体系构建研究五、培训与开发论文题目:1、如何挖掘员工的潜能2、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分析3、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研究4、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5、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6、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的建立7、企业培训资源研究8、岗位管理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9、浅议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10、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11、农民工培训现状与问题分析12、我国中部(或西部)地区人才(或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13、人力资源自我开发问题探析14、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1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浅论16、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7、论培训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作用18、中小企业(或家族企业等)员工培训现状与对策分析19、浅议家族企业吸纳人才和人才培养问题20、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等)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浅析21、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等)人力资本投资的初探22、论在职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23、论人员素质测评(或能力测评、职业性向测评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24、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25、论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建立26、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方式研究27、中国现代人力资本形成研究28、企业人员招聘的经验选择、诚信和雇佣合同研究29、我国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研究及模型构建30、国有企业技术人才流失内在动因与对策研究31、A公司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案例分析32、企业核心员工管理分析33、核心员工管理机制的构建34、企业员工满意度管理研究35、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管理研究36、建立完善的企业人员素质测评系统的探索37、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38、跨国公司的员工培训39、团队精神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40、浅析白领女性的竞争地位及其改善措施41、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问题探析42、××公司新员工岗前培训设计43、××培训机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以XXX培训机构为例44、××公司基于岗位职责的培训者培训设计45、户外体验式培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以××为例46、基于角色的HR从业人员的培训浅析---以××为例47、基于胜任力的培训效果评价模型研究---以××为例48、民营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要求及培养---以××为例49、××酒店在岗英语培训规划设计50、××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设计51、××公司内训师开发与管理方案设计52、××公司××人员年度培训计划设计53、试论××公司90后员工的培训管理54、新东方集团对市场专员培训计划55、女企业家人力资源开发障碍分析56、性别差异与职位升迁问题研究57、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六、绩效管理论文题目:1、浅谈员工绩效管理2、关于构建人力资本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探讨3、浅谈企业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4、论职务晋升的激励作用与公正原则5、企业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6、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7、人际冲突对于销售团队绩效的影响及应对策略8、浅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保险业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监督机制10、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11、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12、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13、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14、信息不对称与绩效评价研究15、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探析16、论绩效管理中的沟通问题17、浅析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工具-----平衡计分卡18、360度考评法的组织与实施19、论访谈法(或记实法、观察法等)在企业管理的运用与建议20、论中小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的问题及完善21、如何开展企业目标管理22、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23、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24、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25、民营企业(或国营企业、中小企业、家族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构建26、论企业员工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及策略27、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探讨28、企业中层管理者工作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29、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30、浅析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办法31、加强绩效考核,努力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32、机械制造企业研发类员工绩效考核研究33、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34、现代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评体系研究35、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研究36、论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37、员工绩效考核与薪酬评估38、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法研究与应用39、论肯德基的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40、基于平衡计分卡的XXX公司/职位绩效考核设计41、XX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内部晋升的局限性分析42、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绩效管理初探---以××为例43、××公司破解绩效管理中“轮流坐庄”之法44、××公司非正式员工激励问题七、薪酬福利管理论文题目:1、浅谈薪酬设计2、薪酬制度改革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研究3、福利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4、 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5、工资管理制度的比较分析6、公司如何平衡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7、薪酬制度与员工激励问题初探8、工资决定因素与企业劳动工资改革分析9、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员工持股计划10、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11、企业高管薪酬和公司业绩关系研究12、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与体系13、知识经济下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及其应用14、关于企业(或国有企业、家族企业等)年薪制的思考15、关于经营管理者长期报酬激励机制的探讨16、销售人员能力差异、薪酬机制偏好及团队协作关系研究17、XX公司一线员工薪酬体系设计研究18、高校教师现有薪酬满意度的实证研究19、国有改制分流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的研究与设计20、在华日资中小型企业人才队伍激励方案研究21、美国薪酬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22、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23、XX人员薪酬水平与薪酬满意关系的实证研究24、××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探析25、企业员工全面薪酬要素组合模式实证研究---以××为例26、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薪酬分类与员工偏好研究---以××为例27、××公司产异化管理模式在薪酬政策中的应用28、××公司内部薪酬差距对组织未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29、××公司的技能薪酬设计探讨30、××公司集合年金制剖析31、浅谈××公司的宽带薪酬设计32、××公司基于岗位评价的薪酬设计33、浅析××中小企业岗位定薪设计34、浅谈员工的精神福利--员工援助计划EAP35、浅析××公司组合工资制度的设计36、企业“密薪制”与“明薪”制比较分析37、可口可乐公司薪酬管理制度之我见38、金立企业员工薪酬管理39、我国行业工资差异之演进及其原因40、自助式福利体系的设计八、劳动关系管理论文题目:1、谈《劳动合同工法》与非正式员工的雇佣关系2、解读劳动合同法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3、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初探4、论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员工关系管理5、论养老保险基金(或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的筹集与管理6、如何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基金(或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7、现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8、矿业公司劳动保险管理系统研制与实施9、我国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10、股份合作制企业劳动关系初探11、劳资纠纷之防范及应对策略12、论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得协调机制13、中国现阶段“三资”企业劳资关系研究14、私营企业薪酬制度对劳资关系的影响分析15、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以××为例16、浅析核心员工离职的关系管理---以××为例17、浅谈劳动合同法下企业劳动用工风险管控---以××为例18、××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表设计1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立法建议20、对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若干思考21、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不足与完善22、主观幸福感与工作行为的关系探讨23、人格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探讨24、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措施研究25、关于企业员工职务晋升探讨26、员工离职的传染性研究九、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论文题目:1、精益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2、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与创新3、在金融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转化4、试论人力资源资本化5、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研究6、关于弱势群体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讨7、论强化理论(或期望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等)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运用8、人本管理理论探析(或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分析人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等)9、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运用10、如何在组织管理中建构个性化管理机制11、论某组织的员工忠诚度(或满意度)建设(或员工忠诚度与满意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等)12、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企业核心员工)的忠诚度(与满意度)13、论情绪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作用)14、区域性(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国西部地区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探析15、员工差异化管理模式浅议16、论大学生自主创业模式选择17、人力资源管理者××沟通技巧的实证分析18、浅谈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以××为例19、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以××为例20、浅析九型人格在××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应用21、略论KPI在××公司的运用22、柔性管理与企业绩效

确定选题是撰写论文的首要工作,好比冲锋陷阵的先头部队,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就是把选题看作论文写作成功的一半。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管理学专业各方向的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力资源管理 师二级论文题目参考

1、IT零售业人才流失对策研究

2、IT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建设实践研究

3、IT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薪酬制度设计

4、IT企业如何应对员工流失

5、IT业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6、标杆管理在电力系统中的研究和运用

7、布料加工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8、产业结构变动与宏观人力资源开发

9、成才素质研究系统

10、成长期企业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1、成长型软件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与对策研究

12、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分析

13、创新经济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14、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思路

15、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16、从“委托---代理”关系看现代公司激励

17、从成功企业看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18、大学 毕业 生应聘中的误区及改进 方法 探讨

19、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探讨

20、弹性就业与灵活就业问题的研究

21、电器零售连锁企业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

22、对H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思考

23、对企业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思考

24、对失业者再就业激励机制的探索

25、对我国实行经理股权激励的理性思考

26、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促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27、防止 广告 公司人才流失的对策研究

28、房产中介企业新员工培训机制探讨

29、房地产行业人才流失及对策研究

30、福建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策略研究

31、福建软件企业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32、福建省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福建省烟草商业公司基层人才留用对策分析

34、福建中小型生产企业绩效管理应用研究

35、福州房地产企业员工招聘选拔方式的探讨

36、福州服务业培训后人才流失问题研究

37、福州软件企业中高级专业人才招聘策略研究

38、福州市物业管理企业关于人才有效招聘的对策研究

39、福州长和公司薪酬管理现状分析

40、岗位管理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41、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率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42、高科技企业的薪酬战略设计

43、高科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研究

44、高科技中小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研究

45、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46、工程咨询行业人才派遣模式探讨

47、工资管理制度的比较分析

48、工资决定因素与企业劳动工资改革分析

49、工作分析在公交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50、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

电大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1、老挝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研究

2、国家级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3、行政管理与民主参与问题的相关分析

4、现代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5、实现企业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与对策

6、论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

7、行政 文化 建设与行政管理现代化研究

8、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9、论省联社淡出行政管理的改革方向

10、我国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及其改革——兼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机构性质

11、论我国地方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优化

12、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

13、打造新型政府,积极适应行政管理新模式——基于“移动互联网+政务”模式的探析

14、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15、 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6、 国家公园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17、 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18、我国行政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学科与职业关系研究

19、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模糊评判——以高等院校为例

20、 地方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研究

21、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工商行政管理规章的决定

22、 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23、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研究

24、 当前我国监狱行政管理体制运行困境及改革研究

25、企业行政管理现状和创新举措探讨

26、关于提升科研行政管理水平的思考

27、论现代政府治理环境下的行政管理法制化建设

28、植物新品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9、 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研究

30、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的挑战、机遇和发展策略

31、政府职能转变下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32、治理理论视域下中国港口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33、行政管理体制垂直模式与属地模式效能比较——以 安全生产 监督为例

34、基于行政管理的规划许可分类

35、我国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6、 旅游城市行政管理体制优化对策研究

37、浅析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现状

38、中国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回溯性研究

39、 西安市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

40、对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

41、 大部制下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42、浅论中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43、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新商事登记制度中的职能定位研究

44、 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推进社会治理研究

45、中国古代国家治理观念的汉代“黄老”展观——《淮南子》行政管理思想论纲

46、电子政务在行政管理中的价值及作用研究

47、浅析行政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48、构建集中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

49、 对失信企业应采取哪些协同监管 措施

50、企业行政管理的现存问题及改革建议

教育 教学管理论文题目

1、教育质量监控若干问题研究

2、教育质量新视野

3、中小学班级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4、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5、学习方式转变实践研究

6、自主学习实践研究

7、合作学习实践研究

8、探究学习实践研究

9、有意义学习实践研究

10、创新学习实践研究

11、教学的生活性

12、教学的发展性

13、教学的生命性

14、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5、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16、新课程与学校管理改革

17、好学校的标准研究

18、优秀教师的标准研究

19、好学生的标准研究

20、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研究

21、论教育市场化

22、论教育产业化

23、论教师劳动的经济价值

24、我国义务教育投资问题、原因与对策

25、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26、论知识经济背景下教育的应对

27、WTO与教育改革

28、论述教育投资评价

29、教师职业流动的经济学分析

30、大学生收费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31、班级规模与学生成就

32、论义务教育效益发展战略

33、中美教育观比较

34、论教师专业化的国际趋势

35、国际终身教育的理念与政策分析

36、西方校本管理的特色与启示

37、西方国家教师教育政策新动向

38、国外素质教育面面观

39、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与对策

40、论学校办学质量评价

41、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42、论教师劳动的特点

43、教育乱收费的原因与对策

44、家长择校热透视

45、知识经济与教育改革

46、教育产业化之我见

47、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困境与对策

48、论教师劳动的价值

49、论教师职业的地位

50、民办学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管理学专业各方向的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管理科学论文题目(2)

★ 本科管理科学论文题目

★ 不同专业的mba论文题目推荐

★ 管理学理论论文精选

★ 管理学论文范文精选

★ 大学管理学论文范文

★ 管理学论文范文

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人力资源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企业员工培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员工培训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文章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即有学习能力、情感能力、管理能力,并探讨了提高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方式,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

关键词:辅导员;核心能力;培训

一、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

1.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功能

职业是个人在社会劳动中从事具体劳动的体现,职业功能是职业实现的社会功效、价值,即“该职业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辅导员的职业功能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界定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并详细解释了辅导员的能力特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知识,具备较强的教育引导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调查研究能力、重大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复杂问题和形势的分析判断驾驭能力[1]。本文将这些能力特征投射到辅导员实际工作中,将其概括为八项职业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学生事务管理、危机事件应对、科研。不难看出,高校辅导员承担了较多日常事务性工作,更承载了较强的教育教化使命。

2.高校辅导员的核心能力

所谓辅导员核心能力,就是辅导员立足岗位特殊性,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和工作实践,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促进大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指导、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过程中所运用的、不可或缺的、独特的、能切实提高工作效果的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针对性、感染力、吸引力的综合能力[2]。笔者从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提炼出三大核心能力:学习能力、情感能力、管理能力。其中每项核心能力中又可细分为若干内容,如学习能力中的学习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既有专业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等,也有在处理日常事务中遇到的技能知识,如信息处理、新软件的使用等。见表1。

二、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获得

1.入职前获得的核心能力

学习能力:教育部对高校辅导员的入职条件有“大学本科毕业”的学历要求,及是“中共党员”的政治要求。一般来讲,能够顺利应聘成为辅导员的个人,其一定具备较深厚的知识储备,掌握相关的技能,如要向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辅导员必须先自学就业政策;要指导学生开发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就必须先了解开发的总体步骤,等等。辅导员还应掌握基本的知识创新能力,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共情能力:共情,也称为同理心,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辅导员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共情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变“说教”为“感染”。共情能力多表现为耐心倾听、设身处地、敏锐思考的能力。共情恰当时,学生能够感受到辅导员愿意了解自已、帮助自己,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这也就迈开了思想工作的第一步。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应该是清楚地明白交流的对象、目的、方式、手段,这些能力是在大量的生活经历中逐渐获得的,而沟通能力的提高是具有持续性的,在人的不同阶段都存在提高的空间。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大量的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页有助于他们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2.入职后获得的核心能力

辅导员工作的大部分核心能力是随着工作的开展,辅导员岗位角色的深入逐渐积累形成的,并且需要通过计划性、目的性较强的培训予以强化。情感能力中的“自我定位能力”,即进入工作后能否准确定位工作角色的能力。很多辅导员是应届毕业生,没有太多的工作经历一下子从“学生”到“老师”,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他们能否尽快适应新角色,真正担当起“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引导学生学业、职业规划,成人成才”的重任,与能否准确地自我定位有直接的关系。教育部对辅导员的定位是德育教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以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只有尽快地准确定位自我、调整自我,才能较好地完成工作赋予自己的使命。工作中自我定位能力往往需要实际工作后得以体现与发展。管理能力:包含规划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并非空洞的说教,是通过管理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体现的,管理任务很繁重,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才能完成。管理中普遍使用到的功能在党团的工作、贫困生工作、奖助学金工作、就业工作、心理工作等中,需要规划、组织、控制。因为单靠自己亲自做所有的工作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充分发挥管理的功能,合理地安排学生做一些辅助工作,其中应根据各项工作的要求与学生的特点,对工作进行分类,向学生授权、分工,人尽其能,并采用相应的管理制度使之形成有机的组织结构(如学生会、班委会等),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这就是管理的组织职能。此外,辅导员还需要较强的控制能力,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三、围绕核心能力建设的培训

1.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我定位能力

美国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认为,可以根据年龄将每个人的人生阶段与职业发展配合,且每个阶段各有其发展任务,他将生涯发展分五个阶段: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辅导员的成长正是要经历一个这样的职业匹配的动态过程[3]。根据相关的研究,高校辅导员对工作的自我定位与要求大致有以下四类:一是职业型,仅仅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二是学者型,这类辅导员有着较高的学识素养,以知识学习为工作兴趣;三是事业型,把自身的工作当作一生奋斗的事去干;四是教育家型,这类辅导员的层次最高,真正契合了教育的本质目的[4]。部分辅导员感觉工作繁琐、压力大、没发展,这实际反映了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对自我定位不清,动力不足。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与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分不开的,辅导员培训中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其中,它能帮助辅导员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采用SWOT分析法等,结合时代特点,确定最为理性的职业奋斗目标,促进自我定位能力的提升。该类培训应关注辅导员自我分析、职业潜力、阶段性规划,帮助辅导员制定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努力向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发展。

2.多途径培训,提升管理能力

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组织、计划、控制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工作经验的累加,经验来源于亲身实践与外部培训,为提高培训的效果,途径及形式应多样化。如进行辅导员岗前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专家讲座等培训,这类培训方式优点在于人员与时间安排相对集中,知识传授较系统化,有利于集中学习。近些年来职业技能竞赛被越来越多地引用到辅导员工作领域,正因为职业能力大赛很好地为辅导员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在培训工作中应当借鉴职业技能竞赛对核心能力的指向功能,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设置,充分考察辅导员的专业技能与个人魅力,强调辅导员人格素养的完善与丰富,这就要求技能培训方案要十分缜密全面,这也是对辅导员培训提出的更为高级的要求。

3.提升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是个人与组织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工作之后的持续学习深刻地影响着个人与组织的发展潜力。《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关于职业守则的规定是:辅导员要“坚持终身学习,勇于开拓创新,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及相关学科知识,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参与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不断拓展工作视野,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想要胜任辅导员这一工作,必须提升主动学习的意识,养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学习知识、技能的能力是辅导员的一项核心能力,通过外部培训与自我培训共同实现,如开展辅导员座谈会、学习交流论坛等形式不断增强学习的意识,并增进“如何学习、如何提高自我”的自省性体悟。

4.由内及外培养情感能力

共情能力、沟通能力是一个人从幼年时期即可体现出的,工作后显现较为明显,而且随着工作的需要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类情感能力是由内而外体现出来的,自我体会、自我培养重于外部培训。如何理解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传达信息,都成为辅导员“内功”修炼的目标。辅导员要从根本上提高关爱学生的觉悟,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提高情商。在外部培训方面,高校应请专业人士传授共情与沟通的技巧,让辅导员“听得懂”“说得出”,促进师生间有效交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培养情感能力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我们的国家,并将实现自我价值同国家、民族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艾思明.高校学生辅导员核心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刘祥军,郑红运,陈道刚.大学辅导员成长体系的构建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11):83-84.

[3]项鑫,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7):240.

摘要:

培训需求分析作为系统培训的首要环节,不仅是培训实施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培训准确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多种研究方法,简述目前中小企业在培训需求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中小企业的培训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培训需求;分析

一、概述

所谓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一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工作人员等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一般情况,对企业培训需求的分析可以从战略分析、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人员分析和人员职业生涯分析五个方面进行。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基础,它对于培训方案设计、培训内容和培训后的评估有着重要作用。培训需求分析可以确认绩效、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差距,有助于帮助查找问题根源,确立培训重点内容;培训需求分析可以改变企业固有分析方式,当组织面临变革时,及时的培训需求分析将有助于企业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培训规划,迅速配合企业的变革;培训需求分析可以评估培训的成本与价值,企业培训是一项内部投资,其目的在于通过企业培训,提升员工价值,获取更大的收益;培训需求分析为企业培训考核提供依据,根据培训需求分析,制定的企业培训需求和目标,能为培训绩效测评提供考核依据。

三、中小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培训需求分析是保证企业培训具备相应有效性的必要手段,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要求能够客观评估企业、部门及员工的具体情况。目前,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企业的培训体系的不完善,企业对培训意义认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导致企业培训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培训效果负增长的情况。

(一)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不规范。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人员去从事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工作,也有相当数目的企业在培训前不会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工作,没有结合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盲目地为员工进行培训,这样不仅浪费了公司的资金而且还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质疑培训的作用,从而轻视企业培训工作,造成恶性循环的结果。

2、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忽略了企业的战略导向。只有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形成的人力资源策略,才能使企业的培训活动发挥其战略价值。然而,大部分企业的战略意识还相对淡薄,做培训需求分析时忽略了企业的战略导向,导致企业的培训理念不明晰,企业各级对培训内容以及培训的目标不能达成一致,影响企业培训效果。

3、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缺乏科学性。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企业中,培训需求的随意性很大,没有明确的科学的技术方法指导,不能保证企业培训需求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缺乏科学的技术方法的指导,可能会使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结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从而削弱了企业培训的效果,无形中浪费了企业的培训成本。

(二)建议

1、在制定企业培训计划之前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企业培训工作的基础,只有通过合理的培训需求分析得到的企业培训需求,才能为企业制定出具有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培训方案。

2、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应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着企业的方向和对企业人才储备的要求。中小企业要想实现其战略目标,就必须有相应的人才保证,虽然企业可以通过招聘等手段来获取人才,但这并非是解决企业人才储备的最佳手段。因此,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企业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才能保证培训效果,促进企业的发展。

3、规范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中小企业要将人才战略提升到企业的战略层来考虑,提升企业管理者的专业水平,让企业的管理层认识到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制定培训流程、步骤,明确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地位;增加培训需求分析的专业人才;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结合多种培训需求分析方法,确定企业的培训需求,使业的培训活动能够有效进行,保证企业的培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小企业相关管理者一定要明晰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提高对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意义的认识,重视并支持企业的培训工作。在企业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结合的模式,严格按照分析步骤执行,以此制定的培训方案,才能使企业的培训达到预期目标,创造高效的业绩,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培训师论文题目

(一)员工培训的定义通常对员工培训的定义包括以下:“从狭义上讲,培训是指企业向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提高工作能力所必须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如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的过程。从广义上讲,培训应该是创造智力资本的途径。智力资本包括基本技能、高级技能、对客户和生产系统的了解以及自我激发创造力。”培训就是为企业利益而有组织的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的行为。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使员工更好的胜任工作,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从而实现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统一。“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为了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让员工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提升战斗力,个人能力,工作能力的训练。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可知,职场正确认知(内部心理过程的输出)的传递效果才是决定培训效果好坏的根本。”(二)培训的重要性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在于:1.培训能使新进员工尽快适应环境并胜任工作,达成工作目标;也能使在岗员工加深对岗位工作要求的理解,掌握胜任岗位需要的新技能,并最大程度的开发潜能。2.培训使下属员工的工作能力提高并减少失误时,就能减少管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解放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使其不再花费过多的时间为下属查漏补缺或者一直处于“救火员”的状态,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考虑企业发展及运营的关键问题。3.培训使员工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工作技能,提高开发和研制新产品的能力,促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从而在内部运营效率、产品市场拓展、客户开发与维护等方面,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业绩不断提高。4.培训提高员工对组织文化和组织目标的认同度,使之尽快融入公司,加强组织的凝聚力。当企业需要变革时,培训是极其有效的推进观念转变的方法,同时也帮助员工做好适应变革的技能准备。5.培训同时也具备激励作用,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我成就的意愿,为其职业发展铺垫道路,同时为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利于士气提升和组织稳定,有助于企业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实现。(三)培训管理体系在现代企业,基于组织的发展规划,把培训四要素,讲师、学员、教材、环境进行合理、有计划的组织,使之形成体系,对于企业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尤为重要。一般企业的培训管理体系分为三个层次:1.培训运作系统:主要由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评估与反馈等四个环节组成:(1)培训需求分析:指通过搜集组织及其成员现有绩效的有关信息,确定现有绩效水平与应有绩效水平的差距,从而进一步找出组织及其成员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差距,为培训活动提供依据。(2)培训计划: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的记录,从组织战略出发,在全面、客观的培训基础上,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者、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的预先系统设定。(3)培训实施:实质上是培训管理人员对各种资源协调统一的过程,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培训教材的选择与协调、培训场所的安排与布置;培训参与人员的确定与通知;培训现场的管理等。(4)培训评估与反馈:指对培训计划制定、培训项目设计、培训实施过程以及培训效果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并将培训评估的结果反馈给相关责任人。 2.培训支持系统:(1)培训师队伍建设:通常包括内部培训师和外部培训师,通常内部培训师更加熟悉企业现状,并对内部培训需求把握更加准确;而外部培训师的培训经验和技巧更加丰富,视角更加开阔。(2)培训课程与教材开发:包括企业内部自行开发的培训课程,以及外部引进的成熟课程及教材。3.培训管理系统:(1)培训管理机制:主要指培训管理组织机构、管理职责、权力约束机制等,主要包括培训归口管理部门,培训工作流程,培训管理人责任划分,培训职责的考核及评估等。 (2)培训管理流程:主要是为实现培训管理工作规范化,提升培训管理效率和质量,而对培训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安排的一种程序或步骤。(3)培训管理制度:指为确保企业系统顺利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与培训相关的制度、规范、管理办法等文件。 (四)培训方法培训方法即培训师对培训对象在培训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方法。培训师在培训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公司的培训需求和员工的个人需求,借助相关的具体方法,对培训对象的知识进行扩展或深化,并对其某方面的技术或者能力进行训练和提升。培训师可以借助的培训方法有很多,但最终目的都是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培训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课堂讲授法:是指培训讲师在课堂上通过语言表达进行讲解,系统的向学员传输知识、技能、态度等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象,浅显易懂,一次性传播给众多学员的培训方法。适用于一些理念性、原理性知识的培训,例如企业介绍、企业文化入门等培训等。优点是利于组织较大规模的培训,平均费用低,对环境特殊性要求低,便于讲师的运用和发挥。缺点是容易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不能满足培训对象的个性需求,培训讲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培训效果,方式较为单一,难以长时间调动学员的注意力。2.会议研讨法:是指在培训讲师的指导下,通过与受训学员之间的探讨研究,共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会议研讨法着重于培养学员独立学习、钻研的能力,允许学员提问、探讨和争辩。适用于学员自信心、自主和自控能力较强,喜欢比较宽松的管理方式和更多自由发挥空间的知识型内容的培训。优点是学员的现场参与性较强,利于学员开阔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员之间相互启发,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缺点是对讲师的要求较高,对学员自身水平也要求较高,不利于学员系统的掌握知识和技能,一般只能加深对课题相关知识和问题的理解。3.现场培训法:指让受训者通过实际干某项工作来学会干这项工作,即上级管理者或老员工一方面指挥和组织下属或新员工完成工作,另一方面作为培训者向受训人传授技能和知识。该培训方法的优点是花费的成本比较少,不需要脱产,但要求有必须的培训资料,否则容易流于形式。4.角色扮演法:指培训组织者为受训人员设定一个最接近现实情况的培训环境,指定受训人员扮演某种角色,借助角色的演练来理解其扮演角色的特质和内容,从而提高主动面对现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角色扮演法的优点学员的参与性强,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增加角色之间的交流,加强反应能力,通过学习认识到自身问题并改善;缺点是模拟环境不能代表现实工作环境的多变性,不具有普遍性,设计可能简单化,表面化。5.工作轮换法:公司有计划的让员工轮换担任不同的工作,从而达到考察员工的长处及弱点以及从事多种工作能力的培训目的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为有助于受训者确定自身的长处和缺点,改善部门间合作,利于公司从长期培养人才;不足是对受训者掌握复杂专业技术不利,对其保持和继承长期积累的传统经验不利。6.户外拓展训练法:是指“通过专门设计的有挑战性的课程,利用多种场景和活动方式,使参与者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磨炼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里素质和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增强团队意识。”主要适用于提高个体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类型的培训,使学员在不同寻常的户外环境下,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突破。7.E-learning培训法:全称为electronic learning,国内根据不同的含义分别译做“电子化学习”、“网络化学习”、“数字化学习”等,指基于互联网和相关技术信息手段,向受训者提供的一系列知识、技能等培训解决方案,具有知识网络化、学习随意性、学习内容持续更新、培训即时性、成本节约性、管理全程性等优点;不足之处是实践功能稍为薄弱,缺乏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课件的版权保护需要加强等。 (五)培训类型1.新员工入职培训:是指针对新进员工、到新岗位任职的员工开展的培训,也称为入职教育、上岗引导培训或职前培训。入职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把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岗位职责传达给每一位新员工,以指导新员工快速适应企业环境,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培训课程通常主要包括企业概况及组织架构、企业经营理念及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及薪酬政策、企业规章制度及员工行为规范、岗位工作职责与权限等。2.生产员工培训:是指针对生产人员而开展的各项培训。生产操作人员的素质高低、技能好坏、态度的认真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所能提供产品的质量,而产品质量又是企业生存的命脉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生产操作员工培训的总目标是通过培训提高生产人员的素质、技能与态度,使生产人员融入企业文化的氛围,保证企业的生产质量、进度与生产安全,减少企业在生产中的浪费,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在生产方面做出贡献。培训课程主要包括质量手册、现场管理制度、设备保养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等。3.管理人员培训:指针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人员是对企业从事管理类工作人员的总称,按其所处的组织层次不同,可以划分为基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管理人员培训,不仅包括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培训,还包括管理者的自我管理、管理方法、管理思维的培训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基层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直接指导和监督下属员工的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因此培训内容的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企业广告策划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2、管理人员选拔与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3、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主要动因与途径探索 4、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5、浅谈中小企业的人才战略 6、企业如何进行网络营销 7、我国轿车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 8、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研究 9、企业多元化投资战略探讨 10、论企业产品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11、企业品牌策略研究 12、论我国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13、加入WTO后我国零售业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14、论企业的绿色经营 15、多元化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16、高等学校品牌经营策略研究 17、论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 18、论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19、中小企业股份化改制探讨 20、名人广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21、中小型企业并购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探讨 2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23、论企业的集团化发展策略 24、员工招聘与面试技巧探讨 25、浅析企业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26、浅谈负债经营 27、论企业高层管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28、论商业零售企业营销战略管理 29、关于合理利用外资策略研究 30、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信息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31、中国商业体制下连锁经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32、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探讨 33、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 34、对我国税费改革的思考 35、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36、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竞争力探讨 37、论企业如何设施品牌战略 38、国有企业核心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39、论体制转换中的财政职能转变 40、论企业文化建设 41、试论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员工培训策略 42、论中国税收改革 43、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纳税服务工作探讨 44、企业战略并购研究 45、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46、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 47、企业并购中风险规避策略研究 48、论国有医疗机构改革 49、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若干问题探讨 50、论国有企业创新机制建设 51、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的供需矛盾分析 52、服务企业CIS的导入研究 53、论企业薪酬制度改革 54、现行税收征管模式评析 55、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探索 56、中国商品批发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57、现代商业连锁经营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58、现行增值税制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59、企业品牌战略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60、国有企业高级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61、我国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62、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探讨 63、国有大型零售商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64、中国民营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 65、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革探讨 66、网络营销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 67、体验营销的主要策略研究 68、中国加入WTO后零售企业经营对策研究 69、中国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70、关于中国名牌商品国际化的思考 71、当前我国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2、团队激励方法探讨 73、企业产品创新机制研究 74、生命周期理论在产品创新中的运用研究 75、产品广告策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76、试论满足需要与创造市场 77、我国批发商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或零售商)探讨 78、市场营销道德问题分析 79、“假日经济”营销问题探讨 80、对非营利组织营销问题的思考 够不?????

有效培训指的是在进行培训时,将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有计划地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激发员工的创新动力,使员工更加胜任本职工作的管理活动。有效性可从以下标准测量:员工素质(包括知识和技能),员工的行为和态度,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如何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一)改变培训的理念 (1)改变高层的培训理念 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重视培训,在决定是否采取某一项培训时,一定要进行详细的、深入的调查,依据企业的现状、所处的环境及发展目标,详细的制定出各部门、各岗位的培训计划,根据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做到培训有明确的目标。 (2)更新员工的培训观念 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让员工意识到培训是员工获取知识与提高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培训能为员工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坚决杜绝员工应付了事的心理,有的员工认为培训仅仅是为了拿到相应的等级证书,还有的把培训当作一种福利待遇来看待。让员工从心底意识到培训是真切的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事件,让员工树立忧患意识,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 (3)建立起针对全体员工的培训体系 企业的所有员工都是企业的一部分,而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任何一个员工的贡献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建立的培训体系务必要针对全体员工,并且要有层次性,即: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一线工人,对他们的培训要有区分。最终要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员工培训体系,确保全体员工都能收到最适合自己的培训。 (4)培养出自己的培训师 企业一定要有意识的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培养出企业自己的培训师。在企业内部寻找经验丰富,理论积累比较深厚,又乐意与大家分享成果的人,可以通过各部门推荐,本人自荐的方式,人力资源部进行考核择优选用的方法。确定某人来授课时,提前通知以便让他有足够时间进行准备。如果培训师没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的教育,可以对其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5)培训是“随时、随地、随人、随事”的 现在许多高层认为,培训一定要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好的专家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其实专家仅仅是对某一行业有共性的认知,对你的企业的了解仅仅是通过公司简介和大众媒介。反倒是内部员工是最了解本企业的人。企业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到内部员工的交流也是一种培训,企业进行的新年报告会也是一种培训。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培训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5]。 (二)完善培训的操作 企业要科学发现培训需求,合理安排培训活动,优选培训内容,努力创新培训方法。 (1)培训前要做好需求调查 做好有效培训需求分析是取得培训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基础,它既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规划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因此,它是整个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6]。要切实了解员工的需求,了解管理人员对培训的期望,结合组织的培训计划和战略发展计划,有针对地开展培训。培训活动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场所、教材、聘请资深培训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运用灵活、便捷的培训手段,有助于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只有对企业进行具体的分析,才能准确地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确定培训是否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方式。 (2)优选培训内容 所谓优选培训内容即是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选择不同的教材。根据培训项目设计适宜的培训内容,主要是不同的岗位,要求具有不同的工作技能,员工现有状况和应有技能之间的差距,就是我们要培训的内容。根据这个差距来精心设计课程,组织教师编写培训教材,准备教案,实施培训。 (3)创新企业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可采取课堂讲座、专题讨论、案列分析、实地考察、撰写论文等。总之为了让员工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培训,对培训产生兴趣, 培训的形式应该在可能的范围内保持足够的灵活。 (三)健全培训的控制与评估机制 (1)控制的方法主要三种: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 在进行培训之前,要科学预测培训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比如现场秩序混乱、严重偏离培训主题等等事情,要提前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现场控制,即是管理者在培训现场,指导培训工作的实施。反馈控制,是在培训结束以后,针对培训出现的结果来发现培训中的偏差和纠正偏差,总结经验和教训,以防止下次继续犯类似的错误。 (2)健全评估机制评估是实施培训项目中最难做也是最不好做的工作,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培训是否具有有效性,要通过评估才能搞清楚;只有通过评估才能总结出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培训顺利开展打好基础;也只有通过评估,才能为领导层的培训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国内外企业实践比较流行的有5种综合性评估方法即:目标评价法、绩效评价法、关键人物评价法、测试比较法、收益评价法。但是最流行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估模式,我们只有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培训效果评估方法才是最好的。

只能给你个大概思路,当做借鉴吧,行不行你自己决定。既然对比就要有实例,所以这类论文的基本思路就是例证和数据。中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最好举例有代表性的,然后总结分类。也可以现找资料总结分类,然后举出相应的实例。最好要有数据支撑。然后就是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了。外资企业有哪些,他们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共同点,找共同点为主。然后对比总论,中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最后,提出哪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地点,提出自己的发展观点。一般思路就是这样的。问题就是题目太大,建议可以找到差距最大的地方在哪里,把这个地方最为副标题,然后集中分析这一点,这样比较好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