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知乎杂志推荐

发布时间:

知乎杂志推荐

除非你大学期刊就开始参与一些项目课题,并且做了一些创新科研工作,才能有内容可以写。当然如果有人带你,就可以很快发表中文核心。

最新的信息总是先出现在网络和报纸上,其次才是杂志,这是印刷时间所决定的。不但要关注专业的信息,还要从其它非专业的信息中捕捉到信息。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杂志《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杂志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是由国家统计局主管、中国新技术企业发展评价中心主办,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协办的国家级权威期刊。《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杂志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刊号:CN11-4406/N 国际刊号:ISSN1009-2374。《硅谷》(国内 刊号:CN11-4775/N 国际刊号:ISSN 1671-7597)《硅谷》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刊物。设有各类自然科学、教育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栏目,《硅谷》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网络媒体收录。

英语杂志推荐知乎

何凯文的《考研英语阅读同源外刊时文精析》

学英语上 指南手册 学文化,学口语,实用英语,如果对你没有帮助,拿砖来拍我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因灾难被困图书馆时应按何种顺序烧书取暖? 很多知乎网友都回答道:有些书水分大,烧了容易把火浇灭。 其实,正如这条问题下知乎网友“黄左野”高赞回答里所提到的:“这个问题不在于问了一个‘讨厌什么书’的问题,而是一个知识冗余和信息密度的问题。” 实际上,按照普通人的泛读速度400-500字每分钟,以及平均预期寿命77岁来计算,假设从7岁开始阅读,以20万字左右的出版物为例,每天阅读一小时是3万字左右的阅读量,那么一周可以读完一本书,每年每人大约能够阅读55本左右的书籍,一生大约能够读完3850本书籍。 再看看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其馆藏文献数量达万册,其中古籍文献近200万册。 书 籍浩如瀚海,我 们 能 阅读 的 仅仅 只是少数,如何避免知 识冗余吸收、提高获取的信息密度,是我们应当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书籍, 我们都不必细读,甚至不必读。 那么,应该如何挑选书籍?面对需要精读和不必读的书籍,我们又该如何阅读? 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的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就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两位作者在书中也言简意赅地表示: 许多书其实是连略读都不值得,以及我们必须学会切换阅读速度。 《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这本书细致地谈论了究竟该怎样阅读,如何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并且给出了非常细致的建议。 本书的作者是莫提默·J. 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 莫提默·J. 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关于查尔斯·范多伦,还有一部名为《机智问答》的电影,讲述的是他在20世纪50年代参加美国最叫座的电视益智游戏节目时的事情。他虽然回答机智、博学多闻,但被怀疑存在舞弊行为。这部电影还曾荣获1995年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最佳导演提名及最佳男配角提名。 让我们书归正传。 一些人也许会觉得,谁还不会看书呢?实际上,阅读也许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简单。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事情只要是我们主动想去做的,我们就会解决困难,去探索和发现,收获也就更多一些。 阅读也是如此。阅读就是一种主动型的学习,我们没有老师引导,没有旁人教学,全靠自己去自我发现,自我理解。 当阅读遇到困难时,一些人会向其他人或书籍寻求帮助。 比如一些人就会选择去听红学家的讲座,从而了解《红楼梦》。现在也有很多听书APP,讲书人自己读过书后,再选取书中的重点,并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讲给听众听。 虽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并不认可这是阅读。他们认为所谓的阅读,是不依靠外力,靠自己的心智去阅读和理解,这样我们才能破茧而出。 但个人认为,“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选择通过这些帮助筛选书籍,也帮助理解,因为一些学者、讲书人确实是有其独到见地的。 总之,自己主动想读,才是开始阅读的前提条件,才有寻求他人帮助的后续。 我们应该主动去找出那些对我们有价值的书籍,好的书籍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增长知识,对工作和生活有帮助,也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心智和成长起来。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推荐了长长的书单,共有137本,我看的版本没有翻译成中文书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寻找,比对选择后进行阅读。 在毛姆的《毛姆读书随笔》中,毛姆认为读书是为了享受。 虽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认为:“阅读的目标是: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但他们也都同意这两个目标都能够给我们带来享受。 其中,增进理解力是更为重要的事情,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更多的事情。 为了提高我们的理解力,我们应该去阅读那些超过自己理解能力的书籍,从而提高,但是要控制好距离,将其克服在一定程度之内。 这让我想起了科尔姆·托宾的《大师》。《大师》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属于超纲书籍,虽然已经是中译版,但我读起来颇为费力,反而有做英语阅读理解的感觉。 不过我喜欢的一位作家也曾说过,要阅读一些超过自己阅读水平的书籍,这样才会进步。所以我决定,留待以后再翻阅这本《大师》。 而为了提高我们的理解力,在主动想要阅读一本书时,我们还应该提出4个基本问题: 这4个基本问题是一个大致的框架,针对不同书籍,我们可以化用提出不同问题。 在读书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尽力去咀嚼和消化书中的内容,找寻答案,并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 此处推荐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提出的笔记方法:“葱鲔[wěi]火锅式”读书笔记,即摘抄和感想。 在书中自己有共情的部分写下自己的感受就可以,这种方法比较容易上手。 王国维曾说做学问有三境界: 在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看来,读书也有四个层次,并且这四个层次是逐渐递进,后者包含前者的过程。 即最开始的简单阅读,学习词汇符号,能看懂简单的读物,并且不断精进自己的阅读技巧,培养基础的阅读能力。关于这一阶段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也给出了一些方法。 即在规定时间内能够阅读完内容,并且抓得住重点。检视阅读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有系统地略读或粗读,从而确定自己是否想读、本书是否值得自己做分析阅读,帮助在有限时间内找到相关的信息。 略读之后,需要确定是否对自己有用,知道作者的主张及他写的是怎样的书。 在这一步骤,我们可以选择翻看书名、序、目录页、出版者介绍等部分,也可以随意翻阅,挑书中感兴趣的部分先看上几页。 在这里,要说一下书的腰封。 一开始,我觉得腰封是个很麻烦的东西,不方便保存,腰封上的宣传内容也可能会有失实之处。但后来,才逐渐明白,腰封上的文案实际上是一本书的精华所在,虽然一些可能会存在问题,但也有很多腰封非常成功。 从写作者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向腰封学习;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我们要学会根据腰封分辨书籍。 第二种检视阅读是粗浅地阅读。也就是从头到尾读一遍,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来查询和思考。 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英文系的蔡依林早年读《哈利·波特》英文原版的时候就是如此,遇到陌生的单词她会选择忽略,继续读。 我觉得这种状态和我们拿到一本小说,迫不及待开始阅读时的状态一样。我们不会关心环境描写,也不会在意历史背景,我们只想看到主角的故事,只想知道他们的结局,因此我们就自动屏蔽了很多细枝末节,而只看故事。 这样能够最大化地获得阅读的快乐,减少阻力。 分析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对一本书进行分析式地阅读。分析阅读分为三个阶段: 书中也详细给出了每个阶段的建议原则。 在找出一本书谈些什么的阶段时,越早弄清楚书籍的分类越好。不同类型的书、作者讨论问题的方法都不相同,运用检视原则,我们可以尽早知晓书的类别、方向和内容。 并且在这一点上,“要学习去怀疑一切。在书籍分类上,你要有怀疑心。” 十分畅销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副标题是“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上架建议是心理学、社会科学类。但作者在第一版的后记中曾经写到,书中近20余篇是真实案例,也有一些是在真实案例上做了增添或删减的。书中一半的故事是有虚构成分的。 诸如此类的,还有《货币战争》。这本书起先我也是认认真真当历史书看的,后来才发现只是小说。 在带着怀疑心分类之后,根据不同的书籍,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拎出重点,书中也细致地针对不同书籍(文学、历史、社科、哲学、报刊杂志等)给出了不同的阅读方法。 接着,我们应该试着使用一句话或是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这其实是很锻炼人的一件事,这种总结归纳强调书的整体性,我们要能够简要地说出整本书的内容和特点,而不是当别人问这本书好在哪里时,只会说“好看”。 好的作者也许会在书名、前言里告诉你整本书说了什么,但也可以自己去发掘,用简明的语言进行表达。 本书中也提到,读者的领悟和作者的表达也许会有差别,但不足为奇,可以不一样,只要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有理有据地探讨指正即可。 如果想要更加系统化地阅读,欢迎来到第四层:主题阅读。 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一个主题并围绕该主题,可以阅读多本与之相关的数据,并比较、整理出它们之间的关联之处,如对这一主题的看法是什么?有没有不同的见地? 其实,很多读书大咖、书店、出版社都会有自己的社交账号,并且会推荐一些主题书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风格喜好关注一些。 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的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可以算是一本非常正统的介绍如何阅读的书籍,给人一种大学教材的感觉。所以读书随意一些的人可能会觉得本书过于严肃端正,但正如本书所教导的,我们可以通过略读来选择是否要读这本书,也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 梁文道曾经这样评价这本书: 我们时常会羡慕每年能够读100本书甚至更多书的人,但是作者告诉我们:“要避免这样的错误——以为读得多就是读得好的错误——我们必须要区分出各种不同的阅读形态。” 我们可以通过读书的4个层次更加系统化地阅读,并依据书籍内容选择不同的阅读速度,做到快慢切换自如,从而自主学习,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阅读,不浪费每一次阅读、每一次享受。

理财与投资书籍视频讲座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链接内含主要内容:

投资入门:《财务自由之路》有三册《小狗钱钱》《富爸爸穷爸爸》《邻家的百万富翁》《 巴比伦最富有的人》

投资进阶:《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定投十年财务自由》

投资高阶:《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者和公司高管教程(原书第4版)》 - 【美】沃伦 E. 巴菲特《价值投资: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 股市真规则》 - [美] 帕特·多尔西《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 邱国鹭

额外:《 怎样选择成长股》-费舍尔格雷厄姆《证券分析》《 穷理查年鉴》本杰明·富兰克林

《穷查理宝典》彼得·考夫曼《 学以致富》《赢》-杰克·韦尔奇《杰克·韦尔奇自传》《客户的游艇在哪里》

时政杂志推荐推荐

《环球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

国际方面和外交关系方面的新闻,较“权威”的有《环球时报》、《参考消息》、《国际先驱导报》等;国内党政方面的,较“权威”的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 社会舆情方面的,推荐《南方周末》、《南风窗》、《凤凰周刊》等。 事实上,现在通讯手段很发达,许多纸质媒体都已经开始向电子化信息化方向转型,推荐一个新闻APP,名字叫做ZAKER,是一个将国内各类各家权威新闻媒体聚合起来的平台。此外,微信里的订阅号功能和微博可以关注许多新闻媒体。通过这些渠道获取资讯,要比读一份报纸获得讯息更方便,也更综合、全面。

(看天下),(新周刊)(凤凰周刊)

杂志推荐语

集邮杂志是全国知名的邮票收藏与文化传承类期刊,具有宣传普及集邮知识,推动优秀邮品传承与流通,推广邮票文化的特点。内容丰富多彩,包含邮票收藏、邮票市场、邮品展示、历史介绍、人文传承等多个方面的报道,极具收藏价值和文化内涵。让读者深入了解邮票收藏的技巧和文化,增强了乐趣。同时,本杂志提供了邮票展示、竞拍、交易等功能,具有良好的社交性。这是一本真正献给邮票爱好者的杂志,值得珍藏。

要针对内容的吧...像推荐读者的...想必<<读者>>大家都不陌生,它秉持着"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每篇文章都能给我们带来心灵的碰撞,在平淡中明白生活的真谛,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真情。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让我们为美好生活的早日到来而努力,不虚度年华,不因往事而后悔。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让我们不时的通过<<读者>>来沉淀自己的心灵。轻轻掸去外界带来的那些灰尘,给自己一份真诚,给身边的人一份关爱,给社会放一点自己的光芒。让生命在平淡中变的不平常!如果是某一篇文章的推荐,可以通过它的内容来抒发感想,点出它的思想内涵,言及它或优美或华丽或朴素或真实的文字,介绍它给你自己的震撼,从而达到推荐给别人的目的...推荐词其实和读后感想没什么区别..努力吧...爱的教育》读后感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 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sci杂志推荐

中文sci期刊如下:化学学报、物理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岩石学报、植物分类学报、物理化学学报、高分子学报、分析化学、地球物理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无机材料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化学进展、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新型碳材料、金属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全称是ScienceCitation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院(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简称ISI)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SCI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3500种。

sci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当代世界非常重要的大型数据库,并且已经列入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之一。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检索工具书,同时也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一项重要依据。

被SCI收录的中国期刊,整体数量还是比较少的,但是依然是一个缓慢的上升趋势。想查找这个还是比较容易的,大家直接进入知网就可以查询到。先点击期刊导航,然后点击数据库刊源导航,再点击SCI科学引文索引。所有被收录的中国期刊就能在这里查到了。

我国SCI检索的期刊名称:

1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MMM英文版)

2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3 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

4 代数集刊(英文版)

5 地球物理学报

6 地质学报、土壤圈(英文版)

7 分析化学

8 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

9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0 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

11 高分子科学(英文版)

12 高分子学报

13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14 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

15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文)

16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文)

17 化学学报

18 计算数学(英文版)

19 结构化学

20 科学通报(英文版)

21 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

22 力学学报(英文版)

23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4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25 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

26 世界胃肠病学杂志(英文版)

27 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

28 数学物理学报(英文版)

29 数学学报(英文版)

30 无机材料学报

31 无机化学学报

32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英文版)

33 物理化学学报

34 物理学报

35 物理学报—海外版

36 稀土学报(英文版)

37 稀有金属(英文版)

38 稀有金属与材料工程

39 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40 有机化学

41 植物学报(英文)

42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

43 中国化学(英文版)

44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45 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46 中国科学A辑(英文版)

47 中国科学B辑(英文版)

48 中国科学C辑(英文版)

49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

50 中国科学E辑(英文版)

51 中国文学(英文版)

52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53 中国药理学报

54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55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56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