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银川师范学院学报征稿

发布时间:

银川师范学院学报征稿

田凤俊,现任宁夏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外语教学研究协作组委员兼宁夏回族自治区协作组组长,宁夏高等院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等。现主要从事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语语言测试、应用语言学、教育行动研究等方向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主讲英语专业英语修辞学、毕业论文写作、英汉语对比研究及语言测试等课程。曾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4部;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自治区社科基金、中国外语教育基金、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以及学校等不同级别科研项目16项;2007年获学校教学名师。获自治区级、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7项;获自治区优秀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获自治区级先进工作者、自治区级优秀教师、自治区“9·10奖章”。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高明泉,宁夏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大学语文》《唐宋诗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阅读与写作》等课程。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和唐宋诗词研究。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宋词管窥》、《〈五七言杏村草稿〉注解》《唐诗管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篇。发表随笔、散文、诗词计20余篇(首)。著作《宋词管窥》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宁夏高校优秀教材奖、宁夏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2006年被固原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2007年评为宁夏师范学院首届教学名师。2009年评为宁夏区级高校教学名师。       王建全,现任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主要教学与研究方向:逻辑学、人类与社会、马克思主义原理、基础教育。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有4项成果入选建国60周年宁夏社科成果展;参编大学教材3部;主持自治区教育厅课题《贫困地区实施新课程问题与对策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普通逻辑直观性立体化教学体系研究》等研究项目各1项;主要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1项,自治区教育厅、宁夏师范学院各类课题研究8项。主要获奖有:自治区、宁夏师范学院各类学术文二、三等奖10次;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及成果一、二等奖各1次; 2001年获宁夏师范学院“三育人”“十佳教工”称号;2007年获宁夏“”教育奖章;2008年获宁夏师范学院教学名师;2009年获宁夏师范学院首届优秀教师。主讲的《普通逻辑》2010年被评为宁夏师范学院精品课程。        武淑莲,现任宁夏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西海固”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讲授过《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理论》、《美学》、《女性文学研究》等专业课程。曾在《宁夏师范学院学报》、《宁夏社会科学》、《陕西师大学报》、《宁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心灵探寻与乡土诗意》和《真水无香》两部。曾获固原市文学评论、宁夏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全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论著等奖项;主持完成区、校级科研项目多项;被评为宁夏师范学院2008、2009年教学名师、优秀教师; 2013年获宁夏教育厅社科管理先进个人奖。          朱进国,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固原市委会副主委。长期担任《儿童文学》、《文学理论》、《美学与美育》、《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教学。先后在《名作欣赏》、《师范教育》等报刊发表教育科研论文四十余篇,约30多万字,其中一篇被《新华文摘》报刊辑要收入,二篇被人大资料全文复印。科研论文二次获教育部三等奖、优秀奖,一次获自治区教育厅一等奖。书法作品多次获全国及省市级奖。参编中师选修教材、词典、小学语文课外辅导材料十余部,其中两部为副主编。主持申请完成院级科研项目二项。2007年获校级教学名师,2011年获固原市优秀教师,2012年获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徐安辉,现任宁夏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宁夏作协会员。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公关与礼仪》等课程,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宁夏师范学院及自治区重点学科。主持校级科研项目2项。先后在《宁夏社会科学》、《宁夏师范学院学报》及《名作欣赏》、《当代文坛》、《文艺报》等发表论文及文学评论多篇。曾获宁夏第八次文学艺术奖文学理论与评论奖、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奖、年度教师优秀论文奖、优秀教学成果奖、教学优秀奖、固原市文学评论奖等奖项。2009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张军,现任宁夏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先后担任《解析几何》、《数学分析》、《高等数学》、《数学史》等六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现主要担任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的《数学分析》教学工作及《数学分析》课程的考研辅导课的教学。2008年12月被宁夏师范学院评为教学名师。主持完成区、校级科研项目多项,先后在《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东北师大学报》、《宁夏师范学院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的《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次数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2007年度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2007学年度被固原市委、固原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2008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刘立红,曾任宁夏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现任宁夏化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宁夏化学化工会常务副理事长。目前担任化学教育专业的《分析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应用化学专业的《检测化学》及《检测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本人主持的《分析化学》课程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的精品课程。2008年至2010年被确定为校级分析化学重点学科带头人。近些年来主持并完成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学校重点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自治区 “三八红旗手”、自治区“”奖章荣誉称号。2008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马旭,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兼任宁夏数学学会理事,宁夏电子与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主要讲授数值分析、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理论、离散数学、文献检索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云计算技术、软件理论、计算数学。近年来,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主持或参与完成区自然基金、宁夏高校科研项目6项,校级科研项目6项。在国内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曾获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宁夏师范学院科研工作特等奖、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2011年获宁夏师范学院教学名师。           何志成,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先后担任《高等数学》、《解析几何》、《点集拓扑学》和《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广义Viatli不可测集的构造》等近20篇论文。主持的《高等数学》被评为区校级精品课程。主持的“代数几何教学团队”被评为区级教学团队。2008年3月被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宣传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区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多次被中共宁夏师范学院委员会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09年获宁夏师范学院教学名师。           吴茂江,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宁夏地质工程学院特聘客座教授。主讲《化学教学论》、《科学课程教学论》、《化学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等课程,《化学教学论》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近年来,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等20多家刊物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近百篇,出版《化学新课程教学论》、《科学课程教学导论》、《走进化学探究室》、《教育实习导论》、《化学课外科技活动》、《粮食类食品加工技术》、《瓜果蔬菜加工技术》、《化学晚会》、《微量元素保健康》等专著9部。主持区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校级科研课题5项。曾获宁夏师范学院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著作《教育实习导论》曾获宁夏首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11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王得盛,音乐舞蹈系系主任、教授。主讲《和声学》、《配器》、《歌曲写作》、《曲式分析》、《合唱指挥》、《器乐合奏》等专业课程。 曾在《宁夏大学学报》、《乐府新声》、《广播歌选》、《大家》、《音乐天地》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区级科研项目3项,校级项目2项。在2010年宁夏第十二届文化艺术节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歌曲《黄河边的花儿手》2011年荣获西北五省歌曲创作比赛二等奖。2010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白思胜,政法学院教授,宁夏大学外聘地理学硕士生导师。主讲。。主编教材《自然科学概要十八讲》、《科学技术发展概要》(高等教育精品课规划教材)两部,撰写《楔块运动与中国地槽的海陆变迁》专著一部。曾获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宁夏师范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累计发表论文40篇。2010年被评为宁夏师范学院教学名师。        张建国,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副教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师范院校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常务理事。先后担任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摄像基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发表《视觉教育技术中投影软件编制方法与技巧》、《Rex Edit在非线性编辑中的应用》等学术论文多篇。主编出版《现代教育技术》教材两部,参编教材一部。主持完成自治区教育厅教改项目一项,校级教改项目两项。获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四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二次。2009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            伏振兴,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长期以来,担任《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光光谱学、量子光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等。在彩显高性能荧光粉的研发、离子能量转换和发光动力学等研究领域成绩突出。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5篇,其中SCI收录12篇,EI收录14篇,6篇文章发表在SCI二区期刊。取得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成果1项,合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完成宁夏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宁夏高校科研项目、宁夏师范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各1项。曾获固原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宁夏师范学院校级优秀教师、“创先争优”教学岗位标兵、“科研先进个人”等。2012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          马生仓,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英语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宁夏高等院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宁夏翻译协会理事。主要从事中西文化对比和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主要讲授《综合英语》、《口译与听力》、《中西文化比较》、《跨文化交际》、《高级英语》等课程。主持完成宁夏高教项目一项、校级科研项目两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一项、校级“教改项目”一项、副主编教材一部,发表的论文十余篇。曾获2011年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王正文,宁夏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宁夏师范学院“西北回族社会历史研究所”所长。长期担任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社会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学、社会学。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篇,主持国家级和校级科研项目共2项,作为第二人参与自治区级科研项目1项,其中,《宁夏南部山区合作医疗盲点的实地考察——以泾源县泾河源镇为例》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西部基金项目立项。2012年获宁夏师范学院教学名师。主讲的《世界现代史》被评为宁夏师范学院精品课程。          张爱,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电工及实验》、《电路及实验》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先后在国内的主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核心期刊4篇,其中一篇荣获全国一等奖。主持或参与完成校级教学成果三项,并分别荣获二等教学成果奖,参与完成校级科研项目三项,参与主持完成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完成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一项。所任课程《电工学及实验》被宁夏师范学院评为本科精品课程。2008年被评为学校教学名师。            魏金和,现任学校发展规划处处长,教授。多年来担任《高等代数》、《近世代数》、《线性代数》《离散数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参与区级科研项目8项,校级科研项目5项。主持校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两次,参与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主持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一门,主持自治区级教改项目一项, 主持自治区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项目一项,主持自治区级特色专业一个,主编教材两部。2007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2009年被评为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师。         郑海洋,计算机中心主任,教授,一直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工作。主讲课程有《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郑》、《Visual Basic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门课程。分别于2005年和2009年两次获区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9月被固原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科技人员”称号,2007年4月区被宣传部、科技厅、科协授予“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主编专著一部、教材叁部,近年来参与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十多篇,2011年10月获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稿源:宁夏师范学院官网 编稿:银川大学记者团

宁夏师范学院王牌专业有汉语言文学、人文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英语、应用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门史、基础数学。

宁夏师范学院坐落于宁夏南部六盘山下历史名城——固原市,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是宁夏唯一的师范类本科院校。

学校前身为1975年建立的六盘山大学,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时任固原地委副书记胡启立任六盘山大学筹备小组组长、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六盘山大学基础上建立固原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宁夏师范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2012年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成为宁夏首所师范生公费教育试点学校。2016年成为宁夏首批整体应用转型试点高校、自治区“西部一流”学科建设单位,获批外国留学生招生资质。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自治区高水平本科教育试点学校、自治区“互联网+教育”重点建设单位、自治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学校,是“三北”地区高师院校协作会议成员单位、全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单位。

建校40多年来,学校深深扎根宁夏南部山区,以服务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几代宁师人恪尽职守,风雨兼程,诲人不倦,薪火相传,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坚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传统和“开放办学、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理念,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倡导“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力行”的教风和“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学风,为宁夏及周边地区累计培养各类人才40000余名,被誉为“六盘山下人才基地,宁南山区教师摇篮”。

学校现有古雁、文苑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20752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59900平方米。实验楼面积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994万元。图书馆馆藏中外纸质图书万册,生均图书拥有量105册,纸质报刊1057种,电子图书万种,拥有国内主要网络资源及数据库。《宁夏师范学院学报》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是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审稿快好发的大学学报是黑河学院学报、宁夏师范学院学报、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湖南行政学院学报、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学报,这些都是比较好发的,审核也比较快,3天左右都可以出结果。

大学学报的作用

培育高校科研精神。

现在学报基本上都是实行的外审制度,都是匿名审稿,只有一些文章质量高,有应用价值的稿件才能得到录用,水平低、内容空洞和关系稿将被排除在外,这就可以督促科研工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认真撰写科研论文,从而培育了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

论文在发表前,要经过编辑工作,在编辑过程中,编辑要和作者进行深入交流,在编辑的精心指导下,认真修改文章,这样作者就可以从不同角度看自己的成果,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这不仅锻炼了作者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他的科研素质。

学报对学科建设的作用。

学报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术期刊,教师在科研方面获得的新发现,新认识,就有必要发表来和其他同仁交流自己的成果,学报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学论坛,不同学科通过在学报这个论坛进行学术探讨,有利于一些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等新兴学科的形成。

学报可以为这些新兴学科设置专栏,优先发表其产生的重大科研成果,促进这些新兴学科的发展。

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现在由于扩招,高校师资力量不足,因此招聘了很多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在教课之余也要从事一些科研活动,但是他们刚开始从事科研,经验不足,因此写的论文稍有些欠缺,因而学报尤其是本校的学报是他们投稿的首要选择。

只要文章有创新点,学报编辑便不厌其烦地帮助作者反复修改,这样也锻炼了青年教师的写作能力,增加了他们继续搞科研的自信心,《复旦大学学报》就确立了不靠名人带刊物,要用刊物育新人的办刊思想,从而造就了很多名家。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征稿

相对各方条件都较差的本科师范院校。地理位置 集宁师范学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西临呼包鄂经济圈,东、南与京津晋冀经济带联接,北与蒙古国接壤,是风电之都和“神舟”家园,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发展历史 集宁师范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1931年,原绥远省在集宁创办绥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开启了乌兰察布近现代师范教育的先河。1958年,依托之前设置的集宁师范学校,国务院批准成立了集宁师范专科学校。2009年3月,教育部批准在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集宁师范学院。教学系部 集宁师范学院现设幼师学院、中文系、政史系、外语系、数学系、计算机系、物理系、化学系、体育系、音乐系、美术系、蒙文系、生物系、经管系、思政教学部等15个教学单位;开设33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高职)专业,分布在理学、文学、教育学、工学、艺术学、农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等9个学科门类;现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1个,校级品牌专业9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5门,校级精品课程35门;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3个。师生情况 集宁师范学院现有教职工803人,专任教师557人。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教师225人,其中教授4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79人。教师中有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自治区教学名师2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优秀教师5人,曾宪梓教育基金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4人,内蒙古321人才工程专家4人,博士12人,硕士286人;12名专家教授被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校生10516人,近三年来,连续三届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率均达10%左右,名列自治区本科院校前位。‍科研项目 ‍2009年以来,集宁师范学院教师承担科研项目共309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3项,教育部社科司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137项,校级科研课题172项,横向课题5项(其中自治区创新平台项目1项、自治区科技厅创新科技引导项目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师出版专著和教材1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500余篇,其中有200余篇发表在国际有影响的刊物或国内核心期刊上。1980年,学校创刊《集宁师范学院学报》,初名为《文科教学》,迄今累计出版132期,2010年始,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合作办学 学校与国内外多家单位(院校)在7个专业领域开展了合作办学,与波兰罗兹工业大学、东方领航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已招收两届学生。建筑设备 集宁师范学院现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617亩(合107800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9175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13093台件,价值万元。学校共有适用图书(含电子读物)万册,生均103册。固定资产亿元。附属学校 集宁师范学院设有附属实验中学、小学各1所。附属中学分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200亩,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招收高中生,在校生2000多人,教职员工145人。2013年投入使用的附中新校区,占地面积140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附属小学正在筹建中。办学成果 建校50多年来,集宁师范学院立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秉承“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着力加强学生师德教育和从教能力培养,始终不渝为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服务,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一定的办学优势。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近5万名毕业生,乌兰察布市基础教育教师中集宁师范学院的毕业生占85%。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在其他领域建功立业。诚如刘云山同志为母校的题词:“春华秋实桃李满天下,教书育人英才遍草原”。周边环境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呼包银经济区和京津唐经济带的结合部,区位优越。东距北京320公里,西接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130公里,南倚煤都大同100公里,北与蒙古国接壤,距中国北方最大的陆路口岸二连浩特300里,国境线104公里。乌兰察布交通发达、便利。京包、沪兰、集二、集通、丰准五条铁路贯穿全市。集张高速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全市通车总里程近7000公里, 形成了以集宁为中心,以110、208国道和京呼高速、呼满大通道为主干的公路交通网络。市委、政府所在地集宁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是自治区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北开南联的交汇点,是连接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通往蒙古、俄罗斯和东欧的重要国际通道。通讯地址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工农路59号 联系电话(兼传真) 4875606

一、集宁师范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集宁师范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集宁师范学院简介 集宁师范学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乌兰察布市地处京津冀、环渤海、呼包银榆三大经济圈结合部,是亚欧经济带的枢纽城市,享有“中国薯都、风电之都、草原皮都、神舟家园、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等美誉。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1931 年,原绥远省在集宁创办绥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开启了乌兰察布近现代师范教育的先河。1958 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乌兰察布盟师范专科学校。1976 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恢复乌盟师范学校。1977 年恢复高考后,开始招收大专班。1978 年,大专班单独办学。198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乌盟师范大专班的基础上建立乌兰察布师范专科学校。1995 年,更名为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乌兰察布盟师范学校和乌兰察布盟蒙古族师范学校并入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 年,教育部批准在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集宁师范学院。2013 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7 年,学校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列为全区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 万册,电子图书 80 万册。设有附属实验中学、小学、幼儿园各 1 所。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1992 人,其中,本科生 8371 人,少数民族学生 2064 人。在职教职工 861 人,其中, 320 人具有高级职称,430 人具有硕博学位,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 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 6 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5 人。 学校设有 17 个二级学院,开设 37 个本科专业,现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 11 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15 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6 个。已建成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 1 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 1 个、自治区级院士专家工作站 1 个、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核心成员单位 1 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个、地级协同创新中心 1 个、校级科研院所 23 个、校级重点实验室2 个、校级人文社科基地 2 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 2 个,初步形成了区、地、校多层次科研创新体系。 2009 年以来,学校教师承担科研项目1005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9 项,省部级项目 443 项;发表学术论文 3087 篇;出版专著 450 部;获批专利 102 项;获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政府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8 项;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 项、二等奖 3 项;获首届乌兰察布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6 项、三等奖 13 项。《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5 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首批 A 类学术期刊,2016 年荣获首届内蒙古高校学报出版质量优秀奖。 建校 60 年来,学校立足边疆民族地区,践行“求实创新、 为人师表”的校训,始终不渝为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民族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了 67000 多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各类人才,为国家、自治区特别是乌兰察布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乌兰察布基础教育、民族教育的摇篮和城市智慧的心脏。 刘云山同志为母校题词“春华秋实桃李满天下,教书育人英才遍草原”。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征稿

附件1:天水师范学院2021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附件详见官网:

《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入门级课程,对学生了解电气工程及其学科、专业与课程体系,提高学习自主性有很大帮助。本文介绍了在专业规范指导下,进行电气工程导论课程学习的一些探索,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整体上了解专业特点,使学生对电气工程学科和专业的认识、对学习专业课的期望、对课程的满意度都能有更明显的提高,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关键词:电气工程导论 必要性 导师制一 、引言电气工程在国民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技进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体系、内容与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拓宽专业口径,重视学生的素养与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成为各高校的共识为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尽早了解本专业,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系统性,学校开设了《电气工程导论》课程,该课程在帮助学生从中学学习方式过渡到大学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使学生对该专业的概貌有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在认真学习专业规范和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改革思想的基础上,对此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模式、学习内容整合、学习组织设计及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二、 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新生入学之初,虽有新生入学教育,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还不清晰,就业前景以及专业发展方向等均不了解。《电气工程导论》这门专业必修课、学前教育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厘清电气工程专业的构建体系,明确学习目的,对电气工程类学生学习可以起到“导航”作用,对专业课的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一) 为专业教育奠定基础由于刚入学的新生接触的专业知识还不是很多,所以对这个专业以及如何学好这个专业、需要哪些方面的专业技能、当今社会乃至世界这方面的发展情况如何等等,都不是很清晰,不能给自己一个学习和探索的定位。通过《电气工程导论》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本专业进行初步的认识,构建初步的知识体系框架和培养方案,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教育心理学的体现由于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的不同, 需要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改变学习方法,以适应大学的学习。该课程是为本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与本专业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各阶段的学习要求、重点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观,促成中学到大学学习的良好过渡,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专业入门,使学生在大学时代能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三)电气信息技术发展的主力军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传统电力逐渐向智能电网转变,对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是推动我国电气信息技术发展的主力军,其毕业后在工作岗位对专业所做的贡献将直接影响我国电气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电气工程专业输送高质量人才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及手段本课程立足于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而编写,以便适应所有二级学科设置本专业的学校。(一)学习的主要内容1.介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史、专业的地位和任务、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国内外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设置情况;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国内大学电气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情况。2.介绍了我国电气工程学科的状况;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分类情况;电气工程的知识体系和内涵;几个主要研究领域和未来研究热点。3.详细介绍了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所属五个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电器及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4.列举了电气工程技术在一些重要行业的应用案例。(二) 课程结构根据本课程的目标定位,我们把课程的结构分为以下几部分,各部分顺序在学习时可适当调整:1.电气工程与电气工程学科:介绍电气工程的内涵,外延及相关工作岗位;电气工程的学科体系及其研究内容。2. 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及工程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介绍我国最近实行的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及其资格考试情况。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专业课程体系:介绍本专业的发展历史,与相近专业的区别与联系;本专业的专业规范,知识结构,课程参考体系。4.主要课程导学:本专业较广泛设置的一些主要课程,分模块进行导学介绍。各模块如下:(1)学科基础课: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2)专业基础课: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3)电器及控制模块: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与PLC,检测技术;(4)电力系统模块: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网监控与调度;(5)其它:计算机网络,专业选修课简介。5.电气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简单介绍学科的发展趋势、发展目标以及重点研究领域。(三)学习手段及学习组织设计1.学习评价方式。课程评价应注重学习过程,评价方式为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学生成绩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小组完成的专题报告,另一个是个人完成的课程总结。2.合理设计学习内容。课程设置也是《电气工程导论》课所应该具有的一项功能,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注重的是专业体系“框架”的搭建,而不是过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叙述。的设计也一定要注意细节处理。PPT设计应做到图文并茂,以图为主, 文字精练,理论解释以板书为主。(四)实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1.完善导师制管理体制。为了使本科生科研导师制顺利实施,学院成立本科生导师工作小组,负责导师的选聘、培训、考核、评优和学生参与科研的过程管理等工作。2.实行“双向选择”确定科研导师。在大二开始实施科研导师制,学院公开导师情况,由学生根据个人志愿和兴趣选择导师,再由导师根据学生情况确定要指导的学生,签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3.学生创立参与科研。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学生应积极参加校级以上科研项目和竞赛。4.研究生作为助理导师的作用。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为1:1,在本科生进实验室参与科研期间,形成本科生、研究生和导师为主体的阶梯式团队,有效的发挥研究生对本科生的“传、帮、带”作用。四、总结《电气工程导论》可以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的参考用书。本书自2007 年10 月出版以来,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已成为国内各高校的共识。以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由师生共同形成对学科的认知与理解,经过精心设计的《电气工程导论》课程,将会对本专业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参考文献:1.贾文超,《电气工程导论》教材建设总结,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1。2. 李红梅,《电气工程导论》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几点体会,教育教学论坛。2018。3. 张小莲,浅谈《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教学,科技视界,2015。猜你喜欢导师制必要性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导师制国内研究综述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杂志排行《管理学家》2022年22期《时代邮刊》2022年22期《电影评介》2022年11期《环境与发展》2022年4期《奋斗》2022年22期《新农民》2022年32期《检察风云》2022年23期《化工管理》2022年32期《上海人大月刊》2022年11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4期电力与能源系统学报·上旬刊2020年1期

你可通过其学校的官方网站或其学报查到杂志的联系电话、地址,去电话和信件查询。这样才能知道是否你找对了地方(给他们编辑部打电话问问啊! 网上有些投稿的是人的,小心啊!) 你现在要弄清楚的是,你的文章是不是确实投稿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如果是代理,就有点不好办了!你先联系《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的编辑部,是否有你的文章投稿!一般情况下,投稿被录用,是可以查稿的。

发论文,还是要通过官方网址比较好。听到你的声音,这个太厉害了吧。 没有报出姓名就把电话挂了。估计你是遇到了。查一查你的搜索:汇款账号+。看一看吧。

师范学院学报征稿栏目旅游

首先综述的文章是很难发表的,并且都是杂志社主要约稿大咖来帮忙发表几篇文章,按道理说综述文章应该是不对外征稿的,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学报都是不可以投稿综述的,如果想详细了解哪些学报征稿综述类的文章,可以联系期刊之家的资深编辑。下面小编推荐基本学报类期刊:《物理学报》刊登物理学科各领域中原创性成果的前沿研究综述、研究快讯及研究论文。该刊以论文水平高、创新性强,发表速度快的特点,受到国内外物理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被国际著名的SCI等17种核心检索系统收录。《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该刊为双月刊,大16开,176页,第1、2、4、5期为社会科学,第3、6期为自然科学。该刊社会科学常设栏目有哲学研究、船山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经济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史学研究、新闻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教育与心理学研究、地方文化与经济研究;自然科学开设了数学、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环境教育专栏等栏目。《新乡学院学报》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

三苏研究郭诗著研究乐山地方文化研究旅游文化研究语言文学研究旅游研究

收。经了解,大学学报是收综述类文章的,但要求不低,不能东拼西凑哦。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征稿

做为曾经这个学校读过书的过来人告诉你,这个学校千万别报。学校的老师没有能力,也没有那个氛围,做学术研究。大部分老师都是自产自销(本校毕业留校,然后去吉大啊,光机所混个在职研究生学历)。甚至个别老师(尤其是专业课的哦)拿着教案讲课,老师都不懂的专业课,你能学到什么呢?所以,千万,千万别报考这个垃圾学校。来这个学校,会让你走好几年的弯路。

据2016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省级研究所1个,校级研究所9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服装设计与加工工程研究中心、葡萄酒研发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 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材料表面仿生技术重点实验室、分子营养实验室 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职业技术教育团队、山葡萄酒开发团队 省级研究所:吉林省地方经济研究所 校级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设计艺术、传媒、分子营养、电子信息技术、机电技术、企业管理、应用化学、中职德育工作研究所 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821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78项;获各级各类奖励191项,其中,省部级奖励92项;发表学术论文2100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206篇;出版著作、教材131部。 2014年,学校获立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68项,其中重点课题11项;吉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0项,其中重点课题6项;吉林省教育厅外语教学改革课题1 项;校级教研课题59项。2014年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0篇。2014年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2 项;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获吉林省高教学会教育科学成果奖18项,其中二等奖8 项,三等奖10项。 2013年学校获得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表项目名称参加人员奖项等次校-企-校联盟--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 王建华 刘君义 甄国红 于志晶 苏顺亭 方健 周广文 崔亚新 一等奖 吉林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与实践 苏春辉 周晶 于志晶 陈衍 张祺午 刘海 一等奖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刘君义 许建平 方健 罗红宇 唐耀武 赵蕊 王彬 二等奖 编辑出版学专业6+1 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陈少志 于巍 尹艳华 杨明 王欢 刘永鑫 姚丽亚 二等奖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 甄国红 杨吉生 王娟 睢忠林 张天蔚 梁亚宁 秦彩萍 二等奖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预测和评估系统》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研究与实践 陈衍 于志晶 房巍 于海波 刘海 二等奖 机械专业课程与教学论体系创建与实践 杨卓娟 周广文 杨晓东 崔亚新 王东明 三等奖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9月底,馆藏图书总量1044303 册,其中纸质图书604303册,电子图书44万册,生均图书近册,生均纸质图书册。 截至2013年12月底,学校图书馆购入有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硕博论文、万方数据知识平台、读秀学术搜索、超星数字图书馆等6个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自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数据库”、“随书光盘数据库”和“馆藏书目数据库”等3个数据库。 学术期刊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版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学术类论文,是反映教学与科研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学术理论性期刊。1985年创刊,刊期为月刊。主要栏目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学研究、管理研究等。学报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网络出版期刊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高等教育期刊文献总库》收录期刊、《中国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文期刊篇名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创刊于1980年,于2008年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2008版》,于2009年入选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机构评定为RCCSE核心期刊。主要有职教要闻、专稿专访、综合管理方略、课程教材、教研与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探讨、职业指导、职业培训、高等职业教育等栏目。

学报简介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主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发挥窗口桥梁作用,及时反映我院教学、科研成果,惯彻“双百”方针,提倡学术问题自由竞争,以职业性、师范性为特点,为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而努力!主要内容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科学、管理科学等,办刊方针是“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注重发扬本校特色,注重文化建设与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