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国土资源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

国土资源论文答辩

土地侵权纠纷答辩状应该怎么写呢?朋友们,在此我分享一份土地侵权纠纷答辩状范文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土地侵权纠纷答辩状【1】

答辩人因与村民委员会土地侵权纠纷一案,提出答辩如下:

一.村民委员会不具备原告资格。

《土地管理法》第10条明确规定了村民小组的土地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

村集体土地分属各生产队(现为村民小组)的状况一直未发生变化。

原告不是村民三组所属土地的所有者,无权对涉案土地主张权利,不具备原告资格。

另外,“村主任”未经选举,不具备村民委员会法定代表人的资格,亦无权代表村民委员会起诉。

二.原告诉被告非法占地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

被告自1998年3月1日依据“荒坑承包合同”使用涉案土地。

当时,经过三组村民开会报名,时任组长代表三组与被告依法签订了“荒坑承包合同”并经过见证,合同合法有效。

原告所诉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

三.原告应赔偿被告的经济损失。

被告依据合法有效的承包合同使用涉案土地。

2007年春天,原告擅自派10人将被告种植的130棵树木和一大间土屋损毁,后被告又植树50棵,又遭原告损毁,造成被告经济损失1400元。

原告的行为是对被告合法财产所有权的侵犯,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综上所述,村民委员会不具备原告资格,被告使用涉案土地有合法依据,原告应赔偿被告经济损失1400元。

请求人民法院依法裁判。

土地侵权纠纷答辩状【2】

答辩人:曾XX,男,19XX年XX月XX日出生,汉族,化州市人,原住化州市XX区XX路XX号502房,现住广州市花都区XX街XX路XX号XX房。

答辩人:陈X,女,19XX年XX月XX日出生,汉族,化州市人,原住化州市XX区XX路XX号502房,现住广州市花都区XX街XX路XX号XX房,系曾XX的妻子。

答辩人曾XX、陈X与原告刘某琼、张某兰、张某伟、张某蒙排除妨害纠纷一案,答辩人不同意原告观点,现提出以下答辩意见:

一、原告的诉讼请求已超过最长二十年的诉讼时效,应当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六十五条规定:在民法通则实施前,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利被侵害,民法通则实施后,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间,应当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和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从1987年1月1日起算。

原告在其民事起诉状事实与理由部分自述“……(4)被告是在原告房屋私改房期间的1982年、1983年侵占原告第二进房屋使用的。

为了侵占原告的房屋,被告曾XX于1983年1月5日,取当时私改房的管理部门化州县商业局签订了一份‘分共墙’,‘拆共墙’的《协议书》,此后开始占用原告解放路6号(原解放路3号、5号)房屋使用……”,由此可知,原告知道被告侵犯其权利的行为发生在民法通则颁布实施之前的`1983年,于2013年12月20日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因此从民法通则实施的1987年1月1日起计算诉讼时效,至今已有27年。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以及《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第一百六十五条规定,原告最迟应当于2007年向法院提起相关诉讼活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原告并未提供任何证据证明其有相关特殊情况而未及时提起诉讼,因而不适用“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

所以,原告的诉讼请求因超过最长二十年的诉讼时效而丧失胜诉权。

二、原告的诉讼请求无任何事实与理由依据,其据以提起诉讼的证据材料均为无效证据,无法证明其系本案争议房屋的所有权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

《土地登记办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发现土地登记簿记载的事项确有错误的,应当报经人民的政府批准后进行更正登记,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办理更换或者注销原土地权利证书的手续。

当事人逾期不办理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经人民的政府批准并公告后,原土地权利证书废止。

更正登记涉及土地权利归属的,应当对更正登记结果进行公告。

原告提起诉讼所依据的如下三份重要证据均已丧失法律效力:

①原告持有的 1952年11月17日由广东省人民的政府核发给其祖父母张某宽、陈某英的粤财化字第NO:052XX4号《房屋契证》,早已因为私房改造而自动失效;

②原告持有的1993年由化州市国土局核发给张某的化国用字(93)第2100XX4号《国有土地使用证》,因登记记载事项确有错误,已由化州市国土局根据《土地登记办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并报经化州市人民的政府批准,于2013年6月3日在《茂名日报》刊登了《废止公告》予以废止;

③原告所持有的张某名下粤房证字第0459XX1号《房屋所有权证》,也已由化州市房地产管理局于2012年12月13日在《茂名日报》刊登了《注销公告》予以注销。

以上三份证据材料均因自动失效、废止、注销而丧失法律效力,缺乏真实性与合法性,不能做为证据材料使用,同时,原告亦无其他证据材料证明其系本案争议房屋的所有权人。

三、原告明知上述证据材料已因被注销或废止而丧失法律效力,仍作为有效证据材料使用,恶意提起本诉讼,涉嫌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请求贵院向公安机关提请司法建议,追究原告的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了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原告提交的粤财化字第NO:052XX4号《房屋契证》、化国用字(93)第2100XX4号《国有土地使用证》、粤房证字第0459XX1号《房屋所有权证》三份证据材料虽然均为由国家机关制作、颁发的,用以证明身份、职务、权利义务关系的证件,但均已丧失相应法律效力,不能再作为国家有效证件使用。

原告明知上述三个证件均已无效,不能作为国家有效证件使用,仍然将其作为国家有效证件使用以证明其权利义务关系,企图通过合法诉讼手段达到侵犯他人权益的非法目的。

原告使用该无效证件的行为,不仅侵犯了社会公众对国家机关公务活动的合理信赖,更使得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整体的权威丧失,最终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原告主观上通过伪造相关重要证据提起恶意诉讼,事实上妨碍了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应当依法对其予以惩戒,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综上,原告的诉讼请求已超过最长诉讼时效,应当予以驳回;且本案系原告通过伪造国家证件等提供虚假证据材料提起的恶意诉讼,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应当给予惩戒,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为维护答辩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公信力、减少诉讼资源的浪费特请求贵院对本答辩意见予以采信。

此致

化州市人民法院

答辩人:

20 年 月 日

土地纠纷民事答辩状【3】

答辩人:xx市xx1组,负责人:许某某,组长。

答辩人就李某、伊某、李某某诉xx区x郊某居民委员会第一组被征土地补偿款分配纠纷一案,答辩如下:

一、原告诉称“系两被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这其实是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理解有误。

在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这本黄皮书中,专家对第五条中农村集体组织成员的注解是: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有两个标准:第一个是户口,也是形式标准。

第二个是看是否需要该集体的土地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也是实质标准。

而从原告的情况看,从汉寿迁来被告处的目的就是为了做生意经商,以经商为生存保障,从未向被告提出过分配土地的要求。

所以原告不符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实质标准,只是一个空挂户,并没承包土地,不应视为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二、原告诉称“由于两被告对集体经济组织的农田一值未予调整,致使四原告至今未依法享有承包基本农田的权利,但四原告每年确与同村村民平等的缴纳了农业税”,首先,国家早已取消了农业税,再说没有承包土地也就没有农业税,所以平等缴纳农业税的事实是不存在的。

第二,既然原告没有取得土地承包权,那么原告应该先行提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诉讼或向行政部门申请解决。

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条的规定。

原告诉请直接分配土地征收补偿款属于法律关系错误,即诉讼标的错误。

原告应该以土地承包合同纠纷起诉,不应该以土地征收补偿款分配纠纷起诉,因为土地征收款的分配是以土地被征收为前提的,没有被征收土地,哪有征收款分配呢?所以原告应先解决土地承包纠纷,等取得了承包土地权利,自然就享有了土地征用补偿款的权利,其他村民那时也就无话可说了。

三、原告起诉的二个被告主体资格仍然是错误的。

居民委员会和居民小组是城市居民自治组织,没有土地经营管理的职责,只有村民委员会才有这一职责,这是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2条的授权,而没有法律将土地经营管理的权利授予居民委员会和居民小组。

所以原告起诉被告没有法律依据。

四、xx阁六组被征土地补偿款分配方案,是经95%以上的组民代表会议决定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组织法》第17条的规定程序,也没有违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规,人民法院应该支持鼓励村民自治,维持所作决议的权威性。

综上所述,原告未承包土地,不符合分配土地补偿款的条件,如果要享受土地补偿款,应先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取得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才有资格分配土地征收补偿款,因此请求人民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此致

xx区人民法院

xx区xx郊某居民委员会x组

20xx年2月8日

答辩状是被告(人)、被反诉人、被上诉人、被申请(诉)人针对起诉状、反诉状、上诉状、再审申请(诉)书的内容,在法定期限内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回答和辩驳的文书。下面是我整理的几篇土地使用权纠纷答辩状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土地使用权纠纷答辩状范本【1】

答辩人:廊坊市安次区众祥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地址:廊坊市安次区杨税务乡建设村廊霸路北侧

就原告廊坊市骏轩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诉我方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一案,提出如下答辩。

原告起诉我方的理由为:“未按约定于20XX年3月12日前向原告支付该土地,经原告多次催办仍不履行,”故“应当支付迟延履行交付责任的违约金,”违约金数额为合同总价款的30%,即1620XX0元。

对此我方认为原告的主张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首先,原告违约在先。

双方签订的《房屋土地转让合同书》(下称《转让合同》)》第条约定:“乙方于本合同生效后2个工作日内,向甲方支付人民币五十万元。

”合同的签订日期为20XX年3月4日,3月5-6日为双休日,7-8日为工作日。

按合同约定,原告应在3月8日前交付此笔款项。

但是,原告直到9日才予以支付,明显违反了合同约定。

此点原告在起诉书中已经明确承认,我方不需再予以证实。

其次,我方没有任何违约行为。

原告要求我方支付迟延履行交付责任的违约金理由是“我方未按约定于20XX年3月12日前向原告支付该土地,经原告多次催办仍不履行。

”这一点我方不予认可。

土地是不动产,土地的实质交付是以土地部门的转让登记并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为标志。

土地证办下来之前,我方只能做实际交付,合同约定也是我方“将该转让土地交付给乙方实际控制并使用。

”但是,土地的实际交付没有任何书面证明文件,其权利的实现需要原告主动行使。

土地一动不动的躺在那里,你原告可以去转,可以去看,可以拉进去砖瓦木块,我方的员工拦过你吗,我方说过不许你做这些事情了吗?没有,我方从来没有阻止原告做这些事情。

反倒是原告自合同签订之后没有采取任何有意义的措施,反倒是等了一个多月后突然诉我方没有交付土地,莫名其妙的要什么违约金。

我方怀疑原告是以此作为圈套欺诈我方,为此,我方请求法院查明事实真相,也请原告提出明确的证据证实的主张。

与原告方欺诈蒙的做法相反的是,我方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按照合同的约定在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

收到原告50万土地款的两天内,即3月11日,我方向廊坊市国土资源局提出了《关于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手续的申请》,附上了相关的文件。

但是由于合同内容存在瑕疵,国土资源局没有受理我方的申请,土地转让的手续办理一直拖延至今。

所以,合同签订后,原告违约在先,且消极行使自身权利;而我方没有任何违约行为,且积极履行自身义务,这期间没有任何过错,根本谈不上违约,更谈不上支付违约金的问题。

同时,我方认为,原被告双方所签订的这份《房屋土地转让合同书》缺少合同生效的要件,属于无效合同。

理由如下:

第一,合同处分了无权处分的他人财产,处分行为无效。

《转让合同》约定,我方向被告转让土地15亩,位于南外环东侧。

合同附件中的《勘测定界图》标示出了15亩地的确切位置。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所约定转让的一公顷(即15亩)土地面积中,属于众祥工艺的为公顷,约为亩。

属于众祥物流公司的为亩,约为亩。

也就是说,15亩地中,属于我方所有且具有处分权的只有其中的亩,剩下的亩不属被告所有,我方没有处分权。

我方不但在签订合同的当时没有处分权,到现在原告起诉时,仍然没有处分权。

所以,合同处分了合同主体无权处分的他人财产。

《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反之则为无效合同。

第二,我方所属的亩土地没有解除抵押担保,其转让行为无效。

2010年12月,我方以此地块作抵押,向银行做了融资贷款,并于同月15日在廊坊市国土资源局办理了土地抵押登记。

在与原告签订合同时,由于原告催促甚紧,我方没能及时通知抵押权人。

《担保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已办理登记的抵押物的,应当通知抵押权人,并告知受让人转让物已经抵押的情况;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者未告知受让人的,转让行为无效。

国土资源学院论文答辩时间

每个学校都会有些区别,学校的论文答辩通常需要2-3天。

毕业生的论文答辩学校是统一安排的,由于不同的学校要求不同,所以基本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答辩,所以答辩时间会集中在2-3天,但是学生真正的答辩时间只有5—20分钟。

在答辩会上,答辩老师先让学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学生答辩完成后,主答辩老师会进行提问,每个学生大概会问三个问题,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1、答辩前准备充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临时抱佛脚总是不好的,要充分熟悉自己的论文,别到时候自己陈述的时候说不清楚自己写的论点论据。

2、时间控制得当

通常本科生答辩都在15分钟之内,答辩人在陈述自己论文的时候,一定不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注意详略得当,层次分明。

不要啰里啰嗦地阐述那些综述,要捡干货唠。

3、ppt设计合理

ppt最起码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材料选择,结论,创新与不足,致谢。

最后一条“致谢”是很多人容易疏忽的,感恩的心要常有,你谢谢老师总是应该的,即使老师不在意是否致谢,你“致谢”了总不会给你差评。

大学下半年的毕业季大多在6-7月份,而论文要求的完成时间一般在5月,大学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安排一般如下,具体还需看下高校的要求:

第一步:学生于4月下旬完成论文初稿;

第二步:指导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学生5-6月完成论文修改;

第三步:指导老师同意将学生的论文送出去,学校统一送出盲审;

第四步:送外审一个月左右会出结果,一般在月底由学院反馈给学生。符合校外查重成绩要求的就可以参加毕业答辩了(每一所学校要求是不同的,例如济南大学的普通论文查重报告在30%以下,如果想评院优或者校优的论文,查重率需降到20%);

第五步:在6月中旬,学校举行毕业答辩,学生按照要求讲解论文,回答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答卷教师在答辩后集体投票决定学生是否通过答辩(与法院合议庭制度类似,一般多数通过即可);

第六步:通过答辩的同学进行毕业档案整理,按照学校的要求归档(各类材料、表格要填写, MBA的一般会把资料寄到自己要求的地址,填好后寄回学校);

第七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将于2022年7月中旬对毕业论文和档案进行审核,符合学校要求的颁发毕业、学位双证书。

所以,毕业答辩的时间会在6-7月份,不排除个别学校会因为特殊情况调整时间,并且要好好准备自己的毕业答辩,漂漂亮亮的结束自己的大学生涯。

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一般需要五分钟左右。

毕业论文答辩是非常考验毕业生心理素质的,所以高校毕业生在论文答辩时一定要注意,礼貌回答,抓住问题的要点,再进行回答,避免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精简回答,语速适中回答。

扩展资料:

凡是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1.必须是已修完高等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应届毕业生和符合有关规定并经过校方批准同意的上一届学生。

2.学员所学课程必须是全部考试、考查及格;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学员必须获得学校准许毕业的学分。

3.学员所写的毕业论文必须经过导师指导并有指导老师签署同意参加答辩的意见。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另一方面,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规定要进行论文答辩的除了个别有特殊情况经过批准者外,只有经过答辩并获得通过才准予毕业。

国土资源小论文答辩怎么自述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四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不足。这篇论文的写作使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对许多还是一知半解,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谢谢!

您也也没说什么类型的,我这边给你个模板,依葫芦画瓢吧~

论文答辩自述模板

论文答辩自述模板本文主要介绍怎样面对考官介绍自 己写的论文,怎样描述最简洁,最能表达论文的意思。管 理资料网整理论文答辩自述模板

论文答辩自述模板

第一段是套话,每个毕业答辩的学生都可以这样使用。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 的论文题目是 ,论文是在**导师的

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 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 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第二,讲述自己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重要

性。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图书销售管理系统对图书销 售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极大地提 高图书销售管理效率及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因此,图书销 售管理系统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随后,也是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的重要部分,讲述自己 的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综述•这部分主要论述本系统开发的目的和 意义,与业务相关的管理原理,以及与系统相关MIS系统 开发原理与方法。

第二部分是系统分析•这部分分析用户需求,进行调查 研究和分析,目的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资源条件,以现状为 基础,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即从抽象的信息管理角度出 发,为使用户满意,系统应对哪些信息做怎样一些存储、变 换与传递,具备哪些功能,从而明确系统应该做些什 么。

第三部分是系统设计•通过系统总体设计及详细设计对 系统分析的结果进行整合,目的是要得到一个令用户满意的 良好的实现方案。

第四部分是系统实现•根据系统设计的内容,讨论了该 系统对人员与平台的要求,以及数据库表结构的建立与数据 输入,并进行应用程序设计与测试.

第五部分是系统运行•这部分描述了系统操作使用的方

法,进行一些系统测试,并评价了该系统.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系统存在的不足。

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系统开发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 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 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和系 统开发,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系统功能并不完备, 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 中学到更多。

谢谢!

论文答辩是什么,答辩流程,看完全明白了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是。。。系(院) 。。。级。我的论文题目。。。。指导老师是。。

国土资源论文研究

应该先确定是那方面的,国土资源包括土地、矿产、勘查、地质灾害、测绘等多方面的内容。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矿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业权市场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矿产勘查工作已经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单一投资的格局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投资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国家投资主要用于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工作,而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则转变为商业性地质勘查。虽然通过近年来商业性地质勘查的实践,使得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逐步走向成熟,但也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甚至严重影响了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现就目前我省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一、矿业权意识薄弱商业性地质勘查的最终目的是为矿产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因此,投资人是否在取得合法探矿业权或采矿业权的基础上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不拥有合法的矿业权,就会造成投资损失,也是违规勘查。矿业权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无证勘查和越界勘查两个方面。造成无证勘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矿业权过期、失效,很多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领取的探矿业权期限较短,开始作地质勘查时,往往拥有探矿业权,但勘查工作结束后,提交勘查报告时,其探矿业权已经过期失效;二是利用他人的探矿业权进行地质勘查,在取得勘查成果后,常常会造成矿业权纠纷;三是地方保护主义,长官意识,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或局部利益,采用行政手段,对勘查投资人进行许诺,结果造成勘查投资人无证勘查,违规勘查,给勘查投资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四是有些勘查投资人法律意识淡薄,明知在自己的勘查区内已经设置了矿业权,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强行进行地质勘查,其结果只能是徒劳无益。越界勘查是目前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很多投资者往往在自己拥有的矿业权范围之外进行地质勘查,势必造成投资浪费和经济损失。要切实解决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中矿业权意识薄弱的问题,首先必须加强矿产资源法的宣传力度,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矿业权管理和监督,适时发布本地区的矿业权信息,使投资人能够及时地掌握矿业权信息。其次是,作为承担商业性地质勘查的单位应当为勘查投资人做好服务,使得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能够在合法的条件下进行。二、勘查的目的与任务不明确目前在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地质勘查的目的与任务不明确,绝大多数勘查投资人对地质勘查的目的与任务没有具体的要求,他们只是一味地要求以能够办理采矿许可证为唯一目的。众所周知,地质勘查的最终目的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绝大多数勘查投资人由于对地质勘查工作的性质和目的不清楚,不能对地质勘查单位提出具体的要求,而地质勘查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也没有向投资人说明地质勘查的目的与任务,致使较多的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也给勘查投资人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商业性地质勘查是勘查投资人办理采矿许可证的手段和目的之一,但是否能够进行矿产开发则要根据地质勘查的成果来确定。许多勘查投资人不考虑地质勘查工作的程度和勘查成果,盲目办理采矿许可证,进行矿产开发,往往造成更大的投资损失和浪费。造成商业性地质勘查目的和任务不明确的主要原因是勘查投资人不熟悉地质勘查工作,不知道矿产分布的客观性,不了解矿业开发的投资风险,这就需要承担地质勘查工作的单位必须向勘查投资人说明地质勘查的目的和任务,为勘查投资人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应该帮助勘查投资人分析和研究勘查投资的风险,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三、勘查资金投入不足、周期短商业性地质勘查是一种市场行为,一个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往往有多家地勘单位参与投标和竞争。一方面地勘单位为了中标竞相压价,另一方面勘查投资人在确定勘查单位时只考虑价格因素,忽视设计方案、技术力量和人才优势,由此造成商业性地质勘查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勘查投资人以最小的投入来完成地质勘查任务本身是无可非议的,但以勘查价格作为唯一的因素则是不可取的。地质勘查工作有其特殊性,必要的勘查投入是必须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勘查投入不足,地勘单位也只能是偷工减料,减少工作量,这就势必会影响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程度、质量和成果,其结果也只能是增大矿产开发的投资风险。为了确保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成果,勘查投资人应该从多方面因素考虑,以确定勘查单位。地勘单位也应该从客观地质条件出发,确定最佳勘查设计方案和合理的勘查费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得到健康的发展。勘查投资人为了加快矿业开发的速度,不按照地质勘查的客观规律办事,过分要求地勘单位缩短勘查周期,而一些地勘单位为了取得商业性地质勘查的工作费用,也违背勘查工作的基本规律,盲目勘查。地质勘查工作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违反这一基本准则,一方面会造成勘查程度偏低,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勘查工作部署的不合理和工作量的浪费,使得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得不到预期的成果和目的。要切实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勘查投资人和地勘单位的共同协商和努力,并以地质勘查的客观规律为准则,合理确定地质勘查工作的周期。四、勘查阶段确定不合理一些勘查投资人为了减少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费用,不考虑矿床的实际情况和矿山建设设计的需要,盲目确定勘查阶段。一方面是勘查程度偏低,不能满足矿山建设设计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勘查程度偏高,造成资金浪费。另一部分勘查投资人受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以采代探,贻害无穷。由于新的地质勘查规范取消了对地质控制程度较高的资源/储量的具体要求,使得一部分勘查投资人为了减少勘查投入,不管矿床规模和矿山开采规模,任意降低地质控制程度较高的资源/储量比例要求,致使地质勘查成果不能满足矿山设计的要求。商业性地质勘查阶段的确定主要是要考虑到矿床规模,矿山生产规模,矿体赋存的地质条件,矿体的复杂程度,勘查投资人的具体要求等综合因素。五、水、工、环工作程度普遍偏低商业性地质勘查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资源/储量方面的资料,二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资料。目前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中普遍存在只重视矿石质和量方面的工作,而忽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工作。在矿产勘查工作中,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工作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目前水、工、环工作程度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普查成果直接用于矿山开发的几乎都没有开展水、工、环方面的工作;二是在详查、勘探阶段水、工、环方面的工作远远没有达到规范和矿山设计的要求。忽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工作,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一方面其勘查成果难以满足矿山设计的要求,另一方面会造成勘查投资人决策的失误,更重要的是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因此,在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中必须加强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工作。六、勘查工作质量下降由于商业性地质勘查的投入不足和勘查周期过短等原因,造成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质量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地质勘查工作的成果质量和资源/储量的可信度,并给矿山开采带来巨大的隐患,也增加了勘查投资人的投资风险。勘查工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不按勘查规范的要求进行工作,地质综合研究程度明显偏低。甚至是虚报勘查工作量,伪造地质勘查资料,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这样做的结果势必会造成勘查投资人的投资失误,同时也使地勘单位失去商业信誉,并还要为此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解决勘查工作质量下降的问题已经成为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当务之急,这需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勘查投资人、地勘单位的共同努力,坚决杜绝商业性地质勘查中出现的质量下降和质量问题。地勘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勘查工作质量是地质勘查工作的生命线,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对勘查工作中已经出现的质量问题,必须进行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的评价,决不能隐瞒勘查工作中所出现的质量问题。勘查投资人也应该对地质勘查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保证勘查工作的质量。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质量下降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不进行矿床的综合评价,对矿石的工业利用性能只作粗略的研究和评价。众所周知,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我国是一个资源贫乏的人口大国,矿产资源危机日渐突出。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而一部分勘查投资人仅从企业本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在进行商业性地质勘查中只要求对主矿种进行勘查,而对与主矿体共生或伴生的,可以综合回收利用的矿产资源不进行勘查工作,不进行综合评价和利用,导致现有的、有限的矿产资源严重浪费。而对一些非金属矿产而言,多数勘查投资人往往只考虑本企业现有产品的要求,不进行工业利用性能的深入研究,致使部分非金属矿不能得到高效利用,仍然停留在粗加工、低档次产品上,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源浪费。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勘查投资人要树立资源忧患意识外,更重要的是,各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严格的资源综合评价法规或管理制度,对造成矿产资源严重浪费的勘查投资人和开发投资人要严惩不贷。七、资源/储量类别的认识模糊由于我国传统的储量分类原则是,不考虑可行性研究程度和矿床开发经济意义如何,一味地强调地质可靠程度;并且不论地质可靠程度如何,一概统称为储量;再加上多数勘查投资人不了解储量的真正含义,误认为只要是储量就能开采,只要市场需要就能取得经济效益。新的资源/储量分类虽然综合考虑了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研究程度、矿床开发的经济意义,但是由于受到过去储量分类的影响,再加上多数勘查投资人对不同类别资源/储量的含义认识模糊,仍然将不同类别资源/储量等同看待,往往会造成投资损失。正确认识和理解不同类别资源/储量的含义对于勘查投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投资决策的成败。目前,有些勘查投资人甚至将勘查程度很低,所获得的预测的或推断的资源量作为矿山设计和矿产开发的依据,一旦资源/储量等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造成投资损失时,又把全部责任推卸给地勘单位,这样的官司和法律纠纷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勘查投资人对不同类别资源/储量认识上的模糊,对不同类别资源/储量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不理解。而多数地勘单位则恰恰没有向勘查投资人说明不同类别资源/储量的真正含义和用途,这也是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中法律纠纷不断的真正原因。要避免此类法律纠纷的发生,勘查投资人应该正确认识不同类别资源/储量的含义和用途;地勘单位在承担商业性地质勘查时,也有义务、有必要向勘查投资人说明不同类别资源/储量的含义和用途,为勘查投资人进行投资决策提供技术服务。八、可行性研究与勘查工作脱节投资人进行商业性地质勘查的最终目的是进行矿山设计和矿产开发,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怎样才能减少投资风险,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每个勘查投资人的共同心愿。这就需要在进行地质勘查的同时,开展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而目前在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中普遍存在地质勘查与可行性研究相互脱节的问题。矿床开发是否能够获得经济效益,不仅仅与矿床本身的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密切相关,还要涉及到国家的法律、宏观经济政策、矿山建设的内外部条件、矿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价格、环境保护、劳动安全等诸多因素。只有通过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才能真正减少投资风险,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建议勘查投资人要充分认识到进行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做好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作为地质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要使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切实解决和处理好上述问题。

论文怎么写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 ●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摘自《政府在市场经济中 如何定位》一文的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2011-12-14 10:56 提问者采纳 马克思曾说过,“不能想象一个伟大的民族能够与海洋相隔绝”。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的减少和力度加大,海洋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海洋是拓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已成为各国共识。人类的是一部史。而则是一部史。尽管、们驾驶风帆驶向的时候,作为一种理论甚至还没有成文。但实践先于理论的终归还是决定了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500年来的走向。带来的、初步实现全球性物资流通和掠夺性贸易支撑了和百年的强盛;继之而起的更是依靠控制海洋而称霸三百年。及至美国崛起,两次,列强们既是出战略带来的利益的争夺和贸易主导权之争,而解决此类冲突的战场也有相当部分集中之上。由此可见,海洋在当今以至于以后的世界中必将发会巨大的作用。中国的现状1.我国岛屿被侵占。在东海,中国固有的领土被日本。自是我国避风、的,但被日本实际控制,日本不仅反对我国海军接近,连我国科考船也不能接近,甚至我国也不能到附近海域捕鱼。日本拒不承认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在南海的,有40个岛屿被他国侵占,中国实际控制的只有8个。2.被掠夺。与岛屿主权归属的争端相伴而生的是以资源为核心的各种矛盾。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南域投入开采的已经超过1000口,这些绝大部分位于南海断续线中国一侧海域,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6000万吨。此外,我国从1开始在南海实行夏季制度,但有的国家不但说中国“无权宣布”,而且乘我国休渔之机大肆捕捞。3.海域划界矛盾重重。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由于海域狭窄造成我国与海上邻国海域划界的矛盾比较突出。在黄海和东海其宽度最宽处只有360海里,不足400海里,出现海域主张重叠的情况。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黄海海域中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可是有的国家主张等距线为界,如果按此划分,他们可以多划十几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东海海区中应归中国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按此无理要求,日本与中国有十几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4.通道的潜在威胁。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被纳入美国的之中,被美国列为要在世界控制的16个海洋咽喉要道之一。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政策已由“消极中立”转变为“积极中立”,并且宣称钓鱼岛在美日联合安保范围之内。南海地区被日本视为传统,南海交通线被看作是日本的,因此,日本以“确保海上航由”、“反对使用武力”为借口,积极涉足中国南海事务。近年来,美日两国以打击海盗和维护国际通畅为由,正力图控制被称之为中国海上的,因为目前中国进口的90%以上需要通过经运输。这些外部势力的因素将对中国的积极发展和造成严重威胁。中国维护的策略思考一、完善我国的海洋立法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和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律法规,主要包括《法》《海上交通安全法》《》《及法》《涉外研究管理规定》《和法》等。可以说,上述法律法规,覆盖了我国管辖的所有海域,使得《》赋予在其的各项基本权利在我国国内立法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但目前在我国现行的海洋立法中,海洋区域的军事利用、海洋等方面的内容仍是空白。这些空白让外国军用舰机在我国控制海域的非法变得。因此,与海洋联系最为密切的海军,应该积极推动与平时海上有关的海洋立法。二 临时安排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维护的基本方针共同开发是指有关国家在暂时搁置对资源开发的争议的情况下,在相互协定的基础上,以某种合作方式勘探和开发重叠主域的相关资源。它是世界上很多国家认可和采用的一种功能性合作制度。它既不影响有关国家的权利主张,又能以符合原则和各自利益的方式及时、有效地勘探开发资源,使双方迅速地从商业性石油发现和生产中获得最大。共同开发在有关国家优先利用争议区域资源的实用考虑与维持各自权利主张或立场之间建立了适当的平衡。在东海,如果中日两国能对进行共同开发,无论于中国还是日本,均是有益的。一方面,中日两国都是石油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另一方面,中日石油公司已有十几年的合作历史,中日石油公司在的联合开发是相当成功的。通过实施共同开发,两国均可在不放弃其权利主张的前提下,增加新的石油来源,从中国方面来讲,还可获得资金和技术。在政治上,共同开发也有助于维护东海地区的稳定。事实上,日方始终没有明确拒绝共同开发的提议。在南海,的争议涉及到五国六方,其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妥善解决南海争议问题,我国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创造性地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到如今,争议的解决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发展态势。一是中国与各国于2002年11月签署《》,旨在保持南海局势的稳定,强调以和平方式解决争议。二是中越划界协定和渔业合作协定于2004年6月生效,这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第一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海域划界问题,对推动南沙等海洋争端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三是中、菲、越三国石油公司于2005年3月签署《在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议》,南沙争端当事国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面迈出了历史性、实质性步伐。从更大范围看,中国与国家已经确立面与繁荣的,并正在建设中国一,这无疑有助于缓和南沙局势。当然,由于各方不会轻易放弃主权要求和,南海问题的解决仍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三 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是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的开采需要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公约》虽然规定国际海底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实行“平行开发”的原则,但由于各国相当悬殊,事实上难以平等。没有高科技的支持和经济的高投入,便没有资格成为“先驱投资开发者”,也无力在深海开发中竞争。同时,在有争议海域实施的“共同开发”合作模式中,科技优势也有助于。当今难度大、投资多、风险高、周期长,要想取得最好的开发效益,必然要以科技的高投入为前提。四、建立综合的海上安全保障体系,海权是一个国家运用对海洋的控制能力,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海上力量的强弱,建立一支强大的,有威慑力的现代海军是中国海权战略的第一步,同时也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第一步。应建立,加强对沿海海域和的警戒和管控。是一国基于的需要,在其以外划定的邻接其的特定。现行不禁止各国在其附近的国际建立。迄今为止,美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建立了这种防空识别区。鉴于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特别是海上安全形势,建立我国的防空识别区已经是。加强维权巡航。二00八年,中国已建立全海域维权巡航制度,将三百万平方公里纳入定期维权巡航范畴。依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研究管理规定》、《铺设管道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各海区总队在我进行了巡航监管,对我与邻国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了巡航监视是所有强国相同的和道路,当今各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视海洋的战略地位及其重大价值。以争夺、控制海洋空间、抢占为主要特征的2l世纪国际海洋权益斗争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我国所面临的海洋维权形势也会更加严峻和复杂。如何在新一轮的海洋竞争中,既保卫我国的、捍卫我国的海洋权益,又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我们应该思考和应对的重要课题

国土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土资源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的含领土、领海、领空、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在内的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其它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狭义国土资源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国土资源具有整体性、区域性、有限性和变动性等特点。以国家行政来讲,即国土与资源,通俗讲即土地与矿产。国土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组成的物质实体。其特性为:①数量上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有些资源属于可持续不断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辐射能、风、水力、潮汐能及地热等;有些属于数量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如几乎全部矿物资源;有些资源现有数量虽有限,但可在短期内繁殖、再生和发展,称可更新资源,如动植物、地下水、劳动力等;②分布上的不平衡性。因受多种因素影响,资源的地理分布往往是不平衡的,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明显的地域差异;③开发利用上的可变性。有些资源在不同的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其开发利用程度差异较大。中国国土资源绝对数量大,种类齐全,其中有不少在世界上居优势地位。但因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广义角度看,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领土主权范围内所有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总称。对自然资源有多种定义,一般可以这样理解,即认为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如: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应该认识到,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自然资源的理解范围会不断扩大,过去被认为不能利用的自然环境因素,也会变为有一定经济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经济意义的各种固定资产,如:工业资源、农业资源、建筑资源等;社会资源主要指人力资源以及为人力资源服务的教育、文化、科技等基础设施。 狭义的国土资源是一个主权国家管辖范围内的全部疆域的总称,包括领土、领海和领空。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场所和生产基地,是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认为国土资源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理地域内一切自然资源的总称,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水、气候、生物和矿产资源。国土资源与自然资源最大区别之处在于国土资源有一定的空间地域的限定,也就是主权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即为狭义的国土资源。

国土资源情报杂志

根据新闻出版署网站公开信息,截至2021年12月22日,2021年新批准创办13种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现将名单整理如下,供学界参考。 新创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更名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回族研究》更名为《民族学论丛》 《缔客世界》更名为《工业信息安全》 《钱经》更名为《丝路文明》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经济视角》更名为《经济发展研究》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更名为《体育教育学刊》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更名为《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国土资源情报》更名为《自然资源情报》 《当代继续教育》更名为《教育科学探索》 《南方国土资源》更名为《南方自然资源》 《福建质量技术监督》更名为《福建市场监督管理》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更名为《市场监管与质量技术研究》 《未来教育家》更名为《中国基础教育》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武警学院学报》更名为《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更名为《伊犁师范大学学报》、《伊犁师范学院学报(哈萨克文)》更名《伊犁师范大学学报(哈萨克文)》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创意商业评论》更名为《应用经济学评论》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故事林》更名为《海峡文艺评论》 《经济数学》更名为《湖湘法学评论》 《世界古典文明史》更名为《古代文明(中英文)》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更名为《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祝你幸福》更名为《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读书文摘》更名为《荆楚法学》 《今参考》更名为《全媒体探索》 《中国扶贫》更名为《中国乡村振兴》 《预测》更名为《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家庭·育儿》更名为《家庭教育研究》 《文物世界》更名为《文物季刊》 《父母世界》更名为《早期儿童发展》 《防务视点》更名为《军队基层建设》 《尚漫》更名为《营销科学学报》 《健康人生》更名为《科教发展研究》 《江河》更名为《水文化》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更名为《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此文原载《国土资源情报》2005年第2期

综观各国自然资源管理,大致经历了由被动的、“后发性”的、解决纠纷式的管理,到逐步理性,逐步进入主动、“先导性”的科学与法制管理。尽管各国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制度选择的差异,但对资源的管理都是相当重视的,都设有专门部门、机构,管理一类或几类自然资源。本文在考察分析部分国家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履行和演进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资源管理的三种模式,即集中、相对集中和分散管理;为了深入了解某种资源的管理,这里选择了土地、矿产、海洋、森林资源作较具体的分析,部分国家涉及了水、草原资源管理问题。

1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模式

综合考察各国自然资源管理,由于各种资源本身的差异、各国管理制度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在资源管理方式上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国家。也就是说,无论哪类国家,既找不到绝对集中管理各种自然资源的国家,也找不到完全分散管理各种自然资源的国家。因此,本文所提的集中与分散管理模式都是相对的。

集中管理模式及其特征

集中管理模式是将土地、矿产、海洋、森林等主要资源由中央政府的一个部门统一综合、协调管理,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实行的是集中管理模式。美国的土地、矿产、森林(部分)由内政部集中统一管理;加拿大的矿产、森林、土地(部分)由自然资源部集中统一管理;俄罗斯的矿产、海洋、环境等统一归自然资源部管理。

集中管理模式的特征表现为:

(1)过程的渐进性。这与对各种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有关。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初期,即使近代的大部分时期,由于生存在地球上的人较少,处于人少资源丰富的状态下,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十分有限,表现为资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无限制地利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的增加,人与自然的平衡被逐步打破,需要对某些短缺资源的使用加以控制和配置管理,而短缺资源的种类还会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而增加,为降低社会对资源管理的成本,提高管理的效率,实行集中管理成为必然。另外,各种资源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森林生长在土地上,矿产埋藏在地下,显然森林的养育、采伐等管理活动离不开土地的管理;矿产的开发不依土地的占有、使用为前提也无从谈起。因此,各种资源的协调、综合管理逐步走向集中是大势所趋。

(2)资源的充足性。资源开发在本国的出口创汇、增加就业、稳定经济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如美国的天然气、铜、锌矿产量居世界首位,煤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三位,铁矿石、钾盐、磷酸盐、硫磺等矿物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他矿产有铅、钼、铀、铝矾土、金、汞、镍、碳酸钾、银、钨、铝、秘等。又如加拿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矿产品出口国之一,其产品的80%用于出口,丰富的矿产包括金、银、铜、铀、石油、天然气、煤等60余种;在自然资源产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万,相关间接服务人员也有97万。自然资源产业投资占到全国新增投资的24%。正因为资源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对资源管理部门特别重视,要求集中多方面力量协调各种关系。

(3)体制的适应性。指的是国有资源所有权、处置权和管理权基本一致的管理体制。集中管理的是国有部分资源。美国和加拿大的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所有权分属联邦政府、省(州)政府和私人所有,处置权和管理权也分别在三个主体。当然,起主导作用的仍是联邦和省政府,私人处于从属地位。

(4)发展的带动性。包括经济发展、工业水平和调查技术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加大了资源的需求规模和种类,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多类资源的综合效益发挥奠定了基础,资源调查技术的提高为全面了解资源情况、信息化服务等提供了条件。另外,市场化水平和社会组织的健全也是这类国家的共同特点。

相对集中管理模式及其特征

相对集中管理模式是指中央政府部委以下的二级机构管理或少数专门的中央政府部委对土地、矿产、海洋、森林、水等主要资源的管理,以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较为典型。如法国的能源和其他矿产由经济、财政和工业部统一管理,地产由税务总局的地产管理局统一管理,海洋资源由法国海洋国务秘书处集中管理(宋国明,“法国国土资源管理与产业管理的方式”,《国土资源情报》,2004年第2期)。在德国,与自然资源管理相关的部门包括财政部、司法部、环境保护部、经济技术部、消费者保护食品和农业部、经济合作与发展部;联邦机构未设单独的内阁级资源管理机构,土地、矿产、海洋、水等资源管理机构设在相关部内的司局或部门(付庆云,“德国自然资源管理”,《国土资源情报》,2004年第3期)。日本的资源管理机构主要是产业经济省。

资源相对集中管理的特征表现为:

(1)经济发达对各种资源需求强度大。据联合国《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20世纪中期,全世界每年消耗的能源约为30亿吨标准燃料,到20世纪70年代末达到87亿吨标准燃料,80年代一跃达到100亿吨标准燃料。由此可见,全球经济发展对能源的消耗是逐步增加的。另外,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矿产品消费量下降,而人均矿产品消费量上升,如图1(胡小平,“不同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关系对比分析”,《国土资源经济研究参考》,2003-3-25)所示,而且,这种对资源的需求强度弹性系数很小。正是在国内需求强劲,甚至刚性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为保证国民生活质量不受或少受影响,必须组织强有力的政府机构扩大对外交往,以最大限度满足国内各方面需要。如日本在经济产业省设置资源能源厅,负责矿产和能源的开发管理。

图1 1998年世界不同收入国家人均GNP与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关系图

(2)资源缺乏对进口资源依赖程度高。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如欧洲的英、法、德等,亚洲的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多年的国内资源开发和消费弹性很低的情况下,其供应量和消费量严重失调,对各种资源的国外供应依赖程度逐渐增强。

法国自然资源不丰富。所需铁矿石大部分依赖进口;有色金属储量很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气的75%靠进口。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纺织、化工、电器、动力工业、日常消费工业、食品工业和建筑业等。新兴工业如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军工、航空和宇航等部门均有较快发展。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又如日本,曾一度是铜的出口国,铅和锌的蕴藏量也较丰富,还曾有过一些较大的、著名的煤矿。但是,与世界上其他同等人口规模的国家相比,无论从其矿物的蕴藏总量还是从人均占有蕴藏量来说都是比较贫乏的,特别是石油、煤炭、铀等能源资源尤显缺乏。2001年,日本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石油进口量25720万吨,进口铜精矿居世界第一位,为万吨。目前,日本的能源进口率虽然有所降低,但仍在80%左右。日本的核电在能源供给总量中占15%~16%,但核燃料全部依赖进口。

德国经济对外依存度更高,农产品产量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一半,石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是世界第二大管道天然气进口国,其他矿产资源也是匮乏,在西方采掘工业产品中,德国的消费量约占10%,而自己的采掘量仅占1%,除煤炭和钾盐资源丰富外,其他矿产资源或相当短缺,或完全没有。

(3)协调机构对政府和企业沟通有力。相对集中的资源管理方式使得部门间的沟通与交流成为主要障碍,发挥协调机构的作用成为必然选择。如日本的综合资源能源调查会,其委员由经济产业大臣任命,主要职能是应经济产业大臣的咨询要求,对确保能源以及矿产资源的稳定有效供给,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政策进行调查审议;应经济产业大臣或其他大臣的咨询要求,对石油的分配等重要事项进行调查审议。该类协调机构了解企业和世界同类企业的情况,往往对政府政策的制定有直接影响,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法国的水资源管理中的流域委员会,是流域水利问题的立法和咨询机构,委员会由水户、地方行政官员、社会组织的有关人士,特别是水利科技方面的生态学者组成。流域委员会为非常设机构,每年召开1~2次会议,通过一些决议,同时对流域长期规划和开发利用方针、收费计划提出权威性咨询意见。而当地具体管理水资源的部门实际是该委员会决议的执行机构。流域委员会与流域水资源管理局的关系是咨询制约关系,水资源工程和水管局的财务计划,如果不能得到流域委员会的批准,就不能付诸实施。这样的管理模式,其作用是增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决策中的民主性。

分散管理模式及其特征

分散管理是将土地、矿产、海洋、森林、水等主要资源分别由中央政府的多个部门管理。巴西、智利、墨西哥和印度属于这类管理模式,以印度较为典型。

印度的矿产、能源、土地、水、森林和海洋均有专门的部门管理,森林资源由环境和森林部管理。有些资源涉及多个部门管理,如能源资源分别由石油天然气部、煤炭和矿山部、非传统能源部管理;土地资源分别由农村发展部、城市发展部、海洋发展局负责;海洋资源不仅主要涉及到海洋开发局,还涉及到煤炭和矿山部(管理海洋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部(管理海洋石油资源)、环境和森林部(管理海洋环境)、国防部(管理水下航道、水下建筑等)和沿海各邦地质局等。又如,水资源管理,水资源部是联邦政府主要部门,但其管理还涉及到环境与森林部(水质量管理)、农村发展部(农村饮用水管理)、工业部(工业用水管理)、电力部(水力发电管理)、城市发展部(城市饮用水管理)等。归纳起来,印度自然资源管理的联邦政府部门主要包括10个:矿山和煤炭联合部、石油天然气部、非传统能源部、原子能局、农村发展部、农业部、城市发展部、海洋开发局、环境和森林部、水资源部。

巴西联邦政府为协调管理好各种资源分别设置了全国能源、核能、石油、森林、垦殖和土地改革委员会以及全国矿业生产局。智利除在内阁设有专门的矿业部长外,还设有全国能源、铜、有色金属委员会等(新华社国际部资料编辑室,《各国国家机构手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

分散管理的特征表现为:

(1)发展中国家,资源开发在本国经济中占有较重要地位。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年人均收入在70美元以下的即为发展中国家。处于快速工业化的国家,对各种资源的消耗均表现较突出,资源开发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较大。印度耕地面积约亿公顷,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国和产茶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铝土矿储量占世界第五位,煤炭产量居世界第四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森林5300万公顷,覆盖率为16%。

智利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业人员约占总就业人口的25%,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食品加工和采矿业、石油精炼、造纸、化工等;采矿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铜年产量约占世界的15%,主要工业产品有石油冶炼产品、粗铜和精炼铜、水泥、粗钢、生铁、葡萄酒。

墨西哥是世界最大的银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1/6左右;矿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

在南非,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能源业是工业四大部门,矿产品出口约占出口收入的50%,全国约有12%的劳动力从事矿业。农林渔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在国民经济中作用不断减小。出口产品有黄金、金属及金属制品、钻石、食品、饮料及烟草、机械及交通运输设备等制成品。主要进口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化工产品、石油等。

(2)资源较丰富,具备向工业化高级阶段迈进的基础。如印度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煤、铁、锰、铬、钛、菱镁矿、铍、锆、钍、独居石、云母和白云石等矿产资源的储藏量均居世界前列,石油、天然气、铝土、铜、金和铅锌等矿的储量也较丰富。墨西哥的银、石油、铋、镉、铅、锌、铜、汞、锑、硫、重晶石、萤石、锶、锰、砷、天然碱、硅灰石等矿种储量居世界前列。

智利拥有非常丰富的矿、林、水产资源,铜的蕴藏量居世界第一,约30%的铜矿资源,20世纪90年代,智利的采掘业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45%~50%,其中82%来自铜工业,铜出口收入占全国的40%(吴荣庆等著,《拉丁美洲若干国家矿业投资环境分析和比较研究》,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

南非以丰富的矿物资源驰名世界,现已探明储量并开采的矿产有70余种,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钛、硅铝酸盐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钻石、石棉、铜、钒、铀以及煤、铁、钛、云母、铅等的蕴藏量也极为丰富,黄金、钻石、钒、锰、铬、锑、铀、石棉等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加上先进的管理,使南非成为当今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南非是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2001年黄金出口占南非出口总额的11%。但近年来因国际市场黄金价格下跌,铂族金属已逐渐取代黄金成为最主要的出口矿产品。南非还是世界主要钻石生产国,产量约占世界的。南非德比尔斯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生产和销售公司,总资产200亿美元,其营业额一度占世界钻石供应市场90%的份额,目前仍控制着世界毛坯钻石贸易的60%。

(3)综合协调机构作用大,保证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上面列举的巴西、智利等国都设有综合协调委员会,各种委员会是保证本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协调机构。印度没有设置专门的资源利用管理方面的协调机构,但该国的计划委员会、建议委员会和财政预算委员会等综合性机构,在制定国家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时从宏观上进行平衡各种问题,可以起到综合协调的作用。

(4)政府在资源开发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由于经济发展处于一种起步状态,各类组织机构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尤其是生产组织还在向竞争性的市场化迈进过程,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因此,政府对经济的引导甚至是主导的作用一时还难以退出舞台,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干预是必须的手段。

2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模式选择的动因分析

人类在对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机会选择过程中,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时期有着截然不同的抉择。分析其选择的内在原因主要是认识的提高、经济发展和机构改革的需要、管理的需要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认识的提高

由分散到集中的管理方式的演变本身就是对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孰重孰轻的认识过程。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一再证明,为了当时的经济发展,无度地掠夺式地开发资源,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道路是殊途同归的。

以美国为例,19世纪大多数时间里,美国民众都认为土地、木材、水、矿物、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用之不尽的,政府对这些资源的开发管理制度与民众的认识背道而驰,内政部主要任务是处理私营、个体及合作公司在公有土地上对森林的毁坏,有目的地进行资源管理。进入20世纪,内政部日益致力于扭转国民对待这些自然资源的传统做法,主张在科学技术和国家法令的指导下,本着有益于社会的原则合理地开发。农场和灌溉设施可以租赁给私营企业,依照国家标准发展;矿地可以租用开采;在保证木材和草地可持续生产的前提下,允许放牧和砍伐。

为更好地发挥荒地、荒山的作用,1907年内政部将属于地质调查局的开垦服务处职能扩大,成立独立局,并于1923年命名为开垦局。开垦局后来完成了大量的项目——包括举世闻名的胡佛和古勒大坝、加利福尼亚全美运河、科罗拉多地下供水隧道、防洪工程、电厂以及以前不能供养移民的大片土地上休闲资源的开发、种植业和相关工业的发展等。1903年开始建造的罗斯福大坝使得菲尼科斯和亚里桑那成为美国第一个重要的农业中心。美国内政部机构的沿革(图2),无论是众多部的独立(1882年和1888年的农业部和劳动部的独立;1953年和1977年教育部和能源部的独立),还是内部新机构的成立(1879年地质调查局的成立,养老、专利管理事务办公室的成立;2004年内政部机构增至8个,包括土地、复垦、渔业等),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资源管理的集中化趋势。

图2 美国内政部机构图

经济发展和机构改革的需要

经济发展和机构改革是资源管理模式改革的前提,是为了更好地保证经济发展对各种资源的需要。

如日本中央政府机构是根据1948年制定的《国家行政组织法》设立的省(省长官为大臣,称“相”)、厅体制。在战后几十年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以总理府为首的22个省、厅的庞大体系。中央各省的省职员少则过万,多者达到数万,加上门类繁多的下属机构,全国“特别职”与“一般职”国家公务员合计达到110万人以上。图3,日本能源资源厅的沿革证明了这一点。从1949年成立资源厅,1952年将资源厅的职能分割到通商产业省的矿山局、煤矿局、矿山保安局和公益事业局,到1973年矿山局和公益事业局合并成立能源资源厅直至2001年的机构改革形成了目前的局面,均是为了适应资源产业的发展,致力于基础产业的培养,努力扩大出口,处理石油危机和贸易摩擦问题。随着泡沫经济的破裂,日本政府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一直致力于通过维持能源的持续稳定供给来支撑国家经济发展。

图3日本能源资源厅综合机构变革框图

管理的需要

机构精简是各国政府致力于改革的重要方面,减少或者合并政府机构,将职能相似的纳入一个相对集中的部门是通常的做法。这样可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使得政府可以将更多地福利留给人民。印度政府的40多个中央政府机构和日本的20多个相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管理集中程度的差异。

技术的保证

可以想象,缺少发达的通讯设施或者先进的调查手段,实行集中管理只能是空谈,至少是不现实的。因此,必要的技术支撑是保证资源管理实现集中管理的客观基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