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语境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语境的研究论文

词汇教学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功而有效的词汇教学直接关系到外语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但是,在中国词汇教学中普遍存在费时低效的现象。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认识到学生或许能记住很多单词和习语,却不能适当地使用,从而造成了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老师和学者们已经开始关注于词汇教学的研究.语境词汇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词汇的各种意义,提高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索词汇教学,旨在探索在语境中教词汇的一种更有效更实用的方法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差异论文

语言能够帮助人们交流,但是,语言并非是简单的词组堆砌组合,除了自身所能直接传达的意义之外,语言的功能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它存在的环境。所以,要学习另一种语言,不仅需要学习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还要意识到不同背景的文化对于语言交流的影响。

1.高低语境文化理论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于1976年在其著作《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了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他从交际和文化的关系出发,根据不同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方式,通过对人际交流、人际联系、人际空间距离、时间意识等文化变量的测量,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文化大致分为两大模式:以日本、中国等国家文化为代表的高语境文化,和以瑞士、美国等国家文化为代表的低语境文化。也就是说,在高语境文化中,信息接收者需要充分理解信息发出者所处的环境,包括场景、氛围、肢体语言等,交流过程中语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者对语境的依赖较小,环境因素和交流尽量分离,语言的作用凸显无遗。吴为善、严慧仙(2009)这样总结道:高语境交际文化中,“意义的传达更多地依靠语境和读者的意会,作者不需要把什么都说出来,把什么都说的很清楚”。在低语境交际文化中,“意义主要由语码来负载,作者自然要求承担较多的责任,把该说的意思说明白,开门见山,一以贯之。”[2]本文将以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为框架,阐明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上的体现。

2.高低语境下中英语篇的差异

在语境文化不同的视角下,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和交际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中美两国作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代表,其语篇必然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衔接和连贯手段上的差异是汉英语篇的.主要差异之一。中国作为高语境文化的国家,汉语较多地依赖隐性的衔接方式,注重意义的连贯,即“意合”;而较低语境下的英语则既重视意义上的连贯,也重视语法形式,就是所说的“形合”。如:

(1)中国队打败美国队

(2)中国队大胜美国队

(3)TheChineseteamhasbeatentheAmericanbyagreatmargin.从所表达的意义上来说,这三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就句1和句2来说,二者表面结构一致,所用动词的本意完全相反,句1是“打败”,句2是“大胜”,意义却完全一致,这是因为中国人在理解这两句的意义时并不是依靠句法结构的,而是根据自然语序通过主观分析将句1中的“败”理解为“使……败”,而在理解句2则不理解为“使……胜”,而是理解为“战胜……”。运用高低语境理论来说,汉语运用的更多是内隐含蓄的暗码信息,信息接收者,即读者,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到底是中国队获胜还是美国队获胜。而在句3中,无论是用动词beat,defeat,或者是win都有严格的语法形式,读者只要通过语态和时态就可以判断出哪一队获胜,无需再借助语境或是其他信息。也就是说,在低语境文化中,语言交流更多的是依赖语言本身,语境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

3.结语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拓展了跨文化研究的视野,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语篇上中英两种语言在衔接手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文化和语境等因素来解释。由于我国的外语学习者在学习时缺少与外语表达方式相匹配的真实语境,母语语境知识很容易发生负迁移,从而产生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问题。

楼主 同求这篇文章 主要是这篇文章命题比较新颖 想看一下 可以发给我吗 不胜感激啊 我的邮箱是

语境研究论文

语境关照下《爱玛》两中译本之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20世纪九十年代是我国翻译事业的繁荣时期,而这种繁(略)外国名著的重译方面,一本国外著作一般都有好几个汉译本.这就需要加强以对比为基础的翻译批评,发现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翻译质量.因此对同一作品(略)比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第一,翻译批评可以通过对译本的比较发现不同译本的优劣,为译文读者选择比较优秀的译本提供依据;第二,翻译批评通过对不同的.译者在翻译中运用的不同方法处理同一语言现象,达到相同或不同的效果评析,对深入探讨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以及翻译理论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第三,翻译批评有助于译本的改进和质量的提高.语境在语(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语境在翻译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译者对原文正确的理解必须依赖原语的语境,对译文准确的表达也必须联系目的语的语境,可见语境制约翻译,翻译依赖语境.而本研究旨在从语境的因素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比较分析了简·奥斯汀(略)两个中译本,研究从语境入手分析两个译本各自的优缺点. 不同的译者翻译同一作品会采(略)策略,功能对等早已引起许多争议,本文从语境的角度结合翻译实践,依次分析了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和译...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1990s witnessed a peak of tran(omitted)tivities in China, which concretely reflected in the retranslation of the literary masterpieces of foreign countries. There were at (omitted)or th(omitted)e versions for one original text, sometimes even more. When we take this into account,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im(omitted)quality of translation on the basi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is important to mak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versions for the same ori(omitted)st of all, t... 目录:摘要 第4-6页 Abstract 第6-7页 Chapter 1 Introduction 第10-19页 ·Brief Introduction of Emma and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Emma 第10-13页 ·Emma 第11-12页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Emma 第12-13页 ·Literature Review 第13-16页 ·Translation Criticism 第13-15页 ·Comparative Study on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Emma 第15-16页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第16-17页 ·Purpose of the Study 第17页 ·Outline of the Study 第17-19页 Chapter Two Linguistic Context 第19-33页 ·Context and Translation 第19-21页 ·Context 第19-21页 ·Theoretical basi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第21-25页 ·Translation 第23-24页 ·Nida’s translation theory 第24-25页 ·The Role of Context in Realizing Functional Equivalence 第25-26页 ·Linguistic Context in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Emma 第26-32页 ·Reproduction of Irony and Humorous Language of Emma 第27页 ·Ascertaining the Exact Meaning of Words 第27-29页 ·Eliminating the Ambiguity 第29-32页 ·Summary 第32-33页 Chapter Three Situational Context 第33-40页 ·Interpreting the Implication 第33-35页 ·Expressing the Emotion 第35-36页

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中语用知识的合理利用陈作宏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北京100081)〔摘 要〕本文从语用因素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着眼,从语用因素和句法语序,语境的干涉作用,关注话题、焦点和新旧信息,语用的语序,以及会话含义分析等五个方面探讨教师应该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合理地利用语用方面的知识。〔关键词〕语用因素;句法结构;语序;语境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178(2004)01-0067-06〔收稿日期〕2003-07-14〔作者简介〕陈作宏(1961-),女,河北高阳人,中央民族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一 语用学、语用平面与对外汉语教学语用学译自英语的pragmatics一词,是一门专门研究在不同的言语环境中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的科学,一切与语言使用者有关的语言动态因素都是他研究的范围。语用平面是指语法中的语用,研究的是语言符号与它的使用者及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前者以语言使用中产生的所有语用意义为考察和研究的对象,后者研究的是与句法有关的语用,关注的是句法结构中表现出的语用意义。对外汉语教学是以培养学习者的言语交际技能为最终目的的第二语言汉语教学。全部的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得体交际能力的过程。也可以说我们要培养的交际能力是一种语言运用能力,它体现为具体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得体性。因此若是离开了语言的交际过程和语言的交际价值,去孤立地解释语言的结构和词语的意义,显然是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宗旨背道而驰的。尽管语用学和语用平面在研究范围和研究的侧重点上都存在明显的区别,但是由于它们都重视语言交际过程,都重视语言的交际价值,都研究语言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态意义,因此对第二语言汉语教学都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将从语用因素对汉语语法的制约作用着眼,探讨教师如何在汉语教学中更合理地利用语用方面的知识。二 语用因素和句法语序赵金铭先生1994年在《教外国人汉语语法的一些原则问题》一文中,在谈到语法教学中三个平面有机结合的问题时指出:“句子的生成是由深层结构(语义)到表层结构(句法)以实现交际为目的的序列化过程,这个序列取决于语义的正确性,句法的限制性和语用的选择性”。①语言表达的中心是语义,句法是表现语义的手段,因而句法结构实际上是语义句法结构体。然而它一旦进入具体的交际成为话语,就必然受交际语境的制约,如何传递意义、信息,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句法手段都与语用有直接的联系。鲁川先生用“语义的先决性、句法的强制性和语用的选定性”概括三者的关系,并为“语用的选定性”下过如下定义:“语用的选定性指的是在充分考虑语义和句法制约的基础上,按语境和交际意图从几种合法的语序中选定一种交际效果最佳的语序。”②显然这其中的“合法的语序”是指符合句法限制性的语序。例如:A1爸爸把明明打得很厉害。A2爸爸打得很厉害明明。A3明明被爸爸打得很厉害。这一组句子按照句法的限制性规则,“打得很厉害”这样带“得”的组合式述补结构后面不能带宾语,只能排在句尾。语用的选择性也应该保证将其放在句尾作焦点。A1和A3都符合要求。也就是说在交际需要的语境中选择“爸爸”或者“明明”作话题都可以,只要“打得很厉害”在句尾作焦点就行。A2就不符合要求,所以是错的。如果句子没有句法限制,例如:B1警察抓住了小偷。B2警察把小偷抓住了。B3小偷被警察抓住了。那么句子就完全由语用安排。即根据交际意图和语境从B1、B2、B3中选用交际效果最佳的句子都是正确的选择。温锁林先生将这种静态的句法结构在动态使用中直接映现静态句法结构的句子称为常式句。可是在动态的语言使用过程中,由于说话人交际目的的需要,句法结构在运用中会发生重组和调整,带来语用意义的变化。我们就以A2为例,在预设为打明明的有爸爸还有妈妈的情况下,有人心情急切地告诉我“爸爸打得很厉害,明明。(妈妈打得不厉害)”,这时人也成了一个合法的语序。这种在映现句法结构的同时在语序上有所调整的句子温锁林先生称之为变式句。③变式句都是由语用的语序引起的。众所周知,由于缺少形态变化,注重意合,在汉语的句法结构中语序具有重大的作用。常式句的语序受语用因素的制约,变式句又是由语用因素所导致的语序变化了的句子。汉语的语序受语用因素的制约是毋庸置疑的了。其实语用因素不仅影响句法结构的选择和变化,还会引起句子表达用途和表达口气的变化。因此以实现交际为目的的汉语表达,要完成从深层到表层的序列化过程,语用因素在其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三 语境的干涉作用如果我们随便问一个中国人“盖上被子!”和“把被子盖上!”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大部分人都说一样。但是如果把具体情况交代清楚,他们会自然地选择前者或后者。前者用于一般情况下简单地提醒对方时;后者则是在说话人发现对方应该盖被子却没有盖上的情况下才用。可见因为没有语境,连中国人自己也说不清这两句话的区别。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语境对句法结构的干涉作用。语境有广狭之分,广义的语境不仅包括情景语境,即言语交际时的具体环境,也包括说话人使用话语的社会文化背景。狭义的语境,又称上下文语境,就是话语的前言后语。不仅上下文语境对句式的变换施加影响,制约句法结构,和语序有直接的关系,是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不容忽视的,情景语境也同样可以在教学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把”字句一直是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中,一个令人十分头疼的问题,教师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反复地讲授和练习,但是能有意识地使用“把”字句的汉语学习者很少。笔者曾经在一个中级班的课堂上让12个学生每人介绍一道菜的做法,结果只有两人用了“把”字句,其中一人用了多达9次(石垣智章,全部用对人另一个只用了一次(小林亮介,用对)。在这种中国人使用“把”字句频率极高的情况下,学生中大部分人却都用“洗干净菜”、“切菜”、“煮半个小时牛肉”等在语段中听起来不十分得体的句子,这正是需要我们反省的问题。我们的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一直受语法研究的制约,多局限于单句句型之内,一般的材料中都强调“把”字句表示主语对宾语的处置和影响。1991年张旺熹先生就发现“这样的理论认识,就对外汉语教学来说,是很难让初学汉语的留学生理解并接受的。因为什么是处置,为什么处置,什么是影响,影响的原因何在,我们都没有回答。”④不仅如此,由于受结构主义影响颇深,在讲到“把”字句时基本上是从结构形式的角度来说的,绝大部分练习都是针对结构设计的。这样的教学无法达到得体使用“把”字句的目的,因为我们根本无法讲清楚“盖上被子!”和“把被子盖上!”究竟有何区别;也无法让学习者明白在什么情况下要用“把”字句。我们再来看一组留学生使用“把”字句时出现偏误的情况:C1我把饺子吃在五道口食堂。C2我把水果买在回家的路上。⑤C3我把行李放在宿舍里。C1和C2这类错误同时出现于母语完全不同的学生中,这就不能不从我们的教学中去寻找原因了。我们的教科书中在讲到“把”字句时,特别强调结构上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动词后一定要有其他成分,很多书上还列有这样的公式:主语十把十宾语十动词十其它成分,而这里的“其他成分”中包括结果补语,C1和C2中的“在”正好也都是动词的结果补语,符合要求,可是为什么却不对了呢?李大忠先生认为不了解这类“把”字句的语义特征是出现此类偏误的直接原因。一定要使学生明白C3之所以正确,是因为“行李”原来不在“宿舍”里,由于“放”的结果才使“行李”存在于“宿舍”中。⑤但是这种偏误更多地出现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所造的句子中,学习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结构上,是为了造“把”字句而造“把”字句。外国人学汉语,最主要的是要用所学的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习汉语语法,他们最关心的是要表达一个语义时,应该用哪种语法形式。如果教学时设计一些典型的语境展示“把”字句,例如让一个手里拿着很多东西的学生做别的事时说出“把东西放在桌子上”这个句式,然后注意在语境中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再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把”字句的语用功能,就能使学习者在注意“把”字句结构和语义的同时,充分注意语境的干涉作用,使学习者明白在什么样的语境中会用“把”,为什么要用,误用的情况会大大减少。因为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制约力,以及对话语的理解和表达的约束力,决定了学习者对语境的识别能力将直接影响其语用能力的高低。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忽略语用因素也是导致这种偏误的原因之一。合理利用语用因素,重视语境的干涉作用,不仅能在教学中使学习者更好地体会句法结构的语义蕴含,还能促使学习者更主动地在合适的语境中选择使用不同的句式。四 关注话题和焦点,明确新旧信息话题也称主题,在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不受重视的概念。它是说话双方已知的旧信息,也是表述的出发点和言谈的中心。话题的选择直接影响句子表述的格局,例如:D1 山本学汉语学得不错。D2 汉语山本学得不错。D1 和D2由于说话人选择的话题不同,句子的语序也不同。如果教学时只将主语不同作为注意的重点,学习者同样会认为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用哪个都行。若是我们引导学习者从言语信息交际的动态过程中,以及句子实际存在的语段中注意到话题的不同,是说话人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的结果,那么D1 和D2 在使用时的区别就会十分清楚。从而使学习者避免选择使用时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也就不会出现问话人的注意力指向“汉语”时,我们的学生却仍然用D1回答的不得体的情况。焦点是表达重心,是说话人想要传达的最重要的新信息。汉语遵循人类语言共同的从已知到未知的句子信息结构安排原则,存在句尾焦点。我们以B组句子为例:B1、B2 和B3 的区别是话题不同;B1和B2话题相同,区别在于句尾焦点的不同,B1“警察抓住了小偷”最重要的新信息是“小偷”,意在告诉对方警察抓住了谁;而B2“警察把小偷抓住了”是在双方都知道警察正在抓小偷的情况下,说话人想告诉对方的最重要的新信息是警察抓小偷的结果,“警察”和“小偷”在B2中都是已知信息,不是表达重心,为了把句尾位置让给焦点,用“把”将非焦点成分前移。要有意识地通过语境设计让学习者注意到B1和B2的不同,是交际需要的不同使表达重心不同造成的。除了句尾焦点外,汉语也存在对比焦点。例如:E1 山本学得很好。E2 山本学得好。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用E2表达时,教师常常会告诉他们一定要加上“很”,汉语习惯这样表达,这样的解释只会令学习者更困惑,他们或者误认为山本学得不是很好,表达时也要加上一个“很”,或者认为这两句话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如果教师很明确E2是一个有对比焦点的句子,在教学时使其在“山本和小林谁学得好”这样的交际语境下出现,学生对E2存在对比焦点就很容易理解,E2和E1的不同也就清楚了:E1是要告诉对方“山本学得怎么样”是句尾焦点句,表达重心在句尾;E2则是告诉对方“谁学得好”,焦点是“山本”。两句的预设不同,E2的预设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比项。五 语用的语序汉语学习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都会产生一些疑问,因为他们在和真正的母语使用者接触时发现,中国人说的话和他们学的常常不一样。汉语语序的灵活变化是问题之一。我们的教学只教句法的语序,而不重视句子的语用意义。句法的语序是一种语言基本的句法结构规则的概括反映,它是稳定而抽象的。所呈现的是一种语言中语序的静态面貌。而在实际的运用中,由于语境不同,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常会对句法成分的顺序进行调整。从功能主义的角度看,语言中任何超常规的变异现象都有其特定的语用价值。一个中国人用“晴天,明天”来回答“你听天气预报了吗”这个问题,是急于回答的心理作用而产生的急促的口气使主语后移,是语用因素驱动的结果。由于有明确的语境条件没有人会认为他说错了。可是,当一个留学生在课堂上用“晴天,明天”回答老师“明天天气怎么样”的提问时,却应该被纠正成“明天晴天”。再如,刚开春就见一个人穿着汗衫短裤,中国人用“不冷吗?你。”一定比我们的学生用“你冷不冷?”更准确地表达了说话人此时要表达的意思。在交际过程中由于语境的介入,后移的主语省略也很平常。另外在寻物等启事中我们要求学生注意,他们写的“钱包里有500元人民币”,“书包里有三本汉语书”改成“钱包里有人民币500元”,“书包里有汉语书三本”更好。这种定语后移用句法语序无法解释清楚,因为这是通过改变位置,使在寻物启事中重要的数字定语成为句尾焦点,是语用因素带来的语序变化。既然由于语用原因导致的成分移位在交际中常常出现,那么语用的语序就必须是我们教学中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对语用语序的合理分析不仅能使学生在听到变式句出现于交际过程中时能进行准确的语用推理,理解更准确,同时还有助于学习者对句法、语义和语用之间的关系有更好的理解。使他们更加重视语境的干涉作用,从而使交际更自如和得体。六 会话含义分析会话含义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它依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关注的不是说话人说了什么,而是说话人所说的话可能意味着什么。语言交际的纷繁复杂就决定了对会话含意的预测和理解是语言交际中的关键问题。如果误解了对方的会话含义就会使谈话过程进行得不顺利。换句话说,对会话含义的准确理解也同样制约着表达形式,因为在言语行为中理解和表达是相辅相成的。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每一个句法结构或是语言点的学习都是准确理解和得体表达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会话含义分析,对提高得体交际的能力将大有稗益。汉语口语中很多习用句式在使用时都有特定的交际意义,有一些是规约性的,有一些一定要在语境中去认识和理解。例如:“连……也/都……”这是初级阶段的语法项目,在中级阶段又出现于“别说……就连……也……”的句式中。当老师点明这还是以前学过的“连……也/都……”句式时,很多学生说会用,经过简单的复习和练习后,教师让学生用这个句式回答“30个饺子你能吃完吗”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中出现了:“别说40个,就连30个我也能吃完”、“别说20个,就连30个我也吃不完”这样的句子。从这两个错误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们想要直接回答是否能吃完30个饺子。而“连……也/都……”句式恰恰是一个用肯定或否定一个起码的参照点的办法来表明字面上可能看不出来的隐含意义的。也就是说用这个句式是不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使用参照比较的方法回答。这些错误正是学生在学习这个句式时没有抓住这个关键的问题导致的。另外,学习者没弄清楚“连……也/都……”句式的肯定否定形式在表达会话含义时方向相反这一特点,也是导致误用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学时进行会话含义分析,对学习者理解这一句式的交际意义和使用时准确选择参比项,确定使用肯定句还是否定句都有直接的帮助。总之,无论从听话人还是说话人的角度出发,对会话含义的准确理解都直接影响着交际的顺利进行。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会话含义分析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七 结 语静态的语法教学最主要的弊端就是和交际脱节,学习者熟练掌握句法结构以后,所造的只是一些脱离语境的基础句。当然掌握语言知识也是熟练运用语言的必要条件,但是“语言毕竟只在使用中存在”(吕叔湘1990年人而语言教学的任务是要使学习者在了解和掌握不同语法形式在用法和语用功能上的不同分工的基础上熟练使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因此要重视对句法作出语用理据的解释,应该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境中作动态的分析,而不是在增加语用术语的前提下进行抽象解释。但是,如若教师心中无数,就很难让学习者弄清区别,在使用时做出正确的选择。范开泰先生曾提出语用分析的几个基本内容:“话语结构分析——说话人如何选择谈话的出发点(话题),如何围绕话题来构成话语;交际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分析——说话人如何选择话语的焦点,以突出交际的兴趣中心;交际过程中的信息结构分析——说话人如何安排从已知信息到新信息的传达方式;语气情态分析——说话人如何选用适当的语气、口气来表达自己对说话内容的态度、情感以及对听话人的态度、情感,还包括在一定的环境下所产生的言外之意的分析。”语用分析也如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一样,在教学中都是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技能为目的的,三者缺一不可。所不同的是,语用分析所涉及的语境、话题等因素都是从动态的交际过程中去考察的,所以从交际的角度说,语用是关键。静态的句法和语义结构在进人交际时要不要变,以及如何变,都要受制于语用。因此使句法结构的教学在语义分析的基础上上升到交际层次上,在使用的过程中使语言的基础句转化成为言语的交际句,这样才有可能使学习者明白不同的句法结构是说话人在不同的语境中,根据交际意图和目的的不同,所作的不同的选择。〔参考文献〕〔1〕赵金铭.教外国人汉语语法的一些原则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2)〔2〕鲁川 语义的先决性句法的强制性语用的选定性〔J〕汉语学习,2000,(3)〔3〕温锁林 现在汉语语用平面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143〔4〕张旺嘉 “把字结构”的语义及其语用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3)〔5〕李大忠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146,147〔6〕范开泰 语用分析说略〔A〕袁晖,戴耀晶.三个平面:汉语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C〕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Making an Appropriate Use of Pragmatics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CHEN Zuo-hong(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s,Central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Be1Jing,100081)〔Abstract〕Based on the restrictive role of pragmatic elements In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eachers should make more appropriate use of pragmatic knowledge in 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 students in the five following aspects:pragmatic elements,interference of context,focus on topics,central issues and new or old information,pragmatic word order and dialogue analysis.〔Key words〕pragmatic element;sentence structure;word order;context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差异论文

语言能够帮助人们交流,但是,语言并非是简单的词组堆砌组合,除了自身所能直接传达的意义之外,语言的功能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它存在的环境。所以,要学习另一种语言,不仅需要学习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还要意识到不同背景的文化对于语言交流的影响。

1.高低语境文化理论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于1976年在其著作《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了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他从交际和文化的关系出发,根据不同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方式,通过对人际交流、人际联系、人际空间距离、时间意识等文化变量的测量,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文化大致分为两大模式:以日本、中国等国家文化为代表的高语境文化,和以瑞士、美国等国家文化为代表的低语境文化。也就是说,在高语境文化中,信息接收者需要充分理解信息发出者所处的环境,包括场景、氛围、肢体语言等,交流过程中语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者对语境的依赖较小,环境因素和交流尽量分离,语言的作用凸显无遗。吴为善、严慧仙(2009)这样总结道:高语境交际文化中,“意义的传达更多地依靠语境和读者的意会,作者不需要把什么都说出来,把什么都说的很清楚”。在低语境交际文化中,“意义主要由语码来负载,作者自然要求承担较多的责任,把该说的意思说明白,开门见山,一以贯之。”[2]本文将以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为框架,阐明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上的体现。

2.高低语境下中英语篇的差异

在语境文化不同的视角下,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和交际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中美两国作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代表,其语篇必然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衔接和连贯手段上的差异是汉英语篇的.主要差异之一。中国作为高语境文化的国家,汉语较多地依赖隐性的衔接方式,注重意义的连贯,即“意合”;而较低语境下的英语则既重视意义上的连贯,也重视语法形式,就是所说的“形合”。如:

(1)中国队打败美国队

(2)中国队大胜美国队

(3)TheChineseteamhasbeatentheAmericanbyagreatmargin.从所表达的意义上来说,这三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就句1和句2来说,二者表面结构一致,所用动词的本意完全相反,句1是“打败”,句2是“大胜”,意义却完全一致,这是因为中国人在理解这两句的意义时并不是依靠句法结构的,而是根据自然语序通过主观分析将句1中的“败”理解为“使……败”,而在理解句2则不理解为“使……胜”,而是理解为“战胜……”。运用高低语境理论来说,汉语运用的更多是内隐含蓄的暗码信息,信息接收者,即读者,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到底是中国队获胜还是美国队获胜。而在句3中,无论是用动词beat,defeat,或者是win都有严格的语法形式,读者只要通过语态和时态就可以判断出哪一队获胜,无需再借助语境或是其他信息。也就是说,在低语境文化中,语言交流更多的是依赖语言本身,语境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

3.结语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拓展了跨文化研究的视野,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语篇上中英两种语言在衔接手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文化和语境等因素来解释。由于我国的外语学习者在学习时缺少与外语表达方式相匹配的真实语境,母语语境知识很容易发生负迁移,从而产生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问题。

研究词义与语境的论文

英汉翻译过程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重要的阶段。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词义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表达原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论文导读: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语境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境分析与翻译进行探讨。语境,语境分析与英汉翻译。

关键词:翻译,语境,语境分析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语境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境context,就是指语言文字一经使用后所处的言语环境。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马林诺斯基Bronislaw Kaspar Malinowski,1884-1942最早提出语境的概念,并指出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舍此别无意义可言。

英国语言学家、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斯John Rupert Firth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意义就是语言成分在语境中的功能。弗斯把马林诺斯基的语言环境概念加以扩充套件,指出除了语言本身的上下文以外,除了在语言出现的环境中人们所从事的活动之外,整个社会环境、文化、信仰、参加者的身份和历史、参加者的关系等,都构成语言环境的一部分。

英汉翻译时,语言语境是首先要考虑的语境因素。本文就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境分析与翻译进行探讨。

1.词义语境

在我们英语学习当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脱离了语句及语境就很难确定这些词的词义。在具体的句子中,经常发生对词语本意理解不透彻,造成翻译失误。这时,就需要跟据上下文选定多义词的具体意义,排除同形异义词的干扰,挖掘该词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真正意义。

context一词最早用来指某一特定词、前后的词句,即词、短语、语段的前后关系。左右邻词对词义的影响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决定词的意义及翻译选词。如英语中“head”一词有好几个词义:

From head tofoot从头到脚

A head ofstate国家元首

One hundredhead of sheep一百头羊

王海芸1979—,女,汉族,河南新乡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Use your head动动脑筋

Two headsare better than one两人智慧胜一人

从语用学角度来看,语用用意分两类:暗含的和明说的。前者指言下之意语用意义,后者指字面意义符号意义。语义核的“头”就是“head”的符号意义字面意义,但这一符号意义并不等于语用意义语境意义。如果翻译时不考虑该词与左右邻词的关联,即句子,所译出的句子就会生硬、呆板。只能说是形似,而不能达到神似的完美境界。

2.句子语境

在实际翻译中,译者须经常从句子语境来推出词语的含义。人人都知道like是“喜欢”的意思。请看下面的一组句子:

1He likes maths more thanphysics.

他喜欢数学甚于喜欢物理学。

2 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charges attract.

相同的电荷相斥,不同的电荷相吸.

3 In the sun beam passing through the window there are finegrains of dust shining like gold.

在射入窗内的阳光里,细微的尘埃像金子一般在闪闪发光。免费论文,语境。

4 Like knows like.

英雄识英雄。

这四个句子中的同一符号like由于它所处的语境不同,因而它的意义也各不一样。根据其所处的语境应分别译为: “喜欢”、““相同的”、“像”、“英雄”。可见,离开了具体的句子语境,死死记住like就是“喜欢”,“喜欢”即是like,是很难理解翻译上述各句的。

3语篇语境

在实际翻译中,有时从一个句子中很难确定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往往需要从整个段落或整篇文章中获取其含义。篇章段落通常是一个有机整体,语言连贯语句关联,实际上就是一个语境,翻译的时候必须在语境中理解把握全文。免费论文,语境。

Last week I went to thetheatre, I had a very good seat. The play was very interesting I didn’t enjoyit. A young man and a young woman were sitting behind me. They were talking loudly.上星期我去剧院看戏。我的座位很好。这台戏也很有趣。可我没有得到乐趣。一对青年男女坐我的后面,他们高声交谈。

上例是《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中的一个故事,内容与文字都非常简炼。但是,翻译时如果不著眼于整个篇章,不考虑作者的意向和语篇情境,则完全可以将“I didn’t enjoy it”。译成“我并不欣赏此剧”。但这样翻译就完全背离了原作的本意,因为作者并非不喜欢该剧,而是被身后的两个年轻人搅得无法去欣赏。

4. 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指说话、语言、言语事件的时间地点。免费论文,语境。世界上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语言这个社会活动也不例外,每一话语行为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的。

一个词的词义和话语意义常常不仅仅是由其语言因素来确定,而是由词汇和话语所出现的情景来确定的。在“we looked for a long time before we found a spring”.句子中。“spring”在不同的情景中就有不同的意思:在安装弹簧床时,指的是弹簧。在修表时,指的是发条。免费论文,语境。如果几位旅行者在沙漠中终于找到点水喝时说了这句话,指的则是泉水。其“spring”所指的意思与前两种情况又大不一样。

任何语言活动都不可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语言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交际活动的主题内容,参与者的相互关系等情景语境因素决定话语的真正意义。例如:美国前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获悉撒切尔夫人下野后,回忆两人间融洽关系时说了一句话:“It was clear to me that we were soul- mates when it came toreducing government and expanding economic opportunity ”.此句中,“soa1-mates”有“性情相投的人”、“挚友”;“情人”、“情侣”两个含义。里根在此表示对老朋友下野的慰藉,结合当时情景,毫无疑问,前者为本句意义,全句可译为:“显而易见,涉及到减少 *** 干预和扩大经济机会这一问题上,我俩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5.文化语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翻译涉及两种文化的交流沟通和移植。文化语境指的是源语和译入语所依附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也就是指某一言语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免费论文,语境。由于各民族区域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及行为模式等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特性,在跨文化的翻译中时常会遇到诸如误解原文、译文词汇空缺等情况。由于复杂的文化难以用翻译技巧加以弥补,处理此类翻译必须要对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有全面、透彻的认识和了解。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必须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语境。如红楼梦中:

原文: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第五回。

译文:For hu *** andshe will have a mountain wolf. His object gained he ruthlessly beratesher。

此处语境在寓言中。“中山狼”出自明朝马中锡的《山狼传》讲的是中山上的一只狼中箭后,欲食救命恩人东郭先生的故事,它的语用隐含是:孙绍组恩将仇报,虐待相濡以沫的妻子。英国汉学家霍克斯Hawkes先生,借用了汉语拼音将“中山狼”译为“the Zhongshan wolf”。在无脚注的情况下,西方读者很可能不得要领,感到满腹疑惑:“Zhongshan”是狼的品种还是产地,这种狼有什么特别的吗?而我国翻译家杨宪益先生采用了增译手法,作了些变通,将“中山狼”译为“mountain wolf”。明示夫妻关系,突出“忘恩负义”的特别意义,基本上实现了原作的语用意图。如不十分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其翻译的译文语义偏离了原文的背景是不正确的。因此译者在翻译中一定要考虑译文的文化语境,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再看下面容易误译的句子:

He has no mercury in him.他没有精神或毫无活力。

如果按照“mercury”最基本的意思,这句话就会译成“他体内没有水银”实际上,西方古代哲学家将“mercury”水银视为大地万物的元气,故“mercury”一词今仍可用来指活力或精神。免费论文,语境。只有正确了解了“mercury”这层意思之后,我们才会翻译出正确的句子来。

6.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对语境进行分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语境制约翻译,而翻译又依赖于语境。我们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要清楚语言中字句的组合是临时的,它们产生的意义具有相对临时性,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是不确定的,是潜在的。因此,在翻译时,不能只是局限于对孤立的词语或句子本身来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应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进行。所以翻译的过程中只有对语境进行分析,把握好特定的语言语境,对文章既做巨集观的掌握又做微观的分析,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翻译才能做到准确无误、优美得体。

参考文献:

[1]Firth, J. R .Papers in Linguistics [ 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2]裴文现代英语语境学[[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3]王建华语境层级与语义阐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4]曾绪语境分析与英汉翻译[J] 上海科技翻译 2004. 2

[5]杨宪益,戴乃迭.A Dream of Red Mansion [ M ].北京:外文出版社,1994.

[6]方祝根浅谈语境与翻译[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1

论文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语言都体现一定的文化特征,故文化因素对不同语言的翻译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中西文化的相似形和差异性,包括不同的生活方式、认知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探讨,指出两种语言翻译中应注意的文化问题。

论文关键词:英汉翻译,文化因素,中西文化异同

1.引言

提高英汉翻译的水平涉及很多因素,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语言的交流,文化差异对翻译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我们能正确处理其中涉及到的这些文化因素,对准确、标准地翻译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文化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科学以及各种自然科学的成果,集中反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1]王鸽平,2001:15从狭义上讲,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涵盖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工具,由于地域、职业、性别、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等的不同,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也不相同。不同国家习俗各异,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因而表现在语言上也有差异。[2]冯庆华,2002:122例如,在翻译汉语中的“四面楚歌”、“项庄舞剑”、“指鹿为马”、“鸿门宴”等成语和习语时,若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译出的文章就会令西方人士莫名其妙,不能确切理解。同样,在翻译以下习语:"tocarrycoalstoNewCastle"运煤到纽卡索,指多此一举,不必要的事,"theTrojanhorse"特洛伊木马,比喻暗藏敌人或危险,"towerofirony"象牙塔,比喻世外桃源[3]张培基等,1991:P161-163时,如不能熟悉这些习语中具有的浓厚民族、地方色彩的文化知识,很难找到让读者准确理解的汉语表达方式。

中西文化有其共同点。同时,中西文化因其产生的条件的不同,又必然存在差异。可见,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翻译者,除精通相应的语言形式外,还要扎实地学习该语言对应的文化知识。

3.中西文化的共同性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人类生活经历的共同性决定了两种语言不仅在表达形式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说法,而且它们在意义和修辞上也有相似之处。

例如在下列英汉翻译中,就利用英汉语言的这种相似性直截了当地套用两种语言对应的同义习语,即采用翻译中的直译法。例如:"topraisetotheskies"捧上天去,"tofishintroubledwaters"浑水摸鱼,"toaddfueltothefire"火上浇油等,还有一些大体相同的形象比喻,如"tolaughoffone'shead"笑掉牙齿,"toshedcrocodiletears"猫哭老鼠,"tospendmoneylikewater"挥金如土,"atsixesandsevens"七颠八倒[2]P162等等。然而中西文化的相似只是相对的、个别的,而歧义则是绝对的、普遍的。汉英两种语言反映各自的民族或地方特色,在某些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在互译时,应充分考虑这些文化因素的影响,保持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不宜生搬硬套对应语言中具有鲜明民族或地方色彩的表达方式去强译。例如,"Twoheadsarebetterthanone",虽和汉语习语“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有相同意义,但在翻译时不可简单地套用后者。因为诸葛亮是我国的一个历史人物,与原作上下文会形成矛盾。如果把它译为“一人不及两人智”,就比较合适,意思既接近,又可避免因历史文化因素引起的矛盾[3]张培基等,1991:P167。

政治、经济、文化的渗透交流和传播导致两种语言中各自出现大量的外来词。

这些外来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或改造了引进国的语言。在以形意为词汇主干的汉语中,虽不排斥音译的办法,但尽可能地倾向于意译的做法,而英语对待外来词则以音译为主。例如英语词汇中的"Kang炕","litch荔枝","jiaozi饺子"等。在英汉翻译中有的干脆是原文照搬,如“VCD,DVD,DNA,CT,SARS”等,这种直译法一开始令读者感到陌生,但一旦熟悉并掌握后,就等于把原词汇中的资讯以近乎保持本来面目的方式贡献给另外一种语言,丰富了它的词汇,也推进了民族间的文化融合,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它对语言、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全球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潘绍中,2004:P9。

4.中西文化的相异性对翻译的影响

由于中西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中西两种语言在诸多方面的不同,既对语言学习造成一定障碍,也对英汉翻译产生很大的影响。

生活方式的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

由于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特征,无论是历史传统还是现实生活中,英语民族的生活多和海洋打交道,因而英语中有大量有关航海的词语;而在以大陆为主的汉语中很难找到相对应的形式,因而对中国人来讲,理解这些表达方式就较为困难。例如:"ableseaman"一级水平,"belefthighanddry"陷于困境,"give *** ."远远地躲开等[4]P194-195。

可见这些谚语多和航海有关,代表岛屿文化;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以陆地为主,“树”、“蝼蚁之穴”、“路”、“前车之覆”等都体现着陆地文化[5]王振亚,2000:p138。

反之,汉语有许多关于江湖、山川、四季、农耕等方面的习语,在英语中也难找到现成的对应表达形式,译为英语时一般用意译的办法。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英语中虽有"Asyousow,soyoumustreap"的说法,但不如汉语具体形象。又如,青黄不接的季节Whencropwaseatenandthenextstillgreen,无孔不入totakeadvantageofeveryweakness,眉飞色舞tobeamwithjoy,运涛好久不来信了,一家子盼星星盼月亮tillhiswholefamilyworriedoverhimdayandnight。[6]吕瑞昌等,1985:P139

由于中国长期的农耕生活的影响,汉语中产生了大量与“食”有关的表达形式,而这些在英语中比较罕见,必须按实际含义和上下文去翻译。许多源自饮食的比喻,英语中没有对应形式,只有意译。例如,他抢了我的饭碗He'stakenthebreadoutofmymouth或He'stakenmyjobfromme,吃醋bejealous。[4]潘绍中,2004:P10

中西民族情感心理、认知方式的差异对语言翻译的影响

由于中西方在风俗习惯、礼仪、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导致许多词语在中西两种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缺乏对这些词语表达的文化含义的理解,会造成交际和翻译中的失误。英语民族的思维是个体的、独特的,而中国人注重整体、综合、概括思维。表现在语言上,英语偏好用词具体细腻,而汉语用词概括模糊。例如“说”一词,英语有“say,speak,tell”等,这些词使语言简洁准确,又富于变化,形象生动。而汉语往往趋向于泛指,在“说”前加副词修饰语,如,语无伦次地说,低声地说,嘟嘟囔囔地说[5]王振亚,2000:P217。

中国文化习惯从整体上、直观上看问题,强调社团和集体的价值;英美文化习惯于逻辑分析,强调个人为中心,因而导致语言表达上的种种差异。例如,在姓名、时间、地址的表达方式上,中英两种语言的行文方式明显地体现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文化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区域性;而西方文化则正好相反。

中西文化中价值观的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价值观指人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人情等为人处世准则的观念。一般认为是特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核心,表现在两种语言中,会对语言理解和翻译造成很多障碍,足以引起翻译工作者的重视。

中国文化中以儒家文化为主,其种族亲属和社会关系表达得十分清楚和严格,不容丝毫的含混和马虎;而对崇尚新教、个体文化价值的英语民族来说,这种亲属关系就笼统宽松得多。表现在两种语言中,英语一般只用uncle和aunt表示对非直系长一辈的称呼,对小一辈只用nephew和niece,而对同辈不分长幼用brother和sister,甚至不分男女概称cousin,这在汉语中是不容许的,因为汉语中对此类关系分得十分详细。所以在英译汉中,要找准汉语对应的词语,必须先弄清辈分和亲属、社会关系。而在汉译英中,这些复杂的亲属关系词语就要适当简化。

英语民族崇尚个人主义,个人至上主义价值观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体现在语言中,例如:AnEnglishman'shouseishiscastle英国人的家是他们的城堡,意味着没有理由不可以去无故打扰别人或没有预约不可以贸然拜访某人;Evenreckoningmakelongfriends明算账,友谊长;Tellmoneyafteryourownfather亲父子明算账[5]王振亚,2000:P128等,这些都表明西方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中国文化中以谦虚为美德,所以对别人的赞扬、夸奖常礼仪性地予以否认。如"YouspeakexcellentEnglish",中国人常说"no,no";而西方人崇尚自我奋斗,常会对别人的赞扬乐于接受并表示感谢,积极地回答“Thankyou!”。

中西方文化中由于长期不同的宗教信仰,决定了两种语言中许多表达方式的差异。英美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基督教传统,而中国人长期信仰佛教、儒家学说。因而在翻译时要顾及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特别是有关宗教意义的词语。例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MillsofGodgrindslowbutsure天网恢恢,疏而不漏,Godhelpthosewhohelp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3]张培基等,1991:P188等。

5.结语

应该说,在从事英汉翻译时,我们必须要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联络,掌握中西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正确处理翻译中所涉及到的文化因素,从而更标准、更准确地促进翻译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鸽平.关于《中国文化概况》中名词的翻译问题[A].语言文学与文化 [C]. 北京:智慧财产权出版社,2001.

2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 张培基等. 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1.

4 潘绍中.谈谈汉英对译中的文化因素[J]. 中国翻译,2004 3.

5 王振亚. 语言与文化[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吕瑞昌等. 汉英翻译教程[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

毕业论文题目1.现代汉语语音研究2.汉语新词语研究3.汉语外来词语研究4.汉语字母词研究5.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6.汉语修辞研究7.汉语多音字研究8.汉语复活词研究9.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10.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11.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12.汉语惯用语研究13.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14.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1.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2.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3.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4.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5.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6.给病句一个理由1.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2.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3.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4.“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5.“同志”的尴尬6.文学语言研究7.汉语语气词研究8.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9.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0.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11.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3.汉语动物名称研究14.汉语植物名称研究15.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16.“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17.说“秀”(英show)18.汉语象声词研究19.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20.汉语感叹词研究21.东北方言动词“造”的研究22.东北方言语气助词“呗”的研究23.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研究24.新时期以来新生句法现象研究25.话语与政治的关系研究1.字词误读研究、字词误用研究2.汉字形体演变及识记研究3.褒义词考查分析4.同义词辨析与运用5.贬义词考查分析6.汉英词语对比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7.成语运用研究、习语运用研究8.新闻语言研究9.广告用语研究10.法律、商贸语言研究11.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12.词类区分研究13.语境与语言表达研究14.新辞格研究或辞格发展研究15.语境对词义(句子结构)的影响16.有特点的句法结构考察分析1.现代汉语语法2.汉语应答句研究3.标题语法研究4.标题语用研究5.标题语义研究6.东北官话地点方言研究7.东北官话语音研究8.东北官话词汇研究9.东北官话语法研究10.东北官话语用研究11.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研究12.现代汉语修辞研究1.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2.现代汉语补语研究3.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研究4.程度副词与特殊的动词性结构组合研究5.“副+名”的社会运用考察6.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7.动词和名词的句法语义关系研究8.现代汉语歧义问题研究9.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10.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11.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 当代作家语言研究(包括词汇、语法、修辞)2. 报刊语言研究3. 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考察4. 少儿节目语言特点考察5. 流行歌曲中的若干语言现象6. 法律语言研究7. 辩论、演讲语言的特点8. 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9. 留学生汉语习得的语误研究10. 汉语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11. 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2. 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3. 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14. 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15. 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16. 谈“俗话”17. 汉外对比研究(如:亲属称谓、外来词、具体语法现象)18. 状语的类型与状语的位置(是否可以前置)19.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情况分类考察20. 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21.交际语言的若干问题研究1.对外汉语语音教学2.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研究3.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字音学习研究4.歧义格式的实验语音学研究5.哈尔滨方言单字音研究6.歧义结构的语音分化研究7.黑龙江方言语音研究8.“都”字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研究9.哈尔滨方言声调研究10.实验语音学11.对外汉语单字音教学研究12.语音史研究13.语音的规范与发展毕业论文题目1.《审音表》与《现代汉语词典》定音比较研究2.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研究4.对外汉语词汇教学5.对外汉语语法教学6.对外汉语汉字教学1.语言文化教学策略与方法2.汉语中介语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4.对外汉语教材分析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7.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1.关于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的宏观讨论2.语言课的文化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4.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5.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6.情景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7.对外汉语中的俗语教学8.交互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9.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1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1.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2.对外汉语中的成语教学3.对外汉语写作教学4.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5.对外汉语虚词教学6.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7.祈使句的对外汉语教学8.疑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9.感叹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毕业论文口语交际与语境的研究

如何创设生活语境口语交际《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交际情趣。口语交际的教学情境设计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参加学习口语交际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中,我们应遵循以下三个要求来设计:情境要能够激发需要;情境要显得巧妙适宜;情境要利于双向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一切语言的应用和言语的交际总是限定在一定的语境之内。在任何语言交际中,语境总是决定着交际的内容和角色的定位。因此,交际主体必须根据具体的语境随时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及时作出“相似”反应:一方面与对方相似,捕捉对方的言语信息甚至是“言外之意”,以准确应对。另一方面,与虚拟情景中的我相似,因为学生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时,实际上是以双重身份出现的:一是他的社会角色,即学生;二是他的交际角色,即特定的交际情境中他所扮演的那个角色。为了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学生必须服从交际角色的需要,思角色所思,想角色所想。这种语境对主体具有制约作用,对口语交际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因此,创设能够激发主体“交际需要”的情境,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无疑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策略。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交际情趣。口语交际的教学情境设计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参加学习口语交际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中,我们应遵循以下三个要求来设计: 一、 情境要能够激发需要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为了交际的需要,人们才会有言语活动。需要是活动的内在动力,是人从事各种活动、满足需要的本质力量。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应该充分地研究儿童,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内在需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现实需要、现实状况出发,主动地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一种符合他们本性的学习方式,从整体上提升儿童的生命质量。 比如,对于《说话要注意姿势》的教学,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设计——先出示教材提供的情境图或是让学生将情境图上的内容表演出来,然后提问:这些小朋友这样跟别人讲话有什么不同?老师小结后这样启发:老师课前已经进行了调查,发现幼儿园就有小朋友是这样跟别人说话的,我想请你们去给他们讲一讲,愿意吗? 这样的设计,妙就妙在具有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希望别人觉得自己有能耐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感到学了以后要派用场,从而使他们在后面的活动中,会投入更高的热情,态度也会更加认真。 二、 情境要显得巧妙适宜 口语交际是人面对面的交往,有着特定的情境,交际者所谈的话题、所处的场合、交际的对象也都是特定的。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该特别注意根据口语交际话题,去创设适当得体的口语交际情境。还是以《说话要注意姿势》这个话题的教学为例,在激发起学生内在需要的基础上,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这些小朋友的说话姿势哪儿不对,应该注意什么,你们都知道了。但让你们去做老师,我还是有点不放心。这样吧,我们先来练一连,我做小朋友,你们先来教我。这样一种情境,巧妙自然,学生会说在其中,也乐在其中。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据情境图表演的来创设交际情境,像《学会劝阻》、《学会转述》这类话题都可以这样来教学。 在教学《讲童话故事》这一课时,我们可以采用美化环境的方式来创设情境。课前可以在黑板上勾画一些著名的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或场景,也可以将这些人物或场景做成墙饰,布置在周围的墙壁上。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讲述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教你玩游戏》。适宜采用室外游戏的方式来创设交际情境。就是让学生在室外分组玩一些事先准备好的有趣的游戏,让学生进入真“玩”的情境。接着,分别让他们把自己玩的游戏名称和玩法告诉大家,再教大家玩一玩。 三、 情境要利于双向互动 从口语交际的实际情况来看,口语交际双方的角色是不断变换的,参与交际的双方既是说话人,又是听话人,既是表达者,又是领会者。交际双方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及时地调整、交流着信息。口语交际有着很强的双向互动性。我们在设计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话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成双向互动式的。有些话题的双向互动性非常明显,我们只要做到整体把握,就能水到渠成。有些话题的双向互动性不够明显,我们要仔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在教学中因势利导,使其实现双向互动。可以借鉴的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很多,如表演、小组交流、询问、即兴交谈、话题讨论等。 《学会劝阻》这个话题,我们大都会采用表演的方式来进行双向互动,一般来说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教材要求让学生先说一说江晓宁等对不正确的行为是怎样劝阻的。这里的“说一说”,就是让学生对“怎样劝阻”进行充分讨论。在学生说清楚的基础上,再分角色表演。这里的“表演”实际上就是口语交际训练。为了便于教学,教材精心设计安排了四幅情境图。第一幅图描绘的是两位小同学在高压电线下放风筝,江晓宁劝阻的情境;第二幅图描绘的是一位同学在运动后喝生水,江晓宁劝阻的情境;第三幅图描绘的是一位男同学见一个小女孩随手丢垃圾,上前进行劝阻的情境;第四幅图描绘的是一位大同学见一位小同学在草垛旁边放鞭炮,赶忙制止的情境。情境图提供的几种不正确的行为,是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常见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情境图中作用,让学生结合情境图提供的实例学会怎样劝阻。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在教学时只关注“劝阻一方”怎样说话,那么这个话题就有可能会失去互动性。因此,在学生表演的时候,不但要引导“劝阻一方”“会劝”,而且要注意引导“被劝阻一方”“会应对”,这才是真正的双向互动。 在教学《学会转述》这个话题时,可以让一名学生做李响,再请另一名学生向他转述“通知”。在转述的过程中,应注意启发“李响”向转述者提一些问题,还可以加入一些礼貌性的交际语言,这样就有利于将单方面的转述变成双向互动式交流。 《说话要注意姿势》的教学,关键是要抓住“跟谁说话”做文章,启发引导学生寻找一个话题与交际对象交流,形成双向互动。在表演正确的说话姿势时,也可以这样做。当然,在讨论“说话姿势是不是正确”时,如果巧妙设计,也可以互动起来。 《讲童话故事》看起来是一个单方讲述的话题,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去组织,同样可以实现双向互动。如可以采用由学生“点将”的方式,指名要求某同学讲一个故事,被“点”的同学以表示愿意讲或不愿意讲的方式予以应答。在讲完故事后,讲故事的同学可以请“点将者”对所讲的故事发表意见,“点将者”也可以对“被点将者”的讲述表示感谢。这样教学,课堂就可以形成双向互动了,课堂气氛也会因此而变得活跃起来。 生活中处处有口语交际,教学中只有贴近生活,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创设交际情境,注重双向、多向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实践,才会全面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浅谈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与体会论文

摘要: 现代社会要求低年级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针对这一要求,笔者对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教学

新课标的一大特点,就是变以前的听说训练为口语交际,这也是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新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本着这一要求,本人对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有以下几点体会:

1 立足课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钻研教材,上好口语交际课

在第一册的教材里有6课口语交际,在进行这几课的教学时,要上出与以往的听说训练不同之处。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也包含着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本册口语交际注重语言实践,强调在动手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听说训练,如《我会拼图》、《我们的画》、《有趣的游戏》。教师要组织好课堂,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参与进来,在此基础上才会有说的依据、说的欲望,同时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也间接促进了口语交际的能力。有的教材交际性不够,容易上成简单的听说课,教师要创设一些交际的点,增加学生间的互动。如《我们的画》,用举办画展的形式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小记者,采访小画家,介绍作品;让学生担任评委,既表达自己的观点,又倾听别人的看法,并要互相讨论达成一致。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自然实现听与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挖掘教材因素,进行拓展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要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在语文课堂中,有很多口语交际的因素可以挖掘:①借助插图,创设话题。本册教材在拼音部分、识字部分、课文部分都有很多的插图,这些图画中其实蕴涵着很多口语交际的素材。②朗读训练,积累语言。课文是范本,都是一些语言优美的文章,在课文中有一些人物之间的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就是在学习人与人对话,久而久之也会潜移默化。例如在学习《雨点儿》这课时,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开始,学生把问句读得与陈述句一样,经过指导就知道了问别人问题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话。③补白课文内容,进行再创造。新课程内容更新更活,强调学生的探究、创新,给教师和学生创造的空间。抓住这些空白展开想象,给学生创造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发展了思维。《雪孩子》是个动人的童话故事,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雪孩子善良的心灵。学完课文后,让学生续编故事,假设雪孩子回来了,小白兔和雪孩子之间会说些什么。既结合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感悟,又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结合平时帮助别人或受到别人帮助时的体验。

注重课堂评价,促进交际互动

新型的课堂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所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而评价正是一种很好的互动方式,会评价也是口语交际能力的一种体现。“请小朋友听听他读得怎么样?优点是什么?”这是对学生听的习惯的培养。“请小朋友来评一评,给他提提意见。”引导学生会思考,会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一年级的教学中,训练朗读很重要,经常请小朋友在小组互相朗读、评价,推选读得最好的小朋友。这样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合作能力,又是一种很好的口语交际的实践。学生只有在动态的互动中才能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口语交际能力。

2 创设情境,多种形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不论是从语文的工具性还是从口语交际的实践性特点出发,课堂训练都是不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其实教师只要多花点心思,就会发现有许多可以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契机。

听听说说

一年级孩子在活动中往往是最专注、最投入的。活动结束后,依然非常兴奋,这时,让学生说说活动中最有趣的、最有意义的、最喜欢的内容,一定会表达的很精彩,每周的红领巾广播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机会。生活中还经常收听广播的家庭已经不多了,听广播其实是很好的一种训练方式。每次广播后,都可以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如何抓住重点。另外,在晨间、午间的谈话中,每周都可以固定一个时间由学生讲述一周见闻,长期如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开展多样的班队活动

低年级学生爱玩、爱动,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也是为口语交际创设情境。游戏、竞赛、表演等活动后复述过程;小品表演,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让学生分组表演,如打电话给同学询问作业、去医院看病、在汽车上让座、到商店购物等等;设计主题进行谈话,如“我喜欢的卡通人物”、“我的家”、“新学校新感受”……说的内容拓展了,说的机会增加了,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替老师“跑腿”

在学校里,有很多时候需要和其他同学、老师打交道,一些简单的事情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去“跑腿”,替老师代劳。比如发现高年级值日的同学扣分扣错了,让学生自己去交涉;需要向其他班级借用品时,需要把相关资料交给其他老师,有什么不清楚的事要询问有关老师,都可以让学生去。在实践口语交际的同时,孩子的胆子也大了。

利用突发事件

校园里,经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此时学生往往都充满了关注与好奇,有交谈的欲望。例如有小朋友身体不舒服,在教室里吐了,有的同学觉得恶心,躲开了,有的'同学主动打扫。这时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评价同学们的行为表现,在学校里这样的突发事件还很多,这些都是可以训练的点。

课外延伸

首先,在家庭中给孩子创造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可以经常布置学生回家把课文里的故事讲给父母听,把学校里发生的事告诉家长,与他们进行讨论。在节日时,回家向父母表达祝福。其次,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替妈妈到商店去买盐;过年了,在同学中展开小调查,看看同学们收到了多少压岁钱,都是怎么利用的。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喜欢做,在主动参与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3 讲求实效,踏踏实实进行训练

多种多样活动的开展,的确让学生有话想说,这是口语交际的前提。但毕竟是低年级,有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有的学生很会说,但语言不够规范。于是,教师的示范指导、活动的反馈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自己语言的规范性,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每次训练时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活动后,也要让学生汇报。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长期持之以恒,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4 提高修养,培养良好的举止

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因此,说技巧的训练是一方面,交往过程中的举止谈吐、文明礼貌也很重要。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在听别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表情专注,适当的点头、微笑都是对对方发言的肯定、赞同;在与他人交谈时也要看对方,注意自己的语气、神情、动作。当同学的发言有错误、观点不同时,交头接耳、挖苦嘲笑都是不对的,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宽容谅解,学会补充合作,学会取长补短,形成一个轻松自由、积极向上的口语交际环境。

听力和口语写一方面就可以了,我写的口语研究的毕业论文,最开始也不懂,还是学长给的莫文网,有高手就是快啊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行动研究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探析——以戏剧化教学法为例情境教学与小学口语交际研究——以鄂尔多斯小学为例原版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编写的实用性原则——以《中级汉语口语提高篇》为例情景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验研究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口语交际”部分编写思路及教学对策研究高中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以滁州市某中学为例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高考英语口语考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人教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材内容研究中学口语交际教学与设计策略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留学生初级口语课教学设计探究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对口语焦虑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市4所高中为例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浅谈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的启发与建议——结合初级口语课程的观摩与实践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交际性练习考察研究——以《汉语口语》和《汉语口语速成》为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英语口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合作学习对英语口语教学的研究影视资源辅助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应用研究对外汉语口语教材和国内英语口语教材对比研究留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研究——以《汉语桥》和《世界大不同》口语语料库为中心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石门县N所小学为例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口语教材练习设置的研究——以《发展汉语—初级口语》为例越南汉语口语教学顺序性问题研究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培养的研究语境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境对词汇的教育研究论文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核心素养研究论文

摘要: 当今英语越来越受大家重视,对于英语教学对学生以及教师也有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学生对英语单词记忆理解,能够根据自然拼读的规则正确读出单词,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在英语学习中的基础是英语词汇的记忆,自然拼读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单词的记忆,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本文对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展开具体策略及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核心素养;自然拼读;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自然拼读法是根据学生比较熟悉的汉语拼音的规律演化而成的,在不借助国际音标的条件下,学生根据单词的字母的组合就能准确读出单词,然后再进行拼写。是总结了26个字母的发音规律,学生熟悉掌握后看到单词就能够会读,听到单词就会快速准确地拼写出来。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记忆和学生读单词时的发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自然拼读法现在越来受广大师生的欢迎,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的记忆单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还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推动英语教育的发展,从而号召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开展。

一、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开展意义

(一)发挥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由于各国的语言具有互通性,汉语拼音与英语的发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根据汉语拼音来帮助学生对英语单词进行朗读记忆。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入学开始就进行汉语拼音的练习,能够让其熟悉掌握,在此基础上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在巩固汉语拼音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学习掌握的技巧。

(二)避免学习国际音标带来的干扰。虽然国际音标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但是国际音标必须要掌握48个音标,记忆量较大,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给学生带来负担。除此之外,它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联系不大,学习起来会花费学生大量时间。但是掌握自然拼读法就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避免学习国际音标带来的干扰,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展开,改变了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记忆英语词汇,锻炼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展开有助于将学生词汇的读与写相结合、阅读与记忆相结合,从而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二、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开展的具体策略

(一)音形对应教学原理。英语教师在课上向学生传授自然拼读法时,首先要求学生结合汉语拼音的知识将44个因素之间的组合发音的一些规律以及规则都掌握,然后让学生结合简单的单词进行训练,开始能够读出单词,逐渐延展教学,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适当的方法,根据小学生本身的特点可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开展张飞乐(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翠华路小学曲江分校710061)以适当的采取一些趣味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教学,让学生进行英语对话,教师再仔细观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因为感兴趣而能够积极踊跃的参加到教学中,并且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词汇,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逻辑思维等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趣味性教学方法。兴趣是学习一切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趣味性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积极踊跃的投身到自然拼读法的学习中去,在轻松愉悦中学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小学生贪玩的特点,教师可以将自然拼读法融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动作记忆的'方法、唱儿歌的方法、配图讲故事等方法。例如,在学习“a”的发音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做动作,夸张动作,张大嘴发出“a、a、a”等声音,让学生感兴趣,积极参加练习。又如,教师在教小学英语“What’syourname?”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歌曲《Hello》,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利用轻松越快的歌曲可以消除学生学习自然拼读法的枯燥,集中学生的记忆力,在这种氛围下,教师再引导学生用自然拼读法去学习课文,记忆课文中的词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效率。

(三)通过音形的理解展开拼读、拼写教学。自然拼读法是根据小学生已经熟悉掌握的汉语拼音演化形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开展拼读、拼写教学,将单词字母、读音相结合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举一反三,通过一个拼读法能够根据规律来学习其他词汇的读法,让学生告别死记硬背的词汇记忆方法。例如,教师在教学生“u”的发音时,教师可以将单词进行分类,给学生举例说明,举例:book、look、good等单词,让学生朗读体会“u”的发音,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教师也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学生的负担。教师可以结合游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记忆,并且及时进行复习,延缓学生的遗忘时间。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记忆单词的方法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自然拼读法,让学生掌握有效、高效的记忆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熟悉掌握词汇,最终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灵活运用词汇,在学习中教师再结合一定的练习,及时巩固记忆词汇,让学生养成运用自然拼读法见到单词会读,听到词汇会拼写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英语沟通能力、交流能力等。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英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赛泳.小学英语自然拼读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7(10):92+94.

[2]石霞,刘美秀.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生英语,2018(02):37.

[3]巩悦.巧用自然拼读,点燃英语学习热情——浅论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128.

众所周知,学好一门语言,词汇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英语就更不用说了。对于高中生来说,词汇学习非常重要。首先,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学好英语最基础的知识;其次,加强词汇教学不仅是原教学大纲,也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从教学实践看,对词汇教学的忽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一情况突出表现在历年的高考中。不论是单选题、听力题、完形填空,还是阅读题、写作题都必须在掌握大量词汇的前提下,才能做出选择与判断。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才能运用语言知识,连词成句,连句成篇,进行写作。否则纸上谈兵,无所收获。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英语词汇,为学习英语打下基础呢? 首先要正确学习态度,要从平时学的每一个单词做起,理解它的音、形、义,切记临考突击,记单词、背短语、写句子等。高中词汇比初中更多、更复杂,相对难以记忆与掌握。因此,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与技巧。 词汇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材料,人类的思想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扩大词汇量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因此,词汇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它在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呢?唯一的途径就是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乎认为,既然英语考试越来越重视阅读理解,客观试题在试题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那么没有必要在词汇的学习上花费太多的时间,不少教师也持这一观点。实际上,随着理解题和应用题在试题中越来越重要,应该说词汇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只能变得更重要,而不是不重要。端正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无疑是我们搞好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次,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树立学习信心,消除学生单词多、长且难读、难记的畏惧心理,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与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从基础抓起——识读与拼写 识读是词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面临的第一关。一个单词不会读,形就不好记,意思也会受到影响。如形近词:mental,metal,medal。生词会阻碍学习,打击积极性与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从掌握正确的发音、读音规则和拼读开始,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读音规则和拼读基础普遍差,更需要老师的大力帮助与耐心指导。学习词汇拼写也是相当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拼写形式,学会利用读音规律记忆单词,才能避免死记硬背,提高记忆效率。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拓宽词汇量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正确使用词典,自觉积累词汇,及时复习,学生要常查字典,但不要一味地依赖词典,应指导学生尽可能利用上下文找线索来猜词,养成对记词汇的敏感性,注意习惯用法与固定搭配等用法,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学生掌握了音标、构词法等,就能在较少的时间里掌握较多的词汇并通过词缀、近似词来猜问,从而扩大词汇量。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其他方法,如联想、观察、对比、分析法来学习词汇,变难为易,以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运用知识也是学习词汇的一种方法? 知识在于运用。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就看怎样来运用。实质上,运用词汇,就是在复习、更新词汇,从而更进一步积累词汇。听、说、读、写是英语中最基本的运用词汇的基本方式。听:听句子、短语、对话等,教师指导学生听懂关键词、句,使学生掌握地道的发音,积累语言信息,为口语、写作打下基础。说:引导学生参加口语训练,巩固和运用词汇,表达思想,交流情感。读: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培养语感。写:通过写才能从根本上巩固词汇,表达思想,达到词汇的高度发挥与升华。 四、注重语境教学尤为重要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我们知道,一个单词的学习不能靠孤立的记忆,即使把这个单词的多种用法记得很熟,也不可能完全把握它在每个语篇中的含义,因为只有在具体的环境中才能体现它真正的意义。如果没有进行大量语篇语境的积累,没有从听、说、读、写多方面输入它的语境,就无法产生对他的良好感悟能力,所以词汇教学就必须与语篇语境相结合。 而良好的语篇语境则需要大量的词汇量,大量的词汇量又来源于单词的积累,那么应该怎样记忆单词呢? 五、记忆单词的方法 (1)音形记忆法 英语是拼音文字,根据26个字母与48音素间的联系去记单词是最佳方法。此方法要求学生先掌握一定的读音规则,在记单词时将字母或字母组合与读音对应起来读,因为记住了音与形的联系,就可以水到渠成地记住单词。此方法的好处是音形并用,互为提示。当你掌握了26个字母的读音规则和一些典型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后,在你碰到一些符合规律的生词时,你就会自己拼读出来并将其记住。(2)构词分析记忆法 英语中的很大一部分单词都是由合成法、派生法及转化法构成的,掌握一些构词法知识,便能大大增强记忆效果,扩大词汇量。比如,用合成法记football(foot意为“足”,ball为“球”,合成在一起则为足球);再如,用派生法,利用词干加前缀记indirect(in为否定前缀,direct意为“直接的”,则派生出“间接的”);用转化法,利用词性之间的变化及单词拼写(lift?v.举起,lift?n.电梯)。 (3)用比较记忆法 此方法是把一对、一组或一群拼写相似或词义相对的单词进行联想比较,从而依据异同来记单词。比如,可以利用同音异形异议的比较来记meet与meat;用正反词义记tall与short;用词形相近记beach与peach;用同义词记refuse与decline等。联想是思维的翅膀,在记忆时能运用联想,词汇量就会越来越多。 (4)遗忘规律记忆法 根据遗忘速度先快后慢、遗忘量先大后小的规律,一定要在24小时之内复习所记词汇,之后按照先密后疏的时间间隔进行连续复习,直至使所学知识进入长效记忆。 (5)听说读写记忆法 知识即使进入了长效记忆,如果长期不用,也会遗忘。因为记忆是为了使用,反之,使用也是在记忆。所以,要多做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在使用中才能保持单词的长久记忆。 (6)反复记忆 在教授新单词时,应让学生明白,单词的记忆与熟练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决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允许自己遗忘,允许自己犯错误。同时,应该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学生遗忘或出现错误时,应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应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应该采取鼓励和肯定的态度来纠正其错误,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使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掌握单词的用法,真正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 六、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 在教授新单词时,教师应注意将单词的音、形、义同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对单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尽可能建立新单词与已学单词之间的联系,把抽象概念的新单词放在学生熟悉的短语或句子中,所学单词具体化,使所学新单词不是孤立出现,而是在熟悉的语境出现,让学生有熟词再现的感觉,让语境帮助学生理解性地记忆单词。尤其是在辨析同义词时,语境的作用更为突出,冗长的汉语简介不如一个例句的效果。在讲解单词时,尽可能使用英语释义,以便使学生准确理解单词,同时增强语境意识,使单词与日常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 七、创造学习英语的气氛 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创设有利于学生乐于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气氛,教师应尽可能用英语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的优美之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之间使用英语交流,养成用英语沟通的习惯。此外,教师的标语可以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可以定期出英语墙报,举办英语角活动等,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体会语言的重要性,增强单词的再现率,从而增加更多的词汇量。 总之,词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它是学习必经的途径。摸索出切实可行的词汇教学法,对解决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词汇运用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w。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没有意识到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但一部分英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英语词汇的重要性,以及其为学生今后学习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只知道一味地要求学生阅读理解英语短文,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种不正确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失去英语学习的信心。其实,英语单词和应用语境不同于汉语,每一个单词均有不同的汉语意义。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详细地讲解单词的各种意义,并要求学生对单词进行延伸理解。对于意义较复杂的单词,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等级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如“put”作动词时,有“放、表达、给予”的含义,延伸含义为“重视、信任”,教师可以讲解其基本含义和延伸含义,并引入“putforward”等相关词组,如“Someoneputitinabagandtookitaway.”的例句,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put”一词的理解。

2.单一的教学方式

在刚学习英语词汇时,大多数初中生都缺乏学习兴趣,教师不但没有为学生创建相关的教学环境,反而枯燥地讲解课本上的单词,带领学生进行听力和阅读练习。这让学生很反感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再加上陌生的英语词汇,学生难免会出现厌学情绪。因此,在讲解词汇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推荐单词速记法,或与学生分享记忆单词的妙招,对于长单词,可以为学生讲解单词的组成,方便学生记忆。如“pest”一词的基本译意是害虫,英语发音为[pest],汉语发音可为“拍死他”,可意会为“人们面对有害的东西都想拍死他”。这样诙谐幽默的解释,有助于学生快速记住单词的意思和发音,值得教师学习。

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对策

1.借助教学道具

初中生的好奇心强,教师可以利用教具,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教师能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2.寻找相近单词

英语词汇成千上万,难免会有字母组合相似、发音相同的单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相似物的'兴趣,总结归纳英语单词,统一讲解有联系的单词,或者由单词组成的若干词组。如在教学“ally”时,教师可以延伸出更多形近的单词,如“ally、rally、allay、alley、alloy”等,供学生学习;在教学“some,one”这两个单词时,教师可以把它们组合起来,讲授“someone”的意义。

3.结合语境学习词汇

语境不仅指课本阅读文章的环境,更能反映当今社会发展的情况。词汇只有融入不同的语境,才能富有含义,所以教师应把语境理论与词汇学习结合起来,这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词汇的记忆。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每个词汇蕴含的情感色彩,以便在不同场合灵活运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词汇,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如在教学“care”一词时,笔者延伸了单词的含义,并以与care有关的短语举例,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理解care的用法。如“Youmusttakecareofyourselftheyneedasmuchcareasbabiesdo.”等句子。

三、结束语

英语词汇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教师必须谨记自己的教学任务,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为学生展示更多的英语词句,创建恰当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笔者相信,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后,一定能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质量,让更多学生爱上英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