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世界地理杂志贵州

发布时间:

世界地理杂志贵州

随着气温回升,春日的气息由南向北正在悄然复苏, 一年一度的樱花季也已经开始! 全国各地的樱花陆陆续续地开始盛开,形成春日里的限定美景。

春天最美好的事,大概就是一起去看颜值爆表的樱花,奔赴一场浪漫来袭的樱花盛宴。

贵州平坝农场

全世界最大的樱花海

航拍万亩花海

藏在贵州的平坝农场,占地万余亩,近70万株名贵樱花,是货真价实的“全世界最大的樱花海” , 花期从3月初开始持续一个月 ,绽放之后灿若云霞,美成仙境。

这里曾经一度“霸屏”英国BBC,纪录片中还将这里称为 “蓝色星球最美的樱花园” 。

上万亩樱花紧连着红枫湖畔蔓延 ,将大地点缀成一片浪漫粉色,只见满眼黛色的山、碧蓝色的湖面、翠绿的草树和朦胧粉红的花。

平坝的樱花主要以白如雪的早樱和粉如霞的晚樱花为主 ,在园区的公路上自驾,穿行在花海之中,体验被浪漫围绕的幸福感!

南京鸡鸣寺樱花季必去打卡点 古风旅拍

三月中下旬时的南京,属于樱花。

每年进入三月之后, 鸡鸣寺到和平门这一段美妙的樱花路 ,都将会成为南京人必去的打卡点, 早春赏樱也成了南京人的新民俗 。

透过重重垂樱, 远望鸡鸣寺和台城,古朴的建筑和灿烂的樱花浑然一体,仿佛被加了一层滤镜,尽显古典之美 。

无锡鼋头渚中华第一赏樱胜地

有“中华第一赏樱胜地”之美誉的鼋头渚 ,拥有3万多株,近百种不同品种的樱花树, 是国内品种最全的樱花种植基地之一。

每年3月还会举办浪漫的樱花节,古风场景演艺、传统戏曲剧目、5G云赏樱、夜赏樱花等各种活动齐上阵,热闹无比。

寄语: 漫步苏州园林,寻找诗意的文化原乡、秀丽的小桥流水人家; 在古镇寻访非遗刺绣大师,亲手体验苏绣风雅 ;在鼋头渚赏樱花,春风吹拂, 在漫天飞舞的樱花海中旅拍 ,记录美好时光;下榻江南名臣古宅,隐于闹市,自在居停; 甄选苏锡地道 美食 ,不时不食寻味古城。 跟随鸿鹄逸游在苏州和无锡,纵享水乡花事和无尽春色!

福建龙岩樱花茶园

中国最美赏樱圣地

福建龙岩的永福台平樱花园,可以说是国内花期最有优势的赏樱地 ,曾被《世界地理杂志》和《中国地理杂志》誉为“ 中国最美赏樱圣地 ”。

每年从立春开始一直到3月底,各个品种的樱花依次盛开 ,每天都有不一样的樱花绽放。

永福樱花品种主要有中国红、绯寒樱、云南樱、染井吉野樱、牡丹樱、福建山樱等,品种多达42个。

在最高的芳菲台上眺望,漫山的樱花伴随着翠绿的千亩茶园,温柔了整片山坡。

粉红色的花海沿着梯田一路盛开,租借一身汉服,漫步在花海之中,简直是春日中最浪漫的事!

大理无量山樱花谷冬日持续到春天的浪漫

大理的樱花,开在苍山下,开在洱海边 ,开在热闹的古城里,也开在避世的山谷中。

从冬樱到春日的早樱 ,冬春季节交替之间,也有部分的樱花盛开, 浪漫一直从11月持续到4月。

说到大理的樱花,被称作“春天最早到达的地方”的无量山樱花谷不可不提。

这里有独特的早寒樱品种,和清新的茶园完美结合,在北方还是寒冷冬日时,体验比别人更早的春天。

武汉东湖磨山樱园世界三大樱花之都

武汉的樱花一直以来是人们心中的热门赏樱地 ,品种众多的“樱花海”,瞬间就让这里变成全国最浪漫的城市!

不过对于大多本地人来说,东湖磨山樱园才是市内赏樱最佳地方, 它与日本青森县的弘前樱花园、美国的华盛顿州樱花园并称为“世界三大樱花之都”~

成千上万株樱花互相交错,形成一片无尽的花海,树下奔走嬉戏的人群,带来的是独属于春日的人间烟火气。

赏夜樱是磨山樱园的特色之处 ,在园中仿制的日本园林式建筑,让人有种置身于日本的错觉,夜晚的樱园也有着另外一种风景。

贵州最大的淡水湖是草海,位于位于贵州省西部威宁县县城西南面。

草海是贵州最大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泊、中国Ⅰ级重要湿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十大观鸟基地,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

草海属长江水系,是金沙江支流横江的格泽河的上源湖泊。草海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是地下水补给。草海湖集雨面积120平方千米,年汇水量约800~900万m³,水资源极为丰富。汇入草海的河流有卯家海子河、东山河、白马河和大中河等小河流,它们大多数是发源于泉水的短小河溪,其流量随降水的季节变化而变动。

扩展资料

1、贵州市水文

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

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阳河、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栏江、横江等。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流域面积60420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

2、贵州著名景区

黄果树瀑布、龙宫风景区、西江千户苗寨、赤水、马岭河峡谷、万峰林、百里杜鹃、织金洞、威宁草海、遵义会议会址、小七孔、红枫湖景区、天河潭、青岩古镇、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瓮安县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海

贵州文物中的马文化,散见于出土文物,崖书崖画、古代建筑等方方面面。 出土文物中的马,主要有赫章可乐汉墓出土的汉代陶车马砖,遵义雷水堰杨辉墓出土的明代彩陶骑马俑,兴义万屯和兴仁交乐汉墓出土的铜车马。兴义万屯东汉铜车马,出土于1975年,一车一马,总长1·12米。马由头、耳、躯尾、四肢共11段分铸组合,身高0·88米,体长0·45米,作晚婚首、立耳、竖鬃、咧嘴奔腾状。兴仁交乐东汉铜车马,出土于1987年,亦是一车一马,分段铸造。马通高1·16米,身长0·85米,作昂起、昂首挺胸、张口露牙嘶鸣状。兴义、兴仁出土的铜车马,对研究东汉时期盘江流域的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性, 摩崖石刻,尤其是崖书崖画中的马文化相当精彩。所谓“崖书崖画”,即在天然崖壁上写字、作画。主要有贞丰平街小花江的“七马图”崖画,紫云松山团坡村的打鼓洞崖画,关岭普利下瓜寨的“马马崖”崖画和板贵牛角井崖画,丹寨南臬大簸箕的银子洞崖画,长顺威远的龙家院崖画,开阳高寨平寨村的“画马崖”崖画,西秀区刘官村的“画马崖”崖画和刘官黑土村的毛栗坡崖画。其中关岭“马马崖”、长顺龙家院、开阳“画马崖”等以画马为主体内容的崖画,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岭“马马崖”崖画对游牧有生动描绘。“马马崖”因绘有众多马匹而得名。现存8个人、4匹马、1条狗、1只鸟及其他一些图像。纵观全画,似为一幅放牧图:年轻力壮的骑手,跃马扬鞭,奔跑在前。其后群马紧跟。男孩追随大人外出放牧,情态欢跃。妇女留在住地,不能上山的女孩,面向大人,作舞蹈状。 贵州各族人民的祖先,早已从事农业生产。古代农耕风貌在长顺龙家院崖画上清晰可见。此处崖画的最大特点是,除画大量马匹外,还画有太阳、田园、人扛犁和其他农具等。人物头戴斗笠,农夫肩扛农具,四周田连阡陌,显然是幅山区农耕图。 贵州崖画,除反映社会生产还反映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开阳“画马崖”崖画,堪称民族风情的历史画卷。画马崖崖画位于南明河下游清水江畔顶趴村,分大崖口、小崖口两处,相距300余米。前者画面高1·6米,宽4·6米,离地1·5米;后者画面高2·5米,宽11·2米,离地2米许。两处共画人、马、树、洞、仙鹤、小鸟、太阳、星星、山路、乌云等图像150余个。悉以赭色涂绘,图像大小不等。大者高0·3米,宽0·28米,小者仅几厘米。通观两幅画面,人、马几乎均朝同一方向行进,似乎表示人们在旭日东升之际,或骑马,或步行,前往同一地点。途经曲折山路,时而穿越山洞。到达时,有人迎接,继而对饮。众人围成圆圈,携手集体跳舞,气氛十分热烈。其地素为苗族聚居区,崖画反映的可能是民族节日活动场面。 古代建筑,包括主体建筑、附属建筑和建筑装修,大多与马有关。例如座座文庙都有下马碑,许多大户人家安有拴马石,众多封火墙做成马头形。至于建筑装修中的大量木雕、石雕、砖雕、灰雕等部件,“禄马扶持”图案比比皆是。在庞大的下马碑家族中,立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顺府文庙者,造型最美。石象碑座,造型生动,雕工精湛,为安顺府文庙增色不少。以象为座,大概取“封侯拜相”之意。在众多拴马石中,大方柯家桥“柯官房”数量最多,竟在建房时有意在山墙上安装4个拴马石。由此可见,当时“柯官”拥有何等显赫的地位。 马头墙,所在多有,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远青龙洞的马头墙堪称佼佼者。尤其是青龙洞古建筑群中的江西会馆万寿宫,其牌坊、戏楼、大殿等处,均饰以马头墙,场面极为壮观。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方奢香墓墓地内,有匹圆雕石马,其身高体长几乎与贵州高原常见的山地马相差无几。此马原为柯官坟的石象生,传说因夜间常偷吃村民的包谷,被砸坏了嘴巴。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雷山郎德上寨用鹅卵石仿铜鼓鼓面纹饰铺就的铜鼓坪上,有两匹浮雕战马,村民说是杨大六生前喂养的战骑。杨大六,苗名陈腊略,咸同农民起义首领之一。相传他跨上战马,勇猛异常,吓得清兵惊问“他是谁?”但听苗民赞誉道:“羊打罗!”苗话“羊打罗”即“凶死了”、“勇敢极了”之意。清兵不懂苗话,误以为这位身先士卒的悍将叫“杨大六”,于是便上了书,以至外人不知其真实姓名。郎德村民深谙个中缘由,乐将这位先人称为“杨大六”,并在铜鼓坪上为他雕塑战马,以资纪念。-----------------------------《你应该满足了吧!!!这么多的文物资料》

观音洞在贵州城南油榨街左侧湘黔公路上。明朝已是旅游地。洞外有佛殿,又有客室三楹,重楼高耸。康熙时陈鼎在其所著《黔游记》中称:“洞深五百余里,从洞中行,秉七日烛,可达都匀境。”民国二十八年(1939),贵州省政府正式组织人员入洞勘察,深至十余米处,即顽石凝聚,坚不可入,陈恒安特撰《观音洞开掘纪实》一文,说集工挖掘,无路可通,断定所谓远通都匀之说实属臆造。 (或许你看到上面的叙述会很感失落。但我想其实这也只能说明历史记载中的五百里观音洞或许并不是在这里,而并不能排除这个记载的真实性。我又帮你找到一些资料,你可以参考下。)一、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清康熙年间,江阴人陈鼎在其所著《黔游记》中有贵阳观音洞之如是记载:“观音洞深五百里,从洞中行,秉七日炬可达都匀境,从来少人穷其穴者。明有直指方君(方绍宗),曾尽游焉。余有好奇之癖,因具十日炬,裹一旬粮而入,初数里甚宽敞,愈入愈窄,止可容一身,若是者十余里,及后愈窄,侧身以行者三里,三里之外,则可驰五马驾高轩矣。中有楼、台、殿、阁、人物、花鸟之景,皆碧乳融成者也。至七十里,举炬四照,则无涯。因循石壁以行,壁之畔有泉一弘,甘香如醴。泉之畔,有铜鼓一,可容十升。壁上有题句云:‘隆庆三年(1569),钱塘方绍宗于此煮泉。’行十余里,则不复广矣。竟行九日半始得达后洞口,乃都匀府之东尽境究麻地方。再五里,即苗□中矣。” 这是一条奇闻!从贵阳可经过溶洞一直到达都匀东境?陈鼎记录竟是如此的具体,于是两百多年来,远近流传,引诱无数的好奇者前去探索,但是都无结果。难道这是作者在开一个《桃花源记》似的玩笑?但人们还是这样认为:宁可信其真,不想信其无。民国年间,张其昀编撰中学地理教科书附录了该文,蜀人但懋辛则将文章镌刻在位于贵阳市油榨街的许马山观音洞洞口石壁上,形成摩崖,谜底就留给后人去考查,这是民国二十三年的事情。二、“挖麻洞”之谜据史料记载,从贵阳市油榨街观音洞入口,沿东南方向蜿蜒500余里可达都匀的挖麻洞。清《黔南丛书》第二集记载:明朝明期,有位名叫方绍宗的人,曾经穿洞而过。清康熙年间,江阴县人士陈鼎,也漫游过此洞。陈鼎为清代贵州巡抚,江苏省江阴县人。他在《黔游记》一书中写道:“观音洞深五百余里……可达都匀境。从来少人穷其穴者,明有直指方君,曾尽游焉。余有好奇之癖,因具十日炬,裹一旬粮而入。初数里甚敞,愈人愈窄,止要容一身,若是者十余里,及后愈窄,侧身以行者三里,三里之外,则可驰五马驾高轩矣。中有楼台殿阁,人物花鸟之景,皆碧乳融成者也。至70里,举炬四照,则无涯矣。因循石壁以行,壁之畔,有一泉,甘香如醴。泉之畔,有铜釜一,可容十升,壁上有题句云: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钱塘(今杭州市)方绍宗,于此煮泉。笔墨淋淳,字画遒劲,大可爱是,盖直指公所书也。余亦续题云: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江阴人陈鼎,亦于此煮泉。行十余里,则不复旷荡矣。竟行九日半,始达后口,乃都匀府之东尽境挖麻地方,再五里,既苗樊中矣。”陈鼎在游记中叙述游过镇远府诸葛洞、华严洞、白云洞;黄平飞云洞(崖);兴隆大风洞、云溪洞;平越府(今福泉)竹王祠、葛镜桥、仙影岩;贵定母珠洞、古洞;龙里留人洞;贵阳黔灵寺;长顺白云山、碧云洞;铜仁梵净山等15个洞穴景观和一批名胜古迹,其中有14个洞穴至今依然存在,游人可揽,唯独他记述的都匀府之东的“挖麻洞”,不知今在何处。都匀附近的洞穴较多,有人说是尧林洞,仙人洞,有人说是摆楠洞,也有人说是谷江洒畔的翁麻洞。但这些洞穴据探行者称都没人到达过贵阳观音洞。“挖麻洞”至今成了悬在人们心中的一个世界洞穴之谜。几百年前,古人方绍宗、陈鼎先后仅依靠火把走通贵阳至都匀的挖麻洞,行程500余里,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虽然由于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的变化已使“挖麻洞”隐去其“庐山真面目”,但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挖麻洞之谜将会被揭开,自然界将给我们一个惊喜。三、谜一样的五百里观音洞五百里观音洞,这名称可真使人咋舌称奇,当然,它是因清代康熙年间陈鼎在《黔游记》中的记载而得名。陈鼎在《黔游记》中曾写道:“观音洞深五百余里,从洞中行,乘七曰炬,可达都匀。从来少有人穷其穴者。明(代)有直指方君曾尽游焉。余有好奇之癖。因具十日炬,裹一旬粮而入。初初里宏敞,愈入愈窄,可容一身,若行者十余里,乃后愈窄,侧身以行者三里。三里之外,则可驰五驾高轩矣。(洞)中有楼台殿阁,人物花鸟之景,皆碧乳融成也。至七十里,举炬四照,则无涯也。因循石壁以行,壁之畔有泉一泓,甘香如醴;泉之畔有铜釜一,可容十升。壁上有题句云:‘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钱塘方绍宗于此煮泉。’笔墨淋漓,字画遒劲,大可爱人,盖直指公所书也。余亦续题云‘(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江阴陈鼎亦于此煮泉。’行十里,则不复旷荡矣,竞行九日半,得达后口,乃都匀府之东尽境空麻地方,再五里即苗夔中矣。”因对陈鼎《黔游记》中的五百里观音洞是否存在的说法不一致,所以本人对此并未在意。一次偶然的机会,竟然使我对这个经贵州省政府和龙里县政府曾经组识数人在贵阳市通往贵定县的古驿道上,历经61天的找寻而毫无结果的“五百里观音洞”而兴趣大增。 那是1998年春节,我来到距贵阳20公里的龙里县谷脚缜一个名叫王关村的地方访亲。酒足饭饱之余,围坐在火塘旁,亲朋好友就天南地北,从古到今的摆起了龙门阵。闲聊中,一个年约80余岁的老翁给我们摆谈起他在60年的一次经历,当时为躲土匪,曾在当地一个名叫“风洞”的岩洞里转了四、五天,靠着火镰和洞中的枯枝,才和另一名伙伴九死一生地爬出洞口。听他讲述在洞中的经历,除了与陈鼎的《黔游记》中的描述大致相同外,其中他还讲到洞中还有一个三个脚带耳朵的铜锅,因饥饿无力只好作罢,当时他们还以为是熬硝盐的丢在里面的。和他一块出洞的伙伴,不知是何原因,出洞不久就生病死了,而他自己也生了一场大病,病得死去活来的。为此,乡邻们都说他二人在洞中可能遇上了“山魈”(当地民间传说中的一种鬼怪)。 问起风洞名称的来历,才知道由于在岩洞口都能听到洞内的风声。村上人就称之为“风洞”。一提起风洞,大家的话题就打开了,一个说他年青时打猎,曾经追捕一头被打伤的岩羊进入过风洞,由于不了解洞中的情况,他似进洞数百米就不敢再往前走了……另一个说,他家养的一条狗也是因为追一只野兔进入风洞后,就再也设出来。趁着酒兴,大家起讲越有劲,从“风洞”的故事又讲到了“王关”村地名的来历。王关村,是古代从龙里通往定番(惠水县)的古驿道上的一个关卡,因村里人皆姓王,故而称之。据村里现存的王姓族谱中的记载:“黔南军民府属龙里卫千百户指挥王氏起祖,原藉江南徽州休宁县王家村人氏,因明洪武年间开辟黔疆,奉调来黔征剿蛮夷有功,蒙发往(龙里谷脚)乌(巫)山谷眼(远)安插苗民,建立王官屯田,有事为军出征效用,无事屯田为业……。”从中可以基本认定,王官(关)应是当年通往定番(惠水县)、罗甸的交通要道。王关村曾是否属明清时通往南部的交通要道,1995年出版的《龙里县志》中记道:“……(三)南部驿道……经过境内多为崇山峻岭,地形复杂,弯多被徒,修筑标准较低,利用价值不高,废弃年代较早,几不为今人所知……。”根据亲友的摆谈和原先我所查阅到的上述资料,使我产生了一种假设;如果当年的陈鼎是沿着这条早己被人们遗忘了的龙里南部驿道行进,王关的风洞是否是当年陈鼎《黔游记》中“五百里观音洞”呢?这个假设能成立吗?丛着对风洞可能是当年的“五百里观音洞”的浓厚兴趣,数日后,我与好友带上摄像机、照像机和照明器材,从距贵阳24公里的龙里县谷脚镇下车后,踏上了通往王关的道路,去探寻假设中的“五百里观音洞”。从谷脚镇到王关村寨,除了翻越几道起起伏伏的山梁,实际上就是从山脚爬到山顶。走在弯弯曲曲凸凹不平的曾经是古驿道的石板路上,除了偶尔被飘过来的云彩半遮半掩的大青山山峦外,沿途却只看见从经历了千余年的巫山岩画大坡到大青山之间依稀可辨的古墙垣和烽火石碉的遗迹,闲聊中,同行的乡亲告诉我们;这儿曾发生过多次争斗,特别是清朝同治年间,清军首领赵德光趁苗民起义军不备,从贵筑(阳)自王关小路突入县年,偷袭己占领了龙里县城的苗民起义军,双方在此来来往往地交战拾数天以及红军长征路过此地时,从王关小路越过巫山峡谷,占领倪儿关后堵击蒋介石从云南调入贵州的增援部队的战斗故事……在乡亲绘声绘色的交谈中,眼前依稀可见的残垣和弯蜒曲折的山道,是乎呈现出当年一幕幕有声有色和激动人心的故事情景,真是金戈铁马、悲歌慷慨、动人心魄、催人泪下……在老乡的带领下,翻过一道道被泥土掩盖的青石板残路,越过一丛丛的竹林灌木,我们来到那让人神秘莫测的“风洞”旁。站在洞口,只见洞口的下面己被当地的村民用石块砌成一堵墙,以防止小孩由于好奇走进洞内而发生危险。洞的上部己被一些不知名的树丛和藤蔓遮掩着,如果不里老乡的指尘点,根本就不知这是个山洞。一靠近洞口,就可听见从洞中传出一阵阵的风声,根据常识判断,这个洞一定会有出口,不然哪儿会有这么大的风声呢?站在残缺的古驿道上,看着四周山坡上屋垣的残迹,心里顿时涌上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这就竟会是让我心往神驰令人神往的“五百里观音洞”吗?在王关村褰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开始了寻找五百里观音洞的冒险活动。初进洞时,正如《黔游记》中所记载的一样,我们都是侧身行进,有时还要从低矮的窄缝中双手着地才能爬行。因溶洞狭窄昏暗,还要顾及安全,所以就无法欣赏洞内的景观。随着溶洞越来越宽敞,这时,我们才有时间和兴致用有限的照明去观察四周的溶洞景观。在灯光的照耀下,只见各种差参不齐的石笋、石柱和类似各种动植物造型的钟乳石错落有致地巧列其间,数棵高达几十米的钟乳石柱如中流砥柱直擎洞顶,溶洞上似片片云朵钟乳石飘荡在天顶,举目四看,有的钟乳石形如各种各样的野兽似窥如踞,两壁间有向下如吸水的蛟龙,各种大小不一、雄浑纤细水流状的瀑布般的石幔张挂其间,相互映衬,更觉大自然的奇妙与神秘,整个洞厅给人的感觉仿佛是走进了一座立体的画廊。奇怪的是在叮叮咚咚的滴水声中,脚下却有一条约4 ~ 5米宽但很干燥的泥土沉淀路。此时虽然听不到呼呼的风声,但却能感到风的存在。顺着平坦的土道,随着移动的灯光,走马观花的观赏了几公里的溶洞景致后,接着出现在眼前的可不是前面那种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的溶洞奇景。而是横七竖八、杂乱无章地躺着许多倒塌下来的巨大的钟乳石柱残骸,大如巨象,小如桌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当我们吃力地在石柱的间隙行走时,又惊讶地发现,在一些断裂的石柱上,又布满了许多高低不一的、大大小小的但高度不超过5厘米的似蘑菇如银耳的石乳。在灯光下,除别致的造型和晶莹剔透的视觉外,小巧玲珑得使人爱不释手。穿行在这杂乱无章的缝隙里,还得不时的提醒后行的同伴,可别忘了放“标志线”。经过一段时间的穿行,我们终于走过了这个令人讨厌但又让你惊奇的“乱石区”。路又能越来越窄,我们又像刚进洞时那样慢慢的前进,但岔洞也逐渐的出现,这些岔洞除了平行的,有些地段还是双层的,甚至有三层、四层的,这些大小不一样的岔洞口,就象一个个张开大嘴的怪兽,正等送进口中的美味。此时此刻,在静寂的黑暗中,心里由衷的敬佩陈鼎老先生当年独闯“五百里观音洞”的非凡胆识。经同伴的提议,我们将手中蜡烛点燃,一个紧跟一个,顺着风向,终于走出了这一群张开大口,准备随时吞蚀我们的“恐怖区”。嘿!真奇怪,刚进洞口时的干燥泥道又突然出现在我们的脚下,宽敞平坦得真可以并排行驰两辆大型的汽车。但周围的洞壁却平淡得没有值得一看的景致,可是大家的兴致还是很高,却十分仔细地查找着所经过的地段,希望能发现任何一丝一毫的痕迹,来证实此洞是否是史书上记载的“五百里观音洞”,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当然是一无所获,没有任何的迹像表明,这里曾经有人闯入。这时,前面突然传出欢呼声,噢,原来是又一个更大更宽敞的洞厅又出现了。后面负责放“标志线”的同伴说,他手中长达40公里的标志线已经全部放完,其中最大的失误就是忘了带干粮,看来只好打道回府了。同伴建议何不如休息一下,就在附近探寻,拍一些资料带回去不枉此行。于是,我们就开始了观察我们心目中的所谓的“五百里观音洞”。当我们用亮程可达百余米的由贵阳矿灯厂捐赠的2盏矿灯直射洞顶时,80余米高的溶洞顶倒悬着无数条像极光一样的钟乳石幔,其中有一幅宽达十几米的半透明的石幔犹如帷幕一样从数十米高的洞顶垂下,离地仅不足一米。两棵巨大的石柱拔地而起,直抵洞顶,旁边的石钟乳丛生,雪白可爱。用于敲打石幔,就会发出如铜钟浓厚雄壮的响声,如果一个懂音律的专家来敲打石幔不同的部位,或许会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为了不迷路,每隔一段距离,我们就放置一棵燃烧的蜡烛。当我们绕过石幔,发现有一个数米宽但不知多深的四周被钟乳石堆得象莲花一样成簇的水潭,潭水非常清透,叮叮咚咚的水滴不时地从洞顶落入潭中,激起阵阵涟漪。溶洞内的石钟乳,有的象巨龟、有的象孔雀、有的似巨狮、有的如观音、有的如武士……。紧接着我们又发现了形状非常壮丽奇特的溶洞景观:有的如层峦叠嶂的高山,有的如弯曲的雪山峡谷、有的如流淌的冰川,高入云天的石柱,透过山川,还可以看到田舍、乡村和道路……。在摇曳的烛光下,这些千奇百怪的钟乳石,有的白得似寒宫的雪雕,黑得如乌釉古陶壁金山,浅紫、淡黄浸杂间其。当我们顺着“标志线”,背着全是划痕的摄影器材走出洞口,已是当天深夜4时。村寨的乡友们正准备天亮后进洞去搭救我们呢,虽然我们的此行比不上省政府与龙里县政府联合探洞小队的经历。可想而知,如果不是陈鼎的“虚构”,这《黔游记》中的五百里观音洞具有多么神奇的魅力啊,这真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谜一样的“五百里观音洞”,你究竟在哪儿?四 都匀发现世界罕见溶洞群 洞中走10天可到贵阳 金羊网 2002-05-23 08:38:06 新快报讯 (文隽永)中美洞穴考察团在贵州都匀境内发现世界罕见的溶洞群奇观。 据介绍,该溶洞群主要集中于墨冲、凯口、石龙及平塘、独山等地,方圆数十公里,是由第二、三次造山运动断裂形成的,大小洞穴有数百个,仅墨冲境内有50多个,其中桃园洞和白云洞闻名遐迩,我国著名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寻访过此洞,当地人把桃园洞称为“国家洞”(意思是可容纳“一个国家”)。 据《黔南丛书》第二辑记载,曾有人从观音洞进洞,走了近10天竟走到贵阳,这组溶洞群交织一起,互相通连,大多数保存完好。

世界地理杂志甘肃

人文地理杂志,国家地理杂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世界地理杂志,华夏地理杂志。《人文地理》(HUMAN GEOGRAPHY)是由中国地理学会与西安外国语大学联合创办的我国唯一注册命名“人文地理”的期刊,是专门研究人文地理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并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刊发在我国人文地理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研究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力求及时反映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主要栏目有:进展与动态、文化、城市、社会、经济、旅游、政治等。 自1986年创刊以来,《人文地理》始终坚持开放办刊、追踪理论前沿与学术动态、关注热点问题的宗旨。在编委会、编辑部及广大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人文地理》期刊成为国际地理联合会文化地理研究会中国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CSSCI)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地理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或简称为《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成立后的9个月开始发行第一期。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其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国家地理杂志每年发行12次(此杂志为月刊),每刊带有辅助地图。但偶尔有特版发行则不在此限。杂志的内容包括地理,科普文章,历史,文化, 实事和照片。杂志现在的首席主编是著名的摄影记者克里斯·约翰斯(Chris Johns),他曾经拍摄了大量关于非洲的照片。原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曾经为克里斯的书撰写了前言。约翰·格里芬(John Q. Griffin),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行政副总裁和国家地理杂志的主席主要负责本杂志英文版的所有事物。泰瑞·阿达姆森(Terry B. Adamson),另一名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专门负责法律事务和政府公关的行政副总裁主要负责杂志的国际版所有事务。国家地理杂志每个月以各种不同的语言出版9 百万册,并拥有超过5千万的读者。

人文地理杂志,国家地理杂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世界地理杂志,华夏地理杂志。

国家地理杂志好像比较好

肯定是甘肃了,没得说的! 这三个地区我都去过,甘肃的 旅游 资源非常丰富,应该说在全国,甘肃 旅游 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当然,甘肃 旅游 业比较落后, 旅游 建设和服务相对比较薄弱,但不是新疆和内蒙古能比的。 1、石窟文化,包括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东、西千佛洞,张掖马蹄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都是一千多年以上的石窟,保存非常完好,艺术价极高! 2、自然景观:张掖丹霞山,山丹军马场,焉支山,敦煌鸣沙山,雅丹魔鬼城,甘南大草原,陇南官鹅沟,平凉崆峒山,天水水帘洞,天下黄河第一湾,迭部扎尕那等等,景色绝美。 3、宗教民俗:张掖大佛寺,山丹大佛寺,夏河拉卜楞寺,合作九层佛阁,郎木寺,临夏八方街,东公馆等 4、 历史 遗迹:嘉峪关城楼,悬臂长城,敦煌玉门关,阳关,汉长城,武威鸠摩罗什寺,武威百塔寺,雷台汉墓,兰州白塔山,五泉山,永登鲁土司衙门,张家川大地湾遗址,等等 5、活动:甘南晒大佛,射箭,锅庄舞,临夏花儿会,天祝赛马会,等等 6、红色 旅游 :迭部俄界,腊子口,岷县哈达铺,会宁红军会师纪念馆,高台西路军纪念馆等等, 7、其他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甘肃省博物馆,张掖博物馆,兰州博物馆、敦煌博物馆、天水伏羲庙等等。 当然是我们大美新疆了,新疆有喀纳斯(AAAAA),天山天池风景区,葡萄干景区,可可托海景区,那拉提景区,泽普金湖杨景区,乌鲁木齐天山大峡谷景区。4A景区有10个,国家森林公园有17个。国家湿地公园有4个,国家园林城市有7个,国家园林县城5个,新疆自然景观独特,冰峰与火洲相望,沙漠与绿洲为邻。民族风情浓郁,名胜古迹众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要知道2020年亚洲最美 旅游 省是甘肃省 新疆!没说的,独一无二。虽没有海,但有大西洋的一滴眼泪!你们谁家有?全世界都觉得甘肃是 旅游 胜地,只有国内的部分人说甘肃啥都不好[我想静静]首先这三个省都是内陆省份,没有东部沿海省份的海洋资源,所以说国土面积就直接占了优势。 全国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新疆就有16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这就是最大的优势。 新疆有世界第二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有全国最大淡水湖博斯腾湖,水域面积超大的高山湖泊赛里木湖,人类滑雪起源地阿勒泰,比敦煌壁画还早几百年的龟兹(现今新疆库车县)古千佛洞。 常年积雪的天山山脉在新疆境内东西长1700公里,天山山脉有冰川9128条,总面积近9260平方公里,储水量相当于长江年的入海水量。冰川融水成为新疆主要河流的补给水源。 昆仑山脉全长2500公里其中在新疆境内有1800公里,昆仑山脉主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位于喀喇昆仑山的红其拉甫山口,是古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孔道,我国东晋的法显、唐时的玄奘以及意大利人马可波罗,都留下了涉足这里的游记。著名的和田玉就出自昆仑山下的喀什玉龙河。 阿勒泰山脉全长2000公里,其中有500公里在新疆境内,阿勒泰 蒙古语就是金山的意思,阿勒泰处处有金矿,沟沟有黄金,可可托海矿区是世界著名的三号矿脉,蕴藏着铍、锂、钽铌、铷、铯等70多种矿物,被誉为世界少有的“稀有金属天然博物馆”上世纪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可可托海的一个矿坑就还了前苏联的大部分外债,由于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被毛泽东主席命名为 富蕴县。 新疆伊犁州的那拉提草原,霍城县的薰衣草,昭苏县的军马场。近100多年无人进入的生物基因处女地博尔塔拉的夏尔西里保护区。 新疆的长绒棉品质世界第一。石油天然气储量国内第一。新疆番茄酱出口世界100多个国家。亚欧大陆桥的中欧班列至欧洲只需要15天比海运少45天。世界最低点吐鲁番艾丁湖低于海拔—154米。亚洲大陆中心在乌鲁木齐。还有自驾天堂一天四季的独库公路。2008年奥运会特供的新疆阿勒泰羊肉,青河小麦粉。世界最长425公里的陨石散落区。世界第三大重28吨的铁陨石,青河最大的地震断裂带遗址,罗布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破地,额尔齐斯河国内唯一一个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新疆 旅游 没有你看不到,只有你想不到,大美新疆欢迎你。 没有能跟新疆比的,我是吉林的。还能好一点的是四川。西藏没去过,不敢评价。 新疆吧?就是各种防控太吓人,石墩子防护栏转专门铁丝网旅游 资源丰富和 旅游 收入,地域大小及 旅游 人数多少是不同的概念。有人说甘肃 旅游 资源不丰富,但美国地理杂志将甘肃列为全球十大 旅游 资源最丰富的目的地之一。我简单列举一部分,大家对比一下看哪些是你们哪儿有的,哪些是没有的。 地理方面,有高山,有平原,有大漠,有草原,有戈壁,有梯田,有丹霞,有盐海,有雪山,有黄(土高原)原,有溶洞,有丘陵,小三峡中有林海。 在气候方面,有雪地,有冰天,有热带,有温带,有沙暴,有雾霾,有酷热,有严寒,四季气候很明显。 历史 文化名胜方面,炳灵寺,麦积山,大敦煌,天梯山;六朝古都看武威,马踏飞燕出雷台;远看汉字非汉字,西夏文明凉州显;长城雄关嘉峪关,要会古人阳关前;华山论剑崆峒派,伏羲故里找祖仙;黄河石林在景泰,羊皮筏子载人飞;拉卜楞寺藏教传,回族风情东乡看;六盘山下红旗展,西路红军纪念馆;金塔胡杨名气传,航空飞天在酒泉;黄河兰州穿城过,一碗好面天下传.中山铁桥上百年,固若金汤金城关;成吉思汗衣棺冢,苏武牧羊民勤县;骊靬古城影视地,古镇古村不希罕;人皮鼓、木乃伊,南方基本看不见;木塔耸,卧佛睡,张掖丹霞不虚传;军马场,在山丹,万亩油菜成花海;弱水黑河上千里,还有奇迹月牙泉;葡萄美酒夜光杯,去病倒酒成酒泉;唯一没得是大海,沙漠海子也是海…… 甘南草原花烂漫,肃南裕固舞翩翩,临夏‘’花儿‘’唱山川。祁连雪山千里皑,河西走廊绿洲展。庆阳周祖发祥地,岐黄药典万世传;公刘庙,秦驰道,红色经典南梁显;董志大塬赛秦川,子午森林陇东涵。东南西北中风味, 美食 美酒你垂涎……新疆占祖国的六分之一,自然资源相当丰富,“三山夹两盆”特有地理优势,造就了雪山、森林、草原、大漠、河流、湖泊等除了海洋以外的天然美景。同时,是多民族的聚居民、多文化的交汇地,人文 历史 也很丰富。胡杨精神、兵团精神,红色基因的传承。这是新疆 旅游 的优势。百闻不如一见,大美新疆欢迎您!

世界地理杂志百科

记录地理、记录世界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权威性、科学性通行全球的美国《国家地理》。 创刊于1888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至今已走过了117年的历史,著名的黄色方框是它在全球通行的标志。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它的视角立足全球,从南非的部族到加利福尼亚的沙漠,从海底到太空,从见证帝王、君主的加冕到对科索沃恐怖暴行的无畏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不仅仅记录了地理的概貌,而且记录了一百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的变迁,记录了人类的梦想和追求。美国《国家地理》意味着权威性、科学性,它更像是一本百科全书而非单纯的一本杂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图片,尤其是那些杰作,总是能够抓住读者的视线,强烈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满足了人们渴望冒险、追求新鲜与刺激的心理需求。一百多年来,美国《国家地理》一直坚持苛刻的品质追求和唯美与革新的信念,使它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为了使中国的读者更多地了解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名为“超越视觉”的“美国《国家地理》百年摄影作品中国巡展”首次大规模登陆中国。本书所精选的全部图片均来源于此次巡展,内容涉及人文、景观、探索、动物等领域,囊括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百多年来的经典摄影作品一百余幅。

中国上下五千年

请问你是学生吗,学生的话,世界地理,你们地理书就很全面了,再看其他的书有点得不偿失了,因为考试只会按书本来,当然你要想扩大自己的视野,百度上可以搜到的,至于具体哪一本,要和你目前的状态有很大的关系,不过希望你可以买个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希望你没事的时候可以静心的去看看地图,对你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不求给分 但求心安

1.《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杂志的开篇文章一般涉及到环境,森林砍伐,化学污染,全球变暖和濒危物种,也涉及到历史和新产品,新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 2.《世界博览》,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世界报道类刊物,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主管、世界知识出版社主办,以全球“人与地理”为独特的报道脉络,报道世界重大事件,展示世界各国人文地理新版图、新景观,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旅游、历史、科技和思潮等领域; 3.《世界知识画报》 ,创刊于1983年,由外交部主管,是中国第一家以图片为主,图文并茂地向中国介绍世界, 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大型期刊,旨在传播艺术信息,普及艺术知识,引导收藏鉴赏,是集国内外现当代美术及工艺美术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画刊,是了解中国及国外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现状的重要窗口和艺术交流平台。

世界地理杂志排行

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推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中国国家地理》是一本提供科学话题和谈资的杂志。她用精准、精彩、精练的图文语言讲述社会热点、难点、疑点话题背后的地理科学故事。

一百多年来,贡嘎山一直保持着登顶之难,杀伤率之大的“恶名”。在长期冰川作用下,主峰发育为锥状大角峰,周围绕以60°-70°的峭壁,让人难以征服,又欲罢不能,其登顶难度甚至远远大于珠峰。

二、《读者》杂志

推荐: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

《读者》杂志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

三、《婴儿画报》杂志:

推荐:发行量稳居同类期刊第一位。

《婴儿画报》杂志以其生动的故事、丰富的内容、绘制精美的大幅画面,深受广大专家、家长和小读者的欢迎。

四、《幼儿画报》杂志:

推荐:为亲子阅读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幼儿画报》杂志近三十年各期中最受孩子喜欢的故事,整套书中的故事涉及“红袋鼠自我保护故事”“好习惯故事”“生活智慧故事”“睡前温馨童话”等多方面,能够帮助孩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好的生活习惯。

五、《博物》杂志:

推荐:以年轻人的视角诠释自然、诠释科学与时事,放眼世界。

《博物》以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为强大的后盾、力求科学性、权威性,关注科学人文界最新进展与国际大事;它关注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科学类、时事类话题。

地质类期刊排名介绍如下:

中国地质期刊排名

1. 岩石学报

2.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3. 地质论评

4.地学前缘

5. 地质学报

6. 地球化学

7. 地球科学

8.矿床地质

9. 沉积学报

10. 地质科学

11. 中国地质

12.地球学报

13. 现代地质

14. 高校地质学报

1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6. 第四纪研究

17.地质通报

18.岩石矿物学杂志

19. 地质与勘探

20. 矿物学报

21. 地层学杂志

22. 地质科技情报

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 矿物岩石

27.物探与化探

28.古地理学报

29.新疆地质

30.地球与环境

年度发表论著及出版期刊

2014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1117篇,同比增长,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371篇(同比增长)、EI检索论文114篇。出版专著25部。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属单位)和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10种学术期刊,包括《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检索刊物)、《地球学报》(E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地质论评》。

《中国岩溶》、《岩矿测试》(CA收录刊物),《岩石矿物学报》、《地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

世界地理杂志期刊

国家地理杂志,图说天下也不错,如果你只为看图片的话,在网上搜些图片就行,图说天下系列太多,图片没什么美感,但讲得还可以。而国家地理杂志的专业性就稍强些!因为不太了解你具体需要哪方面的知识,所以,目前只能说这些…

1.《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杂志的开篇文章一般涉及到环境,森林砍伐,化学污染,全球变暖和濒危物种,也涉及到历史和新产品,新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 2.《世界博览》,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世界报道类刊物,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主管、世界知识出版社主办,以全球“人与地理”为独特的报道脉络,报道世界重大事件,展示世界各国人文地理新版图、新景观,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旅游、历史、科技和思潮等领域; 3.《世界知识画报》 ,创刊于1983年,由外交部主管,是中国第一家以图片为主,图文并茂地向中国介绍世界, 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大型期刊,旨在传播艺术信息,普及艺术知识,引导收藏鉴赏,是集国内外现当代美术及工艺美术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画刊,是了解中国及国外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现状的重要窗口和艺术交流平台。

人文地理杂志,国家地理杂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世界地理杂志,华夏地理杂志。《人文地理》(HUMAN GEOGRAPHY)是由中国地理学会与西安外国语大学联合创办的我国唯一注册命名“人文地理”的期刊,是专门研究人文地理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并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刊发在我国人文地理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研究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力求及时反映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主要栏目有:进展与动态、文化、城市、社会、经济、旅游、政治等。 自1986年创刊以来,《人文地理》始终坚持开放办刊、追踪理论前沿与学术动态、关注热点问题的宗旨。在编委会、编辑部及广大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人文地理》期刊成为国际地理联合会文化地理研究会中国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CSSCI)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地理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或简称为《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成立后的9个月开始发行第一期。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其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国家地理杂志每年发行12次(此杂志为月刊),每刊带有辅助地图。但偶尔有特版发行则不在此限。杂志的内容包括地理,科普文章,历史,文化, 实事和照片。杂志现在的首席主编是著名的摄影记者克里斯·约翰斯(Chris Johns),他曾经拍摄了大量关于非洲的照片。原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曾经为克里斯的书撰写了前言。约翰·格里芬(John Q. Griffin),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行政副总裁和国家地理杂志的主席主要负责本杂志英文版的所有事物。泰瑞·阿达姆森(Terry B. Adamson),另一名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专门负责法律事务和政府公关的行政副总裁主要负责杂志的国际版所有事务。国家地理杂志每个月以各种不同的语言出版9 百万册,并拥有超过5千万的读者。

《国家地理杂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