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想回答你的问题,这种专业性的问题知道上一般不会有好建议,而且悬赏的分数太少了。不过我毕业知道论文不容易,给你点建议吧,多去百度谷歌搜搜相关的题材或选题论证,看看别人都怎么做的,然后找些自己比较擅长的,一个个列出来和导师仔细讨论敲定方案,随后做起来会方便很多。
我也会工笔人物 不过我不太清楚 画画 画的是生活
抱歉。虽然工笔是我的专长,但是这方面的论文我也没有写过。不过我觉得可以从国画历史和工笔选用的纸、笔的特点这些方面来写。也可以说一下工笔与其它画种的不同和工笔画的技巧。。
美术学毕业论文选题还不容易 [1] 施乐群. 中国当代油画30年的语境迁移[D]. 中国美术学院 2008[2] 曾传兴. 四种写实话语[D]. 湖南师范大学 2007[3] 刘芳.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都市社会空间[D]. 中央美术学院 2007[4] 沈阳. 中国观念摄影研究[D]. 中央美术学院 2007[5] 尹骅. 关于马奈绘画形式语言的研究[D]. 中国美术学院 2008参考这几篇文章,很简单
“写意性”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观。自从它两千多年前形成起,就贯穿整个中国画领域。中国画艺术的写意性,不但表现客观形物的形态特征(外在美)和内在精神(内在美),还表现画家自我的主观意识、精神、审美观、感情旨趣。既有具象的内容,又有抽象的成分;既有再现的形物,又有表现的意识;既强调客观的真实性,又强调主观的意志性。它们形意相融,主客相合,物我相契而又不互相排斥,构成了中国画特殊的审美艺术观。一、形象,在画家的把握与引导下,借助笔墨表现出来,既反映了客观自然的美,又揭示了画家的心理世界。善于绘画的人注重作品的写意性而不拘泥于形物,形只是传载“意”的载体,只要达到传载“意”的目的就可以了。所以形的抽象、具象、简约、繁密应该根据画家所要表达的精神思想、意境来决定。顾恺之便提出了“形神兼备 ”、“ 以形写神 ”的观点,这是对“存形”的补充和深化,要求不但要画得象,而且还要画出神气。这时期的绘画观仍然是形神并重。再往后南朝的谢赫的“六法论”又更进一步,强调了绘画要“气韵生动”,这给工笔绘画的发展,奠定了更高层次的理论基础。而当代的工笔人物画由于过多地吸收外来美术“形式”,加之部分画家传统技术的缺失和精神修养的不足,造成了工笔人物画审美方向的偏失和审美价值的丧失——认为工笔画在精神与内核都是一个“细”字而已,作品效果因为过“实”而“腻、僵、呆、板”。从而丧失了我们最为重要的“诗”的国度的情怀和“意”的精神的归宿。中国画的用笔实即用线。作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的线,在形体的塑造中绝不仅仅是一种对轮廓线的描摹,它更能传递出物体的质感、量感和动感,以及精神感与情绪感等信息。比如在山水画中,斧劈皴给人坚挺硬朗的感觉;披麻皴则给人松软的感觉等等。线的运用,体现了中国画家对客观形象的概括、提炼和理解能力,体现了他们驾驭物象的巨大创造力。这种感觉在清代的画家任伯年那里得到很好的体现,他继承了文人画的笔墨,机巧变化地运用于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中,线条书写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同时大胆吸收西洋画的技法,形成形、线、色完美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创造了雅俗共赏的风格,拓宽了人物画的创作途径。其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中国式的,而其中吸收的西方绘画对形体结构的处理方法,恰倒好处又不露痕迹。确实对当代人物画家提供了巨大的启示,中西合璧,体现的却是中西分离。二、在工笔画中,线及其塑造的形体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线条自身的品格特征与作者之间的沟通。线条所具有的抒情写意性,是由于画家在运笔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使线条自身具有了千变万化的姿态。一方面,画家在运笔过程中个人情绪、意趣、思想的灌注,使得中国画中的线条具有明显的画家个性特征,达到抒情、畅神、写意,进而表现画家的审美理想、气质、心灵、人格。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画如其人”。另一方面,线条丰富多姿的形态可以唤起欣赏者对现实生活的万般物象中类似物体形态美的联想,使抽象的线条成为现实事物形体美的一种间接曲折的反映,因而唤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唐代张彦远的“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的命题,把立意看作是用笔之“本”,在此强调了用笔与立意造型的关系。立意须造型、造型须用笔,用笔便成了中国画基础的基础。“意”包含着极其复杂的文化内涵,它是画家主观世界的复杂反映,即各种感情、理想、修养、气质等等。“意”是主观的,但又不是纯主观的臆造。中国画家就是通过线的运用来实现这种“抒情写意”的。作为人的主观世界活动的“意”,其本身是不能直接“用笔”的,中国画以意使笔的要领,就在于以气使笔,以意领气,即所谓“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意在笔先”就是说画家在命笔落纸之前即已形成立意构思,一旦笔行纸上,便意在笔中。中国画家往往就是在这种情态下来把握自己瞬息万变的情绪流程,抓住来去倏忽的创作灵感,保持创作冲动的新鲜性和连续性,不失画机,一气呵成。工笔人物画的用线唯此最佳。以气运笔要求画者全身精力贯至笔端,下笔自然能产生力度,这就是“笔力”。中国画家在意在笔先、以气使笔中,创造出了形态有别,又各具韵致的种种笔法。笔法的变化也是以“笔力”的变化来体现的,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多姿多彩又给中国画家提供了“笔力”的创造源泉。由于构成画家的“意”的气质、涵养、情感、思绪不同,贯于笔端之气也会不同。以气使笔的“气”不同,也就造成了用笔“笔力”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王羲之从鹅颈的回转感悟到了笔力的弹性变化,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出狂草之笔法,而苏轼、黄庭坚又分别从逆水行舟与船夫荡桨中悟出了笔力的奥秘。中国画家在运气使笔时,笔随气行,画家的天机才华,全在有意无意间自然流溢。清代王原祁说:“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绝无求工求意之意,而工处奇处蜚然与笔墨之外。”中国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常说要排出杂念,保持松静自然的身心状态,就是要使气运笔端,笔笔畅通,笔笔见力。工笔人物画的用线以此心境勾勒,匠俗之气绝难出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这些既是形式的,又是意境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实际上也就是写意性的。三、中国画的墨色处理,主要是运用墨色变化的技巧。由于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便产生干、湿、浓、淡的变化。以墨代色,产生了墨分五色及墨分六色之说,清代的唐岱在《绘事发微·墨法》中谈道:“墨色之中分为六彩。何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是也。”又云:“墨有六彩,而使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辨,是无凹凸远近也。”足见中国画墨色变化的丰富程度是可想而知了。长期以来水墨画为主流绘画的历史已经使人们弱化了色彩感觉,同时,“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的古训还在主导我们对于中国画的价值评判。我们要抛弃色彩视为“粉气”、“匠气”的观念,而切实认识色彩在中国画中的美学价值,发扬并利用中国画色彩学的传统资源,同时适当地吸取外来艺术在色彩应用上的合理性,从而建立起现代中国画的色彩新体系。中国画古称“丹青”,实即色彩的“冷暖”,这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色彩对比关系。中国画讲究“随类赋彩”的同时,还十分重视空间环境对物象的影响,随着空间环境的变化,物象的色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南朝萧绎对这一现象曾作过仔细的观察,在《山水松石格》中谈到:“炎绯寒碧,暖日凉星。”这是我国最早说明季节、气候的不同,所以引起的物象色彩的变化,特别是冷暖色调的变化。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中则概括了季节的变化对水色和天色的影响:“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冬黯。”清代的唐岱《绘事发微》更是形容得有声有色:“山有四时之色,风雨晦明,变更不一,非着色以像其貌。所谓春山艳冶面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淡,冬山惨淡而如睡,此四时之气也。”这些都概括了中国画色彩方面的基本原则——主体对客体的情感反应和意向认知及感受的表达。中国绘画,特别是工笔人物画,历来都十分讲究色彩的运用,中国画设色,是以物象的固有色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影响结合起来加以考虑。这以物象的种类不同而赋以不同色彩的理论,便是中国画用色的基础。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对人物设色作了极其详实和实用的阐述:“人之颜色,自婴孩以至垂老,其随时而变者,固不可以悉数,即人各自具者,亦不可以数计……此则苍、黄、红、白之不同者也。”反映了中国人的观察习惯——对于事物的深入观察和长期积累总结,形成意向共识。这种共识有客观的一面,如:人物年龄、性别差异而形成的肤色特征;也有主观的一面,如:对不同肤色的处理有一定的色彩搭配关系。而后者在中国画的色彩运用中更为重要,就象芥子园画谱中对人的肤色的要求:“红色主血,黄色主气”,肤色中要有红色和黄色,画中人物就有了气息和血脉,人就鲜活生动了。这种认识的本身也具有写意性,并带有浪漫色彩。同时,色彩的运用又以线条的形式差异,而分别着以重彩和淡彩。与重彩协调的是线条的挺拔粗壮和组织的严谨有序;与淡彩协调的是线条的细劲装饰和组织的概括松活。重彩是工笔人物画的主流。工笔画中线条是“筋骨”,色彩是“血肉”,“血肉”可薄可厚,可丰可瘦,而“筋骨”则必须结实坚固,挺拔舒展。色彩与线条之间彼此的依赖、互补以及协调、相融的关系,是工笔人物画最基本、最直接影响作品风格和品位的技术范畴、思想范畴的内容。线条的启承转合的状态,为色彩的晕染形式和方法给出了约定和依托。一般情况下,线条变法较多,且抑扬顿挫较强的作品,色彩是为线条服务,线的构成关系为主,处于支配整幅作品的地位,色彩则是尽力地呼应线条的节奏,辅助画面达到厚重、充分的艺术效果;线条变法较少,且不注重“书写性”的平铺直叙式的表现,则色彩往往处于主要的地位,线条只是起到收敛色彩,分割形块的作用,色彩的晕染较朦胧,虚幻,自有一番飘渺梦幻般的意韵。
论文的选题又是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的首要环节,是直接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一环。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 1. 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2. 保持儿童美术的原创性 3. 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 4.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5. 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6. 做现代中学美术教师 7. 培养儿童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8. 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9. 小学美术教育畅想 10. 素质教育观下的早期美术教育浅论 11.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绘画技能的训练 12. 浅谈对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常识与欣赏课的几点认识 13.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初探 14. 浅论美术课堂中轻松愉快的气氛营造 15. 试论初中美术设计应用课的教学方法 16.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17. 美术课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18. 浅谈怎样搞好中学素描教学 ***二*** 1.中国画创新的道路探索 2.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3.浅谈素描写生 4.简论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笔墨 5.谈画好素描的窍门 6.浅谈艺术中的“目视”与“神遇” 7.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8.论水粉画写生“水”和“白粉”的运用 9.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魅力 10.浅析中国画的美学理念 11.中国画设色中的变色 12.重视眼、脑、手的训练 13.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14. 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 15. 浅谈中国山水画 16. 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 17. 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 18.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19. 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 ***三*** 1.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2.“审美素质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应解决的问题 3.浅谈小学美育 4.中学美术教学探究--中学美术课应解决的两个问题 5.试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6.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7.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8.如何正确对待儿童美术素质教育 9. 浅谈中小学美术绘画技能的训练 10.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绘画创作中增强美术素质 11. 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学,塑造完美人格 12. 如何才能当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13. 中学美术欣赏课学习方法研究 14. 浅谈培养儿童学画 15. 谈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16. 怎样搞好美术特长生培养 17. 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美术教学 18. 中学美术教育与提高素质教育的关系 19. 中学美术如何渗透环境意识 20.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之我见
你了解一下盛唐时候的文风,当时盛行的应该是华丽文采的,然后结合当时的绘画作品来分析一下,与当时社会的联系,看看怎么样?
美术论文选题一:1、解析美术史中“禅画”概念的由来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16、湘潭市A少儿美术教育机构的现状调查与案例研究17、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18、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19、“驯鹿文化”下的鄂温克族工艺美术研究20、凤翔民间美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途径研究21、梅尔尼科夫与中国油画教育及创作22、油画的笔触和肌理研究23、承传东西造境油画2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风肖像油画语言研究25、都市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油画26、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研究27、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研究28、“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29、油画笔触研究30、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写实油画语言研究31、依附·探索苏联美术对中国油画教育的影响(1949-1976)32、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33、新疆油画研究34、从审美角度看油画材质表现之韵35、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卡通化”表现形式的探析36、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创作的表现意识37、当代中国女性油画家作品个性情感的解读38、中国油画对中国画元素借鉴的演变39、写实油画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分析40、论中国写实油画的表现性41、陈抱一绘画与美术教育研究42、文革前多元、开放式的美术个案探索43、“苏州美术画赛会”的源流44、试析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45、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表现46、关中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生态研究47、临夏民间工艺美术现状与保护研究48、浅析美术学科内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49、抗战宣传画对民间美术的借鉴50、佛山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运用研究51、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52、民间美术对水墨人物画的影响53、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艺术性和作用探究54、昆仑堂藏《十六罗汉》八条屏的断代与美术史价值研究
美术论文选题一:1、解析美术史中“禅画”概念的由来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16、湘潭市A少儿美术教育机构的现状调查与案例研究17、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18、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19、“驯鹿文化”下的鄂温克族工艺美术研究20、凤翔民间美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途径研究21、梅尔尼科夫与中国油画教育及创作22、油画的笔触和肌理研究23、承传东西造境油画2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风肖像油画语言研究25、都市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油画26、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研究27、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研究28、“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29、油画笔触研究30、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写实油画语言研究31、依附·探索苏联美术对中国油画教育的影响(1949-1976)32、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33、新疆油画研究34、从审美角度看油画材质表现之韵35、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卡通化”表现形式的探析36、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创作的表现意识37、当代中国女性油画家作品个性情感的解读38、中国油画对中国画元素借鉴的演变39、写实油画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分析40、论中国写实油画的表现性41、陈抱一绘画与美术教育研究42、文革前多元、开放式的美术个案探索43、“苏州美术画赛会”的源流44、试析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45、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表现46、关中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生态研究47、临夏民间工艺美术现状与保护研究48、浅析美术学科内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49、抗战宣传画对民间美术的借鉴50、佛山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运用研究51、中国传统绘画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52、民间美术对水墨人物画的影响53、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艺术性和作用探究54、昆仑堂藏《十六罗汉》八条屏的断代与美术史价值研究
国画的论文题,论某张作品?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还是当代的?山水?人物还是花鸟?工笔还是写意?古代的你可以说说山水画啊,五代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写意山水)是巅峰啊,唐朝的仕女画(工笔类)也可以有很多写的。近现代的吴昌硕的《三千年结实》什么的(写意花鸟),吴昌硕不是近现代”海派“代表嘛,好写的啊,他的作品大写意花鸟啊。当代的吴冠中啊,范曾啊,都可以的。论中西方绘画融合也可以的啊,近现代国画就是融入了西方的素描造型和透视啊。中西融合做出巨大贡献的有林风眠徐悲鸿等人啊。加油吧,写论文是件痛苦的事儿
材料和技法的的创新是最好写的,是比较简单的。不过我有个建议,这毕业论文应该自己好好写啊~
现代工笔画比较好写的是形式的创新,你可以针对国展、名人以及这几年各美院的毕业生展览展开讨论,不一定就工笔画讨论工笔画,而应该着眼于传统与现代的继承和发展,最好是针对新锐和一些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选题要新颖,说实话,说自己的想法,这样比较好通过
医院实习心得 在实习期间虽然很苦,很累,但是我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 记得刚进入医院实习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对医院的工作一无所知,幸好我的带教老师脾气非常好,而且忒额耐心,也有丰富的经验,可以让我比较快的适应医院的护理工作。 时间过的很快,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觉得护士这个职业特别神圣,第一次穿上护士服的那一刻,就决定要做一个合格的护士,现在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 以前觉得护士也没什么,后来进入病房才发现,护士的工作特别的繁琐复杂,什么都得干。而且得特别勤快才行,敢做是,做主要的是要有非常好的服务态度,耐心为病人讲解病情,帮助病人,因为这次实习,我们才能更全面深刻的了解病人,也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以前也学过南丁格尔,还有一些国内比较有名的护士,感觉她们也没什么乐不起的地方,现在才发现自己错了,原来护士也是相当重要的,谁都离不开护士,因此,我为我自己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而感到高兴自豪。 第一天来到医院实习,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病房实习,渐渐的了解了许多疾病,我积极努力的把握每次的锻炼机会,学会了各种各样的基础护理操作。 临床的实习,是对一个护士的狐狸技能操作的考验,虽然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但对我感受非常大,因此我十分的努力,已有不懂得地方就请教带教老师,老师也飞航耐心的教我,积极主动去练习,非常感谢医院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锻炼机会。也感谢病人与我们的配合,为我以后真正踏入护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马上要告别护士实习工作,告别学生时代了,在实习阶段,我们收获了好多,收获了知识,技能,友情.....虽然付出了很多,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很累,却很高兴,虽然熬夜值班,但一切的一切都说明我们很高兴。 经过几个月的实习,我也有了很多的体会,实习刚开始时,很多东西都不了解,虽然在学校各项操作都锻炼过,但真正在医院用在病人身上时,仍觉得忐忑不安,底气不足。怕自己会出错,怕自己一针下去扎不进血管...... 总而言之,时光匆匆,马上要结束我们的实习生活了,心中充满了不舍与留恋,虽然已有了相当好的技能和经验,但是还有不足之处仍需改进,总之,我一定会做一个合格的护士的。
专科考研可以报的学校有排行以下:
1、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国家“珠峰计划”,“111计划”。
中山大学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开设138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9个,专业学位类别37种。
2、暨南大学。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始建于1906年,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是中央部属高校,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办领导。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有五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设有37个学院,58个系,27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10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9个。
3、华南理工大学。
位于广东广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华南理工大学原名华南工学院,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
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是以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岭南大学理工学院工科系及专业、广东工业专科学校为基础。
4、华南师范大学。
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广东省重点大学。
学校有广州石牌、南海、广州大学城和汕尾4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亩,校舍面积153万平方米,图书402万册;专任教师2577人;有全日制本科生在校26972人,硕士研究生9700人,博士研究生1213人,博士后在站275人,留学生578人。
5、华南农业大学。
一所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以热带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为广东省“211工程”,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天河校本部4457余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04余亩,学校建筑总面积140万平方米;有25个学院(部),101个本科专业;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山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暨南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华南理工大学
央嘎博士的出生年月:1966年8月。
央嘎,男,藏族,1966年8月出生,西藏比如县人。2002年7月获西藏藏医学院藏医学硕士学位; 2010年5月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硕士生指导小组专家。现任西藏藏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和讲师、高教研究所所长,西藏藏医学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主要 社会兼职: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专家,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藏医药养生保健分会副理事长。2002年9月到2003年1月,担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和讲 师。从2003年到2010年5月,先后担任了哈佛大学文理学院教员、哈佛大学神学院指导教授、密西根大学讲师等职。
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藏医药历史和文化的研究;藏医热病疫病学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藏医药浴学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科研情况:本人以第一副主编及执笔人的身份承担了7万多字的《藏医人体学》的编写工作。承担编写《四部医典大详解》病机学和外伤 学。目前正在参与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藏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研究工作。
2011年,由本人主持的“藏医药研究生培养教育研究”项目, 获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科研课题立项。2011年,由本人申报的“藏医药拔尖创新人才-研究生培养研究”已经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批准立项为 “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2011年5月开始, 本人以课题组成员的身份正在参与和完成由中国藏学中心主持的国家级项目《中国藏医药藏汉大辞典》编写工作。
2012年9月开始,以编委的身份参加了《中华 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卷的编写工作。由本人主持的“藏药浴疗法对RA滑膜细胞的JAK-STAT、MAPK和NF-κB炎症信号网络调控机制研究“项目,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王智森(桑吉群佩)教授,男,汉族,1971年生人。著名藏医学家措如·才朗教授亲传弟子,民进成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王智森教授1996年拜西藏民族医圣、西藏藏医学院老院长措如·才朗教授为师,学习了藏医理论、藏药秘方及其配制密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多次出访日本、泰国、印尼等地区,治愈了近十万名疑难病患者,取得了良好的口碑。长期致力于民族医药的振兴和发展,自主创新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组分藏药理论和中藏医结合理论体系,并将组分分离和多成分质量分析引入藏药的现代化研究中,开发的组分藏药机理明确、质量可控、安全有效并且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藏药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五味化痔胶囊快速薄层鉴别与定量测定研究》、《中藏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组分藏药的研究思路与模式》《归丹沙棘胶囊的快速薄层鉴别与2成分同时定量测定》等30余篇,主编出版了《中藏医诊治歌诀》、《中医藏医美容养生》、《藏药方剂宝库》、《基础藏医学》、《基础藏药学》、《基础藏药炮制学》、《基础藏医学史》等民族医学专著。《中藏医诊治歌诀》被冯理达教授誉为“填补了中华民族医学的空白,是有益于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益事,开创了中藏医有机结合的先河。” 现任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藏医学研究室主任、石家庄藏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石家庄藏诺藏医药研究所所长、河北省藏药质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兼任中国现代藏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中国虫草素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常务理事、民进河北省委医卫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科协委员,石家庄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石家庄市政协常委等职务以及青海民族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
世界上并没有你说的“七桥问题”。
一笔画具有的条件是:1、能一笔画的图形必须是连通图(就是一个图形各部分总是有边相连的);2由图的奇、偶点的数目来决定的(与奇数条边相连的点叫做奇点,与偶数条边相连的点叫做偶点);3、凡是由偶点组成的连通图一定可以一笔画成;4、凡是只有两个奇点的连通图(其余都是偶点),一定可以一笔画成。画时必须把一个奇点为起点,另一个奇点为终点;5、其他情况的图都不能一笔画出。
本文首发于 2017-11-14 19:07 原地址: 区块链当中一个重要分支就是密码学。而密码学当中涉及到相当的数学知识。密码学和数学的关系可谓深之又深,甚至可以说信息安全的很大基石就是数学(密码学是信息安全中的一部分)。图论(Graph Theory)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数学,其以图为研究对象。 区块链当中一个重要分支就是密码学。而密码学当中涉及到相当的数学知识,比如:数论、初等数学、代数学、组合数学以及概率论等。若没有一点数学基础的话,密码学的研究将是进行不通的。密码学和数学的关系可谓深之又深,甚至可以说信息安全的很大基石就是数学(密码学是信息安全中的一部分)。学习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是必要的,在此我主要分享一些有关于密码学的数学知识。 图论 (Graph Theory)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属于 应用数学 ,其以图为研究对象。图论中的图是由若干给定的点及连接两点的线所构成的图形,这种图形通常用来描述某些事物之间的某种特定的关系,用点代表事物,用连接两点的线表示相应两个事物间具有这种关系。图论的概念和结果来源非常广泛,既有来自生产实践的问题,也有来自理论研究的问题。历史上参与研究图论问题的人既有著名的数学家也有普通的业余爱好者。 谈到图论不得不提的就是著名的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在贯穿古普鲁士哥尼斯堡城的普瑞格尔河上有七座桥连接两岸及河中的两个小岛,当地居民都很喜欢去岛上游玩,但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当地居民了很长的时间。在1736年,该市的一位市民向大数学家 欧拉 (Euler)提出了此问题。该问题是,从家里出发,七座桥每座桥都恰好通过一次,然后再回到家里,是否可以办到。事实上,当地居民以前曾反反复复试验了多次,不论怎么样行走,都不能成功的实现每座桥恰好只经过一次,但却没有人严格证明过。 欧拉将两岸分别用B和C两点进行表示,两岛分别用A和D来表示,A、B、C、D各点的位置并不重要,仅当两块陆地之间有桥时,把每座桥用连接对应点的一条边代替,每条边的曲直长短也不重要,于是欧拉将上图的实际场景抽象为下图,并且将此图形称为 图 (graph)。为了解决这个具体的问题,欧拉提出了判定一般图存在这种走法的充要条件,并给出了必要性证明,开创了图论( 一维拓扑 )的研究。这个结果发表于1736年,其把问题归结为一笔画问题,证明了从家里出发,七座桥每座桥都恰好通过一次,然后再回到家里,是不可以办到的。此论文被公认为第一篇图论文章,欧拉本人也被尊崇为图论和拓扑学之父。欧拉在解决此问题的同时给出了连通图可以一笔画的充要条件是:奇点的数目不是0个就是2个(连接到一点的数目如果是奇数条,就称为奇点,如果是偶数条就称为偶点,要想一笔画成必须中间点均是偶点,也就是说来去必须有对应,奇点只可能在两端,因此任何图如果要一笔画成,奇点要么没有要么在两端) 当时的数学界起初并未对欧拉解决七桥问题的意义有足够的认识,甚至有些人仅仅当其为一个数学游戏。图论诞生后并未及时获得足够的发展,直到200年后的1936年,匈牙利数学家科尼希出版了《有限图与无限图理论》,此为图论的第一部专著,其总结了图论200年的成果,是图论发展的第一座里程碑。此后,图论进入发展与突破的阶段,又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长为数学科学的一个独立的重要学科。而且其分支很多,例如图论、算法图论、极值图论、代数图论、随机数图论、模糊图论、超图论等。特别值得一说的是,由于现代科学尤其是大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使得图论大有用武之地,无论是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基础科学,还是信息、交通、战争、经济乃至社会科学的众多问题,都可以应用图论方法予以解决。当然, 图论也是计算机科学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 注:一笔画 1)凡是由偶点组成的连通图,一定可以一笔画成。画时可以将任意一偶点作为起点,最后一定可以以此点为终点画完此图。 2)凡是只有两个奇点的连通图(其余都为偶点),一定可以一笔画成。画时必须将一个奇点作为起点,而另一个奇点将为终点。 3)其它情况的图都不能一笔画出。 // 奇点数除以二便可以算出此图需要几笔才能画成。 注: 欧拉通过对七桥问题的研究,不仅解决了哥尼斯堡居民提出的问题,而且得到并证明了更为广泛的有关一笔画的三条结论,人们将之称为 欧拉定理 。对于一个连通图,通常把某点出发 一笔画所经过的路线叫 欧拉路 ,同时将一笔画成又回到出发点的欧拉路称为 欧拉回路 ,而具有欧拉回路的图被称为 欧拉图 。 于中阳 Mercina-zy
不多于两个奇数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