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首页 学术论文知识库 问题

读者文摘杂志创刊号

发布时间:

读者文摘杂志创刊号

国内统一刊号:, CN65-1144/G0. 邮发代号:, 58-135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1982年底,发行量达到42万,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然而《读者文摘》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行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 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读者》的创始人是胡亚权和郑元绪。

38年前,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的胡亚权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的郑元绪两个理工男,在种种机缘下一起创办了《读者文摘》杂志(1993年更名为《读者》)。

两个人当初就想办一本属于甘肃人自己的杂志,挤在一间不到8平米的简陋办公室里抄抄写写,不会排版就依葫芦画瓢,没有美编就自己上,不懂封面设计就去请教印刷师傅。谁能想到,就这样造就了“读者现象”,让《读者》成为中国杂志的奇迹。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1981年《读者文摘》面世,刊名由赵朴初先生题写,封面照是电影演员娜仁花。

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

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

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

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事,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

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此后《读者》杂志发行量从创刊时月发行量3万册到2005年4月份月发行量已达910万册,2006年月平均发行量898万册,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

同时,《读者》杂志行销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众多读者,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读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

从创刊开始,《读者》在国内累计已发行11亿册,品牌影响力大大增强。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读者》创始人胡亚权:是读者成就了《读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读者

《读者的国际标准刊号是ISSN1005-1805 ,国内统一刊号是CN62-1118/Z,邮发代号是54-17,国外发行代号是M1161

读者杂志刊号2022

读者校园版合订本33卷是2022年1月期。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读者校园版》杂志是读者杂志社专为青少年心理量身打造的青春心灵期刊,剔除不适宜青少年接受的信息与文章,为中学生们带来正确的三观引导,丰富的作文素材,以及优秀的青春文学,读者校园版合订本33卷是2022年1月期。

读者2022合订本,在20220516期有多名知名作家写的散文,文藻华丽,词句优美,读完让深省,所以读者2022合订本20220516期好看。根据查询公开相关资料显示,读者是一本刊登散文,诗,小说的杂志,读者2022合订本,在20220516期有多名知名作家写的散文,文藻华丽,词句优美,读完让深省,所以读者2022合订本20220516期好看。

第756到761期。2022年《读者》夏季合订卷是第756到761期,共有五期。《读者》创刊于1981年,是由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综合类文摘杂志。截至2019年8月,《读者》杂志的累计发行量超过20亿册。

读者文摘杂志社

《读者的国际标准刊号是ISSN1005-1805 ,国内统一刊号是CN62-1118/Z,邮发代号是54-17,国外发行代号是M1161

胡亚权 胡亚权(1944~ )男,汉族,196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读者》杂志的创办人。 甘肃武威人,中共党员,编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1年分配到甘肃人民出版社,历任编辑、编辑部负责人、专业出版社总编辑、期刊编辑部主任、《读者》杂志常务副主编、《读者欣赏》主编等职。现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 胡亚权长期从事出版工作,在图书及期刊两个领域均有建树。先后创办或参与创办过《读者文摘》(现《读者》)、《读者·乡村版》(现《读者·乡土人文版》)、《读者欣赏》等刊物。1981年,胡亚权在甘肃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曹克己领导下,与郑元绪一起创办了《读者》杂志,5年时间月发行量从创刊号3万份上升到183万份。1994年胡亚权再度出任读者编辑室主任。他提议成立读者杂志社,将杂志从纯粹编辑型转为市场营运型。杂志在内容创新、形象塑造、广告经营、公益宣传、发行分印等诸多方面大力改进中上了一个台阶,迈入发展期。 1994年获首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称号,2004年,胡亚权被中国出版者协会授予第五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2008年12月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改革开放30年来为我国出版事业作出历史贡献的100位从业人员称号,被授予“中国出版荣誉纪念章”。

该公司叫《读者文摘》有限公司《读者文摘》1922年,在纽约格林威治村一家地下酒吧的房间里,一对夫妇创办了《读者文摘》(Reader'sDigest)。一开始,它从其他杂志收集文章,摘要后汇集成书,然后通过邮购方式发给读者。后来该杂志演变成直接邮寄销售的先驱之一,并成为世界上最大出版商之一。目前以50个版本在全球发行,涉及19种语言,在世界60多个国家销售。该杂志被形象地称作“曾是候诊室及中产阶级床头历史悠久的必备之选”。《读者文摘》其它相关信息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的出版商《读者文摘》有限公司于2009年8月24日根据《破产法》第11条,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读者文摘》有限公司说,根据事先拟定的破产协议,公司将通过债权转股权的方式完成债务重组。这一破产重组计划须经破产法院法官批准。计划完成后,公司债务有望从22亿美元削减至亿美元。《读者文摘》创刊于1922年,以温暖人心的故事和隽永文风深受各国读者喜爱。但近些年来,受互联网阅读等冲击,《读者文摘》发行量急剧下滑,拖累广告业务收入,债务则持续上升。上世纪70年代黄金时期,《读者文摘》发行量超过1700万份,而去年滑落至800万份。除招牌《读者文摘》外,《读者文摘》有限公司还拥有90多份杂志,每年销售约400万册(份)书籍和音像制品。根据破产重组计划,《读者文摘》有限公司不会裁减员工,也不会出售旗下分支机构。申请破产保护发生在《读者文摘》被私募股权基金收购的第3年,成为媒体行业收购大潮中出现的又一起失败案例。2007年3月,由利普伍德资产公司牵头的私募股权方以举债的方式,出资28亿美元收购了《读者文摘》,并从公司杂志部门抽调资深老手,希望改变《读者文摘》自2005年以来的年年亏损态势,然而不久后到来的金融风暴,加剧了《读者文摘》广告收入和订阅人数的下降。“收购交易是在投资银行业务的泡沫高峰期进行的,公司背负了22亿美元的债务。”读者文摘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汤姆·威廉姆斯表示。09年1月,读者文摘有限公司还曾经实施“对抗衰退计划”,包含裁掉现有3500名员工中的8%。09年6月,读者文摘宣布保证美国发行量,从800万本缩减到550万本;同时把每年的发行期数,从12期减少到10期……尽管如此,还是无法避免这家历史悠久的杂志走上破产之路。按重组方案,利普伍德资产公司将减少其股份和董事会席位。而读者文摘有限公司的控制权将移交给该公司的贷款方。其贷款方以摩根大通公司为首,还包括通用金融、美林公司等。据称,一旦破产保护申请获得法庭批准,绝大多数供货商将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全额补偿。当美国读者文摘有限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连夜传到中国的时候,美国读者文摘中国地区总经理史永强迅即声明:“中国地区的业务一如往常不受任何影响,公司对待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方针策略没有丝毫改变。构建包含新媒体业务在内的整合媒体平台仍是《普知Reader’sDigest》在中国的发展方向。”《普知Reader’sDigest》杂志于2008年成立,由美国《读者文摘》与上海新闻出版发展公司版权合作出版,标志着《读者文摘》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普知》由《读者文摘》在沪全资子公司上海英萃广告有限公司负责管理。09年3月份,面对美国读者文摘有限公司经营濒危的传言,英萃公司出面辟谣称“与事实不符”。随后的4月份,《读者文摘》在中国市场推出其87年历史上第一个加大新装版,并在北京、上海及广州创下了单月近10万本的促销销量。不过,相较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大洋彼岸的美国传媒行业,我国的传媒行业却风生水起。有数据称,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新闻出版业市场潜力初现,新媒体出版增长达40%以上,投资增长36%,产值增长40%左右。事实上,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认为,文化传媒行业将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点。【相关链接】曾与中国《读者》打官司《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原名《读者文摘》,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就达到16万册,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册。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行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事,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信中提及新名包括读者、读友、读者之家等等,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当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甘肃人民出版社 我手边刚好有一本读者希望能帮上你的忙

读者杂志青年文摘

1、《读者》比较的理性,其中不乏闪烁人性的智慧;《青年文摘》却是贴近社会,驱散密布已久的阴霾,鼓舞青年的自信心;《意林》是一个个寓言与小故事。

2、《意林》强调励志和人文关怀,是我国杂志类中的佼佼者。《读者文摘》是以通过为各个领域的读者提供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来吸引尽可能广大的读者群的。《读者》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

3、《读者》是比较大众化的刊物,涉及面比较广一些。《青年文摘》主要面向青年读者。《意林》的故事比较简短一些,内容上和思想上比较前卫一些。

扩展资料:

一、意林

《意林》,原名《春风》,是由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主管,长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中文版半月刊杂志。

2003年4月,《春风·意林》开始筹备,8月正式创刊;2004年6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从第7期正式改名为《意林》;2005年5月由月刊改为半月刊。

据2018年6月1日中国知网显示,《意林》共出版文献25821篇、总被下载299835次、总被引188次。截至2013年12月,《意林》杂志的月发行量最高达200万份。

二、读者

《读者》杂志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读者》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

发行量稳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

三、青年文摘

《青年文摘》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出版社主办,创刊于1981年1月,自2000年起改为半月刊,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青年杂志,单期发行145-150万册。

《青年文摘》是一本面向全国、以青少年为核心读者群的文摘类综合刊物,刊物集萃来自报纸、期刊、图书等大众媒体的名篇佳作,旨在为青少年打造一个丰富生动、健康向上的精神空间。

刊物分上下半月刊(上半月刊红版,下半月刊绿版)、彩版( 半月刊 )。数字产品有《青年文摘·快点》《青年文摘手机报》《青年文摘·播》青年文摘官方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意林

百度百科-读者

百度百科-青年文摘

《读者》年代久远,享负盛名,老少咸宜,不分年龄段,读者群较为庞大,是很多人的温暖回忆、《读者》以前不叫这个名字,貌似是叫读者文摘,改版过。很喜欢读者,小时候就是看读者,故事会长大的。《青年文摘》看名字就知道,主要是面对青年的,更显得比《读者》年轻,内容也较为青春活泼些,在某种程度上,就限制了读者群体。《青年文摘》创办的时间没有《读者》长。两本杂志说不上哪个更好,只能说,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每个人的喜好也不一样。仅此而已

《读者》更好,因为读者的受众偏大龄一点,很多文章都是比较深层次的,没有那么青春,但是比较现实,看过之后自己还会有一些思考和感悟。

青年文摘更适合初中生。

《青年文摘》是一本面向全国、以青少年为核心读者群的文摘类综合刊物,刊物集萃来自报纸、期刊、图书等大众媒体的名篇佳作,旨在为青少年打造一个丰富生动、健康向上的精神空间。

《读者》杂志的读者对象以社会各界群众、青年和知识界为主。杂志设置的主要栏目有文苑:卷首语、文苑、社会之窗、人物、杂谈随感、青年一代、人生之旅、人世间、在国外、风情录、知识窗、生活之友、心理人生、经营之道、趣闻轶事等等。

《意林》以大众读者为主。栏目大体上是按照生命、成功、生活、情感等方向来划分,设置了近百个不同栏目。栏目共分两级,每期有个一级栏目,包括励心小品”、“人与社会”、“生活锦囊”、“新知探索”、“精英潭”、“成长视窗”等。

《青年文摘》风格:

《青年文摘》延续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宗旨,积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以“引导青年,服务青年”作为自己的办刊理念。经过多年探索,刊物已经在内容选择、文章风格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通俗易读又不流于肤浅,在朴实亲切的文风中达到引导青年的目的。

在栏目设置上,紧贴青少年生活的各个层面,设立“成长”、“情感” 、“人生” 、“社会” 、“人物” 、“时尚” 、“视野” 、“文苑” 、“热读”等版块,通过故事、讲义、美文等各种形式,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塑造积极向上的青年形象,弘扬社会的正义和美德。

创刊以来,朴实亲切、淡雅清新的风格一以贯之,启迪性、哲理性、现代性和指导性并举,在期刊市场中独树一帜。

纽约杂志读者文摘

袖珍杂志发行受挫并未使华莱士灰心丧气。他在1921年索性辞去西屋电气公司的工作,全力以赴地为筹备文摘式的新杂志而奔走。他的计划还得到了未婚妻莱拉·艾奇逊的热情支持。他从朋友那里借得5000美元做资本,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租了一家非法酒店的地下室,成立了《读者文摘》公司,并且着手剪辑、删节文章,然后油印出来。1921年发出征订单。不久,他们蜜月归来时,收到了1500份同意订阅的回执。1922年2月,第一期《读者文摘》正式出版。

新问世的《读者文摘》是一种书籍式的月刊,外观小巧别致。华莱士夫妇本想使《读者文摘》成为一份女性杂志,但很快就改变了他们的主意,把男性读者也作为其对象。在谈到该刊的编辑方针时,华莱士称其选稿有三项标准:第一是“适用性”,即每篇文章要与读者有关;第二是“持久的兴趣”,即这些文章在一年后读者仍觉得有一读的价值,并感到有兴味;第三是“建设性”,即它提倡乐观和进取精神。《读者文摘》在创刊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由华莱士夫人初选文稿,而华莱士本人除掌握编辑部全面工作外,还承担了大部分的删节任务。1929年时,《读者文摘》有了万个订户,收入超过60万美元。随着发行量上升,该刊工作人员逐渐增加,但1936年前其职员多为业余者,而且其中只有两名曾在杂志界服务过。第一位加入《读者文摘》的职业编辑是曾在《北美评论》编辑部工作过的肯尼思·W·佩恩。另一名是曾任《大众科学》发行人的艾伯特·L·缅科尔,他在办刊上给了华莱士许多宝贵意见,并于1939年出任了《读者文摘》的总经理。华莱士定期考核工作人员,成绩优良者受奖励,不称职者常被解雇。华莱士主持下的《读者文摘》不允许职工的亲属在该刊工作。

华莱士从创办时起,对《读者文摘》的文字质量方面便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有的稿件内容可取,但文字低劣,他也坚决不用。这成了《读者文摘》的传统。后来爱德华·T·汤普森主管该刊编辑业务时,也以此精神要求它的编辑与作者,要他们充分了解杂志的读者对象,为《读者文摘》写稿编稿,不但在内容上应切合读者水准,而且文字也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难懂的方言和行话。该刊反复强调,表达上要简明扼要,一针见血,反对拖泥带水和陈词滥调。《读者文摘》由于在语言上的刻意追求,因而它所载的一些文章,被美国很多学校选为英语教材。

华莱士的《读者文摘》稿源丰富。该刊编辑人员经常浏览的期刊在500种以上,每年至少还要阅览包括原稿在内的1000多部著作,以便从中物色到可供选用的文稿。为了吸引读者投稿,《读者文摘》设立了诸如《个人一瞥》、《生活在美国》等专栏,为它撰稿的读者遍及于社会各阶层。此外,还有20名社会名流、教授、专家担任《读者文摘》的巡回编辑,为它到世界各地采访、撰写世界政治、经济方面的调查报告。随着该刊销量增长,华莱士支付的稿酬也较一般报刊为丰厚。最初,他为刊登一篇文章约付100美元稿费;到他逝世前一年,即1980年,为《读者文摘》撰写的文章,最低每篇为2600美元,被转载的稿件,原作者及原载该文的杂志,每页(32开)至少各获450美元。

华莱士的《读者文摘》的销量不断增加。1933年,其销量为100万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刊销量由400万册增至900万册;1980年更猛增至2800万册。

1938年,《读者文摘》在英国发行第一个海外版,此后它的国外版不断出现,80年代时每月以16种语言和40个版本,在163个国家和地区同1亿以上读者见面。在亚洲《读者文摘》发行5个版本,即亚洲英文版、中文版、韩国版及印度英文版。亚洲英文版发行33万册,是亚洲最畅销的英文杂志。中文版创刊于1965年,发行约25万册,主要发行于港、台及南洋华侨居住地。

华莱士夫妇初创《读者文摘》时,决定了刊物不登载广告的原则,此后30年中也一直坚持这项规定。1954年,该刊出现了50万美元赤字,并预测次年将亏损更多。在此情况下,华莱士在《读者文摘》上提出两种方案,征询读者意见:一、杂志不提价而刊登广告;二、不登广告而提高售价。结果80%左右读者同意刊登广告而维持原订价(美元)。于是该刊决定从1955年起接受广告,消息传出后,广告社和广告户蜂拥而至,不到半个月,收到了要求刊出1107页的广告申请单,相当于它原订第一年刊出广告数的3倍。头10年(1955~1984年)共获广告费亿美元。从1979年起,他又打破了不刊登酒类广告的惯例。

华莱士后来将《读者文摘》编辑部迁至纽约以北20公里的普莱桑特维尔。总部的电子计算机,储存着数千万个读者的情况,它们是该刊与世界各地读者保持联系和推销出版物的宝贵资料。为了保证其准确性,他们每周对读者名单进行两次核对与补充。

自1950年起,华莱士又在《读者文摘》之外,出版了《读者文摘书摘本》,每年出5卷,在国内外全年总销量也超过1000万册。

华莱士于1981年3月去世,享年91岁。这时,他创建的《读者文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庞大企业。它及其所属机构,每年总收入已达8亿美元左右,这个数字使其名列于美国500家大企业的中间地位。

该公司叫《读者文摘》有限公司《读者文摘》1922年,在纽约格林威治村一家地下酒吧的房间里,一对夫妇创办了《读者文摘》(Reader'sDigest)。一开始,它从其他杂志收集文章,摘要后汇集成书,然后通过邮购方式发给读者。后来该杂志演变成直接邮寄销售的先驱之一,并成为世界上最大出版商之一。目前以50个版本在全球发行,涉及19种语言,在世界60多个国家销售。该杂志被形象地称作“曾是候诊室及中产阶级床头历史悠久的必备之选”。《读者文摘》其它相关信息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的出版商《读者文摘》有限公司于2009年8月24日根据《破产法》第11条,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读者文摘》有限公司说,根据事先拟定的破产协议,公司将通过债权转股权的方式完成债务重组。这一破产重组计划须经破产法院法官批准。计划完成后,公司债务有望从22亿美元削减至亿美元。《读者文摘》创刊于1922年,以温暖人心的故事和隽永文风深受各国读者喜爱。但近些年来,受互联网阅读等冲击,《读者文摘》发行量急剧下滑,拖累广告业务收入,债务则持续上升。上世纪70年代黄金时期,《读者文摘》发行量超过1700万份,而去年滑落至800万份。除招牌《读者文摘》外,《读者文摘》有限公司还拥有90多份杂志,每年销售约400万册(份)书籍和音像制品。根据破产重组计划,《读者文摘》有限公司不会裁减员工,也不会出售旗下分支机构。申请破产保护发生在《读者文摘》被私募股权基金收购的第3年,成为媒体行业收购大潮中出现的又一起失败案例。2007年3月,由利普伍德资产公司牵头的私募股权方以举债的方式,出资28亿美元收购了《读者文摘》,并从公司杂志部门抽调资深老手,希望改变《读者文摘》自2005年以来的年年亏损态势,然而不久后到来的金融风暴,加剧了《读者文摘》广告收入和订阅人数的下降。“收购交易是在投资银行业务的泡沫高峰期进行的,公司背负了22亿美元的债务。”读者文摘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汤姆·威廉姆斯表示。09年1月,读者文摘有限公司还曾经实施“对抗衰退计划”,包含裁掉现有3500名员工中的8%。09年6月,读者文摘宣布保证美国发行量,从800万本缩减到550万本;同时把每年的发行期数,从12期减少到10期……尽管如此,还是无法避免这家历史悠久的杂志走上破产之路。按重组方案,利普伍德资产公司将减少其股份和董事会席位。而读者文摘有限公司的控制权将移交给该公司的贷款方。其贷款方以摩根大通公司为首,还包括通用金融、美林公司等。据称,一旦破产保护申请获得法庭批准,绝大多数供货商将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全额补偿。当美国读者文摘有限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连夜传到中国的时候,美国读者文摘中国地区总经理史永强迅即声明:“中国地区的业务一如往常不受任何影响,公司对待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方针策略没有丝毫改变。构建包含新媒体业务在内的整合媒体平台仍是《普知Reader’sDigest》在中国的发展方向。”《普知Reader’sDigest》杂志于2008年成立,由美国《读者文摘》与上海新闻出版发展公司版权合作出版,标志着《读者文摘》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普知》由《读者文摘》在沪全资子公司上海英萃广告有限公司负责管理。09年3月份,面对美国读者文摘有限公司经营濒危的传言,英萃公司出面辟谣称“与事实不符”。随后的4月份,《读者文摘》在中国市场推出其87年历史上第一个加大新装版,并在北京、上海及广州创下了单月近10万本的促销销量。不过,相较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大洋彼岸的美国传媒行业,我国的传媒行业却风生水起。有数据称,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新闻出版业市场潜力初现,新媒体出版增长达40%以上,投资增长36%,产值增长40%左右。事实上,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认为,文化传媒行业将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点。【相关链接】曾与中国《读者》打官司《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原名《读者文摘》,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就达到16万册,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册。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行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事,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信中提及新名包括读者、读友、读者之家等等,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当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美国杂志,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发行。

1922年创刊,月刊。是一本能引起大众广泛兴趣的内容丰富的家庭杂志。它所涉及的故事文章涵盖了健康、生态、政府、国际事务、体育、旅游、科学、商业、教育以及幽默笑话等多个领域。

《读者文摘》是当前世界上最畅销的杂志之一,它拥有48个版本,涉及19种语言,并畅销于世界60多个国家。这份每月出刊的杂志文章风格简明易懂,内容丰富广阔,且多富含恒久的价值和趣味;同时,它还致力于为各个年龄、各种文化背景的读者提供信息、开阔视野、陶冶身心、激励精神。

《读者文摘》的历史沿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惠特·华莱士(DeWitt Wallace)先生在一场战役中受伤。在医院休养期间,华莱士先生阅读了大量杂志,吸取很多有趣的资讯,同时他也发现很少人能有时间看那么多杂志,从而悟出把这些文章摘录及浓缩后出版的念头。

他决定和妻子利拉·艾奇逊一起出版他们称为《读者文摘》的一种袖珍杂志。他们仅以5千美元的资本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一家非法酒店楼下开设一个办公室,开始征求订户。1922年2月5日第1卷第一册正式出版。其目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向读者通报信息,给读者以娱乐、鼓励和指导。第一篇文章的标题是“如何在精神上保持年轻”,篇幅为一页半。

1920年,他把各类精选文章辑录成《读者文摘》样本,展示给美国各大出版商,希望有人愿意出版,但是全遭拒绝。华莱士先生没有放弃,于是决定自行出版,与妻子莉拉.艾奇逊.华莱士(Lila Acheson Wallace)在家里工作,终于在1922年2月出版了第一期《读者文摘》。

创刊号印刷了5000本,订价25美分,以邮寄方式送往1500个付款订户。1929年,《读者文摘》开始批给报摊及零售商发售,到了1935年,《读者文摘》发行量已达到一百万册。

1938年《读者文摘》开始发行英国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增添了拉丁美洲版及瑞典版。其后《读者文摘》更进一步扩展至澳洲、比利时、加拿大、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南非及瑞士等。

《读者文摘》国际中文版于1965年3月创刊,首位总编辑由文坛大师林语堂先生的女儿林太乙女士出任,繁体字版在香港及台湾销售,而大中华区总部位于香港筲箕湾东旺道3号星岛新闻集团大厦19字楼,简体字版本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发行。

1998年开始,读者文摘公司积极探讨在中国出版的可行性。2004年11月,《读者文摘》公司与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宣布建立长期出版合作关系,2008年1月,首期《读者文摘》在中国上市,由于杂志控制权属上海新闻出版发展公司所有,杂志名称改为《普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