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影响是巨大的,这部小说一问世,就惊动了当时的社会。人们争相阅读传抄,不惜重金求购;更有读者被书中的人物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作品以巨大的艺术表现力,描写了一系列女性的悲剧。这些悲剧之所以特别震撼人心,就因为它充分写出被毁灭的女性不仅外表是美的,而且内心更是美的。在读者看来,《红楼梦》是一曲女性的悲歌,同时它也是一曲女性的颂歌。作家曹雪芹笔下的一群美人,不仅容貌倾国倾城,才华更是惊天动地。她们共同住在大观园里,形成一个芬芳的国度。然而,在这个美女、才女如云的国度里,“身为下贱,心比天高”的俏丫鬟晴雯,以其不受拘束、爽利明朗的性格引起了人们的共鸣,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同情和喜爱,成为《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 晴雯,从一个家世无可考的女孩子到卖给赖大家,再卖给贾府,以至最后的“抱屈夭风流”她受尽了残暴的摧残和迫害。晴雯以不幸的遭遇感染读者,她既以一个天真无邪、孤苦伶仃的孩子走进贾府,又以一个逐步形成了反抗性格的婢女而被赶出贾府。晴雯的身世和命运是这样的凄苦、不幸。不知其籍贯和姓氏,犹如无根无蒂的浮萍,任凭风吹雨打,独自面对人世间的所有的苦难。因此,宝玉在《芙蓉女儿诛》中,这写道:“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由此可见,晴雯在当时的社会里是处于最底层的一个孤苦无依的弱者。她在进入贾府之前就已被遗弃;进入贾府之后,无论是服侍贾母,还是服侍宝玉,她都是个不折不扣的婢女,是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欺凌、侮辱的对象。最后,晴雯以被迫害致死为悲剧的结局。这一切都向人们充分证明了晴雯所处地位的不幸,这一切也是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和封建道德沦丧的控诉。 晴雯,她是大观园中唯一最富于个性色彩的被压迫的婢女。她的所作所为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愿望迥然不同,是叛逆和反抗的代表。她敢说、敢笑、敢怒、敢骂、心直口快,不拘泥虚伪。每当晴雯在读者面前出现的时候,立即给人带来一股爽身扑鼻的清新之感。书中第八回,晴雯第一次登场,现在回想起来,仍有眼前一亮的惊喜。当时,宝玉醉酒回到怡红院,来到自己的卧室,看见案上的笔墨。晴雯先接出来,笑道:“好,好,要我研了那些墨,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丢下笔就走了,哄的我们等了一日。快来与我写完这些墨才罢!”这时宝玉也想起了早起的事来,因说道:“我写的那三个字在哪里呢?”晴雯笑道:“这个人可醉了。你头里过那府里去,就嘱咐我贴在这门上,这会又这么问。我生怕别人贴坏了,我亲自爬高上梯的贴上,这会子还冻得手僵冷的呢。”晴雯的这一出现,马上给人一种干练、麻利、直言快语的感受。虽然在主子面前,却毫不低声下气,而是敢于抱怨,发牢骚,说出自己心中的不满情绪,决不插微虚伪。这就使她在众多的婢女中脱颖而出,初露锋芒。 晴雯在下层婢女行列中之所以具有独特的魅力,还因为她洒脱泼辣,无所顾忌,总是天真、善良、坦荡,刚强而又浑身是刺。用宝玉的话“金玉不足喻其贵,冰雪不足喻其洁,星日不足喻其精,花月不足喻其色”来形容这位惊世骇俗的姑娘实在不为过,她为人处世正直无畏,刚直不阿,容不得虚伪作假的阴微卑贱。看不顺眼和听不惯的事,她都会给予反击和讽刺,让人觉得她十分刁钻刻薄,然而这也正是她光明磊落,洒脱泼辣的表现。书中第二十回,写了宝玉的乳母骂了袭人,宝玉替袭人抱不平,说:“这又不知是哪里的帐,只拣软的排揎。昨儿又不知哪个姑娘得罪了,上在她的帐上。”晴雯听了这话极为不满,在一旁笑着说:“谁又疯了,得罪她作什么,便得罪了她,就有本事承认,不犯带累别人!”晴雯的这一番话正展示了她做事光明磊落的一面,她话里话外夹枪带棒的把宝玉、袭人二人反驳回去,让他们无言以对。这件事充分表现了晴雯对敢做不当的憎恶和轻视,也充分说明了她性格的火爆和敢于顶撞主子绝不虚伪的个性,也寄寓了作者对她深深的赞美之情。 但是,很显然,晴雯在作者心中似乎占有一个很特别的地位。甚至有人说,作者最喜欢的就是晴雯。 现在想来,晴雯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 总觉得,晴雯就是一个“透明”的人: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无所顾忌,毫不掩饰。似乎只有一次例外,就是见王夫人的那次。看来,晴雯这点自我保护的本能还是有的。王夫人已经明明白白地表现出对她这类人的不喜。在这种情况下,她居然聪明地撒了一个小谎儿,蒙混了过去。这在晴雯的一生中,也算是一次令人惊异的表现吧。 书中有一句对晴雯的评价:“使力不使心”。可见,她不是一个爱用心思的人。说的话,大多是不经过大脑的。作者既夸其“勇”,但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就是“无谋”。没有城府,没有心机,倒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她的“勇”,其实是不知道害怕,因为她还没有经历过人世的磨折。等她遭遇了灭顶之灾,方才明白,其时悔之晚矣! 作为一个丫头,她有着出众的资本:美貌、手巧。其优秀的程度,足以让人嫉妒。当然,她自己也是嫉妒的,总是有意无意地排揎每一个接近宝玉的人。如果说晴雯对宝玉有一点朦胧的感情(虽然不一定算得上爱情),那么这种心理也是很正常的。其它人,尤其是秋纹之流,剖开其内心,恐怕要比晴雯要阴暗得多,只是她们很少表露出来罢了。就连“似桂如兰”的袭人,在晴雯被逐后说的那几句话,也表明了她的妒意――当然,这种妒意也是可以理解的。 晴雯的一张利嘴,几乎得罪了所有的人。以致于听说晴雯被逐,那些婆子们个个拍手称快。优秀的人本来就比较容易遭嫉。这也罢了。可是,她偏偏还心高气傲。心高气傲也就罢了,可她偏把这种高傲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的感觉是她都狂得忘了自己的丫头身份。“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一点也不假。 宝玉对她,显然是比较娇纵的。这也就是宝玉了。换一个主子,恐怕晴雯被逐得更早。我想,宝玉欣赏晴雯,除了其出众的美貌外,大概就是喜欢晴雯的这种真实吧。晴雯那“风流灵巧”的性格,在他看来则更是别具魅力,亦可补袭人之不足――袭人虽然贤淑,却未免有些无味,有时还有些惹人烦。 对宝玉来说,袭、晴都是不可少的。宝玉的脾气好,不会太在意晴雯的爆炭脾气。不过,就连他这样的好脾气,对晴雯也有失去忍耐的时候。比如那次跌扇子,宝玉心情不好,多说了两句。晴雯感到宝玉在拿她撒气,便顶起嘴来,把宝玉气得浑身乱战,甚至说要赶晴雯出去。 不过,晴雯毕竟没有什么大错,也只是口角锋利、脾气火爆而已,心眼其实并不坏。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这点和黛玉有些像)。气头上来了,干脆就动手(比如对坠儿的那次),这点倒和凤姐可有一拼。 晴雯在谗言下,以“莫须有”的罪名而被逐。在我看来,晴雯是最冤的。金钏儿虽然也是“狐狸精”的罪名,但毕竟自己的行为也有些轻佻的。四儿、芳官,也是有心笼络宝玉的。独独晴雯,虽然对宝玉有一些朦胧的情感,却也“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宝玉,却反倒“担了虚名”。晴雯到最后,未免也有些悔意:“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 晴雯的致命之处,就是没有学会处世的技巧。对于一个初涉社会的人,尤其像晴雯这样处于比较复杂的环境中,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那些饱经世事(比如贾母)或是有着慧根(比如宝玉)的人,则可能会更懂得晴雯的可贵。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是晴雯一生中的亮点:无忧无虑,阳光灿烂。可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越是美好的,就越难挽住,终不免风流云散。从“病补雀金裘”一节中,亦可见其“痴心傻意”。晴雯不是宝玉的知己,却也是同路人。因此,宝玉痛惜晴雯,为其作诔,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想,像晴雯这样的人物,是不该在红尘中的。她更像《边城》中的那个翠翠,是个“纯天然”的产物。像这样的“芙蓉女儿”,只能生活在一个远离尘嚣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