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吹响新冠”快筛技术亮相全国“十三五”科技创新成果展,理工学院博雅特聘教授由茂盛带领的团队研发。姚茂生告诉中新社记者,“吹气”测试可以在5-10分钟左右尽快出检测结果。实验表明,新冠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呼出气中有多种指标显着增加或减少。通过研究,药茂盛团队确定了12个关键的内源性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标志物,这些标记物是筛查和识别新冠感染者的独特“指纹”。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雅特聘教授欲发扬光大,但是,过去我们专注于一种物质或两种物质,但是(只锁定)这种两种物质,基本上你不能很好地与一种疾病联系起来,我们发现大约有12个与新冠有关。团队通过对大量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非新冠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医务工作者和健康受试者的研究,发现基于现有数据模型,检出率达到95%以上。
根据我们模型的数据,准确率基本可以达到95%。我可以帮你有效区分,也就是有效区分非新冠、新冠和非新冠健康人,或者其他人。姚盛表示,新冠核酸检测有时存在“假阴性”、漏检等风险。一些场所和场景需要快速筛查,如高层会议、海关出入境、专机、隔离酒店等,“吹新冠”可以弥补现有检测方法检测时间和灵敏度的不足,成本很低。它只是一个吹嘴,你只需要在几秒钟内吹一些空气。
需要介绍的是,呼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检测方法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如果要在临床上使用,需要大量的样本进行机器学习,并丰富数据库以提高准确性。我们需要马上做的是用大样本量测试这个方法,然后对其进行优化。因为它的优点是每次测试时,都会增加其可靠性。数据量越大,越接近准确率。
对于茂盛来说,这项技术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初就已经在研发中。20年6月,研究成果以预印本形式发表,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呼吸研究杂志》,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成果的中国团队,毛生说,这种“吹试”法也可以应用到医学的其他方面,例如,筛查某些疾病,如癌症和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