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特点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特点,儿童的小肌肉发展与生活息息相关,大脑才能聪明,在宝宝手部动作发展的时候,每一个干预项目都是为了让孩子的未来更好,以下分析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特点。
抬头:初生的新生儿颈肌完全无力,在从仰卧位扶至坐位时颈肌仅有短暂的张力增高。其后颈部肌张力增强,故小儿首先能在俯卧时仰头。检查从仰卧位扶起时的颈肌张力,3个月,小儿头仍稍后垂,4个月时头、颈、躯干可维持在一个平面上。检查扶坐时的颈肌张力,2个月的婴儿扶坐时只能间歇地勉强地仰头,4个月时才基本上能自由抬头。
在俯卧位,1个月时,下颏能短暂地离开桌面抬起。2个月时头能经常保持在中线上,下颏可离开桌面呈45%。3个月时,下颏和肩部均可抬起离开桌面,面部与桌面角度呈45° ~90°,上肢可撑起支持部分体重,胸部可离开桌面。4个月时胸部可离开桌面,面部与桌面角度呈90。
坐:新生儿被扶至坐位时头完全下垂;1个月时,由于腰肌无力,扶坐时背脊弯曲呈半圆形;3个月坐时腰呈弧形抬头达数秒钟;4个月坐时头不再后垂,在坐位时摇晃躯体,头随之摇摆不定,这时背部仪在腰部出现弯曲;5个月时依倚而坐时能直起腰部,头不再摇摆不定;
6个月时拉其手能从仲卧位坐起,能自己用手自己向前撑着坐,可坐在婴儿车或有围栏的椅子上;7个月可独坐,但有时两手向前支撑;8个月不用手支撑可以独坐;9个月能坐稳,往前方倾斜时能保持平衡而不倒;10~11个月时,能坐得很稳,并能改变姿势,可由坐位改成俯卧位,或由俯卧位改成坐位;12个月在坐位时能左右旋转去取物而不跌倒。
爬:新生儿俯卧位时有反射性匍匐动作。俯卧位的小儿,1个月时在前庭扶正反射(righ-tingreflex)及上肢支撑反射的作用下,能以肘撑起身躯,并交替向前伸手试图抓取手不能及的物体,这是匍匐动作的开始;2个月时能在俯卧位交替踢腿;3~4个月时可用肘支撑上身达数分钟之久;
5~7个月婴儿可用手支撑胸腹使身体离开床面,有时能在原地转动;8~9个月时能用上肢往前爬;1岁婴儿爬时可手膝并用,少数婴儿可用手及足撑起全身爬或坐着滑动臀部向前移动;1岁半时会爬台阶,“爬”对小儿胸臀部发育及提早接触环境有帮助。
站立和行走:新生儿期可引出踏步反射,2~3个月时,当婴儿被扶至立位时,髋、膝关节弯曲;6个月当呈立位时,两下肢可支持其体重;7个月扶站时,小儿能高兴地蹦跳;
9个月时可扶站;11个月可扶栏独脚站,或作蟹行,此时搀着两手能向前走;13个月能独走,但两下肢分开,基底很宽,每步的距离大小、方向也不一致,肩部外展,肘弯曲;
15个月能爬楼梯,可自己站起,站得很稳,绕物体转弯时还不灵活,行走时不能突然止步,可自己上下楼梯(每个台阶需先后用两只脚去踏),能拾起地上的东西而自己不跌倒;2岁时步态较稳,但仍需眼的协调,能跑2~3步,但不能迅速起步及停止,上台阶时可一步一个,能独脚站立数秒钟;4.5~5岁时能快步奔跑,并伴有手臂的协调摆动。
跳:跳的动作以两足交替走下台阶为开始(约1.5岁时),此时也能一脚跨越低障碍物;2岁时能并足跃下一级台阶,也能并足往前跳及原地跳跃;3岁时能用一脚跳过低障碍物;约2/3的小儿在4.5岁时能跳稳,2.5~3。5岁时开始用独脚向前连续跳1~3步;5岁可连跳8~10步;6.5岁时才能较好地蹦跳及奔跑。
婴幼儿粗大运动的发育一般规律
从上(头部)到下(脚步),从躯干到四肢。
从泛化牵连、多余运动到牵连肌群的抑制,如刚开始行走时,双手要抬高,身体前倾,腰腹部肌肉紧张,熟练行走后,双手可自如活动,身体保持中正,腰腹部肌肉放松。
从分离运动到多组肌肉的协调运动,如从行走时双手自然下垂,再发展为快跑时双臂协调摆动。
先“取”后“舍”,即先能拉着床栏站起来,然后才能从站立位坐下,先能抓取物体然后才能放下。
几个重要的粗大运动发展过程
抬头
初生的新生儿颈肌完全无力,在从仰卧位扶至坐位时颈肌仅有短暂的张力增高。其后颈部肌张力增强,因此婴儿首先能在俯卧时仰头。
检查从仰卧位扶起时的颈肌张力,3个月,宝宝头仍稍后垂,4个月时头、颈、躯干可维持在一个平面上。
检查扶坐时的颈肌张力,2个月的宝宝扶坐时只能间歇地勉强地仰头,4个月时才基本上能自由抬头。
在俯卧位,1个月时,下颌能短暂地离开桌面抬起。
2个月时头能经常保持在中线上,下颌离开桌面呈45%。
3个月时,下颌和肩部均可抬起离开桌面,面部与桌面角度呈45° ~90°,上肢可撑起支持部分体重,胸部可离开桌面。
4个月时胸部可离开桌面,面部与桌面角度呈90。
坐
新生儿期,我们将宝宝扶肩拉起,他的脊柱是屈曲的,不能伸展,这个阶段称为坐位全前倾阶段。
除此之外,在这一阶段,由于头颈的力量还不够,他的头部会无力地后仰过去。
这些情况会在2-3个月逐渐改善,头颈越来越稳定,脊柱也慢慢可以伸展,呈半前倾姿势。
到4-5个月的时候,孩子已经能够保持脊柱伸展,头部稳定,可以在成人扶腰的情况下坐起,因而称为扶腰坐阶段。
6个月是一个标志时间,此时宝宝可以独坐,但是需要双手在前支撑,脊柱略弯曲,这个阶段称为拱背坐。拱背坐的出现标志着孩子在坐位下的前方平衡反应发育完成。
到了7个月,婴儿不需要再用手支撑身体,这时孩子就基本可以坐起来啦。这个阶段叫作直腰坐阶段,直腰坐标志着孩子侧方的平衡反应也发育完成了。
这个阶段对于婴儿的认知发展是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因为这意味着儿童终于可以把两只手空出来,自由地探索周边世界。
爬
新生儿俯卧位时有反射性匍匐动作。
俯卧位的婴儿,1个月时在前庭扶正反射及上肢支撑反射的作用下,能以肘撑起身躯,并交替向前伸手试图抓取手不能及的物体,这是匍匐动作的开始。
2个月时能在俯卧位交替踢腿;3~4个月时可用肘支撑上身达数分钟之久;5~7个月婴儿可用手支撑胸腹使身体离开床面,有时能在原地转动。
8~9个月时能用上肢往前爬;1岁婴儿爬时可手膝并用,少数婴儿可用手及足撑起全身爬或坐着滑动臀部向前移动。
1岁半时会爬台阶,“爬”对宝宝胸臀部发育及提早接触环境有帮助。
这是孩子探索更广泛的环境、认识世界的基础,还可促进孩子双侧化发展、提高前庭功能的发育,是孩子重要的发育阶段。
站、走
将新生儿从腋下托起,让他的足底接地面时,可能会出现“走两步”的行为 。这时家长不要过度兴奋哦,这只是孩子出现的反射行为。
当孩子的足底接接触硬地面刺激时,他的腿部出现了紧张伸直的反射,脚底出现了阳性支持反射和踏步反射,才出现了“走路”的表现。
大致在7-8个月,婴儿可以在成人扶持腋下的情况下站立,但是髋部不能伸展,这个阶段叫作扶站阶段。
9个月后,宝宝可抓物站立或抓住检查者的'手后自行站起,脊柱充分伸展,称为抓站阶段。
10个月左右,对着立位平衡的发展,宝宝将逐步发展出独站能力。之后将逐步学习走路,习得的时间有个体差异,正常儿童一般不晚于18个月。
在孩子刚刚学走的时候,为了保持平衡,两脚之间常常距离较大,称为宽基步态,并且双手常常上举,称为挑担步态。
0-2个月
俯卧时会转头 俯卧时头能抬至45度 仰卧时手脚会乱动,且两脚会在空中交互踢 身体被直立抱起时,头虽会往下掉但脖子会用力使头颈挺直。
3-5个月
俯卧时会用手肘支撑,将头、胸部抬高,头能抬高至九十度。 俯卧时会将手臂伸直,以手掌撑床,将头、胸部抬高。从俯卧翻身至仰卧。从仰卧被拉起时,头不会往后掉。从仰卧被拉至坐时,会主动抓住对方的手坐起。
6-8个月
坐在椅子上身体会挺直。 被扶着腋下站立时,双脚能支撑身体的大部分重量。坐时仅靠手轻微的撑地,能独立做稳几秒钟。仰卧时头会抬高。从仰卧翻身至俯卧。坐时仅靠手轻微撑地,能独立坐稳维持一分钟。从坐姿被拉至站立时会主动抓住对方的手站起来。
9-10个月
会用手及膝盖、异侧手脚交错地爬行移动。不需靠手撑地能独自坐稳十分钟。坐时会扶着家具站起来。会扶着家具或东西边缘侧走。一手被牵着时会向前迈步。独立站立。
12-15个月
独立行走。 用爬的上楼梯。站立时会把球丢出去,但无法丢在定点。行走时之起动、停止及转弯,皆能控制自如不会跌倒。独立从俯卧转换至站立。倒退走。
16-19个月
会跑步但不稳。 用一手扶着扶手上楼梯。用爬的下楼梯。会由站姿坐到小椅子上。会爬上大人坐的椅子。扶着时能单脚站。
20-23个月
用一手扶着扶手下楼梯。 会蹲着玩,且不扶东西能从蹲姿转换至站姿,或从站姿转换至蹲姿,皆能控制自如不会跌倒。原地跳跃双脚同时离地。
24-27个月
会扶着扶手,用双脚同上一阶梯的方式来上下楼梯。 会双脚同时站在平衡台上不会跌倒。会踢球。双脚会一起从楼梯最后一阶往下跳。
28-31个月
会脚跟接脚趾的方式行走。 会单手抬高过肩丢小球5-7呎远。在平衡台上能脚跟接脚趾的方式行走不会跌倒。用正常大人的方式从仰卧转换到站姿。
32-36个月
脚踩踏板骑三轮车。 两脚交替上下楼梯。能单脚站立不跌倒。采用正常大人的走路模式行走。走路时双手交替摆动自然。跑得很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