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与作息时间没关系
科学家的研究似乎能说明晚睡的人具有智力方面的优势,但还有一种可能性被忽略了:智力高的人也许更适应晚睡晚起的生活节律。伦敦心理学家金泽哲,有关智力的研究对此给出了一个初步解释:在远古环境中,人类更多的是在白天活动,相较白天,夜晚是一个不熟悉的新环境,在夜间活动要求更高的适应能力。
金泽哲还做过一项对美国青少年的追踪研究,测量了15197名18到28岁的学生在1994-1995年间的智力水平,以及2001-2002年间作息时间的数据。
这项研究的结果一方面说明了智商的确影响作息安排,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这种影响的直接效应非常小。因此,关于晚睡与智力的关系,准确点说,只是聪明的人更擅长在夜间活动,“猫头鹰”里面智商高的人要比一般人多,但这个结论反过来就未必对了。
扩展资料:
“晚上思路清晰、效率高”“以前写作文好多都是在凌晨写完的”“零点过后精神亢奋,不是看论文就是看设计”……在科技网站果壳网推出《晚睡晚起的人更聪明?》科普文后,不少网友留言说明自己晚睡的理由,而阅读、设计、写作等创造性行为是大多数网友熬夜时所做的事情。
在广告公司工作的吴小姐就是只“猫头鹰”,她坦言一天中灵感爆发的时间是晚上12点到凌晨2点,“好像自己更适应这个作息习惯,也谈不上比别人聪明。”
其实,关于“猫头鹰”与“百灵鸟”到底谁更聪明的问题,早在1999年就有心理学家做过研究。而2007年来自意大利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创造思维的所有维度上,猫头鹰型的人得分都要高于百灵鸟型的人,尤其在独创性方面两者之间存在实质差距。
除此之外,博洛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测查了1254名18岁到30岁的大学生,发现猫头鹰型的人更喜欢使用右脑思考,强调直觉和综合,而百灵鸟型的人更喜欢使用左脑思考,讲究逻辑和分析。通常来讲,创造性跟右脑有更密切的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智商越高睡得越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