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追溯中国的股权激励发展 历史 之外,再从全球范围来看:股权激励实际上从二战之后,随着经济的繁荣、市场竞争加剧也在持续产生、演变、成熟。
1952年美国菲泽尔(辉瑞)公司拉开序幕,第一次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 几年之后的1956年,潘尼苏拉报纸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
1960年以后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效仿,股权激励成为一种潮流。
1972年美国KKR公司,实施管理层持股。 进而股权激励计划在美国上市公司迅猛发展,到1997年,美国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上市公司达到53%。到21世纪硅谷公司快速发展,约计90%左右的企业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
我国当代的股权激励制度在此阶段并未落后。从改革开放伊始始终学习、吸收西方的现代管理经验,也包括股权激励制度。大致也经历了这么几个发展阶段: 酝酿期: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入股权激励,我国企业开始借鉴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万科于1993年实施股权激励,成为中国第一家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从1997年开始,上海率先推出企业股权激励分配制度的试行方案,武汉、北京、天津等地的一些公司也紧接着逐步实行了股权激励制度。2002年关于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至此股权激励在我国政策层面上正式出台,随着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40多家企业股改捆绑股权激励但未获得批准。 试点期: 06年1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关于印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通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出台。以及新《公司法》、新《证券法》为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营造了新的法律环境,解决了股票来源问题,完善了行使期权的利益兑现机制,给出了计划实施的具体流程,是中国的股权激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整顿规范期: 2007年3月-10月,证监会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股权激励暂缓审批,国资委、证监会出台配套政策规范股权激励。2008年3月-9月,证监会陆续发布《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1号、2号、3号》,10月国资委、财政部《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从严规范股权激励的操作。 成熟推广期: 2009年,股权激励相关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和细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陆续发布出台《关于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期权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制度建设更加纵深化和规范化,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发展趋于完善。
阿里巴巴2014年9月19日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创造财富神话。 阿里巴巴IPO融资额将达218亿美元,创美国IPO融资额最高纪录。阿里巴巴主席马云个人资产超过2000亿,成为中国内地新首富。阿里50%员工持有股份,阿里上市诞生一万多名千万富翁。日本软银集团软银上市时占有阿里34.1%的股份,创始人孙正义跃居日本首富。
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其辉煌的历程中股权激励制度可以说起到过巨大的作用,甚至有人说: 股权激励多次拯救了深圳华为公司。
1990年,华为第一次提出内部融资、员工持股的概念,减轻了现金流压力,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稳住了创业团队。
2001年,处于网络经济泡沫时期,IT业受到毁灭性打击,融资出现空前困难,华为为了渡过难关,开始实行“虚拟受限股”的期权改革。
2003年,尚未挺过泡沫经济的华为又遭受SRAS的重创,出口市场受到影响,与思科的知识产权官司影响华为的全球市场,实施管理层收购,稳住员工队伍,共渡难关。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面对经济形势的恶化,华为于2008年12月又推出新一轮的股权激励措施 ,涉及范围几乎包括了所有在华为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
以至于李克强总理也曾说到:股权激励是华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中国各行各业成功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实施股权激励制度。股权激励制度成为分析借鉴这些企业管理经验过程中一个绕不过的话题。
高 科技 行业:华为“准”全员持股
互联网行业: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新浪
电脑行业:联想35%员工持股
房地产行业:万科、金地、华侨城(央企力度最大案例)
家电行业:海尔、海信、TCL
连锁行业:苏宁、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