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的校友不一定局限于领域,但可能大家更关注这方面吧。
因为刚到西财一年,对金融行业未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也幻想着自己未来也能有幸被写到这个回答里。
在一个社团的读书分享会上认识了 沈元瀚 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魅力真的很吸引人。
沈老,1941年生于重庆,于1960年考入原四川财经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前身)农经系,1985年担任四川财经学院出版社副总编。如今沈老已近耄耋之年,却仍然躬耕教学。沈老在西财开有《古典诗词的现代创作》这门课程,每次选课都会出现数百人争抢两个班120个名额的盛况。
诗之歌之,恒之持之
总角即诵诗三百 弱冠立志赴光华
翰墨流香神韵在 文章充栋书无涯
桃李但如长江鲫 门生恰似恒河沙
善养浩然纯元气 怡情自在一诗家
开篇小诗,谨此表达对沈老的崇敬之情。
沈老的父亲沈重宇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解放前是国民党的立法委员,解放后便进入四川省文史馆,是成都市第二届人大代表。而沈老的母亲曾就读于华西大学英国文学专业,学识渊博。沈老一家有如此丰厚的学识背景,自然也就比同龄的其他孩子更早接触到文学作品。沈老四岁即咿咿呀呀背诵《史记》。谈到此事时,他还特别提到至今仍然能诵《史记·项羽本纪》,并背诵了一段。但话说到这里,我们至今有几个人还体会得到那个乌江自刎者——楚霸王的豪气干云呢?
沈老总角之年能有如此造诣离不开父亲的教诲。他父亲给的启蒙读物即是《史记》和《唐诗三百首》,都是中华文化之瑰宝。这时沈老说道:“从小启蒙是对一个人知识能力的积累和提高,个人并不反对对孩子早点启蒙。除此之外,要启蒙就必须选好书,选精华之书。”的确,孩子的启蒙是一生的开端,起好头很重要。这也对其后来的人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父亲教育子女的方式和理念不是一味溺爱,在那个年代,父母们担心孩子们有点钱就会变成纨绔子弟,所以宁愿分文不给!父亲对沈老兄弟五人的态度是:“最好能上大学,如果不能,也不强求;但是,一定要做个好人,做一个有用的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谋生本领” 。
书香世家如此,沈老也最终成为诗作大家。2015年他被评为四川首届“书香之家”,并入选全国“书香之家”。当时沈老即兴填词一首《行香子——华西书香之家重聚圣灯》:锦里春浓,乙未年逢,评华西廿户书虫。平生夸富,书满非穷。看寿翁来,青壮至,志趣同。草堂仰止,竹琴佳韵,听琵琶流水淙淙。圣灯重聚,众皆欣从,证书中有情,书中有义,书里由衷。
沈老之诗词修养,内收便是养身怡情之志,外放即为潘江陆海之才。家世渊源,书香无涯!
执教不忘芳华
沈老于1995年被返聘为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多年以来总以独特的教学方式影响着学生、吸引着学生,就如《古典诗词的现代创作》一课人数就曾一度达到130多人。沈老谈到:“以前你们师母还很年轻的时候,我每学期都会邀请二三十名学生到家里吃饭,这些学生都是从每个班里选出来的,我告诉他们地址,让他们自己乘车去。毕竟学生在学校食堂吃得不够好,然后我就嘱托师母做些好吃的祭一祭这些学生的五脏庙。比如什么 ‘水蜜桃烧肉、酸菜老鸭汤之类的’,每次满满当当的餐桌都会被胃口大开的年轻人一扫而空。”
沈老不仅仅在生活方面给予学生关照,在教育上更是无微不至。沈老自己给学生印发手抄版讲义,讲义上的楷书棱角分明,稳重持中。不仅如此,还用毛笔(字体为小楷)给学生写藏头对联——聊表师生一场情谊。每个学生都有一份,旁听的也可以请沈老书写。采访中还听到沈老自谦之词“我这字,学生可以,难登大雅之堂!”
沈元瀚教授,教书育人,别具一番风格。执教数十年,不忘初心,不忘芳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之歌之,恒之持之。
我也想如此,你想必也愿如此。